当前位置:首页>
进入伏天,中医称的“苦夏”就开始了。“苦夏”之“苦”,始于胃肠。炎热出汗使胃肠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人体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儿童肠胃发育不完全,更容易发生挑食、厌食、消化不良以及腹胀腹泻等问题。
在所有儿童疾病当中,脾胃疾病紧随呼吸系统疾病高居第二位,包括厌食、食积、腹泻、腹痛、呕吐等。这主要是由于小儿具有脾肠不足的生理特点,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而脾胃功能相对来说较弱,生长发育的需要常常超过脾胃代谢能力,中医称之脾肠不足。一旦家长调控不适,就易出现问题,所以发病率比较高。
脾胃疾病的高发年龄阶段,主要是在幼儿。但每个年龄阶段所发病有所不同,比如说腹泻一般集中在两岁以下的孩子,厌食症主要发生在一岁到六岁之间。
在临床上,孩子厌食有两个高发期。
第一个高峰是一岁左右,这是儿童从乳类食品往谷物食品过渡的时期,调护不适,就会出现厌食。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中成药调理孩子脾胃。第二个发病高峰是在六岁左右,主要是孩子入学,生活环境变化大导致,建议在此期间,提高对孩子饮食等方面的关注度。
很多家长容易将食积和厌食的症状混淆,用药后效果并不明显。
食积主要是指孩子进食过量,超过其消化能力,随之出现腹胀、难受,甚至恶心、呕吐、打嗝等症状,可以给孩子适当吃些消导药,说小儿胃宝、小儿消食片等。
厌食主要指孩子食欲不振或下降,简单地说就是吃得少,吃东西不香,中医称为“纳谷不香”。孩子总是不爱吃饭,是因为食积日久、生热化火、损伤脾胃,影响生长发育。即俗话说的胃火,建议可以给孩子服用健脾消食药物。
另外家长要知晓,儿童最需要的营养要素与成人是有区别的,应在孩子的膳食结构中保持一定的蛋白质比例,营养均衡才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每年秋冬季节,儿科门诊就挤满了腹泻的宝宝和焦头烂额的妈妈们,孩子们秋季腹泻为何如此高发?
秋季腹泻是指秋冬时寒冷季节发生的腹泻,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儿童较易发生秋季腹泻,成年人不容易得这个疾病,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所以又叫轮状病毒肠炎。
早在 50 年代,在我国小儿中曾发生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期,高峰发生在 10、11、12 月,称秋季腹泻,当时培养不出病原菌,所以长期病原不明。直到 1973 年,澳大利亚学者用电镜方法在秋冬季腹泻患儿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标本及粪便中发现了一种病毒颗粒外观像车轮。1975 年,国际病毒学会命名为轮状病毒。我国于 1978 年首先在北京的秋季腹泻患儿粪便中用电镜及免疫电镜检出轮状病毒,检出率 83.8%。证实这是我国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从此在我国展开了病毒性腹泻的研究。
孩子秋季腹泻会有哪些表现?最常见为:
呕吐,孩子频繁的呕吐,无法进食。
发热,体温升高大于 37.5 ℃,发热可达高热40 ℃。
腹泻,腹泻的特点是大量稀便、水便。大便几乎为液体,粪渣少。腹泻时间约 3~8 天,长可达 10~14 天,严重的情况可能会转变为迁延性或慢性腹泻。如果不及时补液,孩子很容易因为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严重的秋季腹泻主要会表现为脱水。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少尿,好几个小时没有小便,小便量深黄、量少。皮肤干燥、嘴唇发干、哭的时候眼泪少。精神萎靡,不哭、不动,不玩耍。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看起来很劳累的样子。小婴儿还可能看到宝宝的囟门是凹进去的,也是脱水的一种表现。
孩子秋季腹泻怎么办?
秋季腹泻一般可以自己恢复,属于自限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案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支持治疗,一般无需应用抗生素。家长的日常护理很重要,留意孩子的尿量、便量和进食水的量,同时需细心护理,避免反复腹泻导致红屁股。
避免脱水:可以给与宝宝口服补液盐 Ⅲ 来帮助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早期出现症状时可以每次呕吐或腹泻后补充液体,根据呕吐量和大便量估算,约 10 ml/kg,频频喂给,1~2 小时内补充完毕
补充锌:腹泻时额外补充锌可以缩短腹泻的时间,促进肠粘膜的修复。6 个月以下婴儿不建议补锌,会增加呕吐的风险。
补充益生菌:对秋季腹泻的儿童,可考虑使用益生菌。多项系统评价证实,使用益生菌能稍微缩短病毒性腹泻的持续时间,比如布拉氏酵母菌、鼠李糖乳杆菌。
保护肠粘膜:蒙脱石散可结合消化道黏液和毒素,并减少水分丢失。如果当腹泻次数多、水样便或带血丝时,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适当使用蒙脱石散来保护肠粘膜,避免反复腹泻造成的损伤。
如果有发热,可以给与退烧药帮助控制体温。
孩子突然不爱吃饭、腹痛、腹胀、腹泻、晚上哭闹、咳嗽感冒……这些症状把家长弄得焦头烂额,干着急……
古语有云: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小儿百病、积食为先”。
意思是说孩子食积、虫积乃百病之源,孩子因为饮食过快、暴饮暴食、生冷零食吃的太多,使得孩子的脾胃很容易虚弱。
当脾胃虚弱了,积食就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前面说到的这些各种症状,那么家长如何来判断孩子是否积食呢?
积食对宝宝正常的危害有哪些呢?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积食问题呢?
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关于积食的问题。
孩子是否积食,看看有没有这4个“信号”就知道,家长们别忽视
信号1:不爱吃饭
这样的场景你或许很熟悉,“到了吃饭点孩子不愿意上桌”、“好不容易上桌吃2两口就饱了”。
如果经常出现,家长们可就要注意了,这或是积食发出的第一个信号。
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干预和调理,继续强迫孩子吃饭,可能会增加宝宝脾胃的负担,加重积食的症状。
信号2:看看大便
健康的孩子每天排便此处大概是1~2次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排便次数会变少。
孩子积食前面有讲到是脾胃的问题,当脾胃出现问题,便秘、腹胀、腹泻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大便出现干结、有酸腐味,更是积食的表现,妈妈们务必要警惕。
信号3:舌苔
舌诊在中医辨证上应用是很广泛的,健康的孩子舌苔是白腻的,当孩子脾虚了,舌苔就会发黄且厚重,张开嘴还会散发出酸腐的气味,这是因为食物在胃里堆积无法消化,气味从口里传出来了。
这种症状,通常出现在积食有一段时间了,家长们可别大意了。
信号四:夜啼
孩子经常半夜哭闹甚至是说梦话,很多时间大人以为是孩子没睡好,中医认为夜啼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跟积食是有关系的,妈妈们要马上处理,积食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舒服的。
积食不为人知的危害,家长们不可小觑
很多家长误以为积食就是孩子不爱吃饭,其实并非如此,宝宝的脏腑比较娇嫩,如果孩子积食得不到积食的调理,对宝宝的脏腑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1、常给宝宝揉揉肚子
经常按揉肚子,可以促进宝宝摄入的食物的消化。
按摩手法:如下图顺时针揉推宝宝小肚子,不仅能促进宝宝肠胃蠕动,还对排气和排便有很好的帮助。宝爸宝妈们都要学会。
2、山楂泡水喝
山楂大家很熟悉了,不仅是孩子喜欢吃,大人也喜欢吃,它可以健脾开胃、消食化滞,孩子经常不吃饭,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吃吃山楂膏或者山楂片。
单纯的吃山楂虽然可以促进消化,但是对于长期积食的孩子来说,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因为积食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通常中医会搭配上麦芽、鸡内金、怀山药、茯苓、大枣等多种食材一起,让孩子服用,以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问题,操碎了心。总是担心孩子这方面出了问题,那方面出了问题,总害怕孩子生病,或者吃饭不好,觉睡不好等等。其实,可能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脾胃功能的失调导致的。并且如果脾虚的话,时间长了,小朋友就不太爱吃饭,久而久之体质就会变得越来越差,自身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了,并且还会影响到生长发育!
孩子脾虚,易胃口差、不长个,医生:2种食物,孩子喜欢吃也少吃
那么,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话,有关医学专家就给出了建议以下两种食物,孩子们再喜欢吃也不能多吃:
第一种:油炸类的食品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可能对炸鸡汉堡包这类食物丝毫没有抵抗力,尽管这类食物没有什么营养可言,并且还有可能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但是小孩子依然对它们特别的上瘾。其实这样对小朋友的胃肠功能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特别是之前胃肠道功能本身就很弱的小朋友们来说,更会如此。因为孩子们的胃肠功能不像成人那般发育良好,所以如果吃一些油炸类的食物,可能会导致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所以可能会引起积食,长此以往孩子们越来越不爱吃饭,就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吸收不到什么营养,所以小朋友们会变得越来越瘦。
第二种:寒凉类的食物
一到了炎热的夏季,很多小朋友们吃不下去饭,然而那些冰镇的东西就成为了宠儿,不仅仅是解暑的必备品,而且也是孩子们钟爱的食物。特别是冰镇饮料,可以说是解暑的最佳必备品,能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些,那简直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享受。
中医上讲,脾胃是后天食物运化之本,我们的脾脏最怕寒凉的刺激。所以,我们食用寒凉之物对胃肠的伤害肯定是非常大的。如果长时间食用的话,必定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脾胃的失调,但是消化吸收不良,孩子们的食欲比较差,不思饮食,所以营养也不会跟的上,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其实,早早发现孩子的脾胃不好,可能会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健康问题:
1、孩子的食欲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们的食欲问题。看看孩子们对吃什么感兴趣,如果小朋友吃什么都只喜欢,并且容易饿的话,那就说明他的消化系统能力是非常好的,反之我们就应该重视起来了。
2、排大便
如果脾胃虚弱的话,必定会影响消化的功能,我们从外界所能看到的就是孩子们排出体外的东西是什么样子来进行判断。脾脏功能的紊乱,会影响食物的运化和吸收,消化不了的食物,很容易就被排出体外,并且还会出现腹泻和腹痛的症状。有的因为太过于虚弱,大便里的水分就会被吸收的完全,从而大便会变得非常的干燥,排出体外的时候就会变得比较困难。
3、孩子的体质问题
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是身体倍棒儿,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体弱多病,首先体质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体质本来就虚弱,再加上脾胃不好,不太好吸收营养的话,免疫力降低,机体抵御不了外界的刺激,很容易患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
要想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督促孩子常做以下两件事情,让孩子的脾胃健康,免疫力增强。
1、多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仅是成人的事情,更是孩子们应该从小养成的一种好习惯。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娇气,家长们把孩子照顾的非常好,不舍得孩子受一点的委屈。其实,对待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经常带着他们出去转转走走,陪他们好好接触一下大自然,好好的玩耍。
让孩子们每天都运动运动,出出汗,排排体内的毒素。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最好是在下午阳光不太强的情况下出去,避免阳光太强,把皮肤晒伤。
2、饮食上要均衡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比较挑食的。所以可能会导致一些体内的必须元素摄入不足,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发育问题。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吃的食物广泛一些,不要局限于某些东西,一定要做到营养均衡!
别认为只有成年人会有肾脏疾病,儿童也有可能有相关的症状,肾病症候群经常发生在两到六岁的儿童身上,而此称为小儿肾病症候群,而且男生得到的比例较高,常见于具有家族过敏史的儿童身上。肾病症候群本身并不是疾病名称,而是许多症状的合称,包含水肿、体重增加、高胆固醇血症及血液中的白蛋白低下等,本文带你认识小儿肾病症候群的成因、前兆和治疗。
大部分的肾病症候群的形成原因仍未知,可能是肾脏本身的疾病,例如肾丝球肾炎、膜性肾病变,或是系统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而有些是因为服用药物,例如非固醇抗发炎药物、家族性的过敏史等,这些可能都属于最常见的成因。
简单来说,肾病症候群是指肾脏功能不佳所引起蛋白由小便中流失,在发生前会有一些征兆,如果爸妈发现孩子早上起床后,眼睛周遭有些肿胀,这通常都是肾病症候群的第一个病症,这样的肿胀会持续一整天,接下来脚踝、脚和肚子也会开始肿胀,此外,小孩也可能出现疲惫、不安、食欲下降,甚至脸色苍白,而且小孩可能会因为身体肿胀使穿衣服不方便。
当孩子出现身体水肿等征兆时,建议爸妈可以先带去医院检查,医师会做尿液检测,确认 尿液中的蛋白质总量,当 24 小时每小时尿液中蛋白质总量 >40 mg/m2时,即为严重尿蛋白,而每 100 毫升的 体液 <2.5 公克,即为低白蛋白血症,两者皆是诊断小儿肾病症候群的指标。除了血液检测可以检测出孩子的肾脏运作情形,有的医师也会采用肾活体检查,也就是用一个或多个小片的肾脏组织,放在特殊显微镜下观察。
小儿肾病症候群的治疗方式会依形成原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尿液中的蛋白质,并增加体内排出的尿液量。治疗可以分成支持性疗法和药物治疗:
支持性疗法
鼓励正常的活动,除非严重感染及水肿期才卧床休息。饮食方面,严重水肿期需限制盐、水分的摄取,踩低盐饮食;若出现氮血症与肾衰竭,应限制蛋白摄取量,并踩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物,以免增加肾脏的负荷量。
药物治疗
若极度缺乏白蛋白或极度水肿,可以考虑给予白蛋白注射,并小心配合使用利尿剂,因为极度水肿下过度使用利尿剂,可能增加血栓的机会。皮肤照顾上,也必须预防感染,并发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另外,类固醇是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抗发炎药物,也是肾病症候群主要之治疗药物,它可压抑体内不正常的免疫功能,进而达到控制尿蛋白的效果,但使用类固醇期间,免疫力会降低,所以应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防感染。
21岁的小李是太原某高校的大学生,几日前约哥们去打了一下午篮球,结束以后他满头大汗、口干舌燥,随着一瓶冰镇汽水下肚,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清凉的。然而,半个小时后,小李突然开始剧烈的胃痛,不得不赶紧来到门诊。经过详细问诊及初步检查,得知他这种急性胃痉挛已经是第三次发作了,前两次是由于喝冰镇啤酒引起的,吃药都无法缓解疼痛,最终是在医院输了2瓶液体(不详)才好转。
其实,治疗急性胃痉挛,针灸简便效廉,实应为首选。鉴于以往经验,首先采取指压至阳穴止痛的方法,但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于是我建议患者针灸治疗,他却一个劲地摇头:“不行不行,我这病太难受了,前两次试了好几种办法好不了,最终还是输液才缓解的,你还是给我输液吧。”“那您上次输的是什么药物呢?”“我不记得了,你看着输吧,能好就行”……
在一系列解释沟通之后,患者终于同意针灸,但仍然不断嘟囔着:“我这是第一次扎针啊,您轻点,我怕疼......”还未等他话音落下,两寸毫针已同时刺入了两个穴位,行针不到一分钟,小伙子渐渐安静下来:“轻点扎,腿有点疼啊.....咦?胃口好像不是那么疼了。”留针5分钟后,再次询问时,他激动地说太神奇了。
那么,小李扎的是两个什么穴位呢?相信很多人可能都猜到,它就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梁丘。位置在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连线,髌底上2寸凹陷处。此穴具有通经活络,理气和胃的作用,可治疗消化系统、妇科及局部膝关节病变等。
由于临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症,故本穴对于急性胃痉挛效果尤佳。若条件受限,则发作时以指代针用力按压梁丘穴也可适度缓解。针灸治疗急性病,许多大夫治疗本病时擅取足三里、至阳、中脘、内关等穴,不同人的效果各异。
胃痉挛经常性发作,可能是慢性胃炎或消化道溃疡等导致的,需要及时查明病情、控制诱因,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食生冷。三分治七分养,胃病尤为突出,老百姓常说米粥“养胃”,还是很有道理的。
正值当夏,希望此文对大家有所的帮助。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诊时说,孩子感冒反反复复就是不好,我一摸孩子的肚子,鼓鼓胀胀的,便秘拉不出来,好不容易挤出来还是几颗“羊屎蛋”,这类感冒的源头是“积食”,是肠胃积热型反复呼吸道感染。
临床上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复感儿,往往都有脾胃积食的问题,一旦遇到像着凉呀、吹风呀等等外邪侵扰,就非常容易发病,像这类感冒如果积滞的问题不除去,单纯的解表处理呼吸道症状是没办法治愈的,并且会反反复复,更伤孩子的身体。
有粉丝可能听说过积食,认为就是孩子吃肉吃多了,少吃肉不就行了,其实不然,积食除了和吃的多少,还和宝宝的脾胃运化能力有关,积食其实就是吃进去的食物停滞在孩子的胃肠道中,不消化也排不出,小肚子成了一个食物残渣的发酵罐,不断地蒸腾、腐熟和发酵,处于一种“积常有”的亚健康状态。
别小看“积食”的破坏力,那可是孩子呼吸道健康的“定时炸弹”。
我们的消化道就是一条加工流水线:食物从口腔进入,经过牙齿咀嚼,混合唾液,然后吞咽进胃部,胃把食物研磨成乳糜,并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把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再进入小肠把食物里的养分吸收进人体,接着由大肠回收水分,最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当家长们喂养不当,让孩子摄入的食物过多,超出了身体工作负荷,食物残渣就会堆积在肠胃里出现积食的症状;还有一些孩子本身脾胃虚弱,经常吃冰品冷饮,高蛋白食物不断,伤害了脾胃,致使脾胃的运化能力大打折扣,运输能力下降,即便有些孩子吃的很少,依然还是出现积食。
所以需要一方面控制饮食,减少摄入,另一方面加强健脾养胃。
接着说积食与感冒,消化道是分解食物的场所,发生着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释放出食物中储藏的能量,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健康的人体肠胃动力充足,蠕动规律,食物释放出的热量在消化道里“雨露均沾”,但积食的孩子由于气机郁滞,热量“独宠一处”,在消化道前段胃与十二指肠附近的位置,接收食物腐熟过程中的大部分热量,产生灼热感导致反胃呕吐,食物混合着胃酸逆食管而上, 灼伤喉咙和扁桃体。
此外,热量充足、营养丰富的食积对于胃肠道菌群来说,就是它们的阳光沙滩,食物残渣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胀气也就随之而来了。
很多人认为胀气是通过放屁排出的,其实通过放屁排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另外的大部分气体是通过肺和呼吸系统排出的。
当食积产生的腐臭嗳气不断上冲,即使原本健康的呼吸道想要独善其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况是孩子在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更无法幸免了。
所以我在看诊呼吸道疾病时,会特别强调“肺肠同治补脾胃”的治疗理念。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现如今,小儿胃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小儿胃炎不仅治疗麻烦,而且很容易复发,并且稍有不慎还容易导致严重情况,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首先态度上一定要重视
很多家长对于小儿胃炎没有足够的重视,觉得就是肚子疼,疼一会儿就好了。有的孩子病情很轻,症状不明显,也没有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个儿也长、体重也长,可能家长就不太注意了,这个是非常不对的。小儿胃炎,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饮食上,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否则,孩子的胃炎会越来越严重,反复发作,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其次要学会鉴别急腹症
孩子得了胃炎,经常有腹痛等症状,因此很多家长就犯了武断的错误,孩子一肚子疼就肯定是胃炎犯了,而忽视了可能是其他急腹症比如阑尾炎等。因为很多急腹症的表现可能就是肚子疼,有一点恶心、呕吐、爱吃饭等,跟孩子原来胃炎的表现差不太多。那么,这就有可能被忽视掉了,这样就会耽误孩子的病情。
第三要避免精神压力
学龄期的孩子学业特别重的时候,容易产生紧张、抵触、压力过大等精神压力,这对孩子的胃也是有非常不好的作用。因此,胃炎的患儿应尽量去放松一点,不要被学习、功课压得透不过气来。还有很多孩子属于比较文静的,可能想的会很多,心思比较重,这种孩子其实更容易得胃炎,治愈后也很容易反复。
最后减少药物刺激
药物本身会对胃有刺激,因此,应尽量减少药物服用,尤其孩子感冒发烧,家长不能加量给孩子服药,而且药物如果没有特殊标明最好饭后服用。另外,有些孩子有特殊的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最多见比如说是激素类的药物,长期吃可能会引起急性的胃炎、胃出血甚至是溃疡等。因此,有胃炎的患儿,需长期服用药物的,应该跟医生说明,可以适当的服用胃粘膜保护剂。
宝宝如果得了胃炎调理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胃炎是三分治疗七分靠养的,所以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以及油腻性的食物。不要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方面主要是以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为主。
宝宝可以多喝一些稀饭,米糊等,宝宝还可以适量的喝一些牛奶,喝牛奶有助于在胃黏膜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层,可以抵御刺激性食物或者是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要让宝宝多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去年夏天有一名患者,21岁的小李是某高校的大学生,一日约哥们去打了一下午篮球,结束以后他满头大汗、口干舌燥,随着一瓶冰镇汽水下肚,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清凉的。
然而,半个小时后,小李突然开始剧烈的胃痛,不得不赶紧来到门诊。经过详细问诊及初步检查,得知他这种急性胃痉挛已经是第三次发作了,前两次是由于喝冰镇啤酒引起的,吃药都无法缓解疼痛,最终是在医院输了2瓶液体(不详)才好转。
其实,治疗急性胃痉挛,针灸简便效廉,实应为首选。鉴于以往经验,首先采取指压至阳穴止痛的方法,但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于是我建议患者针灸治疗,他却一个劲地摇头:“不行不行,我这病太难受了,前两次试了好几种办法好不了,最终还是输液才缓解的,你还是给我输液吧。”“那您上次输的是什么药物呢?”“我不记得了,你看着输吧,能好就行”……
在一系列解释沟通之后,患者终于同意针灸,但仍然不断嘟囔着:“我这是第一次扎针啊,您轻点,我怕疼......”还未等他话音落下,两寸毫针已同时刺入了两个穴位,行针不到一分钟,小伙子渐渐安静下来:“轻点扎,腿有点疼啊.....咦?胃口好像不是那么疼了。”留针5分钟后,再次询问时,他激动地说太神奇了。
那么,小李扎的是两个什么穴位呢?
相信很多人可能都猜到,它就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梁丘。位置在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连线,髌底上2寸凹陷处。此穴具有通经活络,理气和胃的作用,可治疗消化系统、妇科及局部膝关节病变等。
由于临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症,故本穴对于急性胃痉挛效果尤佳。若条件受限,则发作时以指代针用力按压梁丘穴也可适度缓解。针灸治疗急性病,许多大夫治疗本病时擅取足三里、至阳、中脘、内关等穴,不同人的效果各异。
胃痉挛经常性发作,可能是慢性胃炎或消化道溃疡等导致的,需要及时查明病情、控制诱因,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食生冷。三分治七分养,胃病尤为突出,老百姓常说米粥“养胃”,还是很有道理的。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我们常说的“脏腑”其实是功能集合体概念,并非解剖学意义上的器官。
《黄帝内经》里提到中药基础理论,也就是我之前常跟大家说的“肺与大肠相表里”。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也逐渐发现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之间紧密联系的证据支持。
1、组织胚胎学研究表明,消化系统及呼吸道系统的大多数器官均由前肠分化发育而来,并且这些器官的黏膜上皮、腺上皮和肺泡上皮均来自胚层。这奠定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发生的基础。
2、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黏膜都是公共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都是同受迷走神经的调节。2018年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指出,在气道中含量丰富并参与Th2型免疫反应(也就是引起过敏和哮喘的免疫反应类型)的淋巴细胞ILCs竟然是源自肠道。
所以,当一处黏膜发生病变时,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黏膜免疫系统影响到另一处。
3、“肺与大肠相表里”所涉及的呼吸道和肠道微生态环境中存在大量菌群, 这些菌群始终参与人体生理病理过程。
在微生态平衡状态下,正常菌群起到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及抗肿瘤作用;
在微生态失调状态下,菌群则会由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组合,成为致病因素。
研究发现,呼吸道感染可导致肠道菌群环境变化,即“肺病及肠”,肠道菌群微环境紊乱也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即“肠病及肺”
4、还有一个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造成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当孩子发生积食的时候,食物积滞在胃部,一旦平躺下来,食物会混合着胃酸沿着食道逆行发生胃食管反流。
人体的胃会分泌粘液保护胃壁不受胃酸的侵蚀,但食道上段以及咽喉处并没有能抵挡胃酸侵蚀的构造,所以当胃酸上逆到这些部位,就会刺激食道和咽喉而引发咳嗽。
这也是我写《谁动了我的小鼻子》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呼吸道绿色组合疗法中,会特别重视在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同时调理消化道功能的重要性。
应该怎么调理呢?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补脾健胃、避免积食,保证正常排便;其二则是调节肠道微生物环境平衡。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我想是每一位家长最希望看到的事情,随着现在物质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吃的多吃的好,大多数孩子长的也高。但在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因为从小饮食不合理,孩子的健康和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让很多父母一筹莫展。
可欣今年2岁半,胃口一直很好,每天总是吃个不停,但是最近不知道怎么的,突然不爱吃东西了,以前最喜欢吃的零食,最近也很排斥,尤其是到吃饭的时候,可欣总是各种理由不愿意上桌吃饭。最近脸色暗黄,口气也越来越重了,这让孩子奶奶和妈妈操碎了心。
周末,可欣妈妈带着孩子到顺义中医院做了一番检查,诊断结果是孩子脾虚积食了,并且症状也很严重,脾胃损伤也很严重,如果不及时调理,可能还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医生告诉可欣妈妈,孩子因为发育不完全,脾胃本身就很虚弱,加上饮食不当,就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虚了,以后如果发现孩子有这几个表现,就一定要在意了。如果孩子出现“5异常”,说明脾胃已经很虚了,家长别不在意!
当你发现你们家孩子以前很爱吃的食物,最近突然不爱吃了,每次到吃饭点,孩子总是没胃口,那么这就说明你们家宝宝脾胃已经很虚了。在临床上,食物下降是衡量孩子是否积食的最直接的标准之一,一旦孩子持续3天出现这种现象,宝爸宝妈们就必须要关注了。
孩子脾虚积食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嘴里散发出酸腐的气味,并且舌苔厚腻。
当发现孩子突然脸色暗黄无血色、无光泽,鼻梁处有明显的青筋,你的孩子可能已经脾虚了,脾虚气血运化就会受阻,脸上就容易表现症状,这个时候孩子脾胃已经很虚弱,家长千万别忽略。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经验,孩子晚上睡觉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睡着后,半夜总会呓语,夜啼的次数也明显增加,这些也是脾虚的表现,家长别以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以为然。
很多人认为孩子爱哭闹,发脾气,易怒易哭是孩子的天性,其实不然,这些是脾虚的信号。家长学会这3招,强脾清积食效果不比吃药差
1、饮食调理,多喝米糊
夏季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饮食都要清淡些,孩子可以多喝粥类和米糊,可以促进肠胃菌群平衡,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帮助孩子清理积食。孩子不积食了,脾胃的压力也就变轻,这样能让孩子脾胃更好发育。
2、按摩腹部,脾胃强健
经常给孩子按摩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能消食化积。建议每天饭后半小时,给孩子按摩5分钟,促进孩子成长发育,让孩子更高更壮。
蔬菜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营养来源,但许多人却对蔬菜存在厌恶情绪,导致蔬菜摄入不足。如何克服蔬菜厌食症,提高蔬菜摄入量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
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叶酸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贫血;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有助于保护视力;番茄富含番茄红素,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二、寻找蔬菜的多样化吃法
改变蔬菜单一的烹饪方式,可以增加蔬菜的口感和美味,提高食欲。例如,将蔬菜炒、煮、蒸、凉拌等多种烹饪方式相结合;将蔬菜与其他食材搭配,如肉类、豆制品、谷物等,制作成美味的菜肴。
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 少量多餐:将蔬菜分配到一日三餐中,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造成饱腹感,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
2. 调整烹饪时间:蔬菜烹饪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营养流失。建议蔬菜煮熟后迅速捞出,避免过度烹饪。
3. 注重蔬菜的口感: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蔬菜的烹饪方式,如炒、煮、蒸、凉拌等,使蔬菜更具吸引力。
四、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长期存在蔬菜厌食症,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克服蔬菜厌食症。
总之,克服蔬菜厌食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结合个人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蔬菜摄入量,为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孩子营养不良,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然而,并非所有体型消瘦的孩子都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有些孩子可能因为遗传因素导致体型消瘦,并不属于营养不良的范畴。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如何科学地进行营养补充呢?本文将为您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的营养素不足或吸收利用障碍,导致身体发育迟缓、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呢?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判断:
1. 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等指标是否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
2. 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是否出现情绪低落、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3. 观察孩子的食欲,如是否出现食欲不振、厌食等症状。
4. 观察孩子的皮肤、头发等,如是否出现干燥、无光泽等症状。
如果孩子存在以上症状,那么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消瘦,需要采取不同的食物疗法:
1. 脾虚胃弱型消瘦:此类孩子可能因为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偏食或零食过多等问题引起。可以多吃健脾和胃易消化的薏米、莲子、淮山、百合等,少吃海鲜、螃蟹、油炸、粘糕、油腻及芹菜、韭菜、梨、葡萄、西瓜等。食疗山药粥,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2. 压力山大型消瘦:此类消瘦一般会出现在学龄期儿童身上,特别是发生在承受着升学压力的儿童身上。可以多吃健脾补血的红枣、山药、莲子、桂圆、羊肉、鸡肉、牛奶、鸡蛋等,少吃海鲜、生冷、油腻之物。食疗可选花生红枣炖猪蹄,有气血双补的作用。
3. 厌食症:有些儿童厌食是被大人逼出来的,例如孩子偶尔一次不想吃大葱,家长就会强迫他吃,这就加重了孩子对洋葱的反感。当孩子厌食时,家长要切实引导,从另一个角度让他喜欢上吃饭。
4. 疾病因素:有部分营养不良,可能是由于儿童本身患有影响食欲或消化吸收功能的疾病。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肝炎和寄生虫病等都会导致孩子消瘦。发现疾病应尽快治疗,然后结合其他方法恢复孩子身体的营养。
总之,孩子营养不良切忌猛吃强补,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
厌食症,一种常见的进食障碍,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厌食症患者通常对食物缺乏兴趣,出现拒食或过度节食行为,导致体重显著下降,营养不良。这种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与追求完美体型、社会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厌食症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针对厌食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心理治疗旨在帮助患者纠正认知偏差,改善情绪问题;药物治疗则针对内分泌紊乱等症状;康复训练则帮助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和体重。
预防厌食症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避免过度追求完美体型。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厌食症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总之,了解厌食症的危害,加强预防措施,才能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儿童厌食和偏食问题日益普遍,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从儿童厌食和偏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方法。
一、儿童厌食和偏食的原因
1. 饮食习惯因素:家长过度溺爱,孩子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或挑食偏食。
2. 心理因素:家长过分关注孩子饮食,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影响食欲。
3. 环境因素:家庭氛围紧张,或孩子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导致食欲下降。
4.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导致孩子食欲不振。
5. 疾病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影响孩子食欲。
6. 家庭教育因素: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导致孩子饮食问题。
二、预防和处理措施
1.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
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保持家庭和谐,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3. 科学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4. 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食欲的疾病。
6. 寻求专业帮助: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家长要重视孩子的饮食问题,科学育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进食障碍,它主要表现为患者对体重的过度关注和持续的体重减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1. 持续的体重减轻:患者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体重,如过度节食、过度运动、使用利尿剂或泻药等。
2. 对体重和体型的异常关注:即使体重已经明显降低,患者仍然认为自己太胖,并持续追求更低的体重。
3. 食欲减退:患者食欲下降,对食物的兴趣减少,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强迫性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强迫性思维,如反复检查体重、镜子前长时间照看自己的体型等。
5. 心理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6. 生理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降低、免疫力下降等生理症状。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和治疗。
儿童厌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本文将探讨导致儿童厌食的常见原因,包括营养素缺乏、喂养方式、消化功能障碍等,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改善建议。
首先,儿童厌食可能与营养素缺乏有关。锌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缺锌可能导致食欲不振、异食癖等症状。此外,缺乏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也可能影响儿童的食欲。
其次,喂养方式不科学也是导致儿童厌食的常见原因。例如,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饮食,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给孩子吃太多零食,尤其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零食,容易让孩子产生饱腹感,从而影响食欲。
此外,消化功能障碍也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厌食症状。例如,胃炎、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都可能影响儿童的食欲。
为了预防和改善儿童厌食,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儿童营养均衡,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避免过多零食和高热量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关注孩子的消化功能,及时就医处理相关疾病。
总之,儿童厌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努力,找出导致儿童厌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
随着社会审美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苗条的身材。然而,过度减肥却给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许多女性为了达到减肥目的,不惜采取极端的节食、服用减肥药等手段,这种盲目减肥的代价是对身体健康的重大打击。
过度减肥会导致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医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性厌食症。长期体重下降会导致闭经,而即使体重恢复正常,内分泌功能也不会迅速恢复。因此,患者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低雌激素状态。雌激素长期缺乏会导致内外生殖器官和乳房的萎缩,以及骨质疏松等状况。
那么,过度减肥导致的厌食症应该如何治疗呢?
1. 针对闭经的厌食症患者,应在妇科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雌孕激素补充治疗,逐渐恢复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及正常的代谢。
2. 同时进行心理治疗,疏导心理压力。家庭成员的关怀尤为重要。
3. 矫正行为,适当更换环境,慢慢改变旧有习惯,逐步促进饮食由少至多,使体重每周增加1至2公斤。
4. 适时可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积极采取营养支持方案,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过犹不及,减肥也要适度。我们应该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健康减肥,避免盲目追求苗条身材而损害身体健康。
【送福利:快来看看你应该怎么减肥?】
想要健康瘦下来吗?想知道什么才是适合你的减肥方法?
关注“39减肥健身学院”微信公号(ID:paireliang 或 扫描上边侧的二维码),然后回复关键字“减肥小妙招”,九姑娘马上告诉你!
高温天气下,人体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分泌也会有所减少。宝宝原本就胃肠欲的食物,如各种含奶油较高的冷饮、可乐型及含有色素的饮料、泡泡糖、巧克力、油煎食品等,应该少吃或不吃。
酷暑天常会使胃肠娇嫩的宝宝“苦夏”,什么也不爱吃。妈咪真着急,哪些食物能吊起宝宝的小胃口呢?
首先,保证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
天气炎热时身体新陈代谢旺盛,会使宝宝出很多汗,因此,宝宝的身体比大人需要补充更多的水。妈咪应该顿顿为宝宝安排一些汤或粥类的食物,防止宝宝的小身体脱水。
其次,注重蛋白质的摄入
宝宝正值建造身体组织器官的旺盛时期,每天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当气温高于35℃时,大量出汗会使得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更为增加,容易出现蛋白质摄入不足。因此,妈咪应在每天的饮食中,确保宝宝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豆浆或豆制品等。
第三,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天热使宝宝每天从汗水中丢失较多维生素C和维生素B1、B2。当身体缺乏这些维生素时,宝宝就会感到身体怠倦,不愿意玩耍,抗病能力也会随着下降。因此,高温天气下维生素C、B1、B2的需要量应比平时多1倍,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对这些维生素的摄入量。应让宝宝每天多吃绿叶蔬菜、苦瓜及冬瓜,这是补充维生素C的最好办法,还可清凉祛暑。
第四,饮食要清淡
高温天气下,人体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分泌也会有所减少。宝宝原本就胃肠欲的食物一些营养价值低、有碍消化的食物,如各种含奶油较高的冷饮、可乐型及含有色素的饮料、泡泡糖、巧克力、油煎食品等,应该少吃或不吃。
第五,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给宝宝创造愉快的就餐环境,鼓励宝宝与其他宝宝一起进食,进餐时,给宝宝准备固定的座位,防止宝宝一边吃,一边玩,这些措施都可以增进宝宝的食欲。
最后,避免给宝宝乱吃药
某些退热药、抗感冒药对胃肠道刺激很大,吃药后不久,宝宝的食欲就明显下降;长期服用某些抗菌素,会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破坏小肠黏膜的吸收功能,造成厌食。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食量减少、挑食等症状。这种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在1-6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
小儿厌食症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由于先天性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儿童对食物缺乏兴趣。此外,过度控制饮食、进食不当、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儿厌食症。
针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中医治疗:通过中药调理、中医理疗、推拿、按摩等方法,改善儿童食欲,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2. 营养补充: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补充营养,提高儿童的食欲。
3. 心理疏导: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过度减肥的不良后果,缓解心理压力,让儿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4. 生活方式调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控制饮食,减少零食摄入,保证充足的睡眠。
5. 定期复查: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厌食症的治疗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厌食症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涉及身体疾病、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小儿厌食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小儿厌食的发病原因
1.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能导致小儿厌食。
2.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进而导致厌食。此外,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抗癌药物等也可能引起厌食。
3. **微量元素缺乏及内分泌失调**:锌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等内分泌失调问题,也可能导致小儿厌食。
4. **气候因素**:炎热、潮湿的气候也可能影响小儿食欲。
5. **喂养不当**:家长缺乏科学的喂养知识,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乱给“营养食品”等喂养不当行为,也可能导致小儿厌食。
6. **心理因素**:急性精神刺激、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错误教育、顽固性神经性厌食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儿厌食。
二、小儿厌食的发病机制
1. **疾病影响**:疾病导致胃肠动力不足,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而导致厌食。
2. **气候因素**:高温、高湿度的气候影响胃肠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和消化酶活性,导致消化功能下降。
3. **喂养不当**:喂养不当或饮食习惯不良,如吃饭不定时、饭前吃零食等,导致血糖不下降,从而没有食欲。
4. **情绪因素**:强迫喂食、各种影响儿童情绪的因素等,也可能导致厌食。
5. **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可能与下丘脑调节食欲的整合中枢功能紊乱有关。
三、小儿厌食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避免过度喂养,注意营养均衡。
2. **治疗**: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厌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厌食,需治疗原发疾病;药物导致的厌食,需停用相关药物;心理因素导致的厌食,需进行心理治疗。
总之,小儿厌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家长需重视并积极防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