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厌奶爱哭闹?小心感染了鹅口疮

宝宝厌奶爱哭闹?小心感染了鹅口疮
发表人:奶爸小朱医生

小易最近发现,自己不到半个月的宝宝拒绝喝奶,还经常哭闹,仔细一看,宝宝嘴里有白白的东西,还带些微黄。

 

“真是奇怪,宝宝嘴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奶渣呢?”他很是迷惑。

 

真的是奶渣吗,小易你得注意了哦,这个很可能是鹅口疮!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由白念珠菌感染所导致,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的白色膜状物,会在孩子的口腔任何部位发生,包括舌,颊,软腭,口底。

 

鹅口疮的主要症状为新生儿口腔两侧、上腭或舌头上长出类似奶块、稀粥残渣的乳白色的斑膜,开始时为小点或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

 

严重的宝宝可以看到口腔黏膜绝大部分或者全部被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

 

鹅口疮蔓延咽喉即可能会影响吞咽、呼吸等功能,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孩子得了鹅口疮会有什么表现?

 

孩子得了鹅口疮的话,会表现为烦躁不安,啼哭,拒绝进食,而且用眼睛能够看到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的白膜,斑膜。

 

白膜周围皮肤正常,看起来有点象奶块,斑膜呈点状,或融合成片,可出现在舌面、两颊、上腭以及唇内黏膜。

 

部分宝宝由于并发口炎、口角炎,还会有口水增多,疼痛的症状。

 

孩子为什么会感染鹅口疮?

 

鹅口疮的致病因素主要有:

 

一是母亲的阴道中有白色念珠菌,分娩时胎儿被产道内的白色念珠菌感染。

 

二是母亲没有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喂奶时白色念珠菌通过不洁的乳头、奶瓶、奶嘴或手指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受到感染。

 

三,随着宝宝降生,慢慢地口腔里会出现一些菌落,各种菌落互相制约,维持相对平衡。

 

口腔念珠菌也是正常菌群的一种,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

 

新生儿由于口腔 pH 低,有利于白念珠菌生长。

 

加之宝宝口腔卫生不佳,或者营养不良,以及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口腔菌群原先的平衡被破坏,念珠菌占了上风,便可能出现念珠菌感染。

 

 

该怎么预防鹅口疮呢?

 

除了分娩时由产道内感染霉菌,新生儿鹅口疮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做到:  

 

一,喂奶前、接触宝宝前充分洗净双手,杜绝致病菌的传播。  

 

二,保持乳房每次结束哺乳后,母亲可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晕处,利用乳汁的抑菌作用隔离病菌。 

 

三, 喂奶后给孩子喂几口温开水,冲去留在口腔内的奶汁,防止病菌滋生、繁殖。  

 

四,人工喂养婴儿的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并定期煮沸消毒。  

 

宝宝鹅口疮比较轻微,不影响进食,生活如常的话,可在去除引起鹅口疮的一些可能因素(如清洗玩具、奶瓶)后在家观察 2、3 天,外加制霉菌素——一种治疗真菌的药物,直接涂用于病损表面即可。

 

但是如果宝宝鹅口疮有增多趋势,或者宝宝哭闹、不适、影响进食,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鹅口疮疾病介绍:
新生儿鹅口疮又称雪口病、白念菌病,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而引起的一种口腔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与新生儿胃肠道菌群发育不完善、口腔内菌群尚未稳定有关,当口腔卫生环境差、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时,容易导致白色念珠菌的滋生,从而导致白色分泌物产生而逐渐发展为鹅口疮。本病主要可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同时可伴有相关部位的痛感。由于患部形似奶块,需要与滞留奶块进行鉴别。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干预进行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家长平时应注意保持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减少感染的机会。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第一周关注热点:新生儿脐炎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新手父母们就要接受来自宝宝的第一个考验:新生儿脐炎。有些孩子因为家庭护理不当造成新生儿脐带炎症,严重的脐炎甚至可能造成败血症危及生命。


    症状:


    正常情况下,生后3至7天新生儿脐带的残端就会脱落,护理不好会发生炎症。轻度发炎时,父母可以在孩子的脱落伤面看见少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脐部脓肿,并波及大部分腹壁,同时还会出现发热、哭闹、呕吐、拒食等现象。父母在发现轻度炎症症状时,就应该及时请求医生的帮助,千万不要以为是小事忽视拖延,最终导致病情迅速发展。


    护理方法:


    1、保持孩子脐部干燥。新生儿脐带脱落之前,不要把孩子放在水盆中洗澡,最好采用擦浴的方式,因为将脐带浸湿后会导致延期脱落且易致感染。

    2、选择质地柔软的衣裤减少局部摩擦。

    3、新生儿洗澡后涂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以免长期刺激形成慢性脐炎。

    4、不要用脐带粉和龙胆紫,因为粉剂撒在局部后与分泌物粘连成痂,影响伤口愈合,也增加感染机会,而龙胆紫只能起到表面干燥作用。

    5、尿布不宜过长。避免尿湿后污染伤口。有条件可用消毒敷料覆盖保护脐部。同时可以用95%酒精擦脐部,每日4-6次,促进脐带及早干燥脱落。

    6、脐带脱落后,如果脐窝处仍有分泌物,可用1.5%碘酒涂在脐窝处,每日2次。脐周被碘酒涂着处可用75%酒精脱碘,以免妨碍观察周围皮肤颜色。

     

     

    第二周关注热点:新生儿黄疸


    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会超过3周。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


    症状:


    生理性黄疸—黄疸色不深,妈妈会发现宝宝的食欲依然很好,精神也不错,没有过多的吵闹现象。在7—10天的时候就会自然消退。


    病理性黄疸—宝宝出现黄疸时间过早,或者症状过重、延续时间长,这个时候就要怀疑是病理性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通常有这样一些症状:

    • 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
    • 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
    • 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
    • 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
    • 宝宝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
    • 黄疸同时伴随有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护理方法: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婴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黄疸,家长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

    2.病理性黄疸: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并发脑核性黄疸,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

     


     

    第三周关注热点:新生儿鹅口疮


    第三周时,很多新手父母们都会在心里暗暗舒口气:最手忙脚乱的时间过去了。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假如卫生工作不够到位,孩子可能会患“鹅口疮”。


    症状:


    孩子的口里,出现白颜色的东西,看起来有点像奶块,开始是一小片一小片,慢慢地融合成一大片。一般的奶块很容易擦掉,但是鹅口疮则不易擦掉。有的父母会用手强制扣掉,被剥落的部位会出血,没有多久,你会发现在原来的部位又出现了新的白片。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鹅口疮”,不痛、不影响吃奶,也不会出现其他症状;但是如果鹅口疮特别严重,整个口里都被覆盖住,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方法:


    用2%苏打水溶液少许清洗口腔,每天l-2次;或用制霉菌素片1片(每片50万单位)溶于10毫升冷开水中,然后涂口腔,每天3-4次。一般2-3天鹅口疮即应好转或痊愈,如仍未见好转,就应到医院儿科诊治,可考虑口服小剂量氟康唑。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找到避免宝宝过敏的好方法

    湿疹、荨麻疹、哮喘,对于这些症状妈妈们的内心备受煎熬。所以,现在有些准妈妈怕宝宝过敏,在怀孕期间就开始回避过敏原食物,希望能尽可能降低宝宝的过敏风险,那么是否真的有效呢?

     

    一、避免宝宝过敏,孕期食物回避,不靠谱

    其实,这样做是不但没有科学依据。


    而且孕妈盲目进行孕期饮食回避,长期以往食物摄入种类过少,可能会引起某些营养成分供应不足,影响孕妈和胎宝健康。

    二、妊娠期预防宝宝过敏,这3个建议最可靠

    1.孕期饮食均衡

     

    在孕期和哺乳期均衡营养,食物多样化,增加全谷物和根茎类食品的摄入。吃天然食物,减少油炸和加工食品。

     

    2.最好选择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的宝宝可以通过妈妈的产道和外周微生物来增加益生菌定植率,从而促进宝宝免疫系统发育,有助于预防宝宝食物过敏。

     

    3.最好选择母乳喂养

     

    母乳是最适合新生宝宝的食物。母乳中含益生菌,可以提高宝宝免疫力,且母乳的分子量小,不易过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养育期预防过敏?判断清楚后预防是关键

    1.谨慎选择配方奶粉

     

    对于能母乳喂养的宝宝们来说,要谨慎的选择配方奶粉。适度水解配方奶有助于预防牛奶蛋白过敏。深度水解配方奶有助于减轻过敏现象。如果妈妈们经医生评估为母乳不足,则应根据宝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婴儿配方奶粉。

     

    2.妈妈尽量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母乳喂养至少1岁,最好到2岁,这将有助于宝宝产生免疫。当然实现这一点对大多数乳母来说,是很难的,毕竟很少有人能长期做全职妈妈。所以,我们可以选择第二种方法来预防缓解。

     

    3.适当选择益生菌

     

    最好有明确分类学定义的菌株,可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菌种,包括鼠李糖乳杆菌LGG、动物双歧杆菌Bb-12。如不知道如何选择,可以使用纽曼思益生菌。相较药物而言,优质益生菌能在无任何副作用前提下,防治婴幼儿过敏、湿疹、便秘等常见疾病。

     

    4.记录饮食日记

     

    辅食添加时,家长要学会记饮食日记。记录下宝宝添加食物前,后表现,自己排便,睡眠等情况。每一种新食物的添加要从少量开始,尝试2-3天后,再逐渐增加至适合量。如:知道一种食物过敏后,根据过敏症状轻重,持续时间等情况,需要完全避免这种食物1-3个月时间不等。最好能够结合医生的建议。这样可避免宝宝对这种食物的终身过敏,确保他均衡营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准妈妈在“带货”时,就面临着“可乐火锅大盘鸡,无缘无分快离去”的悲伤;“卸货”时,更是发现“奶娃之路,道阻且长”,在谨慎而又漫长的奶娃期间。

     

    新妈妈难免会遭遇咳嗽、流涕的困扰,那么此时感冒,很多妈妈都在问,哺乳期感冒了,还能给宝宝喂奶吗?

     

     

    冬季本就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近期,已经有好几位新妈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感冒状况,新妈妈们怕传染给宝宝拒绝喂奶,但对奶粉不感兴趣的宝宝饿得嗷嗷大哭,这可把新妈妈们愁坏了!

     

    感冒后真的不建议哺乳吗?病毒真的可以通过母乳进行传播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资料显示:病毒不能通过母乳、血液传播,只会通过空气进行传递,宝妈感冒并不能影响母乳质量。

     

    因为,发生流涕、咳嗽、发烧等感冒症状之前,病毒就已经潜伏在身体里了,等发现时,身体已经产生大量的抗体来抵抗病毒,而这些抗体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还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宝宝与妈妈同处于一个环境中,很可能早期时就已经接触了空气中的病毒,但由于妈妈一直通过哺乳为宝宝输送免疫抗体,加强了宝宝抵抗病毒的能力,使宝宝免遭毒手。

     

    如果突然停止哺乳,宝宝将会失去保护伞,完全暴露在病毒环境中,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哺乳期感冒,新妈妈是可以继续喂养宝宝的,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不建议新妈妈继续哺乳。

     

    01 严重流感需要用药

     

    如果新妈妈的病情比较严重,应当及时服用安全的退烧药物。如果无法评估药物的安全性,那么不建议继续哺乳,以免药物中的不利物质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

     

    大部分患者常常无法正确甄别药物的安全性,因此哺乳期用药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去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02 严重感冒、身心乏力

     

    如果新妈妈高热不退,出现四肢乏力、精神不振等身体超负荷的情况,应当先尽量停止哺乳,保留体力,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喂养宝宝。

     

    如果宝妈只是普通感冒,那么在喂养宝宝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哺乳时戴口罩、勤洗手

     

    病毒和细菌虽然不能通过母乳传播,但飞沫和空气却是很好的中介,新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要注意戴好口罩,避免将呼出的气体传给宝宝,同时,也要减少对宝宝口鼻的触碰,在哺乳之前,记得洗手,以免传染给宝宝。


    02 咳嗽、打喷嚏要转头

     

    感冒时,切忌对着宝宝打喷嚏和咳嗽,这样病菌会直接被宝宝接收。相比于6个月之前的宝宝,6个月以后的宝宝属于高危人群,感染可能性更高,更需要家长注意。

     

    6个月前的宝宝,抗体等免疫物质来自母体,而6个月后的宝宝,母乳减少、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系统又未完全建成,很容易被病菌钻空子。

     

    03 勿亲吻、勿亲密

     

    新妈妈和宝宝经常会亲密接触,亲个额头、亲个脸蛋、亲个小嘴……但感冒期间,能避则避,以免将病毒传染给宝宝。

     

    这时爸爸大显身手的机会就到了,骑大马、摇摇床、讲故事、换尿布……不仅可以让爸爸体验到照顾孩子的乐趣,还可以加深宝宝对爸爸的爱。


    04 保持皮肤清洁

     

    新妈妈要时刻保持身体清洁,除要勤洗手外,还要勤换衣服、勤洗澡。宝宝的口腔直接接触妈妈的肌肤,因此,新妈妈要尽量减少皮肤上的细菌、病毒,避免宝宝病从口入。哺乳期新手妈妈尽量采取淋浴的方式进行清洁。


    哺乳期感冒虽然不会影响哺乳,但却存在着许多潜在隐患。因此,新妈妈感冒要早治,别把感冒传给孩子。

  • 有宝妈跟我反映说,宝宝最近总是腹泻,吃药后好一点了,但一停药又开始拉个不停,这可把一家子人都愁坏了。带去医院一看,原来是配方奶粉所引起的过敏性肠炎!

     

    食物过敏其实是宝宝的一种常见病。所谓病从口入,进食可能导致各种不适或是各种各样的疾病,食物过敏就是其中一种。

     

     

    食物过敏

     

    指的是进食了某种食物或是食品添加剂后所引起的IgE(免疫球蛋白)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引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甚至全身的变态反应。

     

    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可能发生食物过敏的情况,哪怕是婴幼儿也不例外。虽说宝宝食物过敏很常见,但千万别觉得这只是小事,家长要引起注意!

     

    一般来说,孩子出现食物过敏,会有以下这些症状:

     

    1、反复出现腹泻、腹胀、便秘,严重还会不明原因的便血;

     

    2、反复出现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问题;

     

    3、经常习惯性揉眼、揉鼻子、反复喘息、经常咳嗽;

     

    4、经常莫名其妙的哭闹、烦躁、双腿卷缩;

     

    5、发育延迟。

     

    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情况的话一定要引起注意。如果宝宝食物过敏没有及时治疗或是放置不管的话,孩子腹泻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腹泻、营养吸收障碍;

     

    食物过敏还容易引起鼻炎、结膜炎、支气管哮喘、喉咙发肿、荨麻疹和过敏性紫癜等,更严重还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等等反应。

     

     

    那么,孩子出现食物过敏后要如何治疗呢?

     

    首先,食物过敏肯定要从食物入手,搞清楚宝宝在此前吃了哪些东西,出现了什么反应,以尽快揪出“罪魁祸首”。最关键的就是回避过敏食物。

     

    (1)改用配方奶粉

     

    对牛奶蛋白过敏是孩子食物过敏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先暂停先用的配方奶粉,试着改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是氨基酸配方奶粉;

     

    (2)限制性食疗

     

    如果对于宝宝的过敏原还不明确,可以暂时采取限制性食疗法,也就是说短期内只吃很少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大米、瘦肉和蔬菜等等。等到过敏症状消失后再有计划的引入单一食物,辅食中逐一添加、由少到多的原则,以确定宝宝的过敏食物。

     

    (3)注意交叉过敏

     

    除了宝宝的过敏食物之外,父母在选择食物时还要注意食物的交叉过敏反应,比如对鸡蛋过敏的孩子,也要警惕对其他蛋类过敏;对花生过敏的宝宝,也有可能对杏仁、腰果和开心果等坚果类食物过敏。

     

    孩子十分脆弱,再加上不会说话,无法表达自己的痛苦,家长们一定要多留点心眼,观察孩子的异常。最后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母乳是孩子重要的营养来源,很多妈妈为了宝宝的健康都选择母乳喂养。原本母乳喂养是一件为孩子好的事情,但是有的宝宝却出现了吐奶厌奶、大便酸臭有泡沫、胀气、屁多屁臭等乳糖不耐受症状。宝宝乳糖不耐受了,难道就要放弃宝贵的母乳,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吗?到底应该怎么办?

     

    一、宝宝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医生表示宝宝乳糖不耐受是可以通过适当手段纠正的,完全不需要因为乳糖不耐受而放弃母乳喂养。乳糖对婴儿早期发育极为重要,尤其对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促进钙质的吸收都有很大的帮助。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也是很不利的因素。医生推荐妈妈们给乳糖不耐受的宝宝的母乳或者配方奶中滴加乳糖酶滴剂,补充足够多的乳糖酶来分解消化乳糖,同时帮助刺激宝宝肠壁自己分泌乳乳糖酶,促使纠正、改善宝宝消化系统对乳糖的适应能力。

     

     

    乳糖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能够促进宝宝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促进钙的吸收,维持宝宝体内的水电平衡。因为乳糖不耐受而回避乳糖,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同时可能导致宝宝未来的生活都难以碰乳制品。当宝宝发生乳糖不耐受时,妈妈应该合理使用乳糖酶,帮助宝宝纠正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同时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喂养,这样也可以缓解宝宝的乳糖不耐受。现在的科技进步,宝宝们可以借助乳糖酶来纠正乳糖不耐受的情况,继续享受妈妈的母乳。

     

    二、“乳糖不耐受”宝宝该如何进行母乳喂养?

     

    1.喂养调整

     

    进行喂养调整的首要原则是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保证婴儿体重增长良好。喂养调整时要考虑婴儿对乳糖不耐受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调整的原则是:母乳是婴儿最好的乳品,应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但要适当减少乳糖摄入量。

     

    2.如何评估?

     

    喂养调整是否有效,主要根据婴儿大便性状和次数进行评估。

     

    1. 适当减少乳汁摄入量。比如金汉珍教授提出的调整方案:先减少母乳次数的一半,间隔以无或少乳糖的食品替代,如腹泻能在2-3天内减少至3次/日以下,可再增加母乳1-2次;如仍在4次/日以上,则再减少母乳1-2次。2. 适当减少单次摄入量。婴儿一般每日要摄入800-1000ml的乳汁,通过少量多次喂养,减少单次乳糖酶负荷,腹泻症状可以减轻。3. 适当减少前奶摄入量。前乳中乳糖含量高,母乳充足前提下,挤掉一部分前奶,然后给予婴儿母乳喂养,从而降低乳糖的摄入。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乳糖不耐受症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疾病治疗遵从儿科医生的方案,建议是:在满足婴儿每日营养需求前提下,根据母婴实际情况,尽可能母乳喂养;根据婴儿生长发育和腹泻情况,适当调整母乳摄入量,并辅以无乳糖替代食品;同时,妈妈要及时排空乳房,保证泌乳量,暂时不用的乳汁可以冷冻起来,冷冻的乳汁可以保存3-6个月,等宝宝肠道成熟后继续喂养。

  • 其实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对孩子是利大于弊。既能阻止异物吸入,又可将气管当中的分泌物或者异物排出体外,防止分泌物积聚,从而避免呼吸道继发感染。所以宝宝偶尔咳嗽几声,妈妈们并不需要太过担心。但长期咳嗽或较严重的咳嗽会影响宝宝休息,增加体力消耗,引起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损伤肺功能,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所以宝宝咳嗽不要怕,查明“真相”最重要。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宝宝咳嗽的原因有哪些。

     

     

    1. 过敏性咳嗽。

     

    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支气管哮喘患儿可见明显的喘息、气促,症状典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则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咳嗽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较重,当接触过敏原或冷空气、灰尘、油烟等会诱发或加重咳嗽。

     

    2. 咽炎引起。

     

    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除了咳嗽症状常伴咽痒、咽后黏液附着、咽喉不适感,患儿很多时候有清嗓动作或伴声音沙哑。因鼻腔疾病使鼻涕倒流滴漏到鼻后和咽部,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而引起咳嗽。

     

    3. 上、下呼吸道的感染

     

    如病毒性感冒、咽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鼻涕、喷嚏、鼻塞、咽痒、咽痛等不适,其中普通感冒全身症状少见,流行性感冒可伴发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上感伴全身症状之后咳嗽逐渐加剧,伴或不伴咳痰,要考虑急性气管或支气管炎,较小婴儿及全身症状较重的不能排除肺炎;急性咽炎除咳嗽外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可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急性喉炎也可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但病情较重,表现为典型的犬吠样咳声,伴有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

     

    4. 异物吸入。

     

    小儿自我保护性差,有时在吃东西时会有食物等其他东西误吸入气道,引起小儿反复咳嗽,此外,小婴儿溢奶也很容易误吸引起咳嗽;

     

     

    5. 其他少见疾病。

     

    如慢性肺间质病变、肺含铁血黄素沉积、嗜酸性肉芽肿、肺内肿物压迫气管、胃食管反流等。

     

    因此,宝宝出现咳嗽时,不要盲目口服止咳药,应先弄清楚咳嗽的原因,对症用药,才能安全有效。

  • 新生命的诞生总是美好的,宝宝的成长也需要足够的营养,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用强化奶粉喂养,

     

    宝宝在喝奶的过程都值得家长去留意和观察,要是宝宝一不小心呛奶,而家长又不在身边,那就麻烦了。

     

    呛奶是指婴儿吃奶过程中,奶汁误吸入气道。

     

    婴儿,尤其是新生儿,通常在吃奶的过程中容易吐奶,如果婴儿吐出的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喉咽部,并且在其吸气的过程中误入气道,即会发生“呛奶”。

     

     

    呛奶的原因:

     

    一,吞咽能力不足:呛奶在新生儿中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婴儿的吞咽能力、神经协调力均尚未完善,反射较为薄弱。

     

    在吃奶的过程中,婴儿的咽、喉等部位不能够及时对大脑发出的吞咽信号做出反应,

     

    并且,婴儿的喉软骨也没有发育完善,在吃奶时可能滑入食道,从而阻碍奶水流下,引发呛奶。

     

    二,奶量过大:如果婴儿母亲的奶量过大,奶水分泌较足,在给婴儿喂奶的过程中,奶水流进婴儿口中的速度过快,超过了婴儿吞咽的速度,这种情况也会造成呛奶。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婴儿母亲可用手对乳头进行轻微的控制,降低奶水的流出速度和奶水的流出量。

     

    在使用奶粉时,应选择奶嘴大小适宜的奶瓶,对于新生儿,应使用最小型号的奶嘴。

     

    若奶嘴的孔洞较大,如十字洞的奶嘴,奶流量和流出速度较大,也容易造成呛奶。

     

    三,喂养姿势不正确:若母亲在给婴儿喂奶时,采用不正确的姿势,也容易造成婴儿发生呛奶现象。

     

    比如一些母亲习惯躺着给婴儿喂奶,如果使用这种姿势,容易导致婴儿的胃部不能“收纳”流进来的奶水,奶水会顺着食道,逆流到喉咽部,在婴儿吸气时误入气管,而导致呛奶。

      

     

    如果宝宝发生了呛奶,家长们该怎么办?

     

    若在喂奶的过程中,婴儿发生了呛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一,采用正确体位进行引流:若婴儿呛奶程度较轻(婴儿出现咳嗽,但是没有面色发紫的表现),可将婴儿的脸侧向一边,用空掌心轻轻拍打婴儿的后背。

     

    若发生严重呛奶(有面色发紫的表现),要让婴儿俯卧在大人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并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左右即可,这样有利于将气管内的奶引流出来。

     

    二,清理婴儿的口咽:完成上一步之后,家长应该用干净的手帕或毛巾,将其缠绕在手指上,伸入婴儿口腔,甚至咽喉部,将奶水、奶沫等清理出来。

     

    三,刺激婴儿哭叫咳嗽:家长可以用力拍打婴儿的背部,或拍婴儿足底,刺激婴儿咳嗽啼哭,促使其呼吸道中的异物彻底咳出,保持气道通畅。

     

    四,辅助婴儿进行呼气:呼气是呛奶窒息急救的重点。

     

    家长可以用双手从婴儿上腹部向上挤压,借助婴儿体内膈肌抬高和胸廓缩小的冲击力,从而将呼吸道中的异物喷出。

     

    这样反复多次,可以使窒息的情况得到缓解。

     

    对于严重呛奶的婴儿,家长在急救的同时,应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接受诊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新生儿、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造成会厌失灵,而呛奶就是其主要表现。

     

    婴儿吐奶时,由于会厌活塞盖运动失灵,没有把气管口盖严,奶汁误入了气管,叫做“呛奶”,婴儿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咯出,这便导致气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缺氧,即称为“呛奶窒息”。

     

    呛奶窒息的婴儿可出现颜面青紫、全身抽动、呼吸不规则,吐出奶液或泡沫、鲜血、黑水等。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如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婴儿猝死。

     

    宝宝呛奶原因

     

    宝宝常呛奶可能缺维A

     

    研究发现,婴儿呛奶与维生素A的缺乏密切相关,而补充维生素A后可见良好效果。研究者认为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黏膜上皮细胞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当婴儿缺乏维生素A时,由于位于喉头上前部的会咽上皮细胞萎缩角化,导致吞咽时因会咽不能充分闭合盖住气管,而发生呛奶。婴儿可进食些胡萝卜汁、蔬菜汤或适当补充些鱼肝油及维生素A胶丸等,都能很快地改善呛奶症状。

     

    预防宝宝呛奶的方法

     

    1、喂奶时机适当:不在婴儿哭泣或欢笑时喂奶;不要等宝宝已经很饿了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孩子吃饱了不可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

     

    2、姿势体位正确:母乳喂养宝宝应斜躺在妈妈怀里(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宝宝吃奶时更不能平躺,应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气。

     

    3、控制速度:妈妈泌乳过快奶水量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过来时奶水应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

     

     

    4、注意观察:妈妈的乳房不可堵住宝宝鼻孔,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宝宝脸色表情,若宝宝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围变色发青,应立即停止喂奶。对发生过呛咳婴儿、早产儿,更应严密观察,或请医生指导喂哺。

     

    5、排出胃内气体:喂完奶后,将婴儿直立抱在肩头,轻拍婴儿的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最好听到打嗝,再放婴儿在床上。床头宜高15度,右侧卧30分钟,再平卧,不可让孩子趴着睡,避免婴儿猝死。

     

    宝宝呛奶的处理方法

     

    呛奶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表现。如果宝宝不小心呛奶,最好先观察宝宝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即送医院。

     

    如果宝宝哭声洪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另外,妈妈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注意哺乳姿势,母乳喂养时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以防乳头堵住宝宝鼻孔或因奶汁太急引起婴儿呛奶,吐奶。

     

     

    宝宝呛奶窒息急救方法

     

    轻微状态

     

    婴儿,特别是新生婴儿很容易吐奶,而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呛奶。而婴儿的神经系统刚刚发育,一些反射还很薄弱,他们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咳出。

     

    于是,常因奶液对气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窒息。同时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若停止供氧5分钟,即可死亡,所以,呛奶很可能会发生婴儿猝死的悲剧。家长们如何把握分秒抢救自己呛奶的宝宝呢?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首先,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然后,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严重状态

     

    如果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

     

    在以上过程中,宝宝应同时送往医院检查。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应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洪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对常吐奶的婴儿,父母应加强观察,并适当抬高床头,让婴儿侧卧。哺乳或喂奶时,都应让头部略高,喂完奶后,再把婴儿抱立起来,轻拍后背,直到打嗝后再放回床上。夜间应定期观察婴儿,是否发生吐奶,呼吸与睡姿如何等。另外,妈妈在给婴儿喂奶时,应防止奶头堵住婴儿的口、鼻,导致窒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作为一名儿内科医生,平时重点关注与小朋友身体不适症状相关的疾病诊疗,譬如发热咳嗽喘息呕吐腹泻皮疹抽筋等等。深觉自己对于孩子心理行为发育的认识是有欠缺的。

     

    而近些年对于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关注日益增加,周围有几个朋友的孩子怀疑或者已经被诊断自闭症。问起黄医森来,我也不能给他们更多的帮助,所以我反思还得好好学习,拓展知识领域。

     

     

    在发育行为领域不能冒充专家,只是将自己学习的内容以飨读者。

     

    在2018年11月的Pediatrics杂志上提供了美国儿童父母报告的孩子自闭症发病率。研究人员在2016年调查了50212名0到17岁儿童。发现在美国每40个孩子中就有1个父母报告的孩子患有自闭症。歪果仁对于自闭症的警觉意识还是蛮强的。

     

     

    看来自闭症不是一个少见的疾病,在我们身边的确有孩子罹患。如何治疗和后期干预是发育行为科同事的事。黄医生主要和家长们共同学习,如何能够早期发现自闭症的蛛丝马迹。许多自闭症儿童在婴儿时期可能表现出发育差异,尤其是他们的社交和语言技能。

     

    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异常

     

    • 没有或很少与他人眼神交流
    • 对父母的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没有反应
    • 不看父母指向的事物
    • 不和父母分享感兴趣的事物
    • 无法通过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来感知他人的想法或感受
    • 从不对别人表示关心(同情)
    • 不交朋友或对交朋友不感兴趣

     

    自闭症儿童的表达异常

     

    • 16个月不说单字
    • 机械重复别人说的话而不理解意思
    • 被叫的名字时不回应,但会对其他声音做出反应(如汽车喇叭或猫的喵喵叫)
    • 不愿开始或不能继续谈话
    • 擅长死记硬背,尤其是数字、字母、歌曲或特定的主题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异常(重复与强迫行为)

     

    • 重复转手、拍手被称为“刻板行为”
    • 喜欢固定的行为模式
    • 沉迷于一些活动,整日重复
    • 喜欢玩玩具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玩具(例如转玩具卡车的车轮)
    • 常在非正常角度凝视事物

     

    如何区分自闭症儿童与其他发育正常的儿童

     

    如果该年龄段不具备相应能力,要小心自闭症了

     

    12个月:一个正常的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就会转过头来。自闭症的孩子被呼叫后可能不会回头看,甚至被重复叫了几次之后,但是会对其他声响作出反应。

     

    18个月:语言能力落后的孩子会用手指、手势或面部表情来弥补语言能力的不足。自闭症的孩子没有以上试图弥补语言落后的行为,或者只是机械重复模仿电视上的或者刚刚听到的话。

     

    24个月:正常行为发育的孩子会拿一幅画给妈妈看,并与她分享喜悦。自闭症的孩子可能拿给妈妈一瓶泡泡液来打开,但不会看妈妈的脸,也不会和妈妈分享玩耍的乐趣。

  • 宝宝的口水疹,一般是流口水,或是吃奶的时候摩擦,奶水刺激引起的一个皮肤炎症,就和湿疹一样,是一种变态反应,属于第四型变态反应,也叫作迟发型过敏反应。

     

    容易反复,非常烦人。所以口水疹的治疗和护理成了妈妈们关心的问题。

     

    我总结成几点供宝宝妈妈们参考

     

    1、每次喂完奶,又要用清水洗一下孩子的嘴和下巴,然后擦干

     

    如果不习惯清洗,可以用湿布子擦一下,然后再抹上宝宝护肤的护肤品,如郁美净,孩儿面,皮皮狗等最便宜的即可,因为便宜的商家就不舍得往里面加东西,更不容易过敏。

     

     

    2、如果很红有流水的迹象,但是很没有流水,就可以按湿疹治疗

     

    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但是用激素要用弱效激素的药膏,也叫作软激素,可以用到面部,但是用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周,这一类的药膏有艾洛松,尤卓尔,力言卓等,选一种即可。用药膏好了之后,再给孩子用护肤品。

     

    3、中药治疗

     

    很多人喜欢中药治疗,其实这种病中药治疗还真有效果。可以用金银花、黄连、黄柏、马齿苋、夏枯草等单味药水煎外洗即可。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为什么会流口水呢?

     

    中医讲这和孩子内热有关系,这种还是孩子内部的心脾积热引起的,流口水也是为了散热。

     

    5、如果母亲大便干结,可以让妈妈煮梨吃

     

    如果孩子不拉肚子,可以生吃。

     

    6、多给孩子喂水喝,一般是吃奶后半小时后喂水

     

    因为空腹胃喝水可以稀释胃液,影响宝宝消化。

     

     

    7、如果喂奶粉的 话,可以喂水解奶粉,不容易过敏

     

    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有缺陷的,大家可以提意见,如果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留言,造福更多患者。

  • 婴儿鹅口疮,又称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口腔疾病。在乌鲁木齐春季,由于气候干燥,婴儿鹅口疮的发病率会有所增加。以下是对该疾病的介绍以及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的详细说明。

    一、疾病介绍
    婴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点或膜状物。这些斑点或膜状物可能会蔓延至舌头、牙龈、上颚等部位。婴儿鹅口疮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症状,但可能会影响婴儿的进食和睡眠。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注意婴儿口腔卫生:每日用温水清洗婴儿的口腔,特别是哺乳后和睡前。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2. 注意饮食卫生:母亲在哺乳期间应保持乳房的清洁,避免哺乳时交叉感染。
    3. 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白色念珠菌的过度生长,引发鹅口疮。
    4. 注意室内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干燥的环境,有助于预防鹅口疮。
    5. 定期晒太阳:适当的阳光照射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三、治疗策略
    1. 局部治疗: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咪康唑等,涂于患处,每日多次。
    2. 全身治疗:在局部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
    3. 支持性治疗:保持婴儿营养均衡,增强体质,有助于疾病康复。

    四、注意事项
    1. 不要自行给婴儿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2. 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婴儿鹅口疮。

  • 小儿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尤其在乌鲁木齐秋季,由于气候干燥,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更容易传播,因此,该病的发病率较高。
    一、疾病介绍
    小儿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点,严重时斑点可融合成片,导致口腔疼痛、进食困难。此病多发生在婴儿期,2岁以下的儿童较为常见。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保持口腔清洁:家长应每天为孩子清洁口腔,尤其是在进食后和睡觉前。使用温水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牙膏。
    2. 注意饮食卫生:家长要确保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让孩子吃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3. 加强室内通风:秋季气候干燥,家长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4. 提高免疫力: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多晒太阳、适量运动等方式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5. 避免交叉感染:家长要尽量避免孩子与其他患鹅口疮的儿童接触,以免交叉感染。
    三、治疗策略
    1. 抗真菌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克霉唑、制霉菌素等。
    2. 局部治疗: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口腔护理液,如复方硼砂溶液等,局部涂抹。
    3. 支持治疗:保持孩子口腔清洁,缓解疼痛,给予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以促进病情恢复。
    4. 注意观察: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加重迹象,应及时就医。

  • 婴儿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口腔黏膜炎症。沈阳秋季天气干燥,湿度较低,是该疾病的高发季节。以下是关于婴儿鹅口疮的详细介绍以及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婴儿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婴儿的口腔、舌、颊黏膜等部位。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或乳白色的斑点或斑块,有时伴有疼痛、流涎、拒食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全身性感染。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婴儿口腔卫生:每日用温水清洁婴儿口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牙膏。
    2. 注意饮食卫生:婴儿使用的餐具、奶瓶等要定期消毒,防止细菌感染。
    3. 加强婴儿营养:提高婴儿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4. 保持室内湿度:秋季干燥,可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
    5. 避免与患者接触:减少婴儿与患有鹅口疮的人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三、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2. 口腔护理:保持婴儿口腔清洁,避免刺激。
    3. 加强营养:提高婴儿免疫力,加速恢复。
    4. 注意观察:密切观察婴儿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四、注意事项
    1. 不要自行给婴儿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 注意婴儿饮食,避免过硬、过热的食物刺激口腔。
    3. 保持婴儿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婴儿鹅口疮。

  • 宝宝鹅口疮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我家的小宝贝来到了线上互联网医院,寻求儿科医生的帮助。宝宝鹅口疮已经困扰了他两个月,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再忍受了。

    医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详细询问了宝宝的症状和之前的治疗情况。他告诉我,宝宝鹅口疮通常与口腔护理不当或免疫力低下有关。听到这里,我心里不禁有些担忧,是不是宝宝的健康出了什么大问题?

    医生建议我们给宝宝做一下免疫功能全套检查,以排除免疫缺陷的可能性。他还告诉我,宝宝之前使用的制霉菌素片虽然能治疗鹅口疮,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副作用,建议我们先停掉。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给宝宝使用了小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这是一种益生菌,可以帮助宝宝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医生还建议我使用碳酸氢钠清洗宝宝的口腔,以缓解症状。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宝宝的反应。幸运的是,宝宝没有出现任何不适。渐渐地,宝宝的鹅口疮症状开始减轻,这让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对宝宝的病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婴儿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秋季高发。在广州这样的南方城市,由于气候湿润,这种疾病更容易在婴儿中传播。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口腔黏膜感染,表现为婴儿口腔内出现白色斑点,严重时伴有疼痛和吞咽困难。
    预防措施方面,家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保持婴儿口腔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洁婴儿的口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2. 注意饮食卫生:哺乳前后要洗手,确保奶瓶和奶嘴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3. 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能会破坏婴儿体内的正常菌群,增加鹅口疮的风险。
    4. 增强婴儿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户外活动,帮助婴儿增强体质。
    治疗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局部治疗: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溶液,局部涂抹在患处。
    2. 全身治疗:如果感染严重,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
    3. 注意营养补充:保证婴儿有足够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4.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如有需要及时就医。

  • 我是一位年轻的母亲,生活在北京的密云区。最近,我的宝宝脸上总是红,抹护肤霜也没用,怎么办?这让我非常焦虑和担忧。每次宝宝哭闹时,脸上的红色就变得更加明显,摸上去一块一块的,还有很小的疙瘩。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三天,令我心急如焚。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宝宝的症状和日常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和排便情况。宝宝最近吃饭不太好,大便不干但两三天才拉一次,嘴里还长了鹅口疮。医生告诉我,这种红色可能是由于积食内热引起的,另外春天到了,皮肤也比较敏感。

    医生建议我给宝宝吃小儿化食丸或者四磨汤口服液来缓解积食内热,并且可以继续使用护肤霜来保湿皮肤。对于小疙瘩,医生说可能是轻微的过敏反应,建议使用肤乐霜或秦朗一类的安全药膏。对于鹅口疮,医生建议吃益生菌并外用制霉菌素片。最后,医生提醒我等宝宝的鹅口疮好了再打水痘预防针。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也感受到了医生的关心和耐心。现在我可以放心地照顾我的宝宝,希望其他家长也能从中受益。

    宝宝脸上红的原因和调理方法 常见症状 宝宝脸上红、有小疙瘩,哭闹时红色加剧,伴随着积食、排便不畅和鹅口疮等症状。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给宝宝吃小儿化食丸或四磨汤口服液缓解积食内热; 2. 使用肤乐霜或秦朗一类的安全药膏治疗小疙瘩; 3. 吃益生菌并外用制霉菌素片治疗鹅口疮; 4. 等宝宝的鹅口疮好了再打水痘预防针; 5. 注意宝宝的日常饮食和排便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小儿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口腔疾病,尤其在秋季,由于气候干燥,发病率较高。该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中,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点或斑块,伴有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在郑州地区,家长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小儿鹅口疮的发生。
    预防措施:
    1. 保持婴幼儿口腔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婴幼儿的口腔,避免口腔细菌滋生。
    2. 增强婴幼儿免疫力: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营养,避免偏食,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
    3. 避免接触病源:不要让婴幼儿与其他患有鹅口疮的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4. 注意个人卫生:家庭成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将细菌传播给婴幼儿。
    治疗策略:
    1. 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婴幼儿的口腔,减轻症状。
    2. 使用抗病毒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 口腔局部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治疗药物,如冰硼散、喉痛灵等。
    4. 加强营养:保证婴幼儿的营养摄入,增强体质。
    5. 注意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症状变化,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 婴儿鹅口疮,也被称为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特别是在婴儿和幼儿中。这种疾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这是一种常见的真菌,通常存在于人体的口腔、肠道和生殖器区域。在秋季,天津的干燥气候可能加剧了这种疾病的发生,因为干燥的环境有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婴儿鹅口疮,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家庭预防策略:
    1. 保持婴儿口腔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洁婴儿的口腔,避免使用含酒精或刺激性化学物质的口腔清洁剂。
    2. 注意饮食卫生:确保婴儿的食物和奶瓶在使用前彻底清洗干净,以减少真菌的传播。
    3. 加强室内湿度:在干燥的秋季,可以使用加湿器来保持室内湿度,避免干燥环境对婴儿口腔造成影响。
    4. 避免交叉感染:确保家庭成员的个人卫生,避免将口腔感染传播给婴儿。
    5. 适当的母乳喂养:如果可能,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抗体可以帮助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治疗策略:如果婴儿出现鹅口疮的症状,以下是一些家庭治疗策略:
    1. 使用抗真菌药物: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或制霉菌素,以治疗口腔内的念珠菌感染。
    2. 口腔清洁:使用温和的口腔清洁剂定期清洁婴儿的口腔,以帮助控制念珠菌的生长。
    3. 适当的饮食调整:避免给婴儿食用可能加剧症状的食物,如酸性或刺激性食物。
    4. 保持婴儿舒适:确保婴儿在治疗期间保持舒适,避免过度刺激。
    5. 寻求专业建议: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 婴儿鹅口疮,又称为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如乌鲁木齐冬季更为多见。这种疾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点,严重时可能伴有疼痛和进食困难。以下是一些针对乌鲁木齐冬季家庭预防及治疗婴儿鹅口疮的策略:
    预防措施:
    1. 注意婴儿口腔卫生,每天清洁口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2. 保持婴儿奶具清洁,使用后彻底消毒。
    3. 避免婴儿与患病成人或儿童接触,以防交叉感染。
    4. 保持室内温暖湿润,避免干燥,以减少念珠菌生长的机会。
    5. 加强婴儿营养,提高免疫力。
    治疗策略:
    1. 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或制霉菌素,按照医生指导进行。
    2. 保持婴儿口腔湿润,可使用温水湿润口腔。
    3. 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加重病情。
    4. 保持婴儿饮食清淡,易于消化。
    5.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婴儿鹅口疮,也称为鹅口疮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口腔黏膜疾病,主要发生在1岁以下的婴幼儿中。石家庄冬季气温较低,空气干燥,容易导致婴儿口腔黏膜受损,从而增加鹅口疮的发生率。以下是针对石家庄冬季婴儿鹅口疮的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保持婴儿口腔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婴儿的口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2. 增强婴儿免疫力: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婴儿的抵抗力。
    3. 注意婴儿用品卫生:婴儿的奶瓶、餐具等用品要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4. 保持室内湿度适宜:石家庄冬季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减少婴儿口腔黏膜受损。
    5.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尽量避免婴儿与患有鹅口疮的儿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二、治疗策略
    1. 局部用药:可以使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口腔清洁剂,每日清洁口腔,缓解症状。
    2. 抗病毒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昔洛韦等。
    3.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可以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等。
    4. 注意营养支持:保证婴儿营养摄入,提高身体抵抗力。
    5. 避免刺激性食物:在治疗期间,避免婴儿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热等。

    总之,石家庄冬季婴儿鹅口疮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家长的高度重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鹅口疮的发生率,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