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吃烧烤会诱发直肠癌吗,一个病例告诉你

吃烧烤会诱发直肠癌吗,一个病例告诉你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丁彬彬

 

烧烤固然美味,但是一个人长期吃烧烤,身体肯定是受不了的。

 

20岁的小桐特别爱吃烧烤,用她的话说,平均一周怎么也得吃三四次夜宵,而大多数夜宵都选择了烧烤,而且小桐最爱的就是烤鸡翅和烤鱼。

 

其实除了爱吃烧烤,小桐平时也很少吃蔬菜水果,饮食上基本是怎么喜欢怎么来,因为特别喜欢高脂类食物,所以一米六高的小桐,体重却高达160斤。

 

半年前,小桐出现腹痛,便血,年轻的女孩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疾病来前的征兆,而她的生活方式依然没有改变,直到有一天,便血严重,直接晕倒在厕所,幸好被闺蜜及时发现,拨打了120,救护车将其送进了医院。

 

通过检查,医生发现小桐罹患的是直肠癌,因为肿块血管破裂,导致了严重的大出血。

 

为了保命,医生为小桐进行了肿块切除,但遗憾的是,这仅仅只是姑息手术,因为肿块已经转移到肝脏和肺部,没办法彻底根治。

 

医生说,直肠癌属于大肠癌的一种,临床上直肠癌经常会被误认为是痔疮,因此常常错过最佳抢救时机,直肠癌的典型表现是便血,可以没有任何疼痛,如果发现不及时,很容易通过血液转移到肝脏和肺部。

 

说到这,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20岁,为何一查就是直肠癌晚期。

 

研究发现,直肠癌的发病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像小桐这样,长期吃烧烤,由于肉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食物脂肪焦化产生的热聚合反应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高度致癌力物质,附着于食物表面。有人测出,烤肉用的铁签上黏附的焦屑中的苯芘含量高达每公斤125微克。

 

苯并芘是一类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由一个苯环和一个芘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香烟烟雾和经过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煮焦的食物、油炸过火的食品都会产生苯并芘。人们如果爱吃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同时,烧烤食物中还存在另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

 

正因烧烤食物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为十大垃圾食品之一。

 

即便姑息手术暂时保了命,但半年后小桐还是病入膏肓,她住在肿瘤科监护病房里,持续昏迷,状态如同植物人,因为全身多器官衰竭,最终,父母拒绝了医生要气管插管的建议,签字放弃一切抢救。

 

烧烤虽然美味,但不能长期吃,平时饮食应该注意营养均衡,即便是年轻人,也要注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补充。

 

肥胖患者更容易罹患肠癌,应该控制体重,积极运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现在的人们都提倡要健康饮食,其中就包括要低盐低脂饮食,尤其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但是吃盐真的是越少越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盐”的这些事。

     

    2012年某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日食盐量达10.5g,该数据表明国人的食盐水平处于高水平。在正常情况下我国成年人每天食盐的消费应该是6g,包括日常调味摄入的食盐量,也包括含钠盐量高的食物如火腿、腌制的食物等。

     

     

     

    摄入过多的盐对我们的身体是有一定影响的:

     

    1、摄入的盐过多会导致高血压疾病,这是因为钠盐进入我们人体后会在人体内蓄积,导致体内的体液容量增多,从而引起外周阻力的增加以及心输出量的增加,长期下去就会引起高血压。

     

    2、摄入的盐过多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我们的机体处于动态平衡当中,当摄入盐分过多的时候,机体就会相应的增加钠代谢,机体在排钠时也会相应的排出体内的钙;长期下去就会导致骨质疏松。

     

    3、食盐过多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过多的盐会损伤胃粘膜的保护层,引发炎症的发生,继而损伤胃粘膜,长期下去会进展为胃癌。

     

    食盐过少也是十分危险的,吃盐过少会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1、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乏力、目眩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心率失常等并发症。

     

    2、会导致肌肉抽搐的现象。

     

    3、低钠低氯血症,患者表现为严重的肌无力,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

     

     

    我们要科学的摄入食盐,在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尽量少吃腌制过的食品。

     

    2、平素做菜时宜清淡,做菜时要注意调味品的使用,可以使用限盐勺。

     

    3、尽量较少外出就餐。

     

    4、食用零食时要注意了解食物的含钠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食物及控制食用量。

     

     

     

    健康成人的食盐摄入量每天是6g;对于婴幼儿而言,尤其是1周岁之前的应尽量避免含盐量的家庭饮食;对于高血压病人食盐应控制在3g以内;老年人应控制在5g以内;对于钠盐缺失严重的患者如严重腹泻、呕吐等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钠盐。

     

    希望大家都能够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是120吗……你们……你们快来,我女儿不行了……说到最后,已是痛苦的哀嚎声。

     

    八分钟后,当救护车赶到事发现场的时候,发现一个瘦骨嶙峋的女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通过医生进一步检查,发现女孩的心跳呼吸均已经停止,现场心电图显示为一条直线。

     

    听到医生的宣布,女孩的父母再次痛苦地哀嚎起来,但是泪水却并不能挽回这个年轻女孩的生命,一切还要从半年前说起。

     

    文洁因为腹痛到医院看病,结果被确诊为晚期胃癌,确诊后全家人都难以接受这个现实,要知道文洁并不喝酒也不抽烟,而且这么年轻。

     

    医生说,导致胃癌的病因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地域环境与饮食因素,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三是癌前病变,四是遗传和基因。

     

    虽然文洁不喝酒也不抽烟,但是他们全家都存在饮食不健康的因素,特别是长期食用熏烤、盐腌的食物,医生说,这些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较多,如果长期使用会导致癌变。

     

    众所周知,韩国的胃癌发病率很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使用盐腌的食物。

     

    事实上,不止文洁的胃不好,她父母的胃同样不好,父亲在一年前被查出胃癌,不过好在是早期,已经手术根治,母亲也患有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生说,像文洁这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饮食恰恰起着关键因素。

     

    遗憾的是,因为拖的时间太久,确诊时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20岁的文洁在与胃癌抗争了半年时间,最终还是不幸离去。

     

    在临走前,她对这个世界依旧恋恋不舍,对父母说,只能来生再见了。

     

    20岁,本是青春绽放的年龄,文洁的经历让我们扼腕叹息,也让所有人陷入了沉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被一口热水“烫”进医院是种怎样的体验?

     

    近日,#一口热水喝掉5000多块#登上微博热搜,发帖人称由于着急出门,一口喝下过烫的热水导致舌下腺囊肿,手术报销后花了五千多元。

     

     

    该帖下方的评论区,网友纷纷留言分享自己被烫的经历。

     

    刚煮好的热茶、滚烫的火锅,让你酣畅淋漓却也正悄悄伤害着你的食管。

     

    食管最喜欢的温度是多少?怎样呵护这个脆弱的管道?《生命时报》结合新闻,采访专家为你解读。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 贾大成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 宋正己

     

    食管怕你“趁热吃喝”

     

    不只是帖子中提到的舌头“怕”烫,食道也是个怕烫的部位。

     

    正常成人的食道长度约25厘米,直径约2厘米,是食物进入人体的必经通道,主要功能是配合吞咽动作将食物从口腔蠕动传输到胃腔。

     

     

    中国人有“趁热吃喝”的习惯,但食道黏膜比较柔嫩,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在50℃~60℃;超过这个温度,食道黏膜就容易发生破损、溃烂等机械损伤。

     

    和其他消化道肿瘤一样,食道癌的发展都是从反复黏膜损伤,到慢性炎症,再到黏膜癌变的过程。

     

    虽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复功能,损伤后会自行恢复,如果我们常吃太烫的食物,就会导致黏膜受损后尚未修复又被烫伤,长期反复刺激会导致黏膜慢性损伤,可能诱发癌变。

     

    食管被烫,第一时间做这件事

     

    到底放到几度的水才适合喝?关于这个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过“温度预警”。

     

    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警告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超过65℃的热饮,属于2A类致癌物

     

    《国际癌症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也提示,茶水温度过高,会显著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与那些几乎不喝茶或喜欢喝凉茶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以上、温度为60摄氏度茶水的人,患上食道癌的几率高出90%。

     


     

    而当你不小心喝了烫着食道的热水时,应该这样做:

     

    第一时间喝凉的液体进行局部降温,可以是凉白开、自来水、常温饮料等;

    不要喝冰水,以免对食道黏膜、胃黏膜加重损伤。

     

    如果夜里食道感觉不舒服,可以含服保护食道和胃黏膜的药物。

     

    一般来说黏膜恢复是很快的,只要不是腐蚀性液体,一两天应该能恢复。如果两天后症状仍然不能缓解,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保护食管,记住4个“度”

     

    呵护食道要从日常饮食下手,从“入口处”减少食道黏膜损伤和炎症的发生。

     

    温度:10℃~40℃

    食道黏膜比较柔嫩,适宜的食物温度在10℃~40℃, 而人们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在50℃~60℃,超过这个温度,食道黏膜就容易被烫伤。

     

     

    浓度:尝试低浓度饮食

    尽量少吃高盐食物,做到不喝酒,少喝浓茶。

     

    腌制的高盐食物、高浓度酒精或浓茶等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同样会对我们的食道黏膜产生侵蚀或刺激,造成食道黏膜损伤,长此以往,可能诱发慢性炎症和食道黏膜癌变。

     

    硬度:别总吃太硬的食物

    为了保护食道黏膜,还需要控制食物的硬度。

     

    进食偏硬的食物,会加重食物与食道黏膜的摩擦,造成食道黏膜,特别是食道狭窄处的黏膜机械性损伤。

     

    速度:每口嚼20~25次

    狼吞虎咽导致食物在口腔中得不到充分咀嚼,无法与唾液充分混合,而这种粗糙、没有充分润滑的食物,很可能对食道黏膜造成损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用30分钟左右。

     

    普通人群一口饭建议咀嚼20次左右,肠胃不好的人及老年人群,每口饭菜尽量咀嚼25次以上。

     

    食道癌早期发生都很隐匿,因此高风险人群应及时进行筛查:

     

    包括年龄在50岁以上,嗜好烫食或腌制食物,长期酗酒或重度吸烟,出现吞咽不畅,进食有停滞感、咽下疼痛或吞咽困       难者,有长期反流性食道炎病或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等人群。

  •  

    一个年轻女孩在男友的搀扶下走进了急诊室,她却不知,自己已身处生死边缘。

     

    她叫小姚,今年22岁,是一名高校大学生。

     

    当听到她的症状时,医生微微皱起眉头,事实上,一个年轻女孩的急性腹痛,很容易让医生一下子联想起两种疾病,一是宫外孕;二是卵巢囊肿蒂扭转。

     

    这两种疾病都属于妇产科疾病的范畴,但是误诊率和致死率却一直很高,特别是宫外孕,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它导致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

     

    但是小姚,真的是这两种极为凶险的疾病吗?

     

    很快,检查结果排除了,但医生并未因此放松,因为导致急腹症的病因实在太多了,且不说一些典型的疾病,还有一些并不典型的,有些病因,让医生也会大吃一惊,而有些病因,可能一直到最后,连医生也无从得知。

     

    事实证明,导致小姚腹痛的疾病的确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

     

    医生说,她的肾上腺上面长了一种肿瘤,医学上称之为嗜铬细胞瘤,它的英文名是pheochromocytoma,简称PHEO。

     

    它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肿瘤能够持续或间断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从而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事实上,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罹患这种肿瘤,但以20-50岁最多见,男女发病并无差别。

     

    嗜铬细胞瘤最典型的表现是高血压,但有些患者,症状却并不典型,或者说,他们是以其他的症状前来就诊,有些患者会出现急性腹痛,心前区痛,高热等,所以常被误诊为急腹症,急性心肌梗死或感染性休克。

     

    因为嗜铬细胞瘤能导致肠蠕动及张力减弱,所以会引起便秘,甚至肠管扩张,更严重的还会导致肠坏死、出血、穿孔,另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罹患胆囊结石的几率也更高。

     

    而对于小姚来说,她的病情十万火急,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因此确诊后,手术切除便成了无可替代的选择,但是切除嗜铬细胞瘤却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有时也会如履薄冰,胆战心惊,这并不是医生技术不精,而是因为嗜铬细胞瘤如同安放在肾上腺方面的一颗定时炸弹,手术过程中,只要接触,就会出现急骤血压升高和心律失常。

     

    所以持续了近四个小时的手术,医生相当于拆除了一颗重磅炸弹,吓得腿软也并不夸张。

     

    万幸的是,手术很成功,小姚转危为安。

     

    医生说,其实小姚很早之前就出现头痛,曾经献血的时候,血站的护士告诉她血压高,但这些都并未引起小姚的重视,一个22岁的年轻人,很少会罹患原发性高血压病,几乎都会是继发性高血压,而嗜铬细胞瘤便是一个重要的病因,不容忽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人体如果很少被病毒、细菌攻击,免疫力就不会得到锻炼,那自然免疫力就不强,这样的话就容易得癌症!”张大爷是一个特别注意养生的人,他平时喜欢看一些健康相关的文章和视频。最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无意之间看到开头的那个言论,他特别担心,因为自己很久没有发烧了,怕自己会得癌症。于是就问我:很少发烧的人真的更容易得癌症吗?

     


    1.癌症和免疫力有什么关系?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言论,只要人活得足够久,那人一定会得癌症。仔细想一想,这个言论其实是有一些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只要人活着,那就会进行新陈代谢,自然人体内的细胞就会分裂。细胞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衰老,为了能有新的细胞取代衰老的细胞,人体就需要进行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基因突变细胞在分裂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有问题的细胞,这些细胞不少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的,发生突变了的细胞癌变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的细胞。这样说来,癌症的发病率应该很高才对,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们人类拥有比较强大的免疫系统,它不仅仅具有抵御外来微生物入侵的能力,还具有监视作用。当人体的细胞发生了癌变的时候,免疫系统能迅速识别,并且及时杀死它们,所以在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人体是不容易得癌症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发生了癌变的细胞就如同犯罪分子,而免疫系统就如同警察。免疫力强大的时候,免疫系统就能及时杀灭癌细胞。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免疫力是下降的,这样的话免疫系统的监视作用就会下降,免疫系统就不能有效杀死发生癌变的细胞。根据史料的记载,古代的皇帝很少有得癌症的,这个其实和皇帝的寿命低有关。皇帝本身就是一个高危职业,随时都有被取代的可能,而且压力比较大,所以寿命普遍偏短。很多皇帝还没有来得及得癌症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离开了人世!综合以上,癌症和免疫力的强弱成反比的关系,免疫力强大的时候,人得癌症的风险就会降低,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人得免疫力的风险就会增加。


    2.很少发热的人更容易患癌,这是否有科学依据?


    很少发热的人更容易得癌症,其实这个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上面已经介绍了,免疫力强大的人不容易得癌症,而免疫力弱的人相对来说确实容易得癌症。发热对于那些长期不发热的人来说,他们的免疫力并不差,不然肯定就会被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了,进而也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不过有一些研究发现,发热可能对于人体抗癌有一定的帮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相关的研究人员从胸腺中发现一种免疫细胞,命名为T细胞,后来发现T细胞对于杀灭癌细胞具有重要的作用。免疫细胞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人体体温的升高对于提升T细胞的功能和活性有一定的作用,自然而然,发热就可能帮助人体“抗癌”。另外,科学家还发现,癌细胞是怕热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正常的细胞可以在47℃的温度下存活1个小时,而细胞在43℃的环境下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可能会有朋友心存疑问,既然发热能帮助人体抗癌,那能否利用发热治疗癌症呢?看上去好像可以,但是需要注意,要想起到杀灭癌细胞的作用,那温度最起码就需要达到43℃,这个温度除了能损伤癌细胞,还会给人体带来不适,比如抽搐、心率增快等,甚至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3.要想预防癌症,我们还是要提升自身免疫力: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要提升免疫力,就需要吃一些保健品,其实我个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熬夜要提升免疫力,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尽量改掉影响免疫力的不良习惯,比如熬夜、喝酒、吸烟、吃垃圾食品、过度劳累等。散步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的确很对,适当运动不仅仅能增强体质,还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减轻压力。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才可以,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效果肯定是不好的。每天的运动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运动5次,活动量以第二天不感觉到劳累为宜。运动并不是说越剧烈越好,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散步是一种比较安全而且合适的运动,当然了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这里需要注意,不要在天气恶劣的时候外出运动,可以选择在室内活动。#健康明星计划#均衡饮食除了适当地运动之外,均衡饮食也很重要。


    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以及优质蛋白的的摄入,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以及优质蛋白中含有的蛋白质都有助于提升免疫力。每天应该尽量做到清淡饮食,尽量采取比较健康的烹饪方式,比如蒸、煮等,尽量避免油炸、油煎、烟熏等烹饪方式。高血压另外,要想提升免疫力,还需要积极控制好慢性病。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这些疾病目前无法治愈,只能依靠长期口服药物控制。人体是一个整体,如果慢性病引起了某个脏器的功能下降,那肯定会引起免疫力的下降。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他们普遍存在失眠的问题,而且他们多数不会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睡眠不足的话,也会降低免疫力,所以中老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调整睡眠。除此之外,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地饮水等。

  •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新闻,二三十岁就患上结直肠癌的,一发现就是中晚期,感觉很可怕。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这种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而且容易误诊。2017年做的一个流行病学统计,和1990年相比,我国结直肠癌患病率增长了203%。

     

     

    结直肠癌,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癌症,一般直肠癌更常见。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我国结直肠癌的疾病现状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是导致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出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但5年相对生存率近年来有所升高。

     

    根据2015年公布的数据来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按照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东部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

     

     

    结直肠癌发病率25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之后快速上升,80~84岁达到高峰;而死亡率在3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30岁之后快速增长,85岁后达到高峰。

     

    从2000年至2014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在发病率方面,农村地区年增长率高于城市地区。但近年来,5年相对生存率有所提升;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结直肠癌的高分地区,但是生存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上海市结直肠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为70.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是什么呢?

     

    结直肠癌的病因目前暂时不明确,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糖尿病、吸烟、大量饮酒等。

     

     

    有国外研究报道了乙醇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即日饮酒量每增加10 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但是这一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尚存在争议。

     

     

    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有哪些呢?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首先是合理饮食:现有研究证据表明,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有研究指出:(1)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10 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9%;(2)全谷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30 g,结直肠癌发风险降低5%;(3)乳制品每日摄入量每增加400 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3%。另外,科学规律的体育锻炼同样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  

    一个年轻女孩躺在病床上,焦急地等待着病检结果,事实上,已经来住院,那病情绝非那么简单,只是,谁又会想到,很快,这个女孩将会被宣判死刑。

     

    出来了……老师,报告出来了……一个实习医生盯着电脑说。

     

    医生打开后微微皱起眉头,他说了句,哎,真是太可惜了。

     

    因为病理报告上清楚地写着,子宫颈鳞状细胞浸润癌。

     

    事实上,鳞状细胞浸润癌只是宫颈癌的一个病理类型,除此之外,它还包括腺癌,腺鳞癌,还有一些非常罕见的神经内分泌癌,未分化癌,间叶肿瘤等等。

     

    医生说,宫颈癌的发病率很高,也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些年,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它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很多人认为宫颈癌是绝经后老年女性的“专利”,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此,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女性都应该重视子宫的健康。

     

    说到这,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19岁,这么年轻的一个女孩,怎么会罹患宫颈癌?医生说,导致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人乳头瘤病毒(也就是HPV)感染,多个伴侣,吸烟,同房过早,各种性传播疾病,免疫抑制等因素有关。

     

    虽然很多女孩很年轻,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的抵抗力更好,更不易罹患宫颈癌。

     

    医生说,事实恰恰相反,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宫颈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物更加敏感,另外,这个年龄如果过早同房,且伴侣很多,感染HPV的可能就更大。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宫颈癌的发生,而很多年轻女孩缺乏健康观念,即便宫颈癌已经发出一些异常信号,但她们也并未引起高度重视。

     

    就像19岁的柳柳,医生在犹豫该如何告诉这个年轻女孩,事实上,她过早辍学,一个人远离家乡来到这座城市,父母都不在身边,除了她本人,医生也无从告知。

     

    当说出真相的时候,这个看起来坚强无比的女孩,却瞬间崩溃,晕倒在病房,好在,她只是一下子难以承受,并无大碍,只是,比现实更残酷的是病情,相关检查显示,

    因为拖的时间很久,癌细胞出现了扩散转移,已经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而柳柳的自述,也许能为我们揭开真相,17岁辍学,深入社会,却已经谈了五任男友,对她来说,谈男友就像换衣服,其实她却不知道,多个伴侣可能导致的危害。

     

    年轻的女孩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青春还未绚丽绽放便又黯然落幕,医生说,柳柳的悲剧给了我们深刻的惊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临床上,大肠癌的病症是一种比较多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当然此病也是能够预防的,为了避免出这种疾病,建议人们在平时一定要控制自身的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就是说预防大肠癌疾病的发生,需要人们从饮食方面做好调整,同时良好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临床上,大肠癌的病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常常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我们知道,大肠癌疾病发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建议人们在平时做好预防是关键,在平时人们要尽量的少吃,避免肥胖,像一些腌制食品、过夜的食物以及一些快餐也要少吃,这些都会增加我们患上大肠癌疾病的几率,那么在下面我们就了解下大肠癌疾病的预防措施。


    大肠癌疾病的预防措施,首先就是要从饮食上面做起,在饮食上面一定要减少能量的摄入,减少对蛋白质和脂肪还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就能很好的降低该癌症的发病率,在这里我们提醒人们不要经常的吃一些烧烤的油炸食品,不要常吃快餐,人们如果出现大肠癌的症状,一般往往由于自身饮食不良引发的,那么日常生活中,建议人们一定要多加控制自身的饮食,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刺激大肠,引发大肠健康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如果预防大肠癌疾病的话,那么在平时一定要多做运动,因为运动过少,就会导致肥胖等,这是导致大肠癌的潜在因素,应做做有氧运动,在饭后去散散步,不要吃饱了就马上坐下,更不能躺着啊,跑步是按摩内脏的最佳办法。


    对于大肠癌这个恶性肿瘤疾病的预防,建议人们在平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因为在蔬菜当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粗纤维,能够保持大便的通畅,建议人们可以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比如番薯,玉米等等,这些都是日常一些粗纤维的食物,能够防止大肠癌疾病的发生。


    温馨提示:对于大肠癌疾病的预防措施,当然还包括补充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物质,这些维生素能够减少大肠癌的发病几率,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减少脂肪的摄入,从而起到预防大肠癌疾病发生的目的,当然在平时多运动也是不可或缺的。

  •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中国是胃癌大国,根据2019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1],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的排行榜上,胃癌以每年40.3万的发病人数,继肺癌之后,位居第二。

    这意味着,每新的一天就有1000多人罹患胃癌,而这其中能活过5年的不超过400人。[2]胃癌不仅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因此了解胃癌的成因,预防胃癌的发生则成为我们必须要关注的话题。

     

    一、胃癌的发病机制——胃是如何沦为"是非之地"的

     

    我们知道,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一日三餐都要经过"胃工厂"的储存和加工才能完成消化。

     

    由于胃要"打磨"我们食入的各种酸甜苦辣的食品,当食物刺激性大,经常损伤胃壁,或食物携带了可以损伤胃细胞的细菌,胃就需要不断地修复、生长来抵御这种"伤害",但长年累月,如此频繁地修复,终有一天,胃细胞中的一些"异军""叛变",开始"疯长",就变成了"胃癌"细胞,胃就产生了癌变。

     

    二、胃癌的 诱因——促使胃癌变的5条“导火索” [3]

     

    1.地域环境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而从国外的视角看,日本发病率最高,而美国则很低。

     

    2.饮食生活

     

    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胃癌发病率较高,这是由于上述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含量高。同时,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与水果与发病也存在一定关系。此外,"万病之源"——吸烟也是胃癌的诱因,有研究显示,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性较不吸烟者高出一半。

     

     

    3.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因其螺旋形的菌体形态而得名,英文缩写为HP,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胃黏膜炎症和损伤,从而进一步引发癌变。据统计,HP阳性者胃癌发生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3~6倍。

     

    4.胃部疾病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若胃部本身患有疾病,那么发生胃癌的几率也会增加。这些基础性的胃部疾病包括:胃息肉、胃炎及做过胃部分切除后的"手术胃"。这些胃中的细胞随着病情的进展"韬光养晦",直到有一天发生癌变。

     

     

    5.遗传因素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在遗传学上也是成立的。研究表明,若某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患有胃癌,那么此人胃癌发病率要高出其他人4 倍,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如果胃部长了肿瘤,早期消化不良,晚期可能出现呕血、消化道梗阻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更可能夺走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从远离胃癌的诱因开始,为我们的"胃"做好力所能及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等.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9(01): 19-28.
    [2] 叶永伟, 董瑞忠, 周莹, 等.中国人群家族性胃癌的预后分析[J].J 外科肿瘤。2011, 104(1): 76-82.
    [3]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九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 “吃肉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是否有科学依据?”


    今天去查房的时候,有一个病人说他在网上看到有言论认为吃肉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他对这个观点是半信半疑的。考虑到自己之前一直大鱼大肉的,所以他就比较担心自己因为吃肉而得癌症,因此就问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那到底长期吃肉是否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呢?哪3种肉是我们应该少吃的呢?

     


    1.吃肉真的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吗?这有什么科学依据?


    红肉致癌的风险在网上广为流传,很多人刚开始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估计都有点惊讶,毕竟这对于无肉不欢的朋友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呀!那红肉致癌的观点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红肉致癌的结论是源于一项动物实验,这个实验把动物分为两大组,一组动物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红肉,而另一组动物则不吃红肉,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统计这两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结果发现长期吃红肉的这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确实比不吃红肉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高。


    金枪鱼


    可能很多人认为红色的肉就是红肉,其实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拿兔肉、小牛肉来说吧,它们就不是红色的,但是它们却属于红肉。即便是红色的肉,也不一定就是红肉,拿金枪鱼和火鸡腿来说吧,它们的外观虽然是红色的,但是它们却是白肉。


    世界卫生组织对红肉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只要是来自于哺乳动物的肉,就都是红肉;来自于哺乳动物以外的肉都是白肉。


    红肉致癌的理论是被得到公认的,早在2015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红肉列为了2A级致癌物,也就是说红肉致癌在动物实验拥有比较充足的证据,在人体实验没有充足的证据,红肉可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这里需要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对致癌物等级的划分是基于致癌性可能性的大小,和致癌的危险性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能大家对这句话不太理解,这里我来举例说明。就拿黄曲霉素、砒霜和来说吧,它们都属于1级致癌物,只要少量接触就会有致癌的风险,而烟和酒也属于一级致癌物,但是它们的致癌性很显然是没有黄曲霉素和砒霜的强的。


    目前来说,红肉致癌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太明确,但是有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的肉中含有外源性的唾液酸,而这种物质会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肉在烹饪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杂环芳烃和杂环胺类物质,这两种物质具有致癌性,所以长期吃肉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有点生活经验的朋友估计都知道,在夏天的时候,一块肉在常温下保存,基本上2~3天就能闻到比较臭的味道,这说明肉的腐败程度比较高。当我们吃了肉以后,里面的营养被人体充分吸收以后,就会暂时储存在结肠内,这个时候里面的肉的腐败程度也是比较高的,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所以,长期吃肉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也就不足为怪。

     


    2.既然吃肉致癌,那我们还能吃肉吗?哪3种肉应该少吃?


    根据现有的证据,每天多吃100g的红肉癌症的风险会增加100g,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得癌症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提升17%以后,它依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我们都知道,红肉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外,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比如铁、锌、烟酸、维生素B12、核黄素等。我们不能因为红肉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就一点红肉都不吃了,毕竟我国的膳食指南也是强调了均衡饮食,而且也提到了需要适当吃一些肉。


    如果我们注意控制吃肉的量在75g以内,优先选择白肉,尽量选择蒸、煮、炖的烹饪方式,吃肉的时候搭配着吃点蔬菜和水果,那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很小很小!


    不过需要注意,以下这3种肉建议少吃:


    加工肉类:我们需要明白加工肉类的定义,即经过腌制、烟熏、发酵、风干等方式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者延长保存时间的肉类,主要包括火腿、香肠、牛肉干、腊肉、罐头肉等。


    在2017年的时候,加工肉类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了一类致癌物的清单中,而且有研究发现,每天吃50g的加工肉类,得大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8%。


    加工肉类致癌主要考虑和里面含有亚硝酸盐和多环胺类化学物质有关。新鲜的肉类在腌制、熏制等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具有致癌性,但是它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亚硝胺类物质是具有致癌性的。肉类在烹饪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胺类物质,而这种物质也具有致癌性。


    生鱼片: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吃生鱼片的习惯,而且吃的主要是淡水鱼。淡水鱼可能会被一种名为华支睾吸虫的寄生虫感染,当人吃了这种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生鱼片后,这种寄生虫就有可能会寄生在人体内。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肝脏内的胆管内,长此以往,可引起胆管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从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另外华支睾吸虫目前已经被列为了一类致癌物,我们平时尽量不要吃生肉片。


    高温烹饪的肉类: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物在高温下烹饪,会发生一种名为美拉德反应的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之中,会产生一种丙烯酰胺的致癌物,而丙烯酰胺已经被列为了2A级致癌物。


    虽然说高温烹饪的肉类致癌性不强,但是长期大量摄入,肯定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少吃或者不吃高温烹饪的肉类。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