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肌梗死也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名字,按照心梗坏死是否透壁性坏死可以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按照发病后的时间来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所以,心肌梗死的确诊,就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1.心电图
心电图是确诊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检查,也是最方便,最简洁,最常用的检查工具之一。常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大多数都是由心电图最先筛查出来并紧急处理的。常见的典型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都有典型的st段改变,斜肩向上、抬高等变化。即使陈旧性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也会有Q波形成,T波改变等特征性改变。而至于非st段抬高型的心梗,心电图变化不明显的也有,但多数也会有st段改变,T波改变等变化。
2.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心肌酶谱,既往常用的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乳酸脱氢酶的检测,但其特异性和心肌坏死标志物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差较大,所以,现在心肌酶谱的检测,其使用率和诊断价值远远低于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包括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往往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升高,多提示心梗的可能。但在心梗早期,心肌坏死标志物尚未增高的时候,其检测结果仍然可以是阴性。
3.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多用于陈旧性心梗的检查,其是利用坏死心肌细胞中的钙离子能结合放射性锝焦磷酸盐或坏死心肌细胞的肌凝蛋白可和锝焦磷酸盐特异抗体结合的特点,静脉注射这种放射性核素从而再进行扫描,使得其显示出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的方法,可以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坏死范围和部位进行准确的判断。
4.超声心动图
超声检查也是陈旧性心梗或者急性心梗急性期后的心脏功能和结构评估所常用,其可有助于了解心室壁的运动情况和收缩舒张功能情况,还可对心梗后相关并发症,如室壁瘤形成、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等情况进行评估,是诊断和辅助支持治疗的有效检查之一。
5.冠状动脉CTA
如果患者因为不能接受造影而拒绝,那么冠状动脉CTA也是判断血管情况的一个重要检查方式,因为其无创、经济且简单,在临床上较为常用。但如果作为心梗的患者,仍然首选推荐行冠状动脉造影而不是冠状动脉CTA,因此,冠状动脉CTA作为备选或者作为治疗时的辅助检查,仍是判断陈旧性心梗的重要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心梗的判断方法多种多样,有些需要综合考虑评估,并且反复检查方能确诊,但造影绝对不是唯一标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又叫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肌坏死的一种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比较凶险的一种类型。在冠心病的五种类型中,当血管没有完全闭塞的时候,多数表现为心绞痛,而当血管完全堵塞的时候,就成为典型的心肌梗死了。
那么心肌梗塞都会有那些表现呢?
一.时间特点
心绞痛往往表现为发作性的不适,而心肌梗塞多表现为持续性的不舒服,因为血管堵塞后,往往不能自溶,在血管急性闭塞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因为血管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坏死的过程中,就表现出各种不适。所以,心肌梗塞的时间特点就是持续性的各种不适。
二.症状特点
心肌梗塞的典型表现有很多,比如疼痛、胸闷气短、颈部紧缩感等等,我们一一进行解读。
1.疼痛:可以表现为胸部、胸骨后、后背、颈部、肩部甚至是左上肢或者双上肢疼痛。
2.胸闷气短:胸闷气短持续,且可伴有其他不适。
3.压迫感:压迫感多来自于心前区,也有颈部或者其他位置的压迫不适感。
4.颈部紧缩感:颈部紧缩感也是心梗后常见表现之一。
5.其他症状:持续性的下颌疼痛、剑突下疼痛等等,需要加以警惕心梗可能。
三.风险特点
心肌梗塞的风险多来自于心梗后的相关并发症,比如常见的心脏破裂、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梗后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心梗后心肌坏死的多少,并发症的多少等,都决定了心肌梗塞风险要远远大于心绞痛的风险。
心梗的鉴别其实我们已经反复的讲到过,心肌梗塞的发现,往往需要我们结合心电图、心肌酶、症状等多种情况综合考虑,许多时候甚至需要我们反复的查心电图、心肌酶等才能鉴别。需要我们加以警惕。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陈医生,心健康是一个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的科普平台,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你知道“难过”、“生气”、“焦虑”也可能会造成心肌梗塞吗?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心脏血流,导致缺血的状况,而出现心肌梗死。在情绪过度激动的时候,交感神经、内分泌都会受到影响,出现心肌梗死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猝死,或是留下心脏衰竭的后遗症。
失恋的时候,我们常说自己“心痛得要死”,太感动的时候,也会觉得“开心得要死”,其实这种话并不是开玩笑,因为在情绪有大量波动的时候,交感神经会特别的活跃,而交感神经又同时负责我们的心跳频率、内分泌的分泌,所以情绪激动的时候通常会觉得胸口闷的。
而因为交感神经过度活跃造成的心肌梗死,就叫做“章鱼壶心肌症”,又称为心碎症候群。
这些人在心脏病发作,胸痛、喘不过气的时候就医,会被判断为是“心肌梗死”,但在血管检查的时候却发现“根本没有动脉阻塞的问题”,却看到左心室的心肌不正常的扩大,堵住了血流的出路。
交感神经的活化会造成过多的“儿茶酚胺”,像是肾上腺素、多巴胺等释放,导致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而左心室又有许多“儿茶酚胺”的受体,所以影响特别大,就容易因为刺激而扩张,引起阻塞。
1990年代初期,一名日本心脏医师检查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时,发现病人的心脏像一个“章鱼壶”,又像是一颗被吹饱的气球一样被吹起来,血液流不出去,但冠状动脉并没有阻塞。
后来才知道,情绪是真的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尤其是波动特别大的情绪。
而虽然血管没有阻塞的现象,却因为有这么一次“衰竭”的症状,未来真的发生心脏衰竭的几率就会增加。治疗上不困难,通常只要支持生命迹象、让过多的激素下降,病人都可以在1~2个月中慢慢恢复;但重点是要“发现问题、及早就医”。
曾有一名35岁女性病人,因为发现男朋友劈腿,大吵一架后出现极度胸痛、喘不过气的情况,紧急到急诊就医也发现这样的状况;而这种不舒服可能不会马上出现,需要过一小段时间内分泌的量才会影响到心脏,所以建议在情绪激动,大喜、大悲、大怒之后8小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心脏状况,出现这些症状就要赶紧就医:胸闷胸痛、冒冷汗、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来、血压飙高、头晕头痛、恶心想吐。
这个问题不止一次有人问到,胸痛就是心肌梗死吗?
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
可以出现胸痛的疾病非常非常的多,也就是说,胸痛可以是很多疾病,那为什么谈到胸痛,大家首先就想到了心肌梗死呢?
是因为在高危胸痛中,冠心病可以占到多半数以上,也就是说,在大多数胸痛中,冠心病所占到的比例相对较高,所以谈到胸痛,首先需要考虑的,有可能就是冠心病了。冠心病中,心肌梗死又首当其冲,所以,有胸痛就是心肌梗死的疑问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胸痛可以是哪些疾病呢?
冠心病,不管是心绞痛,或者是心肌梗死,其主要表现中,许多人会表现为胸痛不适。
胸壁疾病,常见的如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软组织疼痛等,位置越靠近心脏,越容易让人和冠心病相互混淆。
带状疱疹,如果位置在左侧,更易和冠心病混淆,而且在带状疱疹尚未出疹子之前,尤其容易和冠心病混淆。
消化道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道癌、食道损伤、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也容易和冠心病相混淆,需要加以鉴别。
肺部疾病,气胸、胸膜炎等等肺部疾病,也会出现胸痛不适,需要加以鉴别。
当然还会有其他疾病,也会出现胸痛不适,比如神经官能症等等,一旦出现胸痛,不仅仅需要想到冠心病心肌梗死,还需要考虑其他疾病,加以鉴别。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心肌梗死的预防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作息规律,饮食科学等等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避免大多数疾病的金玉良言,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预防和避免心肌梗死。
2.控制好基础疾病
控制好血压、控制好血糖、控制好体重、控制好血脂,只有把自身疾病控制好,才能减少这些疾病所引起的冠心病,心肌梗死。
3.平和的心态和情绪
心态和情绪也是影响疾病的一种重要因素,只有平和的心态,良好的情绪,才会减少相关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4.适量运动和定期体检
运动可改善体质,定期体检可发现异常,只有适量运动和定期体检,才能尽早发现异常,预防相关不良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心肌的坏死是不可逆的,所以,心梗后的相关并发症,或者是再梗死,就时刻威胁着心梗患者的生命健康。
那么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再发生和并发症呢?
1.药吃好
一旦罹患心梗,患者需要几乎终身服用药物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所以,把药吃好是预防心梗后并发症或者再梗死的最好方法,吃药没有捷径,许多人口服药物两年三年之后,因为没有症状,所以,停药者不在少数,而停药后直接导致的可能就是再梗死或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勤复查
心梗后复查尤其重要,因为心梗后并发症的发生也不是随时出现,比如心功能不全,可能有部分病人要到1到2年以后才会出现,所以,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3.会运动
心梗后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也不是什么运动都不能有,心梗后的运动处方,鼓励患者多做有氧运动,会对心梗的愈合有着良好的作用,而适量运动也会有助于减少心梗并发症和再发梗死的可能。
4.戒烟酒
戒烟戒酒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改变生活习惯,杜绝不良嗜好,定期作息和规律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性别,为什么别人没有心梗,而你发生了心梗,需要找到原因,加以预防,如果心梗后仍然执迷不悟,仍然熬夜抽烟等不改变,那么下次心梗或者并发症就离你不远了。
5.懂生活
适度的生活节奏,减少工作压力,减少生活压力,保持愉悦心情,对于预防心梗后再梗死和相关并发症也尤其重要。所以,发生心梗后,更应该懂得如何去生活,更应该懂得拿得起和放得下,方能减少心梗后相关并发症和减少再梗死的发生。
其实预防心梗后并发症,还有其他一些小小的细节,需要我们加以注意,只有更加注意,才能更加安全。
预防并发症,我们需要一直去努力!
心肌梗死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它是会让人猝不及防的,最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就是疏通被阻塞的血管,使血液流通,而心导管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这项技术是通过针刺的方式通过皮肤进入血管,通过特殊的软管顺着导管,在X光机的透视引导下,到达心脏或血管进行检查和治疗,这与传统手术中开胸的方法不同,需要开胸才能完成。
经皮肤穿刺将周围动脉(股或桡动脉等)沿动脉流向心脏的介入材料,如气球导管或血管支架植入有阻塞的冠状动脉,在阻塞处进行扩张和疏通的心导管治疗技术,于1977年由医生实施了第一个使用改进的气球导管完成的PCI手术,使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开始接受植入式心血管手术。
从最初的气囊扩张术(PTCA)发展到40年前,PCI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其中包括金属裸支架(BMS)和药物涂层支架(DES),这些支架能够产生适度的支撑力量,防止斑块剥离,血管弹性回缩和内膜过度增生,以保持血管通畅;目前,正在积极开发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膜架(BVS),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也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这种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心脏科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该生物模架于2014年7月正式在台湾上市,在药物释放后,它取下金属材料,可被人体吸收,使其恢复血管的正常弹性,加快血管愈合的能力。可吸收生物模架材料主要有四种:镁材料、乳酸胶酯聚合物材料、聚酐材料、聚碳酸酯材料等,BVS材料可将长期植入金属支架的潜在风险降低到最小,使血管恢复原有弹性。
为何最新的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问题是费用高昂,而且目前还没有健保付款,而且是完全自费(大约12万元),再加上生物支架主体相对金属支架来说比较厚,操作难度大,增加了将支架推入阻塞的难度,此外还需要更精密的影像辅助,这也可能导致病人暴露在更多的X光辐射下。因此在临床施行血管阻塞处有严重钙化,过弯,阻塞处分支过多,血管管径过大,阻塞处过长等情况的患者不宜使用。而跟踪使用生物血管支架患者的研究发现,由于没有金属支架的支持,更容易发生再阻塞。
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我们大家会发现,即便是我们做一个眼睛的手术、脚踝的手术,我们也需要检查心电图,这主要是因为心电图是一个心脏电活动信号的记录,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出心脏是否存在相应的问题。毕竟人是一个整体,一方面做眼睛的手术也需要考虑心脏是否能够耐受等情况,另一方面心脏作为全身的发动机,一旦出现问题必将是大问题,所以心电图的出现,就为各个科室提供了一个了解心脏的简单方法。
一、心脏病都有哪些呢?
心脏病是一个很笼统的范围,所有的心脏疾患,都可以称之为心脏病,所以心脏病就包括的内容很多,但主要包括心脏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心脏传导异常性心脏病、心脏功能异常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异常性心脏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种类,心脏病种类繁多,也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我们居民猝死的原因中位居第一,所以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二、心电图能检查出来什么呢?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的电信号,所以对于心律失常等疾病,可以直接的记录下来。但对于心肌缺血、心肌肥厚等情况,也只能间接有所反应,需要心脏彩超、冠脉检查等来佐证心电图记录的是否反映的真实准确。心电图可以记录反应出左室肥厚、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一些遗传性心脏疾病等。
三、心脏病不发作,心电图能检查出来吗?
对于那些无论发病还是不发病,其心电图都会是异常的一些疾病,比如预激综合征、高钾血症、左室肥厚、陈旧性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无论发病还是不发病,心电图的改变都会在哪儿,这些疾病无论何时行心电图都可以检查出来。但对于室上速、心绞痛发作、房颤等一些只有记录发作时心电图才能发现异常的情况,患者不发病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做出最终判断。
所以,心电图能不能检查出来,还需要看患者是否发病、什么疾病、是否可以通过心电图体现出来等诸多因素来决定。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这个问题绝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因为他很具有普遍性。心脏造影作为一个心内科的常用检查,对于一个心内科医生来说意义重大,但心内科的检查众多,有很多疾病时心脏造影所检查不出来的,那么这些疾病往往都是那些疾病呢?别慌,咱们一点点的往下缕!
一、心脏造影检查的是什么病?
心脏造影检查,是检查心脏冠状动脉是否正常的一项检查。心脏造影检查就是将一根很细的导管插入到你的主动脉里,然后通过导管前面的小口向主动脉血液注入造影剂,使X射线可以将沿血管流动的造影剂在显示屏中显示出来血管及心脏的形态来。
但因为心脏造影有创、昂贵、复杂,并且冠心病是心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所以很多人想当然的把心脏造影当成是检查心脏疾病的代名词,殊不知心脏造影只能检查冠状动脉,也就意味着,心脏造影所能够排除和确诊的,也是冠状动脉性疾病。
二、造影正常就不是心脏病吗?
造影正常,并不意味着就不是心脏病。因为心脏病包含的种类很多,而冠状动脉疾病只是其中的一种,除外冠状动脉疾病,还有心功能不全、心脏结构异常、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诸多心脏疾病,而咱们的冠状动脉造影,是排除不了这些疾病的,所以心脏造影正常,不意味着一定不是心脏病,也仅仅只能排除不是冠心病而已。
三、造影正常的心脏病多吗?
我们常常听说的心衰、早搏、房颤等,很多都是造影正常的心脏病,这也就意味着心脏造影正常的心脏病还是很多见的。虽然和冠心病相比还是有点少见,但也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所以,造影正常的心脏病也是很多的。
四、所有心脏病都需要检查造影吗?
当然也不是,虽然很多心脏病都和冠状动脉有可能相关,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检查造影。对于一些比较明确的心衰,或者心脏结构性异常等疾病,也是可以不做造影的,所以造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所有的心脏病都需要造影。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那么具体怎么区分冠心病呢?
一、冠心病有哪些检查方法?
冠心病的检查有很多种,这里讲的是许多的检查方法可以提示冠心病,但确诊方法咱们一会再叙述!常用的提示冠心病的检查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脏磁共振、放射性核素、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等等!这些检查都可以提示患者有冠心病的可能!
二、哪些检查可以确诊冠心病?
冠心病的确诊,还是需要影像学证实冠脉病变的存在才行!所以,冠心病的确诊还是需要冠状动脉的检查才可以!冠状动脉造影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虽然其他检查很多时候也能够提示冠心病,但最后大多数都需要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造影就是用一根细如发丝的导管沿着桡动脉(手腕处)或股动脉(大腿处)的人为入口延行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开口处,然后把造影剂(在X光下显影)注入冠状动脉,这样冠状动脉内部的形态就可以显示出来。
三、做了造影就可以不做其他检查了?
有很多人会认为,如果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那么是不是做了造影就可以不做其他方面的相关检查了呢?当然不是这样,对于做过造影的患者,仍然需要做心脏彩超、心电图、放射性核素、血液等检查,来综合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出下一步治疗方向和治疗方案!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对于普通的心肌病患者,我们临床上的护理要素无外乎就是饮食、心理和症状的护理。但是我们在护理这些疾病的患者的时候还应该对应的给予患者最好的心理护理,因为任何心脏病的患者都不能接受很大的精神压力,这就需要我们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起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1、饮食护理心肌病病人,由于心衰致胃肠道淤血,病人消化功能较差,食欲不振,饮食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产气食物(红薯、牛奶)因为胀气会加重病人腹胀不适。
2、症状护理,呼吸困难,水肿。
3、用药护理心肌病病人,由于反复发作心衰,长期用药,药物疗效受到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由于使用药物的品种较多,个体差异较大,应注意药物副作用及药物之间的互相影响。特别是在应用利尿剂时发生水电解质的几率更高,因注意观察尿量、饮食、电解质等情况。
4、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衰和心律失常,对心肌病病人的恢复不利,甚至导致猝死。到目前为止,心肌病尚无特殊治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心肌病一旦确诊,病情进展较快,病人反复发作心衰,需要经常住院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家属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烦躁、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
5、护士应该多与病人沟通,向病人宣教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影响,关心体贴病人,评估病人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如请治疗效果较好、乐观的病人现身说法,亲人陪伴等。护士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且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才能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肌病的护理要素以上我们虽然给出了这么多,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随着我们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为心肌病的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生活环境,让患者提高治愈的信心,此外对于心肌病的患者还应该及时的给予知识宣教,告诉他们怎么做才会更好。
心肌梗死确实越来越年轻化和很多因素有关系,这在接下来的讨论当中我们也会提到。但大家发现没有,在原来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心肌梗死非常的少,为什么现在心肌梗死就多了起来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年轻化的心肌梗死,讨论一下和上面这个问题以及和如何预防的问题。
一、心肌梗死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
随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出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我们的疾病谱也在发生了变化,原来可以轻易让我们致命的消化道感染等疾病,现在已经非常的少见,但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越来越多见,这主要就是因为这些改变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早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心肌梗死是如何发生的?
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的突然中断,而血管的中断导致远端心肌供血的突然停止。停止血供对于心肌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时间一旦足够长,那么就会出现心肌的缺血缺氧坏死,在患者心肌坏死的过程和心肌坏死以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以及相关的并发症,甚至会死亡,而这种概率非常的高,这也是心肌梗死可怕的最主要的原因.
三、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永远都是一个常谈常青常谈常热的话题。其实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50%~80%的患者都会出现世贤的先兆症状,但正是因为我们对这些先兆症状没有识别,或者识别以后没有及时处理,才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及早识别先兆症状可能是预防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对于没有先到症状或者有先兆症状不能识别,以及即便识别没有处理的这些患者,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呢,那么就贵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方式的干预,老生常谈的几句话——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酒、心态美,便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最好的法宝。
心肌梗死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寿命长度,所以足够重视,对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足够重视心肌梗死先兆的发生,我们才能最有可能最大限度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夏季高温天气,闷热潮湿的气候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突然死亡,其发生往往伴随着胸闷、胸痛、眼前发黑等症状。以下五类人群在夏季尤其需要警惕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1. 男性:男性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是女性的三倍。
2. 基础心脏病患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基础心脏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3. 运动员:运动员长期承受高强度训练,容易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4.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心脏功能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5. 工作压力大的人群: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容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除了以上五类高危人群,以下因素也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
1. 房颤:房颤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 烟草:吸烟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进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3.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4.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管硬化,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5.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因此,夏季高温天气,以上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在繁忙的医院里,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他们身着沉重的铅衣,在手术台上与医生并肩作战,他们就是“铅衣玫瑰”——心内科导管室的护士们。
每天,他们要身着15-20多斤的防辐射铅衣,在手术台旁站立6小时以上,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在肿瘤介入科,潘碧未护士为粒子植入病人进行床边护理治疗;在神经外科,姚菁护士为颅内支架置入术做准备;在放疗科,邱菊护士在抽取核元素药物准备为病人进行注射;在导管室,谢文毅护士长穿起笨重的铅衣准备进入导管室配合介入手术。
心内科导管室护士长谢文毅带领着6名护士,完成全年8000例的导管介入工作量。她们不仅要完成常规的介入手术,还要承担日间手术和急诊介入手术的工作。其中3名护士要实施轮流值班的24小时oncall制度,谢文毅护士长也经常参与其中。
穿着20斤左右的铅衣,连续6个多小时守在手术台旁,对纤弱女子而言并非易事。然而,她们却毫无怨言,因为她们深知,每一次的坚守都关乎患者的生命。
2017年护士节即将来临之际,仁济医院医生张琪赋诗一首,向“铅衣玫瑰”们致敬:“木兰著重甲,昼夜平心病;玫瑰非铿锵,自有仁济心。”
这群在特殊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护士们,就像风雨中的彩虹,铅衣下的玫瑰,因汗水浇灌而绽放得更加美丽。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医院接诊的心肌梗塞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专家指出,秋季是心肌梗塞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更为明显。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信号,做好预防工作。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表现,通常由冠状动脉的阻塞引起。冠心病患者出现的心绞痛,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且可通过休息或舌下含服速效硝酸甘油片来缓解。然而,如果近期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疼痛时间延长,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仍无法缓解,这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
除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还可能表现为以下症状:突然出现的体力下降、难以描述的胸痛、咽部异物感、原因不明的牙痛、突发上腹部剧痛、严重胃烧灼感、骤然反酸、脉搏细弱、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呼吸困难和神志恍惚等。即使没有心绞痛症状,这些症状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
专家建议,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在秋冬季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特别是重要脏器功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平时服用的药物。
2. 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心肺功能,保证心肌血供。外出时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以防感冒。在室内也可以做一些休闲运动,如养花、练习书法、绘画等。
3. 注意预防便秘,饮食清淡,多吃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多喝水,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最好喝一杯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戒烟。
4. 保持平和的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尽量减少参加具有刺激性的活动,如炒股、打麻将等。
5. 如有心脏病症状,及时就医。医院的心内科是专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科室,可以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秋季是心肌梗塞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应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远离心肌梗塞的威胁。
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心肌梗死的预防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二级预防措施
1.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肌梗死的认识,了解其危害和预防方法,消除患者和家属的顾虑,积极参与预防工作。
2. 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膳食,降低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控制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3. 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降低再梗死风险。同时,限制饮酒,避免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4. 适量运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5.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需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6. 抗血小板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7.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后再梗死风险,降低猝死率和死亡率。
8. 定期随访:心肌梗死恢复后,定期随访,观察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二、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
1. 胸痛:胸痛是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常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可向左肩、颈部、上臂等部位放射。
2. 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3.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出冷汗:部分患者可出现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发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希望大家重视心血管健康,积极预防心肌梗死,享受健康生活。
在心脏疾病中,心肌梗死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它指的是心脏冠状动脉突然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病变。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发病后的1~2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案例:
李先生,45岁,一位长期吸烟的男性,一天突然感到剧烈胸痛,伴随出汗和恶心。家人立即将他送往医院。经过心电图检查,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患者就诊及时,医院启动了绿色通道,迅速进行介入手术,成功开通了阻塞的冠状动脉。术后,李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他逐渐恢复了健康。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及时救治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性。延误时间每延长30分钟,患者的死亡率就会增加7.5%。因此,提高公众对心肌梗死的认识,增强急救意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的相关建议:
1.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注意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5. 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6.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提高救治效率。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心梗,全称为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当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时,就会发生心梗。心梗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胸痛、胸闷、气促、出汗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心梗的自救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舌下含服急救药:心梗患者应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应立即舌下含服。
2. 紧急拨打120:向家人或邻居求助,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3. 保持冷静:心梗患者应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加重病情。
4. 减少活动:心梗患者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保持卧床休息。
5. 保持呼吸畅通: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心梗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心梗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2. 适量运动:保持适量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酗酒对心脏的损害。
4.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梗的高危因素,应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症状多样,容易被误诊。本文将介绍心肌梗死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帮助大家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1. 心绞痛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症状相似,但疼痛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且发作频繁。心绞痛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心电图检查可帮助鉴别。
2. 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的症状与心肌梗死相似,但疼痛常与呼吸和咳嗽有关。心包炎患者常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心电图检查可帮助鉴别。
3. 急性肺动脉栓塞
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患者常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增大、肺动脉瓣区杂音等。心电图检查可帮助鉴别。
4. 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急腹症的症状与心肌梗死相似,但疼痛部位不同。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帮助鉴别。
5. 主动脉夹层分离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症状与心肌梗死相似,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部、腹部等。患者可有血压差、下肢瘫痪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帮助鉴别。
了解心肌梗死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有助于提高警惕,及时就医,避免误诊误治。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方式也日益丰富。尽管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AMI的主要手段,但溶栓治疗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基层医院,溶栓治疗为那些无法及时接受PCI的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机会。
溶栓治疗之所以重要,在于其“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相较于PCI,溶栓治疗操作简单,对患者的要求更低,且费用更低。这对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溶栓治疗的应用比例仍然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对溶栓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溶栓药物的选择和应用不够规范。因此,提高溶栓治疗的应用比例和规范化应用,对于提高AMI患者的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已研发出多种新型溶栓药物,如瑞替普酶、替罗非班等。这些药物具有更高的溶栓效率和安全性,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日常的保养也是提高AMI治疗效果的关键。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再次发生AMI的风险。
总之,溶栓治疗在AMI的治疗中仍具有重要地位。提高溶栓治疗的应用比例和规范化应用,对于提高AMI患者的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
炎炎夏日,火锅依旧备受喜爱。然而,专家提醒,夏季吃火锅虽可祛除寒气、促进排汗,但需注意一些问题,以免诱发心血管疾病。
首先,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以及肾病患者、肝病患者在夏季吃火锅时更需谨慎。羊肉和牛肉等高蛋白食物脂肪和热量较高,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动脉硬化等健康问题。
其次,夏季吃火锅时,很多人喜欢搭配啤酒消暑。然而,忽冷忽热的冷热交替对胃黏膜不利,还可能刺激肠道蠕动,引发胃肠疾病。此外,涮肉后的火锅汤底含有大量脂肪和油脂,尤其是麻辣火锅汤底,嘌呤含量高,容易引发痛风。
为了避免健康风险,专家建议:
1. 尽量少吃高蛋白食物,如羊肉和牛肉。
2. 避免冷热交替饮食,如喝冰啤酒。
3. 不要喝涮肉后的火锅汤底。
4. 吃火锅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5. 使用保温效果好的锅具,避免长时间煮沸或反复烧开汤底。
急性心肌梗死,俗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梗的发病速度快、病情危重,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梗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增加心梗的发生风险。
心梗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心梗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来控制病情。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来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预防心梗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此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也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
心梗的救治时间非常有限,每延迟一分钟,就会导致更多的心肌细胞坏死。因此,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