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我们的身体在正常情况下,会将淀粉类食物转变成葡萄糖,作为身体的燃料,而由胰脏所分泌的胰岛素,则可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降低血液内的糖分;而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不足,使得葡萄糖无法充分进入细胞内,而让血液内有太多无法代谢的糖分,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所引起的。
糖尿病主要的症状有三多,即吃多、喝多、尿多,所以又被称做“三多症”。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分需要靠小便排出体外,所以当排尿密集,身体失水自然增多,患者因而常感到口渴。此外,糖尿病患者失去大量糖分,身体只好消耗原来贮存的脂肪和蛋白质,来补充不足的热量,而身体则因营养不足,导致体重急剧下降,或因为常常感到饥饿而暴饮暴食,导致体重急剧增加。
除了上述这些较明显的症状外,视力模糊、身体会瘙痒、全身无力、容易感觉疲倦等,也都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有些糖尿病患者甚至是因为脚趾受伤,伤口却久久不愈,经检査オ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正确饮食禁忌
改善糖尿病不难,只要患者忌口:
1、杜绝一切煎、炒、炸等食物;
2、禁吃肥肉、奶类,如牛奶、牛油、芝土、比萨、巧克力等;
3、禁吃精制粉类制成的食品,如面条、面包、慢头、包子、糕饼等;
4、不喝一切有气泡的饮料;
5、不吃糖果、代糖、蜂蜜;
6、也必须避免吃水果(因其含有糖分,不过,柠檬、蓝莓、枸杞、芭乐(石榴)、桑椹可以吃)和白米饭。
糖尿病者又该多吃哪些食物呢?
1、可多吃苦瓜、黄瓜、南瓜、猪母菜(君达菜、豆角(菜豆、四季豆)、佛手瓜(洋丝瓜)、龙须叶、川七等,并试着将这些蔬菜搭配组合成沙拉,再加上发芽的豆类(白豆(眉豆)埃及豆)和少量全五谷米,一同煮成豆米饭来食用。
像上述所提到的白豆,本身就含有很高的可溶性纤维,这些可溶性纤维可将淀粉酵素酶结合起来,阻止它分解淀粉质和碳水化合物,从而减低血糖;还有薏仁、大麦、燕麦、荞麦等,则可简化食物转化成血糖后的吸收。所以说吃生菜沙拉时,茴香与发芽的豆类一同食用所发挥的功效将会最大。
2、对于治疗糖尿病,某些香料也很有效果,例如姜、蒜头、香菜、鼠尾草、月桂叶、肉桂粉、小茴香粉、丁香粉、葫芦巴粉(咖哩的材料之一)、大茴香粉(又名八角粉)等,这些香料都有行血、稀血、平血糖及减肥的作用。
6种香料,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
1、葫芦巴粉:可减少血液中糖分浓度
葫芦巴粉所含的植物生化素称为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高度黏质、可溶于水的纤维,可减少血液中糖分的浓度,还可在胃里面形成乳胶体,缓慢胃下方的消化净空,减缓饥饿感。这种纤维还能加厚大肠容量,使血糖吸收速度迟缓,舒解饭后血糖急速升高的情况,并能使胰岛素恢复正常功效,进而降低高血脂和防止血糖升高。葫芦巴粉中还含有种被称为4氢氧异酪胺基酸(4- Hydroxyisoleucine)的植巴粉物生化素,可激島素分。平例血。少体物。加瘦肌内,可说是碱肥良药。
2、蒜头:清血及降低尿糖量
蒜头能除清楚血液中的杂志和胆固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它还能降低尿糖量,所以能预防糖尿病。
3、小茴香粉:有效降低血糖
小茴香粉也能平衡血糖,改善胰岛素的功能,可于做菜和打果时加入,一天只需1/2小勺。就能有效降低血糖。小茴香子和小茴香粉还能将破环的乙型复活回来,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救星,同时也可以避免罹患癌症。
4、肉桂粉:改善血糖的新陈代谢
肉桂粉控制葡萄糖的新陈代谢,肉桂粉因含有多元酚植物生化素叫甲基氢氧青铜聚合体,能使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感应增加二十倍,改善血液的新陈代谢速度,进而平衡糖尿病患者血中的糖分。
通常一天只需1/4小匙肉桂粉,在做菜和打果汁时加入,吃二次就能见效,特别注意的是:不可为求快速痊愈而大量添加,多吃肉粉并不会增加功效,反而容易有副作用,如身体发热,浑身不舒服。
5、丁香粉:改善胰岛素功能
在做菜或打果汁时,加入1/2小匙丁香粉,一天二次就能有效改善胰岛素功能,降低血液中葡萄糖容量,同时还能降低胆固醇总合值,以及三酸甘油脂的浓度。
6、姜和姜母:刺激糖尿病患者肠胃蠕动
每天可食用五片姜片,把姜片分别加入蔬菜、蔬果汁、五谷饭或汤里面,就能防止身体发炎,纾解胃气、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罹患癌症机率,并能帮助糖尿病忠者刺激肠胃蠕动。
6种食材,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
1、苦瓜与君达菜:减径胰脏压力
君达菜( Swiss Chard)又名甜菜、忝菜、加茉菜,以前多用于喂猪,故又名猪母菜;君达菜有浅紫红色和浅绿色种,味酸(尤其浅紫红色品种)性寒。
苦瓜和君达菜都有类似胰岛素功能的植物生化素,能将血糖送进每个细胞,减轻胰脏压力,让胰脏得到充分体休息。通常每一天吃三到四条苦瓜,和隔天吃十大叶君达菜(五叶红色君达菜和五叶白色君达菜),就会使血糖逐渐正常化。君达菜的食用,只需将其切碎,拌入蒜蓉增味,或是可打成果汁饮用皆可。
2、大、小黄瓜:平衡血糖降血压
大、小黄瓜中的植物生化素,可以改善胰岛素的功能帮助平衡血糖、降血压及恢复体力,一天能吃上四条小黄瓜,改善效果最好。
3、南瓜:促进胰岛素分泌
南瓜中的铬含量居各类蔬菜之首。铬(Cr)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三价铬是葡萄糖耐量因数(CrP)的活性中心,可刺激葡萄糖的摄取,协助维持糖耐量。人体缺铬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原因之一,铬不仅可抑制肌体内恶性肿瘤的产生,还可促进体内胰岛素释放,使糖尿病患胰岛素分泌正常,对降血糖十分有效。
4、豆角:帮助排便、控制排尿
豆角又名长豆、腰豆,糖尿病患者由于脾胃虚弱,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平时最好可多吃豆角。由于糖尿病患常有便秘和多尿的困扰,而豆角正可帮助排便和控制排尿。
5、武靴叶(又名减糖叶):降血糖
武靴叶( Gymnema Sylvestre)是在印度医学上,已经用了几千年的草药,可以降低血糖、平衡血糖,它还可以帮助胰脏的乙型细胞的更生。乙型细胞是生产胰岛素的细胞,所以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救星。武靴叶同时还有减肥的功效,一般市面上可以买到胶囊粒,每次饭后服二粒即可。
2种饮料,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
1、有机苹果醋:降低糖分进入血液速度
有机苹果醋含分子较小的油酸,可以帮助消耗脂、减缓胃部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从而降低糖分进入血液的速度。
每天吃饭前,将二大匙苹果醋加入一杯250C℃的好水中,饮用完毕后才开始进食,记得一天要喝二杯,如果在水里加入蒜蓉,更可达到减肥的效果。不过、有胃溃疡的患者,苹果醋份量可由少量(一小匙)慢慢增加到二大匙。
2、好水:帮助代谢体内毒素
糖尿病患往往因为尿频不敢喝水、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因为身体排尿愈多愈缺水,需要补充更多水分以代谢体内毒素。
糖尿病患者饮水,需小口小ロ饮、每5分钟喝一ロ,身体才有时间慢慢吸收,而非一大杯一口喝完,这样未经收就将水分连同食物养分一并排除体外;要知道,若身体没有吸收足够的营养,就会经常感到疲倦。
糖尿病患所喝的水,需用好水,每日喝约四杯,另外加上四杯活性水(增加电解质但不是电解水)。此外,把柠檬压汁加进好水中一起喝,还有洗肾的功能。
1类运动,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
勤做有氧运动,可改善新陈代谢
有氧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增强呼吸、改善新陈代谢、使血糖指数趋于正常化。有氧运动以循序渐进,由慢而快为原则,千万不要逞强,以免达到反效果。
建议每天可在阳光下快走30分钟,以帮助血液循环、平衡血脂及降低三酸甘油脂,减少并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机。此外,还可帮助血气平衡,使糖尿病患者不易头晕或跌倒,其它可尝试的运动还有骑自行车、爬山、划船、游泳等,不过,快走还是最简便易行且有效的运动。
除了上述的好处,运动还可增强体力、补中益气及增强肌肉耐力,同时消除疲劳和关节痛;另可增加思考、阅读能力及帮助睡眠,减少身体为病痛所苦。特别是在阳光下快走,还能将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阻止骨质疏松症。
別忘了运动对排除体内毒素也有帮助,将毒素排除、净化身体,才能使各类指数早日恢复正常,重拾健康的人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门诊每天都接待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现他们对饮食有很多的误区,有的不敢吃米饭、不敢吃水果;有的天天吃苦瓜、吃南瓜,说是降血糖;还有的顿顿吃玉米饼子,别的什么都不吃......导致的结果就是,血糖不稳定,忽高忽低,长期这样的话对身体的危害相当大。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关键是把握食物总能量,合理搭配各类食物,注意吃饭时的进餐顺序。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要多样化,应包括谷类薯类杂豆、蔬菜、水果、鱼虾、畜禽肉类、蛋类、大豆和坚果、奶类、油脂和食盐,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如下:
一、主食每天250~400克(干重 ),其中全谷杂豆占1/3到1/2。
全谷类如全麦、玉米、燕麦、糙米、小米等,杂豆类如绿豆、红小豆、鹰嘴豆等,烹调时多选择杂粮饭、杂粮馒头、杂豆粥等,不要做白米粥。
二、新鲜蔬菜每天300~500克(生重),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深色蔬菜包括深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等,红色蔬菜如西红柿、橘红色蔬菜如胡萝卜,紫色蔬菜如紫甘蓝等。烹调时多蒸、煮、白灼等,少油煎油炸。
三、新鲜水果每天100~200克左右。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量吃一些水果,水果选择升血糖指数GI值比较低的樱桃、柚子、桃子、苹果等水果,水果最好作为加餐在两餐之前或睡前吃,以避免一餐之内摄入太多的糖类增加胰腺负担。
四、鱼虾水产品类每天40~75克(生重)
这类水产品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很丰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五、畜禽肉类(猪牛羊肉等)每天40~75克(生重)
畜禽肉类在选择时,要多选瘦肉少选肥肉,少吃或不吃皮、动物内脏等能量高、胆固醇含量高的部分,尽量不吃腌制、烘烤、烟熏、酱卤等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六、每天吃1个鸡蛋
蛋类营养丰富,性价比高,每天吃1个鸡蛋或者相当量的鹌鹑蛋、鸭蛋等,注意吃蛋时不要丢弃蛋黄。
七、大豆和坚果每天25~35克
大豆及其豆制品营养丰富,豆腐、豆干、豆皮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钙等营养素,其中大豆每天15~25克,坚果每天10克。
八、奶及奶制品每天300克
奶类是钙的最好来源,奶类的升糖指数(GI)很低,有益于控制餐后血糖,非常推荐糖尿病患者喝牛奶。
九、油脂每天25~30克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限制烹调油摄入,这是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关键之一,在食用油的种类方面,建议橄榄油、亚麻籽油、大豆油等交替食用。
十、加碘盐每天不超过6克
警惕味精、酱油、大酱等含盐高的食物,烹调时使用了这类含盐高的食物就少放或不放盐。
十一、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推荐糖尿病患者多喝水,白开水每天饮用1500~1700ml。若饮酒应减少正常饮食摄入。女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15g,男性不超过 25g(15g 酒精相当于 450ml 啤酒、150ml 葡萄酒或 50ml 低度白酒)。每周不超过 2 次。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十二、戒烟
吸烟百害无一利。研究表明新发 2 型糖尿病患者戒烟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压和白蛋白尿。
另外,除了以上饮食要点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餐后血糖还要做到以下4点:
1、粗细搭配降低餐后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要粗细搭配食用,即把GI较低的全麦粉、粗杂粮、杂豆等与GI较高的大米、面粉混合烹调或同时食用,避免餐后血糖升高太快太高。
2、每餐都要有蛋白质食物 进食蛋白质后升高餐后血糖的作用很弱,对空腹血糖的影响也很小,高蛋白食物还降低混合食物的升糖指数(GI)。此外,高蛋白食物可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有助于控制进食量(总能量)。所以糖尿病饮食中应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最好每一餐都有一两高蛋白食物。
3、每餐都要有主食与较多蔬菜搭配 糖尿病患者如果某一餐中蔬菜较多,那么餐后血糖较低。
4、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先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再吃主食,细嚼慢咽,这样做引起的血糖波动会比较小。而且这种进餐顺序的推荐已经写到《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里面,做为一个基本的原则确定下来。
参考文献:
[1]王兴国《糖尿病算算算》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糖尿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一个疾病,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我们怎么样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或者是怎么吃可以把糖的值保持在正常水平的范围内呢?
如果糖尿病得病的是我们亲人,那么作为家属应该给他一些什么建议呢?
1. 我们就应该及时的补充蛋白质,那么我们的早餐就可以吃一个鸡蛋,但是糖尿病的患者不建议吃蛋黄,因为一般糖尿病的患者都会兼有胆固醇高所以不建议吃蛋黄;
2.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的饭菜也是要注意的,可以少盐,我们要口味轻一点,可以多吃一些含钾的食物,另外,在炒菜的时候可以少放油。养成减少油和盐的使用;
3. 我们平时的主食习惯的使用白面和大米,但是建议换成五谷杂粮,以荞面,莜面,玉米面为主,也可以混合白面和大米,不建议多吃;
4. 在吃饭的时候要有饮食的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做到定时定量;
5. 我们可以养成每天使用核桃的习惯,每天吃1-2颗为宜;
6. 蔬菜也是我们平时不可缺少的,可以吃大量的蔬菜。例如:白菜,苦瓜,冬瓜,西红柿,生菜,紫菜,菠菜,木耳等含糖量比较低的蔬菜;
7. 豆制品也是每天必须要摄入的食物;
8. 在平时的饮食中可以吃一点瘦肉,但是不建议吃市面的熟食,建议自己回家自己烹饪。
9. 还要控制平时的油脂的摄入量,少吃一点油炸和油煎的食物,花生,肥肉等高油脂类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10. 一些动物的内脏,蛋黄,海鲜类等含有高胆固醇的食物也要尽量的少吃;
11. 我们尽量选择煮,蒸,拌,炖的方式做菜,尽量减少炒菜;
12.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含糖量的食物的摄入,尽量吃一下低糖的食物。
糖尿病其实不是可怕的病症,真正危害人身体健康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因为血糖的升高会导致体内的一系列变化,它可以导致我们视线模糊,足踝肿胀,溃疡不易愈合等。我们作为幸运的人被赋予了生命,我就觉得我们应该学会爱护自己,不算是不是糖尿病的患者,我们都应该做自身做起,有一个健康的作息习惯保证自己的睡眠充足,精神充足,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膳食习惯,保证我们的饮食健康,最后我们也要有适当的运动,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我今年60岁,退休了,原本在机关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身体渐渐发福了,以为退休后终于有好日子过了,结果前阵子感觉全身无力,浑身痒痒,去医院检查,吓了一跳,2型糖尿病!
我刚从机关退下来,准备好好规划一下退休生活,结果就在过了60岁后,有一阵子总感觉口干,浑身无力,浑身痒痒,手脚指头尖发麻。
老伴看我很不对劲,就催我去医院做检查,这不来还好,一来吓一跳!血糖16.8,尿糖3个加号,医生看了我的单子,说我应该就是糖尿病了。
做了更细致的检查后,确实是2型糖尿病,我当时的心情,真的别提了!因为我邻居就是糖尿病,后面还有了并发症,反正不怎么好。
医生看我情绪不对,就说,你得这个病应该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久坐不动,然后肥胖,这些都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我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毕竟我过去确实不爱运动,周末有时间就打牌,原来还是我自己的原因啊!医生又交代了一些事情,比如糖尿病要吃药,也要坚持自我调理之类的。
从医院出来以后,我还是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每次想到我那可怜的邻居,我就不想步他后路,从饮食到运动,还有体重管控方面,我都付出了努力。
首先,饮食上,不要吃得太腻,减少高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均衡膳食,总之以前爱吃的肥肉,稀粥之类的,我现在几乎是不碰了的。
其次是运动,饭后半个小时,我一定要出去走步半个小时以上,走出微微出汗为止。这样,我坚持了两个月后,体重减了20斤左右。
神奇的是,去了医院复检,血糖居然真的降了下来,尿糖也只剩一个加号了,腿脚麻木的现象也减轻了,身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力气,精神状态都变好了许多。
医生看我精神气挺好,就说,糖尿病并不一定必须用药,其实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才是预防疾病的最廉价、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唐代的百岁名医孙思邈,就经常坚持走步运动,他主张“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提倡走步运动,预防疾病。
现在我的空腹血糖在6.0毫摩尔以内,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6.8内,糖化血红蛋白在5.8%以内,可以说是很好了,也感受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我的益处!
如今社会,生活条件好了,不少老年人朋友吃得好,但是运动却不多,所以很多人跟我一样,有了慢性病,我觉得咱们有必要提醒下身边那些没患病的亲人朋友,保持良好的饮食跟生活习惯,坚持合理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身体才会更健康!
“得了糖尿病,可以根治吗?”这是很多患者的疑问。糖尿病除了这个英文直译的名字外,还有一个中文名叫“消渴症”。
除了这些正经名字之外,糖尿病还有一堆的绰号,比如“不死癌症”、“甜蜜杀手”、“终身性疾病”等,这些别称都暗指糖尿病不可治愈,给新糖友的心理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也让糖友们对那些号称能治愈糖尿病的灵丹妙药趋之若鹜。
那么,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牵扯到很多的基因缺陷。目前,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只能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种类疾病。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糖尿病的并发症。高血糖会慢慢损伤你体内的血管、神经和器官,导致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加倍。糖尿病引发的足部感染可能意味着你会失去脚趾、脚或腿。高血糖还会造成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神经疼痛、灼热以及麻木等。
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方法就是控制血糖水平。目前来说,糖尿病的较好治疗方法就是采用饮食干预和运动治疗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药物治疗。通过以上治疗,血糖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疗效、安全性俱佳。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三多,即多饮、多食、多尿,以及尿糖和血糖增高等,在中医范畴属于消渴症,综其病因多是由于元气内虚、气不布津所导致。
科学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外,糖尿病患者还要坚持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多方面治疗方式。
饮食上要摄入充分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选择脱脂奶和瘦肉,少吃含糖和脂肪高的食物。特别要记住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糖,因此,少吃精制的碳水化合物,选择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食、红薯、南瓜和干菜豆,既可以增加饱腹感,也不会使血糖上升太快。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体重,因为肥胖会让糖尿病变得难以控制。减肥除了合理膳食外,还有适量的运动,可以选择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扭秧歌、跳健身操、跳绳、爬山等体育项目。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定期复查,不应该只关注血糖,还要学会观察血压和胆固醇的水平。每年至少要去看2次医生。
需要定期复查几个数据:胆固醇、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最后,保持一个宽松、平和、乐观的心态对于防治糖尿病尤为重要。
在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患者认为糖尿病的并不会给患者本身带来实质性的伤害,认为糖尿病只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症,甚至放任病症不管,任由其发展。
可是糖尿病真是如此吗?糖尿病在它普遍常见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健康危害。
糖尿病可不仅仅只是糖多而已!如果在患病之后不及时的对症下药或者治理不当,任其发展起来的话极有可能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末梢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足病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安全的病症。
1. 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患者血液中的糖分逐渐上升,不断的在侵蚀血管中的内皮细胞,导致人体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血小板大量的聚集在血管受损的地方,时间一久,便形成了一种叫做血栓斑块的东西,血栓斑块会引起血管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患者患上冠心病、心绞痛、脑梗等极难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
2. 末梢神经病变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血糖含量太高,影响了人体血管的正常血液供给。末梢神经本就距离人体的中枢神经较远,血运供给本就相对较差,加之血糖过高,使得末梢神经对供给血液中的营养吸收效率大大降低,这便会使患者出现发冷、手脚麻木、走路不稳的一系列表现。
3. 糖尿病足病
足部在人体的最下方,血运分布相对较多,而患者血糖升高之后,供给给足部的血液常会出现血液淤积的现象!血液淤积过多加上血液含糖量过高,就会导致患者足部一旦受伤出血,伤口便极难自动愈合,同时还会引起伤口的溃疡及感染。糖尿病足病一旦出现,轻则需要进行手术缝合,重则可能发展成需要截肢处理的严重危害。
以上便是最需要引起糖尿病患者重视的健康安全危害,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病情,不可过度的害怕,但也一定不能轻视了糖尿病。患者在发现患上糖尿病之后,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到正规的医院检查身体,听从医生建议采取规范的治疗。
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可以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作息、运动、饮食习惯。不熬夜多运动,控制饮食,少盐少油,努力将糖尿病拒之门外!
刚患病不久,我就进行了一次糖尿病的系统学习,后面按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劳动强度,精确地量身定制出我一天所需的主食、蔬菜、肉类等的计划表,每次都按照表格执行,然后再进行不断的改正。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确实是吃得太多了!过去早餐一碗豆浆大约50克黄豆打成的,一个馒头大约150克左右,再加上250克南瓜,按现在标准(主食3份)算,主食馒头合4份,南瓜合2份半,按标准算超出一倍多,难怪血糖忽高忽低的不稳定!
接下来,我对一日三餐全部按标准做了调整。一个月的时间,身体起了非常惊喜的变化!血糖逐步变得非常稳定,空腹血糖稳定在5.8一6.1的正常水平,体重从72公斤下降到68.3公斤。
看到这喜人的变化,我后面一直坚持养成的饮食习惯,一个月后,2020年10月22日进行了糖尿病体检,令人振奋的看到体检报告上的一切指标全部正常!糖化血红蛋白也降到6点零,成功地战胜了糖尿病!体重也下降到63.15公斤,腰围从96cm缩小到83cm。
通过一年多的控糖经历,使我认识到所谓的“病从口入”并不只指吃了不干不净的东西导致生病,而是饮食不当,加上食物撘配不合理,有的太多,有的太少,有的营养缺乏,有的营养超出了身体所需,打乱了身体的营养平衡。
这些超出的营养成分反而成了累赘,成了体内的垃圾!这些垃圾到处乱堆乱放,造成血管堵塞,经络不通,年长日久,百病缠身。现在糖尿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我觉得都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盲目追求生活质量,忽视了身体的营养平衡所致!
说到底,我认为,保持营养平衡才是身体健康的有力保障!
通过这一年多的控糖经历,我认为现在的控糖方向存在一些偏见,那就是完全靠药物,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消极被动的降糖,忽视了改变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增强自身胰腺的健康,恢复胰岛细胞功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的重要作用,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所在!
我认为产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细胞长期缺乏足够的营养和生产资料来产生高质量的胰岛素,降低了胰岛素的敏感性,产生抵抗,不能把血糖尽快转换成能量,这是造成血糖高的主要因素!这就是说你虽然吃饱了,但胰岛细胞还饿着,因长期吃不饱,营养不良,本来可担一百斤,少气没力只能担动50斤。为了加快完成转换血糖,胰岛只有大量产生胰岛素,由于胰岛素抵抗,胰岛又达到产生胰岛素的极限仍不能降低血糖,这就形成高胰岛素却是高血糖。我就是在体检时查出高血糖的!
胰岛长期缺乏必须的微量元素的原因,我也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主要有两个:
一是水
现在人们认为有水垢的水不干净,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没水垢或水垢少的水,认为这才是健康的干净的水。却不知水确实是干净了,干净的连胰岛必须的微量元素也没了!
水垢是矿物盐沉淀的俗称,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硫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镁等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吴志刚教授曾经说过,水中的钙镁不仅是无害的,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益的,是人体胰岛必须的常量元素。
如吴教授所述,水垢可以进入我们人体,与胃酸相结合还原成钙镁离子,补充我们身体对钙镁等元素的需求。长期喝纯净水会给人体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会造成人体蛋白质、钙质流失快。现代社会,一些人盲目追求纯净水和各种各样的饮料,使这些重要的微量元素长期严重缺乏,造成胰岛细胞因缺乏足够的营养,不能正常生产高质量的胰岛素,这就是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产生了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二是食物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一改过去的粗茶淡饭,餐桌上大鱼大肉不断,暴饮暴食,摄入大量热能,这些多余的热能转换成脂肪存于人的体内,形成肥胖和心脑血管等疾病。
再加上偏吃偏喝,使体内营养严重失调,对胰岛造成严重伤害。由于体内热能超量存在,胰岛素把血糖转换成热能已是多余,再加上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胰腺由于缺乏应有的营养和微量元素。
所以胰岛细胞就消极怠工,甚至停工停产,这也是形成血糖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原因也是形成糖尿病年轻化的重要因素!
我认为要想彻底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必须首先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那就是多食用普通的井水、自来水,少喝或不喝纯净水和各种各样的饮料。
食材要多样化,不偏吃偏喝,不摄入过多的热能,这才能保证胰岛的营养充足,让胰岛细胞强壮起来。尽快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这才是逆转糖尿病的重中之重。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以上只是我一些粗略的建议,不一定正确,还需要不断摸索。
糖友们,要战胜糖尿病,首先要战胜自己。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幸福,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控糖,加油!
糖尿病是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常见人群多为老年群体。但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以一种“年轻化”的新形态出现在现代生活中。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1、肝脏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2、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常见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糖尿病患者三多症状:多食、多饮、尿频率高,但体重下降颇快。故而糖尿病患者多担心一个重要的因素:害怕自己体重急剧下降。
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但也不会轻易去治疗它。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如果不好好控制或者掉以轻心那么人体被折磨的风险会大大增加。高血糖不痛不痒,人体不会对它有太大的反应。就是因为这样高血糖的危害就和温水煮青蛙一样,不及时处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高血糖会危害人体全身多个组织和器官,长期以往会引发组织、器官的病变。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脏病变、冠心病、糖尿心肌病、脑卒中最终引发患者偏瘫。
除了患者的身心会受到巨大的折磨,经济负担也会在又一程度上加剧患者的压力。身体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会影响患者对生活的的希望。首先,糖尿病是根本不可能根治的,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将伴随终身。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首当其冲的话首先丧失的是生活的乐趣。其次,糖尿病患者服食药物是终身的,必不可少的。药物开销可想而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药物保养的庞大数字也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
糖尿病早期会出现几种并发症症状,要是身体出现以下几种信号那么就要注意了。征兆是现代人所关注一点,疾病的征兆是确保身体健康判断的重要标尺之一。身体信号也会让我们提前规避健康风险。糖尿病并发症重在一个“早”,早发现、早治疗,让患者远离疾病的摧残。
眼部异常:眼外肌麻痹、复视等症状均为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口腔异常:口腔烧灼感、口腔黏膜干燥、典型患者可见牙龈红肿、压痛、牙周组织水肿,出现这些信号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因为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引起的局部微型循环损坏。
皮肤异常: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或奇痒要注意是否自主神经病变。
足部异常:手足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代表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尿液异常:观察肾脏健康从尿液开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坏是常见现象。如果尿液有细小泡沫间散不去,那么要注意了可能
存在微量白蛋白尿,预示着已经发生糖尿病肾病了。
如出现以上异常症状那么就要去医院检查了,切勿避忌就医。
合理饮食
饮食治疗是各类糖尿病的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患者可用饮食治疗。合理计算饮食热量,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运动治疗
增加运动量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
合理的手段会让我们的机体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减少糖尿病对我们的危害。
最近这几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病也越来越年轻化。
但遗憾的是,很多糖尿病朋友在早期的时候,并没有及时意识到自己血糖升高了,而真正发现的时候,并发症已经找上门了。
而生活中,糖尿病很多都是被“拖出来”的,因此,及时发现糖尿病信号非常重要。
糖尿病来临前,身体多半会出现“1痒、2多、2麻”,不可大意!
“1痒”——指皮肤瘙痒
这多半是由于,身体长期处在高糖的情况下,各个器官都会受到损伤,从而使得皮肤的保护功能降低,汗液分泌减少,出现皮肤干燥、发痒的现象。
若日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需要及时排除糖尿病风险。
“2多”——喝水多、排尿多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口渴难耐的现象,每天喝水非常多,甚至超过3000毫升,但依然感觉到口渴明显,同时,排尿量也逐渐增加。
出现这种异常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这很有可能是血糖超标的信号,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排除糖尿病风险。
“2麻”——手麻、脚麻
手麻
如果体内血糖过高,容易导致周围神经病变,使得神经细胞出现问题,就会伴随着手麻的现象,如果一段时间以内,频繁出现手麻现象,要及时检测血糖。
脚麻
如果体内血糖长期偏高,会导致足部下肢血管逐渐出现硬化,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异常的脚麻,若你经常感觉到脚麻,也不能掉以轻心。
血糖若长期居高不下,这几大危害身体恐难承受!
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最严重的恐怕就是并发症了,除了会导致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受损之外,更危险的恐怕要属于急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危害非常大,不但会导致糖友出现酮症酸中毒,还会引起糖尿病乳酸中毒,而且一旦发病,会出现意识模糊,严重的会直接死亡,需要及时治疗,所以,及时预防病控制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意义重大。
控好血糖,远离并发症,这3点建议请听话照做,血糖或“稳稳”的
1、遵医嘱服药
为了保证血糖控制稳定,务必要及时吃药,但又很多老年人经常忘记,可以设定闹钟或者让家人提醒。
2、及时检测血糖
想预防并发症到来,对血糖进行定期检测就非常重要,可在家购买血糖仪,方便随时记录血糖情况。
3、饮食要从严控制
控制饮食有一个原则,就是要保证营养均衡,减少淀粉、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做到管住嘴,避免因为饮食不当引起并发症。
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是基于空腹、任意时间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两小时血糖值的。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大于等于11.1mmol/L,或者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则应该考虑为糖尿病(需再测一次予证实,诊断才能成立)。
因此,如果只是单纯一次的空腹血糖查验并不能确诊,但如果检测两次的空腹血糖均在8mmol/L左右,那么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此外糖尿病的诊断,应注意单纯的检验空腹血糖,漏诊率较高,还应该验餐后血糖,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使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快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流行趋势,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根据调查,糖尿病患病高危因素有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 。
2.过于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
3.高血压患者。
4.高血脂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0.9mmol/L或甘油三酯大于等于2.8mmol/L) 。
5.年龄的增长 。
6.运动过少。
7.多囊卵巢患者 。
8.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者抗抑郁药物的患者。
9.心血管疾病患者 。
10.有妊娠糖尿病史的以及巨大儿(大于4Kg)生产史的女性。
以上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注意自己的血糖变化,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有重要意义。糖尿病会出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有以上症状的人也需关注血糖,及时控制病情。
糖尿病控制差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
1.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体癣等)。
2.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的病变以及微血管病变,例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肌病、肾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等)。
3.糖尿病病足。
4.其他(牙周病、皮肤病、焦虑抑郁等等)。
当怀疑自己患上糖尿病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检查、治疗。如果确诊,切忌不要随意听信广告,滥用药物。自觉接受糖尿病教育,充分了解糖尿病。不食用含糖类食物,清淡饮食,控制体重,加强锻炼,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国庆节去探望一位多年未见的老邻居,老人家85岁,除了有20年病史的糖尿病之外,身体没有别的大碍,精神矍铄,气宇轩昂,生活巨细都独立完成,极少依赖儿女,我们这些小辈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老人的乐观豁达和顽强的自律精神。
就在我们纷纷对老人表现赞叹敬佩之余,老人却一个劲摇头摆手:快别表扬我了!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年轻时管不住自己,太贪糖了!记得单位每年发5斤劳保糖,十天半个月就让我拌稀饭、喝糖水给吃光了,夏天几乎每天都得1-2根冰棍,参加个婚礼拿回的喜糖也没几天功夫就吃个净光,这不一口气给自己吃出个糖尿病!
吃糖多真能吃出糖尿病?这个说法其实不止是第一次从这位老人口中听说,身边不少得了糖尿病的朋友也有相同的认识。
可真相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
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糖尿病的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机体无法有效利用糖分导致的。人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促进血糖利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就是胰岛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胰岛素出了问题。胰岛素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分泌不足,一种是作用不足。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被称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产生了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多数情况。由于这些抗体的存在,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不能有效地分泌胰岛素,1型与遗传因素关系更为密切。
而2型糖尿病,则是因为周围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者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即使分泌,也无法起到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是正常人,胰岛素功能没有问题,它能使血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各器官组织的细胞中,为它们提供能量。正常时,进餐后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多,而在空腹时分泌胰岛素会明显减少,因此正常人血糖浓度虽然随进餐有所波动,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能使这种波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反,如果用胰岛功能出现障碍如果缺少胰岛素这把金钥匙或者金钥匙坏了,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无法敲开组织细胞的大门,无法进入细胞提供能量,机体既无法利用糖,也不能把糖存储起来,而是任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糖比正常人的含量大得多,血液中的糖因此会升高并引起糖尿病。
所以说,患糖尿病,首先是您的胰岛功能出现了问题,没有办法象正常人一样把吃进去的糖分解利用掉,使糖长期地堆积在血液中而导致的,而并不是因为你猛个劲地吃糖给吃出来的。所以,我的这位邻居大爷年轻的时候一定是先出现胰岛素功能的障碍,而他并不知道,还毫不节制地吃糖,当然是雪上加霜喽。
过量吃糖与糖尿病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糖也绝对脱不了干系。众所周知,糖也是产能大户,每克糖能产生4千卡的能量,吃了糖如果不减少其他食物,就必然发胖,造成体脂肪过多,特别是内脏脂肪过多,就会带来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压、血脂上升等的综合效果,胰岛素功能出现问题,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就恐怕要加入糖尿病大军了。
而且单纯的游离糖,它除了能量什么都没有,想要代谢分解掉这点糖,还需要很多维生素帮忙,糖多了必然会造成营养素供需的矛盾,多糖实在是对身体无益。如果你一直大量地吃糖,包括白糖、砂糖、红糖、糖块、雪糕、冰淇淋等,先是不知不觉地会发胖,下一步,很有可能离糖尿病就不远了。
虽然多吃糖不能直接导致糖尿病,但反过来的因果关系却是千真万确的成立,那就是得了糖尿病,就一定要少吃、少吃、少吃糖了!那种甜甜香香的糖块、饮料、雪糕等加工类甜品,绝对是糖尿病人的禁区,除了能量,不能给人体提供任何营养素,而那些没什么甜味、但升糖速度很快的精制米面,比如白米饭、白馒头、白米粥、白面条,还包括粘性较大的糯米饭、黄米饭、粘豆包等,糖尿病要尽量少吃。
另外提醒大家,民间普遍认可的大枣、蜂蜜,升糖指数都非常高,大枣甚至超过了葡萄糖,对需要从大枣中补充维生素C的朋友来说非常适合,但糖尿病人就要敬而远之了。
右侧胳膊麻手麻这一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颈椎病: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可能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进而压迫神经根,引起肩颈疼痛、手臂麻木等症状。
2. 颈椎神经受压:颈椎神经受压可能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压迫神经根,导致手臂麻木、疼痛等症状。
3. 脑血管硬化:脑血管硬化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如果脑血管硬化发生在颈动脉,还可能引起偏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4.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血管痉挛,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引起手臂麻木、疼痛等症状。
5. 糖尿病:糖尿病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针对以上疾病,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姿势。
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4.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治疗。
5.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你是否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醋,竟然有着如此神奇的健康功效?醋中含有的醋酸,被誉为解决代谢问题的“优等生”,每天喝一大勺醋,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还能带来诸多健康益处。本文将为你揭秘醋的养生秘密,让你对这小小的调味品刮目相看。
首先,醋酸能够有效减少内脏脂肪,帮助肥胖和有肥胖倾向的人群改善身材。研究发现,坚持每天饮用一大勺醋三个月,内脏脂肪、体重和腰围都能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因为醋酸能够促进肝脏代谢过程中名为AMPK的酶活性化,抑制糖分合成为脂肪,并同时促进脂肪燃烧。
其次,醋酸能够保证血管健康,降低血压。研究发现,每天坚持饮用一大勺食醋能够降低血压,原因可能与醋酸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扩张血管物质AMP有关。此外,醋酸还能作用于血管细胞,激活促进一氧化氮生成的酶eNOS,从而保证血液循环通畅,降低血压。
此外,醋酸还能延缓血糖升高速度,预防糖尿病。饮食时搭配醋一起食用,能够有效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这对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功效,醋还有以下益处:
1. 消除疲劳:当人体感到疲劳时,大脑会本能地对甜食产生需求。此时,搭配食醋一起食用甜食,能够促进肌糖原的恢复,缓解疲劳。
2. 促进钙质吸收:在烹饪带骨的肉类和鱼类时,加入一些食醋,能够帮助钙质从骨骼中溶出,促进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3. 控制食盐摄入量:醋与食盐是互补的调味料,在烹饪食材时适当加一些食醋,能够减少食盐的摄入量,降低血压。
总之,醋是一种极具养生价值的调味品。每天喝一大勺醋,不仅能带来健康益处,还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为了表彰在糖尿病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设立了科学贡献奖。2019年,贾伟平教授凭借其在糖尿病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此殊荣。
贾伟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糖尿病专家,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她针对中国人群糖尿病的特点,在遗传机制、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遗传机制方面,贾伟平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了一系列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位点,为糖尿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流行病学方面,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全国范围内的糖尿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在诊断与治疗方面,贾伟平教授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观点,如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等,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外,贾伟平教授还积极投身临床实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她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科学贡献奖的设立,旨在表彰我国糖尿病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者,鼓励更多医生投身糖尿病科研工作,推动中国糖尿病领域的科研进步与学术繁荣。贾伟平教授的获奖,充分体现了我国糖尿病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近年来,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该规划明确了树立科学健康观、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主要任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具体来说,规划提出了以下措施:
此外,规划还强调了加强慢性病防治科研工作,推动慢性病防治技术创新,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的发布,对于提高我国慢性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下,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口干但不想喝水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现象。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但不限于胃部疾病、甲状腺问题、血糖异常、干燥综合征等。
首先,一些慢性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症状,但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慢性情况,因此即使感到口干,也可能不想喝水。此外,一些药物,如精神科药物,可能会导致口干副作用,但患者可能会觉得喝水并不能缓解这种症状,从而不想喝水。
精神紧张和焦虑也可能导致口干,这种口干通常伴随着明显的负面情绪。此外,阴虚、阳虚或气虚也可能导致口干,患者可能因为身体虚弱而阳气无法输送体液,这在长期卧床患者和慢性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对于口干但不想喝水的情况,可以通过中药处方进行调节,如六味地黄丸、增液汤、生脉饮等,具体使用方法请遵医嘱。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综合调理,如控制血糖、避免过甜食物、调整情绪、补充温热水、保持饮食均衡等。
如果长时间处于口干但不想喝水的状态,建议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如果是由胃部疾病引起的,可以选择使用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
总之,口干但不想喝水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就医,是缓解症状、保持健康的关键。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6月27日,由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主办方和39健康网联合举办的第五届慢病健康教育专家面对面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活动现场,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余振球教授、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赫炎光教授、中华糖尿病协会秘书长李景仁以及知名营养教育专家贾梅等业内权威专家,就高血压、糖尿病、中医慢病、健康养生、营养健康知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
专家们指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长期规律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长期规律服药至关重要,不能随意停药或减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饮食热量摄入,选择升糖指数低的主食,注意粗细搭配,定期监测血糖等,都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措施。
此外,专家们还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在慢性病管理中同样重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延缓病情发展、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慢性肾炎患者要注意控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控制热量摄入,保持少油少盐的饮食习惯。
此次活动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痈,这个名字听起来陌生而又令人担忧。那么,痈究竟是什么病呢?它是一种由多个相邻毛囊深部感染或者几个疖肿相互融合而成的皮肤深层次脓皮病。
痈并不常见,其早期症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炎性肿块,表面发亮,边界清晰。如果用手触摸,可以感受到一种热感。痈的发展速度较快,通常从中心向四周更深层次发展,最终化脓、坏死。在显微镜下观察,痈的表面会出现多个脓点,呈蜂窝状。
痈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发烧、寒战或周围淋巴结肿大。痈常见于肩部、颈部或背部,但腰部或四肢也可能出现。
痈的发生与抵抗力低下有关,有些患者可能患有长期的慢性病,或者因为长期使用激素等药物导致抵抗力下降。痈比疖肿或毛囊炎要少见得多,因此并不常见。
痈的治疗首先需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对于不太严重的痈,主要采用抗生素类药物的口服、静点或肌注治疗,也可以配合外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于反复发作的痈,可以配合调节免疫的药物。如果痈已经形成脓汁,需要局部切开进行引流,排出脓液后通常可以好转。需要注意的是,伴有糖尿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随时关注相关指标,手术切开后的伤口不愈合的情况也需要特别注意。
为了预防痈的发生,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饮食宜清淡,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甜食。避免过度揉搓、搔抓皮肤,保护皮肤的屏障。
脚部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仅是行走时的不适,更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信号。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导致的脚疼,可能是肌肉疲劳或关节磨损,但持续性的疼痛则可能指向更严重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脚部健康问题及其可能的原因:
1. 脚部肿胀: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疾病、肾脏疾病或静脉曲张等疾病的表现。女性在月经期间脚部肿胀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持续的肿胀则需要引起注意。
2. 脚部麻木:可能是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引起的。
3. 脚部疼痛:可能是骨折、扭伤、关节炎、痛风等疾病引起的。
4. 脚部灼热感: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血管疾病等引起的。
5. 脚部感染:可能是足癣、细菌感染等引起的。
为了保持脚部健康,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勤换袜子。
2. 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着过紧或不合脚的鞋子。
3. 定期检查脚部,注意是否有异常症状。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5. 如有脚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女性私密处的健康状况一直是许多女性关注的焦点。白带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其颜色、性状、数量以及气味的改变都可能预示着私密处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白带的正常和异常情况,帮助女性了解自己的身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私密处健康。
一、白带的正常情况
1. 颜色:正常的白带呈白色或无色,透明或稍微浑浊。
2. 性状:正常的白带呈粘稠状,质地均匀,无异味。
3. 数量:正常的白带量不多,一般不会浸湿内裤。
4. 气味:正常的白带无特殊气味。
二、白带的异常情况及可能原因
1. 量多:白带量多,颜色透明,呈清水样,可能与慢性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有关。
2. 白色黏液性白带:白带呈白色黏稠状,可能与宫颈炎、宫颈糜烂、盆腔炎等疾病有关。
3. 豆腐渣样白带:白带呈豆腐渣样,伴有外阴瘙痒,可能与霉菌性阴道炎有关。
4. 血性白带:白带中混有血液,可能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宫颈息肉、宫内节育器等疾病有关。
5. 有臭味且泡沫状白带:白带呈白色或黄绿色泡沫状,有腥臭味,可能与滴虫性阴道炎有关。
6. 黄色白带:白带呈黄色,可能与宫颈炎、宫颈糜烂、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炎等疾病有关。
7. 汤水样白带:白带呈黄色水样或洗肉水样,有恶臭味,可能与宫颈癌、子宫体癌、输卵管癌等疾病有关。
三、白带异常的防治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洗外阴,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
2. 选择合适的内裤,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
3. 注意性卫生,性行为前后注意清洁。
4.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妇科疾病。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病毒感染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
早在20世纪初,就有研究报道腮腺炎病毒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随后,柯萨奇B4病毒也被发现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感染这些病毒后,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细胞受损,进而引发糖尿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夏末、秋初和冬季较高,这与柯萨奇B4病毒的流行季节相吻合,提示病毒感染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此外,病理学研究也证实了病毒感染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柯萨奇B4病毒和脑炎心肌病毒感染小鼠后,其胰岛组织会出现细胞浸润、变性及坏死等病理改变,与I型糖尿病的胰岛病理改变相似。
尽管病毒感染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证实,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除了病毒感染,其他外在因素,如饮食、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也可能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总之,病毒感染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了解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