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问诊不能只拿影像学报告

互联网问诊不能只拿影像学报告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步荣强
互联网问诊逐步的被大家认可,足不出户就可以问遍名医,可以找最权威的专家看病,特别是今年疫情,更是推动了互联网问诊的发展。
 

作为外科医生在互联网问诊中能提供给患者的帮助主要是1、疾病的诊断,帮助患者确诊所患是什么疾病,即使不能明确诊断,根据有限的检查资料也可以给患者提出一个进一步就诊检查的方向;2、疾病的治疗方向,是否需要外科治疗?外科医生多数都能明确的告知患者,如果不需要手术,赶紧找疼痛科、康复科的医生寻求保守治疗;3、外科治疗的方法,一般需要什么样的手术可以解决你的问题,或者自己最擅长的方法帮你解决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医生都是通过业余时间来回复问诊,外科医生的重点是手术,平时不可能一直守着电脑手机回复问题,除非他不做手术,这也是平台把一次问诊设置成48小时大的原因。这就要求大家问诊时需要提高效率。
 

患者看病因为不懂片子上是什么情况,只能看放射科报告,总是习惯对报告上的信息非常纠结,总是习惯拿着报告到处问诊。这其实是没有意义,浪费你和问诊医生的时间。现在的影像学检查报告更多的是承担的检查依据,报销凭证的角色,临床上的参考意义不大。

 

对于拿着影像学检查报告询问治疗意见的患者,医生也是很无奈,是没有办法根据你的报告建议手术与否的。随着影像学的进步,轻微的异常现在显示都是比较清楚的。放射科医生由于不知道患者的具体病情,看到任何异常都会提示汇总报告出来。这其中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没有临床意义,病情严重程度是没有办法体现出来的。举个例子,骨质增生非常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基本上所有的人检查都会出现这个问题,但不是所有的人需要看医生治疗。
 

那么如何有效的问诊呢?外科医生看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症状、具体的查体、影像学检查来判断,网上问诊不能面对面查体,病史描述和影像学检查就非常重要了。
患者需要把自己的症状向医生详细描述,讲述自己的详细病史,比如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时间以及如何治疗等信息,同时上传自己的影像学资料(照片上传后能看清上面的字,发原图,这个很重要),医生结合你的症状,在参考你的影像学资料,找到病因,才会考虑怎么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文章首发于 |  男科医生张国喜头条号

     

    先说两个故事。

     

    故事一:

     

    药师发现医生的处方有超剂量的情况,没有给患者发药,而是打了内部电话联系医生。

     

    好巧不巧,刚好赶上医生去卫生间。

     

    所以患者不高兴了,对药师说:大夫给我开的药,你给我就是了,难道你比大夫还会看病吗?

     

    但这位药师仍等到医生在处方上签字确认后,才发了药。

     

     

    故事二:

     

    有一患儿,因口腔溃疡而到医院就诊。

     

    医生在介绍了相关用法及可能的影响后,开具了含有乙醇成份的开喉剑。

     

    等家属在取药时,药师看到处方中患者的年龄后,并没有把药发给其家属,而是问了一个问题:

     

    医生告诉你怎么使用这个药了吗?

     

    当得知被明确告知后,药师才把药物交到了家属手中。

     

     

    这在旁人看来,这是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中却大有深意。

     

    因为普通人在门诊看病时,不过是挂号、医生开处方、交钱,以及最后的取药。

     

    可在整个流程中,取药是最后的环节,也是患者在离院前的最后一道“安全关”,而药师,就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把关人”。

     

    原来,药师虽然有审核处方的职责,发现超剂量用药等不合理的处方时,都会及时与医生进行联系、确认。

     

    后来,国家三部委下发的《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中明确规定,药师是医生处方审核的第一责任人。

     

    这也就意味着,通过政策法规赋予了药师更大的权利,药师对医生的用药进行监督就在他们的权利范围内。

     

    不过,由于我们一直有重医轻药的历史传统,导致了社会上对药师这个职业的认知度很低,就是在某些医疗机构内部,工作也得不到某些医务工作者的认可。

     

    所以,希望在相关诊疗机构妥善处理“患者服用十倍剂量药物事件”的同时,请包括有关部门在内的全社会能够更加重视起药师这个职位。

  •   明年年底前,北京市二级以上达标医疗机构,将实现临床实验室间部分检验结果"互认"。昨天,记者从市政府有关部门获悉,市卫生局还将继续推动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的相互通用范围,以期进一步降低本市患者就诊费用。

      从今年6月1日开始,本市的50家三级医院的部分临床检验项目已实现互认,患者因此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检查。不过,为患者生命安全负责,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仅限于门诊病人,而急诊、急救病人则需要复检。据了解,目前临床检验报告互认的项目包括临床生化、临床血液(血常规)和临床免疫(乙肝五项和丙肝抗体)。

      事实上,为使"互认"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更方便,市卫生局专门制定了临床检验结果通用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参加化验报告互通的医院的临床实验室,要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完善仪器标准操作规程;使用统一的"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及检验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相关培训。

      此外,临床实验室所用的各种仪器、试剂、校准品等也进行统一。一旦检测系统发生变更,医疗机构将报告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重新进行有效性验证。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每年还会对临床实验室进行一次督导考核,现场考核中不合格单位将被取消检验报告互通资格。

      新闻链接:

      四种情况无法“互认”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之一就无法进行检验报告互认,患者应进行复检:急诊、急救病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临床检验结果容易产生较大幅度变化,且对疾病诊断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在既往临床检验结果报告的时效性对疾病诊断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特殊情况有必要进一步复检的。

  •   每次说到癌症都提醒大家要早诊早治,而早诊中的放射诊断,大家了解的却不多,而且有很多误解和恐惧在患者心中。目前,主要成像设备和方法有:普通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提醒大家,要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来选取不同的检查方法。

      颅内肿瘤

      无特殊禁忌情况下,原则上使用MRI检查。这是因为常规MRI可以敏感地检出病灶,确定病变范围及水肿等征象,配合弥散加权成像,波谱成像(MRS),可进一步鉴别肿瘤与非肿瘤病变、良恶性肿瘤及不同类型肿瘤。

      头颈部及五官肿瘤

      除中耳内耳等骨质结构比较复杂的部位常用CT,甲状腺的原发病变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外,其余部位可使用MRI检查。

      MRI可精确显示该部分的解剖结构和组织间隙,而头颈部肿瘤的定位对于定性诊断意义重大。同时,MRI对该部分肿瘤,如鼻咽癌,不仅可协助诊断及鉴别,还可准确地评估病变范围,对周围软组织及骨质的累及,邻近淋巴结的转移等。

      乳腺肿瘤

      我们平时所说的钼靶检查,其实就是乳房的X射线摄影,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首选的检测手段,已作为乳腺癌筛查的常规方法,可以检测出一些触摸不到的乳腺癌。对于脂肪型乳房而言,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可高达95%。

      胸部肿瘤

      肺及纵隔、胸膜,肋骨病变一般使用CT检查,CT对肺部病灶的诊断有无可取代的优势,不仅可用于肺癌的定性诊断和分期,引导肺肿瘤的穿刺活检及治疗,近年来,随着肺癌筛查以及肺癌癌前病变临床研究的进展,CT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大幅提高,而对早期肺癌和癌前病变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胸壁的软组织肿瘤应用MRI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边界,并根据肿瘤信号及增强方式推测病理结果,脊柱肿瘤不仅可以敏感显示骨质变化,对于神经系统的病变,还能精确定位,并确定病变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食管原发病变较大时应用CT检查除可显示病变本身外,还可评估病变对周围组织器官的累及以及淋巴结转移等,病变较小或治疗后的病变,则应在胃镜结果基础上结合X线造影检查。

      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肿瘤由于肠道蠕动及内容物的影响,大部分情况下不适合做MRI检查,而CT在胃肠道减张配合充分服水的情况下,可清晰显示胃肠壁的病变与浆膜面的改变,评估周围组织的累及和转移情况,从而对病变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期。

      对于胃肠道黏膜下病变如间质瘤等,内镜常难以发现或定性,但CT显示此类病变则相对简便,因此可作为内镜检查以外的重要补充。另外,对于直肠病变,由于直肠蠕动及内容物的影响较小,MRI不仅发挥其解剖结构分辨率高的优势,还可多方位多参数扫描,评价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对直肠系膜以及邻近组织的侵犯情况。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MRI与CT对于常见肾肿瘤(透明细胞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的诊断效能相当,可检出大部分肾癌及良性肿瘤,MRI在肾肿瘤分型以及部分少见肿瘤的鉴别诊断,肾静脉癌栓显示方面有一定优势,而CT在肿瘤供血动脉显示方面比较清晰,故肾脏肿瘤术前常加做CT的动脉造影。

      肾上腺肿瘤,一是经常需要鉴别良恶性病变,而MRI的T1WI正反相位可敏感的检出脂肪成分而确定常见良性病变如腺瘤和髓样脂肪瘤,且肾上腺肿瘤来源比较多,MRI丰富的图像信息有助于区分神经源性或皮髓质源性肿瘤,因此MRI一直是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CT在子宫、卵巢、前列腺结构方面效果比较差,应用较少。主要用于评估较大肿瘤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MRI拥有精确的组织结构分辨率和其他优势,所以这些肿瘤通常应用MRI检查。

      肝胆胰脾肿瘤

      对于典型的肝细胞肝癌与胆管细胞肝癌,CT和MRI在诊断方面并无太大差异,但肝内肿瘤种类较多,单纯依靠CT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常须借助MRI检查,同时,CT对肝内较小肿瘤,如转移瘤等检出率也不及MRI。

      脾脏的肿瘤也因为类似原因而首选MRI检查。胰腺则由于体积小且呈条状,总体又呈横行分布,扫描层面少且易受伪影影响,MRI扫描显示效果常不理想,故胰腺肿瘤常规使用CT检查。胆囊及胆道的较小肿瘤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旧需要超声的协助,肿瘤较大时,CT和MRI可比较准确地评估病变的范围和转移情况。

      骨骼及四肢肿瘤

      四肢软组织肿瘤与其它部位类似,也推荐用MRI。骨骼的检查方法因部位而异,肋骨等易受呼吸运动影响,故比较适合CT检查;而中轴骨,如脊柱、骨盆等适合MRI。四肢骨的肿瘤常须先行普通X线摄影观察病变形态,CT对于骨质改变比较敏感,而MRI对于软组织肿块及髓腔内病变显示比较准确。

      

  • 提问者想要的答案我估计有人已经在楼下给出答案!但作为一名医生,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把看病用仪器这个问题讲出来,给医生看病一个客观、公正、正确的认识!只有你理解了看病和检查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看病要不要用仪器做检查!

     

     

      一、病可大可小,检查也要看情况

     

    提问者预设的答案告诉我,可能他是很反对做检查的!但在医生的眼里,要不要做检查也是会有一根线作为标准的!对于一看就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讲,都不会让患者进一步检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去社区服务中心的患者很少做检查,不是因为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生医德高尚,而且大多数去哪里的疾病都是“小”病,而到医院之后的患者,多数已被基层“筛查”过而不能确诊或者不能处理的疾病,从而需要到医院就诊,所以做检查的概率就大大超过了社区服务中心!所以,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依赖于仪器,其实大多数医生门诊并不是都开检查的!


      二、仪器检查的目的要清楚

     

    西医的诊断和治疗都是要讲证据的,来看病的患者,即使凭借经验我能够判断是某一种疾病,也需要通过仪器检查来确认你的判断是不是正确!举个例子,我猜测你可能是骨折,拍片就必须要看到骨折的地方;我猜测你是肺癌,那么肺部检查就必须有肺上的占位!等等等等……所以,检查的目的一是为了确认自己的判断,二是为了进一步的治疗!如果你认为或者医生也认为这个判断不需要加以确认,就不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必须了!
     

    三、善于利用仪器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就是因为西医的诊断证据必须充分才能诊断,所以我一直认为,善于利用仪器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再举个例子,一个头晕的小伙子,来院查体后建议做头颅CT,让几个年轻医生惊诧不已,这么年轻做头颅CT干嘛?结果出来了以后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脑肿瘤!正是因为查体中有悖于正常的功能性头晕,才需要进一步检查来证实!而最后的结局也证明了,善于利用检查的医生才是好医生!而那些就看一眼就下药的医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对的,但经验永远不能代替真实数据,不按照临床路径走下去的治疗,总有一天会出错!就好像你认为酒驾不一定都出车祸一样,其对立面就是出车祸的往往就是那些酒驾的!
     

     

    四、不鼓励过度检查和治疗,但支持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理解提问者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检查,因为他担心这些是过度检查,而陈大夫和他的初衷是一样的!陈大夫不鼓励任何的过度检查和治疗,但支持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理解是相互的,包容也是相互的,理解包容一起携手,才能让医患走的更远……

  • 今天收到小姨子的一条消息:“姐夫,我阿姨被车撞了,怎么办?”。当时小姨子非常着急,虽然已经拍过片子检查了,但还是不放心,要我再帮忙看看。于是我先对病人的情况做了一个大致了解。

     

    小姨子的阿姨今年42岁,以前因为椎间盘突出做过固定融合手术,今天突然被车撞了,现在躺在床上翻身都困难。片子也拍了,没有问题!本来没有问题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小姨子的心里却很不平衡,她阿姨疼成这个样子,最后没有问题,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就找到了我。我们在两个不同的城市,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也只能让她把片子发给我看看:

      


    结果她拍了照片过来,但片子照的技术不行,本来想好好教育教育小姨子的,但一想万一小姨子去我老婆那告状我就惨了,所以将就看吧。这两张片子分别是腰部和髋部的片子,医生考虑的是非常全面了,确实没发现有骨折,以前手术部位的钉子和融合器也没有问题。

     

    于是,我和小姨子通了电话,得知她阿姨真的是起不了床,翻身特别困难。

     

    怎么办呢?

     

    我告诉她必须做一个核磁共振的检查,虽然有钉子,但是目前的钉子都是钛合金,低磁场的核磁共振是可以做的。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核磁片子:

     

      
    一看这片子,我再次想教育教育小姨子,片子放反了不说,还这么小,刚拿起电话,可心中胆怯,把电话放下,默默地接受了现实,凑合看吧,实在看不清楚再说。于是,选出了我需要看的地方:

     

      
    第二腰椎在核磁共振上是有异常信号的,大概率考虑骨折,当然,从专业角度来说,还需要其他信号的支持,不过,当地医院的报告显示:腰2椎体骨折。怪不得小姨子的阿姨腰那么痛了,是因为这个骨折。

     

    这下问题解决了,诊断明确,和肇事方就没有那么多扯不清的事情了。这件事告诉我们:某些情况,患者临床症状很重,当X线无异常时,做核磁共振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小姨子对我表示感谢,发了三朵玫瑰花,这件事我要跟老婆说吗?(哈哈哈)

     

    其实会有很多朋友门诊后继续线上咨询医生,那你就要学会如何拍照给医生看,你知道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说起中医看病,很多人都有一些刻板的印象。有的人单凭一种症状就给别人下诊断结论,一伸舌头看两边有齿痕就是湿气,面苍白就是血虚;有的人以为高人只需拿脉就知道病情,找医生看病就像给医生出题一样,一伸手什么都不说,医生就知道是什么病,该用什么药;还有些人照搬古医书,以为看了几个方子,背了几味草药,就能治百病了。

    这些都是大误区,不论是给朋友建议,还是临床治疗都很容易出现大问题。这种情况不仅现在有,古代照样有。古代素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和“坐堂医”的文化传统,所以古代很多读书人都对医学略知一二,但是正真精通的却不多。今天为大家讲一个《临证医案笔记》里的一个小故事。

    话说清代有位内阁大学士,叫做戴莲士。有一次因为夜里熬夜办公不小心受了风寒,就告了病假在家中休息几日。一起共事的同僚及他的好朋友好几日不见戴莲士,于是相约去戴莲士家中探望。

    这天,戴莲士平时的几位好友在他家中相聚,和戴莲士攀谈。嘘寒问暖一番后,大家就戴莲士的病情聊了起来,戴莲士说:“本来,我以为我这只是小病并没放在心上,估计就是近来太累了,休息几天就好了。结果一连多少天不见好转。你们要是看好了,回头请你们喝茶去。”于是几个人便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戴莲士也十分的配合,有问必答,仔细说着自己的病情。现在他主要是感觉身体发热、无汗、头痛,还时不时干呕想吐,不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觉得不安,心里烦躁。

    于是众人中有一个人说道:“戴兄,你这病我知道是什么了,都说‘有一分恶寒则有一分表证’,你现在微恶风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干呕、烦躁等证并见,可见应该是冬月伤寒,风寒束表之实证,当用麻黄汤发汗来治疗。”众人听到这番话,觉得说的有几分道理,都纷纷附和。

    但是只有一个人没有说话,这个人便是吴箎,他不急不慢地说道:“列位从症状分析似乎有些道理,可是中医讲究‘以脉测证’,为何不来看看脉象和分析的证型是不是一致的呢?”说完便起身走到戴莲士面前说:“戴兄,可否为你把一脉?”戴莲士乐呵呵地配合着。

    只见吴箎拿脉,闭息凝神片刻,说道:“戴兄的脉象浮大而滑,浮脉主外感风寒,滑脉主痰饮,而且脉虽浮但不紧,可见病邪尚且清浅,用麻黄汤太过猛烈了。我认为应该用参苏饮,去掉大枣,加杏仁、葱白,以解表和中。这样益气、理气化痰才是正确的。”戴莲士问道:“参苏饮不是益气解表的方子么?外感病多是实证,不宜补吧。”

    吴箎说道,刚刚的问诊和切脉,可以看到你不仅是外感风寒,而且体内还有痰饮。用参苏饮,当然还考虑到你办公熬夜,劳累过度而体虚,所以采用益气解表之法,同时去掉原方中的大枣,怕它滋腻而助长痰邪。还加了葱白、杏仁是为了解表降肺,又可以化寒痰。”

     

    戴莲士听后不禁感叹:“想不到吴兄深谙医道,真是深藏不露啊!”说完便赶忙吩咐下人去抓药。不要才喝了一天,戴莲士病情大好,不发热了,脉象也平和了,就是觉得胸口还有些闷涩不舒服,晚上难以入睡。戴莲士再去找到吴箎求药,吴箎看了便笑着说:“你每天忙于案牍,思虑过度,又病后初愈,肯定是正气不足,来几副归脾汤就可以啦。”戴莲士按照吴箎说的抓了几副归脾汤喝了,没几天病情就全好了。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吴箎,后来也成为了清代著名的大医家,这个故事就是他记载在《临证医案笔记》当中的。

     

    注:参苏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由人参、紫苏叶、前胡、半夏、干葛、茯苓各三分(9g),枳壳、桔梗、木香、陈皮、甘草各半两(6g),煎煮加生姜7片,大枣1枚组成。

  • 我们首先来讲一下:不同体位的颈椎x线片

     

    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们到医院看颈椎的时候,医生经常会让我们摆出各种不同的姿势,拍不同体位的片子,这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个,颈椎侧位片。这个主要是我们观察颈椎的曲度,颈椎前后缘有没有增生,还有椎间隙,椎体有没有脱位,椎体有没有融合,有没有一些畸形,还有椎管前后径的大小,也可以观察到小关节错位以及钩椎关节的一些骨刺。

     

     

    第二就是颈椎的正位片。可以观察棘突有没有偏歪,寰枢关节有没有脱位,齿状突有没有骨折或者缺失,必要时我们还会拍一张张口位,钩椎关节是不是有骨质增生,椎间隙是否有狭窄,有没有颈肋横突肥大、隐裂等等,这是拍正位片。

     

    第三个就是左右的斜位片。主要是看椎间孔是不是有缩小,以及它缩小的原因。

     

    第四个就是功能位的片子。如果有必要的话,需要拍颈椎的过屈、过伸还有左右斜位等等,这些是动态观察不同位置骨刺以及有没有颈椎各部分的变形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大部分就是根据正侧位片就可以诊断。

     

    必要时呢,我们才会加其他的这个体位的片子,这就是关于颈椎不同体位,不同姿势的X线片的意义。

     

    说完这个体位的意义,我们再来说一下:CT和磁共振检查对颈椎病有什么意义?它可不可以代替我们普通的拍片检查?

     

    我们知道CT磁共振成像,它这个检查价格比较昂贵,大部分人对它的检查意义也不太了解,而且有些人认为,拍张X线片就可以诊断,没有必要再花这么多钱去拍CT或者磁共振。

     

     

    当然,对大部分颈椎病患者来说,拍个X线片就可以确诊。但这并不意味着拍CT和磁共振是多此一举,X线片对骨骼的显示比较清楚,但是对软组织,比如说椎间盘、脊髓韧带等等异常的辨别率比较低一些。但是CT和磁共振,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当临床怀疑有颈椎病,而X线片没有异常发现的时候,或者是显示颈椎改变比较显著症状严重,需要确定是否手术治疗,以及确定手术方案的时候,就需要做CT或者磁共振检查。

     

    CT检查不仅能直接显示颈椎骨质改变情况以及突出的椎间盘,而且能准确地显示椎管的大小,脊髓神经受压的程度以及韧带钙化情况。

     

    CT与磁共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颈椎以及内容物的情况,磁共振对组织的微小变化的分辨率清晰度比较高,不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椎间盘变性突出,以及后纵韧带、黄韧带这个增厚,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而且我们可以看到椎动脉受压的情况。

     

    这样就可以比较完全合理的解释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而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更加确切、细致的形态学依据。

     

    然而它对骨质的改变,比如说增生,骨化,钙化等等不如X线片和CT清楚。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按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合理的运用各种检查技术手段。

     

    好,我们这一期关于影像学的一些检查就讲到这里。

  • 文章首发于 | 血管医生尹杰微博

     

    最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看病这事越来越流行了。为什么会出现网上看病呢?

     

    网上看病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单纯网络咨询,比如慢病管理,在当地查了化验单咨询药量是否需要调整,或者轻问诊,头疼脑热,这种往往不需要到医院面诊。

     

    另一种就是为到实体医院面诊做准备,特别是希望到北上广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大家都知道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一号难求,提前做好功课非常重要。

     

    先从一个生活常识说起。大家都知道好吃的餐馆都需要排队,像海底捞,基本排队时间都在一小时以上,有没有不用排队的方法?有,早期就是电话预约,约好了时间,到这儿就能吃上。就像看病可以通过114电话预约挂号一样。但是经常会出现电话打晚了也约不上,比较紧俏的专家号,号源一放出来就被“秒”了。

     

     

    再后来就出现了“美味不用等”,在家里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先排上队,这一个小时可以从容的做一些别的事情,估算时间安排好了,到这儿也能当时就吃上。现在好大夫在线做的就是提前联系好专家的工作,微医、支付宝做的是挂号、缴费不用排队这方面的事情。

     

    有人把到医院寻医问药的院前、院中、院后三个阶段分别用“好看(kàn)病”、“看(kàn)好病”、“病看( kān )好”表示,移动医疗在这三个方面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协调促进作用。

     

    电脑端的互联网早已存在几十年,但电脑网络并没有像现在手机网络这样普及。像好大夫在线开通十年,现在的2年的点击量比之前8年的加起来都要多。

     

    手机网络的普及大约是从2010年前后开始,到2015年4G业务的全面普及。

     

    像之前电脑互联网时代,大约是10年以前,网上看病需要“数码相机+电脑+有线网络”,将数码相机SD卡中的照片,通过数据线或读卡器连接导入电脑,再连上网络,发送给网络另一端的医生,这需要相当的电脑知识和电脑资源,恐怕只有七零后八零后才可以熟练掌握。

     

    为啥不说九零后,那个时候大部分的九零后还在上学,基本没有这样的需求和资源。有看病需求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基本是七零后八零后的子女代为操作,所已没有大规模普及。

     

    但是自从2007年,iphone一代问世,标志着移动互联网的破冰之旅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手机网络从2G,3G,发展到4G,网络速度已经非常发达,智能手机可以独立完成文字编辑、语音发送、照片拍摄,网络传递所有的事情。

     

    所以移动医疗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成熟,手机操作的难度系数几乎降到0。我门诊曾见过八十多岁的老人,通过手机好大夫在线APP预约的挂号,我以为是家属代为操作,仔细一问,全是老人自己一手搞定。

     

    孩子帮忙安装了APP,教会了怎样发文字和照片,甚至发红包都教会了,老人就可以自己在网络中海阔天空,通畅无阻。只要会用微信,网络看病非常简单。

     

    目前移动医疗网络咨询发展的比较好的是皮肤科和慢病复诊管理方面。网络咨询疾病最好从外观上就可以确诊,能够制定相关的治疗计划,确定需要手术还是保守治疗。

     

    比如血管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下肢静脉曲张,就是这样一个具备适合移动互联网看的病。有人问,你为啥不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没有之一,就是最常见,血管外科其他所有的疾病都加起来数量都没有静脉曲张多。

     

    血管外科动脉疾病和静脉疾病数量比例是1:10。静脉领域中静脉曲张发病率最高,所有人群的发病率为10%,老年人患病为30%。这是有庞大基数的。

     

    其次下肢静脉曲张通过外观视诊就可以确诊,需不需要做手术,手术有怎样的方案选择。保守治疗需要什么样的方法,比如穿弹力袜和药物治疗。

     

    虽然静脉曲张也有很多需要鉴别的疾病,比如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栓后遗症,KT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等,但基本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和简单的彩超检查就可以明确。

     

     

    所以网络咨询下肢静脉曲张既适合准备做手术的患者,排队预约,也适合比较轻的患者咨询缓解症状的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做到正常的网络咨询,让医生精准的了解病情的轻重,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呢?

     

    如何正确网上看病?

     

    1.照片

     

    这个是首要的。最好能有家人或朋友帮助拍照,站立位,从前、后、侧位拍照。有些患者坐在床上腿伸直用手机自拍,静脉曲张一般在站立位充盈明显,平卧位曲张会不明显甚至消失,会导致评估不够准确。

     

    大部分静脉曲张在小腿内侧,因此内侧角度拍照非常重要。需要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顺着光线方向拍照才足够清楚,如果在室内光线不强或者夜间,建议打开闪光灯进行拍照。

     

    2.哪儿不舒服?

     

    是否有肢体酸胀感,皮肤有无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肢无体有异样感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曲张表皮是否有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有无局部坏疽和溃疡。

     

    3.做过啥治疗

     

    既往的治疗经过很重要,包括以下方法:高位结扎剥脱术;弹力袜;药物;硬化剂;射频、激光等。

     

    4.我想怎么办?

     

    患者的主观意愿非常重要,总体来讲,下肢静脉曲张是一个择期手术,什么叫择期手术,就是这个病手术可以选择时间来做,一般来讲现在就做跟三个月以后或者半年以后做差别不大,现在手头上工作很忙,请不下假来就可以先缓一缓,等工作或家庭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从从容容的做手术和术后康复,完全来得及。

     

    但是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长血栓了,破溃了,出血了,就会变成紧急情况,需要尽早手术治疗。

     

    5.有没有别的病

     

    比如有没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这些基础疾病对于手术准备和麻醉方案选择至关重要。

     

    通过这几点,医生可以非常精准的了解患者是否需要手术,需要进行何种手术,手术后可以定期随诊复查预防复发;患者可以提前约好门诊号甚至约好床位,来了就能住上院,住上很快就能安排手术。高效快捷,互惠双赢,何乐而不为?

  • 每每想起这件医疗故事,真的是让我哭笑不得。这个小伙子真的是又可气、又可笑。其实这种情况也是一种人、一类人的通病,有的时候真搞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是为了敲山震虎吗?

      
    有智商高的看官你可以留言帮我分析下,我省点脑力开始我的故事吧。

     

    纹身是我对这个小伙子的第一印象!

    那天刚接到这个患者的时候,我看到患者是一位约么50多岁的女性,护士刚给测完血压,突然护士站的电话铃声响起,随后见听到护士告诉这个小伙子,他把押金条落到住院处了。

     

    小伙子一边往下走一边骂着,TMD住院处也是,押金条也不给我就让我走!

     

    看到患者坐在沙发上,趁着护士铺床的机会,我决定先问诊。问问患者哪里不舒服,都会有什么表现,问问发病的时间,难受的部位,缓解的方式以及以往诊疗的过程,还有就是既往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问题。患者阿姨一一回答,配合的也很好。

     

    这时小伙子上来了,脸上淌着汗,没等站稳就喊了起来:问什么问,赶紧进行下一步!

     

    我被突如其来的呵斥打断了,内心还是平稳,毕竟老大夫了,见过的阵势也很多了。平静的问道:

     

    “您能告诉我下一步怎么进行吗?”

     

    “你是大夫你问我?”

     

    永远是这样的对白,感情你还是知道我是大夫

     

    送给小伙子一个不太情愿的微笑吧,我把头转向了他的母亲,说道:

     

    “阿姨床给您铺好了,我和您去病房吧,一会给您查个体”

     

    患者一边一起身,一边安慰我:大夫啊别和他一样的。

     

    又对她儿子说:你又不懂瞎说什么啊,大夫不问怎么知道?

     

    小伙子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一个劲的和我说抱歉的话。

     

    到了病房,一边查体,一边继续和患者沟通,以便了解更多的信息。当问到患者婚姻情况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小伙的父亲3年就是因为心脏病突然故去了,难怪他会着急,心里暗暗想:原来还是个孝敬的小伙子,情有可原、情有可原啊。

     

    于是我决定继续和小伙子对话,挽回尬尴的局面。

     

    “兄弟,你放心吧,通过我问诊和体格检查,目前阿姨挺稳定的,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那就好,那就好”小伙子应答道。

     

    “阿姨有高血压病病史7-8年了,血压控制的也不理想,还有吸烟病史,这次啊总说是胸闷、心烦,我建议做个冠脉CTA看看吧”我继续说道。

     

    “听您的,都听您的”小伙子态度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故事如果到此结局,应该是完整落幕了,误会,完全是误会,可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从第一天见过小伙子一面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每次和患者阿姨说情况,阿姨都是说问她儿子,而且我发现了这个患者阿姨睡眠差,爱多想事,容易无缘无故的出出汗,自觉身体热,甚至有的时候有些烦躁。

      
    后来还是从患者女儿口中得知,自从患者老伴过世后,她就开始出现了现在的情况,而这个小伙子呢,也没有让他母亲省心,而且还总是训斥他母亲。这次住院啊就给交了1000块钱押金,就再也没来了,后期的钱都是女儿交的。

     

    写到这有些不想往下继续了,突然间感到很憋闷。其实有的时候老年患者来住院,真的不是因为他们有了什么躯体疾病,而是心理出了问题,他们缺少的是关心,是沟通,是儿女的陪伴,尤其是另一半过世的打击,会让她们更脆弱、更加孤独。

     

    检查结果最终出来了,冠脉CTA没有问题,劝患者戒烟,继续控制血压,并且建议她还是和女儿一起住吧,这样会更好些。

     

    匆忙结局吧,想到悲伤的事情,也往往让自己很伤感,救死扶伤有的时候医生也很无力。

     

    说说这个医疗故事中的体会吧。

     

    问诊是看病必不可少的环节,从问诊中可以对患者问题有详细了解、初步诊断,便于更好的诊治。作为患者本人应该把自己的患者过程有重点的、详细的提供给医生。如果文中患者能够一开始就详细说明情况,也许连冠脉CTA也可以不做了。

     

     

    而对于危重的患者,医生一定不会问那么多,肯定是要先维持生命体征,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也就是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

      
    我是心内科医生,分享医疗故事,讲解医疗知识,为您答疑解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腰椎骨质增生注意事项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锻炼和加强腰背肌肉、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提重物或扭转腰部、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等。

    1.保持适当的体重:腰骨质增生要维持正常的体重,有助于减轻腰椎的负担,减少症状的出现和进展;

    2.锻炼和加强腰背肌肉:腰骨质增生患者要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和腰背肌肉强化练习,有助于减轻腰椎的负担,改善姿势和减少疼痛;

    3.保持正确的姿势:坐立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久坐或长时间处于弯腰或伸展状态。长时间站立会加重腰椎的负担,容易造成疼痛和不适,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

    4.避免提重物或扭转腰部:提重物或频繁扭转腰部可能增加腰椎压力,在搬运重物时应使用正确的技巧,避免过度用力或不当的动作;

    5.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选择一个支撑性良好的床垫和合适的枕头,有助于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线,减轻腰椎的压力。每天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轻疲劳和身体紧张,促进腰椎的康复和修复。腰骨质增生注意事项比较多,具体的可以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了解。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