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8年10月18日,一篇发表在《cell》上的文章再次让人们跌破眼镜:一直被称赞的膳食纤维竟然能够诱发肝癌?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实验是怎么回事吧:
托莱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研究菊粉与减肥的关系时,发现菊粉虽然的确能够帮助减肥,却会带来其他的后果:免疫缺陷的小鼠发生了胆汁淤积、肝脏炎症和黄疸型肝癌。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后,研究人员发现以菊粉为代表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会在肠道发酵分解,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胆汁循环,最终诱导了小鼠的肝细胞癌变,出现大比例的肝癌。
那么,膳食纤维真的不能再吃了吗?
并不。我们可以并且需要继续吃富含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这是因为:
实验中采用的膳食纤维是经过精炼提纯的菊粉,它来自菊苣根,这种经过提纯的单一食品对人体的作用与天然食材对人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小鼠吃的膳食中菊粉含量高达7.5%;这是一个非常高的量,我国卫生部在2009年将菊粉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批准使用时,规定每天的菊粉摄入量不超过15克,远不足实验中所用到的量。少剂量的菊粉对于小鼠有什么影响,对于人体又有什么影响,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数据。
膳食纤维要怎么吃呢?
我国推荐膳食纤维每天的摄入量为25-30克,这些膳食纤维最好来自于天然食材中,而不是通过膳食补充剂获得的。以一位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为例,她一天能够通过食物获得的膳食纤维为(极简计算,实际请丰富各种食材种类):
· 谷物225克(100克燕麦,约提供10克膳食纤维;125克大米,约含膳食纤维0.875克)
· 红薯50克(0.8克膳食纤维,以下简称纤维)
· 蔬菜500克(全部以西蓝花为例,8克纤维)
· 水果150克(全以冬枣为例,2.85克纤维)
· 大豆15克(以黄豆为例,2.325克纤维)
· 坚果10克(以核桃为例,0.95克纤维)
故该女性一天能够从食物中获取的膳食纤维总量为:10+0.875+0.8+8+2.85+2.325+0.95=25.8(克)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当我们认真对待自己的饮食,将全谷物、薯类、蔬菜、水果、大豆、坚果等食材都吃够的情况下,每天是不用额外去吃那些膳食纤维补剂的。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还安全吗?
安全!
请您记住,天然食材中,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有这些:全谷物、杂豆类、薯类、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坚果、菌藻类等。这些食材对于人体而言都是有益的,很多食材有益健康的证据是属于B级可信等级(即很可能的证据)。
如全谷物能够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蔬菜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水果能降低心血管疾病、主要消化道癌症的发病风险,还可以降低女性成年人的体重增长的风险;大豆能降低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坚果可降低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改善血脂等。
所以,这又是白费功夫吗?
并不,这篇文章至少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要盲目相信食物补充剂,应该以天然食材为最主要的膳食来源,补剂真的只是补充而已。
想要获得更多膳食纤维,就去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膳食纤维粉永远无法替代真正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材的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哦哦~啊啊~哈哈~
表想多,小编只是在蹲坑!
之前听医生说,一天一便身体通畅,可是每天的“例行公事”真的太让人很苦恼了!努得满脸通红,也不能“产出很多”。
不用想也知道,点的是外卖,喝的是饮料,每天还坐在办公桌前几个小时不动,难怪排便变得越来越困难。
顽固便秘,医生一定会建议吃点通便药或者直接塞给你一支开塞露让你自行解决。但是达不到诊断标准的便秘,更多的建议就是多吃水果蔬菜。因为果蔬中含有的成分——膳食纤维,会帮助肠道蠕动排便。
在几万年前,农业社会建立初期,人们主要的饮食来源自狩猎的肉类,以高脂肪类为主,纤维素为辅。
谷物加工技术出现后,埃及人吃上了白面包。擅长营养搭配的古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全谷粒的黑面包,同时就发现了大量产出便便的秘密。
膳食纤维是组成大便的骨架,与水相溶,在大肠中与其他食物相融合的时候,可以通过大量的吸水,使食物就会得粘稠。
食团越大,肚子里的饱腹感就会越强,大便的感觉就会来了。
有人说了:“我大便挺规律、挺通畅的,那补充膳食纤维还有什么用吗?”
有!真有意外惊喜!
惊喜1: 降低体重
膳食纤维混合在食物中,遇到水后会迅速膨胀,食物的体积增大,人会明显感觉到撑。肚子可是个大“傻子”,即使没有食物,只要觉得饱饱的,就不会把“饿”的信号传递给大脑。
所以,膳食纤维恰恰是利用饱腹感,让人少吃甚至不吃食物。
惊喜2: 降低胆固醇
胆固醇是血脂的主要成分之一,胆固醇的吸收和消化需要胆汁酸。膳食纤维能够帮助吸附胆汁酸,从而阻断胆固醇合成,血脂也会同时下降,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变低了!
惊喜3: 降低血糖
小肠里的食物中间穿插着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肠壁对糖类的吸收,血液中的糖含量降低。
惊喜4: 培养肠道益生菌
可以与水相融的膳食纤维,被肠道的细菌发酵,最终会生成短链脂肪酸,不但可以调节肠道pH值,还给益生菌提供了生长环境。肠道在益生菌的保护之下,也会愈发健康。
惊喜5: 预防结肠癌
我们现代人重视便秘是非常正确的!大便在肠道中停留,是会被反复的吸收水分的,同时肠壁在浓缩的便便反复刺激之下,癌变就轻而易举的发生了。
前文也提到,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蠕动,加快大便的排出,也就减小了结肠癌的发病率。
“吃肉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是否有科学依据?”
今天去查房的时候,有一个病人说他在网上看到有言论认为吃肉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他对这个观点是半信半疑的。考虑到自己之前一直大鱼大肉的,所以他就比较担心自己因为吃肉而得癌症,因此就问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那到底长期吃肉是否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呢?哪3种肉是我们应该少吃的呢?
1.吃肉真的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吗?这有什么科学依据?
红肉致癌的风险在网上广为流传,很多人刚开始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估计都有点惊讶,毕竟这对于无肉不欢的朋友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呀!那红肉致癌的观点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红肉致癌的结论是源于一项动物实验,这个实验把动物分为两大组,一组动物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红肉,而另一组动物则不吃红肉,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统计这两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结果发现长期吃红肉的这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确实比不吃红肉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高。
金枪鱼
可能很多人认为红色的肉就是红肉,其实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拿兔肉、小牛肉来说吧,它们就不是红色的,但是它们却属于红肉。即便是红色的肉,也不一定就是红肉,拿金枪鱼和火鸡腿来说吧,它们的外观虽然是红色的,但是它们却是白肉。
世界卫生组织对红肉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只要是来自于哺乳动物的肉,就都是红肉;来自于哺乳动物以外的肉都是白肉。
红肉致癌的理论是被得到公认的,早在2015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红肉列为了2A级致癌物,也就是说红肉致癌在动物实验拥有比较充足的证据,在人体实验没有充足的证据,红肉可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这里需要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对致癌物等级的划分是基于致癌性可能性的大小,和致癌的危险性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能大家对这句话不太理解,这里我来举例说明。就拿黄曲霉素、砒霜和来说吧,它们都属于1级致癌物,只要少量接触就会有致癌的风险,而烟和酒也属于一级致癌物,但是它们的致癌性很显然是没有黄曲霉素和砒霜的强的。
目前来说,红肉致癌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太明确,但是有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的肉中含有外源性的唾液酸,而这种物质会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肉在烹饪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杂环芳烃和杂环胺类物质,这两种物质具有致癌性,所以长期吃肉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有点生活经验的朋友估计都知道,在夏天的时候,一块肉在常温下保存,基本上2~3天就能闻到比较臭的味道,这说明肉的腐败程度比较高。当我们吃了肉以后,里面的营养被人体充分吸收以后,就会暂时储存在结肠内,这个时候里面的肉的腐败程度也是比较高的,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所以,长期吃肉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也就不足为怪。
2.既然吃肉致癌,那我们还能吃肉吗?哪3种肉应该少吃?
根据现有的证据,每天多吃100g的红肉癌症的风险会增加100g,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得癌症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提升17%以后,它依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我们都知道,红肉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外,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比如铁、锌、烟酸、维生素B12、核黄素等。我们不能因为红肉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就一点红肉都不吃了,毕竟我国的膳食指南也是强调了均衡饮食,而且也提到了需要适当吃一些肉。
如果我们注意控制吃肉的量在75g以内,优先选择白肉,尽量选择蒸、煮、炖的烹饪方式,吃肉的时候搭配着吃点蔬菜和水果,那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很小很小!
不过需要注意,以下这3种肉建议少吃:
加工肉类:我们需要明白加工肉类的定义,即经过腌制、烟熏、发酵、风干等方式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者延长保存时间的肉类,主要包括火腿、香肠、牛肉干、腊肉、罐头肉等。
在2017年的时候,加工肉类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了一类致癌物的清单中,而且有研究发现,每天吃50g的加工肉类,得大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8%。
加工肉类致癌主要考虑和里面含有亚硝酸盐和多环胺类化学物质有关。新鲜的肉类在腌制、熏制等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具有致癌性,但是它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亚硝胺类物质是具有致癌性的。肉类在烹饪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胺类物质,而这种物质也具有致癌性。
生鱼片: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吃生鱼片的习惯,而且吃的主要是淡水鱼。淡水鱼可能会被一种名为华支睾吸虫的寄生虫感染,当人吃了这种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生鱼片后,这种寄生虫就有可能会寄生在人体内。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肝脏内的胆管内,长此以往,可引起胆管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从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另外华支睾吸虫目前已经被列为了一类致癌物,我们平时尽量不要吃生肉片。
高温烹饪的肉类: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物在高温下烹饪,会发生一种名为美拉德反应的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之中,会产生一种丙烯酰胺的致癌物,而丙烯酰胺已经被列为了2A级致癌物。
虽然说高温烹饪的肉类致癌性不强,但是长期大量摄入,肯定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少吃或者不吃高温烹饪的肉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追求有食吃的最初目的,转而对高品质食物的关注点是日趋增长。膳食纤维、粗粮、杂粮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是如雷贯耳,这些名词对于孩童来说都不在那么陌生。扪心自问,你只是听过这些词,但是它是啥你真的了解吗?
膳食纤维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只是一个名词,是被人们所诟病的一种“无营养物质”。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这种物质既不能够被胃肠吸收,又不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变废为宝不再是空谈而变为了现实。我们能够提取到这些“无用物质”转化为人体生理功能所必备的物质。
膳食纤维的真面目就此被打开: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被定义为既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之后的第七类营养元素。对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的作用。
膳食纤维的分类十分简单,主要分为两类: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我国人民常以谷物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日常膳食纤维并不短缺。但是随着人们为追求高品质饮食而促使饮食越来越处于精细化状态,膳食纤维却因为各式各样的食物而日趋递减,从而伴随着便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发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多或少与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有关。
1、预防便秘
由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帮助肠胃的蠕动,加快了食物的消化速率。膳食纤维对大肠水分吸收有较强的帮助,起到了防止便秘的作用。
2、改善血糖
可溶性纤维进入胃肠内与碳水化合物进行相互的作用,延缓肠胃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作用。碳水化合物是人主要能量来源之一,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后会对血糖有一定的影响,改善人体血糖值维持在正常水平!
3、利于减肥
减肥是当代爱美人士的追求目标,完美的身材不仅能带给人们视觉享受,更能使人体健康程度达到正常水平。膳食纤维中的纤维含量能够很好地减少食物的高热量的摄入,有利减肥者的达到减肥的目的。
4、预防胆结石
胆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汁胆固醇高含量有关,胆结石也是现代发病率高的疾病之一。人们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造成了胆固醇高的原因。膳食纤维的摄入很好的结合胆固醇,促进胆汁的形成降低胆结石发病的概率。
由此看来,膳食纤维是一种很好的营养物质,多摄入会促进人体机能的活跃度,改善身体素质。
得越好越易得肠癌
于教授说,以高脂饮食为例,它的另一个称号是大肠癌的“催化剂”。美国人喜食油炸类食品、暗红色肉类(牛、羊、鸡肉)以及熏烤食品。这些高脂食物含大量饱和脂肪酸,易导致大肠菌群组成紊乱,促使致癌物生成和发展。与之相反,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大肠癌发病率却明显低于美国,主要也是高脂肪摄入 量较少。因此,将脂肪摄入限制在总热量30%以下是预防大肠癌的主要手段。
此外,预防大肠癌应重视其他危险因素。如曾进行阑尾炎手术、结肠腺瘤病史、家族肠癌史的高危人群,应注意大便状况,每年要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大便习惯改变,如便次增多、便秘等是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若已出现大便带血、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症状时,表示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应尽快进行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检查,以明确诊断。
让纤维素刷刷你的肠道
膳食纤维被营养学家称为“没有营养”的营养,因为它的作用是其他营养素所无法替代的。缺乏膳食纤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会延长,造成肠道对废 物再次吸收,导致粪便中的致癌物长时间刺激肠壁。因此,纤维素被称为肠道的清洁工,它就像一把小刷子一样,促进肠道蠕动,清洗肠道内的垃圾和废物,减少肠 道致癌物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危险。
美国防癌协会推荐每人每天摄食30~40克膳食纤维;日本70岁以下每天标准摄入量是19~27克;我国推荐的标准是每日膳食纤维30克。
那么,多少克新鲜水果、蔬菜才含有30克膳食纤维素呢?一般来说,大约等同于10个苹果、19根香蕉、4斤芹菜、6个番茄等。显然,要想达到这 样的摄入量,一般人很难做到。不过,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即便达不到标准量,对大肠癌预防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外,玉米、小米、大麦、小麦皮(米 糠)和麦粉(黑面包的材料)等杂粮食物纤维含量较多;蔬菜中的胡萝卜、四季豆、豌豆、薯类等也是纤维素的高能食品。
无论哪种肝炎,吃饭都不会通过传播的,丙肝也是一样的,它和其它肝炎的传播方式一样,一起吃饭不会传染。不过前提是你的口腔皮肤没有出现损伤,如果有口腔溃疡,他的口水可能携带有病毒,通过饭菜接触有可能传染,但是这种传播几率是非常小的。
大家对肝炎这种疾病都是比较害怕的,因为它的传染性很强。而且患病之后比较难治愈,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还会影响生育,除了常见的乙型肝炎,患丙型肝炎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有这种疾病的患者,许多人都不敢过于亲近,怕被传染病毒,甚至不敢一起在餐桌上吃饭,这样令到病人很自卑,我们不应该这样,大家要了解这种疾病,这样就不用担心接触患者了。
一、吃饭会传染病毒吗
其实,无论哪种肝炎,吃饭都不会通过传播的,丙肝也是一样的,它和其它肝炎的传播方式一样,一起吃饭不会传染。
病毒不会通过消化系统传播,一起吃东西不会染上肝炎,不过前提是你的口腔皮肤没有出现损伤,如果有口腔溃疡,他的口水可能携带有病毒,饭菜沾上病人的口水,如果你刚好吃了,病毒通过伤口进入血液,就有可能感染,但是这种几率很小,大家不用担心,如果害怕,可以使用公筷。
二、有几种方式会传播丙型肝炎
1、母婴传播:孕妇如果是丙肝患者,可通过怀孕传播给腹中胎儿,也可以通过产道或者和产后感染。母婴传播的概率也很高。
2、血液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是最常见的。事实上,很多传染病都通过血液传播的。输血、针灸、拔牙、纹身等都会让你染上肝炎病毒。
3、性传播:男性的精液、女性的分泌物、汗液都有病毒,性生活时如果皮肤粘膜有受损,很容易就被传染。
由此可见,吃饭传染丙型肝炎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正常接触患者是不会被传染的,大家不要排斥肝炎患者,只要我们做好个人卫生,和患者吃饭食用公筷,不共用牙刷、刮胡子刀等物品,就可以保护自己。虽然吃饭时不会被传染,但为了安全起见,在外面吃饭时最好选择卫生有保障的餐馆,不要选择街边小店。同时,为了卫生,最好自带餐具,这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癌症,一个让人陌生又熟悉的词汇。
陌生是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我得癌症的几率比中彩票还要低”,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心声。
但无法否认的是,在我们的身边,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癌症患者。
无论是亲戚或是朋友,总有一些人正在饱受癌症的折磨。
癌症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可能有些小伙伴对“癌症”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还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它很可怕,它会要命。
对于它为什么叫“癌”,或者什么叫“癌”,都不是很清楚。
很多人把癌症和肿瘤混为一谈,殊不知,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而癌症则是泛指恶性肿瘤。换句话说, 不是所有的肿瘤都是癌症,但是癌症一定都是肿瘤,二者为包含关系。
而在医学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的英文名是“cancer”,喜欢研究星座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因为这个词也是巨蟹座的英文名。拿螃蟹的横行霸道来形容癌症,确实是十分贴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
我国新发的前十的癌症分别是: 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这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数的78%。
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我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全球30.1%。
我国死亡人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神经系统癌症,白血病,宫颈癌,这十种癌症占癌症死亡总数的83%。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排名前几的癌症中,消化系统的癌症最为多见。
无论是直接关系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还是间接关系的肝癌、胰腺癌 ,这些癌症都和我们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病从口入,不是说说而已。
而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多吃这几样东西更易致癌!
1、高盐饮食
吃得咸,不止会血压高,还会增加胃肠道癌变的风险。
咸鱼、咸肉、咸菜,这些大家爱吃的美食,它们含盐量高,也就是氯化钠的含量高,而这些钠盐摄入进体内,会局部改变细胞渗透压,可能会导致细胞坏死,而为了修复这些坏死的组织,细胞又会代偿性增生,这个过程增加了癌变的风险。
除此之外,腌渍的食物中还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这是公认的致癌物质。
2、大量饮酒
酒精摄入与癌症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呈正相关性。
小酒可以解愁,大饮却易伤身。偶尔的少量饮酒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损伤,但长期的大量的饮酒,不仅会损伤胃粘膜,也容易导致酒精肝,而且酒精的代谢物乙醛也是致癌物质,所以饮酒会大大提高患癌的风险。
3、高脂肪类食物
高脂肪类食物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容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长期摄入,还会导致肥胖,可谓是“肠癌的催化剂”,不宜多吃。
4、高温食物
有人喜欢吃烫的食物,觉得“烫一烫”很舒服,却不知道损伤已在看不见的地方产生,某些地区食管癌的高发便与此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像臭豆腐、油条等食物,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也会产生致癌物多环芳烃。
5、霉变食物
霉变食物不用多说,黄曲霉毒素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是食物受潮霉变后,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的致癌毒草素,它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得不防。
6、其他食物
其他还有一些食物,类如烟熏、烧烤食物,隔夜菜、槟榔、反复烧开的水等,都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质,也是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少吃或不吃。
那有些朋友要问了,这也致癌,那也致癌,生活中岂不是没有能吃的食物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凡事都讲究一个平衡。
不是说 烧烤、炸串、熏肉等食物不能吃,而是 不要频繁地去吃这些食物,偶尔的放纵可以,但长期的摄入,会让致癌因素在你体内堆积,最终累积成那颗摧毁你健康的“定时炸弹”。
当然,像 隔夜菜和霉变食物这类明显对身体有害的食物,建议 直接不吃 。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如下几点,可以避免“病从口入”。
● 食物应多样化,不挑食,不偏食,荤素搭配,粗细结合。
● 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减少总脂肪的摄入量。
● 多吃高纤维食品,类似谷类、豆类、水果、蔬菜等。
● 尽量减少酒精、碳酸类饮料的摄入量。
● 生活规律,不暴饮暴食。
最后,在4月15日“全国抗癌日”到来之际,呼吁大家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尽早做到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勿把“癌前不适”熬成“真正的癌症”。
京东健康联合中国抗癌协会共同发起“科学防癌”活动,为用户提供包含癌症早筛、报告解读、定期筛查、日常保健、在线购药、疾病科普的一站式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助力癌症防治,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进入)。
在我们吃的蔬菜当中,会有一些成分常常不能被消化吸收,这类物质就叫做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虽然没有直接的营养作用,却对我们的胃肠道大有好处。它能缓解便秘,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还能保护我们的胃肠道不受各种致癌因子的“攻击”!
如此,你还会小看膳食纤维吗?别为了口感舍弃了健康,粗粮、蔬菜等还是要多吃!
1. 水溶性纤维
果胶和树胶是两种常见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成分是多糖。它们能溶于水,在吸收水分后则会变为凝胶状的粘稠物质。
2. 不溶性纤维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三种常见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均难溶于水。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是一种多糖,而木质素则并非多糖,而是一种苯基类丙烷聚合物,它同样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是膳食纤维中的一种。
1. 增加肠道功能
膳食纤维能增强肠道的排便功能,增加排泄物的质量、体积和松软程度,缓解便秘。水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都在其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不溶性膳食纤维能机械性地刺激胃肠道蠕动,加速各种废物的排出。而水溶性纤维含有很多亲水基团,能吸附水分子形成凝胶状物质,让粪便变得湿润、松软而易于排出。除此之外,水溶性纤维还会在大肠中细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短链脂肪酸,这些酸性物质也有促进排便的作用。
2. 改善肠道菌群
相比于“一筹莫展”的人体消化酶,大肠中的某些细菌却能降解膳食纤维,产生二氧化碳和各种短链脂肪酸。其中,果胶等水溶性纤维能被完全降解,而不溶性纤维如纤维素等几乎不发酵。这些脂肪酸增加了肠道内的酸度,能抑制有害腐败细菌而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从而保护我们的肠黏膜免受各种致病菌的“侵袭”。
3. 预防结直肠癌
膳食纤维对于预防消化系统癌症也大有好处,这和膳食纤维的各种理化特性有关。
首先,膳食纤维具有通便的能力,能加速各种有害物质的排出,大大减少了肠道上皮和某些致癌因子的接触时间。其次,膳食纤维也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进入肠道后,膳食纤维会“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其中的孔隙能吸附很多有害物质,大大减小了肠道和各种致癌因子的接触面积。膳食纤维就这样带走和隔绝了致癌因子,保护了肠道上皮,降低了结直肠癌等发生的风险。
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米糠、麦麸等逐渐淡出了“饭”圈;相应地,我们每日摄取的膳食纤维的含量也逐年下降。然而,膳食纤维却对我们的健康大有好处,它不但能促进胃肠道功能、保护胃肠道,还有减肥、降血糖、保护心血管等多种作用!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要多吃一些粗加工的食品,糙米、燕麦、黑面包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根据《癌症》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食用高膳食纤维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能低于食用低膳食纤维的女性。这项来自哈佛的团队,共分析了200万名女性、来自北美、欧洲、亚洲以及澳洲的21项研究分,他们总结,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纤维”防治乳癌的效果更佳。
早前,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的一份报告显示,摄入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减少体重增加,体重超重和肥胖的风险。身体脂肪过多是导致至少12种癌症的原因,包括绝经后乳腺癌。另外,IARC报告显示,高膳食纤维饮食与大肠癌发病率下降有直接关系。
此项研究还发现,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减少乳腺癌10%的风险,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可减少乳腺癌7%的风险。水果纤维与乳腺癌风险降低7%相关。谷类纤维、植物纤维和豆类纤维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膳食纤维是一种碳水化合物,但与其他类型的碳水化合物相比,它有自己的特点。它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只是“肠道的过客”。水溶的膳食纤维能延缓食物在胃中的排空,防止血糖急剧升高,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增加排便量,促进肠道蠕动,预防憩室炎及大肠癌。
虽然膳食纤维不能为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但它在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因为不能消化,所以可以提高饱腹感,帮助控制饮食和体重;还可以喂养微生物,促进肠道健康。此外,在预防癌症方面,膳食纤维也发挥著作用。
由于膳食纤维仅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动物性食品如鱼,肉,蛋,奶等不含膳食纤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加全谷物、水果、蔬菜和豆类的摄入量,以满足日常膳食纤维的摄入。
由于人体不能消化膳食纤维,因此膳食纤维会膨胀,并在吸收肠道水分之后,刺激肠道收缩,进而蠕动、排便,若缺乏刺激,便难以排出体外。
由于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习惯,少喝水,饮食精致,膳食纤维摄入明显不足。国家卫生局规定成年男女膳食纤维摄入量分别达到每天34克和27克,也就是说每天至少要吃一碗糙米加五种水果蔬菜才能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
腊肉吃多了会得癌症吗?食用量以解馋为主!
亚硝胺、苯并芘是罪魁祸首
腊肉是典型的加工肉制品,即经过烟熏、腌渍、添加化学物等方式处理的肉制品。
说腊肉致癌,是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体内转化成亚硝胺,可能导致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不仅腊肉中含有,一些咸腌熏制的制品中都含有,像咸肉、咸蛋、熏肉、熏鱼等,当然烟熏肉食物里面还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
一类致癌物清单
今年10月底,食药监总局在官方网站上转发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物清单,这份清单以前就有,这是第一次官方正式认可了这份清单。但一类致癌物不等于致癌。
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类致癌物吃了就致癌,因为世卫组织对一级致癌物的界定综合了暴露人群,暴露量,致癌数据等因素,所以一类致癌物不反映致癌的强度。
耐受程度是关键
人体有一个强大的保护系统,当有毒有害的物质累积到一定的程度,超过人体的清除能力的时候,会对器官造成伤害,甚至不可逆的。
至于腊肉吃多了会不会得癌症,这个真得看个人体质。就像吸烟与饮酒一样,同样作为一类致癌物,有的人喝了一辈子酒,吸了一辈子烟,啥事没有。有的人就非常敏感。
所以肉类,少量吃,会增加营养。过多摄入,势必会增加患癌的风险,尤其是消化道类癌症。腊肉更是如此,偶尔吃吃就可以了!
与食物有关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乙醇:乙醇本身具有致癌性,又因为暴露量大,使用的人群非常多,获得的数据多。所以乙醇归属于一类致癌物。
2、黄曲霉素:老一辈人习惯了艰苦朴素,对于发霉的馒头、发霉的水果、蔬菜等都会削一削继继续吃。食物发霉所产生的黄曲霉素能强致肝癌。
3、槟榔果:嚼食槟榔果,不断使牙齿变黑、磨损、动摇、牙龈萎缩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还会导致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
4、马兜铃酸:前几天,刚有权威文献报道马兜铃酸致肝癌,原来马兜铃酸早就被列入了一类致癌物。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等六种中药含马兜铃酸。还有砷以及无机砷化合物,也属于一类致癌物。使用中药请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5、苯丙[α]芘:有烟烧烤出的肉,带有高浓度的苯并[α]芘。一磅烤好的牛排中苯并芘的量比300支香烟产生的烟雾中还要多。这种物质累积多了,会诱发食管癌和胃癌。
6、镉:食物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进而致癌。
我们常说的亚硝酸盐,并不在一类致癌物名单中。真正起致癌作用的是它的转化物亚硝胺。人体有强大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但一旦超过了修复限度,就会引发不可逆疾病,甚至引发癌症。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1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肥胖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全国人民都在减肥的行列中,似乎一胖毁所有。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现如今,肥胖已经不单单是身材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疾病或多或少都与肥胖有关系。肥胖会导致身体的负担进一步增大,而且还容易导致血压偏高、血脂偏高,还会大大增加患上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心脏负担也会随着身体不断肥胖而增加,容易患上脂肪肝,也容易引起骨关节疾病。从医学上来说,过度肥胖还会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可以这么说,肥胖,并不是俗话说的发福,相反是引祸,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美国癌症学会有一项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在BMI>35的肥胖人群中,女性肝癌发生的风险增高1.68倍,男性肝癌发生的风险增高4.52倍,显然肥胖是导致肝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那么,胖子为什么容易患肝癌呢?这其中有不得不说的一二三。
首先,肥胖的人体内储存有多余的脂肪,其中大部分堆积在腹部。这样,大量脂肪酸通过腹部的脂肪细胞输送到肝脏,导致肝细胞内合成大量三酰甘油。三酰甘油在肝脏内的合成和转运,存在一个动态平衡,当三酰甘油合成的速度大于其转运出肝脏的速度时,就会在肝脏内堆积,久而久之,形成脂肪肝。
同时,肥胖的人,大多患有糖耐量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而这两个正是脂肪肝形成的两大助手。脂肪肝形成后,如果不加以控制,持续发展,会形成肝硬化。其次,过量的脂肪是人体内的一种炎症因子,会刺激人体产生慢性炎症,长时间的炎症刺激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当诸多肥胖引起的有害结果共同作用于肝脏时,肝细胞不堪重负,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癌变。
所以,肥胖可以看做是肝癌的高危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合理的饮食搭配,避免过油、过甜、过咸的饮食习惯;要科学减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好身材,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