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太多的父母都是带着自己尚未成长成熟的界限在生活。一个有着混乱和不成熟的界限的人,或者一个虽然身体成长了但内心却没有获得领悟的人,当他无法意识到亲密是经由分离而产生的时候,他也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独立的我、了解并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同时又能与他人、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这真正是人类的悲哀:很少有婴儿能够脱离没有界限的父母的影响,而发展成为一个有界限的人。更何况人类天生对融合、对共体有着最深的渴求,因为人类无法摈弃自己在诞生之前与母体共生的美好记忆。在那个最初的融合中,他是安全的、满足的、喜悦的,但是出生让他经历了分裂——身体与母体的分离。这种身体的分离毁灭了人类很多作为胎儿时期的安全感。尽管如此,在心理分离到来之前,妈妈仍然有机会去弥合婴儿内心的这种不安全感与恐惧的,通过满足婴儿的生存需求,通过用触觉传递情感。
因此,触觉又是一个工具,妈妈和婴儿都可以利用它来完成婴儿精神上的与母体的分离,但往往在这个时候,没有界限感的母亲在运用触觉滋养和帮助婴儿理解分离与亲密的时候十分乏力——她们要么自己就不愿撒手承认与婴儿是分离的;要么过早的把婴儿推到自己的柔情之外;要么自己还没有脱离与自己母亲的共生状态。
于是,我们大多数人,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强烈的不安全感。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不安全感是与生俱来的,而重获安全感正是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之一。
在我从医的过程中,接触到这样一个案例:我的一位2.5岁的小患者就医诊断是牛奶蛋白过敏,在给予了相应的治疗和指导后,孩子基本每个月都还会因为过敏引发的问题多次看诊,于是我开始对这个孩子和其家庭倍加关注。我发现这个家庭存在着几个有趣的现象,引发了我对孩子疾病反复复发的思考:
首先,每次看诊时孩子的病情主诉者基本都是奶奶,妈妈没有很多的阐述(并非母亲不关注孩子,因为母亲与我微博私信聊天时发现,母亲是一个对孩子教育很有想法和坚持的家长,但与奶奶的分歧比较明显);
其次,奶奶在对于我的嘱咐表现的非常积极的配合状态,但私下却因为心疼和侥幸心理一再违反医嘱(对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医嘱建议暂时不进食奶类制品,但奶奶担心孩子受委屈就提供酸奶、饼干等含有奶制品的食物);
第三,多次的看诊均有奶奶和妈妈带来,从未见到爸爸出现;
最后,孩子在整个看诊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喜欢别人碰触、胆小、谨慎、打人、情绪暴躁、睡眠不安、食欲不佳等情况(部分由母亲反映)。
鉴于以上的情况,我又了解了一些关于孩子的自然情况,孩子是剖宫产宝宝,从小由奶奶和妈妈照顾,老人照顾孩子比较"细致"和"宠爱",家庭教养分歧较为明显。
1、"生理"性的隐患:剖宫产,给孩子出生的首要皮肤触觉课程缺失,给孩子未来触觉失调埋下伏笔;
2、"后天"性的缺失:
(1)后天触觉干预不足,孩子缺失的界限课程:在前述的理论中提出,孩子在后期出生后由于家长的忽略,未给予充足的触觉刺激,老人在养育中的过度细致与宠爱,秉承着孩子长大自然会爬、会站、会走的观念,让孩子如同温室小花一样,丧失了探索外界和接触外界的机会,看似安全的管教背后全部都是束缚,孩子缺少了后天弥补触觉课程的机会;
(2)家庭界限不清(家庭成员、家庭规则),让孩子不知所措:老人教养中的过度干预破坏了家庭界限,教养的主体不再是父母,而是爸爸、妈妈、老人,观念不统一、方式不一致,留给孩子的是"谁对谁错?这件事对吗?这件事到底怎么做?"的困惑,久而久之孩子放弃考虑以上问题,而是选择依靠谁"嗯,这件事儿奶奶厉害,相信奶奶的。嗯,这件事妈妈能够让我达成目的,依靠妈妈。嗯,这件事爸爸说了算,跟着爸爸走。"对于孩子,无所谓是非、无所谓对错,有的只是选择,选择前看看妈妈、看看奶奶、看看爸爸,丧失了独立判断的意识,孩子由教育的主体变成了附属品,可想而知孩子内心的挣扎。
(3)信任感无法建立,焦虑孩子疾病来找:家庭成员间的分歧,同一事件态度的不一致,让家庭规则形同虚设,朝令夕改,反复的变化中,孩子无法寻找到依靠和信赖,"家"都让孩子出现怀疑,对于外界孩子何来信任?长时间的焦虑心态,从生理角度也会引发孩子免疫系统疾病,压抑在心理的疑惑逐渐被愤怒取代,孩子开始通过打人、咬人等暴力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而暴力一定会被镇压,镇压的结果就是所以问题的内化,让孩子出现失眠、食欲不振、反复生病等问题。
爱是出发点,为你好是核心点,不否认家长给孩子的一定是自己能给的最好的,但是不是孩子想要的?是不是孩子需要的?才是每个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不要等孩子生病了才来看病,教育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伴随孩子的成长,每个家长也要重新长大!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作者 | 宝塔镇河妖
文章首发于 | 心理荷包蛋公众号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过不安全感的感受。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有吸引力,当把自己与其他人比较的时候,这种感受会更加剧烈。更甚者,你会持有一种信念:我不是我的伴侣真正理想的类型,我会被抛弃,并不断地注意并搜集那些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
需要承认的是,在一部分情况下,伴侣的言语或行为会导致自己的不安全感,例如长时间不搭理你或与其它异性保持暧昧的联系,这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讨论的。在健康的伴侣关系中,这些问题都需要被开放、诚实地进行讨论。诚恳地与对方表达“你刚刚很长时间没有回复我,这样让我觉得很没安全感”,把行为和对自己的影响表述出来,会让爱你的伴侣有行为的改变。
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很难做到但很重要的是进行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需要我们观察而不评论,即只陈述客观事实,不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进行评论;说出感受,在陈述完事实后,对自己的感受进行描述,让对方理解事实对自己带来的影响;
说出自己的需要,相对于批评、指责他人,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往往更高效,也更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说出自己的请求,不以命令的语气,清楚具体地描述自己的需求。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能够使自己和伴侣的对话逃离情绪化,有更理性的交流。
但也有一部分情况下,真正让你觉得有不安全感的不是伴侣说的话或做的事情,而是自己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的核心信念。
幼年时与母亲等亲密他人的依恋关系也会影响未来与伴侣之间的依恋关系。
John Bowlby和Mary Ainsworth提出,在基因和母婴交互的影响下,婴儿有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
安全型的婴儿能够轻松地表达对母亲的喜爱、对于母亲的短暂离开是不焦虑的,可以接受的;
焦虑-矛盾型的婴儿对分离非常敏感,会表现出不安、焦虑,当母亲回到身边,又会十分生气,抗拒母亲;
回避型的婴儿对母亲的依恋程度很低,母亲离开能够继续玩耍,当母亲回来后,也会表现出高的回避行为。
焦虑-矛盾型的婴儿长大后,很可能会在之后的亲密关系中有更高的不安全感。
大多数亲密关系中的不安全感是基于不合理信念和恐惧——我不够好,我的伴侣会喜欢上其他人而离开我,我不能离开我的伴侣,我不是真正被爱的。
当你注意到自己有很强的不安全感时,你可以试着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
No.1
评估自己的价值
当你有不安全感时,你通常把注意力放在你觉得自己缺少的地方,觉得自己不够好看,学历不够高,家境不够好等。当你有这样的感觉时,你需要意识到人不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有缺点,但你对你的伴侣来说有独特的特质。这个世界上肯定有比你好的人,但TA选择了你,你必然有吸引TA的独特的地方。
想一想,你在这段关系中做了什么让你的伴侣有更好的生活:你是否让对方感受到被爱、被支持和幸福?这些是每个人都想在亲密关系中得到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如果你已经可以做到这样,有一些缺点又如何呢?去关注那些你提供的,而不是你缺少的,会改变你的观点。如果对方并不关注你已经提供的,那是TA的损失,而不是你的过错。
No.2
建立自尊
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有更高的不安全感。当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应该跳出当前的思维框架,跳到外面去客观的评价自己。应当明白,你的价值不完全依赖于你的伴侣的评价,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能够让自己变得有自信,这才会让你的伴侣更想要与你亲近。为了提高自尊,你应当停止自我批评,关注那些你喜欢自己的地方,而不是他人不喜欢自己的地方。
No.3
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一段健康的关系包含了两个健康的人。保持自我的意识、关注自己个人的需求能够维持关系的健康平衡。当你不需要依靠亲密关系来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你会对生活有更高的安全感。
一个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的生活和朋友的人也会是更有趣、有吸引力的伴侣。保持经济独立、分配时间给自己的朋友和兴趣爱好、有一些自我提升的目标能够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总结来说,关键在于,你在自己生活中的角色不仅是TA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更应该是自己。
如果你的伴侣有比较大的不安全感问题,你需要十分清楚地向他们表明自己的爱与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这样才有利于关系的良好发展。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严冬时节,寒冷的天气对人体露出部位及保暖性差的部位有一定刺激。如果此时穿鞋过紧、保暖不好或很少运动,气血凝滞,可以引起局部血瘀而形成冻疮。妇女、儿童和体弱者的手背、手指、足趾、足缘、足跟、面、鼻、耳轮、耳垂等处易患此病。冻疮给人带来不便和痛苦,严重者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别再“冻疮”“冻伤”傻傻分不清
冻疮是与寒冷、潮湿相关的末梢部位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四肢末端及暴露部位,皮损常表现为红斑或结节,严重时皮损部位可见水疱、溃疡,以及自觉瘙痒、肿胀或疼痛。病情严重时可损伤肌肉、骨骼,引起全身症状。常发于冬季及初春天气寒冷季节,且易来年复发。
而医学上把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为冷伤,冰点(0℃)以下的低温造成的冷伤才是冻伤,而0~10℃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则是非冻结性冷伤,冻疮就属于非冻结性冷伤。
容易形成“冻疮”的因素
气温骤变的换季时节是冻疮最爱出击的时间,潮湿的环境是它的“帮凶”。
除了寒冷与潮湿的外界环境,自身血液循环不好也是导致冻疮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因肢体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较其他部位来说稍差,故冻疮好发于肢体末梢部位。不过,在相同环境下并非每个人都会生冻疮。女性肢体末梢循环常较男性差,儿童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差,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等人群末梢循环也较健康人群差,因此,这些群体更容易被冻疮“盯”住不放。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冻疮患病与否与遗传也有关系。基因使得个体对寒冷和潮湿的反应存在差异,让某些人天生易感冻疮。
温暖环境里更难受
虽说冻疮是常见小病,但要赶走它却并非易事。冻疮有反复复发的恼人特性,往往连续几年都会在同一部位发作。更恼人的是,冷时还好,一旦进入温暖的环境,冻疮部位就会变得红肿、刺痒无比,严重时刺痒变为疼痛、局部出现青紫团块甚至溃烂,久久不愈,很令人心烦。温暖的环境之所以会让冻疮更折磨人,是因为低温使得皮肤血管收缩,当进入温暖环境后,动脉受热扩张,同时会伴血管通透性增加,就造成了皮肤组织发红水肿,而组织水肿又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痛感。这就是为什么进入温暖环境后冻疮导致的痒痛才“发作”。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人类对于婴儿抚摸的研究已经历时百年,最早是国外用来帮助早产儿快速回归正常婴幼儿生理水平的。现在越来越成为最经济有效的生长疗法,长期抚摸,宝宝长得快,智力发育也更好!
我们知道,皮肤其实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最大的感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越小的宝宝,对于皮肤刺激越敏感,抚摸帮助就越大。
其实这是我国妇幼保健儿科做过的一项长期实验,选择了近百例宝宝做对照实验,测试得来的一套抚摸方法,不见的神奇,却行之有效。
①取下手上的饰品,并用香皂洗好手。
②让宝宝俯卧,双手开始对他的面部、肩部、背部、四肢,分别做由上至下的抚摸,注意别太用力,如果3-5下宝宝皮肤发红了,就要弱一点力道,如果3-5下宝宝没什么反应,就稍微加大力。
③让宝宝仰卧,双手搓热,四指并拢,以肚脐为圆心画圆,注意不要碰到宝宝肚脐眼儿,每次做50下。
④对宝宝四肢做屈伸动作,先单独屈伸上肢,再单独屈伸下肢。
这样整个一套下来做15分钟即可,每一节就做5分钟。当然,如果宝宝消化不好就多做几分钟画圆按摩,如果宝宝睡眠不好就多做几分钟俯卧按摩,麻麻们自己把握哦。
①长智力:尤其是在脸部和背部脊柱的按摩,会刺激宝宝大脑皮层兴奋,加速生长激素分泌,脑神经发育快又完善,自然智力噌噌上涨啦;
②长身体:显而易见,小肚肚的按摩,会促进宝宝肠胃蠕动,肠道内分泌激素增多,提高了宝宝对营养的吸收能力;
③改善睡眠:每晚睡前做一次抚摸按摩,能够缓解宝宝对于黑暗的恐惧,妈妈来做的话,还能帮宝宝找到在母体的亲近感,宝宝睡得安稳香甜。
越小的宝宝越有效,6个月以下宝宝最明显,大一点的宝宝就要考虑他的配合程度了呢,宝妈们赶紧试试吧。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
为此,我们今天聊聊老年营养,希望天下父母都能通过我们,拥有正确的营养意识,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如咀嚼和消化能力下降,酶活性和激素水平异常,心脑功能衰退,视觉、嗅觉、味觉等变得迟钝,肌肉萎缩、瘦体组织量减少等。
同时食物摄取、消化和吸收的能力降低,加上膳食搭配的不合理,他们会更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如蛋白质、钙、维生素D、铁等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升高,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风险。
因此我们日常需要多关心、关注父母的饮食,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均衡的搭配,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身体机能的改变,减少和延缓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总的来说,要做到食物多样化,每天的饮食安排最好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具体的量如下表。
在此基础上,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每天要吃鱼、禽、蛋和瘦肉类以及奶类和大豆类,以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
平均每日摄入鱼虾(包括海产品)及畜禽肉类食物80 g~100 g,其中每月吃动物内脏或动物血2-3次,每次25g左右;蛋类40 g~50 g;奶类300ml;大豆类15g或等量的豆制品(若以蛋白质的含量来折算,15g干大豆相当于35g豆腐干、45g北豆腐、115g内酯豆腐或220g豆浆),保证优质蛋白质占饮食中总蛋白质供应量50%及以上。
2、多吃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且能量低,这也是确保每日可以摄入足量(25g)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对于满足人体微量营养素的需要,保持人体肠道正常功能以及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等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还含有各种植物化合物、有机酸、芳香物质和色素等成分,能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身体健康,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胃肠道癌症、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
餐餐有蔬菜:每日蔬菜摄入推荐量为300g~450克,每餐吃一大把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的1/2;尽量不生吃蔬菜、腌菜和酱菜,另外在烹饪时急火快炒、现炒现吃。
天天有水果:每天水果摄入推荐量为200-300克,最好选择多种多样新鲜应季的水果,不要用果汁来代替鲜果。
3、合理安排每天的进食餐次
每天进食的次数需要有所调整,不能再像年轻人一样,一天只吃三餐,需要增加两到三个副餐,可采用三餐两点制或三餐三点制,且要注意进食最好定时定量。
4、通过烹调和加工改变食物的质地和性状,易于咀嚼吞咽。
可根据父母的牙口和胃肠道情况,将食物原料切小切碎些,或制作成丸状、泥状、糊状,然后多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烹调方法,煮熟、煮透、煮烂;不宜提供过硬、大块、过脆、骨/刺多的食物,少煎炸、熏烤等。
5、户外运动的安排。
我们要鼓励喜欢“宅”在家里的父母多参加一些户外的群体活动,如健身操、广场舞、搭伴旅游,既可以促进老年人的社交,愉悦心情,进而增进食欲,也能更好地接受阳光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进而促进钙的吸收,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还可以延缓肌肉衰减,维护适宜体重。
至于运动量可以根据他们的体能和健康状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一般建议每天户外锻炼1~2次,每次30~60分钟,或每天活动折合至少六千步,以轻微出汗为宜。以轻度的有氧运动(慢走、散步、太极拳等)为主; 如果身体素质比较强,可适当提高运动的强度,如快走、广场舞、各种球类等。
6、每天要足量喝水。
提醒父母主动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以温开水或淡茶水为宜。每天的喝水量不要少于6杯水(1200ml),能达到7-8杯水(1500ml~1700ml)就最好不过了。可以采取定时、少量、多次喝水的方式:如日常的喝水量为每次100ml左右;晨起洗漱完毕后先喝一杯温开水;睡前1~2小时喝一杯温开水;外出进行身体活动前后根据情况应适当增加喝水量......
7、合理补充相应的营养补充剂。
如果父母在吃一些日常食物时,没有办法吃够量,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通过口服膳食营养补充剂来弥补食物摄入不足的部分。建议在临床营养师或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用食品)。
作者 | 周风云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孔令凯
「您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啊!」
最近很多幼儿园都开学了,孩子们也开始了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在这个时期,当父母领孩子去上幼儿园的第一天的时候,必定有一些孩子会躲在妈妈身后,不愿意与前面这位陌生的老师见面,有时还会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不愿意松开。
这时候,如果被其他人看见了,就免不了一些人会对孩子做出这样那样的评价。说的最多的,通常就是「缺乏安全感」。
到底「安全感」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胆小」的孩子真的缺乏安全感吗?
一 不一定!因为还有其他可能性呢!
在临床中,我们不能单单因为患者说胸闷就立马诊断为心肌梗塞,我们也不能单单因为听到有人说肚子痛就诊断为阑尾炎。
同样的,在心理学里,我们也不能单单因为有粘人、胆小、暴力等表现就直接判断孩子缺乏安全感。
这是因为,有很多其他原因可以让孩子做出同样的表现,比方说,这可能是因为母子的分离焦虑,也可能是因为孩子天生就是慢热型气质,甚至可能是因为老师看起来不友好。
安全感,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性而已。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这些表现而感到焦虑、自责或者愧疚。不论是谁,只通过几分钟的接触就做出「安全感缺乏」的评价肯定是不正确的。
二 当然,这里不得不说什么是「安全感」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当宝宝出生后,医生们都会尽量让新生儿与妈妈进行肌肤接触并鼓励妈妈们进行母乳喂养。
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新生儿在出生的第一个小时内会比较清醒,因此可以保证新生儿能够吸吮到足够的母乳;另外一方面就是,这样做可以增加母子双方的情感联结。
而这个情感联结,恰恰就是建立安全感所需要的基础。
第一次提出这个观念的,就是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分析师约翰·鲍比(John Bowlby)。他认为,母亲对孩子的需求的回应速度和质量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建立。
这个观点,正是目前在心理学界内很流行的「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
根据目前已经被其他研究者优化修改过的「依恋理论」,通过长期观察孩子的主要行为表现,孩子们可以被分成 4 类:
1. 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
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会把父母当作自己的「安全基地(Secure Base)」和「避风港(Safe Haven)」,所以当父母在场的时候,孩子会自由地探索陌生的环境,也能自信地与陌生人说话或者玩耍;而当父母离开了,孩子就会感到有一些沮丧,但是只要等父母回来后抱一抱,孩子就能很容易地被安抚。
毕竟,这些孩子们知道,只要父母在附近,自己有需求、遇到危险了或者害怕了的时候就能随时回到父母身边。
通常来说,这类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当这类有安全依恋的孩子长大后,他们会有更高的自尊心和更好的自立能力,而且他们比较不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此这些孩子也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建立社会关系。
2. 焦虑-抵抗非安全型依恋(anxious-resistant insecure attachment)
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会特别粘父母,因此即使父母在场,他们也不太愿意去探索陌生的环境,更不愿意与陌生人打交道。
他们所需要的就是「绝对的安全」,因此一旦父母离开了他们就会哭闹不止,而当父母回来的时候,他们会希望在父母身边但是会拒绝父母的安抚,甚至会「下手」打父母。
所以,这种类型的孩子也叫做「矛盾型依恋(ambivalent attachment)」,因为他们太矛盾了,都不知道要不要父母的安抚。
3. 焦虑-回避非安全型依恋(anxious-avoidant insecure attachment)
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反而不怎么会去粘父母,也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开而感到焦虑,更不会因为父母的回来而感到不同。
所以,这些孩子对所有人都是同一种表现——冷漠。他们不单单会对任何人表现出冷漠,还会对陌生的环境也感到冷漠,都不会怎么去探索,也不会表现出什么感情。
而且,如果这些孩子哭了,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安抚他们。也就是说,他们并不需要通过特定的人来得到安慰。
因此,这些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很独立、很我行我素,但是其实他们的内心并没有任何安全感。他们只是屏蔽了自己的感觉而已。
4. 紊乱/迷失型依恋(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tachment)
最后这一种是后来才加上的。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缺乏一种固定的反应方式,有时会像抵抗型那样特别粘父母,有时却会像回避型那样冷漠。
这种类型是所有类型当中最不理想的,因为虽然前面两种非安全型依恋并不是理想的依恋,但是那都是孩子应对这个世界的特定方式,因此如果说父母是孩子为了了解自己的一面镜子,在这种类型里,孩子看到的镜子是支离破碎的。
这些就是依恋理论里的 4 种类型。通过了解这 4 种依恋类型我们就可以悟出,只有当父母给孩子建立起了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够放开地去了解这个世界。
三那父母的回应会怎么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呢?
其实,鲍比不仅仅把孩子们归类到了这 4 中依恋类型中的一种,他的团队和后续的研究人员也试图找出父母的育儿行为与每种类型的联系。
他们成功了!研究人员发现,要让孩子能够真正地独立,必须先给孩子建立起一个安全的依恋。而这,靠的就是父母是否能够及时地、适当地满足孩子早期的需求。
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及时、适当。单单快速地回应是不能够给孩子建立起一个安全的依恋的,孩子还需要父母提供正确的回应。
那什么是及时适当的回应呢?举个例子,如果父母听到自己的宝宝哭了,自己应该做的就是立马去照顾宝宝并解决掉宝宝的烦恼,而不是努力地、一味地安抚宝宝。
毕竟,如果宝宝是因为饿了而哭闹,或者说是因为拉粑粑了所以不舒服,虽然父母可以通过抱、摇、轻拍等方式使得孩子停止哭闹,但是这只是回避了问题,问题并没有真正地得到解决。
父母的这种不适当的,或者不及时地回应,反而会让孩子得不到安全感,长期这样就会形成焦虑-抵抗非安全型依恋。毕竟,孩子会逐渐发现,只有当自己的哭闹足够强,才能引起你的重视。
而如果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父母一直坚持「哭了不抱, 不哭才抱」的态度,这就可能会让孩子形成焦虑-回避非安全型依恋。这是因为,孩子已经绝望了,孩子知道无论如何跟父母沟通都无法得到父母的回应的。
他们最终会发现,只要自己不表现出任何期望,自己就不会失望难过。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不流露出任何感情。
最后,如果父母在婴幼儿出生前后因为受到过极大的创伤所以极度地抑郁,比如刚好遇到亲朋好友的离世,父母的这种消极态度会影响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应对能力,因此孩子会表现出紊乱/迷失型依恋。
四我看我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怎么办呢?
之前说过,不同孩子的同一种行为,原因可能不尽相同,而且如果这样的行为表现只是偶尔出现的话,那就更不能因此归因到安全感上。
但是如果父母通过上面的描述,觉得自己的回应方式有改进的空间,那我是赞成父母去调整自己的行为的,而且这样也许还能改变孩子的应对方式。
要做到及时、适当的回应,这意味着父母应该做到两点:
调整自己的敏感性,以此能够更早地接收到孩子发出的需求信号。
调整自己的回应方式,去思考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需要怎么做。
一个很好的调整方式就是多跟孩子玩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游戏。比方说,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把孩子的一条腿与自己的一条腿绑在一起,与另外一个团队比赛谁先到目的地;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还可以与孩子在同一个团队里玩大富翁,或者踢足球、打双人羽毛球。
这些团队游戏都需要父母变得更加敏感并做出正确的回应。通过多次地这样玩,不仅能够让父母的回应变得更好,而且也能够逐渐提升孩子的安全感,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因此会有更好的默契。
总 结
虽然我们不能单单通过孩子的某一种行为就判断为安全感的缺乏,但是早期的依恋关系对安全感的建立相当的重要。
而这,跟父母对孩子的回应速度和质量都有关系。所以,父母是否能够及时地、适当地进行回应,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行为举动。
不过,父母不要因为自己一次两次地没有及时地回应而感到内疚,因为只有长期地、持续地保持同一种回应才可能会影响到孩子。
如果觉得自己的回应方式可以改进,一个调节自己的回应方式很好的办法就是,多跟孩子玩需要团队协作的游戏。
这样做,父母不仅会变得更加敏感并做出适当的回应,还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默契也会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Bowlby J.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I: Attachment. London: Penguin Books. 1971. ISBN 9780140212761.
[2]Bowlby J. Separation anxiety. Int J Psychoanal. 1960;41:89-113.
[3]Aronoff J. Parental Nurturance in the Standard Cross-Cultural Sample: Theory, Coding, and Scores. Cross-Cultural Research. 2012;46(4):315–347. doi:10.1177/1069397112450851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针对孕期的女性来讲,饮食搭配的必要是很明显的,因此许多孕妇很关注怀孕期间的饮食搭配究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总的标准应是适度,不过过少或者是过多,怀孕期间宜适度控制饮食,才能保证宝宝更加的健康。
孕妇在孕期合理的改变饮食搭配,提高身体的各种营养,可以增强孕妇身体素质,提升胎儿生长发育。但若缺乏营养,伤害非浅。
因而,孕妇宜适度控制饮食。孕妇常常会出现饥饿的感觉,它是一切正常的生理需要,但也是孕妇不容易保证饮食搭配适度的关键,建议在孕妇的饮食搭配中应含有一些有饱腹感的食品,例如芋头、马铃薯(炸洋芋除外)等。
营养元素,对孕妇、乳妈和胎儿而言至关重要,由于她们欠缺营养元素的时候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孕妈妈应该精细搭配,精致的米面在生产过程中会很多损害很多营养元素,假如孕妇经常吃精致的大米和面,则易造成营养元素的缺乏。
酸性水果和药品是造成畸胎的罪魁祸首之一。由于,很多的酸性食品,可使身体酸碱度降低,造成疲倦、乏力。长期的酸性体质,不但使孕妇免疫力下降,更关键的是会影响胎儿健康地发育,甚至可能造成 胎儿畸形。因此,孕妇不适合太多服用酸性水果。
孕妇饮茶过多、太浓,尤其是食用浓绿茶,很有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长期饮用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经调研确认,孕妇若每日饮5杯浓绿茶,就很有可能使婴儿体重缓解。
咖啡因在身体非常容易影响胎儿的大脑、心血管等器官,使胎儿畸形或患先天痴呆的概率大大增加。
酒精对宝宝的影响十分大。它对人体的细胞组织都能影响,进而造成语言发育迟缓、面部畸形、智力低等严重影响。孕期开始3个月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环节,这时候饮酒对胎儿的影响比较严重。在怀孕前有饮酒习惯的女性,如果准备怀孕就禁止饮酒。
很多海产品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吃完对孕早期会导致负面影响。如大闸蟹、野生甲鱼、紫菜等。都是有打胎之弊的。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而孩子的触觉则是指孩子身体皮肤和嘴巴对外界事物的感受。
人类在胚胎期,有三层结构,最外层日后发展成皮肤及神经系,也就是说人类的触觉和神经体系是相关的,触感便是神经组织最重要的营养,触觉的敏锐度会影响大脑辨识能力、身体的灵活及情绪的好坏。不佳的幼儿最常见的毛病是在家和在外判若两人,粘人、爱哭、怕陌生、胆小、孤僻、坏脾气、固执、挑食、偏食、咬人等,这些进而影响幼儿情绪和人格的健全发展。触觉过度敏锐的幼儿,通常反应较快,IQ也较高,但由于情绪无法控制,EQ等方面的能力均很差,更需要有计划加以协助。
剖腹产的孩子因为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触觉学习不足,周围的环境变化迫使其作出反应,后天没有进行大量的触觉刺激,造成孩子后来忙于应付各种触觉刺激,坐不住、小动作多。需要做大量的触觉训练使其敏感度提高。
顺产的孩子通过产道的挤压,形成了第一次的触觉方面的学习,这不代表满足了孩子的一生的触觉需要。就像现在的孩子出生以后都保护的特别好,用柔软的小棉被包裹着,不让孩子接触比较有刺激性的材质衣物;稍大一点,不让孩子吃手,不让孩子玩泥巴,爬行。再长大一点,不让孩子到户外接受风吹日晒,将孩子当做温室的花朵保护的特别好。这样的孩子同样会出现触觉敏感的情况,触觉就像皮肤的营养,不是只要孩子是顺产就会营养充足,需要后期不断给孩子的皮肤触觉补充营养。
触觉界限形成(自我认知、客体辨识、个体界限建立)-自我保护-信任建立(安全感形成)。
婴儿一般会在5个月的时候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与妈妈是不同的”,但是却并非所有的婴儿都能在这个时候顺利地进入这一时期,这与婴儿出生后妈妈给予的东西有关。
一个总是能被妈妈深情拥抱、吸吮母亲乳汁、被母亲亲吻的孩子,在无数次与妈妈皮肤与皮肤的碰触中会领悟到:完全同质同体的东西无法发生接触,当妈妈能抚摸我、我能抚摸妈妈的时候,那就说明我和妈妈不再是共体的,我们分离了!但是,我和妈妈又是亲密的,我的身边有很多东西,但不是每一样我都能想摸就摸得到,或者摸起来都跟妈妈一样,而妈妈几乎总是在我身边,当我需要他的时候,我就可以摸到她或者让她抚摸我。最重要的,没有母亲,没有这个最重要的客体,我将不能存活。
无数次的、足够的、充满情感的相互触摸,才能引发婴儿内心这样的领悟:合一无法带来亲密,亲密是经由分离才能产生;此外,没有人能够离开客体单独存活,自体需要通过与客体建立关系来获得发展。
但是,婴儿即使发现了这一秘密也无法用语言表述它,婴儿只能用长大、用逐渐获得的自我意识来呈现它:既然,妈妈和我是分开的,那么我是谁,我有多大,我能离开妈妈多远、离开之后我还能回来吗?于是身体上的动作开始形成爬、站、走、跑……逐渐的,心理界限也随之建立了起来。
现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小男孩早早地长出了小胡须、小喉结,也有的小女孩看上去不过十岁,乳房却早早地明显了起来。
有些家长甚至还盲目高兴:“我们家宝贝也是个小大人咯!”
但是实际上,“小大人”并不是什么好事!孩子很可能是性早熟!
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从医学的角度说,女孩 8 岁以前出现乳腺增大、阴毛生长、腋毛生长等任何一项或多项第二性征,或月经初潮开始于 10 岁之前,即为女性性早熟。
男孩在 9 岁之前出现性腺增大和第二性征,比如胡子,喉结,即为男性性早熟。
随着儿童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约为 1/5 000,其中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 10 倍。
到了201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诊疗规范》一书指出:我国目前性早熟的发病率为1.25%~2.32%。
不就是长个胡子,长个腋毛吗,性早熟又能怎样呢?
家长你有所不知,性早熟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可真不小。
一起来盘点下性早熟可能的危害:
1、成年后身材矮小
性早熟儿童体内性激素的提前分泌,造成他们生长速度的提前加快,身体发育和骨骼成熟都会提前。
所以,他们的骨骺较正常儿童提前闭合,而骨骺闭合后,身高就基本固定了,以后也就长不高了!这造成性早熟的孩子在儿童期身材较同龄人高大,但成人后反较同龄人矮小。
如果未经治疗,他们的最终身高往往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2、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性早熟的孩子在没到发育期的年龄就开始发育,常常造成他们对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产生不安、焦虑的心理。
而且生理发育早于同龄人,很容易使他们在学校常受到嘲弄,从而造成儿童自信心缺乏、自我评价降低等,甚至导致患儿产生自卑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据统计,高达9.8%的性早熟儿童具有抑郁症状,这个比例不容小觑。
3、社会问题
性早熟的孩子因为发育早,很容易产生与年龄不相符的性冲动,而孩子的控制力普遍较为薄弱,所以容易误入歧途而引起一些社会问题。
性早熟给孩子带来的困扰很可能影响一生,所以防患于未然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预防孩子性早熟?
1,尽量不给孩子吃没有获得保健品批文的保健品,以及产品外包装印刷没有保健品批文标志的蓝帽标签的营养保健品(包括牛初乳)。
2,避免孩子肥胖,肥胖是导致性早熟的因素之一。
要从小培养孩子合理的饮食习惯,谷物、蔬菜、肉蛋奶的合理搭配,不要以为高蛋白才是好食品,不要让孩子把果汁、饮料当水喝,避免能量过多摄入。
3,家长如果在服用口服避孕药,一定要放好,避免孩子误食。
最后,孩子如果出现性早熟迹象,要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看着宝宝从翻身到会爬,从会爬到会走,家长朋友们心中一定有说不出的骄傲。
但是随着宝宝的运动能力一点点提升,在家中的活动范围也进一步变大了,很多宝宝原本不会接近的场所现在也成为家中的安全隐患。
家庭中的安全隐患有哪些?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宝居家安全防护。
01、门
①尽量不要用玻璃门,玻璃门和橱柜很容易出问题。
②建议给家里每个门都留一把备用钥匙,以免孩子在屋子里把自己反锁起来。
③如果门里放了有危险的东西,那一定要锁起来。
好好检查下家里的门是否合适很关键!
02、桌角
家中宝宝开始会爬行或慢慢走路,就要特别留意了桌角了。宝宝在爬行时脑袋容易撞到桌角,已经会走路的宝宝,眼睛的位置又刚好对着桌角。
建议将桌角用毛巾覆盖起来,或者装上防撞角。
03、沙发、床
在孩子的运动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前不建议将孩子自己放在床或沙发上。
我女儿小时候从床上掉下来过很多次(20多年前我也是个没有经验的新手妈妈),所以儿子出生后我在床的四周加装了宝宝防护栏,没想到他半岁多的时候还是从沙发上掉下来了...
04、插座
家里的插座很多都位于宝宝能够接触到的高度。宝宝好奇心重,如果把手指或物品插入插座,就有触电或短路的危险。
建议使用安全插座或插座挡板,在此基础上宝宝有伸手接触插座的行为也一定要制止。
05、厨房
厨房中危险的东西太多了,基本不建议学前班之前的孩子进入厨房。另外厨房里所有盛放开水的暖瓶、杯子 ,一定要有密封盖,以免意外洒出烫到孩子。
06、灶台&餐桌
让孩子远离灶台,并且所有东西都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用固定的餐布代替移动的桌布,以防孩子拽动桌布时,桌上的东西砸伤孩子。
07、卫生间
放在卫生间和浴室中的消毒液、洗衣粉、剃须刀一定要锁好或者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卫生间不建议用玻璃浴房,尤其家里有小孩子容易有危险。
孩子对马桶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用完马桶后一定要及时盖好。
08、孩子的活动居室
每天都要对孩子活动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用吸尘器把小的细的颗粒吸起来以免孩子误吸。
居室里比较重的东西,比如电视、柜子等,建议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孩子在攀爬或拿东西的时候意外摔伤,有东西掉落砸伤孩子。
家里的安全细节无处不在,宝宝的下一个举动我们无法预测,爸爸妈妈们要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注意起来!
作者 |何玉琴
文章首发于 |心理荷包蛋
当生活中某件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时,你会做出怎样的解释呢,你会觉得这样痛苦的事情会一直存在吗?你会因为这件事觉得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很糟糕吗?你会把一切的错误都归结在自己身上吗?
怎样解释这件令人痛苦的事,反映出了你的解释风格是乐观还是悲观。
当你因为某件坏事恼火,在家里大发脾气,你面对这件坏事时的态度,就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
有一部关于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的电影《美丽人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死亡阴影笼罩的纳粹集中营,主人公圭多并没有因为眼前的遭遇而绝望,他用巧妙的游戏故事向五岁的儿子解释目前的处境,最终保护了儿子的童心,没有为绝望所湮没。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一些困境,那在这些困境中,我们要怎样做呢?怎样才能拥有电影主人公圭多那样的乐观心态呢?
我们大多数人或许听到过一些有关积极心态训练的课程,比如曾在美国公立学校盛行的自尊练习,而结果呢,这种让孩子什么也不做就体验虚无“感觉满意”的练习,反倒加深了孩子的焦虑和抑郁感。
这种感觉满意绝不是我们要培养的“乐观心态”,因为它的原理类似于成人世界中的这种情景:在你因为实力不足而遭到多家公司的拒绝之后,还要站在镜子前面告诉自己“我是如此与众不同,我真该为自己喝彩!”。
这种自欺欺人式的训练不会让成人相信自己说出的话,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那么要如何简单便捷、又能不绕弯路地提升自己的乐观水平呢,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中给了我们答案。
每一件生活中的坏事,都可以是我们学习乐观的一次训练,而这个训练,你自己就可以完成。
乐观训练分为五个阶段:
首先需要直面自己遭遇的坏事,仔细分析这个坏事的方方面面,但这是第一个阶段,你只需要把这件坏事发生的过程梳理清楚,不要急着找原因;
然后是学习乐观的第二个阶段,你需要记录自己对这件坏事的想法,也就是你对这件坏事的解释,对于一件事,你的解释会有很多种可能,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毫无隐瞒地全部记录下来,然后从客观的角度对这些想法进行可信度评分,因为这些想法很有可能是你一时激动产生的,有些并不真实,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想法很严重地影响了你的情绪;
第三个阶段紧接第二个阶段中你的想法,在这一阶段,仔细分析第二阶段中梳理的想法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是焦虑、伤心还是恐惧;
在第四个阶段,你需要对之前的想法进行回顾,这是一个反驳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你需要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反驳第二阶段出现的悲观解释,同样,这些想法也需要信任评分;
在最后一个阶段,重新梳理自己的感觉,你是否因为上一阶段的反驳而出现了新的体验,是否变得更积极了,都是这一阶段需要做的一个评估。
每一阶段的乐观学习都是必要的,但过程具备了并不意味着一切,因为日复一日的训练并不会有效地促进你的积极想法,而要改变它,你还需要训练自己的解释风格,这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几问。
当然,符合开头几个问句中想法的人并不是乐观者,但如果要做出改变,也并不困难,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不要把眼前的坏事归结为永久性的原因,不要因为一件偶然发生的坏事否定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不要把坏事发生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人格。
一切的困境都只是暂时的,一件坏事并不会让你的生活完全崩溃,坏事出现也与你的人格无关,你需要用这样的想法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坏事。
把生活中的每一次困境当作一次乐观训练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将乐观训练传授给你的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必然不期而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个小疙瘩而陷入深深的恐惧和焦虑中。它出现在我最私密的部位——龟头上。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我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疙瘩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我的心也随之沉重起来。
我开始频繁地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试图找出这个小疙瘩的来历。结果却让我更加恐慌。各种可能的疾病和症状在我面前铺开,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可怕的想象。
在一天晚上,我鼓起勇气,决定向一位在线医生求助。我们通过视频通话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医生问了我一些问题,包括是否有不洁性行为。我的心跳加速,脸红了起来。我承认了自己曾经有过一些不太规范的性行为。医生并没有责怪我,而是建议我去看皮肤性病科的专家。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找到了一个专业的皮肤性病科医生。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医生最终告诉我,这个小疙瘩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治疗过程中,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许,这个小疙瘩的出现,正是我的身体在向我发出警告。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和生活习惯,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行为。
我从小就有皮肤敏感的问题,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出现红斑和瘙痒。最近几个月,我的四肢皮肤开始出现红斑、疼痛和硬化的症状,非常难受。起初我以为是过敏或者湿疹,自己买了些药膏涂抹,但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决定去看医生。
在当地的医院,医生诊断我患有慢性荨麻疹,并开了一些药物给我。然而,服用了几周后,我的症状并没有改善,反而有所加重。我开始怀疑这个诊断是否正确。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尝试了在线问诊。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与一位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进行了交流。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并告诉我,我的症状并不完全符合慢性荨麻疹的特点,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医生建议我到省级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触诊,以确定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我深深感激这位医生,他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也意识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可以为我们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或不确定的疾病时。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健康的人,直到那次咳嗽。起初只是轻微的咳嗽,伴随着鼻塞和皮肤过敏的症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咳嗽变得越来越频繁,甚至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生活。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缓解症状,包括服用药物和改变生活习惯,但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最后,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选择了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并给出了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案。医生告诉我,我的咳嗽可能与肾虚有关,并且建议我调整药物以更好地控制过敏反应。医生还提醒我注意喉咙的异物感和痒感,这可能是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咳嗽和过敏症状明显改善。医生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建议我一天吃两次中药而不是三次,目的是为了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延长疗程。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我的开支,也让我更容易坚持治疗计划。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和专业性。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我也意识到,及早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你面临健康问题时。不要犹豫,尽快采取行动,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件私密的事情而感到如此的羞愧和无助。外阴痒痒,长了很多痣,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是不能被提及的。但是,当症状越来越严重时,我知道我必须寻求帮助。
我在宜春市,周围的朋友和家人都不能提供任何有效的建议。于是我决定尝试在线问诊,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专业的医生来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我找到了一个医生,并向他描述了我的症状。起初,我感到非常紧张和尴尬,但医生的专业和同情心让我逐渐放松下来。他详细询问了我的情况,并要求我拍照以便更好地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
在我们的交流中,医生告诉我,我的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皮肤感染、过敏反应或者其他疾病。他建议我先按照外阴瘙痒症的治疗方案进行处理,并开了一些药方给我。
虽然我仍然感到有些不安,但我知道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通过在线问诊,我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医生,并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建议。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私密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得到帮助和支持。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那种不易生病的人,直到那天我发现身上起了许多红疙瘩。它们很痒,抓破后还会流出黄色的水。我开始感到恐慌,担心这可能是某种严重的皮肤病。
我尝试了各种家庭疗法,但情况并没有改善。最终,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由于疫情的原因,我选择了在线问诊平台——京东互联网医院。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得知这些红疙瘩是丘疹荨麻疹,可能与蚊虫、跳蚤或螨虫叮咬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医生建议我外用卤米松乳膏并口服西替利嗪片。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加速恢复。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且在几天内就看到了明显的改善。现在我再也不用担心这些讨厌的红疙瘩了。
我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最近几天,我突然发现自己身上莫名其妙地痒,挠了就起红疙瘩。这种感觉让我非常不舒服,尤其是在工作中,总是忍不住去抓痒,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和心情。更糟糕的是,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我开始感到焦虑和恐慌,担心自己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决定尝试使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经过简单的注册和登录后,我选择了皮肤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医生很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询问了一些相关问题,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是否有过敏史等。然后,医生告诉我可能是荨麻疹,并开了一些药物给我,包括氯雷他定片和一些外用药膏。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服用和使用药物。几天后,我的症状明显减轻,红疙瘩也逐渐消退了。我感到非常庆幸和感激,互联网医院的服务真的很方便和有效。通过这次经历,我也更加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决定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我小孩一岁半,最近总是半夜背上和脖子附近痒得厉害,痒的地方是条状的,洗澡了就好一些,热了更容易痒。作为一名年轻的父母,看到孩子这样难受,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详细描述了小孩的症状,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螨虫或者体藓引起的过敏反应。医生建议我们保持小孩身上干爽,避免穿太紧的衣服,并给出了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炉甘石洗剂、地氯雷他定混悬液和丁酸氢化可的松外用。医生还提醒我们,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它不仅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还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疾病。
我是一名新手妈妈,自从宝宝出生后,总是抓头,尤其是晚上更严重。起初我以为是因为头皮痒或者是宝宝在长牙,但情况并没有好转。经过一番搜索,我怀疑这可能是湿疹引起的过敏反应。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生帮助。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预约了一位儿科医生。医生很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询问了宝宝的其他症状。宝宝的嘴巴下面有口水疹,偶尔会有口臭,且大便有些干燥。医生认为宝宝可能是脾虚湿热引起的过敏反应,建议我给宝宝服用中药颗粒外洗,并同时服用乳酶生片以助消化。医生还提醒我,宝宝的妈妈不要吃辛辣刺激寒凉食物和海鲜,以免影响宝宝的健康。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给宝宝进行治疗。每天早晚用中药颗粒外洗宝宝的脸部,效果非常明显。宝宝不再抓头,口水疹也逐渐消失了。宝宝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整个人看起来更加健康活泼。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和那位耐心的医生,让我和宝宝度过了这段难熬的时期。
我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最近我遇到了一个让人非常担忧的问题。我的六个月大的宝宝在吃了米粉后,拉出了拉丝的便便。这让我非常焦虑和困惑,因为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联系了一位医生。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描述,并询问了一些相关问题,例如宝宝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拉便的次数等。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添加辅食引起的不适,并建议我暂时停止给宝宝喂米粉,观察情况是否会改善。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也表达了我的担忧,担心宝宝是否有过敏反应。医生解释说,拉丝便便可能是过敏的表现之一,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医生建议我继续观察宝宝的状况,并在必要时再次咨询专业医生。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也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和高效性。这种服务模式使得我可以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需要在线问诊的人。然而,当我发现自己的胸口起了红疹,晚上很痒,抓破后还会出血时,我开始感到恐慌。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缓解症状,但情况只会越来越糟。最后,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始了我的线上问诊之旅。医生很快回复了我,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用药情况。通过详细的描述和图片分享,医生初步诊断我可能患有皮肤过敏反应,并建议我使用艾洛松药膏和口服左西替利嗪来治疗。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且逐渐看到症状的改善。医生还提醒我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他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的解答让我感到安心和放心。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线上问诊的重要性和便利性。它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还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我会继续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并向需要的人推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