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人群快速增加,许多高血压患者对自身潜在的危害了解不足,造成了许多安全隐患。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压力大于常人,同时也会降低血管的弹性,当发生意外事件,血压急速上升时极易引起血管破裂,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了解高血压的几个危险时刻,随时做好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1. 情绪剧烈波动时
当患者情绪波动过大,极度开心或者极度悲伤时,血压便会快速升高,心率也会加快,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所以高血压患者需好好控制自身情绪,当情绪剧烈波动时快速平复情绪,深呼吸是个不错的办法。
2. 餐后
但患者在吃完饭之后,肠胃会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此时会有大量的血液流向胃部,因此会造成心肌供血量减少,自身耗氧量增加,患者极易在这个时候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同时,因为饭后胃壁扩张,挤压肺部造成呼吸不足,更加增加缺氧症状,影响心脏功能运作,患者极易增加心肌梗死的几率。也因为饭后身体摄入了大量脂肪,会直接提升血液稠度和血脂浓度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
3. 洗澡
高血压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体质下降、血管受伤能力差,当冷热水温度变化较大时血管也会产生很大波动,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洗澡时最好有加人陪护,以免发生意外。
4. 气温急降
当温度过低时,寒冷会促进患者的肾上腺素分泌,血迹快速收缩导致血压突然升高,所以温度骤降时,患者极易引发脑出血,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
5. 六至九点
早晨六至九点是大部分人的起床时间,夜晚睡眠时,神经活动弱,当清晨起床时,神经活动恢复正常,开始活动之后神经会过分活跃造成血压上升,如果患者早晨刚睡醒就进行剧烈活动,会因为缺血缺氧导致血压骤升。
6. 用力如厕时
高血压患者在如厕时,如果便秘会引起精神过度紧张、头晕目眩,且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排便时腹腔压力增加,带动血压升高,容易造成血栓因子,而血栓因子又是诱发心肌梗死或脑梗的罪魁祸首。
以上便是高血压患者的6个危险时刻,请患者们一定做防范工作,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意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说到血压,你可能认为低血压比高血压更安全,心脏病发生的几率更小,但持续低血压或血压骤然下降,严重时可能有死亡危险,一定要小心!
一般在晚上,血压最低,早晨起床后逐渐升高,中午之前达到最高。如果收缩压是一百二十毫米汞柱,舒张压是八十毫米汞柱或者更低一点点的,这是正常的。收缩压是指血压范围的最高值,心脏收缩出血时,动脉内的压力;舒张压是指血压范围的最低值,心脏舒张血满时,动脉内的压力。但是如果收缩压在九十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在六十毫米汞柱以下,只要有一个符合,就可以称之为低血压,会让人感到头晕无力。
有的患者常在低血压范围内,但因无任何不适症状,故不需治疗。但是如果情况很严重,就会导致流向大脑和器官的血液不足,导致休克甚至死亡。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但情况各不相同,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坐或躺下后再次起立,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感到眩晕,好发于妇女和老年人。变位时,心率常随血压升高而升高,血管也会收缩以补血,但体位性低血压者的心率和血管,不如一般人的反应,血液不能及时送到脑中,造成短期眼前黑、眩晕症状。
进食后,大部分血液会进入消化系统,使血压降低,可能会头晕甚至跌倒,好发于老年人。多吃,血压下降也比较明显,尤其是吃高碳水化合物,而高脂肪的食物差别不大。通过降低血压药物的剂量,饭前喝水,或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都有助于减轻症状。
长期站着或情绪不稳而引起血压突然下降而眩晕,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神经功能异常,心血管系统受控,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常见症状有出汗、面色苍白、恶心等。
如果你经常感到头晕、眼花、恶心、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或者觉得寒冷、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微弱等,一定要尽快去看医生,因为后面可能会有更严重的问题。
受孕:由于体内循环系统在孕期迅速扩张,血压可能会下降,但这是正常现象,生产后血压通常会回到孕前状态。
股票型心脏病:包括心率减慢、心瓣膜疾病、心脏病发作及心力衰竭等。
多年来,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功能不全,低血糖,以及一点点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引发低血压。
失水:缺水会使人感到虚弱,眩晕,疲劳。出现高烧、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过量使用利尿剂或剧烈运动,均可引起身体脱水。
失血:严重失血或内出血等,可导致体内血量减少,血压严重下降。人体血液受到细菌侵袭时,还可引起血压严重降低,器官和组织衰竭,发生败血症。
严重者过敏症:食物、药物、昆虫毒液等均可引起过敏症,表现为呼吸困难、荨麻疹、瘙痒、咽喉肿痛、血压下降等。
营养不足:维生素B族12和叶酸的缺乏,使红细胞不足,并因贫血而引起低血压。
受试者在服药:帕金森病药物、抗忧郁药物、勃起功能障碍药物以及心脏药物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血压降低。
如果你对血压有怀疑,请定期量血压,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贫血。劳作或锻炼时观察自己是否容易喘过气来,若感觉有异请到心科检查,若无异状,可适当锻炼以增进健康!
高血压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在生活中如果遇到我们应该做那些来保护自己呢?而且血压的升高会使我们经常感到头晕,肢体麻烦,是可以影响我们日常的生活,那如果是自己不慎得了高血压,我们是可以做那些来预防高血压的呢?
1. 药物治疗
我们平时可以预备一些有助于降低血压的药物,合理的控制血压的水平,如果趋于正常可以适当的减少药物的使用,使用药物也可以防止一些高血压的并发症。
2. 运动
平时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运动,因为运动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为除了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也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形成,也可以增加和预防肌肉,骨骼,关节之间僵硬的发生,同时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食欲促进肠胃的蠕动,可以有效的预防便秘,也可改善睡眠。
3. 戒酒
我们应该有个合理的饮食习惯,但是除了有个健康的饮食我们也应该要学会戒烟戒酒。少量的饮酒可能会到来一些好处,但是大量或者过量的饮酒肯定是有害的,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我们动脉发生粥样的硬化,加重高血压。
4. 体重
控制和减轻体重也是预防高血压的一种措施。我们应该控制一些油炸,高蛋白食物,含热量高的食物摄入,时常的多吃一些水果蔬菜,高纤维等食物,不仅可以保持体重,而且也会补充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5. 心理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平常的心理,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选择合适的解压方式去释放自己的压力。因为情绪如果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状态会引起血压升高出现头晕目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颗积极放松的心态,平常心去对待每一件事物的发生,避免大起大落的情绪。
6. 饮食
在饮食方面我们要特别注意下,尽可能的减少钠盐的使用,比如腌制食品,零食等都可以减少摄入;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含有钾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有纤维的杂粮等,要学会平衡膳食。
平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学习一些疾病的小知识,了解一下疾病的症状,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做好预防工作,尽量避免疾病的伤害。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血压患者人群的越来越多,许多的人都深受高血压困扰,总有一部分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治疗高血压,导致部分患者因急于康复用了许多不正确的方法。而且很多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及血压控制等方面,也同样存在不少错误。对于这些情况专家将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事项分为四要四不要,下面就让我们带领大家来看看是哪四要、四不要。
“四要”
1、保暖要放在第一位
不少老年人神经末梢已经不敏感,不能敏锐察觉冷空气的刺激。所以,患者家属应尽早提醒患者注意天气变化,外出时添加衣物,尤其忌讳迎面吹风。天气冷时,要加强监测血压,比如以前是一周测一次,在冬季可能就要三天或一天测一次。
2、加量加药要遵医嘱
多数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和冬季使用的降压药的种类或剂量是不完全一样的。至于患者要加哪一种药物、加多少量,这得由专科医生来决定,患者不得自作主张。
3、饮食要清淡、多喝水
冬季天气干燥,高血压患者要多喝水,补充身体水分。如果身体缺少水分,血液黏稠度高,血小板活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和心衰。
4、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饮酒
有人觉得冬季喝几杯酒暖暖身子,但实际上,酒精摄入过多,血压自然升高,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四不要”
1、降压不要太快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很容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
2、不要把能否降血压作为判定好药的标准
降压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降压的同时还需要能保护靶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这类药物才适合长期服用,才是最理想的药物。
3、不要盲信偏方,自行服药
临床上经常遇到有患者用偏方、验方治疗,乱吃药乱用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之类的。这些东西使用后不但不能治疗高血压,反而会延误治疗时机。还有患者看药品说明书有降压作用的就用。提醒患者:“药品选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随便服用很容易出现问题。”
4、不要血压一降下来就马上停药
有人认为血压降下来以后就可以停药了,担心吃药的时间长了会产生耐药性。抗生素有耐药性,抗高血压药物是没有的。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必须长期用药,所不同的是用药的量可以根据病情调整。
以上内容就是高血压患者必须注意的几种情况,高血压患者记住在生活上要多注意保暖,少吃油腻食物和多喝水,尤其注意要限制喝酒。此外,更要遵从医生吩咐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高血压虽然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是它是可以预防的,同样它也是可以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的。所以请在面对高血压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提到高血压,也许多数人觉得并不陌生。因为身边的好多人都患有高血压,可是对高血压你究竟知道多少呢?是不是又觉得很陌生了呢?今天我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这个熟悉的陌生人。
血压就是指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心脏就是人体的发动机,流经身体的血液都是从心脏泵出,最终又回到心脏。血液输送过程中,在血管内流动时会作用在血管壁有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通常我们说的血压指的是动脉血压。这个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就是高血压。
大多数人的血压有这昼高夜低,两峰一谷的波动特点的,我们称之为杓型血压,而且一般情况下,血压是冬季偏高,夏季偏低,这也符合自然届热胀冷缩的规律。
血压按照病因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90%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原因不明确,目前尚难根治但能被控制。通常所说的高血压病就是指原发性高血。
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的病因,占5%-10%。可能是继发于肾实质疾病、肾血管病、内分泌病变、妊娠或药物以及其他原因,必须经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才能确诊为“高血压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等,对于继发性高血性,病因治疗显得更为重要,一部分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者是用介入的方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治愈。
测血压会有两个数值,分别是收缩压(老百姓常说的高压)和舒张压(常说的低压)。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期泵血,动脉承受的压力最大时压力,当血液流回心脏,心脏舒张时,血管本身具有的弹性可以维持血液继续流动,此时血液作用在血管的压力最低,成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我们是按照先说高压后说低压的原则来计量、报告数值,比如高压170毫米汞柱,低压90毫米汞柱,我们就说血压是170/90毫米汞柱。而老百姓往往习惯是先说低压再说高压。因此呢希望大家按照正规的血压数值原则,先高压后低压。
虽然美国高血压分级已经采用了新的标准分为了高血压1级和高血压2级,我国则仍然是采用高血压3级的分类方式,大家可以参照下面的表格。
这就是关于高血压的一些基本内容,下期讲述高血压的危害,请多关注。
高血压——无形的杀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不断增多,到2012年为止全国高血压患病率达到了23%,并呈现年轻化趋势。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和呈年轻化趋势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主要表现在饮食、运动等方面。
饮食方面,高盐饮食和蔬菜水果吃的少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一、高盐饮食普遍存在
高盐饮食引起血压升高,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国人每日烹调用盐降到了9.3克/人,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1.2克,然而这一数据距离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小于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小于6克,还有很大差距。
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少
低钾饮食引起血压升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少,平均蔬菜的摄入量为269.7克/天,尚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300~500克。新鲜蔬菜水果是膳食钾元素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绿叶蔬菜钾含量普遍比较高。
运动方面,久坐不动更容易患高血压。
久坐不动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有资料显示,从1991年到2009年,我国成年人运动量减少了40%。久坐不动的人更有可能患高血压。一项发表在美国《高血压》杂志的研究显示,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更有可能患高血压,这项研究显示,高血压影响了近一半18岁及以上的美国人,并且是每年超过8.2万人死亡的主要因素。
预防高血压,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1、限制钠盐摄入,每天6g以内,包括味精、酱油、酸菜、火腿肠、咸菜等所有食材中的钠。
2、平衡膳食,鼓励摄入多种新鲜蔬果、鱼类、豆制品、粗粮、脱脂奶以及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3、戒烟,烟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特别注意避免二手烟。
4、限酒,适量饮酒,每天酒精摄入量男性<25g,女性<15g。
5、控制体重,建议将BMI指数控制在24以内(体重/身高²)。
6、坚持有氧运动,可选择快步走、游泳等中等运动量活动,一周5次,每次30分钟。
7、保持心理健康,避免情绪波动和应激,保持心情愉快。
8、重视睡眠的重要性,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小时。
一旦确诊高血压之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药物平稳的控制好血压,不可盲目停药或者加减药物。与此同时,一定要努力调整健康的生活习惯,两方面缺一不可。
何为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过高,血脂异常是我们最常见的形式之一。高血脂已经成为了现代健康杀手之一。不少患者由于不正确的饮食规律和健康生活习惯,导致了高血脂引起的并发症,对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误区一: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
许多患者觉得高血脂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水过多的重要表现,也就是甘油三酯指标过于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
2、误区二:瘦人不会得高血脂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把血脂高与人的胖瘦程度化为等号。一般人总是认为瘦人不会得高血脂,胖人是得高血脂的高发群体。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高血脂的发病程度不是依靠胖瘦这一依据来进行划分的,高血脂与人体自身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不少人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原因而导致血脂过高,其中不乏包括瘦人。大多数胖者并未有高血脂症状的发生,所以说体型的瘦弱并不能对高血脂症免疫。
3、误区三:没有症状就不必治疗
很多高血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所以就把血脂同高血压和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划等号认为在短期内不会导致大量的问题。高血脂是心脑血管健康的慢性杀手。如果高血脂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影响人体血液的流动,从而导致营养物质与新鲜氧气得不到运输。没有活跃的血液流通细胞则不会维持人体身体机能的平衡,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血脂高会引发其他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高血脂最容易引发的病症之一,所以说高血脂的治疗刻不容缓,并非无症明显症状就不应该得到治疗,这是人们普遍错误的思维方式。
1、高血脂患者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尽量少摄入肥肉,动物脂肪等食物。
2、高血脂患者不宜多食用肥肉和猪油包括大量油脂类高的食物高血脂患者都应尽量少食。应多食多吃瓜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3、调整生活、工作方式,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身体机能细胞的活跃度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我想你对高血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积极乐观,合理饮食才是良好生活的重要保证。
高血压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直到出现头疼、头晕、脑胀、头重脚轻、眼花等症状,很多人才发现自己血压高。其实高血压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当患者被确诊高血压之后,就必须开始注意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就有网友提问:“是不是高血压患者喝水后不能走动,因为血液被稀释了会有危险。 ”
答案是否定的。
人体的血压确实会无时无刻的变化。一天中,会有三个时刻是发生心脑血管突发疾病的高峰期。但网友提到的喝水后,是没在其中的。喝水后可随意走动哦!
高血压患者小心三大危险时刻
正常人的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我们通常说的高压是指收缩压,低压是指舒张压。一般一天中,会有三个高峰值,一个低谷值。低谷值为凌晨12-3点,因为人体在睡觉时候,代谢是最慢的,各个器官也只需要少量的氧,所以这段时间是人体血压最低的时间。醒来之后,血压就会出现波动。一天之内,有三个时候是特别危险的。
清起后6-9点
清晨起床后,血压会有一个急速上升的趋势。这是高血压患者的第一个危险时刻。因为人在清醒之后,休眠的神经系统会给交感神经传达讯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跳速度比较快,血压也因而在这个时候变高的。另外,睡眠过程中流失了很多水分,血液的粘稠度会相对较高。对于有动脉粥样斑块的高血压患者就非常容易出现斑块破裂,从而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出血等情况。
晚饭后5-7点
下午是人体一天代谢最旺盛的时间段,特别是晚餐后,血液会分流到胃部和肠道,进行营养吸收。大脑就会供血不足。同时,心脏也会增加血液输出和氧气消耗,增大心脏的负荷。高血压患者此时容易出现突发疾病。所以,不管是心脑血管健康的人,还是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吃8分饱。
排便时
排便时,腹部的压力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较多血液充斥颅内血管。静脉回流受阻,颅内血压剧增,就容易导致脑溢血。高血压患者或血管弹性差的人风险更高。便秘患者风险更高。
因此,高血压患者更应该防治便秘。平时应多喝水,多吃蔬果、粗粮等
防控高血压,从生活干预做起
1、减少盐摄入
2、戒烟限酒
3、合理膳食,饮食清淡
4、加强锻炼,减轻体重
5、不要猛喝水
6、保持情绪稳定。
高血压已经成为了我们现在常见慢性疾病的一种,我们也许觉得即使患有高血压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活得好好的,只要听从医生的吩咐,基本上能够多存活很多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都不在话下,所以很多人都会忽略了高血压对自身引起的影响,实际上,我们高血压也是有注意事项的。
第一点:不要擅自服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私下问别人拿药服用,如果见效果了,又会私下自己停了,或者别人给的药吃完了,见不到明显的效果,又会问其他人拿其他的降血压药服用,实际上,这样非常不建议。
因为每个人患有高血压的原因都不相同,如果服用不适合的药物,起到的极有可能是反效果,所以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根据医生开具的药物,按时服用。
第二:不能停药,也不要自己加大药量
停药是高血压患者的大忌,如果长期患有高血压患者,自己私自停药,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有生命之忧,这并不是开玩笑的,我们不能私自停服药物,而且也不要因为血压自量的数据过高,而加大服用药物的量。
我们如果服用药物以后,一日三次量血压,血压值还是偏高,过几天还是如此,就要及时挂专家号看看要不要换药或者加药,而不是自己私自加药,大家都要注意的。
第三:千万不要私自换药
我们现在和谐社会,有了共享单车以后,还有共享汽车,不知道这些共享产品是受到了共享药物的启示,还是因为受到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启示,我们我开始了共享药物模式。这样的方式,非常不推荐,我们可以分享服用药物后的改善情况,但是,药物并不适合共享。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情况都不一样,哪怕都是血压高,也有分是很高还是稍微高一些,哪怕血压值差不多,也有分是否有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高,还是只是血压高,这些作为我们患者来说,并不好自己判断,我们还是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建议
第一:联合用药一定要咨询医生,比如我们患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又有感冒,或者发烧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咨询医生,而且看医生的时候,要告知自身情况。
第二:我们测血压除了要注意自己服用药物之后,血压还是高的情况,也要注意自己是否有血压过低的情况,如果服用药物以后,血压过低,也是需要找医生进行药物调整的。
第三:降压药来回换着吃并不好,我们如果换了药效果不明显,自己换回去本来的药物,这样换来换去,也是不建议的,如果我们换药以后不明显的情况下,建议再次挂号找主任进行咨询。
总而言之,血压的高低我们都需要重视,如果长期高血压,或者低血压不能就这样不顾,我们要找到医生进行就诊,以免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时候,后愧莫及。
高血压是国人健康的重大威胁。
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相当于每5例疾病死亡中就有2例是由于心血管病。
其中,50%的冠心病和卒中死亡发生在高血压患者中,25%的心血管事件可归因于高血压。因此,找出正确应对高血压的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前不久,由日本自治医科大学苅(读音yì,同“义”)尾七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发布的首个“亚洲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指出,亚洲高血压患者有其独特表现。
《生命时报》采访国内权威专家,给你一套针对亚洲人的科学控压法。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梅颜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病区主任 赵秋平
本文记者丨董长喜
本文编辑丨鲍捷
共识指出,亚洲高血压患者与欧美患者相比,主要有以下5大特征。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梅颜表示,表现不同,治疗手段就必然有所差异。这一共识能为医生和患者调整用药带来一定启发。
No.1中风更常见
西方人群冠心病更多,而亚洲人群脑卒中更多。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刊文指出,中国是全球中风风险因素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的中风风险十分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年发病率为50/10万,前者是后者的5倍;而在西方国家,两者的发病比例大致为1∶1。
因此,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
No.2引发疾病的风险更高
亚洲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关联性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更强。
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亚洲人群的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分别增加24%和21%。
不过,与西方人群相比,血压降低的有益影响在亚洲人中也更明显。
No.3对盐较敏感
亚洲人可能具有遗传倾向的盐敏感性,即摄入高盐饮食后,血压增高幅度高于欧美人。
调查显示,中国六成高血压患者都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这种敏感可能与国人本身吃盐多的习惯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而在中国,南方人每天吃7~8克盐,北方人则高达12~18克。
相应的,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南低北高”。
No.4肥胖因素影响不同
肥胖对血压的影响在亚洲人和欧美人中也有所不同。
与欧洲人相比,亚洲人可能会在体重指数(BMI)较低且BMI增幅较小的情况下,出现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
No.5隐匿性高血压更常见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在诊室测量血压是正常的,而在诊室外血压升高,包括清晨、日间和(或)夜间血压升高。
亚洲人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高,究其原因,与血压晨峰现象、睡眠呼吸暂停及睡眠障碍等导致的夜间血压高有关。
研究证实,血压晨峰现象及夜间高血压更易导致脑卒中、心梗等心血管不良事件。
亚洲人的白大衣高血压(即在诊室测量时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则血压正常)也高于欧美人。
此外,亚洲人冬季血压值较高。比如,日本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会在冬季增加,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更易在冬季出现。
针对亚洲人高血压的特点,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病区主任赵秋平给出以下治疗建议和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
减盐对控制血压尤为重要,盐摄入量过高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
减盐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干预措施之一,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改善人口健康的方法之一。
对于口味较重者,可尝试阶段性减盐,即每月或每年减少5%的盐摄入量。
以下食物要少吃:
加工肉制品、腌制食品、果脯类、腐乳等高盐食物。
酱油、番茄酱、甜面酱、味精、鸡精等含钠量较高的调味品。
白面包片、方便面、披萨饼等高盐主食。
2.控制体重
超重、肥胖是升高血压和引起心脑血管病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在40~50岁肥胖者中,高血压发生几率要比体重正常者高50%;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研究发现,体重每减轻10公斤,血压就会降低5~10毫米汞柱,高血压患者控制好体重就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同时降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控制体重的最佳方式是坚持锻炼身体和适度调整饮食,不要乱用减肥药,也不提倡过度节食减肥。
3.遵医嘱调整药物
共识指出,应根据亚洲人的发病特点选择降压药。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降压药)血药浓度持久,能平稳降压,改善血压波动,可能更适合亚洲高血压患者。
对于单药效果不佳的,可将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联合使用。
不过,药物调整要由专业医生经过评估来进行,患者切勿擅自调整用药。
定期动态血压监测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三点,共识重点强调了定期做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重要性。
ABPM是一种连续24小时监测血压而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技术,可获得24小时内多次血压数值,是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的首选方法。
患者佩戴监测仪时,应先测量双侧上肢血压。
若收缩压差<10毫米汞柱,选用非优势手。若收缩压差≥10毫米汞柱,选用血压较高侧安装监测袖带。
一般15~30 分钟测定1次,获取24小时血压,包括24小时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基础血压及血压负荷。
低危患者可每隔几个月查一次ABPM,再加上家庭和诊室血压测量就足够了。高危患者(包括有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病史或合并症的患者)应密切关注ABPM,评估血压是否达标。
如果患者不方便接受ABPM,或所在地区医院不具备这个条件,也可以做家庭血压监测日记。
具体方法是:每日早晚各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连续坚持测量至少3~6天。
测量时患者要在安静环境中,坐在靠背椅上,手臂要有支撑,休息5分钟后测量。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测量日期与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如果血压计提供了平均压或脉搏压,也应一并记录。▲
本期编辑:刘云瑽
疾,源于外在,或许有一天可以全部控制。而病,多数是源自内在的,比如衰老引起的多数病痛。总体而言,不是悲观的看这个问题,无论再过多少年,人类也不可能战胜所有的疾病。疾病的范围太广,单论疾病的名称就有上万个,而且新的疾病还在发现中。这几乎是处在一个疾病不断消灭,有在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中。
疾病分两个方面:
疾,可以表述为由外到内获得的,由外来因素引起的不适,例如一些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这些病我们深入研究、采取手段,是可以控制,甚至可以消灭的。比如天花、脊灰等之前看来比较严重的疾病,现在都已经被消灭了。所以有理由相信,这些终究是可以再回归本位的,或者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和谐平衡中。
病则更多说的是人身体自身产生的,由内而外获得的。比如遗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增生、代谢性疾病、精神类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等,想要完全战胜是基本不可能的。我们还没有活到疾病发作影响我们健康的年龄。
就拿老年性疾病来说,除非人类永生了,才能有机会治愈所有的疾病,但是人能永生吗?这仿佛回到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上。衰老意味着身体器官的老化,而且心脏、血管、关节首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不过是在续命或者提高生存质量而已。这类疾病除笼统的归因于衰老,很难找到确切病因。找不到确切的病因,就无法进行有效治疗。对于更外一些额外获得,比如物理因素造成的损伤、化学性的中毒等,基本不算疾病。
自然平衡的过程
很多疾病是伴随人类“进化”而出现的。在人类攻克一个疾病后会诞生出更厉害更可怕的疾病。所以,人类很难战胜所有的疾病,同样也不可能永生。已知的是有限的,未知的是无限的,我们只能站在已知的孤岛上慢慢探寻前方未知的大海。
疾其实还指小病,也就是病初发时的状态
比如高血压,也分"疾"和"病"两个阶段。前者,可能是因为压力、劳累、情绪、更年期等导致血压增高,也叫"症状性高血压"。如果及时把不良因素去掉,改善生活方式,血压就会恢复正常,不用吃药了。
但是,更多的人是,一发现血压高,就急忙找医生开药吃,从不认真去找原因,更别说去努力消除病因。久而久之,就变成"高血压病"了,那只能终生吃药了,错失康复的最佳时机。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3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头痛脑涨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这可能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原因引起的。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日常保养来缓解头痛脑涨的症状。
一、药物治疗
1. 调节神经的药物:对于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头痛脑涨,可以通过口服调节神经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例如谷维素、养血清脑颗粒、安神补脑液等,这些药物能够帮助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症状。
2. 调血脂药物:对于由于高血脂引起的头痛脑涨,可以通过口服调血脂药物来进行治疗。例如银杏叶滴丸、西比灵、吡拉西坦、奥拉西坦等,这些药物能够帮助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 他汀类药物:对于由于血脂升高引起的头痛脑涨,可以通过口服他汀类药物来进行治疗。例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二、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饮食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脑涨的症状。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心态,减轻压力,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三、就医建议
如果头痛脑涨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请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午睡,这个看似简单的休息方式,其实对我们的心脏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人认为趴着睡觉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休息方式,然而,这种姿势却可能对心脏造成负担。
当头部过度前倾或后仰时,颈动脉会受到压迫,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对于本身就存在颈动脉狭窄或心脏供血不足的人群来说,这种姿势无疑会加重病情。此外,趴着睡觉还会使胸部受到压迫,影响呼吸,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我们在午睡时应该尽量选择平躺的姿势,如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在脑后或胸前垫一个柔软的靠枕,以减轻对心脏的压力。对于心脏不好、血压高的人群来说,最好将床倾斜10-15度,采用头高脚低的右侧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除了选择正确的睡姿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午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采取头高脚低侧卧睡姿,以减轻对心脏的压力,并防止打鼾,避免引起脑部缺血。
2. 午睡时间以一小时左右为宜,起床前在心前区和胸部做5-10分钟自我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下床后立即喝一杯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3.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因为人体在入睡后血压会比睡前下降20%,服用降压药可能导致心、脑、肾等供血不足,促使血小板等凝血物质形成血栓,增加缺血性中风的风险。
总之,趴着睡觉可能会加重心脏负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睡姿,保护心脏健康。
随着秋风送爽,秋高气爽的天气逐渐来临,户外运动成为人们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的首选。然而,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在享受户外运动带来的快乐时,也要注意一些健康问题。
一、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侵袭。因此,在户外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燥的衣物,避免感冒。
二、预防关节损伤
秋季气温较低,人体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下降,容易发生关节损伤。在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避免直接进行剧烈运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规范,避免关节受到过度的冲击。
三、预防运动过度
秋季气温适宜,人们容易过度运动。运动过度会导致身体疲劳,甚至引发运动损伤。因此,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运动过度。
四、预防运动性脱水
秋季气温较低,人体出汗量相对较少,容易忽视补水。运动过程中,要适量补充水分,避免出现脱水现象。可以选择饮用温开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电解质。
五、预防晒伤
秋季紫外线强度仍然较高,容易造成晒伤。在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防晒,可以涂抹防晒霜或穿着长袖衣物,避免阳光直射。
总之,秋季户外运动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关节损伤、运动过度和晒伤等问题,才能更好地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在许多人眼中,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但实际上,打呼噜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
打鼾是由于呼吸道狭窄导致气流受阻而产生的声音。肥胖、呼吸道感染、咽喉肌肉松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打鼾。除了影响他人睡眠外,打鼾还可能引发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导致夜间缺氧,影响睡眠质量,并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夜间猝死。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打鼾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以下是一些预防打鼾的建议:
总之,打鼾并非小事,它可能预示着严重的健康问题。关注打鼾,关注健康。
许多家长都认为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与儿童无关。然而,近年来,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家长该如何鉴别儿童高血压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儿童血压升高的程度及其引起的临床表现来判断。轻度高血压的儿童可能表现为轻微头晕、心悸、眼花等症状;中度高血压的儿童除了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外,还可能出现烦躁、眼底动脉变细、左心室肥厚等症状;重度高血压的儿童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惊厥、视乳头水肿、眼底出血等症状,甚至出现急性暂时性脑功能紊乱和昏迷。
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很少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因此儿童高血压往往在偶然的体检中被发现。为了早期发现儿童高血压,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格检查,并注意血压测量。儿童血压的正常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收缩压(毫米汞柱)=80+(年龄×2),舒张压(毫米汞柱)=收缩压×2/3。
儿童高血压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因此,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以预防儿童高血压的发生。
对于已经确诊为儿童高血压的孩子,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切勿自行给孩子购买药物。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等。手术治疗适用于少数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儿童。
总之,儿童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病情延误。
清晨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给许多高血压患者带来了困扰。那么,为什么早晨容易出现高血压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增加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风险。
清晨高血压的原因主要与激素分泌有关。在夜间,人体会分泌一种名为肾上腺素的激素,它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清晨起床后,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突然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此外,人体正常的血压变化呈现两峰一谷的现象,即上午6:00~10:00出现较大的高峰,下午3:00~4:00之间出现血压升高的小高峰,而夜间2:00~3:00左右会出现低谷状态。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清晨高血压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血压在上午容易升高,心脑血管疾病也往往在此时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早晨的血压管理。
那么,如何预防和控制清晨高血压呢?首先,患者需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并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其次,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进行有氧运动等。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清晨高血压:
总之,清晨高血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血压患者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清晨高血压,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医有‘医食同源’的说法,认为食物不仅可以食用,还具有药用价值。这种观点强调了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密切联系,甚至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
药膳食疗在中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还可以起到‘扶正祛邪’和‘强身’的作用。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药膳食疗方:
1. 芹菜降压食疗方
芹菜是一种脆嫩香辛的蔬菜,不仅可以作为家常菜肴的食材,还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食疗佳品。以下介绍几种芹菜降压食疗方:
(1)芹菜煲红枣:将芹菜和红枣一起煲汤,可以治疗高血压、急性黄疸型肝炎、膀胱炎等症。
(2)鲜芹苹果汁:将鲜芹菜和苹果一起榨汁,可以降血压、平肝、镇静、解痉、和胃止吐、利尿,适用于高血压患者。
(3)芹菜根炖马蹄:将芹菜根和马蹄一起炖水喝,具有降压、安神、镇静的功效。
2. 月经延后食疗方
一些女性会出现月经延后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气血虚弱引起的。以下介绍一种食疗方,可以治疗因气血虚弱引起的月经延后:
材料:羊肉250克,当归18克,生姜15克,调味盐少许。
做法:将羊肉洗净后放入汤锅中,加水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个小时,待羊肉煮烂后加入盐调味。将羊肉捞起后,将当归和生姜放入汤中,再煎1个小时后即可关火。
服法:月经后服食,吃肉喝汤,每天1次,连服5天。
3. 产后血晕药膳方
产后血晕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甚至神志昏迷等症状。以下介绍几种产后血晕的药膳方:
(1)黄芪粥:将黄芪煎煮后加入粳米煮粥,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
(2)五味子大枣人参汤:将五味子、大枣和人参煎煮后饮用,具有益气养阴的功效。
(3)莲子粉粥:将莲子粉和粳米一起煮粥,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4)当归羊肉芪姜汤:将羊肉、当归、生姜和黄芪一起炖汤,具有补血调经的功效。
(5)桃仁粥:将桃仁煎煮后加入粳米煮粥,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6)佛手元胡山楂汤:将佛手、元胡和山楂煎煮后饮用,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7)黑豆红花汤:将黑豆和红花煎煮后饮用,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8)艾叶干姜醋糖饮:将艾叶、干姜和醋煎煮后加入红糖,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
4. 大枣食疗方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以下介绍几种大枣食疗方:
(1)红枣荔枝汤:将红枣和荔枝一起煮汤,具有补养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2)大枣粳米粥:将大枣和粳米一起煮粥,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3)桑椹红枣汤:将桑椹和红枣一起煮汤,具有补益肝肾、健脑益智的功效。
(4)桂圆大枣姜汁蜂蜜膏:将桂圆肉、大枣、姜汁和蜂蜜一起煮制成膏,具有开胃健脾、养血益神的功效。
(5)乌骨鸡肉大枣黄芪汤:将乌骨鸡肉、黄芪和大枣一起炖汤,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患有三高的人群来说,了解如何有效控制病情至关重要。以下将从饮食、运动、戒烟戒酒、茶叶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降三高。
一、合理饮食,控制摄入
三高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清淡为主。减少食盐摄入,可以降低血压;限制脂肪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此外,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营养均衡。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玉米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二、规律运动,增强体质
运动是预防和控制三高的重要手段。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
三、戒烟戒酒,远离危害
烟酒对三高患者来说,犹如雪上加霜。吸烟会加重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痉挛;饮酒会升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因此,戒烟戒酒是控制三高的关键。
四、茶叶养生,调节三高
一些茶叶具有调节三高的作用,如九叶蓝绞股龙须茶。这类茶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以滋补强身、提高免疫力,同时具有调节血压、血糖、血脂等功效。
五、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对于三高病情较重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合适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总之,降三高需要患者从饮食、运动、戒烟戒酒、茶叶养生以及药物治疗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控制病情。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早日恢复健康。
花生,又称落花生,被誉为‘长生果’,在民间流传着诸多养生益寿的说法。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使其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食品。
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以下健康益处:
1. 健脾和胃:花生性味甘平,能够健脾和胃,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 降低胆固醇: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左右,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3. 预防肿瘤:花生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固醇和抗氧化物质,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4. 润肺止咳:花生性润,能够润肺止咳,对于咳嗽、干咳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 利尿下乳:花生具有利尿和下乳的作用,对于水肿和产后乳汁不足的人群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然而,花生并非适合所有人食用,以下几类人群应谨慎食用:
1. 胃肠道疾病患者:花生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能会加重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症状。
2. 肝胆疾病患者:花生会增加肝脏负担,加重病情。
3. 皮肤油腻、易长痘痘的人群:花生中的油脂含量较高,可能会加重皮肤油腻和痘痘问题。
4. 血黏度高、有血栓的人群:花生有止血作用,可能会加重血栓形成。
此外,油炸花生容易引起上火,对于肝火旺盛、内热上火的人群应谨慎食用。建议以水煮或炖煮的方式食用花生,以降低其油脂含量,减少上火风险。
总之,花生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食品。合理食用,能够为人体健康带来诸多好处。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李先生患有高血压多年,一直依靠西药控制血压。最近,他听说了一种名为山楂降压胶囊的中药,声称可以一次性治愈高血压,这让他既心动又困惑。
事实上,中药在降压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取代西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志忠指出,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血管弹性,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常见的降压中药有山楂、葛根、罗布麻叶等。
然而,中药并非万能。陈志忠提醒,中药也有副作用,且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例如,山楂虽然具有降压作用,但空腹食用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反酸等症状。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都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此外,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高血压患者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疏导等,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