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我们身体需要很多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活,但是总是有人来说他们的坏话,让我们真真假假分不清楚。吃的时候不知道到底是该吃还是不该吃,给大家本来就忙碌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烦恼,今天就来给大家上一课,来谈谈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关于体内营养物质的谣言,之后再吃东西就不纠结了。
这是我们常见的问题,有好多人都说饱和脂肪对身体有坏处,对我们健康不好,那什么是饱和脂肪呢,这是大家首先要了解的东西。
饱和脂肪,是以化学结构命名而来,这个名字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厄运”,在群众中名声非常的差。事实上,比起谈论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化学上来说,更倾向于称它们为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我们可以在肥肉,家禽皮,椰子,橄榄油,蛋糕点心中发现这些饱和脂肪。
几十年的时间,人们总是普遍认为,吃一些饱和脂肪会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个理论成为了很多传统膳食建议的基石。然而,在我们过去十年的研究中发现,饱和脂肪完全是无害的。在一起大型研究调查在2010年对347747人,进行了多达21次的测试。没有发现任何摄入饱和脂肪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联系。
而其他的一些研究证明:饱和脂肪对心脏疾病都没有影响。所以说啊,抵抗饱和脂肪的“战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饱和脂肪还会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好胆固醇”。结论就是:不要看到文章就把自己吓的什么都不敢吃了,像是黄油,椰子油或者肉类等这些食物对你的健康其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许多人都认为,高蛋白质的饮食会对骨骼有损伤。这的确是真的,在短期内会导致骨骼钙的减少,但是长期的研究表明恰巧相反。其实呢,多摄入蛋白质是会增加我们的骨密度的,并能减少老年人骨折的风险。
第二种说法是,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导致肾脏衰竭。真实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不能单一的拿出一个来说,虽然有些肾脏疾病患者确实应该减少蛋白质摄入,但是实验研究表明,蛋白质其实是无害的,反而还有很多的好处,像是增加肌肉量、减少体脂,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总之大家对营养学知识还是略微有点单薄,才会容易被“忽悠”,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轻易相信网上的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认识,查询一下知识之后再下结论。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蛋白质是好东西,不是有句话这么说的嘛: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构成人体组织,调节人体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具有不可代替的营养意义。于是,很多人撒大把银子购买各种蛋白粉保健产品,尽可能多地补充蛋白质,以求强身健体,甚至长命百岁。
蛋白质并非多多益善
遗憾的是,好东西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多多益善,如果一个健康人的正常饮食能够保证足够的鱼肉蛋奶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其实没有必要额外花大钱去吃更多的蛋白质粉。因为吃多了,反倒是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这里先给大家做一个小科普,讲讲蛋白质在我们身体里代谢的途径:
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有它的特殊性。在人体所需三大能源物质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最终代谢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它们会很容易地通过肺、肾、肺、皮肤等多种途径排泄,一般不会给健康人体添加额外的负担。而蛋白质就不同了,其最终代谢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一些含氮的废物,如尿素、肌酐等,这些物质需要通过肾脏来排泄,如果这些含氮物质的量比较大,就会加重肾脏的排泄负担,严重的甚至造成肾损害,所以蛋白质绝不是多多益善的。
特别是一些肾功能有问题的朋友,比如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就更不能胡乱补蛋白质粉了,不仅如此,高蛋白质饮食都要严格限制,否则,本身就不堪重负的肾脏会因为要代谢过多的含氮废物而大大受损,雪上加霜。
补充多少蛋白质要量需为入
我们的身体要多少蛋白质,就吃多少,不能因为它有重要作用就多吃。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年人每天宜摄入75克(男性)和65克(女性)蛋白质。换算成食物是多少呢?
一个成年人,如果能每天喝半斤牛奶(约含7克蛋白质),吃1个鸡蛋(约含6克)、3两肉类(约含20克),再加上6两主食(约含30克)以及2两豆制品(约含8克)和其他食物(少量蛋白质),那么就完全可以满足蛋白质的需要了,根本没有必要再额外补充蛋白质产品。
对并不缺乏蛋白质的人来说,蛋白粉产品的宣传者把蛋白质说成是提高免疫力、改善亚健康、增强体质、对抗各种疾病的最好补充品,倡导人们普遍服用,是没有根据的。相反,有证据表明摄入过量的蛋白质对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加重肾脏负担。
补充蛋白粉因人而异
当然,在实际生活,有一些很少吃或者根本不吃鱼、肉、蛋、奶和豆制品的人,他们饮食摄入的蛋白质达确实不到需要,还有一些术后的患者,需要足够的蛋白质帮助术后身体的康复,这些人就需要通过膳食之外的途径补充蛋白质,比如服用蛋白粉或蛋白口服液,以弥补饮食蛋白质摄入的不足。
“小李,今天中午又不吃饭?吃点菜也行啊。”
“Dr.京,不必再劝,我这次减肥的决心很强,什么都阻拦不了我的!我要和代餐相亲相爱,代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小李一副我意已决的样子,但Dr.京却不禁感到疑惑:代餐减肥真的靠谱吗?
大家都知道,减肥的终极奥义是“管住嘴,迈开腿”,但对于日常加班的打工人来说,迈开腿并不是什么易事,要想做到“躺着也能瘦”就只能靠管住嘴了。
而最近出现的代餐减肥法就在减肥人士中广为流行。
所谓代餐,顾名思义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最早的代餐其实适用于临床上没有办法经口摄入达到目标量的患者,但当下大家更多的是用于减肥、体重管理等。
常见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代餐饼干、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
代餐除了能够快速、便捷的为人体提供大量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等,还具有高纤维、低热量、易饱腹等特点。如利用魔芋为原料生产的鲜花派、五谷杂粮辗磨的杂粮粉。
代餐作为控制体重的一种膳食方式,已经得到科学界的认可,被研究证实能够兼顾体重和营养均衡,那肯定就会有很多人在想,一日三餐顿顿都吃代餐可以吗?
答案当然是“达咩”!虽然代餐食品不像一些减肥药品那样直接对身体产生危害,但长期食用也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营养元素缺乏
除了一些特殊配方的食品,普通的代餐食品往往营养元素单一,不能满足一天中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的量,如果长期完全吃代餐,容易导致一些营养素的欠缺。
这种方式的减肥可能有效,但是把营养均衡和食物的膳食平衡打破了,带来的危害更大,只能是一时之举,不能作为长期之用。
品控难以把握 可能越吃越胖
市面上某些代餐饼干、代餐曲奇、代餐吐司,号称饱腹感强、吃了能减肥,但本质上就是小麦粉、糖、油为主要原料的不健康零食。
其碳水化合物含量占了一半的比例,本质上来说,这些“减肥代餐饼干”,和煎饼之类的粮食类主食差异不大。
每100g的某款减肥饼干,热量比同重量的炸鸡高出一倍还多!(人家炸鸡至少还富含大量蛋白质)吃它来减肥?可能你会越来越胖。
可能导致暴饮暴食
很多代餐产品的广告词上千篇一律都会写上饱腹感能持续4-5小时,但实际上,一杯代餐奶昔/一袋代餐饼干能带来的饱腹感显然没有广告说的那么久。
再加上其单调的口味,意志力较差的人会在连续吃了几天代餐后表现出对食物的强烈渴望!
接着就开始暴饮暴食,火锅、炸鸡、面包,咸的甜的辣的各来一份,之后就开始节食,节食后又是暴饮暴食,如此循环往复,不仅没能减成肥,反而把正常的饮食规律都给破坏了,身体哪儿能吃得消?
导致疾病发生
代餐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是必需品。
长期不合理使用代餐替代日常食物,可能会使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摄入不均衡,继而造成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厌食症等问题,甚至出现体虚、乏力、头晕、胃肠炎、闭经、血脂异常等。
所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代餐食品团体标准(T/CNSS 002-2019)提出:超过 2个月食用代餐食品,需要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不宜长期食用代餐食品,可以把它作为没空吃饭的解决方案,但无法替代均衡的日常饮食,而且尽量一天不要超过一顿。
代餐的种类很多,营养减重的方案也不止一种,所以减重需要个体化且专业化的营养指导。
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肝肾功能情况等,结合生活方式的干预,才能安全、有效、长期实施。
Dr.京希望大家能健康合理地控制体重,都能拥有理想的身材。
与肥胖人群相比,瘦人反而更容易忽视血脂异常。
体检医师发现,有些血脂高的瘦人往往身材很好,甚至体型偏瘦,血压、血糖都没问题,只是血脂的某个指标超出正常值。
这类人群往往不会把血脂高当回事,很容易自我安慰,“血脂有一点点高”。
血脂高是高脂血症的简称,这是一种代谢疾病,需要及早干预和治疗。
血脂高与身体胖瘦没有关系,即便是看起来很纤瘦的年轻人,也可能是高血脂的发病人群。
有调查显示,25%的人在体检中会出现高血脂,那么高血脂这个“飞来横祸”是不是吃出来的呢?
这是认识误区,“高血脂”在医学上称为高脂血症,就会表现出三种不同类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
其中胆固醇只有1/3是外源性的,就是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的,剩下的2/3都是内源性的,是通过肝肠循环对胆酸等进行重吸收,而后在肝脏合成的。
也就是说,由于内因导致的高血脂,试图通过饮食干预,比如吃少油少盐的水煮菜来降血脂,是不现实的。
● 导致高血脂的外部因素:以“吃出来”为主。
通过这三个表格就可以了解到哪些食物可以“吃出高血脂”。
● 不良的生活方式
比如不运动、缺乏体力劳动,吸烟、酗酒,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免疫系统下降,内分泌紊乱,从而引发高血脂。
● 高血脂大多都是内因造成
比如一些代谢疾病和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脂肪肝、肝硬化或病毒性肝炎等,都可能导致高血脂。
综上所述,高血脂是“内忧外患”所致,与体型胖瘦没有必然联系。
● 同样高血脂,为何瘦人更危险
体型肥胖的人,机体对游离脂肪酸利用较少,脂肪合成较多,确实易发生高脂血症。
但如果胖人脂质新陈代谢功能特别好,“吃多少、消化多少”,也能保持血脂正常。
胖人由于还会有高血压、高血糖的问题,所以在治疗这两种疾病的同时,也会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早进行高血脂的治疗。
相比之下,反而是那些身材苗条的瘦人,容易忽视血脂检查,一经发现,往往血脂已经很高。
瘦人血压、血糖不太容易出问题,所以一旦出现高血脂,很可能是受先天遗传基因影响,或脂质新陈代谢能力较弱。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所以有“好胆固醇”美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把肝脏中的血脂运送到血管里,诱发疾病,被称为“坏胆固醇”。
瘦人高血脂的特点多为“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低于正常水平,因而更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受先天遗传基因影响而导致高血脂的遗传疾病,瘦人要特别注意!
相关文献资料显示,这些遗传疾病中,既有较为常见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较为罕见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也就说,当瘦人一旦发现有高血脂,就要“一查到底”,找到引起高血脂的根本发病原因。
● 有些瘦子比胖子更不健康
BBC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不运动的人看起来不胖,但是内脏脂肪含量很高。这些内脏脂肪对身体有更大的危害。
为了赶走这些多余的内脏脂肪,即使不胖,也需要运动起来。
这就引出一个“隐性肥胖”的话题来,所谓“隐性肥胖”指的是囤积在肝、胰、胃、肠道等内脏器官周围的内脏脂肪。很难通过肉眼看出来隐性肥胖,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自测。
测腰臀比:
用卷尺测出腰臀比例(腰臀比例=腰围÷臀围);如果男性腰臀比例在0.9以上,女性在0.8以上,就可能是内脏脂肪过剩的高危人群。
手捏法:
用手捏肚脐周围,如果能把肚脐周围的肉轻松捏起2厘米,你堆积的可能是皮下脂肪,否则就表示你的脂肪多堆积在内脏。
用体脂仪进行测量:
很多体脂仪可以测量内脏脂肪指数。
一般来讲,这三类人群要重视血脂检查:40岁以上的男性;围绝经期以及绝经以后的女性;平常有吸烟、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的人。
此外,还有四类人群也要定期查血脂。
1.父母有心脏疾病
父母有心肌梗死、心绞痛、周围血管或者脑血管疾病史,或者55岁之前突然死亡的,孩子应要接受筛查。
2.做过心脏手术的
父母或者祖父母在55岁前,进行过冠脉搭桥手术或者气囊血管成形术,孩子要接受筛查。
3.家族史
不知道父母或者祖父母的家族史,或者父母有2个以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
包括肥胖(体重指数>30)、高血压、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缺乏体力活动、糖尿病,其他反应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或伴有比如高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要查血脂。
4.胆固醇高
父母总胆固醇高(>6.45mmol/L),子女要做总胆固醇检查。
所以讲,不论胖瘦,都需要关注自己的血脂水平,养成定期去医院体检的好习惯,了解血脂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高血脂。
此外,生活中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科学的膳食,加强体育锻炼,不吸烟、不熬夜、不酗酒,享受健康人生。
体重过重,超重,超胖,你的肚子又大了一圈,你怎么又胖了,这些是我们生活经常会听到的一些话,但是从人们口中说出来,你注意了吗?对于这些不陌生的话题,你有认真的思考过吗?为什么会出现你的身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遇到了你会怎么去解决呢?
首先,我们去医院体检,有一项检查是检查脂肪的,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其实是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医生会说您应该减肥了,你的脂肪肝挺严重的,那么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了,可能是自己不节制的饮食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状况了,脂肪肝,一个听着不痛不痒的病,但是他的出现不适偶然的,它代表的是我们的肝脏出现问题了,是由于我们的肝细胞内堆积了大量的脂肪,已经在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了。
1. 体重的增长太快,肥胖症,特别是腰肥肚子大的人群;
2. 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3. 高热量的膳食,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含糖的饮料;
4. 喜欢吃零食,甜食,吃的太快,太饱,晚餐吃的丰富的;
5. 缺乏运动的人群;
6. 经常熬夜,吸烟,喝酒的人群,内分泌紊乱的人群。
1. 一般情况下起病比较隐匿,发病缓慢,没有明显的症状;
2. 只有少数的人群会感觉到有乏力,便秘,晚上的睡眠不好;
3. 也有部分患者会有肝脏的肿大,也有少数的人群可能还会有脾脏的肿大;
4. 在发展的后期还会发展到肝硬化。
5. 也有多数的患者还会伴有肥胖症,痛风,胆结石等症状。
1. 我们要有适当的控制饮食,控制没有摄入量的热量;
2. 我们也要适当的锻炼,避免久坐,做一些适当的有氧运动;
3. 慎用一些保健品,戒酒戒烟,尽量避免一些肝中毒的药物。
1. 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多吃一些粗粮,少使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2. 也要纠正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早中午饭要定时适量,尽量避免吃的多,吃太快的习惯,在饮食上少吃零食,甜食,垃圾食品;渴的时候注意多喝水,而不是饮料代替;
3. 禁止饮酒:对于大多数饮酒的人群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戒掉,但是如果存在脂肪肝,还是建议尽量少饮用,预防酒精肝的发生;
4. 加强锻炼:我们应该每天坚持锻炼,做一些有氧的活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 谨慎使用药物: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场所,避免使用药物或者药物不当造成肝损伤。
人们对于简单的医疗知识略微淡薄,一听说到“胆固醇”就认为它是不健康的东西,有些老人家甚至觉得我们体内的胆固醇越少越好。其实不是,胆固醇是制造细胞膜、合成荷尔蒙所需要的原料,在我们的身体里维持生理机能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一样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观察过身边朋友或者自己的体检报告,上面显示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三酸甘油酯”等指标,只要其中一项或者好几项数值超过了所显示的正常值,就可能已经患上了高血脂症。
原因我们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遗传因素和后天的因素,因为先天性的因素无法避免,也没办法控制,我们就只说下面几种能引起高血脂的后天行为或者说因素:
1、疾病影响:糖尿病和肾脏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肝病等等。
2、服用了部分药物:thiazide类的利尿剂、降血压的药物、类固醇、口服荷尔蒙等。
3、紊乱的生活作息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的饮食喜欢吃有大量热量的食物,或者脂肪含量非常高的食物,抽烟喝酒,不喜欢运动,最后还有肥胖。
尤其说到了饮食更要注意自己的习惯,有些人喜欢吃到10分饱甚至撑,喜欢油炸、肥肉、动物的内脏、奶制品、甜点点心,带壳的海鲜等这些食物都是高血脂的高危风险族群!此外,长期生活作息的不规律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紧张也是高血脂的主要诱因。
当我们吃下高固醇食物,比如像是蛋黄,是否就完全转化成血中的胆固醇,从而增加血管的负担?其实不是,食物胆固醇并不等于血中的胆固醇。15年美国农业部发表了一篇饮食指南,取消了胆固醇摄取量的上限。是因为美国的相关学会学院研究表明:【吃下去的胆固醇与血液中的胆固醇】两者关联性不再是那么绝对。
人体的胆固醇主要有两大来源,大概有70%-80%来自我们的肝脏,它负责创造胆固醇,而剩余的部分则是我们食物中摄取的,所以大部分的胆固醇是人体自己生产出来的。
而且人的身体是一台特别精妙的仪器,一旦摄取的胆固醇超标,肝脏就会减少生产胆固醇,让整体的胆固醇含量维持一个正常水平。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门诊来了一个小姑娘。
“大夫,我体检说我的转氨酶升高,我来查查是怎么回事。”
我问具体哪一项高?高多少?
小姑娘说不知道,单位体检,然后通知她让她到专科医院来复查。
我问你以前有没有慢性肝病,比如乙肝、丙肝,有没有饮酒?用药?
这些常见的原因小姑娘都否定了。
我再一看小姑娘脸盘比较圆润,也不是那种典型的胖。穿的略厚,也看不出胖不胖。
我说,我把你的肝功能复查一下,看是哪一项高,高多少,需不需要治疗,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一些检查。
结果出来后,谷丙、谷草转氨酶、谷酰转肽酶升高接近2倍,B超提示脂肪肝。我还给开了弹性扫描,小姑娘羞涩地说由于腹部脂肪太厚,弹性扫描无法做成功。
那这样病因就出来了。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原名非酒精性脂肪肝。就是由于肥胖引起的脂代谢紊乱,导致的脂肪肝。因为目前肝功能异常,到了脂肪性肝炎的阶段,所以现在必须要重视,要控制体重,要改善肝功能。
详细的给患者讲了怎么去减肥,怎么去控制体重,开了一些保肝的药后,嘱咐小姑娘一个月后来复查。我要看她体重的情况,如果体重不下降,脂肪肝就很难改善。
其实很多人不把脂肪肝当回事,认为自己就是胖了点,实际上脂肪肝到肝炎、肝硬化、肝癌也就这几步。脂肪肝是一个可以逆转的疾病,注意掌握方法,有恒心,有毅力,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也被看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参与者,也因为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看作是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的重要元凶。所以,在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中,低密度脂蛋白都被看做是最需要降低的一个指标。但低密度脂蛋白要降低多少,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才能降低事件,减少并发症呢?
一、低密度没有下限,越低越好?
原来一直认为,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事件,但降得过低是否有害,一直存在争议。直到19年的8月3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发布最新的“血脂异常指南”。指南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布,其结果直接颠覆了我们的想象,指南明确的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越低越好,不设下限。降得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才足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在心血管病高风险和特别高风险的患者。但新指南直接提出无下限,可见欧洲心脏病学会还是经过认真讨论后的积极决定!可见降低血脂对于冠心病的重要性!
二、低密度降得越低越好有什么依据?
为什么不对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做出最低下限呢?难道不是这样的过低对我们人体健康可以产生危害吗?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所谓的安全下限,那为什么就没有下限了?陈大夫个人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现在的降脂药物和降脂相方法,还不足以把低密度脂蛋白降的过低以引起健康危害。第二个原因可能就是为了更加提高降脂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和地位,让我们充分认识降脂的重要性!可能这两个原因是欧洲心脏病学会,不对低密度脂蛋白做出最低下限的关键原因。
三、怎样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需要在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姑且不谈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干预,直接讲述药物的治疗。药物治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指南推荐中,首先仍然是首选他汀类药物,如果他汀类药物不能使得低密度脂蛋白达标,那么建议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联合降脂治疗。对于药物不能耐受或者仍然不能使得低密度达标的患者,可以使用PCSK9抑制剂使用使得低密度脂蛋白达标。PCSK9抑制剂是近两年上市的新型药物,是一类抑制PCSK9(Kexin样前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家族的第9个成员)的化合物,是一类最新的降脂新药。
而低密度没有下限等所有这些都提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降脂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如果你的认识还停留在要不要降脂治疗的层次上,那么你就大错特错。降脂治疗没有下限,所以不要为降脂找借口和理由了!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地方,是否经常吃皮蛋?在我们老家山东这儿,皮蛋几乎是家家户户的备选,非常的常见的一道凉菜。
皮蛋,也叫松花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是含铅量很大,很多人都望而生畏。虽然现在有了无铅松花蛋,但是还是不建议多吃,常吃,理由如下:
1、无铅松花蛋,并非真无铅
这个含铅量国家有规定的,铅含量不得超过3毫克/1000克,则可以标注为无铅松花蛋。所以,“无铅松花蛋”并非不含铅,只是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而已。重金属铅是可以在体内蓄积的,所以即使无铅松花蛋也不能多吃,尤其是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
这几个小方法可以减少铅的吸收:
1)、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这也是过年大家最容易忽略的,经常的大鱼大肉填满了肚子,根本没有吃水果的机会了。特别是苹果、火龙果等水果,不但含有VC,而且还含有大量膳食纤维,不但补充了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同样可以抑制铅的吸收,增加排泄。
2)、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比如牛肉、鸡蛋、菠菜、芹菜、油菜等,可取代铅与组织中的有机物结合,加速铅代谢。
3)、据报道,适当喝点酸奶,也有助于减少铅的吸收。
2、松花蛋含碱性很大
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松花蛋含碱性很大,而且含有一定的盐分。有些松花蛋在制作过程中,会有氨气产生。所以一般吃松花蛋最好的就是加陈醋的姜汁松花蛋,醋呈酸性,可以中和一部分碱性,风味不错。
3、注意污染变质
任何事物都是有保质期的,松花蛋其实不太容易看出是否变质。特别是炎炎夏季,很容易被菌污染。污染松花蛋的细菌主要是沙门氏菌,能够释放毒性较强的内毒素,引起人体发热、肠道中毒反应。夏季食用之前,建议高温下蒸5分钟,即可安全食用。在过年这个季节,天气较冷,还不太容易变质,但是吃之前也要认真检查一下,看、闻、捏、试尝。
4、凉性大
皮蛋一般是用鸭蛋做的,也有用鸡蛋做的。鸭蛋相对凉性较大一些,脾胃虚寒的朋友也是不建议常吃的。
皮蛋的营养成分:
从最上面的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出来,皮蛋中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均为0,不但如此,大部分人的过年饮食中,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都是缺乏的。这更加说明了,过年时补充这两种营养素是多么重要。
【不药博士】简介:此博士哥哥药学出身,却也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营养师,人帅不帅不知道,但内容一定很帅!
血液中的胆固醇与三酸甘油酯的浓度高于正常值就成了我们常说的高血脂,而这之中的胆固醇则被分成“低密度胆固醇”与“高密度胆固醇”2种,这之中前者被通称为“坏胆固醇”,后者则被称为“好胆固醇”。而坏胆固醇普遍被医界认定为造成动脉血管斑块,进而形成血栓的元凶,所以所有人都知道要提防低密度胆固醇浓度超标(<130mg/dl),以防止心血管疾病。
但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并非完全正确,包括对于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胆固醇的许多认知与说法,都可能被部分误导与放大负面印象了。
在LDL分子中含有的胆固醇叫做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在整个LDL的分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大都稳定在45%左右。一般人经常听到的论点是,胆固醇(特别是坏的胆固醇)浓度升高时,容易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即当血液中脂蛋白浓度过高时,脂蛋白就容易堆积在动脉血管壁内层,引起局部发炎反应,并吸引单核球沾黏进入血管内层,变成巨噬细胞吞噬堆积的脂肪。
而吞进脂蛋白的巨噬细胞堆积在血管壁中,就会形成黄色黏稠的斑块,造成粥状硬化。而巨噬细胞还会分泌一些细胞激素,刺激血管壁上平滑肌细胞增生,使斑块纤维化,加速动脉硬化,使血管管腔变小,血液流通困难。有时硬化斑块会被血流冲击产生裂隙,在该处形成血块,堵住血管而产生血栓病变。
但是,也不能忘记,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人体重要的脂蛋白,像是一个货车,会把肝脏制造出来的胆固醇往外送,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需要胆固醇的细胞,例如到了卵巢以便合成女性荷尔蒙,到了肾上腺以便成为制造肾上腺皮质素的原料,到了皮肤以便合成维生素D等,所以,要让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不要飙高,但也不能让其降得太低,否则反而会影响胆固醇的运送,让需要胆固醇参与的生理机能运作受阻。
而根据近年来几个临床人体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低密度胆固醇浓度变高并不会提高死亡率,至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也没有比较高。最有效的治疗是将低密度脂蛋白从210降到160,这时的危险率可下降将近10%。
由于界医界近年来认为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过高,就会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所以研发的降血脂药物开始着重于降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statin类药物,但是根据医学统计,statin类药物可以降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却仅降低约1%不到的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率。
全脂奶制品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和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低有关。但是它只是一个观察研究,不能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地研究来找出确切的原因。但是研究者认为,如果将来能够被证实的话,增加食用奶制品的数量可以减少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低脂奶与全脂奶最大的区别是其脂肪含量,低脂奶一般为0.5~1.5%,全脂奶为3~3.8%。奶里的脂肪究竟好不好?据介绍,相关研究发现,饮用全脂牛奶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甚至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全脂奶实际上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对身体有好处的脂肪酸:油酸占所有脂肪酸的30%左右,可以降低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增加HDL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心血管疾病。磷脂酰胆碱:促进胆固醇、脂肪代谢,清除血管壁胆固醇,预防血管硬化,保护心血管。短链脂肪酸:牛乳中的短链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具有调节免疫,抗炎症作用。中链脂肪酸:能降低胰岛素的阻抗性,可能有助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与其他食品相比,其实无论牛奶中的脂肪含量都算偏低,举例如大豆中的脂肪含量为18%,芝麻和花生中的大约50%,鱼肉和蛋类中的脂肪含量也很高;所以,如果是针对想减肥,或者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人群,牛奶中的脂肪量其实并不大,反而是一些高糖、高油食品更值得注意。
摄入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有害的胆固醇,增加心血管风险,这就是为什么过去很多营养师建议人们喝低脂牛奶的原因。尽管牛奶中含有饱和脂肪,但它仍然取决于饱和脂肪的类型是怎样吃进去的。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的饱和脂肪不会过热,不会被氧化;与牛肉相比,牛奶中的饱和脂肪经过高温蒸煮后,变得更加危险的饱和脂肪过氧化物,会加速炎症,刺激腹部脂肪地堆积。相比之下,牛奶中的饱和脂肪并没有那么差。"
许多人认为全脂牛奶中胆固醇含量一定高于低脂或脱脂牛奶,全脂牛奶中胆固醇含量为13mg,低脂牛奶中为10mg,两者相差不大。
另外,虽然建议人体每天最高需要300毫克胆固醇,但是现在有科学证据表明,70%的人体胆固醇是自我合成的,只有30%是外部食物摄取,所以无论是低脂还是全脂牛奶,其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微乎其微,不必过分担忧。
自己会选择全脂牛乳,但也提醒,饮食均衡和多样化很重要,就像她会注重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一样,采用无糖豆浆,全脂牛奶,无糖优格等配方,均衡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