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急诊看病,排队两三个小时,你觉得会是什么感受呢?
一、急诊为什么不讲先来后到?
经常有人给我抱怨,还有人争论和吵闹,更有人投诉,还有的人更是大打出手和骂骂咧咧!为什么我先来的,却先给他看呢?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他和你们有关系或者托后门!其实,急诊看病讲的不是先来后到,急诊讲的是轻重缓急!在你来的时候,可能来了一个危重病人,那么急诊医生先处理的是重病人而不是轻病人!希望你能换位思考一下重病人家属是怎么想的!急诊指医院的急诊科。急诊在英语被写作“Emergency treatment”,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
二、急诊为什么看病也要排队?
许多人认为,我来看的是急诊,你却让我等了这么久!这不应该,可你真的是急诊吗?急诊可不是你认为是就是,急诊是有明确的病人分类的!只有危及生命的病人才能优先享有最先诊治的权利!你没有比别人多付出什么,却来到急诊窗口要优先,每个人都这样要优先,那么同类型疾病的患者之间就需要排队了!
三、急诊看的都是什么病人?
其实,在急诊,大多数病人都不是急诊病人,只有一小部分是急诊病号!但急诊医生却没有拒绝病人的权利!因为在我国,急诊医生是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病人的!这或许也是最为奇葩的规定了,正因为如此,许多开药的,开检查的,看发烧感冒的,都跑到了急诊!而急诊收费和门诊费用相同,使得更多的人为了“快”而肆无忌惮的到急诊看病,或许,这也是急诊为什么人多的另一个原因!
我相信,即便是等两个小时,急诊医生也不会在哪无所事事而不给你看病!正如有人说的,如果是急诊去看病,排队两三个小时,你就偷着乐吧,因为你去的那个医院,肯定是地区或者区域内的最好医院……
亲,看懂了吗?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病了执意不去医院,也不吃药,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但要去探求病人为什么不去医院,无非以下几种心态!陈大夫带领大家一起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
一、自信这点病无所谓
其实所有的心态中,这一点估计是最为重要的,有人说他觉得病小无所谓,不管病大还是病小,大多数不去医院不吃药的人,都是自信他所得的病对自己影响不大的疾病,所以才如此自信的不去医院不吃药!如果他能感觉到疾病是会危急他生命的,我觉得大多数都会去医院,除非他真的不想活了……
二、讳疾忌医型
这种人群,也占据了不去看病不吃药人群的一部分,他们害怕去面对到医院后可能要面对的现实,怕怕查出来以后可能要面对的恐惧!所以迟迟不敢去医院,但这类人群,只需假以时日,能够面对问题以后,都是会去医院的!
三、条件限制型
这里的条件,主要是就医条件,比如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困难,害怕花钱,才拒绝就医的,多数都是一些老者,艰苦了一辈子,谈到花钱,就害怕的不得了!其他还有一些条件限制的,比如不能独自去医院,不能独自买药,无人照料,等等等,因为条件限制,使得就医成为一种负担,从而使得不想去看病,不想去吃药!
四、真的不怕死型
这样的类型,大多数抱有多活一天是一天的心态,甚至有些压根就不想活的心态,使得他们不去就诊或者吃药!这个就不属于需要我解释的类型了!
有好多人会说,还有其他类型啊,比如医生太黑,不敢去看病,害怕被过度医疗等等,这样的其实都可以归结到第一种类型,还是这类人群认为自己的疾病还不至于危急到生命,真的他们要认为自己的病会危急生命,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医院的!
不管怎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以,不管怎么样想,最起码在他的理解和认知中,不去医院看病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大于去医院看病的获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拒绝去看病和吃药了!
亲,你有这样的想法么?
确诊晚期癌症?你会怎么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认为既然是晚期癌症还有什么治的,做任何治疗都无济于事。
也有的人认为,即便是晚期癌症,也不意味着什么治疗方法都没有,同样可以进行治疗,有的人虽然得了晚期癌症,但治疗后可以多活好几年的时间。
对于46岁的王某来说,确诊癌症的那一天意味着噩梦的到来,可也意味着必须要做出新的选择。
王某说自己是在三个月前出现的便血,一直以为自己是痔疮,所以一拖再拖,直到整个人越来越瘦,这才引起重视。
到医院一检查,很快就被明确为直肠癌。
糟糕的是,确诊直肠癌的时候,医生就发现,王某的肺部和肝脏都有多发转移瘤,这意味着,王某的直肠癌已经是晚期。
才46岁,确诊晚期直肠癌,医生说不能进行手术了。
不能手术,还能怎么办?剩下的就只有放化疗了。
在确诊晚期癌症的那一瞬间,整个家庭都坠入深渊,王某的妻子痛哭,医生,我老公还能活多久?
如果任何治疗都不采取的话,可能只有半年的寿命,可积极一些呢,也许能活一年,也许更久,但是谁都说不好。
医生说,像王某这种情况,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犹豫了好几天,这个从未在妻子面前哭过的男人,第一次流了眼泪,生活这么好,有这么好的家庭,谁又愿意去死呢?
最终,王某决定采取放化疗,他被转入肿瘤科,第一个周期的化疗,王某反应还行。
如今已经进行了三个周期的化疗,复查显示肿块都有缩小,这让王某一下子有了信心。
不过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大。
等待王某的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
如今,在医院进行了第四周期化疗的王某,人瘦了很多,整个人特别虚弱,需要依靠妻子的搀扶才能走久一点。
确诊癌症以来,王某的心态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告诉医生,活一天算一天,多陪陪老婆和孩子,活着的每一天,他都觉得是那么美好。
未知往往带来恐惧,因为害怕恐惧而踌躇不前,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事情。
冰冷的手术台,闪烁着寒光的手术刀,带着口罩、看不清脸庞的手术医生,有些病人会因此害怕手术,这并不是无法理解的事情。
但很多时候,只需要勇敢前进一步,一切都会豁然开朗。如何消除病人的恐惧,让病人不再害怕手术,是李虎医生行医多年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事情。
一位老人颤巍巍地走到电视机前,打开电视。老人腿部有些变形,右侧膝关节向外翻着,远远看起来双侧大腿和小腿就像一个大写的X字母。
“哎,也不知道这老毛病什么时候能好?”老人腿部膝关节隐隐作痛,他按着膝关节缓缓坐了下来,此刻电视上正在播着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
李虎医生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科的主任医师,被邀请到这期节目,讲述如何用绿色运动疗法去治疗骨关节病。
李虎主任的节目,就像一束耀眼的光,瞬间照亮老人的眼睛,让老人一拍大腿,激动地收拾行李,连夜坐飞机从江苏泰州来到了北京。疼痛,让老人一刻也不想等待。
老人专门找到李虎主任,挂了李虎医生的门诊号。“医生,我绝对不要做手术!”这是老人的第一句话。“他们都跟我说要做手术……”老人显得有些激动:“打针可以、吃药可以,但是就是不要手术!”
李虎主任皱了皱眉,询问了老人的经历。老人因为骨关节炎,已经去过了很多地方,看过了很多医生,打过很多针,吃过很多药,膝关节疼痛症状都没有好转,所有医生都告诉老人——你必须做手术。
老人对李虎主任哀求道:“我就是看了主任您的那期节目,才燃起一丝希望找到您。您看我的情况,能够通过绿色运动疗法治疗吗?”
李虎主任看着老人外翻的膝关节,沉吟了片刻,缓缓地说道:“老人家你也看过我的节目,我是不轻易提倡做手术的,我的原则是,只有病情到了一定阶段,到了必须要做手术的情况,我才会决定为患者做手术。”
但李医生紧接着摇头道:“但是——你已经是晚期的骨关节炎了。”那期节目中的病人,都是早中期的骨关节炎,所以才能够不做手术。
“你的情况……运动康复疗法很难有明显的效果了。”李虎主任实事求是地说。
李虎主任的话语让老人有些恐惧。千里迢迢跑过来,终究还是要无功而返吗?李虎主任默默判断着情况。这位老人的右腿已经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形,关节破坏也很严重,只能通过关节置换手术来彻底解决。
该如何打消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呢?李虎医生缓缓地道:“对于老人家你而言,如果想要治好腿部的疼痛,只有去做手术,换一个关节,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老人沉默而纠结着,似乎对手术有着难言的抗拒。
李虎医生话音一转,转而问道:“老人家你为什么不想做手术呢?”老人嗫喏道:“疼。”“做手术,很疼!”在很多人旧有的观念中,手术意味着危险,意味着开刀,意味着疼痛。
但事实是真的这样吗?李虎医生笑了笑,为老人看了一部分自己所做过真实的手术案例。
“老人家,在我近几年做过的四五百场手术中,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手术后都会告诉我,手术的过程中没有感到任何疼痛,你相信我吗?”李虎医生真诚而认真的态度让老人有些动摇。不过老人还有一个害怕手术的理由。
“但是——做了手术,换了一个关节,能支撑多长时间呢?还不是几年又得再换一个关节,重新做手术?”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自古以来便有的观念,更别说关节这个大器官了。很多人都认为,换关节,肯定用不了多少年。但现代医学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也一直在进步着。
李虎主任对担忧的老人解释道:“在最初人工关节刚刚发展的时候,人工关节几年需要更换一次的情况,的确存在。但现在,人工关节的材料经过无数科研人员的研发,已经改良了很多很多,现在哪怕用30年甚至40年都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啊,不用担心做完手术还要再做一次手术的情况发生。”李虎主任耐心的安慰逐渐打消了老人心中的顾虑。“那……就尝试一次吧?”李医生继续给老人展示着近期其他类似患者手术前后的腿部对比,效果终于让老人心动。
手术开始!
有时候,只要踏出一步,就会发现原来恐惧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老人在不知不觉间做了手术。
术后,明媚的阳光照亮了病房,老人躺在病床上微微舒展着双腿,喜悦萦绕在心头。“原来,手术过程真的一点也没感到疼!”老人笑容一直挂在脸颊:“现在,腿一点儿也不疼了!手术后到现在,就没疼过!”
其实李虎主任遇到过很多因为害怕手术而犹豫不决的病人。李虎主任现在对于此类病人,往往会选择一种特殊的方法——让“前辈”来现身说法!不久前,李虎主任还遇到过另外一个病人。
那是一个北京的女性患者,退休前是一位注册会计师,因此不管是经济条件还是知识水平都是很高的,没有手术费用方面的担忧。但是,这位病人腿疼了很多年,腿疼的时候,一瘸一拐的,甚至出远门时需要坐轮椅。
她一直到87岁,才在李虎主任的劝说下进行了手术。这位病人同样看过很多地方,同样因为害怕手术带来的疼痛而一直不愿意进行手术。对待这类患者时,李虎主任总是会拿出自己的珍宝——一些经过手术病人同意后录制的视频。这些视频中,做完手术的病人们,愈后情况都很好,术后甚至健步如飞!
李虎主任看着视频,对着病人说:“你问我疼不疼,我不知道,我也没做过。我只能给你展示做了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来让你们看看他们到底疼不疼。”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看到过的东西总是更令人信服,这个方法往往很奏效。看到这么多前辈来现身说法,恐惧自然就慢慢消退。因此李虎主任的这个方法,总是很奏效。
那位87岁的老人就是这样被说服。按照以往,像她这样这么高龄的患者,一些医院都不再进行手术了。很多患者及患者的家属其实也慢慢接受了长期卧床的现实。
但总有光能够打破黑暗。李虎主任相信,只要打破恐惧,积极地进行关节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李虎主任的团队不会因为年龄和困难而退却。在李虎主任团队高超的医术加持下,这位87岁的老人家做了手术,术后恢复得很好。
在术后第5天,病人转到了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在术后第8天的时候,李虎主任去看望这位老患者,询问术后情况。
“现在疼不疼啊?”李虎主任这样询问时,老人家特别开心地道:“不疼!现在你看我的膝盖伸直、打弯,都不疼!”
医学在进步,但为什么进步的医学确不能让所有的人不生病呢?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我觉得医学还不至于进步到让人不会死亡的地步,最起码短时间内不会。但医学的进步确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医学进步如此快,病人确越来越多呢?
一、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的结果
如果翻开我国人均寿命的历史,你会惊奇的发现,从建国到现在,我们的人均寿命已经提高了将近一倍。以我国为例,建国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到1970年我国的人均平均寿命已经到了59岁,但到了2015年的时候,我国的男性平均寿命已经到了男性74岁,女性77岁。你可以想象,在儿时我们的记忆中,50多岁的人就已经身体佝偻,头发花白的肯定是很平常的事。但现在呢?年近50身体倍儿棒的绝对是大多数。
可能有人有疑问,这个和得病的人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正是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才使得患病的比例和人数在不断地上升。国人中有高血压2.9亿,心血管病3亿,由此可见,许多人带病生存是常态。所以,人均寿命提高是病人增多的原因之一。
二、老龄化严重的结果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是我国目前不争的事实,而中年以后,身体逐渐走下坡路的事实,会让更多的人带病生存。以2000年为例,我国老龄人口大约10%左右,也就是每100个人中有10个老年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8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经20%还要多,也就是说,总人口增长不明显的情况下,每100个人中老年人增加到了20多个。而预计到20年后,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
还有人会问,老龄化和生病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道理就更简单了,老年人距离不愿意面对的死亡越来越近,各个器官老化,生理机能变差也是事实,所以,老龄化严重的后果直接就是病人数量的增加。
三、物质水平和健康意识提高的结果
随着新农合和医保投入稳步提升,全民医保已经不是梦想,随着农合医保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看病的门槛真的越来越低了,可能会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你想过吗?原来在农村,去县医院看病的已经是大病了,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把看病不再局限于县城,去市里省里甚至北上广已经变得很现实的事情。看病的门槛越来越低了,所以愿意到大医院看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君不见卫生院还有小医院门可罗雀,但大医院门口确门庭若市,这不能不说是物质水平提高的结果。
健康意识的提高当然也是和物质水平提高是有关系的,手里有钱了,看病报销了,生活富裕了,更多的人也就更关注自己的健康水平,健康体检,治未病,保健养生,使得更多人愿意积极诊断、早期治疗,所以,医院里人满为患的现象表现为医院越好越明显。
最后,科学的看待和分析,陈大夫认为这些是主要的原因,如果你非要和医生扯上关系,我只能说是医生看病越来越好了,否则,更多的人是死亡而不是带病生存。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在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第三版和第四版中,被归类于焦虑障碍谱系,命名为强迫性焦虑障碍。而DSM第五版中,强迫症从焦虑障碍中被分离出来,与躯体变形障碍、拔毛症、囤积障碍和抓痕障碍组成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强迫及相关障碍”。
严重的强迫症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所以强迫症患者非常有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千万不要一个人扛着。
治疗目标
强迫症的治疗目标是:强迫症状显著减轻,社会功能基本恢复,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和减少复发。
强迫症状减轻到对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可以这样来判断,如强迫症状中尤其是强迫动作,患者每天花费的时间少于1小时;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在可以耐受的范围或几乎没有焦虑;能够带着“不确定感”生活;强迫症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小或几乎不造成痛苦;患者能够应对压力,防止症状有较大的波动。
对于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应最大限度减少症状的频率和程度,尽可能让患者接受带着症状生活,尽量减少疾病对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让患者愿意接受持续治疗。
治疗原则
强迫症需要长期治疗,而且需要医患联合,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建立有效的医患治疗联盟、定期评估、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多学科联合制订治疗方案、治疗环境的选择、药物治疗的选择与序贯性、关注治疗的依从性。
治疗方法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是否使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联合治疗,取决于患者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共病的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及治疗史、心理治疗的可获得性、患者当前的治疗、患者对治疗的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
有56%~83%的强迫症患者至少共患一种其他精神障碍,如情感障碍(包括有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怖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酒精或物质滥用或依赖、抽动障碍等。
及时治疗强迫症,可以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减少焦虑情绪;不仅自己的生活质量能够获得大大的提升,更可以让家人的担忧缓和,精神和经济负担减轻,因此,千万不要独自隐忍,要相信医学的力量,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于治愈的可能性就会越高,预后也会更加理想。同时,大家也一定放平和心态去看待强迫症。
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虽然有些夸张,却是当今看病情况的一个写照。患者多,医生少,加上基层医疗条件差,大家一窝蜂的涌入大医院看病,是大家反映的看病难的根本所在,典型的僧多粥少情况。
哪怕是个最普通的感冒,也想让三甲医院主任 给看,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于是大家挤破脑袋去大医院挤。最后呢,排队2小时,看病就5分钟,小病也没看舒服,大病没排上号,徒生一肚子气。于是大家有吐槽的、有骂街的,有花钱买“黄牛票”的......这都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如果骂街能管用的话,下次看病就不发愁了。消消火吧,学点看病技巧,又不必伤心,又不需要伤钱,岂不美哉?
这里就送大家一套看病攻略,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第一、首先还是要平时多学一些医学常识,对自己的病情有个初步判断,自己的健康还是自己管理,别都以为生病了,就都是医生的事了,万一你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医生呢?万一遇到一个庸医呢?看病和修车不一样,车坏了你可以直接扔修车店,不管修车师傅怎么修的,修好了,给钱就完事了,修坏了,大不了,赔你钱,如果你再不满意,赔辆新车,你一定会满意。生病了,你总是要问问医生,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因为医生治坏了,赔你多少钱也弥补不了,当然也不能赔你一个健康的身体了。
第二、一定要挂对号、 一定要挂对号 一定要挂对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为什么?一旦挂错号,挂错科室,浪费时间、浪费钱,自己闹心,还耽误病情。好不容易2小时排队,排到你了,问了几句,接诊医生一看你不是本科室病,把你转到其他科室,你又重新排队。好了你说我就犟了,将错就错,就在这看了,那么提醒你一句隔行如隔山,应该听说过吧,在医院则是隔专业如隔山,你总不至于因为赌气拿自己健康开玩笑吧。
那么问题来了,有人说了,我又哪知道挂哪科啊?得了就等你问呢,这就给您送上挂号指南。
眩晕天旋地转的晕,不敢睁眼睛,头晕与头的位置改变有关,比如躺下或者翻身头晕---耳鼻喉科或专业-眩晕诊疗中心
晕时脖子疼,伴有手脚麻症状-,可能是颈椎病所致----骨科
先有心慌、心脏不适,晕时心前区疼痛,可能是心律失常:III°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脏缺血、甚至急性心梗----心内科
站不稳、眼球乱转,甚至意识不清,很有可能是小脑梗死或者小脑出血、脑干问题----神经内科
用眼睛过度时头晕----眼科
面色苍白,周身无力,很有可能是贫血---血液科
头痛
伴有耳鸣,或者鼻塞、流涕,很有可能是鼻窦炎之类的情况----耳鼻喉科
一侧头痛,疲劳、紧张时加重,伴有言语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神经内科
外伤引起的头痛或者头痛伴有面部疼痛,可能是三叉神经痛所致----神经外科
肚子疼
右上腹和右下腹的急性腹痛首选---普通外科
腹痛伴有反酸、呕吐、腹泻----消化内科
腹痛伴尿急、尿频、尿痛、血尿----泌尿外科
女性停经后发生急性腹痛----妇科
胸痛
胸口或胸前疼痛,觉得像石头压在胸前,有心慌、气短----心内科
胸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怀疑心梗直接----急诊科,
(开通绿色通道,更快更便捷,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前胸后背痛和肢体活动有关,颈椎咔咔响----骨科
牙疼
牙龈出血、发炎、肿痛----口腔科
经常运动后牙疼----心内科
牙疼+脸疼+鼻塞----耳鼻喉科
腿疼
单纯某一关节肿、痛----骨科
两侧关节痛同时发作,首发于近端指间关节,休息后加重----风湿免疫科
走路疼休息后能缓解,伴有小腿肿胀,按压疼痛,很有可能是动脉炎、动脉狭窄----血管介入科
失眠
睡不着、睡不香----睡眠障碍门诊
压力大、焦虑----睡眠障碍门诊 / 神经内科
打呼噜
睡觉打呼噜,偶尔“暂停”三五秒,甚至因喘不过气,突然被憋醒----睡眠科、呼吸科 /或耳鼻喉科
过敏
皮肤瘙痒、出红疹----皮肤科、变态反应科
号也挂对了,接下来就是在如何在短时间呢,把自己的情况既要完整、详细,又要简明、扼要的告诉医生呢?
第三、如何和医生有效交流呢?
1.就诊时一定药携带之前的检查结果。大家都以为看完病结果就没用了,或是随手扔了,或是放在家中,其实这些会为初步治疗或进一步检查提供参考。
就拿我们心内科最常见的心电图来说,我们更重视的是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曾经有一个朋友的母亲就是感冒、发烧,有点气短,想去诊所输液,结果心电图是下壁导联III、AVF有点Qr型,胸前导联T波倒置,结果心电图机器提示:不除外下壁心梗,结果不敢给看了,于是朋友联系上我,说需不需要住院做造影,我让他找到了既往体检的心电图,拿过啦找我,结果既往的心电图就是这样的,结合症状,不考虑心梗,回家吃感冒药就好了。如果这种情况,你说不清楚,大夫也没那么多时间去深入了解,可能就要造影了。不仅花了冤枉钱,还要承担没必要的风险。
2.事先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提前准备要问的问题,最好用纸写上。以免因为着急、紧张而忘记,节省双方的时间和精力。
同医生初步描述病情:
1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最好有具体的时间,比如说胸闷、胸痛、气短多长时间了?而不是医生问你怎么难受啊,你回答我是心绞痛,是不是心绞痛需要医生判定。
2 )发病时候的感觉?是疼、是痒、是闷等等如等。再次强调病情结论是由医生判断的。
3 )如实告诉医生病史,曾经接受过什么治疗?
4) 曾经吃过以及现在正在吃什么药?
5)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有无家族史?
有人喜欢从网上学点皮毛就爱质疑医生的判断,这是大忌,没有一个医生喜欢这种方式,也许他会因此草草了事,把你打发走。除非你不想让他给你看了,那你随意发挥!
3.养成记录自己基础数据的习惯。
比如血压、血糖等,如果血压、血糖近期控制的不好,需要调整用药,医生是药根据血压、血糖数值调整用药的。想调的好,调的准,又适合你自己,详细、准确的记录数值是关键。
4.可以提前咨询医生朋友或者网络医生。
一定要和医生做朋友,你和医生做朋友了,他才会心无芥蒂的告诉你。如果你总是持怀疑态度,医生和你说一定是模棱两可的,他也会提高警惕性,会保护自己。
至于网络医生也可谓参差不齐,像咱们头条,黄V认证的都是通过提交资质证明才通过的,也就是说他们是电脑后的医生。再多说一句,你们也许关注很多医学大咖,三甲医院某某主任医师、某某主任,也经常会在文章或微头条下面留言,但是你想过没有怎么样才能让他回你?百万大V的留言和私信那么多他们会有时间逐一回复吗?当然不会!像亮哥不到2万粉丝,会认真看每一位的留言和私信,才会给你回复的。不信可以试试哦。
第四、如果必须马上看到病,一定要懂得避开人群高峰,就像开车错峰出行一样。
周一到周三、每天上午11点之前是就诊高峰期。如果复诊或单纯开药,下午看病更节省时间。
周四、周五人会少一些!上午10-12点,下午4-6点就诊人数较少!
当然,时间足够的话,建议门诊还是早点去取号。比如,8:30看了门诊,如果有检查,1~2个小时出结果后,还可以找医生看一眼。但如果10:30去看门诊,检查结果出来,也许医生已经下班了,这时候只能再重新挂号看检查结果了。
相信很多人对呼吸机有所抵触,觉着上了机没几个能好的;也有些朋友觉着上呼吸机是垂死挣扎,活受罪,也就是拖延时间,就算暂时活着也没有尊严、没有意义,甚至有朋友签字临终前或抢救时拒绝使用呼吸机,大家的想法和顾虑确实有一定道理。
呼吸机作为一项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按照用途可分为有创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如果病情发展需要上有创呼吸机,那就需要气管切开确实会有痛苦。
在医院急诊内,大家会发现很多患者家属对呼吸机有很多疑问,他们在担心患者是否能抢救成功的,也在心疼患者会有痛苦。但是病人用呼吸机的情况,一般是病人昏迷无意识的状态,大家就产生了疑问,病人抢救时上呼吸机痛苦吗?身为病人家属在为病人担心我们可以理解,当然小编我能做的就是为大家介绍一下具体是咋回事。
上呼吸机痛苦吗?一般来说,假如遇到的紧急情况下是不施用麻醉的,因为抢救时间分秒必争,早一刻插管就早一刻恢复通气支持,生命显然比不知是否有效的一点局麻安慰有意义。如患者其余情况尚可,仅仅是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支持,这种情况的插管就会使用局面后插管的方式了。
上呼吸机痛苦吗这个问题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因为对于病情垂危丧失意识者,我们无法讨论“痛苦”,因为“痛苦”的感知和理解需要建立在意识存在的基础之上,但是如果原有导致疼痛发生的原因未去除,疼痛却还是很有可能存在的。也有研究称,要戴呼吸机的人一般是无意识的人,应该没啥感觉,否则正常有意识的人都能正常呼吸,呼吸是人的本能,只要人清醒,就能自主呼吸,气管切开,插一根管进去,把呼吸机接到这根管上为病人提供通气支持。有创呼吸机虽然在建立人工气道方面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但是病人在昏迷中不知道疼痛,醒来有疼痛的。
上呼吸机痛苦吗?朋友们都了解了吗?其实在抢救的情况下,首要问题是生命,至于其他问题都可以忽略,解决首要问题是抢救的必然问题,在急救、麻醉、ICU和呼吸治疗领域中应用很广,是挽救急性、病危患者的重要办法之一,所以大家要正确的看待。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很高,有很多心肌梗死的死亡都是发生于院前的,也就是说,在患者还没有到达医院之前,就发生了心源性的死亡。
而是不是到达医院的心梗,就都能抢救过来呢?
当然也不是,有数据显示,即使到达医院,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也大约在15%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到了医院,100个心肌梗死的患者,也要有十个左右的是不能顺利出院的。
那哪些情况影响到患者住院后的存活与否,以及抢救是否能够成功呢?
1.心梗部位
前壁心梗影响心功能属于大概率事件,而右冠状动脉的闭塞,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或者心率减慢,回旋支闭塞的患者,似乎心脏破裂的概率更高,所以,心脏心梗部位,决定了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概率。
2.面积大小
心梗面积大小,更是直接威胁和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心梗面积越大,其预后越差,而心梗面积越小,其相同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风险相对较小。
3.并发症多少
心梗后并发症,是心梗后患者死亡的绝大多数原因,心梗并发症有很多,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二尖瓣腱索断裂等等,发生严重并发症以后,患者死亡率则大大上升,患者的存活可能则会越小。
4.个体差异
患者自身情况越差的情况下,其死亡风险可能会更高,如果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比如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血管病等等疾病,那么患者可能存活的几率则会大大降低。
5.其他因素
比如患者心梗后就诊的时机,到院后选择的治疗方式等等,都会对患者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
影响患者心梗后能否存活的因素很多,其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并不是所有的心梗到院后都会存活,即使医疗技术大大发展的今天,心梗仍然是威胁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杀手,需要每个人去警惕。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一、问是否医保是看病需要
医保指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法律法规,在劳动者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不管是门诊看病还是住院看病,门诊病历还是住院病历中,都有要求填写是否医保、新农合、居民、商业保险还是自费等等的地方,这些地方是不能空项的,所以,问是否医保,是看病的需要,也是医生必须掌握的情况之一。
所以就出现了,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病人,我们的医生都需要问一句,“是医保还是自费?还是其他?”!不要想多了,有可能他只是为了写病历。
二、问是否医保是告知需要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医保和农合或者其他商业保险,其报销流程或者登记流程是不一样的,在住院或者门诊,都有明确的规定,医生询问是否医保或者还是其他保险,就可以告诉患者家属,患者应该怎样登记、怎样办理报销。因为碰到过好多病人,没有成功登记医保或农合或者其他保险,而最后以“医生没有告知”为理由来搪塞,所以,医生问你是否医保也是为了告知需要。
三、问是否医保是为治疗需要
医保和不医保和治病有神马关系?当然有关系了,在门诊或者住院过程中,医保和新农合或者自费,有许多条条框框,是需要按规执行的,如果不问清是那种报销形式,最后可能导致患者不能报销或者报销比例减少,会有经济损失,所以,问是否医保是治疗需要。
四、不管是那种报销形式,和最后的治疗结果没有关系
不管是医保,还是农合,还是其他保险,和治疗疾病的最后结果是没有关系的,而又关系的是疾病本身,所以,不管你是哪一种保险,都不必担心医生会因为保险形式而改变治疗方法或者影响治疗结果。
亲,看懂了吗?不懂的话可以关注我,每天有简单易懂的科普推送给你!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到医院就诊之后,最害怕医生说“回去观察就行了”
昨天医院同事问我一个问题,“李主任你知道来医院家长最怕医生和他说什么吗?”我说这我不知道。最害怕听到“回去观察就行了”她告诉我说。
我当时还很困惑,就是没什么大问题,回去观察看会不会持续恶化再做判断。
可这件事我换位思考发现确实是这么回事,家长来医院就诊更希望的到的是实质性的治理方法,而不是得到一个没有任何帮助的回答。
通常家长在来医院之前,本身就是带着疑问来需求帮助的,都希望得到一个确切的解决方案,担心自己不够专业,耽误了孩子的病情。
但往往并不是任何情况都需要到医院就诊,家长可在家先观察情况,看是否有必要就医!
● “就医指征”
1、 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嗜睡
2、 不愿交流,对周围一切事物失去兴趣
3、孩子非常烦躁,精神亢奋
无论什么情况,当孩子出现精神反应异常就是就医指征。
● “已经生病,没有好转”
在病情发展阶段,我们在家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用药,然后在接下来的48小时病情依然没有得到好转,或者并不好转迹象,这是就必须就医观察。
通常这里还会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家长,孩子生病了不去采取应对措施,认为“等一等”“忍一忍”就好了,没能认识到孩子病情的严重性。
小孩子的表达能力是不足的,更多的时候他是很难准确描述自己哪里不舒服,因此造成了这种“不严重”的误解!
● 咳嗽不止!
1、 呼吸急促!呼吸到感染的标志
呼吸道感染的情况通常伴随着咳嗽和呼吸频率的改变,然而咳嗽就是最为明显的外显性特征。对于三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来说,一般每分钟呼吸频率持续在45次以下,那就极有可能存在呼吸道感染的问题,就必须采取就医措施。
2、吸气费力,呼气费力。
通常变现为孩子呼吸不规律,呼吸节奏一会快一点,一会慢一点,小孩子本身呼吸节律不规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一般家长不必紧张了,可孩子出现的是呼吸费力才需要额外注意!
还有一种情况,小孩子会装病!可能是为了达到他的某种诉求,要么是不想上学,更有可能是想获得你的关注语关爱。这时候就需要有极强的观察能力,判断孩子是哪些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