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血压病分期

高血压病分期
发表人:主治医师于英儒

1979 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病临床分期标准,按临床表现,将高血压病分成三期。

一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大部分时间波动在 12.0~13.3kPa(90~100mmHg )之间,休息后能够恢复正常,临床上无心脏、脑、肾并发症表现。

二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超过 13.3kPa(100mmHg )以上,休息后不能降至正常,并有下列各项中的一项者:

  • X 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心室肥大的征象
  • 眼底检查,见有颅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
  • 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三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超过 14.7~16.0kPa(110~120mmHg ),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

  • 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
  • 左心衰竭
  • 肾功能衰竭
  • 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水肿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病情急剧发展,舒张压常持续在 17.3kPa(130mmHg )以上,并有眼底出血、渗出或视水肿。

从上述分期可见,一期高血压病心脑肾等脏器尚无受到损害;二期高血压病有心脑肾轻度损害或单一靶器官损害的征象,但仍处于器官功能代偿阶段;而三期高血压病心脑肾器官损害严重,且已丧失代偿能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会引起其他疾病!

     

     

    高血压治疗的基础是口服药物,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但是不是仅仅只进行药物治疗高血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答案当时不是。还要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

     

    1.按时服药是基础

     

    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是需要终身服药的,有许多人认为口服药物后血压变得正常,就可以停用药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口服药物后,除非血压变得很低或者不能耐受降压药物或者其他需要,否则药物是不能停用的,必须坚持服药。

     

    2.合理膳食是必须

     

    高血压病人要清淡饮食,要低盐饮食,要低脂饮食,这些都可以改善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因为高盐高脂及高胆固醇饮食,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的可能,而这些都不利于控制血压,所以要想控制血压,一定要合理膳食。

     

    3.心情舒畅是关键

     

    高血压病受情绪影响较大,需要合理的工作生活压力,适当的愉悦和放松心情,有利于血压控制于正常水平。

     

    4.健康习惯是必要

     

    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烟酒、拒绝熬夜、拒绝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合理的作息生活习惯,可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将血压控制在达标范围。

     

     

    5.适量运动不能少

     

    运动不仅不会增加血压,还会更有利于控制血压,所以,一旦罹患高血压,合理的运动计划和强度,有利于控制血压于正常水平。

     

    当然,合理膳食也好,适量运动也好,健康习惯也好,这些都是作为高血压病治疗的辅助,最为重要的还是口服药物降压治疗。一定要按时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血压!

     

    以上针对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病,我们还需要找到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比如垂体瘤、肾上腺腺瘤手术,以及针对其他原发病的对症治疗等等。

  • 大家认识了高血压,知道了高血压的严重危害,并了解到高血压的防治及基本的药物治疗,这只是万里长城走出了第一步,要实现平稳降压,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危害,路还很远,很远。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样自我管理呢?今天亮哥针对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展开详细阐述。

     

     

    第一点:还是老生常谈,不管是不是高血压患者,也不管是哪个级别的高血压患者,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必不可少。戒烟限酒、少盐低脂、适度运动、多吃水果(糖尿病患者除外)和蔬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生活有规律。

     

    第二点: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好多患者回到家中就会忘记医生的嘱咐,经常会有漏服、自行减量、加量。或者干脆就是跟着感觉走,自己觉得不舒服就是吃药,觉得今天很舒适就不吃药,造成血压的波动,从而给这无形的杀手—高血压创造致病的机会,一定要按照医嘱的剂量、服药时间口服降压药物。不要盲从他人用药,随意更换。之前有患者来就诊说是近期血压很不稳,最后一问才知道有个亲戚送了他几盒较贵的降压药物,本着贵药就是好药的原则应用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三点:要合理的监测血压。为什么说是合理的监测血压呢?部分高血压患者,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要知道血压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如果测得血压偏高,就自行加药,如果测得血压偏低就自行停药。血压本来就是有昼夜波动的。偶尔偏高、偏低属于正常,观察即可。盲目的增减药物反受其害。我就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血压反复波动来就诊,最后降压药物并未更换,规律用药后血压即可降至目标水平。监测过程中如果有血压升高应先查找原因是不是休息不好?是不是运动后测量的?生气后测量的?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实在不放心可去医院做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再有就是家中血压计的选择问题,目前最准确的血压计为水银式血压计,但水银所致污染严重,预计2020年将禁止生产。目前市场上的大品牌的电子血压计是值得信赖的,最好选用臂式电子血压计。测血压也应该在静息状态下坐式或卧式均可。血压计尽量与心脏同一水平为宜。

     

     

    4.对所用降压药物,要阅读药品说明书,除非特别有医嘱,否则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用药,同时应知晓应用降压药物副作用。但是不要对药物副作用过度担心,既然称之为药必定会有副作用的。现在上市有大量的安全性数据,不安全就不会上市了。对于老年人要警惕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从卧位变为坐位,一定要缓慢。对于短效降压药物一定要警惕,特别是心痛定(硝苯地平片),已很少用于临床降压,切不可含服降压!!!

     

    5.应该重视血糖、血脂、尿酸等危险因素的治疗,高血压与血脂、血糖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如有胸闷、心悸、气促等不适,及时就诊。

     

    季节变化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发生波动。天气渐凉,皮肤血管会收缩,一些老年人、平时血压波动大的患者、重度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因此要加强监测。若血压比平时轻度升高(收缩压不超过10mmHg),暂时不特殊处理,随着人体的适应多数人的血压可恢复正常,若明显升高,请咨询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心脑血管专家说随着冬季的到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做好自我保健工作,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血管容易收缩,血流慢容易导致血压的上升,所以要引起患者的重视,一旦出现以下危险信号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具体内容下面详细介绍。

     

     

    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

     

    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7、头痛:是高血压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其诱发原因多种多样,有时是高血压本身引起的;有时是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可能是中风的前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千万别忽视了头痛这个危险的信号。

     

    8、紧张性头痛:往往发生在高血压早期、血压波动在130-140/85-90mmHg的患者中,多为青壮年人,且头痛多局限于一侧或两侧的前头部及后头部。这种情况往往由患者长期精神过度紧张,或突然受到强烈的刺激、打击等引起,在血压升高的同时常伴头痛。

     

    9、血压波动:血压波动于140-160/90-100mmHg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头痛可从颈枕部扩散至前头部、眼眶及太阳穴,头痛多为搏动性痛,常较剧烈。血压波动在160-190/95-120mmHg之间者经常伴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高脂血症等其他疾病。当患者突然血压上升时,往往出现意识模糊、全身抽搐、头痛、剧烈呕吐、暂时性视力丧失等症状。患者家属这时候一定要引起警惕,这很可能是脑中风的警讯。

     

    以上是高血压患者发病时的几个危害信号,希望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一旦出现了以上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自已擅自增加药量,这样只会给健康带来更多的隐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疾,源于外在,或许有一天可以全部控制。而病,多数是源自内在的,比如衰老引起的多数病痛。总体而言,不是悲观的看这个问题,无论再过多少年,人类也不可能战胜所有的疾病。疾病的范围太广,单论疾病的名称就有上万个,而且新的疾病还在发现中。这几乎是处在一个疾病不断消灭,有在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中。

     

    疾病分两个方面:

     

    疾,可以表述为由外到内获得的,由外来因素引起的不适,例如一些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这些病我们深入研究、采取手段,是可以控制,甚至可以消灭的。比如天花、脊灰等之前看来比较严重的疾病,现在都已经被消灭了。所以有理由相信,这些终究是可以再回归本位的,或者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和谐平衡中。

     

    病则更多说的是人身体自身产生的,由内而外获得的。比如遗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增生、代谢性疾病、精神类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等,想要完全战胜是基本不可能的。我们还没有活到疾病发作影响我们健康的年龄。

     

    就拿老年性疾病来说,除非人类永生了,才能有机会治愈所有的疾病,但是人能永生吗?这仿佛回到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上。衰老意味着身体器官的老化,而且心脏、血管、关节首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不过是在续命或者提高生存质量而已。这类疾病除笼统的归因于衰老,很难找到确切病因。找不到确切的病因,就无法进行有效治疗。对于更外一些额外获得,比如物理因素造成的损伤、化学性的中毒等,基本不算疾病。

     

    自然平衡的过程

     

    很多疾病是伴随人类“进化”而出现的。在人类攻克一个疾病后会诞生出更厉害更可怕的疾病。所以,人类很难战胜所有的疾病,同样也不可能永生。已知的是有限的,未知的是无限的,我们只能站在已知的孤岛上慢慢探寻前方未知的大海。

     

     

    疾其实还指小病,也就是病初发时的状态

     

    比如高血压,也分"疾"和"病"两个阶段。前者,可能是因为压力、劳累、情绪、更年期等导致血压增高,也叫"症状性高血压"。如果及时把不良因素去掉,改善生活方式,血压就会恢复正常,不用吃药了。

     

    但是,更多的人是,一发现血压高,就急忙找医生开药吃,从不认真去找原因,更别说去努力消除病因。久而久之,就变成"高血压病"了,那只能终生吃药了,错失康复的最佳时机。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3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说到高血压,大家都知道它是不死的癌症一旦被它缠住,这辈子就很难摆脱。不过高血压也不是不能治愈,在临床上高血压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


    原发性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找不到血压升高的原因,这种高血压目前是实实在在的无法治愈,需要终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而继发性高血压就不一样了,它是有着确定的病因的,比如肾脏因素、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这种高血压只要去除对应的因素就可以彻底恢复正常。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高血压,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各年龄段的高血压值是多少?


    其实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统一的,认为非同日三天测量血压的数值>140/90mmHg就可以诊断高血压。


    可能会有不少朋友觉得这个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血管弹性明显变差,这种情况下对于血液的缓冲作用就减弱,因此老年人的血压是略微高于正常人的。这种说话也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一般认为老年人的正常血压应该是低于140/90mmHg。


    临床上对于老年人的血压的控制目标是适当放宽的,他们的血压的高值只需要控制在150mmHg以下就可以,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血管弹性超差了,另一方面由于心脏多年的工作,射血能力相对减弱,血压控制的太低会造成脑部供血减少,容易引发头晕、肢体乏力等症状,而且血压太低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虽然对于成年人来说高血压的标准是统一的,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适用于这个诊断标准。因为小孩子和成年人相比,心脏功能还不完善,所以相对是不高的。


    对于年龄在2~12岁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收缩压的正常值是(80+年龄×2),而舒张压的正常数值是收缩压的2/3,如果高于这个数值就认为是血压升高。

     


    得了高血压以后需要注意什么?


    戒烟酒:虽然已经进入21世纪了,但是我过长期吸烟、喝酒的人并不少,可能大家也都知道这两种行为对身体不好,但是要说到对血管的危害,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太清楚。长期的吸烟喝酒会加速血管的老化,这时候人的血管就犹如老化的水管一样,特别容易破裂,而表现人身上就是脑出血。


    按时服用降压药物: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它带来的危害在短期是不明显的,但是上面说了它会损害血管,加速血管的老化。但是如果血压是忽高忽低的那种,血管老化的速度会更快。这就像一个橡皮筋一样,如果反复牵拉它,是不是橡皮筋就更容易断?血管和橡皮筋是一样的,血压的忽高忽低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定期测量血压和体检: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对于血压管理的重要性和服用药物是一样重要的。经常测量血压可以弄明白血压的变化,可以根据血压变化的情况对用药做出调整。与此同时,高血压患者也需要进行定期体检,因为一方面可以发现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也能够及时发现高血压的并发症,从而能够做到早期干预。


    其他:尽量做到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坚持运动、保持体重指数<24、积极控制其他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积极参加高血压知识的学习。

  • 高血压是现在社会比较常见的疾病,对于这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加重视才行。然而对于高血压这个病来说,了解症状相当重要,只有了解了症状才有助于缓解高血压。那么,高血压有些什么症状呢?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一、缓进型高血压

    (一)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二)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三)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四)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五)动脉改变。

    (六)眼底改变。

    二、急进型高血压

    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恶性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

    高血压的症状有哪些?这里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了,相信大家对于高血压的症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高血压的症状分为急进型和缓进型两类,而缓进型占绝大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可以自己准备一个血压计,学会自己测量血压。

  • 作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高血压始终是人们的一大隐忧,其发病快且容易致命始终让人防不胜防,而其发病的原因无不适血压的快速升高,那么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时刻有哪些呢?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

     


    1、情绪激动时


    情绪变化是引导血压突然升高的最常见原因。人们都知道,生气、着急、惊恐可使血压突然升高,但往往忽视过分高兴也同样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心理医学研究表明,生活中的“坏事”和“好事”都会引起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但要避免生气、着急,也要防止“乐极生悲”。


    2、屏气排便时


    下蹲大便时,由于体位改变和用力,腹压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因之血压随之升高。如遇大便干燥,患者屏气排便时,全身肌肉收缩,血管也收缩,胸腔和腹腔压力增大,致使较多的血液充盈颅内血管。此时静脉回流受阻,颅内血管压力剧增,常常导致脑溢血发生。为了防止便秘对高血压患者的危害,老年人应多吃蔬菜、粗粮、多饮水,每天定时排便,并经常按摩腹部。高龄患者最好坐位排便。


    3、气温骤变时


    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而老年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当遇到寒冷刺激时,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多,血液循环加快以抵御寒冷。然而,肾上腺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明显上升。医学研究表明,每当寒潮过境之时,便是脑溢血多发之日。因此,冬春季节,高血压患者尤应做好避寒保暖工作。

     


    4、烟酒过量时


    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以酒待客,以烟会友是人之常情,但过量烟酒是导致中风的重要原因。烟酒可直接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中老年人均应控制烟酒量,以防不测。


    5、使用某些药物时


    施行外伤缝合、拔牙时所用的麻醉药可使血压升高;关节炎患者服用的消炎痛也可使血压明显上升,很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故而,高血压患者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应向医生说明病情,防止用药导致血压骤升。


    以上介绍的五种时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极容易发生的时刻,在生活中务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按时服用药物,相信会有效避免这种突发状况。

  • 高血压病越来越多,但关于高血压的危害仍然有很多人一知半解。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今天我们就看一看高血压如果时间过长或者控制不好,会有哪些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一、冠心病

     

    高血压引起的损害,主要体现在动脉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上,而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发生在心脏,其结果就是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高血压造成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二、高心病

     

    高血压除了可以引起冠心病以外,还会导致心肌逐渐肥厚,心肌重构进而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这也是我们常见的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病理过程。所以高血压性心脏病也是高血压造成心脏损害的常见疾病。


    三、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中除了包括脑梗塞以外还有脑出血、脑动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也都是高血压,可能导致的最常见的并发症。脑梗塞的原因是因为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畸形和脑出血等主要原因都是因为高血压直接导致的血管壁压力持续增大。

     


    四、肾脏损害

     

    高血压所导致的肾脏损害,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高血压肾病,也非常常见,其可以破坏肾脏微循环,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肾脏疾病。


    五、其他损害

     

    其实高血压所能导致的并发症还有很多,比如眼部的损害、外周血管的损害、其他部位动脉损害等等,咱们就不再一一列举。

     

    高血压所能导致的并发症有很多,但预防和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血压控制达标,如果不能把血压控制达标,那么这些并发症都会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一一找上门来!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我国目前有高血压病人2.9亿人,可见高血压病人的基数之大、人数之广。高血压如此常见,很多人会问,什么情况下的高血压比较危险?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比较危险的高血压的情况有哪些?

     

    一、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是指在高血压因为血压的快速、急剧升高而导致的急性脑循环异常的一种高血压恶性状态。也就是说因为血压突然快速升高,导致脑供血出现障碍的一种急症。高血压脑病患者,往往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同时经常会伴有剧烈头痛,甚至是神志改变,可以伴有单侧或者双侧肢体活动障碍等,眼底检查有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往往急性起病,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预后不良,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发现高血压脑病应早期尽快降压,并给以降颅压及降低脑水肿,控制相关并发症。

     

    二、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包括急症和亚急症。急症是指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的诱发后,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脏、脑部、肾脏、眼部等重要的器官出现并发症的情况,高血压危象急症的患者往往病情急剧恶化。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虽然急剧升高,但没有心、脑、肾的急性功能损害的状况。所以,有没有心、脑、肾、眼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是区别高血压急症与高血压亚急症的决定性条件。高血压危象的患者,也需要尽早确诊,并严密监测血压情况、根据情况控制血压,并查找相关病因和靶器官损害。

     

    三、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较为常见,也是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病中的常见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通常有诱发原因,比如情绪激动、生气、着急、吵架、熬夜、劳累、用力排便等诱发因素,因为脑出血往往是急性发病,所以常常突然发生,病人多数表现为突发的头部剧烈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然后可伴有出血脑部位功能受损的情况出现,比如失语、偏瘫、昏迷等等表现。脑出血的确诊比较简单,行头颅CT即可确诊,需要根据出血量决定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四、恶性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是指血压显著增高,往往表现为收缩压大于220mmhg以上,舒张压大于130mmhg以上,而且伴有血管损害的一种危害程度较高的高血压状态。恶性高血压多见于未及时控制血压的患者,起病急剧,而且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往往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减退、眼底出血水肿、肾脏损害、蛋白尿等。恶性高血压如不能及时治疗,往往发展迅速,预后较差。

     

    其实,这些只是高血压病的一些恶性状态,高血压如不能很好控制,或者不能控制达标,其并发症远远不止这些,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血压心衰等,都有高血压参与的影子。

     

     

    所以,控制好高血压,方能减少并发症,做到更好的活下去。

     

  •   痛风患者普遍最关注的都是痛风急性发作期,但其实痛风的治疗重点却是血尿酸的控制以及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管理。血尿酸的控制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治疗。这一期,我们将结合BSR(英国风湿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痛风指南,与大家谈谈痛风生活方式改进措施以及危险因素的管理。

      01

      当痛风遇上 高血压 ,利尿剂该如何应用?

      当痛风患者使用利尿剂来控制血压而不是因为心衰时,一旦血压控制良好,应当考虑把利尿剂更换为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物。

      普通民众不一定了解,控制高血压的药物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一类是利尿剂。高血压的控制不一定只用一种药物,当联合用药时,治疗方案中常常包括了利尿剂。研究显示,使用利尿剂控制血压,增加痛风风险的RR值是11.8(统计学名词,RR值11.8提示是非常高的风险)。

      医学上,利尿剂不一定只是在高血压的控制中被使用,心衰的患者,或者各种原因导致的液体超负荷,都可能会应用到利尿剂。临床中,药物引起的痛风反复发作并不少见,此时如未能调整药物,常规降尿酸治疗对痛风的控制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02

      控制痛风病情,患者宣教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个体化管理痛风患者,对共患病以及同时使用的药物都应在治疗时被考虑在内。应口头和/或书面告知所有的痛风患者以下信息: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及后果;

      如何控制急性发作;

      关于饮食、酒精、肥胖的生活方式建议;

      降尿酸治疗的基本原理、目标和血尿酸目标值。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患者宣教是非常重要的。痛风患者男性居多,相比女性,男性患者往往“不太听话”,依从性不高,导致尿酸控制的起起伏伏。而实际上,一次详细的诊疗面谈,可以让患者充分认识自己的疾病以及治疗的必要性,这可能是该患者疾病控制的根本因素。

      一项入组了106例痛风患者的研究遵循了上述充分患教的原则,最终92%的患者血尿酸控制达标,1年随访率也非常出色,不论是疼痛还是其他以患者为中心评价的预后因素都明显改善。

      其他研究结果也显示,如果患者教育不充分,患者往往因为主观原因不愿意或者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够很好地接受降尿酸治疗,这可能引发更多次数的痛风发作以及更多数量的关节受累。

      中国地广人多医生少,门诊沟通时间有限,患教方面正是我们做得不足的。2013年我在医院开始经营痛风门诊时,虽已尽力在进行患者教育,但始终感觉门诊时间不够用。于是当时我印刷了不少宣教折页用于科普痛风知识,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如果有条件有充裕的时间,建议还是门诊时当面沟通效果来得更好。

      03

      超重或肥胖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饮食和运动是应该跟每一位患者沟通讨论的内容。医生应鼓励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逐步减少体重,并且在达到理想体重后应注意后续的维持。

      饮食指导

      √ 低脂、低糖、富含绿叶蔬菜及纤维素的平衡饮食是应该被推荐的;

      √ 推荐食用脱脂或低脂乳类及其制品、黄豆/大豆以及其他植物蛋白、车厘子;

      × 高糖的软饮或富含果糖的饮料应避免饮用;

      × 应该避免过多的酒精摄入及高嘌呤饮食(比如广东人深爱的老火汤、动物内脏、海鲜等等)。

      有一项研究入组了633名痛风患者,这些人日常进食较多车厘子或车厘子萃取物,其痛风发作风险较饮食中不进食车厘子的患者下降了35%。另一项研究则提示,服用别嘌醇的同时在饮食中进食车厘子,可使痛风急性发作下降75%。(花笔墨介绍车厘子的研究,是因为笔者喜欢吃车厘子~)

      04

      充分饮水及碱化尿液

      曾有痛风发作或者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每日饮水量应大于2000mL。复发性泌尿系结石患者,可考虑使用柠檬酸钾碱化尿液。

      临床中很多老百姓都知道碳酸氢钠片(小苏打片)碱化尿液,事实上在临床研究中,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效果并不好,碱化尿液还是柠檬酸钾比较强。

      05

      如何筛查与监测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合并症?

      痛风患者应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合并症的筛查,包括抽烟、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肥胖及肾脏病变,并且应该至少每年复查监测一次。

      以上推荐是基于研究显示,降尿酸治疗可减缓高尿酸血症及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进程。另外一项研究则显示,长期未控制的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及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其实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合并症的筛查和监测做得并不足够,这是值得我们在今后临床实践中不断加强的。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