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冠疫情与精神障碍问答

新冠疫情与精神障碍问答
发表人:翟长平
作者 翟长平

社会上精神疾病患者并不在少数,去年针对精神障碍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任意一种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是 16.57%,相当于在我国近约有 1.8 亿人,在一生中会得精神障碍。同时三分之一的社区居民存在病耻感,所谓病耻感源于大众对精神疾病的不了解,对我们的患者存在偏见,也因为病耻感,我们众多的精神障碍患者羞于求助,对自己的的痛苦秘而不宣,默默承受!2020 年以来,这样患者和普通大众一样,也在体验着新冠给大家带来的生命威胁和心理恐慌,现将患者常见提问总结如下:

问题 1.我患有精神障碍,哪种状况提示是病情波动,哪些迹象表明是复发呢?

答:疫情之下精神障碍确实可能出现波动或复发。如果仅仅出现烦躁、担心、焦虑、失眠,症状比较轻,持续时间比较短的情况,考虑病情波动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时间超过两周,症状在逐渐加重,且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如难以理解的言行、幻觉、妄想、难以配合戴口罩等防控措施,或是存在冲动攻击或自杀自伤的行为时,要考虑疾病的复发。此时,需要及时就诊。

问题 2.我既担心被感染又担心精神疾病复发,怎么办?

答:疫情之下,担心被感染是正常的反应。大家都有类似的担心。请采取规范的自我防护行为,如外出一定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出门、少与人接触,保持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勤洗手、多通风等。只要做好自我防护,被感染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如果对疾病复发有担心,请把这种担心告诉家人寻求支持或预约后前往医院就诊。

问题 3.我是一名焦虑症患者,吃药病情一直都很稳定,但是最近,又开始失眠了,该如何应对?

答:失眠是精神障碍中的常见症状。在应激事件的影响下,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失眠或者失眠的加重。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可通过以下方式应对:

  • 睡前 2 小时拒绝所有电子产品。
  • 睡前看枯燥乏味的书籍(为了唤起瞌睡)或打坐调息。
  • 一定要有睡意才上床。
  • 如果中途醒来,让自己平静地躺在床上休息,不要刻意去想事情,更不要强迫自己再次入睡。
  • 早上定时起床。
  • 中午尽量不午睡。如上述方法均无效,

问题 4.我本身患有情感障碍,疫情会不会对我的疾病造成影响,如何避免?

答:对于已有精神疾病基础的患者来说,坚持服药是最重要的:断药和不规律服药是精神疾病复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患者本人和家人应密切注意药物的余量,并注意服药时间,可以用手机设置服药提醒等。药物一定要提前准备充足,出行取药前可提前通过热线电话预约门诊。

最后友情提醒:在新冠肺炎疫情散发期间,精神疾病症状反复、加重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良性的自我心理调节和家庭支持有可能减轻这种应激反应。保持忙碌、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注意防护是保持病情稳定的前提,而你的家人和您克服病耻感,主动求助,科学治疗,才是对自己健康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行为。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精神障碍疾病介绍:
精神障碍,这种疾病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的一种现象,其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并且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此病有典型的认知方面的损害;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此病的主要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这些不同程度的认知、情绪、行为的改变使的患者感到痛苦、功能受损或增加患者死亡、残疾等的危险性。而且不同严重程度的精神障碍选择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心理等治疗方法。一般轻症患者通过积极有效地治疗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严重患者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推荐科普文章
  • 近日,“新冠后遗症”相关话题频繁登上微博热搜,比如新冠感染者在转阴后,还会持续存在咳嗽、乏力、心慌、盗汗等,甚至出现失眠、脱发等情况,“新冠后遗症”为什么持续存在,是可以恢复的吗?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颜炳柱为您解答。

     

    用户问题一:“新冠让我失眠,没想到我如此虚弱,一晚上眼睛瞪得像铜铃,新冠对睡眠怎么会这么大影响呀?”

     

    专家观点1:新冠感染恢复期,睡眠问题很常见

     

    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感染后压力很大,每天互联网、媒体的信息又多,尤其看到重症、死亡等信息后,无法判断,出现担心、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直接影响了睡眠,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等症状。

     

    专家观点2:不良习惯才是失眠多梦的根源

     

    新冠病毒感染期间,各系统抵抗力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不良的睡眠习惯,会导致恢复期的身体,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不规律、熬夜、睡懒觉、睡前吃辣、剧烈运动等习惯,都是不利于睡眠的。

     

    专家观点3:上床后就想“睡觉”1件事儿

     

    睡眠的环境要安静、简单,刷视频、玩游戏都不要在睡前进行。吸烟、饮茶、饮咖啡都要避免,一切以睡好觉为原则。睡前可进行呼吸训练、冥想等,进行精神的放松。身体状态可以的话,每天可做20 min的有氧运动,也可以提升睡眠质量。30 min以内的午睡,可增强晚间睡眠质量,但睡多了晚上就睡不着了。还有个小妙招,睡前不要吃太饱、太撑,也会很难入睡。上述情况均不能缓解,仍存在失眠困扰,建议就医服药。

     

    用户问题二:“我30+程序员,头发一向浓密,没想到新冠直接让我脱发脱到露头皮,难道病毒破坏了我的毛囊?”

     

    专家观点1:尚无证据表明,病毒直接破坏毛囊

     

    目前,医学界尚未证实新冠病毒可直接破坏毛囊,但临床上可见新冠患者、“阳康”出现脱发、白发的现象。原因有可能为新冠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刺激毛囊,也可能是发热、精神压力导致的休止期脱发。随着病情的好转,会逐渐改善,并不会造成永久性脱发,也不能算是新冠的后遗症!

     

    专家观点2:脱发原因:熬夜+吃辣+压力大>新冠感染

     

    头油、头痒的情况,经常熬夜的人很常见。保质保量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头皮血液供氧充足,从而保证毛囊的健康。保持身体水分充足,身心愉悦,少辛辣、少油腻,避免刺激头皮分泌大量油脂,从而堵塞毛囊导致脱发。

     

    用户问题三:阳康后,遗留的呼吸急促、咳嗽、乏力、疼痛,怎么办?

     

    专家观点1:症状可逆,但因人而异

     

    阳康后,有人会遗留1-3种不适,每个人恢复的时间不同。纠正大家,后遗症是终身伴随的,也是不可逆的,咱们这种症状是恢复期的症状,慢慢是能恢复正常的!

     

    专家观点2:症状能变好,但不能不重视

     

    • 呼吸急促若是焦虑情绪引起的,可腹部朝下躺平,进行俯卧呼吸;
    • 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反射,有助于清除呼吸道有害物质,严重者可以口服止咳药,无糖梨汤也是清咽止咳的不错饮品;
    • 乏力,来自于感染后体能的大量消耗,也与饮食不佳、吃得少,能量摄入不足及电解质紊乱,可以尝试中医疗法,补气养血;
    • 心悸、心慌者,注意休息,多多补充营养,但心率大于100次/分或者小于60次/分,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 关节的疼痛,与病毒感染炎症反应相关,温和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疼痛,热敷和刮痧也可以改善;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减轻疼痛正,如疼痛严重也可实弹选用扑热息痛或布洛芬等非处方镇痛药;
    • 嗅觉味觉消失,可尝试嗅觉味觉的训练,吃吃柠檬、闻闻香草等。

     

    最后强调,任何症状的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遵医嘱服药!

     

    用户问题四:完全无症状,我们还要做什么吗?

     

    专家观点1:返岗工作,循序渐进,不要着急

     

    保证体力,不要为了积压的工作过分疲劳,谨防流感或者普通感冒找上来,体力在恢复,免疫力也在一点点恢复。康复后1-2周,可以进行点温和的运动,胸痛、心悸者要及时暂停运动。

     

    专家观点2:高蛋白食物可多食用

     

    牛奶、鱼、虾、肉等等,富含蛋白的食物,可促进身体的恢复。大吃大喝,尽量避免。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在疫情隔离期间,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再加上对被疫情传染的恐惧。有些人出现了烦躁,睡不着觉,担心,害怕等症状。其实大部分的症状等疫情过去之后会消失的,大家不用太担心。如果这种情况对你的生活影响很大,可以进行心理疏导。

     

    案例简述

     

    来访者:男,30岁;自诉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感到恐慌,总是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但上班和生活又必须每天出行,导致每天焦虑,甚至有些强迫症。

     

    不敢靠近人,不敢打车,坐地铁只敢站着,不敢摸门把手,每天多次量体温、洗手,总觉得口罩不安全,一天换三次。每天一进门就赶紧换衣服,觉得衣服上有病毒,又担心病毒会从衣服上带到家里。

     

     

    每天清洗很多次,自己也觉得非常麻烦,但是控制不住自己!每天高度关注疫情信息,手机不离手;每天活在恐慌之中,盼望疫情早日结束。

     

    咨询次数:3次

     

    咨询方式:网络咨询

     

    案例类别:疫情防控

     

    运用的技术:认知行为疗法

     

    咨询经过:

     

    经过三次咨询,分析原因主要是对当前疫情认知不准确、不充分,甚至有夸大、盲信各种小道消息,导致恐惧和焦虑叠加;

     

    加之不知道怎么合理应对,被各种信息困扰,觉得无论怎么做都不“保险”。通过认知梳理、行为指导,数次咨询引导后,其恐慌心态得到有效缓解。

     

    经验感想

     

    疫情当前,作为普通大众,对病毒感染的恐慌、对亲人安危的关切、对疫情防控的不确定认知、对各种真假信息的迷茫、对突然被隔离被待业以及各方面严峻态势的惯性紧张,造成了较为深重的焦虑心态,如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

     

     

    近期不少来访者咨询疫情心理建设问题,我梳理此文以供大家参考,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期待疫情过去、春暖花开。

     

    第一,对疫情要有正确的认识

     

    疫情确实有很强的传染性,死亡率也比较高,大家对疫情有恐惧情绪其实是很正常的。

     

    这些恐惧和焦虑可以激发我们身体的能量,可以帮助更好的保护自己!像来访者这样的人一般很少被感染,因为他们处事小心谨慎,身体往往还不错!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的一些失眠呀,呼吸困难呀,头晕,胃口不好,嗓子不舒服往往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反应,他们很可能没有真正的身体疾病。

     

    第二,自己通过官方渠道、正规渠道了解疫情的基本知识

     

    保持对疫情的正确认知,相信国家和政府、各方面的专业人士,会以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专业、更全面的能力去防控和阻击疫情。

     

    第三,处理好焦虑心态

     

    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变化,影响到每一个普通家庭。在大事件面前,要有大事件的心态,看淡一些小情绪、小得失,有效纾解焦虑心态。

     

    把不期而至的假期延长、被迫宅家、不能上班,当成一种额外的福利,补课家庭生活,体验居家快乐,做好自我修行,改善亲人关系,把假期当成幸福的加分期。

     

    第四,严密做好个人防范

     

    对疫情保持敬畏,按官方指导切实做好科学、严密防范,勤洗手,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

     

     

    第五,更加关注身体健康

     

    这次疫情,等于给全民做了一次健康教育,大家都真正懂得了免疫力才是核心竞争力的道理。

     

    利用居家时间,坚持做“三好学生”,吃好、睡好、心态好,保持积极心态,按时吃饭、规律作息,固定上床、起床、用餐时间,通过科学饮食和合理作息增强免疫力,给自己一次健康的机会。

     

    我们一起好好努力,科学应对疫情,期待春暖花开!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当天气越来越冷,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有的朋友发现心情变差了,焦虑情绪难以平复。

     

    特别是近期周围的人纷纷被奥密克戎攻击,朋友圈平均体温38℃,感染新冠后隔离的人和还没感染但怀着对疾病担忧的人,心中都有焦虑情绪在反复涌动,甚至影响到工作、睡眠,看着脱发增多,令人更担忧了……

     

    出现焦虑情绪很正常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在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时,短时间内出现焦虑情绪很正常,甚至还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比如百姓常说的「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适当地焦虑能促使我们进步」、「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

     

    适度的压力反而能让自己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挥。

     

     

    心理专家也常常拿「适度焦虑」来激励大家,适度焦虑能够帮助我们预警风险,分辨重要的事情,激发工作、生活的动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实际生活中,什么是「适度」,什么是每个人特有的「适度」,就要靠专业人士来把控。

     

    「焦虑」需要重视吗?

     

    「当你意识到自己焦虑的时候,很可能你已经焦虑很久了」,这句话讲的是,很多病理性焦虑症隐匿性很强,但都被人们当成焦虑情绪。

     

    首先我们要学会识别病理性焦虑的典型症状,病理性的焦虑常见的是广泛性焦虑,一旦发现,不可拖延太久,要有一种「快刀斩乱麻」的干预与治疗决心。

     

     

    可以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治疗,并辅以心理咨询,尤其是对自我认知方面要有改善,这就需要一定疗程的正规治疗。

     

    一般来说,广泛性焦虑有这样5大特点:

     

    1. 无缘无故地出现焦虑,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但是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总惴惴不安,觉得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有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2. 无法摆脱与现实不相称的过分紧张担心,这种焦虑不是针对现状的,而是针对未来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感觉被即将发生的某些威胁伤害,但又无法对这种所谓即将出现的危害说出个所以然来;

     

    3.焦虑持续时间比较长,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这种低迷恐惧的状态;

     

    4.很难自己调控,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既往的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对这种萎靡状态的调控帮不上忙,甚至反而让自己产生负罪感,常常会觉得「我怎么那么笨」;

     

    5.失控的焦虑状态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认为6个月以上。

     

    哪些人容易得焦虑症呢?

     

    ● 性别

    从性别上讲,女性高发,女性可能是基于本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较缺乏安全感,导致她们在这方面的发病率较男性高。

     

     

    ● 年龄

    一般来说青年时期发病比较多,90%的焦虑症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对于女性来说,焦虑在围绝经期,也就是通常说的更年期发病率较高。

     

    ● 人格特征

    比较容易出现焦虑的,一个是谨小慎微、胆子比较小的;一个是自我要求比较高,比较追求完美的,对事业、对生活、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多方面都有比较高要求的群体也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焦虑。

     

    ● 自身健康

    对自身的健康比较关注的,就是容易担心自己可能会患有某种疾病的,我们称为有疑病倾向个性特征的。

     

    焦虑的分级

     

     

    心理测评往往是软件系统打分,并不是最终结果,焦虑分级也不可拿非标准化的心理测试自测,均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者心理咨询机构做心理测评。

     

    这些事让焦虑「添油加醋」

     

    睡眠不足

     

     

    失眠加重焦虑,焦虑也会加重失眠。如果长期睡不好,引起焦虑,影响学习和工作,需要一起治疗,不要私自寻求助眠偏方。

     

    营养不良

     

    大脑和心脏是人体发动机,需要强大的营养支持。如果长期偏食、营养不良,过度脑力劳动,就会出现透支,加重原有的焦虑。

     

    要求助专业的营养咨询师和营养治疗师,从饮食干预上想法子,膳食平衡,适当补充营养制剂。

     

    这些事让你的心情好起来!

     

    很多人在治疗和干预焦虑症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选择「名医名院名方名药」,其实,「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焦虑症的规范治疗。

     

    精神心理科医生给出下面这4个小妙招,不妨一试。

     

     

    总之,焦虑只是人生的一个音符,相信我们能度过难关,对感到焦虑的事既不要过度关注,也不要轻视。

  • 自SARS-CoV-2引起的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出现新冠严重后果的风险增加[1] 。评估不同精神疾病诊断集群的研究发现,存在精神病、情绪障碍、药物使用、智力和发育障碍的患者的新冠死亡率会增加,而死亡率增加与焦虑症无明显关联[6] 。研究还发现存在情绪障碍和药物使用障碍的患者的新冠住院率也有所增加。

    目前存在几个因素解释了精神疾病患者与非精神疾病患者相比新冠住院率和死亡率更高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身体疾病、免疫功能改变、肥胖率和吸烟率升高、压力升高、社会经济因素、抗精神病药和抗焦虑药的接触以及与求助行为相关的因素。这也引起了研究者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在新冠疫情中的防护的关注。

    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易受感染人群,如患有严重精神病的人群,其新冠疫苗接种率较低。即使患者遵守国家建议接种疫苗,部分学者们也认为,接种疫苗对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效果可能较差。有人认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个人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可能降低,因此疫苗接种可能不会降低发病风险。已有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对流感疫苗接种的抗体反应较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患者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反应较弱。因此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些患者是否会受到疫苗接种策略的充分保护。

    在2021年5月16日发表的两项横断面研究中,研究者报告了精神分裂症与新冠住院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以及精神分裂症与较低接种率之间的关联。但目前尚未有任何研究评估该患者群体中接种疫苗是否能像在没有精神分裂症的个体中一样有效降低严重新冠结果的风险。

    基于以上背景,研究者评估了在以色列新冠肺炎流行第一年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和死亡率的时间趋势、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后感染、入院和死亡率的预测因素。该项研究成果于2021年8月5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子刊《Lancet Psychiatry》。

    在这项纵向队列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以色列最大的医疗机构Clalit Health Services的数据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n=25539)和对照组(n=25539)疫苗接种前后的COVID-19结果进行评估。参与者总数为51078人,为31141名(61.0%)男性和19937名(39.0%)女性,平均年龄为51.94岁(SD 15.62)。其中,356人(0.7%)住院,133人(0.3%)死亡,共27400人(53.6%)接种了疫苗。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分析评估纵向趋势。具体而言,研究结果如下: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新冠住院概率显著增加(对数秩检验163.03,p<0.0001);图1A显示,调整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混杂因素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新冠住院的风险显著增加(HR=4.81,95%可信区间3.57–6.48,p<0.0001)。

    在整个大流行年,两组之间的死亡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图1B)。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下降(对数秩检验=33.65,p<0.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调整混杂因素后,精神分裂症组的死亡率风险显著升高(HR=2.52,95%可信区间1.64–3.85,p<0.0001),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存率急剧下降。

    图1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住院率和死亡率的Aplan-Meier生存曲线[3]

    此外,精神分裂症组的疫苗接种率估计为每1000人年2.43例(95%可信区间2.39–2.47),而对照组为每1000人年2.96例(2.91–3.01)。调整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变量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接种疫苗的HR显著低于对照组(HR=0.83,95%可信区间0.81–0.86,p<0.0001)。研究者发现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或缺血性心脏病的医学共病在预测精神分裂症组的疫苗接种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均p<0.0001),但在对照组中没有。

    在接种倾向方面,根据累积接种概率,与对照组相比,在接种计划的前3个月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接种倾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对数秩检验309.88,p<0.0001;图2)。

    图2 Kaplan-Meier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接种疫苗的存活曲线[3]

    在2021年2月1日之前完全接种疫苗的个体中,研究者进一步对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自接种计划开始以来住院和死亡模式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图3)。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未接种疫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差异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别为6.2和3.2)。但在接种疫苗的组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差异显著降低(分别为1.1和0.9)。

    图3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在疫情大流行全年的住院率和死亡率(n=51078)[3]

    总的来说,与对照组相比,未接种疫苗的个体在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方面的差异评估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感染率较低,住院率和死亡率较高,这些发现与以前的报告一致。而在接种疫苗后的个体中,观察到接种疫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对照组的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差异较小,这可能表明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缩小观察到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与普通人群之间的差异。因此,接种疫苗这一预防策略对于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同样可能起到较好的新冠防护作用,值得进一步关注以便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考虑到此前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疫苗接种率低于普通人群,研究者认为旨在积极接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国家疫苗接种计划有望大大减少新冠在该类人群中造成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 Lee SW Yang JM Moon S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ental illness and COVID-19 susceptibi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South Korea: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2020; 7: 1025-1031
    [2] Nemani K Li C Olfson M et al. Association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with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COVID-19. JAMA Psychiatry. 2021; 78: 380-386
    [3] COVID-19 hospitalisation, mortality, vaccination, and postvaccination trends among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in Israel: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内容不得侵犯第三方的合法知识产权,若产生相关纠纷,作者需自行承担。
    作者介绍:胡安,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关注转化医学、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前沿科学及成果转化
  • 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且病毒传播方式趋于多样化,国内多地本土零星散发病例持续不断出现。在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大家仍然要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

     

    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冬天即将到来, 当流感遇上新冠,两者会叠加感染吗?我们该怎么办?

     

     

    当流感遇新冠,叠加风险不容忽视!

     

    1、流感和新冠症状易混淆,均需核酸筛查

     

    新冠肺炎和流感均可经呼吸道传染的高传染性疾病,患病初期的症状都以发热、咳嗽与乏力为主,从而加大了鉴别难度。而这些人群如果没有及时就诊,就可能发生隐形感染。所以在有呼吸道症状之后,患者均需进行核酸筛查,减少隐形感染及隐患。

     

    2、免疫力较低人群,容易叠加感染风险

     

    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免疫性疾病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在被一种病毒感染之后,免疫力会进一步下降,进而增加感染其他病毒、细菌等感染风险。

     

    多重因素影响下,疫情会二次暴发吗?

     

    秋冬季本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气温降低有利于新冠、流感等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10月30日一场医药健康线上峰会中表示,“由于我们已经初具一套群防群控机制”,按照现在中国的防疫制度和措施强度,他不认为今年冬天会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会在中国暴发。

     

    同时,钟南山院士仍然指出要做好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等预防措施,这些用来预防新冠病毒最有效的办法,对于防控流感也同样有效。

     

     

    流感疫苗防流感,也防新冠吗?

     

    “流感疫苗是不能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它跟新冠疫苗完全是两回事儿。”CDC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明确表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新冠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两者虽然都是病毒,但其基因和蛋白质差异巨大。

     

    因此,流感疫苗仅仅针对流感病毒的感染,不仅不防新冠,对其他的有类似症状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没有预防效果。

     

    有必要接种流感疫苗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主任说:总体上来讲,我们认为新冠跟流感是叠加存在的,我们要把这个风险降下来,一旦生病,至少打了流感苗,不会因为合并感染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

     

    最新版《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表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尤其在今年全球新冠疫情严重流行态势持续的大背景下,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

     

    做到以下几点

     

    吃:专家指出,营养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多样化饮食,一顿饭中主食占40%,蔬菜水果占30%,肉蛋奶占20%,其他则为调味品。吃好每一顿饭、好好吃饭、应该是每个人在这个冬天要先做到的。

     

    练:专家指出,适度且有规律的运动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好处。因此建议每周锻炼3天至7天、每次30分钟~1小时,可以选择慢跑、太极等相对平缓的运动方式。

     

    睡:良好的睡眠卫生有利于昼夜节律的正常运转,同时还可以产生褪黑素,帮助提高免疫力。成人最好能够保证7~9小时的睡眠,儿童最好要保证每天8小时的充足睡眠。

     

    戒:只要从现在开始少吸一点、少喝一点,循序渐进,最后戒烟戒酒,对于自己还是家人都是一种健康保护!

     

    乐:当你感到压力时,身体会释放出一种免疫抑制激素——皮质醇。与此相反,在愉快的情况下会释放其他激素,如内啡肽,除镇痛外,还可能提高免疫力。无论何时、无论面对何事,保持好心情是身体健康的开始~

     

    秋冬之际、疫情之下,保护好自己,就是对他人最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魏伟, 徐叔云. 免疫系统褪黑素结合位点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6, 05:392-394.

    [2] 王佩玲(Pei-Ling Wang), 林晏如(Yen-Ju Ling). 探讨陌生人压力源与害羞学龄前儿童的唾液皮质醇浓度变化之关[J]. 辅导与谘商学报, 2011, 33(1):63-85.

  • 后遗症之四:增加糖尿病风险

     

    《柳叶刀》发文称新冠病毒与糖尿病存在双向关系。新冠病毒会破坏人体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从而增加糖尿病风险,而本身患有糖尿病的新冠患者,死亡风险则更高!

     

     

    后遗症之五:肾脏损伤

     

    肾脏负责过滤血液,由于新冠患者肺部通气不畅,容易影响血液质量和新陈代谢,对肾脏也有损害。《国际肾脏》杂志的一份研究表明,武汉因为新冠病毒去世的被调查的26人中,有9人患有急性肾损伤,其他7人肾脏中也被检测出了新冠病毒。也就是说,病毒可以依附在肾脏细胞上攻击肾脏。

     

    后遗症之六:味觉、嗅觉失灵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一项针对欧洲新冠患者的研究发现,分别有85.6%和88%的患者报告了嗅觉和味觉功能障碍。按这个比例计算,目前全球超过1亿的新冠患者中,有多达数百万人现在正在被嗅觉问题困扰。由新冠导致的嗅觉方面后遗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从患病初期开始,人们可能会完全闻不到气味(嗅觉缺失症);在从新冠中康复后的一周左右,病中的嗅觉缺失会逐渐缓解;之后则可能发现某些气味被扭曲(嗅觉倒错症),常常使事物闻起来令人恶心,或者闻到不存在的东西(幻嗅症)。

     

    遗症之七:心脏受损

     

    肺是氧气交换的重要器官,当病毒侵犯了肺部,就会影响氧气的交换,使得细胞内氧代谢紊乱,易导致缺氧、细胞损伤坏死、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等。另外,病毒感染,还可能会引起急性心肌炎和心脏衰竭。美国心脏协会的专家说,可能有40%的重症患者出现了心率不齐,还有大约20%的患者经历了心肌炎等心脏损伤。

     

     

    后遗症之八:肺功能下降,肺纤维化

     

    新冠病毒攻击肺部,所以肺部损伤不难预料。中国网的一篇刊文指出,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新冠患者,治疗后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例如肺间质纤维化。这主要是肺间质修复过度留下的痕迹,同时患者的气体交换能力也是受损的。而且对于纤维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晚期可能要进行移植手术。

     

    因此,防新冠容不得大意和侥幸!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勤洗手、不聚集……这些依然要严格执行。另外,现在国家已经开放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大家也要尽快预约打疫苗~

  •  

    疫情期间,每个人都是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在这非常时期,家庭药箱没有备齐的时候,这心里多少有些不踏实,还有不少朋友,药品屯了不少,却不知道怎样用药更合理、更科学。

     

    接下来这份《新冠感染者居家隔离用药须知》,关乎药物的合理搭配和使用安全,快替家人们收好吧。

     

    防护时,如何增强抗病能力

     

    适合普通成人和儿童的中医预防处方

     

    《福建省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2022年12月普及版)》提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病位在肺卫,但也可能累及脾脏、胃部等多个脏器;病程中可夹风、寒、暑、湿、热、燥、瘀等病机变化,建议辩证论治;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必要。

     

    成年人推荐处方:益气解毒方,可选择的中成药玉屏风散(或口服液、颗粒)。

    儿童推荐处方:黄芪9g、白术6g、防风3g、神曲6g、陈皮3g;每日1剂,水煎2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推荐连续服用3-6日,后续视情况调整。

     

    其它官方建议方案中,也有类似推荐,可「使用芳香类中药辟秽化浊,净化空气环境,可采用沉香、艾叶、艾绒、菖蒲等适量制成香囊佩戴,净化口、鼻小环境空气」。

     

    也可以用「穴位贴敷」疗法发挥非特异性免疫的调节作用。

     

    食补胜药补,提高免疫力

     

    《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中指出,「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建议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

     

    临床一线专家们也曾多次提出,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炎症造成的氧化损伤。

     

    但是,无论是退热药、感冒药还是止咳化痰药物,都不建议作为预防性用药。

     

    对症缓解症状,居家治疗心不慌

     

    虽说「阳了」就像是生了一场「重感冒」一样,但到底和感冒不同,个体症状差异较大,建议大家根据下表,看看自己符合哪种,再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下药。

     

     

    对症疗法的一点小补充

     

    1. 尽管部分药物为非处方药品,但仍需严格遵照说明书服药,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的前提下,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

    2. 无症状者无需应用对症药物。

    3. 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已常规服用降压、降脂或降糖药物,若不确定是否与上述对症药物存在配伍禁忌,需尽早向专业医生咨询。

     

    新冠用药搭配禁忌须知

     

    感染期间切记不要乱吃、瞎吃药,除了要对症下药以外,也要看好哪些药不可同服,以免引发其它问题。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2022年12月普及版)》;
    https://wjw.fujian.gov.cn/jggk/csxx/xcc/gzdt/202212/t20221209_6076122.htm
    [2].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建议方案(试行第二版)的通知;https://wst.hainan.gov.cn/swjw/xxgk/0200/
    0202/202204/t20220402_3168962.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2,15(2):81-89.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2.02.001.
    [4].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实用手册 (第一版)http://wjw.beijing.gov.cn/zwgk_20040/tzgg/202212/t20221208_2873844.html
    [5]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合理用药专家共识[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6):593-605. DOI:10.13286/j.1001-5213.2020.06.01.
  • 「什么时候能打上新冠疫苗?」

    「够安全吗?」

     

    这是新冠肺炎全球流行后的焦点问题。

     

    将近十个月之后,大家对疫苗的热情和好奇也越来越多,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解答!

     

    Q1:新冠疫苗何时能打?

    A: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生产通过相关部门组织的生物安全联合检查,具备了使用条件。国药集团已投入资金约 20 亿元,建设了两个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车间。据悉,灭活疫苗最快 12 月底即可上市。

     

    Q2:需要每年都打吗?

    A:目前看新冠疫苗不需要像流感疫苗那样一年打一回。


    因为流感每年是根据不同的病毒株去生产流感疫苗。新冠目前虽然在发生几种亚型的变异,但它还是新冠病毒。

     

    Q3:新冠疫苗打完后多久能产生抗体?

    A:打疫苗多久能产生抗体,也跟免疫程序有关系。新冠灭活疫苗一共需要接种两剂次,间隔 2~4 周,接种完第一剂以后,研究表明,7 天开始普遍产生抗体,接种完第二剂 28 天以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均达百分百,也就是按照规范的免疫程序接种两剂疫苗 28 天后,所有人都产生足以抵抗新冠病毒的高滴度抗体。

     

    Q4:能应对变异病毒吗?

    A:目前不管是 WHO 也好,还是我们国家的科研机构都一直在关注和监测着病毒的变异情况。目前的病毒有几种亚型在发生变异,但是它的主基因序列和蛋白质水平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新冠灭活疫苗在未来若干年内应对这些变异的病毒是没问题的,能够覆盖这些变异的病毒,这是肯定的答案。

     

    Q5: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打?

    A:新冠疫苗并不需要 14 亿人都接种。疫苗首先打的是高风险暴露人群,形成免疫屏障后,这个病毒就不会再传播了。即使有个别的传播,但是有群体免疫之后,病毒就不再具有很强的传播和影响。

     

    Q6:新冠疫苗保护期有多久?

    A:人类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时间仅仅几个月,每款疫苗接种后的保护时间有多长,还要做长期、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最早接种疫苗的受试者血清监测结果显示,抗体依然维持较高水平,期待可以 1-3 年。

     

    Q7:疫苗接种后对核酸检测有影响吗?

    A:接种新冠灭活疫苗以后,不会影响核酸检测是阴性的结果。核酸检测是鼻咽(试纸),它检测的是抗原,而我们接种新冠疫苗后产生的是保护性抗体,所以核酸检测不会影响。

     

    Q8: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女性能打吗?

    A:目前国家紧急批准使用的疫苗是建议暂缓接种的。

     

    Q9:接种新冠疫苗后还需戴口罩吗?

    A: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除了新冠肺炎外,还有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没有任何一款疫苗完全有效。此外,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未必在今冬明春就能接种到疫苗。

     


    因此,要根据国内新冠肺炎流行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情况、通风措施情况,自身免疫状况来决定是否戴口罩。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应该加强保护。建议大家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这些好的习惯。

     

    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疫苗研发是场「勇敢者的远征」,要克服很多危险关卡。不管使用哪种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永远是「第一要务」,不能求快而跳过完整的研发流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新冠病毒爆发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尽管目前国内对疫情的控制形势不错,全民疫苗接种也在有序的推进中,但疫情却始终反反复复、此起彼伏,甚至在全球范围内的很多其他地区,新冠病毒依旧是一场冲击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大灾害。目前,所见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同时,无症状感染者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1]。除了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和无症状的传播特点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并增加着人们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你知道都有哪些吗?

     

     

    一、肥胖

     

    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人群患新冠病毒重症风险为1.44倍,肥胖人群为1.97倍,而超重人群的死亡风险增加1.27倍,肥胖人群增加2.27倍,且新冠病毒疫苗对肥胖患者的疗效也可能因此而降低。这可能是因为超重或肥胖者的脂肪细胞中含有更多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新冠病毒可利用这种酶侵入人体细胞,而正常体重的人,脂肪细胞少,病毒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侵入人体。同时,肥胖会引起新陈代谢的变化、免疫力的下降,造成肺部抵抗力受损,降低肺功能。

     

    二、饮酒、吸烟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酒精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如果是已经被感染的患者,饮酒会使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同时,有研究显示饮酒与一些传染性、非传染性的疾病有关,而这些疾病可能使一个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吸烟也会使新冠肺炎的风险增加,部分原因可能是一种酶的水平增加,而这种酶会使病毒更容易进入肺部。

     

    三、慢性疾病患者

     

    诸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长期患病破坏了他们机体的免疫力,不仅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且一旦感染,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重症率和死亡率都会更高。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低免疫力导致患者的呼吸道疾病迁延不愈,而长期低下的免疫力又使得机体更加容易遭受新冠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

     

     

    四、季节性特点

     

    除了热带地区,许多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在特定季节重复出现。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在温带地区表现出与流感类似的季节性,冬季流感的发病率较高,因为人们冬季里待在室内的时间较多,由此抑制了人体的免疫功能,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在冬季可能更具传染性。

     

    五、公共卫生防控措施

     

    不同呼吸道病毒之间的传播方式是相似的,所以防控措施是共通的,通过配戴口罩等个人防护设备、增加社交距离、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室内聚集等做法能够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也有助于减小季节性流感爆发的压力。

     

    此外,高龄、疫苗接种的时效性,甚至是饮食都有可能对感染新冠病毒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即使是在疫情被控制的当下,大家还是应该做好力所能及之事,如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传播地机会。

     

    参考文献
    [1]Anfinrud P.,斯塔德尼茨基 V.,Bax C.E.,和Bax A.,2020,视觉化语音生成的口服液液滴与激光散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doi:10,1056/NEJMc2007800
  • 随着多地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期已过,“小阳人”们也熬过发热、酸痛等症状,陆续向“阳康”迈进。然而,疲乏、无力、咳嗽、呼吸急促等还是困扰着很多人。「新冠后遗症」,何时能彻底消失?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免疫提升法」?北京博爱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威为大家带来了专业解答。

     

    问题一:「新冠后遗症」,何时能彻底消失?

     

    专家观点1:临床已出现200多种新冠症状

     

    首先,纠正大家一个认知,转阴后的症状不叫新冠「后遗症」,而叫「新冠综合征」。临床定义,后遗症通常是长期的;而现在的咳嗽、气短乏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一般会在1-3个月前后逐渐好转。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关于新冠的症状,已出现了200多种,患者的描述千差万别。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新冠攻击不到的位置!

     

    专家观点2:确实!从头到脚,新冠能影响全身

     

    由WHO提供的数据来看,10-20%的「阳康」会遗留头脑发懵、脑子记不住事儿的症状,普遍称其为「脑雾」,我国大约的发生率为10%。心脏方面的症状,常出现在年轻人身上,比如心慌、心悸、心跳加速,临床上称其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毒的感染,使得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且体内在病毒激烈抵抗后,身体就出现疼痛、周身乏力等。

     

    专家观点3:感染14天以上,「重症」的发生率极低

     

    30-40%「重症」出现在新冠感染的初期,不会出现在「阳康」之后,比如新冠肺炎都是在感染的3-5天发生的。发热很能反映感染程度,若病人在感染5天以上,仍不退热,血氧跌至93%以下,甚至出现了精神萎靡,也能提示「重症」,需要尽快就医。简单来说,感染14天之后,出现「重症」的可能性极低。

     

    问题二:如何练出甄别信息的「火眼金睛」?

     

    专家观点1:疫情新情况切勿害怕过了头

     

    先给大家一粒「定心丸」,相较3年前的原始毒株,奥密克戎传染性在变强,而重症的发生率在降低。不能不重视,但也不能害怕过了头,足不出户更是没必要。另外,新冠的用药也陆续在国内开展使用,比如:Paxlovid、阿兹夫定等,临床治疗方案的日趋成熟,也能有效降低重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接种新冠疫苗,对于病毒的抵抗和身体的保护作用,也有被证实。

     

    专家观点2:官方媒体信息最可靠!

     

    每天网上的各类信息,无形会造成恐慌情绪,大众甄别新信息的能力也有限。最好直接关注官方媒体或平台的消息,医生自媒体账号要看看有无医疗资质。其他博眼球的内容,最好不要轻信,以免「对号入座」,实在害怕,就来医院检查看看。

     

    问题三: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免疫提升法」?如何科学健身? 

     

    渐进式的运动,可增强心肺耐受力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避免着凉、适当运动,这4点就是最有效的「免疫提升法」。与感染前相比,大家的健康水平是下降的。建议从温和的运动开始,如果你觉得运动量太大,疲劳等症状也在恶化,那么减少运动量,并根据你的感觉逐渐增加强度。恢复初期,可从散步这类轻松的运动入手;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慢跑15min,经过一周或几周的调整,逐渐增加跑量。渐进式的运动,在保证恢复的前提下,也可使心肺功能得到提升。

  •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我的手机,习惯性地浏览着各种信息。突然,一个弹窗吸引了我的注意:“京东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在家也能看医生。”好奇心驱使着我,我决定尝试一下。

    那天下午,我预约了一位精神科医生进行线上咨询。医生***的声音温柔而专业,她首先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然后耐心地听我讲述了自己的困扰。我告诉她,我因为感情受到挫折,一直放不下,工作也受到影响,每天都处于纠结的状态中。

    医生***似乎对这种状况并不陌生,她不仅耐心倾听,还给了我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她告诉我,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快四个月,晚上一般三点多才能入睡,白天睡得多,心情低落,有一个中药的改善睡眠药,但我还没怎么吃。

    医生***询问了我的睡眠情况,晚上一般几点睡,早上几点醒。我告诉她,晚上一般三点多,白天睡得多,早上十点多醒。她还问有没有吃什么改善睡眠的药,我告诉她有一个中药的,但还没怎么吃。

    在医生的引导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她告诉我,心情是持续低落的吗?我沉默了片刻,然后回答:“是的。”

    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很常见,很多人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扰。她建议我尝试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并且可以适当使用中药来改善睡眠。她还提醒我,如果心情低落持续不减,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结束咨询后,我感到心情轻松了许多。虽然问题并没有立刻解决,但我知道,我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在家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 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处理一些工作。突然,我的手机响了,是一条来自沈阳的短信,提示我有一位患者需要咨询。我立刻打开了手机,看到了一位患者的消息:“您好,我是***,需要曲唑酮。”我立刻回复:“您好,法律规定:网上购药需上传线下医院就诊资料,如门诊病历,出院小结,处方单,诊断证明等其中之一便可。资料需有就诊医院名称、就诊人姓名、诊断及医生签名盖章。平台有此规定是为了保障用药人安全,并非刻意设置购药障碍,谢谢您的理解!”

    患者回复:“已提醒患者完善复诊信息。”我接着回复:“请您按提示流程上传病历资料。”然而,患者上传的电子病历资料无法识别,我再次提醒:“您好,没有线下病历资料无法在京东平台购药。”

    患者有些沮丧,回复:“图文问诊。”我耐心地回复:“我上传了。”患者有些疑惑:“你好,可以了吗?”我回复:“您好,您这个资料审核通不过的,无法购药,给您退诊退费吧,您到医院开药吧。”患者解释道:“医院没药了,所以我才来这里开的。”我再次解释:“您好,线下就诊资料为门诊病历,出院小结,处方单,诊断证明等其中之一便可,资料需要包括就诊人姓名,诊断及就诊医院名称,要有医生签名盖章。”患者听从了我的建议,到医院从医生那里要了一个门诊病历。

    当我再次询问患者需要几盒曲唑酮时,患者回复:“您好,曲唑酮,您要几盒?”我回复:“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医生的责任和担当。虽然患者无法直接从网上购买药品,但我通过耐心解释和引导,帮助患者解决了问题。这让我更加坚信,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像往常一样在家中度过。然而,这次我的心情却有些沉重。因为我的病情又有些反复,我不得不再次踏上求医之路。

    由于工作繁忙,我选择了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咨询。注册、上传病例资料、在线预约,整个过程便捷高效。很快,我就联系到了一位来自精神科的高医生。

    高医生非常耐心,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在确认我没有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无相关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后,她为我开具了处方,并告知我可以在京东大药房购买所需药品。

    用药期间,我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高医生定期与我沟通,了解我的病情变化。当我提出想要减药的问题时,她耐心地为我分析病情,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在高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我的病情逐渐稳定。这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在线上也能得到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

    如今,我已经习惯了通过互联网医院与高医生沟通。她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深感安心。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我的病情会越来越好。

  • 那天,我正在家中因睡眠问题而烦恼,想着是否应该去线下医院就诊。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尝试了线上问诊服务。我选择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医院,注册并填写了我的基本信息。

    在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睡眠问题,并提到了之前使用过的药品——太伦佐。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并询问了我使用该药品的情况。

    医生根据我的病情,为我开具了3盒太伦佐。在等待处方审核的过程中,我感到既期待又紧张。当医生告诉我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时,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当我看到“处方创建”的消息时,我立刻点击了卡片进行预约药品。用药期间,我确实感受到了改善,睡眠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

    然而,时间过得很快,我的处方到期了。我再次选择了线上问诊,医生在了解我的情况后,给出了继续使用太伦佐的建议。这次,我更加信任医生的专业性。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医生的专业、耐心和细心,让我对医疗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

  • 您好,我是徐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时间:2024年8月4日

    那天,我通过线上平台预约了徐医生进行问诊。徐医生首先询问了我上次取药后的状况,包括是否有不适、过敏反应以及情绪是否稳定。

    我告诉徐医生我的血压基本稳定,而且没有新的药物过敏情况。我表达了想要调整用药的想法。

    徐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然后说:“请给我开三盒药。”

    我有些疑惑,徐医生解释道:“刚才没看到,不好意思。您的情况我已了解,稍等一下,我会为您准备处方。”

    很快,徐医生发送了处方详情,我仔细阅读了所有的信息。

    处方创建成功后,徐医生告诉我:“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

    我点击卡片后,直接预约了药品。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不适,我会及时联系徐医生或前往线下就诊。

    徐医生还提醒我:“您的电子处方已经开好,您直接点开上面电子处方就会有一个预约药品的图标,点击后就会跳转到京东。”

    用药前,我仔细阅读了药品说明书中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徐医生再次强调:“如无禁忌可使用我为您开具的药品,如您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请您及时上线咨询或去线下就医。”

    在徐医生的指导下,我顺利购药,并开始了新的用药周期。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的用药周期即将结束。我再次联系了徐医生,他提醒我:“处方过期了。”

    徐医生告诉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我对徐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并感谢他的专业和关心。

  •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有些沉重。母亲已经多年深受老年精神障碍的困扰,幻觉和幻听成了她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作为她的女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多方打听后,我选择了线上问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母亲寻求一线希望。

    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我详细描述了母亲的病情,医生***非常耐心地倾听,并询问了母亲的具体症状。虽然隔着屏幕,但我能感受到医生的专业和关心。她告诉我,虽然线上问诊不能完全替代面对面的诊断,但根据目前的描述,她可以给出一些初步的建议。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尝试着与母亲沟通,引导她表达自己的感受。母亲虽然起初有些抵触,但在我的鼓励下,她开始慢慢打开心扉。医生***的回复让我对母亲的治疗充满信心,她不仅给出了用药建议,还告诉我如何更好地照顾母亲,如何调整她的生活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线上问诊和母亲的努力,她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幻觉和幻听依然存在,但已经不再那么频繁和强烈。这让我深深感激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让我对线上问诊有了全新的认识。

    如今,母亲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改善,我们的家庭氛围也变得和谐许多。虽然线上问诊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确实为那些行动不便或者时间紧张的病人提供了便利。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线上问诊将会越来越普及,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希望。

  • 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我疲惫地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突然,一阵轻微的腿痛感袭来,让我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我试图将脚抬起来,却感到一阵酸楚,仿佛脚底被针扎了一般。这让我想起了几天前去游乐场的经历,那天的路途漫长,脚底的疼痛让我无法忘怀。

    第二天,我决定向医生寻求帮助。通过互联网医院,我顺利地预约了复诊。医生在了解了我的病情后,询问了我最近的用药情况。原来,我儿子的药物剂量在上次复查时已经调整到了0.75。医生在得知我的症状后,建议我将药物分开服用,尝试减少酸痛感。

    我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并在晚上和儿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发现,他最近的情绪波动较大,可能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我耐心地开导他,告诉他要按时服药,注意休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的情绪逐渐稳定,腿痛的症状也有所缓解。我感到十分欣慰,感谢医生的专业建议和悉心指导。通过互联网医院,我不仅解决了儿子的病情,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陪伴他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品质。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更懂得如何与患者沟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我相信,在医生的陪伴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 线上问诊,温暖守护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手中拿着手机,内心却有些焦虑。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线上问诊,心中充满了不确定。

    屏幕那头,出现了一位温柔的声音:“您好,我是来自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我小心翼翼地描述了我的病情,精神疾病让我感到困扰,我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医生非常耐心,她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给我开了一些药物。然而,由于需要线下就诊资料审核,我需要上传相关的病历资料。

    资料上传的过程并不顺利,审核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但医生并没有放弃,她一直鼓励我,告诉我:“您把病历资料每个页都拍完整了上传,应该可以的。”在她的鼓励下,我重新整理了资料,终于通过了审核。

    处方开出后,医生又细心地提醒我:“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这让我感受到了医生对我的关心。

    在用药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是否需要减量,药物如何服用等。医生每次都耐心解答,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现在,我已经明显感受到了病情的好转。感谢这位来自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她用她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的心,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仁心。

  • 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床头,我迎来了新的一天。心中却总是有些不安,因为晚上频繁的春梦和遗精让我倍感困扰。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一位精神心理科的主治医生,开始了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医生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她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我详细描述了晚上频繁做春梦和遗精的情况。医生在了解了我的病史后,并没有急于给我开药,而是建议我前往线下医院就诊,以获得更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深感敬佩。她告诉我,舍曲林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抑郁,而我这种情况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她还提醒我,服用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用药。

    尽管医生没有给我开具舍曲林处方,但我对她的专业和关心充满了感激。我知道,只有通过线下的全面检查和治疗,我才能真正摆脱困扰。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房间里。我,一个16岁的少年,正坐在电脑前,面对着屏幕上那位看起来严肃却又温暖的医生。他的名字,我记不清了,但他的专业和关怀,我永远都记得。最近,我遇到了一些麻烦,睡眠太多,一天要睡17-18个小时,而且心里难受,浑身疼,有时候浑身痒。我试着调整生活习惯,但情况并没有改善,甚至变得更加糟糕。我鼓起勇气,向这位医生寻求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