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总结一下,这段时间接诊的患者中,有一类患者比较多,就是活动后动辄出虚汗,然后身体感觉非常疲劳的患者。应对这种状况的中药方案很多,常用的有牡蛎散,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附子汤乃至四逆汤等等。
牡蛎散由炙黄芪,麻黄根,以及牡蛎所组成,然后再用小麦百余粒同煎。其中黄芪味甘温,补虚损五劳,能益气实卫,固表止汗;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麻黄根甘平,能止汗;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心气,退虚热,为使药。四者合而成方,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从气阴得复,虚汗自止。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牡蛎散应对的是气虚导致的卫气无致密之和,津液有妄出之咎,它应对的是气虚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用一些益卫之品,例如黄芪,加一些收敛固汗之品,例如牡蛎,麻黄根,糯稻根,浮小麦等等,就可以起到效果,若气虚的程度再加深,则可加上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例如人参,甘草,茯苓,白术,以补脾胃之气,夯实后天之本。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气虚日久,怠于服药,有可能会导致津液日耗,阳气外溢,阳气转虚,气虚转为阳虚,患者除了动辄汗出,疲劳不已外,还有可能兼有寒象。
这时便要使用桂枝汤类方了。在未感风邪的情况下,脾胃阳气不足,脉外卫气外泄也是有可能导致自汗的。此时大枣,甘草,固守胃津,守护胃气。生姜鼓舞胃气全方位输出。桂枝促使胃气贯通于脉外卫气,桂枝还有温阳的作用。芍药则有敛阴止汗的作用。加上黄芪,能使得这个方案益卫实表的作用更强。
如果阳虚的程度更深,出现了汗漏不止,恶寒怕冷,小便少而不畅,手足四肢拘急,屈伸活动难以自如等症状,便要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再加附子了,桂,附相合,温煦阳气,卫阳振复,则汗漏自止,恶风亦罢,小便得调,四肢亦柔。
若到了虚汗淋漓,四肢厥逆,脉沉而微者,就要用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了。
总之,治疗动辄出虚汗,关键在于把握从气虚到阳虚的变化,准确判断是否出现了从气虚到阳虚的质变,同时判断气虚和阳虚的程度,其中的分寸非常重要,这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般来说,夏季炎热,出汗多一点是正常现象。因为汗是调节人体温度的重要物质,当温度升高时,通过排泄汗液,使人体温度相对恒定。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比如体质偏胖的人就会更容易出汗,而体质偏瘦的人就不容易出汗,这都属于正常范畴。
但是,有很多人会"出虚汗",出虚汗跟正常的出汗可不一样,出汗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出虚汗却是不正常的表现。
那么怎样区分"出汗"与"出虚汗"呢?
出汗:大部分是由于温度高而产生的,相当于被动出汗。
出虚汗:不受温度的影响,导致全身或局部出汗。比如自汗、盗汗等。
(自汗是指本身不热、也没有运动,还是会出汗,同时还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是气虚的表现。而盗汗是指夜晚一睡着就出汗,是阴虚的表现。)
中医认为:虚汗流越多,身体则越虚!而出汗部位的不同,也能反映出不同的身体健康,如果你身体的这3个地方出汗多,那么就要小心是否"病也跟着来"。
1、鼻子出汗多——肺气不足
鼻子总爱出汗,并且汗多,说明身体缺少肺气,是肺功能不足的表现。而肺气不足主要是因为天生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造成的。
建议:每天需要多运动,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把氧气输送到全身的每一个部位,还可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可以多食木耳、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保持营养充足
2、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的汗腺分布非常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颈部经常出汗,那么就要小心是否是内分泌出现了问题。
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检查,尤其是激素水平的检查。
平时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上入手,饮食上要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类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多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增加免疫力,不熬夜,保持心情愉快。
3、 手心、脚心出汗——气虚血虚
情绪紧张、激动、害怕导致的手心或脚心出汗过多。中医认为,这可能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中医推荐小妙招:
中医认为,顺则补、逆则泻。所以,我们可以在每天餐后进行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6圈,再逆时针揉24圈。
另外,可以多吃温补的食物,同时学会放松心情,避免因精神紧张而过度出汗。
今天要谈的这方子,是一个治疗风湿在表的方子,也是身体沉,关节痛,但是患者呢,身体比较虚弱,又汗出恶风。这是一种风湿兼气虚的状态,由于卫气不固,患者本身处于一种表虚的状态,汗比较多,所以,你想单纯通过发汗解表来祛湿,就没有什么效果,患者的身体也受不住。所以这个时候,从治则上来说,一要益气固表,二要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此时就不能再用麻黄,麻黄发汗是非常厉害的,虚人受不了,当然有一些医师,采取麻黄配伍白芍,山茱萸,五味子等酸涩的药物,一边发汗,一边收敛,即使长时间用,患者也能消受,这也算是一种比较巧妙的配伍技巧。这个时候,该用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金匮要略》是怎么描述这个方子的: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你看经方真的是法度井然,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一分不差。用了哪些药呢?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防己一两就是15.625克,甘草半两就是7.8克,白术七钱半就是13.5克,黄芪一两一分就是20克,这是挺小的量,因为是煮散法,所以适合慢性期慢慢服用。
办法就是,把上面这几种药物,按照这个比例,混合,粉碎,然后每次取五钱匕,相当于9克那个样子,再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一盏就是一碗水,一盏半就是一碗半水。然后煮,去20%的水那个样子。服后,就会有虫在皮下爬行的感觉。然后再用棉被遮盖一下,用被子绕腰一周,微微发汗。
如果是急性期,这个量是不够的,尤其是白术和黄芪的量,应当取《外台秘要》的量,当然外台秘要中,防己的量又太大了一些:脉浮,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但下重,故知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白术(四两) 、防己(四两) 、甘草(二两炙)、 黄芪(五两)。——《外台秘要》卷第二十,风水方八首
这个时候,腰以下较肿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这个量是急性期的量。风湿在表,兼表虚卫气不固,汗出恶风。若症状轻一些,可以用桂枝汤加白术,如表虚的程度甚,则必须用大剂量的黄芪不可。黄芪在这儿益气固表的作用。然后又用生姜鼓舞胃气,甘草,大枣守护胃气,守护气津,守护人的气血生化之源,同时甘草,大枣还可以预防防己苦寒伤胃。大剂量的白术自然是为了健脾益气,利水消肿了。
比较有争议的是防己,防己在这儿量大了一些,到了60克,防己起到的是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的作用。大家知道,防己分为粉防己和木防己(广防己),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但是因为含有损伤肾脏的马兜铃酸,已经被禁用。现在只能使用粉防己,但是粉防己也有一定的肝、肾毒性,有文献认为粉防己可能会影响大鼠肾小管的刷状缘和肾乳头,同时导致肝功能中的ALT,AST先下降,后上升。
所以使用这味药还是需谨慎,我一般用在10克左右,我联系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几个同行,他们的用量也在10~15克之间,一个肝病方向的博士告诉我,这个量,她的一些病例,连续用了两个月,暂时还没有发现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所以,我们对于这个药,还是多看,多观察吧,密切全程观察患者的肝肾功能变化情况。
在临床上,防己黄芪汤有一些常用的加减之法,气虚甚,可加党参,人参;上肢疼痛甚,可加桂枝,桑枝;下肢痛甚,可加牛膝,木瓜;腰痛甚,可加桑寄生,杜仲;血虚甚,可加当归,白芍。
小李今年26岁,正值壮年,平时别人觉得冷的时候他却还觉得热,夏天开着空调依旧挥汗如雨,脾气有时候还比较急躁。在大家看来这是因为年轻、火力壮,甚至一些中年同事还有些羡慕他的“青春活力”。
可是谁又能想到,小李这种状况其实是肾阴虚的表现。
肾阴虚的外在表现
中医认为肾具有滋养、温煦、充骨、养脑、荣发的作用。
肾阴虚是肾虚的一种类型,常见症状有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燥热、盗汗、咽干颧红、干咳少痰、气短喘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
肾阴虚带来的疾病隐患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肾阴虚会累积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有研究表明,肾阴虚患者体内许多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异常,易发生一些免疫缺陷疾病。此外,肾阴虚还会导致自由基对细胞损伤加大、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改变、骨质疏松等情况。
自制茶饮调理肾阴虚
桑椹6克,枸杞3克,麦冬5克,五味子2克,生地黄3克,山萸肉(又叫“山茱萸”)3克。
桑椹具有滋阴补血、补肝益肾的功效,多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枸杞,常见的用于肝肾阴亏的中药材。
麦冬,一种常见中药材,主要功能为养阴生津,还有降血糖、保护心血管、增强免疫的作用。五味子,常用的传统中药,有益气宁心、补肾生津的作用,常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
山萸肉在我国古代药学著作《名医别录》中有记载“山茱萸,强阴,益精”,主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虚汗不止。生地黄和山萸肉常联合使用,具有非常好的补肾益精的作用。
穴位按摩调理肾阴虚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人体阳气汇聚一个重要地方。位于足内踝后方与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时常按揉太溪穴,既补肾阴,又补肾阳。
女性朋友月经期间按揉太溪穴还可缓解腹痛。建议每次按揉三分钟,一天三次。另外,记住这样一个原则:不疼的要揉痛了,痛的要揉到不痛。
看来我们对身体的外在表现不能枉自臆断呢,看看大医生,多多了解一些疾病及养生常识,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健康最大的守护。
参考文献:
1.邹海森, 张彪, 等. 肾阴虚生化指标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10): 3607-3610.
2.原雪, 李福凤, 等. 肾阴虚证本质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 39(9): 1875-1877.
3.王彬, 韩永龙. 肾阴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J]. 西部中医药, 2015, 28(3): 143-145.
4.范明明, 张嘉裕, 等. 麦冬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20, 37(4): 130-134.
5.杨钰潇, 张明晓, 等. 南北五味子古今功效的考证[J]. 中国现代中药, 2020, 22(5): 800-804.
6.余宗明, 张会择, 等. 生地、山萸肉“对药”的证治规律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42):208, 213.
7.张昕. 温暖手脚——太溪穴[J].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2): 10.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有这么一类患者,也就是说不是个别患者,他们处在困境中。一到夏天,他们的双手就会一直出汗,而且会出现一些水疱和蜕皮。偶尔还会出现瘙痒,所以就会去挠抓以及揭掉那些很难受的皮肤。所以呢,他们就会感觉到,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很难过。这是咋回事呢?
有一种病,叫汗疱症,从字面上就能得知这个病的表现:出汗和起水泡,当然还会脱皮。刚开始,这种疾病,被认为是湿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只是长在双手的湿疹。所以很多时候,治疗汗疱症,就用治疗湿疹的办法。后来发现,效果不是很好。再后来,一些学者认为,汗疱症和维生素缺乏有关系,就让患者去补充维生素。但是,依然没有办法完全缓解病症的复发,所以这种办法也认为不是根本。
汗疱症的表现:很简单,就是一到春夏季就开始出汗。然后就出现比较深的水疱,一般都是米粒大小的水疱,高出皮肤,但是没有红肿等炎症反应。大多分散在手掌、手指侧面以及指端。牵涉的部位,皮肤会出问题。但是没有涉及的地方,皮肤会很正常。
症状:汗疱症的自觉症状很轻微,部分患者没有感觉,就是脱皮难受。有一些患者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感或者有一定的灼烧感。我曾经得过汗疱症,在小时候,那时候觉得会很瘙痒。
反复:这种病,从发作到痊愈没有多久,一般都会在半月左右完成。问题出在,基本每年都会有所反复。一到季节,每年,都会如此反复。所以,很难从根本上治疗。但是有时候很可笑的是,突然有一年,没有汗疱症了,也就痊愈了。
怎么治疗:汗疱症的治疗很简单,也就是对症治疗。比如皮肤瘙痒,就用点类似炉甘石之类的外用药物。中药效果也不错,可以用一味苦参5克,大火烧开小火煎熬二十分钟,放凉了泡手,止痒效果也很不错。
我的经验:在发病季节,可以吃点维生素,尤其是复合维生素,是对预防汗疱症有一定的作用。平常多吃蔬菜,可以缓解汗疱症。我的经验认为,这种疾病,和维生素摄入有关系。多吃绿色蔬菜或者多吃维生素有助于缓解汗疱症。
有如作家所言,青春就该挥洒汗水,但是出汗就是好事吗?倘若这7个地方常常出汗,那就得提高警惕了,或是体内疾病在作祟。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鼻子爱出汗往往意味着肺气不足,需要进行补气。而在西医的理论中,鼻子出汗则代表着免疫力较为低下,容易患病,需要多多锻炼,以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常用的调理办法包括用双手敲打双腿,或者采用合适的工具进行腿部按摩。其重点在于多次敲打的同时还要按住双腿左右两侧,这样可以活络肺部经脉,从而调理体质。
胸口往往是出汗大户,不少人夏天稍微加大运动强度,胸前就会湿上一大片。从中医的角度而言,胸口出汗意味着脾脏失调,同时胃部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胸部经常出汗,也意味着胸腔内的不少气管有可能产生问题,其中就以心血管为主,西医认为这可能就是心血管老化或者堵塞所产生的后果,应当引起注意。
颈部汗腺较为稀少,正常人很少会通过颈部出汗排热,倘若颈部经常性地出汗,则意味着内分泌系统极有可能已经失调,长期性的颈部出汗症状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要对激素水平进行详细的查明。
腋下出汗往往是不少人的难言之隐,因为被衣物包裹,又不常通风,往往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气味让他人避而远之。一般说来,腋下是大汗腺,出汗量较多属于正常情况,但倘若出汗的同时还伴随着腋臭或是其他气味,则有可能是细菌感染的前兆,此时就应当咨询医生具体的情况,查明症状,对症下药。
若是情绪过于紧张,手掌脚掌就会容易出汗,在中医理论中,这是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对此症状,可以尝试在每天饭后进行腹部的按摩,具体方法是顺时针30圈,逆时针30圈。同时,要减少对冷饮的摄入,否则会加重体虚的症状。
后背同样是人体汗腺分布较少的地方,如果经常性大量出汗,往往代表着身体状况不佳,内分泌产生了某些问题。同样的,如果长时间地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向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避免酿成更重的后果。
额头出汗较为常见,但也要小心,倘若在不是很重的情况下依旧经常性的额头出汗,则意味着甲状腺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此时就应该注意自己是否有甲状腺的疾病,并进行及时的检查。
出汗对身体到底好不好呢?据相关专家解答,出汗要看部位,不要盲目地追求流汗,人体应该排汗,但要进行健康且适量的排汗。尤其是对于减肥的朋友而言,很多人都认为,“排汗能达到减肥的效果或是出汗是因为脂肪在燃烧”。
事实上,出汗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汗腺数量较多的人,出汗相对较多,体质强壮的人,机体健康而出汗就自然会少。但如果是动不动就满身大汗,或是一觉醒来就内衣湿透,那也代表身体可能发出了某些讯号,告知健康恐怕出了状况。所以此时务必要注意了!总是爱出汗却不知为何,不是身体虚弱就是疾病临门,警惕4种原因。
若是在白天出汗不止,便称之为“自汗”,自汗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劳累过度、天气闷热、穿衣过多,或是因为服用了发散药物,导致汗水突然过多。而体质差的人会出现“气虚自汗”的情况,这一类人通常身体素质较差、脸色苍白、容易疲劳或是说话有气无力,更有甚者稍微活动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还有脸色苍白的现象。
很多时候,湿气过重的人,额头或是鼻尖的部位是容易出汗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排湿的食物,例如,排湿气界内的典型代表:薏米、冬瓜等利湿食物。同时更要注意饮食,不可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
在夏季,烧烤是夜宵的主打菜;而炸鸡、汉堡类是很多人一年四季的心头爱。实际上,常吃烤辣炸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肝火旺盛。尤其是爱搭配冷饮的朋友,对身体极为不健康。火气过重可考虑用白虎汤清风解表、或是喝西瓜汁有助于排汗。
人到中年,身体各项机能开始下降,而更年期的女性朋友在夜间睡觉时会出现盗汗的症状,或是手足心热、面红、口干的症状。
容易出汗是病吗?老是不明原因地流汗,小心是3类疾病来临的征兆。
多汗症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某类疾病而导致持续性多汗症,这里的某类疾病就例如糖尿病患者;另一种多汗症的原因是原发性的多汗,一般是以是否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大汗淋漓导致衣物潮湿和发臭的困扰。
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导致人体经常性地出现大量汗水,尤其是在夜间会出现盗汗的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因为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度活跃,导致机体异常活跃,从而出现大量冒汗的症状。
据调查显示,有60%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排汗障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排汗障碍是仅针对于下半身出汗量减少或是停止出汗,但是头部、胸部、背部却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这一类情况需要警惕。
出汗其实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现象,室外温度高了,身体会自然而然的出汗;精神紧张或疼痛的感觉刺激时,手心、脚心会出汗;或者经过剧烈运动时,身体也会出汗。
然而,除这三种情况外,还有其它一些不该出汗的情况,或者过度出汗都应注意,因为这往往是身体出问题的预兆。
中医认为,身体的正常出汗,是在帮助我们排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但是,当人体阴阳失调,脏腑机能失调,就会出现出汗异常的症状。
汗从哪里出,病也跟着出!身体5个不同部位,预示不同身体问题!
1、手心、脚心出汗
很多人一激动或者害怕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手脚心出汗,其实从中医角度看来,手脚心爱出汗,往往预示着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或者脾胃湿热,同时伴有血虚的现象。
调理建议:
每日饭后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30圈,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摩腹部30圈。除此以外,饮食上也要注意,最好不要吃生冷、刺激的食物,比如冰啤酒、冰淇淋等,这些习惯也会伤害我们的脾胃,造成阳气流失。
2、鼻子出汗多
天气热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人一吃饭,总是爱出汗,尤其是鼻子部位,如果偶尔的出汗,可能是在排毒,但是,如果经常性的出汗,则很有可能是由于肺气不足造成的,同时也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调理对策:
推荐一个小方法,平时我们没事可以用手敲击腿部。敲击的部位,主要是双腿的左右两侧,这往往是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每天的反复敲打,或者按压,达到刺激和调节肺经的目的。
3、脖子出汗
如果没有运动,静坐的时候,头上不出汗,脖子上却汗流浃背,就更要注意自己是否出现内分泌失调,特别是激素水平失调,建议我们最好要及时调理。
调理对策:
要想调理内分泌,最好是从生活习惯上入手,比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日常要吃全餐,营养要全面,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等,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好以有氧运动为主。
4、额头出汗
还有很多人额头部位经常出汗,从中医角度来看,这往往是肝阳上亢导致的,如果经常这样,最好找中医对症调理。
调理对策:
出现肝阳上亢的症状,平时最忌讳情绪激动、暴躁,务必要保持心态平和、平时少发脾气、以及保持良好的睡眠,对于调理都很有帮助。
5、腋下出汗
其实我们的腋下本来就分布着大量的汗腺,如果平时吃了刺激性的食物,或者运动量比较大的时候,很多人腋下会大量出汗,而这也很有可能说明你气虚。
调理对策:
除过平时注意腋窝的清洁卫生外,最好保持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洋葱、大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我们的汗腺,使得出汗变多。
适当的出汗,其实有利于身体的排毒,可以帮助身体的代谢废物排出,但如果出汗比较异常,就要注意了,及时对症调理。
如果一个人都不出汗的话,那才是不正常的。在室外走不到五分钟,不少人都会汗流浃背,人的手掌、脚掌、头、脖颈等都是比较容易出汗的区域。对于出汗,我们把所有的出汗都归结于“排毒”,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想法。有些部位出汗是排毒,但是如果只是某些部位老出汗,那我们就有必要重视起来了,它可能是身体患了某些疾病的预兆。
人为什么会出汗?为什么有些汗比较臭?
正常情况下的出汗,主要是为了调节人的体温,防止体温过高对人体器官的伤害,所以要通过出汗这种方式来“排汗”。通常情况下,人在紧张、温度较高的时候都会有这种现象。有的人出汗多,有的人出汗少,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导致的。
有些人尤其是男性打完球后出汗脚臭,这不是汗液的问题,而是汗液遇到了皮肤上的细菌或者是衣服的材质所导致的,汗液和细菌,汗液和衣服发生化反应,有时候会导致汗变臭,所以,建议大家要注意卫生了。如果平时比较注意卫生,出的汗还是比较臭的话,就应该去医院检查了。但是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一些异常的出汗现象,主要是温度不高,活动较少,心情比较平静的情况下,别人都不出汗,自己却不停出汗的情况。
身体这些部位不正常的出汗现象,可能会影响生活的正常运转
手掌、脚掌、腋窝等个别地方的原发性出汗
人的身体个别地方出汗被称作“原发性出汗”,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手掌、脚掌或者是腋窝总是在正常情况下不由自主的出汗,而这个时候身体其他部位则不出汗。这种现象虽然对健康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却会对我们平时的生活、社交等带来尴尬和困扰。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可以使用有收敛作用的沐浴露或者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
全身性的没有原因的继发性出汗
这种异常的出汗现象是身体哪儿都比较容易出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冠心病、心衰等的病情,出现这种现象一定要及时就诊,确认病情。
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种不正常的出汗现象,另外,低血糖患者有时候也会出大量的“虚汗”,这个时候有必要补充一些能量。总的来说,入股哟经常性的全身异常出汗,或者是某个部位异常出汗,可能会是某些疾病引起的,应该注重起来。
在文学作品里,我们经常看到描写女子出汗为香汗淋漓,而男子则是臭汗满身,细心的读者可能心里会有小疑问,男女的汗水味道真的有如此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出汗的原因,男女无区别
和蛇、青蛙、乌龟之类变温动物不同,人体是恒温动物。因为人体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在外界温度变化时,也能够保持体温在37度左右。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散热的方式,所以出汗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是天气炎热,外界温度高于或者接近体温时,人体为了散热,用汗水带走身上多余的热量。
第二是剧烈运动时,因为运动使得体温升高,所以通过出汗来散热。
第三是情绪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乙酰胆碱分泌增加引起出汗。
第四就是因为疾病的原因,比如甲亢病人的多汗,肺结核病人的夜晚睡眠时盗汗之类。从出汗的原因来看,男女并无不同。
有意思的是,正如大家看到的一样,男女胖子容易出汗,因为胖子脂肪多,而脂肪保温作用好,犹如给人体穿了一件厚衣服,所以胖人更容易出汗。
二、性别、年龄、饮食、生活环境与出汗相关
人体大概有200万到400万个汗腺,汗腺越多,流汗越多。女性汗腺数量多于男性,但是男性的汗腺发达,更容易出汗,同等运动量女性出汗量只有男性的一半。年龄与体味相关,也会影响汗味。我们会在部分老人身上闻到让人不适的味道,有人把它称之为“老人味”,日本学者发现,人体气味中有一种叫壬烯醛的物质,只出现在40岁以上的人身上,分泌量随着年龄而增加,合理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多运动,减轻压力可以改善老人味。
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葱头、大葱、大蒜、烟酒、咖啡等。这些食物首先会让人兴奋,促进汗液分泌,出汗增多,提高汗臭的发生率,其次这些食物的代谢废物,小部分也会通过皮肤排泄,让汗液有臭味。生活在闷热潮湿地区的人,体表容易滋生细菌,汗液分泌又多,两相结合,更容易发生汗臭味。综合来看,上述因素会引起出汗,但是男女汗味并无明显不同。
三、关于臭汗症
人体的汗腺分两种,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尤以手掌、足部最多,所以有的人一紧张就出手汗,好多人一脱鞋脚汗味明显,小汗腺分泌汗液主要成分为水和盐分。
人体的大汗腺居于腋窝、乳晕和会阴部,分泌物比较粘稠,里面含有脂肪酸。而腋窝或者会阴等部位,经常都是被折叠或者被包裹得密不透风,如果清洁不够,分泌物中的脂肪酸经体表细菌分解后生成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臭味,俗称狐臭,或者叫臭汗症。由于腋窝部面积大,汗腺多,所以狐臭主要发生在腋窝部。
臭汗症治疗及日常生活调理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一)口服:辨证采用健脾燥湿,芳香化浊的药物,比如藿香、白芷、佩兰、苍术一类的药物煎汤口服治疗。
(二)中药外敷:白芷、滑石、丁香各30克,冰片3克,研粉,洗净腋窝后外敷药粉,一日两次。
(三)中药外洗:采用芳香类药材陈皮、艾叶各30克,煎水外洗或者泡浴。
(四)泡澡加茶叶或者米醋:日常泡澡时可以将茶叶水倒入浴盆中泡浴,去除体味,让身体散发茶的香气。泡澡时也可适当加几勺米醋,米醋可以杀菌,抑制皮肤表面的细菌,泡浴半小时后淋浴,去除体味的效果不错。
(五)饮食:可以多吃含镁多的食物,比如紫菜、杏仁、核桃、花生、小米、冬菇等。
(六)饮品:喝绿茶,或者用茉莉花、玫瑰花、桂花泡水喝,也可以改善体味。
(七)手术:狐臭也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但是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疤痕、感染都可能发生,所以一定要权衡利弊。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我们会发现人体出汗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当我们处于高温或者在经过剧烈的运动之后,身体会大量地排汗,这是一种身体正常的排泄和气温调节的现象。
一般来说,适当地出汗不仅能够帮助改善身体的微循环,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毒素和代谢物的排出,而且适当地出汗还能有助于通经活络,提高精气神。
但是有的人会发现自己,就算处于静止状态,身体也总是会无缘无故地出汗,这是怎么回事呢?医生提醒:若身体总是无缘无故地出汗,或跟这3大因素息息相关,需引起注意。
一般来说,当我们周围的环境气温升高时,我们的身体也是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时身体为了调节体内外气温的正常,便会通过大量的排汗来维持体温的平衡。
所以,一般来说,在夏季,人们就算静止状态地坐着,也容易出现出汗的现象。所以,环境因素也是导致人体容易出现无缘无故出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若是身体总是无缘无故地出汗,那么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除了和周围的气温息息相关以外,还有可能是由于多种疾病所导致的出汗的现象。
一般来说,若是自身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无论身体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的状态,都会导致大量的出汗。除此之外,若是人体患有如心脑血管疾病或是甲状腺疾病,由于血流速度的异常和甲状腺分泌的异常,也同样都会导致人体出现无缘无故出汗的现象。
因此,若是我们总是无缘无故地出汗,那么也需要警惕,这或许跟疾病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身体比较肥胖的人,其出汗的频率和出汗的量也会更大。所以,若是你的身体要比一般人肥胖的话,那么也就更容易出现无缘无故出汗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对于肥胖的人来说,无论是身体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由于体内脂肪堆积太多,身体运行时便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而由于脂肪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所以导致这些热量无法及时地被散发出来,因此就会以出汗的方式来维持体温的稳定。所以,生活中肥胖的人往往更容易出汗。
综上所述,便是导致身体总是出现无缘无故出汗现象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来判断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身体容易出现出汗的,若是因为疾病因素所导致的,那就需要提高警惕,最好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引发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