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家里都常备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和速效救心丸。
这三种药物各有千秋,用药时一定要注意分清楚时机,可以说是吃对了救命,吃错了要命。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理一理,急救时到底该如何选用药物。
优先选用硝酸甘油,目前为公认的心绞痛急救药物。
当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时,可选速效救心丸。
对于严重贫血、颅内压增高、青光眼或对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可首选速效救心丸。
硝酸甘油片应舌下含服,出现辣涩、头胀、面红的感觉是正常现象,服用药物时最佳姿势是坐位。因该药存在首过效应,记住千万不能用水吞服,否则疗效大打折扣。每5分钟重复含服一次,连续服用3片无效时,一定及时呼叫120送往医院救治。
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冰片,一次10-15粒,嚼碎后舌下含服,如有辣感、苦味、清凉感、烧灼感是正常现象。服用药物时最佳姿势也是坐位。如连续服用2次症状不缓解,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对于脾胃虚弱者,可能会出现肚子不舒服、常腹泻等不良反应。
对于冠心病患者,都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和/或速效救心丸,其主要成分都容易挥发,故应避免置于贴身衣物口袋内而导致其因体温而挥发失效。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硝酸甘油及速效救心丸虽然都是急救药,但一旦有胸痛症状,则建议不管药效如何,都应该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
对于已发生过或可能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阿司匹林应平常长期服用,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具体用法用量,建议听从医师根据个人病情给出的用药方案。
一旦明确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阿司匹林肠溶片空腹服用效果最佳,如有明显胃肠道反应也可早饭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相对普通片来说,其吸收延迟3-6小时,起效慢,因此不能作为急救药。
但是阿司匹林存在禁忌症,不是人人都适合服用的。比如,胃肠道溃疡患者急性期患者,牙龈、皮肤经常出血者,近期做过眼科、颅脑、内脏手术患者,哮喘患者均不宜选用阿司匹林。
结语
病情不同,用药不一,这就是个体化用药理念的体现。那么在疾病突发的情况下,切记病急乱用药,一定要注意这三种药物不能随意叠加使用,应及时拨打120或送往医院救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对于两年前有过脑梗塞病史的患者,如果没有出现较严重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如胃出血等问题,即使现在恢复得很好,还是需要继续吃阿司匹林的。
为什么脑梗恢复期还需要吃阿司匹林?
根据临床试验结论、国内外临床治疗指南和各方专家共识,目前公认脑梗后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脑梗再次发作。
早在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袖珍指南》推荐:如无明确禁忌证,所有有短暂性脑缺血病史史或推测因脑缺血或梗死出现卒中的患者,均应接受长期(可能需要终生)阿司匹林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个指南,只要曾经有过脑梗哪怕有短暂轻微脑梗症状的患者,都需要长期甚至终生要服用阿司匹林治疗。之所以世界卫生组织这样推荐,与之前的相关大型临床试验有关,这些试验证实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卒中再发,分别使严重心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5,而出血性卒中无明显增加。
如果阿司匹林不耐受,用什么药替代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出血或脑出血,则在出血症状好转后期,改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片抗血小板治疗。
尽管很多指南推荐氯吡格雷用于抗血小板治疗,目前而言,如果没有对阿司匹林过敏或有消化性溃疡等禁忌症,仍然首选阿司匹林,这是因为阿司匹林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充足,且有价格优势,奠定了其在卒中二级预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如果既往没有脑梗死,也没有三高,能否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梗?
就是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老年人(65岁以上者),他们服用阿司匹林对身体有好处吗?最新学术界认为,健康老人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好处!
2018年9月16日,和《柳叶刀》期刊不相上下的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发表三篇论文指出: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健康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延长寿命,没有发现有明显好处,反而会存在出血等疾病风险!
因此对于既往没有脑梗的患者,如果没有三高,与其服用阿司匹林,不如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来预防脑梗塞。
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人的疑惑,二者功效相似,都是心内科的“救命药”,心绞痛患者常备药。但二者又有很大区别,包括使用、人群、保存和成分等四方面的区别:
使用区别
发生心绞痛时,硝酸甘油舌下含服1片(0.5mg),如不见效,可再含服1片,最多可连续服3次,间隔5分钟。舌下含服起效快,用水吞服起效慢且药效降低,失去急救作用。胸闷时或者胸前不适时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急性发作可先服4粒,加速吸收,可嚼碎再舌下含服,十分钟不缓解,可酌情再用,最大量10~15粒。如速效救心丸无效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人群区别
硝酸甘油通常给冠心病和心绞痛在急性发作时使用,5分钟以内可见效。硝酸甘油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如果作为急救使用,推荐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通常给患有心绞痛的人群,以及潜在高危人群使用,出现心绞痛先兆症状时,即要使用,所以要随时携带。如果要作为预防长期使用,推荐速效救心丸。当表现出严重低血压或心动过速时,建议换为速效救心丸。
保存区别
硝酸甘油需要密封避光保存,虽然有效期为3年,但如果经常的开盖,很可能在4~6个月就失效了。速效救心丸,含有川芎、冰片等,含有芳香族易挥发物,能行气活血,所以药物有效期比较短,通常就1年。所以这两种救命药,为了保证急救效果,还是建议定期更换新日期的药品。
成分区别
一中一西,西药硝酸甘油,药理学作用非常明确,主要作用是迅速使外周血管扩张,减轻心脏负担。速效救心丸则不同,除了川芎和冰片外,其他成分还不够明确,药理作用也不明确,但是它能行气、活血、止痛,能改善血液微循环状态。从临床使用情况来看,速效救心丸的不良反应少一些。
以上就是这两种药的区别,要记住一点:服药后症状无缓解,立即就医!胸痛胸闷超过20分钟,就有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头孢呋辛、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都是我们常见的抗菌药物品种,分别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三大抗菌家族的代表性药物之一,很多人都吃过这3种药,甚至有些人还家里有备用这些抗菌药物,那么这3种常用抗菌药物有什么区别?在经常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注意什么呢?
头孢呋辛、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有何区别?
头孢呋辛、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首先化学结构不同,因此它们抗菌的药理机制不同。
头孢呋辛属于二代头孢,对于一般的轻度感染,头孢呋辛用得非常广泛,因为它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都有一定抗菌功效,对于常见上呼吸道感染、肺部轻度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都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虽然它和青霉素本质是同一家族,但它比青霉素安全性好,一般不需做皮试就能使用。值得提醒的是,头孢呋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备受青睐,这也给它带来负面影响,因为目前几乎所有的手术预防感染都推荐使用头孢呋辛,这就导致细菌耐药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如果比较严重的感染,头孢呋辛就效果欠佳了。
罗红霉素的适应症包括: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体炎,敏感菌所致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和宫颈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头孢呋辛相比,罗红霉素能对付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这是一个亮点。
左氧氟沙星的适应症也非常广泛,除了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口腔感染方面,它的治疗效果也非常不错,和头孢呋辛、罗红霉素不同的是,左氧氟沙星对厌氧菌感染也有效,这是它的一个特色。
(1)抗菌药物不是消炎药
很多人都喜欢称呼这些抗菌药物为“消炎药”,然而其实这些抗菌药物并不能消灭病毒感染以及因为身体自身炎症反应或过敏导致的炎症。例如磕碰导致的局部软组织淤血、红肿、过敏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感冒、流感等。所以服用这类抗菌药物的时候要注意是否有适应症,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2)避免长期服用
即使是对于存在细菌感染的患者,也不建议长期服用抗菌药物。一方面我们体内不止存在着有害的细菌,也存在着维持我们身体生理活动的有益菌。而在身体没有感染的时候,想要通过服用抗菌药物来达到预防的作用,往往反而会伤害身体的有益菌,导致菌群紊乱,出现腹泻等不适。另一方面,有害细菌可能因为长期抗菌药物的刺激,而产生耐药,等到它大肆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到了无药可用的地步。
(3)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禁忌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这三种抗菌药物也存在着不良反应和禁忌人群。
头孢呋辛是第二代头孢菌素,可能会出现皮疹、腹泻、胃肠道不适、转氨酶异常等不良反应,对于既往出现过敏反应的人群就应该慎用。头孢配酒,说走就走,虽然有些夸张,但提醒服用此类药物不要饮酒,还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可能发生不良相互作用,体内会产生有害物质。
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不适、皮疹、头疼等。左氧氟沙星除了胃肠道不良反应之外,也会出现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而且还会出现结晶尿,影响肾功能等,服药后需要多喝水。
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癫痫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 岁以下患者禁用左氧氟沙星。服药后注意避日光,因为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日光或紫外光暴露后中度至重度的光敏感性/光毒性反应。
结语
总之,抗菌药是我们对抗细菌的有力武器,但是也要注意用的方式,不能滥用,头孢呋辛、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好比江湖上的武当、少林、华山三大流派,能让细菌等病原体闻风丧胆,但同时各自有自身特色亮点,必要时它们会联合使用,但切记,需要在专科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这样才能有效安全治好各种感染。
73岁的张奶奶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前段时间,张奶奶突然感觉剧烈头痛、呕吐,且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没有力气。
家人赶紧送张奶奶去医院看急诊,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脑出血,量约5ml!询问病史,结合他目前血压、血糖等化验检查,初步确诊为阿司匹林导致的脑出血。这个案例告诉大家,虽然阿司匹林是比较安全的经典药物,但是长时间也有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为什么阿司匹林有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很多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储备能力下降,常会导致血栓的形成而引起脑血栓及脑梗死。
对于老年脑部血栓的预防,临床多会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首选的药物就是采用阿司匹林来防止血栓形成。但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带来副作用,脑出血就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脑出血?这可能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的失活,进而阻断血栓素A2生成,最终完成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下降,最终发生脑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出血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有三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风险较高,如需要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存在着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这三类患者要慎用阿司匹林,服用时可能需要减量,实在需要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按医生交代的用法用量服药。
2)正在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存在幽门螺杆菌阳性、七十五岁以上高龄患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的使用情况,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预防治疗。
3)肾损害患者;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患者;对其他镇痛剂、抗炎药或抗风湿药过敏的患者;花粉性鼻炎、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过敏性症状)的患者;同时使用抗凝药物(低剂量肝素治疗除外)的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或复发性胃或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患者等慎用阿司匹林。
除了上述3点注意事项,孕期服药也需特别谨慎,因为动物试验在妊娠头三个月应用阿司匹林可致畸胎,在妊娠后三个月长期大量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的最后两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另外,儿童或青少年服用可能发生少见但致命的瑞夷综合征。
那既然阿司匹林有脑出血风险,为何医学界还一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这是因为大数据统计表明,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发生率非常低,如果不用阿司匹林则导致脑中风的几率要多得多,权衡利弊,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因此还是需要继续使用。
而且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地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记住以上注意事项,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会有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且能从服用阿司匹林中获益更多。
论止咳,川贝枇杷膏确实是个神奇的存在。我自己在风热感冒再加咳嗽时,最常用的就是川贝枇杷膏,或者强力枇杷膏。
川贝枇杷膏
主成分:川贝母、枇杷叶、南沙参、茯苓、化橘红、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蒌子、款冬花、远志、苦杏仁、生姜、甘草、杏仁水、薄荷脑。辅料为:蜂蜜、麦芽糖、糖浆。
从这个方子的组成就能看出,16种主成分,15种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平喘利咽的功效,具有相同功效的药物配合使用,君臣佐使共奏润肺化痰、止咳平喘功效,而且止咳化痰力度很强,很快就能缓解咳嗽,呼吸变得通畅了。
从名字也不难看出,枇杷在里面的作用:枇杷,性凉味甘酸,入脾、肺,兼入肝。可用于治疗肺热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等病症。
枇杷果肉偏润肺止咳,果核偏化痰止咳,共奏润肺化痰、止咳降气的作用。用于肺经燥热,咳嗽咯痰。枇杷核,味苦,性平。能疏肝理气,散结止痛,化痰止咳,和胃降逆。主治疝痛、咳嗽等病症。常用量为3~9克。枇杷根,味苦,性平。能清肺止咳,镇痛下乳。主治肺结核咳嗽、风湿筋骨痛、乳汁不通等病症。常用量为6~15克。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入肺、胃经;能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枇杷叶是止咳的常用药,枇杷叶生品与熟品药效不同,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炙枇杷叶:长于清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等病症。常用量入煎剂3~9克。生枇杷叶:长于清胃降逆止呕,主治胃热呕吐、哕逆不止等病症。常用量入煎剂3~9克。
【枇杷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合咳嗽、胸闷多痰者。
【禁忌人群】脾虚泄泻者、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忌用,以免加重病情。
关于止咳,再多说一些,因为很多朋友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中药的止咳糖浆和西药的止咳药:
感冒症状多为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一般像泰诺、日夜百服宁等药物,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等效果挺好,但常见的感冒药中含有止咳成分的少,需要单独使用止咳药。西药中,感冒常用的镇咳药为右美沙芬、苯丙哌林和喷托维林。
上述三种非依赖性镇咳西药,都适用于感冒引起的无痰性干咳,对于痰多症状,是慎用的。
不能把川贝枇杷膏当做是止咳神药,只要咳嗽都喝,需查找病因后,按需使用,对症治疗。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9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大家都知道中医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现代医学以西医为主,但在我国中医的地位仍不能忽视。随着现代医药学的发展,我国在中药生产上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中药饮片了,而是发展出了多种剂型,例如中药注射剂、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口服制剂等,在临床上我们会把中药口服制剂统称为中成药。
近年来中成药已经在医院的药品目录里稳占一席之地,在各个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中都能够看到中成药的身影,其中占比最大的应该要数心血管系统了。就以冠心病来说吧,许多冠心病患者在服用传统西药进行一二级预防的基础上,还会同时服用一些中成药如银杏叶片、脑心通胶囊等,以增强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堵塞的作用。但中成药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它同样有着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冠心病常吃银杏叶片和脑心通胶囊,需要注意什么?
常吃银杏叶片需要注意什么?
我国很早就认识到了银杏的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银杏入肺经、益肺气、定哮喘、缩小便。”银杏叶成分复杂,其成分主要为黄酮类、萜类内酯化合物和多糖类。而银杏叶片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属于行气活血类中成药,功能主治主要为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淤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以及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许多冠心病患者都会长期服用银杏叶片,但在服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任何成分的中药或者中成药都可能会导致过敏,如果对银杏制剂过敏者禁用。
2. 过量服用会增强其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的作用,特别在与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合用时,因此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服用。
3. 服用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银杏叶片的不良反应。
4. 用药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有无出血症状,如皮下出血点和无法解释的解黑便。
5. 如果因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或者要做手术,请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银杏叶片,以免导致手术止血困难。
常吃脑心通胶囊需要注意什么?
脑心通胶囊成分比较多,有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制)、没药(制)、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龙、全蝎、水蛭等,同样属于行气活血类中成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及胸痹心痛、胸闷、心悸、气短;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从功能主治和适应症来看,它与银杏叶片区别不大,那长期服用脑心通胶囊需要注意什么呢?
1. 为了保证药物吸收,建议饭后服用。
2. 孕妇和对该药成分有过敏的患者禁用,有出血倾向、处于月经期的妇女或同时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的患者慎用。
3. 由于中药有十八反十九畏,所以脑心通胶囊不宜与藜芦同用。
4. 服用前同样要注意该药的不良反应,如果在服用过程中出现应及时停用。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根据我国《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药理或功能主治相同或相似的中成药不宜联用,所以银杏叶片和脑心通胶囊,建议选择其中一种长期服用即可。不合理的联合使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到那时将得不偿失。
每年的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近些年来如何远离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是当下医疗领域的一个热点。我们都知道,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一些药物,甚至备用一些急救的药物在身边,以防出现心血管事件。对于很多冠心病患者,医生会建议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或阿司匹林,来进行二级预防。除了这两类药物之外,还有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制剂,也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药物。那么问题来了,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可以长期服用吗?
冠心病能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吗?
首先,一个药物能否长期服用,除了要考虑到药物本身的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是否需要服用,所以应该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医嘱中决定是否长期服用,即使需要,也应该定期监测和复查。
(1)复方丹参滴丸
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和冰片,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临床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稳定期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率和血压,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心绞痛急性发作,可以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长期治疗用药,尤其适合不能耐受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以及运动耐量下降的患者。但是因丹参、冰片都是味苦性寒的食物,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建议长期服用。值得注意的是,复方丹参滴丸除了可以吞服,还可以下含服。
(2)麝香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的主要成分为麝香、人参、牛黄、苏合香、肉桂、蟾酥、冰片等,主要功效为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现代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可以多靶向的保护心血管,可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同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糖脂代谢。
临床上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尤其适合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可以改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但是也要注意麝香保心丸中的蟾酥药性强烈,为有毒之品,所以也是要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服用。麝香保心丸除了一日三次口服,也可以在症状发作时服用,舌下含服时会偶尔有麻舌感。
结语
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都是冠心病、心绞痛等患者治疗不错的选择,但是是否能够长期服用,还是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此外,今天是世界心脏病日,从此刻起,我们更要关注自己的心脏、了解自己的心脏,远离那些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血压高、血糖高、肥胖或超重、长期吸烟或酗酒、胆固醇高、有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习惯、缺乏适度的运动。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是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很多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都需要常年和这些药品打交道,但是真要让大家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三者之间的区别,服药时间和注意事项,以及急救时如何选药。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有何区别?
1)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解热镇痛、抗血小板形成,预防心肌梗死复发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等,由于阿司匹林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后降解为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0-20分钟和0.3-2小时,因此并不适合急救使用,通常用作预防血栓形成和再次复发。
2)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临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通过释放氧化氮,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动静脉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其制剂舌下含服约2-3分钟起效,5分钟可达最大效应,因此是冠心病人必备的急救药物之一。
3)速效救心丸:
速效救心丸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川芎和冰片,可起到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其说明书没有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但大量的临床经验显示服用此药后可快速缓解心前区不适、胸闷、左肩膀酸沉等症状,常用于冠心病患者急救。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何时服用?
阿司匹林可在早起服用,也可睡前服用,如果有胃肠道反应最好放在早餐后服用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饭前15-30分钟服用,避免食物干扰,吸收更好。硝酸甘油应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舌下含服1片,若不见效隔5分钟后再含1片,连续3次后效果不佳立即就医。
速效救心丸也应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舌下含服,为了加快药效可以嚼服,如果10分钟后症状还不缓解再服1次,3次后效果不佳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应即可就医。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急救时选哪个好?
阿司匹林起效慢,不适合急救用,常用于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但此药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患者应注意。
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都可用于心绞痛患者急性发作,目前更多的是推荐硝酸甘油,如果没有禁忌,冠心病高危人群应当首选硝酸甘油作为备用药,因为硝酸甘油的起效更快,作用更强。但要注意硝酸甘油可降低血压,平时有低血压、休克的患者应慎用。
速效救心丸则具有预防、治疗和急救三重功效,只是急救时没有硝酸甘油效果显著,但可以作为硝酸甘油的替补,在不适合使用硝酸甘油时可以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
硝酸甘油也是一款老药,是很多冠心病患者常备的急救药品之一。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在很多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甘油,都是快速缓解心绞痛的一把利器。关于硝酸甘油,今天咱们来讲几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
一、心绞痛发作为什么硝酸甘油可以缓解?
硝酸甘油是硝酸酯类药物中的代表药物,硝酸甘油可以扩张血管,但其对冠状动脉的特异性最高,所以可以有效的扩张冠状动脉。而心绞痛的发作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而硝酸甘油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所以当心绞痛发作时使用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进而减轻冠状动脉狭窄,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减轻和缓解心绞痛症状。
二、胸闷时使用硝酸甘油缓解该怎么办?
使用硝酸甘油后症状得到缓解,那么患者更应该考虑是冠心病的可能。此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继续口服硝酸甘油,而是尽早鉴别是否为冠心病,以排除可能发生的心肌梗死等相关急性心血管事件。使用硝酸甘油胸闷症状得到缓解,正好印证了患者可能是冠心病。诊断性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就高度怀疑冠心病的可能性了。所以此时要做的是尽快就医,明确病情。
三、使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接下来要使用什么药?
如果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症状缓解,正如刚才讲到的那样,应该高度怀疑冠心病的可能,此时接下来要用的药物不是丹参滴丸,不是其他中成药物,而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和他汀类药物。因为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脂稳定斑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也是目前冠心病治疗中循证医学证据最多,已经有充足证据证实可以改善冠心病预后减少事件的药物之一。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当人们听到「心病还须心药医」的时候,往往会认为是因伤心事导致郁证时需要心理开导。事实上,人体的心脏也会有功能性及器质性的病变,这种病变难道就不是「心病」吗?
我们也知道,人体的心脏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着,而心脏在人体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在《黄帝内经》中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心脏一旦病了,对人体的伤害是极大的。那么,有没有一个比较好,而且又操作性很强的心脏保养的方子呢?答案是肯定的。人们所熟知的三七和西洋参就是保养心脏的简易小偏方。
为什么要用三七和西洋参呢?是因为这二者是一个极其团结的组合,三七化瘀通络,西洋参气阴双补,对心脏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养护。将三七和西洋参打成粉,然后将二者混合均匀,每天用温水冲服,用量根据病情需要增减剂量,一般情况下,每天服用混合药末一克就行了,这个药方对经脉瘀阻、气阴两虚型的心脏问题尤其对症。
三七,属于名贵药材之一,乾隆御医黄元御曾对三七的作用如是说:“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中医近代第一人张锡纯对三七的作用更进一步描述道:“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膜烂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癥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
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敷之可消(当与大黄末等分,醋调敷)。”由此可见,三七这个药,作用极其广泛,但最主要的还是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后世中医学家对三七逐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即:三七,味苦微甘,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吐血,咳血,衄血(就是鼻子出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病证。现代医学还认为三七具有抗炎、抗血栓、抗心律失常、抗肿瘤、镇痛、保肝等作用。
西洋参,就更是一个传奇了。顾名思义,西洋参来自西洋,但仍属于中药范畴,早在清代,大名鼎鼎的中医学家王孟英就开始使用西洋参了。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可广泛用于气虚阴亏,虚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等症。现代医学认为西洋参有抗疲劳、抗氧化、抗应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另外,对糖尿病患者还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也就是说,三七西洋参粉对于经脉瘀阻、同时气阴两虚的人使用效果极佳。但也有一些人不适宜使用三七西洋参粉,比如当患者因水湿过剩引起的湿邪蒙蔽心阳的情况,需要温阳祛湿,这个方子就力不从心了。还有孕妇则是不能服用的。气血亏虚所致的痛经、月经失调也不宜选用。同时,在服用这个方子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与喝茶和萝卜同饮或食用。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了解心肌梗死的前兆,及时采取抢救措施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支架植入治疗,因此,对于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并做好冠脉造影的准备。心梗的发生可能与情绪波动、大量饮酒或血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需在120分钟内转运至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医院,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如果患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转运,医生会评估其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条件,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梗的前兆症状包括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药物缓解效果减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牙痛、咽喉部疼痛、腹痛等症状。心梗的先兆症状还包括频繁发作的心绞痛、四肢无力、烦躁易怒等。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为心前区持续性闷痛或压榨样疼痛,伴随大汗、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且药物无法缓解。
预防心肌梗死,患者需注意饮食、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室内温度适宜。对于心梗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治疗。
以下是一些与心肌梗死相关的医疗知识,供大家参考:
1. 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支架植入、溶栓治疗、药物治疗等。
2. 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康复、饮食康复等。
4. 心肌梗死的相关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学、冠脉造影等。
5.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患者舒适,及时处理并发症。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与中青年患者存在差异,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不典型症状
老年心梗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的胸痛症状,而以血压下降、心律减慢、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这可能与老年人神经功能减退、疼痛阈值降低有关。
二、诊断方法
由于老年心梗症状不典型,诊断时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心肌酶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等。其中,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测是诊断心梗的重要依据。
三、治疗建议
老年心梗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抗心肌缺血药物等。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四、日常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清淡、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
3. 控制血压和血糖: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尽早戒烟限酒。
5.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预防心梗。
心梗早期有哪些治疗方法?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心梗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心悸、气短、烦躁、心绞痛等早期症状。了解心梗早期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心梗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梗早期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心梗早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预防心梗恶化。常见的药物包括:
(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2)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可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预防心梗复发。
(3)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可以扩张血管,缓解心绞痛。
(4)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2. 介入治疗
对于部分心梗患者,可以采取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等,开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流。
3. 溶栓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到就近医院进行溶栓治疗,以恢复心肌血流,降低死亡率。
二、心梗早期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和胆固醇。
2. 适量运动
坚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戒烟限酒。
4.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
5.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高血压与心梗之间的关联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梗的概率远高于正常人群。这是因为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尤其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梗的风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当斑块破裂或血管痉挛时,就会引发心梗。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格外注意,积极控制血压,预防心梗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以免引发并发症。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如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精神压力过大,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心梗的发生。
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是治疗高血压和心梗的主要科室。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降低心梗的风险。
总之,高血压与心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梗的发生。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著名歌手黄安也曾因心梗差点丧命。据了解,黄安年仅52岁,此前并无心血管病史,却在5日突然感到气喘不上来,紧急住院抢回一命。当时他发文苦喊“我差点挂了”,一度发文表示已经没有大碍,但他表示现在,心脏需要做搭桥手术。
心梗,全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吴伟康教授指出,以下几种情况容易诱发急性心梗:
一是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的情况下,有高血压等疾病而不自知的“工作狂人”最易中招;
二是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比如过度高兴或悲伤,以中老年人居多;
三是在气候异常变化的情况下,比如气温过高或过低、温度骤降骤升等。“寒冷最容易激发人体的应激反应,天气冷可导致血管痉挛,喝水少也容易增加血液黏稠度。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心梗呢?吴伟康教授建议,做好以下三件事,可以有效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
一是夜间喝250毫升白开水。据统计,心梗患者绝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时被发现的,猝发时间多在半夜。人在夜间因呼吸和出汗会耗散部分水分,加之老年人常有起夜习惯,体液随之消耗也较多。夜间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小板凝聚力亢进,使原来粥样硬化的血管更易产生栓塞,老年人如果在夜间喝一杯白开水,有助于预防中风和心梗的发生。
二是每天喝一杯以上绿茶。有研究发现,与那些从不喝绿茶的人相比,每天喝绿茶一杯以上的人发生心梗的可能性减少42%。绿茶中含有高水平的黄酮类化合物,这种植物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以及茶和红酒中,也有研究证实,摄入黄酮类化合物较多的人能够降低心梗的发病危险。
三是半年洗一次牙。多数急性心梗患者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卫生不良和牙病,其中最常见的牙病是牙周炎和牙周脓肿。牙病患者的口腔局部都会隐藏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一些链球菌,这些细菌可以通过释放内毒素的方式,促使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白细胞向细菌周围聚集,形成菌血栓子,后者随着血流进入冠脉循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使冠脉循环的血液受阻,严重者即为急性心梗。
建议无论是心血管病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群,除常规的刷牙漱口外,最好半年请牙科医生用超声洁牙仪,将牙齿周围的牙石、牙垢及牙面菌斑彻底清除,减少口腔中的致病菌。
阿明,28岁,单身,在一家服装厂工作。他每天都要抽一包烟,已经有十年之久。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运动,经常熬夜,饮食也不规律。
有一天,阿明感到胃痛,他以为是自己胃病犯了,并没有太在意。然而,第二天,他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呼吸困难,被同事紧急送往医院。
不幸的是,阿明最终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医生表示,阿明将心梗误诊为胃病,导致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一、心梗与胃病的区别
心梗和胃病都有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但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1. 疼痛性质不同:心梗引起的疼痛多为压榨性、灼烧样,伴有胸闷、出汗;而胃痛多为隐痛,伴有反酸、烧心等。
2. 疼痛持续时间不同:心梗疼痛多为间歇性,持续时间较短;胃痛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持续时间较长。
3. 缓解方式不同:心梗需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而胃痛可以通过服用胃药缓解。
二、心梗的危害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以下后果:
三、如何预防心梗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4.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过大也可能诱发心梗。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四、心梗的急救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发生心梗,应立即拨打120,并采取以下措施: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早期预防和及时救治,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人群逐渐趋于老龄化。对于80岁高龄的心梗患者,保守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以下将从药物治疗、生活习惯调整等多个方面介绍80岁老人心梗的保守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稳定斑块、改善冠状动脉内膜的重要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等。通过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心梗复发的风险。
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3. 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二、生活习惯调整
1. 饮食:80岁老人心梗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避免熬夜,减少精神紧张及焦虑。
2. 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3.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梗复发风险。保持大便通畅,可预防心梗复发。
三、医院及科室
80岁老人心梗患者应选择具有心血管专科的医院进行治疗。心血管内科是专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专业科室,拥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先进的诊疗设备。
四、心理支持
心梗患者往往存在心理压力,家人和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80岁老人心梗的保守治疗需要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相结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共同努力,降低心梗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药物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是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可以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预防心律失常。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破裂。
抗凝药物如肝素,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和链激酶,可以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本文将从环境、饮食、生理心理以及疾病因素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心梗的成因,并为您提供预防与治疗的相关建议。
一、环境因素:天气寒冷或早晨六至十二点,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张力增加,易诱发心梗。
二、饮食因素:大量食用高胆固醇食物、暴饮暴食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足,血脂、血黏度升高,诱发心梗。
三、生理心理因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强迫排便等,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梗。
四、疾病因素:脱水、大出血、休克、外科手术、严重心律失常等,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减少,诱发心梗。
五、预防与治疗:
1.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避免暴饮暴食。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5. 如有疑似心梗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心梗患者的注意事项:
1. 发生心梗时,立即停止运动,安静休息。
2.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寻求正规医院治疗。
3. 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24小时内尽量绝对卧床。
4. 心梗后需终身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糖尿病药等。
5. 遵医嘱服药,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
6.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恢复。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在发作时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伴随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在冠状动脉完全堵塞的情况下,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最终导致坏死。
除了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出汗、乏力等。严重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
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介入治疗等。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为了预防心肌梗死,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定期进行体检。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