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
发表人:曾沣
真相一:不同人的低血糖诊断标准不同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低血糖,和没有糖尿病的人比起来,危险更大。
 
所以,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
 
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是血糖<2.8 mmol/L;
 
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 就是低血糖。
 
真相二:低血糖常比高血糖更凶险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大家都比较清楚,也非常重视。相比之下,对于低血糖的严重危害却往往不够重视。
 
其实,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快速和凶险。
 
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
 
轻度低血糖,可能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
 
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老年人低血糖,还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
 
慢性低血糖,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所以,低血糖更加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真相三:饥饿感 ≠ 低血糖
许多糖尿病人都以为,一旦肚子饿,就是低血糖了。特别是发作过低血糖的朋友,知道低血糖发作的难受,这时候常常忙不迭地开始吃东西。其实,这样的处理是不对的。
 
因为,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身体缺乏胰岛素或者对胰岛素利用不好,葡萄糖被细胞所用,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
 
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应该做的是及时监测血糖,判定血糖高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
 
真相四:低血糖不一定都有症状
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会出现明显症状,有些患者症状轻微,有些患者则完全没有症状。
 
有些糖尿病人,低血糖发作时没有任何先兆,不饥饿难受也不心慌手抖,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昏迷状态,非常危险。
 
「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如某些脆性糖尿病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机体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
 
为了预防「无症状性低血糖」,刚刚提到的这些朋友,一定要记住这 2 点:
 
加强全天候的血糖监测;
 
血糖控制不要过严。
 
这也是丁香医生和大家强调,血糖控制需要结合自己的疾病情况,拟定个体化目标的原因之一。
 
真相五:低血糖可能有多种表现
发生低血糖的时候,不仅仅是大家熟悉的饥饿、心慌、手抖等,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不好好喝奶、容易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不集中,噩梦易惊、遗尿等,由于症状不典型,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家长就要多多留心了。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等。
 
而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要么没有任何症状(即「无症状性低血糖」),要么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言语行为反常、抽搐、偏瘫、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癫痫发作」。
 
 
真相六: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很多
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很多。
 
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用药后没有及时进餐是常见的原因,过度控制饮食、运动量过大、空腹喝酒等情况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所以,糖尿病治疗讲究饮食、运动、用药的规律和相互配合,这也是常常强调每个人的治疗方案不同,不能随意加药、换药的原因之一。
 
有些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常常出现进餐后期(约餐后 3~5 小时)发生低血糖,原因在于胰岛素分泌水平与餐后血糖变化不同步,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所致。
 
真相七:「中药」治疗也有低血糖风险
在很多患者看来,中药比较安全、没有毒副作用。
 
但实际上,目前药店里销售的中药降糖制剂大都「名不副实」,里面往往掺有降糖西药。
 
如果糖友们对此不了解,随意加大用量,就很容易导致严重低血糖,尤其对于年纪大、消瘦、患病时间长、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是如此。
 
真相八:人对低血糖的感受值可能变化
正常情况下,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一般当空腹血糖高于 3.9 mmol/L 时,可以判断为没有低血糖。
 
但是,长期高血糖会使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升高。长期高血糖患者,在治疗时,如果一味用「猛药」,使血糖下降速度快,常常血糖还没降到平时诊断低血糖的血糖水平,就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我们称之为「低血糖反应」。
 
当然,随着血糖得到良好控制,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血糖下限值也会随之下降。
 
 
 
 
真相九:低血糖有很多「兄弟姐妹」
虽然我们常说「低血糖」,其实涵盖了三种不同的情况,即低血糖、低血糖症、低血糖反应
 
这就再一次说明了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而且,我们在监测血糖的时候,不单单是要看血糖值是多少,血糖的变化趋势、变化速度也很重要。
 
真相十:发生低血糖,吃干粮不如吃糖
当低血糖症发生时,快速救治是很重要的。
 
对低血糖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正确的做法是,迅速进食糖块、果汁、蜂蜜等「单糖」食品,因为这类食物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从而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
 
而馒头、饼干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起效比较慢。特别对于吃了 α-糖苷酶抑制剂(比如阿卡波糖)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单糖(如葡萄糖、蔗糖),因为 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如馒头)的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性低血糖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低血糖发生的时候,经常是在人没防备的时候,特别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既要防高血糖,又要注意低血糖,否则很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

     


    1、糖友李舒


    我经历过低血糖的事。那还是刚患糖的时候,对糖尿病一点也不了解,只是知道不能吃甜食,对各类降糖药的降糖机理更是不了解。


    有一次因腿疼去医院做理疗,结束后看看时间已经临近中午了,就提前把降糖药吃了。结果在回家的路上,降糖药已经开始发挥了作用,而我此时还是空腹,当时只感到头晕、眼前发黑,腿也开始发软、迈不开步。


    后来找了附近一家药店,才知道是低血糖了。从此之后,身上总是装着糖块或者是饼干,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现在已经换了降糖药,吃了食物再开始服用降糖药,避免出现低血糖。


    2、糖友赵姐


    我患糖尿病已经有17年了,属于迟发性一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细胞枯竭,胰岛素绝对缺乏。


    第二年我就开始注射胰岛素治疗,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第五年带上了胰岛素泵。


    因为要注射胰岛素,饮食和运动多重因素的影响,开始的时候,我经常会发生低血糖现象。所以身上常带有几块糖备用,一旦出现问题浑身无力,饥饿感,心慌,手发抖症状时,立即吃一块糖。


    这样症状会很快缓解,趋于正常。所以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病友,切记随身携带糖块等高糖食品是必须的!

     


    3、糖友李姐


    在我检查出了糖尿病的时候,有过一次低血糖症状,那时候对于糖尿病还是有点不熟悉的,就知道得了糖尿病好痛苦,好多东西不能吃多,也不能不吃,那时候住院打的是医院的胰岛素泵,每天除了测血糖按时吃饭吃药,就没什么事情做。


    医生说吃完饭要运动一下,然后就出去闲逛,前几天逛的不是很远,就回到自己病房,最后一次逛了好久,也好远,那时候不知道运动过量就会出现低血糖,走着走着腿就发虚,额头冒汗,乏力,手抖,心慌,那个时候我差点就栽地上了,幸好老公发现及时,扶着我靠在一边,把他喝的饮料让我喝点,过了一会儿就好一些了。


    然后他还特意跑附近超市给我买了一小份面包,让我先吃一点,到医院再看看有没有问题,事后我问我老公为什么知道我是怎么了,我老公说有时候他在医院陪伴我,也会到处在医院看看,看到护士工作台那里有本糖尿病的书,就看了看,写着有这些,他说当时和我症状一模一样,没来得及想,就先试试。


    当时我真的特别感动,后来自己没事就抱着那本糖尿病的书看看,了解了一些糖尿病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高血糖的人群是有很大比例的,然而不少人也有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医生说,其实低血糖和高血糖一样都属于疾病,如果情况严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而,当人们在平时有低血糖的情况发生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那么,发生低血糖怎样处理比较好呢?


    当糖友突然出现一些低血糖的症状之后,可以先在嘴里含一块糖,来缓解自己不适的情况,如果身边有食物的话,最好吃一点容易消化的食物及水果或者果汁,这样能快速使自己的血糖升高,改善低血糖的情况。


    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低血糖糖友,还会出现神志不清、突发昏迷的情况,这时候家属应该及时送患者去医院进行治疗,或者及时注射葡萄糖溶液,这样才能使患者清醒过来,另外,等患者情况稍微好转之后,最好吃一些食物,如:面饼、低脂甜饼干、低脂牛奶等等。

  • 糖尿病人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吗?对血糖影响大吗?今天来看看老糖友分享的经验。

     


    1、老糖人华华


    说起无糖食品种类很多,有饼干类,主食类,糕点类,饮料类,冲调类,糖果蜜饯类,代糖类,奶粉类,坚果类等等。


    根据国家标准无糖食品并不是一点糖分都没有,而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不高于5克属于低糖食品。


    因此,目前市场上多数所谓无糖食品只是“低糖”,远未达到“无糖”。我所选择的无糖食品主食类是全谷物扁粮,饼干类如纤缘饼干,粗纤代餐饼干,太空轻食低Gl代餐饼干,饮料类纯牛奶,冲调类纯燕麦片、纤缘粉,代糖类木糖醇牛轧糖,奶粉类阿尔发牌富铬奶粉,原味坚果云南丑核桃等等。


    不过这所有无糖食品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就是葡萄糖),所以不能多吃,想吃一定要计算好热量,减少主食的量,在两餐之间加餐吃,控制好一天的总热量,这样既能吃到美味的零食,解了馋,又不增加胰腺负担,血糖平稳。


    注意在选择无糖食品时一定要看配料表,它使用了什么糖,则会一目了然。糖友最好做到心中有数。


    2、老糖人朱珠


    无糖食品是糖人们一直追爱的食品,记得十多年前,我给老妈买无糖食品是在专卖店里买,现在超市及网上也可买到了。


    无糖食品种类很多,据我所知有无糖主食类,比如无糖糕点、月饼、汤圆等,还有无糖饮料类,比如无糖酸奶等,还有无糖的糖果类,比如无糖口香糖、糖果等,还有奶制品类,比如无糖奶粉、巧克力,还有就是日常我们做饭使用的调料类,比如无糖酱油、醋。


    虽然无糖食品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欢淘的食物,认为可以放心吃、随意吃。其实不然,“无糖”并非真正的无糖,包装上的无糖主要指不添加蔗糖,蔗糖指白砂糖、冰糖、红糖等,而影响血糖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所以,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多看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否为零就行,总之,不管是啥无糖食品,糖人在饮食上还是牢记管住嘴别贪吃。

     


    3、老糖人安安


    真正的无糖食物是不存在的,无糖食品只是用甜味剂取代了蔗糖,比如我买过的饼干,包装盒上注明“不添加蔗糖”,但是饼干本身是用面粉做的,面粉含碳水化合物,吃了同样会升高血糖;又如无糖奶粉只是未混有蔗糖,而奶粉中原有的乳糖并没有减少,乳糖经消化后仍可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当然,无糖食品也不是一点都不能吃,我一般都是在两餐之间、血糖不高时加餐适量食用。想要控制好血糖,还是要驾驭好五驾马车,特别是严格控制饮食,管住嘴迈开腿,即使没有无糖食物,也可以健康控糖。

  • 如果说糖尿病是一把“慢刀子”,那低血糖就是个“急性子”。

     

    它可能发生在“一蹲一起”的如厕时刻,也可能在上班的地铁里偷袭你。那种眼前一黑、瘫倒在地的场景,真是又揪心又尴尬。

     

    如果你以为所有低血糖都只是“饿的”,吃点糖就好了,那真是太小瞧它了。

     

    熊小知揭秘低血糖的8个高发时刻,让你的血糖不再坐过山车。

     

    9个症状提示你低血糖了

     

    在医学上,一般以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毫摩尔/升,作为低血糖的标准。

     

    对糖尿病人来说,当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时,就应引起重视。

     

    当低血糖来“敲门”,你能准确地辨别出它吗?

     

    以下9种症状,只要有一种出现都表明你的血糖水平可能过低。血糖下降速度越快,上述症状越明显。

     

    普通人因“饥饿”发生低血糖:

     

    1. 出汗、面色苍白;2.心悸(心率加快);3.饥饿难耐;4.焦虑、紧张不安;5.肢体震颤和血压轻度升高。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

     

    1. 注意力不集中或反应迟钝;2.眩晕头痛;3.意识模糊及行为怪异;4.抽搐甚至昏迷。

     

     这类情况往往发生在老年及病程较长的患者身上,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平时控糖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出现先兆症状时要及时补充糖分、监测血糖,避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

     

    一次低血糖“伤心”又“伤脑”

     

    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抵消数年血糖达标带来的好处。虽说血糖水平上升后,症状通常能完全缓解,但较长时间的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脑死亡。

     

    增加心脏病风险

     

    国际期刊《糖尿病代谢研究进展》刊登的一项研究,对1037名发生过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参与者(≥20岁),以及4148名未发生过低血糖事件的2型糖尿病参与者(≥20岁)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超过2次的参与者,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风险是未发生者的5.6倍。

     

     

    大脑易受损伤

     

    低血糖不仅“伤心”,还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大脑中有几个分别叫做尾状核、豆状核、大脑皮质、海马体和黑质的区域,对缺糖尤其敏感,最易受损。

     

    这些区域都有十分关键的功能,例如尾状核和海马体均负责大脑的学习、记忆功能,黑质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

     

     

    低血糖最易“现形”的8个时刻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即使是同一个人,每次发生低血糖的反应也可能不一样。

     

    想要“逮”住低血糖,应格外留意以下8个时刻:

     

    1.长时间没有进食

     

    进食量过少、吸收合成障碍,长期饥饿或过度控制饮食,小肠吸收不良、长期腹泻等,均可诱发低血糖发生。这也是为什么上班时段的地铁,是低血糖的高发地。

     

    2.运动强度过高

     

    运动强度过高、时间持续过久,消耗较多能量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会显著降低,甚至可能引起低血糖。

     

    应注意把握运动时间,不在空腹或饱腹状态下剧烈运动,运动后可补充少量甜食。

     

     

    3.过量饮酒

     

    过量饮酒也能使血糖降低。因为酒精可抑制体内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反应,从而导致血糖降低,甚至出现低血糖,空腹饮酒则更严重。

     

    4.凌晨1~3时

     

    夜间低血糖一般出现在凌晨1~3时,患者常会感到心慌、颤抖,并多汗、做噩梦。有些人会出现第二天晨起后头痛、感觉没睡好,浑身乏力。

     

    5.进餐后2~4小时左右

     

    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的患者,其胰岛素释放滞后于血糖水平的升高。当血液胰岛素浓度达到高峰时,血糖水平已经下降。

     

    多余的胰岛素会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后继续下降,就形成了低血糖。这类患者一般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减少低血糖发生。

     

    6.服用某些药物后

     

    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内的多种药物都可引起低血糖,常见于起始治疗阶段、药物用量过多或用药后未及时调整饮食运动方案等情况下。此外,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血糖降低。

     

    7.滥服保健品

     

    有些糖尿病患者自行服用各种保健品,如果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都会加重胰岛素代谢障碍,导致低血糖发生。

     

     

    8.夏季

     

    夏天天气闷热,人们的食欲普遍降低,血糖来源减少,再加上户外活动增多,新陈代谢旺盛,血糖消耗增多,容易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有套“升糖”攻略

     

    为了降低低血糖的发生,平时就要加强防范:

     

    • 平时碳水化合物不能吃太少,可以常备一些糖果,运动时要量力而行。

     

    • 低血糖高危人群,可以随身携带一个急救包,里面装有紧急情况下需要注射的胰高血糖素,这种激素能较快提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当怀疑低血糖时应立即测定血糖水平,如果无法马上测定血糖,要暂时按低血糖来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低血糖后神志清醒

    遵循3个“15原则”
     

    第一个“15”:出现低血糖后,进食15克含糖食物,最好是白糖、糖块、葡萄糖片,饼干、点心、含糖饮料、粥也可以。15分钟后测血糖:

     

    • 如果症状消失,血糖达到4毫摩尔/升以上,按正常时间进餐即可;
    • 如果超过此值,1小时后才能进餐,并吃一份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加餐,以免血糖再次下降。

     

     

    第二个“15”:如果血糖没有上升,症状没有消失,就再进食15克碳水化合物。

             

    第三个“15”:15分钟后,再次测量。如果血糖仍没有上升,症状没有消失,就再次进食。此时,如果血糖过低,或出现意识昏迷,需要立即送医救治。

     

    低血糖后意识不清

    立即送医院

     

    如果低血糖后,病人意识已经不清醒,就不要给他喂食物了。这时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

     

     

    对于一些口服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患者,经治疗苏醒后,仍有可能再次陷入昏迷,需要密切观察四五天。

     

    最后,熊小知提醒:对于病程长、胰岛功能差、血糖波动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预防低血糖昏迷。

     

    对于打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一天要检测血糖3~4次。口服磺脲类或格列奈类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一天应检测血糖1~2次。

     

    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行,如果发现血糖偏低,一定要加以注意,找医生调整药量。▲

     

    本期编辑:刘云瑽  美术设计:靳丰华

  •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日常护理的第一要务,但对于“控制”二字不少人存在着解读上的误区。

     

    有些患者觉得,既然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第一危险因素,那降血糖就好了,因此这不敢吃,那不敢吃,在饮食上克制自己,就为了维持一个“健康”的血糖指数;而有些患者恰好相反,总是暴饮暴食,管不住自己的嘴,觉得没有是一针胰岛素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而恰恰是这种忽高忽低、不稳定的血糖波动才更为可怕,甚至比持续高血糖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更大。

     

     

    血糖波动的定义

     

    那究竟什么是血糖波动呢?其实血糖波动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其危害程度的认识只有20多年。

     

    2017年8月24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第十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颁布了全球首部血糖波动共识---《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其中首次指出: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包括1天之内患者血糖变化状况,即短期血糖波动,也包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比较显著的血糖变化,即长期血糖波动。

     

    这一分类标准纠正了过去血糖波动只限于短期波动的认识。

     

    血糖波动的危害

     

    1、损伤胰岛细胞:让本来为数不多的胰岛β细胞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血糖调控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使其自身反馈调节能力进一步丧失。

     

    2、难管控:机体对外源胰岛素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稍增加一点胰岛素注射剂量就发生低血糖;而血糖下降时,稍稍减少一点胰岛素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血糖愈加难以管控。

     

     

    此外,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也密切相关,甚至血糖波动的危害还大于持续高血糖。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一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对糖尿病的危害是缓慢进展的,而波动性是指急性血糖升高,对于身体是一个应激过程。

     

    国外曾进行过一项试验,观察“正常血糖和高血糖交替”对人体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 “波动性高血糖组”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比“稳定高血糖组”更加严重。该项研究提示:波动性高血糖更能增强蛋白激酶C活性,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并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临床研究也证实:波动性高血糖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死亡危险。反复波动的高糖环境下,由于适应能力欠缺,加速了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害。

     

    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预后也越差,一些患者尽管平均血糖水平不高,但血糖波动幅度很大,由此也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血糖的严格控制,又要尽可能地降低血糖的波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延缓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J].药品评价,2017,14(17):5-8
    母义明.血糖波动:新共识,再认识[J].药品评价,2018,15(01):5-7+32.
    Quagliaro L, et al.Diabetes2003;52:2759-2804.
    Muggeo M, et al.circulation1997;96:1750-1754.
    李赟.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6):400-401.
  • 贫血和低血糖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们有时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比如两者都会引起人们的头晕、乏力、面色出现苍白等症状,但我们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贫血和低血糖的区别,两者不仅在症状上有很多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低血糖的患者在平时就要注意糖分的补充要及时,贫血患者要注意吃有营养的食物补充体内缺乏的营养元素,下面一起来看看贫血与低血糖的区别。

     

    贫血与低血糖的差别

    贫血和低血糖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贫血和低血糖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事实上贫血和低血糖都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同时因为两者的发病症状有点类似,所以很多人会把贫血和低血糖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出现治疗失误,延误了疾病的及时治疗,进而导致病情出现恶化,所以我们要正确区分贫血和低血糖还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两者发病症状有何不同。先是低血糖症状,低血糖发病时环责会出现身体虚弱、莫名的出汗、心悸、身体会出现震颤、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注意力也会出现不容易集中、视力也出现障碍问题、意识还会出现逐渐模糊等,严重者还会出现抽搐甚至是昏迷。

     

    贫血,贫血患者的脸首先会发白,其中还会出现嘴唇、口腔粘膜、指甲发白的表现,贫血的人头发偏枯黄色,不是那么黑,不会瞬间身体不舒服,而是经常感到身体出现疲倦无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不爱运动的现象,少数人的患者还会出现厌食的症状。

    治疗

    贫血和低血糖的症状不同,所以它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第一如果是低血糖的治疗,低血糖的病人关键的治疗方案就是补糖,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吃些高能量的食物,种类要多样化,不能只吃一个品种,这样还会造成营养不足。平时贫血的病人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大枣、桂圆等。

     

     

    其实贫血和低血糖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通过以上的知识分享希望可以帮助过更多的人们。我们可以根据症状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可以尽快地帮助我们恢复身体的健康。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也应该多学习一点知识方便我们更好的维持身体的健康。

  • 糖尿病人需要保持血糖稳定,这里的“稳定”指的不仅是要控制高血糖,还要提防低血糖,有时候,低血糖的危害甚至高过高血糖!


    下面分享3名糖尿病友与低血糖的故事,希望糖尿病人引起重视,防范低血糖的发生。

     


    叙述人:老侯,老妈发生低血糖,突然人事不省!


    最初知道低血糖,还是我送妈妈上了救护车,在去抢救的途中听医生说起的。


    我和老妈都患有糖尿病,她已经有二十多年病程了,有一次,因为带孙女出去玩,就忘了及时吃东西了,后来她回忆说就是感觉心慌,手发抖,那时候还没人注意到她的不对劲,突然就倒地不起,一下子人事不省了!


    当时我跟老婆都慌了手脚,急忙打了120电话,等到救护车来了,七手八脚把她送了医院,路上医生了解了一下我妈的情况,就说很有可能是低血糖了。


    接到医院经过检查后,立即注射了高渗葡萄糖,没多久,老妈就苏醒了过来,后来医生说,她这是低血糖出现的昏迷,以后一定要特别注意点。


    我也有糖尿病,自从我开始进行胰岛素治疗后,内分泌医生反复嘱咐我,平时重视对血糖的监控,并告诉我低血糖的一些通常表现,以及基本的处理方法。


    在平时生活中,我也发生过几次低血糖,时间大多发生在运动期间和夜间睡前,典型症状是强烈饥饿感,浑身冒冷汗,心慌,心跳加快等。遇到此种状况,如果在家里,不要犹豫,应该尽量及时测血糖,确认低血糖后,可以以加餐形式,吃点水果、饼干、馒头等;如果在外面,就可以吃点随身携带的水果糖或饼干,并适当休息一下。


    为了防止出现低血糖,我结合自身体质状况,总结了一些防治方法:


    避免剧烈运动,运动以步行为主;长时间外出时,准备充分食物以便急需,短时间则随身携带几颗水果糖备用;家里常备一点水果、糖果、蜂蜜等。另外,也不要过分控制饮食,掌握好度。

     

    叙述人:小美。下班回家途中,突然发生低血糖!


    我很少会发生低血糖,但有一次真是记忆犹新。


    在刚确诊糖尿病的时候,因为血糖比较高,医生建议我用胰岛素治疗,让自己身体的胰岛功能可以休息休息,出院以后,我每天注射12个单位,每天按时吃饭打针。


    因为并不了解糖尿病,也没有相关的经历,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的习惯,结果那一天,下班晚了,没有吃东西。


    我跟几个同事刚走出公司门口,就觉得一阵阵头晕,四肢无力发抖,心慌饥饿的感觉袭来,同事们看到我这个样子,赶紧把我扶着,坐在了靠背椅子上,她把随身携带的巧克力剥开,让我赶紧吃了下去,又拿了一块饼干,我也吃了。


    真的好神奇!吃完以后,靠在那里坐了一会儿,那种心慌手抖的感觉,就明显减轻了,我很好奇,为啥这名同事似乎很懂这些事情的样子,后来一问才知道,她妈妈是是内分泌科的医生,对于糖尿病,她妈妈简直太了解了。


    知道这件事以后,我还特意买了好些水果,一是感谢这名同事,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去请教糖尿病的知识跟控糖的一些方法,她妈妈也十分热情,还留我吃了一顿饭,并教给了我许多经验,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我总结了下,为了避免出现低血糖,糖友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按时吃饭,无论多忙都要吃饭。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不要挑食,荤素搭配。


    随身携带巧克力等糖果,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赶紧吃。


    少食多餐,多运动,每顿吃7成饱,保证食物多样性。

     

    忌烟酒:酒精、咖啡因、抽烟等,都可能加重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是不能忽略的一种疾病,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的治疗。


    叙述人:杨杨。正月聚餐刚上桌,突然感觉头晕,眼前一黑晕了


    说到低血糖,不由得想起我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发生的一件事。那是2015年正月里的一天,家里同龄的一些亲戚相约去附近聚会郊游,玩了整整一个上午,中午快一点的时候,才到了饭店,准备吃饭。


    结果我刚在餐桌边坐定,突然感觉头晕,冒虚汗,浑身没劲,一会就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大约过了几秒钟,我在家人的大声呼喊声中,才慢慢地恢复知觉。


    这时我发现自己躺在餐厅的地板上,旁边是我叔叔,他正拿着碗,小心翼翼地给我喂糖开水呢,事后家里人告诉我,当时我脸色煞白,突然从餐椅上滑到了地上,可把他们吓坏了!幸好我叔叔有经验,说这很可能是低血糖了。


    众人赶紧喊了服务员,给我准备好了糖开水,让我喝了下去,这才把我从晕厥中救了回来。自此以后,我每天都随身携带几颗糖果,以防低血糖的发生。特别是得了糖尿病以后,尤其注意预防低血糖,因为那次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了。

  •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有的患者以多饮多尿为主,有的以消瘦、乏力为主,有的以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为首发症状,不管何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加强运动和锻练,即可增加糖的利用,又可增强体质。另外,消除肥胖、吸烟、高脂等易患因素,也很重要。


    糖尿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的高了,很多人对糖尿病的症状不了解,所以,发现自己糖尿病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糖尿病的正常值是多少呢?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糖尿病呢?今天我们就大家解答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问题。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指标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正常值的检查安全范围应该是6.1左右,或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1,所以,餐前和餐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空腹的血糖在6-7之间,那么可认为是空腹血糖损害,但也不能判断为糖尿病,餐后2小时的血糖在7.8-11之间也是血糖损害,这种情况说明有可能有糖尿病的发病迹象,积极的预防和改善可有效的预防糖尿病。


    如果通过血糖测试血糖值已经超过11的话,那就可能会是糖尿病,但是这个过程还不能判定,因为很多外部的原因也可能引起短暂的血糖升高,比如今天吃的糖太多,也会有一过性的血糖升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多次测量了,如果多次检查的血糖都是11以上,那基本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如何控制呢?控制到多少算正常呢?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一般都是药物,必须要使用药物,单独的锻炼和饮食控制是很难将血糖降到理想水平的,不能随意的停药,如果是先天性的1型糖尿病,则是需要胰岛素降糖,不管是何种方式降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到餐后10以下,只要血糖不长时间超过11,就是正常的。


    对于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必须的,如果药物不能控制,及早的使用胰岛素,而1型的糖尿病只能使用胰岛素,药物是没有用的,在治疗糖尿病期间,一定要经常检测血糖,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除此以外,还要注意饮食和锻炼,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最难控制,一定要注意。

  • 高血糖一直以来都是中老年人群最为关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群体逐渐有了年轻化的趋势,但总体而言,中老年人群仍然是糖尿病的高发群体。而且这种疾病一旦患上以后,想根治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待这类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体重

     

    众所周知,肥胖人群也是糖尿病的高发群体,所以在体重管理上,我们还需多下功夫,尤其是上了年纪以后,新陈代谢降低的中老年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饮食无度了,因为身体所能消耗、代谢的热量减少了,吃得多只会导致肥胖,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加强锻炼

     

    缺乏锻炼也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但很多人往往会选择性忽略这一点,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让他们运动简直就是在“折磨”他们。但是,长期不运动,体内的脂肪含量就会增多,每天所摄入的热量无法被全部消耗出去,就会变成脂肪囤积起来。这对中老年人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三高”最“偏爱”不锻炼的人。


    避免暴饮暴食

     

    现在的美食实在是太多了,走在大街上,各种各样的美食充斥在眼前,让人忍不住一一尝试。但是,食物的意义就是为身体提供能量,而正常人每天所需要的热量是有限的,如果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暴饮暴食的话,身体所吸收的热量就“超标”了,会给身体造成负担,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

     

    其实,对待高血糖,很多人都不当回事,总觉得这只是一时的,但长期不调整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血糖就会长久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种状态下,糖尿病“光临”也就不足为奇了。

      
    患上糖尿病以后,身体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皮肤总是莫名发痒、经常吃不饱、总是口干舌燥、尿液增多等。但这些症状可能对我们的健康影响不是很大,真正让人害怕的,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危险指数极高,甚至可能夺去人的生命,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做好控糖工作。

     

    糖尿病患者只能吃“无糖”食品吗?

     

    可能大家最近几年都有接触到一个概念,那就是“无糖饮食”,其实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无糖食品”,比如无糖饼干、无糖奶茶、无糖面包等,但其实这些所谓的“无糖”食品,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健康。

      

    就拿无糖奶茶来说吧,商家口中的“无糖”,其实是不含白砂糖,而人造糖、代糖可没有少,否则奶茶的口感就会大幅度下降,根本卖不出去。其实真正的“无糖”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不论是食材本身中含有糖类物质——淀粉,还是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升口感而加入一些乳糖、代糖,都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无糖”。

     

    这些食物打着“无糖”的幌子,让很多朋友被蒙在鼓里,如果你的血糖偏高的话,看到这样的食物可能会“两眼放光”,觉得多吃一些也没关系,但这种假象却很容易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飙升,因为这些食物中,其实都存在糖分。

     

    即便是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糖分,多吃也是无益的,因为饮食过量正是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

     

     

    所以,无论食物中含不含糖,我们都要注意控制量的问题,只要控制好这一点,控糖工作就完成了大半!

     

    日常生活中如何控制血糖?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控糖”就是什么含糖分的食物都不能吃,但是大家可以想一想,米饭、水果等饮食上必备的食物中,不都含有糖分吗?如果这些食物都不能吃的话,那糖尿病患者的人生该如何继续下去呢?

     

    所以,上面也提到了,控糖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控制量,只要大家在吃东西的时候,注意不要摄入过量,对血糖的影响就不是很大。像甜甜的水果、淀粉含量高的主食,都是可以吃的,不需要太过苛刻。即使是那些诱人的糕点,稍微吃一两口都是没问题的。

      


    总结:其实很多朋友都把“控糖”妖魔化了,控糖虽然很重要,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做到控制摄入量,就能很好地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预防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当然,除了高血糖患者以外,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坚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高血糖有好处。
     
     

  •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而且是多种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直接致病原因和诱发原因,我国约有高血压患者3亿,可见数量之庞大。但关于高血压的危害,很多人还是知之甚少,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高血压知晓率低、服药率低、达标率低的三低情况。高血压到底有哪些危害呢?咱们今天一起走进传说中的高血压,看看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一、高血压导致躯体疾病

     

    高血压病本身是一种疾病,但同时,高血压会导致一系列的高血压以外的躯体疾病,比如高血压导致眼部疾病、高血压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脑病等一系列的其他器官脏器疾病,进而威胁我们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而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减少,使得我们减寿的同时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二、高血压增加经济负担


    高血压是一个需要长期服药的疾病,因为绝大多数高血压都是不可治愈的。而高血压所导致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以后,绝大多数也都是不可逆的,也需要长期终身服药,甚至很多需要进行手术以及其他方法方式治疗,所有这些,都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这或许是导致躯体疾病以后的另一个危害。

     

    三、高血压导致精神压力

     

    罹患高血压病以后,或者是合并脑出血、脑梗塞等疾病以后,相关疾病及后遗症,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不仅如此,还会导致高血压患者本人精神压力骤升,导致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进而反过来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

     

     

    高血压很多见,但高血压治疗的误区也很多,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为之科普,让患者知道能够理解的所有知识,或许高血压治疗的拐点才会真正的到来。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相信很多人对糖尿病已经比较了解了,这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几乎已经是广为人知了,因为被糖尿病所困扰的人群之多,早已超乎我们的想象。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了解到,最严重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随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做到合理控制糖分摄入,甚至在糖尿病前期,也没有察觉到,导致病情一步步被拖延,最终影响了生活和健康。

     

    脚上若出现4种“异象”,说明糖尿病正在靠近

     

    脚部血管脉搏跳动减弱

     

    有些人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摸一摸自己手上的脉搏,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简单地自我检测一下身体健康状况。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养成摸一摸脚部脉搏的习惯,平时洗完脚以后,可以感受一下脚部血管脉搏的跳动情况,如果发现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话,可能是糖尿病已经来临。

      
    双脚发冷发麻

     

    天气凉一点的时候,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受罪的时候,因为病情的缘故,他们体内的血液循环不畅,而双脚作为整个身体的末端部位,受到供血不足的影响更大,所以经常会出现脚部冰凉的问题,这种现象常常还伴随着双脚麻木的症状,这都是身体在“通知”你:血糖升高了。

     

    双脚常常感觉疼痛

     

    很多朋友到了一定的年纪,会发现自己的腿脚开始变得不利索了,走一段路就需要休息一下,否则身体实在吃不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双脚出现疼痛的现象已经是常态了,他们已经习惯了脚上刺痛的感觉。但这种现象不能轻视,若不注意,很容易形成并发症。

      


    脚部皮肤变黑变紫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双脚最大的价值可能就是行走,平时也不会去注意脚上的变化,但是糖尿病患者却不一样,他们要时刻关注脚部的“异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病情。当脚部皮肤的颜色开始变得黑紫时,希望你重视起来,因为这可能是溃烂的前期症状,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足。

     

    这3种食物,是公认的“升糖王”,血糖高的人,最好忌口

     

    米饭、馒头

     

    相信很多朋友每天都会吃主食,即使在减肥期间,也要保证一定的主食摄入,以免影响健康。像米饭和馒头,应该是大部分地区的主食选择,这类食物是国人吃了几千年的,本不应该存在安全问题,但因为其升糖指数偏高,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大量食用,若实在想吃,也要控制好摄入量,平时也尽量用粗粮代替。

      
    白粥

     

    很多人都觉得白粥有营养,尤其是那种熬了很久、浓稠的白粥,但白粥的本质上就是大米,淀粉含量高,容易升高血糖。加上白粥不需要过度咀嚼,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消化和吸收,导致其升糖指数骤升。如果你的血糖本来就比较高的话,建议你不要把白粥当作主食,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你的血糖飙升。

      
    莲藕

     

    很多人平时喜欢吃莲藕,莲藕既能凉拌,又能熬汤,凉拌的吃起来爽口,蒸煮出来的软糯香甜,但大家可能不知道,莲藕的淀粉含量极高,几乎可以代替主食食用。如果平时不注意的话,经常当作配菜吃,摄入的淀粉和碳水可能早已超标,不利于血糖的稳定。

      
    总结:很多人都觉得患上糖尿病以后很麻烦,这个不能吃,那也要忌口,其实这都是因为咱们一开始太“肆意妄为”,所以,如果糖尿病暂时还没找上门,希望你提前预防。

  •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手指轻轻敲击着键盘,向那位远在屏幕另一端的医生——让我们称他为“医生***”——提出了我的疑问。

    “您好,医生***,我今年46岁,最近测量的空腹血糖大约在6.7左右,而餐后2小时血糖则在12-15之间波动。请问,我需要服药吗?”我焦急地等待着医生的回复。

    很快,医生的回复就出现在了屏幕上:“您好,血糖最近才偏高的吗?糖化血红蛋白做过吗?”医生***的问题让我意识到,我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

    我详细地回答了医生***的问题,包括我的饮食、体重以及身高。医生***根据我的情况,为我提供了一些建议:“饮食调理好,低脂低糖饮食,适当运动,可以把胰岛功能做一下,血管B超最好也做一下,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先吃点降糖药,西格列汀,每天一片。”

    听到“降糖药”这三个字,我的心不禁提到了嗓子眼。但医生***的语气让我感到安心:“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开始了我的治疗。虽然路途遥远,但我对医生***的信任让我坚信,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我的病情一定会得到改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血糖逐渐稳定下来。我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医生***的悉心指导。他不仅是我的医生,更是我的朋友,他的专业、耐心和关心让我感到温暖。

  • 那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互联网医院,因为我的朋友小丽(化名)在怀孕期间遭遇了胎停,不得不终止妊娠,同时血糖控制也成了问题。

    小丽的主治医生,贾医生(化名),是一位内分泌科的专家。他耐心地询问了小丽的情况,包括空腹及三餐后血糖水平。我注意到贾医生在倾听小丽的主诉时,总是面带微笑,给予她安慰和鼓励。

    小丽提到,自从终止妊娠后,她感到头晕,怀疑是血糖波动导致的。贾医生建议她可以尝试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

    在得知小丽的血糖数值后,贾医生决定为她调整治疗方案,从注射胰岛素改为口服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小丽按照贾医生的指导,停用了胰岛素,并开始服用这两种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丽的血糖水平逐渐稳定,头晕的症状也消失了。她感慨地说,贾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在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也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爱。我相信,在贾医生的指导下,小丽会战胜病痛,迎接美好的未来。

  •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可能会遇到餐后血糖高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化,它背后可能隐藏着身体健康的隐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餐后3小时血糖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正常的餐后血糖变化是怎样的。一般来说,饭后1小时,血糖水平会升高,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在饭后3小时,血糖水平应回到正常范围。如果饭后3小时血糖仍然偏高,那么就需要关注了。

    1. 饮食习惯的影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餐后血糖高的常见原因。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难以控制。因此,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2. 生活方式的因素: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血糖水平。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因此,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于控制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3. 药物的影响: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利尿剂等,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4.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如果存在这些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5. 遗传因素:遗传也是影响血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病史的人,更容易出现血糖问题。

    总之,餐后3小时血糖高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调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饮食健康,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维护身体健康。

  • 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我如约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屏幕那头,是那位温柔而专业的内分泌科医生***。他首先询问了我的基本信息,然后细致地了解了我的病情。

    我主诉空腹血糖8.4,糖化5.7,已经有3年时间了。***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不时地点头,并在必要时提出问题,以确保全面了解我的状况。

    询问中,我提到了自己的家族遗传病史和血糖控制的情况。***医生告诉我,我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不需要药物降血糖,只需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即可。

    虽然我连续几年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都正常,但自己的血糖仪测出的饭后血糖值在7到10之间,这让我有些担忧。***医生询问了我的血糖仪是否准确,我坦言可能存在误差。

    ***医生安慰我说,没有药物可以预防,控制饮食和运动是最好的预防方式。他提醒我,虽然我的病情目前控制得不错,但作为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仍需保持警惕,定期复查。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不仅专业、耐心,还给予了我很多生活上的建议。他告诉我,减重对于控制血糖非常重要,并鼓励我多走路,注意饮食。

    最后,***医生提醒我,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有需要,请前往医院就诊。我感到非常满意,也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 2024年8月4日,我,一个湖南湘潭的糖尿病患者,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完成了一次线上问诊的经历。

    那天,我通过手机APP预约了内分泌科的专家进行咨询。当我进入医生的咨询界面时,一位温柔的声音向我问好:“你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

    我简要地描述了自己的病情,空腹血糖偏高,餐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治疗情况和用药情况,得知我正在服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2.5mg/1000,并询问了我目前的治疗剂量。

    医生根据我的病情,建议我调整用药剂量,并开具了新的处方。当我询问是否需要购买更多药物时,医生详细地解释了四盒药物刚好是一个月的药量,并提醒我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还建议我测量夜间12点的血糖,以及三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以便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医生的专业和细致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得到了专业、细致的医疗服务。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核心问题是血糖水平的异常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测血糖是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患者对于一天内多次检测血糖是否真的有必要感到困惑。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时段测血糖的特殊意义,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

    空腹血糖: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情况

    空腹血糖通常指的是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了机体自身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以及前一天晚间用药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稳定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空腹血糖的测量最好在清晨6:00-8:00进行。此时,血糖值能够较好地反映治疗效果,因为早上8:00以后,血糖值会逐渐升高,此时测量的血糖值可能无法真实反映治疗效果。

    餐前血糖:指导饮食和胰岛素注射

    餐前血糖的测量可以帮助患者调整饮食量和餐前胰岛素的注射量。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饮食控制的问题,餐前血糖的监测有助于患者合理控制饮食,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

    餐后血糖:评估胰岛素和饮食治疗效果

    餐后血糖反映了进食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以及药物与饮食治疗效果。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往往比空腹血糖更为重要。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空腹血糖并不高,但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餐后血糖可能会升高。

    睡前血糖:预防夜间低血糖和清晨高血糖

    睡前血糖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夜间低血糖和清晨高血糖。如果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可以考虑睡前加餐。如果经常在夜间出现低血糖,应咨询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不同时段的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监测血糖,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那天早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安静的房间,我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餐,然后拿出血糖仪进行测量。结果却让我心头一震,血糖值竟然高达14。

    我急忙拨打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咨询热线,寻求医生的帮助。电话那头,一位声音温和的医生接听了电话。我向他描述了我的情况,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病史和生活方式。

    ‘你好,我是内分泌科的***医生。听说你的空腹血糖在8到10之间,这是不是最近的情况?’医生的语气里透露着关切。

    ‘是的,我最近经常感到疲劳,喝水也多,但是一直没当回事。’我回答道。

    ‘根据你的描述,我建议你去我们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糖耐量试验、胰岛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常规。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了解你的病情,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医生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我听了医生的建议,立刻预约了检查。在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我收到了医生的随访电话。‘你的检查结果出来了,你的血糖控制确实需要加强。你可能需要开始药物治疗,并且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医生的话语让我感到一丝希望。

    ‘我会按照你的建议去做的,谢谢医生。’我感激地说道。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虽然只是线上交流,但医生的专业建议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

  • 您好,我是京东内分泌科的医生,非常高兴能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今天,我遇到了一位来自河北邯郸的患者,他向我反映最近查了一次血糖,结果显示8.55,担心这是否意味着他患有糖尿病。

    我详细询问了他的情况,了解到他之前有过一次空腹血糖高的记录,超过7.0,但没有立即确诊。我解释说,单次空腹血糖高并不能确诊糖尿病,需要进行复查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两次以上空腹血糖超过7.0,或者随机血糖超过11.1。

    患者告诉我,前天他测的餐后血糖结果超过了10.多,我建议他不要依赖血糖仪的数值,因为血糖仪可能会有误差。我告诉他,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最近两三个月的整体血糖水平,所以也需要查一下。

    当我听到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是158时,我意识到检查结果可能不是很准确,我建议他去医院内分泌科抽血化验,进一步确诊。同时,我为他提供了糖尿病饮食控制的一些建议,强调饮食应该低盐、低脂、低糖,并避免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患者对我的信任和对病情的担忧。我耐心地解答他的每一个问题,给予他支持和建议。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他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保持健康。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坐在电脑前,打开了我的互联网医院账户,准备与一位内分泌科的医生进行线上咨询。自从患上了二型糖尿病以来,我的生活被这个疾病深深地影响着,但这次线上咨询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温暖。

    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从糖尿病的时长,到肝肾功能,再到血糖控制情况,他都非常详细地记录下来。我告诉他,我已经患有糖尿病八年了,空腹血糖一直偏高,餐后两小时血糖也有点高。曾经尝试过多种药物,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医生仔细分析了我的病情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建议我查查空腹胰岛功能,必要时可以注射长效胰岛素。他还告诉我,司美格鲁肽可能对我的情况有帮助,但需要先查查甘油三酯。在了解到我的甘油三酯正常后,医生又建议我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在咨询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细致的态度,让我感受到了专业和温暖。他不仅给我提供了治疗方案,还耐心解答了我的各种疑问。在得知我体重偏胖后,他建议我尝试使用二甲双胍,并告诉我,诺和泰可能对我的情况有帮助。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我开始了诺和泰的治疗,并定期监测血糖。虽然治疗初期有一些不适,但在医生的鼓励下,我逐渐适应了新的治疗方案。

    这次线上咨询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在这里,我得到了专业医生的指导,不仅让我对糖尿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

  • 那天,我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了内分泌科的医生进行线上问诊。医生***亲切地与我打招呼,我简要地描述了我的病情,他说:“您好,请您详细描述一下您的症状。”

    我告诉他,我最近早上起来额头不舒服,不是疼的那种感觉,中午睡了一觉醒了好点,下午又出现了。医生询问了我是否有过类似症状,我表示之前没有。

    医生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告诉我:“您的情况可能与您最近使用的药物有关。您有焦虑症,但一般很少发生。您不是用的德谷利拉鲁肽吗?”我回答:“过敏到没有,就是血糖属实下来了。”

    医生建议我:“焦虑症的药最好不要直接停,要停也得慢慢减。您现在打了两天的数据,血糖挺好的,咀嚼片早晚2个中午1个,晚上能睡好吗?”我回答:“昨晚睡得晚,这几天让开的劳拉西半,能睡几个小时?”医生告诉我:“昨晚12点多睡的,早上7点醒来,还可以。平时晚上3点多醒来,才让开的劳拉。”

    医生询问我:“是打针之后出现的头部不舒服吗?之前有过这样的症状吗?”我回答:“之前没有啊,昨天都没有不舒服,我是下午17点打的针。我有焦虑症,停药10几天了,昨天才开始吃上。”

    医生说:“嗯,可能和焦虑症有关,用上药以后再观察一下。如果还难受的厉害德谷利拉鲁肽可以减4个单位看看。”我表示:“这次大意了,以为是帕罗西丁影响的血糖,直接停了,而且是秋天,直接影响我以前的努力。”

    医生询问我:“我现在打28个单位,跟我的体重匹配吗?”我回答:“我185斤。”医生告诉我:“这个量还可以再加,后期可以用利拉鲁肽和德谷分开的制剂,然后利拉鲁肽剂量加大,体重下来的更好一些。利拉鲁肽可以打到1.8。”

    医生还告诉我:“这个一针可以打几天?”我回答:“利拉鲁肽一针18㎎。”医生告诉我:“如果按1.8㎎打,可以打10天。”

    我问道:“像我这情况在你们医院能办慢病吗?”医生回答:“得看有没有并发症。您没有并发症,不够办慢病。”我问道:“我这高血压算吗?”医生回答:“不算。”我接着说:“然后我做的otc眼底有点萎缩。”医生告诉我:“一般有并发症都比较严重了。医生说问题不大。”

    医生问我:“您眼睛近视吗?”我回答:“近视100多度,开车带眼镜,左125右100。”医生建议我:“具体问一下那边大夫,一般做完眼底会让眼科大夫会诊。”我点了点头。

    我问道:“我这种情况胖是根源,减肥是王道。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医生回答:“其实药物都是辅助,最主要是饮食和运动。后期可以配合利拉鲁肽降体重,控制血糖。还吃的达格列净片,对心肾有保护作用。”

    我问道:“医生给我说了,根据人的体质,最后让打针减肥,有的人跟药匹配一次可以减40斤。”医生回答:“根据个人体质而言。”我表示:“是的。”

    医生询问我:“降压药吃了两天血压降到110.70了,挺好的。”我回答:“目前我的病情,一般情况。”

    医生问我:“胰岛素需要打多久?”我回答:“目前就这几天的血糖情况。”医生告诉我:“一般1到3个月,到时候再看血糖。”

    我问道:“我看这有时血糖还有点低,是不是还得兜里装个糖,防止低血糖啊?”医生回答:“可以装点糖或者饼干,防止低血糖。”

    我表示:“得了糖尿病会瘦。我怎么没发现,我的症状就是10几天前多饮多尿。”医生告诉我:“多饮多尿也是症状,不一定有消瘦。”

    我问道:“嗯嗯,目前这种情况适合怀孕吗?”医生回答:“会遗传吗?有遗传的可能,但该要孩子也得要,不是百分之百有糖尿病。”我表示:“嗯嗯,了解了解。”

    我向医生表示感谢:“谢谢了,没有什么事情了。”医生回答:“不客气的,祝您生活愉快。”

    最近,我感到消化不行,不想吃饭,还有点小恶心。我再次通过互联网医院联系了医生***,他告诉我:“可能和德谷利拉鲁肽有关,先减量看看。”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已经将德谷利拉鲁肽从28个单位减到24个单位,血糖这两天饭前饭后都是5左右。

    医生告诉我:“可以减到20,你们医院德古利拉鲁肽多少钱?”我回答:“好像200左右。”医生说:“好的,知道了。”

    我现在使用德谷利拉鲁肽,但有时会出现不想吃饭,有点小恶心,小肚子疼的情况。医生建议我:“这些都是利拉鲁肽的作用啊,对,腹部彩超没事吧?”我回答:“所有彩超都正常。”医生告诉我:“利拉鲁肽会导致胃肠道反应,但如果减量后还是症状加重,就得考虑其他问题。”

    通过互联网医院,我不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建议,还感受到了医生的热情和耐心。我非常感谢医生***,也感谢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患者提供的便利。

  •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