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身体可以通过出汗在炎热的环境中帮助降温,但是如果长时间暴晒在烈日下,加上补水不足,人体就会因体温过高而生病,造成热伤,严重时会引起中暑。据卫生部统计,每年7月至8月是中暑及其他热症求医的高峰时期,本文将列出五大高危中暑人群及正确的治疗方法。
热损伤最严重的是中暑,通常体温至少在40℃以上,但体温过高则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如精神错乱和意识丧失。另外,它还会破坏和损坏细胞,特别是大脑,如果不及早处理,还会损害其他重要器官,进而导致死亡。
以下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五种高风险:
小婴儿:婴儿的体温调节尚未发育成熟,加上新陈代谢率高,所以家长或看护人应多督促孩子随时补水,并确保环境温度适宜。
室外或封闭空间的工作人员、运动员:白天的工作人员和运动员要小心,因为这些人需要长时间的阳光直射,如果忽视防晒,缺乏水分,没有足够的休息,就容易受到热伤。对于在封闭空间工作的人,请注意保持环境通风和散热,因为体温与体液的热量若不协调,同样会造成热损伤。
老人:老人的调适机能不如年轻人那么好,包括排汗和补水调节都退化了,提醒老一辈中午不要出门,在家开空调避暑,晚上可以开窗保持通风。另外,还应注意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它们只能导致身体失去水分,并恶化与心脏有关的疾病。
慢性病患者与药物治疗:由于慢性病患者体内的热量输出不良,导致身体不易出汗,加上环境调节和应变能力下降,也会增加热损伤的风险。另外,有些药物治疗还会干扰局部机体的功能,如利尿剂会干扰水分和盐分的平衡,而抗胆激剂、抗精神病药则会抑制汗液分泌。
超重:身高体重指数≧24者要注意,因为脂肪容易产生热能,而人体皮下脂肪又会对散热不利,造成热损伤。
如果一个人中暑,首先需要从体外帮他降温,比如冰敷或者冷水浸湿法,这些都是很好的急救方法,但是对于儿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或者由于剧烈运动而中暑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危险的。
一定要记住,尽快冷却身体,以减少器官受伤和死亡的危险,千万不要认为在家治疗可以减缓中暑症状,寻求他人的帮助,并叫救护车才是关键,在等待期间,也请不要给病人临时喂水或其它液体。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冬病夏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很多人都知道是冬季频发的疾病在夏季来治,而关于冬病夏治更具体的治疗方式和方法,相信大家会比较模糊。
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三伏天应如何做到冬病夏治,以及普遍有效的方法之一——三伏贴。
简单来说,中伏是伏天里最热的时候,从中医角度来说,中伏暑湿交加,湿热熏蒸,也就是「湿」和「热」很重,就像蒸笼一样。
此时人体的心(心神)、脾(脾湿)、阳(阳气)最易受伤。
而艾灸、三伏贴等方式就是通过温阳、散寒、除湿的方式来治病,不仅能够把身体当中隐藏的寒湿去除,也能够补回因为大汗或吹空调电扇而折损的阳气。
很多养生达人在此时就会开始「冬病夏治,调养身体」,这也意味着三伏贴可以派上用场了。
不过三伏贴,莫要轻易跟风,先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此方法,用对了方法,身体舒畅,才能「事半功倍」。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主要就是针对冬天易发生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稳定的夏季进行调养,以达到缓解的一种方法。
冬病:好发于冬季的寒性疾病,比如哮喘、老寒腿、腰痛等等。
夏治:在夏季阳光充足、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最高峰的时候,通过中医传统方法助阳气生发,驱散夏至未退寒邪,恢复阴阳平衡,从而预防或治疗冬病。
就像家里煮速冻饺子一样,无论是水温还是环境的温度不够,饺子馅都有可能夹生,甚至里面的冰都没有化开。
利用三伏天来治病就类似于把锅盖盖上,增加环境的温度,而治疗方法就像是提高水温。
总之就是利用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冬天的一些宿疾反复发作的疾病得以缓解和恢复。
常见的三伏贴的主要是以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白芥子等作为基本方。
尤其是里面的白芥子,在中药学中白芥子擅治因寒而生的痰、疼痛、麻木等症。
根据不同的疾病,三伏贴的配方和比例各不相同,用法用量更需要遵循医嘱。
使用方法
一般而言,三伏贴成人一次可贴敷6~8小时,儿童一次可贴敷2~4小时,贴敷时应注意贴敷部位的清洁干燥。
贴敷之后,应适当忌食生冷,油腻等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利用排毒促进新陈代谢;同时也要避免空调或风扇直吹贴敷部位。
若出现红肿,刺痒等不适症状,应立刻停止贴敷,清洗残留药物,观察症状是否减轻,如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判断自己适不适合「三伏贴」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三伏贴来进行养生,所以我们要先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贴「三伏贴」。
● 适用人群
1. 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如患有过敏性鼻炎、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人群。
2. 阳虚体质人群:如平素畏寒肢冷、脾胃虚寒性腹痛、胃痛、泄泻、宫寒痛经的人群。
3. 疼痛性疾病人群:如患有关节疼痛、颈椎疼痛、腰部疼痛的人群。
4. 养生保健人群以及亚健康的人群。
● 不适用人群
1. 皮肤损伤:贴敷部位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患有严重皮肤病者不宜贴敷治疗。
2. 肝功能损伤:有发热、出血、皮肤瘀斑以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和血液病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3. 三高患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的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4.过敏体质:过敏体质或者瘢痕体质的人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5. 特殊人群:孕妇、传染病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6. 局部疾病:在适应症内但处于急性发病期间,也是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7. 湿热或内热体质:湿热体质及身体有内热、容易上火的人不适合,如有黄痰或黄鼻涕,舌红、舌苔黄腻、口苦、口臭等症状。
在了解了自身的身体情况之后,就可以进行「三伏贴」的有效治疗了。
在三伏天当中,湿气很盛,所以养生上要注意祛湿,同时也不能让湿气在身体中停留。
首先来说,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可以调到「除湿」档位,也不要回到家就立刻吹空调。
因为夏季本就是激发人体阳气,通过汗液将寒湿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果在伏天经常不出汗,那么有可能造成湿气在身体当中滞留,到了秋冬季节引发疾病。
三伏贴偏于热性,不适合体热、阴虚火旺、皮肤易过敏、疤痕体质的人群贴敷,可以选择泡脚或食用药膳来提升阳气,减少生病。
比如使用红豆、黑豆、茯苓、薏仁米、红枣同煮,来达到有效的健脾利湿的效果。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一剂敷贴,常常能起到缓解病痛、治愈疾病的效果。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诱发各种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多见于年轻人,需要及早治疗,而且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调理是很重要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专家指出,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专家建议,患者的饮食应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尽可能避免出现营养不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病情缓解。但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不是什么食物都可以吃的,下面具体有四点饮食禁忌。
1.少吃粗纤维食物
忌选粗纤维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为大量的粗纤维食物会刺激肠道,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患者而言更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尽量限制食物纤维,如韭菜、芹菜、白薯、萝卜、粗杂粮、干豆类等。疾病活动期应忌食生蔬菜、水果,可制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块肉烹调,要经常用碎肉、肉丁、肉丝、肉末和蒸蛋羹、煮鸡蛋等形式。
2.慎吃海鲜
中医将海鲜列为发物是有一定道理的,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加重炎症反应,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鲜。疾病活动期也不建议喝牛奶及乳制品。
在饮食调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病情:哪些食物对患者效果好,哪些食物患者食后感到不适或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的饮食。
3.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姜、生葱。也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饮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
4.不宜吃油腻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调各种菜肴应尽量少油,并经常采用蒸、煮、焖、氽、炖、水滑等方法。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吃的东西导致的,所以在生病期间要严格注意饮食,不能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而且还要多吃清淡饮食、容易消化的饮食。在急性期要吃禁食,但是可以静脉补充营养,等稍微有点好转的时候,在适当的吃点流食。如果发现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进入三伏之后,白天的阳光日渐火辣,祖国大地仿佛被架在烤炉上。
就算躲在空调房内,一打开天气预报,热浪隔着屏幕也能扑面而来:
全国多地区再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某地气温突破 40℃!
……
打开新闻网页,还能看到「热门」讨论:
菜市场买的鲜虾,回家发现被太阳晒熟了;
女子熬夜做 22 页旅行攻略,因太热没出酒店;
男子出车祸被撞断 6 根肋骨,坚持走到阴凉处才敢躺下……
不只是人遭罪——树被蒸得冒烟,泊油路在融化,连路上的狗都被烫得跺脚脚。
在这个难熬的日子里,除了卖空调电扇的老板笑嘻嘻,每个人都恨不得自己姓后名羿:
「誓要把这烈日射了去,好叫大伙儿得点凉意。」
炎热的夏天,不仅让电费数字成为各地人民共同的痛点,还狠狠地挑战着我们的身体极限。
● 人体温度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人的身体里有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温度调节系统。
平时体温虽然会受到气温或食物等温度的影响,但始终都维持在 37℃ 左右。在温度较高的夏天,我们会感觉体表温度升高,出汗量增加,而冬天恰恰相反。
正因为这套温度调节系统,人们才能在温度变幻的四季,都保持一个稳定的生存状态。
但是这套系统并不是万能的。
人体耐受极限被突破,会发生什么事呢?
● 过高的温度导致中暑
在炎热的环境久待,特别是又湿又热的环境,汗液在体表难以蒸发,热量散发的速度跟不上体温升高的速度。
过高的体温会让体内各项功能不能正常运转,身体渐渐出现异常表现。
因为体温调节系统会试图通过不断出汗来解救高温中煎熬的身体,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大量流失。
一开始可能表现为口渴、头晕、耳鸣、面色潮红,渐渐出现呕吐、眩晕等轻度中暑症状。
如果不及时补充失去的水分,血液就会变得粘稠、总量减少,身体的各器官缺少血液供应,心血管的压力也会增加。
任由体温持续升高,脑和其他主要器官都会受到损害,甚至出现可怕的热射病。
热射病是人因严重中暑引发的疾病,病死率非常高。
如果不及时对患者进行补液、降温等措施,患者的脑和其他重要器官都会出现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有医生形容,严重情况下,热射病患者的内脏仿佛被「煮」熟了。
近一个月来气温居高不下,每天都有人因热射病入院,甚至死亡。解暑降温非常重要,特别是以下三大高危人群和其家人要注意了!
● 儿童
儿童因为年纪小,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全,排汗能力也不如成年人,对暑热的承受能力较差,要特别注意解暑降温。
不要让孩子去阳光下暴晒玩闹,外出要随身携带水壶,方便孩子及时补水。
● 老人
一方面老人心脑血管的功能减退,甚至可能本身就患有相关疾病,中暑对年纪较大的人损伤更严重;
另一方面老人常常比较节俭,或者没有开电扇空调的习惯,不愿意依靠电器降温,因此老人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 高温环境工作者
车间工作人员、建筑工地工人、厨师、防疫人员、快递员、外卖骑手等,常常是在高温环境下高密集、高强度工作,由于大量出汗,水分流失很快。
Dr.京提醒大家,多喝水、多休息,不要长时间呆在高温环境,特别是狭小的高温空间中(如没开空调的车内)。
有效的解暑降温,方法很重要!
● 饮水
我们的身体在不断的蒸发水分,高温环境下人体失水更快,因此足量饮水是预防中暑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饮水遵从少量多次原则,单次尽量不要超过300ml。有条件的话可以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 降温
除了空调和电扇,当出门在外不能借助电器降温时,可以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等部位,帮助身体降温。
注意吹空调和电扇之前,先把汗液擦干,以免因体温骤降,引发其他疾病。
● 中暑了怎么办?
如果只是轻度中暑:
1. 转移到阴凉的地方,躺下同时垫高患者头部,解开衣领和腰带,利于散热;
2. 补充水分,最好是淡盐水;
3. 用冰袋、湿毛巾、风扇等给患者降温;
4. 服用清凉解暑药物;
如果中暑情况严重,病人已经失去意识,除了以上4个步骤之外,还要:
5. 让患者躺下脚部抬高,有助于静脉回流,缓解休克状态;
6. 第一时间拨打120,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Dr.京再次诚挚提醒大家,身体才是学习和工作的本钱,高温天气千万别逞强。
若因为中暑甚至热射病把身体搞垮了,健康、金钱、时间三失,才是得不偿失!
春天来了,又到了……传染病多发的季节。
因为气候开始回暖,万物复苏,压抑了一个冬天的各类细菌病毒们自然也坐不住了。再加上这个时段天气多变,防不胜防,很容易会让病毒钻空子。特别是现在 已经开学,孩子们免疫力本就不比大人,又在学校集体学习,更是很容易成为病毒的目标,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帮助孩子防范疾病。
下面,Dr.京就为大家盘点几种常见的冬春季传染病,以及预防方法~
流感,多发于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之间。它传播快、发病快,患者感染后会出现乏力、全身酸痛、发热咳嗽等, 通常会持续3~5天,之后自行痊愈。
通常流感无需特别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考虑吃一些感冒药、退烧药。另外,在发病期间,饮食上要注意清淡一些。
为预防流感,要注意保暖、戴口罩。平时要注意均衡饮食、勤锻炼、多喝水、保证充足睡眠、居室内多通风。
诺如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通常爆发于 学校、托儿所、餐厅等地,感染后会出现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时也被称为“冬季呕吐病”。它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与病人或其用过的东西的接触。
诺如病毒属于自限性疾病,无需专门治疗(虽然目前也没有专门针对它的疫苗或特效药)。不慎染病的话,主要还是要好好休息、合理饮食,也可以通过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在我们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分开等。最后要谨记: 诺如病毒痊愈后3天内都仍然有传染性,所以一定要等3天之后,再恢复正常活动。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对象是学龄前的孩子,发病的主要表现是 “手、足、口腔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它也是因此而得名。
与患者的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所以家长要注意:该病流行期间, 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空间,或是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通常一周之内都能够痊愈,因此通常不必住院治疗(目前其实也没有特效药),居家休息即可。这期间,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常通风,另外注意对孩子的衣物进行晾晒、消毒。
麻疹是由 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 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群体是儿童。
麻疹的初期和感冒、发烧类似,体温升高、咳嗽、流鼻涕,4到5天后便开始出疹, 通常先见于耳后,然后是前额、面部、胸背、四肢。几天后会消退,整个病程约为10天左右,痊愈之后,则可获得终身免疫。
其实麻疹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就不必住院治疗,在家看护即可。但这期间要警惕并发性的肺炎、咽喉炎,所以如果注意到孩子高烧不退,或是声音嘶哑,最好尽快就医。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5~15岁的孩子是主要感染对象。感染之后,首先会出现浑身酸痛、发热流涕等,之后便会出现腮腺肿胀,而且通常还不是同时开始——一侧肿胀一两天后,另一侧再肿。病情持续1~2周后会消退,在患病一次后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通常,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就不必住院治疗,在家里隔离静养即可。家长可以用毛巾沾水拧干后轻贴在肿胀处,来帮助孩子减轻疼痛感。这期间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注意不要给他吃酸的(像橘子、橙子、醋等),以免加剧疼痛。
同时,家长要留意“并发性脑膜炎”,一旦发现孩子高烧不退、或是呕吐不止,就要提高警惕,最好尽快就医。
总体说来, 虽然冬春季传染病种类比较多,但只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还是能够有效阻断这些疾病的传播的。
夏季炎热,微生物活动频繁,是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对此,我们不用恐慌,了解疾病、保持警惕、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最好的应对措施。
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消化系统传播,常见的有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1.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粪口传播,患者以剧烈腹泻和呕吐为主要症状,粪便呈黄色水样便或“米泔样”,呕吐常呈喷射状。
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并不是“吃便便会得病”的意思,而是指存在于患者粪便中的一些病毒,随着粪便排出后污染了水源、食品、衣物、玩具、用具等。
当健康人接触了这些物品时,会通过手、口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消化道病变。
2.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粪口传播,患者除了腹痛、腹泻或便秘的肠胃表现,还伴随发热、头痛、皮疹等症状。
伤寒VS感冒
普通人容易将伤寒与病毒性感冒混淆,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伤寒会出现消化道症状。
如果发现除了高热还出现腹泻等肠胃症状,就有可能是患伤寒,应及时就医。
3. 细菌性痢疾
伤寒是由志贺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通过粪口传播,患者也有高热、腹痛、腹泻症状,除此之外还会出现粘液脓血便。
4.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致病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引起的急性疾病,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
患者吃了致病菌或其产生的肠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老话常说“病从口入”,这在肠道传染病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但老话不一定对,因为如果听信另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可能导致你拉肚子拉到怀疑人生。
当然,不管是霍乱还是其他肠道传染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
预防肠道传染病,最重要的是做好这五点。
1. 饭前便后要洗手,蔬果入口要洗净
不管是做饭、吃饭前还是方便后,都要认真洗手。
洗手用到流动自来水和清洁用品(香皂、肥皂、洗手液等),最好能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洗,出门在外没有洗手条件的时候可以用免洗酒精洗手液代替。
生吃的蔬果,做饭用的厨具,也要认真洗干净。
2. 生水陈水不要喝,分开处理生熟食
不要直接饮用自来水和野外水源。自来水要经过大火煮沸3分钟后,让高温尽量杀灭水中的病菌后,再饮用。
处理食物时,生熟食要分开处理,生肉和蔬菜也不要使用同一套厨具,避免致病菌在各种食材间污染。
Tips
出外旅行踏青时,常常听说哪里的水源特别清澈,甚至有人品尝后说是“甜的”。
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Dr.京不得不说,野外水源不仅可能含有致病菌,还有可能含有过多重金属(导致出现异常的口味,如甜味),不适合直接饮用。
3. 食物开封要吃完,冷藏保存不隔夜
夏季不仅温度高,细菌也非常活跃,烹饪好的食物或一些包装食物开封后要及时吃完,否则在室外会很快变质。
除了干果这类含水量低的食物,都不要放隔夜。如切开的西瓜,就算是放进冰箱冷藏室也只能短暂保鲜,活跃繁殖的细菌就算在冰箱里,也可以在数小时后将甜美的西瓜变成邪恶的“强力催泻药”。
4. 外出就餐不将就,卫生安全看等级
在外就餐选择餐馆要看两个标识,一个是要有餐饮卫生许可症,另一个是要有B级(良好)以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
5. 远离污染物,防止被感染
肠道传染病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可能携带大量致病菌,贸然接触,有患病风险。
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应向医生问诊。
症状较轻时,根据医生建议用药,及时控制病情。
家庭常备药推荐
肠炎宁
主治腹痛,腹胀,大肠湿热证,泄泻病,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
蒙脱石散
主治成人或儿童腹泻,可以吸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抑制和改善腹泻情况
地衣芽孢杆菌胶囊
主治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腹泻
轻症患者可以到京东大药房向医生问诊,一站选购药品,同城送药,快速到家,解救肠道。
当情况较严重,如频繁剧烈的腹泻、呕吐,应及时住院治疗。
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粪便和呕吐物,及时清洁消毒,减少致病菌传播。
夏日炎炎,肠胃娇弱。
Dr.京希望大家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心态,对自己的肠胃温柔以待哦~
冬天如期而至,朋友圈被各种雪景霸屏了,接下来一场大的寒潮将席卷大江南北,气温骤降是各地即将发生的大概率事件。气象部门也预测,今年的冬天可能要比往年更加寒冷。而每年冬天,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都住院的人太多,人满为患,因为脑梗在冬季更容易发生,对于老年人本身有脑梗的,也容易复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大家都知道,脑梗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的“三高”特点,有报道显示,初次脑梗以后2年的复发率约为15%左右,5年以后脑梗复发率风险可达30%,而脑梗一旦复发则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甚至会因此而死亡,所以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是减少复发和降低患者死亡的重要手段。
而冬季特别是气温骤降时刻,老年人血管容易收缩,血压容易突然升高,诱发脑梗复发,那么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脑梗复发呢?结合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联合发布了最新的脑梗二级预防临床指南,指南提出了关注以下5个方面,可预防80%的脑梗复发。
1. 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
高血压是脑梗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的指南指出,在发生过脑梗的患者中,被诊断有高血压病的高达70%。与此同时我国拥有高达3.25亿的高血压患者,但很遗憾我国高血压病的控制率甚至不到10%,所以这也是脑梗高复发率的一大原因,同时有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血压的下降特别是收缩压降低越多,脑梗复发的风险就越小,说明控制血压能够有效预防脑梗复发。冬季气温骤降,引发血压波动,这就需要老人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出门最好全副武装,手套帽子围巾都穿戴好,防治血压异常波动带来脑梗发作的风险。
2. 饮食上注意不要太重口味
冬季,人们喜欢吃一些重口味食物,来获得能量抵御寒冷,但现已证实,饮食习惯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而糖尿病、高血压又与脑梗的发病与复发密不可分,所以健康的饮食是预防脑梗复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美国最新的指南指出,健康饮食最主要的就是低盐饮食,另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6g,如果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可进一步控制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天。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推荐蔬菜每天摄入300-500g,水果每天200-350g。
3. 规律运动
运动康复锻炼不仅可以使脑梗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有助于预防脑梗的复发。美国的指南指出,建议脑梗患者每周至少4次1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当然,老人冬天外出运动,需要选择天气稍微暖和的时间段,避免出门受寒,同时结合个人身体体能情况,如果本身有心脏疾病的,最好选择散步等低强度锻炼方式。
4. 远离烟草
多个研究均表明,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是脑梗发病与复发的危险因素。寒冬时节,室内往往门窗关闭,处于封闭空间,吸烟后有害物质会长期留在室内,对人体危害更大,所以,脑梗患者不仅自己要戒烟,身边的亲人最好也不要吸烟,避免二手烟的危害。
5. 保持健康体重
超重和肥胖会带来血压、血糖、血脂以及尿酸等多种指标的升高,同样地这些指标升高也会诱发脑梗发作或复发,因此,控制体重有助于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及尿酸等指标,也能够有效预防脑梗复发。
当然,冬季预防脑梗复发,除了上述的五大问题最值得关注之外,其实还有血糖、血脂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是同样需要关注的,比如很多脑梗患者往往伴发糖尿病,如果血糖过高,也非常容易导致脑梗病情进展,因此控制血糖达标,也非常重要。只要做到以上五点,可以说八成的脑梗复发都可以预防了。
夏季炎热,防暑降温是必须的,只要条件允许,大家都想待在空调房里续命。但在夏季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件事常常被人们忽视,这件事却比防暑更重要,那就是要祛寒邪!
寒邪是什么?
中医认为导致疾病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外感“六淫”邪气。外感“六淫”邪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在自然界中分属于春、夏、秋、冬四季,风对应春季;暑、湿对应夏季;燥、火对应秋季;寒对应冬季;这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在正常之时称为“六气”,当出现“太过与不及”等异常之时则称为“六淫”。六淫中的寒,称为“寒邪”,也是外感病邪的一种。
寒邪入侵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
寒邪入体危害大,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手脚冰凉、少汗头疼,体内的阳气越来越弱,抵抗寒邪的能力自然不足,体内寒湿越来越多,常出现以下三种痛:
1. 冷痛
“痛者寒气多”,“不通则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常见于腰脊、脘腹及四肢关节等处。
2. 隐痛
“不荣则痛”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阴、阳虚损,使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滋润、濡养而发生的疼痛。
3. 重痛湿重
疼痛并有沉重之感。常见于头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多因湿邪困阻气机而致。
夏季要如何避免寒邪入侵呢?
1. 尽量把空调温度调高一点,不要直接对着风口吹,晚上睡着了尽量不要裸露身体吹冷风。
2. 尽量少吃冰镇水果、食物、饮料,减少对脾胃的伤害。脾主运化水湿,但脾喜温恶寒,一旦脾胃受到伤害,水湿代谢就会受阻。
3. 适当吃些辣味食物。四川、湖南、江西等地方老少都是无辣不欢,这个饮食习惯和当地的环境比较潮湿有关。辣可以祛寒除湿,夏天适当吃辣可以把体内寒湿通过张开的毛孔顺利带出体外。但要掌握分寸,比如一周吃一次,容易上火的热性体质不宜吃。
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偏多,体内津液耗损增加,有些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阴虚火旺的现象,这时再吃辣等于火上加油。遇到容易上火的可以吃点清热解暑的如西瓜、绿豆汤等。
4. 多喝热粥,有些人一到夏季就没胃口、没力气、没精神。这类朋友需要多喝粥健脾养胃。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抵抗力会越来越低,尤其是在寒冷多风的冬天,中老年人的体质,可能要比平时更虚弱一点。冬季,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许多中老年人,这时候也容易产生伤春悲秋的消极情绪。
冬季最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虽说是常见病,正常情况下,几天便可痊愈,但对老年人来说,可能也非常影响身体,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暖防护工作,特别是患有这5种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
老人难熬的冬季,若有这5种慢性病,做好防范工作,避免病情加重
心脑血管疾病
相关研究表明,冬季是脑血栓、冠心病和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且天气越冷,心脏承受的负荷就越大,心脏负担加重,也就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本来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更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
所以老人冬天一定要小心留意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如果一段时间内,出现头晕、胸痛、四肢发麻无力、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还有睡觉时,感觉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
高血压患者,记得随身携带降压药,不要随意停药,还应时刻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
流感、感冒
冬季是流感和感冒的高发季节,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可能患上感冒,只是年轻人可能要恢复的快一些,而老年人感冒后,若不及时医治,可能会引发出其它严重疾病。所以不管你处于哪个年龄段,冬季都应该做好保暖工作,注意咽喉部、脚踝和肚脐等部位的保暖,还应保证室内湿度和空气清新。
呼吸道疾病
冬季天气寒冷又干燥,患有哮喘、肺炎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也要做好防范工作,避免病情发作,或加重。而且老人对气温又十分敏感,温度降几度,身体就可能有强烈反应。所以一定要多喝水,保持口腔和咽喉湿润,出门穿高领衣服,佩戴口罩,保护好咽喉部。
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慢慢流失,骨密度明显下降,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有骨质疏松等关节问题,稍有一点不注意,就容易摔倒骨折。而每年因摔倒而失去生命的老年人也大有人在,所以,大家要重视对自己关节的保护,晚上睡前,多揉揉肩关节、膝关节等。洗澡的时候,要小心地面,防止滑倒。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要降低运动的频率,定期保持运动,如果室外比较冷,可以考虑在室内做些柔和运动,有锻炼效果就好。
肠胃疾病
肠胃不好,是中老年人的普遍问题。如果年轻时,不注意养护脾胃,到了中老年,加上肠胃功能的自然下降,消化能力减弱,肠胃疾病就很容易找上你。冬季原本是食欲增加的季节,但胃不好的中老年人,这个时候的肠胃,却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要想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率,希望中老年人,管好自己的嘴,不要看见别人吃的津津有味,自己也去胡吃海喝。
饮食上,依然要遵循清淡饮食原则,不吃凉性生物,不喝酒,多喝温开水。
另外还有皮肤,相对年轻人,中老年人对全身皮肤的保养,可能没那么重视。但一到冬季,皮肤干燥,这是大家的共性问题,老年人本身体内水分就少,所以也一定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洗完澡,记得涂抹身体乳,保持皮肤的滋润。
最后,提醒各位中老年人,记得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可以多和朋友在室内聚会谈心,或者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保持大脑的灵敏性,对身体也好。
对于老年人来说,子女都成家立业,自己也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正是在家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逗弄儿孙的好时机。但是有些老年人却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严重的影响到生活质量,这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情形。
所以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要积极的进行疾病的防治工作,为健康助力,让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而不断地奋斗。总结起来,老年人群多发的疾病有以下几种,希望老年朋友要多多注意留心,要及时地做好预防措施。
1.高血脂
高血脂是困扰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之所以是高血脂疾病的高发人群,是因为老年人行动不方便,不会经常的进行运动,导致身体里的脂肪不断堆积,导致出现高血脂。还有就是也和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系,人变老后,嘴巴会经常感到没味,会比较偏向吃咸口的菜,这也会导致血脂升高。
再者,不少老年人都会有找老朋友聚聚,聊天喝酒,经常的过度饮酒,也会导致出现高血脂的情况。
2.糖尿病
老年人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也很大,这是因为到了老年。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会下降,易导致患上糖尿病。再加上老年人身体素质素质下降。运动量减少,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出现糖尿病的情况。
3.哮喘
不少老年朋友还会有哮喘的老毛病。老年人是哮喘的高发人群是因为呼吸系统内的黏膜是处于逐渐萎缩的状态,分泌能力下降,会使呼吸机能减弱,会影响人体内排出浑浊的废气和吸入新鲜空气的能力,导致哮喘情况的出现。再者,免疫力的不断下降,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慢,给了细菌病毒趁虚而入的机会,也很容易患上哮喘的毛病。还有很多老年人有抽烟的不良习惯,会伤害身体,也会导致出现哮喘的情况。
4.中风
不少老年人也深受中风的折磨,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下面几个原因造成:
其他疾病引起的中风情况,比如很多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就很容易引起中风现象的出现。中风还与体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变老了之后,对自己的身体不会过多的进行关注和控制,容易导致肥胖的出现,不少肥胖的老年人会比较容易出现中风的情况。所以也要记得把自己的体重控制在健康的范围之内。
此外,对于脾气暴躁,很容易生气的那些老年人,也是很容易发生中风的情况的,情绪变化起伏大,是很容易导致出现中风的情况。所以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5.心梗
老年人也很容易出现心梗的情况,在严寒的冬季会更加频繁。这是因为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后,血管会收缩,很容易出现出现心绞痛,如果不及时预防治疗,会很容易出现心梗,严重时还会危害生命健康。所以在冬季时,注重自身的保暖工作是很重要的。
上述说的高血脂,糖尿病,哮喘,中风,心梗等都是老年人高发的疾病,对此,老年朋友们一定要注意留意,做好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工作,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都拥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冬季,防寒保暖是很重要的,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作,有助于养生,并且在冬季常吃这些食物,能帮助抵御寒冷,那这些食物是什么呢?
八宝粥
在寒冷的冬季,喝一碗热腾腾的八宝粥,有助于祛寒,并且八宝粥有养胃的作用,有助于保护胃部。
在煮八宝粥的时候,会放入很多食材,例如薏米,红枣,核桃,花生,桂圆,山药等食材,这些食材混在一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此外,在煮八宝粥的时候会煮很长时间,食材比较软烂,不会对胃部产生刺激,还有助于消化。
如果想喝些不同口味的,可以做羊肉粥,鸡肉粥,红枣山药粥等。
羊肉
羊肉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在冬季有很多人喜欢吃羊肉火锅,不仅味道鲜美,吃完后还会使身体暖和,但是不要频繁食用。冬季适量吃一些羊肉,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环,能够增强身体的防寒能力。
另外,羊肉富含铁元素,闲暇时可以煮一些羊肉汤,能帮助补血,缓解贫血的症状,对身体是极好的。
饺子
在冬季的时候,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冬至吃饺子,可以避免冻耳朵。并且北方在大年初一的早晨也会先吃饺子。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吃饺子的,因为饺子皮薄肉多,不仅营养全面,还很容易消化吸收。
大部分人在包饺子的时候,会选择羊肉,白菜,萝卜,大葱等食材,这些食材混合在一起,能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常吃饺子,能使人们温暖过冬。
汤圆
在寒冷的冬季,很适合煮汤圆吃,白白胖胖的汤圆,吃起来味道极好,汤圆黑芝麻馅的居多,也有花生,红豆馅的,这些食物都有助于健脾。吃一些汤圆,喝一些汤,会使身体更温暖,并且营养物质还会被身体吸收利用,能够提高抗寒能力。
馄饨
馄饨和饺子很相似,所使用的食材基本是一样的,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形状不同,馄饨很适合在冬季食用,有助于储存热量。
防寒保暖除了吃一些食物,在生活中牢记5招,也能够起到防寒的作用,帮助你温暖过冬。
勤锻炼
冬季锻炼不可少,在冬季也不要停止运动,最好是进行户外运动,坚持运动能加快热量产生,还能调节身体的代谢,并且对体温也有调节作用。
但是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事项,由于寒冷,四肢会比较僵硬,所以在锻炼之前要先热身,可以做一些伸展运动,然后再进行锻炼。
锻炼要适度,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不要打篮球,爬山,这些运动过于剧烈,会加快疾病发作。对于运动的时间,尽量选择在午后,这时阳光充足,不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能够避免疾病发作。
注意保暖
在冬季出门的时候,要尽量佩戴围巾,帽子,要特别注意手部和耳朵的保暖,这两个部位很容易冻伤,出现冻疮,此外,也要注意头部的保暖。
冬季多喝热水
冬季虽然待下室内的时间比较多,但是并不代表身体不缺水。气候干燥,更需要多补充水分,如果身体缺水,不仅会造成嘴唇干裂,还会使血液浓度升高,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冬季多喝水还有抵御寒冷的功效。
睡前热水泡脚
在冬季,很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在晚上回家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脚是冰凉的,很容易出现冻疮。这时可以用热水泡脚,会加快血流速度,有助于身体和脚的保暖,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开窗通风
在寒冷的冬天不要紧闭窗户,这样房间里的空气浑浊,对人体健康是很不利的。所以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虽然暂时会比较冷,但是能及时排出房间里的二氧化碳,保持空气清新,能够减少疾病的出现,帮助你健康过冬。
希望这些冬季防寒保暖的小妙招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
夏日炎炎,中暑成了常见的健康问题。王大爷在烈日下锻炼后,出现恶心、头痛等症状,误以为只是轻微中暑,便拿出家中存放的藿香正气水服用。然而,连续服用两支后症状并未缓解,只好前往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王大爷服用的藿香正气水已经过期,导致药效丧失。
解暑药中含有挥发物质,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失效。因此,家庭小药箱中的解暑药要妥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此外,外出时也应随身携带解暑药品,以防万一。
中医将暑邪导致的疾病分为阴暑和阳暑。阴暑多因夏季吹风纳凉、饮冷无度导致,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等。阳暑则多因烈日下工作或长途奔走导致,症状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等。了解不同类型的中暑症状,有助于对症用药。
中暑的预防尤为重要。夏季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晒、补水,避免过度劳累。在户外活动时,要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此外,家中可常备一些解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若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可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用冰袋冷敷头部。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总之,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疾病,了解其类型、症状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身健康。
炎炎夏日,中暑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体温迅速升高,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为了预防和应对中暑,我们需要了解其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中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如户外作业、运动等。
2. 饮水量不足,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
3. 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热量无法有效散发。
4. 体质虚弱,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差。
中暑的症状主要包括:
1. 头晕、头痛、乏力。
2. 热汗淋漓,皮肤干燥。
3. 心悸、恶心、呕吐。
4. 意识模糊、昏迷。
中暑的预防措施包括: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尤其是在中午和下午时段。
2. 补充足够的水分,建议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
3. 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降低室内温度。
4. 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避免长时间穿着紧身衣物。
5.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中暑的治疗方法包括:
1. 轻度中暑: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服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2. 中度中暑:除了轻度中暑的治疗方法外,还需使用冰盐水进行直肠灌洗,以降低体温。
3. 重度中暑:需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如静脉输液、药物治疗等。
此外,患者在中暑恢复后,应避免进行高强度劳动,注意休息,保持劳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喝水,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
大暑节气到来,高温高湿的天气让人倍感不适。在这个时候,一碗清凉的度暑粥不仅能缓解身体的不适,还能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度暑粥的种类繁多,其中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粥品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
绿豆粳米粥:绿豆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的作用,粳米则能健脾养胃。将绿豆和粳米一起煮成粥,既美味又健康。
苦瓜菊花粥:苦瓜性寒,清热解毒;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苦瓜菊花粥不仅口感清爽,还能帮助消除夏季的燥热。
西瓜皮粥:西瓜皮清热解暑、利尿消肿。将西瓜皮切成丁,与大米一起煮成粥,既美味又健康。
薏米小豆粥:薏米具有健脾渗湿、清热解毒的功效,赤小豆则能利水消肿。薏米小豆粥适合夏季食用,能够帮助消除湿气、清热解暑。
除了以上几种度暑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选择其他食材,如莲子、百合、银耳等。在炎炎夏日,喝上一碗清凉的度暑粥,不仅能缓解身体的不适,还能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需要注意的是,度暑粥虽然美味,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例如,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人应慎用苦瓜菊花粥;糖尿病患者应慎用西瓜皮粥。在食用度暑粥时,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进行调整。
总之,大暑节气到来,喝上一碗清凉的度暑粥,既能消暑解渴,又能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让我们在这个夏天,健康度暑,享受美好的生活。
夏天,高温酷暑,是中暑的高发季节。中暑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中暑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预防中暑的关键措施
1. **防晒降温**:夏季尽量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户外活动,如需外出,应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并使用遮阳伞。
2. **合理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适当补充电解质,如饮用淡盐水或含钾饮料。
3. **穿着透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选择浅色系,有利于散热。
4. **保持通风**:室内保持空气流通,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5. **避免过度劳累**:高温天气下,避免进行剧烈运动,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
6. **休息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二、中暑的识别与处理
1. **中暑的常见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口渴、出汗过多、皮肤干燥、面色潮红或苍白、体温升高。
2. **中暑的处理方法**:
(1)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脱去衣物,用冷水擦浴或用风扇吹风。
(2)给予患者口服清凉饮料或淡盐水。
(3)如患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三、预防中暑的注意事项
1. **关注天气预报**:高温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2. **关注身体状况**:如有中暑症状,应及时休息,并采取降温措施。
3. **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中暑。
夏天,炎热的气候让人倍感不适,但也正是练习瑜伽的好时机。瑜伽作为一种独特的身心锻炼方式,在夏季练习不仅可以舒缓身心,还能改善身体机能。
然而,夏季练习瑜伽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避免因高温环境导致的身体不适。以下是一些夏季练习瑜伽的注意事项:
1. 热身充分:夏季气温较高,身体容易出汗,因此在练习瑜伽前要充分热身,避免因肌肉僵硬导致受伤。
2. 补水及时:夏季练习瑜伽容易出汗,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3. 选择合适的场地:夏季练习瑜伽最好选择阴凉通风的场地,避免在高温环境中练习。
4. 控制运动强度:夏季练习瑜伽要适当降低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5. 避免饭后立即练习:饭后立即练习瑜伽会影响消化,建议饭后2小时再进行练习。
6. 注意防晒:夏季练习瑜伽要做好防晒措施,避免晒伤。
7. 避免剧烈运动:夏季练习瑜伽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8. 适当休息:夏季练习瑜伽后,要适当休息,避免立即进行冷水浴或吹空调。
总之,夏季练习瑜伽要注重安全,合理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才能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冬虫夏草,被誉为‘天下第一草’、‘百虚克星’、‘百药之王’,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贵药材。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药用价值,冬虫夏草在市场上备受追捧。那么,消费者对冬虫夏草的了解有多少?目前冬虫夏草的市场现状又是如何呢?
常温生服是冬虫夏草的最佳食用方法。研究表明,当温度超过60℃时,冬虫夏草中的精华成分将被破坏,导致其功效降低。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冬虫夏草的功效,建议采用常温生服的方式,并在服用前进行清洁和灭菌处理。
然而,传统的冬虫夏草制粉方法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由于冬虫夏草体表黏附大量泥沙、细菌、寄生虫等杂质,直接打粉服用不符合卫生标准,且容易变质失效。此外,传统粉碎工艺无法释放出冬虫夏草的全部精华成分,导致功效降低。
为了提高冬虫夏草的吸收率和功效,专家建议采用细胞级超微破膜、破壁粉的形式。这种粉末粒径适中,既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冬虫夏草的精华成分,又能达到最佳吸收效果。
在剂型方面,专家建议选择片剂或口含片,因为它们的吸收和起效速度更快,药效更佳。
虫草菌丝体是人工培育出来的,虽然其活性有效成分与冬虫夏草相似,但不能完全代替野生冬虫夏草。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注意区分正品冬虫夏草和虫草菌丝体。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疾病,尤其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经常中暑的人群可能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因此提高免疫力成为预防中暑的关键。
提高免疫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首先,合理膳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建议中暑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可以帮助增强体质。其次,适量运动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措施。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降温。首先,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处休息。其次,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若出现晕倒等症状,应立即将患者抬到阴凉处,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冷水擦拭身体、头部放置冰袋等。待患者清醒后,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中暑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夏季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此外,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时,注意调节室内外温差,避免温差过大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中暑患者,及时就医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中暑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应尽快就医。
总之,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疾病,通过提高免疫力、及时降温、预防中暑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中暑。
上火引起的牙疼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经历过。那么,上火牙疼吃什么药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上火牙疼的成因。通常情况下,上火牙疼是由于牙龈的肿胀所引起的。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容易滋生,导致牙龈发炎、肿胀,从而引起牙痛。为了缓解这种症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局部用药:在肿胀的牙龈局部使用消炎药、止痛药,如甲硝唑、头孢类消炎药、芬必得止痛片等。这些药物可以起到局部消炎、止痛的作用。
2. 全身用药:针对局部肿胀明显的患者,可以全身配合使用消炎药和止痛药。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全身症状,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3. 口腔科检查:如果只是局部压痛,局部黏膜软组织肿胀得不是十分明显,一般不建议口服药物。此时,建议您前往口腔科门诊进行检查,分析牙痛的原因,并进行局部的对症处理。
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上火牙疼:
1. 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
2. 多喝水:多喝水可以补充体液,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缓解上火症状。
3. 喝茶:金银花、菊花、桑叶等茶饮料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缓解上火牙疼。
4. 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刺激牙龈,加重牙痛症状。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情绪波动,规律作息,增强机体抵抗力。
总之,上火牙疼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来缓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上火牙疼的发生。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当发现有人中暑晕倒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救治:
1. 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以选择树荫、走廊等地方。
2. 及时为患者进行降温。解开患者衣领,脱去外套,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等部位,或用温水擦拭全身,以加速散热。
3. 补充水分,饮用淡盐水、绿豆汤等解暑饮品,或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4.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5.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中暑,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
中暑晕倒的救治需要及时、有效的措施,了解相关知识和急救方法,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标题:这样处理中暑是错的!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疾病,尤其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运动时更容易发生。正确的中暑急救方法至关重要,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加重病情。
一、中暑的先兆症状
中暑的先兆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出汗多、口干渴、四肢酸困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停止工作或运动,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2. 衣物宽松,解开腰带,帮助散热。
3. 用温水擦拭身体,或用风扇吹风,帮助降温。
4. 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5. 如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二、错误的中暑急救方法
1. 自行服用退烧药:退烧药并不能直接降低体温,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2. 擦拭酒精:酒精挥发快,容易导致体温过低,甚至引发酒精中毒。
3. 敷冰块、冰袋:过冷刺激皮肤,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影响散热。
4. 浸泡在冷水里:冷水会导致体表血管收缩,影响散热,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5. 涂抹清凉油:清凉油中的油性物质不利于散热。
三、预防中暑的方法
1.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或运动。
2. 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降温。
3.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
4. 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佩戴遮阳帽。
5.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
总之,了解中暑的急救方法,预防中暑的发生,对保障身体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