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关于发汗,汗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关于发汗,汗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发表人:曾沣
通过发汗的方法来养生保健以及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称为汗法,汗蒸属于发汗的方法之一,汗法属于中医常用的八大治疗方法之一,中医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称为八大治疗方法,汗法排在第一位,因为当病邪还没有深入人体的时候,通过发汗的方法可以快速的将病邪排出体外,以免病邪进一步深入。相信大家都读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初次见蔡桓公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并提到“疾之居腠理也, 汤熨之所及也”,此处就是通过汤熨发汗的方法将病邪排出体外,而如果此时不及时治疗,病邪一步步深入,导致后面蔡桓公因病入骨髓而亡,可见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而汗法是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汗法的应用非常的讲究,多位古今名医均认为汗法应用得当效果立竿见影(常常汗出而病愈),汗法使用不当常常导致很多不良后果(中医认为汗血同源,过度发汗会导致体虚加重,甚至虚脱;现代医学认为出汗过程中会排出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大量出汗会导致水和电解质的缺乏而出现很多不适的表现)。
 
    汗蒸是目前比较时髦的养生方式之一,也属于中医汗法的范畴,不过汗法的范围更广泛,近代名医赵邵琴提出:“汗法即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包括药物、针灸、推拿、饮食及运动疗法,达到汗出邪去的目的”。汗蒸应用得当,确实可以祛除病邪、养生保健;汗蒸应用不当,则有损身体健康。
 
一、发汗、汗蒸的中医认识:
 
中医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提到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也提到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而治疗皮毛疾病,多会用到汗法,等到疾病慢慢入里治疗起来不仅费力,而且预后也不太好。
 
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提到“风、寒、暑、湿之气,入于皮肤之间而未深,欲速去之,莫如发汗”,也提到了外邪侵入人体肌表的时候,最快的去处方式就是发汗,所以早期使用发汗是很重要的。
 
清代名医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提出:“百病起于风寒,风寒必先客表,汗得其法,何病不除,汗法一差,夭枉随之矣”,提到很多疾病初起是因为外感风寒,如果汗法使用恰当,可以药到病除,如果汗法使用不当,则损伤机体。
 
二、汗蒸、发汗的适应症:
 
汗法有祛除病邪,畅通气血的作用,汗法主要用于外感表证(包括感冒、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水肿、痹证、皮肤病早期、湿热黄疸、无汗症、多汗症、腹泻等。
 
1.汗法治疗外感表证:
 
《黄帝内经》记载“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提到外感风寒导致皮肤郁闭而发热(像烧红的炭一样热)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治疗,汗出则热去。而且《黄帝内经》还提出“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己;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提出发汗多在感受风寒早期使用,如果时间较长,病邪以入里,就不适合发汗了。
 
    汗蒸主要适合于风寒感冒,对于其他外感表证不太适合,中药发汗适用于任何原因导致的外感表证,中药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不同的中药。
 
 
2. 汗法治疗水肿:
 
对于水肿的治疗《黄帝内经》提出“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鬼门就是汗孔,开鬼门就是发汗;净府指的是膀胱,洁净府就是利小便,所以提出治疗水肿的两个主要方法就是发汗、利小便。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更细化了腰以上的水肿以发汗为主要治疗方法,腰以下的水肿以利小便为主要治疗方法。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疗腹水“水病之初,先目上肿起如老蚕……按之随手起,则病已成……服诸发汗药,得汗便瘥”,瘥就是痊愈的意思,提出治疗之后成功发汗就是治疗成功的标志,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就是受本书启发,不能用高温提取,因为高温可能破坏青蒿的有效成分,需要低温提取,最后获得诺贝尔奖,可以看出古人积累的很多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汗液为水液及体内代谢产物排泄的一个途径,对于水肿的病人,除了利小便消肿之外,发汗也是消肿的一个有效途径,且对一些肾功能不好的人,肾脏通过小便排出水液和毒素的功能减退,通过发汗的方法可以帮助肾脏排出部分的水分和毒素,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
 
 
一般来说汗法多用于阳水的治疗,对于阴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不过多通过药物发汗治疗,汗蒸对于水肿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过汗蒸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且需要配合药物同时治疗)。
 
 
3. 汗法治疗痹证:
 
痹证,指的是人体肢体、经络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以关节疼痛、麻木、僵硬、活动受限等表现的疾病,风寒湿入里化热还可导致关节的红肿灼热。对于风寒湿所致的痹证,早期也可以使用汗法来治疗,如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不仅提到了发汗可以治疗风湿导致的全身疼痛,且提出发汗需要微微汗出,才能把风邪和湿邪都从体内去除,如果大汗淋漓,只能把风邪去掉,而湿邪仍留于体内,通过发汗去掉风湿,则气血、经络通畅,疼痛自愈。后世名医尤在泾在注解本句时也提出:“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而湿邪自无地可容矣”。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张从正也在《儒门事亲》中提到“诸风寒之邪, 结搏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提到所有留藏在皮肤、经络之中的风寒之邪, 可以通过发汗得以治疗,从而缓解关节疼痛走窜、肌肤麻木没有感觉、四肢肿胀、瘙痒、抽筋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汗蒸治疗痹证,主要用于风寒湿引起的痹症,如果内热比较明显,不建议使用汗蒸,但是药物发汗治疗可以治疗有内热所致的痹证。
 
4. 汗法治疗皮肤病早期:
 
《黄帝内经》提到“汗之则疮已”,提出发汗可治疗疮疡等皮肤疾病。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3个条文提到了伤寒疾病因为不能汗出而导致的皮肤瘙痒。晋朝末期《刘涓子鬼遗方》记载应用洗、渍、敷等几种外治发汗方法治疗痈疽疮疖和疹痱疥癣等疾患。明代名医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记载:“凡疮初起,……得汗解为妙……毒气随汗而解,最为捷径”,明确了汗法治疗皮肤疾病的时机,最好是皮肤病的初期,通过发汗可以使毒邪从汗排出,是最快的方法。
 
同样汗蒸也可以起到一定发汗排毒的作用,可以用于皮肤疾病的初期。
 
5. 汗法治疗黄疸: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伤寒发热,身黄,瘀热在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提到黄疸主要是湿热淤积在体内所致,黄疸的主要治疗大法是利小便以祛湿,但是如果脉浮(提示病邪在表),就应该发汗治疗,发汗后湿热排出,则黄疸消退。清代名医尤在泾总结仲景思想提到:“夫黄疸之病湿热所郁也,故在表者汗而发之,在里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提到治疗黄疸的大法,病邪在表的发汗治疗,表邪在里的利小便、通大便、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
 
现代名老中医总结汗法治疗黄疸经验,提出汗法治疗黄疸最好在初期的时候,近代名医陆渊雷指出:“发汗为排出毒素,……其有一汗而热遂退者, 则因病毒既大部排除, 其仅存者,不足为病故也。”近代名医 姜春华也提出:“邪初入表, 汗而发之,截邪于皮毛, 这是最积极的截断驱邪法。”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发汗的方法不仅可以使轻、中度黄疸快速的消退,而且可以使重度的黄疸病程缩短。
 
虽然汗法可以用于治疗黄疸,但一般以药物发汗治疗为主,汗蒸可以辅助治疗黄疸,但必须配合药物治疗。
 
 
6. 汗法治疗其他疾病:
 
汗法除了可以治疗以上5种疾病之外,还可以治疗无汗症、多汗症、腹泻等疾病。
 
无汗症是指在炎热的夏天也无法正常排汗,因为正常的排汗可以帮助机体散热和排出一些代谢产物,无汗症的人在炎热的夏天无法通过汗液带走体内的热量,所以夏天比常人更容易燥热,通过发汗的方法可以改善一些无汗症患者的症状。
 
发汗治疗无汗症比较容易理解,多汗症的人本来就是为出汗太多而苦恼,这个时候还继续发汗就很难让大家理解了,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对于营卫不和导致的多汗症,仲景提出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多汗症,近代名医刘渡舟曾治疗多汗症的病人,其他医生用了各种止汗的方法均无效,且用了止汗药之后患者比以前更容易烦躁了,刘渡舟就用了桂枝汤发汗治疗,病人服药后感觉出了一身汗很舒服,而且定时出汗的毛病也好了。
 
发汗还可以治疗腹泻,名医张从正的《儒门事亲》在腹泻治疗中谈到:“此以风为根,风非汗不出”,提到风邪是导致腹泻的病根,不通过发汗的方法,腹泻的病根不能排出体外。清代名医喻嘉言治疗痢疾初起兼有表证,使用祛风寒的名方荆防败毒散,使病邪从肌表排出,气血通畅后,内部积滞也得到解除,从而痢疾自愈,后世将此治法形象的称为“逆流挽舟”法。
 
以上三种疾病,无汗症可以试用汗蒸治疗,多汗症和腹泻、痢疾等疾病慎用汗蒸的方法治疗,最好通过药物发汗来治疗。
 
三、发汗、汗蒸禁忌症:
 
发汗、汗蒸虽然对于早期排出病邪、畅通气血比较好,但是也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果不适合的人去发汗或汗蒸,容易损害身体健康、加重病情。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辛温发汗的九种禁忌症,总结来说主要是体虚(阴虚、阳虚、血虚、气虚)均慎用辛温发汗,内热比较重者也应慎用辛温发汗。有严重疾病及孕妇、儿童慎用汗蒸。
 
不过慎用辛温发汗药,不代表完全不能发汗治疗,清代名医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提出:根据不同人的体质,需要使用不同的发汗方法:“总而言之凡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一切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挟热者,皆宜清凉发汗。挟寒者,皆宜温经发汗。伤食者,则宜消导发汗。感重而体实者,汗之宜重,麻黄汤。感轻而体虚者,汗之宜轻,香苏散”。
 
 
四、现代医学发汗治疗的机理:
 
    现代名医邱德文在他所写的书《中医治法十论》中对于发汗治疗的现代医学机理进行论述:①可以促进汗液分泌和血管舒张反应,有利于加强机体吞噬细胞防御能力,排出毒素,抑制细菌和病毒生长;②改善身体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③扩张周围血管来发散机体热量从而起到退热的作用;④通过发汗和全身血液循环的改善,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从而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五、过度发汗的补救:
 
过度发汗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西医来说会导致水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导致体内缺乏水分和电解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医来说大量出汗,会导致气、血、阴、阳的亏虚,从而导致一系列体虚的表现。此时需及时找医生进行诊治,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无汗疾病介绍:
无汗症是指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也称汗闭,可表现为汗闭,为局限或全身。该病因:汗腺的分泌过程,某一环节出现异常或功能障碍,可出现无汗表现。汗腺功能障碍以及神经系统损害,也包括其他疾患。包括神经源性无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吃一顿饭,就会大汗淋漓,擦汗的纸比擦嘴的还多;

     

    去个厕所,得准备多一倍的纸,一半用来擦屁股,一半用来擦汗;

     

    夏天更是不敢活动,稍微一动就全身大汗,弄湿裤子好不尴尬;

     

    晚上睡觉的时候挺好,但总是半夜被汗水浸醒。

     

     

    为什么别人的都不出汗,就我出汗多?难道真的是肾虚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出汗是一件很常见且正常的事情,是人体正常代谢的一种形式,汗液由腺体分泌,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觉蒸发约600~700毫升水。

     

    一、几种正常的出汗形式:

     

    1、气温比较高,尤其是夏天动辄30度以上的气温,在没有空调、风扇的情况下,想不出汗都难,因为出汗是一种有效的散热形式,可以调节人体温度。

     

    2、吃了高热量或者辛辣的食物、运动之后,体内产热增加,也会通过出汗来调节。

     

    3、精神紧张的时候,神经也会兴奋,代谢加快,也会引起出汗。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生理情况,也会有一些病理性原因引起出汗增多,比如肾虚、气虚、发热、脾虚等等,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分情况而定。

     

    二、6种异常的出汗情况

     

    1、自汗

     

    不觉得热、不运动或者是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汗,前心后背都是汗,并且平时很容易疲劳,经常会感冒,怕风、怕冷,免疫力低下。

     

    这多半是气虚、营卫不和引起的。

     

     

    2、盗汗

     

    睡觉前都正常,但是一睡觉就容易出汗,全身汗湿,醒来出汗就停了。平时经常手足心发热、心烦气躁、下午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低热,口干口渴。

     

    这是阴虚的表现,尤其是肾阴虚比较多见。

     

    调理方法:

     

    自汗和盗汗这两种情况的出汗都是因为身体亏虚引起的,可以服用 renshen固本口服液#进行调理。

     

    renshen固本口服液:

     

    renshen固本口服液本方由《景岳全书》的人参固本丸及《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来,具有滋阴益气,固本培元,恢复脏腑机能的功效。

     

    renshen固本口服液以地黄、熟地黄为君药,滋阴养血,补肾填精,固本培元。臣以人参益气补虚;山药健脾补气;山茱萸补益肝肾。佐以麦冬、天冬滋阴润燥;茯苓、泽泻健脾渗湿;牡丹皮清肝泄火。诸药配合,共奏滋阴益气,固本培元之功。

     

    人体的气血和阴气充足了,出汗多的症状自然也就缓解了。

     

    此外renshen固本口服液可以提高免疫力,提升人体的记忆力,改善睡眠状况,改善疲劳状态,让人容光焕发,还可以抗衰老,抗缺氧,保护心脑血管。

     

    3、战汗

     

    感冒过程中,如果出现全身打寒战,然后出一身汗的情况,这是疾病即将痊愈的表现。

     

    4、邪热郁蒸,肝火偏旺

     

    这类人本身就属于湿热体质,体内热量比较多,容易把汗液熏蒸出来,如果再吃上一些酒精、辣椒、肉类、油脂比较高的食物,就会导致体内肝胃之火旺盛,内热增加,出汗增多。

     

    主要表现是,出汗多,汗液比较黏腻不清爽,体型比较壮,身体偏胖,皮肤比较油,平时怕热,一年四季都穿的比较少,口干口渴,喜欢吃凉的。

     

     

    调理方法:

     

    清淡饮食,多吃一些赤小豆,绿茶,绿豆,冬瓜,丝瓜,西瓜,薏米,茯苓,白术,白扁豆,马齿苋,玉米须。

     

    中成药方面可以吃甘露消毒饮,但是不适合长期用。

     

    5、脱汗

     

    又称“绝汗”。多见于疾病比较危急的阶段,出现大汗淋漓,全身汗出如注,像洗澡一样。

     

    这是阳气暴脱的表现,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发冷、脉象微弱。

     

    这种紧急情况是很难用中药去调理的,建议及时送往医院就诊比较好。

  • 写在前面的话

    庞德医师的这个医案很有启发性,我曾经一再说,要学会西药中用,就是说用中医的思维来使用西药。例如这个医案中的布洛芬混悬 液(美林),我们就可以把它视为发汗解表药中的一种。“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杂病论中的条文真的是常读常新,我们不仅仅要把麻黄剂,桂枝剂视为发汗药物,也可以将西药的解热镇痛类药物视发汗剂,这样我们在临床上处理复杂的问题时才会更游刃有余。

     

     

    不管是用西药,中药,虽进行了汗法,可由于发汗的力量不够,或者发汗之力太猛,或者治疗上出现失误(例如误用下法),导致表邪化热从皮部传变到了胸,肺,这时候就需要清解肺热。清解肺热可以用西药的抗生素,抗生素我们完全可以视为清热药的一种,也可以用下面我们所说的这个方子。以下,是庞德医师的原文。

     

    前几天,我有个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病人,病人60岁,间断喘促9年,加重3天。一般情况可,高血压、糖尿病都控制良好,冠心病也在服药,来时发热38.5度,心率110次/分,血压130/70mmHg,血常规白细胞12×10^9个/L,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林,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3天后喘促好转,体温正常。然而前几天气候变化较为剧烈,中午气温和盛夏类似,早晚温差大。病人第五天自觉喘促加重,伴大汗出,体温升至38度左右,因为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尚未停药,患者自觉药效下降,于是便开方治疗。

     

     

    考虑患者基础病控制尚可,且应用扩张支气管药后效果不佳,便将剂量加大:麻黄12,杏仁12克,炙甘草8克,生石膏半斤30克一付。服药后患者自觉喘促稍好转,当日体温徘徊在37度左右,停了美林,第二天将方剂再次加量到15,15,10,40。患者服药后喘促明显好转,汗出减少,体温正常。第七天(喝中药的第三天)患者再次服用了一天汤药,复查血常规正常,症状好转,偶有喘促,体温正常,无大汗出,遂要求出院。

     

    麻杏石甘汤应用于太阳病发汗不当(现在诸如美林等西药实则汗法,且力量更强。)或误用下法,邪气入里化热,表现为“汗出而喘,无大热”。“汗出而喘”乃为本证之核心证候,为邪气入里,化热壅肺所致。热壅于肺为麻杏甘石汤证的主要病机,热壅于肺,肺气不得宣降则喘;热迫津液外泄,则汗出。

     

    《伤寒论》中说“无大热”,我理解的关键是,这里所说的“大热”不是指一个症状“大热”在《伤寒论》中有两种意义:一是确指高热;二是讲“大热”是个专用词,不可将两字分开,是专指阳明之热,阳明之热即称“大热”。所谓“无大热者”,是说没有阳明的四大热证,也就是说本证虽然是表证入里化热,但还没有到阳明热的阶段,此时可用麻杏甘石汤治之,所以麻杏甘石汤证并不是真正的里证,应为半表半里阶段,其病位主要在肺,这是本证的核心点。

     

    事实上,我们临床应用中早就发现,肺热壅盛的病人一般都有发热,且体温超过38度,实在不是“无大热”之症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何为“中暍”?

    这一章要解决的是一个小问题,就是如何改善暑热外侵所致的汗出,身热,口渴,脉象虚弱,精神疲惫等现象。

     

    这种现象《金匮要略》称之为:中暍——“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暑热外侵,是这种现象的病因。“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是指这种现象的主症,提示暑邪挟湿犯表。“其脉弦细芤迟”这儿是说,容易患“中暍”的人体质多虚,弦、细、芤、迟四种脉象见一两种脉象即可,无须四脉俱现。

     

     

    然后条文提到了患者容易兼见的第一种虚象:气虚兼阳虚——“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洒洒然毛耸,指患者因为寒栗而毫毛竖起,寒冷而哆嗦的模样。

     

    接着条文提到了患者容易兼见的第二种虚象:气阴两虚——“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口开,是指暑热内扰所致的气逆而喘,前板齿是门齿的意思。这一句是说,稍微活动一点,患者就会感觉热气内扰,气逆作喘,门齿干燥,这是暑邪伤阴的表现。

    治疗“中暍”的三个禁忌

    因为患者一方面暑热外侵,一方面乃虚人之象。所以:

     

    1、不可发汗,若发汗,则容易阳气外散,恶寒更甚。

     

    2、不可用温针,若用温针则助暑邪,遂伤阴更甚。

     

    3、不可用下法,误下则津伤,小便则会淋漓涩痛。

     

     

    “中暍”第一阶段的治疗


    暑热外侵犯表,最初病在太阳,随之病情的发展,则向阳明传变。病在太阳,恶寒发热,身重疼痛,此时如何处理,《金匮要略》中没有说,但是李东垣和王孟英,则根据两种不同的虚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气虚甚者,可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黄芪 、苍术、 升麻各一钱、 人参、 炒神曲、 橘皮、 白术各五分 ,麦门冬、 当归 、炙甘草各三分,青皮二分半, 黄柏三分, 葛根二分, 泽泻五分 ,五味子九枚。


    李东垣是金人,所以这个方子的剂量用的是宋制。宋代剂量较小,可能是因为用的是“煮散法”的缘故。煮散法就是把中药粉碎之后,再煎熬,可使药力备增。大家实际使用时,剂量可稍大一些。

     

    阴虚甚者,可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西洋参 5克、 石斛15克 、麦冬9克、 黄连3克、 竹叶6克、 荷梗15克、 知母6克、 甘草3克、 梗米15克、 西瓜翠衣30克。此方原书未著剂量,此剂量是现代习用的剂量 。

    “中暍”第二阶段的治疗

    暑热外袭若第一阶段未及时干预、拦截,就会导致病邪向阳明传变,患者出现脉洪大或脉浮,或有大热,大渴欲饮水,或无大热,但口烦渴欲饮水。此时,暑热传变至胃,胃中有无形之火,胃津受损而生渴,且渴而欲饮。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会出现背微恶寒,有学者例如江部洋一郎先生认为,这是由于胃热炽盛,胃火上炎,从而导致胃气给肾的供应减少,出现肾气不足导致的。

     

    此时当用经方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碎 甘草二两 、梗米六合、 人参三两、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中,知母清热,滋阴,且知母有使胃气与肾相衔之效;石膏清胃热,解肌热;甘草,梗米守护胃气,补益胃津;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五物共济清热、降火、生津,补气扶正之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出汗是最常见的现象,但是您是否想过为什么出汗部位时有不同?有些人的额头上容易出汗,有些人的头皮上容易出汗,有些人的后背上容易出汗。

     

    实际上,出汗不仅与人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而且与人的体质也密切相关,出汗的不同部位反映出不同的身体状况。而若是这6个部位异常出汗,或是大病来临,需引起警惕,及时预防。

     

     

    通常,鼻子出汗意味着您的肺部机能不足,需要进行调整。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免疫力可能很低,需要提高免疫力。建议每天用手或工具敲打双腿的关键部位。因为人体经络分布于其间,反复轻敲并按压腿的左右两侧。通过这些适当的刺激,有益于肺部健康。

     

    胸口是最常见的出汗部位。许多人胸部出汗后会变湿。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是脾胃发汗导致的胸部汗湿。此外,我们都知道人体胸腔中有许多重要器官。如果经常出汗,可能是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血管的老化或阻塞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会减慢血液流动和影响到氧气的传输。

     

     

    通常,脖子上的汗腺非常少见,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脖子上的汗水应该少一些,但是如果脖子经常出汗。可能说明是内分泌问题,这就需要万分小心。如果长时间流汗,最好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检查激素水平有没有异常。

     

    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夏天,腋窝更容易出汗,因为腋窝下方有更多的汗腺。腋下出汗很正常,但如果腋窝出汗过多,闻起来有异味。其他气味的出现就说明容易有被细菌感染的危险,最好去医院接受检查。

     

     

    如果在紧张、兴奋或恐惧时手掌或脚底容易出汗,中医医学认为大多数都是脾脏的问题,是由于脾胃的运作和转化引起的,并且脾胃有又湿又热的问题。患者可以每天在饭后按摩腹部,首先顺时针旋转30次,然后逆时针旋转30次。而且要少吃,最好不要吃冷饮,例如冰淇淋和冰冻的甜食。

     

    通常,在有很多汗腺的地方,身体部位更容易出汗。在生活中,有些人倾向于背部流汗。很多人应该知道背部后面的腺体特别少,不是很多。背部一直在流汗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身体有问题,如果自己稍稍动一下,背部就会出大量汗。这可能说明,是由于阴阳虚弱、精力和血液不足所致。

     

    不同部位出汗可能反映了不同的问题,在生活中一定要紧紧牢记不同部位出汗所潜藏的原因。

  • 一运动出汗就全身起一些又红又肿的包,还伴有明显的瘙痒,这种看似对自己的汗过敏的症状其实就是「荨麻疹」。

     

    提起「荨麻疹」,导致它出现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它带给人们的感受却是非常专一——「痒」。不少荨麻疹患者想尽办法摆脱它,但都难以逃脱「魔爪」。

     

    一掐一个包,荨麻疹是「何方妖魔」?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和形态不一的风团,颜色呈红或白色,瘙痒剧烈、时隐时现,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水肿性红斑。

     

     

    很多人容易在春秋季节出现症状,但其实荨麻疹的发病与季节的关系并不大,只要有诱发因素,比如药物、食物、吸入物、感染、物理因素、精神因素、内科疾病等影响,荨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荨麻疹根据病程可分为慢性荨麻疹和急性荨麻疹。

     

    • 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以自行消退。通常不留痕迹、风团反复、时多时少。
    • 急性荨麻疹:起病较急,多为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会因抓挠而增大增多,严重情况下还会伴有发烧、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为什么患荨麻疹的是我?

     

    荨麻疹的病因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发病原因也非常复杂,相当数量的荨麻疹患者不能找到原因。

     

     

    荨麻疹的类型

     

    • 人工荨麻疹:用手抓挠或用钝器划过皮肤而出现的线条性红肿。
    • 寒冷性荨麻疹:因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接触部位而产生风团。
    • 日光性荨麻疹:因日光照射,裸露部位出现红斑或风团,常伴有瘙痒或刺痛。
    • 压力性荨麻疹:穿紧身衣物或长时间坐在硬物体上可诱发,常见于臀部或系腰带处。
    • 胆碱能性荨麻疹:皮肤受热刺激后出现圆形丘疹性风团,自觉剧痒、麻刺感或烧灼感。
    • 接触性荨麻疹:接触变应原后出现,可能由化妆品或食物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引起。

     

    患了荨麻疹,能治好吗?

     

    用药治疗

     

    在用药方面,急性荨麻疹首选是抗组胺药物,局部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以及清凉止痒的药物涂搽治疗。

     

     

    还可以局部做冷敷,减轻瘙痒和红肿的症状。对比较严重的荨麻疹,可以考虑静脉输注VC、钙剂、地塞米松等,加强抗过敏治疗的效果。

     

    病情须知

     

    对于病程在6周以上的慢性荨麻疹,同样是抗组胺药物的应用治疗。

     

    如果症状控制良好,在病情控制稳定2~4周后便可开始减量,通常建议疗程3~6个月,一直到最低有效剂量维持。

     

    对于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在使用二代抗组胺药物的常规剂量,无法有效缓解症状时,只能采取加大剂量的方式。

     

    常规治疗下,如果不适症状还是得不到控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治疗。

     

    这样做,荨麻疹少发作!

     

    食物预防

     

    大多数荨麻疹治疗指南并不支持膳食调整。

     

    不过,食物可引起慢性荨麻疹症状波动,比如:某些食物中(异种蛋白、海鲜及其它食物)天然的芳香化合物,以及加工食品中的人工防腐剂和色素。

     

    所以在治疗期间,尽量少吃加工食物,减少在外就餐。

     

    日常注意事项

     

    慢性荨麻疹应该多总结经验,注意每次发病前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去了哪些新环境。

     

     

    比如辛辣食物、河鲜海鲜、很少见的野生食物等,情绪激动、旅游、露营、剧烈运动……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这些刺激因素,减少荨麻疹的发生。

     

    情绪调节

     

    慢性荨麻疹患者因为长期服药,会出现不同程度地焦虑,往往会纠结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荨麻疹以往又称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特发性,在医学上就是原因不清的意思。

     

    所以不要纠结于寻找病根,要学会带病生存。接纳疾病,放松心情,从而缩短病程,容易康复。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1、肥胖

     

    胖人多痰湿,瘦人多内热”痰湿者极易发胖。

     

    2、高血压

     

    一般伴有胸闷、恶心、眩晕、肿胀症状的高血压。

     

     

    3、高血脂

     

    痰湿提高了血液粘稠度,容易引发高血脂。

     

    4、脂肪肝

     

    饮酒、饮食肥腻、熬夜引起的脂肪肝,多数与痰湿体质有关。

     

    5、冠心病

     

    痰湿引发高血脂,再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引发冠心病。

     

    6、脑血管疾病

     

    高血脂、高血压很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如:中风或暂时性脑缺血。

     

     

    7、青春痘

     

    痰湿体质的皮肤以油性居多,很容易长痘痘。

     

    8、胃病

     

    痰湿体质者往往由饮食不节制,长久下来就容易患胃肠疾病。

     

    9、月经不调

     

    容易形成月经延后、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对于多汗症患者来说,手脚异常出汗不仅不舒服,还会影响日常生活。他们可能要经常换衣服,或者想握手的时候出汗太多。所以这类人一般会考虑手术来摆脱烦恼。汗液线由交感神经控制,汗液分泌过多通常是由于交感神经亢进,所以常见的止汗手术会切断交感神经,称为交感神经切除术。止汗手术虽然效果不错,但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以下是交感神经切除术的一些注意事项。

    考虑手术前使用止汗剂。

    当腋窝、手掌、面部出现出汗、发红时,可能是多汗症的症状,可以考虑做止汗手术,但任何手术前都必须仔细评估。建议在尝试止汗剂、口服和外用药物或其他非侵入性方法失败后再做手术。

     

    事实上,大多数系统性特发性多汗症患者只需口服药物,继发性系统性多汗症是由疾病引起的过热引起的,因此皮肤科医生需要进行专业评估。

    切断交感神经阻断汗腺传递。

    简单来说,交感神经切除术的目的是切断和干扰脊柱和汗腺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医生会用视频辅助胸腔镜在腋下做小锁孔切口,每个直径约半厘米,切断胸部的交感神经或神经节,但这不会伤害交感神经系统,因为它的神经功能重叠。

     

    由于是小切口手术,患者痛苦少,恢复速度快,是一种低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手术结束当天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可能会造成切口和胸部酸痛,缝线会逐渐消失。平时可以隔天洗一次澡,过几天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适合大部分人但涉及手术风险。

    一般只要年龄在10-65岁之间,大多数人都可以进行交感神经切除术,但如果患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胸膜疾病、未经治疗得甲状腺疾病和胸部瘢痕过多,就不适合这种手术。

     

    至于手术的风险,因为需要全身麻醉,和其他手术一样,可能存在药物、出血、感染的风险。在少见的情况下,会出现血胸。血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血液在胸部和肺部(称为胸膜腔)之间流动的状态。如果血块无法清除,可能需要胸腔镜手术。

    交感神经切除术的副作用。

    交感神经切断术是一种不可逆的手术。如果考虑这个疗程,一定要做详细的研究,找一个对这个手术比较了解,经验丰富的医生,向其他做过这个手术的患者咨询。以下是交感神经切除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代偿性排汗:这是最常见的副作用,70%的患者都有这种情况。出汗部位包括背部、腹部、大腿和脚部。值得注意的是手心出汗比较轻微,腋下出汗比较严重。但大多数情况下,相对于术前多汗症的问题,是可以耐受和处理的。

     

    面部干燥: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感到面部、颈部和头皮干燥,但涂抹保湿霜可以缓解问题,皮肤干燥也可能有助于改善痤疮。

     

    味觉出汗:少数人吃东西或闻到食物时,脸上会出汗,但基本上没有严重问题。

     

    霍纳综合征:霍纳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症状,发生在进行了面部交感神经切除术的多汗症患者身上。症状包括眼睛下垂,瞳孔缩小,脸上没有出汗。

     

    神经炎和神经疼:少数患者会感到肩胛骨疼痛,但通常不会加重,一段时间后消失,也可以用无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治疗。此外,如果脊神经受伤,上肢会感到瘫痪和无力,但这是一种少见的情况。

     

     

    心率下降:很多患者术后会出现心率下降,但不会影响运动耐量,也可能会给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一些好处,但这不适用于需要高心肺能力的运动员。

  • 腹泻是生活中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它是指排便次数比平时较多,而且排泄物较稀薄的情况。

     

    腹泻常常发生在夏天,患病人群以儿童为主,食用过多生冷食物、疾病、受凉等都有可能造成腹泻。

     

    一般的腹泻服药之后立即能够缓解,如果便中带血就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患其他病症的可能性。


    腹泻俗称“拉肚子”,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肚子疼、排便次数增加、排泄物稀薄等都是腹泻的主要症状。

     

     

    由于夏天食用过多生冷食物,所以夏天是腹泻发病率最高的季节,尤其在儿童中常见,受凉、疾病、肠道感染等都会引起腹泻。一般的腹泻只需要服药治疗,如果长时间不见效就需要住院观察。


    腹泻除了服用化学药品治疗之外,还可以熬制一些汤药来缓解。

     

    大家都知道姜汤能够驱寒、暖胃,而腹泻的主要就是由患者受凉引起,所以饮用姜汤能够使体内的寒气排出,使腹部感觉更加舒服。陈皮红参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所以在熬制姜汤的时候加入少量的陈皮和红参,能够治疗因为长期腹泻导致的脱水的症状,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人。同时,陈皮红参姜汤还能够在冬天预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儿童在腹泻时可能对吃药有一种排斥心理,所以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来治疗腹泻。

     

    如果是轻微的腹泻,并且痛感不是特别明显,可以给孩子先做好保暖措施,然后喝一些盐开水。

     

    煮苹果水能够有效的治疗腹泻,把苹果削皮后放进锅里煮,等到水开之后把苹果捞出来,这样孩子比较好接受。等待腹泻的症状有所缓解之后,可以给孩子煮些米汤,最好能够加些胡萝卜。最后,一定要注意卫生,及时给孩子擦拭身体,换上干净的内裤。

     


    以上就是对陈皮红参姜汤治疗腹泻以及治疗腹泻的方式的大致介绍,希望能够给孩子的家长提供一定的帮助。另外,夏天炎热时大家都会开空调,这是引起腹泻的另一重要原因。

     

    夜间开空调最好能够定时,如果吹一整夜不仅会引起腹泻,而且很有可能造成身体抽筋,特别是在白天温差过大的情况下,及其容易感冒。

  • 猛烈发汗容易出现临床失误

    其实,宋代之后,温病派的崛起,是和许多医师掌握不了经方的尺度有很大关系的。猛烈发汗是最容易出现的临床失误。很多医师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我也有过这样的黑历史。

     

    大家知道桂枝汤的发汗力量并不是很强,所以才需要披点衣服,啜热稀粥来助力。这个方子只有辛、甘、温的桂枝和辛、微温的生姜稍微热一些。一般来说,服用桂枝汤是不会过汗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有时我们会因大意而失误。

     

    我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该患者皮肤较为细嫩,时有虚汗,舌淡,苔薄白,微恶风,恶寒,伴有轻微咳嗽。我遂开出了三剂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因为医院没有生姜,我便随手用干姜代生姜。结果当天晚上,患者全身发热,流汗不止,平时盖厚被子都嫌冷,可服药后覆薄被都嫌热。

     

    此夜之后,患者夜间咳嗽越来越重,坚持将那三剂中药服完,患者身上的咳嗽已经变成剧烈咳嗽矣。附子得干姜则热 ,同样的,桂枝得干姜亦热。桂枝本身辛甘发散为阳,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力,再加上味辛,性大热的干姜,使得体质本虚的患者大汗不已,门户洞开,外邪长驱直入,入里化热,客居肺部,肺为娇脏,遇邪则咳嗽不止。所以说,使用经方,必须要小心用药,不可使患者过汗,凡大汗如水流淌者,病必不除。

     

    从来就没有什么大汗之法,只有微汗之法

    有的人对于麻黄汤类方和桂枝汤类方有一种错觉,总觉得麻黄汤是用来猛烈发汗的,桂枝汤是用来微微发汗的。实际上,无论麻黄汤还是桂枝汤目的都是微微发汗,绝无猛烈峻汗之说。

     

    让我们先看看《伤寒论》对于桂枝汤的说明: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伤寒论 第十二条


    意思是说,服用桂枝汤,患者身体微微有汗即可,决不可让其大汗淋漓,否则病必不去。那么,麻黄汤的目的应该就是大汗了吧?并非如此。

     

    《伤寒论》对于麻黄汤有这么一句补充说明: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伤寒论 第三十五条


    可见,麻黄汤的目的也是微微发汗。这就奇怪了,大家知道,麻黄味苦,性温,禀天地清阳刚烈之气,发汗解表之力远胜于桂枝,可是为什么麻黄汤的目的也仅仅是微微发汗呢?这是因为他们面对的人群不同。

     

    桂枝汤面对的人群,皮肤腠理疏松,肌肤细嫩,肌表湿润,脉象浮弱,体质不强,这类人群,你只需下一点点桂枝,患者即会微微出汗,勿需投麻黄这样的峻药。

     

    麻黄汤面对的人群,则有不同,这一类人,肌肤紧密,皮肤结实粗糙,少汗或无汗,体格壮实,这类人群,必须投予麻黄,才可能发汗,而且目的依然是微汗,而非大汗。

     

    由此可见,经方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来谨慎加减投放,切不可将那些不分青红皂白,鼓吹原方原剂量“一剂知,二剂己”的医案信以为真。

     

    每一个经方都是结构精巧的艺术品

    伤寒论中的太阳病篇,可谓是一门小心翼翼控制发汗量的艺术。我们看桂枝汤,之中有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其中桂枝,生姜,两药辛而温,为了避免温药伤阴,先人组方时,在其中加了可生胃津的甘草,大枣,又用苦,酸,胃寒的白芍来敛阴。

     

    到了小青龙汤,其中有最擅发汗的麻黄,有辛热的干姜,有辛温的细辛,此时光用白芍来敛阴,已力所不逮,遂又加上味酸收敛的五味子来收敛一身之气阴。

     

    小青龙汤,麻黄汤中麻黄是三两,到了大青龙汤麻黄高达六两,那么大青龙汤就是为了猛发汗吗?事实上,除了常规用甘草,大枣保护胃津外,又用了鸡子大一枚石膏60克左右来清除肌,肉部之热,所以事实上,大青龙汤立方之时依然是注意存津液,避免过热,过汗的。

     

    总之每一个经方都是考虑周密,结构精巧的艺术品,我们每一次投方都要努力维护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避免猛烈用药,耗伤阳气,损及津液,亦不可偏信某一学派,要谨记偏听则信,兼听则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孕37周拉肚子像水一样建议注意日常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1.注意日常调理:腹泻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考虑与生活中饮食不洁、饮食习惯不良、进食辛辣刺激、生冷寒凉的食物等因素有关。建议适量饮用温开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预防脱水。给予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2.物理治疗:腹泻次数不多,建议注意身体的防寒保暖,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配合轻柔,辅助缓解腹泻症状。

    3.药物治疗:如果腹泻次数明显,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明确原因。如果是单纯性腹泻,结合医生的意见给予补液盐、口服蒙脱石散等药物可帮助缓解症状。细菌感染所导致,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双歧杆菌等药物治疗。

    怀孕期间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尽早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结合医生的意见给予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负责泵血,为全身各个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然而,心脏的健康却常常受到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威胁。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心脏健康受损的行为,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1. 过度出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耗损心脏的阴液,导致心慌、心悸等症状。因此,在炎热的天气或运动后,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过度出汗。

    2. 饮酒过量:酒精会刺激心脏,导致心跳加快,长期饮酒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建议适量饮酒,或选择不饮酒。

    3. 受寒:寒冷的环境会损伤心脏的阳气,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4. 思虑过度:过度的思虑会损害脾脏,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建议适当放松心情,避免过度思虑。

    5. 过度吸烟:吸烟会损伤肺脏,导致心脏缺氧,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建议戒烟,保持肺部健康。

    6. 熬夜:熬夜会耗损心脏的阴血,导致心慌、失眠等症状。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为了保持心脏健康,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均衡,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素,有助于心脏健康。

    2.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不少家长为了保护孩子免受寒冷侵袭,纷纷将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然而,过度保暖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陈玉林副主任医师指出,穿得过多反而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负担。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穿得过多不仅会增加出汗量,还会降低皮肤透气度,影响体温自我调节能力,甚至引发热疹。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衣物时,应根据孩子的活动量和室内外温度进行灵活调整。

      陈玉林副主任医师建议,冬季为孩子选择衣物时,应以轻便、保暖为主,避免过于厚重。在室内活动时,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孩子舒适;户外活动时,则应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加衣物。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衣物,避免孩子出汗过多或受凉。

      除了合理穿衣外,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通过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3. 合理用药: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

      4. 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如有需要,可选择专业儿童医院或儿科门诊就诊。

      总之,冬季育儿并非越保暖越好,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陈玉富,一位来自浙江嵊州的普通农民,却饱受一种罕见遗传疾病的困扰。这种疾病名为Fabry病,只有极少数人患有,发病概率仅有36万分之一。Fabry病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溶酶体储积症,患者会出现手脚疼痛、无汗、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受损等症状。

    陈玉富从小就患有这种疾病,由于无法出汗,他只能通过用水擦身或趴在地上等方式来降温。他的哥哥也在年轻时因疾病去世。为了确诊这种罕见的疾病,陈玉富来到杭州市一医院求诊,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和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Fabry病。

    Fabry病的治疗相对复杂,需要使用特定的药物和进行基因治疗。由于陈玉富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治疗费用成为了一大难题。虽然目前陈玉富已经回家筹钱,但他的治疗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Fabry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了解这种疾病对于提高公众的认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有这种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对于已经患有Fabry病的人来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Fabry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了解这种疾病对于提高公众的认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有这种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对于已经患有Fabry病的人来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Fabry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了解这种疾病对于提高公众的认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有这种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对于已经患有Fabry病的人来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Fabry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了解这种疾病对于提高公众的认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有这种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对于已经患有Fabry病的人来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Fabry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了解这种疾病对于提高公众的认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有这种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对于已经患有Fabry病的人来说,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在山东临沂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特殊的三口之家。他们一家三口都患有罕见的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导致他们全口无牙,生活十分艰难。

    小桂(化名)今年3岁,却还没有长出乳牙,头发稀疏,面容瘦弱,说话吐字不清。她的父亲邹先生(化名)已经饱受这种疾病的折磨20多年,没想到这个遗传病也遗传给了女儿。

    邹先生和妻子都身体健康,但女儿小桂却不幸遗传了他们的疾病。小桂的妈妈说,女儿一岁半时才发现身体不对劲,头发稀疏,乳牙也没有长出来。医生诊断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目前没有治愈的可能。

    由于没有牙齿,小桂只能吃流食,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因为没有汗腺,小桂和父亲在夏天非常难受,只能待在水里降温。

    广州美莱医疗美容得知他们的故事后,决定为他们提供免费口腔公益援助治疗,圆了他们拥有一口牙齿的梦想。

    广州美莱专家为邹先生和小桂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制定了种植牙手术方案。他们通过上颌窦提升植骨术,为邹先生移植骨粉,等骨粉在牙槽内固结后被自身组织包裹稳定之后,再在上面种植牙根、装上固定牙。小桂则可以安装一副儿童版假牙,尽快恢复咀嚼功能。

    广州美莱还为无牙家族捐款1万元,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 近年来,随着慢性病的日益高发,预防慢性病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无汗运动作为一种低强度、低风险的运动方式,在预防慢性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将从无汗运动的特点、适用人群以及具体运动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无汗运动的特点

    无汗运动主要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出汗现象。这种运动方式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不受天气和季节的限制,适合各类人群进行。

    二、无汗运动的适用人群

    无汗运动适用于以下人群:

    • 有慢性病风险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 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 运动能力较差的人群。
    •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

    三、无汗运动的具体方式

    1. 拉伸运动:通过拉伸全身肌肉,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和伸展性,有助于预防肌肉拉伤和关节疼痛。

    2. 气功:通过呼吸和动作的配合,调节人体气血,提高免疫力,预防慢性病。

    3. 瑜伽:瑜伽动作柔和,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4. 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无汗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5. 慢跑:慢跑强度较低,适合长期坚持,有助于降低慢性病风险。

    四、无汗运动的好处

    1. 预防慢性病:无汗运动可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2. 增强免疫力:无汗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3. 缓解压力:无汗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4. 增强心肺功能:无汗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5. 塑造体型:无汗运动可以塑造体型,提高自信心。

    总之,无汗运动作为一种低强度、低风险的运动方式,在预防慢性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我们应该积极推广无汗运动,让更多人受益。

  • 在炎炎夏日,许多人认为出汗是减肥的关键,认为出汗越多,减肥效果越好。然而,这种观念真的正确吗?本文将为您揭秘出汗与减肥之间的关系。

    出汗真的等于燃烧脂肪吗?

    “汗水是脂肪的眼泪”,这句话鼓励了许多人通过运动出汗来减肥。然而,出汗只是人体散热的一种方式,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燃烧脂肪。当体温升高时,人体通过增加排汗来调节体温,这并不意味着脂肪在燃烧。实际上,夏天在空调房里静静地坐着,也能出一身汗,但这并不会导致体重减轻。

    出汗量与运动效果的关系

    许多人认为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然而,出汗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人体质、运动强度、体液含量等。体质强壮的人出汗少,而体质差的人出汗多;运动强度高时出汗多,强度低时出汗少;体液含量多时出汗多,含量少时出汗少。因此,出汗量并不能完全反映运动效果。

    如何科学减肥?

    减肥的关键在于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以下是一些建议:

    • 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 增加运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健身等。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总之,出汗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减肥,减肥的关键在于科学饮食和合理运动。

  • 我多年来一直在为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烦恼,体重一直无法增长,肉也长不上去。经常出现间歇性腹泻,拉肚子的情况让我很苦恼。大便粘腻不规律,总是感觉排便不净。浑身无力,没有精神,动不动就出汗,热的时候更是难受。睡眠质量很差,梦境频繁且混乱,夜里总是醒来感觉疲惫不堪。说话多也让我感到疲劳,底气不足。夏天容易腹痛拉肚子,手脚心发热。情绪低落焦虑,总觉得身体不舒服。

  •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酷暑让许多肥胖人士感到难以忍受。尤其是体型肥胖的人,往往更容易出现出汗多、黏腻不适的情况。那么,肥胖人群如何才能在炎炎夏日中保持清爽舒适呢?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医调养方法,帮助您“无汗”过盛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肥胖人群的体质特点。中医认为,肥胖多与痰湿体质有关。痰湿体质的人,往往体型肥胖、面色晦暗、容易出汗且黏腻,且常伴有胸闷、痰多等症状。

    针对痰湿体质,中医调养主要从饮食、运动、起居等方面入手。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宣肺、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如冬瓜、荷叶、薏苡仁、茯苓等。此外,还要控制饮酒,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但要避免在湿冷环境下进行,以免加重痰湿症状。

    在起居方面,要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整洁,避免潮湿阴冷。适当增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振奋心志,缓解疲劳。

    除了以上调养方法,痰湿体质的人还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具有补脾健胃、调理肠胃的中成药,如保济丸、陈夏六君丸等,以帮助改善体质。

    总之,通过中医调养,肥胖人群可以在炎炎夏日中保持清爽舒适,远离汗水的困扰。

  • 近年来,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出汗似乎成为了衡量运动效果的重要指标。不少人在运动时,尤其是进行有氧运动时,都会追求大汗淋漓的状态,认为这样减肥效果会更好。那么,出汗越多真的就意味着减肥越快吗?接下来,我们就来揭开出汗与减肥之间的神秘面纱。

    出汗的成分与减肥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汗液的成分。汗液主要由水和电解质组成,其中水分占比高达99%。虽然出汗可以带走一部分水分,但并不能直接导致脂肪的消耗。因此,单纯依靠出汗来减肥是不可取的。

    出汗的机制与体温调节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主要作用是调节体温。当人体温度过高时,汗腺分泌汗液,通过汗液的蒸发带走热量,从而降低体温。这个过程在运动时尤为明显,因为运动会使身体产生大量热量。

    出汗量与减肥效果的关系

    虽然出汗不能直接导致脂肪消耗,但适量的出汗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燃烧脂肪。此外,出汗还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运动减肥的建议

    要想通过运动达到减肥的效果,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下是一些运动减肥的建议:

    • 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燃烧脂肪。
    • 保持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伤。
    •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 注意饮食控制,保持营养均衡。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总之,出汗不能直接导致减肥,但适量的出汗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燃烧脂肪。要想达到减肥效果,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误以为运动出汗越多,锻炼效果越好。然而,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无汗运动同样对身体有益,尤其适合那些不常锻炼、身体有损伤、肥胖以及年龄较大的人群。

    无汗运动,又称轻运动或轻体育,相较于剧烈运动,它更加简单易行,容易掌握,且不受地点限制,健身时段、时间长短能自由把握。以下几种无汗运动可供选择:

    1. 慢跑或快走:不受地点限制,健身时段、时间长短能自由把握,是典型的塑身轻体育,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下肢力量。

    2. 深呼吸:闭目直立,尽全力呼出肺部所有的气体,然后缓慢吸气,如此持续几次便可。这个练习可以起到扩胸收腹、抵抗疲劳、唤醒身体活力的作用。

    3. 全身收紧:平躺,做几次深呼吸,然后从脚趾到头颈部的肌肉一点点收紧再放松,仔细地去感受每一个环节,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提高肌肉弹性。

    4. 瑜伽:男女老幼都可以练习,能消除烦恼,平静心境;维持姿势平稳;能够净化血液,调节体重,胖人减少脂肪,过瘦的人则能增加体重;能维持饮食平衡;维持内分泌平衡。

    5. 提脚跟:尽量长时间地用足尖支撑身体站立,然后放下脚跟,反复若干次,有助于增强小腿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6. 抬头平衡走:将一本书顶在头上向前走,感受这种垂直中轴线的感觉,并计时,有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7. 伸展肩臂:耸几次肩,感觉其间的变化,然后肩部绝对放松地行走,依靠手臂的自然平衡保持优美的姿态,有助于缓解肩颈疲劳。

    8. 逛街:满足了锻炼所需的两个条件——心情愉悦和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尤其对年轻人有较好的效果。注意补充水分,结束后拉伸和按摩腿部,消除疲劳。

    9. 家务健身:充分利用家务劳动,同样能够健身,如打扫卫生、做饭、拖地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无汗运动”可以分期进行。美国一项试验结果显示,1天内1次“无汗运动”持续30分钟,或两个15分钟的“无汗运动”,乃至3个10分钟的“无汗运动”,锻炼效果没多大区别。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