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被列为宝宝黑名单的饮料,多喝会影响发育

被列为宝宝黑名单的饮料,多喝会影响发育
发表人:李医生健康说

孩子健康的长大想必是很多家长共同的心声了,既然想要孩子顺利成长,那我们就有必要注重孩子的饮食摄入了。其实很多婴幼儿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呵护,从饮食到睡眠,不能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但是也存在一些适得其反的现象,很多妈妈为了给孩子补充足够多的营养,会给宝宝喝一些营养比较充足的饮品。

 

 


被列入宝宝黑名单的饮品是什么?

 

被列入宝宝黑名单的饮品是果汁。不少人为了给孩子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会给孩子榨一些果汁,并且一天中的饮用量非常的大。很多家长都把鲜榨的果汁当成白开水一样给孩子补充水分,例外果汁口感较为甘甜,很多宝宝也比较喜欢,所以很多家长几乎每天都会喂宝宝喝果汁。

 

宝宝为什么不能喝果汁?

 

现在各个商家为了追逐资本的利润,生产了很多既能调动人的味蕾又能迎合人的各种需求的饮品,总的来说市场上的饮品五花八门。但是事实上这些饮品,并不适合多喝,成年人多喝也没有什么好处,更别说抵抗能力较差的老人或者是孩子了。

  
碳酸饮料不要喝

 

像是超市里零售的各种碳酸饮料,每天的销量都非常的大,但是这些饮料多喝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这些碳酸饮料中不仅糖分较高,有的还加入了咖啡因。如果平时年纪较小的宝宝喝了,会让他们处于一种比较亢奋的状态,会对他们正常的活动造成影响。所以对于类似碳酸的这种饮料,平时家长一定要把好关。

 

 

儿童牛奶也最好少喝

 

虽然儿童牛奶是为儿童专门研发的,但是也是不适合孩子喝的。一些商家利用家长提升儿童智力、补充营养等的方法,来售卖儿童牛奶。儿童牛奶一般情况下口味较甜,孩子也比较喜欢喝,但是长期饮用并不会对儿童有什么好处,并且,有时候还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所以总的来说,果汁并不适合宝宝喝,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平时可以多给他们喝一些白开水、母乳或者是纯牛奶,至于市场上售卖的其他饮品我们应该敬而远之。平时大家购买饮品的时候也最好看一下包装外边的成分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现在市场上的牛奶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不是所有的奶都是真奶呢?揭秘一下市场上常见的“牛奶”!

     

     

    1 乳饮料

     

    真相:这个真的只是饮料,跟牛奶任何没关系,不信的话可以看看配料表,配料表的第一位并不是牛乳,而是饮用水,乳饮料是以水为主,加入牛奶或乳制品、糖或甜味剂添加剂调制而成的。

     

    建议:如果想要从牛奶中吸收到营养,那就不要选择这类乳饮料啦。

     

    2 儿童奶

     

    真相:这种牛奶加入较多的糖或蜂蜜等,让孩子一喝就上瘾,想要再换成普通奶就难啦。会让孩子摄入的能量超标,增加发胖的可能哦,至于配料表中显示的益生元、鱼油等,只是杯水车薪啊,含量少之又少。

     

    建议:并不是孩子一定要喝儿童牛奶,只要好好吃饭,喝点普通奶或优格乳,这样的营养成分足以满足孩子的发育啦。

     

    3 红枣奶、巧克力奶、核桃奶、麦香奶

     

    真相:这是用了添加剂的调制奶,所谓的核桃、红枣、麦香、巧克力等,都属调味奶,牛奶添加量非常少,喝出来的香浓奶味,一般都是香精的作用哦。

     

    建议:实在需要,那就直接吃红枣核桃巧克力吧。

     

    4 早餐奶

     

    真相:这种牛奶虽然比乳制品好一点,但是营养还是不及纯牛奶,一般是由鲜牛奶、麦芽粉、白砂糖、果蔬纤维等制成,所以味道稍稍香甜一些,味道虽然不错,却把牛奶稀释了降低牛奶其中的蛋白质含量。

     

    建议:选择纯牛奶搭配果蔬、坚果等其它配菜,搭配出更全面的营养。如果时间太急,那就选择早餐奶,饱腹感比较强。

     

    5 高钙奶

     

    真相:牛奶或优格乳本身含钙量就比较高,说实在的,高钙奶的钙含量并没有比它们高出多少。此外,高钙奶中所含的钙多为碳酸钙、乳钙等,人体的吸收利用率也是有限的。

     

    建议:牛奶本身的蛋白质和钙是平衡的,过多的添加钙,反而会影响口感及品质哦。

     

    6 复原乳

     

    真相:复原乳是先把牛奶浓缩成奶粉,再还原成液态奶的过程。变成奶粉容易储存,再还原成液态奶价格会稍微便宜些。复原乳往往加了糖,口感会变甜。但这样反复加工后,营养势必会流失一些。

     

    建议:对于复原乳,一看糖量,二看口感。对于牛奶,只喝正常的纯牛奶就好了,毕竟我们喝牛奶主要想获取的是优质蛋白和钙!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之前,有媒体报道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爱婴坊母婴店将一款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销售给牛奶过敏儿童,虚假宣传特殊功能,不仅涉嫌消费欺诈,更是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

     

    毋庸置疑,对宝宝来说,均衡且安全的营养摄入,是健康发育的根本,不仅是妈妈们应该在意的事情,也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一则让人气愤到发抖的新闻:爱婴坊将饮料当做奶粉给妈妈们推销,导致多名孩子出现发育迟缓、红疹、拍头、头骨突出等异常!

     

    让我们看看这种错误的喂养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根据原视频中显示,经过如此“喂养”的宝宝,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这几种症状:红疹(湿疹),头颅畸形,发育迟缓,部分诊断佝偻病等症状,显然是因为严重的营养素缺乏的导致!

     

    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尽快改善症状,以免出现不可逆的后遗症,因此后续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喂养和营养素的强化补充,尽快纠正这一系列疾病症状。

     

     

    关于婴幼儿食品,特别是配方奶的成分构成,我国有明确标准,现行的国家标准中,普通奶粉执行的 GB19644-2010 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 GB 25596-2010 中,均对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营养素做了要求。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还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了明确要求。

     

    而固体饮料执行的国家标准 GB/T29602 中,只有蛋白质含量达到 0.5%~1% 这一个要求。因此固体饮料是普通食品,不是婴幼儿配方乳粉,更不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蛋白质和营养素含量远低于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属于特殊食品,在我国实行严格注册管理和出厂批批检验,质量安全有保障。

     

    宝宝口粮无小事,希望各位家长都引起重视,消费者选购婴幼儿食品,要注意查看标签标识,给宝宝选择配方奶,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不要盲目听信推销员的推荐!必要时,应咨询临床医生的建议。

     

     

    其实在我的日常门诊中,有很多宝宝因为喂养出了问题来就诊,如果需要添加配方奶,我都会详细分析其配方是否符合孩子的营养全面需要,才给出我的建议,当然,我想,这样的建议如果让一个母婴店的推销员来完成,是勉为其难的!

     

    所以,我想说,在全社会呼吁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责成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商家进行彻查,依法从严从重处罚的同时,也要对涉及婴幼儿养育指导的相关人员,制定严格的培训和准入制度,这样,才可能彻底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让每个宝宝都健康成长!

  •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父母们对孩子的溺爱也越来越多,经常就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家长就买什么。特别是家长总喜欢给孩子买很多的小零食,用零食来哄孩子,逗孩子开心。

     

    但是你知道经常让孩子吃这么多的小零食,对孩子身体有什么影响吗?很多零食并不像外表看起来的那么好,它所包含的物质有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很明显。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哪些零食是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的吧。

     

     

    影响孩子长个的3种食物,很多家长还在给孩子吃,看完早点戒掉吧

     

    好看糖果,不宜多食

     

    很多人都喜欢吃糖果,不仅仅是小孩子,有的大人也喜欢吃。但是你知道在好看的糖果的背后有什么吗?在小孩子哭时,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喂一颗糖吃。小孩子慢慢的也就非常喜欢吃糖果。但是,甜美的糖果是不宜多吃的,特别是对于小孩子来说。

     

    因为糖果中含有非常浓厚的甜素和化学元素,长时间吃,小孩子会长蛀牙,这还是比较小的影响。更严重的影响就是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身高。所以,喜欢给孩子买糖吃的家长们一定要控制孩子吃糖的数量,不要让孩子多吃。

     

     

    碳酸饮料,不宜多喝

     

    有的家长非常喜欢喝碳酸饮料,所以自己在喝时就会忍不住给孩子也喝一些。慢慢的孩子也就喜欢上了喝碳酸饮料。大人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好,可能喝太多的碳酸饮料,对身体的危害比较小,但是小孩子喝很多的碳酸饮料是会伤害身体的。

     

    因为碳酸饮料中含有很多的化学物质与碳酸,而孩子的骨头比较软,是不能够抵抗比较强的碳酸的,所以碳酸很有可能会腐蚀孩子的骨头,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与成长。所以家长们在喝碳酸饮料时,不要喂孩子,最好自己也少喝这种饮料,喝多了对身体会有影响的。


    膨化食品,尽量勿食

     

    膨化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零食,也最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更是小孩子们最喜欢吃的一种零食,比如薯条,方便面之类的小零食,它们都属于膨化食品。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买这一类的小零食,殊不知,家长们这种爱孩子的举动,恰恰是害了孩子。

     

    因为小孩子在成长期间最需要的是营养,而不是这种会伤害孩子身体的零食。所以喜欢给孩子买膨化食品的家长们尽快戒掉这种习惯吧,因为膨化食品,不仅会降低孩子的身体免疫力,更会影响他的成长与将来的身高。


    健康饮食可以助力孩子成长

     

    父母们可能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成长与健康了,那么,为了孩子的成长健康,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父母们尽量不要给孩子买太多的零食,要为孩子做健康的菜,让孩子吃一些水果。

     

    只有新鲜健康的水果蔬菜,才能够最好的补充孩子身体的营养,提高孩子的身体免疫力,让孩子长得更高,更健康。除此之外,也应该让孩子多喝牛奶,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这样能够有效补充孩子身体营养,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现在你知道应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健康,长得更高了吗?零食这种东西可以偶尔吃几次,但是不能一直吃,更不能当做饭来吃。很多孩子由于经常吃零食,都会有挑食的习惯,所以,父母尽量不要惯出孩子这种坏习惯,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喜欢吃正常的饭良好习惯。这样孩子才能够长得更高,身体更强壮,我相信这也是很多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吧。所以,从现在开始,父母们不要再让孩子吃太多零食了,让孩子爱上吃饭吧!

  •   多大的宝宝可以喝 牛奶

      当孩子满了一岁以后,医生就开始建议多样化的饮食(包括每天一杯奶或者酸奶,以及少量奶酪等),以摄入足够的钙、钾、维他命D和B等。理论上来说,孩子可以通过其他食物获取到这些营养,但因为牛奶营养含量高,仅仅一杯奶即可满足儿童所需的大部分营养。并且小孩子食物中也需要适量的脂肪以促进大脑发育。但一些营养学家和医生却担心,牛奶中的饱和脂肪太多并非好事。

      一杯全脂牛奶大概包括8克脂肪和30毫克的胆固醇。考虑到超重儿童越来越多,人们担心的是,高脂牛奶会增加他们在以后患上肥胖和心脏病的风险。事实上,美国儿科学会目前建议,有超重或有高胆固醇风险的儿童一岁开始喝脂肪量在2%的牛奶,过一年后开始换成1%脂肪量的。牛奶热量太高,从理论上讲,喜欢喝牛奶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其他饮料或食物获取丰富的营养。

      幼儿每天喝多少牛奶最合适?

      大多数医生认为,牛奶对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好选择,如果他不再喝母乳的话。而且多种奶制品会为他提供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儿童每天喝多少牛奶最合适?可以从美国农业部推出的最新膳食指南“我的餐盘”中得到启发。在“我的餐盘”图表中,乳制品只是很小的一杯,而蔬菜和水果却占了餐盘的一半。牛奶有它的位置,但已经不是一顿饭的中心。也许一个花椰菜或一蒲式耳(56磅)的瑞士甜菜代替牛奶才是我们健康的象征。

      美国佛蒙特大学营养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在出生后2个月内,若按体重来计算孩子喝奶的基本需求量的话,理想的喝奶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150毫升;3-6个月,每天不超过900毫升;7-12个月,每天总量为600-800毫升。1-3岁幼儿,建议每天不低于600毫升。3岁以上的宝宝每天喝一杯牛奶。如果还想多补充奶制品,可以再喝一小杯(100ml-150ml)酸奶。每天奶制品摄入总量建议不超过500ml。如果饮食中蔬菜水果足够,甜食少吃,哪怕不喝牛奶也没关系,含钙量高的食物有的是,不是非要喝牛奶。

      让儿童把牛奶当水喝是错误的做法。并且牛奶钙含量丰富,但是是贫铁食品,而且容易胀气、影响食欲,所以一天不要喝太多。

      宝宝不宜多喝牛奶

      1、牛奶中的蛋白质容易使人过敏

      牛奶或乳制品(乳酪和奶油)含有许多蛋白质,容易使人产生过敏,比如:异位性皮肤炎、鼻子过敏、鼻塞、气喘、食物过敏、中耳炎、扁桃腺炎、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腹痛和便秘等。根据统计,牛奶是引起慢性食物过敏的排行榜元凶,而慢性食物过敏则是一切过敏的基础。牛奶所含的蛋白质在人的肠道中,一方面因腐败而产生毒素,另一方面因过敏产生免疫复合体,引起肠漏症,使更多肠道中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过敏原和毒素等渗到血管中,形成更多严重问题。

      2、90%的成人有乳糖不耐症

      多数成人有乳糖不耐症,身体中缺乏分解牛奶的酶。牛奶中的乳糖与酪蛋白,婴儿体内有特定的酶——乳糖与凝乳来分解它,但等到3岁乳牙长齐之后,这种酶就会消失,终其一生不再分泌,因此3岁以后喝牛奶的话,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3、牛奶中的蛋白质不容易消化

      酪蛋白占牛奶的82%,在人的胃中极难被消化,是造成婴幼儿消化不良与腹泻的主因。牛有4个胃,通过不断地反刍,才能把酪蛋白消化,但人只有1个胃,很不容易消化酪蛋白。

      4、牛奶中的蛋白质比例与人不同

      人奶中的酪蛋白占40%,牛奶的酪蛋白却占了82%。酪蛋白的最大作用就是会使人快速长大,所以小牛出生后每个月体重增加一倍,满3个月时已至8倍之多。所以喝牛奶的宝宝长得又白又胖,一点也没错,但这种胖是虚胖,不结实,而且喝牛奶的小朋友只长肉不长脑。相反的,喝母奶的宝宝,到6个月大时体重才增加一倍,但却长得比较结实,反应也比较灵敏。

  • 网上曝光了湖南郴州永兴县的一家爱婴坊母婴店。该商家居然拿固体饮料当奶粉,致多名幼儿喝成“大头娃娃”。

      


    新闻一播出,我就收到了好多网友的咨询,他们想知道喝固体饮料怎么能喝出“大头娃娃”,是固体饮料有毒吗?我今天就来说一说新闻中这个害人不浅的奶粉。

     

    为什么会奶粉过敏?

    我身边好多的宝妈都和我咨询过宝宝喝奶粉过敏怎么办?就像新闻中的宝妈一样,也是因为宝宝喝奶粉过敏而导致不能喝常规的奶粉,因此才给了不良商家有可乘之机。

      
    母乳极少过敏,但很多宝妈母乳不够,只能用奶粉来代替。奶粉中的蛋白质和人乳的蛋白质并不一样,结果是有的宝宝吸收能力差,牛乳不能完全水解会被吸收入血,这样子就会引起宝宝的过敏反应。出现皮疹、腹泻、呕吐、咳嗽、不断哭闹等症状。

     

     

    怎么解决奶粉过敏问题?

    既然奶粉过敏问题并不少见,那么解决办法是什么样呢?那就是将普通奶粉换成防过敏奶粉。

      
    防过敏奶粉其实就是水解蛋白奶粉,用特殊的工艺将牛奶中蛋白质分解后供宝宝服用,这样宝宝喝下去的牛奶是易于吸收的,就不会被吸收入血引起过敏反应。过敏严重的可以喝完全水解蛋白奶粉,不太严重的也有部分水解蛋白奶粉可以选择。新闻中患儿的家长本来就是想买水解蛋白奶粉的。

     

     

    为什么固体饮料不是奶粉?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有相应的国标要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国标》中明确规定每100KJ中应具有0.25-0.60ug的维生素D,而固体饮料相应的要求就很低,毕竟只是饮料而已,因此,固体饮料绝不是配方奶粉。

     

    缺少维生素D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固体饮料缺少必要的营养物质及维生素,其本身没有毒性,但是如果长期将固体饮料当成配方奶来食用,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宝宝会缺少这些必要的营养物质及维生素。新闻中的家长就是因首先发现患儿头变大而就诊,这个“大头宝宝”其实就是缺少维生素D引起的佝偻病的典型体征。

      
    佝偻病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早期表现为多汗、烦躁、睡眠不安,病变继续发展可致颅骨软化、大头、方头、鸡胸、X型腿或者O型腿等改变。

     

      
    佝偻病怎么预防和治疗?

    佝偻病是可预防的疾病,因此,现认为确保宝宝每日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母乳喂养的婴儿,应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奶量摄入小于1000ml的儿童,应当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如需要治疗佝偻病,需要根据情况补充更多的维生素D,建议至医院治疗。


    晒太阳有用吗?

    晒太阳是有一定用处的,紫外线照射在皮肤上,经过一系列转化会合成维生素D。而且在宝宝暴露颈面部、前臂、头,户外充足的阳光下直晒半小时基本可以满足每天所需维生素D。但是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非常不容易达标。

      
    因为阳光对于宝宝的伤害也很大,宝宝在晒太阳时必须做好适当的防护,使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要避免暴晒,时间最好以上午6~10时为宜,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下午以4~5时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总结:

    固体饮料虽然没有毒,但是不应该将固体饮料代替宝宝的主食,宝宝如果长期食用固体饮料会缺少必要的营养物质和维生素。如缺少维生素D会出现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有效方法,当然,适当晒太阳也有助于维生素D的生成。最后,骨科王医生教大家一个预防佝偻病的小儿推拿按摩手法,喜欢的请转发给你关心的那个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一般在6个月左右,宝宝可以开始添加辅食。可是,不少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令妈妈担心的食物过敏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宝宝食物过敏呢?

     

    4大原因引起宝宝食物过敏

     

    1、添加辅食切勿贪多贪快

     

    食物过敏是指体内免疫系统对某种食物(这种食物通常是无害的)产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这样,每当吃到可以令你过敏的食物时,就会反复引起皮肤、呼吸道、肠胃甚至休克等过敏反应。通常,宝宝在6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宝宝可以放开肚皮想吃就吃,特别是天生过敏体质的宝宝、遗传性过敏的宝宝在添加辅食时更是不能操之过急。

     

    2、挑食引发过敏

     

    对已经能独立进食的孩子来说,让他尽可能接触多种天然食物,可减少过敏现象。现在的孩子很挑食,有的经年不吃某种食物,身体中开始缺少消化这种食物的酶,那么,一旦偶尔吃到这种食物(如速冻水饺中的馅料),就可能引发过敏。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对菠菜、大豆、小麦和鱼也会过敏的原因。

     

     

    3、加工食物中的过敏祸首

     

    有的孩子一吃方便面就长红疹,有的吃新鲜的土豆丝没问题,但一吃罐装薯片就眼皮浮肿,这些现象使父母困惑不解。其实原因很简单:孩子不是对食物本身过敏,而是对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添加成分过敏。一旦您的孩子出现这种迹象,尽量让他食用天然绿色食物,便可避免大部分过敏迹象。

     

    4、某些果蔬含天然毒素

     

    不可否认,新鲜果蔬中也可能存在过敏原。如苹果、杏、梨、樱桃和桃子、梅子的果核及种子中,含有一种叫“生氰葡萄糖苷”的过敏原,误食可能中毒,而在果肉中,并不存在这种元素。

     

    因此,孩子很可能不是对苹果过敏,而是对苹果核过敏,喂食新鲜水果时,要小心去核。又如四季豆、红腰豆、白腰豆中,含有导致过敏的植物血球凝集素,这种毒素在加热到80℃将熟未熟时,浓度最高,因此必须煮熟煮透后再吃。

     

    避免食物过敏 添加辅食的几点建议

     

    1、每次一种,每种一周

     

    添加辅食最好以低过敏食物开始,循序增加。妈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应每次只添加一种,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反应,一旦出现经常吐奶、上吐下泻甚至皮肤出现红疹等现象,就有可能是出现过敏症状了,这时要带给医生及时检查。

     

    如果这种辅食在食用3~5天后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那么妈妈可以开始添加另一种辅食,再观察一周看宝宝适不适应。等到宝宝可接受的辅食比较丰富了,才能几种混合一起吃哦!

     

    2、初尝新辅食 先少量测试

     

    一下子给宝宝添加各种辅食,如果宝宝出现了过敏症状那么就很难分清过敏原。因此添加辅食时量要少,品种以单项为宜,在确认有无过敏反应后,再加入新的辅食。

     

    在给宝宝吃新品种食物的时候,最好以少量来测试。头两天以1~2勺开始,若宝宝消化、吸收得很好,再慢慢增加一些,同时要观察好宝宝有否出现过敏现象。

     

     

    如出现腹泻,则有可能宝宝发生了消化不良,或者是因为过敏了,这时需要停止添加并且做好区分。如大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食物,则说明宝宝吸收不好,需要降低食物的摄入量或将食物做得更细小一些;

     

    如果通过排查发现是因为食物过敏,那么就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再给他们食用这种食物。同时采用积极的方法改变宝宝的这种过敏体质,并且为他们补充全面均衡的营养。

     

    3、先米粉后蛋黄,再来吃蛋白

     

    作为一种新添加的辅食,应从少量开始,给婴儿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先吃什么再吃什么对于防过敏来说也是很有讲究的。以往添加辅食以前一般是从蛋黄开始,如今医生建议先从单纯的米粉开始以防过敏。

     

    经过观察宝宝消化良好以后,再给宝宝添加蛋黄。经过一到两周观察以后,如果宝宝消化功能良好再添加蛋黄。

     

    虽然蛋白比蛋黄更容易消化,但很多时候小宝宝只是容易对蛋白过敏,而不是蛋黄,所以在添加辅食的时候先蛋黄后蛋白的顺序最好不要乱。喂蛋白至少要等到宝宝1岁以后,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喂蛋黄的时间可以推迟到6个月以后。

     

    添加辅食最好遵循“先米后面、先菜后果、先肉后鱼、先蛋黄后蛋白”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让宝宝接受,不但宝宝更容易接受口味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吸收好而且防过敏。

     

    一般来说,6个月时添加米粉或者米汤,7—8个月左右添加五谷根茎类,并开始尝试各种叶菜类和水果泥,8个月以后可以开始添加肉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关于半岁内的宝宝要不要喂水的科普文章已经越来越多,但要改变中国家庭根深蒂固的观念还很艰难,上至奶奶、姥姥,下至新手父母都会认为:“宝宝不喝水怎么受得了,缺水了怎么办”、“配方奶火大,得多加点水”、“宝宝出汗、尿黄、大便干,需要额外补水”、“喝水总不会有错的”,然而事实上这些深入人心的育儿经验并不对!

      母乳是宝宝出生后最好的食物,含有6个月以下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不但有婴儿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糖类,还有足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除维生素D外)等,其80%以上都是水,如果按需喂养的话,这些水分足以满足婴儿的液体需求。

      总结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营养学会《婴幼儿膳食指南》,关于小儿喂水问题如下:

      1、6个月内,无论全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混合喂养,所摄入的奶可以提供婴儿所需的全部的营养,包括液体量,不需要补充水和果汁;

      2、6个月-1岁,逐渐加入辅食以后可以适量喂水,目的在于逐渐习惯水的味道和学会喝水,以及进食后清洁口腔,而不强迫喝水,每日喂水量30-60ml;

      3、1岁以后,鼓励宝宝多喝水。

      下面是每日产儿查房过程中以及各位亲朋好友的咨询中总结的误区:

      误区一:多喝水没有坏处

      大部分家长都抱着“喝水总不会有错的”态度给宝宝习惯性喂水,其实并不然,下面是几点给6月内宝宝喂水的危害:

      1、宝宝的胃容量小,喂水多了自然奶量会减少,导致体重增长不满意、营养不良;

      2、宝宝纳奶减少,吸吮乳头次数减少,妈妈母乳量减少;

      3、宝宝肾脏发育不成熟,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差,短期内摄入大量水分,会增加肾脏负担;

      4、低渗透压液体进入体内,导致“水中毒”,即宝宝血液中钠离子被稀释,可能出现抽搐表现;

      误区二:配方奶“火大”,配稀一点

      配方奶是尽可能模拟母乳生产的,严格按照说明书冲泡的话,配方奶的含水量、电解质含量和渗透压都是接近母乳的,并没有配方奶“火大”这一概念,没有科学依据,新手父母随意增加水量,导致配方奶过稀,其一会导致营养减少,其二会改变渗透压,增加宝宝肠道和肾脏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电解质紊乱。因此一定按照说明书的配比冲泡配方奶,并且6月内不需要额外加水。

      误区三:宝宝出汗、尿黄、便秘就是缺水了

      夏天宝宝出汗,消耗水分会比较多,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吃母乳或者配方奶来补充,同时需要考虑散热问题,比如少穿点、降低室内温度等。

      尿液颜色偏黄不证明宝宝身体有问题,尿液颜色并不是重点,尿量才是判断宝宝身体状况的医学指标,如果同时伴有尿量减少,可能是最近的时间段宝宝摄入的水分少,这里的水分并不是指白开水,而是奶量摄入少,喂奶即可,从而保证宝宝体内液体量充分。

      宝宝便秘跟成人不同,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喂养量不足,这样宝宝无法形成足够的食物残渣形成便便,从而无法刺激排便,解决的办法同样是喂奶、喂奶、喂奶……

      误区四:发烧、腹泻时多喝水

      发烧、腹泻确实会使宝宝水分丧失,重者导致脱水,这种情况应该咨询医生,最好用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并不是多喝水就可以解决问题。

      误区五:喝点果汁、糖水

      一岁之内最好不要喝果汁,但可以在6月龄以后逐渐添加果泥,9月龄以后添加水果块,因为果汁含糖量较高,会导致孩子龋齿、肥胖、腹泻,而且过早添加果汁,会影响宝宝味觉,导致不好好喝奶及辅食,不利于宝宝营养摄入。

      作者: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医师 杜燕燕 副主任晁爽

  • 孩子吃饱了,才能长得高,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小婴儿两三个小时吃一顿奶,所以成长得特别快,但是家长们往往忽略了每个时期孩子的生长都会有所不同,我们不能拿青春期的生长速度和成年后的比,所以也不能拿小婴儿的进食状况和3岁以后的孩子比。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牛奶的事,大家普遍都知道,牛奶可以补钙,孩子适量补充牛奶有助于长高,不管是不是富帅,起码高富帅孩子能够沾上一个高字,也是能够让家长们开心的一件事情,因为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优秀。

     

    学霸孩子身高谜团

     

    有一位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学霸,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孩子的奶奶心疼孩子努力,也许是担心孩子饿,或者是担心孩子消耗太大,营养跟不上,所以每天晚上孩子在努力奋战的时候,总会煮上一碗暖和和的面给孩子作为补充。

     

    他还有弟弟和妹妹,但是因为当年经济情况不太理想,所以只好把好的东西向学霸孩子倾斜,弟弟妹妹都没有这样的待遇。不过,学霸孩子长大以后,身高却比妹妹和弟弟要矮上很多,后来他参加学术报告时候,听了一个课以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身高是因为当年那碗面导致的。 

     

    吃饱就睡,影响身高

     

    身高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吃得多,所以我们别再逼着孩子吃东西了,特别是孩子在睡觉之前,尽可能不要让孩子吃东西,不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原理我们一一来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吸纳。

     

     

    平常在吃饭的时候,血糖水平会比一般情况要高一些,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血糖水平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吃饱了就睡,吃饱了血糖会上升,这样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从而对孩子未来的身高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孩子如果吃得太撑,也会影响到孩子睡觉质量,可能会睡得不安稳,所以最好是睡前不要让孩子进食。 

     

    睡前不进食,喝牛奶可以吗?

     

    人体的生长激素最旺盛的时间是在晚上11点到凌晨2点之间,这个时间是生长激素的高峰时间,孩子如果这个时候睡得饱,睡得好,对于孩子的身高来说,是一件好事情。有人会问,牛奶补钙,能够让孩子长高,睡前喝牛奶可以吗?

     

    实际上我们是不建议的,因为牛奶成分中有水,如果我们大量饮入水,孩子很有可能半夜需要上厕所,如果刚刚在生长激素旺盛的时间点需要上厕所,那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实际上最好的情况下,3岁以上孩子在睡觉前2小时不要喝牛奶,不要吃东西。

     

    小婴儿,婴儿因为胃比较小,所以容不下太多的食物和牛奶,才需要不断地进行补充,而当孩子到了3岁,甚至是3岁以上,实际上不需要这么频繁地补充了,孩子基本上可以和成人一样进食了,而且晚上孩子也可以睡一整晚。

     

    我们平常听说的,喝牛奶能让宝宝睡得更好,恐怕说的是孩子睡前两个小时喝牛奶,而不是喝完牛奶直接睡,这样不仅浪费牛奶钱,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新生儿、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造成会厌失灵,而呛奶就是其主要表现。

     

    婴儿吐奶时,由于会厌活塞盖运动失灵,没有把气管口盖严,奶汁误入了气管,叫做“呛奶”,婴儿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咯出,这便导致气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缺氧,即称为“呛奶窒息”。

     

    呛奶窒息的婴儿可出现颜面青紫、全身抽动、呼吸不规则,吐出奶液或泡沫、鲜血、黑水等。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如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婴儿猝死。

     

    宝宝呛奶原因

     

    宝宝常呛奶可能缺维A

     

    研究发现,婴儿呛奶与维生素A的缺乏密切相关,而补充维生素A后可见良好效果。研究者认为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黏膜上皮细胞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当婴儿缺乏维生素A时,由于位于喉头上前部的会咽上皮细胞萎缩角化,导致吞咽时因会咽不能充分闭合盖住气管,而发生呛奶。婴儿可进食些胡萝卜汁、蔬菜汤或适当补充些鱼肝油及维生素A胶丸等,都能很快地改善呛奶症状。

     

    预防宝宝呛奶的方法

     

    1、喂奶时机适当:不在婴儿哭泣或欢笑时喂奶;不要等宝宝已经很饿了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孩子吃饱了不可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

     

    2、姿势体位正确:母乳喂养宝宝应斜躺在妈妈怀里(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宝宝吃奶时更不能平躺,应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气。

     

    3、控制速度:妈妈泌乳过快奶水量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过来时奶水应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

     

     

    4、注意观察:妈妈的乳房不可堵住宝宝鼻孔,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宝宝脸色表情,若宝宝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围变色发青,应立即停止喂奶。对发生过呛咳婴儿、早产儿,更应严密观察,或请医生指导喂哺。

     

    5、排出胃内气体:喂完奶后,将婴儿直立抱在肩头,轻拍婴儿的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最好听到打嗝,再放婴儿在床上。床头宜高15度,右侧卧30分钟,再平卧,不可让孩子趴着睡,避免婴儿猝死。

     

    宝宝呛奶的处理方法

     

    呛奶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表现。如果宝宝不小心呛奶,最好先观察宝宝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即送医院。

     

    如果宝宝哭声洪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另外,妈妈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注意哺乳姿势,母乳喂养时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以防乳头堵住宝宝鼻孔或因奶汁太急引起婴儿呛奶,吐奶。

     

     

    宝宝呛奶窒息急救方法

     

    轻微状态

     

    婴儿,特别是新生婴儿很容易吐奶,而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呛奶。而婴儿的神经系统刚刚发育,一些反射还很薄弱,他们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咳出。

     

    于是,常因奶液对气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窒息。同时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若停止供氧5分钟,即可死亡,所以,呛奶很可能会发生婴儿猝死的悲剧。家长们如何把握分秒抢救自己呛奶的宝宝呢?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首先,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然后,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严重状态

     

    如果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

     

    在以上过程中,宝宝应同时送往医院检查。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应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洪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对常吐奶的婴儿,父母应加强观察,并适当抬高床头,让婴儿侧卧。哺乳或喂奶时,都应让头部略高,喂完奶后,再把婴儿抱立起来,轻拍后背,直到打嗝后再放回床上。夜间应定期观察婴儿,是否发生吐奶,呼吸与睡姿如何等。另外,妈妈在给婴儿喂奶时,应防止奶头堵住婴儿的口、鼻,导致窒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人体钙的最佳来源,适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此外,磷、铁、锌、铜、锰、钼等元素含量都很多,所以, 各类奶制品一直都是宝宝必不可缺的营养食品。

     

    奶制品的好处不需多说,但喝奶一定要讲究方法,不正确的喂奶方式可能会引起宝贝身体不适。

     

    错误一:微波炉热奶时间过久,或煮沸

     

    很多小宝宝食量小,妈妈奶粉冲多啦、或者是瓶装的牛奶喝不完,妈妈会用微波率或者奶锅将剩下的冷奶加热后再给宝宝喝。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最好不要给宝宝喝剩奶。

     

    如果宝宝属于断断续续喝奶型,在喝的过程中奶凉了,需要加热,一定要注意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微波炉加热原理是利用微波引发奶内部水分子的剧烈震荡,水分子间因为震荡而彼此摩擦产生高温高热,使奶升温。

     

     

    加热时间过长,会使奶中的蛋白质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导致沉积物出现,影响奶质。而且加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营养的流失就越严重,饮用250ml的奶加热1分钟就够了。

     

    同理,牛奶如果煮沸,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奶的营养价值,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是致 癌物质哦!

     

    错误二:怕吃不饱,将奶粉冲的过浓

     

    奶粉并不是越稠越好,0-1岁的宝宝脏腑是十分娇嫩的,承担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常吃过浓牛奶的小宝宝,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

     

    时间长了,宝宝的体重不但不能增加,严重时,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宝妈们千万不要爱宝心切却害了宝宝。

     

    错误三:将果汁混在牛奶里一起喝

     

    很多妈妈在小宝宝4个月就开始给宝宝添加果汁了,起初添加的果汁量是非常少的,于是,有些妈妈将少量果汁添加在牛奶中,让宝宝一并喝下去,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牛奶中的蛋白质80%是酪蛋白,酸性水果如橘子、柠檬等含有果酸,酪蛋白和果酸一旦结合就会发生凝结现象,就会影响牛奶的消化和吸收。

     

    错误四:将补钙剂混入牛奶一起喝

     

    有些宝宝父母觉得牛奶里本来就含钙,所以补钙剂加在牛奶里很合适啊,宝宝喝奶时同时补钙,一举两得。

     

     

    但真实情况是:如果将补钙剂加入牛奶,过多的钙离子,会与酪蛋白结合,使牛奶出现凝固现象。另外,钙还会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结合产生沉淀,特别是加热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了。不仅不能补充更多的钙,连牛奶本身的钙质和营养都破坏了。

     

    错误五:米粉、奶粉混合给宝宝冲

     

    宝妈千万不要把米粉加在奶粉里一起冲调给宝宝喝。配方奶粉有其专门的配方,若加入其他如汤汁、米粉,都会改变其配方,降低营养成分,这等于减少了奶量。

     

    牛奶中的酪蛋白,会降低宝宝对鸡蛋米粉中蛋白质的吸收率。长期把米粉调在奶粉里吸允,也不利于宝宝吞咽功能的训练,对日后进食会形成障碍。所以,给宝宝添加辅食,要单独添加哦!

     

    错误六:将药混到奶里一起喝

     

    宝宝生病不爱吃药是个让爸妈很头疼的难题,把药溶在奶里给宝宝喝,貌似是个办法,事实上是个错误的做法!

     

    牛奶中有许多钙、铁等离子,能生成稳定的结合物或难溶性的盐,出现凝结现象,在药物表面形成一个覆盖膜,使药物难以被胃肠道吸收,有些药物甚至会被这些离子破坏。如果用牛奶送服此类药物,会大大降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