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发烧后耳朵疼痛怎么办?

孩子发烧后耳朵疼痛怎么办?
发表人:外科苗主任

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可能因为着凉等原因就会出现发烧的情况,如果是有经验的父母,就可以很好的处理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什么经验的父母,那就十分危险。如果孩子体温过高,是有可能伤害到脑部神经的,所以必须要做正确的处理。有的孩子发烧的时候会出现耳朵痛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办?

 


小孩发烧耳朵疼应该给予抗生素治疗,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让孩子服用。


小孩发烧怎么办?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当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2、降温方法:

 

(1)传统物理降温法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


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3)针灸降温法

 


3、对症治疗:


(1)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4、针对病因治疗方法: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当孩子出现了发烧的症状时,家长在饮食上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应该给孩子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物,最好是容易消化的流食或者是半流质的食物。比如给宝宝熬一些牛奶或者是米汤。不能给孩子吃太多的水果,让孩子多喝一些水,千万不能让孩子暴饮暴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大家都知道一件事情,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家庭,特别害怕宝宝发烧,毕竟一个大人发烧那倒是没什么,但是,如果是一个宝宝发烧,着实能让一家人都十分头疼,尤其是一些新人爸妈,面对宝宝发烧,更是头都能给你变大了,甚至会手足无措,那么,宝宝发烧了该怎么办呢?

     
    其实,遇到宝宝发烧的话,在一般的情况下,发烧是一种正常的身体调理,对于宝宝来说,其实非但没有害,相反还有助于孩子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因为发烧可以增加免疫系统吞噬细胞的一种抗体生成措施,说白点,就是宝宝发烧是产生免疫力的一个过程,所以,家长并不用太担心。

     

     
    当然,我也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发烧是正常现象不假,但是,宝宝的体温要维持在38C以下,如果超过了这个温度了,那对于宝宝来说,那你就得小心了,因为这种高烧对于孩子来说,危害非常大,尤其是还在发育中的宝宝,这种温度下,搞不好会烧坏脑子,这不是瞎说的。

     
    首先,就是物理降温法,最简单的,你去药店买一些退热贴或者用冰块敷在额头上面,不过,我觉得对于一些3岁左右的儿童,这种方式,我还是不太建议这样做的,最佳的选择是用温水浸毛巾后,慢慢地擦拭孩子的身体部位,比如额头、脖子和腋下等等地方,辅助孩子降温。

     
    如果仍然没有什么效果的话,宝宝还是持续的高烧不退,这时候,就要采用药物治疗,我个人首选推荐是布洛芬,不过,考虑到这种药物的剂量,你也可以选择用乙酰氨基酚,具体的话,那就只能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这个我觉得都可以的,如果这还不行的话,可以试试混合来使用。

     

     

    当然,我这里强烈不推荐,切记,是强烈不推荐大家去给宝宝吃阿司匹林进行退烧,这种东西千万别让孩子去吃,因为这种药片有一个副作用,可能会引发一种叫做瑞夷综合征的疾病,如果真的引发了这种疾病,你家宝宝这辈子算是倒霉了,所以,千万别用这种药物。

     
    当然,还有一些长辈,会使用一个偏方,比如盖被子降温法,这个我也是不太推荐的,这就相当于是“以毒攻毒”,这种方法搞好了,孩子拥有更强大的抵抗力,搞不好了,那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所以,那些土办法,千万别去做,否则下场一定不会太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秋冬季节,很多抵抗力差的小孩子容易得流感,发烧、咳嗽、流鼻涕是流感患者会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那么会让孩子们非常难受,也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很多家长非常关心孩子流感发烧几天能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孩子发烧反复几天能好?

    一、一般来说,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烧,其病毒期为7天,所以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病毒性感冒的病毒期都是一周,因此感冒发烧症状一般要七天左右才能彻底恢复。 当然了,具体几天,需要根据孩子的体质和所用药物效果来定。

    二、针对病毒性感冒,常常会出现反复发烧几天,一般小孩会持续3-5天左右,大人则三天左右,而具体几天能好,要看孩子具体的情况,如果反复发烧的3-5天还不退的,就要引起重视了,这种情况可能是产后了细菌,要及时就诊,根据医生的诊断结果,看是否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三、一般病毒期为一周,所以七天左右就会退烧,不过具体因人而异,如果又伴发有其它感染或是病症的,可能会导致发烧反复,从而不易康复。所以当孩子出现发烧现象时,要及时就诊,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以利于退烧。如果孩子的体温高于38.5度,那么家长朋友们要给孩子及时服用退烧药,比较常用的是美林或者是泰诺林,孩子在发烧期间家长不要逼迫孩子进食。

    小孩病毒性发烧反复的原因,主要是患儿体内出现炎症感染有关,如伴有扁桃腺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如果烧得不高也有可能是食物过敏引起,这种情况也可导致反复发烧的。针对孩子发烧现象,必须要注意让孩子多喝水,注意保暖工作,避免再次受凉,合理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要禁止吃辛辣油腻之物,可配合一些食疗来调治,如甘蔗马蹄汤、绿豆汤、香菜根熬水等,这些对于病毒性发烧就有必须的辅助治疗效果。

  • 作者:谢红霞 主任医师 国药同煤总医院 儿科

    天气本来就很高温,如果小孩子生病发烧的话很容易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相信很多家长都为此苦恼。下面带大家了解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小孩发烧反反复复的解决方法

    如果孩子热度不高(39℃以下),在家里就可以对付。在家护理患儿,但切忌父母情绪焦急,着急着给孩子喂退烧药是不对的。发烧超过38.5℃的小孩才需要喂药,38.5℃以下的还是建议通过物理治疗法降温,多给患儿喂水,不需要到医院治疗。

    但如果小孩吃药以后仍高烧不退(体温始终在38.5℃以上)或反复发热,精神状况持续不好,还是建议带小孩前往医院检查的。这种情况可能伴随其他合并感染。6个月以下小儿高热时,应及时就医,不宜在家服退热药。

    小孩发烧怎么护理

    1、流质饮食

    流质食物的选择主要有牛奶、米汤、绿豆汤、鲜果汁等。周岁以内的孩子以牛奶为主要食物,适当加水稀释,也可加米汤,牛奶可以供给孩子蛋白质,而米汤可使牛奶的蛋白分子链变短,易于吸收;熬制米汤时要用好的大米,加适量糖或盐,可加绿豆,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也可以单独煮绿豆汤给孩子喝。

    2、半流质饮食

    半流质的食物有藕粉、代乳粉和比较软的面等。一般发热急性期或高热期主要吃流质的食物,而恢复期、退热期吃半流质食物。发烧患儿食欲不好,不要勉强喂食,但要注意补充水分。患儿发烧期内不要突然增加他过去没有吃的食物,以免造成腹泻。

    小孩发烧的退烧食疗方

    1、西瓜水:新鲜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频服。如发烧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类的冷饮,帮助降温、利尿。

    2、绿豆粥:绿豆25克,米15克,白糖适量,煮绿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后放糖食之。

    3、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服。

    4、生芦根粥:鲜芦根15克,粳米25克。芦根加水煎至一半纳米于汁中煮粥食之。

    5、荷叶粥:白米煮粥,粥好放荷叶微煮即食。

    6、海参粥:海参10克,白米25克,煮粥食之。

    7、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也可炖温服。

    8、治小儿发热、咳嗽:鸭梨3个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煎煮半小时,捞去梨渣,再加淘净大米适量,煮成稀粥,趁热食用。

    9、治小儿痰热惊痫、发热头痛:鲜竹笋150克切成薄片,放人开水中略煮片刻,捞起放入清水,浸泡。再用植物油爆炒,加适量食盐调味佐膳。

    10、鲜梨汁:鲜梨汁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发热伴有咳嗽的宝宝。

  • 作者:王廷 主治医师 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小儿外科

    小孩打预防针后发烧39怎么办,爸爸妈妈对这些一般都是略知一二,甚至一窍不通。不过,看了下面的教程,你就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防疫针都是由细菌、病毒或其毒素制成的,尽管对这些致病因素进行了灭活或减毒处理,但都是一些异性蛋白或带有抗原性的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宝宝打预防针后,就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反应。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预防接种次数的增多,发热也会更加强烈。

    对大多数婴儿来说,低热更为常见,一般不需特殊处理,1—2天后自行缓解。也有少数婴儿反应较为强烈,有时体温超过39°C,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这时应休息,注意水分的补充,可用温水擦浴,必要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小儿退热片、美林、百服宁等退烧药。如果打预防针2—3天后仍有发热,可能继发感染,应急时到医院就诊。

    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一过性发热,一般情况下低于38.5度,但也有个别的情况可能会超过这个温度。如接种疫苗引起的发热,可给予退热处置就可以,不需要口服感冒药。但也有接种疫苗后合并病毒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那么这个时候看是否伴有流涕、鼻塞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或咽部有无充血等,如有这些症状可以口服感冒药的。

    宝宝发烧的应急方法

    1、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2、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①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②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③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④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⑤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 作者:郭红枝

    儿童发烧时儿童成长过程中一种常见病。在儿童发烧的过程中,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比如说头痛、四肢发冷、咳嗽等症状。由于个人身体体质的不同,发烧引起的症状也有所不同。有的儿童在发烧的过程中,哭喊着会说自己的脚痛,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发烧会不会引起脚痛。
    脚痛主要是由于关节炎或关节病引起。脚痛牵涉范围非常广泛并且种类繁多,因此脚痛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脚痛在中医病症中属于肢节痛、肢节肿痛、痛风等病症范畴。在生活中,很多人受到脚痛的困扰。造成脚痛的原因很多,根据年龄、性别、发作部位、症状特征,一般可以归纳出软组织性、软骨性、骨性和炎症性等原因。任何原因导致的关节炎,如能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一般都能治愈或缓解。
    3~12岁之间的儿童身高增长很快,骨骼生长迅速,而其周围的神经、肌腱、肌肉的生长相对慢一些,因而会产生牵拉性疼痛。其次,白天儿童活动量如果过大,时间一长,肌肉容易出现疲劳、疼痛;大量的活动还会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如乳酸的堆积,也可引起肌肉的酸痛。生你这个长痛可能大,最重要的是及时休息.不要过度运动。适当补充钙和口服维生素c。晚上用热水器热敷。必要时可用消炎镇痛类的药物。不会产生后遗症或影响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同时由于感染等因素导致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是儿童脚痛的常见原因。比如感冒发烧使得病毒、细菌侵入体内,引起免疫反应性炎症,损伤关节滑膜细胞,引起反应性关节炎。所以儿童发烧的时候有的会引起反应性脚痛。
    从上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发烧的过程中会引起反应性的脚痛,所以妈妈们碰到孩子发烧喊脚痛的时候不要太过担心,它会随着退烧而减轻甚至痊愈。但是如果随着孩子发烧痊愈,这种症状仍然没有消失的话,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进行诊治。

  • 耳朵是感受听力的最主要的器官,所以一定不能忽视,也不能耽误病情。耳朵出血这种情况是应该立即治疗的,因为会导致很多的后果出现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耳聋的这种情况出现,并且导致耳朵出血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比如说一些疾病就是可以导致的,耳朵出血的人群是比较广泛的,除了成年人以外,儿童同样也是可以出现的,小孩耳朵出血了怎么办?

    1、耳道内流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否存在鼓膜炎,引发新鲜渗血,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外耳道炎引发的出血,建议专科就诊,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原因,及其止血和抗炎治疗。

    2、耳朵里有血迹不排除外道皮肤损伤形成的血痂或者是有中耳炎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其他症状的话,你可以暂时先观察,看耳内还是否继续流血。

    3、多考虑是由于上火引起的,建议服用牛黄上清片和阿莫西林做调节治疗。同时注意多休息,多喝水,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熬夜,这样的话就会恢复正常了。

    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以后不要再掏了。现在可以用一些滴耳液进行耳朵的清洗与消毒,明天就会好的。

    4、如果是中耳炎的话,治疗要用双氧水把外耳道冲洗几次,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把双氧水冲干净,然后用棉签把生理盐水擦干净,然后滴两滴氧氟沙星滴耳液到耳朵里面,另外就是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治疗。

    耳朵流血并不是一种特别奇怪的现象,当受到外伤的时候内耳道,受损也可能流出血液。所以当孩子发现耳朵流血的时候家长一定需要引起注意,如果自己不能够处理最好是及时带到医院去,请医生看看。

  • 今天,在门诊来到一位带着3岁孩子的妈妈,孩子妈妈说小孩子昨天嚷嚷耳朵疼,妈妈说是感冒了4天了,吃上感冒药也好不了,然后因为昨天孩子耳朵疼,今天赶紧来医院看看。

      
    耳内镜示:双耳大量耵聍堵塞耳道,双侧鼓膜充血,左侧鼓室积液。检查完耳内镜又给小孩做了个鼻内镜,看到鼻咽部大量白粘性分泌物,这也是导致中耳炎的一个因素。不止这一个病人,这段时间由于气温的骤降,有很多小孩因为感冒而诱发了中耳炎。

     

     

    首先了解一下小儿中耳炎

     

    儿童是各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由于儿童难以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表现,临床上常易漏诊和误诊,家属也容易忽视,容易转为比较难治的慢性中耳炎,因此应当重视对儿童中耳炎的认识和科普。对于儿童来说,必须注意感冒时要观察有无耳痛、流脓表现。平日需注意儿童听力表现,看电视的声音是否过响。要积极处理鼻腔鼻咽病变,儿童有夜眠打鼾表现需要去医院检查有无腺样体肥大。

     

    小儿中耳炎的分类

     

    儿童常见的中耳炎种类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炎。儿童常见的中耳炎种类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可有畏寒、发热、倦怠及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小儿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慢性中耳炎表现为长期耳流脓、脓量可多可少,有时可伴有出血,有臭味。

      
    造成儿童中耳炎的因素有哪些呢?

     

    1、在婴儿哺乳期,躺着喂奶,可能会使奶液通过咽鼓管倒流至中耳,引起中耳炎。

     

    2、鼻子的炎症,对于儿童主要责之于腺样体肥大,后鼻孔鼻涕的潴留,长期刺激咽鼓管咽口,引发中耳炎。

     

    3、感冒等上呼吸感染,一有儿童因为是耳朵疼来看病,我们都会问是否有感冒、扁桃体炎,做耳内镜十有八九是中耳炎。

     

     

    4、孩子游泳进水、坐飞机、耳内异物等都可能引起中耳炎。

      
    儿童中耳炎的治疗:

     

    1、多让孩子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2、积极治疗鼻炎、腺样体肥大的鼻部疾病。

     

    3、㗘乳期间,坐起来喂奶,不要躺着喂奶。

     

    4、正确游泳,不要跳水,不要把异物放进耳道。

     

    5、清淡、均衡饮食。

     

    6、出现中耳炎早期足量抗生素+鼻用激素+黏液促排剂,同时注意保暖。

  • 作者:谢金秋 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儿科综合

     很多家长在给宝宝打预防针后都会发现宝宝有发烧的情况,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宝宝打预防针后发烧是正常的反应,通常体温都不会太高,三天左右就会退烧的,但是也要注意了,如果体温太高就要及时就医哦,

    1、孩子打过预防针后,要在接种场所休息15—30分钟,接种后如出现高热或其他接种反应,要请医生及时诊治。

    2、预防接种的反应常见于接种的当天或第2天,多为低热,一般不需要处理。宝宝的体温不超过38.5℃时,原则上不着急药物降温。

    3、婴儿的体温,36.5—37.5℃之间都是正常。37.6—38.5℃之间算是低烧,多喝水,衣服别穿太多,吃一点清热解毒的中药也可以。但如果只是38.5℃以下,最好别吃退烧药,退烧药吃得太早,会影响孩子身生免疫力的形成。孩子一般从5、6个月开始,从母体那里的来的免疫力开始减少,自身的免疫力开始形成。这时发一次烧,处理得当的话,就能增强一次免疫力。

    4、要是到了38.5℃以上,就属于高烧了,这时可以给他药物退烧,需要注意的是,凡是给孩子用的药,一定要注意看上面的说明,一条也不能漏。

    宝宝打预防针注意事项

    1、在接种前向大夫说明宝宝近一周的身体状况,如宝宝身体不适,或者一周内出现过发热、腹泻、湿疹、等不适的状况,应向大夫详细的说明,等宝宝康复后再做接种疫苗。如果宝宝有过敏史也应向大夫做说明。

    2、如果宝宝正在发热,或患有急、慢性传染病,宝宝患有严重过敏史,宝宝有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的情况不宜接种,宝宝有局部皮肤感染或有湿疹时也不宜接种。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3、接种的当天不要给宝宝洗澡,防止针眼感染,如果宝宝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的现象,要防止宝宝用手去挠。家长可用热毛巾给红肿部位热敷,如果局部有肿块,可切一片新鲜的土豆贴在此部位,可以消肿。

    4、给宝宝接种完疫苗之后不要立即离开,就在接种站观察30分钟后再离开,防止宝宝有不适或不良反应。接种之后为防止宝宝发烧,可多给宝宝喝些白开水,如果是吃母乳的婴儿可多给吃几次母乳。

    5、预防接种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发热、皮疹、流涕、偶有咳嗽等等。由于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对所接种的苗的敏感度不同而有出现反应的时间、症状、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有了反应不要紧张,先到医院让医生确诊一下是否是疫苗的反应;然后安照医嘱治疗和护理宝宝。

    6、在接种后的一周时间内要给宝宝吃的相对清淡一些,所吃的品种要简单,衣着不要过凉和过热。

    7、宝宝在刚接种疫苗后,免疫力还没有产生,抵抗力是相对弱的,不要和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接触。发烧不能打预防针。

    8、要给宝宝多喝水,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交叉感染。

    防疫针都是由细菌、病毒或其毒素制成的,尽管对这些致病因素进行了灭活或减毒处理,但都是一些异性蛋白或带有抗原性的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宝宝打预防针后,就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反应。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预防接种次数的增多,发热也会更加强烈。

  •   儿童 烧伤 危害远比成人严重

      “冬季,由于取暖的需要,烧伤患者较多,而儿童由于其年龄特点,烧伤的可能性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热水、热饭、各种电子取暖设备等,都可能造成儿童的烧伤。”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田社民说。

      去年郑州有一位烧伤科医生对他接诊的儿童烧伤病例进行了统计,根据他的分析,儿童烧伤以热液烧伤为主,占到了78.5%,其次为电烧伤108例,占12.6%,火焰烧伤47例,占5.04%,剩下的为较罕见的烧伤。1~5岁为烧伤高发年龄段,占66.7%。

      由于儿童皮肤娇嫩,因此同样条件下儿童烧伤的损害程度要比成人严重,同样面积的烧伤,儿童比成人更易发生脱水、酸中毒及休克。而且儿童抗感染能力差,对伤口的保护意识又弱,因此发生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的机会也超过成人,易发生败血症。

      所以,田社民建议,儿童烧伤,家长经过简单处理后,要及时送到医院,特别是那些烧伤面积较大、烧伤程度较深的情况,更需要医生的专业处理。

      小孩烧伤了家长啥都别给他抹

      有些家长对儿童烧伤认识不足、关心不够,也有些家长轻信土方,比如常见的用牙膏涂抹患处等,其实这种做法毫无用处。

      “作为烧伤科大夫,我们见过不少家长乱给孩子烧伤处涂东西,加大了治疗难度的例子,因此,我们建议对于烧伤儿童,家长不要涂任何东西。”田社民说。

      儿童烧伤后,家长常见错误处理有:涂抹有颜色的药物,如红药水、紫药水等,这些药水会影响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而且它们仅是消毒剂,大面积使用会引起中毒等不良后果。治愈牙膏、油膏等,不但没有用处,还会影响烧伤处热量的散发,以及为清理伤口增加困难。

      因此,田社民建议儿童烧伤后,家长用自来水(水温为室温即可)浸湿毛巾,包住烧伤处。如果是热液烫伤,则需要脱去烫伤处的衣服,防止衣服上的热量进一步刺激烧伤处。如果衣服难以脱下,可以用自来水冲一下,不要强行脱下,损害伤口。

      说到烧伤处的保护,需要提醒家长不要剥掉儿童烧伤后被破坏的表皮。烫伤发生后表皮组织已坏死,但这层坏死的组织在损伤早期对深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给小孩洗澡先加凉水

      前面提到,儿童烧伤以热液烧伤为主,那么如何防止这类烧伤呢?

      “一般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给小孩洗澡时,要先加凉水,再加热水,因为小孩可能会自己提前跳到澡盆里,或者跌倒在澡盆里,甚至家长一时大意,在水温没有调节好时就会把小孩放入澡盆,如果先加热水的话,就会烫伤小孩。”田社民说。

      此外,吃饭时,要把热汤、热粥、热菜放到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桌上最好不要铺桌布,防止儿童拉动桌布,把热食弄到他们身上。

      各种取暖设备也尽量加上儿童防护措施,或放置到他们不易触碰的地方,防止他们因好奇摸到,造成烧伤。

      总之,儿童预放烧伤,还是需要父母提高安全意识。

  • 作者 | 开心爸孔令凯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孔令凯

     

    急性中耳炎,是孩子们上呼吸道感染后常出现的疾病,患病后,孩子有耳痛、发热、烦躁不适等问题,多会就医治疗。

     

     

    同时,该病也是使用抗生素最多的疾病,因为绝大部分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那只要诊断孩子中耳炎,就要使用抗生素吗?怎么权衡抗生素,既有效,又副作用最小呢?抗生素一定要用10天吗?

     

    这个问题虽然不难,但是在临床上,在各种医疗、家长因素等掺杂后,就有些复杂,今天咱们说说这问题。

     

    简单粗暴版

     

    2岁以内的孩子,诊断急性中耳炎后,需要使用抗生素。

     

    2岁以上的孩子,如果症状轻,可以先镇痛+观察,如果48-72小时后症状加重或无缓解,使用抗生素。

     

    2岁内,抗生素需要使用10天,2岁以上儿童,没有鼓膜穿孔、非复发性急性中耳炎,可使用5至7天。

     

    一 急性中耳炎的定义和诊断

     

    根据2013年,AAP的指南,目前急性中耳炎(AOM)定义为:中到重度鼓膜膨隆或新发的非急性外耳道炎所致耳漏,伴急性疾病征象和中耳炎症的症状或体征[1]。

     

    这个定义里面,重点突出了耳镜检查的作用,鼓膜膨隆或鼓胀见下图所示:

     

    A,正常鼓膜 B,鼓膜轻度鼓胀 C,鼓膜中等鼓胀 D,鼓膜重度鼓胀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定义里面,急性疾病征象和中耳炎征象为孩子有发热、烦躁不适,睡眠问题,诉说耳朵疼痛(小于2岁孩子可能仅为揪耳朵、哭闹)等感染表现。

     

    这里需要注意下,在急性中耳炎时,鼓膜多是白色或者黄色,这提示里面的积液是脓性的,如果发现鼓膜颜色透亮,鼓膜发红,不是诊断中耳炎的标准。

     

    因为在哭闹和发热时,鼓膜血管充血,也会表现出红的颜色,但是不会超过锤骨柄,如下图右侧黑色箭头所示。如果超过了,严重发红并蔓延在整个鼓膜,需要考虑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图片来自参考文[2]

     

    上图能看到,左侧图是正常的,右侧图是憋气后出现血管充血,在黑色箭头处有血管充盈,不是很红,白色箭头处是正常的。中耳炎的红,大家可以看下图,并且基本会伴有中耳内有液体。

     

    图片来自:visualdx.com

     

    总之,孩子有中耳炎的症状+耳镜检查鼓膜鼓胀,是诊断急性中耳炎的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可能是中耳积液等问题,不属于急性中耳炎。

     

    当然,鼓膜穿孔和漏液也是诊断中耳炎的一个标准,本文不再赘述了。

     

    二 急性中耳炎的止痛治疗

     

    出现急性中耳炎时,最先应该进行对症止痛处理,使用止疼药就可以了,对于儿童,就是美林或者泰诺林。没错,这些药物属于解热镇痛药,能止痛的。

     

    用量和退热时的剂量是一样的,具体看:退热药使用宝图——妈妈再也不用担心给错药了

     

    止痛时,孩子有耳痛才需要止痛,如果没有疼痛,那不需要的。2岁以上的孩子,可能会说耳朵疼痛,2岁以下的可能不会说,但有临床表现,比如抓耳朵、磨耳朵等,还会伴有一些表现可以用来判断儿童程度:

     

    中耳炎疼痛程度[4]:

     

        无,直接询问儿童和/或父母时,无疼痛、烦躁、睡眠等问题;

     

        轻度,患儿稍有烦躁或易怒;

     

        中度,患儿非常烦躁激惹,但没有哭闹;

     

        重度,疼痛引起孩子的哭闹。

     

    三 急性中耳炎的抗生素治疗

     

    急性中耳炎时,因为考虑到基本都是细菌感染(有些指南直接说急性中耳炎就是细菌性中耳炎),并且害怕导致听力受损或继发感染,想减轻孩子耳朵疼痛等原因,多会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疗。

     

    确实,急性中耳炎后,使用抗生素,能减轻耳痛,能减少鼓膜穿孔几率,能减少对侧急性中耳炎。

     

    但是研究发现,对于急性中耳炎患儿,即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不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在3天左右其症状也可能会消失,比如儿童症状,50%孩子3天消失,90%的孩子在8天消失[3]。

     

    同时抗生素还有导致孩子呕吐、腹泻、皮疹等副作用。

     

    所以,这就出现矛盾了,那到底对哪些孩子可以先不用抗生素,而是通过镇痛(上一条)+观察,如果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再用抗生素呢?

     

    根据孩子的年龄、疾病症状轻重、抗生素效果和副作用进行权衡后,AAP给了使用抗生素的标准的指南,UPTODATE里面基于这个指南,作出了新推荐[3],个人觉得二者结合下,更好:

     

        6月龄以下的患儿,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

     

        6-23月龄患儿,立即接受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这是和AAP建议有区别出,AAP认为,对于症状轻微(轻度耳痛持续时间<48小时,体温<39℃)的6月龄至2岁单侧急性中耳炎患儿,可以先观察止痛,也可以给抗生素的。

     

        为啥这里要建议用抗生素呢?因为即使是单侧轻微中耳炎,2岁内的孩子通过观察和镇痛处理治疗失败率较高,之后还得使用抗生素。

     

        2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平素健康,没有免疫缺陷问题,同时这次孩子中耳炎症状比较轻(轻度耳痛小于48小时,体温低于39摄氏度),可以观察+止痛处理,如果48小时-72小时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复诊给与抗生素治疗;也可以给抗生素治疗。

     

        2岁以上患儿,如果有这些症状,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中度以上耳痛持续超过48小时、过去48小时内有发热≥39℃、不能随访。

     

    按照上面这个标准,治疗中耳炎效果好,抗生素使用少。

     

    但是这么说是说,临床上,家长们听到孩子是中耳炎后,会非常紧张,孩子一有点不舒服,就会觉得孩子特别难受,就想快速治疗好。

     

    宁愿承担使用抗生素的风险,并且没问题,不想再来复诊(怕折腾孩子、怕交叉感染)。

     

    所以,临床上,抗生素使用还是挺多。

     

    四 抗生素用啥,必需10天吗?

     

    目前,对于急性中耳炎的孩子,如果在过去30日内未接受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未合并化脓性结膜炎,不是复发性的急性中耳炎,首选阿莫西林口服治疗。如果有以上问题,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治疗。

     

    使用阿莫西林时,需要大剂量,以便药物进入中耳达到效果:90mg/(kg·d),一天两次,最大3g/天。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时,阿莫西林90mg/(kg·d),克拉维酸6.4mg/(kg·d),也是一天两次给药。

     

        2岁以下儿童和任何年龄段的鼓膜穿孔或复发性急性中耳炎患儿,以上药物需要使用10天;

     

        2岁以上的儿童,没有鼓膜穿孔、非复发性急性中耳炎的,使用5至7天就OK了。

     

    参考文献

    [1].Lieberthal AS.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otitis media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Pediatrics. 2014 Feb;133(2):346. Dosage error in article text]. Pediatrics. 2013;131(3):e964-e999. doi:10.1542/peds.2012-3488

    [2].Ellen R Wald.Acute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UPTODATE.2020.

    [3].Stephen Pelton.Acute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Treatment.UPTODATE.2019.

    [4].Hayden, G. F.Characteristics of Earache Among Children With Acute Otitis Media.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1985,139(7), 721. doi:10.1001/archpedi.1985.02140090083037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