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1 )体育锻炼须与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结合。
2 )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锻炼。
3 )运动锻炼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的变化、气候、环境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4 )运动前应有 5~10 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也应有 5~10 分钟的放松和伸展活动。
5 )如果发生晕眩、盗汗、无力甚至意识不清等血糖过低的现象,则要即刻停止运动,并且补充糖分。
6 )不应有头晕、眼花或胸痛的症状。运动中的呼吸不应感觉到气短,以至于影响说话。
7 )如果进行持续时间较长、大运动量的运动,如郊游、爬山,应在运动前或运动中适当加餐。
8 )运动中体位不宜变化太快,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9 )动作柔和、缓慢、活动范围适度,避免剧烈动作和体位变换过快。
10 )疾病状态下服用某些药物,如倍他乐克和氨酰心安等,不能用心率来测定运动强度,可采用自觉运动强度9~11级(感觉稍累)控制中等强度。
11 )运动过程中足部或其他部位受到小伤要及时就诊。
12 )患糖尿病多年的病人,因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出现足部循环障碍和感觉降低。为避免发生足部皮肤破溃、溃疡和感染,参加运动前应做足部检查,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柔软棉织袜子,每天洗脚时检查足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糖类的摄取,有的患者会因饮食中的糖类无法估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戒掉了,就会造成营养素加速流失。因此,我们该如何保持一边的摄取营养一边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呢?在平时我们除了“少吃精制糖”、“控制糖量”,以外,还应该从饮食、运动、治疗等一起控制血糖,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此就要树立正确的营养摄取观念,轻松地应对血糖的控制。
为了预防肾脏发生病变,我们就要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症状,并且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因此我们除了控制糖的摄入量,还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适量的摄取蛋白质的含量也是保护肾脏和预防肾脏发生病变的关键。
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若是因为我们疏于预防和照顾,如果病情出现恶化就难以复原,甚至还会面临截肢的命运。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就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大量流失。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就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就会引发贫血的症状或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保护手和足部外,还要适量的摄取锌、铬、镁、钙等矿物质。我们还要补充体内流失的维生素B12.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升高就会对末梢神经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明显的症状就是眼部会出现问题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未来预防视网膜发生病变,在平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与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养。在平时可以多摄取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会因为多尿导致体内的钙、磷等元素流失,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对造骨细胞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中要及时的补钙,也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3。
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多注意,就可以起到预防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出现的症状有视力下降,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白内障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注意调养,预防并发症。首先,控制饮食。其次,戒烟戒酒。锻炼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最后,做好筛查。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导致的。常见的症状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等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仔细调养,预防并发症,接下来就为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预防并发症的几个方法吧。
1、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常用方法。应遵循饮食原则,低糖,低脂肪,低盐,中等蛋白质,高纤维,少量的膳食。平衡指的是热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平衡,病人需要根据体力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2、戒烟喝酒
戒烟应该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吸烟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冠心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此外,酒精的控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
3、锻炼运动
日常运动不是辅助疗法,它是治疗肥胖症的主要方法。运动后必须在饭后半小时内进行,锻炼效果在24小时后消失,所以每天必须锻炼半小时。锻炼达到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选择走,上下楼梯,游泳,乒乓球等,可以因人而异。
4、严格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因此,患者应及时监测血糖、饮食、运动或用药,最终控制血糖。如果觉得眼睛不舒服必须定期做眼部检查。
5、做好筛查工作
对于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是要了解糖尿病的具体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一般来说,这些并发症会发生在1型糖尿病确诊5年后,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5年后及时筛查。糖尿病会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展,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立即筛查心血管疾病。
近日,一位糖尿病患者来门诊就诊,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诉说自己的病情,说自己近期出现很多次心慌、汗出、手抖等不适,因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所以也了解部分糖尿病知识,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低血糖,在少量进食后症状就得到缓解,确定是由于低血糖才出现了身体不适。
但该患者一直很不解,自己一直定时定量吃降糖药,三餐饮食也比较规律,为什么还是出现低血糖了呢?低血糖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忽视,是与季节有关还是需要调整降糖药物了呢?
首先,低血糖的发生与季节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夏季白天时间长,人们活动时间也相对较长,新陈代谢相对旺盛。同时,夏季胰岛素敏感性相对增强,胰岛素利用率相对较高。夏季天气闷热,人们出汗较多,食欲往往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饮食减少。
综合上述因素,夏季对人们血糖的波动是会产生影响的,上述因素会间接引起血糖下降,那么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注射胰岛素降糖的糖尿病患者)就要引起重视了,应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应该如何做呢?
夏季人们食欲减退,糖尿病患者应像平时一样合理饮食,可以进食富含纤维的蔬菜,不能随意减少主食,对于注射胰岛素降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
夏季水果种类多,人们大量出汗后对水果需求更加强烈,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又是一种煎熬,而平常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于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少量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同时应适当减少正餐中主食的量。
血糖水平控制较差的患者应禁止食用水果,可以吃黄瓜来代替水果;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出汗后不能吃水果,饮食也要严格控制,所以夏季如果大量出汗的话,饮水就十分有必要,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应保证1000~1500毫升,养成饮水的好习惯,可以少量多次饮水,尽量不要一次大量饮水,更不要喝含糖的饮料。
另外,夏季注意防蚊虫叮咬,避免搔抓皮肤破损后引起感染,还应穿合适的鞋以防磨脚,预防磕碰,避免外伤和感染,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患者面对各种饮食要禁得住诱惑,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和生活。
随着社会发展,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糖尿病越加年轻化,研究调查表明,我国18周岁以上患糖尿病的几率约10%,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成年人患糖尿病!
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控制体重与健康饮食有助控制糖尿病,降低患病的几率。
所以糖尿病患者非常注重控制体重与饮食,而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那么糖尿病人群该如何减肥呢?接下来咱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 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正常人血糖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患者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所以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分为两种,一种为1型糖尿病,一种为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5%,多发于儿童、青少年,主要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多发于成年人,大多数人都是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所致。
(二)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控制体重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研究调查表明:长期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
统计表明,糖尿病在体重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0.7%,体重超过正常值20%,糖尿病发病率为2%;体重超过正常值50%,其发病率可高达10%以上。而且在2型糖尿病人中80%是肥胖者。
所以,控制体重对于2型糖尿病尤为严重,脂肪率越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会降低。
(二)肥胖为什么会引起糖尿病
相比于正常体重人群,肥胖的人更容易形成“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指血液当中的糖很难进入到细胞里面,造成血液中血糖高居不下。胰岛素抵抗还会反过来促进糖类物质转化成脂肪,使胖者更胖。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减肥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主要有两大因素影响,运动和饮食,那么如何进行运动和饮食如何选择,怎么做才好呢,下面就是给大家一些建议:
1. 运动管理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建议可以采用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保持每周有氧运动150分钟/周;也就是平均一周2-3次,每次60分钟,中等强度即可。抗阻力运动建议每周2次。
2.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是高血糖人群的体重管理基础,饮食原则是控制总能量、低糖(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限盐、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
是不是看到这里,大家就有点懵了,什么是升糖呢?
那么这里,就给大家额外插入一个小点~
升糖指数,全称“血糖生成指数”,简称GI。是指食物进入人体两个小时内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主要是用来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有助于专业人士进行参考与指导。
营养师建议:高血糖人群瘦身过程中饮食要注意忌甜,忌盐,忌油腻,忌辣,忌烟,忌酒,主食不能完全断,避免引起低血糖~
那么食物该如何选择呢?平常要怎么吃呢?别急,下面给出一张适合糖尿病患者瘦身的参考食谱与饮食替换建议~
糖尿病是以血糖偏高为主要特点的疾病,而很多人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血糖偏高这种状况,但也有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低血糖的状况。
有时会经常听到医生嘱咐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时定量饮食,用药规律,如果患者感觉自己有心慌、汗出的情况时,应首先考虑出现低血糖的可能,则应该立即进食,避免产生更严重的情况。
得了糖尿病的病人为什么要警惕出现低血糖呢?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出现异常,患者为了控制血糖,往往需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并配合降糖药物,当进食过少,过量采用控制血糖药物,和运动过多时,则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3.9 mmol/L以下时,就说明该患者出现了低血糖,常见的症状为有饥饿感、心慌、汗出、面色苍白等,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昏迷等危重情况。
当昏迷持续时间较长的时候,会严重的损伤脑细胞,甚至会遗留记忆力减退、痴呆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少数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易并发心脏病、心律不齐甚至心梗等疾病。因此,糖尿病的患者应特别警惕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出现呢?
1、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降糖计划,按时进餐,且应定量,不可过度控制食量,如果进食量明显减少,应该根据减少的量也相应的减少药物的量,这样才科学才健康。
2、一定要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以擅自加大剂量,过量的服用导致血糖快速下降引发低血糖。
3、运动也易导致血糖下降,因为运动会导致身体能量大量消耗,能量摄入不足出现低血糖,糖友锻炼前应询问医生是否应吃点东西。
4、如果轻微的低血糖只要患者及时吃高糖食物让血糖得到回升,同时避免低血糖症状加重。
5、定期去正规医院监测血糖、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患者及家属应学会辨别低血糖,知道出现低血糖的时候应该如何自救。
6、患者外出时,身上要常备一些随身的必须品,比如糖果,饼干等,在出现低糖的状况的时候可以及时补充,能够减少一些意外发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患病程度已经在全球成人和儿童中超出了标准。糖尿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造成许多严重的危害,主要包括心脏病、肝病、眼盲和其他并发症。这类疾病与糖尿病前期密切相关。关键是,食用某些食物会提高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引发炎症,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所需的大量营养。这些碳水化合物对你的血糖影响最大。因为它们可以被分解成糖或葡萄糖,然后被血液吸收。糖主要由淀粉、糖和纤维组成。但是 ,纤维不像其他糖类那样被消化,而是被人体吸收,因此不会增加血糖。如果糖尿病人同时摄入太多的碳水化合物,他们的血糖水平就会上升到危险的高血糖水平。高水平的血糖可以破坏你身体的神经和血管,从而导致心脏病、肝病和其它严重的健康问题。
维持较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是有助于避免高血糖发生的,同时也就大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所以不要吃下面的食物和饮料。
假如你患有糖尿病,吃麦片可能是最糟糕的一种选择。虽然包装盒上标明了健康状况,但是大部分谷物都是经过高加工的,而且里面含有比别人想象得更多的碳水化合物。
而且,他们提供的蛋白质非常少。对糖尿病人来说,即使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谷类早餐也并非最佳选择。要想更好地控制血糖和饥饿感,不要吃谷类食物,而要选择一个真正以蛋白质为基础的低碳水化合物早餐。
咖啡对身体和精神健康有多种益处,主要包括降低糖尿病风险。但是 ,特色的咖啡饮料应该被视为液体甜点,而非健康饮料。调查显示,你的大脑处理液体和固体食物的方式不同。当你喝入热量时,会导致体重严重增加。特别的咖啡饮料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选择纯咖啡或半汤匙的意式浓缩咖啡,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避免 体重增加。
果实富含多种重要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包括维生素C和钾)。想·水果会变干扁,这一过程会造成水分流失,从而使这些养分浓度升高。遗憾的是,它的含糖量也变得更加集中。所以葡萄干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是葡萄的四倍多。同样,其他类型的干果也比新鲜水果含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
假如你患有糖尿病,也不必放弃水果。维持低糖水果(比如新鲜蓝莓)就能使身体和心理健康更健康,并使血糖达到目标。
运动好处多多!糖尿病患者可以晨练,只是不提倡空腹晨练,而且冬季也不建议糖友太早出门锻炼。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降低血压,而且可以增强体魄,愉悦精神,还能促进人际交往,消除糖尿病友的孤独感,所以,适当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运动也是糖尿病的基础疗法之一,所以,不论您的血糖控制得怎么样,只要身体情况还算允许,咱们都建议您应该坚持运动。
不建议糖尿病友空腹晨练
不过,运动也要讲究方法与时间,这样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之所以不建议糖尿病友空腹晨练,这是因为本来一晚上就没有进食,人体处于急需补充能量的时候。
如果在这种时候不吃任何东西就出门运动,那么很可能会发现低血糖的危险,尤其空腹血糖低于5.6mmol/L时,或者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冬季空腹晨练尤其危险。
因为冬季早晨太阳还没出来,气温比较低,很容易对血管和神经造成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这时候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脏的负荷变大了,心脏耗氧明显增加,同时心电活动变得极不稳定,就很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猝死等意外事件。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建议空腹运动锻炼。
糖尿病人如何晨练?
如果糖尿病友的血糖情况还算正常,又有晨起锻炼的习惯,建议在运动之前少量进食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主要是包子、馒头、米饭等主食,再出门进行锻炼。吃早餐的时候再适当减少主食即可。
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咱们还是建议吃过早餐,餐后1小时左右再出门,建议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晨练。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意思也就是说到了冬季,人体需要护住阳气,最好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活动。
糖尿病人晨练注意事项
血糖过低或血糖过高都不建议进行晨练;
当血糖小于5.6mmol/L时建议加餐再酌情运动;
冬季运动要多穿些衣物,衣物要轻软不能过紧,鞋袜要保暖
最好选择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冬季可以选择早上10点左右出门,每次运动的时间为30-40分钟;
随身携带适量的糖果、饼干,以防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运动过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汗水或换下湿衣,不要急于脱衣;
运动后结束仔细检查双脚,如发现双脚有红肿、青紫及时就医;
运动后做好运动记录,监测血糖变化;
晨练之后不能吃一些很烫或很热的食物来防寒。
小结:糖尿病人可以晨练,但不建议空腹锻炼。建议糖尿病友在吃过早餐后1小时左右出门锻炼,冬季可以在10点左右太阳出来后出门运动,建议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活动30-40分钟,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暖,补充水分,运动过后注意做好血糖监测。
现在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出现了很多的健康隐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每天深受糖尿病带来的痛苦,而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血糖水平不出现波动,所以糖尿病患者一直以来每天都要关注血糖的问题。
而除了通过饮食控制血糖,运动对于控糖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通过坚持运动,从而保持血糖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内,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为血糖异常升高,所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而运动在我们管控血糖的手段中是属于比较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科学有效的安排体育锻炼可以保持血糖稳定,但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健康的运动呢?在什么时间段进行体育运动才最有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如何选择运动方式?
众所周知,坚持运动锻炼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对血糖的代谢能力,而且还能够帮助肌糖原消耗,除此之外还能够帮助人体有效的控制体重,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
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选择运动锻炼的时候,不要做一些过太激烈的体育运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小、时间长的有氧运动,因为强度太大的力量训练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小强度的力量训练,这样效果是最好的。而运动最主要的重点之一就是一定要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控制血糖的作用。有氧运动的话可以选择比如游泳、跑步、快走,或者是做一些健身操等一些不是很剧烈的运动,特别是步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首选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将日常体育锻炼和生活两者相结合,做一些家务劳动或者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爬楼梯等。
在什么时间段进行体育运动才最有效呢?
一般我们运动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晚上或者是早晨,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年龄的人们而言,比较喜欢晨练;而对于年轻人而言,晚上锻炼的人数居多,但其实这两个时间段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晨练
国外的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早晨锻炼的时候,身体内的代谢反应能力是比其他时间段要强的,所以这个时间段锻炼会使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可以代谢掉人体内多余的葡萄糖,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锻炼时间可以在早晨进行,这样利于保持血糖稳定,而且通过晨练可以让人们的一天精力充沛。
但在晨练中也是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说在秋冬季的时候,早晨锻炼的话,一定要注意不要受凉,防止天气冷刺激血管,导致血压异常以及心脑血管出现问题。而且早晨的空气中的含氧量要低于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污染重,会给一些身体抵抗疾病能力差的人们带来健康隐患,所以晨练的话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空气质量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外出,还有就是不要空腹锻炼,空腹的话会诱发低血糖。
晚练
对于年轻人而言,一般都会选择晚上锻炼。因为工作的原因,只有晚上才有自己的运动时间。晚上的话空气中含氧量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在傍晚的时候进行体育锻炼,身体整体会比较舒服。这个时候人们的血压水平也较为平稳。
据有关研究发现,晚上锻炼的时候,耗氧量明显会比早晨的时候要低很多,而且人们坚持运动的时间会更长,所以对于如果想健身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选择在晚上进行锻炼,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不要吃得太饱进行锻炼,这样的话不仅胃肠道负担会加重,而且会对血糖造成影响。最好的时间就是在吃完饭半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之后再进行锻炼。但如果时间太晚,比如说晚上9点钟之后也不建议进行锻炼了,因为这个时候气温降低,锻炼后会让人体产生亢奋状态,会造成入睡困难,也不利于血糖水平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无论我们选择是晨练还是晚练,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空腹,最好是选择在饭后半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之后进行锻炼,这样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就是一定要持之以恒,如果不能长期坚持下去,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只有长期坚持锻炼,才能够通过运动很好的来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
糖尿病患者适当的运动对控制糖尿病的病情会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说患者可以适当的多出去走走,最好是选择步行,慢走,舞剑,太极等之类的轻运动,而且运动的时间也不可以太长,以半个小时为宜比较好,还需要选择好运动的时间,温度不可以太热,也不可以太冷。
一般出现了糖尿病的患者,多半都会有尿频,口干,饮食方面也会有一些症状出现,患者会出现肥胖的情况,总是会吃的比较多,而且确诊之后患者就要积极地进行控制和调理,那么,怎么安排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1,步行
首先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步行运动的方式进行锻炼,这是比较普遍的疗法之一,作为一天运动的部署,一般都可以步行5000步左右,要是病人的身体允许的话,也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做到10000步以上,但是为了减少血糖的波动,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会比较好一些,不可以忽高忽低的,也不可以一下子做很多的运动,因为患者不可以过度劳累。
2,太极,舞剑,慢走
还可以试试太极,舞剑,慢走之类的运动,都会有很好的作用,只要控制好自己运动的时间一般会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可以把运动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这样就可以有利于自己的身体恢复了,也会有效的减轻自己的体重,避免肥胖的症状出现,而且选择运动的地点和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选择在空气比较好的地方,而且温度不可以过高也不可以过低,一定要保持温度适中比较好,夏天运动的时候需要早晚进行,冬天运动的时候要在十点之后,这个时候温度会上升一点,不会太冷。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疗法的时候,一般都需要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对患者的运动耐受量及心血管系统变化进行检测,这样可以知道患者的身体承受的压力是多少,对之后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的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患者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尤其是跑步,跳绳,爬山等等,这类的运动都不适合,而且还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避免吃太多甜食。
最后,安排好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时间也是尤为重要的,患者平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一般糖尿病的病情也会得到控制的,慢慢的也会好转,平时还需要尽量多注意休息,避免总是让身体过度的透支。
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降低血糖,但是如果你是血糖极不稳定,或是伴有其他诸如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那么就不要盲目运动,最重要的还是维持血糖的稳定。对于很多病人来讲,适当运动是有助于健康,能够帮助降血糖的。不过糖尿病人的运动方式有讲究,切忌盲目,运动之前需要了解这3点。
运动方式有有氧型运动和无氧型运动的差异,无氧运动属于剧烈运动,是一种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方式,是肌肉缺氧状态下的运动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出现低血糖,因此不适合糖尿病人。
针对于糖尿病人的运动方式,建议选择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锻炼, 能在氧气供应和需求相较对等的环境下,使得我们达到生理上的一个平衡状态。有氧运动具有强度低、有规律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短的效果,更适合血糖可能出现波动的糖尿病人。
有氧运动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我们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通过有规律和节奏的运动,可以更好地加速我们体内脂肪组织的分解,有助于帮助我们消耗体内过剩脂肪。
除此以外,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心脏、大脑、肺的功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提高血管弹性,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坚持长期做有氧运动,对于增强身体体能,改善新陈代谢,甚至于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会全面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有氧运动的方式也比较多,对于糖尿病人,推荐诸如瑜伽、游泳、步行的方式。瑜伽是让我们的身体、心灵与精神相统一的运动方式,经常做瑜伽可以锻炼身体的机能,也会全面提升心脏等各器官的功能。
但是瑜伽的专业性较强一些,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切记不可在饱腹时做瑜伽锻炼。另外比较推荐的运动锻炼方式是步行或是游泳,游泳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心血管系统,不仅有利于肺活量的提升,改善心肺功能,还可以加强皮肤血液循环,同时增强我们的身体抵抗力。
适量的步行锻炼,可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使用,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可以帮助控制我们的体重,增加我们动脉血管弹性,也有助于改善外周血液循环。还有和生理改善作用同样重要的,适当的运动能帮助我们放松身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血糖水平,还会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受损,其中肾脏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首发器官。
糖尿病肾脏病,又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统计,超过4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肾脏损害,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那么,糖尿病是如何“招惹”肾脏的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的赖德源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及其产生的一系列代谢产物,会导致微血管病变,最终累及肾脏并发生糖尿病肾病。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脏病,赖德源教授建议糖尿病患者关注以下指标:
1. 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
2.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3.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除了关注上述指标,糖尿病患者还应积极治疗糖尿病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1. 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2.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常见并发症,控制血压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3. 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ACEI或ARB类药物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4. 饮食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应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蛋白质。
5. 透析: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终末期,需要通过透析来维持生命。
总之,糖尿病肾脏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以保护肾脏健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虽然饮食正常,但体重却不断下降,这可能是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可能导致“吃饭正常但身体消瘦”的原因,并介绍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是导致身体消瘦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进食和排便增多,但体重却不断下降。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新陈代谢过度和交感兴奋。这会导致患者进食和排便增多,但体重却不断下降。
三、肠道寄生虫
肠道寄生虫也是导致身体消瘦的常见原因之一。寄生虫会吸收人体内的营养,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
四、慢性胃肠炎
慢性胃肠炎患者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差和营养不良,也容易出现消瘦症状。
五、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能导致身体消瘦,如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等。
二、预防和治疗方法
1. 及早发现和诊断
对于出现身体消瘦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
2.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对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3. 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情等。
三、总结
吃饭正常但身体消瘦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随着夏季气温的攀升,街边冷饮摊生意火爆,各式各样的冷饮成为人们消暑的首选。然而,过量饮用饮料不仅无法带来真正的健康,反而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中糖尿病便是其中之一。
研究表明,长期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如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会导致糖分摄入过多,引发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受到饮料中糖分的危害。
此外,街边现调饮料虽然打着鲜果汁的旗号,但实则多由添加剂勾兑而成,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因此,在选择饮料时,应尽量选择纯果汁含量在30%~50%以上的饮料,并注意控制饮用量。
为了预防糖尿病等疾病,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以下是一些预防糖尿病的措施:
总之,夏季高温天气,人们应注重健康饮食,避免过量饮用饮料,以免引发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浑身无力、四肢麻木的症状,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本文将探讨导致浑身无力、四肢麻木的常见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焦虑、抑郁与神经功能障碍
焦虑和抑郁是导致浑身无力、四肢麻木的常见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紧张、疼痛,甚至出现麻木感。此外,神经功能障碍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如多发性硬化、神经根炎等。
二、脑部疾病与血液循环问题
脑部疾病,如脑部缺血、缺氧,也会导致浑身无力、四肢麻木。脑部缺血可能导致大脑功能受损,引起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此外,血液循环问题,如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也可能影响肢体血液供应,导致麻木和无力。
三、内分泌疾病与代谢紊乱
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导致浑身无力、四肢麻木。糖尿病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麻木和疼痛。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可能导致代谢减慢,引起肌肉无力、疲劳等症状。
四、预防和治疗方法
针对浑身无力、四肢麻木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2. 增加运动量,改善血液循环。
3. 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5.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或神经修复药物进行治疗。
五、注意事项
对于出现浑身无力、四肢麻木症状的患者,以下注意事项需注意:
1. 不要忽视症状,应及时就医。
2. 遵医嘱进行治疗,不要自行购买药物。
3. 注意日常保养,避免过度劳累。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
总之,浑身无力、四肢麻木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应及时就医,找出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以下几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
1. 饮食控制:
(1)控制总能量摄入:根据体重和活动量,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避免过量摄入能量。
(2)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
(3)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吃七分饱,有助于稳定血糖。
2. 适量运动:
(1)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2)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3)持之以恒,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 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5.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并发症。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危害不容忽视。轻者表现为脚部麻木、冰凉,重者则可能出现溃烂、坏疽,甚至需要截肢致残。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受冷受热而引发糖尿病足。
张老汉就是一名糖尿病足患者,他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热水烫脚,险些酿成大祸。张老汉听说糖尿病足与血液循环不好有关,于是开始每天泡脚,希望能缓解腿脚麻木的症状。然而,由于水温过高,张老汉并未察觉到烫伤,直到烫伤严重才打电话求助儿子。
武警三院细胞治疗中心的王主任指出,张老汉的情况是典型的因热水烫脚导致的糖尿病足。老年人由于皮肤感觉异常,无法准确判断水温高低,再加上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和血管病变,更容易发生烫伤。王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天用39℃~40℃温水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但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目前,张老汉已度过危险期,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武警三院细胞治疗中心拥有丰富的糖尿病治疗经验,设施齐全,专家团队实力雄厚,对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
糖尿病足患者除了注意水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引起广大糖尿病患者的重视。通过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
后背前胸疼痛,这个看似普通的症状,却可能隐藏着多种健康隐患。它可能是由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引起,也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所致。
高血压是导致后背前胸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硬化,冠状动脉也可能出现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疼痛,并伴有胸闷、心慌等症状,这是心肌缺血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糖尿病也可能导致后背前胸疼痛。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疼痛。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颈椎病和肩周炎也是引起后背前胸疼痛的常见原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过度劳累等都可能导致肌肉、关节受损,引发疼痛。
除了疾病因素,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可能导致后背前胸疼痛。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
对于后背前胸疼痛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颈椎病患者需要加强颈部肌肉锻炼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运动、保持饮食均衡等。同时,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跑步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多方面的益处。
首先,跑步可以有效地消耗热量、糖分和脂肪,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这对于控制糖尿病病情、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跑步可以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这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跑步还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提高患者的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口服药物包括格列本脲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这包括: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 做好血糖监测,及时了解血糖变化。
3.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4. 增加运动量,如跑步、游泳等。
5.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跑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有益的运动方式。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日常保养和适量运动,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人生中46至55岁这个阶段,被誉为“多事之秋”,虽然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精力充沛,思想成熟,但同时也是生命中的高危期。在这个阶段,人体各项生理机能开始衰退,各种疾病也容易爆发或显现。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46至55岁的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5%,是40岁之前发病率的近4倍。女性在绝经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2~6倍,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会增加约40%。
这个阶段的高危状态,与生活压力密切相关。家庭、事业等各种负担加重,精神压力增大,长期透支健康,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趁虚而入。
要安全度过这个高危期,除了加强体育锻炼、注重劳逸结合、定期体检外,还应注意关注人体器官发出的求救信号。例如,胸痛、胸闷可能是心脏问题,咽喉不适、脖子两侧胀痛可能是小肠与淋巴系统疾病。一旦出现不明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以下是一些预防和保健建议:
1.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
2. 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4. 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5. 关注身体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其中血糖控制也是老年人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那么,60岁以上的老人,血糖值多少才算正常呢?如何护理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血糖的正常范围。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在3.9到6.1mmol/L之间。而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则在4.4到7.8mmol/L之间。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血糖时要明确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才能准确判断血糖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护理建议:
1. 饮食管理:老人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等。同时,要限制饮酒,以控制血糖。
2.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老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3. 定期监测:老人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
4.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5. 心理支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老人在患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要给予老人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老人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其他慢性病。
总之,60岁以上老人血糖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监测和药物控制,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