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直肠癌早期手术后

直肠癌早期手术后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刘柳洪

直肠癌早期手术以后

直肠癌早期手术以后,一般效果比较明显,一般都可以,不用放疗或者化疗,直肠癌只要手术切除就可以。

常见的手术方式就是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因为切除的腹膜外一起疯狂。第三期是保留刚刚扣了几点之上切除术手术切除这个次费是否能够保住肛门菊乐取决于这个距离这个距离来决定,姨妈如果这个房子上来这个在这个十二个就厘米以上的市场我们是可以进行这个保留肛门代数和手术以后效果也可以,那就直接这个切除这个智商来进行这个要进行这个手术治疗就可以了带鱼这个如果是这个,也就十二个厘米以下的智商们必须进行这个上落着咯手术以后一般这个三个月份的半年以后在进行这个没有复发卷一的情况下再进行这个商盟这个还就这个肛门城建手术,所以说是上来找情书后,这个如果是保宫手术就没有就基本上就可以达到这个治愈的这个标准如果是进行招录的我们可以三个月以后进行这个,这个肛门陈店回来的这个手术一般都不需要进行这个放疗化疗而其他的一些这个当然可以考虑一些这个专业的一些辅助,调理治疗还是可以的今天想剪到此为止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如果大肠直肠癌发现得早,就是一种预后很好的癌症,存活率可达95%以上,但除了众所周知的手术切除外,大肠直肠癌还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3期以后,只有直肠癌才可采用放射线治疗,大肠癌不能全用,因此,并非所有的治疗方法都能被广泛应用。

     

    直肠癌的大肠分期

    大肠直肠癌的分期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是位置不同,要注意的也不一样。周围的大肠也有小肠、膀胱,因此,周围的器官、血管如何保持完整,在治疗大肠癌时需要注意;直肠距离较远,但有肛门问题,因此,更需要考虑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0期:原位癌,癌细胞只在上皮层表面,尚未侵犯到深层,通常经手术切除后可100%治愈。

     

    1期:肿瘤仅局限于黏膜表面,如果第一次手术非常成功地清除了全部肿瘤,存活时间约为5年左右。

     

    2期:癌细胞侵袭肠壁肌肉层,但未发生淋巴腺转移,存活率约8~9成。

     

    3期:癌细胞有淋巴腺转移,此时5年的存活率约为40%左右,平均3~4年左右。

     

    4期:癌细胞已发生远端器官转移,5年生存率仅剩5%,平均生存率为1~3年。

    治疗肠癌的方法。

    1期和2期大肠癌都只需手术,基本上不需要化疗,除非有高复发风险的病人可以多次联合用药;3期还需在手术后进行完整的辅助化疗,以确保肿瘤全部消失;4期则建议采用化疗联合标靶治疗,以消除远端转移。

     

    由于大肠癌95%是由息肉演变而成,一般要10年以上才会变成癌症,而且还得再过5~10年才会进入第4期,因此,一般第4期的病人年龄较大,都会到60、70岁以上,目标主要是让远端转移的器官消除毒性,使身体更舒适。但目前只有前18~24次的靶点药物有健保付款,后面要自费,每针约3~5万元。

     

     

    而且在这个时候,也有病人会怀疑,如果化疗没有效果,靶子太贵了,那我能不能用放射疗法杀死癌细胞?放射线是一种高能损伤,每次损伤一点点,健康组织本身就会慢慢恢复,但是癌细胞不会;但是大肠的部位还有小肠、膀胱、子宫,特别是小肠非常敏感,对于身体已经比较虚弱的人,放射线太多,需要修复的器官太多,过程很痛苦,而且对身体也有很大负担,所以不推荐这么做。

  • 作者:颜道明 主任医师 枣庄市胸科医院 麻醉科

    直肠癌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和肿瘤生物学的要求,低位直肠癌手术存在一定的难度。与结肠癌和上段直肠癌单一、规范的手术方式不同,探索这一问题的学者较多,形成的手术方式也多种多样。
    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特点是以中低位多见(位于距齿状线7cm 以内,腹膜反折下的癌),约占直肠癌的70%~75%。目前尚无对低位直肠癌的精确定义。男性解剖学肛管长约2cm,女性约1.5 cm。直肠长度12~15 cm,可分为上、中、下3部分。因此,低位直肠癌通常被定义为距离肛缘<5 cm或距离肛管直肠交界处<3 cm的直肠癌。
    直肠的分部
    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有10种:
    (1)经肛门的局部切除;
    (2)经骶后入路的局部切除;
    (3)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
    (4)Hartmann术(肿瘤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口);
    (5)Dixon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6)Parks术(结肠-肛管吻合术);
    (7)Bacon术(结肠经肛拖出吻合术);
    (8)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
    (9)Miles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en perineal resection,APR);
    (10)腹会阴柱状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
    1、经肛门局部切除
    经肛门局部切除主要分直视下经肛门切除和利用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主要适用于特定的早期直肠癌,对T、N分期有较严格的限制,直径在3cm内,术前MRI和直肠内超声检查评估淋巴结必须为阴性(淋巴结直径<3 mm)。严格掌握适应证,可取得良好的长期预后。术中仍要求肠壁全层切除,切除边界1 cm以上,肠壁缺损反复冲洗后予以缝合,切除标本须做连续大切片病理学检查,明确环周切缘阴性,否则须追加手术。对于本文探讨的距肛缘5cm的低位直肠癌,充分扩肌后自动拉勾牵开肛门,直视下已能顺利切除缝合,一般无须行肛门镜平台的手术。
    2、经骶尾部入路直肠癌切除
    经骶尾入路的直肠癌切除术主要有两种:Kraske术和Mason术,Kraske术不切断肛管括约肌,而Mason术切断肛管括约肌。经骶尾入路的局部切除,术野显露好,切缘易掌握,切断的括约肌用粗丝线对合缝合后,不影响肛管括约功能。但有较高的感染和吻合口漏发生率(约20%),术野须充分冲洗,放置有效引流,引流管引出口靠近肛缘,一旦出现漏,可按单纯肛瘘处理。经骶尾入路只适用于T分期在T1以内、MRI和直肠内超声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低位直肠癌,肿瘤大小不受限制,可行肠段切除吻合。
    3、TaTME
    TaTME是近5年逐渐开展并受到结直肠外科医生广泛关注的一种手术方式。TaTME是完全经肛门,由下往上分离直肠系膜直至肠系膜下动静脉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良好的下切缘和环周切缘,适用于腹膜反折下的直肠癌,有学者将其用于距肛缘≤6 cm的直肠癌,尤其适用于肥胖、强壮和骨盆相对狭窄的青壮年男性病人。笔者认为,不要刻意强调完全经肛门切除,腹腔镜辅助下的TaTME更安全,副损伤少,且容易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在左结肠动脉缺如的变异情况下,游离肠系膜下动脉,保留乙状结肠动脉分支以保证近端结肠血供非常重要。完全经肛门手术完成乙状结肠动脉的保留、仅结扎直肠上动脉并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是极有难度的,几乎不能完美实现。
    4、Hartmann术
    Hartmann术为直肠肿瘤切除后远端封闭、近端造口的手术方式。该手术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已有肛门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分离到足够切缘后,由于是针对低位直肠癌,会阴组医生经肛门内荷包缝合将肿瘤隔离,充分冲洗残留直肠肛管后,经腹用闭合器离断或经肛门离断,封闭残端。该手术对部分病人可免去肛门切除手术,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待商榷。
    5、Dixon术
    随着圆形吻合器的发明和应用,低位肠段吻合的难度大大降低,低位前切除术也被应用于治疗低位直肠癌。目前,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是直肠癌手术中保留肛门控便功能及根治效果最为满意的术式。根据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距离肿瘤2cm的远端切断,保留完整的肛管,若能保留3~4 cm的直肠残端,更能保证肛门排便功能的完整性。应用吻合器的Dixon手术目前仍为首选,其长期存活率和无病存活率均不亚于Miles术。而对于距离肛缘<5 cm的肿瘤,须特别注意远切缘是否足够,如切除在齿状线以下时往往不能进行常规吻合,此时可以采用其他吻合技术,如Parks术、Bacon术和ISR。这些不同的吻合方式,严格意义上仍然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延伸或演变。
    6、改良Parks术
    该术式为在腹部手术切除肿瘤后,由会阴组医师从齿状线上方1 cm切断直肠,再行结肠断端全层与齿状线处黏膜及肌层的吻合,吻合口位于齿状线附近。适用于距齿状线上4~6cm以内无法行Dixon术或吻合器吻合者,但Parks手术导致粪便存储功能锐减,造成早期排便功能控制欠佳。由于Parks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需要常规进行腹部结肠造口,给病人带来不便和再次手术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应用在减少。
    7、Bacon术
    该术式的腹部操作与Dixon术相似,一般于结肠内置入小儿麻醉螺旋导管作支架,拖出肛门结肠浆肌层与肛管缝合6~8针固定,10d左右自动脱落,但增加了会阴部手术过程,将结肠经腹拖出切除肿瘤然后与肛管吻合,适用于低位直肠癌、直肠阴道瘘、部分放疗后、低位吻合失效和低位吻合口漏再手术的病人。由于该手术需要较长的近端游离肠段,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不甚满意,控便功能差。将肠管结扎在螺纹导管上的距离应在肛门外2cm,过长可能须二期切除多余肠管,此术式因在体内无吻合口,发生漏的机会少,但有部分病人出现肠管回缩。
    改良Bacon术(手术顺序:左上→左下→右)
    9、括约肌间切除术(ISR)
    相比较Bacon术和Parks术,ISR的肿瘤位置更低。近年来,ISR逐渐用于距齿状线2~5 cm以内的早期直肠癌(T1或部分T2),能达到肿瘤彻底切除和获得满意的排便控制功能。该术式是用腹腔镜从腹腔分离直肠到达盆底后,会阴组在肛门直视下从肿瘤下缘足够处切开至肛管内外括约肌之间,随后向上游离达肛提肌处与腹腔镜组会合。该术式保留肛门外括约肌及部分内括约肌,可以获得足够的远端切缘,从而达到肿瘤根治及保留肛门(保肛)的目的。适用于距齿状线2~5 cm、未侵犯内括约肌且分化程度高的直肠癌病人。
    有研究证实,腹腔镜ISR是安全可行的,ISR的R0切除率为97.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8%,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8%,局部复发率为6.7%(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5年中位存活率为86.3%、无病存活率为78.6%。其根治效果和长期预后不亚于Miles术;术后短期内肛门功能明显受损,但6个月后发现肛门功能逐渐恢复,并随时间延长甚至接近术前水平。内括约肌是否完全切除为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主要因素,行全内括约肌切除病人的控便功能较差。
    10、 腹会阴联合切除和柱状切除
    传统直肠癌APR仍是不可保肛的低位直肠癌病人首选的治疗手段,尽管采用了TME技术,但在直肠游离阶段,一般随着系膜的缩小,必然导致标本形成狭窄的“腰部”。文献报道狭窄处正是肿瘤残存复发之处,严重影响病人存活率,其术后效果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对T3~T4期低位直肠癌病人逐渐推广了ELAPE,标本呈圆柱状,其效果可明显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局部复发率。柱状切除的不便是术中须更换体位,两次消毒铺巾。这两种手术都切除了肛门,病人的生存质量受到影响,由于局部晚期的低位直肠癌常规推荐新辅助放化疗,且可用环周切缘来判断手术质量,故柱状切除似无必要。

  • 直肠癌是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更关键的是,直肠癌这种疾病早期的症状表现一般都不明显,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错过最佳的时间。下面就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进行介绍:


    1、便血是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但常被患者所忽视或被误诊为痔疮而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便血多为红色或暗红色,混有粪便之粘液血便,或脓血便,有时伴有血块,坏死组织。上述症状是由于癌肿增殖后血运引起障碍,组织坏死糜烂,溃破感染,溃疡形成的后果。

     


    2、大便习惯改变由于肿块及其产生之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不昼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脓血状物,最初这些“假性腹泻”现象多发生在清晨起床不久,称晨起腹泻(morningdiarrhea)。以后次数逐渐增多,甚至晚间不能入睡,改变了往日大便习惯。


    3、肠道狭窄及梗阻现象癌肿绕肠壁周径浸润,使肠腔狭窄,尤在直肠乙结肠交界处,多为狭窄型硬癌,极易引起梗阻现象。直肠壶腹部癌,因多是溃疡型,直甩壶腹部较宽广,估计约1~2年左右才引起狭窄梗阻,大便形成变细,排便困难,便秘,引起腹部不适,气胀及疼痛。由于粪便堆积,在梗阻上段乙结肠部位,有时在左下腹部,可扪及条索状肿块。


    4、肛门疼痛及肛门失禁直肠下段癌如浸润肛管部可引起局部疼痛,如累及肛管括约肌则可引起肛门失禁,脓血便常常流出,污染内裤;癌肿感染或转移,可引起腹股沟部淋巴结增大。

     


    5、其他直肠癌晚期如浸润其他脏器及组织,可引起该处病变症状,侵犯骶神经丛可使骶部及会阴部疼痛,类似坐骨神经部疼痛;侵犯膀胱、前列腺,可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直肠瘘、尿道直肠瘘,女性可引起阴道直肠瘘,阴道部排出粪便及粘液脓血。肝转移后可引起肝肿大、黄疸,腹水等症状,全身症状可有贫血等恶液质现象有时还可出现急性肠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后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等症状。


    虽说直肠癌疾病的症状表现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变得逐渐明显,但其实,直肠癌在进展期的话,很难做到彻底治愈,从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建议对直肠癌这种疾病能有所了解,从而做到针对性的预防。

  • 作者:许伟 主治医师 枣庄市胸科医院 肿瘤综合科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人数逐年增高,患直肠癌的人数也有不少,直肠癌已成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了。很多患者长期出现干咳、胸痛等现象其实和直肠癌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很多人正是因为不了解直肠癌的症状,以至于等疾病严重了才后悔莫及。所以说,对于直肠癌中晚期的症状的认识也是很重要的一步。那么,直肠癌中晚期的症状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介绍。

    直肠癌中晚期的症状是怎样的?不同程度的肠梗阻是直肠癌发展到中晚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当癌肿压迫到相邻部位或转移到其他器官时也会引起相应部位的一些症状。此外,患者可出现 不同程度的乏力、体重下降等恶液质症状。

    1、中晚期可出现便血

    少量出血是肉眼不易发现,但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时可以发现大量红细胞,也就是大便潜血 试验阳性。出血量多时可以出现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当癌肿表面破溃、形成溃疡,肿 瘤组织坏死感染,可出现脓血、黏液血便。

    2、 下腹部、肛门区出现不适感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有时出现腹泻。

    3、不同程度的肠梗阻

    当直肠肿瘤导致肠腔狭窄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症状(腹痛、腹胀、排便困难),排便 前腹痛、肠鸣,排便后症状减轻,大便可变细、带沟槽。

    4、癌肿压迫相邻部位出现的症状

    肿瘤侵犯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侵犯阴道时可出现直肠阴道 瘘,阴道流出粪液;侵犯骶骨及神经时可出现骶尾部及会阴部剧烈疼痛;当侵犯压迫输尿管时可 出现腰部胀痛;肿瘤还可压迫髂外血管出现下肢水肿。

    5、转移部位出现的相应症状

    肿瘤远处转移(肝脏、肺等)时,相应脏器可出现症状。如转移至肺时可出现干咳、胸痛等。

    6、恶液质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体重下降等恶液质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专家对于直肠癌中晚期的症状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您。直肠癌疾病的死亡率极高,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也有可能会出现复发、转移的现象。这主要是一方面是由于患者的身体机能过差,不能承受治疗,一方面是治疗方法不适合。所以,要想早日康复,首先要多调理自己的身体,提高免疫力,并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

  •  

    熟悉肖晓琳的都知道,她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她参与创办的《今日说法》和《焦点访谈》,深得人们的喜欢,而她鲜明的主持风格,也一直是得到了大众的认可,然而,这样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却不幸罹患了直肠癌,2017年7月12日,肖晓琳因为直肠癌转移不幸离世,享年55岁。

     

    在去世前,肖晓琳老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说到直肠癌,事实上,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它的治疗效果是很好的,遗憾的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直肠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由于忽视检查,出现症状的时候一拖再拖,导致直肠癌不断进展,最终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青年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作为消化科医生,想提醒大家的是,要想远离直肠癌,让肠道更好,一定要坚持四个习惯。

     

    第一,坚持喝水的好习惯,一个成人,每天的饮水量最好在八杯水,多喝水不仅能促进尿液的排泄,也能缓解便秘的发生,因为消化道里存在大量的消化液,而消化液90%的成分是水,可见水的重要,等到明显口渴时再去喝水,往往为时已晚。

     

    第二,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直肠癌的发生与不健康的习惯密切相关,顿顿是大鱼大肉,罹患直肠癌的风险更高,像蔬菜,谷类,水果等食物中均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多吃一点。

     
    第三,坚持多走路的好习惯,吃饱了一定要动一动,不要总是坐着或躺着,因为大便的排泄需要依靠肠的蠕动,多走路则有助于促进肠蠕动。

     

    第四,坚持定期体检的好习惯,要想发现早期直肠癌,定期检查肠镜很重要,其他的检查都难以发现这种恶性肿瘤,很多人一拖再拖,不愿意检查,等到癌症发展为晚期,再去检查,这个时候往往为时已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中国十大癌症中,直肠癌已连续12年位居发病率第一。门诊有年轻人增多的趋势,大肠癌早期发现治愈率很高。所以建议可以筛查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癌,发现得比较早。

     

    检查大肠直肠癌

    全球范围内,由于饮食习惯越来越相似,大肠直肠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19年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过去10年中,在七个高收入国家(加拿大、英国、爱尔兰、丹麦、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年轻人中,50岁以下人群中结直肠癌和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4%。

     

    而且要预防大肠癌,除了要有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进行筛查。除人们所知的“粪便潜血”、“大肠镜”检查外,实际上还有许多不同的检查可供选择。

     

    大肠直肠癌早期症状较少,但实际上95%的大肠癌是由息肉转变而成,息肉要变成癌症,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如果每5年做一次相关的检查,实际上就可以阻止大肠癌的发生。

     

    如未进行大肠镜检查,也可先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虽然仅能看到1/3的大肠,但由于大部分大肠癌肿瘤生长在乙状结肠内,因此乙状结肠镜至少能筛查出一半以上的肿瘤。

     

    大便潜血是筛查有渗漏的息肉,癌症,所以对于还太小的息肉或肿瘤,准确度并不高,因此也建议大便潜血每2年做一次,其他的检查每5年做一次。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大肠检查

    普通人们通常用自我判断的症状来检测自己是否患有大肠癌,其实这些自我检测,大多是过于宽泛,如便秘,拉肚子,经常放屁,大便很臭,过多的肠道疾病就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与其用那些症状来判断,穷忧,不如早做检查,效果更好。

     

     

    也有人认为这些症状“并非癌症”,而是普通肠躁症,结果不了了之,不但不去看医生,而且放任肠躁症一直不舒服,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自我判断,因为肠道疾病也不仅仅是肠躁症。其结果可能是没有癌变,一直刺激肠黏膜下,便冒出癌来。

     

    推荐为出现肠道症状3周,无任何改善,一直持续,就去找胃肠肝胆科,或大肠直肠外科医生做检查,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做乙状结肠镜检查确定肠道黏膜健康状况。

  • 筛查和早期发现可以降低结直肠癌(CRC)的死亡率。仅十年来,出现了多种侵入性、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筛查方式。随着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重视,提高了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的效果,新技术在检测肿瘤方面的作用,如人工智能,也正在迅速崛起。

     

    为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者对各种筛查方式进行了研究。这些方式包括 基于粪便的方式,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胶囊内窥镜的半侵入式方法,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直接观察远端或整个结肠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基于愈创木酯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gFOBT)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降低CRC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发表结肠镜作为筛查工具的临床对照试验;然而,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其应用。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lT)尚未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测试,但其有效性是有理论支持的,其对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gFOBT更高。CT结肠造影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还没有在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中进行过探索,有一些研究对它们检测CRC的能力与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下文总结了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和具体筛查方式的证据。

     

    筛查建议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对结直肠癌进行筛查,但没有确定首选方案;美国多社会工作组(USMSTF)提出了一种分层筛查方法,建议将结肠镜检查或FIT作为首选方案,然后再选择其他方案。

     

    在大多数进行CRC筛查的国家, 建议的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USMSTF和美国内科医生学会建议,对于一般人群,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美国癌症协会(ACS)最新的CRC筛查指南建议,初 始筛查年龄为45岁,因为早发CRC的发病率大幅上升。USPSTF最近的建议草案也将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45岁,但它将这一建议证据等级定为B类,对50-75岁人群进行筛查为A类建议。

     

    美国胃肠病学会的临床指南建议将筛查年龄降低到45岁,这是一个基于极低质量证据的有条件建议。ACS和USPSTF的建议都是基于CRC流行病学以及计算机模型分析的结果,还没有研究证实CRC筛查对45岁-49岁人群的有效性。 CRC风险较高人群被建议在较早的年龄开始筛查,包括一级亲属中有CRC患者。建议这类人在40岁时开始筛查,或相对家族中被诊断出CRC最小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

     

    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结肠炎)、有CRC家族史或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人来说,开始筛查的年龄和连续筛查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因为这些人群CRC的终生风险一直在增加。

     

    在所有指南中,一致强烈建议对50岁-75岁人群进行CRC筛查(例如,USPSTF为A级)。一般来说, 大多数指南不建议在85岁以后进行筛查。对75-85岁的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如果以前没有接受过筛查,或者他们的估计寿命在10年以上,则建议接受筛查。一项评估了≥85岁年龄组筛查的研究显示,这一人群的预期寿命的增长很小,建议对老年人筛查的风险和益处进行仔细评估。

     

    筛查方式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法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式包括gFOBT、FIT和包括FIT的多靶点粪便DNA检测。基于粪便的方法的主要原理是,CRC会引起隐性出血,可以从粪便中检测出来。基于粪便的筛查的好处是无创、低成本。gFOBT检测伪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对粪便中血红蛋白的间接测量,某些饮食和药物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Hemoccult Sensa(高灵敏度FOBT)对CRC的单次测试灵敏度达76%,特异度>85%。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使用基于粪便的筛查对降低CRC的死亡率有好处。这些临床试验表明了 每年或每两年筛查一次筛查的益处

     

    与gFOBT相比,FIT直接测量粪便,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多数指南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检测,以筛查CRC,但美国医师协会建议 每两年进行一次gFOBT或FIT,而不是每年一次。这是基于一项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每年或两年一次的gFOBT筛查效果,结果显示两个筛查队列的死亡率没有差异。

     

    与FOBT相比,FIT有几个优点,包括使用一份而不是三份粪便样本,检测前没有饮食限制。一些研究将FIT与gFOBT和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一项纳入1996-2003年间1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 FIT在检测CRC方面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94%

     

    结肠镜检查

    粪便检查显示阳性都需要进行后续的结肠镜检查,有研究探索了粪便筛查阳性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的临床影响。一项研究报告称, 粪便试验阳性后肠镜检查延迟超过6个月会增加死亡率。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在FlT阳性后超过6个月才进行结肠镜检查,则整体CRC和IV期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更高。

     

    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CT结肠造影(CTC)或虚拟结肠镜检查是一种评估CRC的半侵入性方式,USPSTF和USMSTF认为可 每五年评估一次。对于大于10mm的病变,其灵敏度从67%到94%不等。这种检测方式的不利因素有:成本高、偶然发现的病变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来进行评估,但整体效益较低,且在大多数中心没有基础设施可以在CTC检查的同一天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息肉,需要进行第二次肠道准备以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较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2009年推出了第二代名为Pillcam-2的CCE检查,其对大于6mm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82%。CCE已被FDA批准用于因技术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还没有学会组织推荐CCE用于结直肠癌筛查

     

    基于血液的筛查测试

    检测早期CRC和癌前息肉的血液测试非常受欢迎,可以提高筛查的接受率,减少筛查的危害和成本。检测mSEPT9 DNA的血液测试是FDA批准的检测,可用于拒绝其他筛查方式人群的筛查。对19项筛查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其检测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和92%。

     

    该方法并未得到USMSTF或USPSTF的推荐,因为其灵敏度较低,成本较高,且有遗漏高风险病变的风险。其他潜在的血液标志物,如检测循环肿瘤DNA或基于血液的多组学标志物正在研究中。

     

    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柔性乙状结肠镜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已被证明能够大幅减少CRC的死亡数。切除癌前息肉,尤其是晚期病变,并在最早阶段诊断出CRC是这种检查方式的优势。队列研究表明,结肠镜检查可以大大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没有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性。波兰的一项国家级CRC筛查项目报告称,在超过17年的随访中,与普通人群相比,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CRC 发病率降低了72%,死亡率降低了81%

     

    参考文献:
    BMJ 2021;374:n185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烧烤固然美味,但是一个人长期吃烧烤,身体肯定是受不了的。

     

    20岁的小桐特别爱吃烧烤,用她的话说,平均一周怎么也得吃三四次夜宵,而大多数夜宵都选择了烧烤,而且小桐最爱的就是烤鸡翅和烤鱼。

     

    其实除了爱吃烧烤,小桐平时也很少吃蔬菜水果,饮食上基本是怎么喜欢怎么来,因为特别喜欢高脂类食物,所以一米六高的小桐,体重却高达160斤。

     

    半年前,小桐出现腹痛,便血,年轻的女孩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疾病来前的征兆,而她的生活方式依然没有改变,直到有一天,便血严重,直接晕倒在厕所,幸好被闺蜜及时发现,拨打了120,救护车将其送进了医院。

     

    通过检查,医生发现小桐罹患的是直肠癌,因为肿块血管破裂,导致了严重的大出血。

     

    为了保命,医生为小桐进行了肿块切除,但遗憾的是,这仅仅只是姑息手术,因为肿块已经转移到肝脏和肺部,没办法彻底根治。

     

    医生说,直肠癌属于大肠癌的一种,临床上直肠癌经常会被误认为是痔疮,因此常常错过最佳抢救时机,直肠癌的典型表现是便血,可以没有任何疼痛,如果发现不及时,很容易通过血液转移到肝脏和肺部。

     

    说到这,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20岁,为何一查就是直肠癌晚期。

     

    研究发现,直肠癌的发病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像小桐这样,长期吃烧烤,由于肉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食物脂肪焦化产生的热聚合反应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高度致癌力物质,附着于食物表面。有人测出,烤肉用的铁签上黏附的焦屑中的苯芘含量高达每公斤125微克。

     

    苯并芘是一类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由一个苯环和一个芘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香烟烟雾和经过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煮焦的食物、油炸过火的食品都会产生苯并芘。人们如果爱吃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同时,烧烤食物中还存在另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

     

    正因烧烤食物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为十大垃圾食品之一。

     

    即便姑息手术暂时保了命,但半年后小桐还是病入膏肓,她住在肿瘤科监护病房里,持续昏迷,状态如同植物人,因为全身多器官衰竭,最终,父母拒绝了医生要气管插管的建议,签字放弃一切抢救。

     

    烧烤虽然美味,但不能长期吃,平时饮食应该注意营养均衡,即便是年轻人,也要注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补充。

     

    肥胖患者更容易罹患肠癌,应该控制体重,积极运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牛肉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比较健康的食物,甚至可以说是肉类的首选,因为它富有大量的蛋白质,而且脂肪含量很低。可是今天我们却要告诉大家牛肉并不可以毫无顾忌的吃,它会伤害我们的肠道健康。这是为什么呢?罪魁祸首到底是牛肉本身,还是其他原因?

     

     

    烹饪肉类食物,离不开这种东西

     

    肉类食物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材。尤其鱼肉、禽肉、牛羊瘦肉等,既美味,又健康。然而,即便是健康食材,一不小心也会隐藏着致癌危机,尤其是容易导致结直肠癌的物质——杂环胺。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吗?其实,杂环胺并不是肉类本身就带有的物质,而是因为我们的烹饪方法所导致的衍生物。

     

    杂环胺是怎样形成的?

     

    杂环胺是经肉类中所含有的氨基酸、肌酸、肌酸酐、糖类等20余种化合物,互相反应生成的一类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和致突变性,可形成于家庭常用烹调温度下加热的肉类中。自1977年首次在烤鱼及其烟气提取物中被发现,目前已在肉质品中分离鉴定出了25种以上的杂环胺。

     

     

    杂环胺的形成因素

     

    (1)温度与时间:

     

    影响肉制品杂环胺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烹饪的温度与时间。在杂环胺形成过程中,其含量和种类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但在湿热体系中加热时间延长,杂环胺的含量反而会有所下降。

     

    日常生活中,煎炸、烧烤、烘烤、烟熏、卤煮等加热方法温度较高或时间较长,而蒸、煮等温和的加热方法温度相对较低;我们爱吃的牛排就是通过高温煎炸或烘烤而成的。

     

     

    (2)前体物质:

     

    杂环胺由肉制品中的氨基酸、肌酸、肌酸酐和碳水

     

    化合物等前体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经过复杂的反应生成;控制前体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可以起到减少杂环胺生成的作用。

     

     

    (3)水和脂肪含量:

     

    肉类本身含有很多的水分,而水对于水溶性前体物质具有迁移作用,肉制品在加热烹调过程中蒸发出一定量的水分,附着在肉的表面,进而形成杂环胺。如果在加热过程中防止水分蒸发,可以有效降低食物中杂环胺的生成量。

     

     

    而脂肪作为肉类在熟制过程中的传热物质,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肉烹饪时间的长短,因此也会影响杂环胺的生成量。一般来说,脂肪含量越高,杂环胺生成量越大。

     

     

    可见,食材不是问题,烹饪方法则更加重要,美味的食材配上健康的制作,才能让我们的餐桌更加放心可靠。

  • 结肠直肠癌是结肠或直肠内的细胞异常生长所形成的癌症,它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70岁最为多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年龄也逐渐趋于年轻化。一旦被确诊为结直肠癌,其预后也是不太理想的。

     

    关于结直肠癌的病因,目前科学界并没有给出明确规定,只是得出其发病可能与饮食结构有关。为了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我们就从饮食结构谈起,探讨怎么通过调整饮食来预防它的发生。

     

     

    1. 减少含糖食品的摄入: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对多名女护士进行追踪随访,多年后,他们发现,饮食结构,特别是含糖饮料的大量摄入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观察我们周围,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奶茶店在街边兴起,年轻人纷纷去不同地方打卡品尝,甚至出现了一群人吃饭,每人面前都得配备一杯含糖饮料的局面。朋友圈里每天也都有人晒出各式各样的甜点。

     

    殊不知,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甜品和饮料每摄入一口,结直肠癌的风险就增加一点,长期以往,就造成了结直肠癌年轻化的趋势。

     

    因此,日常饮食中,我们应尽可能减少奶茶,蛋糕,饼干,可乐等含糖食品的摄入。

     

    此时,很多朋友可能就会发出疑问了:包装上写的无糖食品可以吗?

     

    很多商家为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在包装的最显眼处标明他们的产品属于无糖食品。但经过验证,这些代糖食品里都加入了甜味剂。甜味剂确实不含糖,但是味道和甜食无异。这些甜味剂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大脑产生兴奋,促使人摄取更多高热量食物,大量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又会引起肥胖。

     

    因此,所谓的“无糖食品”也不建议多吃。

     

     

    2.增加高纤维食品的摄入:

     

    剑桥大学某研究成果显示:高纤维饮食能有效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高纤维饮食一直是被便秘患者所喜爱的饮食方式,它可以增强胃肠蠕动,缩短食物在大肠中的停留时间。

     

    我们都知道,粪便是人类代谢的产物,它的成分除了食物残渣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里面就包含了一些致癌因子。而高纤维饮食恰恰可以缩短这些致癌因子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因此就减少了致癌因子与肠粘膜接触的机会,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结直肠癌的发病几率。

     

    因此,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增加麦片,红薯,玉米,紫菜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被誉为“蔬菜皇冠”的含有丰富植物纤维的食材—西兰花,有些人会担心植物纤维不好消化,其实只是因为烹饪方法不对。

     

    大家可以将它在油锅中翻炒1分钟,然后加入少量水,将自己喜欢的调料放入锅中焖煮3分钟就可以了。这样既不会损失它的营养成分,同时又可以刺激你的味蕾。建议大家每周可以吃三次西兰花,每次吃两到三块就可以了。

      
    减少含糖食品,增加高纤维食品,预防结肠直肠癌,从这两点做起。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