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养生小常识

中医养生小常识
发表人:朱国礼

1、男女有别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与血,以其数脱血也。”

男子属阳,性多刚悍,以气为本,又多从事体力劳动,耗气较多,故养生调适多以益气固阳为主。女性多柔弱,以血为先,养生调适宜补血而养阴。

2、人生有序

婴幼儿期:“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鉴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以护养其“稚阴”、“稚阳”为要,即饮食用药忌用峻猛,慎用过于寒热之剂,药量宜轻而中病即止。

青壮年期:“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男子三十二岁左右)“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女子二十八岁左右)“筋骨劲强、身体盛壮”。

此期可耐药石,故调摄当视个人体质之偏而调理阴阳。

老年期:“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女子四十九岁,男子五十六岁左右,便开始进入生理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不足的老年期。老年人的调摄,当以补为主,时时顾其正气,方能使阴阳保持相对平衡,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3、顺天时以养生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一年四季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不同时序,生物界顺次阴阳消长之机,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节律,人亦当应之而护养阴阳。

4、按月廓盈亏而补泻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虚,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血气、经脉的虚实变化,与月亮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月满时阴阳气血多实,则应少进补品;月亏时阴阳气血多虚,则应少服攻伐之药。

5、随昼夜晨昏而调摄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血气、经脉的虚实变化,与月亮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月满时阴阳气血多实,则应少进补品;月亏时阴阳气血多虚,则应少服攻伐之药。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清晨至日中阳气生而盛,应顺之而养阳,应在黎明清晨,适当户外活动,使气血调畅,有助阳气生发。日暮至夜半,阳敛而藏,人当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安静凝敛,少作劳事,无扰筋骨,以顾护精血而养阴。

6、按体质差别而补养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柔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人以水谷为本。”

不同的食物可以造成体质的不同,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种族都存在体质上的差异。体质的差异概括起来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已,其摄养的原则,当辨体质之差而补益阴阳。视个体之异,或补阴为主,或益阳为要。补阴助阳,益阳以配阴,就能“源泉不竭”,“生化无穷”,健康长寿。

7、谨和五味而调饮食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凡养生者,无不以脾胃为本源,调摄之要,当健脾益胃。而饮食调摄又是健脾益胃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饮食调理时要注意忌饥饱、莫寒热、宜清淡、避生冷、细咀嚼这些比较容易操作的事项。

中医认为,饮食之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因此饮食养生须五味调和,方能滋养五脏之气,否则饮食过于偏嗜,则会导致营养不足,诱发多种疾病。

8、运行气血多运动

“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息孤危。”

人之血气,贵在升降出入有常,运行不息。故善养生者,必调和血气,使之周流不息。而运行气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运动。中医运动养生的内容极为丰富,种类甚广,方法极多。如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推拿、按摩、散步、慢跑、登山等。中医对运动养生锻炼讲求意、息、行动的和谐统一,即意守、调息、行动的协调统一。同时,强调运动养生,也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劳,否则会有害于健康。

9、平性怡神善天年

“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人之情志活动,与气机密切相关。情志调畅,有助于气机平顺;情志不舒,则每致气机递乱或郁闭。养生旨在静神,道法自然、怡情养神;少私寡欲、清心宁神;抑目静耳、逐扰安神;开朗乐观、怡情畅神;陶怡情志、平性怡神;保精益气、养心舍神。

10、上工治未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有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一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前者主要内容就是摄生,正说明了摄生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摄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第一、调摄精神形体,提高防病机能;适应四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治未病的另一个意义是:既病防变。外邪侵入人体以后,如果不及时治疗,病邪就有可能逐步深入,侵犯内脏,使病情加重。因此一旦患病,不可讳疾忌医,以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脾肺气虚证疾病介绍:
推荐科普文章
  • 观叶天士奇络治法和用药,在深度和广度上较之前人都有很大程度的发挥和创新。叶天士善用古方,然师古而不泥古,有时只取其法,有时但求其意。其在用药方面受《黄帝内经》及张仲景、孙思邈、许叔微、张景岳等人启发,取多家之长,如七疝之气实者多从子和;淋浊实证取朱南阳“以浊泄浊”之法,参用濒湖疏泄厥阴、温通精隧之意;而用虫类搜剔法则效法于仲景之鳖甲煎丸。

     
    奇络虚证之治,重视柔润通补

     

    奇络气血由十二经气血满溢而充盈,脏腑功能盛衰是经络气血盛衰之源泉,故病在奇络,而治在脏腑。八脉多起于下焦,隶属于肝肾,肝肾亏虚则八脉充养乏源,是奇络虚证之主因,尤以肝肾阴血亏损为主。经络气血又受后天脾胃水谷精微充养,故叶天士常从治肝肾脾胃以治奇络病。但奇络病属经络病范畴,与脏腑病有别。虚者补之固为大法,然“补”非腻补所宜,滋腻之品有碍气机运化,不能通入奇经,须用通补之品。

     

     

    “通”者又须是柔润之剂,即非燥烈刚性之类如桂、附者,恐其更伤阴液。由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阳气浮越者,治从阴引阳;以阳虚为主,精无以生者,治从阳引阴。总以阳宜通、阴宜固为原则,以通阳摄阴、温补通纳为大法。

     
    凡内损精血形气,奇脉失护,当予味厚质静或血肉有情之品填实精髓。肝肾阴亏,肝阳易于上越,法当益阴潜阳,佐以凉肝坚阴,药用介类潜之,酸味收之,厚味填之,咸味下引,苦味坚阴。遗精滑泄,以补肾固精、升固八脉之气为要,若涩剂乏效,必以滑药引导,所谓滑涩兼施。男子淋浊,亦如女子崩漏带下,最易损人津液,而致奇络亏虚,当调理任督冲带,不宜宣利清解,徒伤正气阴液。男子内结七疝,属任脉为病,若属阴虚气坠或精血内损所致精空气结,则非张子和辛热疏泄通络法所宜,而需用精血有情之品涵养生气,以及辛润温补通络法治之。

     
    女子经带胎产蓐劳所致诸病,都是阴液气血亏损,与冲任督带更是息息相关。又因女子以肝为先天,冲脉隶于阳明,故月经失调,病在冲任,治重调肝,又需顾及脾胃。产后病主以温养气血,产后久损不复延为蓐劳,为真阴亏损,阴虚生热,治应温补气血充养任督,兼除虚热。暴崩暴漏宜温宜补,因病在下焦,须以固摄奇经之药,常用方如震灵丹;久崩久漏宜清宜通,因血去阴耗耳,当以养阴清热、通摄兼施。

     
    强调久病入络,治之需分虚实

     

    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经主气,络主血,络病须治血,然血因气滞,气随血结,不通则痛,以辛、香、润、温之品疏理气机,通和血脉是大法。治络先分虚实:络虚邪乘,血不与邪气和则生胀痛,非偏寒偏热可治,当予补养气血,充养脉络;瘀浊阻络则为络实证,常法有辛润通络、辛香通络、辛温通络、虫类通络等。但因久病所致者,如女子经闭、男子瘕疝等必多虚实夹杂,破气开结,虫类搜剔多耗气伤正,可于补剂中略加一、二以扶正祛邪,宜制丸轻剂缓图。

     

     

    重视脾胃功能,讲究通补治法

     

    叶氏强调阳明是“中流砥柱”,阳明虚而中乏“坐镇之真气”,则有肝风、冲脉上逆莫制之机。冲脉隶于阳明,阳明空虚,血气无以汇聚冲脉则经少经闭,阳明失阖则漏下不止,故有治肝不应,则从阳明。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用药投剂须先顾及胃口,如食少便溏,则非滋补肝肾之治所宜,务先使胃纳有加,再图攻补。脾阴宜固,胃腑宜通;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故补阳明胃腑必以通降之品,如茯苓、半夏;补脾用人参、山药、莲肉等。

     

    重视体质因素

     

    少年精髓不充,形质羸弱,需填精固髓;凡中年以后,或久病体虚者,治法以润补为主;形瘦色苍者不宜辛热温补;女子首重调经,故有治脾胃不应者,治肝调经而病自去;室女不在温补之例;产后体虚必以温养气血为主,忌用燥热伤阴。情志为病者,还需以调适情志为根本,非药物能除根等。

  •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有的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但是我们在给孩子创造良好生活的同时,也要知道,哪些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哪些事情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不会走路的少爷

    曾经读到一则古人的医案,说有一富户人家,老先生老来得子,对这个小少爷那是喜欢的不得了。真的是关怀备至,呵护非常。小少爷从小做任何事情都有佣人来帮助,更夸张的是,连走路都不需要做。每天有佣人全天候的抱着小少爷,无论想去哪里,都有人抱着他到达。

     

     

    一开始家里人还不注意,但是后来发现很多同龄的孩子都会跑了,但是这位爷儿站还站不稳,蹒跚学步的意思两步后很快就重心不稳的倒下了。家长这时候才把这个当回事,于是赶紧请大夫来看。后来大夫说,这是孩子不接地气的原因,因为长时间被人抱着,孩子双腿很难沾地,久而久之,脾土虚浮。

     

    治疗的办法就是在健脾强肉的同时,让孩子和同龄的宝宝们一起在地上爬,在地上玩耍。这样孩子很快就能五脏调和,肌肉壮实。走路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

    无菌环境下长大的小宝宝

    还有一个故事,也很值得我们思考。说有一位官员的孙子,口水流的止不住。请来大夫进家门的时候,被孩子的奶奶要求消毒后才能进屋。原来孩子的奶奶是个医生,对细菌深恶痛绝。所以家里面微生物的数量基本上都快赶上手术室的标准了。

     

     

    孩子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这种无菌的环境导致了孩子体内菌群的失调,所以小孩子不但体质比较弱,而且三四岁的年纪口水还不停的流。最后医生要求孩子的奶奶让家里和自然连通,让孩子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出去在公园里,在田野里玩耍,沐浴在阳光下。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健脾调胃的中药,慢慢恢复健康。

     

    虽然这两个小故事说的比较极端,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的确有一些父母在带孩子的时候,会有一些过度的行为。这些行为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和心理。

    中医如何看待宝宝“风吹日晒”

    巢元方说,小孩子刚出生,一定要多见太阳。如果不见太阳,不吹风,那孩子的皮肤就会比较脆弱,容易在变天的时候生病。

     

    所以,中医认为,在天气暖和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抱出来,在温暖的阳光下嬉戏玩耍,如果孩子整天宅在家里,就好比在背阴的地方生长的草木,因为不见风日,所以柔软、脆弱、不耐风寒。

     

    并且,中医还建议孩子最好穿的薄一点,但时候后背一定要暖和,也就是说在穿的薄的同时,配一个坎肩,护住孩子的后背。这也是老话说的春捂秋冻,但话虽如此,我们读者切不可断章取义。为啥这么说?老祖宗说了,锻炼孩子耐寒的能力一定要从秋天开始,你别大夏天就让孩子光着膀子,就咱们现在这生活条件,进个超市估计一下子就会被冰冷的空调击倒。

     

    所以锻炼孩子的耐寒能力一定要从秋天开始,天气逐渐变凉,孩子的耐受力在一点一点的增强和提升。并且小孩子穿的衣服也不必太暖,太暖了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宝宝融入自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宝宝在融入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汗出当风。

     

     

    因为汗出的时候,体表毛孔是打开的,此时如果吹风受寒,那么邪气会乘虚而入,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家长朋友带着宝宝户外活动时,要多观察孩子的汗出状态。

    综上所述

    过度的溺爱和保护孩子是不对的,会让孩子“不接地气”、“远离自然”,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常吹风、晒太阳的孩子体质会更强壮一些。但是家长们不可以认为这样做好,就要求孩子经常吹风晒太阳,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体质,如果孩子平时就比较爱出汗,表虚的话,一定要调理的平和后,在吹风晒太阳。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人体内每个器官,在不同时间区段的表现是有波动的。比方说早上是心脏病与中风的好发时间,到了下午,心脏跟肺都会变得比较有力。西方人研究时间医学,因时间医学而获得诺贝尔奖,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而早在几千年前,东方人就已经把时间医学运用得淋漓尽致。综览东西方医学,随顺时辰、完美的一天该如何度过?顺时钟完美的一天健康大规则,随顺不逆天从一早醒来开始说:

     

     

    【早上六点起床】:来杯温开水

     

    喝一杯温热开水,帮助排便,预防便秘。六点前后起床,是迎接展新一天的好时机。久卧伤气,人不是睡越多越饱,睡了超过自己需要的时间,有可能越睡越虚。冬天太阳出来得晚,可稍微睡晚一些,等大地回暖再起身活动,忌过早的晨练。避免寒气伤身。

     

    【早上八点上班前】:晨光走路更棒

     

    运动一下、吃少许早餐。人体生物钟的一天并非精准的廿四小时,晒到太阳有助于人体小宇宙与外在大宇宙校准调对。沐浴阳光升高白天血清素的浓度,不但改善心情低落,还能调节夜晚褪黑激素的水平,助你一夜好眠。

     

    如果你想要有更棒的学习力、记忆力,不需要吃什么聪明药,早晨的走路,就能帮你达成目标。身体动起来,大脑也会开机,开始进入良好的学习、判断状态,人体,就是这样设计的。

     

    【早上十点暂停一下】:起来活动一下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上班族坐办公桌记得换个姿势动一动。做做肩颈背的伸展,敲敲大腿捏捏小腿。

     

    子午流注九点到十一点属巳时,这是脾的时间。久坐伤肉,等于是在伤脾。经常觉得‘困倦湿重’提不起劲的人,可留意自己是否有久坐活动量不足的问题。心情上最好保持愉快、存善念、说善语,脾气好、命气也会跟着变好。

     

    【中午十二点享受营养午餐】:减肥,午餐吃丰盛一点

     

    怕吃太多下午昏沉沉,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法,可解决这个问题。若想减肥,不妨把午餐当成一天中份量最大的一餐。晚餐减量,甚至不吃,觉得饿时喝蜂蜜水或无糖奶。

     

     

    【下午两点三十分~太阳下山前】把握第二个排毒时间

     

    把一天该喝的大部分水,慢慢喝完。这是一天中第2个排毒的好时机。傍晚前就喝够一天的8、9成水量,还能避免夜尿扰眠。在这段心与肺的高峰时间,你要专注学习、认真工作,或加强锻炼身体,都是极好的。

     
     
    【晚上六点三十分理应结束工作】晚餐避免吃过多

     

    最好能陪伴爱人或宠物或朋友。改掉熬夜加班后暴饮暴食的习惯,甘油三酯、胆固醇红字的人,请避免晚餐吃过晚、吃过多。

     

    【晚上八点三十分~入睡】宜缩短‘屏幕时间’

     

    从事令你愉悦的静态活动。忌情绪大波动、生气吵架、激烈运动。宜阅读纸本书籍、练习呼吸、静坐静心、泡澡足浴、按摩放松。改善睡眠障碍、肥胖、代谢综合征,宜缩短‘屏幕时间’。

     

    在睡前一段时间关闭所有会亮的屏幕,暂别手机、电脑、平板和电视,不追剧、不聊天、不收发E-mail 。眼睛避免电子产品蓝光与强光刺激,心脑避免思虑过度,并尽量在十点半前上床躺平。

     

    以上是建议的理想作息时间。但养生没有绝对,掌握顺时钟原则,怎样最顺、最舒服,请自由弹性调整。

     

    避灾远祸不分中西医,会保养最重要

     

    西方医学从临床经验上注意到了时间与病理变化间的关系。某些病在某个时间点,特别容易发病。除了心肌梗塞大多集中在早上六点到中午这段时间,还有季节交替时的眩晕、夏天的湿疹,以及上班族每周一的心情低落。

     

    包含荷尔蒙的分泌、血管血压的变化,你不用拥有超能力也能未卜先知,对时间医学理解越多,预防的时机就能抓得越准。

     

    比如要预防气喘,除了日常排除过敏因素,凌晨时分的冷空气也要注意。有趣的是,在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中,凌晨3点至5点寅时,恰好是真气运行于肺经的时间,若肺气失调、在属于它的时段气血运输不畅,有人会咳嗽,而有人会在这时间转醒。

     

    了解时间医学,除了提前避灾远祸,另一方面,也让人更准确地察觉自己的弱项,以作为保养时的参考。

  • 中医优生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以前就有“取妻不取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优生择偶观点,往后进一步发展,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的优生思想逐步成熟并形成体系。中国传统优生思想对婚配、房事、孕产保健、饮食起居等方面均有详尽论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选择良偶,忌讳早婚

     

    婚配是生育的第一步,古人有“婚配宜择优”“世有恶疾不娶”等说法,比如《广嗣纪要》里面的“择婚”一篇就己经提出“五种不宜”(俗称“五不女”)的说法,也就是说患有螺、纹、鼓、角、脉这五种生理疾病或缺陷的女子不适合婚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古代孕育重视婚前检查。

     

    同时,古人遵循“同姓不昏,惧不殖也”的婚配观念,避免近亲结婚,这与现代遗传学优生观点不谋而合。

     

    此外,多本古籍对结婚年龄有明确的记载,古人倡导适龄婚配,忌早婚。

     

    正如《济阴纲目》所言“合男女必其当年,男……必三十而娶;女……必二十而嫁”。《经效产宝》提出所言:“若产育过多……诸证峰起”等。这与现代社会提倡的晚婚晚育、计划生育等优生优育思想高度吻合。

     

     

    二、合理选择孕育时机,同时注意不宜房事过多。

     

    古人除了认识到适龄婚配是优生优育的重要保证外,古人还重“视阴阳交合”的时机。古人重视“寡欲而求子”,认为房事过频会破坏父母气血,消耗男方精气同时引起女方气血不足,所以“寡欲乃有子,多欲则无子”,寡欲更有利于下一代健康。


    古人受孕讲求时机,如《景岳全书》《校注妇人良方》就告诫人们,只有在“天日晴朗,时和气爽”,自然气候环境好,人的“情思清宁,精神闲裕”的时候,男女阴阳交合,才能生出“少疾,且聪慧贤明”之子。

     

    如果在“大风大雨、严寒酷暑”等自然环境恶劣的时候交合,那么,即便怀孕了,也“宜下之,以免其祸”。

     

    此外,古人聚精之道还包括,息怒,指行房前应当心平气和;戒酒,指酒后不入室等等。

     

    参考文献:

    [1] 陈晓珠. 中医综合干预对备孕二胎肾虚高龄妇女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小满是夏三月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农作物生长旺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节气是初夏到仲夏的过渡,气温明显升高,全国各地都渐次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受湿热天气的影响,人易患消化系统类疾病与皮肤病。

     

    01 吃

    小满时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气候湿热,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宜多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等,红豆薏米粥具有较好的除湿作用。

     

     

    此外,不宜食辛辣油腻之物,以免生湿助热,引发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苦菜秀″为小满三候之一,苦菜即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本草纲目》载,久服可“安心益气,轻身耐老”,故而可多食苦菜。

     

    人们为消暑降温,常喜爱用冷饮,吃凉物,但过量则会引起胃肠不适,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尤其消化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儿以及消化吸收功能渐衰的老。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食生冷之物。

     

     

    02 穿

    小满时节气温明显升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但早晚气温温差仍较大,尤其降雨前后,因此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以防着凉受风而患夏季感冒。若不慎被雨水淋湿后,应及时擦干头发,更换干燥衣物,避免受到外来“湿邪”的侵犯。

     

    此外,闷热潮湿的气候最易损害脾胃功能,因此不但在室外要避湿,室内也要注意保持通风。同时顺应夏季阳长阴消的规律,早起晩睡,保证一天的精力充沛。

     

     

    03 动

    小满天气炎热,运动锻炼宜选择较为凉爽之时,如早晨或傍晚,以避免中暑。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为宜,微微出汘,忌剧烈运动或锻炼时间过长避免大汗淋漓,伤阴损阳。

     

    休息时,可小口慢饮淡盐水或清凉退暑饮料,补充水分与电解质。有心脏病或其他基础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制订锻炼方案,量力而行,不宜盲从,以免发生危险。

  • 中医优生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以前就有“取妻不取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优生择偶观点,后来进一步发展,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的优生思想,逐步成熟并形成体系。

     

    中国传统优生思想对婚配、房事、孕产保健、饮食起居等方面均有详尽论述。

     

     

    上篇分享了,一、择良偶,忌早婚;二、选孕机,适时育。下面再分享三个:

     

    三、调理饮食、慎重对待起居

     

    古人讲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因此,调饮食、慎起居贯穿优生优育整个过程。受孕前应当养成规律的作息,以保证精充气足神旺?,饮食之类,必宜先有所慎,以免损伤后天,影响气血生化。受孕之后,饮食起居,尤当慎密。

     

    居处宜静宜燥,又要慎防风寒邪侵袭,饮食需注意养气以定五脏,不食粘硬难化之品,亦不可乱服汤药。否则,少有不和,就可能导致胎动不安,严重者还会导致堕胎等。

     

    四、注重胎教,谨慎言行

     

    胎教在中国历史悠久,昔太妊怀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生文王,己成天下。《娠子论》说“子在腹中,随母听闻”,可以看出母亲的各种活动能够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孕妇的喜、怒、忧、思皆可以使气血失和而致胎儿脏气不充,虽产而多疾痼。

     

    因此,若想“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则须行坐端严,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性情和悦,必慎所感,陈说礼乐”。

     

     

    五、疗母疾、下劣胎

     

    古人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十分注重母体的体质情况,也非常注重母体在受孕期间患病的治疗,即“疗母疾”,如《妇人良方》所记载:“若因母病而胎动,但治其母”。

     

    如果母体疾病难以治愈,或己因病重伤气血,不能养胎,其胎终不能成,古人认为应当及时“下劣胎”,“以免其祸”。这与现代优生优育所采用的人流术等手段以达到优生优育目的是一致的。

     

     

    综上所言,我国古代优生优育思想萌芽形成理论体系早,而且大多理论精辟科学,诸多观点领先于国外优生优育理念,值得我们进一步借鉴和挖掘学习,以更好地指导今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珠. 中医综合干预对备孕二胎肾虚高龄妇女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体寒”“湿热”等词汇,大家知道这是一些中医词汇,用来描述个体人的体质状况。但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体质”吗?你知道“中医体质学说”到底讲的是什么吗?

     

     

    什么是中医体质?

     

    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先天禀赋加后天获得形成的;中医对体质的论述最早始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往常的医学是研究人的“病”,而中医体质学说则是以生命个体为出发点,研究生病的“人”。体质主要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性格心理4方面组成;可高度概括为“形”和“神”。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国人体质分为9大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什么是五脏六腑?

     

    五脏指的是心、肺、肝、脾、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但是要注意,五脏并不是通常解剖学意义上的这五个器官,而是中医理论中的五个系统,即心系统、肺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肾系统;更多强调的是功能而不是实体。

     

     

    五脏负责储存精气津液,六腑负责转运输出,脏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人体的正常生理运转。

     

    脏腑与体质的关系

     

    脏腑经络的盛衰决定体质的差异。脏腑是构成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中心,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均离不开脏腑。所以,个体体质差异必然以脏腑为中心,反映出构成身体诸要素的全部特征。

     

     

    脏腑的形态和机能特点是构成并决定体质差异的根本因素,在个体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不同个体常表现出某一脏象系统的相对优势或劣势化倾向。

     

    肥胖的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肥胖与饮食不节、脾胃失调、痰湿壅滞、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人体正气亏需,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湿热痰瘀壅塞。

     

     

    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肾阳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液失于蒸腾汽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而成肥胖。

     

    中医体质学应用范围广泛,充分考虑个体特征,并针对其体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且,通过改善体质、调整功能状态,为从人群体质的角度预防疾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 中医讲辩证论治,渐冻人当属中医痿证范畴。中医说的痿证是指肢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对痿证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中论痿有五;汉代张仲景认为汗、吐、下太过可以致痿;后世医家又总结出湿热、寒湿、燥气、气血虚衰、情志内伤均可致痿。总之,中医历史上有很多名家的著作中对痿证都有论述和丰富的治疗经验,有的还对痿证的治疗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中医学认为渐冻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从而进行辩证论治已达到更好的疗效。

     

     

    一、实证

     

    1、寒湿型:病前多有下水、露宿等受寒湿史。四肢痿软无力,筋脉弛缓,食少胸闷身重;或怕冷肢寒,肌肉逐渐萎缩;重者面色惨白,气短息微,多汗出,频吐沫,全身软瘫,舌黯淡苔白;或有肢体麻木,呼吸困难,口唇指甲紫绀,吞咽发呛;或全身湿冷,脉微欲绝,气急而喘(呼吸肌麻痹)。

    2、风寒外束型:夜睡受寒,醒后身体发硬,手不能持物,小腿凉无力,继而呼吸费力,痰咯难出,除颈肩外,其余无自主运动,肘膝以下痛觉减退,大小便正常,舌苔白腻。  

    3、湿热型:多起于腹泻或过食肥甘后,突然肢体软弱,伴胸脘满闷,尿热涩或痛,舌苔黄腻。发病急,有受湿热史(汗后冷浴,汗后受风寒,夏日露宿受寒,居住湿地),此型多见于青壮年。   

     

    二、虚证

     

     

    1、脾虚型:缓慢起病渐加重,肢软乏力,肌肉萎缩或眼睑下垂,咀嚼吞咽无力。伴疲倦乏力,气短食少,脘腹涨满,大便软,面色萎黄,心悸舌淡胖,或胸闷、喉中有痰,或流涎,或为先天不足,或久病不愈,或届更年期。   

    2、阴虚型:多起于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兼口燥咽干,心烦口渴,呛咳少痰,尿少便干,舌红苔黄。 

    3、脾肾两虚型:缓慢起病,渐加重,肢软无力,肌肉萎缩,不能走不能抬举;或筋肉颤动,伴眩晕耳鸣,遗精,月经不调;或兼肢冷汗出,阳痿,早泄,尿清长,心悸气短心烦咽干,舌红少苔;或食欲差,欲呕,腹痛,大便坚尿黄,手足心热。   

    4、阳虚型:肢软无力麻木,四肢凉,肌肉萎缩,怕冷怕风,喜倦卧,大便稀;或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关节无变形不痛,但有下肢无知觉无痛觉。   

    5、肝郁肾虚型:有外伤或情志不舒或产后恶露不行史。肢体运动不灵,或肌肉消瘦,功能障碍,腰膝酸软无力,舌黯脉涩。或肢体远端麻木,发冷干燥,皱裂及痿弱无力,或皮肤感觉消失,或四肢凉,或全身麻木。除吃饭说话外,全身都不能动。   

  •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冬季有一段时间了,最近的天气特别冷,特别是北方。就拿我所在的地方吧来说吧,气温达到了最近15年来的最低温,为零下8℃。门诊最近的感冒人数也有明显的增加,而且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和小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容易感冒的多是免疫力不怎么好的人,而青壮年中虽然也有感冒的,但是患病率却显著低于中老年人和小孩。不少人都在发出疑问,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感冒的风险。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免疫力,我今天聊一聊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什么是免疫力?它有什么作用?


    可能提到免疫力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具体指什么,但是如果说什么是抵抗力估计大家都或多或少能说出点东西。免疫力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它能够认出致病微生物(这里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并且能把它们消灭,让人免受感染的困扰。从本质来说,正常的免疫力能够识别出哪些是自己人,哪些人不是自己人而是敌人。


    可能在大家都心目中,免疫力主要的作用就是不让人感染某种致病菌,但是如果要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根据最新的免疫学的本科教材,免疫力除了具有免疫防御的作用,还具有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的功能。

     

    可能大家对于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不太理解,这里我来介绍一下。免疫稳定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它是指维持身体处于稳定的一个状态。免疫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相当于清道夫,它能把代谢废物和坏死以及衰老的细胞清理出体外,以使人体保持稳定的状态。


    免疫监视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指免疫力具有一定的监视作用,这里监视的对象主要是指异常的细胞,这里面自然也包括癌细胞。我们的新陈代谢是比较快的,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生长更新速度也快,在生长和更新的时候,就需要进行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由于进行的次数多,那出错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所以难免会产生异常的细胞(比如功能缺陷、突变、癌变的细胞)。当免疫系统识别出人体内有某些细胞有异常,它就会派出免疫细胞去杀灭异常的细胞。

     


    如何提高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事,于是就有人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服用某些药物或者保健品。我先不说它们作用如何,但是肯定效果是不怎么理想的,要想提高免疫力,就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提高免疫力在某种程度上就类似于挣钱和花钱,如果每天只花不挣,那钱总会有一天被花完,如果每天都挣点钱而花的又少,那钱就不容易被花完。提高免疫力,需要在去除不良习惯的基础上,再去采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方式。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说的其实很有道理。在人体内存在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不同类型的T淋巴细胞组成,体液免疫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组成。长期的规律运动,能使免疫细胞的数量增加,而且还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运动过的人估计都有运动时出汗的经历吧,其实出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散热。运动后的短期内人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能让人体温有一定的升高,不要小看这点温度,它能增强巨噬细胞对于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


    运动虽然能提高免疫力,对人健康有好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运动都能提高免疫力,如果运动量太大的话反而会降低免疫力。运动首选安全的,目前最安全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快走、太极、体操、骑车、游泳等,具体选择哪种运动方式,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

     

    区分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技巧,如果运动后感觉到有肌肉酸痛,那就考虑是无氧运动;如果到了第二天,没有肌肉酸痛的症状,那就恭喜你做的是有氧运动。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每周应该控制锻炼次数在5次左右,每次运动的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这种行为坚持12周左右才会有有明显的免疫力提高。不过需要注意,现在天气寒冷,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适合户外活动,可以在室内运动,否则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的风险。


    除了运动外,提高免疫力还需要做到均衡饮食。现在的人虽然平时温饱没有问题,但是很多人却没有真正做到吃好。现在很多人经常出没在多个饭局,平时吃饭吃的都很饱,这样的话容易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根据中国膳食指南的推荐,正常成年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在6g以下,油脂的摄入量在25~30g,蛋白质的摄入量在70g左右,蔬菜摄入量在300~500g,水果的摄入量在300g左右。可能大家对于6g食盐没有概念,大家平时应该喝过玻璃的啤酒吧,把瓶盖的塑料去掉,刚好装满的食盐量就在6g左右,这里说的食盐是包括所有食物的总量,每天吃的零食、吃的饭都在内,很显然大多数人是超过这个量的。

     

    现在大家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不足,毕竟它们可能没有肉类好吃,但是偏食的结果就会造成营养元素的缺乏,比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样的话肯定会使免疫力变得不好。平时尽量少吃零食,尽量不吃垃圾食品,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尽量减少外出吃饭的次数,尽量吃一些少加工的食品。


    提高免疫力,还需要控制好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很多人得了慢性病以后,就觉得被判处了死刑,整个人变得都不积极了,也不按时吃药,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就拿糖尿病来说吧,它本身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所以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会显著高于正常人。很多人觉得糖尿病无非是血糖的高低,所以也没有把血糖水平放在心上。你不把糖尿病放在心上,糖尿病就会伸出它的魔爪。我见过不少因为血糖控制不好而截肢的,我也见过血糖控制不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试问一个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了,那他的运动量会不会大幅度缩水呢?那免疫力肯定也就好不到哪里去。


    要想提高免疫力,还得做到去除降低免疫力的不良反应。目前大家的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降低免疫力,所以要学会释放压力、排解不良情绪。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规律作息,每天应该在10点30左右睡觉,不要熬夜。与此同时,如果有吸烟、喝酒的习惯,应该积极努力戒烟戒酒。每天应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优先选择开水,正常成人的饮水量应该在2000ml左右,对于有肾病、心衰等的患者,需要控制饮水量。

  • 作者 | 李康宁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寒风凛冽,感冒患者越来越多,不少患者选择使用各种中成药对抗感冒。但是为什么对于有些患者来说,服药的效果并不理想?在面对各种感冒药物的时候,您知道是该“驱寒”还是“清热”吗?

     

    从中医角度看,治疗感冒要进行辨证,药一定不要乱吃。那么小小的感冒,究竟藏着什么玄机呢?

     

    今天咱们聊聊普通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是人体感受了“外邪”。中医所讲的外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就是我们说的“六淫”——自然界中本来就有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就像四季一样平常,为什么突然变成了“六淫邪气”呢?都是“过度”坏的事。

     

    风寒感冒

     

    举个例子,刮风是正常的,但如果风特别大,体弱的人、老人和孩子就很容易感冒、咳嗽,这时候“风寒”就成了主要的病因。

     

    恶寒、发热、头痛、身体酸痛、流清鼻涕、打喷嚏,但一般发热比较轻、怕冷比较明显,而且嗓子一般不疼、不红肿,汗不多或者无汗,看看舌头,舌苔是偏白色的——出现这些感冒症状,那么基本可以确定是“风寒感冒”。

     

    中医的辨证就是“风寒束表”,治法是“发汗解表”,感冒清热冲剂、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这些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风热感冒

     

    有风寒,就会有风热。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发热、咽痛、口干、不怕冷或者轻微怕冷、出汗多、流黄鼻涕,这时候往往嗓子是红肿的,舌苔发黄,小便也是黄的,这时候金花清感颗粒、银翘解毒片、金莲清热颗粒、蓝芩口服液、清热解毒软胶囊、金莲花胶囊等等,就可以用了。

     

    其实风寒和风热很容易区别,无非就是有没有怕冷、有没有咽痛、舌苔颜色不同,当然脉象也会不同,不过对于非中医人士,脉象不作深究。

     

    胃肠型感冒

     

    还有一类感冒,我们习惯叫做“胃肠型感冒”,多半发生在夏季,天气炎热、湿气很重,吹空调又受了风寒,既有“风寒”来袭,又有“湿邪”作怪——“湿邪”有它独特的症状,比如身体沉重,头昏沉,流浊涕,口中黏腻,恶心,食欲差,大便稀或者粘滞不爽,舌苔是腻的。有了这些证据,“藿香正气水”往往是对症的选择。

     

    这是中医角度最常见的三种感冒,抓住主要症状就很容易分辨。当然临床上感冒变化很快,一开始是风寒,有可能过了几天就变成了风热,那么用药就要随之变化;有时候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病情多变,如果中成药使用不当,还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不确定的话,还是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大夫,中成药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用汤药治疗。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一点简单的辨证、用药常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里常用的生姜、大葱等看起来不起眼的食材,都是宝贝:风寒感冒了,切几片生姜外加一根葱白煮水,喝上一碗发发汗,没准儿第二天就有效果。

     

     

     

    什么叫“辨证”

     

    没有学过中医的朋友,对“辨证”一词总是有诸多的疑惑。证,是中医独有的概念,可以认为是一组症状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从一组症状中提取出来的核心要素,它和“症”有着本质的不同,“证”一定是要经过医生的思维加工处理过的,就像解数学题一样,脑子里一定要有个公式或者模板才行,这个思维加工的过程就是“辨”,医生是在心里去思考患者的“证”。

     

    “证”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动态变化着,患者服用了中药之后,病情在不断变化着,证也在变化着,原来的药物有可能就不对症了,需要随时调整。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要定期调方子的原因,这也是重新辨证的过程。

     

    中医治病遵循 “理、法、方、药”这四个层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疾病的大部分信息,经过辨证确定疾病的主要机理。有了机理,就有了相应的治法;有了治法,就有了相应的方剂,自然就可以开出对应的中药来。中医治病的关键在于“辨证”,确定疾病的机理是第一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我最近一直感觉口中有异味,尤其是早上起床后更加明显,感觉很不舒服。于是我决定在网上找一个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经过一番搜索,我找到了一个专门的医疗平台,可以进行线上问诊。我很快注册了账号,填写了我的基本信息,并描述了我的主诉口臭和脾虚。很快,一位医生助理联系了我,告诉我问诊已经开始,可以持续14天。

    不久,一位医生通过文字问诊的方式与我取得了联系。医生很亲切地向我问起我的症状,询问了症状持续的时间和可能的诱因,还要求我拍摄舌头照片和告知有无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备孕期等。我感到医生非常细心和专业。

    医生在问诊过程中,不断向我询问症状的变化,让我重新描述症状,并再次上传舌头照片。我感到医生非常关注我的病情,并且耐心地向我解释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方案。

    最后,医生给我开了一份处方,并告诉我需要坚持用药观察效果,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联系他。我感到非常放心,因为医生给予了我很多关心和帮助。

    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我很满意。我感到自己得到了专业的医疗服务,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病情。我对这种线上问诊的方式非常满意,感谢医生和医院的帮助。

  • 那天早晨,我醒来时感到口干口苦,舌苔黄黄的,还有痰。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我决定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一位医生进行咨询。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我预约了一位中医内科的专家。医生非常专业,首先询问了我的症状,然后让我上传了舌苔的照片。医生仔细分析了我的病情,并告诉我可能是肺脾气虚和湿浊内蕴导致的。

    医生建议我进行中药调理,并给我开了一个7天的治疗方案。由于疫情的原因,我选择在线上购买药品,药品会直接配送到家。医生还提醒我,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不适,要及时线下就诊。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还通过便捷复诊功能与我保持联系,询问我的病情变化,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这让我感到非常贴心和放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我的病情明显好转,口干口苦的症状消失了,痰也少了。这让我对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有了全新的认识,方便、快捷、专业,让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 那天晚上,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我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蔓延到全身。白天,我又常常出汗,仿佛身体里有一股热气在沸腾。我有些慌张,决定在网上寻求帮助。

    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这是一个让我感到很安心的地方。在网站上,我找到了一位中医内科的医生。医生通过详细的询问,了解了我的症状,并决定通过线上问诊来帮助我。

    医生非常耐心,他不仅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还给了我很多生活上的建议。他告诉我,我的症状很可能是由于肺气不足和脾气不足引起的。他建议我注意保暖,调整饮食,并给我开了一些中草药。

    当我拿到处方时,我感到一丝希望。我按照医生的指导,开始服用中药,并且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慢慢地,我的病情开始有所好转。晚上不再感到那么冷,白天的出汗也减少了。

    医生还告诉我,他过几天会给我发一个免费包,我可以直接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向他咨询,无需再次挂号。这让我感到很贴心,也让我对医生充满了信任。

    现在,我已经完全康复了。每当回想起那段经历,我都非常感激那位医生。他的专业、耐心和关怀,让我感受到了医者仁心。

  • 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心情有些忐忑。屏幕那头,是一位来自京东互联网医院的中医男科医生,他微笑着向我问好:“你好,目前感觉怎么样了呢?舌苔照片发我看看吧。”

    我上传了舌苔的照片,医生仔细地端详着,然后说:“舌头没上次红,是气血又下降了吗?”我点了点头,心中有些疑惑。

    “还是气血不好吧,应该勃起还是那样?”医生接着问。我沉默了一会儿,回答说:“嗯,勃起还是有点不坚。”医生听了,微微皱眉:“可能是昨天上班太累了,所以晚上遗精了。”

    “今天也上班吗?”医生关心地问我。我回答:“工作辛苦,累的话,容易遗精。”医生又问:“还是有点虚。”我回答:“是的。”

    “现在主要还是脾虚和气血吗?”我确认道,医生点头:“对的。”

    医生告诉我,需要尽量保证休息,不要一直上班劳累。我听了,心里暖暖的,觉得这个医生真的很贴心。接着,医生告诉我,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并详细解释了处方的内容。

    我还咨询了医生关于夏天补气血的问题,医生推荐了用红枣煮水的方法,并告诉我可以加入桂圆和红枣,还可以放点姜。我听了,心中充满感激。

    最后,我还问医生现在能吃水果吗,医生告诉我,这个没事,只要不过量就可以。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爱,也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隔着屏幕,但医生的温暖和关怀却让我倍感温暖。

  • 我是一位经常感到手脚凉的人,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最近,我还发现自己的脚、手和腋窝一起出汗,让我感到很不舒服。于是我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建议。

    经过与医生的交流,我了解到自己可能是脾胃气虚的表现,属于自汗的症状。医生给了我一些药物建议,并告诉我应该注意多换洗衣物,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建议。我对医生的专业程度和耐心沟通表示非常满意,我相信自己会很快康复。感谢互联网医院提供了这样便捷的服务,让我能够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

    问诊结束后,我对医生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我决定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继续跟进我的病情。如果需要诊疗,我会前往医院就诊,但我对互联网医院的便捷服务仍然表示非常满意。

  • 我的线上中医问诊经历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有些忐忑,准备开始我的第一次线上中医问诊。

    屏幕那头,是***医生,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内科专家。他先是通过视频了解了我的症状,询问了我咳嗽痰的情况、大便的频率,以及是否有其他不适。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询问,***医生诊断我患有肺脾两虚,气血不足,并伴有肝郁虚火旺的症状。

    他告诉我,将综合调补气血,清肺止咳化痰,并为我开具了中药汤药,通过线上药房熬制,顺丰或京东直接送达。

    服药期间,我时常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咳嗽确实有所缓解,但仍有反复。于是,我再次联系了***医生,他根据我的病情调整了治疗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的症状逐渐减轻,鼻炎和咳嗽都有所好转。虽然过程中有些曲折,但最终在***医生的耐心指导下,我成功地走出了疾病困扰。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同时也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

  • 最近,我感觉身体非常疲惫,总是觉得很困,也睡得很多,但醒来后仍然感到非常疲惫。我还发现我的舌苔发白有齿痕,而且喝水多尿少,眼睛也有点肿。最近鼻炎也很严重,我吃了一些药,但似乎效果不是很好。

    于是我决定进行线上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专业医生的建议。问诊时,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症状,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建议。医生告诉我,我的舌苔照片显示我有严重的脾虚,建议我服用中药颗粒剂或者汤剂调理。由于我在学校,无法方便地服用中药,医生又为我推荐了其他药物,并告诉我一些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问诊结束后,我感觉到医生非常负责任、专业。他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和建议。我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调理,希望能够尽快康复。

  •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一位患者开始感到腹部疼痛,经常出现消化问题,多次去当地医院就诊,却未见好转。于是,他决定尝试线上问诊,寻求中医内科医生的帮助。

    医生助理在问诊开始时提醒患者,医生可能需要辅助了解病情,以便更快地给出诊疗建议。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诊断出肝脾不和导致的一系列情况,说明了体质导致的不适症状。患者虽然不太理解专业术语,但医生耐心地用通俗语言解释,让患者明白了病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医生建议患者使用中药进行全方位的调理,说明了中药的天然绿色和极小副作用。患者选择自己煎药,医生详细解释了药物的服用方法,让患者明白了煎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患者选择线下购买药品,医生建议线上购买便于复诊和药效控制。最终,医生为患者开具了草草药方子,并详细解释了如何煎药。患者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表示感谢,开始了中药调理的治疗。

    整个问诊过程结束后,患者对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服务感到满意,充分体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关心患者的品质。

  • 互联网医疗:一位患者的心路历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如往常一样,打开了我的智能手机,准备进行一次线上问诊。

    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病情,包括脾肺气虚、运动后出汗、饮食不规律、舌头有齿痕、心烦、失眠、口苦、胸胁苦满、血虚、白头发增多等症状。

    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并询问了我一些问题,比如我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在详细了解了我的病情后,医生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和建议。

    医生告诉我,我的病情属于脾虚湿盛、心火偏亢。他为我开具了中药处方,并告诉我可以喝代煎或者免煎颗粒剂,或者自己熬制。

    此外,医生还为我开了一份茜草生地膏的方子。当我询问医生是否可以同时服用汤剂和膏剂时,医生告诉我可以稍微隔开一点,没问题。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按照处方服用中药,并逐渐调整了我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和高效。在医生的帮助下,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重拾了健康。

    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在互联网医疗的平台上得到了满意的医疗服务。

  • 互联网医疗:一位中医内科医生的温暖关怀

    2024年7月的一个午后,我,一个来自河北保定的普通患者,正坐在电脑前,紧张而又期待地等待着一位中医内科医生的线上问诊。

    屏幕对面,是***医生,她微笑着向我问好,让我感到一丝温暖。在简短的寒暄后,她开始耐心地询问我的病情,从情绪压力到生活习惯,从月经状况到睡眠质量,她都细细询问,让我感到她的专业和细心。

    在了解了我的病情后,***医生给出了诊断:“目前来看考虑肺脾气虚。”我听了心中一震,没想到我的种种不适竟然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医生安慰我说,中药可以针对我的情况来进行全方位的调理。

    我有些犹豫,因为我以前吃过很多中药,但效果并不明显。***医生看出了我的顾虑,她耐心地解释说:“我理解,但是您吃药不好,不代表所有的中药都是不行的。中药是人配比的,医生跟医生直接也是有差距的。”这让我对她的专业和医德更加信任。

    ***医生为我开具了中药处方,并告诉我一个疗程的费用大约在两三百元左右。她告诉我,中药很方便,可以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下单,顺丰快递包邮到家。

    用药期间,***医生还多次叮嘱我要注意饮食,忌辛辣油腻,注意休息。她的关心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如今,我已经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一段时间了,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我相信,在***医生的关爱和指导下,我的病情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互联网医疗,让像我这样的患者有了更多便利,也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和关爱。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