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脑卒中的识别与处理

脑卒中的识别与处理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文润嘉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包括脑梗死、TIA 等,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中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的 60-70%,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据最新研究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约 1300 万,每年有近 500 万人罹患脑卒中,其中近 196 万人死于脑卒中,是我国首位死亡原因的疾病。且脑卒中容易致残及复发,中风后幸存者中约 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度残疾占 40%。一年的复发率为 17%。

那么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我们可以通过“FAST”判断法:

  • F即 face(脸),要求患者笑一下,看看患者嘴歪不歪,脑卒中病人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病人也无法正常露出微笑;
  • A即 arm(胳膊),要求患者举起双手,看患者是否有肢体麻木无力现象;
  • S即 speech(言语),请病人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
  • T即 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

人的大脑很娇嫩,如果缺氧 6 分钟,脑细胞就会死亡,且不可恢复,越早就医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越低,因此,对于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脑卒中的快速识别并及时救治非常关键,一旦确认脑卒中的发生,要在第一时间拨打 120 并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王俊玲

    事实上,有些老年人在生活中更容易发生脑中风,这类疾病更常见的并发症是偏瘫、大小便失禁和丧失正常的语言功能,因此许多患者康复后,必须做一些适当的康复锻炼。还有一些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和冠心病,预防体内血栓形成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塞,因此,饮食中要避免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物,饭后要适当运动以保持心情放松。

    1、中风后,患者首先需要平静自己的情绪,因为很多人在成功前可能会因情绪激动而引发,患了这种疾病后,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大多数人还没有调整好情绪,事实上,他们的内心仍然很抗拒这个事实。

    2、因此,中风患者应该首先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他们不应该有排斥和抗拒的消极心理,毕竟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障碍,很多人会立刻气馁。

    3、在平时,如果患者患有一些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合理的饮食,也很容易导致中风,中风在平时也可以称为中风,所以平时应该注意。

    4、患中风后,如果病情不严重,会给患者的行走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当一些患者病情严重时,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瘫痪,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终身瘫痪。

    如果平时不及时治疗中风,有时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平时必须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患有某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发病非常紧急,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头痛、呕吐等先兆症状,此时可以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

  •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严重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7%,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的病死率高达10%,致残率也高达20%~25%[1],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很大的危害,容易突然出现,该如何识别呢?今天就教大家快速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中医又称为中风,分为脑出血和脑梗塞,而脑梗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栓

     

     

    为什么对于脑梗塞更要早期识别呢?因为时间就是大脑。越是早起治疗受益越大,受到的损害就越小,也就是说后遗症越小。而脑梗塞最佳的黄金抢救时间是3小时内,4个半小时是卒中的有效抢救极限。一旦超过4个半小时,溶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在能快一秒是一秒的紧急时刻,卒中患者如果能更快更高效的就医,对其后期康复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脑卒中是急症,抢救时要争分夺秒,3个小时内是中风治疗的最佳时间。在此时间内用溶栓药物治疗,42%的病人都能够恢复工作或自理能力。如果超过3个小时,特别是6个小时后,患者的神经细胞会出现坏死。即使这时候采取措施,血管状况已经很差,甚至可以说于事无补。所以,当发现有脑卒中迹象时,马上拨打120。

     

    作为普通老百姓怎么能快速识别呢?其实也并不难。这就是FAST原则。下面教大家快速识别。

     

     

    F Face(脸)面部不对称:嘱患者微笑,一侧脸部低垂。

     

    A Arms(手臂)手臂乏力:嘱患者向两侧伸直手臂,一侧稍有下垂。

     

    S Speach(言语)言语障碍:嘱患者重复一句简短的话,观察患者能否重复,或言语奇怪,或含糊不清。

     

    T Time(时间)尽快就诊:当出现卒中征象,尽快呼叫120,请神经科专科会诊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致残率,致死率!

     

    预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慢性疾病的管理

     

    管理好三高请和您的医生一起管理您的健康。

     

    2、健康饮食

     

    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全谷类和低脂乳制品等。多食用含钾的食物,少摄入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

     

    3、控制食盐的摄入

     

    在降低每天摄入食盐量的同时,您还要注意那些加工过的食物中所含的盐分,如罐头或是冷冻食品等。

     

    4、增加运动

     

    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您降低血压,控制体重。要争取每天能够运动30分钟以上。

     

    5、戒烟、饮酒要适度

    吸烟可以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为脑卒中发生创造了条件;过度饮酒容易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易发生脑卒中。戒烟、限酒是我们远离脑卒中的必要条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杜万良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医体融合 预防卒中”,宣传口号是“科学运动 健康生活”。

     

    什么是卒中?

    怎么才能预防?

    发生了卒中应该怎么办?

     

    世界卒中日前,小编找到被网友昵称为“阿杜”的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杜万良,请他带领我们认识卒中、了解卒中。

     

    什么是卒中?

     

    卒中,又称脑卒中,也有人称为脑中风,泛指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突然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状态。

     

    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坏死时称为脑梗死。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破坏时称为脑出血。脑卒中严重者可致残甚至致死。

     

    卒中有多可怕?

     

    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

     

    我国每年有240万新发脑卒中,110万脑卒中相关死亡。脑卒中现患人数约1100万。

     

    脑卒中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多见。

     

     

    怎么发现卒中? 发现卒中怎么办?

     

    脑卒中最常见的表现是突发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嘴歪、言语不清。

     

    一旦家中有人出现上述表现,家属切勿给患者盲目服用药物,因为从外在表现无法区分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

     

    症状严重者要平卧、侧头以防呕吐物窒息,由家人呼叫急救车。

     

    拨打急救电话时,要说清患者的症状、准确地址,留好联系方式。

     

    症状较轻者可由家人送到医院。脑卒中在病程早期容易加重,所以无论轻重都要立即就医。

     

     

    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残疾或死亡的重要环节。脑梗死约占所有脑卒中的2/3。到达医院越快,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医院优先救治。家属要跟医生说清患者的确切发病时间、患病史、用药史。同时患者要接受抽血化验、建立静脉通路、拍急诊CT。

     

    脑梗死早期的最佳治疗是溶栓。溶栓就是用药物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如果能够及时再通,可以避免严重的残疾和死亡。溶栓有引起脑出血的风险,但发生率很低。溶栓的好处远远大于风险。

     

     

    得了卒中怎么办?

     

    脑卒中有后遗症者,要通过康复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有脑卒中高风险的人,要积极预防发病。已经患过脑卒中的人,要积极预防复发。一方面是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另一方面是控制危险因素,比如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按时服用抗血栓药物,定期到医院复查。

     

    另外,气温低时脑卒中发病增多。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早晨外出不宜太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43岁的刘女士在吃完饭后洗碗的时候突然感觉剧烈的头痛,并且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家人扶她到沙发休息,她言语不清楚,逐渐出现视物模糊,甚至一边身体出现麻木、无力的感觉。

     

    家人见情况不好,赶紧打了120,送到医院急诊,测血压180/110mmHg,紧急做头颅CT,诊断为脑出血,由于出血量超过100ml,紧急做外科手术,由于出血量过多,虽经过全力救治,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半个月就离世了。

     

    刘女士住院期间血压高,血脂高,诊断有高血压、高血脂,医生询问病史时发现刘女士有一特殊习惯动作,她习惯每次吃饭时,把剩菜都自己吃了,甚至剩下的汤都喝下去,舍不得倒掉,怕浪费!

     

    医生叹息:正是刘女士这个特殊动作害了她!因为实际上很多肉类的汤里面脂肪含量高,剩菜吃多了也会增加盐的摄入,这样高脂高盐的饮食很容易导致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增加脑出血等脑卒中的风险。

     

     

    如何预防脑卒中?

     

    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经被研究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和”。

     

    (1)合理膳食

     

    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饮食,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饮食要清淡,每天盐量控制在6克以内,避免食用动物性脂肪和内脏,少吃宵夜、烧烤、炸鸡等高脂高盐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物、粗粮等食物,保证饮食种类多样化,使营养均衡。

     

    (2)适量运动

     

    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是众所周知的。每天锻炼30分钟,每周锻炼至少三次,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例如步行、骑自行车、爬楼梯、乒乓球等运动可有效预防中风,而且运动越早,中风的风险就越低。

     

    (3)戒烟限酒

     

    吸烟和酒精都会损害血管内皮,引起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所以不仅要戒烟,而且要避免吸入二手烟。最安全的酒量是0,所以最好不喝酒。实在要喝酒,每日饮用酒量不要超过25克酒精量。

     

    (4)定期体检,知晓自己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

     

    很多人就像本文的刘女士一样,直到最终脑卒中发病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高血脂,事实上,如果能定期体检,知晓自己有高血压高血脂,完全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达标,从而大大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结语

     

    脑卒中可防可治,只要坚持以上的好习惯,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特别提醒,冬季脑卒中高发,因此平和、乐观的心态对于预防脑卒中也是很重要的,冲动易怒的性格很容易由于受外界刺激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而引发脑梗死或脑出血。所以有个平和的心态很重要,要开心每一天哦!

  • 脑梗死和脑出血都是脑卒中的一种,分别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代表性疾病。“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脑血管意外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罹患脑梗塞和脑出血呢?

     

     

    一、疾病谱在不停的改变!

     

    时光在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在变,而我们身上所发生的疾病也在不停的改变,也就是我们的疾病谱才不停的改变。

     

    原来经常会导致我们丧命的消化道感染,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而原来很少发生的脑梗塞,脑出血却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出现,这些都是疾病谱在不停改变的结果。

     

    二、脑梗塞脑出血为什么越来越多?

     

    脑梗塞,脑出血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系。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高血压等慢性病。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在生活方式改变以后已经越来越多的发生,而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脑出血,脑梗塞同样和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三、如何避免脑卒中?

     

    如何避免脑出血,脑梗塞的发生呢?改变生活方式,减少诱发脑出血脑梗塞的生活方式方面的因素,比如抽烟,酗酒,加班熬夜,劳累等等。

     

    另一方面控制好可以诱发脑梗塞,脑出血的原发性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等,也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还有最后一方面就是如果有必要使用相关的药物进行脑梗塞脑出血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看懂了吗?脑梗塞脑出血的发生,是伴随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是伴随着我们疾病谱的改变而发生的,要想预防脑出血和脑梗塞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医院甚至开通了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为了更好的抢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跟死神争夺时间,通过绿色通道,先诊治后付费,电梯直达病房,优先救治,优先检查的多项措施并进,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愈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范围涉及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诸多相关学科。

     

    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地球环境的恶化,气象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地位已逐渐被广大学者认知并重视。然而,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气象因素、饮食习惯和经济水平的差异,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

     

    普遍认为,寒冷和气温的大幅波动是缺血性脑卒中诱发因素,而在温暖季节和气温相对平稳的月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减少,不同类型卒中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气温变化时,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可能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因此,老年人与高血压病患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季节交替、寒潮来袭等引起气温较大波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室内温度的控制,更要对血压的变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血压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气温变化与有高血压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血压波动有关,气温下降和温差增大可引起血压的升高,秋、冬季此现象更为明显,老年患者更为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胆固醇水平随增龄呈下降趋势,老年患者血胆固醇水平在不同的季节有所变化,但此短时血脂水平的波动可能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无明显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气温波动和血压变异等多方面有关。在气温变化时,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发生异常血压波动,可能是老年人更易发生脑卒中的原因,因此,老年人与高血压病患者等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季节交替、寒潮来袭等引起气温较大波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室内温度的控制,更要对血压的变异引起足够的重视。 

  • 此文实际是报社记者近3年采访我的内容合编2010102、添加20120504、20160810、最新改动润色20230422

    各次采访题目如下:

    新春约稿感言:心脑血管病,防重于治

    头晕头痛可能是脑卒中先兆

    关键在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经常头晕要先排除中风的可能性

    莫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中风恢复期不能停药

    隙性脑梗塞已四年多,如何诊治?

    咧嘴微笑说话举手三个常识让你迅速判断中风

    哈欠频频要小心

    手笨可能也是病

    真的不是我“翻脸不认人”!

    附录:脑血管病后遗症如何治疗护理?后附急性期治疗原则和方法
    ?

    新春约稿感言:心脑血管病,防重于治

    ?? 我半年前曾接诊一52岁的男性病人,因右侧轻度偏瘫3天就诊,高血压2年,吸烟30年,每日至少吸1包香烟,少量饮酒。头CT提示左底节腔隙性脑梗。经相应治疗3周后,病人基本痊愈。经颅多普勒和颈动脉超声提示动脉硬化性频谱改变,多处动脉内斑块。我劝其务必戒烟,并控制好血压。他仅停吸3周,病好后又开始吸烟。2个月后病人突然双目失明,经查是双枕叶同时出现新的梗塞,经积极治疗1月后仅恢复光感,生活极不方便。病人也流露出明显悔意,但历史已经无法改写。

    ?? 我们在临床中也有大致经验,55岁以前患脑卒中的病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除去有少数长期高血压、明显肥胖、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外,绝大多数是长期吸烟者。许多研究已证实,不管年龄大小,吸烟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性会增加3-5倍。脑卒中的其它危险因素还包括增龄、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畸形等。我们无法遏制年龄的步伐,却可以从改善生活习惯着手,戒烟、少饮酒、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人体的衰老从动脉硬化起步,加重于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防重于治。愿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维持合理的膳食营养,保持平和坦然的心态,身心健康事事无忧!

     

     值此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恭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20100102 闵宝权 应保健时报吴玲娟高级编辑之邀 新春约稿感言

     头晕头痛可能是脑卒中先兆

    保健时报(记者 吴玲娟)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说,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发生在脑部血管的病变,或由于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临床常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由于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脑卒中又有“脑血管意外”之称,民间则把这一类病症俗称“半身不遂”,祖国医学称其为“中风”。

    脑中风主要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常见的缺血性中风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等。出血性中风则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具有三高的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平均约为180/10万人口,年死亡率为120/10万人口。以此推算,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至少在200万人以上,每年死亡最低也要超过150万人。我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有600万~700万,其中3/4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度致残约占40%以上。

    闵宝权说,脑卒中患者往往有一定的前兆,是可以早发现的。

    一般来说,活动中起病,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伴有恶心呕吐,且症状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伴有血压明显升高,要高度怀疑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患者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失语或词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跌倒,则有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这是由于脑血管病供血不足,运动及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

    此外,突然出现的面、舌、唇或肢体麻木,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相关感觉功能;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意识障碍,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都可能脑中风所致。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常因血管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少数伴有头疼等症状,平卧休息或适当治疗数日后缓解。如此说来,稍微头晕就怕患脑血管病,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闵宝权说,判断头晕是否为脑卒中的前兆还需同时观察是否还有其它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有无危险因素,必要时要进行血流变、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如果危险因素少,检查结果显示没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出现梗塞的几率是比较小的。因此,中老年人不要因头晕而过度忧虑。

     关键在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保健时报(记者 吴玲娟) 中风的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与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闵宝权说,在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和吸烟是可以预防的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都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据了解,脑出血患者中93%的人有高血压病史。如果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患中风的危险率可降低30-50%。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黏度及血管壁损伤;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动脉硬化。临床发现,吸烟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几乎是非吸烟者的2倍~4倍,50岁以下的脑梗塞患者中,有95%都抽烟。酗酒者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倍左右。

    年龄的增长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闵宝权说,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中风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此外,糖尿病、冠心病、肥胖、血脂代谢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等,都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闵宝权说,预防中风关键在于降低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因此普通人群应半年或一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则应随时掌握自己的血压。高胆固醇可导致心脏病,从而间接地增加患卒中的危险性,降低高胆固醇可以减少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轻度胆固醇升高可通过减少饮食脂肪和运动来控制,中、高度胆固醇升高则需加用药物治疗。糖尿病可增加卒中的危险,多数糖尿病可以通过饮食和药物得到控制。有房颤的患者应及早治疗,因为房颤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脏腔室中,因而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源性脑栓塞。有高血压、高血脂、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还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终身服药,而且要根据季节、病情的变化对药物进行适当调整。

    闵宝权说,预防中风,饮食非常重要。每日三餐应正常饮食,每餐保证七、八分饱。尽量少吃或避免油炸、富含动物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鸡皮、肥肉。避免过咸、过甜的食物,以及腌制的肉、酱菜等。同时注意戒烟、限酒,并养成运动的习惯,如快速散步、慢跑、骑车、游泳等,每日运动至少30分钟。

    脑卒中高危人群平时起居要慢。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三个半分钟”的概念,即醒后静卧半分钟、坐起半分钟、双脚沿床沿下垂半分钟后才下地。

    进入冬季后,血管受寒冷刺激收缩,容易造成血压上升,严重的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因此,中老年人在冬季要注意提前做好保暖防寒工作,一旦出现降温预报,提前增加衣服。天气刚转冷时尽量不要在早晨及黄昏时出门,要在冷过几天以后,身体渐渐地适应寒冷天气了,再选择阳光好、较暖和的中午出门短时间散步,并逐渐增加散步的时间。

    随着气温下降,自来水的温度也下降。中老年人洗手、洗碗等尽量用温水,冰冷的自来水突然刺激手部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经常头晕要先排除中风的可能性

    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20090308

    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中,如果老年患者是来看头晕的,门诊医生经常会问,你最近做过血管超声吗?如果没有,医生常建议患者先做这项检查。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排除脑中风(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可能。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

    头晕在60岁以上老人中很常见。头晕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供血不足。通过头晕是否与体位改变有关系可以判断其原因,如果躺下的时候缓解,坐起来明显,强烈提示与脑供血不足有关。大多数情况下经对症治疗(活血化淤,扩血管等)后1-2周多数此类的头晕可以缓解,但仍有一部分未缓解的病人头晕后会发生脑中风。但若年龄小于60岁,头晕时间较长(大于2周),按脑供血不足治疗后无明显缓解时,应考虑是否存在其它原因的可能(将另写文章说明)。

    如果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头晕持续一周以上,通过治疗不缓解,或者刚开始头晕比较轻,治疗后反而加重,并且有危险因素如肥胖、抽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低血压和高血脂等,这样的头晕有可能是脑中风先兆症状,或要警惕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故要重新审视和评价相关风险,重新调整诊治策略。

    这样的老人应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及早排除脑中风的可能性。需要测量血压及波动情况;一般需要做的检查是血生化、血脂和血黏度、叶酸、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超声(CA)、经颅多普勒(TCD)、头颅CT动脉显影(CTA),磁共振血管显影(MRA)等,以此评价脑中风的可能性。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若有CA、TCD、CTA、MRA提示脑血管明显狭窄或血管畸形,大夫常建议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DSA),部分可能需放置支架或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若脑血管狭窄小于50%,一般不必做脑血管造影,视情况予药物保守治疗(降脂、降纤维蛋白原等)。

    闵大夫还建议,凡是有头晕症状的老人不管头晕持续时间长还是短,如果年龄在60岁以上,都要每隔1~2年到医院做一次血管超声和血液等相关检查。

    201304闵宝权:有病友不管动脉硬化轻重,一年恨不得去复查CA/TCD好几次,其实未必需要这么密集检查的。关于用药方面不少大夫的意见和处置方法也不一样。下面是我个人的建议和用药经验:

    1、若有CA、TCD、CTA、MRA提示脑血管仅是有内膜增厚,动脉内少量且轻的斑块,故2-5年复查CA/TCD。视情况可以予降脂、降纤维蛋白原治疗(若相关指标高的话)。阿司匹林可以不必用的。

    2、若有CA、TCD、CTA、MRA提示脑血管仅是有明显内膜增厚,动脉内较明显的斑块,比如动脉狭窄达到30-60%,故1-2年复查CA/TCD。视情况可以予降纤维蛋白原治疗。最好予降脂治疗(即使血脂水平正常),视情况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可以用的(若已经有脑梗死,最好用)。

    3、若有CA、TCD、CTA、MRA提示头颈动脉内较明显的斑块,且让动脉狭窄达到60%以上,建议0.5-1年复查CA/TCD,必要时复查CTA或MRA。可以予降纤维蛋白原治疗(即使血指标不高),予降脂治疗(即使血脂水平正常),务必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关于其它用药不再赘述,应由面诊大夫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酌情决定的。

    当然50岁以上的人群,不管有什么基础病情和身体素质,一般建议每年做例行体检的。

    闵宝权20100426另加注下段话:

    出现了脑中风自然要积极对症治疗,但多数情况下,脑中风后恢复正常比较难,主要是因为不管是脑梗塞或是脑出血均会造成不同程度脑组织的坏死,这部分坏死的脑组织肯定是不能再生的,坏死越大,偏瘫越严重,恢复越难。脑中风后的部分恢复主要是因为坏死灶周围半死不活的脑组织(半暗带)大致恢复后起的代偿作用。由于脑中风后恢复正常比较难,故脑血管病预防的重要性可能比治疗更大,也就是说防胜于治。故有肥胖、抽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低血压、风心病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有必要改进生活方式、戒烟酒、积极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尿和高血脂等。

    ??????????????? 莫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保健时报(记者吴玲娟)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介绍说,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从发病到第三周末,治疗以挽救生命和控制病情进展为重点。恢复期从急性期过后至病后1个月~3个月,康复是这一时期的重点。这一时期病情进一步好转的可能性较大,可以恢复者,在这一阶段康复至较好状况,不可逆者则症状体征持续下去转入后遗症期。后遗症期一般病情平稳,失去的功能不再有明显的恢复。

    脑中风来势迅猛,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当、治疗用药不当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研究发现,每延误一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轻者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必须抓住脑中风的“急性期”,及时诊断、治疗。

    闵宝权说,缺血性中风超早期(即发病6小时之内)可应用溶栓药物使血流再通,使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在发生代谢衰竭以前恢复正常功能。发生脑卒中后,病人家属应迅速拨打120或者找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适可处理。

    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初步判断为脑卒中后,应使病人仰卧,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同时将枕头垫在肩膀下面,使下颌略微仰起,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或引发吸入性肺炎。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当病人被送至医院后,医生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还可使用一些扩张血容量、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活血化淤以及消除脑水肿等药物。脑梗塞严重的患者,如果出现脑疝,可进行骨瓣减压以降低颅压。脑出血的出血量大于30毫升者,必要时可行血肿抽吸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

    ??? 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同时补充叶酸和B族维生素。

    脑卒中患者除接受上述药物治疗以外,还可通过神经影像学的检查,找到血管病变的关键所在,施行相应的放射介入治疗,比如缺血性中风超早期内可行动脉内溶栓,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行动脉瘤拴塞术。

    恢复期对中重度的脑卒中病人来说非常重要。这一时期,患者可持续用药,有些病人在前期没有进行造影,可在病情稳定后做造影检查。颈部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超过70%者可放置动脉内支架,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还可做动脉内膜剥脱术。

    ??????

    ???????? ??? 中风恢复期不能停药

    ?????????????保健时报(记者? 付静)

    ?? 中风是一类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其特点是来势凶猛、进展快、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大多数中风的病人度过2-4周的急性期后,其后的1个月~6个月为恢复期。不少病人和家属很重视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对其后恢复期间的药物治疗就不太重视,不按医祝按时服药,或擅自换药或停药。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表示,这些都与不正确的认识有关。

    ?? 闵宝权说,中风的发生与增龄、抽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血黏稠度、心功能不全和遗传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仍有许多患者还未充分认识到中风恢复期服药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用药知识。在中风急性期过后,病人的有关因素可能并未消失,仍有中风再次发生的可能,故仍需要相应的药物治疗。比如,高血压患者一般伴有动脉硬化,服用降压药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后,若突然停用降压药,血压就会突然反弹,加之动脉管壁硬化,弹性减弱,血液会突破血管自身的调节机制而引起出血。反之,若擅自增加降压药的剂量,血压降得过低,血流速度减慢,亦可因本来黏稠的血液滞留阻塞血管而引起脑血栓。临床资料统计,中风病在第一年内的复发率是25%~30%,第二年复发率是17%~20%,第三年是20%~23%,第四年是15%~18%,第五年是59%。由此可见,已发生过中风的病人,若存在上述相应的危险因素,仍需长期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减少中风复发的可能性。

    ?? 中风恢复期的病人,在用西药(如扩血管、抗凝、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降脂等)为主的同时,不妨同时辅助性地选用1-2种起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如血栓心脉宁、脑血栓片、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大活络丹、复方丹参等)。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体质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服用。必要时,还可配合使用一些有调补作用的中成药,如益气、滋阴、温阳、养血类药物。

    ????? 闵宝权提醒,有过中风病史的患者不要认为服药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血黏稠度本身就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应避免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荤素合理搭配,避咸趋淡,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多吃蔬菜、适量水果,每周最好有适量的体育锻炼,每天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长期合理的药物治疗,定期做适当中肯的检测,同时将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黏稠度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20130403 闵宝权评论:此文同样适合5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且有头晕/眩晕的病人,有中度至中度头颈动脉狭窄,即使头CT或MRI并没有提示脑梗死。)

    ??????????? 隙性脑梗塞已四年多,如何诊治?

    ?? 法晚记者 曾佑忠转一患者的问题,请闵宝权大夫予以回答:

    ?? 问:病人男,50岁,患腔隙性脑梗塞已四年多,现已半身不遂,左侧肢体不便,能独立行走,主要是左侧肢体总是麻木胀痛,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视线狭窄,左眼左侧有一黑影遮挡视线。经多方求治均无疗效。恳请专家能解除我的痛苦。

    ?? 闵宝权回复:

    ?? 腔隙性脑梗塞(简称“腔梗”)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指直径在20毫米以下的脑部梗塞。

    ?? 因梗塞的血管、部位、大小等不同,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表现也不太一样。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无力、动作失调、发音困难,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 动脉硬化是导致腔隙性脑梗塞的直接原因。而高血压、抽烟、肥胖等又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性变,从而产生血管闭塞。中老年人的机体发生变化,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等,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这样更容易导致小动脉闭塞,而发生腔隙性脑梗塞。

    ?? 从这位患者的陈述分析,患者的病情应该比较轻。不过,患者视物不清不一定是腔隙性脑梗塞造成的,也可能是因视神经或眼底缺血所至。建议患者同时看眼科医生。

    ?? 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扩血管和营养神经治疗。此外,也可以用具有活血化淤功效的中草药辅助治疗。

    ?? 腔隙性脑梗塞的诱因,如高血压等,跟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因此,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若有糖尿病,也应规律用药。日常生活中,应该戒烟、限酒,并且要控制好体重。

    ?? 此外,要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躯症状,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老年人一旦出现突发的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记忆力减退、动作不协调、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要高度重视,及时到当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就此患友而言,建议做脑血流图、查血流变,必要时应行眼底荧光造影。

    ????????? 咧嘴微笑说话举手三个常识让你迅速判断中风?

    ???????????????? 保健时报(记者 邱爽)

    ?? 夏季天气炎热,高温酷暑易使人心情烦躁、动怒上火,也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而诱发中风。而有中风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长期抽烟和酗酒的中老人(50以上)如果对气温突然转变适应不过来,就可能引发中暑、晕厥或脑卒中。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提醒说,一旦发现有老人晕倒,在简要查看病人情况并拨打120之后的等待时间里,可先摸摸病人的脉搏、鼻息,扒开眼皮看眼球有无活动,也可对人中按掐,并同时对病人进行呼叫,让其睁眼或说话,试图促使病人清醒。脑卒中常突然发生,若病人正在行走中或出于站立位时,部分病人可能因头晕和肢体无力而摔倒,少数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多数脑卒中病人发病初意识是保持清醒的。对摔倒的病人,或未摔倒但有一侧肢体无力的病人,若意识是保持清醒的,有三个简单的方法教你判定病人是否为中风。

    ?? 第一个方法是让病人咧嘴微笑或让其呲牙,因为咧嘴微笑时病人如果上下牙发生错位,或者嘴歪了,就意味着有面瘫,这是中风的一个典型表现。

    ?? 第二个方法是让病人说一个简单的句子,比如说出自己的姓名(我叫某某某),如果病人说不出来,或说时含混不清,或者听觉有问题答非所问,甚至完全无法说话,则意味着病人存在语言障碍。

    ?? 第三个方法是让病人举起双手,如果伸出来的手有一侧突然坠落,或者一侧不能举起的情况则可能意味着肢体有偏瘫。

    ?? 闵宝权说,当这三个动作中任何一个动作出现异常的时候,都应该怀疑有脑中风的可能性。此时,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也不要让病人处于坐姿,更不要猛烈摇动其身体,应让病人平卧,并立即松开病人的衣领,口中有痰或呕吐物的,让其侧转头部,尽量将痰或呕吐物吐出,有假牙者帮其取出假牙,保证其呼吸通畅。如果病人出现了抽搐,应及时将手绢、毛巾等物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部分病人可能很担心害怕,心情焦躁,不妨陪他说说话,轻声安抚,让其情绪趋于稳定。如果周围环境很差,需要转移地方时,最好多人协作,一人托稳病人头部,其余人水平移动病人。

    ?? 在许多病情不明了的情况下,不主张随意给病人服用一些自身携带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大多为速效救心丸、降压类、扩张血管类药物,服用它们可能会使病人血压突然下降,加重病情。况且不少脑血管病人存在吞咽问题,此时喝水喂药可能会引起呛咳,使血压波动。在做上述简单识别和处理的同时,视具体情况既可呼叫120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也可直接将病人带至就近医院就诊。

    ??????????????????? 哈欠频频要小心

    ???????????????? ?保健时报(记者 邱爽)

    ?? “春困秋乏夏打盹”,现在正值春季,暖融融的天气使人感到慵懒,时常困倦,哈欠连连。人们感到春困,偶尔打几个哈欠这本身并不是什么疾病。但是,如果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的患者,如果出现频频打哈欠、犯困、头晕、无诱因的疲乏等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这可能(预警)增加了这类中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人们在春季感到困倦,时常打哈欠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短暂生理现象。另外,由于困倦、空气稀薄、疲劳也会造成大脑轻微缺氧,利用哈欠的深呼吸作用增加了氧气的吸入,可使人的疲劳暂时减轻。而据临床资料表明大约有70%~8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的中老年病人,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现象。其原因是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窄,血管壁弹性降低,致使流向大脑的血液量减少而造成大脑缺氧,当大脑缺血缺氧时,即引起哈欠频频。打哈欠可使胸腔内压力下降,上下腔静脉回流心脏的血量增多,心脏的输出血量增多,脑细胞的供血供氧能力得到改善。而这种改善只是暂时的,如果在频频打哈欠的同时还会出现头晕不缓解、头疼、轻微肢体麻木、眼前发黑、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就要特别注意,这预示着心脑血管病可能会在近期发生。

    ?? 闵宝权提醒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在春季这个易困倦并且易发疾病的季节要从各方面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首先在饮食方面,要清谈,避免高脂饮食,(荤素各半,)可经常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大豆制品等。还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戒烟限酒。其次,要进行适量运动。中老年人要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时常有意识的深呼吸几次,还可以做一些以扩胸运动、甩手等为主的自我锻炼方法,(室内室外均宜,)每天坚持锻炼10~20分钟,对脑子的缺氧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另外,保持乐观的心态、情绪的稳定、经常开门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可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果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手笨可能也是病

    ??????????????????保健时报(记者? 吴玲娟)

    ??? 常听有人说,“我的手真笨。”对于有些人来说,手笨其实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说,如果有人手笨拙,同时伴有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则他很有可能是患了构音障碍笨手综合征。

    ?? 一般来说,判断手是否笨拙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手的力气是否正常,另一方面则是手的动作是否协调。比如说手提不起重物,这是因为无力导致的手笨拙。而有人如果手的力气基本正常但不能完成划火柴点烟的动作或者用手指准确自己的鼻子尖,这就是动作不协调导致的手笨拙。

    ?? 闵宝权说,运动神经细胞发出的纤维构成锥体束,锥体束一旦受损则有可能导致肢体无力。小脑或与小脑有关的传出纤维受损,引起小脑性失调,就会影响肢体运动的协调性。而锥体外系受损则可引起肢体运动的增多或减少,运动增多表现为肢体震颤或舞蹈样动作,运动减少表现为肢体僵直。所有这些能引起体系、小脑、锥体外系的病变都可引起笨手笨脚。这些病变可位于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常见的病变有脑梗死、脑出血、脑炎、肿瘤、外伤和变性病等等,尤以梗死常见,而笨手则可能是这些病变的其中一个症状,临床上称为构音障碍笨手-综合征。

    ?? 构音障碍笨手-综合征多由位于脑干深部的腔隙性脑梗死导致。供应这些部位血液的动脉多是基低动脉的深穿支,较细小,供血范围有限,单一小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的脑组织坏死,因此称为腔隙性脑梗死,其梗死面积直径不超过1厘米。它是脑梗死的一种,约占脑梗死发生率的20%。

    ?? 闵宝权说,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基础原因就是脑动脉硬化,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及酗酒者的发生率也极高。由于梗死受损的脑组织范围较小,因此症状往往较轻,患者常表现为轻度的肢体无力或麻木,头晕、头痛,说话不清,吞咽困难等,甚至无症状,所以不易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警觉。

    ?? 一旦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还应定期测量血压、血脂、血糖,寻找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对症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酗酒,低盐、低脂肪的饮食。对于笨手的患者,还可通过甩胳膊或玩健身球等方式,进行手部的锻炼。

    ???????????????? 真的不是我“翻脸不认人”!

    ? (突发起病的首先考虑脑血管病的可能)

    ? (保健时报记者 秋爽)2006年7月17日的中国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从小到大,西西里娅·伯曼一直很难记住别人的脸。她常常对在街上碰到的熟人视而不见,为此得罪了不少刚认识的朋友。现年38岁的伯曼抱怨说:“人们以为我很势利,连招呼都懒得打,翻脸不认人。……最近,医学界为伯曼的烦恼找到缘由:伯曼其实是患上了‘面孔失认症’。顾名思义,面孔失认症患者无法辨识人的面孔。”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介绍,从1994年到2006年的12年间里,国内外共有21例面孔失认症的病例报告,其中国内仅4例。从这一点来看,面孔失认症的患者还是相当罕见的。

    ?? 闵宝权说,面孔失认症的患者和正常人一样,可以清晰地看见对方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也可以分辨出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但是患者不能将人的五官特征或表情与相应的人对应上,不能辨认出熟人,病情严重的患者连自己的家人也都不能分辨出来。但患者可以通过声音、步态或衣装辨认熟人。

    ?? 闵宝权说,大多数已报道的面孔失认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部缺损(如脑梗塞、脑出血导致的一侧或双侧顶、颞、枕交界区的损害)而造成的,他们的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也有个别散发病例自幼患有‘面孔失认症’,其根本原因为遗传因素。人的大脑有一个相当复杂的结构系统,在感知到外界的图像、形状、声音、触觉、味觉等信息后,大脑会对这些接收到这些信息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并做出相应的判断。大脑不同区域接收和处理不同信息,在面孔失认症患者的大脑中,分辨不同人面五官特征的特定区域受损,导致在面对不同的人时,他们会出现信息处理方面的困难,也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迅速、正确地判断出对方是否是自己认识的某个人了。例如,看到某位熟人时,一个正常的人在数秒内就可以判断出对方是谁,而面孔失认症的患者,则认不出对方到底是谁来,但仍可识别对方脸上的不同表情。

    ?? 目前医学上已经发现的面孔失认症的病例,大多为突发起病,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面孔失认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争取把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和可能性降到最低。闵宝权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多是发生脑血管病的重点人群,在平时要积极地治疗这些疾病,避免并发脑血管疾病和面孔失认症的危险。平时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也较容易受到脑血管疾病的“光顾”,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脑血管病的发病人群今年呈现出增龄的趋势,即年岁大的人更容易发病了,所以年龄大的人要格外注意。再有就是大量的肥胖人群,应积极地控制体重,以免哪一天脑血管病“找上门来”、发生“翻脸不认人”的尴尬。

     

    附录:脑血管病后遗症如何治疗护理?后附急性期治疗原则和方法
    ? ? ? ? ?发表者:闵宝权25948人已读 ? ? ? ? ?编辑这篇文章

    脑血管病后遗症如和治疗?原则雷同,存在个体差异

    患者:我父亲于2010年2.13日因脑出血住沧州市二医院神经科,当时全身可以活动,意识清楚,8天后病症加重,作核磁后发现右脑又出现了梗塞,左半边不能动,但有痛痒等知觉,舌后置呼吸音严重,不能咀嚼,只能吃流食,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出血已吸收,但左侧肢体还是不能动,呼吸不畅,不能咀嚼,我想请一下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给个治疗方案,或者让病人转院过去行吗?是不是用中药调一下比较好,病人的血管壁很脆,这是长年吃西药的后果吗?

    ?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

    该病人除了大脑半球有病变外,我估计病人的脑干同时有病变。总体上讲他的病是比较重的,64岁,男性,长期高血压、高血脂或抽烟或酗酒有吗?至少有一项吧?老龄必然会有动脉硬化(人老其实质首先是动脉老化了),而上述不良因素可加速动脉老化,导致严重的动脉硬化(血管壁上既有斑块,血管壁又很脆),而动脉硬化既可导致脑梗塞,又可导致脑出血啊。若脑出血又合并脑梗塞,治疗上就可能就更困难些。

    如何治疗呢?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讲清楚的。网上也很方便搜索到写得很详细的相关科普文章,家属不妨搜搜看。这类病人大致的原则是治疗原发病因,改善生活方式,对现有的症状对症治疗(也包括卒中后抑郁),还要用药预防再次得脑血管病(属二级预防),积极日常功能的康复训练,等等。落实到每一个病人,大夫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处置的,大致处置原则雷同的情况下,个体肯定会有一些差别的(比如令尊进食较为困难,护理方面需特别注意这一问题的,既要让他进食,又要尽量避免误吸和呛咳,若今后发展到实在进食困难,医生会建议下鼻饲管的)。

    尽量在当地看病吧。当地医生医治这些疾病应该是没问题的,只是家属或病人本人有时候期望值别太高了。脑血管病的主症(瘫痪,包括吞咽困难等)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病变的大小和具体位置,早期如何判断今后的恢复程度呢?在发病后3-4周症状体征基本就定型了,若是后遗症(发病1-2月以后),比如遗留的偏瘫、麻木、吞咽困难等其实往后已很难再大幅度恢复了(不管去哪一级医院治疗),不过有条件的话做做相应的康复训练是必要的,有益的。

    具体是中药还是西药好?我个人主张西药为主,中药为辅。至于具体用药,就听当地神内医生的吧,这肯定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的。

    若家属仍执意要来京就诊,不妨先拿上所有材料(包括核磁片)来京让大夫看看,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这样也节省财力的。另一方面,由于病人的病较重,我也担心若病人来京,路途较远,运输劳顿加重病情的可能)(脑血管病后遗症我科一般是不收住院的,床位实在太紧了)。(可同时用相机录一段病人说话、抬手抬脚的视频带来京咨询时给大夫看)。

    另不妨参见文章栏里的“系列采访:脑血管病--重点预防,及时治疗”

    ? 20101030

    ???????????????????????????????????????? 急性脑梗塞治疗大致方法:

    治疗原则 1.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的治疗。2.抗凝治疗。3.血管扩张剂。4.降血脂、降低血粘度 5.血管手术,切除血管内膜和硬化斑或血管扩张成形术或支架放置术。6.对症治疗及合并症的治疗。

    用药原则 1.对高血压、高血糖和电解质紊乱等要予以相应治疗;2.肝素静脉滴注或新近报道应用的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可稳定进行性中风,对急性完全性中风无效,对高血压病人因抗凝剂(尤其是肝素)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应禁用。3.对未用抗凝剂者,可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是更为有效的药物。4.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帮助降低血粘度;血管扩张剂(硝苯比啶、烟酸等)及中药根据具体病人使用。5.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银杏叶制剂、奥扎格雷钠、钙拮抗剂等药。6.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减轻脑水肿,每日2-3次,每次250毫升。7.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rTPA(发病6小时内使用)。用国产尿激酶100万~200万单位加入0.9%生理盐水液中静滴。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8.神经营养药物和抗氧化剂药物等(是否有效存在争议)。

    注:A 其它改善微循环药大致还有:马来酸桂派齐特、前列地尔、长春西汀、血栓通等。

    ??? B神经营养药大致还有:脑蛋白水解物、乙酰谷酰胺、CTP、ATP、辅酶Q、复合辅酶、神经节苷酯GM1、神经生长因子等。????

    ? ? C 抗氧化制剂:硫辛酸,依达拉奉等。

    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和针灸等。

    活动和护理:肢体瘫痪较重者适当地在病床上活动肢体活动?较轻者可下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定期翻身,防治褥疮发生。

    日常饮食应注意:(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

    (3)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5)脑梗塞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6)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7)脑梗塞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 ? ? ? ? ? ? ?

    ?????????????(20110211:以下文字摘自:神经和精神疾病用药-国家处方集(征求意见稿))

     ? ? ? ? ? ? ? ?

    ?1.抗血小板药?:对TIA?尤其是反复发生TIA?的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抗血小板药(见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

    (1)环氧酶抑制药:大多数TIA患者首选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ASA)。剂量为一日50~150mg,顿服。

    (2)酸磷酸二酯酶抑制药:酸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的缓释制剂双嘧达莫(DPA)(200mg),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可加强其药理作用,一日2次。

    (3)抗血小板药:有条件者、高危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选用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ADP)氯吡格雷,常用剂量为一日75mg。

    (4)频繁发作TIA时,也可考虑选用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药奥扎格雷静脉注射。

    2.抗凝药;抗凝治疗目前不作为TIA?的常规治疗,但临床上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频繁发作TIA患者、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及抗血小板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通常选用低分子量肝素(见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药),也可选用普通肝素(见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但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3.降纤药:对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的患者)或频繁发作但以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选用降纤酶。

    4.扩容药:心功能不全者禁用。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

    5.钙通道阻滞药:血压低者慎用,可扩张脑血管,防止脑动脉痉挛。可选用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

    6.其他药:川芎嗪、银杏叶提取物等具有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的作用。倍他司汀可用于眩晕。偶尔也可选用罂粟碱。

    ?

    20110211

    ???????????????????????????????????????????????????? 脑出血的药物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

    2.控制血压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患者血压的控制尚无统一标准,应视患者的年龄、既往有无高血压、有无颅内压增高、出血原因、发病时间等情况而定。一般可遵循下列原则:

    (1)对脑出血患者不要急于降血压,因为其血压升高是对颅内压升高的一种反射性自我调节;应先降颅内压后,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2)血压≥200/110mmHg 时,在降颅压的同时可慎重平稳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左右;收缩压在170~200mmHg 或舒张压100~110mmHg,暂时尚可不必使用抗高血压药,先行脱水降颅压,并严密观察血压情况,必要时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降低幅度不宜过大,否则可能造成脑低灌注。收缩压<165mmHg 或舒张压<95mmhg,不需降血压治疗。< div="">

    (3)血压过低者应升压治疗,以保持脑灌注压。

    3.降低颅内压

    颅内压升高是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颅内压为治疗脑出血的重要任务。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防治低钠血症、过度换气等都有助于降低颅内压。药物降颅压治疗首先以高渗脱水药为主,如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甘油氯化钠等,注意尿量、血钾及心肾功能。可酌情选用呋塞米、白蛋白。

    4.止血药一般不用,若有凝血功能障碍,可应用,但时间不超过1 周。

    5.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主要是尽快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其次是尽可能早期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致残率。一般来说,出血量在20~80ml者可于超早期、早期或急性期行脑室内或血肿腔内穿刺,并以尿激酶(见1.1.1.2)灌注。

    ?

    1.1.2.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

    1.对症支持,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烦躁者予镇静药,头痛予镇痛药,注意慎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或吗啡、哌替啶等可能影响呼吸功能的药物。痫性发作时可短期应用抗癫痫药如地西泮、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

    2.降低颅内压:同脑出血降颅压治疗。

    3.防止再出血:

    (1)绝对卧床4~6周,镇静、镇痛,避免用力和情绪刺激。

    (2)调控血压:去除疼痛等诱因后,如果平均动脉压>125mmHg 或收缩压>180mmHg,可在血压监测下使用短效抗高血压药使血压下降,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或者起病前水平。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ACEI类等(见第4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

    4.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可防止动脉瘤周围的血块溶解引起再度出血,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的形成。常用氨基己酸,初次剂量4~6g,溶于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5~30分钟)后一般维持静脉滴注一小时1g或一天2~24g,使用2~3周或到手术前;也可用氨甲苯酸或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可以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但同时也增加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建议与钙通道阻滞药同时使用。

    5.防治脑动脉痉挛及脑缺血:

    (1)维持正常血压和血容量:血压偏高时可给予降压治疗;在动脉瘤处理后,血压偏低者,首先应去除诱因,如减少或停用脱水药和抗高血压药;给予胶体溶液(白蛋白、血浆等)扩容升压;必要时使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静脉滴注。

    (2)早期使用尼莫地平(见1.1.1):常用剂量一日10~20mg,静脉滴注每小时1mg,共10~14日,注意其低血压的不良反应。

    6.防治脑积水:轻度的急、慢性脑积水都应先行药物治疗,给予乙酰唑胺(见第13章-眼科疾病用药)等药物减少CSF分泌,酌情选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见第4章或8章泌尿系统疾病用药)等。必要时可考虑外科干预。呋塞米与其它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口服:起始一日1次,一次20~40mg,以后根据需要可增至一日60~120mg,分3~4次。最大剂量可达一日600mg。静脉注射:开始一次20~40mg,每小时或每2小时增加剂量。一日总剂量不超过1g。可将200~4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分钟不超过4mg。

    ?????????????????????????????????????

    附录1:??

    ???????????????????????????????????? 经常头晕要先排除中风的可能性

    ????????????????????????? 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记者

    ??????????????????????????? 王志胜20090308

    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中,如果老年患者是来看头晕的,门诊医生经常会问,你最近做过血管超声吗?如果没有,医生常建议患者先做这项检查。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排除脑中风(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可能。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

    头晕在60岁以上老人中很常见。头晕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供血不足。通过头晕是否与体位改变有关系可以判断其原因,如果躺下的时候缓解,坐起来明显,强烈提示与脑供血不足有关。大多数情况下经对症治疗(活血化淤,扩血管等)后1-2周多数此类的头晕可以缓解,但仍有一部分未缓解的病人头晕后会发生脑中风。但若年龄小于60岁,头晕时间较长(大于2周),按脑供血不足治疗后无明显缓解时,应考虑是否存在其它原因的可能(将另写文章说明)。

    如果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头晕持续一周以上,通过治疗不缓解,或者刚开始头晕比较轻,治疗后反而加重,并且有危险因素如肥胖、抽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低血压和高血脂等,这样的头晕有可能是脑中风先兆症状,或要警惕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故要重新审视和评价相关风险,重新调整诊治策略。

    这样的老人应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及早排除脑中风的可能性。需要测量血压及波动情况;一般需要做的检查是血生化、血脂和血黏度、叶酸、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超声(CA)、经颅多普勒(TCD)、头颅CT动脉显影(CTA),磁共振血管显影(MRA)等,以此评价脑中风的可能性。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若有CA、TCD、CTA、MRA提示脑血管明显狭窄或血管畸形,大夫常建议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DSA),部分可能需放置支架或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若脑血管狭窄小于50%,一般不必做脑血管造影,视情况予药物保守治疗(降脂、降纤维蛋白原等)。

    闵大夫还建议,凡是有头晕症状的老人不管头晕持续时间长还是短,如果年龄在60岁以上,都要每隔1~2年到医院做一次血管超声和血液等相关检查。

    201304闵宝权:有病友不管动脉硬化轻重,一年恨不得去复查CA/TCD好几次,其实未必需要这么密集检查的。关于用药方面不少大夫的意见和处置方法也不一样。下面是我个人的建议和用药经验:

    1、若有CA、TCD、CTA、MRA提示脑血管仅是有内膜增厚,动脉内少量且轻的斑块,故2-5年复查CA/TCD。视情况可以予降脂、降纤维蛋白原治疗(若相关指标高的话)。阿司匹林可以不必用的。

    2、若有CA、TCD、CTA、MRA提示脑血管仅是有明显内膜增厚,动脉内较明显的斑块,比如动脉狭窄达到30-60%,故1-2年复查CA/TCD。视情况可以予降纤维蛋白原治疗。最好予降脂治疗(即使血脂水平正常),阿司匹林可以用的。

    3、若有CA、TCD、CTA、MRA提示头颈动脉内较明显的斑块,且让动脉狭窄达到60%以上,建议0.5-1年复查CA/TCD,必要时复查CTA或MRA。可以予降纤维蛋白原治疗(即使血指标不高),予降脂治疗(即使血脂水平正常),务必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关于其它用药不再赘述,应由面诊大夫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酌情决定的。

    当然50岁以上的人群,不管有什么基础病情和身体素质,一般建议每年做例行体检的。

    闵宝权20100426另加注下段话:

    出现了脑中风自然要积极对症治疗,但多数情况下,脑中风后恢复正常比较难,主要是因为不管是脑梗塞或是脑出血均会造成不同程度脑组织的坏死,这部分坏死的脑组织肯定是不能再生的,坏死越大,偏瘫越严重,恢复越难。脑中风后的部分恢复主要是因为坏死灶周围半死不活的脑组织(半暗带)大致恢复后起的代偿作用。由于脑中风后恢复正常比较难,故脑血管病预防的重要性可能比治疗更大,也就是说防胜于治。故有肥胖、抽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低血压、风心病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有必要改进生活方式、戒烟酒、积极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尿和高血脂等。

    建议同时参阅“脑血管相关”文章:《系列采访:脑血管病重在预防,及早就医治疗 》

     

  •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稳居我国居民死亡首位,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致死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第一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个多因素性疾病,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目前尚无很好改变办法的情况下,探讨可以应对的环境因素、炎症因素等的变化规律与血压的关系,尤其是季节变化及气候急剧变化,对高血压并发症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高血压在四季分明的地区,存在季节节律性,冬季血压最高、夏季血压最低,相关心血管事件冬季发病率最高。脑血管事件存在两个发病率高峰,冬季为第一发病率高峰,夏季为第二发病率高峰。

     

    在季节和气温发生变化时,应加强血压等监测,掌握季节变化规律与血压变化规律间的关系,根据个体具体情况及时增减降血压药物,应对气候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急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多个研究结果显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病死率及高血压患者的全因病死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差异程度、季节气候特点存在着鲜明的区域特点,在季节性环境变化不太明显的地区,这种差异就较小。

     

    Chowdhory 等调查日本高岛因脑卒中住院的 1665 例患者,发现春季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冬季,秋季最低。同时在寒冷季节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C 反应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Ⅶ因子活性增强,导致血液高黏度、高凝状态,促进了动脉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因素。

     

     

    非洲尼尔利亚的研究结果显示,雨季中因心力衰竭、脑卒中、血压控制不佳住院的患者较旱季明显增加,认为较低的气温使人的外周血管收缩、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汗液排泄减少而导致血压升高,血容量增加,对于存在心、肾功能不全基础病的患者,易诱发急性肺水肿。

     

    有研究资料显示,天气指数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强预测因子,并独立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是否接受降压治疗及降压药的数量等因素。而且通过研究北京地区8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发现夏季的收缩压、舒张压为全年最低,冬季的收缩压全年最高,舒张压高于夏季,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冬季和夏季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