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身体有这些异样,或是糖尿病到来前的“信号”

身体有这些异样,或是糖尿病到来前的“信号”
发表人:朱医生健康说

视频简介:身体有哪些异常代表糖尿病的来临

 

作者: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外科   主治医师   朱亚辉

 

主要内容: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中老年群体中的常见疾病。如果你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等到病情严重了才发现,那这时候就比较难以控制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患者易患肝脓肿。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血糖高,容易滋生细菌成长,如果这种感染发生于皮肤上有结痈的位置,细菌入血,易定置在肝脏,导致血源性肝脓肿。

  • 视频简介

     

    作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陈伟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还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因为2型糖尿病可能和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因素都有相关性。

     

    第一个我们说容易得糖尿病的患者,比如说有家族遗传史的,但这种家族遗传史就是有血缘关系的这种人容易得糖尿病。

     

    第二个我们见的比较多的就是比较胖的患者,无论你有没有家族史他也容易得糖尿病,因为现在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比较胖的患者抵抗比较差。

     

    再就是我们可能饮食上面比较喜欢吃甜的或油腻的患者,这一块要注意一下,这一类患者特别容易得糖尿病,这一类患者特别容易肥胖,特别容易得糖尿病,这个需要注意。

     

    再就是我们怀孕的妈妈也要注意,像你们也是特别容易得,因为一些激素的影响,也是特别容易得糖尿病,怀孕期间我们常规来来说,在怀孕期间要做糖尿病筛查。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杨宁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因此预防糖尿病肾病最初的手段就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

    成年高危人群包括: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龄≥40岁;

    3、体重指数≥24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5、缺乏体力活动者;

    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者;

    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

    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

    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等情况。

    筛查如发现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糖尿病前期状态,应积极采取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等措施,预防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 视频简介

     

    作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陈伟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我们大致分为三类。这几类糖尿病,多数以1型糖尿病为主。其实说我们常见的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我们现在多见于青少年,小孩得的多一点。再就是有的患者它遗传因素相对来说少一点,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是基因突变造成的一些糖尿病,这类糖尿病他主要的问题是预后相对来说差一点。一般来说我们不希望患者得1型糖尿病。回到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我们目前最常见的一个疾病多数见于一些中老年患者,但是实际上现在的青年中2型糖尿病患者很多见,因为中国人的肥胖率相对来说比较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年轻的患者比较多见,而2型糖尿病相对于1型糖尿病来说好一点就是它的并发症可能来的更晚一些,而且并发症的这种危害小一点,所以这类患者2型糖尿病可能相对来说预后更好一点,所以说我们一般来说大家知道糖尿病分为1型、2型就可以了。

     

  • 视频简介

     

    作者:西安市第三医院 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高祎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第一要有糖尿病的病史,一般病史要在五年以上,或者是同时伴随有糖尿病的视网膜的病变,第二个尿中要出现异常,早期要以24小时尿白蛋白的排泄率来看,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300毫克,或者是24小时的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都可以诊断临床的糖尿病肾病,同时要排除其他导致尿中出现蛋白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像有剧烈的运动,感染发烧等其他的情况,同时说糖尿病本身也可以合并原发的肾脏疾病,当在临床诊断存在疑问的时候,可以进行肾穿刺活检来区分它是糖尿病肾病,还是糖尿病肾病合并,原发的肾脏疾病或者是糖尿病合并原发的肾脏疾病。

  • 视频简介

     

    作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陈伟

     

    首先这个病人要有症状,很多的病人是以三多一少的症状来看病,所以我们就比较关心是不是糖尿病。

     

    三多一少是我们很多病人来看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查血能高20几,这个病人可以诊断糖尿病,但是有20%到30%的患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可能体检发现的。

     

    第二个,我们需要实验室的检查,简单一点我们可以说连续两三次左右的随机血糖,我们说的随机血糖是指从静脉里抽血的血糖,不是我们查的手指血,静脉的随机血糖大于10.1,我们也可以诊断糖尿病。

     

    当然我们的金标准是我们所谓的喝糖水的实验就是OGTT,OGTT这种简单一点讲,喝标准的75克糖水之后,连续抽四次血或五次血,我们可以作为一个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就是空腹大于等于9.7或者和餐后血糖大于等于11两个标准,只要有一个达到就行了,这个患者就可以诊断糖尿病。第三个因为我们中国还没有加入,我所说的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7或者7.5就可以诊断,这是美国的诊断标准。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糖尿病患者可以挂内分泌科。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损引起。

    糖尿病患者挂内分泌科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告知相关检查项目,比如血糖、尿酮体、尿糖、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血脂以及免疫指标和尿白蛋白排泄量等。做完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就会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做出诊断标准。一般而言,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耐量试验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若诊断为糖尿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每天都应该口服药物控制血糖,同时还应定期到正规医院做复诊,这样才能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果血糖已达到较稳定水平,患者就可在家里服药治疗。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功能受损引起。长期高血糖,可能会对心、肾、血管、眼睛等造成损害。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在各种年龄,发病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2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没有完全丧失,甚至有些人会在体内产生过量的胰岛素,但其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并不佳,所以造成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相对缺乏,一般通过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治疗,甚至有些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病因学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

    但糖尿病本身并不遗传,遗传的是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父母或祖父母等都患有糖尿病的,其后代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属于糖尿病易感人群,但并不一定会发生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发生还需要具备后天的环境因素,比如肥胖、感染、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缺乏运动和压力过大等。

    因此,即使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他们的孩子也不一定会发生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的易发人群应注意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视频简介

    作者: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陈伟

    因为现在糖尿病发病率很高而且危害比较大,所以说很多患者都会去主动来筛查糖尿病。首先我们谈一谈哪些患者需要去筛查。第一个有糖尿病的家族史的患者;第二个体重比较大的患者;第三个就是饮食结构,可能喜欢吃甜的或者油比较重的患者;第四个有相关异常症状的患者肯定要来筛查。筛查方式:通过手指血来筛查,这是比较简易,但是手指血不能做诊断标准。如果反复筛查,空腹大概六七点,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在在十左右,经常发现这个值,我们就建议大家进行第二步,来医院筛查,医院筛查就会抽静脉血,或者做标准的糖蛋白实验来确定是否是糖尿病。

  •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慢性肾病,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低蛋白饮食被广泛认为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然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潘瑜、金惠敏等人的研究发现,低蛋白饮食并不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血糖、血压、血脂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研究发现,低蛋白饮食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蛋白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然而,潘瑜、金惠敏等人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饮食并不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反而可能使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

    低蛋白饮食的治疗效果可能与患者的病情、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能盲目依赖低蛋白饮食,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低蛋白饮食外,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还包括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以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日常保养,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总之,低蛋白饮食并不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保养。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中医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等手段,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肾阴亏损、肝郁气滞、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治疗原则是滋阴补肾、疏肝解郁、健脾利湿。具体方法包括:

    1. 饮食调理:强调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刺激性食物。推荐食用富含膳食纤维、低糖、低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2.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丹参酮等。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穴位,调节气血,改善血液循环,达到降糖目的。

    4. 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5. 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二、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1. 安全性高:中药治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适用于长期治疗。

    2. 疗效显著: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调整体质:中医治疗不仅关注血糖控制,还注重整体调理,提高患者免疫力,预防并发症。

    4. 个性化治疗: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1. 坚持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

    2.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3.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糖、尿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积极配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提高治疗效果。

  • 消渴症,即我们常说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以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这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以及自我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饮食方面,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 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避免肥胖。
    •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 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热量。
    •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饮食控制,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降低血糖,改善病情。

    药物治疗方面,常见的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胰岛素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血糖监测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以上措施,患者还需要进行自我管理。这包括学习糖尿病知识,了解病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以及学会应对各种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就一定能够控制病情,享受健康的生活。

  • 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对母婴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了解妊娠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对于准妈妈们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妊娠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展开,介绍妊娠糖尿病患者适合的主粮选择,以及一些有助于控制血糖的食物。

    首先,妊娠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食物。在血糖尚未控制稳定之前,应暂时避免食用水果,以免血糖波动。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可以在两餐之间血糖最低时适量食用水果,并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其次,苦瓜是一种非常适合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食物。苦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苦瓜皂甙,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苦瓜皂甙可以刺激胰岛素释放,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此外,苦瓜中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

    洋葱也是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好朋友。洋葱中含有前列腺素A和含硫氨基酸,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洋葱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帮助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妊娠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如甜面包、甜饼干等。这些食物在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此外,部分患者误以为注射胰岛素后可以随意进食,这也是错误的观念。胰岛素只能帮助降低血糖,并不能消除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总之,妊娠糖尿病患者应注重饮食管理,选择合适的食物,控制血糖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 糖尿病皮肤感染的成因及防治

    皮肤和粘膜是人体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感染的高发区域。特别是在一些皮肤较为脆弱的部位,如私密部位,由于内裤紧贴、透气性差,且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或汗液富含糖分,因此该处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遭受皮肤感染,这与他们体内各组织中长期维持高浓度的葡萄糖及代谢产物有关。高血糖环境下,白细胞的数量、趋化性以及吞噬和杀灭病原体的能力都会下降。此外,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血糖水平高、排尿频繁,以及糖尿病对微血管和末梢神经的损害,导致皮肤黏膜常处于慢性脱水、缺氧和营养不良的状态,皮肤干燥、弹性减退、表皮纤薄,再生能力和抗感染屏障作用降低,从而容易患上多种皮肤病。

    引起皮肤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糖尿病患者患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感染的概率比非糖尿病者高。其中,20%的病例为败血症性皮损。

    ②皮肤癣菌感染:较为常见,特别是有严重神经血管并发症者更容易被真菌感染。

    ③念珠菌感染: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口、指甲、生殖器念珠菌感染较多且严重。念珠菌性口角炎是糖尿病儿童的典型并发症。念珠菌性龟头炎和外阴炎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症状。

    为了预防糖尿病皮肤感染,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避免潮湿环境。同时,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在治疗方面,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真菌感染,则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念珠菌感染的治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皮肤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皮肤感染的风险。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很大影响。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却容易陷入以下8大心理误区,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可能对病情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误区之一:忽视早期症状。许多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轻微甚至没有明显症状,导致他们忽视病情,延误治疗。事实上,糖尿病早期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视力模糊等,应及时就医。

    误区之二:过度焦虑。由于糖尿病难以根治,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担心病情恶化、并发症发生等。然而,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

    误区之三:消极对待。部分患者对糖尿病治疗持消极态度,认为病情无法控制,导致治疗依从性差。事实上,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

    误区之四:过度依赖药物。有些患者认为药物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过度依赖药物,忽视饮食、运动等其他治疗手段。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病情控制,还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

    误区之五:忽视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但许多患者却忽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定期检查、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

    误区之六:饮食不当。部分患者认为糖尿病就是“不能吃”,导致饮食过于单一,营养不均衡。事实上,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适量、均衡、多样化”的饮食原则。

    误区之七:缺乏运动。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等。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误区之八:忽视心理治疗。糖尿病治疗需要患者积极配合,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积极面对疾病,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双脚麻木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双脚麻木的原因:

    1. 生理因素: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能导致脚部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引起麻木。此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可能导致脚部麻木。

    2. 神经系统疾病:脊髓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神经受损,进而引起双脚麻木。这些疾病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疼痛、无力等。

    3. 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手足麻木。这种麻木通常从脚部开始,并逐渐向上蔓延。

    4. 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外周循环障碍,从而引起双脚麻木。这种麻木可能在夜间加重。

    5. 其他原因:缺乏维生素B12、甲状腺功能减退、尿毒症等也可能导致双脚麻木。

    针对双脚麻木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具体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改变: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进行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改善双脚麻木。

    2.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原因,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血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如按摩、牵引、理疗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如果双脚麻木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请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

  • 1型糖尿病饮食保健攻略

    控制总热量摄入,维持理想体重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总热量摄入,以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肥胖患者应减少热量摄入,消瘦患者则可适当增加热量以增加体重。通过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科学分配碳水化合物,维持血糖稳定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1型糖尿病患者应科学分配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建议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00-300克。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豆类等,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善肠道健康

    膳食纤维能够改善肠道健康,降低血糖水平。1型糖尿病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食物在肠道中的消化吸收,降低血糖波动。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增强免疫力

    1型糖尿病患者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蛋、奶、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建议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

    限制脂肪摄入,预防并发症

    1型糖尿病患者应限制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多摄入脂肪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选择植物油、坚果等健康脂肪。

    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维持身体机能

    1型糖尿病患者应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钙、镁、锌等。这些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预防并发症。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型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和饮酒会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风险。

    定期监测血糖,调整治疗方案

    1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

    寻求专业指导,保持积极心态

    1型糖尿病患者应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了解疾病知识,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科学饮食、合理运动、规律作息,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与日常护理

    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又称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人中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介绍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及日常护理措施。

    一、中医治疗

    1. 中药治疗

    (1)燥热伤肺证:生石膏、黄芩、地骨皮、生知母、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粳米、生甘草等。

    (2)肾阴虚阳亢证:生地、山药、五味子、麦门冬、葛根、蛤粉、海浮石、花粉、鸡内金等。

    (3)糖尿病:赤小豆、怀山药、猪胰脏等。

    (4)肺热津伤证:西瓜子、粳米等。

    (5)口渴、尿浊症:西瓜皮、冬瓜皮、天花粉等。

    (6)糖尿病:生白茅根等。

    (7)糖尿病:山药、天花粉等。

    (8)尿多、口渴:桑螵蛸等。

    (9)多饮、多食:葛粉、天花粉、猪胰等。

    (10)势伤胃津证:知母、麦冬、党参、生石膏、元参、生地等。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糖尿病具有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肺俞、肾俞等。

    二、日常护理

    1. 饮食管理

    (1)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物。

    (2)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3)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2. 运动锻炼

    (1)坚持规律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2)运动量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3)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3. 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免情绪波动。

    4. 定期复查

    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总结

    中医治疗在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合理的日常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和管理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和使用降糖药物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物的使用存在一些误区,以下列举了糖尿病用药的7大误区,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使用降糖药物。

    误区之一:治疗糖尿病只要按时服用降糖药就没问题。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按时服用降糖药是远远不够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整,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误区之二:口服降糖药饭前、饭后服都一样,漏服一次没关系。

    不同的口服降糖药有不同的服用时间,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服用。漏服一次药物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患者需要时刻注意药物的服用时间,避免漏服。

    误区之三:口服降糖药会损害肝脏和肾脏,能不用就不用。

    部分口服降糖药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并不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严重的损害。

    误区之四:只要能降血糖,用哪一种药都行。

    不同的降糖药物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患者不能自行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误区之五:胰岛素是“毒品”,一旦使用会成瘾

    胰岛素是人体内的一种正常激素,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是为了补充体内胰岛素的不足。胰岛素并不会导致成瘾,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误区之六:糖尿病的治疗只需降血糖就行。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还需要关注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之七:血糖降得越快越好,血糖恢复正常就是痊愈。

    血糖下降的速度应该循序渐进,过快的降糖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不能期望短期内完全治愈。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