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1.药瓶不能直接用于采集尿标本
清洁干净的药瓶可以用于采集尿液标本,但盛装过药物的药瓶未经清洗干净,直接用于尿液标本采集,瓶内残留的药物成分会对尿液成分或检测结果造成干扰。比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奎宁、奎宁丁、嘧啶、胆影葡萄胺、泛影葡胺、碘番酸等会引起尿蛋白假阴性结果过氧化物、次氯酸盐、强氧化性清洁剂等可引起尿糖假阳性结果;左旋多巴、水杨酸盐、氟化钠、维生素C可引起尿糖假阴性结果左旋多巴、甲基多巴、苯丙酮等可引起尿酮体阳性结果。
2.不能采集尿布上尿液做检查
尿液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能引起尿液成分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疗效观察、疾病程度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确采集合格尿液标本非常重要,若方法不对,会直接影响尿液检查的结果,以致无法正确诊治。婴幼儿由于其特殊性,我们在采集前清洁患儿会阴部及臀部,应用一次性尿套进行采集,同时密切注意不可混入粪便或其他分泌物。
经婴幼儿尿布滤过的尿液,难以保证不会混入粪便或其他分泌物等杂质造成污染,且难免会有尿液有形成分被排除在外,或者在滤过时有形成分受到挤压而破坏,对尿液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婴幼儿尿液标本的采集最好在临床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便留取合格的尿液标本。
3.为什么尿常规检查标本应至少大于8ml
为保证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因尿量少导致离心后浓缩倍数小而影响最终检验结果。尿常规检查标本应至少大于8ml。
4.为什么有多种尿标本采集类型
尿液标本采集的类型和方式选择取决于尿液检验的目的(通常包括理化检查和有形成分镜检等)、患者状况和检验要求。依据患者状态留取的尿液标本可以分为:患者自己采集的尿液标本,分为随机尿、晨尿和计时尿标本(包括24小时尿);医务人员采集的尿液标本,分为导管尿和耻骨上穿刺尿标本;需要医务人员参与或指导采集的尿液标本,主要为清洁尿标本和婴幼儿尿液标本,包括随机尿和微生物培养尿标本。依据时间或检验项目内容可以分为晨尿、计时尿、随机尿和特殊尿标本。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蛋白尿其实对于肾脏不好的人群来说不是很陌生的疾病,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蛋白尿,是身体缺少什么造成的呢?如果得了这种疾病我们应该做呢?
蛋白尿就是我们的尿液中出现了大量的蛋白,称之为蛋白尿。它通常是肾脏出现问题的患者比较容易得的一种疾病,通常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大量的泡沫且不容易散去。
1. 肾脏有问题
肾脏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肾脏的过滤作用变差,因为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器官,因为过滤作用出现受损就会导致蛋白质比较容易漏出来,进而在尿液中就会出现大量的蛋白质,就会出现蛋白尿。
2. 身体过度劳累
蛋白尿的出现除了与肾脏出现问题有关也与身体的过度劳累有关系。在人体经过大量的劳动之后,就会流出很多的汗液,而且人的精神也是处于紧张的状态,若是在劳累之后还要食用大量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也是会出现蛋白尿的。
3. 体位出现改变
蛋白尿和体位的改变也有一定关系,在站立和行走的时候,尿液中的蛋白质就会变多,但是躺下来之后,尿液中的蛋白质就会减少,还有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没有蛋白质的情况。
1. 尿液中有泡沫
如果是蛋白尿的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尿液中会出现大量的泡沫而且不容易散开。还有部分患者若是排尿比较急的时候也会出现泡沫,但是这种泡沫消失得比较快。如果出现排出的尿液中出现大量的泡沫且不易散去,就建议去医院查一下是不是尿中的蛋白质增多了。
2. 会出现水肿、困乏等现象
如果是因为肾脏出现问题而导致的蛋白尿,部分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乏力,水肿等现象,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症状,而且我们的身体的抵抗力也会因此变得很差,我一定要及时检查确定是不是肾病引起的蛋白尿,积极配合治疗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出现了蛋白尿我们一定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但是在治疗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饮食习惯,应该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蛋白,既可以保持蛋白质的补充也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就可以多保护自己的肾脏,不要过度的劳累,尽量避免蛋白尿的出现。
人每日都会排尿,次数则因人而异,但是通常一天尿尿在八次左右,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了自己尿液的颜色?其实尿液不只是排出了身体多出的水分而已,健康状态也能够从观察尿液的颜色略知一二,有了这样简单地可以检查自身健康情况的方法,关键是还不花一分钱,各位不妨在下次尿尿冲水之前仔细观察一下!
尿液就是身体多余的液体,是由尿素以及尿酸外加水和盐,经过肾脏从血液中排除一些废弃物质和毒素。尿液的颜色应该是尿色素,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尿胆素。
尿液的颜色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一些其他因素影响,比如最近吃的食物或者药物,也有可能是生病。一般情况下你熬夜的颜色是浅黄色的,如果成了浑浊或者是褐色,就需要注意了可能是出现了问题。我们吃的食物多少会影响尿液颜色,食物中若含维生素B群,尿液会呈亮黄绿色;若吃了较多含 β-胡萝卜素(红萝卜、地瓜),与维生素 C(柑橘类植物、番茄、草莓、绿花椰菜)的食物,则尿液会偏深黄或橘色。
另外,运动完若没有好好补充水分的话,尿液颜色会变深。药物方面,则是治疗尿道感染相关疾病的药物,例如尿道止痛药非那若比汀,吃了之后尿液颜色容易呈橘色。
尿液的颜色其实多少透露出健康状态,不同颜色可能代表著不同的身体状况:
净、透明:表示身体补充了大量水分,别喝太多水,不然会使血液中电解质失去平衡。
淡黄色:已经补充了足够多的水分。
深黄色:水分稍微有点缺失,应该适当补充。
琥珀或蜂蜜色:体内水分严重不足,请及时补水防止脱水。
橘色:某些食物比如胡萝卜或者维C会让尿液呈橘色,同时也代表身体有脱水现象,另外也可能表示肝或胆管有问题。
粉色或红色:部分食物(黑莓、大黄 Rhubarb、甜菜等)与药物(如立汎霉素 Rifampin),都会让尿液呈粉色或红色,但也可能是血尿,原因包括泌尿道感染、摄护腺肥大、肿瘤、肾结石、囊肿等。
蓝色或绿色:有些食品添加剂,让身体无法吸收的色素,导致了尿液呈现了这两种颜色,有些药物如西咪替丁和异丙酚,也有相同作用。此外,蓝色尿液也可能来自一种罕见疾病叫蓝尿布综合症,其原因是肠道对于可食用的营养素色氨酸没办法全部吸收消化;绿色则可能是感染了假单胞菌属,这是造成尿道感染的一种细菌。
深褐色:有些食物如芦荟、大黄等,会让尿液颜色呈深褐色,剧烈运动导致的受伤,或者是肝肾功能异常也会呈此颜色。
乳白色:可能是体内含有过多钙和磷酸盐,尿道感染的前兆。
混浊:略微脱水或者尿液有脓,有脓的原因包括阴道感染、膀胱炎、输尿管壁因肾结石而受损、淋病、感染披衣菌等症状。
尿路结石,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人的常见病了,特别是那些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学生党等人群。
尿路结石的发病原因,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那可谓是息息相关。
但是你可曾想过,为什么尿路结石偏偏瞄准了这些人群呢?
小编呢先来简单说一说吧。
那是因为久坐、不爱活动这类习惯,很容易使身体内的脏东西藏匿堆积在尿路中,然后这些脏东西中的钙质等成分淤积起来,慢慢就形成了结石。
所以当我们久坐时,若有尿意而不及时排尿,泌尿道得不到冲刷,各种各样的疾病,例如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慢性前列腺炎等,它们就会找上门来了。
下面小编就仔细来讲一讲尿路结石。
小编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影响尿路结石形成的因素那是非常多,其中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都会影响结石的形成。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习惯会导致我们容易得结石呢?
小编总结了一下几条,都来看看了。
1. 久坐不动,喝水少
尿路结石的发病原因是与职业有关的。例如:飞行员、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等职业,他们这些人群因为工作性质影响,需要经常坐着,如果平时饮水少的话,尿液得不到稀释,尿液浓度增高,尿液中结石结晶沉积就容易形成结石。
除此以外,对于那些不爱活动的人来说呀,如果肾脏存在了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因为缺乏运动,那么这些小结石就不容易排出体外,慢慢地日积月累,就很容易慢慢长大。
2. 饮食结构不合理
俗话说「病从口入」,结石疾病亦是如此。经过小编调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过多地食用含有草酸的食物,其中包括菠菜、豆类、茶叶、葡萄等这类食物,就会容易导致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除此之外呢,得了尿酸盐结石的人不宜食用嘌呤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时,也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和磷酸钙结石。
3. 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
尿路结石疾病也有明显的地域和气候差异性。根据调查发现在山区、沙漠和热带地区,此病发病率较高,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北方地区。高温环境也是形成结石的因素之一。
4. 继发性因素
其实尿路梗阻和感染也是诱发尿路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常见的尿路梗阻,有先天性的尿路畸形和老年性的前列腺增生等。另外,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亢、皮质醇增多和长期卧床等也会诱发尿路结石。
明白了尿路结石的病因后,小编再来说一说大家对于尿路结石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 1. 结石从来没有痛过,所以不需要治疗
有些人,不经常检查身体,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结石,加上平日饮水太少,肾脏的小结石会慢慢变大,最终会形成了较大的结石。
有一种情况,当结石大小跟肾脏的空间吻合,如没有引起肾盏、肾盂梗阻或继发感染,可以表现为长期没有症状,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结石不痛就无需治疗。
当有症状出现的时候,那就为时已晚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肾积水,长期下去还会有可能造成肾萎缩、肾脏功能永久丧失。
误区 2. 痛过的结石不再痛了就不用担心了
结石痛过一次就没有再痛了,此时有人会认为结石已经排出来了,所以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了,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结石没有排出,反而有可能会引起尿路梗阻,继而导致肾积水,肾脏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
最后呢,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要久坐多运动,防止结石找上门。
我们都知道尿尿是人生一件小事,但是也是一件大事,所以各位朋友,一定不能不重视自己的尿道健康,如果不小心患上尿结石那可是太痛苦了。尿道结石一般情况下分成两种,一种是原发性的,这个很少见,还有一种就是继发性。
1. 排尿困难,尿道有了结石的话排尿会费力,尿线也会发生变化(变细或成滴沥),有时尿流中断及不能自然充分排空尿液。完全梗阻就会急性尿潴留。
2. 排尿时感觉一阵疼痛,且扩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在会阴和阴囊部两处能感到不适。同时结石部位会伴有难以忍受的疼痛,如果出现合并感染还会加剧这种疼痛的感觉,在尿道口会有一些脓状分泌物,膀胱刺激症状加剧。
3. 如果是前尿道结石可以在阴茎体部摸到一些结节状的肿物,在尿道的外面可能会见到一部分结石外露。
4. 尿道憩室结石,女性的尿道憩室结石大多是下尿路发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痛、脓尿及血尿,性交痛为突出的症状,甚至有时候在尿道可以排出脓状物质。男性的阴茎下会出现慢慢变大有点硬的肿物,一定的压痛但不会排尿梗阻。
男性的尿道结石可沿着尿道感觉出或者经直肠指检触到。女性尿道结石和憩室结石能够从阴道摸出。B超和X线检查都可以精准的检查出来。
1. 尿常规检查,镜检能见较多红细胞和一部分白细胞,合并感染时,能发现尿中有脓细胞。尿沉渣晶体性状也要引起注意。
2. 影像学检查,一般通过”X线泌尿系平片”或着通过直肠超声的检查,可以发现后尿道结石,而且判断出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治疗尿道结石的时候要按结石的不同位置选择不同的方法。
1. 如果结石的位置处于尿道舟状窝,那么可以向尿道内注入一种无菌液体石蜡,以达到将结石推挤出尿道口的目的,或者用血管钳子从尿道口伸入取出结石。
2. 前尿道结石采用阴茎根部阻滞麻醉下,压迫结石近端尿道不让其退后,注入无菌液体石蜡后慢慢推挤至尿道远端,勾取或钳出,如果取出不便那么在输尿管镜下碎石后取出。治疗过程禁止粗暴,避免尿道切开取石,以免尿道狭窄。
3. 后尿道结石用尿道探条把结石推挤到膀胱,然后按膀胱结石处理。
每个人的治疗方法都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定,建议听从医师的指挥,尽早尽快就医,最大程度减少病情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最后一定要多关心自己的身体,多重视自己的健康,做好预防,防止患病。
尿常规检查有何作用?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分析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通过排泄尿液,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异物、毒物等,同时调节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借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因此,尿液一般检验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有临床意义,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监护安全用药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尿液一般检验的主要目的有:
(1)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结核、肿瘤、肾脏移植的排斥反应以及肾衰竭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治疗后好转。因此,尿液一般检验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不可替代的首选项目。
(2)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尿液来自血液,凡引起血液成分改变的疾病,均可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如糖尿病时进行尿糖检查,黄疸时的尿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的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时的尿液本周蛋白检查等,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3)安全用药的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磺胺等,可引起肾脏的损害,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安全。
为什么孕妇产前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
尿液是机体体液的重要组成之一,其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泌尿、血液、内分泌、循环、代谢系统的生理或病理改变,是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尿常规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妊娠期间母体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生理系统发生显著变化,致使许多生物学参数处于非孕时生理标准范围之外。
例如:肾功能改变有利于妊娠期因代谢旺盛而增加的代谢产物排出。鉴于孕妇怀孕期间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在整个孕期进行尿常规检测,有助于监测孕妇罹患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和肾病的危险。另外,尿液蛋白质检查,可反映孕期蛋白尿情况,因蛋白尿是预测潜在先兆子痛的征兆指标之一。
同时,妊娠期间血糖易升高,尿常规检查可监测孕妇尿糖的情况,间接反应妊娠期血糖的水平。所以,孕妇产检时,需要做尿常规检查,以反映妊娠期间的身体状况。
提到痛风,想必很多人耳熟能详。
但说起尿酸,很多人又不清楚。其实,痛风主要特征是尿酸在体内升高,也就是患上高尿酸血症。
体内尿酸一旦超标,就会诱发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症,痛风石,甚至还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出现。
尿酸超标后,如厕时若有3种异常,多半是“痛风性肾病”找上门
1、尿色变化
肾脏的主要排毒方式是排尿。
正常情况下,排出的尿液为淡黄色。
此外,30%的尿酸需要通过肾脏来说代谢,若尿酸浓度过高,就会导致肾脏出现受损。
从而,尿液的颜色就会出现浓茶色、洗肉水等,严重者会出现血尿的现象。
2、夜尿频繁增多
正常情况下,起夜的次数不会超过2次。
一旦超过此范围,说明夜尿的频率有点高,除了考虑是前列腺的问题外,还需要考虑可能是痛风性肾病。
因为,尿酸水平在体内升高后,会导致肾功能受损,从而就会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
若在晚期,就会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身体出现水肿、高血压、肌酐升高等现象。
3、尿路梗阻、少尿或无尿
一旦出现无尿、少尿、尿滴沥等现象。
此时就需要考虑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因为尿酸过高,大量的尿酸盐结晶会堵塞在肾小管,肾盂以及输尿管处,导致尿路梗阻。
同时,少数患者会出现少尿、无尿。若不及时就医处理,就会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因此死亡。
其实,尿酸的浓度以及是否出现紊乱与体内嘌呤含量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控尿酸,这3件事尽量少做:
1、喝
我国拥有古老的酒文化,喝酒是一种常见的事情。
然而,酒精是尿酸的催化剂,摄入体内过多,就会导致体内尿酸升高,同时还会抑制尿酸排泄,增加痛风以及肾衰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喝饮料。
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研究发现,每天饮用一罐饮料,会导致痛风的风险增加70%以上。
其主要的糖分是果糖,会在体内分解产生尿酸,同时也会抑制尿酸排泄,双重作用下,诱发痛风的发作。
2、吃
高尿酸血症,多数是吃出来的。
生活中很多人会“胡吃海喝”,导致嘌呤摄入体内过多,诱发尿酸超标,从而诱发痛风,甚至是肾衰。
海鲜:本身嘌呤含量就极高,因此平时一定要少吃,或尽量不吃。
调味料:如蚝油,是由生蚝熬制而成,研究发现,吃一勺蚝油,相当于吃一顿海鲜拼盘。
动物内脏:不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还属于高嘌呤食物,尽量少吃。
3、熬夜,久坐,不运动
现如今,熬夜、久坐等现象已经极其普遍。
很多人每天几乎零运动,经常这样,会增加痛风的发作风险。
人体作息紊乱,疲劳,会导致身体陷入一个死循环,加上身体的代谢产物持续堆积,导致身体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就会影响到尿酸的排泄。
长时间如此,就会导致痛风、肾衰的袭来。
降尿酸,防痛风,睡前做好4件事
1、水要多喝一点
喝水能加快尿酸排泄,降低尿酸水平。因此,尿酸高一定要多喝水,最好是少量多次。
喝水时最好选择苏打水,淡茶水也可以,每天保证能喝2升以上,海鲜汤、火锅浓汤、饮料等要少喝或不喝。
有条件的患者,还可多喝可辅助降尿酸、抑制炎症缓解疼痛的花草茶,补充菊甙、类黄酮等物质。
这2种植物化学物质,可抑制嘌呤代谢,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含量,从根本上改善痛风。
菊甙、黄酮需要从植物中获取。每日泡服雁台菊,即可满足菊甙、类黄酮的摄入量。
此外,雁台菊中含有的丰富的三萜类化合物,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炎症,缓解疼痛。
在我国,雁台菊产自云台山,去那儿旅游的不妨带点儿回家。
2、睡前少吃东西
许多人有吃夜宵的习惯,吃完东西在睡觉。
其实,这样很不利于尿酸的排泄,若在晚上吃点小龙虾、喝点啤酒。
无疑是在雪上加霜,更加不利于尿酸的控制。
因此,睡前尽量少吃东西,不仅容易发胖,还不利于尿酸的排泄。
3、做做拉伸运动
睡前稍微做点拉伸运动,对身体也是一种放松。
此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身体睡眠,也更加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代谢掉过多的尿酸。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运动强度,动作千万不要过于猛烈,避免关节受损,加速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处。
4、按时入睡
睡觉,可以让身体得到充足的调整。
好好的休息,能够让身体代谢掉多余的尿酸,同时起到预防痛风的效果。
平时一定要注意睡觉的时间,切勿超过11点,尽量早点休息,最好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在7-8小时左右。
科普小常识:
尿酸在体内的正常值为:男性血尿酸浓度在417μmol/L以内,女性血尿酸浓度在357μmol/L以内。
一旦超过此范围,就属于高尿酸血症。
1.为什么要采集晨尿标本
答:晨尿是清晨起床后、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第一次排出的尿液,一般在膀胱中的存留时间达6~8小时,其各种成分浓缩,已达到检验或培养所需浓度。可用于肾脏浓缩功能的评价、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测定以及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及肿瘤细胞等有形成分检查。住院患者最适宜采集晨尿标本,在标本采集前1天,给患者提供尿液采集容器和书面说明,如外阴、生殖器清洁方法,采集中段清洁尿的注意事项等。
晨尿采集后需在2小时内送检并检查完毕,否则会受到一些化学成分的影响,导致红白细胞及管型出现破裂,影响检查结果。未能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的晨尿标本应根据实验室检验检查项目采取适当的防腐措施。
2.为什么晨尿标本不能用于排卵试验
答:排卵试验是指通过排卵试纸以金标法检测尿液中的黄体生成素的峰值水平来预排卵试验不可使用晨尿标本,因经过一夜的累积,晨尿中所含的黄体生成知是否排卵。素不能代表实际水平。排卵试验通常留取月经结束后1周的早上10点至晚8点内的任意一次尿液,连续几天的检查应尽量采集每天同一时间的尿液。若尿液呈现混浊,需先离心、过滤或待其沉淀后取上清液检测。
收集尿液前2小时内应减少水分摄入,否则会稀释尿液导致黄体生成素检测结果比实际结果偏低。若不能及时送检,尿液样本可在室温下存放4小时或在2~8℃冷藏12小时。长期保存需冻存于-20℃,切忌反复冻融。
3.为什么尿常规检查可采集随机尿标本
随机尿是指在任意时间采集的尿液标本。尿常规检查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理化检查和有形成分检查。尿常规检查虽应首选晨尿标本,但因晨尿标本留取复杂,且若患者送检过程操作不当,可影响尿常规检测结果。比如运输过程中长时间不避光保存可导致胆红素见光分解,引起尿胆红素假阴性结果;留取容器选用不当可影响结果;送检时间超过2小时,受尿液中一些化学成分影响,尿液中红白细胞及管型等有形成分会出现破裂,影响镜检结果。
随机尿标本留取方便,新鲜易得,通常标本留取完立即进行检查,避免了标本留取和运输环节造成的干扰,因此最适用于门急诊患者尿液筛查。随机尿标本仅反映患者某一时段的状况,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运动、饮食、用药等情况均可导致尿液成分浓度变化从而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天气逐渐变热,稍不留神,就因为没来得及换尿不湿导致“红屁屁”。
甚至还会出现臀红,尿布疹;包皮垢刺激等情况,这些问题一定和“尿布”有关系吗?
首先跟孩子自身皮肤状况有关系,跟局部的不良刺激有关系。
汗液对孩子皮肤的刺激是非常大的,出汗可以调节我们的体温平衡,但是小孩子的汗腺并不发达,对于好动的小孩子特别容易发热,我们常见的是小孩子头部特别容易出汗,那是不是代表其他部位不热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汗出不来”。
为了减少出汗对宝宝皮肤的刺激,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要让孩子太热。
那么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导致孩子臀红尿布疹的原因是穿纸尿裤导致的吗?
当然不是!
皮肤基础不好再加上尿便的不良刺激,所以一定要降低环境的温度,勤换尿布。
根本的问题不是讨论到底用哪一个,而是都应当遵循基本的使用原则,无论是尿布还是尿布湿,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存在封闭无法快速排汗的情况,保证排便排尿时的及时更换,如果使用尿布就做好消毒清洁的处理,不要让细菌滋生,直接对宝宝皮肤造成影响。
孩子自主排便的能力养成
孩子自主排便都是自身发育的必然成果,并不是要过早的可以培养。
许多家长会在提醒孩子排泄的时候,发出一个“小信号”,吹一吹口哨,拍一下小屁屁等等,对于孩子来说,会造成孩子对真正的排泄信号进行混淆,以至于形成了条件反射,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想要排便,形成了自主排便的障碍。
也就是说,孩子自主排便的能力养成,与是否穿纸尿裤时没有关系的,只是到了一定的年龄,给孩子穿上“开裆裤”,并且每次都提醒他想要排泄的时候应该蹲下等等。
孩子自主排尿排便的平均年龄在2岁半左右,家长也不要操之过急,在适当的年龄刻意练习,就可以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当孩子进入深度睡眠中,也是很难掌控自己的排泄系统的,所以依然会出现“尿床”的现象,这当然是正常的现象,不要对孩子进行责骂和指责,这会对孩子的心里造成影响,让孩子产生焦虑的心理,越来越难摆脱尿床的习惯。
1.为什么要采集计时尿标本
计时尿指根据临床需要,按特定时间采集的尿液标本。计时尿包括3小时尿、餐后尿、24小时尿和特殊试验尿。3小时尿一般收集上午6点至9点间3小时内全部尿液,多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排泄率检查;餐后尿通常指收集午餐后2小时内全部尿液,利于检出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或尿胆原,有助于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溶血性疾病等的临床诊断;24小时尿指患者上午8点排尿一次后,收集此后直至次日上午8点所有排出的尿液。
由于不同时间段内尿液某些成分排泄浓度不同,如肌酐、儿茶酚胺、电解质等。为了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需要采集24小时尿。特殊试验尿包括12小时尿及尿三杯试验。12小时尿即晚上8点至次晨8点内全部尿液,用于爱迪氏计数。尿三杯试验用于初步判定男性下尿路及生殖系统疾病定位。
2.为什么要规范采集24小时尿标本
采集24小时尿液标本的规范与否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最常见的问题是未能采集到全部24小时内的尿量而导致检测结果偏差。因此,采集24小时尿必须要求患者密切配合,明确告知患者尿液标本采集的具体步骤,并提供书面说明。
3.为什么采集和转运24小时尿标本有特殊要求
采集和转运24小时尿标本,除了须对患者进行指导,对实验室也有特殊要求,主要有:
(1)标本采集和运输:如整个过程均有冷藏条件,则采集24小时尿标本多可用洁净、无防腐剂的非金属(如塑料)容器采集;如无冷藏条件,则需根据检查项目添加相应防腐剂。实验室应提供24小时尿采集容器、防腐剂、和可用于记录时间和尿量的标签(可粘贴于尿容器和转运试管上)。
(2)接受尿标本应:①充分颠倒混匀全部尿标本15~30次;②测量尿容积;③记录时间和尿容积。
(3)确定所需尿量、保存方法和可接受转运条件:如尿标本用于单项检验项目,可直接参考实验室检验项目手册后确定。如尿标本用于多项检验项目,则可能需在不同时间各自开始采集24小时尿标本,并用多种保存方法(如不同的防腐剂);如只有一份24小时尿标本可用于多项试验,且指定要用一种以上防腐方法,则应先进行以下操作:首先充分混匀标本,然后取出用于无需防腐的检验项目所用尿标本,并测定其pH。
(4)转运尿标本:除非另有规定,应使用实验室的标准尿试管,每管5ml尿液,盖紧试管盖;填好尿标本采集时间和尿量标签,并粘贴于每支分装试管。
(5)完整填写标签信息:每份尿标本应有患者姓名和标识号、采集时间和日期、尿容积量、使用的防腐剂或无防腐剂尿pH、申请的检验项目名称。
在临床上,确实有很多病人经常问:为何我做了尿常规没发现蛋白尿,还要再检查24小时蛋白尿?或者说已经尿常规发现有蛋白尿了,怎么还要再做24小时蛋白尿!
实际上,这是大家对这两个指标不是很了解,混淆后存在疑问。
第一,虽然都为检测尿蛋白,但是检测对象还是有所区别!
尿常规往往采用干化学试纸测量,属于定性实验,何为定性(结果显示的都是阴阳性以及几个+号),就是只会告诉你有蛋白尿还是无蛋白尿,不能告诉你有多少!而且尿常规通常检测的是尿液中的白蛋白,而不是所有的蛋白,如果只是尿液中的球蛋白升高,那么也会显示阴性,这时候就无法发现蛋白尿!
而24小时蛋白尿检测,查的是24小时尿液中的总蛋白,而且是定量实验,不仅可以查出蛋白尿,还可以知道有多少!
第二,检测时间不同,尿常规检测结果会有差异!
通常大家查尿常规都是在早上未进食时候留的尿液,但是我们人体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尿蛋白排泄量是不恒定的,晨起相对较低!因此,哪怕升高有时候不明显,也可能出现尿常规阴性;同样24小时蛋白尿也不能仅以一次结果来判断蛋白尿高低,严重程度,都有生理性正常原因导致升高!
因此,要求不管是尿常规检查还是24小时蛋白尿,都要求做至少2次以上结果对比!
第三,区别还是挺大的,导致用途不同!
注意: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尿液虽然受到肾小球肾小管过滤重吸收作用,但也只是大部分尿蛋白被回收了,事情上市还存在少量微蛋白存在的!因为尿常规属于定性实验,达到一定量才会有阳性结果,因此它出现尿蛋白升高是结果是要延后于24小时蛋白尿的!
所以,尿常规没发现蛋白尿,不代表尿中一定没有尿蛋白升高,因此,尿常规检查我们平时更多应用于体检项目泌尿系统、肾脏相关疾病筛查;而一旦是疾病复查,更多的是采用24小时蛋白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