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生活当中有的时候会不小心的被生锈的东西划破自己皮肤,或者扎到肉里了,很深的伤口,为了防止感染就会打破伤风。不小心被动物咬伤,不管流没流血都要打狂犬疫苗。如果不幸的话,手既被生锈的东西扎破,又被狗咬了一口,这样破伤风和狂犬疫苗都需要打的话,这两样是不是可以同时打呢,要怎么打,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步骤/方法:
注意事项
破伤风病毒潜伏期 24 小时之内,一般为一到两周,长的可达一月,所以最好在伤后 24 小时之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毒潜伏期一般为一至三个月,长者可达一年之久,所以狂犬病毒疫苗最好在伤后 48 小时之内注射。在同时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远离危险的动物,受伤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清理伤口,及时去医院打针,打完破伤风和狂犬疫苗之后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影响药效的发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现今社会,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认为,家中有个宠物陪伴,确实可以减少孤独感。同时,我们都知道被狗咬伤有患狂犬病的可能,要及时去医院打疫苗预防,但如果被可爱的猫咪抓伤,会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呢?
前不久,在网上有这样一条报道,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据报道称,四川一名65岁的男子罗某春节期间逗猫玩时,一不小心手上的皮肤被猫爪划破了,当时他也没有注意,也没有进行任何处理,没想到几个月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今年6月份,罗某突然出现反应迟钝、咽喉吞咽不利等症状,随后家人立即将其送往当地医院,经检查发现他出现了脑萎缩和脑梗塞,随即出现了四肢发抖、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等症状。
罗某的家人说当时考虑到他已经60多岁了,得一些老年病比较正常,也没有想太多。然而,在医院进行治疗了几天后,罗某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已经无法下地行走,还出现了怕水、怕风及咬舌的症状,医生紧急进行化验及核磁共振检查。待结果出来后,医生基本拟定了诊断,罗某的病症应该是狂犬病。从家人那边了解到,罗某只是在春节期间被猫抓伤过。悲剧就这样产生了,由于被猫抓伤没能及时前往医院医治,最终导致罗某身亡。
下面笔者为大家科普一下这可怕的狂犬病。狂犬病潜伏期一般为1到3个月,长短不一,有的甚至长达一年。潜伏期内大多数患者有发热、食欲不振、头疼、乏力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进入兴奋期,表现为怕水、怕风,极度恐惧及呼吸困难等,最后病毒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很快就会出现瘫痪。一旦出现狂犬病的症状,几乎是致命的。现今医学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目前仍没有研究出治愈狂犬病的药物,所以打疫苗预防很重要。
那么被猫抓伤也这么严重吗?
疾控专家指出:只要是被温血动物所伤,都有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所以无论大伤还是小伤都要及时接种疫苗,不能大意。还有一些养猫者认为猫咪养在室内是不会被传染的,这种想法就是错误的,病原体的进入可能因为主人带猫咪出去遛弯或者别人家的宠物的意外闯入,还有可能通过猫粮、水、猫咪餐具、甚至空气传播的病原体,这样的情况猫咪身上很容易滋生病菌。所以为了保护宠物猫和主人的健康,主人一定要定期的给猫咪清洁、驱虫、打疫苗。
温馨提醒,各位养猫爱好者,在日常生活中,被猫咪咬伤、抓伤后一定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以免发生感染,然后及时前往医院找专业医生予以诊治,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什么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
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状疫苗全称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其原理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人5型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即新冠病毒的主要抗原物质,制成的腺病毒载体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的优点是快速响应,可同时刺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接种一剂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第14天可产生显著的细胞免疫应答,第28天可产生显著的体液免疫应答,提供双重保护。
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技术相对成熟,目前美国强生公司,英国牛津/阿斯利康,俄罗斯伽马勒中心,研发的疫苗,均为腺病毒载体疫苗。在中国,康希诺公司研发的也是腺病毒载体疫苗,该疫苗是康希诺生物与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
疫苗的中文通用名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英文通用名(简写)为“Ad5-nCoV”;中文商品名为克威莎TM,英文ConvideciaTM。
与其他疫苗技术相比,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有什么不同?
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进入人体后,在细胞中合成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作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具有以下优势:
1、安全性好: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耐受性、安全性良好,I、II期临床受试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2、免疫高效:疫苗单剂接种后即可产生显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提供双重保护。从各公司已经完成的临床实验结果来看,俄罗斯伽马勒疫苗需要两剂,英国牛津/阿斯利康疫苗需要接种两剂,美国强生和中国康希诺疫苗只需一剂。
3、 使用方便:
①有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接种1剂,对于短期内需要前往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海外工作、留学、国际旅行等)特别适合。
②疫苗稳定性好,常规2-8℃储存运输。
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怎么样?
虽然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有效率可能会不同,但是从已公布的相关试验结果来看:
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联合开发的ChAdOx腺病毒新冠疫苗AZD1222,根据其最新发布的分析结果,接种两剂疫苗的总体保护效力达到66.7%,预防重症的保护效力达100%;接种一剂能够产生76%的保护效力,第二剂接种间隔在12周以上,疫苗的保护效力达到82%。
强生研发的Ad26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接种一剂后对于中重症病例的保护效力为66%,对重症病例的保护效力为85%。
俄罗斯研究所研发的Sputnik-V rAd26+r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接种2剂疫苗(间隔21天)的总体保护效力为89.3%,对中重症病例的保护效力为100%。
康希诺生物与军事医学研究院联合开发的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目前正在海外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其保护效力结果待发布。
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打几针?
该疫苗推荐的接种程序是18岁及以上成年人。俄罗斯伽马勒疫苗需要两剂,英国牛津/阿斯利康疫苗需要接种两剂,美国强生和中国康希诺疫苗只需一剂。
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接种多久后起效?保护期是多久?
根据该疫苗临床I、II期研究结果,接种一剂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第14天可产生显著的细胞免疫应答,第28天可产生显著的体液免疫应答。
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正在III期临床实验当中,相关保护期等结果即将发布。
针对的年龄段是哪些?
目前推荐的接种人群是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
接种后还有可能感染吗?为什么?
严格来说,有可能。
1)(任何)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间还会有较少部分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
2)接种疫苗后不是立即获得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免疫应答需要一段时间;在此段时间内,仍有可能被感染,接种后依然建议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3)根据其他已发表的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结果,接种新冠疫苗后,即使感染病毒,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的症状,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因此,接种疫苗依然是必要的。
针对变异病毒是否有效?并没有发现变异对疫苗的保护效果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疫苗对突变体有免疫作用,但专家建议应尽快让更多的人接种疫苗,减少病毒复制传播,抑制突变风险。世界各地不断出现新的新冠病毒突变体疫情报告,一些突变体很可能对人体免疫系统先前制造的抗体具有抵抗力。
生产疫苗的公司也表示,正在测试疫苗对突变病毒的免疫力,也在研发能够增加保护力的免疫增强剂,消除病毒突变带来的抵抗性作用。
范德比尔特大学卫生政策系预防医学教授William Schaffner说,人类必须不断适应病毒的突变速度,才能追上甚至超越它。
现在本土确诊很少,是否还有必要接种?
有必要。
全球还在大流行期间,仍有感染和传播风险,而且新冠病毒潜伏期长,无症状传播多;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需要人群大规模接种疫苗,在人群中的总体接种率至少达60~70%才能有效阻止病毒传播。因此疫苗的预防接种是紧急且有必要的。
新冠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可能会有哪些不良反应?该怎么办?
接种新冠疫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等,通常在两到三天之内自行缓解,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症状较重或无法自行评判严重程度,应及时就医处理。
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
由于目前缺乏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相关研究,因此,建议在技术指南等文件明确之前,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还是尽量分开接种,至少间隔14天。
已经感染过还需要接种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感染过某个疾病以后人体就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一般疫苗的说明书上都有一个适应症,既往感染过这个疾病的人群不需要接种。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病人只是个案,比例非常非常低。这些人群后续是否需要接种疫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目前不建议接种。
怀孕,备孕,哺乳期,可以接种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吗?
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咨询专业医护。目前暂时缺乏相关数据证据。
可爱的猫猫狗狗大多数人都会“爱不释手”,但可爱之余,难免会遭受猫抓狗咬,而且处理不好后果会很严重。都知道狂犬病吧,万一被染上狂犬病可真是太严重了,一旦发病很难存活。所以,无论是被疯狗、病猫,还是正常的猫狗抓伤后,大家都会去注射狂犬疫苗,但注射疫苗前还有一个关键的步骤要做好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被猫狗咬伤后,伤口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有时可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蜂窝织炎。因此,被猫狗咬伤后,采取现场急救措施、避免狂犬病毒透过皮肤进入体内也是十分重要的。
冲洗伤口要分秒必争:
以最快的速度把可能沾染在伤口上的狂犬病毒冲洗掉。冲洗前应先挤压伤口,排出带毒物的污血,但决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如果伤口在四肢,应在伤口上方结扎止血带,然后用大量的清水(1000毫升以上)或冷盐开水清洗伤口。若伤口较大的话,在清洗完伤口后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冲洗伤口要深入彻底:
狗、猫咬或抓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清洗时必须掰开伤口,让其充分暴露,冲洗完全。如伤口较深,冲洗时可用干净的牙刷、纱布和浓肥皂水反复刷洗伤口,并及时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后用干净的纱布盖上伤口,处理好的伤口无需包扎,也不用涂抹药膏。一般越早处理伤口越好,最好在2小时内。
处理处理完伤口后尽快注射狂犬疫苗:
无论有无出血,都应尽快注射狂犬疫苗,越早越好。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时间是咬伤后的24小时内。具体注射时间是:分别于当天及第3、7、14、30天各肌内注射1支疫苗,如因诸多因素未能及时注射疫苗,应本着“早注射比晚注射好,迟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则使用狂犬疫苗。
抓咬伤后超过24小时注射狂犬疫苗仍有意义:
有人认为,被狂犬咬伤以后,因种种原因当时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疫苗,经过数月以后“没事”,便不需要用狂犬疫苗来预防狂犬病了。这是不对的。据统计,大约有5%的狂犬病患者,潜伏期超过12个月。被动物弄伤或被人咬伤者可能得破伤风,需打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7~8日,但也有短至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的。一旦发病,治疗困难,可能危及生命。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也就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之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对暴露已数日、数月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也应与刚遭暴露者一样尽快补注射,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这时,前一针或前两针的接种剂量应当加倍,必要时应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所以超时接种仍然是有很大意义的。
有必要打狂犬疫苗么?
众所周知,狂犬病非常恐怖,一旦发病则死亡率达100%,但只要是及时接种了狂犬疫苗它又是100%可预防的。可以说狂犬疫苗在中国属于一种救命药,在我国每年有大量的人被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按照2011年的公开数据,中国狂犬疫苗的使用量达到了每年1500万人份,相当于7500万支疫苗,这个数量,超过全球生产所有狂犬疫苗的80%。
那么问题来了,全球80%的狂犬疫苗都给中国人打了,其他国家的人难道不需要打狂犬疫苗?况且欧美发达国家是出了名的爱养狗,在美国吃狗肉、虐待狗都是违法行为,狗狗数量极多。难道欧美的狗都不咬人?事实当然不是,他们国家的狗和中国的狗,咬人的概率是一样的,但是国外人被狗咬了是不打狂犬疫苗的,所以狂犬疫苗的用量很低。这就奇怪了,外国人不怕死吗?还是自带特殊抗体能抵抗狂犬病?
真正原因是,欧美日的所有犬类,都是要申请养狗证的,所有注册的犬只,每年都要定期注射犬用狂犬疫苗,被狗咬了之后,只要翻出这只狗的健康证查看其疫苗注射记录,被咬的人就不用注射疫苗了。目前,美国已经达到了50年零发病的标准,连狗狗的健康证都不用翻了,直接默认没事。所以,狂犬病在芬兰、丹麦、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加拿大、美国、日本等,马来西亚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都已宣布消除,世卫组织认为这些国家的家养犬“无狂犬病风险”,不会再传播狂犬病。这些国家的狂犬疫苗,一般是给被无证野狗、野生动物如狼、獾等咬伤,以及被蝙蝠攻击咬伤之人使用的,所以当然数量很少。
为什么我国狂犬疫苗消耗量如此大?
而中国历史上,在狂犬病失控的时候,曾多次出现全城屠狗的事件,政府的解释是“人命大于狗命”,当时的确遏制住了狂犬病的流行,但是十年之后,一切如故。其核心原因是犬只的繁殖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捕杀耗资巨大,又容易伤及无辜的家养犬,很容易引起民间爱犬人士的抵制。所以,政府换了另外一套方案来遏制狂犬病,那就是大力普及人用疫苗,只要被狗咬了,就打狂犬疫苗,这样发病率就下去了。这一手段效果显著,于是也就造成了我国狂犬疫苗消耗量大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宁愿给人打狂犬疫苗也不愿意给狗打疫苗,是不是狗用狂犬疫苗很贵呢,当然不是,1支人用疫苗成本就能生产20支兽用疫苗,狗用狂犬疫苗非常便宜。即使是政府掏钱补贴给市民接种,但是主动给宠物进行狂犬免疫接种的市民依然很少,因为大家没有这个观念。所以中国的人和狗,谁更应该打狂犬疫苗,结论显而易见,如果你爱狗狗更爱自己,请先给自己的爱犬接种狂犬疫苗,别再让“狗伤人,人打针”的本末倒置现象越来越重。
平时大人干活、孩子玩耍时难免出现外伤,外伤难免会造成感染,这种感染后就有可能患破伤风,所以经常会遇到受伤后来医院打破伤风针的,有人说打过疫苗还需要打破伤风针吗?或者是打了破伤风针是不是也会再有外伤就不怕感染了?事实上,破伤风针和破伤风疫苗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粘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阵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潜伏期约3-21天,中位数7天,个别短至1-2天或者长至数月。感染破伤风杆菌5~10日后,即可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等症状,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声、光、震动等均可诱发阵发性痉挛。病情严重者,会引起呼吸麻痹导致死亡。听起来好可怕是吧。所以预防破伤风感染至关重要。
那什么是破伤风针?
我们通常说的破伤风针是指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被动免疫制剂,用马血清制作而成,免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约为7-10天。由于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前一般要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为阴性可直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试验结果为阳性者,则应进行脱敏注射,即小剂量分4~5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无过敏反应,注射前不必做试验,它只是一种外源性抗体,体内维持时间为2~3周。通过其维持时间可以看出,对于已出现破伤风或可疑症状时应及时使用,但是对破伤风的预防作用是有限的,仅在未发病且在2周内应用有预防作用。
破伤风疫苗又是怎么回事?
破伤风疫苗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制成,将破伤风类毒素 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措施,属于主动免疫。一旦完成基础免疫(3针或3针以上),免疫保护持续时间可长达5-10年,甚至更长。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的儿童计划免疫中就有“百白破三联疫苗",分别是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在小孩出生后满3月、4月、5月龄会各接种1剂百白破,接种完这三剂的基础针,破伤风的抗体水平可以持续3-5年的保护期,18-24月龄时加强1剂百白破,6岁时再加强1剂白破,抗体水平可以达到10年左右,甚至更长。所以说破伤风针只是起到一个短暂的临时保护,真正能够起到长期保护效果的是破伤风疫苗。
都知道被猫狗抓了咬了要打狂犬疫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宠物饲养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泛,出现在人们家里的宠物不止有猫狗,还有小乌龟、小仓鼠、小蜥蜴、蛇,甚至还有食人鱼!如果喜欢郊外游玩的玩家,可能还会碰到其他野生的动物。所以被猫狗以外的动物抓到咬到也是常有的事,那到底哪些动物抓咬后需要打疫苗呢?今天就来给大家理一理。
什么是狂犬病暴露?
首先要知道狂犬病暴露的概念: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狂犬病暴露分级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每一级都有相应的预防处置方法。
一级:如果完好的皮肤接触动物及其分泌物或者排泄物,处理的方法是清洗局部,无需其他的医学处理。
二级:符合以下之一的情况,无明显的出血的咬伤、抓伤,无明显出血的伤口或已闭合但未完全愈合的伤口,接触动物及其分泌物或者排泄物。处理的办法是,第一:处理伤口;第二:接种狂犬病疫苗;第三:必要时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三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穿透性的皮肤咬伤或者抓伤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出血;尚未闭合的伤口或粘膜接触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暴露于蝙蝠。处理的方法,第一:处理伤口;第二: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第三:接种狂犬病疫苗。
哪些动物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需要按照狂犬病暴露进行处置的动物:犬、猫、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等食肉目动物,它们均是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因此接触以上动物,都需要按照狂犬病暴露进行处置。需按照狂犬病Ⅲ级暴露进行处置的:蝙蝠也是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由于蝙蝠暴露可能为极难察觉的细微咬伤或损伤,从而导致暴露风险大为提高。因此建议蝙蝠暴露处置按照III级暴露进行处置。
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的动物:啮齿类(尤其小型啮齿类,如: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沙鼠、仓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人间狂犬病。所以这类动物暴露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不需要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的动物: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非哺乳类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因此这些动物暴露不需要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昨天,一个朋友打电话说,他腿上的伤口被流浪狗舔了一口,问我要不要打疫苗。我告诉他,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接种疫苗为好,因为你不确定那只狗到底有没有携带病毒。他说,上网查到有人说狂犬疫苗就是安慰剂,如果已经感染了,疫苗是起不到大作用的。况且他只是被舔了一口,没被咬伤。听到这,我有点生气。我告诉他,这是胡说。狂犬病可经唾液传播,而且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即使当时侥幸熬过来,在严重并发症的摧残下,人也支撑不了多久。听了我的话,他决定不再冒险,去注射疫苗防患于未然。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由感染狂犬病毒所致。患兽和狂犬病人的分泌物就是传染源,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传播,比如皮肤擦伤,眼睛与肛门粘膜。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毒,最主要是犬科、猫科、鼠类和蝙蝠。因为狗与人接触较多,所以多数病人是由患犬咬伤感染。狂犬病发作以后,患者会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然后迅速死亡。
被咬伤以后,首先要简单处理伤口。用肥皂和大量的清水清洗伤口,然后用75%的酒精清洗。处理完立即去医院注射狂犬疫苗。一般采用五针法,即在0、3、7、14、28天各接种一针。
需要注意的是,感染狂犬病后,患者并不会马上发病,因为狂犬病毒要从肌肉感染至中枢神经才会发病,而它在肌肉里的移动速度很慢,大约每小时移动3毫米。但是一旦病毒到达脊髓,移动速度就会迅速加快,一天之内,会感染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几乎不给人类免疫系统反应时间。所以,在可能感染狂犬病的情况下,及时注射疫苗是预防狂犬病发作的关键,如果感染较重,还应使用狂犬病毒血清。这个过程,就是在和病毒抢时间。
有人担心疫苗的安全性,但是我们要明白,在现阶段的医疗水平下,注射疫苗是我们能接受的最理想的治疗方式。如果不接受疫苗,一旦发病,基本就意味着死亡,孰重孰轻,不言而喻。
狂犬病危害巨大,在此呼吁大家不要造谣传谣,以免误导患者,使他们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同时告诫广大读者:若有狂犬病方面的困惑,应找专业的医生咨询,不可轻信谣言。
小孩子经常容易磕磕碰碰伤到自己,那受伤后是不是要打破伤风针和破伤风疫苗呢?需要根据伤口的分类、已经接种破伤风疫苗的针数,以及距离最后一针破伤风疫苗的时间来决定。
先根据受伤的过程和当时的环境,来给伤口分类:
1.清洁伤口: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并且之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
2.不洁伤口: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会阴等),或者超过6小时没有处理的简单伤口。
3.污染伤口:被土壤或者粪便污染、已经感染的伤口、被唾液污染的伤口、枪伤、冻伤、烧伤。
再查看预防接种本,看孩子是否有接种过百白破疫苗:
1.如果有接种3剂或3剂以上百白破疫苗的,就不需要再打破伤风针了。
2. 如果接种少于3剂的,但还属于计划免疫年龄的建议按计划补齐3剂即可,也无需打破伤风针。
3.如果小于3月龄的宝宝受伤了,我们就要询问母亲的破伤风主动免疫史,假如母亲既往有按计划完成破伤风主动免疫,那么会将破伤风抗体传给宝宝,这个母传抗体可持续大约半年,所以宝宝在这段时间内也无需打破伤风针。如果母亲既往无破伤风主动免疫或未完成主动免疫史,或者不详的情况下,建议给予注射一针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临时的保护效果,待到3月龄的时候再给予接种百白破。
4.如果一旦完成全程破伤风主动免疫(3剂及3剂以上)的,以最后一针算起,超过5年的不洁伤口或污染伤口和超过10年的只要受伤后都应给予加强一剂破伤风疫苗,而不是破伤风针。
因此,一个一岁多、全程接种了破伤风疫苗的孩子,因外伤在医院处理伤口后是完全没有必要打破伤风针的。据统计,破伤风抗毒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30%,约有1/10万的致死率。可见,滥用破伤风针会增加患者过敏的风险。
此外,我们要知道破伤风抗毒素的半衰期为5~7天,而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一般为1~2周。破伤风抗毒素只能中和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外毒素,但是不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和释放毒素。所以破伤风抗毒素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破伤风的风险。到医院规范的进行伤口处置,也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手段之一。
被狗咬了怎么办?
如果有人问你这样的问题,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赶紧打狂犬疫苗啊。
事实上,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医学常识,因为被狗咬后,你不确定它究竟是不是健康犬,一旦它的唾液中携带有狂犬病毒,那么你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迄今为止,预防狂犬病毒的最佳方式,就是接种疫苗。
但也有一些人,被狗咬伤后,心存侥幸,不以为然,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疫苗,结果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剧,事实上,每年都会有患者因为狂犬病发作而死亡。
这种恐怖的急性传染病,致死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一名30岁的年轻小伙,被狗咬伤后不听朋友的劝阻,以太晚了为由拒绝到医院接种狂犬疫苗,事实上,这并非是年轻小伙第一次被咬,原来,他十年前特别喜欢养狗,有时逗狗玩,身上难免被抓伤,有两次还被咬伤了,刚开始,还到医院接种疫苗,之后便顺其自然了。
因为平安无事,所以年轻小伙天真地认为,自己体内应该存在抗体了。
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半个月后,自己突然出现乏力,发热,吞咽困难的症状,以为是感冒了,跑到诊所里输了两天的液,却根本没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伙又出现多汗,流涎。
这一天在家中,他突然全身剧烈抽搐,随即意识丧失,家属发现后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
送到医院后,通过检查,医生确诊年轻小伙罹患的正是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
医生说,很多人往往从外表来判断动物健不健康,这是不科学的,很多动物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动物也有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一旦被咬伤,未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像年轻小伙这样,因为心存侥幸,结果导致了难以挽回的悲剧,三天后,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又是一例因狂犬病发作死亡的患者。
被狗咬伤后,第一步要立刻用流动的清水清洗伤口,第二步就是赶紧接种狂犬疫苗,一般是在伤后第1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接种一针,一共是五针。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普及化,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接种疫苗不仅是个体抗感染最好的防疫措施,也是在为全社会构建一道坚固的公共防疫屏障。然而多数人只知道新冠疫苗是用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对于它是如何工作,其免疫原理是什么?却是知之甚少了,那不妨往下看。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况,在患过某种传染病之后,就很少会再感染相同的传染病,其原因就是由于在病后身体获得了这种传染病的免疫力,也就是所谓的病后免疫。而疫苗的目标就是让人体先接触不会导致疾病的抗原,引发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相应的抗体及记忆细胞,其后当人体真的被致病病毒感染时,就会立即引发这种免疫反应来阻断、杀死病毒。
目前常见的新冠疫苗研发线路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其疫苗研发原理分别如下:
一、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将其灭活,使之失去毒性,然而这些失去毒性的病毒依旧足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不过由于灭活疫苗所产生的免疫未必足够强,所以往往需要多次接种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因此有些灭活疫苗接种的同时,还会一起注射辅助佐剂以加强免疫反应。
优点: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安全性较高,且无需低温储存,便于运输,所以它是应对急性疾病传播的常用手段,适宜用于全民接种。
缺点:最大的缺点是有可能造成抗体依赖增强效应,使病毒感染加重,导致疫苗研发失败。
二、重组蛋白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本质上是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大量表达靶蛋白抗原,并基于纯化后的蛋白进行疫苗构建[1]。也就是说不生产完整的病毒,而是单独生产病毒最关键的“钥匙”---S蛋白,将其交给免疫系统识别。
优点:安全、高效、可规模化生产。
缺点:疫苗效果依赖于所选择的S蛋白是否有一个好的表达系统,故而制备疫苗时需谨慎选择。
三、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是将编码S蛋白的基因、mRNA或者DNA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在体内合成S蛋白,通过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就像是给了人体免疫系统一份记录详细的病毒档案一样。但由于mRNA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降解,因此储存条件较为苛刻。
优点:流程简单,且由于没有病毒进入体内,理论上安全性更高。
缺点:无成功先例或可参考的过往经验,多数国家无法大规模生产。
了解疫苗的前因后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认识疫苗的原理,从而放心的完成接种,共建免疫长城。
乙肝疫苗是我国计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生儿时期就要开始接种。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以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那么,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什么情况下需要补种疫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乙肝疫苗的接种过程分为三针,分别是在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进行接种。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会产生抗体,从而产生免疫记忆。这种免疫记忆可以保护人体在接触乙肝病毒时,迅速产生抗体,抵抗病毒感染。
一般来说,乙肝疫苗的有效期可以持续几十年,甚至终身免疫。但如果抗体滴度低于正常值,就需要进行补种。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儿童在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后,需要在5年内复查抗体滴度。如果抗体滴度低于10,建议进行加强免疫,即补种乙肝疫苗。
治疗性乙肝疫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乙肝的方法,但目前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全球都在关注乙肝的治愈问题,已经有多种能够治愈乙肝的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这些药物比治疗性乙肝疫苗更具希望。
除了疫苗接种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比如,避免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具、餐具等物品,注意个人卫生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病医院副院长、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高志良表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但也不能忽视其他预防措施。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乙型肝炎(HBV)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如果不及时治疗,乙型肝炎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因此,预防乙型肝炎至关重要。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科学地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帮助您了解接种流程、注意事项以及疫苗种类等信息。
一、接种对象
1. 乙型肝炎易感者:包括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者、无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非乙型肝炎患者。
2. 密切接触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者。
3. 医护人员、血站工作人员、输血者等。
二、接种前检查
1. 肝功能检查:确保肝功能正常。
2. 乙型肝炎五项检查: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
三、接种方法
1. 接种程序:一般采用“0、1、6月注射法”,即第一针在出生后0月接种,第二针在第一针后1个月接种,第三针在第一针后6个月接种。
2. 接种剂量:每次皮下注射5~10ug。
四、注意事项
1. 接种过程中如有不适,请及时告知接种人员。
2. 接种后注意观察,如有红肿、疼痛等反应,可局部冷敷。
3. 接种后3个月内避免饮酒、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4. 接种后定期复查乙型肝炎五项,了解抗体水平。
五、疫苗种类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国产和进口乙型肝炎疫苗,均为基因工程疫苗,安全性高,不会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接种乙肝疫苗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这种观念是不全面的。
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副作用较小。接种后,人体通过主动免疫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据统计,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转阳率超过95%,并且有效保护时间越长。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HBs滴度较低,无法达到保护阈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此外,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滴度会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当滴度降至保护阈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
因此,为了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定期进行抽血化验,检查二对半。若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检查抗-HBs滴度。若滴度低于10~1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一次;若滴度在101~1000mIU/ml,应在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若滴度在1001~10000mIU/ml,可在4~6年内复测;当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及时复种。
此外,还有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抗-HBs,但仍然患了肝炎。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预防作用。
总之,接种乙肝疫苗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HBs滴度,并根据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低于保护阈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
为了更好地预防乙肝,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对乙肝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乙肝患者。
3.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乙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4. 加强对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监测,及时调整免疫策略。
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乙肝疫情。
乙肝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手段,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以来,已证明其效果显著。然而,乙肝疫苗并非100%有效,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门诊室,一位母亲带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前来咨询,孩子出生后接种了乙肝疫苗,但仍然感染了乙型肝炎。这让母亲感到困惑,为什么接种了疫苗还会得病呢?
医生解释说,乙肝疫苗的原理类似于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疫苗中含有乙肝病毒的结构特征,不会致病,但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增强抵抗力。然而,疫苗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为3-5个月。在这段时间内,人体处于‘防御空虚’状态,仍有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研究表明,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后,只有30%的人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乙肝表面抗体,这意味着还有70%的人处于易感状态。婴儿在1-3个月内的乙肝感染率较高,这与疫苗抗体产生时间有关。
除了抗体产生时间,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疫苗效果,例如疫苗质量、储存条件、注射部位和接种者身体状况等。此外,乙肝病毒还可能通过注射传播,如果注射器被乙肝病毒污染,同样可能导致感染。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分娩或哺乳时可能将病毒传给孩子,这是医学上所说的垂直传播。据统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所生新生儿有30%-40%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针对这些问题,医生建议,对于新生儿,除了接种乙肝疫苗外,还可以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提供外来的现成抗体,以阻断乙肝病毒的侵害,保护率高达95%。
虽然肝脏对感染、药物和毒物等致病因子非常敏感,但肝脏血流充足,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再生能力强。如果早期发现感染,及时治疗,加强营养,孩子的病情会很快缓解,很少会发展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孩子的健康问题。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已经成为家长们关注的重点。然而,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适合给宝宝接种疫苗,了解禁忌症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一、疫苗的种类及作用
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的活体经过处理后制成,能够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力;而死疫苗则是将病原微生物的尸体经过处理后制成,同样能够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力。疫苗的作用是预防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
二、宝宝接种疫苗的禁忌症
1. 有明确过敏史的儿童:任何疫苗都不能接种,特别是活的疫苗,但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糖丸除外。
2. 患有严重肾脏、心脏疾病的儿童:不种疫苗。
3. 患有癫痫、高热惊厥史、脑炎后遗症、脑发育不全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一般不主张接种疫苗,尤其是乙脑、流脑、百白破三联针等。
4. 处于疾病急性期的孩子:即使到了接种日,也要缓种,等病愈后补种。
5. 对鸡蛋白过敏的孩子:不能打麻疹、麻风腮三联针、防感灵等疫苗。
6. 对奶粉过敏的孩子:不能吃糖丸,因为糖丸中含有奶粉。
7. 孩子腹泻时:不能吃糖丸,预防秋季腹泻的轮状病毒疫苗也应缓种。
三、注意事项
1. 父母在给孩子接种疫苗前,最好能主动向医生介绍孩子的情况,特别是对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父母绝不能因孩子有可能不能接种疫苗而隐瞒孩子病情。
2. 接种疫苗后,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将围绕乙肝疫苗接种的十个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乙肝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
一、为何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疾病。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降低患乙肝及相关疾病的风险。
二、乙肝疫苗的种类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和血源性乙肝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安全性高,是目前推荐使用的疫苗。
三、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有哪些?
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包括新生儿、儿童、青少年、孕妇以及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血站工作人员等。
四、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是怎样的?
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一般为0、1、6个月,即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
五、接种乙肝疫苗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观察接种部位是否有红肿、硬结等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感染者接触,以免感染。
六、接种乙肝疫苗后多久产生抗体?
接种乙肝疫苗后,大多数人可在接种最后一针后1至2个月内产生抗体。如未产生抗体,可再次接种,必要时遵医嘱加倍剂量注射。
七、乙肝疫苗与其他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吗?
乙肝疫苗可以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但需注意接种顺序,按照计划免疫所要求的顺序进行。
八、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感染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接种乙肝疫苗无法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帮助感染者产生表面抗体,降低传播风险。
九、乙肝疫苗是否可以预防其他病毒性肝炎?
乙肝疫苗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不能预防其他病毒性肝炎,如丙肝、丁肝等。
十、接种乙肝疫苗后多久可以产生免疫力?
接种乙肝疫苗后,大多数人可在接种最后一针后1至2个月内产生免疫力。免疫力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为5至10年。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很多患者和家属都关心乙肝疫苗的有效期和终身免疫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些问题,并介绍乙肝疫苗的接种、免疫机制以及如何维护免疫效果。
首先,乙肝疫苗的有效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接种者的免疫体制、疫苗类型、剂量等。一般来说,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抗体水平越高,免疫力越强,保护期也越长。据统计,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抗-HBs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
那么,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可以终身免疫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接种乙肝疫苗后可以有效地预防乙型肝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免疫效果也会减弱。因此,为了保持免疫效果,需要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加强接种。
乙肝疫苗的接种过程通常需要注射3针,分别在0、1、6个月进行。接种后,人体会产生抗体,获得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接种后1个月,97%的人都能测到抗-HBs;第2年仍保持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当抗-HBs滴度低于10国际单位/毫升时,应在半年内进行加强接种;当抗-HBs滴度高于10国际单位/毫升时,可在6年内进行加强接种。我国医学专家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接种1次为好。
除了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维护免疫效果的重要措施。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此外,避免与乙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也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总之,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但并非一劳永逸。定期检测抗体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地维护免疫效果,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
乙肝,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据统计,我国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约30万人因乙肝相关疾病死亡。乙肝不仅传染性强,而且危害性大,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肝,接种乙肝疫苗是关键。近年来,我国乙肝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乙肝疫苗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预防乙肝。
一、乙肝疫苗的种类和接种程序
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两种类型: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腺病毒载体乙肝疫苗。两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接种程序如下:
二、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
乙肝疫苗适用于所有人群,尤其是以下高危人群:
三、乙肝疫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的副作用轻微,常见症状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等。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接种乙肝疫苗时,请告知医生您的过敏史和健康状况,以确保安全。
四、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持久性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可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可达90%以上。免疫持久性良好,接种后10年内抗体水平维持稳定。
如果抗体水平下降,可进行加强免疫,以维持免疫效果。
总之,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积极接种乙肝疫苗,共同抗击乙肝病毒。
近年来,乙肝疫苗已成为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然而,仍有一部分人群在接种乙肝疫苗后,未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乙肝疫苗无效,问题究竟出在哪?
乙肝疫苗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然而,部分人群在接种乙肝疫苗后,未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导致免疫应答不足,从而无法有效预防乙型肝炎。
那么,导致乙肝疫苗无效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疫苗因素是导致乙肝疫苗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疫苗的种类、剂量、保存条件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例如,疫苗的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破坏疫苗的活性,导致免疫效果降低。
其次,机体因素也会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部分人群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原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较差,导致免疫效果不佳。此外,年龄、体重、生活习惯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此外,接种因素也会影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例如,接种部位的选择、接种时机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针对乙肝疫苗无效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和剂量。在选择疫苗时,应考虑疫苗的种类、剂量等因素,以确保疫苗的免疫效果。
其次,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疫苗的保存温度应控制在2摄氏度~10摄氏度之间,以确保疫苗的活性。
此外,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之,乙肝疫苗无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手段,但你是否知道,疫苗并非万能?为什么有些人打了疫苗后仍然感染了乙肝?本文将为你解答关于乙肝疫苗的常见疑问,并为你提供预防乙肝的实用建议。
为什么打了乙肝疫苗还会得乙肝?
乙肝疫苗并非100%有效,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体内产生抗体,才能起到保护作用。此外,疫苗的保护效果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因此,需要在免疫后3年内进行加强注射。
此外,疫苗的剂量不足或注射部位不当也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拥抱、亲吻、共用餐具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如何预防乙肝?
1. 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2. 避免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如纹身、打耳洞等。
3. 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避免使用他人共用牙刷等。
4. 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如使用安全套等。
5. 孕妇应定期进行乙肝筛查。
总之,乙肝并非不可战胜的疾病,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