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DKD 是一种在糖尿病患者中基于蛋白尿、低水平 eGFR 或两者兼而有之的临床诊断结果,其指的是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肾脏疾病(CKD),糖尿病者伴有大量白蛋白尿,或 2 型糖尿病者伴微量白蛋白尿同时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 10 年以上 T1DM;需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的 CKD,如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GFR 快速降低;快速增加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难治性高血压;活性尿沉渣;系统性疾病的体征症状和在开始应用 ACE 或 ARB 抑制物 2-3 月内 GFR 下降超过 30%。
DKD 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ESKD)的重要病因。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 DKD 的发生发展,对降低大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20 年 DKD 有了一些新的治疗研究进展,DKD 是基于检测 eGFR 及白蛋白尿进行的临床诊断,不再使用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这两个术语,而是遵循 2012 年《改善全球肾脏预后组织(KDIGO)慢性肾病指南》建议,将白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类:正常或轻度增加(A1)、中度增加(A2)和重度增加(A3)。2020 ADA 指南修订了有关 CKD 筛查的推荐,增加了某些患者应每两年筛查 1 次的建议。对于病程≥5 年的 1 型糖尿病(T1DM)患者及所有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无论治疗如何),应进行每年至少 1 次的检查,评估尿白蛋白水平(如点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 eGFR;对于 UACR>30 mg/g 和/或 eGFR<60 ml/min/1.73 m2 的患者,应进行每年 2 次的监测以指导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会问这个问题,肯定是遇到缺钙的问题!缺钙时候到底补维生素D还是维生素D3好点?为何有时候有些医生给你开维生素D,有些开的确实维生素D3 ,这不一样嘛?其实两者还真有一定的区别,这点我们必须还是要了解的!
避免耽误治疗,不能盲目将维生素D当做维生素D3使用!
维生素D其实是所有D族维生素的统称,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属于脂溶性维生素;而维生素D3是维生素D家族里面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又称为胆钙化醇,从这个名字上可见,可见其对我们人体钙的吸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重要的一点: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一种真正有活性的形式存在!像经常遇到的孩子缺钙,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人体对钙剂无法有效吸收和利用,而我们平时补充普通的维生素D的话,还需要利用皮肤的代谢转化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3 才能起到补钙作用,而维生素D3 则不一样,直接可以促进钙剂吸收和利用,所以孩子缺钙,医生建议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还会多嘱咐你一句:要多晒太阳!原因就在这里!
如何正确补充维生素D?
光晒太阳有时候也是没办法补充我们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的!维生素D主要存在一些动物性食物,如海鱼、动物内脏、鱼子酱、蛋黄等,但此类食物摄入有可能不会很多。这时候有些医生会建议你:多晒太阳!但其实维生素D转化与日晒时间长短、皮肤裸露面积等等有关,时间太短有可能无法转化成维生素D。所以单纯依靠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D,有时候往往又容易导致维生素D不足,特别是对小孩子来说,有时候补充维生素D制剂是有必要的,这里的维生素D制剂,往往就是我们看到的维生素D3或维生素 AD滴剂,防止佝偻病发生!
所以无论成人还是小孩,都应该正确使用维生素D或 D3,重视其补充,特别那些不喜欢晒太阳的还喜欢涂防晒霜会阻断皮肤和阳光的接触导致无法合成维生素D,补充些维生素D制剂是有必要的!但注意:不管是补充维生素D还是D3,都不是越多越好,长期大量补充有可能导致体内蓄积而中毒,建议口服补充!
生活中我们比较混淆的就是身睡觉和尿毒症的区别,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区别,还有哪些症状就是代表我们的身体是出现了肾衰竭?
尿毒性与肾衰竭的差别在于病情的发展程度,尿毒性是各种肾脏疾病病情发展的最终阶段。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的肾排毒功能减退,导致体内毒素积聚,引起体内各种代谢紊乱而出现各种症状,这些毒素主要有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其中以血中肌酐为主,根据血肌酐的数值,能够把肾衰竭分为四个阶段:代偿期:肌酐133-177单位;您所说的尿毒症是指在肾衰竭过程中,肌酐数值大于707的情况,这段时间建议透析,同时不要在生活中劳累,饮食要清淡,尽量少吃红肉,能够多吃鱼,控制好血压。
肾功能衰竭与尿毒症相比对肾脏功能的损害较小,但如果不加以控制,肾功能衰竭会很快发展成尿毒症。肾功能不全分为四期,尿毒症为期中晚期。
能够看得出,肾衰竭与尿毒症还是要有差别的,当然,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病人病情等发展情况的不同。肾功能减退比尿毒症要好一点,但是也没有什么好转。提示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患者,应尽早接受良好的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浮肿
出现在眼皮、脸、小腿等部位的轻微水肿(患者会误以为是喝水过量,体重增加,缺乏睡眠等原因引起)
2.没有效果
精力充沛、疲倦、乏力等无劲儿(病人会认为是工作过度,或其他原因)
3.腰疼
我们有时候会感受到腰部出现疼痛。那是因为我们的肾的位置位于我们腰部的两侧脊柱,所以肾脏功能有问题时,它就会出现疼痛。
4.不想要任何食物
食欲差,食欲差,甚至恶心呕吐(有些病人总是先去消化科或肝病科,看是否患有胃病或肝病,如果没有胃病或肝病,就把它放在一边)
5.尿蛋白与尿潜血
6.尿上有泡沫
蛋白由肾漏到尿中,尿中产生许多泡沫。
7.尿多,尿少者
频繁排尿及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人一天要排4-6次尿,尿量在800-2000毫升左右。
8.尿道感染
常患尿路感染、治疗不彻底、时间长,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9.贫血症
我们出现贫血时也是因肾功能受损时引起。因为肾脏功能不仅有代谢废弃物的作用,也有内分泌的作用,能够帮助分泌出造血的激素。
10.糖尿病
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
11.高血压
血压性肾病也会引起高血压,血压如果过高,要小心是否是肾结石。
众所周知,肾脏是我们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一旦发炎,可能会损害肾功能,肾脏炎症有三种,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原因和对肾功能的损害。比如肾盂肾炎,不需要太惊慌,觉得会肾衰竭。
肾盂肾炎简单来说就是“储尿罐”发炎了。基本上90%的肾盂肾炎来自尿路感染,即从尿道、膀胱到肾盂的感染;女孩更容易患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因为肾盂肾炎的住院率略高于男孩,约为男孩的1.1~1.5倍。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血液中有细菌,流向肾脏引起感染,或者通过淋巴引起感染,但一般来说,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繁殖能力超强,30分钟后100个细菌就会变成10000个,所以立即杀菌非常重要。
肾盂肾炎开始时会出现尿痛尿急的症状,然后开始腰酸发烧,由于白细胞增多,尿液变稠。如果经过1~3天的治疗没有出现自然发热,就要考虑住院治疗。但如果血液中有10000个以上的白细胞,无论有无发热都要住院治疗;一般来说,急性期抗生素治疗需要10~14天左右,如果有住院治疗,住院时间以7天为限。
虽然急性期肾盂肾炎不太怕,不会损害肾功能,但如果不治疗,也可能是细菌侵入血液引起,并发败血症、休克甚至死亡;即使运气好,没有马上死亡,变成慢性肾盂肾炎,肾脏也会因为肾盂一直处于炎症状态而逐渐萎缩。
如上所述,肾小球是过滤大分子的肾脏部分。因此,如果肾小球发炎,就不可能过滤蛋白质,甚至红细胞如血细胞蛋白也无法保留,从而引起蛋白尿、血尿;因为没有办法过滤水,还会造成肢体浮肿、高血压,但急性症状来来去去很快。
目前大多数肾小球肾炎不知道病因,称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他常见的病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针对肾小球肾炎的免疫反应,可以说是“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反应。
如间质性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抗生素、镇痛药、消炎药、利尿剂等。这里说一下,基本上90%的药物都是通过肝肾代谢,摄入过多会对肾小管造成太大毒性。急性期除皮肤过敏、尿少(低比重尿)外,可能有蛋白尿,慢性期无症状,但实际上肾脏萎缩,会逐渐引起高血压。
慢性间质性肾病除了药物中毒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病外,还可能由尿路梗阻、反复尿路或肾结石、重金属中毒,或糖尿病、高钙血症、低钾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由于反复炎症,肾小管表面会结疤,肾脏会逐渐纤维化,导致萎缩。因为肾小管连接在肾小球和肾盂之间,所以也会在这两个部位造成病变。
肝脏是人体很重要的解毒器官,是可以帮助分泌胆汁的,不过是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有肝癌跟肝血管瘤发生,两者虽然都是发生在肝脏,但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肝是人体五大脏器之一,是身体起着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可以在身体里面充分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还有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作用,如果肝脏出现了问题,人体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那么肝癌跟肝血管瘤都属于肝脏疾病之一,两者如何区别呢?
第一个方面是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的肿瘤,是胚胎发育中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发病是跟内分泌因素有关,而肝癌是肝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一般跟慢性肝炎,还有酸性体液、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寄生虫感染、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
第二个方面是肝血管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常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而肝癌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第三个方面是肝血管瘤大多生长的速度缓慢,而且不会发生癌变,一般不会危害生命,而肝癌瘤体生长速度相对比较快,也容易出现并发症,病死率很高。
第四个方面是肝血管瘤患者除了瘤体过大才会让患者感到上腹部闷胀外,一般是没有明显的症状,而肝癌患者常常会出现肝痛、消瘦、乏力、不思饮食等临床症状。
第五个方面是肝血管瘤能摸到上腹部或者是肋下有质软的肿块,大多没有肝硬化的体征表现,而瘤体比较大的肝癌除了可以在肝区摸到质地坚硬的肿块外,还会兼有肝硬化的一些体征表现。
第六个方面是肝血管瘤B超检查的时候会显示较大瘤体里的网状结构,而瘤体比较小的患者则多为强光团,而肝癌时B超结果多显示为边界比较清楚的强光团或者是暗区,而且在周围还可以见到一圈典型的声晕。
肝癌与肝血管瘤的区别就是这些了,所以如果肝脏有什么不适的话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鉴别是肝癌还是肝血管瘤,如果是肝癌的话则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而如果是比较小的肝血管瘤则可以不用进行治疗,不过还是要定期的进行随诊,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贫血不等于低血压,这是很多人都混淆的一个地方,这两个疾病其实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由于人们的不理解,所以出现了很多乱子。今天小编要未大家纠正一下有关这两个疾病的不同,以下就是相关的资料。
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总数减少或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量减少的一种综合性病理状态。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急性大出血时,患者不但贫血,血压也会急剧降低。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造血不良性贫血以及感染性贫血等。
可造成贫血的感染性疾病包括:
急性传染性肝炎、结核病、肺部化脓性疾病、胃肠疾患。特别是胃肠局部切除后,会影响人体对铁和维生素B12的吸收,使人贫血。患慢性肾炎、肾积水和先天性多囊肾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红细胞生成,也会造成贫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许多内分泌性疾病和结缔组织性疾病,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也常合并贫血。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也会发生贫血,比如妇女每次月经平均损失的血液约为90毫升,其中损耗制造红细胞中血色素的铁,每次可达30毫克。从月经初潮到绝经,丢失那么多的血液和铁,若没及时补充相应的营养,贫血自然难免。另外,妇女怀孕期需提供300~500毫克铁给胎儿,如没有及时在饮食中补充铁,也会导致孕妇贫血。婴幼儿和儿童生长迅速,若偏食挑食,也易因营养不良缺铁而贫血。
贫血一般较易发现,面色常是判断有无贫血的一面镜子。贫血的人不但面色苍白,眼睑和指甲也常是苍白无光的。贫血有轻有重,也有一个发展过程。轻的多无明显症状,有的人会出现头晕、耳鸣、失眠、健忘、食欲减退。较重的则会出现浮肿、毛发干枯,甚至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当然,确定有无贫血和贫血的严重程度,最好还是到医院检查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长期低于90/60mmHg的情况,常见的有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前者主要见于体质较弱的女性和脑力劳动者。一般症状不明显,但较重时会出现疲倦、头晕、健忘,还可能出现心前区憋闷。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低血压,常在平卧、下蹲突然站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此时会出现眩晕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防治体质虚弱性低血压要忌偏食,饮食要荤素搭配,应摄取含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多的食物。加强运动锻炼能调整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蹲位站起来时动作应缓慢。另外,体位性低血压也可因多种疾病或药物引起,如脊髓有病,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因服用降压药不当及过量等。因此应去医院查明病因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无论是哪一种低血压病人,都可以适当多吃些咸一点的食品,因为盐能使血压上升。每天多喝水、多运动能增加血容量,还可吃些桂圆肉、大枣、红小豆等,不但能增加营养,还有利于纠正低血压。
由此可见,贫血与低血压,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病。
以上就是关于辨别低血压和贫血的区别,相信大家都能学到一些东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我们需要了解疾病,然后去准确的判断疾病,方能对症下药,若混淆了疾病,服错了药的话,后果是很难想象的。最后小编感谢各位的阅读。
糖尿病肾病,又称为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约有1/3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不仅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等。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肾病至关重要。那么,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1.尿液变化:这是糖尿病肾病最早也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尿量增多、尿色深、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这是因为肾脏受损,无法正常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
2.水肿:当肾脏无法正常工作,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不能有效排出,就会在体内积聚,引发肿胀。患者的眼睛、脸部、手脚、甚至全身都可能出现水肿。
3.疲劳乏力:肾脏受损后,红细胞的生成减少,导致贫血,使得患者感到疲劳乏力、精神萎靡不振。
4.高血压:肾脏病变会影响体内的水盐平衡,导致血压升高。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法控制的高血压,应警惕是否为糖尿病肾病。
5.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会出现不想吃饭,甚至恶心呕吐。糖尿病人 一般 会有多食 的情况 , 在血糖上升 同时 却 食欲下降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要及时监测肾功能。
6.尿检异常:尿检中发现尿蛋白、尿糖等异常情况,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早期信号。
以上就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些早期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尿液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同时,糖尿病患者应做好日常的糖尿病管理,如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日常的饮食调理也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控制糖分的摄入。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和使用存在问题,所以他们需要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血糖水平的大幅度波动。患者应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物,同时,应避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葡萄等。
其次,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加速肾功能的损害。因此,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限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如肉类、豆类等。同时,也应选择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牛奶等。
再次,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高血压,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害。因此,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高钠食物,如咸菜、腌制食品等。同时,也应注意在烹饪过程中控制盐的用量。
此外,糖尿病肾病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可以帮助稀释尿液中的废物,减轻肾脏的负担。但是,也不能过量饮水,以免引起水肿。
最后,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上还需要注意保持均衡。即使是健康的食物,也不能过量食用,否则也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患者应尽量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同时,也应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避免炸、烤等高脂肪的烹饪方式。
总的来说,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控制糖分、蛋白质和钠盐的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同时,也应注意保持饮食的均衡。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延缓肾功能的损害。
糖尿病肾病,又称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疾病。它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高血压、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患病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检查。如果发现有尿蛋白排泄增多或者肾功能异常,就应该考虑糖尿病肾病的可能。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使用护肾药物等多种手段。首先,要做好血糖控制,这是防止和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的基础。其次,如果有高血压,应积极控制血压,以降低肾脏的负担。此外,一些护肾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可以帮助减少尿蛋白的排泄,保护肾脏功能。
糖尿病肾病重在预防。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尿蛋白和肾功能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此外,要做好糖尿病的日常管理,控制好血糖,避免高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这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前提。
总的来说,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防止和延缓其发展,保护肾脏健康。
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活多久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具体的生存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
1.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发现肾病,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病情严重程度:肾病的严重程度对生存期有重要影响。早期肾病(肾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生存期可能较长,而晚期肾病(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生存期可能较短;
3.控制糖尿病和血压:良好的血糖控制和血压控制对于 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至关重要。这可以减缓肾病进展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从而可能延长生存期;
4.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控制血糖和血压非常重要。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保持健康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5.治疗选择: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透析和肾移植等,治疗选择会根据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确定,适时进行透析或肾移植可以提高生存率。
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定期与医生进行随访和监测,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并积极管理糖尿病和肾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在属于常见的慢性病,血糖一旦失控,很容易引发不同并发症,当中包括严重影响肾脏功能的「糖尿病肾病」。如果病情恶化未及时治疗,病人的肾脏功能不能逆转,最终会演变成肾衰竭而危及性命。控制饮食及有健康生活习惯尤其重要,因此糖尿病人必须紧记9大法则,以避免「糖尿病肾病」出现或恶化。
有20%至40%的糖尿病人如不能有效控制病情,10年后会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失控会影响病人的血压和血脂,伤害血管壁,令血管硬化及收窄,而由于肾脏有很多微血管,一旦这些微血管受到破坏,其作为废物「过滤器」的功能会慢慢衰退,久而久之更可能会演变成肾衰竭,致有生命危险,届时便需要长期做腹膜透析(俗称:洗肚)或血液透析(俗称:洗血)来替代肾脏的功能。
即使糖尿病一度恶化至「糖尿病肾病」,病情初期仍然是可以控制,甚至逆转。由于「糖尿病肾病」与饮食等生活细节环环相扣,她提出9大法则,提醒病人改善生活习惯及控制饮食,以防「糖尿病肾病」影响健康:
1/ 每日进食少于1茶匙盐
1茶匙盐等同于约2000至3000毫克钠质,一旦盐分摄取过多,容易导致高血压和水肿,加重肾脏负担。
2/ 每日不可摄取多于6茶匙油
多选择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以控制血脂及胆固醇。
3/ 留意钾质及磷质摄取量
血钾过高,可引致心律不正常。应选择低钾蔬果,并将蔬菜切细浸水1小时有助减低钾质摄取。
过多的磷质摄取会令皮肤痕痒,影响钙质吸收、令血管钙化、引致骨质疏鬆等,需注意海鲜、内脏、奶类、菇菌类等高磷质食物的进食量。
4/ 控制蛋白质摄取量,每日不可吃多于4-5两肉
肾功能差时,过多蛋白质会使尿素、肌酸酐等代谢废物积存,导致尿毒症。
若病人已是肾病第三期,建议每天蛋白质摄取量,应以其体重作计算,每1公斤不应多于8克,并多选高质量蛋白质。例如病人重60公斤,每天便不可摄取多于48克的蛋白质,例如4-5两肉中已含约35克蛋白质,病人需多留意其他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取量。
5/ 饮食三低一高(低盐、低油、低糖、高纤维)
帮助控制血糖、血脂、胆固醇。
6/ 少食多餐
帮助控制血糖。
7/ 每日运动30分钟
加速新陈代谢,控制体重。
8/ 每日喝8杯水
多喝水能稀释体内钾质、磷质浓度,减轻肾脏负荷。
9/ 避免进食杨桃、成药、烟酒、老火汤等
杨桃含有引致神经性中毒的物质,可引致肢体麻木及肌肉无力;成药、烟酒、老火汤等都容易加重肾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