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妈妈怀疑抑郁症遗传,让16岁女儿天天吃药

妈妈怀疑抑郁症遗传,让16岁女儿天天吃药
发表人:梧桐健康

近日,在门诊上,小红(化名)刚一进门就开始哭诉自己有个抑郁症的女儿,才十五六岁。因为自己曾经也患过抑郁症,因此她断定自己的女儿也是抑郁症,并多方求医。但女儿却经常不吃药,甚至不和她有深入的交流,哪怕是一个眼神。

 

听着小红的陈述,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小红的女儿真的如小红所判断的患上抑郁症了吗?

 

 

在医学上,这个“抑郁症”是渐进的发展而来,大致为:抑郁,抑郁状态(网传郭富城因入戏太深而让他抑郁至深,而这也只是一种状态,算不上真的抑郁症),抑郁障碍(张国荣、乔任梁就死于此病)。

 

人比其他动物高级之处在于:人对情绪有高度的自律行为。和高兴、感动、幸福这些正面情绪相比,抑郁、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也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所不可或缺的,它和正面情绪一样,是每个人必然具备的心理活动。

 

抑郁,主要是指个体情绪较差,对平时特别喜欢做的事情短时间内兴趣不是很大了。比如:在公司被上司狠批了一顿,心情差极了,平时你爱吃的麻辣烫也不能使你兴奋起来。或许几天后又受到领导表扬了,麻辣烫依然是您的最爱。

 

类似这种情况,大多数时候不需要相应的医学处理。因此,抑郁不是病。生活中的喜怒哀愁都是个体情绪的正常表达,它和抑郁症相差十万八千里。

 

 

但如果一个人长时间都觉得自己对很多曾经爱干的事情兴趣下降,没有了往日的愉悦感,和周围人的交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还有一些诸如乏力、不想吃饭、失眠多梦等身体上的不适感,那么您可能踩雷了。这种情况被称为:抑郁状态。

 

这时您也不用太过紧张,因为这种状态是身体对您长期不爱惜它的提醒,它要求您尽快做出调整,看,郭富城依然是光彩照人的影帝。因此,只需要适当的医疗干预,比如适当的心理疏导,就能重获新生。但是,如果您对这种异常心理状态仍然熟视无睹,长此以往便有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症候群,它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在临床上,对于抑郁症是通过大量缜密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下的结果。此期需要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抑郁有很多种情况,也许您认为的病根本不是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抑郁状态疾病介绍:
老年期抑郁症是指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以情感低落、兴趣缺乏、言语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期抑郁相关症候群。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危害。老年期抑郁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因为发病年龄的关系,临床症状与治疗有其特点,与老年人群自身躯体疾病、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故单独出来。通常通过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一般患者可以消除相关症状,恢复正常生活,但容易复发。
推荐科普文章
  • 对于那些家有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子女的家庭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挑战。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可能会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变得小心翼翼,有时孩子病情的波动也会令他们手足无措。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来说,家人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希冀,理应成为能够提供支持和温暖的港湾。本文为这些父母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和建议,或许能够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时刻。

     

     

    要区分青春期的成长烦恼和真正的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你可以从这里了解到如何识别抑郁症的迹象和症状,并最大程度地给予孩子帮助。

     

    了解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抑郁症对青少年的影响比我们认为的要更加严重。实际上,约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会在青春期的某些时刻被抑郁症状所困扰。虽然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但大多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从未得到帮助。

     

    青少年抑郁症不仅是简单的喜怒无常。它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会影响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幸运的是,它可以被治疗,并且父母的帮助能促进孩子康复。你的关爱、指导和支持可以极大地帮助孩子战胜抑郁,并让他们的生活重回正轨。

     

    如果你是一名感到抑郁的青少年······

    你可以寻求帮助,并且你对情绪的控制力比你想象的要强大。无论现在的生活看起来多么令人沮丧,你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改变自己的心情,让此刻的你感觉更好。

     

    我的孩子抑郁了吗?

     

    虽然青少年时期偶尔出现不良情绪或不当行为是正常现象,但抑郁症却与之不同。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忧郁。抑郁症会根本上地破坏青少年人格,引起令人无法承受的悲伤、绝望或愤怒感。青少年群体中许多叛逆和不健康的行为或态度都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以下是青少年做出“不当行为”来应对其痛苦情绪的一些方式。

     

    出现学业问题

    抑郁症会导致精力不足和注意力集中困难。在学校里,这可能导致出勤率下降、成绩下滑或使以前的好学生面对学业产生挫败感。

     

    离家出走

    许多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会离家出走,或说他们打算离家出走。这些行为通常是一种求救信号。

     

    滥用毒品和酒精

    青少年可能会用酒精或毒品来试图“自我治疗”抑郁症。不幸的是,这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低自尊感

    抑郁症会引发并加剧丑陋感、羞耻感、失败感和无价值感。

     

     

    手机成瘾

    青少年可能会通过上网来逃避他们的问题,但是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只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使他们更加抑郁。

     

    鲁莽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参与高风险行为,例如鲁莽驾驶、狂喝滥饮和不安全性行为.

     

    暴力

    有些患抑郁症的青少年(通常是受到欺凌的男孩)会变得好斗和暴力。

     

    青少年抑郁症还与许多其他精神健康问题有关,包括进食障碍和自我伤害。尽管抑郁症会给你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并干扰家庭生活,你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帮助孩子感觉好受一点。第一步是要知道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以及当发现了这些征兆时你该如何去做。

     

    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和迹象

     

    与有能力自行寻求帮助的成年人不同,青少年需要父母、老师或其他照料者来识别他们的痛苦且提供帮助。但做到这些并不是那么容易。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不一定会表现出悲伤。相反,易怒和激越会是最显著的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的迹象和症状:

     

    - 感到悲伤或绝望

    - 易怒且充满敌意

    - 频繁流泪、哭泣

    - 不愿与朋友家人交流

    - 对活动失去兴趣

    - 学校表现不佳

    - 饮食和睡眠习惯发生改变

    - 坐立不安和激越

    - 无价值感和负罪感

    - 缺乏热情和动力

    - 疲劳或精力缺乏

    - 难以集中注意力

    - 感到莫名的躯体疼痛

    - 出现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比较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表现差别很大。与成人相比,以下症状在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易激惹或愤怒情绪。如前文所述,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其情绪通常以易怒,而不是悲伤为主。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可能会脾气暴躁、充满敌意,容易沮丧或暴怒。

     

    难以解释的躯体疼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经常抱怨身体不适,如头痛或胃痛。如果全面体检不能揭示其医学原因,则这些躯体疼痛可能指向抑郁症。

     

    对批评极其敏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饱受无价值感的困扰,这使他们极易受到批评、拒绝和失败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自我要求很高的青少年。

     

    不与某些人交流,但不是所有人。成年人在抑郁时往往会自我孤立,但青少年通常会至少维持一些友谊。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比以前更少参加社交活动,疏远父母,或者开始和一群不同的朋友交往。

     

    是抑郁症还是青春期“成长的烦恼”?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患上了抑郁症还是只是在经历青春期,请考虑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平时有何不同。激素和压力能导致青少年偶尔的焦虑发作,但不能解释持续的、无休止的悲伤、疲惫感或易怒。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征兆

     

    抑郁严重的青少年,尤其是那些同时滥用酒精或毒品的青少年,经常会想到、谈到自杀或试图自杀,而且实施成功的人数越来越惊人。因此,有必要十分认真地对待任何自杀意念或行为。这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应密切关注的自杀征兆:

     

    - 谈及打算自杀或拿自杀开玩笑

    - 说些类似“我死了会更好”、“我希望自己永远消失”、“我已经走投无路了”之类的话

    - 喜欢正面地谈论死亡,把死亡浪漫化(“如果我死了,人们可能会更喜欢我”)

    - 撰写有关死亡、垂死或自杀的故事和诗歌

    - 行为鲁莽或多次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 将贵重财物送人

    - 像永别一样地与朋友和家人道别

    - 寻找武器、药品或其他方式用以自杀

     

    如果不进行治疗,抑郁症会带来很大危害,因此请不要坐等这些令人担忧的症状自行消失。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请以一种充满关爱的、非评判性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担忧。即使你不确定孩子是否患上抑郁症,他们棘手的行为和情绪都意味着有些问题亟需解决。

     

     

    如何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告诉孩子你已经注意到了哪些抑郁症状和你对ta的担忧,并以此开启沟通。然后,让孩子分享他们正在经历的事,并做好认真倾听的意愿和准备。不要总是质问ta(大多数青少年不喜欢高人一等的姿态或者被当作懦夫),但要明确表示你已准备好并愿意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

     

    如何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沟通

     

    专注于倾听,而不是说教。一旦孩子开口,就要控制批评或说教的冲动。重点在于孩子正在和你沟通。最好的做法是让孩子知道你会无条件地支持他们。

     

    既要温和也要保持执着。 如果他们一开始将你拒之门外,请不要放弃。对青少年来说,谈论抑郁症这一话题可能非常困难。即使他们愿意,可能也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尊重你的孩子、让他们不会感觉不舒服的同时,还要强调自己愿意去关心和倾听。

     

    理解他们的感受。 即使他们的感受或担忧对你来说似乎很愚蠢或不合理,也不要试图和他们掰扯明白。哪怕是善意地试着解释“事情还没有那么糟”也会让你看起来好像没有认真对待他们的情绪。仅仅承认他们正在经历的痛苦和悲伤就能大大帮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相信自己的直觉。当孩子嘴上声称一切如常,但对导致抑郁行为的原因没有作出解释时,你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孩子不愿对你敞开心扉,可以让孩子与值得信赖的第三方交流:学校咨询师、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或精神健康专业人士。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向他人倾诉。

     

    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建议1:促进社会交往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倾向于远离他们的朋友和过去喜欢的活动。但是,孤独只会让抑郁恶化,所以请尽你所能帮助青少年重新建立社交关系。

     

    优先考虑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每天都留出交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不要走神或分心。面对面交流这一简单的举动能为缓解青少年抑郁症发挥重要作用。还有,请记住:谈论抑郁症或孩子的感受不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而你的支持可以大大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避免社会孤立。尽你所能让孩子与他人保持接触。鼓励他们与朋友出去玩或邀请朋友过来。参加有其他家庭一同参与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和其他孩子见面并建立良好关系。

     

    让孩子融入集体。提议孩子参加一些活动(例如运动,课余社团,或艺术、舞蹈及音乐课),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孩子的兴趣和才能。虽然孩子起初可能缺乏动力和兴趣,但当他们重新投入生活时,他们会感觉更好并重拾热情。

     

    鼓励参与志愿服务。 为他人做事是一种强大的解郁良方和自尊助推器。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目标,这会给予他们目的感。如果你与孩子一起参加志愿活动,这也会成为一种增进感情的宝贵经历。

     

    建议2:将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身体和心理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和营养不良会加重抑郁的程度。不幸的是,青少年群体以不良的健康习惯而著称:熬夜,吃垃圾食品,以及花很多时间玩手机和电子设备。但作为父母,你可以通过建设健康、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来控制这些行为。

     

    让孩子运动起来!运动对促进心理健康无疑至关重要,因此,尽可能让孩子活动起来。理想情况下,青少年每天应该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但这些锻炼不该是无聊或痛苦的。发挥你的想象力:遛狗、跳舞、打篮球、远足、骑自行车、滑板运动——只要能动起来,都是有益的。

     

    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青少年经常通过上网来逃避问题,但是当面对屏幕的时间增加时,体育锻炼和与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会减少。这两者都会使症状恶化。

     

    提供营养均衡的饭菜。保障孩子能获得他们所需的营养,食用富含健康脂肪、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以此让大脑进入最佳健康状态,帮助情绪改善。摄入太多含糖或淀粉的食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偏爱的“肥宅快乐食品”)只会对他们的情绪和精力产生负面影响。

     

    鼓励充足睡眠。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机能状态——长达每晚9-10小时。确保你的孩子不要熬夜,直到能够满足必要的、能够改善情绪的休息时间。

     

    建议3:知道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他人的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善,但这还不够。当抑郁严重时,请毫不犹豫地求助在青少年治疗方面受过专业培训的精神健康专业人士。

     

    让孩子参与治疗选择。当选择专科医生或寻求治疗方案时,请务必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意向参与治疗,请不要忽视他们的偏好并自行作出决定。没有一个治疗师能包治百病,也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适合所有人。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只是与某个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不来电”,请寻找更适合的专业人士。

     

    探讨治疗选择。与你选择的专业人士就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对于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谈话治疗通常是一种良好的初始选择。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孩子的抑郁症可能会得到缓解。如果没有,则可能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不幸的是,一些父母会力图选择抗抑郁药,而放弃其他昂贵或费时的疗法。但是,除非你的孩子做出危险举动或有自杀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必要服药和/或持续观察),你可以花时间仔细权衡这些治疗选项。总体而言,在更普遍的治疗计划中,抗抑郁药是最有效的。

     

    药物治疗存在风险。抗抑郁药是针对成人研发和试验的,因此它们对青少年大脑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一些研究人员担心,百忧解之类的药物可能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发育——尤其是大脑处理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式。

     

    抗抑郁药本身也存在风险和副作用,包括许多针对儿童和成年早期患者的安全顾虑。并且我们已经得知它们会增加某些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行为风险。患有双相障碍、有双相障碍家族史或曾自杀未遂的青少年尤其容易受到伤害。

     

    服用抗抑郁药治疗的前两个月自杀风险最高。应密切监测服用抗抑郁药的青少年的病情是否出现恶化的迹象。

     

     

    青少年抗抑郁药治疗:要警惕的信号

     

    如果注意到以下问题,请致电医生:

     

    - 出现或产生更多的自杀念头/言论

    - 自杀的示意或企图

    - 开始或更加抑郁

    - 开始或更加焦虑

    -  激越或坐立不安

    -  惊恐发作

    -  睡眠困难(失眠)

    -  出现或更加易怒

    -  出现攻击性,愤怒或暴力行为

    -  冲动行事

    -  多动的言语或行为(躁狂)

    -  其他异常行为变化

     

    建议4: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孩子支持

     

    当患抑郁症的孩子接受治疗时,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他们知道你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提供支持。现在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知道他们是有价值的、被接纳和关爱着的。

     

    要理解他们。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起生活会是艰难和令人心力交瘁的。有时,你可能会体会到精疲力尽,被拒绝、绝望、心烦意乱或其他多种负面情绪。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重要的是要记住,孩子并非故意变得难缠。他们正在遭受痛苦,因此请尽力保持耐心和理解。

     

    参与治疗。无论是参加心理治疗还是正确服用任何处方药,请确保孩子遵照所有的医嘱。追踪青少年病情的变化,如果抑郁症状似乎变得更严重,请致电医生。

     

    保持耐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之路可能崎岖不平,请保持耐心。为微小的胜利感到欣慰,并为偶尔的挫折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不要评判自己,也不要拿自己的家庭与其他家庭比较。只要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就已经是尽职尽责了。

     

    建议5:照顾好自己(和其他家人)

     

    作为父母,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把所有精力和注意都放在了患抑郁症的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但是,在这段艰难时期里,继续照顾好自己非常重要。

     

    首先,这意味着在急需支持时向他人求助。你无法一个人包揽所有事情,所以可以请家人和朋友来帮忙。拥有支持自己的一群人能让你在帮助孩子时保持健康和积极心态。

     

    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到不知所措、沮丧、无助或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尝试融入朋友们,加入支持小组,或咨询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谈论自己的感受有助于减轻情绪强度。

     

    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孩子患抑郁症的压力会影响你自己的情绪情感,因此,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和幸福。

     

    向家人坦白。不要为试图“保护”其他孩子而回避其患抑郁症的话题。孩子们能感受到异常情况的出现。如果不告诉他们,他们往往会想象出更坏的结果。坦言正在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提出问题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同时关注其他孩子。一个孩子患上抑郁症会导致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压力或焦虑,因此请确保不要忽视“健康”的孩子。其他孩子可能需要特别关注或专业帮助来处理他们对这一情况的感受。

     

    避免相互怪罪。父母可能容易将孩子的抑郁症归咎于自己或其他家庭成员,但这只会让原本充满压力的现状变得更糟。此外,抑郁症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除了孩子被虐待或被忽视的情况以外,家人可能不需为此“负全责”。

  • 抑郁是心灵的感冒,每人都有抑郁情绪,不及时调节就会患抑郁症。抑郁症会成为病人沉重的负担,并带来严重的精神、情感和身体煎熬,对家庭、工作和社会都会带来损害。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忧虑的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对此,家长、学校、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儿童行为突变应警惕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那么,儿童抑郁症有那些表现呢?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二、及时治疗是关键

     

    儿童抑郁症和成年人有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重视儿童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们仍可从儿童的生活经历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等。同时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患儿克服情绪上的障碍,逐步培养其坚强健全的性格。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家长要学会正确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时候,须在医生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家长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物。同时,家庭治疗必须贯穿治疗全过程。孩子的进步,离不开父母的配合,父母对孩子不要总是抱怨、打骂,对患儿的进步要满怀期待,并充满信心。坚持不断给患儿加油,而且要能够耐心地看待患儿的“过错”,给予宽容与引导。虽然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有反复,但只要坚持“给孩子尊重,多鼓励孩子”这条原则,就能还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 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多见,而且又各有特征,与非病理情绪行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难以分辨。家长、老师及非专业人员,倘若发现孩子有下列情况,并持续了一定时间(3个月以上),脑子里就该多一个问号:他们是否患了抑郁症?

     

     

    1.儿童抑郁症:

     

    主要见于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2岁之间。诱发因素有:在学校受到某些小挫折和委屈,听见父母吵架,有的女生发病在月经初潮阶段。

     

    特殊表现:(1)情绪悲伤。变得经常哭泣,产生一些奇怪的念头,如“妈妈不要我了”,“老师不喜欢我了”,“没选上班干部”,“没得到小红花”,“我以前做过某某错事”等,有时会突然说出“活着有什么意思,死了算了”这种不着边际、令人费解的话来。(2)行为退缩。较长时间不去上学,对学校有种说不清理由的回避。无论家长如何做工作,孩子就是举步维艰。有的孩子也为耽误了课程着急,答应明天一定去上学,但到时还是不能去。(3)抑郁躯体化。孩子变得体弱多病,经常诉说头痛、胸闷、腹痛,不愿进食等,做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按躯体疾病治疗或吃些补养品也不管用。

     

    2.少年抑郁症。

     

     

    见于初中学生,年龄范围在12-16岁之间。诱发因素有:自尊心受挫,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父母离异,痴迷上网等。

     

    特殊表现:(1)过分自责。当一两次考试成绩下降,别人超过自己时,就持续郁郁寡欢,脑子钻进“自己很差,以后周围的人会瞧不起我”的牛角尖中,任凭家人如何劝说,始终不能从痛苦中摆脱出来。(2)情绪偏激。经常发脾气,见什么都烦。吃喝拉撒睡等生活节奏变得缓慢和杂乱无章,无论家长指出的对否,总是以对抗的姿态加以反驳。(3)心理闭锁。变得孤僻,无言无语,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家人谈话交流,其内心想些什么,为何这样,说也说不清楚。(4)节食减肥。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原本体重正常却偏要减肥,每天三餐小心谨慎,斤斤计较,当减得面黄肌瘦、无法学习时也不思悔改,抑郁与厌食形成恶性循环。

  • 刘小姐祖上曾经任过嘉兴知府,家居住在嘉兴保忠埭,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她生病那年,二十二岁,正是桃李年华,尚未出嫁。她患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当地的医师说那是“温病”,然后给她开方。那个时候,嘉兴医院中没有检验设备,没有X光机,不能做细菌培养,更不能做药敏试验,于是她只能接受望闻问切,然后服中药。她病了两个月,先后换了五、六个医师,病却越来越重了,眼看就要香消玉殒。

     

     

    她家人和上海的医学家恽铁樵先生熟悉,于是,绝望之中,把她带去上海就诊。 这时的她已经身不能动,口不能言,形销骨立,身体热不退,遍身无汗,每天仅仅能够进食一两羹,尿少,气短,精神恍惚,似睡非睡。要知道,那时不能输液补液, 所以体液代谢紊乱的她已经很危险了。恽铁樵先生给她四诊,她脉数,舌太厚腻而灰润。给她用温度计测体温,那时用的是华氏温度计,测下来相当于摄氏温度40度。

     

    恽先生又翻了翻她以前的处方,开始是淡豆豉,后来是鲜石斛,然后又是羚羊、犀角、代赭石、旋覆花,接着是紫雪丹,最后则是糯稻根,穞豆衣。一派清热滋阴之药。恽先生也很紧张,心想,这是长期误服凉药导致的啊,这病恐怕救不了,干脆推辞吧?

     

    但是,医者父母心,恽先生反复思考后,还是决心把这件事承担下来。他开了一方,用麻黄附子汤加减。开方后,端给刘小姐服用。然后他陪刘小姐家人去上海鸳鸯湖游玩。他在湖畔的烟雨楼中凭栏眺望,此时是八月,光线绝佳,湖中舟楫,来来往往,水面上菱和芡实的叶子,在水面上铺了一层绿茵。

     

    虽然风景绝佳,但是大家的心思都放在患者身上,游了片刻,便意兴阑珊而归。恽先生一回去,就立即去看病人,此时刘小姐的脉更快了,如同骤雨急落,测体温相当于摄氏温度40.8度。病情更加凶险。怎么办?

     

    恽铁樵在家中宽敞的大厅内,独步长思。然后再去给患者体诊,发现患者胸骨剑突下半寸,腹肌较硬,俨如结块,有点像癓瘕。中医中,凡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的,称为癓;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的称为瘕。而癓瘕是由寒邪、痰饮,淤血三者相互作用形成的,病因往往是身藏寒邪,忧思太过,饮食不节。

     

     

    恽铁樵于是开了一方:制附子15克、 柴胡5克、 姜半夏7.5克、 吴茱萸7.5克、薤白15克、 炙甘草5克、 云茯苓15克。七味,水煎服。此方中,薤白通阳散结,活血行气;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炙甘草、茯苓、姜半夏,能祛痰、化痰,且用姜制过的半夏辛温之力,比普通半夏更强。吴茱萸散寒祛寒。更用制附子大补阳气。

     

    这七种药,牢牢针对寒邪、痰饮、淤血这三个病根,共同起到了祛寒散结,化痰祛痰,活血通阳的作用。这种治法,也是中医治疗部分寒、痰、淤所致癌症的要决。

     

    刘小姐服药后,酣睡了一晚,第二天黎明,脉已经软缓,体温已经降为摄氏温度38.3度。之后,恽铁樵将原方去掉柴胡,减附子为5克,吴茱萸3克,其余药均稍稍减少,再让刘小姐服了四剂。刘小姐的危险症状都消失了,只是腹胀大便难解。

     

    恽铁樵给她开了些温肾通便的半硫丸,她服了两次,不适症状都消失了。她回嘉兴后,没有继续服药,只是慢慢服用一些熬烂的养生粥,到第二年五月,肌肤重生,又是一个肌肤温润的美人。

     

    现在过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我们回忆这个医案,依然会感到惊心动魄。刘小姐藏居闺中,不像我们现在的女孩活泼明朗,经常健身运动,她素体虚弱,肌肤细嫩。这样的人如果外感寒邪,容易转变为少阴表证,也就是不但有发热、怕冷、讨厌风,流涕这些表证,而且身体差,喜欢睡躺卧,精神困倦,一派阴霾之象。这样的女孩子,如果还给她用寒凉之药,她的身体会越来越差!

     

    最后,久病必淤,再加寒邪郁结,变成癓瘕。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女孩很容易就陨落了,幸亏遇见好医师,喝了附子,救了她一命!

  •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近500人的付费学习群里,只有40名爸爸的加入,比例不足10%。
    包括送孩子来机构干预时,近八成的陪读家长都是妈妈/奶奶姥姥,很少见到爸爸的身影。

    “丧偶式育儿”、“隐形爸爸”等这类名词,我们早已见怪不怪。我们不得不承认,自打孩子出现在娘胎里时,妈妈就不自觉地承担起来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

    不止一位妈妈表示:“一说到孩子,孩子他爸总是以工作忙、累、没时间为理由推脱。可是你会发现,他就算有了时间,通常都是在玩手机,要么就敷衍了事,很少会跟我一起给孩子做训练。”

    不过,爸爸,真的那么“不堪”吗?

    妇女节那天,我们在《父母共读营》的学习群里发起了一场情感辩论赛:“养娃路上,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一起看听听大家怎么说吧~

    (文中观点,皆为化名)

     

     

    No.01

    妈妈有多辛苦,有目共睹 

     

    @毅毅爸爸

     

    我去外地做干预,见到的都是妈妈,偶尔也会见到几个爸爸,但也只是坐在旁边当陪衬。

     

    但很多的星宝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宝宝的爸爸没来,只是觉得佩服我(我竟然能够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因为在他们心中,认为爸爸根本就不应该或者是不会带孩子吧。

     

    我记得有一次住宾馆的时候,宾馆的前台服务员对我说:“ 现在真是变天了,你一个男人就敢一个人带着娃出来。”从她的回答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是谁在带得多。

     

    我相信我们群里的人都不陌生,有一个词叫“冰箱妈妈”。在美国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把这一类的问题归咎于妈妈的冰冷。 为什么会只归咎于妈妈呢?大概是所有人理所当然认为:带娃就是妈妈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精力旺盛、上下乱窜,有的不愿意走路、得天天抱着。在干预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妈妈那瘦小的身躯,背着一个30斤、40斤,甚至50斤的孩子,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匆匆地跑起来, 我真的由衷的佩服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瘦弱的身躯能够抱起这样的孩子。

     

    说心里话,我们夫妻俩都有工作,都在挣一样的钱,但是在家里面,尤其是带孩子去小区或者是哪里玩的时候,我是不敢去的,我更多的是在家里面带孩子。

     

    因为我家的孩子与众不同,我害怕别人的眼光,但是孩子的妈妈不一样,他为了孩子能够走进正常人的生活,我想他应该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把孩子带到众人的面前,带到其他孩子的包围圈里面。

     

    @小豪妈妈

     

    大家都说为母则刚,她们从一个女孩子的角色转变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手妈妈,最后到全能妈妈,她们能撑得住各种各样的压力。

     

    妈妈在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即便是吃喝拉撒的这种小事的压力,也并不会比爸爸在外面工作的精神压力要小。

     

     

    No.02

    关于“爸爸”这个角色,

    她们有10086+条吐槽…… 

     

    @辰逸妈妈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我的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到现在的干预,一直都是我在做,爸爸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每次我去机构里面带孩子上课,老师的要求和课后作都是我先完成好了,然后爸爸才想跟着做。

     

    我和爸爸都要上班,他可以全心全意的上班,但我在上班的时候却总是会想着“我的孩子现在怎么样啦?我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有进步呢?”

     

    我在机构也能看到,大部分事情都是妈妈在做,而且偶尔有个别爸爸出现,大家都会觉得:“哇,真是很稀奇。” 

     

    @濛濛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们家老大已经13岁了,正好处于青春期,然后老二现在又是这种情况,我们家是我跟孩子爸爸都在上班。

     

    我下班后还要负责两个孩子,简直是轮轴转;但是爸爸呢,一回家就刷手机,偶尔叫他带一下孩子,结果还没两分钟他就呼呼大睡。

     

    我倒是不是想吐槽什么,我只是觉得爸爸其实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挤出来跟妈妈一起带孩子的。因为妈妈真的是从早忙到晚,只有在孩子睡觉后(往往要到11点后)才有自己的时间。我的工资根本不比爸爸少,但是我觉得我整天都忙个没完没了。

     

    可能是因为爸爸带的比较少,老二相对来说更粘我,所以我几乎已经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老大现在已经是青春期的初中生了,我几乎已经不怎么管他了,精力都在老二身上。

     

    我不止一次的跟爸爸说:“再这样下去,我两个娃都搞不定了。”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才能负起这个责任。

     

    我觉得妈妈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如果没教育好孩子,我们总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但是爸爸好像没有这个感觉。每天他反正都忙着他自己的事情,觉得只要把钱交给机构,孩子就能干预好。

     

    而我作为妈妈,不仅要学习干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大孩儿的青春期相关等很多家庭教育的知识,我真的是学了好多,时间真的很紧,我很希望爸爸能够快点负担起来。

     

     

    No.03

    可是,爸爸们真的这么不堪吗?

     

    @小涵妈妈

     

    妈妈很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咱们的爸爸真的都不管用吗?

     

    其实,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爸爸的付出实际上一点也不比妈妈少。

     

    父母的不同角色与不同投入是性别差异所导致的,母亲负责给予孩子注入更多的灵魂的力量,但是父亲则负责给孩子注入生存的力量,使孩子能够有能力去和勇气去面对外部的世界。

     

    另外,父亲和母亲给予孩子的东西各不相同。 母爱,给予的是情感和关爱;都说父爱如山,那山他是巍峨的,也是沉默的,但是他的力量绝对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替代的。

     

    都说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身为男人,爸爸肩负着他不可推卸的家庭重任,他们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需要迎接的生活挑战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在为人父、为人夫之后,其实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他会感觉肩上的担子会更加的重起来,包括前文的毅毅爸爸。

     

    父亲追求卓越,总想出人头地,是为了对妻子、对孩子、对一家老小进行负责,为了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所以他们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压力都非常大。

     

    爸爸们会风里来雨里去,穿梭于在这个工作之中,甚至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辛苦,有的还忘记了疲劳。比如说我家爸爸,他可能为了这个家,有时候可能很晚才能回家,但是他一定是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他的确很累。

     

    爸爸妈妈两个人为了维护这个家,总会有一个人牺牲但牺牲的更多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妈妈。也有什么都不管的妈妈,都是爸爸在管的家庭,所以这个事情还是要多方面地去看待。

     

    再比如,当妈妈在月子里的时候,孩子哭闹睡不好的时候就会影响爸爸工作,然后妈妈会说,“你到隔壁小房间睡觉去”;当爸爸好不容易想要给孩子换个尿不湿的时候,一旦给孩子穿的不对,妈妈就会说,“你什么都不会干,快到一边歇着去吧。”这种时候,我们很少去思考爸爸是怎么想的。

     

    大多数人也懒得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都会天真的觉得:“哎呀,有些活谁做都一样。”剩下的时间,爸爸只能相当于又过着单身的生活,这就导致爸爸不仅仅要忍受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还要忍受夫妻之间的不认同。

     

    有人说,当孩子确诊之后,是妈妈一直在忙碌和干预,爸爸却好像还觉得孩子不是那么的差劲。其实我想说的是,爸爸也是从孩子长大过来的,他肯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有哪些落后的地方。

     

    父亲,他就像一座山一样,很多东西他不愿意表现出来,只会默默放在自己心里。如果他也像咱们妈妈一样表现的很激烈,或者说把看到的东西都抛出来的话,那么夫妻双方就会更觉得没有靠山或精神支撑了。

     

    相反,我觉得 父亲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给妈妈心理安慰,以及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让妈妈觉得孩子不是那么差,让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因为他不想把谱系家庭中孩子的结果全部让妈妈去承担。

     

    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妈妈能够在心理上轻松、缓和一些。

     

     小编后记 

     

    我们今天讨论的命题是“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辛苦”,其实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

    事实上,在一个家庭里,尤其是自闭症家庭,孩子的进步一定是依赖父母双方的共同合作。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有着各自的分工,家庭里的每个角色都在努力完成好自己所擅长的那一部分。

    例如,按照最常见的家庭分工形式来说,爸爸承受的更多的是经济压力,而妈妈则承受着照看孩子成长的压力。而不管是经济负担还是精神压力,都不容小觑~

    想要养育好一名自闭症孩子,意味着夫妻双方需要更多的包容,更多的谅解,也需要各自平衡好家庭的分工和协作。

    无论是哪种分工方式,都需要夫妻双方足够理解和支持对方,能够看见彼此的辛苦和付出。

    只有双方互相扶持,才能带着孩子和小家庭走的更远。

    今天,请爸爸妈妈们,给对方互点一个赞,互说一声:辛苦了~

  • 抑郁症是一个很难缠的“精神感冒”,如果处理不当,或许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严重的会有轻生的念头和行动,甚至做出痛苦的抉择,遗憾终生。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那么罹患抑郁症以后,应该怎样和抑郁相处呢?

     

     

    一、走出去

     

    环境要变,抑郁情绪一旦产生,会对现存环境中的特定事物或者事件产生极大地反感和厌恶。此时改变环境,对于抑郁患者来说或许十分重要。毕竟让自己远离产生不良情绪的产生根源,对于控制抑郁情绪帮助很大。

     

    二、宣泄出去

     

    一定要学会宣泄,无论是找心理医生,还是自己的好友,还是自己的家人,一定要找一个能听你讲述自己内心不愉悦的感受的地方。而最好是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是医务人员,只有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才能有效地减少心理压力,减少做出错误抉择的可能性。

     

    三、正规治疗

     

    仅仅靠活动和发泄,并不一定能纠正自己轻生的念头,如果自己真的有轻生的念头,个人建议一定接受正规医生的正规治疗,药物的干预在此时可能已经不可避免,而药物产生的作用也会非常重要。

     

     

    四、找人陪伴

     

    一旦有轻生念头,一定记得找人陪伴,或者在自己做出轻生决定之前,拨打心理咨询热线,因为很多人会为此做出努力。你不是孤单的,你和我们都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天空下,所有人都不会舍得你轻易的离去。

     

    看懂了吗?经过正规的治疗,绝大多数抑郁患者都会走出去,而且我曾经说过,所有有过轻生念头的抑郁症患者,走出去阴霾以后,都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是多么的美好。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青少年是抑郁障碍的高发人群。据报道,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达23. 9%[1]。《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披露,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寒冬已至,人们肌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都处于抑制和降低状态,这也导致冬季成了抑郁症的高发期。

     

    那隐蔽在暗处的抑郁障碍,正在吃掉我们的孩子。

     

     

    “第一次看到那个孩子的时候,其实我挺心疼的。”

     

    “她没有精神,也没有朝气……就好像是很久不见阳光的那种感觉。”

     

    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朱晓敏医生深深叹了口气。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安(化名)。她阳光开朗,自幼成绩优异,中考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还如愿上了重点班。妈妈说,她是个特别让家里省心的孩子,从不让人操心。

     

    这是多少家庭都会羡慕和喜欢的孩子。可是一切都在升高中那年悄悄发生了变化。

     

    01.亲爱的孩子,你怎么了?

     

    小安妈一进诊室就抱怨道:“这孩子,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像变了个人!一回家就把自己锁进房间里,也不爱跟人说话了。” 语气既担心又焦急。

     

    朱晓敏医生看着被家人硬推进诊室的小安。她的周身都笼罩着一层阴郁,与这个本该熠熠生辉的年纪格格不入。

     

    通过了解,朱晓敏医生才知道,自从上了高中之后,小安的成绩就直线下滑,性情大变,不爱跟人交流,也没了精神,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小安妈就把她带来这里了。

     

    在起初的交流中,小安的防御心很强,她就像一只敏感、易受惊的小鹿,对待外界的一切都十分警惕。在朱晓敏医生的一步步引导下,她才开始慢慢说起自己的事。

     

    其实,糟糕的情绪根本就不是从上了高中才有的。疫情期间,还在上着网课备战中考的时候,小安的情绪就开始出现问题了。小安不喜欢网课,她觉得上网课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状态,可是迫于疫情,又无法回到学校;另一面,中考就像一个洪水猛兽,汹涌而来,不给一丝退路。巨大的压力,逐渐消解了小安的自信,伴随而来的是持续而煎熬的低落感。

     

    中考超常的成绩发挥,让一切看上去都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了。但自从上了高中,同学间的激烈竞争、老师日日不停的学习动员,扑面而来的高考压力又再次让小安不堪重负。再看看家中的父母,父亲整日都在忙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管自己;而更年期的母亲,更是情绪化地让人心累。小安变得吃不下也睡不好。

     

    黑色的情绪终于彻底吞噬了小安。她不再快乐了。

     

    小安说:“有时候我会想,不然就离开这个世界算了。”

     

    朱晓敏医生给小安做了SDS抑郁自评量表,78分,重度抑郁。

     

    知道确诊结果的小安,似乎松了一口气。

     

    “哦,原来我是生病了。”小安喃喃道。

     

    02.亲爱的孩子,生病不是你的错

     

     

    针对小安的病情,朱医生开了药物,给她安排了定期的心理治疗。起初小安妈顾虑很多,并不愿意给孩子用药,希望只借助心理咨询解决问题。但考虑到小安的病情比较严重,朱医生在诊疗中又反复地去劝解家长,帮助他们了解抑郁症,逐渐接受药物。

     

    为了避免小安被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另眼相看”,朱医生在开给小安的请假条上没有提到“抑郁症”,只在病因处写了“情绪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小安的情况还会经常反复。而且,病中的她仍然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高中一周六天都在上课,余下一天还要完成作业。小安上进心很强,情况好一些的时候都会坚持上学,为了不落课太多,还常常要抽时间补习。

     

    时间滚滚向前,生活还在继续,没有什么会因为“你生病了”或者“我生病了”就因此按下“暂停键”。对于孩子也是一样,而他们明明才那么小。

     

    青少年抑郁症往往脱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据朱晓敏医生介绍,小安的抑郁带有一定的遗传性,她的外婆和姨妈都有同样的问题。小安的妈妈倒是好一些,有些情绪化,还达不到疾病的状态。只是小安的爸爸总是忙于工作,自打小安来就诊,她爸爸一次也没出现过。小安的病情、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部落在小安妈一个人身上,那些被积压却没有出口的负面情绪,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朱医生指出,小安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存在问题的。小安的父亲常不在家,就难免小安的母亲要抱怨,更何况是在女儿生病期间,做母亲的就会更加焦虑。如果小安的爸爸能多关心一下她的妈妈,两个人一起分担孩子治疗中的恐慌情绪,父母之间关系好了,家庭的包容度就能提升,家庭的氛围就会转好。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彼此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有学者研究表明,家庭亲密度高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反之,低家庭亲密度的青少年,其抑郁情绪较多。且低家庭亲密度的家庭常伴随着争吵、冲突、矛盾,这样的家庭氛围会破环青少年对情绪唤醒和情绪组织的调节能力,进而会增加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并进一步增加其行为问题[2]。此外,研究反复表明,家庭消极环境不仅会导致青少年在家庭里的情绪功能失调,也会影响青少年在家庭之外的冲突情境中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失调[3]。

     

    03.亲爱的孩子,你不是一个人

     

    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2019年有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6.8%。也就是说,超过9500万中国人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

     

    而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披露,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

     

    每一份数据都在表明,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抑郁症患者的数量正在逐步走高,患病年龄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本应奔跑在阳光下的少男少女,正在被抑郁夺去青春的光彩与色泽。

     

    像小安一样的孩子,可能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都关注。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到2022年,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

     

    朱医生指出,虽然现在中学基本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但尚未提供定期的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形成系统的辅导体系。目前青少年面临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因而学校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跟上。

     

    对于家庭而言,得不到恰当解决的父母冲突易于导致或加剧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和痛苦。为人父母,既没有“资格考试”,也没有“上岗培训”,为了未来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健康,青年夫妻应该在结婚生育前就培养起双方对于未来家庭生活的责任感和安全感,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成长的和睦环境。

     

    孩子们都还小,不要偷走他们的快乐。

     

    其实最好的家庭,无非就是孩子在闹,你在笑,如此温暖过一生。

     

    最后,我们希望这世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一生向阳,温柔坚定,快乐安康。

     

    本文作者▼

     

    参考文献:
    [1] Wang L,Feng Z,Yang G,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western China: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J]. Psychiatry Res,2016,246: 267-274. doi: 10. 1016 /j. psychres. 2016. 09. 050 转引自刘亮,王艳波,吴佳佳,赵旭东.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对家庭治疗中起效因素的体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06):475-481.
    [2] 王建平,喻承甫,刘莎,李文倩.家庭亲密度、抑郁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COMT基因rs737866多态性的调节效应[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04):143-149.
    [3] Davies P T, Cummings E M, Winter M A. Pathways between Profiles of Family Functioning, Child Security in the Interparental Subsystem, and Child Psychological Problems[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04, 16(3): 525-550.
  • 抑郁症之所以更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角里也是是一件好事。它说明社会对于精神卫生问题有了更多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精神健康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会对身边人呈现出的迹象愈加敏感,也更主动地去关心或是伸出援手。简单一句问候,或者一言不发的默默陪伴,对于在精神地狱中煎熬的人来说就是莫大的慰藉。有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普遍。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就诊年龄范围在17-23岁之间。

     

    1.青年抑郁症:高中生抑郁症的诱发因素有:高度紧张的学习氛围,睡眠不足,单调枯燥的生活方式等。

     

     

    特殊表现:(1)学习障碍。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脑子老走神,有时一片空白。平时会的知识,有时觉得什么都不会了,大考成绩比平时测验差得多,随着情绪越来越悲观,学习成绩滑落越大。(2)过分猜疑。脑子里经常想着同学在模仿自己,背地里在议论或谩骂自己,他们的举动是在向自己挑衅等。认为自己的眼神不正常,不敢抬头见人,说话低声下气,甚至认为自己或家人被监控。(3)躯体感觉异常。把正常的生理状态当成病态,每天大部分精力用在想“病”的严重性上。如反复说自己鼻子呼吸有声音,嗓子里有东西,肚子老是跳,脚脖子凸出一块。到医院反复检查,无论医生如何解释,他们坚持己见,含泪不停诉说这些痛苦。

     

    2.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诱发因素有:大学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矛盾,家庭贫困、失恋等。

     

    特殊表现:(1)精神委靡。到大学后感到与想象的不一致,认为所学的东西将来也没什么用。一个人整天沉默不语,独来独往,集体活动不沾边,经常回宿舍躺在床上似睡非睡。害怕考试不过关,出现一门或几门课程不及格。(2)休学退学。休退学理由反常,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不想上学了。(3)自杀行为。大学生抑郁症自杀率较高,事先难以被发现。自杀方式以跳楼居多,其次是服安眠药、割腕。自杀不成功者经救助后仍有反复自杀意念或行为。

     

     

    此外,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还有这样的特点:其一,有的学生发病有原因,有的学生并没有,当消除了诱发因素,他们的病情并不能随之好转;其二,学生抑郁症易与强迫、焦虑、厌食症共病,也可有精神病性症状,但主要临床症状是抑郁,抗抑郁治疗会同时治愈其他并发症;其三,学生抑郁症大都被家长和老师误认为思想品德问题,长期反复做思想工作不见效,病情反而加重。

  • 老家大姨有个宝贝女儿叫茜茜,是大姨40多岁冒风险生下来的,所以家里人疼得紧,几乎就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要求的尽量的满足她。

     

    茜茜今年8岁多了,但是个子非常的瘦小,家里人经常给她吃大鱼大肉、炖汤,吃补品等等,都不见怎么长高长肉,看着跟6岁多的孩子一般高,而且茜茜很容易生病,每次换季的时候都会生一场大病,平时小毛病也不断,很容易感冒咳嗽。

     

    结果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才发现,孩子脾胃严重衰竭,运化不过来,营养得不到好的吸收,阻碍了正常的发育。

     

     

    一、8岁女孩脾虚停止发育,儿科大夫怒斥:这3种汤竟当宝贝喂,愚昧

     

    1、骨头汤

     

    骨头汤里面富含钙元素,所以很多父母都喜欢炖骨头汤给孩子喝,让他们补充钙元素,促进长高发育,但是骨头经过炖汤处理,会产生很多油脂,非常不容易消化,若是小孩经常喝的话,很容易消化不良的,给脾胃增加负担,时间长了,脾胃会越来越差,营养吸收慢,阻碍发育。

     

     

    2、各种调味汤

     

    很多家长厨艺不好,所以在做菜的时候喜欢放一些调味品,这样会让汤喝起来更美味一些。但是孩子的脾胃不似成人般强健,是比较娇嫩脆弱的,经常喝这些带有调味品的汤,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引起孩子积食,进而影响孩子的发育。

     

    孩子的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尤其是3岁以前的小孩,最好少碰调味品的菜肴,打好身体基础,将来吃什么都不怕。

     

     

    二、孩子脾胃不好,经常积食,身体会有这些异常,父母要警惕

     

    1、不爱吃饭,东西没有胃口,很挑食,喜欢含饭,经常打嗝;

    2、脸色蜡黄、头发干枯发黄,身形消瘦、难长高长肉,发育缓慢;

    3、体质变差,很容易生病,每到换季就会感冒咳嗽、发烧等;

    4、舌体腻发白或是白中泛黄,地图舌等,并伴随着酸酸臭臭的口气;

    5、鼻梁有青筋、鼻翼两端发黑,下眼睑发红或发青,眼袋肿大;

    6、总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四肢无力,情绪不稳定,爱哭闹,粘人。

     

     

    三、孩子的脾胃差,常给孩子做饮食改善,孩子的脾胃会感谢你的

     

    孩子脾胃功能尚未完善,还处于比较脆弱的情况,父母要重视孩子脾胃的养护,不然孩子长时间脾胃不好,会影响到营养的吸收,造成免疫功能下降,阻碍发育等。

     

    当孩子脾胃不好,胃口差时,给孩子冲一杯养胃的代茶饮来喝,可以帮助他们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提高食欲和免疫力,让孩子少生病。

     

    四、孩子脾虚积食,家长日常还可以给这2件事给孩子消积、健脾

     

    1、带孩子户外运动

     

     

    现在很多小孩运动量明显不足,喜欢宅在家里不出门,每次吃饱饭就直接坐下或者躺着,这样非常不利于脾胃的吸收,很容易导致脾虚积食,而且长时间不运动还会导致体质越来越差,经常生病,父母要多孩子户外运动,让孩子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

     

    2、控制孩子的饮食

     
    很多小孩对饱没有概念,遇到喜欢的食物就会不停的吃,肚子吃撑了才会停下来,这样很容易就积食了,父母要帮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控制孩子每餐在8分饱为宜,最好能少食多餐。

  • 相信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认为,睡觉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儿,无论是中午短暂的小憩还是晚上的长睡眠,都能使一整天的疲惫得到缓解。然而“突如其来”的睡眠,却让人苦不堪言,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可以随时随地睡着的小患者,可把家长愁坏了。

     

    患者是一名12岁的女孩,四年前便开始出现无法控制睡眠的情况:孩子常常是不分白天、晚上,不分场合,说睡着就能立马睡着,无法自控。有时候在认真听着课,突然就趴下开始睡,即使是在考试的紧张氛围里,也能睡着。这种突然睡觉的情况在白天表现得比较明显。患者入睡较快,睡着以后还经常出现大喊大叫,比平时说话声音都大,持续数分钟后便突然清醒,醒后对自己睡眠时的行为一无所知。

     

     

    这样的情况可愁坏了家长,没办法只能带着孩子到处就诊检查,最后被确诊为“发作性睡病”。于是家长带孩子看中医。通过中医汤药配合针灸疗法,一年后孩子发作性睡眠的症状有了相对显著的改善:现在睡眠时间变为夜间9小时,午睡2小时,其他时间没有明显的瞌睡,且睡觉时伴随的喊叫症状也几乎消失了。

     

    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头部外伤、睡眠习惯欠佳、精神刺激、病毒感染等有关。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但发病特征比较明显。患者常见的表现有:白天过度嗜睡,不能自制、不分时间场合,每次睡眠数分钟,每天可出现多次发作,部分患者发作时伴随猝倒,但意识清楚。有的患者会出现入睡前幻觉,或者睡眠过程中出现生动又可怕的梦境,还有患者可出现睡眠过程中的一过性瘫痪,全身不能活动,不能讲话。发作性睡眠患者还常常伴随记忆力减退、心悸、全身乏力、抑郁、焦虑等。

     

     

    发作性睡病患者虽然生活中并不多见,但笔者几年前遇到过一例比较严重的。该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长期从事驾驶工作,不明原因患上了发作性睡病,睡意一上来根本无法控制,数次在开车途中因为发病险些丧命,后来家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也不让他开车了。这个患者还曾经开玩笑说,每次发病就像是突然被打开了睡眠的按钮,要治病得找到这个按钮!

     

    按目前医学研究进展来看,这个按钮还并没有找到。希望医学能够再向前迈进,在解决人类病痛的路上有新突破!在此提醒发作性睡病的患者朋友们避免从事对自己有危险的职业,避免去到危险的环境,以免发生意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老年期抑郁症,又称老年抑郁症(senile melanchol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抑郁心境。它通常在60岁以后首次发病,与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无关。

    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体验,主要特征包括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和思维认知功能的迟缓。老年期抑郁症的病程通常较长,且具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部分患者预后不良,可能发展为难治性抑郁。此外,老年期抑郁症的自杀风险比其他年龄组更高,调查显示,老年人中有55%的病例在抑郁状态下自杀,且自杀成功率较高。

    那么,如何识别老年抑郁症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症状:

    1. 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无愉快感;

    2. 精力明显减退,持续疲乏感;

    3. 行动迟缓,焦虑不安,易发脾气;

    4. 失眠或睡眠过多;

    5.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6. 性欲减退;

    7.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8. 思维迟缓,自觉思维能力下降;

    9. 反复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若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断,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老年期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综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等。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等。综合治疗则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运动锻炼、社会支持等。

    此外,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也非常重要。家属应多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专业帮助。

  •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在分娩后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不仅影响母亲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对婴儿的成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根据我国近十年的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15-30%,并且产后12个月是女性一生中发生精神疾病的高危时期。

    产后抑郁症通常在分娩后6周内发病,但症状可持续3-6个月,甚至长达1-2年。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情绪方面、自我评价、创造性思维以及对生活的信心等方面。

    为了预防和应对产后抑郁症,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心理支持: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心理支持,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2. 休息与放松:保证充足的休息,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散步、冥想等。

    3. 营养与运动:保持均衡的饮食,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

    4. 社交互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

    5. 专业治疗: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总之,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母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 我一直以来都有咬紧牙关的习惯,尤其是在压力大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生活。有一天,我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发现可能与我的焦虑症和抑郁状态有关。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找到了一个在线的精神心理科主治医生,向他描述了我的症状和情况。他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并且询问了我正在服用的西酞普兰的剂量和使用时间。经过一番交流,他建议我将药物剂量增加到15mg,并在四天后再次增加到20mg,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与医生的对话中,我也了解到,咬紧牙关可能是我的情绪问题通过身体反应出来的表现。医生建议我首先调整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缓解这种症状。他的建议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

    这次在线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专业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我都可以随时随地寻求医疗帮助。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让我更容易接受和遵循医生的建议。

    焦虑症和抑郁状态的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焦虑症和抑郁状态患者可能会出现咬紧牙关、牙口紧闭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与情绪问题有关。 推荐科室 精神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状态; 2.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西酞普兰等抗抑郁药物;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4.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5. 定期复诊,跟踪治疗效果并进行调整。

  •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治疗子宫肌瘤不仅要消瘤,还要止血,同时兼顾调理卵巢功能,避免损伤元气。

    ### 子宫肌瘤的常见类型及症状

    子宫肌瘤可分为三种类型:子宫体肌瘤、宫颈肌瘤和卵巢肌瘤。其中,子宫体肌瘤最为常见。子宫肌瘤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下腹部包块等。

    ### 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通过药物调节激素水平,抑制肌瘤生长。常用的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等。

    2.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肌瘤或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

    3. 食疗法:通过调整饮食,有助于缓解子宫肌瘤症状,促进康复。

    ### 治疗子宫肌瘤的食疗法

    1. 消瘤不忘止血: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柑橘、西红柿、菠菜、花菜等,有助于止血。

    2. 止血不忘消瘤: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燕麦、芹菜、黄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排除毒素。

    3. 兼顾调理卵巢功能:食用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大豆、黑豆、核桃、亚麻籽等,有助于调节激素水平,缓解卵巢功能紊乱。

    4.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5. 增加蛋白质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肉、鱼肉、瘦肉、豆腐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 总结

    治疗子宫肌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食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保养,以促进康复。

  • 夫妻长期异地分居,往往会在周末和节假日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抑郁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周末抑郁症”。

    周末抑郁症并非单纯的心理学问题,它与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长期两地分居的人,尤其是出国人员、外地打工族、异地经商者等,在周末和节假日看到周围人团聚,更容易产生孤独、烦躁、焦虑等情绪。

    周末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空虚感:长期分居,缺乏与伴侣的陪伴,容易产生空虚感。

    2. 焦虑感:担心伴侣的安危,担心感情出现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感。

    3. 自卑感:担心自己在伴侣心中的地位,容易产生自卑感。

    4. 习惯改变:长期分居,生活习惯发生改变,难以适应。

    5. 社交圈子缩小:长期分居,社交圈子缩小,容易产生孤独感。

    要缓解周末抑郁症,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与伴侣保持沟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伴侣保持沟通,缓解孤独感。

    2. 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感。

    3. 参加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增加与他人的互动,缓解孤独感。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症状严重,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白天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便秘等症状?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可能并非仅仅是失眠或抑郁,而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号。本文将为您揭秘帕金森病的先兆症状,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

    一、帕金森病的先兆症状

    1. 睡眠质量下降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常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症状,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这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水平下降有关,导致睡眠调节功能紊乱。

    2. 情绪低落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症状。这可能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导致情绪调节功能异常。

    3. 便秘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便秘症状,这可能与肠道蠕动减慢有关,导致排便困难。

    4. 写字变小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写字变小、手抖等症状,这可能与手部肌肉控制能力下降有关。

    5. 其他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还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嗅觉减退等症状。

    二、如何预防和应对帕金森病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帕金森病。

    2. 增加运动量

    适量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递质分泌,有助于预防帕金森病。

    3. 饮食调理

    饮食要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E、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预防帕金森病。

    4. 保持乐观心态

    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5. 及早就诊

    出现帕金森病先兆症状时,要及时就诊,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三、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2.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如按摩、针灸、理疗等。

    3.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

    4.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如脑深部电刺激术等。

  • 抑郁症,这一被称为“心灵杀手”的常见精神疾病,困扰着全球无数人。据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高达11%,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胡海岚教授因其在脑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获得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Kemali第12届国际奖,引发了广泛关注。

    胡海岚教授的研究聚焦于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她的团队发现,氯胺酮这种曾经作为麻醉剂的药物,竟然能够快速缓解抑郁症状,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机制主要与其对大脑外侧缰核神经元的作用有关。研究发现,抑郁状态下的大鼠外侧缰核神经元会出现异常的簇状放电,而氯胺酮能够有效阻断这种放电,从而缓解抑郁症状。这一发现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氯胺酮并非一无是处。在医学领域,氯胺酮被广泛应用于麻醉和镇痛。然而,由于其致幻作用,氯胺酮也被一些不法分子滥用,成为“毒品”。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低剂量下,氯胺酮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除了氯胺酮,胡海岚教授的研究团队还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某些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胡海岚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我们将找到更多有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让更多人重拾生活的希望。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忧郁症和焦虑症已经成为常见的心理疾病。这两种疾病往往源于工作、生活、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那么,如何治疗忧郁症和焦虑症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缓解压力。

    2. 心理咨询:通过与心理咨询师沟通,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调整心态。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症状较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药物治疗。

    4.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模式,调整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5. 社会支持: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除了以上方法,以下是一些日常保养建议:

    1. 学会放松: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2.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3. 增强社交: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助于缓解孤独感。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 我曾经是一个快乐的人,直到那一天,我的世界被黑暗笼罩。起初,我以为只是压力太大,工作和生活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甚至连最简单的日常活动也变得困难重重。我知道我需要帮助,但我不想去医院,害怕被人看到,害怕被人议论。于是,我选择了在线问诊。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注册了账号,填写了我的症状和病史。很快,夏玉平医生回复了我。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安慰。他告诉我,我患有抑郁状态,并开出了氢溴酸伏硫西汀片和布南色林片的处方。我按照医嘱服药,慢慢地,我的情绪开始好转。现在,我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感谢夏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

    抑郁状态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抑郁状态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等。这些症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倾向。 推荐科室 精神科或心理科 调理要点 1.药物治疗:如氢溴酸伏硫西汀片和布南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 2.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 4.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5.避免诱因:避免过度使用酒精、咖啡因等可能加重抑郁症状的物质。

  • 产妇在经历分娩后,往往会面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如睡眠障碍、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容易与产后抑郁混淆,因此,了解孕产期抑郁的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方法至关重要。

    一、孕产期抑郁的常见症状

    1. 情绪低落:产妇会感到持续的悲伤、焦虑或空虚,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

    2. 睡眠障碍:失眠或过度嗜睡,难以调整睡眠模式。

    3.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4. 疲劳感:即使休息充足,仍然感到疲惫不堪。

    5. 自我评价低:对自己缺乏信心,易产生自我怀疑。

    6. 思维迟缓:思维变得迟钝,反应缓慢。

    7. 自杀观念:出现自杀或伤害婴儿的念头。

    二、孕产期抑郁的危害

    1. 对产妇的影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增加产后并发症的风险。

    2. 对婴儿的影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加婴儿患病的风险。

    3. 对家庭的影响:破坏家庭和谐,增加家庭矛盾。

    三、孕产期抑郁的预防与治疗

    1. 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家人要给予产妇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产妇积极面对生活。

    2. 积极调整心态:产妇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

    3. 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4. 保持良好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抑郁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四、迪巧关爱母婴健康

    迪巧品牌作为美国补钙专家,一直致力于关爱母婴健康。通过提供科学的补钙方案,帮助孕产妇缓解孕期不适,预防产后抑郁。同时,迪巧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提高人们对孕产期抑郁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