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日常生活中,要让身体的代谢增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综合性的处理,及时的治疗,尽量的改善临床症状,劳逸结合,作息规律,注意休息,晚上少熬夜,也不要太劳累了,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少生闷气,少发火。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减肥应该是很多人都比较热衷做的一件事,但是也有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来,也有人使用了很多错误的方式导致减肥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且还增胖了很多。
第一,控制饮食减肥
很多朋友认为肥胖是由于吃得太多,导致能量消耗变成脂肪所致,所以减肥一定要控制饮食,这种观点似乎没有错,但有些朋友控制饮食的方法几乎等于绝食,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虽然我们需要控制饮食来减肥,但这不是绝食。如果这样做,很容易损害我们的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少吃多餐是帮助人们在减肥过程中控制饮食的好方法。
所以想减肥的朋友需要注意。控制饮食量不等于绝食。少吃多餐可以让减肥更快,避免身体受损。
第二,素食搭配
有些朋友认为人之所以会变胖,是因为肉吃多了,所以想减肥就一点肉都不能沾,但只吃素食,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肉食中含有许多元素,更何况阿特金斯减肥法,提倡的就是全肉。这种减肥方式当然也不健康。
因此,适当搭配肉类和蔬菜非常重要。所有的素食或阿特金斯减肥方法都太极端了,这将使身体在减肥过程中缺乏大量必要的营养,从而导致健康损害。然而,如果肉类和蔬菜搭配得当,只要不太油腻,就是健康的减肥方法。
第一,饮食不规律
对许多减肥者来说,他们都会有这样一个错误的减肥误区,那就是不注意科学饮食,不但吃得少,而且吃得不规律,因此经常会使他们感到非常饥饿。但你知道吗?像这样的片面,通过节食使自己变瘦的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每天吃得很少,而且没有规律,会导致身体对营养的需求跟不上,时间长了,人就会变得很无精打采,对那些贫血的人来说,这样做还会导致贫血状况加重,从而导致晕厥。
此外,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也会导致一些人出现厌食症。一旦发生这种疾病,不仅会危及他们的健康,还会导致心率慢,免疫力下降。更严重的后果是威胁他们的生命。所以每天吃饭一定要规律,要遵循七分饱的原则。只有在给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的情况下,锻炼和减肥才是健康的减肥方法。
第二,排便不正常
为了减肥瘦身,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体内堆积的宿便排出体外,这样才能使肠道保持通畅,从而有利于保持身材苗条。但有的人在平时不注意通过饮食,或正确的生活习惯改变自己的便秘,还有就是排便不正常的现象,常常通过吃泻药来使自己有便意,从而将体内毒素排出体外。
但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达到排便的目的是很不健康的。由于长期服用这些促进便意的药物,首先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虽然能将体内毒素排出体外,从而导致体重减轻,但也会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顺带排出体外,从而导致营养摄入量不平衡,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作者 | 北京天坛医院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天天说免疫力,那什么是免疫呢?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毒、细菌等)、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免疫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01 免疫防御
免疫防御是指人体免疫系统抵抗或防止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
02 免疫自稳
免疫自稳是指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人体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
03 免疫监视
免疫监视是指免疫系统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免疫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
免疫功能的实现是由人体的免疫系统来完成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最常见的免疫反应比如嗓子疼,自己就可以摸到颌下淋巴结的肿大,这就是免疫反应在起作用。
免疫细胞是指发挥免疫功能的细胞,俗称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包括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K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共四种类型。除淋巴细胞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还有浆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病毒想要入侵人类体内,就得突破“重重防线”,从口鼻腔进入咽喉部,进而蔓延到支气管,最终入侵到肺泡。而在发现病毒入侵的同时,人类的免疫系统就会在各个关键环节,安排免疫细胞“重兵把守”,全力抵御病毒的入侵。
人体免疫系统通过三道免疫防线 来实现免疫功能
第一道防线:
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采取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的方法做防护。
第二道防线:
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一不小心感染了,身体的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就会去清除和杀灭病毒。
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其中T细胞不产生抗体,而是直接起作用,所以T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细胞免疫”;B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里,所以B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体液免疫”。身体中各类免疫反应,不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共同构成了一个极为精细、复杂而完善的防卫体系。比如研制疫苗来预防病毒感染。
讲到这里可以发现,免疫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提高免疫力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就营养方面来说,首先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结构,才能发挥其功能。
看看免疫和人体的哪些营养素有关系?
碳水化合物是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之一,如结缔组织中的粘蛋白、神经组织中的糖脂及细胞膜表面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糖蛋白,它们往往都是一些寡糖复合物,另外DNA和RNA中也含有大量的核糖。
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都以蛋白质作为重要的组成成分,蛋白质是人体不能缺少的构成成分,免疫活性物质——抗体就是蛋白质。
脂类同样构成身体成分,如细胞膜就是由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组成的类脂层。
维生素A对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起稳定性作用,维持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从而增强免疫、抗氧化。
维生素D具有免疫功能,可改变机体对感染的反应。维生素E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是氧自由基的清道夫,进而改善免疫功能。
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在体内能量和物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体内约有20余种矿物质为构成人体组织、机体代谢、维持生理功能所必需。
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的特性,一方面可使肠道平滑肌保持健康和张力,另一方面稀释了进入肠内的毒素,同时有利于粪便的排出,即加快了毒素的排出。水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同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由此可见,免疫系统和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都有重要关系,需要他们维持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除了这7大营养素,还有各种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各种植物化合物,也都发挥着各自的功效。
如何有效获得以上各种营养素呢?
通过每天三餐定时定量、每餐均衡饮食(包括主食、肉蛋奶、蔬菜)、合理加餐(水果、酸奶)、合理搭配(各种谷物、薯类,不同种类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合理烹调(控油控盐),以达到满足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和维持理想体重的目的。
在以上均衡营养的基础上,适当运动、保持心态平和、保证充足睡眠,人体的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提起“代谢综合征”这个词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说起“肥胖”大家都了解。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征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
这些因素直接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与非代谢综合征者相比,其罹患心血管疾病和2行糖尿病的风险均显著增加。
我国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如下:
以下具备3项或更多项即可诊断。
(1)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2)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高血压:血压≥130/85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4)空腹甘油三酯(TG)≥1.70 mmol/L。
(5)空腹HDL-C<1.04 mmol/L。
如果确诊为代谢综合征,要怎么办呢?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做法可以对症状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生活方式干预
保持理想的体重、适当运动、改变饮食结构以减少热量摄入、限盐、减少含糖或代糖饮料摄入、戒烟、不过量饮酒和保持良好情绪等,做到这些,不仅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还能改善糖耐量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合理饮食
控制饮食是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基础和一线治疗。合理饮食方案包括合理摄入糖类、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达到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和血压、维持标准体重的目的。
食疗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定时定量。根据“五味”,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三类,在代谢综合征的不同时期,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及临床症状,选用不同的食材。另外,也要注意因时施膳。
心理调节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代谢综合征的不同阶段, 由于脾失健运、肝气郁滞、心火亢盛、气血瘀滞等, 患者可产生各种心理危机, 继而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悲伤等心理障碍。因此, 心理调摄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使其正确认识和对待代谢综合征, 减轻心理负担,树立信心;另外,可以通过运动、音乐等干预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 调畅情志。
代谢综合征虽然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但是并非无法改善,只要我们遵循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做到以上,便可以调节好身体状态,减小疾病危害。
看到某同学在桌上放了一瓶“六味地黄丸”,问之答曰:最近感觉有点虚,有点阳痿,随便吃吃……回答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六味地黄丸是不是神药?
目前市场上的六味地黄丸共有655个批准文号。同一种药居然有六百多家药厂生产,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需求量太大。而且粗略估计一下,六味地黄丸的适应症居然高达近140种,OMG!这是什么概念?感觉日常的毛病没有它治不了的,这还不叫包治百病?所以是有些滥用了。
但不可否认,六味地黄丸确实是补益类的经典名方,确实具有滋 阴 补 肾的功效,更适合肾 阴 虚的人。它被认可的适应症主要为肾 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肾阴虚的判断
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前提是,经中医辨证为肾 阴 虚的患者。这些症状可以辅助判断:舌红潮热、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失眠、头晕、腰膝酸软、脉细快。
三补三泻
六味地黄丸不仅是补虚,也兼有泻下成分,方中重用熟地黄,滋 阴 补 肾,山茱萸和山药辅助。而泽泻、茯苓和牡丹皮相互配合又能清虚热,方子共奏补肾 阴,清虚热的功效。所以如果不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症,而滥服六味地黄丸,其实是有副作用的。
以下人群忌用!
六味地黄丸,针对肾 阴 虚,所以肾 阳 虚的人不能用,肾 阳 虚可以用桂附地黄丸。感冒发热病人、急性肠胃炎腹痛腹泻的病人,需暂停使用。健康人请勿当作保健药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很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情况。
在临床上,六味地黄丸的服用应该遵照医生的指导来服用。另外,在六味地黄丸服用期间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戒烟、酒等情况。
注意其他几种地黄丸的区分
不同的症状可以服用不同的地黄丸,但最好在医生药师指导下服用,勿乱用!枳柏地黄丸,重滋阴降虚火。麦味地黄丸,重滋养肺肾。杞菊地黄丸,重滋补肝肾。归芍地黄丸,重补阴血清虚热。桂附地黄丸,重温阳,针对肾 阳 虚。明目地黄丸,重养肝明目。
黄芪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将它拿来泡水喝,这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养生的作用。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黄芪的用量逐渐增大,以至于到了每年的春秋季节,就会有大量的人开始采挖黄芪,因为春秋时节是采挖黄芪的最佳季节,但若是采用不合理的采挖方式,就会导致野生黄芪数量骤减,目前,它已经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在平日里,一些喝过黄芪水的朋友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瘦,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这主要是因为黄芪水具有利尿解毒的作用,若是在服用黄芪水期间,感觉到体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那么有可能是黄芪水在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毒素与垃圾。对于具有减肥需求的朋友来说,建议不要采用喝黄芪水的方式来减肥,因为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身体暴瘦,这对身体健康反而是不利的。
黄芪水虽然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饮用的,一般来说,生活中有3类人不适合饮用黄芪水。
黄芪具有温补效果,因此更适合体内寒湿较重的朋友饮用,对于体内火气比较旺盛的群体来说,若是经常大量饮用黄芪水,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喉咙干涩、咽喉肿痛等情况。
虽然黄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体中的元气、增强身体免疫力,但当我们出现感冒或发烧的现象时,就会导致身体呈现出比较虚弱的状态,此时若是贸然饮用黄芪水,极有可能导致身体的负担加重,这对疾病的控制是不利的。在这里建议大家等感冒或发烧痊愈后再饮用黄芪水,这能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达到养生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过敏原是不一样的,对于过敏体质的朋友来说,需要慎重饮用黄芪水,因为一旦对黄芪这种物质过敏,就会导致身体表现出一些不良症状,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身体健康。
同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中,还要了解它的副作用,一般来说,若是经常使用黄芪泡水喝,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心烦意乱、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症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当中,若是发现身体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立即停止饮用,以免身体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
同时,大家也不能过于依赖黄芪水,因为它并不是万能的,当我们感觉到身体出现不适时,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而非饮用黄芪水。
布洛芬“火了”,药盒也跟着火了。但是不少网友疑惑,难道布洛芬包装盒上的示意图动作不同,代表的疗效也不同吗?
(图片源自网络)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12月18日,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教授介绍:“包装盒图案动作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动作,而且重点肌肉部位都用‘点’或‘星’等标识进行了标注。不同‘布洛芬’作用不同,缓释胶囊强项在镇痛,不是退烧。”
康震提示,布洛芬缓释胶囊/片与布洛芬胶囊/片功效上是有区别的,布洛芬胶囊/片主要用于退烧,而且布洛芬缓释胶囊/片则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尤其是由运动产生的肌肉疼痛,比如运动中拉伤、长时间不运动突然运动导致的肌肉酸疼等。这也是为什么不同厂家生产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包装盒上都会用到运动类的示意图的原因所在。当然,也不排除企业间相互模仿。
“如果感染新冠出现了身体的疼痛,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片也是可以的。需要提醒的是,它没有或者说只有很弱的退烧功效。”康震教授解释,因不懂二者的区别,误将布洛芬缓释胶囊/片用于退烧,又嫌效果太慢,加大剂量,导致胃肠道刺激或造成胃溃疡的情况并不少见。
除布洛芬缓释胶囊外,布洛芬制剂种类还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片、布洛芬颗粒等,那么不同的剂型有什么区别?我们在居家治疗中应当如何选用呢?
“混悬液、颗粒主要是用于儿童(6个月以上)的剂型,一是便于吞咽,二是内含布洛芬的剂量少;成年患者则适合选用胶囊及片剂等剂型。需要注意的是,混悬剂需要摇匀后再使用。”康震教授提醒,“无论使用哪种剂型,购买前首先要看清楚药品外包装上的适合症说明,明确是用于退烧,还是镇痛抗炎。”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总有很多人在问:吃什么可以降糖?我虽然知道大家都在问食物,但每次都只能很欠揍地回答一个字:药!
显然大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而且经常有糖友在分享经验的时候会提到:喝玉米须泡水可以降糖;生吃苦瓜可以降糖,吃南瓜可以降糖,还有一些人转发不知道什么平台发来的“振聋发聩”的消息:吃秋葵把糖尿病治好了。
那么,这些真的靠谱吗?
玉米须:是玉米繁殖器官的一部分
植物学博士史军在丁香园里指出:所谓的玉米须其实是玉米的花粉管,作为植物繁殖器官的一部分,玉米须确实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比如黄酮类物质、氨基酸、矿物质以及部分氨基酸。
但是这些物质就目前来看,很难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代谢系统。
在人类身上是否有效,还是个未知数。就更别说,仅有的几个动物实验本身,都存在样本量过少、没有后续重复实验等诸多问题了。
简单来说就是,玉米须煮水的降三高的功效,目前为止仍缺乏确切的证据。
生吃苦瓜可以治疗糖尿病?
曾经遇到一个画家,说自己每天生吃一大盘苦瓜。“虽然很难吃,但想想能控制血糖,也就忍了。而且吃久了,觉得味道还不错。”
我看着他的肚腩,问他为何不通过运动去控制血糖。他回答没时间。
然后我问他的血糖如何,他说很不错,空腹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则不知道,没测过。
但确实有动物研究发现,苦瓜中的某种提取物能降血糖。为何就不能通过吃苦瓜能降低血糖呢?
看样子,我们有必要巩固一下语文知识,人家说的是“动物研究”和“苦瓜提取物”。还没有研究说过苦瓜用在人身上可以降血糖,而且苦瓜提取物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才能提取出来,平时做饭的方法是提取不出来的。
这就如同:班廷可以从狗身上提取出胰岛素来,但你不能靠吃狗肉来降低血糖呀!
此外,就算我们能把这些降血糖的成分吃下去,也会被肠胃消化掉,它根本没有机会发挥降血糖的作用。
除此以外,还有苦瓜晒干泡水喝、苦瓜藤泡水喝、苦瓜根泡水喝、把苦瓜晒干碾成粉泡水喝……都没有研究证明他们能降血糖。
苦瓜已经够苦了,人类就不要使劲折腾人家了!
既然不能降糖,为何还要吃这些蔬菜?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很失望。不过,虽然这些食物不具备直接降低血糖的功效,但如果合理摄取,还是可以帮助控制餐后血糖的。
比如吃饭前先吃凉拌苦瓜、空心菜、黄瓜、西红柿、冬瓜、油菜等等,填饱肚子后,适当吃一点米饭,就可以解决平时“吃饭太少容易饿,吃饭太多血糖容易高”的问题了。
至于玉米须泡水,喝一点不会有坏处,但不要指望它可以替代药物,比喝矿泉水或白开水肯定会好一些,毕竟还有一点心理治疗作用嘛。
牛磺酸最初是从牛黄中分离出来的。不过那都是老工艺了,现在连牛黄都人工合成,牛磺酸更是可以人工合成的了。
动物机体除直接从膳食中摄入牛磺酸外,还可以在肝脏中进行生物合成。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半胱亚磺酸经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AD)脱羧成亚牛磺酸,再经氧化生成牛磺酸。而CSAD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牛磺酸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且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CSAD活性较低,可能是因为人体内牛磺酸合成能力也较低。下面说说牛磺酸的作用。其实我关注牛磺酸是从我家孩子的奶粉成分开始的。
牛磺酸人体能自己合成,并且处于游离的状态,随时能代谢排出体外,所以这很容易不足,特别是婴幼儿,合成的量远远赶不上需求的量。
牛黄与牛磺酸大不同
牛磺酸虽然最早从牛黄中提取,但是功效和功能却是大不一样,牛黄主要是清热解毒,而牛磺酸人体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与参与神经系统发育,并与视觉发育等有关。牛磺酸在人脑、眼睛中含量最为丰富。
牛磺酸的作用
1、 牛磺酸在脑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于婴幼儿是不可缺少的。母乳和一般的配方奶粉都是能满足机体需要的。
2、 提高神经传导和视觉机能。如果单纯食用牛奶,或者成人长期静脉输入营养液,会造成牛磺酸的缺乏,导致视网膜发生功能紊乱。说白了就是牛磺酸能保护视网膜。
3、 牛磺酸能调节眼睛晶体渗透压,并能减轻晶体中蛋白质的过度氧化,抑制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4、 牛磺酸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大家熟悉的红牛功能饮料,里面的主成分之一就是牛磺酸。有基本就是起这个作用啦。
牛磺酸每日摄入要求
牛磺酸是人和动物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儿童体内缺乏牛磺酸,可能导致发育不良,视力损害和增加癫痫的易感性,甚至引起心肌病等疾病;成人体内缺乏牛磺酸,同样危及他们的身体健康。作为一种优良的食品添加剂,牛磺酸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美、日等国为确保婴幼儿健康成长,早已明确规定婴幼儿乳制品中牛磺酸的含量,不得少于0.16mg/100mL。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近日,广西桂林一男子喝下朋友珍藏的自泡药酒后口舌发麻,心跳加速,失去知觉。送到医院后多次出现室颤,心跳骤停等情况。经过1天1夜的抢救,神智才恢复清醒。
医生介绍,患者中毒和用草乌、川乌来泡酒的关系非常密切,民间用高度白酒来泡上述两种药材,有祛风湿的可能性,但医学方面只能用来外擦,不能内服。
事实上,因药酒出事的案例时有发生↓↓
有人将药酒当成万能药,当身体出现某些不适时,总想喝点药酒缓解。药酒并非万能,不当使用还可能发生危险。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告诉你药酒使用禁忌,避免危险发生。
受访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 刘绍贵
所谓药酒,即将处理洁净的中药材、饮片,按一定比例浸入50~60度的纯粮白酒中所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亦有用食用乙醇、黄酒、米酒或葡萄酒替换纯粮白酒者。
传统的药酒一般可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药酒涂在皮肤上,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以前在民间流传很广。外用药酒所泡的药材,大多是生川乌、生草乌等有毒中药,外用效果很好,内服会危及生命。
目前,国内由正规厂家生产并获批上市,用于疾病防治或养生保健的药酒160种左右,大致分为以下3大类:
由于药酒的药理作用明显,加之其生产涉及处方组成的审定、酒的选用、药料质量的控制,以及矫味剂、着色剂、制备工艺的科学采用和设备设施条件的审批等诸多专业领域,因此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既未提倡也未允许普通民众及各类酒店、餐馆等自行配制药酒。虽然规定不允许,但还是很多人自行泡制药酒。
从现代医学来看,药酒不分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现代医学体系里,概念精确明晰,药和酒、食品是绝对不同的东西,界限分明。
但在传统医学里,药食同源却是很自然的事,很多时候,药品和食品的界限模糊不清,难分彼此。比如葱、姜,在餐桌上是调味品,当菜吃;感冒时可以用来发汗、祛寒,当药用。酒也一样,中医认为,出现跌打损伤时,用酒来送服一些活血药,可以加快循环,有助祛除瘀血。
许多药物禁入酒
出于养生保健目的,很多人觉得只要是补药都能泡酒,有些甚至把好多种泡在一起,中药专家提醒大家,许多药并不宜入酒:
1. 大多数矿物类药
特别是有毒的,如砒石、砒霜、朱砂、银朱、雄黄等。
2. 许多毒性很强或作用峻猛、强烈的中药
比如肝肾毒性很大的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天雄、生附子、小白撑、生天南星、生白附子、生半夏、雷公藤、甘遂、大戟、商陆、芫花、苍耳子、水蛭、斑蟊、蟾酥等。
还有一些新近引入的、临床使用经验很少的新品种,也不应泡制药酒。
以川乌、草乌为例,它们是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的药物,但因毒性很强,法典控制用量很小,中毒后可致严重心脏损害、中枢麻痹、血压下降,甚至引起呼吸麻痹合并脑水肿死亡。
水蛭,即蚂蝗之类,为破血逐瘀、通经之药,现代临床应用较广泛,但中毒后可刺激胃肠道,引起内脏广泛出血、剧烈腹痛、呕吐。
马钱子为极毒药,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效果较好,中毒后可引起强直性痉挛惊厥、角弓反张,甚至死亡。
因此提醒大家,非必要不要自泡自饮药酒,如果必须使用药酒,应在医生或药师的专业指导下。
饮用药酒前应先请中医辨证后开处方,根据具体情况和体质选择,切勿想当然。使用药酒,要注意以下几点:
! 早晨空腹和夜间不宜饮用
应在中餐或晚餐前1小时饮用。同时应把握季节时令,温阳、补益性药酒多宜冬日使用,炎炎夏日应尽可能少饮或不饮。
! 不同情况有不同使用量
应根据个人对酒的耐受力及药物的性能确定饮用量,一般每次可饮10~30毫升;如药中含有峻猛药,应以10~15毫升为宜,决不可放量豪饮。
! 服药期间勿随意饮用
服用西药期间,绝不可随意饮用药酒。许多西药均不可与酒和药酒同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服用前应与药师咨询。
! 饮用药酒期间注意饮食
饮服药酒,应尽量选食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不宜食咸鱼、香肠、腊肉,以免伤肝或诱发不良反应。
! 出现问题及时就医
饮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胸闷不适、口唇或肢体发麻,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者都不宜饮用药酒,否则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药酒中的酒精和药物一旦和正在服用的西药发生相互作用,还会出现不良反应。
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以及患有各种急性病者,肺结核、皮肤病、痛风患者,儿童、妇女,特别是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高龄和身体虚弱的老人等均不应饮用药酒。
最后提醒,药酒也是酒,能少喝就少喝。
夏天一到,温度飙升,心脑血管疾病伺机已久,随时准备作案。此时的血管就像装了一颗“定时炸弹”,格外脆弱。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高温对血管的伤害,并教你几个夏季护血管的方法。
受访专家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吴明营
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全军脑卒中救治与研究中心主任 姜卫剑
夏季酷热难耐,在这种环境下,一些疾病也开始频繁冒头,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它对人体主要有以下影响:
突发脑中风、心脏病
作为人们熟知的脑血管病,中风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零度以下的严冬,一个就是32℃以上的盛夏。
有研究表明,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加,这一现象被称为“热中风”。
夏季天气炎热,温度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会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闷热天气,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更容易突发心脏病、脑中风。
缺血、心脑血管堵塞
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会明显加快,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这本身就加重了心脏负担,加上夏天人出汗多,水分随汗液大量蒸发,致使血液黏稠度升高,更容易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
心绞痛、脑梗塞等引发猝死
夏天人的睡眠质量会有一定程度下降,情绪容易烦躁,更易引发心绞痛、脑梗塞等疾病,甚至猝死。
虽然猝死发生得总是很突然,如果留心观察,猝死的发生并非完全无声无息。其实在这之前,身体的健康状况已经出现了问题,但却没有引起病人的重视。
血管作为人体营养输送的重要管道,遍布全身各处。一旦出现病变,会诱发各种疾病,严重时甚至会致命。
头:影响认知
现代人由于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健康,脑袋里的大动脉血管壁上也悄悄产生了斑块。
斑块一点点长大,血压平稳时,还算相对安全。若血压突然升高,斑块就会被“刺激”脱落,冲向细小动脉,导致脑梗死。
同时,血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老化”,个别地方还会产生“鼓包”(微小的动脉瘤),一旦破裂,就是脑出血。
颈:诱发卒中
颈动脉是一个流向大脑的血液通道,各种原因造成的该通道内部管径变小,就称作颈动脉狭窄。最常见导致颈动脉狭窄的原因是颈动脉硬化,临床上80%以上的人都属于这个情况。
动脉硬化过程与水管中水锈形成非常类似:最初表现为动脉管壁上出现硬化斑块,随着斑块一点点增大,最终形成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还是导致脑缺血和脑卒中的“罪魁祸首”。一方面,狭窄的颈动脉会导致脑组织无法获得足够血液,产生缺血症状;另一方面,颈动脉斑块若生长不均匀,可碎裂而产生碎屑,导致脑卒中。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酗酒都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因素,如生活中经常出现头晕、发呆、无力,白天思维不清、昏昏沉沉,晚上失眠等症状,建议去医院做个颈动脉的超声波检查。
若诊断明确,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胸:动脉夹层
主动脉是心脏向全身输送动脉血的总通道,也是人体最粗的血管。主动脉血管壁有内、中、外三层膜,正常情况它们紧贴在一起,共同承受血流压力。
若内膜出现裂口或溃疡,血液冲击便会沿着这个“缺口”进一步撕扯扩张,导致三层膜分离,形成主动脉夹层。
若不及时处理,外膜将单独承受血压,随时会发生致命性破裂,动脉血会直接涌入胸腔、腹腔甚至心包,造成大脑和内脏短时间内供血不足,出现失血性休克,患者几秒钟之内就会死亡。
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首要危险因素,血压的不稳定极易造成动脉壁的损伤,临床上主动脉夹层患者几乎都存在高血压控制不良的现象。
此外,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钙化斑块的老人、孕妇及有主动脉夹层家族史的人,都是该病高危人群。
以上人群若出现“撕心裂肺”的疼痛,且持续时间长,并感觉疼痛延伸到了前胸、后背甚至腹部,应及时就医。
腹:主动脉瘤
提到血管疾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中风、心脏病,但对腹主动脉瘤却很陌生。其实,人体最大的主动脉血管,往上走可达到颈部、往下走则可延伸到腹部。
腹主动脉源源不断地把从心脏泵出的动脉血,通过其分支血管输送到全身,就像树干和树枝一样。
当主动脉膨胀越来越薄时,血管像一个被撑大的气球,最终形成主动脉瘤。一旦破裂,会使体内大量失血,导致猝死。
吴明营表示,这个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但若感到腰背部或腹部呈撕裂感、刀割样等胀痛不适,并伴血压异常升高,则须警惕。
此外,建议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烟龄10年以上,有外周动脉瘤病史者,尽量每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
腿:深静脉血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很危险的静脉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典型症状是下肢肿胀。
由于深静脉堵住后血液回流不畅,患侧腿就会肿起,还会出现压痛和发热感,就像是被小火从里往外烘烤一样。若对侧没血栓,或血栓不像另一侧那么严重,则会形成不对称下肢肿胀。
更加严重的是,若深静脉血栓迁移至肺部,会形成有潜在致命威胁的肺栓塞,患者常常会出现胸痛、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卧床、长时间不动等均是静脉血栓重要危险因素。司机、IT工作者、教师、售货员等需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风险相对较大。
以上高危人群一旦出现腿部,尤其踝关节和足部有肿胀感、疼痛或压痛、腿部发红、腿部皮肤温度上升、有浅静脉扩张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高温来袭,养护血管是你必做的功课,虽然血管“崩溃”很可怕,不妨学会这6个“谨慎”,帮你安然度夏。
1.慎用空调
室外温度很高,突然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人的体表血管会迅速、大面积收缩,血压剧烈波动,诱发卒中。
再热的天气,空调温度也不能开太低,应在26℃左右,不要开到20℃以下。
2.慎喝冷饮
高温导致水分流失较多,使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重要器官供血减少,诱发卒中。
建议多喝温开水,少喝冰镇饮料等。
3.慎大吃大喝
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避免吃大鱼大肉、喝大酒。
建议多吃西红柿、青菜、苹果等新鲜蔬果,适量食用黑木耳、燕麦片,有助降低血黏度。
4.慎发脾气
炎热夏日,火气很旺,人们容易焦虑动怒,这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诱因。
越是炎热,越不能烦躁,而要保持心情愉快,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学会释放心理压力,不能总是愁眉苦脸。
5.慎盲目锻炼
炎热天气下盲目锻炼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晨5~6点或晚上8点后,以慢跑、散步、打太极等为宜,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
6.慎熬夜
夏季夜晚易失眠,白天又容易犯困。建议晚上10点半前睡觉,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
每天最好午睡半小时,此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有助于保护心脑。
我是一个9岁半的孩子,最近因为胰岛素偏高而感到非常焦虑。我的奶奶有糖尿病,我也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步入她的后尘。我的身高152厘米,体重100斤,平时主食吃得多,肉也不少,甜食更是我的最爱。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可能会发展成代谢综合征,需要控制体重,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虽然我还没有到青春期,但肥胖是早发育的最高危独立危险因素,医生也提醒我要注意。经过一番交流,我决定改变生活习惯,减少甜食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希望能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心血管疾病是指一类影响心脏或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的病因分析,并探讨线上问诊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问诊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线上问诊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善生活习惯、控制代谢异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同时,线上问诊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也将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高血糖。它可以分为两大类:1型和2型。无论是哪种类型,及早识别和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在线医疗服务。这种趋势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也使得患者更容易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为什么选择线上问诊
线上问诊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许多便利。首先,它消除了地理位置的限制,允许患者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其次,线上问诊通常比传统的面对面咨询更快捷和高效,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最后,线上问诊还可以提供匿名性和隐私保护,鼓励更多的人寻求帮助而不必担心被歧视或污名化。
如何选择合适的线上问诊平台
在选择线上问诊平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总结
糖尿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线上问诊,患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指导。选择合适的线上问诊平台是确保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关键。记住,糖尿病是可以管理的,但需要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