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熬制好的中药成包分装,能否用微波炉加热服用?会影响药效吗?这个问题很普遍,也是很多人的疑问。现在很多医院或者药店,都有代煎中药服务,医生开好了处方,中药房取了药,等个半小时左右,被分装成一袋一袋的,每次按袋饮用即可,很方面,一般一个疗程5~7天,差不多会有10~14袋左右的中药,带回家后,一般会放在冰箱冷藏储存几天。
那么问题来了,刚从冰箱拿出来的中药很凉,可以直接喝吗?加热的话用微波炉是否可以?
1、中药的服用温度有讲究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也就是说从冰箱取出来,加热一下,控制在和人体体温相近的温度再喝是最好的。特别是止吐、解毒、清热的药,温度也不能太高,建议30~37度服用最好。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虽然说这些寒凉药是清热去火的,凉喝效果更好,但是凉中药最大的问题是伤脾胃,所以即使这类药也不建议凉喝。特殊情况下,喝中药才趁热喝。比如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热服效果更好。
2、中药加热的方法
加热的方式很多,您可以带着包装袋加热,也可以倒入瓷碗里加热。可以选择蒸锅加热,热水浴加热,当然也可以微波炉加热。微波炉只是让药液中的水分子震动,摩擦生热,这是个物理反应,不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装中药的容器最好是玻璃和陶瓷容器,不要用金属类的容器。
3、中药的加热温度
这一点也很重要,不管是自己煎制的还是代煎趁热塑封在包装袋里面的中药,再次加热时,不需中药再次沸腾,只需加热到适合的温度即可。
4、代煎中药请选择正规医院和药店,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为了避免麻烦和节省时间,很多人选择在医院或诊所代煎,这也为某些不法诊所提供了投机取巧和以次充好的机会。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药店,毕竟保证药效更重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临床常用到的中药,无论是中成药颗粒剂还是熬的中药汤剂,大多数情况下都应喝温热的,尽量不要喝凉的。
中药汤剂加热可以采用水浴加热法,或倒在砂锅里用炉火加热。但要注意的是,中药最好不使用微波炉加热。
在临床上一些患者使用微波炉加热中药,结果影响了药物的临床疗效,使疾病治疗阶段停滞不前。
中药为何不能用微波炉加热?
这其中的原理包含了中药学、分子物理学、微波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具体原因如下:
桃胶雪燕皂角米银耳粥是可以用微波炉做的!桃胶皂米是一种口感好,营养丰富的食物,子宫肌瘤的患者是能够吃桃胶皂米的。
桃胶雪燕皂角米银耳羹怎么在微波炉里面熬煮?
正常来讲这样的情况需要适当的先熬煮一些东西首先大家要知道桃胶雪燕皂角米是什么,桃胶是桃树分泌出来提抗病菌的物质,它在增强身体抵抗力上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而皂米是还有很丰富的膳食纤维的,它可以补充植物性的胶原蛋白,但是它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胶原蛋白是不多的,但是雪燕的营养成分是比较高的,因为雪燕中含有L-阿拉伯糖和L-鼠李糖,可以减少血糖的增高,还能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食用桃胶雪燕对于美容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其他方面的作用还是有的。
1、桃胶:桃胶是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美味食材,正常来讲如果用用砂锅或者煲汤锅熬煮是不需要进行处理的,但是用微波炉就需要先进行蒸或者熬煮。一般桃胶需要先泡发一下才可以再进行熬煮的,这时候建议大家先将桃胶泡发一天才能让桃胶全部泡发开,泡发开的桃胶需要上锅蒸30分钟,才可以。
2、燕窝:燕窝的处理就简单了,泡发开了之后就可以了,有的是即使燕窝,则不需要再次处理只需要将它放置一下最后去除汤汁里的杂质就可以了。
3、皂角米:皂角米和桃胶一样最好需要泡发一下,时间也为一天,泡发充分的皂角米会口感比较Q弹,让这道粥品增加了不一样的口感,建议大家适当的尝试充分泡发,泡好的皂角米需要进行熬煮至开锅。
4、银耳:银耳需要去掉根部,将其撕成小块,然后放置泡发半天后再进行焯水,然后备用。
微波炉熬煮
上述材料全部备好了之后,准备一个微波炉碗,将上述材料全部放入碗中,加清水,少量冰糖,进入微波炉中火加热即可。微波炉的原理是从原料内部开始失水,所以熬煮的味道可能没有用汤锅或者砂锅要美味,这时候可以用中火或者小火慢慢加热,因为有些原料是之前已经处理好的,所以不用担心会熬煮不熟,中火或者小火的时间要足够长,因为这道粥品的粘稠度是通过小火慢煲实现的。
药物为什么做成胶囊?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药品的剂型越来越多种多样。胶囊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剂型。俗话说,良药苦口。最初人们把味苦、口感不好或气味难闻的药物做成胶囊,减少患者服药时的不适。后来,随着胶囊技术的发展,胶囊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缓释胶囊、控释胶囊、肠溶胶囊等。这些胶囊的主要材料是由明胶、海藻酸钠、甘油等组成的,浸泡于水中可逐渐变软、溶解。
根据胶囊壳的硬度,胶囊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根据胶囊的特殊用途,胶囊分为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一般来讲,胶囊在人体内的释放、吸收比片剂块,但比散剂慢。每种药物制成胶囊的药物剂型,总有其一定的原因,如药物刺激性大、味苦、易于挥发、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等,因此胶囊保护的不仅是药物,还是服用者。
胶囊可以用冷水服用吗?
有些人认为,胶囊不能用冷水,理由是冷水时胶囊不容易溶化,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胶囊药物在冷水中溶解肯定没有温水和热水中快,但是冷水送服胶囊后,药物进入人体胃肠道,体内温度37度以上,足以溶解胶囊,因此冷水不能服用胶囊纯属谣言。用冷水送服胶囊进入胃内,同样可以在人体释放胶囊内的药物,并不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胶囊用热水就一定比冷水好?
使用水温过高,比如过热的热水送服胶囊固然可以很快融化胶囊,但带来负面影响大,这是因为较热的热水可能会使胶囊在未进入胃内即释放囊内药物,使得药物黏附于咽喉、食道等,如果是刺激性的药物可能会对咽喉、食道等产生一定的损害,又或者如果胶囊为肠溶性胶囊,使用热水送服可能使药物在未到达肠道即被释放,影响药物的吸收或疗效,甚至对消化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胶囊可以用冷水服用,以温水送服最佳,但切忌用过热的热水送服。
小结:敲黑板,划重点啦!
1.服药时水温有讲究的,并非温度越高越好,第一,过热的水引起喉咙不适,甚至烫伤自己。第二,水温过高,可能破坏药物结构,甚至直接导致药物成分破坏乃至药物失效。
2.推荐大家以不变应万变,温水服药,一般总是没问题的!
3.什么是温水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40℃-50℃的水称为温水,40℃以下可以称之凉水,50℃以上的水则称为热水.
正常情况下人的产热和散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如果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那就会引起体温升高,临床上认为如果腋下测量体温>37.2℃,那就考虑为发热。 调节体温的中枢主要位于脑部,如果体温调节中枢出现了问题或者某些微生物产生了致热源都可以引起发热。
很多人发热的时候,心里都比较害怕,担心会有产生什么后遗症,特别是婴幼儿,因为他们本身的发育不成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甚至最近有传言说某些常用的退烧药对小儿的危害比较大,那真相到底如何呢?今天医者良言一文解除大家的疑惑。
小儿退热药危害性很大,而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吗?
目前来说小儿常用的退热药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物的退热效果还可以,而且对于小儿来说也是比较安全的。
从本质上来说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它们都具有退热、止痛、抗炎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之为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之所以能治疗疾病,主要和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有关,环氧化酶是前列腺合成的关键酶。
在人体内环氧化酶(COX)主要有两种,即COX-1和COX-2,虽然看似这两种酶比较像,但是功能却大不一样。环氧化酶-1主要存在于血管、胃、肾脏等脏器中,主要的功能是促进某些物质分泌,具有保护胃肠粘膜、调节血小板聚集、调节外周阻力和肾脏血流的作用,环氧化酶-2就是一种比较坏的酶了,它能够促进前列腺素的生成,能够诱导炎症反应,可使血管扩张、组织水肿。
正常情况下调节体温的主要神经是下丘脑,它能保持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平衡,体温升高的时候,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使升高的体温恢复到正常,但是这类药物对正常的体温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人发热的时候,多数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产生了致热源,它们能促使免疫细胞分泌前列腺素而增加产热,而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到退热的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够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产生抗炎、解热、镇痛的药理作用。但是由于它们都抑制了环氧化酶-1的活性(要知道这种酶能够保护胃肠道、肾脏、肝脏),所以能引起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等)、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等。
但是需要注意,虽然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是并不是说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这些不良反应也明显。对乙酰氨基酚没有明显的胃肠道刺激,它之所以能有退热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对外周的环氧化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
布洛芬被美国FDA推荐位比较安全的儿童退热药物,既然能得到推荐,那说明它也是比较安全的。当然了,我们说的安全是在推荐的剂量范围内,超过了推荐的量的时候,大多数药物也都不会再安全。
可能提到对乙酰氨基酚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如果说扑热息痛,估计大家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年龄比较小的婴幼儿,而布洛芬主要用于6个月以上的小儿。
综合以上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比较安全的小儿常用的退热药,但是大家也都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这个也是很难避免的。大多数药物如果在推荐的剂量下使用,也都是比较安全的。这就好比坐飞机吧,虽然它可能会出事,但是出事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我们总不能因为担心出事就取消飞机这个交通工具吧?所以退热药并没有说的危害这么大,可能是有些人别有用心夸大了它的不良反应。
小儿体温多高能用退热药?
之前我在儿科的时候,很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发烧,就一直催促医生进行输液处理。即便采取了一些措施,因为小儿的体温没有明显的下降,这些家长们也都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发热并不是像大家想的对人体不利,发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反应,它可以帮助人体增强免疫力,加速新陈代谢,这样更有利于恢复健康。站在中医的角度来看,容易发热的小孩阳气比较足,他们通过发热可以把寒邪逼出体外。
看看那些年龄大的人,他们体内即便存在感染,但是也不一定会有发热,因为他们的身体衰老了,对一些刺激不敏感,这就好比一个快死亡的人,你无论怎么打他,他都很难有什么反应,但是如果打的是年轻人,那这个人的反应肯定是比较明显的。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每年的发热一两次,反而更利于提高免疫力。
可能不少人觉得发热会烧坏脑子、引起肺炎、脑膜炎等,但是需要注意发热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不是疾病,它本身并不会烧坏脑子、引起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发热只是一个表象。只要把引起发热的疾病治好,那人也就会退烧了。这就好比烧水一样,锅下的火只要一直在,无论你往锅里倒多少水,只要烧的时间足够长,那还是会起烧的。
按照最新的指南,小儿发热不超过38.5℃,一般是不服用退热药的,而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退热,比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散热,也可以用退热贴。一般小儿发热体温超过了38.5℃,那就需要口服退热药退热。
但是需要注意,在吃退热药的时候,两次口服药物的时间间隔应该超过4小时,而且每天退热药一天最多吃4次。吃退热药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缓解症状,但是它本身是不能治病的,只要去除引起发热的疾病,那体温自然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经常能收到朋友们的私信留言,问胶囊铝塑破了还能不能吃了?药品刚过期一个月还能不能吃了?还能不能吃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反应出部分朋友对药品储存的不了解。
药品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包装新式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药品特别的贵,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外包装不知道什么时候弄破了,药不敢吃,又不舍得仍,非常的矛盾。不药不药博士今天给大家一并解释一下:
其实,我们考察药品稳定性的时候,最重要的几个指标分别是:时间、温度、光照、湿度、振摇等。所以我们保存药品的环境也必然的涉及上述五个方面。
1、 时间,就是在药品正常的保存条件下,药品的有效期。药品的有效期不是随便定的,一定是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之后确定的。在正常保存条件下的有效期末,药品的质量仍然能够满足疗效和安全性的要求。
这顺便也解释了上述第二个问题,这个考察之后的时间会清清楚楚的写在说明书中,并印在药品外包装及内部小包装上。所以如果小包装上没有有效期时间标注,而您又丢弃了外包装,则不建议再使用了。所以药品过了有效期了就不要再吃了。
2、 温度,对于药品来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了。特别是一些有活性的药品,必须4度冷藏或者-20度甚至更低温冷冻保存。比如胰岛素、活菌类制剂等生物制品均需要冷藏保存。
3、 光照,光照因素比较好区分,一般外包装带有颜色的药品,通常是需要避光保存的,如您有此类药品,则结合其他要求条件,放置在遮光处即可。比如维生素类、生物制剂、硝酸甘油等。
4、 湿度,有的药品受潮后容易变质,而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开过封的药品需包扎严实,拧紧盖子,潮湿多雨的地方,必要时可使用干燥剂等防潮措施。比如片剂、散剂、水溶性药品等。所以胶囊铝塑破了,很可能受到光照和湿度的双重影响,如不能判断,也不建议再使用。
5、 振摇,一般药品都是不建议剧烈振摇的。家里的药品一般也不会有剧烈振摇,安静的放在该放的位置就好。
特别提醒,父母老人一辈的用药。儿女们最好把家里的药提前进行妥善放置。最好把每一盒药都用粗笔进行标注,包括有效期到什么时候,主治什么症状的疾病等,这样父母临时需要用药了,至少安全性可以多一层保障。
从今天起,我想啃一啃硬骨头,这个硬骨头就是中医解热,镇静,保肝最基础的药物之一:柴胡。这味中药太重要了,由它延伸出来的小柴胡汤类方,和桂枝汤类方一样,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药方之一。柴胡剂流入日本后,占据了日本汉方药市场的半壁江山,也曾产生巨大的争议,我后面会说到关于柴胡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小柴胡汤类方所涉及的症候非常复杂,从病位而论,涉及到皮部,肌部,膈,心下,和胃,所以要理解整个小柴胡汤系列是很不容易的。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让我们从它的安全性谈起。
柴胡有很多品种,临床上常用的有伞形科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前者称为北柴胡,后者称为南柴胡。北、南柴胡都是很安全的,但是,南柴胡的安全性要高于北柴胡。柴胡制品有生品,醋炙品,醋炙品安全性高于生品。另外有一种柴胡叫大叶柴胡,此物有毒,不可入药。
柴胡饮片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日本,以柴胡为主药的汉方制剂从1976年开始正式生产,在日本严格的医疗监管下使用至今。日本人用柴胡剂和中国人不一样,喜欢一用就用好几年,这也为我们观察柴胡的副作用提供了绝佳的样本。他们发现柴胡剂有哪些副作用呢?我们打开日本生产的“小柴胡汤”等药物的说明书,即一目了然。
副作用如下:
皮肤:发疹、发红、发痒
其他:频尿,排尿痛,血尿,残尿感
罕见有下列的危重症状。如果出现,请立刻接受医生的诊疗。
间质性肺炎:上楼梯时气喘吁吁,出现胸闷,干咳,发热等现象,这些症状或突然出现,或持续发生。
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手脚的疲倦、麻木,四肢肌肉无力感,肌肉痛及软瘫多尿、烦渴抽搐。
肝功能障碍:发热,发痒,发疹,黄疸,黄疸,黑尿,褐色尿,全身的疲倦,食欲不振等。
其中的间质性肺炎,很罕见,1989年至1998年十年间,日本每年服用小柴胡汤的人数为100万~200万,其中并发间质性肺炎138例,死亡10例,发病率不会高于13/10 万,死亡率不会高于1/100 万。而间质性肺炎的自然发生率,在美国为20/10 万~40/10 万。也就是说,小柴胡汤诱发间质性肺炎的概率,甚至低于自然发生率,更远远低于干扰素,抗癌药、免疫抑制药和抗风湿药。所以,至今小柴胡汤在日本未下架。
那么,为什么许多人盯着小柴胡汤的副作用不放呢?却对干扰素,抗癌药、免疫抑制药和抗风湿药的不良反应坦然受之呢——这来源于很多人对中医不理解,每一个人对未知的事物都会有恐惧感。
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小柴胡汤中的甘草诱发的,长时期服用甘草是有可能会出现这个副作用,但停药后症状便会消失。
我最近看了几篇很有意思的论文。课题是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的科研组做的,发表在2010年8月《中国药物警戒》第七卷第八期上。为了找到柴胡的毒性,他们用相当于临床 70kg人体重日用量的 1412.4倍和 1568.0倍的柴胡水提剂(就是水煎剂)给老鼠灌服,结果老鼠未出现死亡。
同样是这个课题组,为了进一步探索、使用柴胡的安全边际,用乙醇将240克柴胡提取了一次后,又用水再提取一次,然后喂120只大鼠每日服用,结果60天后,服用柴胡醇—水提取物剂量最高的一组谷丙转氨酶升高了27%,谷草转氨酶升高了48.15%.
大家知道,所谓“乙醇提取法”、“醇-水提取法”会导致柴胡的总皂苷和皂苷a等植物单体的含量急剧增加,完全违背了中医的经方煎煮方法,所以现在无论是中药配方颗粒,还是中药煎煮,都是不准许使用乙醇、醇水提取法的。传统的水提法是很安全的。
但是即使是用“醇-水提取法”提取出的柴胡提取物,导致肝损伤的概率,也不比可能会导致剂量依赖性肝细胞坏死的对乙酰氨基酚,导致非剂量依赖性肝细胞坏死的青霉素衍生物、抗真菌药,导致肝细胞癌的口服避孕药,导致肝肉芽肿浸润的阿司匹林,导致ALT,AST升高的各种抗生素高。
用水提法(传统煎熬)的柴胡制剂发生肝损害的概率更是远远低于上述常用化学药物。
可是为什么还是很多人觉得化学药物科学、规范、安全,而中药不安全呢?
看到这个问题,我莫名的想笑,虽然对题主不了解,但是估计是对中医半信半疑的。很多人对中医都比较信奉,但是呢中医并没有那样想的好。很多中药也是有一些不良反应的,而西药之所以不良反应更明显,主要是因为西药里面的有效成分被提纯了,这样虽然它的药用价值被提高了,但是不良反应也被放大了。关于慢性肾脏病吃中药对身体是不是有好处,我来说一下个人看法。
1.一些中药存在肾毒性:
中药之所以不良反应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浓度不高。我们平时说的药物的副作用其实就是医学上的不良反应,而医学上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副作用在医学上主要指和用药目的无关的一些效应,比如我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但是这种药物本身也能降低高血压的死亡率,改善预后,这点在医学上就是指副作用。平常人说的副作用就是指医学上的不良反应,主要指药物给患者带来了不适,比如吃苯海拉明治疗过敏性疾病,结果出现了嗜睡的情况。
平时经常听到别人说是药三分毒,其实这句话在中医或者西医也都是适用的,世界上也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药物。之前我也遇到过不少病人吃中药引起肾衰竭的,很多中药是需要经过炮制才能降低这些毒性的,而且很多也需要多种中药配伍来降低不良反应。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具有肾毒性的中药包括雷公藤、曼陀罗、巴豆、芦荟、鱼胆、海马等。
当然了,不是说中药不能治疗肾病,这里我想说的是可以找正规的中医医生治疗,他们对中医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一般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后果。
2.治疗肾病还需要进行正规治疗:
其实肾病在现代医学上是一种比较宽泛的疾病,只要是肾脏出现了问题,都可以统称为肾病,但是在临床上我们一般说的肾病是指肾病综合征。根据题主的描述,我也看不出具体的是什么疾病。但是不管怎么样,都需要明确具体的疾病,然后进行一些正规的治疗。
对于有肾病的人,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尽量选择优质蛋白,比如鸡蛋、鱼肉、虾类等,每天吃的蛋白质用量应该控制在0.6~1g/公斤,比如一个体重60公斤的肾病患者,每天都蛋白质总摄入应该在36~60g之间。同时应该控制水的摄入,避免劳累和感染,尽量不要服用肾毒性的药物。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头痛等。
为什么吃了感冒药后会犯困?
感冒药中会引起嗜睡作用的成分主要为氯苯那敏,这是一种抗组胺药,也是大家常说的抗过敏药。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感冒为什么要吃抗过敏药?事实上,组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参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感冒时的流涕、呼吸道红肿发痒等,都与组胺释放增加有关。然而,抗组胺药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嗜睡。所以大家便因此留下了吃感冒药后容易入睡这个印象。
所有的感冒药都会引起嗜睡吗?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感冒药都会引起嗜睡。有些感冒药中不含抗组胺药,如日夜百服咛的日片。有些感冒药中虽然含有抗组胺药,但同时加入了可以兴奋中枢的咖啡因拮抗嗜睡反应。
医生提醒:感冒药过量会导致中毒昏迷
然而,抗组胺药并不是复方感冒药中的最主要成分,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才是。而最常用于感冒药中的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大家熟识的康必得、泰诺、白加黑、快克等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是药三分毒,对乙酰氨基酚最为人诟病的,是它的肝毒性。作为感冒药常规剂量使用时,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很高,极少引起不适。但是不当使用时则容易引起急性肝损伤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肝衰竭、肝昏迷。南京市浦口医院曾经报道过一例23岁男性,因感冒一天服用12粒“感冒灵”,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全身皮肤黄染,就是典型的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肝昏迷的病例。
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明书中提到,摄入一次不应超过500毫克,4-6小时可重复一次,但每日不超过4次,即最大剂量不超过2g。疗程上,用于感冒不超过3天,用于镇痛不超过5天。有的人认为感冒药副作用比安眠药小,因而使用感冒药代替安眠药治疗失眠。这其实是大错特错。虽然一般不可能一次服用大剂量的感冒药治疗失眠,但肝功能不全、同时服用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或者长期使用导致药物蓄积,都有可能导致急性肝损伤,甚至引起肝昏迷。
小米粥养人,熬煮时不应该加碱,大碴子煮营养不错,熬煮时应该加碱。
如何熬煮?
很简单,将小米洗净,放入冷水,加适量的枸杞和南瓜小块,熬煮一小时左右即可,如果喜欢粘稠的小米粥就大火烧开,小火熬煮,小火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加,当然,如果用砂锅或者不锈钢锅熬煮,注意火候还需要不停搅匀,否则容易糊锅。
为什么熬煮小米粥时不应该加碱
小米粥是美味健康的营养粥品。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营养:小米含有丰富的淀粉、无机盐、胡萝卜素、铁元素、钙元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维生素B、维生素B2,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锌元素、锰元素、铜元素、碘元素等,还含有类雌激素物质。
1、丰富的色氨酸:小米中含有一种营养物质叫做色氨酸,它可以很好的帮助睡眠不好的人群入睡,还可以舒缓情绪。
2、丰富的维生素:没错,小米粥里含有一些维生素,比如维生素B族,对身体补充维生素非常的有帮助。
3、为什么熬煮小米粥时不应该加碱?这是因为加了碱之后会破坏小米中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基本上会损失掉了。所以熬煮时最好不要加碱。
为什么熬煮大碴子粥最好加碱
东北大碴子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烟酸就是当中的一种。这类物质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引导食物正常消化,是主料便秘的首选食物。热量(大卡)37.16,碳水化合物(克)9.14,脂肪(克)0.12,蛋白质(克)1.45,纤维素(克)1.55。
另外大碴子粥是以玉米为原料,玉米的营养成分非常不错,只是玉米里面的烟酸属于复合烟酸不容易被身体消化吸收,但是如果你在熬煮的时候加碱了就很容易让复合的烟酸分解,变成容易被身体消化吸收的烟酸,所以在熬煮大碴子粥的时候最好加碱,可以很好的破坏大碴子中的复合烟酸让营养更充分吸收,而且味道更加浓稠被大家接受。
如何熬煮?
大碴子粥很好熬煮,将大碴子洗净加入少量的食用碱放入高压锅熬煮就可以。大碴子粥不太容易熟,用高压锅或者电饭锅很容易粘稠,建议食用这样的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