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曾经渴望的母爱,是我对待孩子的最佳负面教材

曾经渴望的母爱,是我对待孩子的最佳负面教材
发表人:西柚医师

母亲节要到了,当大家都在歌颂妈妈的美好时,往往也忽略另一部分人的心情,这些人可能因为家庭不睦、父母没有自觉,导致从小没有妈妈陪在身边,长期遭受来自血亲的伤害,当然,每个人处理情绪的方式不同,但不能否认的,那都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我曾经花不少篇幅,完整将小时候从目睹儿转为家暴直接受害者的事情纪录下来,有人发现我很少讲到母亲,还追问:”你妈妈呢?她都不管吗?“今天我来讲讲她的事情。

 

 

我跟父母的缘分很薄,尤其是母亲,我对她的记忆很少,毕竟真正相处的时间不多。

 

因为父亲的控制欲与暴力习惯,我从约莫2-3岁时,我慢慢有记忆的时候,就对他打妈妈留下记忆,虽然每天精神濒临崩溃的母亲,依旧善尽职责带着我跟妹妹,但情绪时常不稳定,只要我们两个稍微吵一点,她马上就冲来掐我们的手臂跟大腿,我还记得,不只是掐,还要捏着肉转一圈,所以小小的我,特别期待父亲回家,这样受伤的就不是我了。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要求母亲推着娃娃车,带妹妹待在学校陪我上课,这种奇葩的情况,连老师都受不了,要母亲放心、赶快回家,但母亲哪敢违背父亲的命令,只能跑去学校门口的小杂货店跟老板娘聊天,这样畸形的校园生活没多久,母亲就常逃回娘家,我也开始少见到她。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经过好一阵子没看见母亲,都快习惯没有妈妈的生活了。某天我午睡起床后,发现她站在床边,正在照顾妹妹,我直觉反应脱口而出:‘妈妈,你回来了!想你了!’母亲尴尬回我:‘对啊,我回来了。’接着没两天又离开,反反复复,直到小学二年级他们才正式分居。

 

这样的经历,导致我超级早熟、非常没有安全感,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说话方式,都老成又沉默,虽然母亲会趁中午休息到学校来看我,但我总觉得跟她相处,很有距离感,这不代表不开心,是说不出口的别扭。

 
 
人说:”血浓于水,不管分离再久,父母对自己的情感是不变的。“可在我身上却不是如此,与母亲相处的时间间隔越拉越大,我逐渐适应了只有父亲的单亲生活,或许这样说很自私,我仅有在需要母亲的时候会跟她连络,缺钱啊、在学校闯祸啊(笑),这时候的母亲,就是这种功能导向吧,连父亲的历任女友,都跟我比较熟。

 

在父亲开始对我们动手后,我和妹妹也步上母亲的后尘,常常离开家里,但我俩是乖乖牌,也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求助,最后只能去找警察。

 

 

有一次,我们又被无故暴打,结束一回合后,父亲照常拿百元大钞,叫我们去买晚饭,我拿着钱问妹妹:”要不要逃?“妹妹说:”好!“两姐妹怕被发现,不敢在住家附近逗留,特地从乘坐计程车,去派出所报案。

 

向警察表达来意后,他们坚持要母亲过来处理,没想到,母亲来了以后,掏出包包里头的所有钱,向警察表示,不敢把我们带回娘家,怕父亲来闹事,要未满18岁的我,带妹妹去宾馆睡一晚。

 

我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做法!从那时起,就几乎与她断掉联系,别跟我说她是身不由己,小孩没有办法选择父母,无论她当时是否有难处,都不构成可以对女儿见死不救的理由。

 

我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借镜。“或许正因此,当碰到类似的难题,我从来没有考虑把我的孩子(睿睿)交给她的生父,有父母的前车之鉴,我知道我会做得比母亲更好、思考更周全,但生父(睿睿的爸爸)方面,不只对生活没有自理能力,还曾经放话要把当时未满1岁的女儿”丢“给他父母带,而且我不能再来看小孩。

 

时间过得很快,女儿已经6岁了,我曾经很怕自己会复制父亲的暴力与母亲的冷漠,还好,从小对亲情的渴望与爱,让我有足够的能量,去站在女儿的角度看事情,不攻击她的生父。

 


 

她若对父母分离有疑问,我会当成别人的故事,老实且不带感情地陈述,包括父亲那边的心态,或我可能没做好的地方,也一并理性解释,我也不情绪化对待孩子,不把生活中受的闷气,发泄在女儿身上。

 

父母是我最好的负面教材,谨以此文献给跟我一样没有母亲庇荫的你。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养生,在这个年代已然成了一种潮流,不论是年纪大的老人,还是经常拿着保温杯的年轻人,大家好像都加入了养生的行列。但是很多人对养生的方法并不了解,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学来的,而这些“养生秘诀”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就说前段时间河北的一对夫妻,男子55岁,女子54岁,每天沉迷于养生,却把自己“养”进了医院。不仅身体折腾坏了,还给子女带来了很多负担,庞大的医药费开支,以及下了班医院、家里两头跑,让子女也非常辛苦。

     

    4个“养生”方法,很多人都中招了,只怪这些谣言太“真实”

     

    谣言一:多走路更健康

     

    相信很多中老年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有些人甚至每天不走到一万步就不踏实,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非要把剩下的走完不可。更有甚者还成群结队,跟朋友约好一起走。其实上了年纪以后,关节是非常脆弱的,有些人走几步就受不了,为了达到“日行万步”的目标,硬撑着走下去,最后受伤的是自己的关节!

      
    建议:每天能走多少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如果刻意攀比步数,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

     

    谣言二:每天“8杯水”,身体更健康

     

    不仅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也一直坚持着每天8杯水的习惯,有人认为多喝水可以提高代谢水平,促进排毒,就日复一日地保持着这种习惯。但是,饮水过量其实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还会影响排尿,晚上容易起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每天喝水的量在2升左右即可,如果白天出汗多的话,可以适量增加饮水量。同时,如果平时经常喝汤、饮料,也要适量减少饮水量。

     

     

    谣言三:多喝骨头汤能补钙,对中老年人身体好

     

    相信很多朋友一直以来都被这个说法迷惑了,毕竟从小就听大人说,大了以后又这样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是对这个说法的科学性却没有探究。其实骨头汤里的钙非常少,脂肪和胆固醇才是“大头”,经常喝不仅补不了钙,还会导致体重增加,体内脂肪囤积。

      
    建议:在喝骨头汤的时候,尽量多吃里面的汤渣,少喝汤,因为钙并不会在汤里溶解,还是存在于汤渣里的。而且在煲汤的时候,尽量时间不要过长。

     

    谣言四:越早晨练越健康

     

    在很多中老年人眼里,晨练是一个非常养生的存在,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纪,睡得晚,醒得早,醒了以后没什么事干,而晨练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缺。加上晨练终归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渐渐被大家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晨练时间选得太早,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也很多,会危害肺部和血管的健康。

      
    建议:如果需要晨练,尽量选择日出以后的时间,这个时候空气质量也会好一点。同时,晨练强度不用过大,时间也不必太长,尽量选择一些缓和的锻炼项目。

     

    以上这些谣言,有没有你一直当做宝的?如果有的话,劝你尽早抛弃哦,以免危害健康。

  • 作者 | 心声公益

    文章首发于 |心声 Mind公众号

     

    生宝宝总是件让人压力重重的事情,不论你如何期待小天使的降临,也不论你对宝宝的爱有多深,这都是难以避免的。毕竟伴随着妊娠迎面而来的,是严重的睡眠不足,是作为新晋父母的重任,还有个人空间的缺失,很多妈妈在产后都难免感觉自己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产后的抑郁情绪(西方一般称为Baby Blues)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你的症状在几周内没能好转或者反而加重,则需引起注意,这可能是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但是不必惊慌,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你自己感觉好起来,做回一个快乐的妈妈。

     

    产后抑郁 v.s. 产后抑郁症?

     

    刚刚生下一个小宝宝的你,按理来说应该是幸福地沉浸在母爱的光辉中,和亲朋好友一起庆祝新生命的到来。但是相反的,你只想大哭一场。你所期待的是开心、兴奋,而不是像这样疲倦、焦虑、眼泪流不停。这些消极情绪可能完全出乎你的意料,但事实上,对于新晋妈妈来说,轻度的抑郁或者焦虑,或者情绪起伏都是很常见的,这种现象如此广泛,甚至被人特别地命名:产后抑郁(Baby Blues)。

     

     

    大部分女性在产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产后抑郁的一些症状。这些情绪一般来自于产后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生产的压力、内心的孤独感、睡眠不足以及各种精力被消耗后的疲惫。你可能会感觉自己比平时更想哭,不知所措,感情上变得更加脆弱。一般来讲,这种情绪会在产后的几天内出现,在大概一周的时候达峰,产后第二周结束的时候则会基本消失。

     

    产后抑郁的征象与症状

     

    相比于产后抑郁,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则更加严重,需要引起重视。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产后抑郁和产后抑郁症两者很难被区分开来。

     

    症状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产后抑郁症可能给人感觉就是普通的产后抑郁。事实上,这两者的确有很多相似的症状:比如心境的急剧变化、痛哭、悲伤、失眠以及易怒。主要的区别是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往往更严重(可能会出现自杀的想法,或者失去照顾婴儿的能力)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当你或者周围的人发现自己有以下的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

     

    1. 你可能发现自己开始回避自己的另一半,或者不能和宝宝建立很好的感情联系;

       

    2. 你也可能发现自己出现了无法控制的的严重焦虑,就算宝宝睡着的时候你也因此无法入睡,或者食欲下降,无法保持正常的饮食;

       

    3. 你时常感到强烈的内疚感,认为自己毫无价值,或者开始反复出现死亡或者自杀的想法。

     

    以上的这些都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信号。

     

    具体的评估筛查可以参考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如果结果高于13分,则需引起警惕,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评估,以便及早发现或排除产后抑郁症。

     

    原因及危险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患病情况因人而异,其病因往往也比较复杂,现在的共识认为多方面的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参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     激素变化

     

    生产后,女性身体中的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会有急剧的下降。同时伴随着甲状腺激素的骤降,导致疲乏无力以及抑郁心境。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同时的血压变化、免疫系统的调整,以及身体代谢的变化,都可能诱发产后抑郁症;

     

    •     身体改变

     

    分娩往往会带来身体与情感上的多种改变。比如分娩带来的身体疼痛,产后体型恢复的困难,各种因素都会让你产生危机感,缺乏自信。

     

    •     压力

     

    照顾新生儿的压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刚刚成为母亲的女性一般都极度缺乏睡眠。而且,对于自己照顾宝宝能力的怀疑也会带来焦虑,让自己不堪重负。特别是对于第一次承担如此重任的妈妈们来说,除了这些方面的压力,还要努力去适应社会角色的变化,这个过程更为艰难。

     

    •     危险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后抑郁症的病史,如果前一次生产后曾出现产后抑郁症,则此次产后出现该情况的概率会提高30-50%。非妊娠相关的抑郁症病史或者心境障碍的家族史也是危险因素的一种。其他的还有社会方面的应激源,比如情感支持的缺失、家庭暴力,以及不稳定的经济状况。对于因妊娠而突然停止抗抑郁药治疗的女性来说,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也大大提高。

     

    产后精神病的征象与症状

     

    产后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是一种虽然少见,但是非常严重的产后急症,特征为精神活动脱离现实。这样的患者往往有更严重的自杀或弑婴倾向,大部分情况下应住院治疗以保证母亲和孩子双方的安全。

     

    产后精神病往往起病迅速,常出现于产后两周内,大多于分娩后48小时内。症状包括:

     

    •     幻觉(在没有外界客观刺激的情况下,看到或听到并不存在的事物)

    •     妄想(多疑,不合逻辑的想法)

    •     极度烦躁,焦虑

    •     自杀想法或自杀行为

    •     意识模糊,定向障碍

    •     心情急剧变化

    •     不合理的行为

    •     不能或不愿进食或睡觉

    •     伤害或杀害宝宝的想法

     

     

     

     

    注:!! ! 产后精神病应被视为医疗急症,尽快就医!!!

     

    如何应对产后抑郁症

     

    1. 与你的宝宝建立牢固的情感纽带

     

    母亲与孩子之间建立情感纽带,也就是形成情感依附,是婴儿期最为重要的事件。这种无声的母婴关系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并且对其一生中与他人的互动、交流模式以及关系的建立有长远的影响。

     

     

    一个安全牢固的依附关系的基础是母亲对于宝宝身心需求长期而温暖的回应。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及时地去安抚他/她;对于宝宝的笑声妈妈也亲切地予以响应。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妈妈和宝宝情感的和谐同步。对于他/她的每一个情绪上的信号,妈妈都可以识别并做出应答。

     

    产后抑郁症的出现往往会打断这种情感上的联系。被抑郁困扰的妈妈们有时候会如常地慈爱,关心宝宝的一举一动,但有时候特可能会消极地应对,甚至对宝宝完全不理睬。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们往往与宝宝互动较少,不愿母乳喂养,很少与宝宝一同玩耍,或者读书给孩子听。他们照顾宝宝的方式也往往变化无常。

     

    然而,学会建立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不仅仅对孩子有益,对于妈妈来说,也可以通过促进内啡肽的释放而改善情绪,提高作为一个母亲的自信。

     

    如何与宝宝建立情感纽带:

     

    如果你自己在婴儿期的时候缺少情感依附的体验,你可能在自己要建立这样的纽带时不知所措,但是这都是可以逐渐习得的。人类的大脑天生就为这样的非语言情感沟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的情感联系不论对于妈妈还是宝宝来说都会是很愉快的体验。

     

    2. 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和支持

     

    人类有很强的社会性。正面积极的社交往来可能是最快而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从历史和进化的角度来讲,分娩结束后,新妈妈需要在照顾自己的同时,抚育新的生命,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周围的同伴的帮助。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新晋妈妈们经常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此时的妈妈们往往疲惫,孤独,急需其他成年人的支持。通过以下的几个方法,妈妈们可以维系与周围人的联系,得到需要的帮助:

     

    重视人际关系。当你感觉到沮丧和无助的时候,即使你宁愿一个人呆着,也要尽量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感情联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孤立自己只会让你的情况恶化,所以一定要重视自己与周围成年人的人际关系。及时把你的需求告知你的家人,告诉他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给予你帮助和支持。

     

    不要把情绪都藏在心里。家人和朋友们除了可以给你一些实际的帮助之外,他们还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情绪的出口。积极与他们沟通倾诉,不管你此时此刻内心正在经历什么,不论是好的,坏的,甚至是让人不愉快的,至少保证身边有一个人可以面对面地倾听。谈心的对象可以是身边的任何人,只要对方可以不加批判地听你倾诉,可以给予你必要的安慰与支持。

     

    积极参与。即使你身边已经有很多无条件支持你的朋友们了,还是考虑一下联系身边其他的新妈妈,她们大部分和你一样,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在适应母亲的角色。当你发现到其他的妈妈也有和你一样的担忧,安全感缺失以及各种各样的情绪,你可能会感到安心一些。你可以在自己居住的社区询问一下,试着加入类似的由新晋父母组成的互助小组。

     

    3. 自我照顾与自我调节

     

    对于妈妈们来说,缓解和避免产后抑郁症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如果可以随时注意自己身心健康的状况并且及时进行调整,产后抑郁的情况自然会大大改善,很多时候妈妈们只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可以显著地提高长期的生活质量,帮助自己恢复状态:

     

    放下家务活。生产后,自己和宝宝当然应该是最重要的。给自己放个假,允许自己把家务活留给别人来做,集中精力照顾好自己和宝宝——这份任务要求你每时每刻全情投入,可比承担一份全职工作要辛苦多了。

     

    循序渐进地开始锻炼。研究表明,在抑郁症的治疗中,适当的身体锻炼几乎和药物一样有效,所以妈妈们最好尽早开始进行一些锻炼。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每天走路三十分钟就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拉伸训练尤其有益,比如可以去试试瑜伽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动作。

     

    练习冥想。研究证明,冥想可以很有效地改善心境,使人更平静,恢复精力。通过冥想,妈妈们同时也可以去探索自己真实的感受以及身心需求。

     

    保持充足睡眠。照顾新生儿的时候,8个小时充足睡眠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但是睡眠不足往往会加重抑郁。尽自己所能充分休息,可以请家人和伴侣分担照顾宝宝的任务,或者利用可贵的零碎时间小睡休息。

     

    保持一定的个人空间,放松一下自己,短暂地从育儿任务中抽身出来。妈妈们可以在一些小事上纵容一下自己,可以点上香薰,舒服地洗个泡泡浴,慢慢地品一杯热茶,或者做个全身按摩,给自己放个假。

     

    重视平衡膳食,保持营养充足。心情抑郁的时候,妈妈们可能会没有什么食欲,导致营养的缺乏。妈妈们需要意识到,饮食情况也会反过来影响心情,同时也会影响母乳的质量,所以要尽自己所能建立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晒晒太阳。妈妈们可以尝试每天享受10到15分钟的日光浴,对心情会有明显的改善。

     

    4. 保持与另一半的情感沟通

     

    超过一半的离婚发生在孩子出生之后。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与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他们表达感情和维持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而孩子降生后,伴侣双方大量的精力都要花费在照顾宝宝上,往往会影响彼此的感情交流,如果双方不花时间精力来努力维系,甚至会导致感情的破裂。

     

    避免莫名指责对方。睡眠不足和育儿的责任带来巨大的压力,妈妈们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重负。既然不能怪罪于宝宝,妈妈们很容易把怒气发泄到伴侣身上。与其互相怪罪,不如统一战线。只有伴侣双方共同协作,分担做父母的重任,你们才会更强大,共同渡过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积极沟通。个人社会角色以及期望等等在有了孩子之后都会发生变化。对于很多夫妻来说,冲突的主要来源是家务与育儿责任分配问题。在这件事上,保持沟通很重要,应避免因此导致矛盾激化。不要理所应当地默认你的伴侣完全了解你在想什么,最好把你的需要及时讲出来。

     

    留出时间共度二人世界。确保你们有时间沟通感情是很重要的。不过也没有必要强迫自己一定要去做特别浪漫或者新奇的事情,除非你们俩都真心想要追求刺激。不是一定要出去烛光晚餐才能享受彼此的陪伴。只要双方真心关心彼此,就算是只花15到20分钟的时间做点什么小事,也可以极大地增进两人的感情。

     

    治疗

     

    如果亲友都在全力地支持你,你也尽力在调整自己的状态,但是还是摆脱不了产后抑郁症的困扰,这时候最好去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接受治疗。

     

    心理咨询或者婚姻咨询 - 一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协助你调整状态,更好地适应母亲这一新角色。而婚姻咨询可以帮你应对婚姻中的危机,或者在你觉得家庭没有给你足够的支持时进行调解。

     

    抗抑郁药 - 如果你的病情已经开始影响你的行事能力,可以考虑服用抗抑郁药。需要注意的是,用药的情况应由临床医生严密监测,并且应配合心理治疗,证据显示两者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激素治疗 - 雌激素替代疗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缓解产后抑郁症,往往配合抗抑郁药使用。激素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所以要谨慎做出决定,与你的医生共同决定一个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案。

     

    如何帮助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

     

    如果你的爱人正被产后抑郁症所困扰,她最需要的就是你给的支持。与她共同分担照顾宝宝的责任,倾听她的烦恼,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理解。

     

    同时,你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照顾好宝宝对于双方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如果妈妈出现以上的情况,对于你来说就是双份的压力,此时自我调节尤其重要。

     

    你可以做些什么?

     

    鼓励她打开心扉。避免批判的态度,也不需要给她提供解决方案,你需要做的就是倾听,给她一个安全的依靠,而不是试图去解决她现在的问题。

     

    主动帮她分担。不要等她开口问,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分担养育的责任,减轻她的负担。

     

    确保她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休息和放松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鼓励她花时间休息,必要的话可以雇保姆临时照顾,或者可以安排几晚的空闲,享受二人世界。

     

    在她没有欲望的时候,耐心一些。受到产后抑郁的影响,妈妈对于性生活可能会处于一个低欲望的状态,而且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作为伴侣,可以保持身体上的亲密,但是要多给对方点时间,不要强求。

     

    和她一起去散步。运动锻炼是击败抑郁的一大利器,但是对于心情低落的妈妈来说,可能很难找到动力去运动。通过陪伴,帮她养成一个每天散步的习惯,这样对你们双方都有益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当宝宝们降临这个世界时,妈妈们就要面临喂养宝宝这个问题,对于哺乳期的妈妈来说,以下的母乳喂养知识是一定要掌握的。

     

    首先,什么时候开始母乳喂养比较合适呢?

       

    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早期母婴肌肤接触能够提高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早产儿由于吞咽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可适当延迟时间,经口喂养困难者,可行棉签沾母乳涂抹婴儿口腔护理。

     

    同时,要提醒一下各位妈妈们,母乳喂养也是有姿势要求的。常用的姿势有摇篮式、交叉式、橄榄球式和侧卧式4种。但是不论哪种姿势都要保障以下几点:

     

    1.宝宝的头和躯干在同一直线上。

     

    2.宝宝嘴巴张大且外翻。

     

    3.下巴和鼻子贴近你的乳房但呼吸通畅。

     

    4.大部分乳晕被含在宝宝嘴里。

     

    5.可以听到规律的吞咽声。

     

    6.乳头无疼痛不适。

     

    喂饱后可将宝宝垂直抱起,头靠肩膀上,嘴下垫布,轻拍后背,几分钟后打嗝后平放安睡。

     

     

    其次,母乳喂养的时间是多久呢?

       

    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母乳混合辅食喂养至12个月,其后结合母亲和孩子的意愿,可以持续母乳喂养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母乳喂养的同时要及时补充钙剂(800~1000mg/d)。

     

    那么宝宝一天喂几次比较合适呢?

       

    对宝宝来说,母乳是一种易消化的食物,需要频繁喂养。一般建议每次喂养10~15分钟,间隔1~3小时,每天8~12次,宝宝吃奶后表现为满足状态。此外,由于泌乳素在凌晨达到高峰,因此夜间也需要哺乳。对于一个妈妈来说,宝宝的喂养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此外,喂奶要及时,不要等到宝宝大哭才喂奶,当宝宝出现转头寻找乳房、吮吸手指、张嘴伸舌等活跃行为时,表明宝宝已经饿了,这时就应该及时哺乳了。及时的哺乳有利于宝宝建立有安全感的自我意识行为。

     

     

    妈妈哺乳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孕妇要合理营养,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kg),妈妈要有充足的营养才能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能量。

     

    2.孕妇在妊娠后期每日要用清水(忌用肥皂和酒精)擦洗乳头,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后可挤出少量乳汁均匀涂抹于乳头上,对乳头有保护作用,能防止出现乳头皲裂及乳头内陷而终止哺乳。若乳头内陷,妈妈们不必太过紧张,用两手拇指从不同角度按向乳头两侧并向周围牵拉,每日一次到数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3.若是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精神病、癫痫或心功能不全时,应停止哺乳。化疗、放射性药物治疗时一般禁忌母乳喂养。

     

    4.妈在喂养宝宝的时候需要保持心情愉快,因为乳汁的分泌受情绪影响很大。心情压抑会导致乳汁分泌减少。

     

    此外,孕妇喂养宝宝时,也需要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的关怀和帮助。

     

    有研究发现,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的态度和行为对产妇是否采取母乳喂养具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丈夫的态度对产妇的影响最大,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的支持能帮助初产妇克服产后诸多困难, 提高自信、减缓压力。所以喂养宝宝不仅是妈妈的事情,家庭的帮助也是十分关键的。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 jdh-hezuo@jd.com。

  • 刚做妈妈的你是不是又激动又兴奋,又有点措手不及呢,想尽快适应新角色以更好的照顾好宝宝,第一次哺乳的感觉是不是痛并幸福着呢?

     

    近年来“母乳喂养对宝宝有益”的观念近年来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宝妈都拼尽全力要做到母乳喂养。中国营养学会在《6个月内婴儿喂养指南》中也特别强调了“产后要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的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那么对于新手妈妈,第一次用母乳喂养宝宝,幸福之余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以至于走入一些误区,下面我们来看看作为新手宝妈的你中了几个吧:

     

    误区一: 妈妈未开奶,先用奶粉代替喂养

     

    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如果顺利分娩,开奶时间越早越好,正常婴儿出生时体内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不用怕刚出生吃不上奶而饿到宝宝,所以应该积极开奶促进乳汁分泌。

     

    误区二:掌握不了量,就吸出母乳再喂

     

     

    婴儿摄乳量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营养需要,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按需喂养,所以不需要将乳汁挤出来判断婴儿摄乳量,可通过观察其情绪及尿量来判断摄乳是否充足,也可以记录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来判断较长时期的摄乳量是否充足。

     

    误区三:喂奶前用湿巾消毒乳头

     

    母乳喂养本身就是有菌喂养,婴儿吮吸母亲乳房时,一些婴儿生长所需的有利细菌也会随母乳进入体内,所以没必要用消毒湿巾擦拭乳头,勤换内衣并且每日用温水冲洗乳头即可。

     

    误区四:乳汁太稀,就添加奶粉来补充营养

     

    产后过一段时间乳汁变稀是因为成熟母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颗粒比较小,使奶水看上去比较稀,并且奶水分为前奶和后奶,前奶质稀是因含有大量水份,同时还含有多种营养能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后奶稍浓,含脂肪、蛋白质、乳糖较多,可供给宝宝能量以促进生长,因个人体质及饮食关系,乳汁会有稀稠之别,但并不代表奶质不好。

     

    误区五:定点喂奶,过早规律喂养

     

    母乳喂养是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发育的一个过程,从按需喂养逐渐过渡到规律喂养,最初的按需喂养都是以婴儿饥饿为基础,特别是3个月内的婴儿,如因饥饿哭闹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家长应随婴儿月龄的增加慢慢感知其进食规律,逐渐过渡到规律喂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怀孕之初,我就订了两个目标。一要尽量争取顺产,二要母乳喂养。对于顺产,我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一米七二的个子,骨架大,胎位一直也挺正,本着只要咬得住牙,忍得住疼,耐得住痛,是可以实现的顺产的。

     

     

    但母乳喂养方面,身高的优势一下成了劣势,高瘦的直接后果就是“太平公主”——超平胸。当时怀孕7个半月去学驾照科目三时,穿了个松垮的包臀长T恤,教练和同车学员竟没看出我怀孕了,高瘦程度,可想而知。白天不懂夜的黑,胖子不懂瘦得悲,小水洼肯定和大水泵没法比,一想到娃的粮食储备可能会出问题,作为老母亲,我会觉得愧疚的。虽然有配方奶粉,毕竟营养不如母乳。

     

    好在我本人,极为有自知之明,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秉着认清现实,立足当下,不放弃不妥协的原则,想着,只要保证管道通畅,且动力源源不断,即便是小水洼,也能变成小喷泉。

     

    不打无准备之仗,孕期,开始有意识的大量搜罗关于母乳喂养的书籍知识,跟成功母乳喂养的朋友学习经验。还参加了母婴店举行的母乳喂养公益课程。产后科学合理的不断调整,最后成功实现了小水洼变小喷泉的梦想,宝宝在纯母乳喂养情况下,出月子时,长了3斤,我也成功跻身奶牛妈妈的行列。

     

    反观,有个同事姐姐,虽然自身条件比较好,宝宝刚出生时,自身母乳分泌就比较充足,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宝宝,自身也没有足够的坚持,让宝宝习惯了喝配方奶粉,因吸吮母乳时需要使大劲而抗拒母乳,久而久子,孩子越不吸吮,母乳分泌的越少,在孩子快三个月时,母乳就自动没了。

     

    宝宝刚出生后,有的宝妈母乳分泌的多,有的宝妈母乳分泌的少,这并不是母乳喂养能否成功的关键,如何科学合理的母乳喂养,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想过我自身经验和掌握的医学知识,谈谈母乳喂养的好处。

    1. 母乳中营养成分更丰富,利于宝宝吸收。

    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增强宝宝抵抗力,可以降低因肺炎或腹泻等常见儿童疾病,导致的婴儿死亡率,并帮助婴儿在患病后迅速恢复健康。母乳中还含有抗氧化酶、生长因子和消化酶等,对宝宝肠道有好处,刚生下来的婴儿消化能力很差,母乳里有很多的酶,可帮孩子有效消化。

     


    而配方奶中一些成分增加可能升高渗透压,导致有些早产儿宝宝的胃肠道黏膜受损伤;有的配方奶中 β- 乳球蛋白还容易引起婴幼儿过敏。

    2.母乳喂养更安全。

    当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曾经轰动一时,虽然当时三鹿还是个相对的大牌子,受到老百姓的信任,却在奶粉中偷偷添加三聚氰胺,致使多名购买此奶粉的宝宝,出现肾结石,有的还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严重的甚至死亡。还有的奶粉被曝出含有激素,婴儿服用后性早熟。现在很多奶粉,到底安不安全,说不准。宝宝喝配方奶粉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3. 经济省钱。

    很多年轻人工作后接着买房结婚生子,房贷压力,朋友同事红白喜事往来,现在的奶粉不便宜,普通奶粉一般在200-350左右一罐。纯奶粉喂养,每个月光奶粉钱就要两千左右。喝配方奶粉的宝宝家庭要比母乳喂养的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要大的多。

     

    4.不用频繁起夜给宝宝冲奶粉,利于家长睡眠。

    宝宝胃容量小,经常容易饿,2.5-3个小时左右就要吃一次奶。如果是冲奶粉的话,一晚上要起床好几次,去厨房给冲奶粉。不少家庭因为宝妈生完孩子身体虚弱,晚上都会让宝爸去起身去冲奶粉。宝爸白天工作了一天也很疲惫,晚上一晚上还要起个好几次去冲奶粉。还是很累的。而母乳喂养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只需要宝妈侧个身身子。就可以啦。人体自动37度恒温奶水,不用起床,不用兑水,直接饮用。

    5. 孩子依偎在妈妈怀里,更有安全感,更能促进母婴交流,促进宝宝的心理健康发育。

    6.有助于降低宝妈妇科肿瘤风险降低。

    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超过13个月,女性患上卵巢癌的风险会降低63%左右。

    7. 母乳喂养有利于宝妈减肥。

    哺乳有利于宝妈消耗额外的热量,加速体内新陈代谢,减少怀孕过程中堆积在大腿和肚子、手臂的脂肪。有利于恢复身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恨她,爸爸,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恨她。’、‘我当然爱她,虽然她有时候很烦,但她是我妹妹。——同一个哥哥,在十岁时说的话’。

     


     
    帮助孩子辨认、接纳、消化自己的愤怒

    听孩子说恨另一个小孩,是很令人害怕的。由于我们在儿时大多对‘恨’有一些恐怖的经验,我们往往会被小孩的愤怒吓到。‘恨’是很强烈的字眼,如果你被这个字激怒了,那么,你的孩子必定会常使用它。

     

    其实孩子就是在表达他有多暴怒,请回应他的暴怒。如果你只是叫他不准在家里说‘恨’这个字,那将可以预见以后他生气都会说出这个字。父母的激烈反应对孩子而言实在难以抗拒。

     

    ‘恨’不等于生气,甚至也称不上某种感觉,恨比较像是一个我们认为可以自我保护而选择的‘立场’。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立场上,其他人无可置否,我们只能回应驱使他选择这立场的感觉。切记,愤怒是为了防卫更难忍受的感觉,例如恐惧、受伤或悲伤,协助孩子们辨认愤怒背后的感受,让他们知道可以怎么消化这感受,而不是对外发动攻击。

     

    同时,让孩子知道他愤怒不代表他是坏蛋,这会帮忙他接纳自己的愤怒,并能渡过这一关,而不是卡在情绪里。

     

    不要被孩子的话牵着鼻子走

    那么,如何回应呢?

     

    不要被孩子们所说的话牵着走,认可孩子们愤怒中的力量,但深入愤怒,同理他背后脆弱的感受(例如悲伤、孤单、嫉妒或恐惧)。

     

    ‘你恨妹妹呀?我听见了,有时我们真的会因为她的出现而非常生气,我也知道你对我也好生气,因为我在妹妹身上花很多时间。你比较希望只有我和你就好,现在有很多事情不一样了,我常要忙着照顾妹妹,这让你很难过。我想有时候你觉得自己被晾在一旁了?来我这里,我们抱一抱,你可以告诉我你的难过和生气。等你觉得可以的时候,我要亲亲你的小鼻子和小脚趾,我们来玩痒痒游戏,就我们两个,就像你还是小宝宝的时候那样。’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听懂了,而哥哥姐姐当着妹妹妹妹的面说恨他,事情会比较复杂一些,你一样以同理的态度回应,但同时要点出他的心情,利用你的解释来为他们之间搭起桥梁。

     

    ‘你现在很生气,所以才用了‘恨’这个字,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字眼,我了解你有多难受才会讲出这个字。你再怎么生气都可以的,只是这样的话语很伤人,你能先不要用这个字,说说是什么让你难过吗……有时候你和妹妹会对彼此非常生气,气到你们谁也不想把事情处理好,这就是‘恨’的意思,对吗?你们一点都不想要让事情变好,我知道你们有多生气了。当我们很气某个人,会忘记我们对他的爱,但我们心底还是爱着他的,只是爱暂时不见了,就像太阳被云挡住那样……我们何不先让彼此都静一静,等一下和妹妹把话说出来,讲讲为什么你们这么生气。不论如何,我们都是家人,我们会把事情处理好。’

     

    保持同理心,并设立清楚的限制

    如果你的孩子继续对手足说‘我恨你!’或当着手足的面告诉你‘我恨她!’该怎么办?

     

    保持同理心,并设立清楚的限制。

     

    ‘我听到你非常生气,你随时可以告诉我你有多生气,但妹妹现在听得懂你说的话,像那样的话是很伤人的。听到你这么说真的会让他很难过。你可以告诉我你有多生气,你也可以让我陪你画一幅图,或者找个玩偶发泄,我会陪着你的,但如果你想讲伤人的话,你必须私下、在妹妹不会听到的地方告诉我。’

     

    很重要的是,你要告诉孩子,借敲打的方式把生气化为行动,并不会带来疗愈。事实上,肢体攻击会增强愤怒的感觉。真正的疗愈来自孩子有机会展现他更深的感受,以及能得到你同理的回应。你的理解为孩子创造足够的空间,好让愤怒背后的眼泪与惧怕可以浮现,一旦他感受到这些,便不须愤怒或仇恨当挡箭牌了。

     

    如果孩子们对着手足大叫‘我要杀了你!’该怎么办?他正在用他所知道最强烈的字眼来让你理解他内在的感受—且因为现在,正当他处在战或逃模式的这一刻,妹妹和你在他眼里都像是敌人,然而你可想见,受他怒火轰炸的对象需要你的再保证:‘是的,我听见哥哥说要杀了你,他现在气坏了。你不必担心,我不会让他伤害任何人的,就算他再生气,你都会是安全的。现在哥哥心里非常难受,我会尽我所能帮忙他。’


     
    介入手足冲突的12个基本原则

    当小孩还在斗嘴时,而我们还没介入(或者我们有试着介入),双方的火气不断升温,演变成语言或肢体的暴力,你应该怎么做?

     

    1.站到孩子们中间,让他们两个分开来,防止进一步的暴力。‘哦!停止!’把手伸到脸颊的高度,或将手放在孩子们的肚子上,阻止他继续往前进。

     

    2.让双方感觉比较安全,因此能让他们停止攻击。深呼吸,以平静的声音说话,摸摸每个孩子,让他们可以感受到与你的连结,并能感觉到安全。

     

    3.如果孩子有受伤,安抚他。让他舒服一点,使用绷带与冰块,同理他。如果孩子伤得太严重,你也真的很难给攻击的那个孩子好脸色,把受伤的孩子带进浴室或其他房间,以避免你对发动攻击的孩子吼叫。如果你能就事论事地与攻击的孩子互动(‘哦,这一定很痛,去拿冰袋过来!’),你也会帮忙他从‘打伤别人的坏孩子’变成‘可以修补错误的、帮得上忙的孩子’,如果想预防往后类似的攻击事件,这样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4.正视孩子们有多难受,可能需要一些冷静时间。但不要把他们赶回自己的房间,继续和你待在一起,会让他们感觉比较安全。你的目标是要教他们自我冷静的能力,好让他们可以学会从难受中转换心情,并能够在生活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调整自己。你可以说:‘我知道你们两个都非常生气,我想听听是什么让你们这么难受,我们先冷静几分钟,这样我们才能好好讲话。请你坐在沙发上。请你坐在这张椅子上。现在,我们一起做三个深呼吸……把气吸进肚子里……再随着吐气,把生气吐出来,好,再一次。’

     

    5.把孩子们聚在一起,双手环绕在他们身上。这么一来,当你在和一个孩子说话时,另一个孩子也能够感觉与你有所联系。

     

    6.给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并把你所听到的再回应给他们。仔细倾听、同理与解释。‘你打他是因为他弄坏了你的消防车阶梯?……你很难过!’、‘你并不是故意要破坏的?……你原本只是想拿起来看一看?’

     

    7.重申家庭规则。‘不能打人,打人会让人受伤。’

     

    8.避免靠边站,即使你认为其中一个孩子明显是对的。就算其中一方受伤了,也是如此。孩子知道自己伤到手足是错的,你只是重申这个规则罢了。

     

    9.指导孩子双方去向彼此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渴望。‘你可以告诉哥哥‘别打我!’、‘你可以告诉妹妹,如果他想要拿你的消防车,他必须先问过你。’

     

    10.如果其中一个孩子发动攻击,重新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他怎么想对方。‘告诉妹妹你想要什么、你感觉如何,而不是现在你觉得他怎么样。’‘我希望在你拿我的消防车之前先问过我!现在梯子坏了!我觉得很难过!’

     

    11.指导孩子重述一次对方的感受。‘你刚刚听到哥哥说什么?’

     

    12.点出修复、弥补的可能。‘你们两个人都很难过,兄妹原本是相亲相爱的,不是像这样互相伤害,你们可以怎么做来让事情变好?’

     


     
    当有个待解决的问题,指导孩子们运用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可这问题引发孩子们强烈的感受。‘消防车坏了,这真的是很严重的事。’

     

    .抱持信心,相信问题能得到解决。‘我知道你们两个一定能把事情处理好。’

     

    .协助孩子们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双方都点头同意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点出问题解决。‘好,妹妹答应会帮哥哥把梯子贴好,看看这样能不能固定住,这一星期,妹妹会把她的玩具借给你玩,你看这样可以吗?’

     

    .当你重述共识时,让孩子们握手言和,恭喜他们。‘你们都有认真听对方说话,很努力想出一个对彼此都公平的共识,你们心里一定感觉很好,哇,我们合作无间!’

  • 俗语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从遗传角度上讲,这体现了亲代子代之间相同性状的遗传;但是也有一句老话,叫做: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所以学霸的后代,并不一定是学霸。

     

     

    出于好奇,去网上找了一下,发现还真有不少学霸+学霸=学渣的案例。

     

    北方夫妻双双博士毕业,留学归来的父亲教出说一口纯正福建口音英语的女儿,父母女儿共流泪……

     

    北大双硕士父母,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小给两个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孩子果然争气,每次都轮流拿下倒数第一、第二的宝座。

     

    2-3=5?作为区优秀教师的我,哭了!

     

    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部开展了“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调查,经大数据分析显示:孩子的考试成绩与父母的学历程度呈正相关。


    那为何双学霸父母的孩子却是学渣?娃子是正正得负?还是基因突变?亦或是纯粹的天意弄人?

     

    “父母双学霸,生娃是学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首先,父母学霸,孩子学渣在生活中并非普遍现象,只不过是个别案件被放大,是一种博众人眼球,引众人关注的手段而已。

     

    其次,孩子的学习成绩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基因和环境。

     

    学习成绩,是受到客观指标——智商的影响,智商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从生物遗传角度上看,智商具有高度遗传力,遗传程度可达70-80%。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还会生出学渣的娃呢?

     

    这就要提及高尔顿的“均值回归”概念了,即亲代特征偏离均值越远,子代就会更趋于平均值。

     

    因此娃的智商很平庸,那就代表你的智商远高于常人啦!

     

    第二个影响因素则是,环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过去,大多数人,吃不饱、穿不暖,哪里有额外的经济条件去供孩子上学呢?这种情况下,无形中就过滤掉很多竞争对手,竞争的基数也变小了。

     

    如今,经济条件变好,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数家庭都可以负担得起教育的花销,甚至是其他兴趣爱好培养的花费。


    再者,虽然大多数孩子都有学上、有书读,但家风和家教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发展。

     

    父母学习能力强、并不代表育儿的能力强、教育理念合理。学霸父母往往发现子女表现平常、甚至是学渣学生时,往往会大失所望,给予更严格的教育和更大的压力,导致娃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差,成绩越来越不好,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家长们如何帮助孩子实现从学渣到学霸的逆袭之路?

     

    1、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好看的成绩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书本上枯燥单一的内容不仅会使学习兴趣降低,更会将思维和眼界囿于方圆之地。与其如此,不如将书上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在实践中去学习,去领悟不同的风景。

      
    2、在适度的放任中发掘孩子的优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使,家长们不妨用不同的角度发现孩子不同的长处。

     

    也许孩子不善学习,但他们热于助人、孝顺善良。“应试教育”不该成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更是要注重让孩子的全面发展。

     

    身为父母,不求孩子大富大贵,只愿孩子平安喜乐,世界上最好的爱不是欣喜孩子所有的光环,而是接纳孩子所有的平凡。

  • “你觉得成为妈妈之后最大的牺牲跟获得是什么?”

     

    坦白说我不太喜欢用“牺牲”这个字眼,但是若真要说起失去的东西,真的是很多很多吧!

     


     

    成为妈妈我觉得真的改变跟失去很多东西,身心灵都有。先不谈心灵层面的话,光是生理层面:松垮的肚皮、喂母乳肿胀的乳房、一条条裂开的妊娠纹、产后掉发...还有吃不好睡不饱,一个晚上被婴儿叫醒45678次再也没有一夜好眠...。

     

    当马斯洛理论的最底层“生理需求"都达不到,妈妈对于其他的生活品质根本没有任何想法,刚生完小孩那几个月的睡眠剥夺让我身心崩溃,当时只要能让我好好睡一觉,我什么都愿意。

     

    再来除了身体层面,当妈妈之后行动的自由也受到很多限制,全职妈妈去哪都得带着小孩,生活都绕着孩子的作息跟需求团团转,职业妇女每天带着睡不饱的黑眼圈上工,下班又急急忙忙火速赶去接小孩预备晚餐。我自己就过了一年多小孩跟我形影不离的生活,而且为了喂母乳常常要注意饮食跟忌口、穿着大多也要以照顾孩子方便为主。

     

    说真的很牺牲很惨也不至于,但是比起以前当少女的自由自在,那真是差太多了!但我觉得最大的不自由不是睡眠的剥夺,也不是行动的受拘束,而是内心再也没有自由。

     
     
    从怀孕那一刻起,我们的心就起了化学变化。妈妈是因为孩子的出现而成为了母亲,但即便孩子不在了,母亲的身份也没有办法回朔到过去。

     

     

    没有一个妈妈是自由的,因为心里挂念着孩子;全职妈妈生活绕着孩子打转、职业妇女总是忙碌奔波。假日父母看似轻松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心念念不在身边的孩子是否过得好。

     

    就算孩子流掉了、堕掉了,甚至一出生就被送走了、自己决定弃养孩子...即便根本没有经历过那个养育相处的过程,妈妈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有一个孩子。

     

    不管孩子是软绵绵吃奶的小婴儿,或是牙牙学语满地乱跑的幼儿,或是叛逆高飞的青春期、已经成家立业离家已久的成年人,或是,孩子的生命已经消逝离开这个世界,妈妈的心里永远都有这个孩子,别人可以不记得,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有一个孩子,我想,这就是身为妈妈最大的不自由吧。

     

    但是成为妈妈之后也有很多的获得:这个小小的生命带给我们的爱跟快乐,那种丰富到心脏快要爆炸的幸福感,也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取代跟相比的,还没生孩子之前,我对于生儿育女的想像就是很累、很痛、很麻烦,根本不想生小孩,怎么会有人想自讨苦吃。

     

     

    但是生孩子后,我觉得妈妈跟孩子之间的那份爱真的很突破我人生极限;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我无条件的爱他,他也无条件爱我的人,这件事的幸福感真的很爆炸、超过我的想像。

     

    这样的一份爱,我觉得就是成为妈妈最大的获得;不是什么实际的好处或生活品质的改善,而是没有理由的爱与被爱,是生命最宝贵的赠与。

     

    虽然很累很烦,但是当妈妈真的很幸福啊。

  • 前段时间,小李顺利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今天来医院做产后检查,看看恢复的怎么样。

     

    可是小李这才刚进来诊室,我就发现她整个人精神状态特别差,连带着陪她来的婆婆也紧张兮兮的。于是便询问道:“你是不是觉得哪里不舒服啊?”“我就是觉的自己情绪特别不稳定,一会特别暴躁,老想摔东西;一会儿又特别想哭,觉得家里都没人理我,老是和家里人吵架,最严重的时候都想抱着孩子离家出走。”小李说,我接着问到:“你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大概有半个月吧!觉得特别难受,感觉比生孩子都痛苦,大夫你说我这是怎么回事啊?”小李说到。“你这是产后抑郁症,如果不正确对待,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回答到。

     

     

    产后抑郁症到底是个什么病?

     

    竟让小李如此痛苦。所谓的产后抑郁是指女性生产后,由于性激素、身体状况和社会角色所带来的身体、心理和情绪等的一系列变化。产后抑郁这一情绪病相信很多妈妈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几乎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产妇健康的一大隐患,并且产后抑郁多具有复发性。

     

    产后抑郁都有哪些表现呢?

     

    一、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患者经常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困倦、容易流泪和哭泣,觉得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常因小事而大发脾气、情绪时好时坏、自己也能察觉到情绪的变化,但却认为是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就像文中的小李一样。

     

     

    二、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经常觉得自卑、自责和内疚,遇事老往坏处想,大脑反应也比较迟钝。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认为活着没有意义,更严重的甚至企图带着孩子自杀。

     

    三、还有一些患者主要表现为失眠、头痛、身痛、眼花、耳鸣等一些躯体的症状,这些症状往往随着抑郁情绪的解除而有所缓解,甚至消失。

     

    对于产后抑郁这一情绪病,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妈妈们转移注意力,来防止她们钻牛角尖;让她们多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做一些放松的运动如深呼吸、打坐、散步、画画等;多与亲朋好友聊聊天,甚至是大哭一场来宣泄情绪都是可以的。当然如果有的妈妈们症状比较严重,还是应该去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大多数妈妈产后都会有一些情绪的改变,这基本上是无法避免的。而家人的包容、理解和陪伴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妈妈们度过这一特殊时期,顺利实现身份的转变。

  •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冬季来临,流感肆虐,门诊患儿明显增加,很多宝宝出现高热的情况,部分患儿出现了抽搐,让家长非常担心,今天简单的跟大家说一下:热性惊厥。

     

     

    宝宝发生热性惊厥,家长应该怎么办?

     

    热性惊厥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发热抽搐,家长看到孩子抽搐常常惊慌失措,忙中出乱,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大多数热性惊厥急性发作期呈短暂发作,持续时间1-3分钟,可自行缓解,不必急于使用止惊药物治疗。

     

    第二、要注意周围安全,挪开周围尖锐物品,防止跌落或受伤。

     

    第三、如果抽搐期间口鼻腔分泌物较多,可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温和地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室息。

     

    第四、记录好宝宝惊厥持续时间、体温、状态等,在抽搐停止后去医院,向大夫说明情况。足够镇静的家长可以录视频记录,便于医生诊断。

     

     

    特别注意,发生热性惊厥时,不要这样做:

     

    不要刺激患儿,不要按压或摇晃患儿,不要掐人中,不要撬嘴巴,不要塞勺子、压舌板,不要塞手指;这些都可能对患儿造成进一步伤害。

     

    在清除口腔异物的前提下,热性惊厥通常不会导致窒息,一般也不会咬伤舌头;但是撬嘴巴、塞勺子、塞手指等等反而可能导致牙齿松动或刺伤上颚,引起出血。

     

    患儿抽搐时牙关紧闭,一旦咬断塞入物,还可能导致下气道的损伤,诱发呛咳,甚至窒息。塞手指的家长也可能被咬伤手指。

     

    退热药可以预防惊厥吗?

     

    退热药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发作,也不能降低热性惊厥的复发。


    所以有热性惊厥的宝宝应常规使用退热药,不应过分积极。

     

    有惊厥史的宝宝应该如何防治呢?

     

    西医:需在儿童神经科大夫指导下,复杂性热性惊厥在发热开始即给予口服地西泮,可有效防止抽搐发生。

     

    中医:热性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多因外感风邪,入里化热,热极生痰,化火动风,导致热性惊厥;治疗初期多选取清心泻火,凉肝息风的中药;后期选取补肝肾的中药调理,防止惊厥反复发作。

     

    热性惊厥史的宝宝可以接种疫苗吗?

     

    疫苗接种后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与其它发热疾病诱发的风险相似,故热性惊厥患儿原则上无预防接种禁忌。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宝宝抽搐时,千万不要撬嘴巴,不要压舌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