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成为妈妈最大的牺牲与获得:从此再也不自由

成为妈妈最大的牺牲与获得:从此再也不自由
发表人:西柚医师

“你觉得成为妈妈之后最大的牺牲跟获得是什么?”

 

坦白说我不太喜欢用“牺牲”这个字眼,但是若真要说起失去的东西,真的是很多很多吧!

 


 

成为妈妈我觉得真的改变跟失去很多东西,身心灵都有。先不谈心灵层面的话,光是生理层面:松垮的肚皮、喂母乳肿胀的乳房、一条条裂开的妊娠纹、产后掉发...还有吃不好睡不饱,一个晚上被婴儿叫醒45678次再也没有一夜好眠...。

 

当马斯洛理论的最底层“生理需求"都达不到,妈妈对于其他的生活品质根本没有任何想法,刚生完小孩那几个月的睡眠剥夺让我身心崩溃,当时只要能让我好好睡一觉,我什么都愿意。

 

再来除了身体层面,当妈妈之后行动的自由也受到很多限制,全职妈妈去哪都得带着小孩,生活都绕着孩子的作息跟需求团团转,职业妇女每天带着睡不饱的黑眼圈上工,下班又急急忙忙火速赶去接小孩预备晚餐。我自己就过了一年多小孩跟我形影不离的生活,而且为了喂母乳常常要注意饮食跟忌口、穿着大多也要以照顾孩子方便为主。

 

说真的很牺牲很惨也不至于,但是比起以前当少女的自由自在,那真是差太多了!但我觉得最大的不自由不是睡眠的剥夺,也不是行动的受拘束,而是内心再也没有自由。

 
 
从怀孕那一刻起,我们的心就起了化学变化。妈妈是因为孩子的出现而成为了母亲,但即便孩子不在了,母亲的身份也没有办法回朔到过去。

 

 

没有一个妈妈是自由的,因为心里挂念着孩子;全职妈妈生活绕着孩子打转、职业妇女总是忙碌奔波。假日父母看似轻松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心念念不在身边的孩子是否过得好。

 

就算孩子流掉了、堕掉了,甚至一出生就被送走了、自己决定弃养孩子...即便根本没有经历过那个养育相处的过程,妈妈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有一个孩子。

 

不管孩子是软绵绵吃奶的小婴儿,或是牙牙学语满地乱跑的幼儿,或是叛逆高飞的青春期、已经成家立业离家已久的成年人,或是,孩子的生命已经消逝离开这个世界,妈妈的心里永远都有这个孩子,别人可以不记得,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有一个孩子,我想,这就是身为妈妈最大的不自由吧。

 

但是成为妈妈之后也有很多的获得:这个小小的生命带给我们的爱跟快乐,那种丰富到心脏快要爆炸的幸福感,也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取代跟相比的,还没生孩子之前,我对于生儿育女的想像就是很累、很痛、很麻烦,根本不想生小孩,怎么会有人想自讨苦吃。

 

 

但是生孩子后,我觉得妈妈跟孩子之间的那份爱真的很突破我人生极限;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我无条件的爱他,他也无条件爱我的人,这件事的幸福感真的很爆炸、超过我的想像。

 

这样的一份爱,我觉得就是成为妈妈最大的获得;不是什么实际的好处或生活品质的改善,而是没有理由的爱与被爱,是生命最宝贵的赠与。

 

虽然很累很烦,但是当妈妈真的很幸福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每当老夫老妻吵架的时候,总会有丈夫对着妻子喊出——你是不是更年期了!一想到这个词,大家想起来的往往是暴躁、反复无常。更年期对于妇女本身的痛苦,做老公、做儿女的,可能很难理解,甚至还会不断埋怨。

     

    妇女更年期,具体值的是妇女完全绝经前数月到之后几年的一段时间,一般来说,妇女更年期的平均开始年龄是四十八岁,持续时间一般会在1到3年。

     

    更年期,女性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痛苦呢?

     

    从最根本的身体原因来说,妇女的卵巢功能在绝经期逐渐衰退,到50岁左右的卵巢内的卵细胞已经所剩无几,因此身体正常产生的雌激素相比之前大为减少,激素减少引起内分泌失调,进而引起了一系列身体变化。

     

    例如,雌激素的减少能够阵发性的引起自主神经紊乱,反馈性地引起我们身体内的几种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肽的紊乱,从而导致我们身体启动散热功能,身体不由自主地发热、出汗、心悸,这时候我们的脸蛋会红扑扑的,心中会忍不住烦躁,会忍不住发脾气。这种症状在医学上叫做血管舒缩综合征。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更年期容易烦躁的原因,因为是身体的症状影响了心理,会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如果血管舒缩综合征发生在晚上,就会很容易让人惊醒,大汗淋漓、失眠焦虑。

     

    在更年期的晚期,因为卵巢器官的衰老会带来一系列继发影响,妇女们还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在这个时期,各种疾病的患病率都比往常高了许多,这也是很多妇女觉得这个时候总是不舒服的原因。

     

    总而言之,更年期,这是一种身体的生理性变化,无法逆转。但是我们可以去积极应对,积极保健,去解决问题。

     

    作为家人,如何帮助她渡过更年期?

     

    作为丈夫,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去陪伴亲爱的老婆、敬爱的母亲渡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呢?作为家人,我们这个时候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不要害怕。作为家人,就要承担起家人的责任。

     

    她并不是自己想变成这样,她也想跟我们好好说话,此时的她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要鼓励她们向我们分享自己的不舒服,分享自己在烦恼什么,我们要让她们知道更年期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生理变化,不需要去因此责怪自己、自怨自艾。除此之外,我们要尽量和她们一起进行健康的饮食,多和她们出去走走、散散步,如果有家务活要做,我们就主动陪伴着她们一起去劳作。

     

    如果她们情绪失控,尽量不要在这个时候和她们争吵,抱抱她们,安抚下她们的情绪。

     

    自己又该如何去调整状态呢?

     

    首先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有有规律,不要急急忙忙地去做事,不要胡思乱想,可以每天抽空放松一下,多呼吸清新的空气。我们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些充实的事情去做,让生活变得更积极、更有意义。

     

    在饮食上,我们要注意每天服用钙片,或者每天多吃一点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同时多吃蔬菜、水果,油脂高的食物要少吃一些。

     

    如果身体和心理症状比较严重,我们就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去检查一下,既让自己放心,也让家人放心。

     

    虽然这段日子可能会有一些痛苦、会有一些挫折,但是我们一定能够和家人一起继续向前走,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本文作者:朱柯东
  • 作者 | 心声公益

    文章首发于 |心声 Mind公众号

     

    生宝宝总是件让人压力重重的事情,不论你如何期待小天使的降临,也不论你对宝宝的爱有多深,这都是难以避免的。毕竟伴随着妊娠迎面而来的,是严重的睡眠不足,是作为新晋父母的重任,还有个人空间的缺失,很多妈妈在产后都难免感觉自己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产后的抑郁情绪(西方一般称为Baby Blues)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你的症状在几周内没能好转或者反而加重,则需引起注意,这可能是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但是不必惊慌,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你自己感觉好起来,做回一个快乐的妈妈。

     

    产后抑郁 v.s. 产后抑郁症?

     

    刚刚生下一个小宝宝的你,按理来说应该是幸福地沉浸在母爱的光辉中,和亲朋好友一起庆祝新生命的到来。但是相反的,你只想大哭一场。你所期待的是开心、兴奋,而不是像这样疲倦、焦虑、眼泪流不停。这些消极情绪可能完全出乎你的意料,但事实上,对于新晋妈妈来说,轻度的抑郁或者焦虑,或者情绪起伏都是很常见的,这种现象如此广泛,甚至被人特别地命名:产后抑郁(Baby Blues)。

     

     

    大部分女性在产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产后抑郁的一些症状。这些情绪一般来自于产后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生产的压力、内心的孤独感、睡眠不足以及各种精力被消耗后的疲惫。你可能会感觉自己比平时更想哭,不知所措,感情上变得更加脆弱。一般来讲,这种情绪会在产后的几天内出现,在大概一周的时候达峰,产后第二周结束的时候则会基本消失。

     

    产后抑郁的征象与症状

     

    相比于产后抑郁,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则更加严重,需要引起重视。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产后抑郁和产后抑郁症两者很难被区分开来。

     

    症状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产后抑郁症可能给人感觉就是普通的产后抑郁。事实上,这两者的确有很多相似的症状:比如心境的急剧变化、痛哭、悲伤、失眠以及易怒。主要的区别是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往往更严重(可能会出现自杀的想法,或者失去照顾婴儿的能力)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当你或者周围的人发现自己有以下的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

     

    1. 你可能发现自己开始回避自己的另一半,或者不能和宝宝建立很好的感情联系;

       

    2. 你也可能发现自己出现了无法控制的的严重焦虑,就算宝宝睡着的时候你也因此无法入睡,或者食欲下降,无法保持正常的饮食;

       

    3. 你时常感到强烈的内疚感,认为自己毫无价值,或者开始反复出现死亡或者自杀的想法。

     

    以上的这些都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信号。

     

    具体的评估筛查可以参考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如果结果高于13分,则需引起警惕,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评估,以便及早发现或排除产后抑郁症。

     

    原因及危险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患病情况因人而异,其病因往往也比较复杂,现在的共识认为多方面的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参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     激素变化

     

    生产后,女性身体中的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会有急剧的下降。同时伴随着甲状腺激素的骤降,导致疲乏无力以及抑郁心境。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同时的血压变化、免疫系统的调整,以及身体代谢的变化,都可能诱发产后抑郁症;

     

    •     身体改变

     

    分娩往往会带来身体与情感上的多种改变。比如分娩带来的身体疼痛,产后体型恢复的困难,各种因素都会让你产生危机感,缺乏自信。

     

    •     压力

     

    照顾新生儿的压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刚刚成为母亲的女性一般都极度缺乏睡眠。而且,对于自己照顾宝宝能力的怀疑也会带来焦虑,让自己不堪重负。特别是对于第一次承担如此重任的妈妈们来说,除了这些方面的压力,还要努力去适应社会角色的变化,这个过程更为艰难。

     

    •     危险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后抑郁症的病史,如果前一次生产后曾出现产后抑郁症,则此次产后出现该情况的概率会提高30-50%。非妊娠相关的抑郁症病史或者心境障碍的家族史也是危险因素的一种。其他的还有社会方面的应激源,比如情感支持的缺失、家庭暴力,以及不稳定的经济状况。对于因妊娠而突然停止抗抑郁药治疗的女性来说,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也大大提高。

     

    产后精神病的征象与症状

     

    产后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是一种虽然少见,但是非常严重的产后急症,特征为精神活动脱离现实。这样的患者往往有更严重的自杀或弑婴倾向,大部分情况下应住院治疗以保证母亲和孩子双方的安全。

     

    产后精神病往往起病迅速,常出现于产后两周内,大多于分娩后48小时内。症状包括:

     

    •     幻觉(在没有外界客观刺激的情况下,看到或听到并不存在的事物)

    •     妄想(多疑,不合逻辑的想法)

    •     极度烦躁,焦虑

    •     自杀想法或自杀行为

    •     意识模糊,定向障碍

    •     心情急剧变化

    •     不合理的行为

    •     不能或不愿进食或睡觉

    •     伤害或杀害宝宝的想法

     

     

     

     

    注:!! ! 产后精神病应被视为医疗急症,尽快就医!!!

     

    如何应对产后抑郁症

     

    1. 与你的宝宝建立牢固的情感纽带

     

    母亲与孩子之间建立情感纽带,也就是形成情感依附,是婴儿期最为重要的事件。这种无声的母婴关系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并且对其一生中与他人的互动、交流模式以及关系的建立有长远的影响。

     

     

    一个安全牢固的依附关系的基础是母亲对于宝宝身心需求长期而温暖的回应。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及时地去安抚他/她;对于宝宝的笑声妈妈也亲切地予以响应。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妈妈和宝宝情感的和谐同步。对于他/她的每一个情绪上的信号,妈妈都可以识别并做出应答。

     

    产后抑郁症的出现往往会打断这种情感上的联系。被抑郁困扰的妈妈们有时候会如常地慈爱,关心宝宝的一举一动,但有时候特可能会消极地应对,甚至对宝宝完全不理睬。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们往往与宝宝互动较少,不愿母乳喂养,很少与宝宝一同玩耍,或者读书给孩子听。他们照顾宝宝的方式也往往变化无常。

     

    然而,学会建立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不仅仅对孩子有益,对于妈妈来说,也可以通过促进内啡肽的释放而改善情绪,提高作为一个母亲的自信。

     

    如何与宝宝建立情感纽带:

     

    如果你自己在婴儿期的时候缺少情感依附的体验,你可能在自己要建立这样的纽带时不知所措,但是这都是可以逐渐习得的。人类的大脑天生就为这样的非语言情感沟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的情感联系不论对于妈妈还是宝宝来说都会是很愉快的体验。

     

    2. 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和支持

     

    人类有很强的社会性。正面积极的社交往来可能是最快而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从历史和进化的角度来讲,分娩结束后,新妈妈需要在照顾自己的同时,抚育新的生命,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周围的同伴的帮助。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新晋妈妈们经常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此时的妈妈们往往疲惫,孤独,急需其他成年人的支持。通过以下的几个方法,妈妈们可以维系与周围人的联系,得到需要的帮助:

     

    重视人际关系。当你感觉到沮丧和无助的时候,即使你宁愿一个人呆着,也要尽量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感情联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孤立自己只会让你的情况恶化,所以一定要重视自己与周围成年人的人际关系。及时把你的需求告知你的家人,告诉他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给予你帮助和支持。

     

    不要把情绪都藏在心里。家人和朋友们除了可以给你一些实际的帮助之外,他们还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情绪的出口。积极与他们沟通倾诉,不管你此时此刻内心正在经历什么,不论是好的,坏的,甚至是让人不愉快的,至少保证身边有一个人可以面对面地倾听。谈心的对象可以是身边的任何人,只要对方可以不加批判地听你倾诉,可以给予你必要的安慰与支持。

     

    积极参与。即使你身边已经有很多无条件支持你的朋友们了,还是考虑一下联系身边其他的新妈妈,她们大部分和你一样,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在适应母亲的角色。当你发现到其他的妈妈也有和你一样的担忧,安全感缺失以及各种各样的情绪,你可能会感到安心一些。你可以在自己居住的社区询问一下,试着加入类似的由新晋父母组成的互助小组。

     

    3. 自我照顾与自我调节

     

    对于妈妈们来说,缓解和避免产后抑郁症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如果可以随时注意自己身心健康的状况并且及时进行调整,产后抑郁的情况自然会大大改善,很多时候妈妈们只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可以显著地提高长期的生活质量,帮助自己恢复状态:

     

    放下家务活。生产后,自己和宝宝当然应该是最重要的。给自己放个假,允许自己把家务活留给别人来做,集中精力照顾好自己和宝宝——这份任务要求你每时每刻全情投入,可比承担一份全职工作要辛苦多了。

     

    循序渐进地开始锻炼。研究表明,在抑郁症的治疗中,适当的身体锻炼几乎和药物一样有效,所以妈妈们最好尽早开始进行一些锻炼。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每天走路三十分钟就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拉伸训练尤其有益,比如可以去试试瑜伽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动作。

     

    练习冥想。研究证明,冥想可以很有效地改善心境,使人更平静,恢复精力。通过冥想,妈妈们同时也可以去探索自己真实的感受以及身心需求。

     

    保持充足睡眠。照顾新生儿的时候,8个小时充足睡眠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但是睡眠不足往往会加重抑郁。尽自己所能充分休息,可以请家人和伴侣分担照顾宝宝的任务,或者利用可贵的零碎时间小睡休息。

     

    保持一定的个人空间,放松一下自己,短暂地从育儿任务中抽身出来。妈妈们可以在一些小事上纵容一下自己,可以点上香薰,舒服地洗个泡泡浴,慢慢地品一杯热茶,或者做个全身按摩,给自己放个假。

     

    重视平衡膳食,保持营养充足。心情抑郁的时候,妈妈们可能会没有什么食欲,导致营养的缺乏。妈妈们需要意识到,饮食情况也会反过来影响心情,同时也会影响母乳的质量,所以要尽自己所能建立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晒晒太阳。妈妈们可以尝试每天享受10到15分钟的日光浴,对心情会有明显的改善。

     

    4. 保持与另一半的情感沟通

     

    超过一半的离婚发生在孩子出生之后。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与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他们表达感情和维持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而孩子降生后,伴侣双方大量的精力都要花费在照顾宝宝上,往往会影响彼此的感情交流,如果双方不花时间精力来努力维系,甚至会导致感情的破裂。

     

    避免莫名指责对方。睡眠不足和育儿的责任带来巨大的压力,妈妈们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重负。既然不能怪罪于宝宝,妈妈们很容易把怒气发泄到伴侣身上。与其互相怪罪,不如统一战线。只有伴侣双方共同协作,分担做父母的重任,你们才会更强大,共同渡过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积极沟通。个人社会角色以及期望等等在有了孩子之后都会发生变化。对于很多夫妻来说,冲突的主要来源是家务与育儿责任分配问题。在这件事上,保持沟通很重要,应避免因此导致矛盾激化。不要理所应当地默认你的伴侣完全了解你在想什么,最好把你的需要及时讲出来。

     

    留出时间共度二人世界。确保你们有时间沟通感情是很重要的。不过也没有必要强迫自己一定要去做特别浪漫或者新奇的事情,除非你们俩都真心想要追求刺激。不是一定要出去烛光晚餐才能享受彼此的陪伴。只要双方真心关心彼此,就算是只花15到20分钟的时间做点什么小事,也可以极大地增进两人的感情。

     

    治疗

     

    如果亲友都在全力地支持你,你也尽力在调整自己的状态,但是还是摆脱不了产后抑郁症的困扰,这时候最好去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接受治疗。

     

    心理咨询或者婚姻咨询 - 一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协助你调整状态,更好地适应母亲这一新角色。而婚姻咨询可以帮你应对婚姻中的危机,或者在你觉得家庭没有给你足够的支持时进行调解。

     

    抗抑郁药 - 如果你的病情已经开始影响你的行事能力,可以考虑服用抗抑郁药。需要注意的是,用药的情况应由临床医生严密监测,并且应配合心理治疗,证据显示两者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激素治疗 - 雌激素替代疗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缓解产后抑郁症,往往配合抗抑郁药使用。激素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所以要谨慎做出决定,与你的医生共同决定一个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案。

     

    如何帮助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

     

    如果你的爱人正被产后抑郁症所困扰,她最需要的就是你给的支持。与她共同分担照顾宝宝的责任,倾听她的烦恼,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理解。

     

    同时,你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照顾好宝宝对于双方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如果妈妈出现以上的情况,对于你来说就是双份的压力,此时自我调节尤其重要。

     

    你可以做些什么?

     

    鼓励她打开心扉。避免批判的态度,也不需要给她提供解决方案,你需要做的就是倾听,给她一个安全的依靠,而不是试图去解决她现在的问题。

     

    主动帮她分担。不要等她开口问,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分担养育的责任,减轻她的负担。

     

    确保她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休息和放松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鼓励她花时间休息,必要的话可以雇保姆临时照顾,或者可以安排几晚的空闲,享受二人世界。

     

    在她没有欲望的时候,耐心一些。受到产后抑郁的影响,妈妈对于性生活可能会处于一个低欲望的状态,而且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作为伴侣,可以保持身体上的亲密,但是要多给对方点时间,不要强求。

     

    和她一起去散步。运动锻炼是击败抑郁的一大利器,但是对于心情低落的妈妈来说,可能很难找到动力去运动。通过陪伴,帮她养成一个每天散步的习惯,这样对你们双方都有益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跳跳是一位3岁的小男孩,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全家人陪着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来到机构。

    跳跳是一个不会说话并且问题行为很多(自伤、打人、随地打滚)的“坏孩子”。

    我刚来机构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他边哭边喊地躺在楼下大厅的地上,旁边的大人们束手无策,只能用一种很无奈的眼神求助于我们校长。后来,我接下了这个叫跳跳的孩子。

    在课堂上,只要不如意或是得不到满足他就会“爆发”,除哭闹外什么也不干。

     

    PART.01

    从强化物建立起的关系

           

    在我初次接触跳跳之后,我发现这孩子还是有一定的理解和模仿能力的,只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不恰当。

           

    在和他的妈妈沟通的过程中我得知,跳跳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偶尔会叫“妈妈”“爸爸”,仅此而已。他的妈妈一边流泪,一边说:“我们很想让孩子学会说话,再叫一声妈妈,希望老师能帮帮我们。”我嘴上说:“没事的,您别着急,慢慢来。”但实际上,在当时对于刚步入特殊教育行业不久的我来说,这实在是有很大压力的。

           

    我当时只是负责跳跳的个训课,在上课前我准备了很多强化物。好在努力没白费,在第2周的第2天跳跳竟然主动地跟我进了教室。

           

    他的妈妈看到跳跳主动地跟我进去,激动地说:“老师,您真厉害,我们之前上早教机构,跳跳真的是对老师拳打脚踢啊,您用的什么方法啊?”我说:“其实不是我厉害,只是我抓住了跳跳的强化物而已,让他在我这里可以得到强化物,慢慢地对我放松戒备。”我暗喜自己成功了一小步。

           

    于是,我正式开启了跳跳的康复之旅。因为他妈妈的句话,我决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叫妈妈,下面是孩子学习叫妈妈的过程。

     

     

    PART.02

    嘴部三步脱敏法

           

    待跳跳有了一定的配合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之后,我觉得应该加入跳跳的语言训练。

           

    孩子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由于嘴部肌张力大,对于嘴部的模仿不好,更不会让我去碰触他的嘴巴,所以我先给跳跳进行嘴部的脱敏。

           

    开始时是我的手碰到他的嘴巴,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我就会给他强化 逐渐地,我会碰他的嘴巴1秒并立即给予强化 然后,我会碰他的嘴巴3秒并立即给予强化 最后,不断延长碰触时间并给予强化

           

    下课后,我把有效的方法介绍给他的妈妈,让家长在家尝试着进行,但是他的妈妈给我的反馈是,跳跳根本不让别人碰他的嘴巴。我就一步一步地跟他的妈妈说:“强化一定要及时,进行练习之前一定要吸引他的注意力。”经过遍又一遍的练习, 跳跳在家里也可以接受嘴部脱敏了。我暗喜自己又成功了一步。

     

    PART.03

    发音给予强化辅助

           

    我紧接着开始了下一步:我发“a”音,嘴巴张大,辅助跳跳将下巴张开,然后强化,一次、两次、三次,直到我撤离了辅助,跳跳主动地张开嘴巴。同样的操作方式我又给他妈妈演示了一次,孩子主动张开嘴巴了,我知道自己又成功了一步。

           

    紧接着我就加大了难度:稍微捏一下孩子的脸颊,孩子发出一点点声音,我就立即给予强化。下一个回合依然是我张嘴说“a——”,然后稍微碰触孩子的脸颊,等待他发出声音后立即给予强化,一次、两次、三次,直到我不再碰触他的脸颊,他能主动地发音,我立即给予强化。

           

    接下来,就不是发音就给强化这么简单的问题了,是辅助跳跳发“a”音,即使他发音不是很标准,我也会立即给予强化,一次、两次、三次……直到逐渐撤离辅助。

           

    下一步的目标是,发出清晰的"a”音并立即给予强化,直到跳跳独立地发出“a”音,我知道我已经成功了很大一步。

     

     

    PART.04

    训练音节结合发音

           

    也许是跳跳感觉到了说话的魅力,接下来发“i”、“o”、“m”、“b”音相对简单了很多。这时候跳跳的舌头还不灵活,只会发一些简单的音,我就做一些简单的唇舌操作并配上吹气等训练

           

    等到跳跳会发“m”音之后,我试图把“a”音和“m”音组合起来,让跳跳尝试发“ma"音,这又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

           

    开始时我会发“m——a”,等到跳跳发完“m”音之后我会立即发“a”音。跳跳会模仿发音,但是在两个音节之间跳跳会有几秒的停顿,他连接不好。我就一遍一遍地给他练习、辅助、强化,终于跳跳独立地发出了“ma”音,但是仅限于在个训教室,而且是在有强化物的基础上跟随老师发“ma”音。

     

    PART.05

    一步步的强化练习

           

    鉴于此,我每节课都会利用大概10分钟的时间带跳跳去到学校的会议室里面进行同样的练习。逐渐地,我会邀请不同的老师去会议室帮我训练跳跳,也就两天的时间,跳跳就可以在会议室任意时间段在任何的老师指令下发“ma”音了。

           

    紧接着,我用间歇强化让跳跳练习“ma”音,直到好几个回合之后再给强化,跳跳都能够准确地发出“ma”音。接下来我就着重练习“mā ma”两个音了。

           

    由于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很快他就能够准确地发出“mā ma”两个音了。此时,泛化已经不再是问题,跳跳已经具备了自我泛化的能力。我很欣慰自己又成功了一小步。

           

    这时候每次下课后我都会让跳跳看到妈妈并听从指令去喊“mā ma”,也会跟妈妈说口袋里面随时装些跳跳的强化物,每次喊“mā ma”时就立即给他强化物。这第一步跳跳只是在执行一个“叫妈妈”的指令。

           

    在之后的时间里,我每次下课的时候,包括在楼下看到跳跳时候都会随时进行练习。他的进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指令“叫妈妈”并且手指向妈妈,跳跳照做,妈妈立即给予强化物;

    【第二阶段】我看到妈妈时不再发指令,而仅是手指向妈妈,并嘴唇微动一下做出 “ma”的嘴型。跳跳叫“mā ma”,妈妈立即给予强化物。

    【第三阶段】我只是手指向妈妈,嘴唇不动,跳跳叫“mā ma”,妈妈立即给予强化,然后是吸引跳跳的注视,让跳跳看到妈妈后叫“ma ma”,妈妈立即给予强化。

    【第四阶段】当跳跳主动喊“mā ma”时,妈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奖励并抱起来飞高高。之后跳跳每次都主动地喊“mā ma”并自己感觉很开心,得到了自我强化。

           

    剩下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不断地进行维持训练啦~

     

    PART.06

    期待了3年的“妈妈”

           

    就这样,“mā ma”两个音一步步地被我们塑造出并维持下来。跳跳会喊“mā ma”了,我开心的同时心里也放松了许多。最开心的当然是跳跳的妈妈了,期待了3年的“妈妈”,愿望终于达成了。这也给我自已增强了信心。

           

    当然这样还没完,跳跳要学的还很多,用同样的方法我教会跳跳叫“bà ba” “yé ye” “nǎi nǎi” “gū gu”了。

           

    随着跳跳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跟家长的及时沟通,跳跳的行为问题逐渐得到改善。他的肢体动作丰富了,语言丰富了,也会提简单的要求了,因此他也就不会经常性地打滚、耍脾气了。

     

    PART.07

    专家点评

     

           

    成功体验对于一般孩子来说,或许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对于跳跳来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因此,老师为他降低标准,为他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当他获得点滴进步时老师则夸大他的进步、成绩,从而调动他心里的积极因素,同时让他产生一种期望自己能有更大成绩的心理,而这种自信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另外,在特殊教育的领域里,不仅需要有教师和专家的参与,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双方共同努力对其发展障碍进行干预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跳跳的妈妈和老师一起配合泛化孩子的发音,才使孩子取得了更快的进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近500人的付费学习群里,只有40名爸爸的加入,比例不足10%。
    包括送孩子来机构干预时,近八成的陪读家长都是妈妈/奶奶姥姥,很少见到爸爸的身影。

    “丧偶式育儿”、“隐形爸爸”等这类名词,我们早已见怪不怪。我们不得不承认,自打孩子出现在娘胎里时,妈妈就不自觉地承担起来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

    不止一位妈妈表示:“一说到孩子,孩子他爸总是以工作忙、累、没时间为理由推脱。可是你会发现,他就算有了时间,通常都是在玩手机,要么就敷衍了事,很少会跟我一起给孩子做训练。”

    不过,爸爸,真的那么“不堪”吗?

    妇女节那天,我们在《父母共读营》的学习群里发起了一场情感辩论赛:“养娃路上,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一起看听听大家怎么说吧~

    (文中观点,皆为化名)

     

     

    No.01

    妈妈有多辛苦,有目共睹 

     

    @毅毅爸爸

     

    我去外地做干预,见到的都是妈妈,偶尔也会见到几个爸爸,但也只是坐在旁边当陪衬。

     

    但很多的星宝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宝宝的爸爸没来,只是觉得佩服我(我竟然能够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因为在他们心中,认为爸爸根本就不应该或者是不会带孩子吧。

     

    我记得有一次住宾馆的时候,宾馆的前台服务员对我说:“ 现在真是变天了,你一个男人就敢一个人带着娃出来。”从她的回答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是谁在带得多。

     

    我相信我们群里的人都不陌生,有一个词叫“冰箱妈妈”。在美国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把这一类的问题归咎于妈妈的冰冷。 为什么会只归咎于妈妈呢?大概是所有人理所当然认为:带娃就是妈妈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精力旺盛、上下乱窜,有的不愿意走路、得天天抱着。在干预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妈妈那瘦小的身躯,背着一个30斤、40斤,甚至50斤的孩子,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匆匆地跑起来, 我真的由衷的佩服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瘦弱的身躯能够抱起这样的孩子。

     

    说心里话,我们夫妻俩都有工作,都在挣一样的钱,但是在家里面,尤其是带孩子去小区或者是哪里玩的时候,我是不敢去的,我更多的是在家里面带孩子。

     

    因为我家的孩子与众不同,我害怕别人的眼光,但是孩子的妈妈不一样,他为了孩子能够走进正常人的生活,我想他应该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把孩子带到众人的面前,带到其他孩子的包围圈里面。

     

    @小豪妈妈

     

    大家都说为母则刚,她们从一个女孩子的角色转变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手妈妈,最后到全能妈妈,她们能撑得住各种各样的压力。

     

    妈妈在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即便是吃喝拉撒的这种小事的压力,也并不会比爸爸在外面工作的精神压力要小。

     

     

    No.02

    关于“爸爸”这个角色,

    她们有10086+条吐槽…… 

     

    @辰逸妈妈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我的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到现在的干预,一直都是我在做,爸爸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每次我去机构里面带孩子上课,老师的要求和课后作都是我先完成好了,然后爸爸才想跟着做。

     

    我和爸爸都要上班,他可以全心全意的上班,但我在上班的时候却总是会想着“我的孩子现在怎么样啦?我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有进步呢?”

     

    我在机构也能看到,大部分事情都是妈妈在做,而且偶尔有个别爸爸出现,大家都会觉得:“哇,真是很稀奇。” 

     

    @濛濛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们家老大已经13岁了,正好处于青春期,然后老二现在又是这种情况,我们家是我跟孩子爸爸都在上班。

     

    我下班后还要负责两个孩子,简直是轮轴转;但是爸爸呢,一回家就刷手机,偶尔叫他带一下孩子,结果还没两分钟他就呼呼大睡。

     

    我倒是不是想吐槽什么,我只是觉得爸爸其实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挤出来跟妈妈一起带孩子的。因为妈妈真的是从早忙到晚,只有在孩子睡觉后(往往要到11点后)才有自己的时间。我的工资根本不比爸爸少,但是我觉得我整天都忙个没完没了。

     

    可能是因为爸爸带的比较少,老二相对来说更粘我,所以我几乎已经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老大现在已经是青春期的初中生了,我几乎已经不怎么管他了,精力都在老二身上。

     

    我不止一次的跟爸爸说:“再这样下去,我两个娃都搞不定了。”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才能负起这个责任。

     

    我觉得妈妈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如果没教育好孩子,我们总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但是爸爸好像没有这个感觉。每天他反正都忙着他自己的事情,觉得只要把钱交给机构,孩子就能干预好。

     

    而我作为妈妈,不仅要学习干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大孩儿的青春期相关等很多家庭教育的知识,我真的是学了好多,时间真的很紧,我很希望爸爸能够快点负担起来。

     

     

    No.03

    可是,爸爸们真的这么不堪吗?

     

    @小涵妈妈

     

    妈妈很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咱们的爸爸真的都不管用吗?

     

    其实,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爸爸的付出实际上一点也不比妈妈少。

     

    父母的不同角色与不同投入是性别差异所导致的,母亲负责给予孩子注入更多的灵魂的力量,但是父亲则负责给孩子注入生存的力量,使孩子能够有能力去和勇气去面对外部的世界。

     

    另外,父亲和母亲给予孩子的东西各不相同。 母爱,给予的是情感和关爱;都说父爱如山,那山他是巍峨的,也是沉默的,但是他的力量绝对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替代的。

     

    都说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身为男人,爸爸肩负着他不可推卸的家庭重任,他们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需要迎接的生活挑战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在为人父、为人夫之后,其实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他会感觉肩上的担子会更加的重起来,包括前文的毅毅爸爸。

     

    父亲追求卓越,总想出人头地,是为了对妻子、对孩子、对一家老小进行负责,为了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所以他们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压力都非常大。

     

    爸爸们会风里来雨里去,穿梭于在这个工作之中,甚至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辛苦,有的还忘记了疲劳。比如说我家爸爸,他可能为了这个家,有时候可能很晚才能回家,但是他一定是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他的确很累。

     

    爸爸妈妈两个人为了维护这个家,总会有一个人牺牲但牺牲的更多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妈妈。也有什么都不管的妈妈,都是爸爸在管的家庭,所以这个事情还是要多方面地去看待。

     

    再比如,当妈妈在月子里的时候,孩子哭闹睡不好的时候就会影响爸爸工作,然后妈妈会说,“你到隔壁小房间睡觉去”;当爸爸好不容易想要给孩子换个尿不湿的时候,一旦给孩子穿的不对,妈妈就会说,“你什么都不会干,快到一边歇着去吧。”这种时候,我们很少去思考爸爸是怎么想的。

     

    大多数人也懒得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都会天真的觉得:“哎呀,有些活谁做都一样。”剩下的时间,爸爸只能相当于又过着单身的生活,这就导致爸爸不仅仅要忍受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还要忍受夫妻之间的不认同。

     

    有人说,当孩子确诊之后,是妈妈一直在忙碌和干预,爸爸却好像还觉得孩子不是那么的差劲。其实我想说的是,爸爸也是从孩子长大过来的,他肯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有哪些落后的地方。

     

    父亲,他就像一座山一样,很多东西他不愿意表现出来,只会默默放在自己心里。如果他也像咱们妈妈一样表现的很激烈,或者说把看到的东西都抛出来的话,那么夫妻双方就会更觉得没有靠山或精神支撑了。

     

    相反,我觉得 父亲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给妈妈心理安慰,以及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让妈妈觉得孩子不是那么差,让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因为他不想把谱系家庭中孩子的结果全部让妈妈去承担。

     

    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妈妈能够在心理上轻松、缓和一些。

     

     小编后记 

     

    我们今天讨论的命题是“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辛苦”,其实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

    事实上,在一个家庭里,尤其是自闭症家庭,孩子的进步一定是依赖父母双方的共同合作。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有着各自的分工,家庭里的每个角色都在努力完成好自己所擅长的那一部分。

    例如,按照最常见的家庭分工形式来说,爸爸承受的更多的是经济压力,而妈妈则承受着照看孩子成长的压力。而不管是经济负担还是精神压力,都不容小觑~

    想要养育好一名自闭症孩子,意味着夫妻双方需要更多的包容,更多的谅解,也需要各自平衡好家庭的分工和协作。

    无论是哪种分工方式,都需要夫妻双方足够理解和支持对方,能够看见彼此的辛苦和付出。

    只有双方互相扶持,才能带着孩子和小家庭走的更远。

    今天,请爸爸妈妈们,给对方互点一个赞,互说一声:辛苦了~

  • 近日,山西省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的一条微信刷爆了朋友圈,内容是一位产妇被推进产房生孩子时,突然把一张纸条塞到了他手里,上面写着:“大夫,一会儿如果发生了意外,不管外面那几个人怎么说,都先保我!”想必这个产妇是被“榆林产妇跳楼”事件给吓到了。而实际在临床上真的有先保大人或先保孩子一说吗?

    很多电视剧中,都会设计这样一个桥段,用来突出夫妻情深或婆媳矛盾,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保大人还是保孩子这种桥段跟抗日神剧一样,相当不靠谱。实际上,产科任何时候都是把保证大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必要时,甚至会以放弃孩子为代价,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妇产科曾经有个地方转院来的孕妇,由于产前检查不到位,妊娠七月的时候子痫发作,被送来时已经昏迷。子痫,通俗来讲就是因为怀孩子导致的抽风。孕妇情况危急,此时只有尽快把孩子剖出来,才可能挽救孕妇的生命,但孕妇的丈夫却担心孩子月份太小不能存活,迟迟不肯签字。

    由于产妇子痫前期未加重视,孩子在宫内缺少养分供应,生长发育迟缓,现在只相当于六个月大小,加上产妇抽风后宫内缺氧,孩子在肚子里已经奄奄一息,救活的可能性很小。但尽早做手术对拯救大人的生命却至关重要。孕妇的丈夫难以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托关系在当地医院查了是个男孩,能不能两个都救。”“如果不尽快做手术的话,孕妇再次抽搐很可能就没命了,那肚子里的孩子就更不可能保住了,只要孩子出来,我们肯定会尽力抢救的。”在医生的解释下,丈夫签了字,孩子被拿出来时已经没了呼吸。

    临床上有很多复杂的情况,医院自是会竭尽全力保全母子双方,遇到危险的情况时,医生会给出最优的救治方案来供家属选择,并不是非得牺牲一方才能挽救另一方的生命。孕妇跟腹中的胎儿常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并不会像电视剧那般简单,想保谁就保谁,更多时候我们都是无能为力的,连救死扶伤的大夫都决定不了谁生谁死,岂是家属的一句话就能决定得了呢?

  • 要说自由,菜市场自由,车厘子自由,在网络上都说遍了,但是想要实现财务自由,那还是非常难的。如果连排便都不自由了,那应该是最扎心了。

     

    何为排便自由,说白了就是不便秘。那很多人觉得,啊不便秘不是很简单吗?事实上并非如此,现代人由于饮食的一些问题,甚至一些疾病的原因,便秘问题屡见不鲜。那么如果预防和改善便秘问题呢?今天我来好好说一说。

    便秘会影响人体健康 

    相信有很多人都曾遇到便秘问题,在说如何解决便秘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造成便秘的原因。 在人体中有一种器官叫做大肠,没错就是用来造粪以及运送粪便连接菊花的那个大肠。

     

    大肠通过吸收食物残渣里的水分,一边把稀糊糊的残渣捏成香蕉状的便便,一边把便便送往菊花,最后临门一脚,把便便挤出人体。

     

    大肠致力于生产不干不稀、不软不硬的香蕉状便便。我们的胃消化食物之后,由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然后大肠接手了小肠运来的稀糊糊的食物残渣,大肠就开始不停地吸收其中的水分,塑形成便便。

     

    如果粪便在大肠里待的时间太短的话,则会造成拉稀的现象,当然,如果待的时间太长,则会得又干又硬,从而导致排便困难的现象出现。一旦反复循环的话,便秘会摧残你的菊花,搞出痔疮、肛裂这些病,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导致便秘的原因

    1.为了瘦身节食

     

    有很多爱美的女生,害怕吃太多变胖,然而由于节食导致便便的量减少,大肠只能等攒够了量再起运,结果导致最开始在大肠内的食物残渣被不停地吸水,由于便便变得又干又硬,则会造成便秘。

     

    2.缺乏运动

     

    大肠里的平滑肌需要适当运动,一些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也会容易导致便秘。

     

    3.情绪的影响

     

    能够指挥大肠运动的是我们的大脑,当大肠积累到一定数量的便便时,它的直属boss大脑会指挥大肠进行排便。

     

    但是此时我们的大脑承受压力过大,大脑在搞别的事情,不把注意力放在排便上,则会忽视我们的排便申请,然后便便依然被存放在大肠内,久而久之便秘的问题就来了。

     

    4.肠道菌群失调

     

    我们的肠道有数不清的菌种,其中99%都是好的益生菌,益生菌主要分解食物残渣的各种成分,共同维持肠道健康、排便顺畅。但如果长期食用高油高脂以及喝酒抽烟的人,大肠里的益生菌则会减少,从而无法维护肠道健康,导致便秘。

     

    5.药物原因

     

    比如吃钙片或者一些维生素矿物质类的营养补充剂会出现便秘。 

     

    如何解决便秘问题

    1.通过食疗的方式

     

    很多人觉得香蕉具有促进排便的作用,事实上完全大错特错。香蕉长得像便便,但是它并不是促进排便的最佳食物。我们会建议大家多食用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的食物,因为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减少肠胃疾病。像是燕麦、小米、玉米、薯类、蔬菜等都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多吃膳食纤维可帮助解决便秘维护肠道健康。

     

    另外,火龙果中含有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缓解和预防便秘,类似的水果还有草莓、猕猴桃等,白心火龙果更好哦,不仅便宜而且能效果很好。

     

    2.多喝水和增加活动量

     

    3.药物作用

     

    有一些助力大肠运动的药物也是可以解决便秘问题,如乳果糖、硫酸镁、硫酸钠等渗透性泻剂,它能把水吸引到肠子里来,润湿肠道和便便,减少双方的阻力,让便便顺利排出。

     

    但不推荐长期使用,会使得肠道对便意不够敏感,从而导致肠道对药物有依赖性。
    另外还有一些促进排便的药物,如五羟色胺也是可以促进肠运动,但切忌不可自行使用,一定要遵医嘱!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生。

     

     最后,预防便秘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放松,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增加适当的户外运动就可以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文章首发于 |  男科医生张国喜头条号

     

    在计划生育管控制非常严格的上世纪8、90年代,有的乡镇卫生也可以做女子的绝育手术。

     

    这说明当时绝育措施多以女性为主,在国内各级医院的输卵管结扎技术也已相当成熟。

     

    而男子的输精管结扎,虽然技术同样很成熟,但却受制于泌尿外科医生从业人数等情况的限制,国内开展的相对较少。

     

     

    那么,男、女结扎中哪种风险更高?谁来做结扎更合适呢?

     

    1、手术风险。

     

    麻醉意外、出血、发热等问题,在男、女结扎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

     

    不过,由于男子结扎的创口更小,操作也更简便,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也更低。

     

    因此,男子结扎的风险更小一些。

     

    2、手术可导致器官损伤的风险。

     

    男子结扎虽然可造成神经、血管、睾丸、附睾等损伤,但几率很小;而女子结扎则有可能导致膀胱、肠道损伤及系膜撕裂等问题,同时几率要高一些。

     

    考虑到男子部位的特殊性,因为器官损伤的风险可以视为均等。

     

    3、术后风险。

     

    男女结扎术后都会出现出血、血肿、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等情况。

     

    男子术后,还有可能出现痛性结节、附睾淤积、睾丸炎、附睾炎等问题,偶发睾丸萎缩等情况。

     

    而女子结扎术后可出现盆腔痛、神经官能症、痛经、切口硬结、异位妊娠、肠粘连、月经不调等问题。

     

    综合考量的结果,男子结扎的风险相对要小一些。

     

    4、绝育效果和复通率。

     

    男子结扎自然再通的发生率为0.3—1.2%;而女子结扎的失败率为1.5—17.1%。

     

    借助显微镜等设备,男、女结扎复通手术的复通率都已达到90%以上。

     

    因此,就绝育效果而言,男子结扎的效果要更好。

     

    5、性功能障碍等风险。

     

    不论男、女结扎手术,都有可能因认识不够科学等原因,导致心理影响等情况而出现性功能障碍。

     

    其中,女性结扎术后常会出现的有冷淡、疼痛;如事先未进行健康宣教,男性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情况更为突显。

     

    不过相对而言,男人的性功能障碍更好治疗。

     

    所以,二者的风险大体相当。

     

     

    看到这里,想要做结扎手术的夫妻应该知道,谁做结扎合为适合了吧?!

     

    不过,两口子之间的事,并不能都用数字来衡量的,一切都还是商量着来更为合适。

     

    更何况,避孕的方法那么多,为什么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呢!

     

    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  

    26岁的小薇在两个月前产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婴,全家人都格外开心,但产后小薇身子非常虚弱,而且奶水特别少,望着饿的大哭的孩子,婆婆那叫一个急啊,为了让小薇的身体尽快恢复,婆婆专门买来了新疆大红枣,每天都要小薇吃一些。

     

    小薇说她不喜欢吃红枣,婆婆的脸色一下就变了,还说饿坏了我的孙儿怎么办,我问了一个老中医,这红枣补血提气,就是要多吃。

     

    这天,小薇像往常一样正准备喝婆婆熬的红枣鸡汤,突然腹部疼痛难忍,起初以为是胃受了寒气,丈夫赶紧拿了一个热水袋给她敷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薇的症状并没有因此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情急之下,一家人赶紧拨打120求助。

     

    十五分钟后,救护车返回了医院,此时小薇已经痛的在病床上辗转反侧。

     

    丈夫特别着急,婆婆独自在家中照顾孩子,不停打电话来催说孩子饿的又哭了,这边,小薇又痛的这样厉害,一时乱了分寸。

     

    小薇入院后,通过检查,医生发现情况有些糟糕,小薇的腹肌紧张,如同一块坚硬的木板,医学上称之为板状腹,腹部根本无法触诊,压痛反跳痛都很明显。

     

    医生初步考虑为消化道穿孔,一听医生这么说,小薇的丈夫立刻有了质疑,怎么可能,小薇平时身体很好,根本没有什么胃肠病,怎么会有消化道穿孔。

     

    事实胜于雄辩,通过腹部CT检查,医生很快发现,在小薇的回肠中段,有一个高密度异物影,非常尖锐,刺破了两端的肠壁,导致了肠穿孔。

     

    可这个高密度异物到底是什么呢?

     

    很快,小薇被推进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打开腹腔后,医生发现情况非常糟糕,整个腹腔有明显的渗出,穿孔处肠粘连非常严重,医生小心翼翼地将粘连的肠管分开,而穿孔的部位几乎挨着一条动脉,大家也都高度紧张。

     

    最终,通过三个小时的急诊手术,参与手术的医生,手术衣全都都被汗浸湿了,万幸的是小薇转危为安,医生将切除的标本送给小薇的丈夫过目,这个男人惊讶地说不出话来,那个致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个枣核……

     

    三天后,小薇已经能够在丈夫的搀扶下床走路,婆婆来医院看她,她却根本不理。

     

    小薇心里埋怨婆婆,是因为婆婆逼着她吃了那么多红枣,结果吞进了枣核引起了小肠穿孔,住进医院挨了一刀,伤口痛,心也痛,婆婆走后,小薇情绪又失控了,一直骂自己的婆婆只管孙子的命,只把她视为生产的工具,似乎积怨很久,即便当着老公的面,她也说婆婆没人性,可是事已至此,这个男人又能说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咳嗽一下、打个喷嚏内裤就湿了”

    “跳一跳,漏了点尿”

     

    漏尿,又称之为尿失禁。这是一位年轻妈妈的真实经历,拥有同样问题的妈妈不在少数,但她们却很少提及。

     

     

    为什么是她们?

     

    妈妈们尿失禁的原因主要和盆底肌松弛有关。

     

    盆底肌是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尿道、膀胱、直肠等脏器能够维持正常的功能,离不开盆底肌的“兢兢业业”。

     

    如果这个肌肉群变松弛,那么它掌管的脏器也可能会出现问题,盆底肌松弛引起的尿失禁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咳嗽、喷嚏、重体力活动等负压增加时引起的漏尿。

     

    那么为什么盆底肌会松弛?

     

    如果是年轻妈妈出现了盆底肌松弛,则可能和怀孕生产有关。

     

     

    妊娠时,准妈妈们的肚子会持续增大,子宫的重量也就随之增加,子宫对盆底肌的“考验”也在增大,此时,孕妇姿态为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下突出,将子宫向下推,于是盆底肌肉承受的压力会明显增大。

     

    在怀孕几个月中盆底肌肉都要承受压力,再强的肌肉也会疲劳呀。出现肌纤维收缩能力下降、盆底肌功能障碍,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自然分娩非剖腹产时,分娩时会造成盆底肌肉牵拉,如果有撕裂,盆底神经和肌肉也会受损,从而导致功能异常。

     

    一些康复锻炼缓解

     

    如果确定了是盆底肌功能受损引起的漏尿,那么可以通过锻炼盆底肌,来改善这个问题。

     

    最受欢迎的就是凯格尔运动了,又名骨盆底肌肉运动。这个运动是医生凯格尔在1948年发明的,可以让盆底的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让肌肉的力量增强。

     

    做这个运动时,盆底肌用力,提肛、夹臀。这种感觉和憋尿类似,同时要避免腹部和大腿肌肉用力。可以摸一摸腹部和大腿,如果肌肉紧缩,说明这个部位在用力,那么就是运动方式错误啦。大家可以多试试找找感觉。

     

    持续向上收紧肛门 5 秒,然后松弛5 秒,收缩时吸气,放松时呼气。一收一缩算1次,10次算1组,每天坚持数组,适应后,可以延长收缩的时间,比如将收缩时间各延长至10秒。

     

    刚刚经历过生产的妈妈们,等到伤口已经愈合、没有疼痛感就可以开始训练,最佳时间是完成分娩后的6周到6个月,这时候是锻炼的黄金时期,要好好把握。

     

    这个运动无需工具,不限制时间、地点、姿势,平躺、站立、步行等各种姿势都可以,十分便捷。

     

    凯格尔运动属于压力性尿失禁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中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一般都采用这个方法,如果程度加深,会考虑手术治疗,比如生物反馈治疗、脉冲电磁治疗、激光治疗等等,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问诊时医生确定喔,如果发现自己病情比较严重,还是需要到医院检查,如果只是一味做凯格尔运动可是会贻误病情呢。

     

     

    其实尿失禁不仅仅在产妇身上发生,生育也绝非唯一因素,其他疾病也有可能引起,今天单独讲她们,是想让大家对她们多一些理解。她们羞于提及自己尿失禁,一些“过来人”把其称为“生孩子都会经历的事”、“大家都是这样”,也就常常被人当作是一个正常现象而忽略。

     

    Dr.京也是听家里的女性亲属聊天时才得知,她们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但也仅仅是随口一提。希望更多的被这个问题困扰的人能够以正确的心态看待,积极改善。

     

    参考文献:
    [1]何芳.规范化盆底康复管理在改善孕产妇尿失禁、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1):108-111.DOI:10.3969/j.issn.1005-8257.2022.01.047.
    [2]李晓伟,王建六.尿失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3):162-164.
    [3]田一禾,张爽.压力性尿失禁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2,43(1):47-50.
    [4]裴亚楠,乔汇荃,钱林,李娜娜.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于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9,37(03):72-73.
    [5]陶诗秀.凯格尔运动预防尿失禁[J].健康人生,2018,(3):54-55.DOI:10.3969/j.issn.1671-0061.2018.03.021.
  • 母亲节要到了,当大家都在歌颂妈妈的美好时,往往也忽略另一部分人的心情,这些人可能因为家庭不睦、父母没有自觉,导致从小没有妈妈陪在身边,长期遭受来自血亲的伤害,当然,每个人处理情绪的方式不同,但不能否认的,那都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我曾经花不少篇幅,完整将小时候从目睹儿转为家暴直接受害者的事情纪录下来,有人发现我很少讲到母亲,还追问:”你妈妈呢?她都不管吗?“今天我来讲讲她的事情。

     

     

    我跟父母的缘分很薄,尤其是母亲,我对她的记忆很少,毕竟真正相处的时间不多。

     

    因为父亲的控制欲与暴力习惯,我从约莫2-3岁时,我慢慢有记忆的时候,就对他打妈妈留下记忆,虽然每天精神濒临崩溃的母亲,依旧善尽职责带着我跟妹妹,但情绪时常不稳定,只要我们两个稍微吵一点,她马上就冲来掐我们的手臂跟大腿,我还记得,不只是掐,还要捏着肉转一圈,所以小小的我,特别期待父亲回家,这样受伤的就不是我了。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要求母亲推着娃娃车,带妹妹待在学校陪我上课,这种奇葩的情况,连老师都受不了,要母亲放心、赶快回家,但母亲哪敢违背父亲的命令,只能跑去学校门口的小杂货店跟老板娘聊天,这样畸形的校园生活没多久,母亲就常逃回娘家,我也开始少见到她。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经过好一阵子没看见母亲,都快习惯没有妈妈的生活了。某天我午睡起床后,发现她站在床边,正在照顾妹妹,我直觉反应脱口而出:‘妈妈,你回来了!想你了!’母亲尴尬回我:‘对啊,我回来了。’接着没两天又离开,反反复复,直到小学二年级他们才正式分居。

     

    这样的经历,导致我超级早熟、非常没有安全感,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说话方式,都老成又沉默,虽然母亲会趁中午休息到学校来看我,但我总觉得跟她相处,很有距离感,这不代表不开心,是说不出口的别扭。

     
     
    人说:”血浓于水,不管分离再久,父母对自己的情感是不变的。“可在我身上却不是如此,与母亲相处的时间间隔越拉越大,我逐渐适应了只有父亲的单亲生活,或许这样说很自私,我仅有在需要母亲的时候会跟她连络,缺钱啊、在学校闯祸啊(笑),这时候的母亲,就是这种功能导向吧,连父亲的历任女友,都跟我比较熟。

     

    在父亲开始对我们动手后,我和妹妹也步上母亲的后尘,常常离开家里,但我俩是乖乖牌,也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求助,最后只能去找警察。

     

     

    有一次,我们又被无故暴打,结束一回合后,父亲照常拿百元大钞,叫我们去买晚饭,我拿着钱问妹妹:”要不要逃?“妹妹说:”好!“两姐妹怕被发现,不敢在住家附近逗留,特地从乘坐计程车,去派出所报案。

     

    向警察表达来意后,他们坚持要母亲过来处理,没想到,母亲来了以后,掏出包包里头的所有钱,向警察表示,不敢把我们带回娘家,怕父亲来闹事,要未满18岁的我,带妹妹去宾馆睡一晚。

     

    我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做法!从那时起,就几乎与她断掉联系,别跟我说她是身不由己,小孩没有办法选择父母,无论她当时是否有难处,都不构成可以对女儿见死不救的理由。

     

    我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借镜。“或许正因此,当碰到类似的难题,我从来没有考虑把我的孩子(睿睿)交给她的生父,有父母的前车之鉴,我知道我会做得比母亲更好、思考更周全,但生父(睿睿的爸爸)方面,不只对生活没有自理能力,还曾经放话要把当时未满1岁的女儿”丢“给他父母带,而且我不能再来看小孩。

     

    时间过得很快,女儿已经6岁了,我曾经很怕自己会复制父亲的暴力与母亲的冷漠,还好,从小对亲情的渴望与爱,让我有足够的能量,去站在女儿的角度看事情,不攻击她的生父。

     


     

    她若对父母分离有疑问,我会当成别人的故事,老实且不带感情地陈述,包括父亲那边的心态,或我可能没做好的地方,也一并理性解释,我也不情绪化对待孩子,不把生活中受的闷气,发泄在女儿身上。

     

    父母是我最好的负面教材,谨以此文献给跟我一样没有母亲庇荫的你。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