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之感染性休克

科普之感染性休克
发表人:王子杰

感染性休克是脓毒症引起的循环衰竭和细胞代谢异常的严重全身疾病,病死率高。感染性休克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和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其常见症状包括意识障碍、少尿、血压下降且伴随多器官损害。患者血压下降,外周组织和器官灌注减少,出现皮肤花斑、发绀和面色苍白。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快、尿量减少,并出现烦躁不安等意识障碍,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生化检查血乳酸升高。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以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抗菌和抗病毒药、清除病灶和器官支持治疗为主。早期正确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3小时内静脉输入30毫升/公斤体重的晶体液;如果病人平均动脉压<65mmH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患者平均动脉压在65mmHg之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败血病性休克疾病介绍:
感染性休克又称脓毒性休克,是一种由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造成各器官(脑、肾、肺、心、肝等)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正常范围: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嗜睡、少尿或无尿等。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较高的致死率,需要及时救治,通常预后良好,但如果未能及时救治,则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脑水肿等),最终导致死亡。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艾滋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艾滋病和一般的疾病不一样的是它的传染性非常的强,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方法能够治愈,他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一定要第一时间做出决策,否则直到现在那种诚惶诚恐的猜测中,确实也是非常痛苦的。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该做哪些检查呢?

    1,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只要接触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者是体液或者和艾滋病患者有过性接触,就会感染上艾滋病或者是具有感染上艾滋病的风险存在,因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或者是有过高危的接触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吃阻隔的药物。

    2,大多数人都说艾滋病是感染上就无法无法治愈的,但其实很多人忽视的是艾滋病,其实也是有方法可以第一时间阻隔的阻隔药的有效性是有一定期限的,一定要选择刚刚有过危险接触的时候,第一时间服下阻隔的药物,否则阻隔效率会变得非常的差。

    3,很多人在怀疑自己得艾滋病之后,就第一时间去做检查,做了检查之后发现并没有传染艾滋病就会松了一口气,其实这时候还并不是最安全的时候,因为艾滋病也有漫长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内很有可能是检查不出来患病的,要过了潜伏期之后才能检查出来感染。

    而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艾滋病的潜伏期有长有短一点的艾滋病潜伏期,大约是在半年左右,如果是比较长一点的潜伏期,甚至高达两年或者一年半,这个潜伏期是非常漫长的,在这个潜伏期内,我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还和别人有过高危接触的话,就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别人。大家还是应该及时的去做检查,并且洁身自好。

  • 卫生棉条,又称卫生栓,简称棉条,是一种棉质的圆柱体,在女性月经来潮时,可置入吸收经血。一个卫生棉条使用者,一生中使用的卫生棉条可能超过10,000个。

     

    其实,最早卫生棉条在1929年由美国的一名医生发明,申请专利后于1936年在美国正式上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生棉条越来越受欢迎,这是因为使用卫生棉条不影响衣着和运动。研究发现,使用卫生棉条的女性,依然能够在月经期间进行游泳、泡温泉等活动。

     

    但即便卫生棉条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它也不是没有危害。

     

    大量的研究资料发现,使用卫生棉条有可能诱发中毒休克综合征,这是由于卫生棉条与上皮细胞接触紧密,可能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由于更换间隔时间过长,子宫内膜因为卫生棉条的吸收而干裂,而导致阴道内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产生喉咙痛、发烧、关节及肌肉酸痛、血压下降的症状,严重者甚至休克;其次,卫生棉条的吸收力太好,使用者可能会认为不用经常更换,从而使感染的机会增加。

     

    私密部位存在一个完整的菌群,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化学品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杀死有益菌,导致菌群失调,破坏微环境,所以,我们常常对患者说,不要经常用某些洗剂,香皂,甚至是沐浴露去洗,事实上,流动的温和的清水,足够了。

     

     

    虽然,亚洲女性使用卫生棉条的频率并没有欧美那么流行,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依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在使用卫生棉条后出现不适,这提示,亚洲女性也正在接受这种方式。

     

    一个月前,一名26岁的女患者因为持续发热,感染性休克住进ICU,通过询问病史,医生得知,她是一名白领,但经常需要出差,碰到特殊时期,为了不耽误工作,便长期使用卫生棉条来解决,结果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而在她的血液之中,医生很快培养出了多重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情进展的非常快,使用了高级别的抗生素,万古霉素,但依然效果不好,最后出现了呼吸衰竭,医生抢救也没能挽回。

     

    事实上,除了会有严重的感染风险之外,使用卫生棉条还有可能掩盖某些病情,比如月经本来已经出现了异常,使用卫生棉条却可能忽视掉,也有一部分女性,忘记将卫生棉条取出,或是放置时间太长,则有可能形成异物,诱发更严重的感染,出血。

  • 发霉、腐烂的东西相信大家都见过,比如平时家里肉买多了,时间一久,上面就会长出红红绿绿的斑点,有时候还会带着丝丝绒绒的毛毛,我们一般认为这样的事儿应该都是发生在“死物“身上的,可你能想象身体里的内脏也会”长毛“吗?是不是想想都觉得可怕?但这可绝不是一句玩笑或假设,如果不小心被”腐烂菌“感染了,那就很有可能成为现实。这个”腐烂菌“究竟是何来历呢?

     

     

    “腐烂菌“---白色念珠菌

     

    “腐烂菌“的真名叫做白色念珠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会引起疾病。

     

    但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时,白色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侵入细胞,从而引起疾病,可累及皮肤、黏膜,有的还会累及脑膜、肺脏,因此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具体情况常与病变部位有关,如呼吸系统病变可并发肺炎,消化道病变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泌尿系统病变可并发肾衰等。

     

    常见的白色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真菌病,依据其感染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念珠菌性阴道炎:好发于糖尿病及妊娠妇女,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急性期白带增多,白带特征是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

     

    2、念珠菌性龟头炎:常与性接触传染有关。常见的是阴茎包皮和龟头轻度潮红、干燥光滑,包皮内板及龟头冠状沟处伴有白色奶酪样斑片。阴囊受累时,在与阴茎接触面上可见鳞屑红斑性皮疹,刺痒明显,累及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

     

    3、口腔念珠菌病:又称为鹅口疮,好发于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口腔粘膜、咽、舌、牙龈等处出现边界清楚的白色假膜,外围红晕,去除假膜可见红色湿润基底。若累及口角则有口角糜烂、皲裂等,有疼痛感。

     

    4、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皮肤皱褶处,如腑窝、腹股沟,乳房下,肛门周围及甲沟,指间,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盖上一层白色或呈破裂状物,病变周围有小水泡。

     

     

    5、系统性念珠菌病:念珠菌感染可累及全身所有内脏器官,其中以肠念珠菌病及肺念珠菌病较常见。此外,尚可引起泌尿道炎、肾孟肾炎、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等,偶可引起念珠菌性败血症。所有内脏感染常继发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且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化疗、放疗等诱发因素,症状多无特异性。

     

    以上就是白色念珠菌易导致的疾病,其实白色念珠菌是很常见的病菌,一般情况下不会感染人体,生活中多注意清洁卫生,多注意饮食营养,积极提高免疫能力就能有效的预防白色念珠菌感染。如果出现以上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做真菌学和血清学的检查。

  • 该病引起的腹泻是由免疫系统引发的,人体感染艾滋病后,受到一些病毒或自身病毒的影响,导致一些身体损伤,艾滋病患者腹泻的主要特点是腹泻次数多,一天三次以上,而且非常罕见。很明显是在减肥,具体情况因人而异,腹泻患者占很大比例。多年的腹泻导致体重减轻和严重营养不良,病人经常死于严重的疲劳。以下我就带大家了解下感染了艾滋病拉肚子是什么样的吧。

    1、特点。艾滋病腹泻的特点有,反复发作,腹泻频繁,每天十多次。大便水样,表面有粘液或者是泡沫,也有便血的。你,与它一起的还会变瘦,发热,恶心,腹痛以及吞咽困难等。大部分都为急性腹泻,有一些人为反复性发生间歇性腹泻。一直治愈不了,长达数年或数月,每天在五到六次以上。伴随严重的营养不良。

    2、症状。腹泻是大肠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排便一次,能成型,颜色为褐黄色,沾有少量粘液。属于正常。也有的正常人每天,排成型的便便两到三次。只要没有脓血,都属于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

    3、原因。在潜伏期的时候,艾滋病毒的携带者并不会产生不适的症状,所以拉肚子也是在正常的范畴之内。患者在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潜伏期内可以正常生活,而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的烦恼。

    4、注意饮食。艾滋病人一定要少量多餐,定时吃饭,一次不能吃太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对病情不利,多吃苹果,蓝莓,椰子,葡萄等。吃的时候又会造成营养不足,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建议你一天吃六顿饭左右。

    以上几点就是艾滋病拉肚子的明显表现,为了增强抵抗力,患者应多注意饮食中补充热量和维生素,同时多吃鱼卵补充蛋白质,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也是增强抵抗力的关键。艾滋病腹泻和普通急性腹泻没有区别,艾滋病早期腹泻的发生并不意味着艾滋病已被感染。如果你曾经有过不安全的性行为,应该去艾滋病检测中心做正确的诊断,一定要注意。

  •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流行性疾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与已感染艾滋病但下与已感染艾滋病但1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黏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乳汁也含有病毒,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有病毒,但病毒含量很少不足以传染。

     

    不药博士曾经回答过一个HIV病毒体外存活时间的问题,获得众多网友的认可。看完本文,您就知道唾液能否传染HIV了。

     

    唾液不是HIV病毒的良好载体。


    母婴,性交,血液是HIV三大传播途径。唾液不属于传播途径。

     

     

    像HIV这种病毒,对传播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HIV几乎是离开体液不能存活的,更无法复制和感染。病毒还能否存活的关键取决于体液中的细胞是否还存活,像血液,精液等都是有活细胞的,因为HIV需要体液中的活细胞作为寄主。没有细胞,HIV病毒就没有寄主,即使有体液的环境,也不会存活太久。

     

    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少于1-5%的HIV感染者的唾液中能够检测到HIV病毒。这也印证了唾液不是HIV病毒良好载体的结论。而这非常小部分能检测到HIV病毒,可能是口腔唾液中有血细胞造成的。

     

    即便艾滋病人的唾液里能检测到艾滋病毒,多数情况下,也不是活病毒,不具有感染能力。

     

    唾液中含有抗HIV的活性蛋白


    人体皮肤,口腔粘膜,包括唾液,都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阻隔细菌和病毒,防止它们的入侵。唾液中含有若干种能抗HIV病毒的活性蛋白,这些活性蛋白对于防止HIV病毒的复制,防止HIV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病毒必须经过破损的口腔黏膜才能进入到人体的血液中。若没有破损,基本不会感染。

     

     

    以下情况较为危险


    口腔有破损

     

    接吻的特例,艾滋病人的口腔和健康人的口腔都有破损,这种情况就比较危险。艾滋病人口腔破损就会有少量活病毒随着血液进入口腔,而健康成人的口腔有破损,就可能使HIV进入血液而被感染。

     

    一次性接触大量活HIV病毒

     

    HIV感染者的精液排放到健康人的口腔中时,因为含有病毒的量非常大,有获得感染的可能性。健康人口腔应对少量HIV病毒时,人体免疫系统会及时清除。但量很大的时候,会使一些病毒逃脱。

     

    所以一般性接吻、共同进餐、咳嗽或打喷嚏都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截止目前,尚无唾液感染艾滋病的病例报道!

     

    请关注不药博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输血前血液应科学保存。

     

    不同的血液和成分保存时有不同的要求,因为它们的生物活性和代谢周期不同。全血和红细胞4±2℃保存35天;血小板在特制袋22±2℃内振荡保存5天;冰冻血浆在-20℃下保存1年;超低温保存一般只对特殊血型;脐带血在-186℃下保存。

     

    输血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原因有

     

    ①过敏体质的受血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过敏,如生粉、尘埃、虾蟹、鸡蛋等,特别是输血时,血浆中含有变性血浆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

     

     

    ②献血者对某些物质过敏,并已产生抗体,随血液输注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到相关过敏原时,即可发生输血反应;或献血者血液含有高效价的HLA抗体,如将其血液输注给受血者,也可使受血者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③多次输血使lgA缺乏的受血者对献血者血浆的lgA产生类特异性抗体lgA,当再次输血时可引起严重的过敏。

     

    过敏性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立即发生。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一般不发热;较重者可有发热,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面部和眼睑结膜充血,口唇增厚感;喉头黏膜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发生过敏性休克者,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输血引起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

     

    ①轻度过敏反应,应减慢输血速度,用抗组胺类药物如异丙嗪(非那根)、苯海拉明或糖皮质激素等即可消退。②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1.5毫升。③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抢救,包括使用肾上腺素、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液等。如发生严重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须实行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④lgA缺乏者输血过敏反应虽很少见,但这种反应发生迅速而严重,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

     

     

    输血引起过敏反应的预防:

     

    ①    对有过敏史的献血者进行筛除。

    ②    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在输血前30分钟,口服抗组胺药物。

    ③    lgA缺乏需要输血者,应选择洗涤红细胞。

     

    过敏性休克是最危险的输血反应。

     

    过敏性休克反应可在输血数分钟内发生。症状可有:咳嗽、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泻、心率不整、低血压、晕厥。有时初起的症状轻微(如荨麻疹),但可以发展到休克、丧失意识,甚至死亡。

  • 群体免疫,曾在新冠流行早期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抗疫「杀手锏」。早在去年 3 月,群体免疫的说法就由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瓦伦斯提出,鼓励病毒在人群中自然传播的论调在一些国家骤然兴起。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博士批判说,实现所谓「群体免疫」的想法是「荒谬的」和「危险的」。

     

    那么处于风口浪尖的「群体免疫」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可以代替疫苗结束疫情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群体免疫?

     

    在一个群体中,当拥有某种病毒抗体的人数达到一定比例后,就产生了群体免疫。群体免疫理论表明,当群体中有大量个体对某一传染病实现免疫时,那些在这些个体之间传播的传染病的感染链便会被中断,从而达到对某传染病实现免疫预防的目的。

     

    「你不需要让所有人都免疫——只要让足够人口免疫就够了。」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 Caroline Buckee 如此形容道。

     

    如何达到群体免疫?

     

    科学家表示,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群体免疫,即大部分人群的自然感染或者广泛接种疫苗,其中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又是所谓「被动免疫」的一种极端形式,而疫苗接种用于疾病预防则是「主动免疫」的一种形式。在有效的疫苗面市之前,大多数国家将前者作为「可行的」防疫策略。

     

    但是,要通过感染来达到群体免疫,就需要绝大多数人感染病毒,要想达到群体免疫,感染人数要达到人群总人数的 60%-70%,如果想要在全球范围内以此种方式实现群体免疫,则意味着全球 40 亿人会感染这一病毒,考虑到新冠本身的传染性和致死率,这个规模的感染会给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毫无疑问是下下策。

     

    在面对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的过程中,某些国家所宣传的「群体免疫」方案实质上是「顺其自然」、「无所作为」的同义语,放任易感人群接触新冠病毒只会加速病毒的传播,很难实现理想的免疫效果。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在公共历史上,从未有哪种疾病暴发使用过群体免疫作为应对策略,这种策略在科学和伦理上都是有问题的。某些国家所宣传的「群体免疫」方案实质上就是「放任自流」,任由易感人群接触新冠病毒只会加速病毒的传播,很难实现理想的免疫效果。

     

    事实上,安全有效的群体免疫手段是选择接种疫苗,具体地,如果一款足够有效的疫苗的接种率达到某个水平,就可以有效保护人群免受某种病毒的侵袭。

     

    那么,怎样接种疫苗才可以实现理想的群体免疫呢?

     

     

    根据 Lancet 上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内容,基于预设的数学模型,如果某款疫苗可以达到 100% 的效力,并实现终身免疫,那么达成群体免疫需要 60% 至 72% 的人接种疫苗;若有效率为 80%,就需要 75%-90% 的人接种;如果功效进一步降低,则所有的人都必须接种疫苗。这个结论首先肯定了疫苗将会是实现「群体免疫」的可行方法之一,但是也对获批接种的疫苗的有效率和保护时间提出了要求。

     

    可以这么说,疫苗的高有效率是通过其实现群体免疫的必要条件。目前已在欧美国家获批紧急使用或有条件批准的两款 mRNA 疫苗均在其 III 期临床试验最终分析中在安全性良好的前提下拥有 95% 左右的有效率,但是其他技术平台的疫苗的有效率数据稍显逊色。所以,如果想要快速高效建立基于疫苗的群体免疫,可能 mRNA 疫苗会是最终的优选。

     

    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能代替疫苗吗?

     

    去年 12 月 18 日,一直实施宽松的「群体免疫」策略的瑞典国王和首相均承认了该国的抗议举措是彻头彻尾的失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显示,瑞典每 10 万人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是邻国挪威的 10 倍多,远高于他的北欧近邻。遗憾的是,瑞典只是极少数愿意承认错误的国家之一。

     

    考虑到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的做法无疑是在拿公众的安危作为赌注,尤其是可能会增加最脆弱人群的风险,比如说存在潜在健康问题的老年人,因为新冠病毒在高龄和合并症人群的致死率均明显更高。不仅如此,群体免疫还会威胁到医疗系统提供急诊和日常医疗服务的能力,引发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的方案无法替代疫苗的地位,唯有有效且安全的疫苗能够解决新冠疫情这一历史性难题。目前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新冠疫苗的研发和上市,并且在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广泛进行新冠疫苗的接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情感的,有关情感的描述莫过于白居易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刻画将情感寄托在动植物身上,实际上在动植物身上,还真有很多令人惊叹的情感,比如鸳鸯、蛤蚧等,在植物界有桃李、并蒂花等。

     

    在中药领域里,蛤蚧和金银花堪称情感的佼佼者,但更有故事的当属金银花。金银花,三月开花,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的时候是白色,经过一两天就开始变黄,所以叫金银花;另外这个花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所以又称之为鸳鸯藤。

     


    金银花是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自古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它的性味甘性寒,气味芳香,性味甘寒清热而不伤胃,气味芳香透达又可祛邪,这就是金银花的独特之处。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热解毒,适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效果都挺好。

     

    金银花的药用历史悠久,但最在记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不过那时记载的是忍冬,而不是金银花。而金银花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苏沈良方》,如金银花“可移根庭栏间,以备急”,“金银花”一名的最佳解释首见于《本草纲目》,即“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气甚芬芳”。

     

     

    金银花在清代尤其备受重视,在著名的温病学家吴鞠通的名方中,将金银花的应用推到了巅峰,也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银翘散。在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时候,可以说将金银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因为在这里,金银花既清气分热,又清血分热,而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的功效,所以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症未解、里热又盛的病症,但一般在应用时都会与连翘、牛蒡子、薄荷等药同用,效果会更佳。

     

     

    金银花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备受重视,比如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的治疗,金银花也有它一定的疗效。

  • 比起各式各样的中式炒菜,生鱼片、蔬菜沙拉、生拌牛肉等生食似乎更能获得现代人的青睐,不仅能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还少了厚重的油腻感。

     

    但这种被一些人视为“纯天然”的饮食方式,可能让身体承受巨大的健康风险。近日,一名女子因大量吃寿司等生食导致细菌感染,引发感染性休克。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吃生食时哪些细菌会藏匿其中,分别带来什么危害,并提醒你几个安全细节避免病从口入。

     

    受访专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钟凯

    中国注册营养师 刘萍萍

     

    大量吃生食致感染性休克

     

    近日,“女子高烧三周不肯就医致多器官衰竭”的话题冲上热搜,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竟然是因沙门氏菌感染引发。

     

    据报道,这名36岁女子在一个月前腹痛、腹泻、发热,因担心去发热门诊看病会被隔离,“硬挺”三周。而后,因高烧40摄氏度,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被家人紧急送院就医。

     

    医生介绍,女子入院时严重感染性休克,多器官系统衰竭。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在她的体内发现存在大量沙门氏菌感染。通过追问家属,发现原来患者嗜好吃寿司等生冷食物,此次发病前吃了大量寿司。经过20多天抢救,该女子已好转出院。

     

    病从口入!警惕7种“致病菌”

     

    俗话常说病从口入,致病菌闯进人体正是钻了人们进食的空子。除了沙门氏菌,人体肠道传播疾病的微生物还有许多种。

     

    这些致病菌不但有着偏好食物,造成的疾病后果也十分可怕。

     

    沙门氏菌  很隐蔽

     

    沙门氏菌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其中鸡肉最易被污染。

     

    沙门氏菌具有隐蔽性,由于它不分解蛋白质,被其污染后的食物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变化。

     

     

    夏秋两季是沙门氏菌最活跃的季节,常见的感染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重者可引起脱水、休克,甚至引发败血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  能产“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健康人的咽喉、鼻腔、皮肤上常有它的踪迹,常污染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如奶和奶制品、肉和肉制品、糕点等。

     

    金葡菌本身的杀伤力有限,但如果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就可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它耐热性很强。

     

    人吃了含有金葡菌肠毒素的食物后,会出现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大肠杆菌  无处不在

     

    大肠杆菌在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内普遍存在。大多数大肠杆菌无害,但有一部分能引起人类腹泻,这些大肠杆菌被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

     

    致泻性大肠杆菌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水果、饮料和冷荤凉菜等。如果感染危害较大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例如大肠杆菌O157:H7),常有突发性的腹部痉挛,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死亡。

     

    单增李斯特氏菌  不怕冷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它常污染肉、奶及其制品、水产品等,在生肉和即食食品中污染率最高

     

    单增李斯特氏菌的生命力顽强,在冰箱冷藏室仍可以生长繁殖。单增李斯特氏菌一般导致肠道感染,病人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空肠弯曲菌  爱高温

     

    空肠弯曲菌最喜欢的温度为42℃~44℃,而禽类的肠道里恰恰就是这个温度。

     

    最常见的污染食品为禽畜肉和生鲜奶,生鸡肉更是它的最爱。多数人在感染之后的2~5天出现病症,例如发热、头痛、腹泻等。

     

    副溶血性弧菌  偏爱海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

     

    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

     

    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如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腹泻多呈水样便。

     

    阪崎肠杆菌  耐干燥

     

    阪崎肠杆菌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微生物,具有耐热、耐干燥、对渗透压的忍耐力较强等特点,可长时间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

     

    如果奶粉在冲调、存放时操作不当,就可能被环境中的阪崎肠杆菌污染。

     

    这种菌最容易袭击1岁以下,特别是早产、出生体重偏低、免疫力比较低下的婴幼儿,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菌血症等严重疾病。

     

    生吃牢记4个“安全提醒”

     

    生鱼片、寿司卷、有机蔬菜……食物生吃好还是熟吃好?有人认为:生吃不会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素,更能还原本味。

     

    其实,生吃食物也要掌握技巧,否则可能带来致病风险。

     

    3类蔬菜不适合生吃

     

    如果喜欢生吃,建议到正规超市优先选择大型农业生产基地的蔬菜、水果,其种植环境、卫生条件更有保障。生吃果蔬时一定要彻底洗净。

     

    这几种食物最好不要生吃:

     

    • 扁豆等豆类食物,需加热熟透才能破坏其毒素;
    • 土豆、山药、红薯等,含淀粉较多,生吃不易消化;
    • 菠菜、茭白、竹笋等含草酸较多的蔬菜,最好也用沸水焯烫之后再吃。

     

     

    生鱼片加芥末不能杀灭寄生虫

     

    不少人认为,吃生鱼片等可能有寄生虫的食物时,只要加芥末、蒜泥等就能将其杀灭。然而有研究发现,对于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囊蚴来说,青芥末需要8小时才能将它全部杀死。

     

    吃生鱼片时,并非把它们长时间泡在芥末里,只是蘸一下而已,再加上它们通过口腔、咽、食道的时间也很短暂,而到了胃之后,芥末浓度就改变了,根本没法保证能完全杀死寄生虫。

     

    如果想要杀灭寄生虫,最可靠的做法还是加热煮熟。

     

    有机食品并非都能生吃

     

    有机食品虽然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但是有机农药、有机肥(如动物粪便)还是可以使用的。

     

    有机农药和化学合成的农药一样有毒性,一样可能有残留,如果没充分清洗干净就吃到人体内,同样可能危害健康。

     

    有机肥,如动物粪便,本身就可能携带一些虫卵、致病菌等,如果不小心污染有机作物,并通过生吃进入人体,也会威胁健康。

     

    几类人不适合生吃

     

    • 一吃生冷的食物就容易腹泻、胃胀的人,不适合吃生的食物。
    • 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的产妇,最好不要生吃。
    • 营养不良,需要加强营养的人,也不应生吃。一方面生吃难以提高食物的摄入量,另一方面可能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反而加重营养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生吃在营养保留方面更有优势,而熟吃虽然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却有利于某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做到4点,避免“吃”出感染

     

    尽管致病菌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生活中做好以下细节,就可以躲开致病菌的威胁。

     

    食材新鲜安全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例如喜欢生吃鱼片,最好选择深海鱼类生吃,可以保住更多营养。

     

    比如通常在高温下,三文鱼中的有益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会被破坏。但购买三文鱼一定选择产自深海的、新鲜的,才能避免吃到受过污染的鱼。

     

    生熟分开处理食材

     

    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比如使用两套案板,做到生熟分开等。

     

    厨具和台面最好也用洗涤剂清洗。处理生肉及其制品后要用肥皂洗手,中途接电话、倒垃圾、上厕所之前之后都要洗手。

     

     

    冲洗生食避开其他食物

     

    冲洗生鸡肉等生食时,避免水花四溅。如果要剁生肉,也尽量把水沥干,多用切、少用剁,并且把周边其他食物拿远一点。

     

    做熟食物,尽快吃完

     

    食物要烧熟煮透,特别是肉类、乳制品等易被致病菌污染的食品。做熟的食品应尽快吃掉,夏秋季节在常温下存放不应超过4小时。

     

    食品应贮存在60℃以上或4℃以下的环境中,在冰箱内存放的饭菜必须回锅充分加热。

  • 感染性休克的救治原则包括液体复苏、控制感染、运用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纠正水电解质、改善细胞代谢等。

    • 液体复苏:早期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重要措施,采用晶体液或者胶体液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保证血流的灌注。
    • 控制感染:应经验性选择能覆盖革兰阴性杆菌并兼顾革兰阳性杆菌和厌氧菌的强效抗生素,尽早静脉给药。治疗前留取血液或体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再根据培养结果针对性选择致病菌抗生素。积极清除感染病灶,比如脓肿切开引流。
    • 运用血管活性药物:经液体复苏后不能改善动脉血压和组织灌注,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 糖皮质激素:抗休克治疗中可使用糖皮质激素,通过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
    • 纠正水电解质:根据血生化和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纠正,比如代谢性酸中毒给予碳酸氢钠治疗,低镁血症患者给予硫酸镁。
    • 改善细胞代谢:改善细胞代谢包括纠正低氧血症、补充能量等。

    感染性休克要定期监测血压、心率、意识状态、尿量等,也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

  •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释放大量毒素,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2. 炎症反应过度,引起全身性组织损伤。

    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容量急剧下降。

    4.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功能失调。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改善循环功能:通过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改善循环功能。

    3.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通过使用碱性药物,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4. 支持治疗: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

    5. 预防并发症: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提高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应积极了解相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建议:

    1.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

    4. 遵医嘱,按时用药。

    5. 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

  •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本文将详细介绍感染性休克的发病原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首先,感染性休克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导致感染性休克。

    其次,肝硬化也是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原因之一。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容易导致感染,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

    白血病是另一种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的疾病。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

    恶性肿瘤也是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原因之一。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

    此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的发病,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感染性休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积极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3. 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

    5. 如有疑似感染性休克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 感染性休克,作为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其危害性不容忽视。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电解质紊乱、水肿、腹胀、呕吐、腹泻、黄疸、肝脏肿大、皮肤粘膜出血、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引起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感染性休克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感染因素: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是导致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患者需要加强身体护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2. 菌血症:菌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患者可能出现畏寒、乏力、发热、头痛、头晕、呕吐、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控制,很容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3. 胆管炎:胆管炎是一种以胆管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病变。患者可能出现中上腹部疼痛、烦躁不安、意识异常、昏迷、昏睡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有血压下降,甚至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4. 败血症:败血症是指细菌在全身多处繁殖,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5. 其他原因:如严重烧伤、创伤、中毒等也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

    为了预防和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感染的发生。

    2.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

    3. 遵医嘱,按时用药。

    4.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5.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 感染性休克,作为临床上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种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导致全身血液循环衰竭、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了解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及时。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尽早确诊并进行治疗。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

    2. 抗休克治疗:通过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手段,改善血液循环,缓解休克症状。

    3. 支持治疗:包括氧疗、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以支持患者生命体征。

    4. 针对性治疗:针对感染部位进行局部治疗,如手术引流等。

    除了积极治疗外,预防感染性休克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病原体。

    2.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3. 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个人用品的清洁消毒,避免与感染患者接触。

    4. 积极接种疫苗: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总之,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和治疗。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并发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预后也与多种因素相关。

    感染性休克的预后受到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年轻、免疫力强、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性休克的预后相对较好,可以通过及时治疗迅速恢复。而老年、免疫力低下、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恢复时间较长。

    针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抗休克治疗以及支持治疗。抗生素治疗是关键,需要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休克治疗包括补液、升压药物使用等,以维持血压和循环稳定。支持治疗则包括营养支持、氧气治疗等,以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除了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预防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人等,可以有效预防感染。此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出现感染性休克的症状,如发热、寒战、休克等,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小儿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休克治疗前的注意事项,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紧急情况。

    一、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小儿休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其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是及时清除感染源,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维持脏器功能。

    1.扩充血容量:通过静脉输液迅速补充血容量,保证组织器官灌注。

    2.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维持血压和心输出量。

    3.纠正酸中毒:使用碳酸氢钠等药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4.控制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感染。

    5.其他治疗:包括使用激素、免疫疗法等。

    二、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过敏原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症状。治疗过敏性休克的关键是迅速去除过敏原,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缓解症状。

    1.立即去除过敏原。

    2.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缓解症状。

    3.使用激素等药物控制过敏反应。

    4.其他治疗:包括吸氧、维持血压等。

    三、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加快、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关键是迅速止血和补充血容量。

    1.迅速止血。

    2.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

    3.其他治疗:包括使用止血药物、抗休克药物等。

    四、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衰竭引起的休克,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症状。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关键是治疗原发疾病,维持心脏功能。

    1.治疗原发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3.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

    4.其他治疗:包括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五、预防措施

    1.加强儿童保健,预防感染。

    2.避免接触过敏原。

    3.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消化道出血。

    4.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原发疾病。

    总之,小儿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家长和医护人员应了解小儿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

  •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往往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有关。这种疾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感染性休克护理的一些关键措施:

    1. 严密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神志、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或昏迷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

    3.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4. 休克治疗: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维持血压稳定。

    5. 支持治疗: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皮肤、口腔护理等。

    6. 心理护理:感染性休克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 家庭护理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如监测病情、用药、饮食等。

    总之,感染性休克的护理需要全面、细致、耐心,只有做好各项护理措施,才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感染性休克,作为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降低感染性休克带来的危害,积极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原则,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早期识别与诊断

    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往往迅速,早期识别和诊断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如高热、寒战、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应立即就医。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明确感染源和病情严重程度。

    二、积极抗感染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核心。根据感染源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抗休克治疗

    1. 补液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及时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 血压支持:通过静脉滴注药物,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保证脏器灌注。3. 脱氧治疗: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吸氧治疗。

    四、支持治疗

    1. 呼吸支持: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2. 心脏支持: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可给予药物治疗或心脏起搏器治疗。3. 肾脏支持: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五、外科治疗

    对于伴有局部感染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清除感染病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六、护理与康复

    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2.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等并发症。3.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急、病情重,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将详细介绍感染性休克的症状、治疗药物以及日常预防措施。

    一、感染性休克的症状

    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症状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皮肤湿冷、四肢冰冷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治疗感染性休克的药物

    1. 阿托品: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能药物,能够解除平滑肌痉挛和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抑制腺体分泌,增强心跳,缓解感染性休克症状。

    2. 山莨菪碱:山莨菪碱是一种M受体拮抗剂,作用与阿托品类似,但副作用更小。适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胃肠道痉挛等。

    3.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够扩张血管,提高血压,改善循环,缓解感染性休克症状。

    三、感染性休克的预防措施

    1.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

    2.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 做好疫苗接种,预防感染性疾病。

    4. 饮食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感染性休克的就医指南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急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建议选择具有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医院就诊。

  •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主要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循环功能障碍和组织灌注不足。患者常伴有低血压、意识障碍、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感染性休克恢复期的护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1.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病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维持循环稳定: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剂等药物维持血压和心功能,确保组织灌注充足。

    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 日常护理:保持患者休息,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和感染。

    6. 康复锻炼:在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