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什么是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发表人:主治医师张娜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或者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

糖尿病的患者血糖会升高,血糖升高之后出现渗透性的利尿,患者尿量增多,接着患者会出现口渴,饮水量增多,由于葡萄糖不能正常进入细胞,产生足够的能量,患者会出现乏力,有的患者会出现脂肪分解,蛋白质的代谢出现负平衡,出现了体重下降。

糖尿病的患者往往是需要控制饮食,并且需要增加运动来维持比较理想的血糖水平,必要的时候需要胰岛素来进行治疗。因此,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口渴、多尿、多饮,多食易饥及体重下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首次发现或者产生的糖尿病,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大约在2%~14%。通常在分娩后会消失,但是会增加之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了解哪些人容易得妊娠期糖尿病,对于预防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年龄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在25岁以上的孕妇比年轻孕妇更容易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尤其是35岁以上的孕妇,其发病风险更高。

    其次,体重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超重或者肥胖的孕妇更容易患上妊娠期糖尿病。这是因为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胰岛素阻抗,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非常重要。

    此外,家族病史也是发病风险因素之一。如果你的直系亲属(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那么你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如果你曾经有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历史,或者曾经生过体重超过4公斤或以上的宝宝,那么你在下一次怀孕时,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另外,某些激素类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也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总的来说,年龄、体重、家族病史以及特定的健康状况都可能影响一个人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对于高风险群体的孕妇,应该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也可以帮助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 妊娠糖尿病可能会出现饮食增多、喝水增多、排尿增多等征兆。

    1.饮食增多:妊娠期血糖偏高,会使孕妇体内基础代谢变快,可能会出现进食量增加的征兆,以便能够满足自身需求。

    2.喝水增多:因为体内血糖有所增高,容易导致渗透压增高,产生渗透性利尿,造成血浆渗透压增高,孕妇可能会出现口渴的现象,常有多饮水的情况。

    3.排尿增多:喝水量过多时,会造成尿液形成变多,容易出现多尿,出现这一现象,可能是发生糖尿病的征兆。除此以外,有的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比如体重增加不明显。建议做好血糖检测,若发现有异常增高,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治疗。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观念,那就是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这种观念并不完全准确。那么,糖尿病患者真的一点糖都不能吃吗?这需要我们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的应用效果降低,导致血糖浓度过高的慢性疾病。这就意味着,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不能有效地利用和储存食物中的糖分,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那么,糖尿病患者真的一点糖都不能吃吗?答案是:并非完全不能吃糖,而是需要控制糖的摄入量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并不是完全禁止糖分的摄入,而是要控制好每天的总热量摄入,保持血糖的稳定。

    在具体的饮食建议上,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甜饮料、甜点、糖果等。而应该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中的糖分释放较慢,不会引起血糖的急剧升高。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餐餐大吃大喝或者长时间不吃。因为这样容易导致血糖的大幅度波动,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不利。同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饮食和用药。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吃糖,而是需要控制糖的摄入量和类型,保持饮食的规律性,以及定期监测血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保持身体的健康。

  • 如果血糖测试晚了二十分钟,通常不会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但确切的影响取决于的血糖水平是否稳定以及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血糖水平相对稳定的人来说,晚了二十分钟可能只会产生轻微的影响,因为血糖水平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如果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很严格,即使是轻微的偏差也可能对的治疗计划产生影响。

    如果担心测试时间的偏差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建议在下次测试时尽量遵守准确的时间安排,确保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血糖测试。

  • 妊娠糖尿病患者一般可以喝纯牛奶,但不可过量。妊娠糖尿病是妊娠前糖代谢异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一般和葡萄糖的需求量增加以及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有关。妊娠糖尿病平时主要是避免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也要限制饮酒,同时也要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纯牛奶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而且含糖量以及胆固醇含量和脂肪含量都不算高,因此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喝,而且适当喝些纯牛奶还可以为身体补充蛋白质、钙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对自身健康和胎儿发育都比较有益处。但妊娠糖尿病患者如果有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就不适合喝纯牛奶,需要选择其他的奶制品。有妊娠糖尿病需要积极到医院就医,遵医嘱控制好疾病,以免影响自身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平时饮食上也要少量多餐,也要严格遵医嘱合理的饮食。

  • 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白蛋白发生反应生成糖化白蛋白(GA),医学上检测的糖化血蛋白含量可以代表在白蛋白生命期内葡萄糖平均水平的高低。

    白蛋白的半衰期约17-19天,糖化白蛋白可以反映患者近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不受血清蛋白量、抗凝剂、非特异性还原物质等的影响,是判断糖尿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血糖控制水平的一个较好指标。

    糖化白蛋白的3种作用

    1.用于评价短期内血糖的控制情况

    糖化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为:11%-17%。

    糖化白蛋白在近期总体血糖水平的评估方面较糖化血红蛋白更有优势。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近2 3 个月的平均血糖状况,所以无法作为糖尿病治疗方案调整后短期疗效的评判指标。由于白蛋白与血糖的结合速度比血红蛋白更快,因此糖化白蛋白对于短期内血糖变化较糖化血红蛋白敏感。如果你调整治疗方案后,糖化白蛋白在正常值范围,说明血糖控制良好。

    2.用于确定是否有应激性血糖升高

    应激性高血糖指机体在应激(外伤、手术、感染等)情况下出现的血糖升高。有研究发现,糖化白蛋白判断应激性高血糖的切点为17.5%。糖化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有助于判断高血糖的持续时间,可作为既往是否患有糖尿病的辅助检测方法。

    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升高的程度常与疾病,或应激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用于筛查糖尿病

    糖化白蛋白≥17.1%时,提示糖尿病的可能。

    如果你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40岁、肥胖、糖尿病前期、缺乏体力活动等),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仍需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俗称“喝糖水”),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

    临床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和持续葡萄糖监测,这4种血糖监测方法互相补充,并不能相互替代。

     

    参考文献
    • 尚红,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 曹相原主编.重症医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

     

  • 作者:陈玉 主治医师 丽水市中心医院 普通内科

    餐后五小时血糖正常值是多少?我们都知道,进行血糖检测有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者之说,空腹血糖指的就是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进行血糖检测,而餐后血糖是在吃完饭之后两个小时进行的血糖检测。这两项血糖检测都有正常值标准,我们今天要了解一下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正常值应该是多少。

    其实在餐后五个小时进行血糖检测的话,与空腹进行血糖检测无异,所以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检测结果,应该与空腹血糖的检测结果相差无几。餐后五小时时,我们身体当中的食物已经被消化完,而且一部分能量已经被代谢,此时的血糖检测数据可以参考空腹血糖的结果。也就是说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正常值应该在3.8到6.1之间,如果餐后五小时的血糖值超过了6.1的话,可以认为是血糖水平偏高了。

    如果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水平偏高,我们就应该注意对血糖进行调控了,平时一定要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减少饮食当中的总热量和糖分。与此同时,要注意多吃膳食纤维含量比较丰富的粗粮和杂粮,少吃过于精细的粮食。如果在就餐时吃了过多的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也会造成餐后血糖大幅度升高的现象。所以进行餐后血糖检测时,也要注意保持原来的饮食习惯,不要刻意吃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正常值是多少?总的来说,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正常值是可以参考空腹血糖正常值的,也就是说餐后五小时的血糖正常值也应该在3.8到6.1之间。如果出现偏高的现象,就应该通过饮食的调控来进行改善,比较严重的话,还需要服用药物。

  • 一、妊娠期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指孕后机体内分泌以及代谢发生改变,出现糖代谢紊乱,以血糖增高为主。

     

    通常因怀孕所引起的血糖增高,主要发生在妊娠中后期,一般在妊娠二十四周后,医院会进行相关血糖检查,目的就是检测妊娠期糖尿病。

     

     

    若孕前已患有糖尿病且孕妈高龄,就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简而言之,患有糖尿病后怀孕。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界值:空腹血糖是5.1mmol/L,一小时是10mmol/L,两小时是8.5mmol/L,如果你有任何一项异常,就可以诊断你有妊娠期糖尿病。
     
    二、为什么到妊娠中后期会发生糖尿病?
     
    主要是孕妈机体代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胎盘逐渐发育形成,一方面起到维持胎儿宫内营养生长作用,一方面还要帮助胎儿排出代谢产物。
    除此以外,胎盘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它自身可以产生一些激素和细胞因子等,其中有一部分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拮抗胰岛素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越来越强,如果妊娠中后期胰岛素抵抗越来越强时,胰岛代偿功能相对比较差的一些高危孕妇,就有可能出现糖代谢紊乱,表现指征为血糖增高。
     
    三、哪些女性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
     
    1、妊娠时年龄比较大,尤其是超过35岁以上。


    2、孕前超重或肥胖;大家可以测量一下:怀孕前体重指数超过24(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的平方)。


    3、怀孕前体重在理想范围内,但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增长太快的孕妈。

     

     

    4、一级亲属有人患糖尿病的孕妇。比如,父母、兄妹。


    5、初次妊娠有过妊娠期糖尿病历史的女性。


    6、第一次妊娠分娩生产巨大儿,或者曾经分娩过有不明原因胎死宫内妊娠经历的女性。


    7、妊娠期容易有反复的阴道炎症或者是泌尿系统的感染的女性。


    8、妊娠早期尿糖空腹血糖已经呈现阳性的女性。
      
    四、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没有明显的症状。


    多数人因为症状不明显,建议在妊娠24周以后,常规进行血糖监测,及时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但有一种情况:有些孕妈孕前已有糖尿病,但在不知情下怀孕,这一部分病人也许有一些症状,比如说容易口渴等。
     
    五、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发育有哪些影响?
     
    1、糖尿病合并妊娠会显著增加胎儿死亡和严重畸形的风险。


    2、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会“巨大儿”的风险。


    肩难产、产伤等发生率会增加,剖腹产率可能会增高。胎儿将来发生肥胖、糖尿病等风险,将高于没有糖尿病母亲所生于后代。
     
    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何治疗?
     
    绝大多数孕妇只需要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就可以控制妊娠糖尿病,比如以下:


    1、日常少吃甜食,饮料等高热量食物。


    2、多运动,采取合适的方式。 


    如果进行健康管理后仍无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管理。

  •  

    超过80%的 II 型糖尿病与肥胖的人,都与缺乏运动有关。

    实际上,不论是行走还是剧烈运动,均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的危险。一般情况下,运动强度越大,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就越低。每周一次的快走或骑车运动,就能显著改善空腹血糖水平的控制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果每天都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性更能下降15%~60%。因此,提高身体活动水平,即运动锻炼,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石之一。

    那么,和正常人相比,糖尿病人在运动前,要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1 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

    检查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功能等等,看看有无心血管、神经以及其它方面的并发症。与医生共同讨论如何适当运动。

    2 你的脚,更加脆弱

    每次运动前细检查足部并选择合脚的鞋袜。要特别注意鞋底平整,不能有沙、石之类的异物。因为糖尿病的脚,比一般人的脚更加脆弱。

    3 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片”

    卡片上应写上姓名、亲友联系方式,写明你是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外,便于他人采取急救措施及帮助联系患者家人。

    4 随身携带升糖食品

    如糖块、巧克力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当然,这些产品有一些共同的缺点,就是天热,容易融化,升糖慢。京东商城有一款产品,叫“低糖卫士”,为国内知名糖尿病专家多年心血结晶,易吸收,升糖快,不融化,便于携带,效果极佳。

    5 结伴而行

    让同伴知道你是一位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处理。

    6 有下列七种情况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1)有急性并发症或急性感染;

    (2)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3)有严重神经精神病变;

    (4)有糖尿病足溃疡;

    (5)近期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

    (6)血压控制欠佳时

    (7)血糖控制很差或血糖波动较大时、常发生低血糖症状者。

    在国外,针对糖尿病人的运动,如何运动,多大的运动量,等等,是有专业的医生会给糖尿病人开具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处方】的,就像给病人开具 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或者胰岛素一样, 是作为糖尿病人诊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在国外,糖尿病人是按照医生的【处方】去运动的。

  •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内胰岛素供应不足或机体细胞利用胰岛素能力下降而引起的一种代谢疾病,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患者血糖值高于正常人群,糖尿病可分为三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1型糖尿病偏向于先天疾病,并非完全是先天疾病,一般人也有机会患1型糖尿病,但这只是相对较少。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进食过多的精制食物,以及由于缺乏运动而使人体摄入的热量远远高于摄入的热量,从而导致体内胰岛素代谢出现问题,从而引起糖尿病。

     

    通常很难发现糖尿病症状,建议通过健康检查观察血糖值的变化,如果早期发现糖尿病问题,还可以通过药物、饮食控制和锻炼等方法,才能与疾病共存,也能保持未来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症状

    尿频,口渴:当血糖升高,体内不能充分利用,肾将多余的糖分排入尿液,同时也连带排出体内的水分,因而会出现尿频的现象,排尿过多体内就会缺乏水分,从而引起口渴。

     

    饥饿感:血液中的糖不能充分利用,导致身体能量不足,病人想吃精致食物以缓解饥饿感,但却让病情加重。

     

    减肥: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没有被充分利用时,人体开始摄入储存在体内的脂肪来补充热量,此时患者的体重可能迅速下降。

     

    视觉障碍: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病变,出现视线模糊,眼疲劳等症状。

     

    其它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末梢神经反应,皮肤瘙痒,伤口不容易愈合,女性则可出现月经异常,男性可出现阳痿等。

     

    治疗糖尿病

    饮食控制:患者对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均衡营养的需求与正常人群相同,应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最重要的是总热量要固定。

     

    锻炼治疗:辅助性的饮食控制治疗,病人可以通过锻炼增加热量消耗,促进脂肪代谢,改善胰岛素的作用功能,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降糖药:最初服用的药物剂量较小,为了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应与饮食控制和锻炼同时进行。

     

    注射液胰岛素:主要是针对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妊娠、手术前后血糖过高等病患而采用的降糖药。

     

    糖尿病其实没有真正的治疗手段,只要病人在日常饮食上有所控制,就可以控制血糖的平衡,才能保证未来生活的质量。

  •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儿童自身的特殊性,如认知能力差、饮食控制困难、体力活动量大等,使得儿童糖尿病的护理和管理变得尤为复杂。

    针对儿童糖尿病的特点,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护理方法:

    1. 排尿异常的护理

    儿童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多尿和烦渴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高渗利尿引起的。针对这一情况,家长需要及时为患儿提供便盆并协助排尿,同时保持会阴部的清洁,避免尿布疹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烦渴的患儿,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饮水,防止脱水。

    2. 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是儿童糖尿病护理的关键环节。家长需要按照营养师的要求,为患儿提供均衡的饮食,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同时,要确保患儿按时进食,并详细记录饮食情况。通过饮食控制,可以帮助患儿维持正常的体重,减少血糖波动,并保持血脂正常。

    3. 心理护理

    儿童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这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护士需要给予患儿和家长足够的关怀和支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为患儿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4. 糖尿病教育与正确用药

    糖尿病教育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家长和患儿需要了解糖尿病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胰岛素注射方法等知识。同时,家长需要掌握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确保患儿的安全。

    总之,针对儿童糖尿病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儿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小儿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家长对此感到担忧。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对于小儿糖尿病,合理的用药治疗至关重要。

    小儿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患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2型糖尿病则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等方式进行控制。

    对于1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胰岛素制剂有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等,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和剂量。

    对于2型糖尿病患儿,首先推荐的生活方式干预是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可以考虑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磺脲类等。

    除了药物治疗,家长还需要关注患儿的日常保养。首先,要保证患儿有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其次,要定期监测患儿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家长还需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鼓励患儿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小儿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医生、家长和患儿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并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小儿糖尿病患儿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 近年来,随着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2型糖尿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在儿童中的治疗方案仍在不断完善。由于部分药物在成年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但在儿童患者中使用尚缺乏充分临床验证,因此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较为有限。

    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的儿童患者,为了尽快缓解病情并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通常会采用胰岛素先行治疗,同时联合口服降糖药。在多数情况下,患者胰岛素需求量会在短时间内减少,直至可以停止使用。

    二甲双胍作为主力药物

    目前,国内外治疗儿童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是二甲双胍。尽管部分儿童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但通过合理调整剂量,多数患者仍能耐受。需要注意的是,在血糖控制不佳、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禁食、重症感染、肝功能不全、组织缺氧、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H2受体拮抗剂等情况下,二甲双胍可能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此外,H2受体拮抗剂会竞争性抑制二甲双胍在肾脏的排泄,导致其在肾脏蓄积,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综合治疗控制血糖

    在二甲双胍、饮食控制和运动综合治疗后,多数2型糖尿病儿童的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控制在7%以下。

    其他降糖药物的选择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长时间无法控制在7%以下,可以考虑以下药物:

    1. 磺脲类药物:如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但在多数国家,18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磺脲类药物。尽管格列本脲在新生儿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效果较好,副作用较少,但在2型糖尿病儿童中可能出现持久的低血糖,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2. 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尽管在改善肝脏、肌肉、脂肪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摄取方面具有优势,但潜在的副作用如水肿、体重增加等限制了其在儿童中使用,目前国外多主张18岁以上患者使用。

    3. 长效胰岛素联合GLP-1类似物:这种方案可能对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有较好作用,但GLP-1类似物目前仅限于成年患者使用,且成本较高。

    总之,尽管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但可供儿童使用的药物仍然较少。首选的药物仍然是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其他药物通常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这与孩子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过于放纵,生怕孩子营养不够,导致孩子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从而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上了糖尿病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糖尿病前期症状,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1. 疲劳无力:孩子原本活泼好动,但突然变得懒惰,不愿意参与户外活动,精神状态不佳,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2. 体重下降: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重应该稳步上升,但突然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性。

    3. 多饮多尿:孩子出现频繁口渴、尿频、尿床等症状,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性。

    4. 频繁腹痛:孩子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要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

    5. 伤口愈合缓慢:孩子出现伤口愈合缓慢、反复感染的情况,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症状外,糖尿病还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对于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管理:控制孩子摄入的总热量,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运动锻炼: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

    4. 心理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糖尿病,这一曾经被认为是成人专属的慢性疾病,如今正悄悄地向儿童群体蔓延。从学前儿童到幼儿,糖尿病的阴影笼罩着越来越多的家庭。2008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将“糖尿病与儿童青少年”作为主题,旨在提醒全社会关注这一日益严峻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问题的加剧,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北京中小学生患糖尿病的比例已超过3%,而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儿童肥胖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导致儿童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儿童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或误诊。1型糖尿病与遗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无法预防;2型糖尿病则与体重增加和缺乏运动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提高警惕,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干预。

    预防儿童糖尿病,首先要从饮食入手。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均衡的营养,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同时,鼓励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控制体重。

    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我国还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强糖尿病教育和预防工作。例如,建立儿童糖尿病关爱基金会,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开展糖尿病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儿童糖尿病的认识。

    总之,预防儿童糖尿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儿童糖尿病,一个曾经只存在于成人世界中的疾病,如今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孩子们的身上。家长们常常忽视了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导致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儿童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病毒感染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三个方面。

    首先,遗传因素是导致儿童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儿童,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因此,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家长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其次,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儿童糖尿病。一些病毒,如风疹、腮腺炎、脑心肌炎等,可能会破坏儿童的免疫系统,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家长要注意儿童的疫苗接种,增强儿童的抵抗力。

    最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儿童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过度摄入高糖食物、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都可能导致儿童肥胖,进而引发糖尿病。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加强锻炼。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儿童,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口服降糖药。饮食控制要求儿童保持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运动疗法则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降低血糖。

    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外,家长还要关注儿童的日常保养。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儿童糖尿病是一个需要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了解病因、积极预防、科学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 足月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约为3000克,正常范围在2500至4000克之间,女婴普遍比男婴轻一些。在我国产科学中,将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克(8斤)的足月新生儿称为“巨大儿”。

    美国演员杰西卡·辛普森在5月1日诞下了一个重9磅13盎司(约8.9斤)的女婴,在欧美等重视胎儿出生体重控制的国家,像辛普森这样生下巨大儿的明星十分罕见。

    那么,何谓巨大儿?遭遇这种情况,准妈妈们该怎么办呢?我们特别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黄为民,为大家解答疑惑。

    巨大儿判定标准

    黄为民主任介绍,出生体重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在医学上,体重过大的足月新生儿被称为“巨大儿”。

    足月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00克,正常范围在2500至4000克之间,女婴普遍比男婴轻一些。根据我国产科学的定义,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克(8斤)即可称为巨大儿;若不足2500克,则称为低出生体重儿,两者均属于高危新生儿。

    巨大儿的表现及应对措施

    当孩子出生后,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1. 体重明显较重;

    2. 颜面发干(即新生儿面色青紫);

    3. 精神上有些抑制或过于兴奋,这不是新生儿正常的表现;

    4. 孩子的尿有鼠尿味。

    当孩子出现上述情况时,建议家长最好做一些相关检查,特别是如果产妇患有糖尿病,更要重视。

    黄为民主任建议,首先检测血糖,因为巨大儿大多因母体或产妇患有糖尿病,导致孩子体内胰岛素过多,表现为低血糖等问题。如果一旦查出确实有低血糖的情况,接下来要严密监测孩子的血糖。

    其次,也有极少数的新生儿是因为遗传代谢病而导致体重超标,一般孩子的尿会有鼠尿味,或胃口差等表现。

    如果家长拿不准,觉得孩子有些不对劲,建议最好做一个生化检查,即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虽然巨大儿主要是由于母体患有糖尿病、以及遗传代谢病导致,但仍然不能排除其他情况。

    指导专家:

    黄为民,男,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新生儿危重症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新生儿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管理、黄疸的早期救治、超极低体重儿的处理、小儿神经康复及小儿外科围手术期处理。

  •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过于溺爱,导致孩子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最终患上糖尿病。本文将以一个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儿童糖尿病的成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案例:10岁的宁宁从小喜欢吃薯条、炸鸡等垃圾食品,不爱喝白开水,渴了就喝饮料。由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宁宁的体重超标,最终患上了糖尿病。经过紧急救治,宁宁的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但康复之路漫长而艰难。

    儿童糖尿病的成因:

    •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导致体重超标,胰岛素抵抗增加,进而引发糖尿病。
    • 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身体代谢减慢,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 其他因素:如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

    儿童糖尿病的症状:

    •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 视力模糊
    • 乏力、疲倦
    • 伤口愈合缓慢
    • 皮肤瘙痒

    预防儿童糖尿病的措施:

    • 均衡饮食: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避免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 增加运动: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 定期体检:关注孩子的体重、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干预。
    •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结:

    儿童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家长和全社会都应关注儿童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发生。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着严格的要求。牛奶和奶粉作为常见的营养补充品,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适合糖尿病人的奶粉有哪些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1. 适合糖尿病人的奶粉种类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不加糖的奶粉,如全脂奶粉、脱脂奶粉、部分脱脂奶粉、全脂甜奶粉及调味奶粉等。这些奶粉在冲调时,可以按照1:4的比例(体积)或1:8的比例(重量)调配,与鲜牛奶的营养价值相似,但糖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

    2. 糖尿病人饮用牛奶的注意事项

    部分糖尿病患者因体内缺乏乳糖酶,饮用牛奶后容易出现腹痛、腹胀或肛门排气增加等症状。此时,可以将牛奶稍微加热后再饮用,以减轻症状。此外,选择低脂低糖的奶粉,如脱脂或部分脱脂奶粉,对糖尿病患者更有益。

    3. 糖尿病人可以选择酸奶

    酸奶是一种富含乳酸菌的奶制品,易于消化吸收,且血糖生成指数相对较低。每100克酸奶中含有约2.5克优质蛋白质,其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酸奶中的钙含量略低于牛奶,但乳酸和乳酸菌有利于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酸奶,以补充营养。

    4. 糖尿病人饮食建议

    除了选择合适的奶粉和奶制品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饮食平衡,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积极监测血糖,有助于控制病情。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奶粉和奶制品时,应注重其营养成分和糖分含量,以保持血糖稳定。同时,结合饮食、运动和监测,共同控制糖尿病病情。

  •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儿童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是导致儿童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美国医学会杂志》报道,2001-2009年间,美国19岁及以下少年儿童的1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21%,10-19岁少年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30%。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居高不下,大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肥胖儿童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原因如下:

    1. 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缺乏膳食纤维。

    2. 缺乏运动:学业压力和电子产品的影响导致儿童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3. 家长营养知识缺乏:对儿童饮食和营养摄入缺乏正确的引导。

    4. 糖尿病家族史: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更容易发生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按时服药,避免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关键在于:

    1. 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和甜食。

    2. 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增加体育锻炼。

    3. 增强家长的营养知识,正确引导儿童的饮食和营养摄入。

    4. 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的早期迹象。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