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孩子是否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小孩子是否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发表人:程华

 13岁以下的青少年除非有确定的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一般不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理由有以下几点:1)儿童根除后复发率高,2)抗生素干扰肠道微生态,不利于儿童消化道正常发育免疫功能的建立,3)抗生素存在其他的安全隐患。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幽门螺杆菌感染疾病介绍: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是指幽门螺杆菌从口腔进入人体后,植入胃上皮,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导致持久或终身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与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通过四联疗法(包括铋剂+PPI+两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多预后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的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 所以,不少人被筛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拿到报告单的一刻,很多人就心慌慌,不停地问医生:“我是不是会得胃癌?怎样才能杀死这些病菌?”

     

    幽门螺杆菌会不会引发胃癌两者有关系,但没有必然性。

    幽门螺杆菌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才被发现。有科学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高达90%-95%的慢性胃炎患者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同时如果对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进行胃镜检查,他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据统计,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高达50%-80%。

     

    但是临床上胃癌的病程进展时间很长,因此,幽门螺杆菌阳性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幽门螺杆菌阳性仅仅是胃癌发病的一个环节,人的因素、环境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你知道多少?

     

    1. 口口传播是主要途径

     

    目前认为口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比如恋人之间的接吻,因此,幽门螺杆菌也被叫作“接吻病”;还有家长将食物嚼碎之后再喂给孩子;共用餐具等等都可能传播。

     

    2. 落后地区幽门螺杆菌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幽门螺杆菌属于典型的“嫌富爱贫”病,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远高于发达国家。而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内地落后地区的感染率又明显高于沿海发达地区。近些年的数据也提示,我国整体上感染率在降低,这应该跟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很大关系。

     

    3. 多层面的预防措施

     

    从个人角度来说,感染上了幽门螺杆菌、得了胃病,应该规范治疗,不能自以为是地乱治。为预防感染,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这种“老生常谈”,还得继续谈;此外,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保护肠胃,平时还可以多用丁香茶叶泡水喝。

     

    专家:邢加迪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副主任医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专家团成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得了幽门螺杆菌怎么检测?

    目前首选的是 C14 呼气检测仪,C14 呼气检测仪是现代检测幽门螺杆菌系统技术的产物,呼气采样检测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也很高,患者无痛苦,是深受患者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

    检测方法如下:

    • 患者在清晨空腹或禁食 3 小时后,用温开水完整口服一粒胶囊(胶囊在口中破裂将影响检测结果)。
    • 静坐 15 分钟后向专用的呼气卡中吹气。
    • 再将呼气卡插入专用的检测仪内即可得出诊断结果,全程诊断过程约 25 分钟。

    轻松吹口气,就可以查幽门螺杆菌了。

  • 人类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在 1982 年。而在此以前,医生和科学家都认为,有很多胃病是无法根治的。因此,它的发现,不仅增加了一个诺贝尔医学奖,也开启了治疗胃病的一个里程碑。虽然它被发现只有 39 年,但与我们人类的恩怨情仇,其实已经有 5300 万年的历史了。

     

     

    有着这么悠久历史的细菌,为什么后来成了我们的「众矢之的」呢?

     

    因为我们后来发现,它是一系列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包括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部的恶性肿瘤,比如胃癌或者胃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还非常狡猾。在感染的人群中,大约 70% 的人没有任何症状。剩下 30%,只是会有一些轻度消化不良的不适感。虽然没有症状,但它可能正在悄无声息的让我们的胃走向溃疡、甚至胃癌。

     

    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感染率高达 59%,将近有 7 亿人感染。

     

    5月15日为全国“无幽日”,“无幽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相关性的正确认识,呼吁公众积极关注自身健康,尤其是溃疡与胃癌高危人群等更应积极根除病菌消除隐患。那么,Hp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让我们通过今天的文章一探究竟吧!

     

    消化性溃疡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其中以胃、十二指肠为最常见。它是一种全球多发病,极易复发,且难以根治,过去有"一旦溃疡、终生溃疡"之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据统计,约有10%的人一生中曾患过本病。其典型症状是上腹疼痛,伴有规律性、节律性以及季节性,并且是慢性、反复发作性。除了上腹疼痛以外,还可能会伴有反酸、嗳气、上腹饱胀,甚至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的症状,甚至可并发出血、穿孔、胃出口梗阻、癌变。

     

     

    有资料显示消化性溃疡占我国胃镜检查人群的10.3%~32.6%1。而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关系最为密切。15%~2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发生消化性溃疡,而70%~90%的消化性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幽门螺杆菌无疑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几项队列研究表明,Hp阳性者一生中患溃疡病的风险是阴性者的3~10倍。其致病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粘膜的保护屏障,并使胃酸分泌增高,胃肠道粘膜在胃酸或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自身消化,粘膜炎症坏死、脱落、从而形成溃疡,其病变可深达粘膜肌层或更深层次。 

     

    Hp感染是顽固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因素,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延迟愈合,仅经常规抑酸治疗愈合后的溃疡患者其年复发率可达到40%~80%。而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加快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消除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减轻胃粘膜慢性炎症,更重要的是可降低溃疡的复发率。根据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溃疡的年复发率降低至5%以下,使极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得到彻底治愈。因此,根除Hp可以加速顽固性溃疡的愈合和降低其高复发率。

     

     

    所以,要彻底治愈消化性溃疡,使溃疡不再复发,必须做到:

     

    1.根除幽门螺杆菌;

    2.提高溃疡愈合的质量,必须使溃疡愈合达到白色平坦型疤痕;

    3.溃疡以外部位的胃粘膜炎症必须是轻度的、没有活动性的、没有胆汁反流。

     

    当然,单纯根除幽门螺杆菌是不够的,还必须使用抑酸、保护胃粘膜的药物,以促进溃疡愈合并提高溃疡愈合质量。虽然抑制胃酸无法直接控制溃疡愈合,但可以达到迅速中和胃酸,缓解疼痛,减少胃酸对溃疡刺激的目的。目前常用药物有碱性抗酸剂、HZ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而胃黏膜保护类药物可以在溃疡处形成保护,防止胃蛋白酶或者胃酸对溃疡处的侵蚀。同时,这种药物对于促进溃疡愈合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据研究表明,治疗疗程达到3个月者溃疡白色平坦型疤痕愈合的比率最高。但如果不根除幽门螺杆菌只是抑酸护胃治疗,虽然也可愈合溃疡,但很容易复发,消化性溃疡每年复发率可高达50%~70%!

  • 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你需要知道这些

     

    近日, “男子患胃癌,一查一家五口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新闻冲上热搜,让很多人心慌。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患病率排行第三症。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有什么关系?怎样能有效防治呢?本文详细介绍。

     

    图片来源:微博

     

    1.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什么关系?

     

    幽门螺杆菌( Hp )是一种微厌氧、耐酸的 细 菌,它可以在人的胃内长期生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减轻胃黏膜炎症,促进溃疡愈合,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早在 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 W HO )就把幽门螺杆菌列为 Ⅰ类生物致癌因子。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显著增加患胃癌的风险,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人群患胃癌的风险比未感染人群高 2-6 倍。既往研究显示,约 75%~90% 的胃腺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2.幽门螺杆菌有哪些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 - 口、粪 - 口途径传播。虽然成人感染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儿童仍然是易感人群。共用餐具、 毛巾等, 饮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杯具、接触唾液、呕吐物等都可能造成传播。

     

    3.哪些人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人群普遍易感, 有以下情况的人群更容易危险:居住条件差、集体生活的人以及缺乏干净、稳定的生活水源的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共同生活的人,尤其是在共享生活空间和家居用品的情况下。

     

    4.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大多数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并未出现任何明显的症状,少部分人可能会经历腹痛、恶心、反酸、烧心、口臭、食欲下降、反复打嗝以及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如果想自查,可以留意这些症状。

     

    还可以选择非侵入性检测 ——碳 13 或碳 14 的尿素呼气试验,这是用来判断幽门螺杆菌最简洁快速的方法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在清晨空腹或进食两小时后,用约 20 毫升温水服 1 粒尿素胶囊,静等 25 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然后将吹完气的样品交给检验医生就行了,剩下的交给医生判断。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做 粪便和唾液的 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查。

     

    5.无症状感染也需要治疗吗?

     

    2016 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明确指出: 14 岁以下儿童除非有明确指征,否则不作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根治治疗,幽门螺杆菌筛查主要是针对 18 岁以上的成年人。

     

    除此之外,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也会有不良反应风险,但是相比幽门螺杆菌潜在可能带来疾病和相互传播风险,临床上目前的主流观点对于幽门螺杆菌还是要积极根除治疗的。

     

    6.如何治疗及用药?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方案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

     

    标准 “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 PPI+ 克拉霉素 + 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组成。这种方案由于服用药物少、不良反应相对低,曾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过,由于近些年来我国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三联疗法的根除率逐步下降,许多地区根除率甚至到 80% 以下,已经不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推荐使用了。

     

    标准 “四联疗法”包括 PPI+ 铋剂 + 两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甲硝唑 )。但需要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建议治疗;血液疾病、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不适宜进行根除治疗。

     

    无论是 “三联”还是“四联”,服药周期通常都是 10 天或 14 天。都有可能出现比如头晕、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等一些不良反应,但一般在停药后会恢复。具体方案的选择和治疗周期,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个性化情况评估选择。患者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医嘱,按规格和频次服药。

     

    如果已经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有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等疾病,还是建议尽早就医,进行 幽门螺杆菌的 根治治疗。

     

    7.哪些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定期洗手是预防感染的基本举措,能减少病菌的传播。此外,避免与已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分享个人物品,如餐具、杯子和牙刷, 提倡公筷和分餐制, 可有效防止病菌的传染。

     

    在饮食方面,食品安全卫生意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食物和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有助降低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   2 022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
    南[ J. 中华消化杂志 ,2 022 ,   4 2 (1 1 ):   7 45 - 756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 非根除治疗部分 ) [J] . 中华消化杂志 , 2022, 42(5) : 289-313
    • 王丽莉,曾颖幽门螺旋菌感染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策略 [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931(5): 391-496
    • 李兰娟,王宇明 . 感染病学 ( 八年制 )(3)[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审核专家: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孔令建

     

  •  

    参考文献:
    [1]李太生.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临床医学 感染性疾病学[M]. 北京: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0: 226-227.
    [2]赵宁达, 徐子悦.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百亿市场,关注居家自检产品放量表现[R]. 安信香港, 2022.
     
    专业审核:李文娟-京东健康全职医生-消化内科
  • 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结肠癌晚期会有腹部肿块、肠梗阻、全身症状,直肠癌晚期会有癌肿破溃出血、肠腔狭窄、转移远处器官引起相应症状。

    一、结肠癌

    • 腹部肿块:结肠癌的肿块多为瘤体本身,也可能是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
    • 肠梗阻:结肠癌晚期可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完全肠梗阻,患者会有腹胀、便秘,腹部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完全梗阻时症状加剧。
    • 全身症状:结肠癌晚期可能有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患者有贫血、消瘦、乏力、低热、肝大、黄疸、水肿、腹水、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及恶病质。

    二、直肠癌

    • 癌肿破溃出血:直肠癌晚期患者有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甚至有脓血便。
    • 肠腔狭窄:癌肿侵犯致肠管狭窄,直肠癌晚期有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不全性肠梗阻的表现。
    • 转移远处器官:直肠癌晚期一般会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远处器官,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血尿,侵犯阴道可有阴道异常分泌物,侵犯骶前神经可出现骶尾部剧烈持续性疼痛。

    结肠癌和直肠癌晚期的症状比较多,伴随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 生活中胸闷气短这种现象很常见,它是我们自身的主观感受,觉得胸口像被什么东西给压迫了,气不够用而出现呼吸急促的表现。它的严重程度要根据发病的周期、每次发病的时间、年龄以及有无基础疾病来判断。

     

    临床上常将其分为功能性的和心脏神经官能症型或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的如在剧烈运动、有幽闭空间恐惧症的人、心情抑郁、与他人发生争执后,以上情况下出现胸闷气短多是正常的,不用过于担心;心脏神经官能症型或器质性病变的: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该病多好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常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受凉等诱因下发作,多是突发型的,除胸闷气短外,还会有胸骨后疼痛,常常会波及至左肩,左臂内侧,该症状一般在停止诱因活动后症状就会逐渐缓解,也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5分钟即可缓解。

     

     

    心肌梗死多是在心绞痛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症状也更为严重;临床上心肌受累时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但是这种情况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常会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等表现;可以引起胸闷气短的疾病还有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癌、气胸等,腹部疾病也会出现这种症状,胆囊炎、胆石症以及食管病变等均会出现该现象。

     

    一般对于胸闷气短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肝功能、X线胸部透视、腹部B超、心电图等检查。通过以上检查项目,可以明确原因,确定是无病变还是病变导致,以利于治疗。

     

     

    经常出现胸闷气短的患者,一定要在治疗过程中要仔细加以辨别,区分是功能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如果是功能性胸闷气短,则应该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彻底消除症状。还要注意的是定期检查身体非常有必要,如果身体有病变,通过体检都能查出来。像病理性胸闷症状本身就不太明显,定期体检非常重要,这可以避免被动接受治疗的情况出现。

     

    需要明确的是这种症状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查清是何种疾病所致的,才能做到对症治疗,这个才是最为关键的。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 维生素是什么呢?

     

     

    维生素(英语:Vitamin)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而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维生素不能像糖类、蛋白质及脂肪那样可以产生能量,组成细胞,但是它们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庞大的维生素家族

     

    现阶段发现的有几十种,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维生素是机体代谢和调节正常细胞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成份,机体缺少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发生组织器官的功能紊乱,甚至发生疾病。

     

    如维生素A可维持正常视觉、皮肤代谢、调节免疫,缺少则会引起视觉问题,并增加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发病率;

     

    B族维生素参与维持体内代谢及造血功能,如果缺乏会导致食欲差、皮炎、疲劳、贫血、神经炎、心脏病等;

     

    缺少维生素C容易出血及反复呼吸道感染;

     

    缺少维生素D会直接影响钙的吸收而引起佝偻病,并且容易感染;维生素E能帮助机体代谢、促进红细胞生成,缺乏则会出现贫血、水肿、神经炎、皮疹等。

     

    宝宝维生素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其实大多数小儿通过正常、营养均衡的饮食是可以得到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的,我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肉类等提供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甚至有些营养成分在复合维生素制剂中都找不到。因此从食物中得到的多种维生素,要比从复合维生素药剂中得到的丰富的多。所以你只需要给孩子准备好营养均衡的饮食,并不需要额外的补充。或者宝宝如果有不舒服,可由医生来决定孩子是否需要补充、补充哪类维生素及补充的量。过多的维生素补充也会对宝宝身体产生危害呢。如维生素A、D、E、K小儿摄取过量就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维生素中毒现象;维生素C如果摄入过量就会引起腹痛、腹泻。

     

     

    哪些原因会造成宝宝维生素缺乏呢

     

    食物供应严重不足,摄入不足;如:食物单一、储存不当、烹饪破坏等,比如叶酸受热损失;吸收利用降低;如:消化系统疾病或摄入脂肪量过少从而影响脂溶性Vit的吸收;维生素需要量相对增高;长期食用营养素补充剂的人导致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 尿毒症大家都不陌生,一般会认为它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肾脏疾病,但是对于尿毒症具体是什么,早期尿毒症有哪些症状,诱发尿毒症的因素等问题都是非常迷茫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尿毒症的相关问题。

     

    尿毒症是什么?

     

    尿毒症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疾病,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如果说正常的肾脏功能有100%,在各种疾病的影响下,肾功能衰竭到仅剩10%以下时,尿毒症。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个井井有序的城市,那么肾脏就是这个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如果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发生了意外,导致下水道系统发生了严重的堵塞,届时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这个城市也会变得难以生存。

     

    尿毒症虽然可怕,但是“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尿毒症在早期就已经展现出了一些症状,只是这些症状或许不曾被你留意,又或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下面这些细小的蛛丝马迹,就是尿毒症的“前兆”。

     

     

    尿毒症的“前兆”是什么?

     

    尿毒症的早期症状不具有典型性,很难被发现,经常被认为是其他疾病的特征,不以为意,耽误了治疗。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这几个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

     

    1、精神不振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精神状态不佳,工作繁忙,睡眠不足等,本来就非常难以和尿毒症联系在一起,稍微休养过后症状减轻,更加难以发现。

     

    2、面色发黄

     

    尿毒症病人在患病早期通常都会发生面色发黄的情况,这是因为尿毒症患者体内积聚的毒素过多,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很容易误诊为贫血,导致治疗方向错误,耽误患者的治疗。

     

    3、身体浮肿

     

    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功能障碍,许多水分不能及时地排出体外,从而储留在身体内,导致水肿。这里和肥胖的症状很类似,都是身体逐渐“圆润”了起来,但是和肥胖那种“弹性的圆润”不同,水肿的部位受压后会出现长时间的凹陷。如果患者发现自己的脚踝发生浮肿,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4、胃口不佳

     

    由于肾脏病变加剧,尿素等原本需要经由尿液排出体外的有害物质潴留体内,当有害物质侵入消化道时,便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出现胃口不佳的症状。如果不及时去医院治疗,后续还可能出现口腔方面的疾病,如口腔溃疡等。

     

    5、呼吸不畅

     

    尿毒症早期会造成机体心肺功能减弱,如果你在呼吸过程中经常不自觉地叹气或者深呼吸,那可能就是尿毒症的早期症状,不妨去医院检查一下肌酐,尿素等指标。

     

    以上就是尿毒症的5个“前兆”,如果我们及时注意到了这些症状并及时治疗,就能一定程度上减慢疾病的发展速度,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这时候我们回头仔细想想:到底是哪些因素会诱发尿毒症呢?我们又应该如何针对性地去调理呢?

     

    诱发尿毒症3大因素

     

    致病因素一:高血压

     

    高血压与肾病可谓是“狼狈为奸”,肾病也是引发尿毒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肾脏主要由肾小球组成,长期的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造成内壁损伤和血管硬化,引发肾脏出血,导致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又会导致肾脏供血不足,血压就会持续升高,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成为了治疗肾脏疾病,预防尿毒症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减少每日盐分摄入量,减轻体重等多种方式控制自身血压,从而减小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

     

    另外也要注意每年做一次的尿常规检验。如果发现自己没有尿蛋白,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即可;如果发现自己有尿蛋白,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致病因素二: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各个国家尿毒症的第一大病因。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变化大,内分泌代谢紊乱,可能会引发糖尿病肾病,进而引发肾衰竭,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最终可能进入肾衰竭终末期变为尿毒症

     

    因此,如果自己确诊为2型糖尿病之后,至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的筛查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都是医生重点了解的项目;此外还需要通过控制饮食习惯,合理运动等方式积极控制血糖。

     

    还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蛋白质的摄入也应该适量减少,可以用低蛋白米饭代替家常主食;与此同时也要保证吃足够的蔬菜(至少每天1斤),为了更好地吸收蔬菜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叶酸等有害物质的摄入,最好可以水煮5-10分钟后再吃。

     

     

    致病因素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在我国,慢性肾小球炎是造成尿毒症的第二大原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和外界的细菌无关,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具体的病理原因目前仍未可知。可能会伴随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临床症状。对于此种疾病,医学界还没有彻底治疗的方法,只能通过延缓疾病的进展来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

     

    通常医生会选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治疗,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A等药物,也会和一些降血压药物,利尿剂,阿司匹林等药物联合用药来控制病情。

     

    如果发展到了后期,大部分肾小球丧失功能后,就只能通过透析来进行治疗,到那时治疗的难度和费用都将直线上升,而且会出现很多难以治疗的并发症,非常不划算。

     

    尿毒症是肾衰竭发展到终末期后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早期可能会出现几种鲜少被人注意的症状,但是不要掉以轻心,及时的治疗可以极大地延缓疾病发展,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我们也要注意引起尿毒症的三种致病因素,及时处理,对症下药,改善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用最小的成本把尿毒症扼杀在摇篮中。

  • 胃窦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胃窦炎是指胃窦部位的慢性炎症,其病因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过多、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以及酗酒等。根据病情的轻重,胃窦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种类型。

    胃窦炎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如果不及时治疗,胃窦炎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胃窦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窦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胃窦炎的关键。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

    2.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选用胃动力药物、胃黏膜保护剂、抗酸药物等。

    3.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胃窦炎的康复。

    4.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5. 定期复查:胃窦炎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胃窦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

    3.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4.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 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总是感觉恶心想吐,却始终吐不出来?这种情况可能是肠胃不适的表现,也可能是饮食不洁引起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以及如何应对。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老是想呕吐又吐不出来的情况。常见的病因包括:

    1. 肠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糜烂等病变,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规律、情绪不稳定、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炎患者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烧心等症状。

    2. 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被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造成的损伤,常见原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胃溃疡患者常常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特点为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1-2小时后逐渐缓解。

    3. 饮食不洁:进食不洁食物可能导致胃肠道感染,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针对这些病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症状:

    1. 诊断明确: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可以通过胃镜检查、组织病理活检等手段进行诊断。

    2. 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胃炎患者可以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抗酸药等;胃溃疡患者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使用抑酸药等。

    3.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辛辣、生冷、粗糙、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老是想呕吐又吐不出来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吃宵夜是否会导致胃癌,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很多人认为,胃黏膜在夜间休息时进行再生,吃宵夜会破坏胃黏膜修复,增加胃癌风险。

    然而,根据最新的研究,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胃黏膜上皮细胞确实需要定期更新,但这个过程并不局限于夜间。事实上,胃黏膜细胞的更新换代是持续进行的,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吃饭,对胃黏膜的影响并无较大区别。

    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吃宵夜和胃癌风险之间存在直接关联。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饮食、感染等。其中,高盐摄入、腌制食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是胃癌发生的风险因素。

    吃宵夜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食管上。如果吃完宵夜立即睡觉,进食到睡眠的间隔时间太短,会增加胃食管返流的风险,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增加食道癌的风险。

    为了避免胃癌和食道癌的风险,建议选择健康的饮食,少吃高盐、腌制食品,远离烟草,保持健康体重,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 幽门螺杆菌,一种长期困扰人类的“胃部杀手”,终于有了新克星!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一种新型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为治疗胃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种新型化合物名为亚麻酸锌小分子化合物,具有以下特点:

    1. 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极佳的抗菌效果。

    2. 作用专一,不易产生耐药性。

    3. 安全性高。

    4. 具有开发潜力。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能够抵抗胃酸,在胃黏膜上生存。它会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

    亚麻酸锌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这种新型化合物有望成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药物。

  • 上腹胀痛和嗳气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很多人可能会遇到。那么,这些症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慢性胃炎是上腹胀气和打嗝的常见原因之一。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烟草、酒精、毒品、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免疫力下降是主要的诱因。

    烟草和酒精中的尼古丁、焦油、乙醇等成分会刺激胃黏膜,引起慢性炎症。长期使用消炎药也会抑制胃内前列腺素的分泌,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增加患胃炎的风险。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损害胃壁,增加患胃炎的风险。免疫力下降会使机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从而引发胃炎。

    慢性胃炎可分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和重度慢性胃炎。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而重度慢性胃炎则需根据病因进行治疗。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首先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胃十二指肠反流患者,可以使用促进消化、改善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对于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的患者,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来改善胃肠营养。同时,还需对症治疗,如抑酸治疗、保护胃黏膜等。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饥过饱,少食多餐。此外,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等也是预防胃炎的重要措施。

    慢性胃炎的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对放射性物质较为敏感,因此C14呼吸试验对儿童是有害的。

    C14呼吸试验是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它通过让受试者口服C14标记的尿素,然后检测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C14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14岁以下的儿童以及青少年不宜进行C14呼吸试验。对于儿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采用C13呼吸试验。C13是一种稳定核素,对人体没有伤害,适合儿童进行。

    C13呼吸试验的原理是将经过稳定核素碳13标记的底物,通过口服的方式引入机体,然后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检测底物的最终代谢产物,即C13二氧化碳的变化,来判断机体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C14呼吸试验被称为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临床常用检测幽门螺杆菌是否感染的检查手段。正常值一般小于100。它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分泌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及水来判断感染情况。患者发生胃部疾病后,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呼气试验在胃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C14呼气试验操作简单,无痛,方便,快捷,无创,能够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但妊娠女性、哺乳期妇女尽量不做此试验。

    在进行C14呼气试验前后,患者应该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排骨、牛肉等。建议早晨空腹进行检查。

    总之,C14呼吸试验对儿童是有害的,14岁以下的儿童以及青少年不宜进行。对于儿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应采用C13呼吸试验。同时,患者在进行C14呼气试验前后应注意饮食和检查时间。

  •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胃肠道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不良饮食习惯等。本文将针对小儿厌食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儿厌食症的原因

    1. 胃肠道功能紊乱:小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消化吸收不良,从而出现厌食症状。

    2. 微量元素缺乏: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缺乏这些元素会导致食欲减退,甚至厌食。

    3. 不良饮食习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过度迁就孩子的饮食需求,导致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进而引发厌食。

    4. 精神因素:孩子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家庭氛围紧张、学校压力等,导致情绪波动,进而影响食欲。

    二、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1. 调整饮食结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2. 口服益生菌: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缓解厌食症状。

    3. 补充微量元素:根据孩子缺乏的微量元素,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如锌、铁、钙等。

    4.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孩子过度劳累。

    5. 心理疏导: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三、预防小儿厌食症的措施

    1.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

    2. 注意饮食卫生:保证食物新鲜、干净,避免孩子食用变质食品。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抵抗力。

    4.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 胃病,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困扰着许多人的日常生活。虽然吃生花生米不能直接治愈胃病,但适量食用确实对胃部健康有益。

    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胃酸分泌异常、胃动力下降是常见的症状。而生花生米作为一种碱性食物,可以帮助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

    然而,胃病的治疗并非仅靠饮食调整。针对胃酸分泌异常,医生通常会开具如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兰索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果胃病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消化内科是专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科室,患者可以前往该科室进行咨询和治疗。

    总之,吃生花生米不能治愈胃病,但适量食用可以缓解胃部不适。对于胃病患者来说,关键在于综合治疗和日常保养。

  •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它寄居在人体胃黏膜上皮,与多种胃部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将为您介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危害、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一、感染途径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 口-口传播:共餐、使用同一餐具、接吻等亲密接触均可传播。

    2. 粪-口传播:饮用被污染的水源、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

    3. 亲密接触: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之间。

    4. 学校等公共场所:儿童、学生之间的接触。

    二、危害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以下疾病:

    1. 慢性胃炎: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口臭等。

    2.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反酸、烧心等。

    3. 胃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约5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三、诊断方法

    1. 血液化验: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

    2. 粪便检查:检测粪便中幽门螺杆菌DNA。

    3. 碳13或14呼气试验:检测呼出气体中幽门螺杆菌代谢产物。

    4. 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病变。

    四、预防措施

    1.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熟食品分开,不食用不洁食物。

    2. 使用公筷、分餐制:避免共餐、使用同一餐具。

    3.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

    4.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病因复杂,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情绪因素等。为了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保持健康,患者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一些具有养胃功效的蔬菜。

    红薯、紫甘蓝、菠菜、包菜、空心菜、黄瓜、冬瓜、莲藕、山药、西红柿、白菜等蔬菜都是慢性胃炎患者的好选择。其中,莲藕具有清热、生津、健脾养胃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胃部不适。此外,慢性胃炎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过于坚硬粗糙、过烫、腌制、油炸类以及过于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除了饮食调整,慢性胃炎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2. 戒烟戒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 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

    4.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紧张。

    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缓解症状以及改善胃黏膜炎症。祛除病因需从饮食和生活方式入手,如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油腻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并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此外,患者还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具有抗炎、保护胃黏膜作用的药物。

    慢性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正规医院和专科就诊,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3. 重视饮食调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