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年房颤与脑卒中

老年房颤与脑卒中
发表人:吴军

    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房颤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心房颤动(房颤)是指快速无序的心房颤动波代替了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一般人群中房颤发病率为0.4%~2.0%,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80岁以上人群的房颤发病率高达10%-30%。房颤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倍,且房颤患者5年中致命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高达18%。此外,缺血性脑卒中有20%是由房颤引起的。因此房颤与脑卒中关系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脑卒中是由于多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脑栓塞)两大类。而房颤引起的脑卒中一般是指脑栓塞。房颤可以造成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结构改变而形成心脏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后多堵塞颅内大血管,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造成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同时可因栓子不稳定而反复发作。

    房颤引起的脑栓塞多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甚至危及生命,存活的患者常遗留严重残疾,故需医生和患者及家属高度重视。

    那房颤又如何治疗呢?如何预防相关的脑卒中呢?房颤治疗包括抗凝、转复并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及基础疾病的治疗。对于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是最主要的,抗凝带来预防卒中的获益是超过其出血风险的。合理的抗凝治疗对于改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之前,首先要对其发生脑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的《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强调抗凝治疗仍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最佳手段。建议采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其卒中风险(见下表),总分为9分,若≧2分,建议口服抗凝药物;若为1分,建议口服抗凝药物或者阿司匹林;若为0分,建议不口服抗凝药物或者仅口服阿司匹林。但出血评估建议采用HAS-BLED出血评分表(如下表),总分仍为9分,若≧3分,提示出血风险较大,建议慎用口服抗凝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主要有传统的抗凝药物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华法林是目前房颤抗凝治疗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但该药具有个体差异大、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影响、治疗窗窄等缺点,临床应用时需频繁监测凝血INR,不断调整药物剂量,给医患双方带来诸多不便。故实际临床应用率并不高,特别是对房颤患者需长期口服华法林,大部分患者通常较难坚持。达比加群酯是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代表之一,为凝血酶抑制剂。口服后1小时即可起效,半衰期12~17小时,与药物及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少,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及调整剂量,这就大大方便了其临床应用。

    除了口服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外,有没有其他方法预防卒中呢?目前来说根据非瓣膜房颤患者形成脑栓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心脏左心耳部分形成血栓,可通过外科手术或胸腔镜切除左心耳以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但是外科手术封闭左心耳创伤性较大,很多患者表示拒绝。近几年通过介入方法置入左心耳封堵器封闭左心耳已被证明安全可行,现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SFDA)批准在临床应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因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相对少,可明显减少房颇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有抗凝治疗禁忌或不能长期耐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

    总而言之,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尤为重要,建议在充分评估卒中和出血风险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抗凝治疗,以降低房颤患者的中风率,降低中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房颤动[心房纤颤]疾病介绍: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简单解释房颤是指心房泵血的正常节律被打破,原本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由心房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房律紊乱。通常表现为心率不规则且频率很快,可见于多数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引发脑梗塞的风险很高。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中风,俗话说的中风指的是脑中风,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西医分为脑梗塞和脑出血,对于这个疾病,我们不仅要对症治疗,也要对因治疗。

     

     

    中风病的对因治疗:

     

    第一,情绪方面,如果患者平时心情不好,总是容易生气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嘱咐患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生气对这个疾病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情绪管理很重要。

     

    第二,肢体的康复,这需要家人的帮助。中风病人要经过精神和身体的折磨,根据中风的原因看,有的恢复得快,有的恢复得慢,关键是肢体进行康复治疗,并要把握好时长和强度,这就需要家里人给予足够多的陪伴和帮助。

     

    第二,饮食方面,如果患者平时生活中吃饭比较油腻,口味比较重的话,那么您就应该清淡饮食,使自己的血液不那么粘稠。

     

    第三,劳累方面,如果患者平时的工作学习压力比较大的话,那么就应该放松心情,在紧张的环境中学会适当的调节自己,让原本压抑的气氛中使自己放松下来。

     

    中风病的对症治疗,中风后的患者急性起病时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为患者脑栓塞后溶栓争取最有利的时间,这个过程刻不容缓,对患者将来的预后也是非常重要的。

     

     

    送往医院后,对于急性期,首先如果这个时候有溶栓的指针的话,那么就应该立即争取有利时机给予患者溶栓治疗,如果没有溶栓的指针的话,我们一般需要嘱咐患者尽量卧床休息,给患者输一些降低大脑代谢的药物、保护大脑线粒体功能的药物和一些活血的药物,控制患者病情。急性期护理时,要给予患者鼻饲,鼻饲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等到脑梗塞一周后病情稳定时,可以嘱咐患者做一些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生活中如何预防中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已经入夏,尤其是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门诊、病房,老年患者或家属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老人患有多种疾病,胃口不好,现在该如何用药,饭前服药,还是饭后服药?传统观念认为,口服药物治疗疾病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对胃粘膜的损害,为了减少口服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我们一般会选择放在饭后服用。老年患者常常服用多种药物,担心药物对胃的刺激,饭后用药,不同种类药物隔开时间,分次服用。

     

     

    张阿姨,70岁,因脑梗死住院,住院期间餐后血糖偏高,血脂异常,给予口服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但病情控制不佳,寻找原因发现,张阿姨有慢性胃炎病史,因担心药物刺激胃,选择饭后服用药物,却忽略了科学合理用药,控制病情。

     

    张阿姨饭后所服用的药物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常用药,服用周期长,其剂型属于肠溶片。肠溶片制剂,外包有一层在胃酸中不易溶解的药衣,在进入肠道脱离酸性环境时方能溶解,因此,大夫会建议肠溶片餐前服用,以便药物尽快进入肠道,缩短其在胃中停留时间。他汀类药物作为调血脂及降胆固醇首选药物,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他血脂成分的产生在晚上增加,因此,患者宜在晚上顿服。拜糖平作为常用降餐后血糖药物,是在患者用餐时随第一口饭嚼服。

     

     

    生活中其他用药如:

     

    抗生素宜在饭前服用,可使药物在通过胃时不会被过分稀释,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降压药物,若是1次/日的长效降压药,应于早上起床后半小时服用,不拘饭前饭后,若2次/日用药,第一次于早上起床后半小时服用,第二次可以在下午4-6点之间服用,夜间人体血压水平较为平稳,晚上临睡前不得服用降血压药;抗溃疡类药物,由于人的胃酸分泌在晚上达到高峰,因此,每日剂量宜分早晚两次服用;助消化类药宜在饭前或饭后5分钟服用,饭前服药可促进消化液分泌,饭后5分钟服药可使之充分与食物混合;维生素类宜在两餐之间服用,但用维生素K用于止血时,应及时给药;缺铁性贫血者,患者补充铁机时宜在每晚7时左右服用吸收率较高。

     

    科学合理用药是治疗疾病的前提,由于不同剂型、剂量的药物在人体分解、吸收方式不同,掌握最佳给药时间及安全科学的用药剂量,将服药时间的安排、用药剂量与人体生物节律有机统一,不仅可使药物治疗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可减少药物副作用。

  •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进一步证明,大脑炎症反应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发病机制。动物实验显示,给小鼠使用阻断大脑小胶质细胞的药物后,可以获得明显疗效。

    专家们表示,这一研究结果令人兴奋,因为研究可以推动老年痴呆新的疗法产生。迄今为止,多数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都集中在被认为是老年痴呆病人病因的淀粉样蛋白上。

    然而最新发表在《大脑》(brain)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却显示,当控制一种名为小胶质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脑的炎症反应后,老年痴呆病的病程受到遏制。研究人员在尸检时还发现,生前患有老年痴呆的病人,其脑内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 Gomez-Nicola 博士认为,他们的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有关老年痴呆病发病机制的最佳解释。他还说下一步工作是与药厂合作生产安全有效的药物并在人体上试用。Gomez-Nicola 博士和他的同事给小鼠使用一种名为 CSF1R 的受体拮抗剂后,小鼠便不再出现记忆和行为障碍。这种药物也可以预防大脑中神经细胞信息交换点的丢失现象,而这一现象在老年痴呆病病人脑内非常普遍。

    雷丁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Dallas 博士评论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新发现,他认为这个发现可以解释为何现有药物治疗老年痴呆都没有获得满意疗效。他还说,这项基础研究为治疗老年痴呆提供了强有力证据,目前的挑战是如何生产出用于人类老年痴呆的药物。

    英国老年痴呆协会会长 Brown 博士认为,这一研究发现令人鼓舞,他说在我们这个老龄化的社会里,过去几十年一直没有发明有效的老年痴呆药可用。当下社会,开发出一种减慢或阻断老年痴呆发病的药物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得急迫。

  • 讲哪一种疾病容易“复发”,不提脑梗,那真的是不了解脑梗。像我们医院每年那么多脑梗塞病人,其中有40%左右是脑梗“复发病人”,也就是说他不是第一次得脑梗,而是二次,甚至三次入院!

     

    所以,我经常跟我的病人这样解释脑梗:我说你没见过脑梗,但是你肯定看过老家的墙掉墙皮,是不是有一个地方开始掉了,其他地方就很容易再掉了?脑梗就是这样一种容易复发疾病,只要出现过第一次脑梗,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第二次,第三次……

     

    那么面对高复发率的脑梗,我们应该怎么办?真的不可预防吗?可防的话,那我们说阻止脑梗复发的“冠军”是什么?今天我跟大家来聊一聊。

     

     

    我们先来看一下,好端端一个人为什么会得脑梗?


    脑梗,有很多名字,有的人叫它脑梗塞,也有的人说是脑梗死,而在我们医学上还有一个说法,叫做缺血性脑卒中。但不管它叫啥,都离不开它发病原因来命名的,就是这个脑梗,是由于我们脑部血管堵塞了,导致它所供应脑细胞、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发生,甚至处理不及时,还可以直接导致病人的死亡。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脑部血管堵塞是脑梗的“原罪”,那这平时通的好好的脑血管,怎么说堵就堵了呢?

     

    实际上,我们脑血管说它说赌就赌只对了一半,因为有时候它是慢慢堵起来的,只是我们在它堵的不是很厉害时候,没什么感觉。

    那么具体有哪些原因会导致我们脑血管堵塞,引发脑梗?

     

    第一个,大家最常见的,也是目前诱发脑梗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血管源性的,由于我们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不断积累,然后脱落,形成血栓堵塞我们的脑部血管,引起脑的供血不足,诱发脑梗;

     
     
    第二个,是我们的血液出现了问题。比如我们有一些得了特殊血液疾病的病人如高血小板症、高红细胞症等,他们这些人血液长期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这样也很容易引起血管堵塞,出现脑梗;

     
     
    第三个,就是“祸从其他降”,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脑血管本身也没有斑块脱落,也没有其他堵塞的风险,但是由于我们人体血液是一种循环状态,这时候我们其他地方脱落的斑块,有可能就正好掉到我们这个脑血管里头去,引起了这样一个堵塞,比如最常见的心脏冠脉斑块脱落、主动脉斑块脱落等。

     
     
    第四个,就是“供不应求”。这个脑梗诱发的原因,可能跟我们说的堵塞有点不太一样,但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假如我们一个人出现大出血,这人的血液总量不够,那么自然而然我们脑部血管也会出现血液供应不足,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坏死,诱发脑梗。

     

    所以,我们一个人得脑梗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种,只不过我们平时大家提到的脑梗的诱因,基本上指的都是第一种,因为它高发,普遍,而下面我主要提到的预防,也基本上主要针对第一种原因引起的脑梗,这点大家要清楚!

     

    接着我们说,哪些人最容易得脑梗?


    实际上,大家可以想想哪些人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哪些人容易出现高血脂?这自然而然就知道哪些人最容易得脑梗了!

     

    第一个,患有高血压的人。血压高了,血管长期压力就大,我想血管容易损伤也很好理解;

     

    第二个,高血脂的人。像我们经常提到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的胆固醇,其中就是因为它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形成;

     

    第三个,糖尿病患者。像糖尿病病足、糖尿病肾病等,都是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

     

    第四个,经常抽烟的。抽烟损伤我们血管内皮生长,这是早就跟大家说过的,而同样的,抽烟的人比不抽烟的更容易得脑梗;

     

    第五个,不爱动,又胖的。

     

    第六个,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注意不是说脑梗是遗传病。简单来讲,就是家里你父母得过脑梗,那么你想对比其他人来说,更容易得一些,但不是必得!

     

    第七个,要跟大家提醒的,严格意义上讲,不算容易得脑梗的人群,但是他很容易被大家忽视,那就是很多人认为自己年轻不会得脑梗,这点是错误的。

     

    事实是年轻人也可以得,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引起血栓形成原因。比如我们曾经有一个病人,颈动脉无名长了一个血栓;还有一些年轻人得了瘤子压迫了我们的颈动脉等等都是可以的。所以,脑梗是各个年龄都可以得的,只是说人到了45岁之后更容易发生这玩儿!

     

    那我们平时生活中出现哪些症状就要高度警惕脑梗塞的发生?


    脑梗之所以可怕,致残致死率那么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早期的表现,很容易,经常被我们老百姓给忽略。

     

    那具体有哪些典型症状?

     

    首先,第一个就是嘴歪,平时都能流利表达的,突然说话说不好了,说不太利索了,而且很容易犯困等等;

     
    还有就是我们医生经常说的一过性黑圈,突然之间,眼前啥都看不见,然后过了几分钟自己又好了,这种有时候就是我们一过性的脑缺血引起的,很可能那时候有一个小东西掉到我们脑血管了,或者出现了短暂的脑血管痉挛导致的,像这样的,大家还是要特别留意的!

     
     
    当然,还有一些病人,它也不完全眼前一黑,就是可能视野的缺损等等,这些其实都提示我们要尽早去医院检查,千万别以为它跟我们有一些突然心梗一样,你含一片硝酸甘油,这样的药,就会好,就没事,这不能完全对等处理的,因为脑梗塞很多时候是我们颈动脉突然的血栓形成全堵死的,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在3小时内,尽快输液溶栓,所以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平躺,尽量往医院送就对了!

     

     

    最后,我们说脑梗塞到底能不能根治?


    ,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根治,大部分是不能根治的。

     

    哪些人属于少部分可以根治的?

     

    比如大出血引起的,只要止住血,补充血容量就可以;

     

    还有由心脏或者其他地方脱落斑块堵塞脑血管,也可以根治,只要把血栓溶了就可以;

     

    但假如,你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那这种基本上不可能根治,因为这个病变是几乎不可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延缓,降血脂降血压控制糖尿病,或者吃一点抗血小板一类的药物,比如说阿司匹林、氯匹格雷等等,只有极少数病人可以根治。

     

    既然不能!那么对于已经发生过脑梗的病人,应该怎么做,可以减少脑梗的复发率?

     

    首先,第一次得脑梗要越早治疗越好。现在有很多病人送的太晚,到我们医院去的时候已经很重了,导致很多后遗症,也就是说对于目前很多脑梗病人,是没有完全好就出院的,而这肯定容易诱发二次、三次脑梗,我们强调跟时间有关系,因为治的越早,我血管早期通了,那么可能就恢复得更好,越不容易复发;

     

    其次,发生脑梗以后要严格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比如像我们脑梗病人出院,一般都会开具一些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凝治疗药物,这个大家一定要听从我们医生的,什么时候吃,吃多少,能不能停,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切勿擅自做主;


    最后,一定要改变以前生活习惯,积极干预引发脑梗的相关危险因素。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个人得了脑梗,大多数时候就说明这个人之前生活方式、习惯肯定是有问题,或者都能查出一些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等易于引发脑梗的危险因素,这些就需要我们去改,去控制,不要明知而不为,血压也不去控制,血脂高也不控制饮食,不服药;烟也不戒,而是好了以后就忘记它的危害。

     

    总结一句话:别好了伤疤忘记疼,脑梗复发往往是加倍奉还的!

  •  

    什么是老年痴呆?

     

    “他(她)忘记了很多,却从来没有忘记去爱你。”

     

    伴随着衰老,我们的记忆力也会逐渐减退,记不太清曾经发生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渐渐地,老年痴呆会让老人们生活不能自理,像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小时候,爸妈照顾孩子,长大了,我们开始照顾爸妈。但在此之前,是不是需要带着记忆开始下降的父母去医院进行一次详细的诊断呢?

     

     

    也许正是这小小的举动,就会挽救老人的幸福。在大众的认知中,老年痴呆往往指的是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无法治愈、无法逆转的疾病。

     

    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目前科学界和临床上对其发病原理和治疗的确在探索阶段。但实际上,阿尔兹海默症只是痴呆的一种类型。

     

    阿尔茨海默症

     

    并不是所有老年人出现的痴呆现象,都无法挽救!

     

     

    “爸,昨天给你买的新衣服还合身嘛?”亲切的问候在刘忠勇(化名)耳边响起。这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抬起了头:“啊,什么新衣服?”

     

    刘忠勇有些迷茫,他用昏花的双眼看着眼前的儿子,心中什么也想不起来。“儿子给我买了新衣服嘛,我怎么不记得了?我去找找……”他想站起来去找新衣服,却双腿颤抖。“爸,没事儿,你别动。”

     

    刘国富(化名)有些心酸地看着老父亲,安抚着他:“新衣服不就在您身上穿着的嘛?”刘忠勇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呆滞了一会儿,才拍拍腿,笑呵呵地道:“是啊,是啊……”

     

    牵着父亲的手

     

    他呢喃着……坐在轮椅上,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刘国富背过身,这个被老父亲一点点养大,已经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忍不住偷偷抹了把泪。

     

    平时工作忙,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父亲怎么就在几个月内渐渐地变成这个样子了?是老了……还是病了?他走出房间,拨通了姐姐的电话:“姐,我们一定要带着爸去医院看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常在各个榜单上被列为华南第一,在全国享有盛名。

     

    受访医生:杨超

     

    在广州工作生活,国富没有过多犹豫,便和姐姐带着老父亲来到了中山一院,在推荐下找到了神经外科的杨超主任——杨超主任曾经参与过中国第一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也曾主刀过高达93岁高龄老人的开颅手术,擅长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治。

     

    国富和姐姐推着轮椅来到诊室,老父亲坐在轮椅上,有时候显得有些呆滞,有时候又不知所措。

     

    行医经验丰富的杨超主任,遇到刘忠勇时,详细询问其病史,但没有轻易下结论。为了验证他心中的猜想,杨超主任对刘忠勇道:“您抬一下左腿,放下,再抬抬右腿”,老人在轮椅上完成了动作。

     

    “老人家,你能够起来活动一下吗?”“好,好的,大夫。”刘忠勇虽然能抬起腿,但却无法自己站起来。

     

    两个孩子合力把爸爸搀扶起来,但是半天刘忠勇都迈不开腿,一步都走不出去。

     

    在医生看来,他的双下肢无力非常严重!不过,站立时的力量比平躺时的力量差很多,非常有特点。

     

     

    “老人家,你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有多久了?还能记得吗?”杨超主任让刘忠勇坐下来后,问道。刘忠勇挠了挠头说:“记不太清了。”国富估算着:“大概有几个月了吧。”

     

    “病人有没有憋不住小便?”“三个月前我爸上厕所开始出现问题,赶不及到厕所就尿裤子里了,现在要穿成人尿布。”

     

    眼神呆滞的患者

     

    杨超主任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他说:“我建议——可以住院再观察一下。”杨超主任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但是已经有了大致的答案。

     

    “如果我没有估计错的话,你父亲的症状或许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好。”杨超主任的话,令国富又惊又喜!“不过,不是说,痴呆不能恢复吗?”

     

     

    杨超主任为什么会这样说?他知道正常的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往往病情进展得比较缓慢,通常来说,该病所导致的记忆力下降,整个过程会持续好几年。

     

    换句话来说,阿尔兹海默症只会在记忆力下降较长时间后才出现运动障碍,这也是它晚期的表现之一。

     

    但是与阿尔兹海默症不同的是,刘忠勇在记忆力下降的早期,便出现了严重的运动障碍。

     

    这让杨超主任高度怀疑,刘忠勇是由于脑积水引起的痴呆!除了阿尔兹海默症之外,痴呆其实还包括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脑积水以及由于脑血管因素引起的痴呆等类型。其中,脑积水引起的痴呆,所占的比例大概是5%。

     

    因为所占比例并不高,记忆力下降的症状又常常和阿尔兹海默症混淆,所以常常被人忽略。但脑积水引起的痴呆,通过及时的手术干预,是可以治愈的! 

     

     医生安抚患者

     

    果然,经过头部CT和腰椎穿刺等检查,刘忠勇很快便被确诊了患有正常压力脑积水!老年人的正常压力脑积水会引起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也会导致行走和平衡障碍。

     

    但正常压力脑积水不会引起颅内压增高,也就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因此常常难以被人发现,反而经常被误认为是阿尔兹海默症,导致治疗延误。

     

    与国富沟通之后,杨超主任决定对刘忠勇进行手术。

     

     

    “爸,小心点!”国富小心翼翼地跟在刘忠勇身边。白发苍苍的老人,此刻正在开心的扶着墙进行走路训练,不再需要儿子和女儿的搀扶。这是手术后几天的场景。

     

    自从明确诊断以后,杨超主任对刘忠勇实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将脑脊液改道引至腹腔,手术进行的很迅速也很顺利。实际上,手术治疗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诊断。

     

     患者恢复健康状态

     

    过了两三个月,刘忠勇在康复中心,已经能十分自由地进行康复训练,行走基本没有障碍,记忆力也恢复了很多,很快就能恢复成一个健康老人状态。

     

    既能再次记住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脸庞,又能自己行走、自理生活,对于老年人而言,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对此,杨超主任感到非常欣慰。

     

     

    大部分家庭常常会产生一种误区——老人记忆力下降、走路很慢、小便失禁等现象都是因为正常衰老导致,没有及时地去医院检查。但其实,在这些老年痴呆病人中,有一部分病人的发病可能因脑积水引起。

     

    当发现了家里老人出现了记忆力下降和运动障碍等表现时,千万不要忽略!

     

    好比小时候,只要我们有一点小病,爸妈就会紧张地守在我们身边,想尽办法带着我们去看病。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病了,也请多花点心思关注他们......

     

     关注患病父母

     

    照顾痴呆老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够有意识且及早带着老人来进行检查,就有可能大大节省日后的医疗费用,也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利用率。

     

    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及时地关注老人的健康状态,关注到老人近期的异常行为,及时来医院检查、确诊、手术,或许很多老人的晚年幸福就能够被拯救!

  • 一、老年性心肌病的一般治疗

     

    心力衰竭时应强调卧床休息,心力衰竭症状缓解后应鼓励老年人参加能耐受的体育活动,这对预防和治疗老年心肌病有较大作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抗心律失常,积极防治诱发因素,如避免劳累、限水限钠、纠正贫血,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注意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处理。使用心肌营养药物如辅酶Q10、曲美他嗪等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从而改善心肌功能。

     

     

    二、老年性心肌病的药物治疗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地高辛作为唯一不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死亡率的口服正性肌力药物,可降低心力衰竭加重所致的住院风险。老年患者或者肾功能受损者剂量减半,注意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并注意避免摄入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食物及药物。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线用药,它通过消除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可以很快地缓解淤血症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尿量增加。一旦淤血症状得到缓解,则以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以防再次发生液体潴留,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剂量。可同时合用保钾利尿剂或补充钾盐,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可以延缓和逆转心室重构,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螺内酯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具有防止心肌纤维化与心室重塑、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有很好的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病情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终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目前有证据可改善心力衰竭预后的β受体阻滞剂是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注意监测静息心率,以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分的剂量作为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并长期维持。
    血管扩张药如硝普钠、硝酸酯类: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在血压过低或血容量不足时应禁用血管扩张药,应用时要注意低血压的发生,故密切监测血压是十分重要的,以用药后平均血压较用药前降低10mmHg为宜。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据病情状况逐渐增加剂量。
    抗生素、化痰平喘药:如有感染发生,可加用抗生素抗感染,如有喘息、呼吸困难等可对症治疗。

     


    三、老年性心肌病的其他治疗

     

    介入治疗:少数患者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小于30%,已危及生命安全,而药物治疗不能控制,伴轻至中度心力衰竭症状、预后良好的患者建议置入心脏电复律除颤器(ICD),预防猝死的发生。
    手术治疗:心肌病患者若长期内科或介入等方法治疗无效,进入终末期阶段,在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可考虑进行心脏移植。心脏移植手术风险大,费用高,供体难求,且术后需长期服用抗排异反应药物,因此老年人慎用。

  • 中风的危险大家都知道,需要及时治疗和康复,但你知道除了导致死亡和瘫痪之外,中风还会有什么其他症状?

     

     

    麻痹

     

    麻痹或者肌肉不能运动是中风后最常见的障碍之一,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影响到脸、一只手、一条腿或者整个半身,这种情况称为偏瘫,也称为半身不遂,患者因日常活动如穿衣服、吃饭或走路变得困难,而饱受痛苦,此外,如果伤及小脑,还可能导致运动失调,产生行走、平衡和姿势问题。

     

    感知障碍

     

    有些中风病人感觉不到温度,疼痛,甚至不能分辨手上握着什么东西,但有些病人仍然能感觉到疼痛,麻木,四肢无力,身体某个部位也会感觉到异常等等。中风也会影响控制排尿的能力,导致尿失禁,使病人不知道需要排尿,或不能控制膀胱肌肉,导致便秘,肠胃不受控制。

     

    言语障碍

     

    根据神经病学和中风研究所的资料,1/4的中风患者会经历语言障碍,损害大脑的语言中枢,影响交流能力,如果伤及大脑的布洛克区会导致表达性失语症,那么患者就不能将文字在脑中形成正确流畅的句子,用书写或口语表达思想;如果伤及大脑的韦尼克区会导致接受性失语症,那么就不能理解书写的文字或其他人说的话。

     

     

    记忆减退,思维能力减弱

     

    中风可损害大脑中某些控制思维、记忆和学习的区域,病人可能会记忆丧失,思维困难,也可能会失去作出决定、计划、判断、学习、理解抽象概念以及进行更复杂的精神活动等能力。

     

    情感问题

     

    中风病人可能因中风而产生焦虑、恐惧、悲伤、愤怒等情绪,这是由于中风导致生理学上对生理心理功能的自然反应丧失,但病人可能无法控制情绪,进而发展为忧郁症,这是中风所致的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其症状和征兆包括体重猛增或暴减,疲劳,易怒,或有自杀念头,还可能感到家庭负担过重。

     

    改变行为

     

    你的问题可能会导致行为改变,变得不善于社交,不愿意与其他人,包括家人、朋友、同事或朋友圈中的任何人进行交流,而且家务和起居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关于病人可能面临的情绪压力,

     

    中风可影响大脑并导致疾病,如果在中风后存活下来,仍需面对疼痛、麻木、虚弱、说话、饮食等问题,因此,预防、护理和康复至关重要,不可马虎。

  • 上周一天的深夜,医院急诊科送来一个已经昏迷的67岁男性患者,呼喊没有反应,左侧的手脚不能活动,测血压:180/107mmHg!绿色通道做完头颅核磁共振后,确诊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经过医生的紧急抢救后,保住了患者的性命,但是遗留了很严重的肢体瘫痪。

     

    据主诊医生了解,该患者张师傅今年67岁,3年前就查出患有高血脂,但是不以为意,因为觉得自己身体不错,既不吃药,也不定期复查,经常晚饭后呼朋唤友一起打麻将,一打就是几个小时,不怎么动,也不喝水,经常要与朋友们打麻将到凌晨才恋恋不舍地回家,而且张师傅是个老烟客,吸了几十年的烟,每次打麻将都要抽一包烟左右,这次发病就是倒在了麻将桌下。

     

    主诊医生告诉张师傅的家属,这次的脑梗死发病与张师傅患有高血脂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是因为高血脂能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会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发生脑梗死;另外,长期吸烟、打麻将久坐等因素也对脑梗死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诊医生提醒广大的老年朋友,夜间是脑梗和心脏病的高发时间段,晚饭后这些事一定要少做!

     

     

    老年人晚饭后这些事,要少做!

     

    1)晚饭后立即吸烟

     

    有研究表明,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度随吸烟量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烟草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导致患者血液质量降低,脂质成分与纤维蛋白原成分会随疾病的发生逐渐升高,引起患者血液过于粘稠。

     

    有很多学者认为,吸烟可导致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而且能够促进颈动脉内粥样板块形式,对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吸烟还能够增加脑细胞凋亡的速度,从而使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增大。

     

    2)晚饭后久坐不动

     

    很多人喜欢在晚上长时间坐在电脑桌前玩游戏或长时间打麻将,这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不利于血液循环,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且夜晚是胆固醇合成的高峰时间段,如果长期晚饭后久坐不动,会增加患高脂血症以及肥胖的风险,最终也会增加脑梗死风险。

     

    3)晚饭后熬夜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嗜酒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但却忽略了熬夜。现代社会,熬夜打麻将、上网、加班等不良生活习惯屡见不鲜。其实熬夜也可能诱发脑梗死。

     

    有研究表明,熬夜引起脑梗死可能与褪黑素分泌的减少有关以及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长期的熬夜会导致睡眠不足,长此以往会出现血管痉挛,还会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会使血管收缩,粘稠度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最终会诱发脑梗死。因此,务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最好保证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背景下,脑梗发病率越来越高,要预防脑梗,除了上述饭后不做的事情之外,建议做到以下5点来预防脑梗:

     

    1)适当运动:

     

    适度的运动如慢跑、步行、打太极拳等是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措施。

     

    2)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可有效预防脑梗死。

     

    3)合理饮食:

     

    饮食方面,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多吃水果蔬菜,不吃或少吃油腻、高糖分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此外,人们可多吃深海鱼、海带、黑木耳、洋葱和玉米等有利于清除血管废物的食物。

     

    4)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比如吸烟、饮酒、熬夜、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引发脑梗死,应该远离。此外,也应该少动怒,保持愉快的心态。

     

    5)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一定得有效控制,不能放任不管。

     

    参考文献

    [1]王芳,李宁.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156-157.

  • 医学小侦探告诉您:提到脑梗,很多第一反应都会跟题主说的一样,认为是突发,突然间发生的,怎么就脑梗了?这人怎么说不在了就不在了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很重要的原因是脑梗的早期表现,特别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在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我们有一个病人,在家里走着突然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了,幸亏旁边刚好有墙,立马自己扶着,过了没几分钟,立马自己就好了,这时候大家第一反应是自己贫血或者是低血糖,甚至认为是自己这几天没休息好引起的!

     

    很少人会认为已经是发生脑梗前兆,是一过性脑缺血造成的,就是突然有一个东西掉进了我们的脑血管,但是它太小,或者堵塞血管特别小,只是表现为小血管痉挛,很快融掉了!结果那个病人有一夜突发脑梗,发现时候送的太迟,至今留下来半边瘫痪。

     

    所以,很多时候脑梗发生之前,这人是有一些表现的,只不过你我他都不怀疑有可能是脑梗,像嘴巴稍微有点歪、突然说话感觉不像以前那么利索了,最近也不知道为什么,正常工作睡觉,还特别容易犯困等等,其实这时候我们就要小心了,提示我们尽早到医院去检查!

     

    所以,说脑梗完全是突发,从医学角度来说,这是不对的,大多数时候应该说是我们把它忽视了,是一种特别容易忽视疾病。那么一个人为什么会发生脑梗?是题主说的有医生说有一件事没做好,造成的吗?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脑梗塞是怎么一回事吧


    在平时生活当中,其实有很多人把脑梗塞与脑卒中当成是一回事,其实从医学角度上讲,这不是完全一样的!

     

    脑卒中其实分为两种:

     

    一种是缺血型的,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脑血管堵塞或者变窄了以后,导致对应的脑血管缺血缺氧,引起坏死,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导致病人死亡,这其实就是一个脑梗的过程!

     
    另一种是出血型的,就是说这个病人不是因为血管堵塞,狭窄引起的,而是因为其他一些原因导致大出血,体内血容量降低引起的!

     

    所以,我们平时说的脑梗,其实对应的应该叫做缺血性脑梗塞,而这种脑梗塞大概占了我们脑卒中病人的70%左右,因此,是大家应该重视的。

     

    那这种脑梗塞的发病率怎么样?大家平时应该能体会到,我们身边发生脑梗塞的人真的不少,随时都能听到某某得了脑梗,在临床上确实也是这样的,我们国家每年引发的脑梗病人大概在150万左右,其中有100万可能会面临死亡的风险,所以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实都不低。

     

    那么平时出现哪些典型的症状,我们大家就要注意怀疑自己可能得了脑梗呢?

     

    从意识上判断,这个人特别容易犯困,明明睡了很久但是还是很想睡觉,甚至你叫他时候他时候明显反应迟钝,甚至昏迷状态;
    从感觉上判断,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一侧胳膊或者手,或者腿灵活度下降,发沉,动不了了,或者是说你感觉到自己一侧的身体被什么虫子咬了,有点发紧感觉,面部出现一侧感觉障碍,歪,明显捏起来感觉下降了,这可能就是出现了面瘫,所以这些感觉其实每个人可能都太不一样,但是大多数人会表现为单侧,碰到这些情况都要注意了;


     
    从语言表达来看,这种比较好理解,就是平时说话都比较利润的,结果突然就说不好了,断断续续,甚至无法表达了,明明知道这个是什么东西,结果硬是说不出来;


    从眼睛来看,突然感觉好像看什么东西都是有一块是看不到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偏盲,或者就是我在文中最开始说的那个病人,出现了一过性黑蒙,眼前一黑的感觉,这也是在提醒我们有可能是脑梗缺血造成的。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在脑梗出来之前,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会有一定差异性,并不完全说跟我陈医生说的一模一样,但是基本上都能有类似上述典型的症状,发现以后一定要及时就诊,切记这不是你吃点硝酸甘油就可以解决的,脑梗不比心梗,这要么是我们颈动脉突然血栓形成把我们的血管堵死了,要么就是一个血栓掉到我们大脑里面,而这些都是我们吃个硝酸甘油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要做的拨打120,联系急救车,最快送往医院。

     
    如果抢救不及时,病人哪怕没有死,也会导致一侧的瘫痪,甚至还有的病人会诱发癫痫,平时大家在路上看到的一些拄着拐杖走路,或者走路一摇一摆,一侧动不了的等等,都很可能就是脑梗没有及时发现治疗留下来的后遗症,严重后遗症还会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而出现精神疾患,所以预防脑梗非常重要!

     

     

    了解了以上知识以后,我们再来说一说那么一个平时好端端的人为什么会发生脑梗?是题主提到的有医生说有一件事没做好,造成的吗?


    首先,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不存在题主说的一件事没做好,就会造成脑梗,而引起脑梗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大家平时说的血管堵塞引起的脑梗,只不过因为这种是最常见的,所以可能就会给大家一种错觉,觉得脑梗就是血管堵塞这一种原因。

     

    实际上,发生脑梗的原因还包括有以下几种:

     

    一是血液因素。比如患有高血小板症、高红细胞症等病人,由于血液很容易引起高凝,就像是血管里面胶水放多了一样,很容易凝固,这时候也会造成脑梗;

     
    二是机械因素。比如我们一个人的心脏或者哪里比较重要的大动脉,血液斑块刚好掉下来一块,随着血液循环把我们脑血管堵塞了,这时候也会引起脑梗,但这种脑梗只要及时治疗,溶栓,基本上可以痊愈;

     

    三是引起出血性脑梗塞。就是这个人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导致大出血,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

     

    接着,我们说大多数都是由于血管因素引起的脑梗,也就是给我们的大脑供血的血管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长期导致血脂或者其他杂质沉积,突然有一天斑块脱落,堵死了我们的脑血管,引起我们的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导致的。

     

    而引起我们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也不是题主说的一件事没做好,就会发生的,它也有很多原因,而且有一些是不可控的。

     

    比如年龄。人老了,包括血管在内的很多组织器官都会发生老化,硬化,这是正常生理变化,就像是我们家里买的水管,用久了,自然而然就会老化,硬化,完全一样的道理。

     

    当然,大多数是可控的,大家平时日积月累,没注意的导致过早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比如长期高脂、高盐饮食;

     

    比如长期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比如没控制住体重,肥胖;

     

    比如有高血压、高血糖,不去控制治疗等等

     

    大家记住,动脉粥样硬化绝对不是一天两天事情,而是一个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慢慢积累过程,不是一件事情做太多,而是很多事情做太多原因导致的!

     
    最后,我们说怎么才能发现自己是不是得了脑梗?上医院,做CT或者是核磁共振,都能直接找到我们是哪一块的血管出现问题,但是相比核磁共振,CT可能对于小的病灶8mm以下的,看的不太清楚。但是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脑梗,我们还得做一些其他检查,比如颈部超声,看是不是颈动脉狭窄或者堵塞造成的,或者做主动脉CTA,看是不是心脏那边掉东西过来导致的等等。反正,早期确诊脑梗,首选核磁共振会更好一些!

     
    既然脑梗原因有很多,那么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降低发生脑梗几率?


    第一,从生活习惯上去预防,最主要也就是我刚刚说的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去掉,去改掉,比如明知道抽烟喝酒不好,要戒烟限酒;比如明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压、高血糖或者高血脂,要积极治疗,控制;比如控制体重,多运动,避免超重;比如要保证均衡饮食,杜绝高盐、高脂等不良饮食习惯等等。

     

    第二,从体检发现到必要时服用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去预防。每年要有一些健康体检,比如查血脂,查查颈动脉,必要时还要看一些自己脑血管情况等,发现自己心脏冠状动脉或者颈动脉等等,有堵塞严重斑块,要积极求医,对于没达到需要手术的,要遵从医嘱服用一些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注意,所谓的每年定期输液通血管,是不可取的,输液最终都会被代谢出去,是无法预防的。

     

    专业提醒


    脑梗是一个需要大家平时积极预防的疾病,因为一旦发生,不能获得及时有效治疗,非死即瘫,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但脑梗不是题主说的那么简单,一件事情没做好造成的,如果是那样,脑梗病人也不会那么多,也不会有时候防不胜防,而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做好,才能减少发生的。

  •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一系列急救。

     

    通常复苏进行得越早,存活率越高。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可达50%左右, 4-6分钟内复苏存活率只有10%左右, 10分钟以上,存活率非常非常小了。可见心肺复苏对抢救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前两天出急救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六十多岁老大爷逛菜市场时突然晕倒,路人急忙施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当我们到达现场时看到这么一幕:

     

    有人为老大爷做心肺复苏,还有人在做人工呼吸,而老大爷却在手脚挥舞挣扎抵抗着,那么这种情况到底需不需要为患者做心肺复苏呢?

     

    心肺复苏对于心跳、呼吸骤停者是生存的希望,但如果在有心跳、呼吸的人身上实施心肺复苏那就是一种伤害,因为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是利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按压,按压深度为成人胸廓下陷5至6cm、儿童胸廓下陷4至5cm,容易导致胸肋骨骨折的发生,心脏正常收缩泵血也会受到影响,更严重地继发胸腹腔脏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心肺复苏的指征,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因此,绝对不能在有呼吸、心跳的正常人身上进行心肺复苏!

     

    那么,到底哪些人才需要做心肺复苏?

     

    如果发现有人突然晕倒在地,在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我们首先要轻轻拍打被救者的肩膀,在耳边重重地呼喊,判断被救者是否有意识,然后用我们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是否有气体流出,用眼看胸廓是否有起伏,同时用手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波动,如果确定其心脏呼吸停止了,这时我们就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

     

    如何做心肺复苏,要按照这7个步骤一次进行:

     

    1、评估环境

     

    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排除危险,并做好个人防护。

     

    2、判断意识

     

    轻轻地拍伤员的肩部并在耳边大声呼唤;同时,观察伤员面部和胸腹部。如果伤员无反应,面部、口唇苍白或明显紫绀、胸口无起伏,说明伤员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3、高声呼救

     

    指定专人,快打急救电话120!呼吁会救护的人员一起参加救护。

     

     

    4、摆放体位

     

    将伤员置于坚硬平面,以便胸外按压

     

    5、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胸骨下半部(快速定位可选用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要点:双手掌根作为着力点,利用上半身力量垂直进行按压;按压后要充分回弹后再次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5-6厘米

     

    6、打开气道

     

    检查伤员口腔(有异物要清除),再使用仰头举颏法,将下颌角和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成人)。

     

    7、人工呼吸

     

    捏紧伤员鼻孔,并张大嘴巴包紧伤员口唇进行人工呼吸,边吹气边用余光观察伤病人胸部是否抬起。人工呼吸时最好用衣服、毛巾等等的布料隔开!

     

    按照胸部按压30次和人工呼吸2次,30:2比例一直循环抢救,直至伤员恢复心跳呼吸或者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再次提醒大家:绝对不能在有呼吸、心跳的正常人身上进行心肺复苏!

  •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抗心律失常药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新的心律失常,甚至加重原有病情。那么,如何才能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一方面,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较为单一,难以实现全面的调节;另一方面,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产生副作用的剂量非常接近,难以准确把握。例如,一位64岁的老年患者因频发性房性早搏及短性房颤服用胺碘酮治疗,长期服用导致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这就是药物副作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那么,如何降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风险呢?首先,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逐步确定最小有效剂量。同时,在加减药量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必须咨询医学专业人士。此外,可以选择具有整合调节作用的参松养心胶囊,该药可以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阻断心律失常发生,同时改善心肌供血,消除心律失常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此外,定期到医院的心血管科进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合理用药、日常保养和定期随访是降低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风险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 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指的是心跳速度过快,超过正常范围。这种异常的心跳可能导致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晕厥或心脏骤停。

    虽然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方法有很多,但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减缓心跳速度,延长心脏节律,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适合所有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心脏功能、心律失常类型、病史等,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手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手术通过电极导管在心脏内部进行精确的定位,消除异常的心肌细胞,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戒烟限酒等,以降低快速心律失常的复发风险。

  • 介入手术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一直备受医生和患者的关注。然而,传统的介入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长时间穿着沉重的铅衣,近距离接触X射线,这不仅给医生的身体带来极大的负担,也增加了职业病的风险。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引进了新一代电生理影像技术Univu,该技术通过将DSA影像技术和三维导航技术相结合,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医生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据了解,Univu技术将心律失常手术时间缩短了近一半,医生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减少了近70%,有望将心律不齐治疗引入“绿色时代”。

    此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朱文青教授还指出,中国约有2000万心律不齐患者,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高达54万,其中88%的心源性猝死由心律不齐引发。因此,提高公众对心律不齐的认识,加强预防意识,对于降低心律不齐导致的死亡风险至关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心内科之一,拥有先进的治疗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未来,医院将继续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在手机上预约了心血管内科的线上问诊。我点击进入后,首先看到了医生发送的提醒事项,这让我感到医生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医生您好,我立刻开始了我们的对话。我告诉医生我的基础病没有,但之前血压有点高,后来降下来了。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一些问题,比如是否查过超声心动图。

    我回答了医生的问题,并上传了一些近期的检查结果。医生看到后,告诉我房颤最主要的风险就是导致脑梗死还有心功能不全,这让我感到有些担忧。

    医生建议我做一些检查,比如心脏超声,以确定手术的可能性。我得知医院建议我做房颤微创手术,于是我又询问了医生关于手术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如果没禁忌可以考虑做射频消融手术,并让我先检查心脏超声,看有没有禁忌。我对此感到很放心,因为医生的建议都是基于我的具体情况。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安排了心脏超声的检查,并等待结果。医生告诉我,根据检查结果,我可以手术,并建议我尽快进行射频消融手术。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我知道,有了医生的帮助,我能够更好地面对疾病。

    整个线上问诊过程,医生都非常耐心、专业,让我感受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和高效。医生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为我解答了心中的疑惑,让我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心脏早搏和房颤是常见的两种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两种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和射频消融手术。

    一、药物治疗

    1.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减轻早搏症状,降低心脏负担。

    2. 钾镁合剂:氯化钾和硫酸镁的合剂,可纠正离子紊乱,改善心脏功能。

    3. 胺碘酮:对于房颤患者,尤其是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

    二、电复律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可考虑电复律治疗。同步直流电复律可快速转复房颤,恢复正常心律。

    三、射频消融手术

    对于永久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通过射频消融,可打断心房中的多个异位起搏点,从根本上治疗房颤。

    四、心房早搏与房颤的关系

    心房早搏是房颤的先兆,早期治疗早搏对于预防房颤具有重要意义。心房早搏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避免诱发房颤。

    五、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

    3. 戒烟限酒。

    4. 保持心情舒畅。

    六、医院及科室

    心脏早搏和房颤的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心内科进行诊断和治疗。

  •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增加中风风险。近年来,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对于预防中风至关重要。然而,如果口服抗凝剂无法使INR(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至少2.0的水平,就会增加中风的风险,甚至导致中风发作更加严重。

    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Elaine M.Hylek博士指出,医生在治疗房颤患者时,往往担心抗凝剂相关的出血并发症。一些医生会质疑,INR低于2.0是否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同时降低出血风险。然而,Hylek博士的研究结果表明,INR低于2.0可能并不合适,因为此时中风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只有在INR达到4.0时,最严重的出血并发症——颅内出血的风险才会开始增加。

    该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对象为1355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研究人员通过回顾病历,评估了抗凝剂的应用和中风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中共发生596例缺血性中风,其中大多数中风发生在未服用华法令或阿司匹林的患者中。

    与入院时INR至少为2.0的患者相比,INR值较低的患者发生严重中风的危险性增加90%,30天内死亡风险增加3.4倍。华法令治疗的患者,如果INR值较低,其30天死亡率和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相似。

    Hylek博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抗凝剂的强度会对中风的严重性产生影响。但是,有可能当INR低于2.0时,血栓会增大。对于刚发现INR低于2.0的患者来说,这一研究结果并非意味着需要立即做出巨大改变,但希望这一结果能够指导治疗方案,我们不建议将INR目标定在2.0以下。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定期监测INR值,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抗凝剂剂量。此外,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等,以降低中风风险。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电活动失去规律有序,被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所取代。这种异常的心律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功能损害、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壁血栓形成。

    治疗房颤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病因和发病时间进行个体化选择。对于初次发作且在24-48小时内为急性房颤的患者,大多数情况会自行终止。若症状严重,可给予静脉用药,如减慢心率、转复窦律等。

    对于阵发性慢性房颤,发作时处理与急性房颤相似,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口服心律平、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持续性慢性房颤,若不能自行转复窦律,治疗需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大小和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可选用心律平、胺碘酮等药物,并注意预防栓塞。

    对于经复律和维持窦律都无效的慢性永久性房颤,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心室率,可选用倍他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地高辛等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工作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戒烟戒酒;控制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创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避免外界刺激。

    心房颤动是一种复杂的心律失常,需要患者、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患者群体可能达到数千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房颤的发病率还将持续上升。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负担。

    针对房颤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预防性治疗:对于首发房颤、发作不频繁且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预防性治疗。对于房颤复发的预防,可以使用房颤复律药物。

    2. 频率控制:频率控制的目的是将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避免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或心功能下降。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和洋地黄等。

    3. 节律控制:在电击复律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提高复律成功率并降低复发率。常用的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伊布利特和多非利特等。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等。此外,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进行规范治疗也非常重要。

  • 那天,我焦急地拨通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电话,声音颤抖地对医生说:“你好,非常着急。”我感到心悸不已,医生安慰我说:“别着急,慢慢说,我在这里听你说。”

    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心房颤动和心悸已经困扰了我一个月。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详细询问了我的病史和生活习惯。

    医生告诉我,我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较大。我焦虑地问:“手术风险大吗?”医生回答:“手术风险是有的,但不是太大。而且,如果不手术可能会导致脑梗塞,心力衰竭等问题。”我犹豫了,手术费用大概6万左右,我担心能否承担。

    医生建议我选择在乌鲁木齐进行手术,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医疗条件。我询问:“有比较好的推荐吗,还是可以去内地做,可以报销吗?”医生说:“在河南的费用大概6万左右,你可以考虑去河南。”

    医生告诉我,手术原理是电隔离,我的房颤不算严重。我询问:“手术会有风险吗?”医生回答:“有风险但不是太大。”

    我开始担心我的失眠问题,医生告诉我:“他失眠了一个月,可能是失眠问题导致的。”我回忆起之前有医生说是植物神经紊乱,医生说:“植物神经紊乱可能是导致房颤的根本原因。”

    我再次咨询医生:“医生您能回答我图片里的这五个问题吗?”医生说:“我手术后给你一个个解释。”

    医生建议我去神经内科看看,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失眠我最好还是去神经内科看看。我询问:“哪就去神经内科或者精神心理科看看?”医生回答:“应该先去神经内科吧。”

    医生说:“两边一起治疗可以吗?”我回答:“也可以。”医生说:“但房颤如果心率不是太快的话,也不是急诊手术。”

    医生的回复让我感到安心,我知道他是一位有责任感的医生。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在手机上预约了线上问诊,因为最近身体有些不适。一位来自心血管内科的医生耐心地为我解答了我的疑问。他说,我目前的症状很可能是持续性心房颤动,需要调整药物并来医院做进一步评估。

    他询问了我的详细病史,包括房颤多久了、有没有其他症状等。我告诉他,最近因为血糖高、血压低、头晕,才发现原来只有心律不齐的情况。他还了解到我有鼻窦炎,但并未因此忽略我的主要症状。

    医生告诉我,房颤需要及时治疗,因为它最大的风险是栓塞血栓,脑血栓的风险会比较高。他建议我到门诊评估一下,并根据我的情况调整用药。

    我询问房颤能否根治,医生告诉我,可以通过做消融手术,成功率大约80%。但考虑到我目前血糖较高,他建议我在医院控制血糖,暂时不检查会有危险。

    在咨询过程中,医生始终耐心倾听,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和安慰。他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和关怀。最后,他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