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个小小的“卡扣”,让93岁腰突老人重新站起来了

一个小小的“卡扣”,让93岁腰突老人重新站起来了
发表人:京东健康

研究发现,大约8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时段会经历腰痛。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15.2%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率仅次于感冒,且大多数腰突患者集中在中老年人群,现呈年轻化趋势发展。

 

 

很多人认为,腰疼不是病,养着就好,有的甚至在硬板床上一躺一个多月。但实际上,腰疼既有最佳治疗时机,也有鲜为人知的新技术,用好了,高龄老人也能重新挺起腰板生活。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通过一个案例带你了解腰痛患者的新选择。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唐海

 

新技术让老人重新站起来

 

今年93岁的吴老太太,大半生都在医科院某研究所工作,直到84岁才退休。她在街坊邻居里一直是出了名的老寿星,至今耳不聋眼不花,平时还自己去公园锻炼,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就在几个月前,老太太连起身站立都成问题。

 

因为长年累月的工作,吴老太太一直患有腰椎病。三年前,她的病情加重了,于是去了家附近的北京友谊医院诊治。她        自 述腰背部疼痛,步行距离只有200米左右。

 

骨科主任医师唐海结合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其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来考虑到吴老太太年事已            高,无法承受手术,便遵从家人和吴老太太本人意愿,暂时不住院,采取保守治疗。

 

回到家后,家人每天按时给老人搽药、贴膏药、按摩理疗,疼痛暂时得到了缓解。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老人的腰椎        病 又犯了,过去经常吃的止疼药已经没了效果,最疼时只能靠家人扶着走几步,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质量大不如      前。

 

于是,家人推着轮椅、带着吴老太太再次找到唐海主任,寻求进一步治疗。

 

 

“93岁高龄,这对于任何手术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患者目前生活质量极差,如果不手术治疗,将一直痛苦下去。”唐海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对于高龄老人的腰椎问题,医生通常都不会建议手术,首先推荐保守治疗,比如用药、卧床休息、推拿按摩、牵引、佩戴腰围、打封闭等。

 

但长期静养可能会躺出其他问题,长期大量吃药又很可能导致肝肾损伤,甚至神经系统问题。

 

再次看到吴老太太时,唐海的内心很是纠结,但这次,家属和老人对手术的坚持和笃定让唐海有了信心。

 

经多学科评估和会诊后,唐海最终决定用新的微创手术技术—BacFuse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为老人进行治疗。

 

影像学检查提示,吴老太太腰椎管内黄韧带严重肥厚,椎管面积严重减少。

 

唐海通过实施BacFuse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即在腰麻下行体内棘突间提供持续的内牵引,关节突开窗切除增生的黄韧带,持续牵拉后纵韧带、增加椎管面积。

 


 唐海教授讲解BacFuse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的原理

 

手术十分顺利,用时一小时,出血量也只有30~40毫升。术后,腰椎管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宽,三个月左右,老人就离开了轮椅,自己步行到卫生间、厨房,还能去公园散步,回到老单位转一转。

 

一个小卡扣 撑开挤压在一块的椎体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大多都会表现出腰痛、下肢疼痛和麻木、间歇性跛行、行走困难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典型症状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等腹压突然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

 

牵引等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常见病,目前的治疗方式存在局限性,并不能解决患者病痛。”唐海说,传统的中医治疗主要是牵引,朝上下两个方向牵拉,撑开椎间隙,牵拉后纵韧带,这样使椎间盘被回纳,不再压迫脊髓。

 

 

但牵拉只能解决一时病痛,受自身重力作用,慢慢地椎间盘又会突出,症状就又来了。

 

椎弓根钉固定术

 

后来,有了椎弓根钉固定术,也就是人们常讲的“打钉子”。从后背把椎板和棘突切开,将露出的神经根和脊髓剥到一边,把突出的椎间盘切除。

 

 

这种手术会破坏整个骨骼,必须打钉子稳定住局部脊柱结构。因力学强度太硬,易造成临近腰椎间盘节段出现新问题,即邻椎病,所以这类手术在国内外越来越少用了。

 

椎间孔镜术

 

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是椎间孔镜术,经皮进入脊椎后,把神经根剥到一边,孔镜从椎间孔进去,再切掉突出的椎间盘。

 

这类手术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误伤神经根或脊髓。如果突出的椎间盘没切净,在重力作用下极容易再次复发。而且,这类手术对主刀大夫的水平要求很高,学习曲线很长,前50~100台手术出现损伤风险的可能相对较大。

 

因此,美国人虽然发明了这个技术,但由于美国商业医保反复理赔成本较高,在2016年已经基本叫停。但在我国,这种技术仍是大多数医院治疗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术式。

 

针对上述“困局”,唐海带领团队开展了BacFuse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治疗腰椎病的探索。该技术于2011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已成功开展数千例,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也有医院开展此手术,尚未有不良事件报告,国内多个城市三甲医院也在陆续开展该术式。

 


 BacFuse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模型

 

BacFuse系统是一种后路、非椎弓根固定系统,适用于颈椎之外的单阶段椎体疾病,通过植入BacFuse棘突间融合器,撑开棘突间隙,一方面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回缩到原始位置,修复椎间盘。另一方面通过牵拉后纵韧带、黄韧带,增加椎管面积。

 

这种手术不动大的腰椎结构和椎间盘,只破坏棘间韧带,放入一个撑开器,在两个相邻棘突间“叠瓦状”固定,以增大棘突间的应力作用,让重力通过棘突间内置物向下传导,减少受损椎间盘的压力,从而让突出的椎间盘自己慢慢复位。

 

所以,这种手术也被称为“脊柱内牵引”,避开了传统体外牵引的弊端,同时还能与骨移植材料一起使用。

 

唐海说,对高龄、合并症多的患者来说,传统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创伤大,易出现术后并发症。BacFuse手术是微创的,风险更低,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仅需在腰麻下完成,适用范围广,从胸骨到骶骨的椎间盘皆适用,保护邻近节段,减少邻椎病发生,降低再手术风险。

 

术后,病人整体感觉很舒服,腰椎仍能自由弯曲,不像打钉子后,腰椎会变得“很板”,弯曲受限。

 

从2014年至今,唐海团队已完成BacFuse微创手术700余台,年纪最大者96岁,最小的18岁。唐海说,等到患者突出的椎间盘完全复位后,这个撑开器还可以取出,即便不取出,也能终身使用,核磁检查不受影响。

 

当然,这个手术也有禁忌症,肿瘤病人、腰椎滑脱、椎间盘脱出、腰椎管骨性狭窄等都不太适合。

 

丢掉坏习惯,腰板挺起来

 

数据表明,35~55岁是腰痛的易发年龄。随着不良生活方式越来越常见,腰痛越来越多地出现在35 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中,于是有不少年轻人常常调侃自己是“20岁的身体,50岁的腰”。

 

腰疼牵扯问题特别多,从皮肤到椎间盘要经过很多组织结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起腰疼,不仅腰椎间盘突出会腰疼,筋膜炎、小关节肥厚堵塞、骨质疏松、周围的炎症等,都可能诱发腰痛。

 

但腰椎间盘问题更为严重,由于没有血液的供养,一旦损伤,自我修复能力较差,出现退化后,很容易发生结构的改变。

 

 

一旦有了腰椎间盘突出问题,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少活动,做牵引,多休息;如果保守治疗三个月以上效果较差或症状反复发作,则需选择手术治疗。

 

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的老人原则上不适合手术,但最好由多学科医生综合判断,能手术的尽量不要放弃治疗机会。

 

唐海说,人每走一步,腰椎就有6个方向的运动,过屈过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这种磨损每天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在原本损耗的基础上,又加速了腰椎老化和损伤。

 

不当姿势

 

这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例如——

 

  • 人平躺时,腰椎受力最小,大约25公斤;
  • 直立时,腰椎受力约100公斤;
  • 坐着时,上半身直立状态下腰椎受力约140公斤。
  • 上半身前倾会使腰椎受力骤增,站着身体往前倾时,腰椎受力变为150公斤;
  • 坐着身体往前倾时,腰椎受力增大到近200公斤。

 

不同姿势下腰椎所承受的压力

 

不良习惯

腰部受寒,健身卧推,久坐,通宵打麻将,玩手机,过度负重,弯腰……都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超重肥胖

胖人的椎间盘负担更大,容易出现小关节肥厚,要避免过度肥胖。

 

职业因素

柜台迎宾等服务行业从业者、重体力劳动者、伏案办公的白领一族等,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

 


 

营养素缺乏

平时注意补充营养,氨糖是关节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30岁以后人体氨糖含量不断降低,且不再生成。因此,日常除了钙质,还要加强氨糖的补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腰痛疾病介绍:
腰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是指身体的后方肋骨以下、屁股以上的部位的疼痛症状,具有发生迅速、消退快、复发率高等特点。腰痛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明确病因,多是由于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长期保持某种姿势引起的,这类腰痛被称为特发性腰痛。另外,腰痛还可能会由一些疾病导致,比如脊椎骨折、尿道结石、痛经、盆腔炎、子宫肌瘤等。若腰痛发作急、疼痛程度不高,而且没有其他的身体不适症状时,可以不用去医院就诊,经过休息后可自行缓解。若腰痛反复发作或者发作时疼痛程度剧烈,或一次发作时间较长,甚至还出现了其他身体不适的症状,此时应该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们的腰太难了……来看看腰椎所处的位置,腰椎相当于人体的轴承,需要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经常容易超负荷工作。 

     

    但是腰椎承受能力有限,时间一长就容易出问题。 

     

    2019年的一份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腰痛患病率约为20.88%~29.88%,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我们身边总有一两个朋友或家人有腰部问题,如果不是他们可能就是你。

     

    腰痛是身体哪里出问题了?

     

    腰痛问题和职业有很大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医疗工作、重力劳动、车辆驾驶、电脑操作,是腰痛问题的高发职业。

     

    这些职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共同点——需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或者超负荷工作。

     

    从事需要久坐久站工作的人,腰痛大多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一项湖北地区的调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达到了7.62%。 

     

    我们的椎间盘充满了水,它需要水分的平衡来保持椎间盘的弹性。当我们躺下的时候,椎间盘受到的压力减小,水分就会进入锥体。 

     

    坐着或者站着的时候,锥体受压,水分便排出,当椎体承受过大的压力时,处在两块椎体间的椎间盘就会被挤得变形,它超出了自身应有的范围,触碰到了神经,就会出现触电感,那感觉是从上到下的酸爽。

     

     

    我在临床中观察发现,其实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腰椎问题,只不过临床症状不太明显,所以建议大家工作半个小时左右后,一定要活动5分钟,让我们的腰椎吸吸水。 

     

    突然的弯腰、转身、提重物等也会引发腰痛。 

     

    其实大多数人的腰背肌没有足够的支撑力,腰椎稳定性不好,突发的用力易导致小关节(有点像羊蝎子最上层的突起)的错位,且不易及时归位,七扭八歪的小关节触碰了神经,就会腰痛。腰椎小关节就是。 

     

    突如其来的腰痛该如何解决?


    腰痛每个人体验不太一样,有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全身会有种触电般的疼痛,之后很长的时间里,你会感到浑身僵硬,腰部的神经就像被抽出来来回摩擦一样。 

     

    这个时候你需要准备两件事,带腰围——稳定腰椎,睡硬床板——缓解疼痛。 

     

    我们需要立刻平卧休息,憋气收腹(为了增加腹内压,稳定腰椎),待疼痛缓解后,带腰围(或者用其他代替品,主要是让腰椎稳定)。 

     

    当然这只是一时应急策略,出现这种情况不能拖,一定要立即去医院骨科或康复科挂号。 

     

    如何拥有一条好腰?


    腰部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维持核心稳定性,腰背肌就是传说中的核心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在大家的工作大多需要伏案久坐,不免会弯腰驼背,导致腰背部肌肉被动拉长。然而平时不注意锻炼腰背肌,就出现了前后肌力的不平衡,这便是造成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1. 平板支撑

     


    锻炼核心肌群,这个可不是让你去健身房撸铁,因为当你核心不稳定的时候,做任何大重量的动作都是毁身体,最简单有效的锻炼方法:平板支撑。 

     

    可以从几秒开始,逐步加长时间,不仅可以帮助有效稳定腰椎,对有效防范过年吃起小肚腩也很有帮助。 

     

    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塌腰(千万不要),保持背部是一条直线,深呼吸,做到力竭。 

     

    进阶动作:

     



    抬起一只脚或者同时抬起对侧手脚(能保持这个3分钟,你就很厉害了) 

     

    2. 靠墙W站立




    找一个无凹凸的墙,脚跟离墙10CM,将臀部、肩部、手腕(尤其是这个很重要,是手腕的全部)、枕骨(后脑勺)靠在墙上,此时正常应该腰离墙一个拳头是正常的,如果你的腰离墙的距离多了或者少了,自行调节到离墙一拳。 

     

    这是一个整体姿势的调节动作,非常的好用,没有具体的时间和组数,做到你坚持不住。 

     

    3. 桥式运动

     

    非常经典的自我治疗和预防腰痛动作,仰卧在稍硬的床上,双腿并拢,屈膝屈髋90°,抬起腰部,注意抬起的角度要不痛为主,一定不要抬的太高。


    这个桥是平桥,不是拱桥,如果抬起的角度太高,下腰部压力过大,会造成进一步损伤。 

     

    进阶动作:




    单腿,12次/组,4-6组。


    不过腰不好没关系,毕竟我们头发还少~

    参考文献:

    [1] 陈栋, 陈春慧, 胡志超, 邵振轩, 林甲亮, & 吴爱悯. (2019). 中国成人腰痛流行病学的系统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6), 5.

    [2] 王国基, 王国军, 彭健民, 蔡开明, 张劲松, 宋卫红, & 肖俊. (2009).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作者 | 张蕾 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老人跌倒的新闻?跌倒,看似寻常,但这仅仅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像小孩或年轻人不小心跌倒了,只要没大碍,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就能走。而老年人若不小心跌倒了,那问题可就大了,因为老人身上的骨骼本来就比较脆弱,一旦跌倒,可能就会发生骨折、骨裂,而这些可能从表面上看不出来。

     

     

    有些老人不小心摔倒了,当时没什么事,几天后就不幸离世了,这种新闻也非常普遍,因为在跌倒的时候,骨头刺穿了大动脉的现象也是有的,所以当老人跌倒的时候,我们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及时检查才能安心。

     

    跌倒已经成为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重要原因

     

    在很多人眼里,跌倒这件事可能没什么大不了,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不小心摔倒或绊倒,极有可能直接危及生命。

     

    骨骼虽然是人体内最坚硬的部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也会开始老化,尤其是在体内钙质流失速度加快,钙质补充不足的情况下,骨骼会变得非常脆弱,这也是老年人容易出现骨折甚至患上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而在跌倒的过程中,外力作用于骨骼,很容易导致其他创伤。众所周知,发生骨折以后,轻则需要住院养伤,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导致瘫痪,而长期卧床不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危及其他内脏,诱发疾病。

     

    所以,我们在看待老年人跌倒这个问题时,千万不能大意。

     

    人为什么会跌倒?

     

    生理因素

     

    前面也提到了,随着年纪增长,我们的骨骼会开始退化,其他各个器官也进入了衰退期,视力、听力会下降,腿脚会不听使唤,身体的稳定性、平衡性都会降低,足部患有疾病等因素也都是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原因。


    疾病因素

     

    中老年人群是各种疾病的高发群体,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痛风、神经系统疾病等,都是容易找上他们的疾病,而这些疾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会让老年人的身体失控,更容易发生危险。

     

    行为因素

     

    很多朋友都是急性子,明明事情可以慢慢来,但他们总是格外着急,经常急匆匆忙来忙去,其实上了年纪以后,不仅要把心态放平和,在行为上也要都加注意,不能再像年轻人一样莽撞了,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磕到、碰到、跌倒。

     

    环境因素

     

    很多朋友都习惯在饭后去公园散步,而晚上公园的光线并不充足,路灯的光线不足以照亮整条路,如果路上有一些障碍物或者路面比较湿滑的话,老年人是很难看清的,这也会导致我们不小心跌倒。


    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

     

    加强锻炼

     

    上了年纪以后,很多朋友都渐渐"丢掉"了锻炼的习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不适合运动了,觉得自己"老胳膊、老腿"再瞎折腾是给家人添麻烦。其实人越老,越不能放弃锻炼身体,因为锻炼的意义就是刺激骨骼生长,促进钙质吸收,如果长时间不刺激身上的各个关节的话,这些关节就会"生锈",变得更加僵硬。

     

    所以,不论年纪多大,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锻炼下去,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老年人怎么说都不能跟年轻人比,所以在运动过程中,也不能急于求成,太过激进,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改善环境

     

    其实很多老人不小心跌倒的原因都得怪环境因素,如下雨天路面湿滑,路上光线不足,路面有障碍物等,所以想要避免摔倒,最关键的还是要先解决这些问题。在夜间外出时,大家要记得随身携带手电筒,走路时不要分心,仔细观察路面状况。

     

    同时,建议大家平时不要一个人单独外出,尤其是去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在这种地方不小心摔倒了,可能很难遇到好心人。很多朋友为了养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公园晨练,这种积极程度确实值得我们敬佩,但太阳还没出来,路上光线不足,路面有露水,比较湿滑,是很容易发生危险的,建议大家还是等天亮了再出门吧。


    总结:年轻人不小心摔倒都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更何况身体素质本来就不好的老年人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时刻小心,别在最基本的问题上犯错。

  • 原来觉得上了年纪才会「腰疼」,现在年轻人经常久坐、缺乏锻炼,「腰疼」逐渐成为一种全年龄的通病。

     

    二三十岁的人,五六十岁的腰。坐着腰疼,站着腰疼,连躺着也会疼……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介绍生活中6个最伤腰的习惯,并教你一套腰椎操缓解腰痛。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一科副主任医师 陈克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 王楚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丁立祥

    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物理治疗师 王于领

     

    6个最“伤腰小技巧”

     

    日常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习惯总会给腰增加负担,尤其这6个习惯最伤腰▼

     

    弯腰提重物

    很多人搬东西时,直接弯腰下去,腿不屈,膝盖不动,这样会使腰椎小关节负荷增加。

     

    正确姿势

    拿起后让物体紧贴胸部,越近越省力,且不易摔倒。最好采用双腿下蹲降低重心、背部挺直的取物方式,不仅可减少腰部压力,还能利用腿部力量,更安全省力。

     

     

    老人或有腰部疾患病史的人要量力而行,不可搬运过重物体,切忌用力过猛。

     

    跷二郎腿

    跷二郎腿时两侧骨盆受力不均,脊柱会发生代偿性的左右侧弯,同时身体前倾,脊柱会向后凸。久而久之,使原本正常位置的腰椎间盘受力不均,受力多的部位就容易产生椎间盘退化、损伤。

     

    纠正办法

    跷二郎腿的时间不要过长,15分钟左右换个姿势或起身活动一会儿。在脚下垫个小凳子或纸箱,把脚部垫高可减轻跷二郎腿的瘾。

     

    久坐不动

    久坐让肌肉伸缩性变差,血液循环不畅,控制脊柱运动的椎间关节变硬,长此以往会导致连接骨头的椎间板老化,容易引发腰痛。

     

    缓解办法

    站立时,双脚微宽于肩,不要弯曲膝盖,将两手肘和双手背到后面,向前推骨盆,上半身向前弯,下颚不要往上抬,吐气,坚持3秒,做1~2次。

     

     

    不良坐姿

     

    • 窝在沙发里:质地柔软的沙发会让人臀部下陷,身体窝起,由于膝盖的位置高过腰部,背部拱起,腰部肌肉会受到牵拉,因此负担会很大,久坐腰肌容易疲劳,引起腰痛。
    • 椅子只坐一半:这种坐姿令脊椎拱起,腰部失去椅背的支撑,压力会很大,容易引起腰背痛。
    • 盘腿坐:长时间盘腿会引起腿部左右两侧肌肉失衡,进而影响到腰部肌肉。
    • 身体前倾:很多人开车时有前倾的习惯,在绑着安全带的情况下,这么坐腰部受到的拉力很大。

     

    正确坐姿

    躯干挺直,两肩呈水平状,躯干与大腿垂直,两小腿与地面垂直或向前伸,两足平放地面,使膝关节后面的肌肉、血管、神经不受压迫,这样坐时人会感到舒适且不易产生疲劳感。

     

     

    长时间站立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发现,长时间站立的危害包括:关节、腰背和双脚疼痛等,长此以往会导致腰背疼痛或永久性肌肉损伤。

     

    缓解办法

    可做一些如类似踩缝纫机踏板的小幅度腿部运动,左右腿交替进行,有条件的可适当把腿抬高,并用手拍拍腿部或做简单按摩。

     

    弯腰洗头

    弯腰或身体前倾时,腰部会受到比直立时更大的压力。

     

     

    正确姿势

    建议淋浴时尽量直立洗头。

     

    刷牙洗脸时应先膝部微屈下蹲,然后再向前弯腰,这样可减小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脸盆的位置不要太低,以免腰椎过度前屈而加重腰部负担。

     

    8种腰痛要拍片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脊柱疾病非常重要。虽然并不是所有腰痛都需要拍片,但有以下8种情况,一定要拍片。

     

    腰部有外伤史

    有些人不小心摔倒伤到了腰,觉得卧床一段时间疼痛就会缓解,不去医院治疗。如果之后不时出现腰痛的症状,就一定要拍片,很有可能是外伤留下了隐患。

     

    腰痛且伴有神经症状

    如腰痛伴有四肢麻木、疼痛感等,极有可能是神经受到压迫所致,需要拍片查看。

     

    夜间痛明显

    夜间腰痛明显的患者有可能是肿瘤导致,所以需要拍片。

     

    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

    这种情况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前兆,该病一般多发于青年人,需要警惕。

     

     

    查体呈阳性

    如果查体发现患者背部有局部叩痛或存在台阶感,就极有可能是腰椎滑脱所致,需要拍片确诊。

     

    持续不缓解

    除非存在神经受损或全身性疾病,否则单纯性腰痛一般很快就会自愈,大多不超过3周。因此,如果患者腰痛时间较长,病情反复,就该拍片。

     

    腰痛伴发热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腰椎感染、化脓性脊柱炎、腰椎结核等一些特殊的疾病。

     

    腰痛伴有“高低肩”

    青少年容易出现脊柱侧弯,常表现为肩膀一高一低,该病要通过拍片确诊。

     

    康复专家推荐的腰椎操

     

    很多人坐着、躺着玩手机,斜躺着看电视,腰椎开始隐隐作痛。康复专家推荐一套修复腰椎操:

     

    改善了坐、站姿,需再做些活动度训练让腰椎得到休息。

     

    腰部屈曲

    仰卧屈腿,双手抱膝,做腰椎最大范围的屈曲运动,每组10个,每次2组。

     

     

    腰部伸展

    俯卧,双手撑地,手肘缓慢撑直,使腰椎做最大范围的后伸运动,每组10个,每次2组。

     

     

    腰部侧屈

    一侧手沿着裤缝线下滑,做腰椎最大范围的侧屈运动,左右交替,每组各10个,每次2组。

     

     

    腰部旋转

    前后弓步站立,双手向前平举;一手向后做最大范围的旋转,头跟着一同旋转,左右交替,每组各10个,每次2组。

     

     

    为了增加腹部力量及腰椎核心稳定性,可做一些腰周肌群训练。

     

    缩脐训练

    仰卧,屈膝九十度,骨盆紧贴地面;鼻子吸气,嘴呼气;呼气的同时“缩脐”,紧绷腹部。注意不能出现肋骨外翻、斜角肌紧张等代偿姿势。每组10个,每次2组。

     

     

    侧平板

    侧卧,双腿并拢;下方手肘垂直于肩关节,支撑于地面;以足外侧及手肘为支点,身体撑直呈一条直线,维持时间尽可能长。如果难度太大,可把支点改为膝外侧及手肘。左右交替,每组3个,每次2组。

     

     

    卷腹

    仰卧,双腿弯曲,与髋同宽;肩膀抬离地面,保持时间尽可能长,随后回到起始位。每组3个,每次2组。

     

     

    鸟狗式

    手掌、双膝为支撑点,呈四点跪位,保持躯干水平;抬起一侧手和对侧脚,随后回到起始位。左右交替,每组双侧分别10个,每次2组。

     

     

    如果感觉难度太大,可仅抬一侧手或脚;如果感觉难度较易,可抬起同侧手脚。

     

    单桥

    仰卧,双腿弯曲,与髋同宽;把臀部抬起,使身体呈一条直线,再把一条腿抬起与另一腿保持平行,保持时间尽可能长,随后回到起始位。左右交替,每组3个,每次2组。

     

     

    提醒:如果已经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则不适合有太剧烈或者过度的运动,应积极听从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以免患处损伤加剧。 

     

    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选择太极、散步等运动,可以改善肌肉痉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 跟支架和解,请它更快融入到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跟自己和解,不要再处于对自己之前行为的悔恨中,向前看。

    ——小刘,35岁,互联网公司程序员

    写在做完手术的晚上

     

    我今年35岁,2009年毕业,已婚,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在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弹性工作制,每天上午11点左右到公司,晚上9点左右下班,晚上12点以后休息。

     

    日常和大多数程序员一样,每天奔波于公司和家之间,两点一线,虽然平时不怎么运动,但是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

     

    生活中,一直没有不舒服,半年前还参加公司组织的爬山活动,到现在还觉得难以置信,当时参加爬山活动,我还是走在队伍里比较靠前的。所以生病时,我就特别不解,体力也很好,没有不良嗜好,为什么得病的人是我?

     

     

    9月底,有一天早上带孩子去幼儿园,抱着孩子小跑了100多米吧,自己往家走的时候心脏有点疼,当时没在意,以为是岔气。

     

    结果从那天以后,每天送孩子自己回来的路上都疼,直到有一天上班,从家里到地铁300米远的距离,感觉胸特别疼,立马去附近医院急诊,做了心脏彩超、抽血化验等,找了门诊、急诊两个医生,结果两个医生都说没问题,也没有开药。

     

     

    后来,还去做了两次检查,医生都说没啥问题,但是有一种感觉,每次抽完血回家后都感觉好了很多,也不知道是不是一种错觉。

     

    在10月、11月两个月时间,先后去找过中医,看了也没啥变化,判断是心肌缺血,有时好有时坏。后来就不管了,自己以为就是影响走路,既然快走会痛,那无非以后走慢点。生活上,开始早睡,坚持几天,觉得好多了,走得快了或者走很远,才有点疼,自己以为没事儿。

     

    推荐医生:孙涛

     

    大概到12月底,又感觉心里发慌,去过家旁边的医院急诊,还是说没事。

     

    后来,爱人打听到了安贞医院的孙涛医生,我们网上约了号,去安贞医院约了冠脉CT,但是需要排队半个多月,在排队等待半个月期间,我又找了4个中医,问诊费一次300-500元的那种,每个人诊断都不一样,只有一位认为血管堵了,给开了药,吃药期间觉得不心慌、走路也没问题,我一度以为好了。

     

    等到冠状动脉CT检查时,我还以为已经好了,体检已经交了钱了,也不能浪费,那就去做一个吧,就是过场。在去做检查的路上,还和爱人开玩笑说:“晚上一起去吃生蚝,庆祝一下”。

     

    体检完,回去的路上,收到孙涛医生的电话“片子出来了,冠脉血管还是有问题,到门诊来再谈一下”。

     

     

    1月8日,我再次挂了门诊,当时我还不相信。医生说“随时有生命危险”,并且给开了药,我咨询了一些关于手术的问题,我当时以为,如果50来岁做这样的手术,我能接受,可是我才35岁啊,正值壮年,让我体内放支架,我真心抗拒,这种抗拒,时至今日。

     

    这种抗拒,促使我询问了很多医生,都是建议手术。我实在接受不了,晚上和家人沟通,明确表示不想手术,继续当时的生活状态。结果,当晚胸又发慌,当时就想看看第二天会不会好。

     

    到了第二天,胸还是发慌,当天我就挂了一个500元号的中医,我的内心就想听到医生说一句话“你不需要做支架”,想不到,医生一开口就说:“我自己身上还有3个支架,血管堵了99%,70多岁做了1个支架,80多岁做了2个。”最后,这位医生开了点药。

     

    冠脉支架植入体内后经过一段时间就被血管内皮包裹了,属于身体的一部分。希望我的身体能够接受这个帮忙的支架。

    —— 写在手术前的晚上

     

    当晚,我的心态崩了,我意识到,再也回不去原来状态了。爱人担心我,不断电话咨询孙涛医生。

     

    想好了,我们决定去安贞医院,住院。

     

    手术之前,我还在想:如果堵了70%,要不要做这个手术?

     

    然而,没有幻想了,孙主任说我的大血管100%堵塞,但是我的症状反而不明显。

     

     

    整个手术过程大约30分钟。

     

    做完手术的晚上,我想了很多,总结下来,就是“和解”二字。

     

    在医院待了一天。

     

    开了药,这个病,需要终身吃药,我不断的安慰自己:调整好生活习惯,之后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出院了,1月、3月、7月都要回医院做检查,主要检查吃的药有没有副作用,身体的各项指标如何,是否得到改善。

     

    感想:

     

    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愿意相信在35岁,身体内为什么放2个支架?道理我都懂,但就是难以接受。

     

    我一直在做自己的工作:问题在我,没有危机意识,对检查指标默然,拖了几个月。最重要的是原来的生活习惯有问题,高油盐,熬夜多,少运动。

     

    我一直对自己说:也很高兴才35岁发现这个问题,马上本命年能重置状态也是一件幸运的事。

     

    这场病,对我来说,是一场修行,是一场对时间、对身体状况的妥协,就像手术的那个晚上,我对自己说的:跟支架和解,请它更快的融入到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跟自己和解,不要再处于对自己之前行为的悔恨中,向前看。

     

    最后,想对爱人说的:

     

    只有患难见真情,生病时自己不当回事,媳妇到处跟医生打听,督促自己去见医生。去医院的时候,只有媳妇拉着你忙上忙下,跑前跑后。没有让媳妇过上好日子,却让她早早为自己担惊受怕,对她满怀歉意。

     

    今后,一定要对媳妇加倍体贴。

  • 一种病治疗方案的确定一定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基础条件、患者家庭人员情况、经济情况以及患者家属要求等等,所以有的时候医生也只能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而不能替代患者做决定。

     

     

    这则医疗故事发生在1年前,当时的郑奶奶90岁,耳聪目明,记忆力也很好,如果不透露年龄,你根本看不出是耄耋老人,平素里生活自理,走里走外,神采奕奕,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到入院时间断胸痛有1年了,平素偶有发作,几分钟就能自行缓解,所以一直也没有和家人说过。既往病史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平素生活里荤素搭配,不偏不倚,唯独就是吸烟史30多年,那是从老伴过世的时候开始的。每天约10支,近几年每天3-5支。

     

    从去年入秋天气变凉开始,胸痛发作较前频繁,而且疼痛比之前要严重,疼的厉害的时候伴有大汗,疼痛的时间也明显延长,所以郑奶奶不得不告诉了儿子。儿子赶忙带老太太来到我市一所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当时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考虑血管狭窄严重,建议冠脉造影检查。

     

    但是郑奶奶坚决不同意,经过内科用药保守治疗,每天心绞痛仍有间断发作,最终在医生及家属共同努力下,郑奶奶终于同意造影了。造影结果就像医生估计的那样,血管很糟糕,最要的是左主干狭窄重达90%。

     

    左主干病变在冠脉病变中一直是最具风险的病变,因左主干支配着整个左心系统的血供,一但血流被阻断,会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并发症,如室颤、心脏骤停或心源性休克。

      

     

    建议北京上级医院行冠脉搭桥治疗,到北京阜外医院,考虑到患者高龄、左主干狭窄严重,术中风险较大,很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这时候真的是进退两难,做不做都有风险。是放手一搏还是继续保守,别说是一个外行人决定,就是心内科医生的家人生病也是很难抉择。

      
    最终商议结果打道回府,有什么算什么吧。就这样直接回到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较前有所减少,就这样熬到了腊月胸痛又加重了,大概是阴历腊月十五、十六这样住到了我们科。

     

    我并不是郑奶奶的管床医生。那天夜班接班的时候,同事告诉我今天白天新来一个患者,90岁高龄,左主干90%狭窄的,让我多关照。

     

    夜班查房的时候我特意的看了看郑奶奶,就像文章开头那样描述的,老太太仍十分精神,看起来也就70岁的样子,会亲切的和你打招呼。

     

    还好第一晚相安无事,之后几天交班的时候,陆续听到郑奶奶间断发作心绞痛,常规用药不缓解,需要应用镇痛针止痛,后来我也赶上过郑奶奶心绞痛发作的时候,家人喊我过来,郑奶奶疼的直出汗,还会和你说不要意思打扰我们之类的话,看着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而关于每次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泵入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缓解,而用麻醉药品的问题,我们也和家属达成了共识,不再去担心药物依赖的问题了,年龄这么大了,病又这么严重,只要郑奶奶不受罪就达到目的了。

     

    郑奶奶每天在胸痛的煎熬里艰难的生活,终于有一天,郑奶奶的儿子和我们又开始提出来想放手一搏去做搭桥,但是眼看快过年了,北京医院也要放假了,没有手术安排了,只能祈祷老太太能熬过这年,只等北京那边一开门就去。

     

    故事终结于腊月二十九,腊月二十八那天是我夜班。夜班查房的时候,老太太正在疼,她靠在床头,脑门全是汗,尽管静脉里泵着药,嘴里含着硝酸甘油,却仍然无法缓解。这种痛永远是别人无法体会的痛,而郑奶奶也基本不会出声,每次都是默默的忍着。当我提出打针止痛的吧。她摇摇头,挥挥手,不用了,一会就好了,一边示意我去忙吧。

     

    可是我哪忍心走啊,又哪里敢走啊!也许下一秒不缓解就会心梗了,就会室速了,就会室颤了,也许突然就心脏停跳了,总之一切皆有可能。就这样我在床旁陪了约么10分钟,郑奶奶缓解了,她又对我表示谢意,我也松了一口气,继续夜班查房。

     

    把手头的病历整理完毕,已是快零时了,我仍不放心,来到郑奶奶的病房,看到她已经入睡了,我这才敢来到休息室休息。

     

    模模糊糊的被护士叫醒了,说是郑奶奶又犯病了,下意识看下表凌晨4点,我一轱辘起来,飞速赶到郑奶奶病房,这次不仅仅是是痛,她已经躺不下了,有气无力的样子。儿子陪在身旁,焦急的看看妈妈,也只能干看着没主意了。

     

    我通知护士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推抢救车,我意识到郑奶奶已经心梗、心衰了。悄悄的和郑奶奶的儿子商量,如果需要抢救还去不是ICU或者将来还插不插气管插管之类的,他摆了摆手,轻声说如果真有问题就这样吧,啥也不弄了。

     

    用药抢救没有效果,正在我感觉希望渺茫的时候,从没流过泪的郑奶奶,却含着泪水说:我不怕死,但是我放心不下我的孩子啊。

     

    没多久郑奶奶走了,家属也放弃了抢救。在我们撤下监护、液路的时候,郑奶奶的儿子感叹了一句:早知道这样在北京还不如搭桥了。

     

    哎,搭不搭桥两难!90岁高龄没人知道哪个选择是正确的!

  • 上星期医院组织下乡义诊,碰到了两位很有意思的患者,一位80岁,一位50岁,但他们骨骼的年龄好像刚好相反一样。80岁的那位老人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腿脚利索得一点都不像80岁,内分泌科的吴主任调侃说他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骨骼。

     

    而另一位50岁的中年人,已经因为骨折住过2次医院,平时经常有双下肢疼痛,现在连走路都需要借助拐杖,他自述医生说他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可以说是50岁的年龄,80岁的骨骼。随着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36%,许多患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甚至只能长期卧床。但其实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都会有,只要做好预防,骨质疏松就不会发生,像上面那位80岁的老年人一样。内分泌主任医生说:这位80岁老年人之所以仍健步如飞,他的这4个日常生活习惯值得大家借鉴。

     

     
    老人保持骨骼年轻的4个好习惯

     

    1. 爱喝牛奶

    这位老人第一个日常生活习惯就是爱喝牛奶,每天都要喝一瓶250ml的纯牛奶或者高钙奶,几十年来几乎从不间断。牛奶中的钙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这两种营养素都是预防骨质疏松必不可少的,因为研究已经证明,缺钙和低蛋白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而牛奶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廉价,也是最容易获得和补充这两种营养素的食物,所以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2. 少喝咖啡,从不喝碳酸饮料

    这位老人从不喝碳酸饮料,偶尔喝点咖啡,经常喝茶。碳酸饮料含糖量高,常喝会影响人体钙磷代谢,而最主要的,就是咖啡和碳酸饮料都含有咖啡因,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也会导致骨密度下降,诱发骨质疏松。如果每天只喝1-2杯咖啡的话,这种影响并不明显,但有些人可能每天都要喝十几杯咖啡,长期下去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了。相反,有研究发现多喝绿茶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绿茶中的生物碱和多酚类物质,可防止骨钙的丢失,对骨骼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户外运动,多晒太阳

    老人性格乐观,经常外出进行户外活动。引起老年性骨质疏松除了钙的缺乏以外,另一大原因就是维生素D合成不足。维生素D除了药物补充外,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是最好的方法。老年人坚持户外运动,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促进体内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又会促进钙的吸收,延缓骨钙丢失,防止骨矿化。

     
    4. 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吸烟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骨密度下降约9.7%。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改变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阻碍钙和蛋白质的吸收,同时烟碱又会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引起骨骼破坏速度增加。长期酗酒也会影响人体的性腺功能,导致性激素分泌减少,使骨质生成减少,丢失增加。

     
    养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生活方式是关键。如果大家都想如上面的老人家一样,80岁的年龄拥有50岁的骨骼,不妨试试养成上面这4个良好习惯!

  • 隔壁老易最近被诊断了慢性支气管炎,

     

    小易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我的世界快要崩塌了,万一他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小易别急,静下心来,我们好好了解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的那些事。

     

    慢支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根据我国近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为 2.5% ~9.0%,平均为 4.0% ,本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50 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高达 15% 以上。几乎六个老人里就有一个慢支患者,患者何其多也。

     

      

    一,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呢?翻开医书,它是这样说的。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的慢性病,由吸烟、环境等因素导致。

     

    太笼统了,没事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二,慢支具体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咳嗽

     

    早期以干咳为主,白天多于晚上。随着病情发展,痰量增多,咳声变重浊,多为连声阵咳,以临睡或清晨起床时咳嗽更明显。

     

    2, 咳痰

     

    多数为大量白色粘液痰,次数以清晨及夜间较多,在病情加重合并感染时,痰液增多变黄稠。痰量也在夜间或清晨较多,因老年人咳嗽反射低下,痰不易咳出。 

     

    3, 喘息

     

    见于喘息型患者,感染及劳累后明显,合并肺气肿(因肺部疾病,肺部过度充气的病理状态)后气短、喘息加重。

     

    三,除此之外,它还可能并发这些危害:

     

    1,阻塞性肺气肿

     

    这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若进一步加重会并发肺心病,诱发心力衰竭。

     

    2,支气管肺炎  

     

    慢性支气管炎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就发生支气管肺炎,

     

    X线检查两下肺野有斑点或小片状阴影。

     

    3、支气管扩张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管壁纤维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张,造成支气管扩张,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了,出现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引下治疗。

     

    四,慢支患者平时该注意哪些呢?

     

     

    1,就诊应该去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大多以预防为主、治疗次之。

     

    2,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尽可能清淡饮食,少吃盐;

     

    注重锻炼,增强个人的抵抗力,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

     

    预防感冒,感冒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3,慢性支气管炎需要定期复查,复查根据病情定期复查胸部 X 线、血常规、痰液检查、肺功能检查;在缓解期复查肺功能检查。

     

    虽然慢支危害不小,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的,

     

    也不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各位和小易一样忧心忡忡的朋友们可以放下心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昨日太原市某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60岁除草剂中毒洗胃后的阿姨。原来,前一天韩阿姨与家人争吵后一时生气,自己偷偷喝了打药的除草剂近50ml,刚喝进去阿姨就害怕了,赶紧往外吐,又给家人打电话去在当地医院洗胃后,韩阿姨本以为这样就平安大吉了,不听医生的劝出了院。哪成想没半天,韩阿姨出现了头晕,头部跳动性的疼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症状家人又急急匆匆的送来急诊。

     

     

    除草剂的种类一般有百草枯、草甘膦、乙草胺等等。百草枯类的除草剂可以说是药性最毒的了,临床经验是如果误服5ml以上,致死率将会达到100%。除草剂中毒,不同的量,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症状,轻者一般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等症状。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瞳孔明显缩小、轻度呼吸困难、腹痛、步态蹒跚、意识清楚。甚至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麻痹、脑水肿等危及生命。

     

    韩阿姨服的是2,4滴丁酯类除草剂,是一种能被胃肠吸收的毒物。,又因由于胃的内部结构有褶皱,韩阿姨虽洗了胃,但是并不能保证药物已全部清除,很有可能在胃内的褶皱部有残留的药物并且已被吸收,。因此,洗完胃的韩阿姨之后又出现后面的一系列症状。另外,韩阿姨因为患有肾病综合征,肾功能的不全导致肾脏的排毒能力降低,这就更加重了毒素在体内的滞留。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除草剂中毒,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如果出现误服除草剂中毒,要及时去医院就医,进行洗胃、解毒和导泻等治疗,家属也要把除草剂的瓶子带上,供医生参考。洗胃后要保持24-48小时禁饮食。

     

    2.对有急性神志异常的,出现精神错乱等症状的,给予镇静处理。

     

    3.对于误服强酸强碱类的除草剂,要忌洗胃。因为强酸强碱类药物具有腐蚀性,洗胃容易导致胃肠穿孔。

     

    4.喷除草剂时尽量在20-30℃间(早晨或傍晚)进行,空气保持流通。尤其是夏秋季节,很多农作物到了除草的时候,稍不注意就更容易出现除草剂中毒。

     

    5.大部分除草剂的毒性一般比较小,喷药结束后要及时清洗皮肤,防止毒物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忌饮温水,温水有利于胃肠道对毒素的吸收。

  • 医院的病房里躺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远远望去她蜷缩在病床上,整个身体只能占到病床的一半,艰难的呼吸着。走到病床前,老太太乐观的摆动着全身唯一能自己运动的胳膊。让人惊呆的就是那双完全变了形的手和蜷缩着的小小身躯。

     

    和老太太女儿聊天得知,老太太卧床三十余年,因肺部感染合并心衰入院。见我伸手去摸老太太的手,老太太女儿说:“脚、脊柱也已完全变形,啥功能都没了。全身关节疼的厉害,只能靠吃激素类的药缓解疼痛。” 老太太女儿叹口气接着说,“目前找不到好方法治愈这病。我们兄妹也在经历此病的折磨,妹妹最早发病的,大约二十多岁就开始关节痛,我四十多岁发病,两个哥哥一个正常,一个患病。”摸着老太太的手感觉软软的没有一点肌力,手指形状怪异像鹅颈,掌指关节、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近侧指尖关节过伸,几乎看不出手的样子。

     

     

    摧残老太太手、脚的病魔——类风湿关节炎,它会直接造成关节毁损。特点:发生在小关节、全身多个关节、呈对称性。老太太的症状比较典型:早晨起床后感觉关节僵硬,活动后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后期关节活动受限,最后关节完全被破坏、畸形。

     

    老太太还有她的子女为什么会得此病?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至今不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也可能与感染某种病毒有关,但有明显的遗传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如此可怕,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防治呢?

     

    类风湿关节炎为非代谢性疾病,饮食正常即可,为预防骨质疏松,可多食含钙高的食物。既然此病病因不详,不可治愈,我们只有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在生活中患者除了自己判断症状外,还应及时就诊,配合医生,做早期筛查(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筛查、血沉、C反映蛋白、影像学等检查),有时化验结果为阴性,最终以大夫诊断为准。切忌乱投医,积极配合大夫治疗,延缓病程进展,防止关节变形。

     

    生活中大家易与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风湿性关节炎最明显的特点:侵犯人体大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不会造成关节畸形。

  • 首先是请神经内科会诊后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然后是医生、护士以及家属不断地宣教,最后就是王医生精心安排的陪伴计划。

     

    每天上班前,王医生会去和奶奶聊天,他知道了奶奶现在翻身很痛,希望进行手术治疗,但是身上测血压、输液等管子及电线让奶奶很恐惧。王医生告诉奶奶手术的时候也会有这些管子及电线,现在可以先适应一下。

     

    每天下班后,王医生会去和奶奶聊天,他知道了奶奶特别喜欢小儿子,当年爷爷因“右派”被拘留那年,小儿子刚刚出生,之后爷爷再也没有回来,奶奶说爷爷的脾气也和王医生一样好,很亲切随和。王医生告诉奶奶没事的时候可以先练习趴一趴,因为手术是需要趴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

     

     

    每天只要一有空,王医生就去和奶奶聊天,他知道了奶奶喜欢吃豆腐脑,喜欢院子里那棵枣子树,也喜欢屋檐下的喜鹊。一周的时间,奶奶熟悉了王医生的陪伴,现在奶奶只要一听到王医生的声音,心里就非常开心,她就像把心里的话都说给王医生听,可是奶奶的记忆已经没有多少了,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奶奶对王医生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奶奶还是经常喜欢骂人,经常觉得自己被囚禁了,但是这时候只要王医生一出现,奶奶就平静下来,她要和王医生讲她的小儿子,讲院子里的枣子树,讲门前的喜鹊,讲她现在背部很痛,起不来,她有很多的话要讲。。。

     

    王医生明白,这个时候是可以给奶奶尝试一下手术了,术中,王医生为了更加稳妥,录了一段奶奶小儿子和她说的关切的话,必要的时候给奶奶循环播放。

     

     

    手术非常顺利,王医生和奶奶一边聊天一边完成了手术,整个过程只进行了半个小时,奶奶很配合。

     

    手术结束后的第二天凌晨,奶奶睁开眼睛,她看到大女儿在陪护床上睡觉,其他子女都还没有过来。

     

     

    奶奶自己动了动后背,发现翻身已经不痛了。她尝试着坐起来,发现也不痛了。她接着又尝试着站起来,还是不痛。

     

    于是,奶奶慢慢地走到门口,她在静静地等王医生。她想告诉王医生院子里的枣子树,告诉王医生门前的喜鹊,她更想告诉王医生的是她的背部已经不痛了,从此奶奶的记忆又多了一块碎片!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