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起到哪些作用?

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起到哪些作用?
发表人:李建华医生

阿司匹林和心血管疾病两个,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热门词汇,但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阿司匹林经常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但正如提问者说的那样,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效果如何?能不能有其他药物进行代替呢?

 

 

一、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起到什么作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其实很多人都已经很了解,阿司匹林是一个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可以有效的和血小板进行结合,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抑制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因为阿司匹林抑制的是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急性的聚集,是在斑块不稳定的时候才出现的。所以事实上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预防急性的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通俗的讲也就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血栓事件。


二、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效果如何?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级预防也好,还是二级预防也罢,又或者是三级预防,都有着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了阿司匹林使用以后的有效性和获益。也正是因为许多的临床医学证据,都是使用阿司匹林来做的临床实验,所以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的地位,也就至今无人能够撼动。大量的证据显示,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减少时间和死亡。

 


三、阿司匹林效果那么好,为什么不让每个人都吃阿司匹林?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阿司匹林既然已经被证实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又或者是三级预防中都有的非常显著的作用,那么为什么不能让每个人都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呢?这就需要谈到一个药物使用后的获益和风险比。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药物,他也有自己的副作用和负反应,最主要的就是出血风险,在2018年新发表的两个大型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在低中危患者中进行一级预防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出血风险会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是一般人群,那么使用阿司匹林以后不但没有好处,还有可能会增加出血等风险,所以阿司匹林不能让每个人都使用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看懂了吗?阿司匹林再好也不适合每个人都来进行口服预防心血管疾病。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药物性心肌炎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阿司匹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药物,特别是中老年人,很多都服用过阿司匹林或者阿莫西林,当然,两者是有区别的,但是大家喜欢把它们合在一起说,所以我也顺带这样说一下,阿司匹林的治疗范围很广泛,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还可以抗血小板聚集,那阿司匹林是否可以吃吃停停,可以当保健药物服用呢?


     

    阿司匹林能强身健体?


    别傻了,这基本上不可能的,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家,要谨慎服用,如果没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三高,就不要乱服用这种药物。


    阿司匹林有两种类型,有一种名为:肠溶片,有一种名为:普通片,肠溶片一般建议空腹服用,不建议掰开服用或者用牙咬,这样会增加对肠胃的刺激。阿司匹林普通片一般医生会建议在吃饭之后服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具体用量要咨询医生。
     

    有些老年人会纠结,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戒口吗?


    我们在服用药物的时候,特别是中药,医生都会有医嘱,说什么东西在服药期间不要吃,不然会受到影响,那如果服用阿司匹林,又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戒口呢?这一个问题,老人家是非常关心的,因为担心有部分食物会影响到阿司匹林的效果。

     

     

    实际上,确实有东西需要戒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不建议喝酒,服用阿司匹林如果喝酒,很容易会导致胃出血的风险增大。所以,爱喝酒的朋友们,如果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建议就不要喝酒咯。

     

    阿司匹林能吃吃停停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有些药物,如果症状好转,或者消失,身体内部会有一种自动修复的功能,当疾病好得差不多的时候,身体就可以启动自动修复系统进行修复,阿司匹林这种药物,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


    事实证明,阿司匹林药物如果暂停服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吩咐,如果医生没有让停药,自己停药了,这样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所以,我们并不建议私自停服药物,以免自身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

     

    总而言之,不管什么疾病,不管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或者服用其他中药,西药,我们在停用之前,最好复诊一下,以免自身会发生意外的情况,私自停药不可取,我们千万不要自己把药停了,然后发生了更加不妥的症状才寻找医生的帮助。


    1. 因为我们自己不是专业人士,虽然身体的感觉是自己能够感觉到的,但是我们并不建议以感觉为准,因为很多时候,感觉并不靠谱,还是要相信医生。

  •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是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很多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都需要常年和这些药品打交道,但是真要让大家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三者之间的区别,服药时间和注意事项,以及急救时如何选药。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有何区别?

     

    1)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解热镇痛、抗血小板形成,预防心肌梗死复发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等,由于阿司匹林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后降解为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0-20分钟和0.3-2小时,因此并不适合急救使用,通常用作预防血栓形成和再次复发。

     

    2)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临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通过释放氧化氮,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动静脉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其制剂舌下含服约2-3分钟起效,5分钟可达最大效应,因此是冠心病人必备的急救药物之一。

     

    3)速效救心丸:

     

    速效救心丸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川芎和冰片,可起到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其说明书没有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但大量的临床经验显示服用此药后可快速缓解心前区不适、胸闷、左肩膀酸沉等症状,常用于冠心病患者急救。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何时服用?

     

    阿司匹林可在早起服用,也可睡前服用,如果有胃肠道反应最好放在早餐后服用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饭前15-30分钟服用,避免食物干扰,吸收更好。硝酸甘油应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舌下含服1片,若不见效隔5分钟后再含1片,连续3次后效果不佳立即就医。

     

    速效救心丸也应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舌下含服,为了加快药效可以嚼服,如果10分钟后症状还不缓解再服1次,3次后效果不佳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应即可就医。

     

     

    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急救时选哪个好?

     

    阿司匹林起效慢,不适合急救用,常用于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但此药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患者应注意。

     

    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都可用于心绞痛患者急性发作,目前更多的是推荐硝酸甘油,如果没有禁忌,冠心病高危人群应当首选硝酸甘油作为备用药,因为硝酸甘油的起效更快,作用更强。但要注意硝酸甘油可降低血压,平时有低血压、休克的患者应慎用。

     

    速效救心丸则具有预防、治疗和急救三重功效,只是急救时没有硝酸甘油效果显著,但可以作为硝酸甘油的替补,在不适合使用硝酸甘油时可以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

  • 73岁的张奶奶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前段时间,张奶奶突然感觉剧烈头痛、呕吐,且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没有力气。

     

    家人赶紧送张奶奶去医院看急诊,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脑出血,量约5ml!询问病史,结合他目前血压、血糖等化验检查,初步确诊为阿司匹林导致的脑出血。这个案例告诉大家,虽然阿司匹林是比较安全的经典药物,但是长时间也有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为什么阿司匹林有导致脑出血的风险?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很多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储备能力下降,常会导致血栓的形成而引起脑血栓及脑梗死。

     

    对于老年脑部血栓的预防,临床多会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首选的药物就是采用阿司匹林来防止血栓形成。但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会带来副作用,脑出血就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阿司匹林为什么会导致脑出血?这可能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的失活,进而阻断血栓素A2生成,最终完成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下降,最终发生脑出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出血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有三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风险较高,如需要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以及存在着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这三类患者要慎用阿司匹林,服用时可能需要减量,实在需要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按医生交代的用法用量服药。

     

    2)正在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存在幽门螺杆菌阳性、七十五岁以上高龄患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的使用情况,建议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预防治疗。

     

    3)肾损害患者;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患者;对其他镇痛剂、抗炎药或抗风湿药过敏的患者;花粉性鼻炎、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过敏性症状)的患者;同时使用抗凝药物(低剂量肝素治疗除外)的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或复发性胃或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患者等慎用阿司匹林。

     

     

    除了上述3点注意事项,孕期服药也需特别谨慎,因为动物试验在妊娠头三个月应用阿司匹林可致畸胎,在妊娠后三个月长期大量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的最后两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另外,儿童或青少年服用可能发生少见但致命的瑞夷综合征。

     

    那既然阿司匹林有脑出血风险,为何医学界还一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这是因为大数据统计表明,阿司匹林导致脑出血的发生率非常低,如果不用阿司匹林则导致脑中风的几率要多得多,权衡利弊,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因此还是需要继续使用。

     

    而且只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地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记住以上注意事项,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不会有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且能从服用阿司匹林中获益更多。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

     

    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

     

    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

     

    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

     

    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

    (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

    (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

     

    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

     

    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国际上很多实践指南都支持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级预防中选择性采用冠状动脉钙化(CAC)检测来进行风险评估。指南推荐患者使用CAC的方法是基于这样的结论:与单独的风险因素评估相比,更准确的风险评估可以在一级预防中更好的进行临床决策。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认为,与单独的传统风险因素相比,CAC检测能够有效地改变心血管风险评估,但USPSTF也认为,这种风险评估的改变导致患者结局改善的证据并不充分。

    近日《JAMA·心脏病学》刊登了一篇文章,讨论了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风险评估中进行CAC检测的一些问题,包括: CAC对改善风险评估和患者结局的获益、CAC检测的危害、CAC更适合常规检测还是全面的人群筛查

    CAC对改善风险评估和患者结局的益处

    CAC检测被认为是在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超过标准风险因素评分, 改善风险预测的最佳评估工具。这对具有ASCVD边缘风险或中度风险的患者可能特别重要,这些人的10年ASCVD风险估计在7.5%-20%之间。正如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关于改善ASCVD一级预防风险评估的报告中所讨论的那样,只有在能够提供足够信息来修改临床决策的情况下,才应使用更多检测手段。

     

    AHA/ACC声明认为,由于CAC与现有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相比,风险评估的增强作用更大,因此CAC是这种情况下的首选检测。此外,还有研究探索其在CAC高分人群中改善用药依从性和采用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

    两项荟萃分析总结了CAC检测与生活方式预防疗法和药物治疗相关性的研究结果。Mamudu等回顾了15项研究,纳入了3项随机试验和12项观察性研究, 发现CAC检测与药物/生活方式治疗改善相关。Gupta等发现有6项研究得出结论,CAC评分高与采取进一步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ASCVD直接相关。这两项荟萃分析所回顾的研究都是在2006年至2014年之间报告的。

    荟萃分析的证据表明,与CAC评分为0相比, CAC评分高与起始降脂治疗、起始服用降压药、继续服用降脂药、增加运动量和有利的饮食改变的可能性增加相关

    CAC检测有什么危害?

    2018年USPSTF报告了对CAC检测相关潜在危害的全面审查。潜在危害包括辐射暴露、对测试结果为阳性的人进行进一步检测、发现和评估其他的发现,如肺结节,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后相关的心理压力。在列举了这些潜在的危害后,专家组得出结论, 在无症状的患者中,CAC评分的危害很小。因此,USPSTF没有将危害作为是否决定进行CAC检测的理由。

    辐射暴露被广泛认为很低,USPSTF报告的辐射量从0.4到2.1mSv不等。CAC检测的一个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 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测和不适当的侵入性心脏治疗。不过,这个情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2001年至2005年期间进行的无创成像研究随机临床试验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识别,随访了4年,显示进一步检测和医疗费用没有增加。CAC组与非CAC组的总体情况相当,CAC结果正常的患者费用较低,CAC得分大于或等于400的患者的资源使用量较高,不过这些证据有点过时了,不足以完全确定CAC评分的结果。

    必须强调的是,没有数据支持(也没有指南建议)进行额外的缺血评估或对无症状的人进行侵入性评估,无论CAC评分如何。由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缺乏关于进一步检测的最新数据,需要对CAC检测后的进一步检测进行最新的研究。此外,还需要研究CAC高分患者最佳的临床实践策略,以避免在CAC检测高分后进行不必要的额外检测。

    CAC筛查:常规筛查vs人群筛查?

    没有一个国际指南推荐对所有无症状的成年人进行普遍的、常规的CAC检测或筛查。2019年ACC/AHA预防指南特别指出,CAC测量并不是为了对所有人进行筛查,而是 可以作为一种决策辅助手段,用于选择具有ASCVD边缘风险或中度风险的患者

    在大型人群研究中,如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发现CAC检测可以有效的对无症状人群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进行分层。CAC检测对ASCVD风险的分层比单独风险因素评分更好。虽然正确识别风险类别的能力更强,但 CAC检测用于整体人群的筛查还是不合适。正如USPSTF所讨论的,目前还没有进行常规CAC筛查的随机临床试验来证明这种方法的好处。

    在目前的指南中, CAC测量被认为是在定量风险估计之后的一个序贯检测,而不是作为一个单一的全面筛查测试。CAC检测在低风险人群(10年风险<5%)中的作用有限,在这些人群中,为发现明显的CAC负担所需的筛查人数很高,即使进行了CAC检测,其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也很低。相反,在那些预测风险较高(10年风险>20%)的患者中,预防性药物治疗的益处得到了明确的证明,这类患者CAC评分为0的可能性也很小,即使在那些评分为0的患者中,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足以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净获益。

    因此, 无论是ASCVD高风险还是低风险,CAC检测不太可能改变临床决策。然而,在边缘风险(10年风险5%-7.4%)和中间风险组(7.5%-19.9%),增加CAC检测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意义的重新分类。对于中等风险的患者,大约45%的此类患者的CAC评分为0,可将他们重新归类为低于他汀类药物的受益阈值;CAC评分至少为100,表明事件发生率甚至高于预测值,会产生更高的药物治疗净获益。

    必须强调的是,只有在患者或医生不确定是否需要他汀类药物治疗时,才有必要使用CAC检测,即使是处于ASCVD边缘和中等风险的患者,许多中度风险的患者不需要或没有必要进行CAC检测。

    参考文献:
    JAMA Cardiol.2021 Oct 6. doi: 10.1001/jamacardio.2021.3948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代表性药物,正是因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中,出血风险,尤其重要消化道出血风险,始终是比较令医生患者头疼的问题之一!

     


    那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如何避免消化道出血呢?
     

    一、注意服药时间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阿司匹林的主要剂型,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剂型,包括拜耳在内的诸多厂家,生产的也都是肠溶片,而肠溶片的服药时间是有讲究的,说明书上明确的指出,肠溶片需要空腹服用!之所以空腹服用,是因为其肠溶剂型,如果在餐后服用,会大大增加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从而使得药物在胃内被吸收,影响了其肠溶的初衷,也会增加肠道刺激,增加出血风险!所以,服药时间大有讲究,也大有学问!

     

    二、注意胃部情况

     

    阿司匹林肠溶片,有资料显示,使用者中15%的患者会有各种胃肠道副反应,而在这些副反应中,我们都是可以尽早发现其蛛丝马迹的。比如常见的反酸、烧心、食欲减退、腹胀、打嗝、呃逆等等,都有可能是胃肠损害的早期表现,如果能早期发现相关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那么也可以将消化道出血的副反应降低到最小!
     

    三、必要时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联合什么药物呢?主要是联合PPI,胃粘膜保护剂!如果早期发现胃病相关损害或者并发症,而且阿司匹林不能停用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联合消化道用药以预防胃肠道并发症了!而联合用药在指南中也是有明确指证的,所以,在必要时,咨询专科医师,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或许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一环!
     

    四、监测出血相关指标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定期复查的项目中,血常规多数都会复查,但很少会有人查到凝血、粪常规,而凝血和粪常规,也是早期发现出血高风险的重要指标!如果凝血功能异常,或者血小板减少,以及发现粪便潜血阳性,都是高出血风险,需要加以警惕,尽快干预!

     


    但即便如此,仍然每年都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所以,防不胜防,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写照!但注意以上几点,减少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或者是非常有用的!

     

  • 由于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其引起的死亡率也在快速上升。阿司匹林作为百年老药,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一直无可动摇。阿司匹林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但许多患者可能并不清楚,阿司匹林哪些人必须吃?哪些人可以吃?哪些人又不能吃?本文一次说清楚。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血小板增多、活化和聚集是导致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的基础,阿司匹林能不可逆地将血小板花生四烯酸通路的环氧合酶I丝氨酸残基乙酰化,最终抑制血小板生成血栓素A2从而起到减少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显著增加了出血风险,因此在决定使用阿司匹林之前,需要充分评估其治疗获益是否大于出血风险。

     

     

    哪些人必须吃呢?

     

    1.冠心病

     

    包括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必须服用阿司匹林。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如无禁忌症,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75-100mg/d,如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可口服阿司匹林100-300mg。

     

    2.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无论是心源性还是非心源性卒中,或者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都有比较充分的证据证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

     

    3.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不符合溶栓适应症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防止梗塞范围扩大,改善预后,所以应在发病后尽早服用阿司匹林150-300mg/d,急性期后50-325mg/d。

     

    4.外周动脉性疾病

     

    如果有症状的外周动脉性疾病如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酸胀、乏力或疼痛,甚至因外周动脉缺血引起肢端溃疡坏死,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75-325mg/d。

     

      
    哪些人可以吃呢?

     

    适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人群,可以吃阿司匹林,具体有以下人群:

     

    1.年龄在55岁以上的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4.9mmol/L。

     

    2.年龄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以下至少1项危险因素: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

     

    3.评估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0%的人群。

     

    4.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但伴有以下3项危险因素的至少2项: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04mmol/L。

     

    5.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6.如上述条件均不符合,但存在以下5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4项: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血脂异常。

     

     

     

    哪些人不能吃呢?

     

    1.对阿司匹林过敏的人

     

    部分人对阿司匹林过敏,服用可能会导致阿司匹林哮喘,可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有活动性出血的人

     

    处于脑出血或者胃肠道出血急性期时,服用阿司匹林会加重出血危险,并不利于止血,因此这部分人不能吃阿司匹林。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年龄≥70岁、正在服用其他抗凝药物、有胃肠道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5期或者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因为获益低于风险。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患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提起阿司匹林大家都不陌生,最早用于解热镇痛,现在多用于血栓疾病的预防,包括:降低急性心梗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梗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等。

     

     

    可是,我们总不能没事就吃药吧!如果有可以起到同样效果的食物,那岂不是更加健康了?!

     

    确实,在我们这样一个讲究药食同源的国度,当然会有各种“美味”守护我们的身体呀。在我们常见的蔬菜蔬果中,就有这样一种营养成分,被喻为“美味的阿司匹林”,它就是维生素P,也叫芦丁、芸香苷。

     

     

    芦丁在我国的生药资源

     

    黄酮类化合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芦丁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芦丁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且毒性低,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特别是在我国储量很大。拥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1)槐米,别名白槐、槐花,两千年前即作药用,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首次将槐米列为上品。槐米性微寒、味苦,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便血、痔血、吐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症。槐米为制取芦丁的主要原料,主要种植于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地。

     

    (2)苦荞麦,生长于我国的高寒地区,可健胃顺气、降血脂;含有丰富的芦丁,约占总黄酮总量的70%~90%,被当今营养学界誉为“五谷之王”。苦荞麦原产于印度,现主产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地。

     

     

    芦丁的药理作用

     

    (1)抗氧化:芦丁具有抗自由基活性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保护生物膜及亚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保护心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2)保护血管:芦丁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的作用,在缓解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用途。

     

    此外,芦丁的药理作用还包括抗病毒、抑菌、消炎、抗急性胰腺炎、保护胃黏膜、降血糖、抗癌细胞、增强免疫力等。

     

     

    哪些食物富含芦丁?

     

    在我们常见的食物中,有许多都是富含芦丁的,包括橘子、橙子、西柚、大枣、葡萄、山楂、杏、桑椹、菠萝、茄子、番茄等。多吃这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不仅可以很好地补充各种维生素,还可以获取一定的药用价值,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要提醒大家,凡事要适度适量,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进食有益健康的食材才是重中之重哟。

     

  • 血液是全身器官的养分来源,身体健康,依赖于血管的顺畅贯通。

     

    但上了年纪之后,很多人体内都容易出现血栓。轻则影响血流,引发头晕、麻木感,重则会堵塞住血管,引起心梗、脑梗等病变。

     

    想要预防血栓,我们可以遵循医嘱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但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长期吃,会导致出血倾向,有的人还会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

     

     

    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有。那就是通过合理的饮食来预防。那究竟哪些食物可以预防血栓,堪称“天然阿司匹林”?本文为你一一介绍。

     

    血栓来临前,身体常有这几种表现,不可忽视


    介绍食物之前,我们得先摸清血栓来临前的信号。以下这5种,出现的越多,可能性越大,提示你要抓紧干预。

     

    1、频繁头痛

     

    头痛很常见,但若频繁头痛,要考虑脑部供血不足!这通常是颈动脉或脑部动脉堵塞的结果,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急性血栓塞,即中风。

     

    2、哈欠连连

     

    哈欠连连,是脑部缺氧的信号。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觉得异常疲劳,思维不清晰,注意力不集中,这也有可能与血栓有关。

     

    3、肢体无力

     

    肢体无力是身体肌肉、神经信号失调的结果,与大脑缺血有关。如果我们突然无法用筷子、走路失衡反复跌倒,要小心了。

     

    4、突发头晕

     

    在正常的情况下,突发头晕是脑血栓极为常见的一个信号,主要会表现为头昏沉、头天旋地转、身体不稳,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5、吞咽困难

     

    吃饭或喝水时都容易出现呛咳,甚至会出现吞咽费力、语言不清楚、声音嘶哑等情况,有可能是提示负责咽喉部肌肉运动的神经出现的异常,这往往与血栓有关。

     

     
    它们是天然“阿司匹林”,每天换着吃,助血管一通到底


    血栓是血管中的血凝块,它出现有几个条件:首先,血液粘稠,血细胞容易聚集;其次,脂质斑块破裂,引发凝血瀑布,出现血栓;再者,血管狭窄,容易卡住血栓块。

     

    阿司匹林是血小板抗结剂,能够阻止血小板之间互相牵手,凝结成团。

     

    以下4种食物,也可以很好地预防血栓,堪称“天然阿司匹林”。

     

    第四种:黑木耳

     

     

    木耳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它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调节血脂,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此外,木耳中还富含一种多糖物质,经常吃,有助清理血液中的杂质垃圾,增强血管壁弹性,让血液畅通无阻。

     

    第三种:蒜泥茄子

     

    茄子的外皮富含花青素,这是一种能够很好地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脂质斑块破裂的有力武器。但花青素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因此最推荐的吃法就是凉拌。

     

    我们可以捣点蒜泥凉拌下,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也对血管大有裨益,具有活血的作用。

     

    第二种:洋葱

     

    洋葱中含有一种其他蔬菜没有的前列素A,这是一种天然的血液稀释剂。经常吃洋葱,特别是生吃凉拌,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脂,助力预防血栓。

     

    第一名:三七粉、三七苗

     

    三七是一味中药材,具有非常显著的活血功效。现代科学研究显示,三七中的活性物质有类似阿司匹林的功效,非常适合养护血管。

     

    三七粉是三七的粉末成品,三七苗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日常不妨多吃。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一次线上问诊,医生助理可能会辅助医生了解您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的给您诊疗建议,感谢您的配合!

    问诊已开始,本次问诊可持续2天。医生看了看我的报告,肺动脉区的第二心音分裂,主要是依赖心脏超声。我的心脏超声大致正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不用管,到了一定岁数都这样。因为心脏不厚。医生问我有不舒服吗,我说就是感觉脑缺血,那段时间有点儿晕。医生问我口干口苦口粘吗,腹胀胃胀吗?反酸烧心吗?打嗝吗?放屁多吗?小肚子怕冷吗?怕吃凉吗?医生还问我吃饭如何?大小便如何?睡眠如何?喝水多吗?医生让我把舌头照片发给他。

    医生说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点击卡片后我可直接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医生给我开了补中益气丸加金匮肾气丸,说这就是治疗我的心脏的。我说工作没法喝中药,没法带,帮开点儿中成药。医生说中成药没有合适的,我问那咋办?医生说注意事项:多活动。别着凉,别吃凉。

    我说谢谢,医生说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点击卡片后我可直接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医生给我开了一样两盒,吃完再说,处方审核通过,我可一键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

    医生说症状感觉一下,都是饭后吃是吧?我说对,医生说有所缓解,再继续吃吗?我说根据情况再说,医生说好滴。后来医生说处方被驳回,请尽快修改,处方被驳回,已通知医生重新开方,已设置此轮消息不用回复。

  •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心情沉重地等待着。我的生活似乎被一个无声的恶魔所困扰,那就是我的健康问题。电话那头的声音温柔而专业,是来自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日常用药情况。

    “平时吃的什么药?”医生的声音透过屏幕,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我回答了医生,提到了拜新同、依伦平和被他乐克这些药物。医生听后,语气变得严肃,“硝酸酯类药物不能一起服用。”我愣住了,心中涌起一股不安。

    “您没有吃吗?”医生关切地追问。

    “勃起不坚,是不是高血压引起的?”我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医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让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病情。我告诉他,我从小就有高血压,血压控制得并不理想,最近勃起功能也有所下降。

    医生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耐心地为我解释了西地那非不能吃的缘由,并询问了我的血压情况。我告诉他,我的血压平时控制得还可以,大约是90/130。

    “西地那非剂量小点可以吗?”我小心翼翼地询问。

    医生回复说:“可以吃,但是从小剂量开始。”

    我心中稍感安慰,但还是有些担心,“吃硝苯地平没事吧?”

    医生耐心地解释道:“小剂量半片到一片都可以。”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中的迷茫。

    虽然我们之间只有屏幕相隔,但医生的热情和专业让我感到温暖。我想,这就是互联网医疗的魅力吧,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为我们提供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

  • 线上问诊:温暖守护,医路同行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正在家中忙碌,突然手机响起了医生的来电。我立刻接起电话,对方是***医生,一位来自心血管内科的专家。

    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病情,自从9月份被诊断为冠心病以来,我一直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但由于原来有胃炎,吃阿司匹林后胃疼,让我非常困扰。

    ***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询问了我的生活习惯、用药情况以及身体状况。他告诉我,根据我的病情,可以尝试更换药物,减少胃部不适。

    在咨询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温和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我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他告诉我,除了更换药物外,还需要继续戒烟、低盐低脂饮食、规律服药,严格控制血压,并适当运动。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和希望。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治疗建议,还给予了我极大的心理支持。我觉得,他就像一位温暖的守护者,陪伴我走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

    如今,我已经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了用药,并且开始了新的治疗。我相信,在***医生的关爱和指导下,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

    感谢***医生,感谢他为我付出的辛勤努力。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患者会享受到便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

  • 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如往常一样,用手机预约了线上问诊。屏幕那头,是一位充满耐心的医生,他认真聆听我的病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我告诉他,自从新冠之后,我的血压和心率都有些不稳定。以前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时,血压控制得不错,但现在感觉效果不如以前。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用药情况,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他告诉我,可以尝试联合使用替米沙坦和硝苯地平,同时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来控制心率。虽然这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但医生会密切关注我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调整了用药,现在感觉心率有所下降,血压也在逐渐稳定。虽然治疗过程有些曲折,但医生始终耐心陪伴,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仁心。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地,我都能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这让我的生活更加安心。

    感谢那位医生,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和关怀,让我对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有了更深的了解。

  • 服务已开始。

    医生提醒事项:1、医生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2、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请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3、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

    检查结果还可以。

    一个晴朗的午后,我来到了互联网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热情地与我打招呼,并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

    我告诉他,我已经76岁了,常年心脏不好,最近肺部也不太好,稍微一动就喘不过气来。

    医生认真地听我讲述,不时地点头,然后详细地询问了我平时吃的药。

    我告诉他,我平时心脏不好,在吃地奥心血康胶囊,肺部平时没吃药,就吃地奥心血康胶囊。

    医生耐心地为我分析病情,并告诉我可以吃益安宁丸,对心脏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我听后很高兴,立刻向医生询问了更多关于益安宁丸的信息。

    医生告诉我,益安宁丸对心脏方面有效果,而且对胃部没有刺激性,可以放心食用。

    我又问医生,像老年人的情况能不能吃益安宁丸,医生回答说可以吃,但不要太杂。

    医生还建议我买点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每早一片试试,并告诉我,如果需要查清楚什么病才能说对症不对症。

    我非常感激医生的专业和耐心,对我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分析。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并且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了我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我的病情明显好转,心脏和肺部的状况都得到了改善。

    我很感谢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重新找回了健康。

    医生提醒我说,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服务已结束,后续如您有任何病情变化或不适,请及时上线咨询或线下医院就诊。

    这次互联网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和高效,也让我对医生的品质和专业素养有了更深的认识。

  • 我家小孩最近没去医院复查,吃这药她说最近有点心脏有疼怎么回事?疫情没法去,目前药物具体怎么吃的。舍曲林两片利培酮3毫升。幻听幻觉还是有点,手抖,心脏疼,然后嗜睡。服药要定期检查血常规,生化,心电图,最初一月一次,以后3月一次。最近都没查,等疫情好点就去查。心脏疼这样不能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想药在给她买点备着在个开3瓶吧,等疫情好点就去查,怕停药可能也不行。这药是不是对身体有影响说心脏有点疼,这几天,手有点抖,前段时间都没有这些症状。药从去年10月份开始吃的7个月了。需要复查看看。各3盒吗?药还得吃疫情好点医院开门就去复查。好的,是的。处方创建。处方详情。处方详情。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点击卡片后您可直接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开好了^0^~!上边一点!好的,谢谢医生。疫情好点就去复查。好的!不客气的!有需要您再联系我!再见。处方已使用。好的,谢谢。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问诊已结束。

  • 那天,阳光明媚,我像往常一样去附近的医院就诊,但这次有所不同,我选择了线上问诊。因为身体原因,我不方便去医院,而且听说线上问诊方便快捷,效率也不低。

    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专家,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并详细查看了我的病例。我向他描述了最近的不适,包括精神萎靡、胸闷气短、心跳加快等。医生非常认真,他告诉我,这些症状可能与新冠病毒感染有关,建议我进行一些检查。

    很快,我就收到了检查结果。医生告诉我,我的心肌酶同工酶比值偏高,提示有轻微的心肌损伤,而且有轻微的肺部感染。他为我制定了治疗方案,包括服用利尿药物和抗凝药物,并建议我适当休息。

    医生还提醒我,虽然线上问诊很方便,但病情严重时还是需要去医院就诊。他的话让我感到很安心,也让我对这位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有了更深的认识。

    治疗期间,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并且注意饮食和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症状明显好转,血氧也上升到了正常水平。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很温暖,也让我更加相信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

  •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忙碌地工作着,突然感到胸口一阵闷痛,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住了。我立刻想到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因为之前做过室缺手术。我立刻拿出硝酸甘油片,吃了两片,但疼痛并没有缓解。

    我赶紧向我的医生***咨询,她询问了我的症状,并告诉我检查结果问题不大。但我也感到非常难受,胸口闷得厉害,睡不着,头昏昏沉沉的,一直打空嗝。

    ***医生告诉我,可以先吃点胃药看看,如果不缓解,就去附近的医院看看。我告诉她家里有硝酸甘油片和中药,她安慰我说,您这么年轻,心脏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也不能掉以轻心。

    当我告诉她小时候做过室缺手术,她已经恢复了时,她更加关注我的病情,询问我是否失眠,我说一直睡不着。***医生又问我做什么工作的,是不是压力比较大?我告诉她,才刚开始实习。

    ***医生建议我明天去精神心理门诊看看,因为胸闷难受更睡不着。她还开了一些促睡眠的药物,但我担心其他药物没有什么用。

    当我问***医生,现在怎么办,只能先难受着吗?她告诉我,不是的,可以去急诊科看看。我担心去急诊是不是也只能开促进睡眠的药,***医生安慰我说,应该可以的。

  •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心中满是焦虑。医生***的微笑如春风拂面,让我瞬间放松了不少。

    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我的病情,包括室上性总数601和房性早博。***医生耐心地倾听,时不时地点头,让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关心。

    我提到最近早上又犯了一阵胸闷,气短,发憋,一过性的,有个几分钟。***医生告诉我,这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

    随后,我询问了关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的使用情况。***医生告诉我,根据我的情况,可以减量到一天两次,一次半片。我听后心中一喜,终于可以减少药物剂量了。

    我还提到了胃部不适的问题,担心酒石酸美托洛尔与多潘立酮和托泮托拉唑钠的相互作用。***医生安慰我说,这些药物可以一起使用,让我放心。

    此外,我还咨询了黛力新和辅酶Q10的使用问题。***医生告诉我,这些药物都不需要再继续使用了。

    与***医生的交流让我深感温暖,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出门上班。突然,一阵剧烈的胸痛让我几乎无法呼吸。我立刻想到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于是赶紧拿起手机,预约了当地一家知名互联网医院的心内科医生进行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的医生***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等,并耐心地为我解答了心中的疑惑。***医生告诉我,我的心脏结构没有异常,但脑钠肽数值较高,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在咨询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他不仅为我提供了详细的诊断,还为我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建议我使用倍他乐克缓释片来控制血压和心率,同时配合其他药物,帮助心脏更好地休息和恢复。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定期复查。在调整药物后,我的血压、心率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脑钠肽数值也趋于正常。这让我对互联网医疗充满了信心,也让我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给医疗行业带来的便利。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及时通过线上平台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