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冠状动脉钙化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冠状动脉钙化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发表人:医咖会

国际上很多实践指南都支持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级预防中选择性采用冠状动脉钙化(CAC)检测来进行风险评估。指南推荐患者使用CAC的方法是基于这样的结论:与单独的风险因素评估相比,更准确的风险评估可以在一级预防中更好的进行临床决策。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认为,与单独的传统风险因素相比,CAC检测能够有效地改变心血管风险评估,但USPSTF也认为,这种风险评估的改变导致患者结局改善的证据并不充分。

近日《JAMA·心脏病学》刊登了一篇文章,讨论了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风险评估中进行CAC检测的一些问题,包括: CAC对改善风险评估和患者结局的获益、CAC检测的危害、CAC更适合常规检测还是全面的人群筛查

CAC对改善风险评估和患者结局的益处

CAC检测被认为是在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超过标准风险因素评分, 改善风险预测的最佳评估工具。这对具有ASCVD边缘风险或中度风险的患者可能特别重要,这些人的10年ASCVD风险估计在7.5%-20%之间。正如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关于改善ASCVD一级预防风险评估的报告中所讨论的那样,只有在能够提供足够信息来修改临床决策的情况下,才应使用更多检测手段。

 

AHA/ACC声明认为,由于CAC与现有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相比,风险评估的增强作用更大,因此CAC是这种情况下的首选检测。此外,还有研究探索其在CAC高分人群中改善用药依从性和采用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

两项荟萃分析总结了CAC检测与生活方式预防疗法和药物治疗相关性的研究结果。Mamudu等回顾了15项研究,纳入了3项随机试验和12项观察性研究, 发现CAC检测与药物/生活方式治疗改善相关。Gupta等发现有6项研究得出结论,CAC评分高与采取进一步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预防ASCVD直接相关。这两项荟萃分析所回顾的研究都是在2006年至2014年之间报告的。

荟萃分析的证据表明,与CAC评分为0相比, CAC评分高与起始降脂治疗、起始服用降压药、继续服用降脂药、增加运动量和有利的饮食改变的可能性增加相关

CAC检测有什么危害?

2018年USPSTF报告了对CAC检测相关潜在危害的全面审查。潜在危害包括辐射暴露、对测试结果为阳性的人进行进一步检测、发现和评估其他的发现,如肺结节,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后相关的心理压力。在列举了这些潜在的危害后,专家组得出结论, 在无症状的患者中,CAC评分的危害很小。因此,USPSTF没有将危害作为是否决定进行CAC检测的理由。

辐射暴露被广泛认为很低,USPSTF报告的辐射量从0.4到2.1mSv不等。CAC检测的一个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 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测和不适当的侵入性心脏治疗。不过,这个情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2001年至2005年期间进行的无创成像研究随机临床试验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识别,随访了4年,显示进一步检测和医疗费用没有增加。CAC组与非CAC组的总体情况相当,CAC结果正常的患者费用较低,CAC得分大于或等于400的患者的资源使用量较高,不过这些证据有点过时了,不足以完全确定CAC评分的结果。

必须强调的是,没有数据支持(也没有指南建议)进行额外的缺血评估或对无症状的人进行侵入性评估,无论CAC评分如何。由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缺乏关于进一步检测的最新数据,需要对CAC检测后的进一步检测进行最新的研究。此外,还需要研究CAC高分患者最佳的临床实践策略,以避免在CAC检测高分后进行不必要的额外检测。

CAC筛查:常规筛查vs人群筛查?

没有一个国际指南推荐对所有无症状的成年人进行普遍的、常规的CAC检测或筛查。2019年ACC/AHA预防指南特别指出,CAC测量并不是为了对所有人进行筛查,而是 可以作为一种决策辅助手段,用于选择具有ASCVD边缘风险或中度风险的患者

在大型人群研究中,如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发现CAC检测可以有效的对无症状人群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进行分层。CAC检测对ASCVD风险的分层比单独风险因素评分更好。虽然正确识别风险类别的能力更强,但 CAC检测用于整体人群的筛查还是不合适。正如USPSTF所讨论的,目前还没有进行常规CAC筛查的随机临床试验来证明这种方法的好处。

在目前的指南中, CAC测量被认为是在定量风险估计之后的一个序贯检测,而不是作为一个单一的全面筛查测试。CAC检测在低风险人群(10年风险<5%)中的作用有限,在这些人群中,为发现明显的CAC负担所需的筛查人数很高,即使进行了CAC检测,其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也很低。相反,在那些预测风险较高(10年风险>20%)的患者中,预防性药物治疗的益处得到了明确的证明,这类患者CAC评分为0的可能性也很小,即使在那些评分为0的患者中,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足以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净获益。

因此, 无论是ASCVD高风险还是低风险,CAC检测不太可能改变临床决策。然而,在边缘风险(10年风险5%-7.4%)和中间风险组(7.5%-19.9%),增加CAC检测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意义的重新分类。对于中等风险的患者,大约45%的此类患者的CAC评分为0,可将他们重新归类为低于他汀类药物的受益阈值;CAC评分至少为100,表明事件发生率甚至高于预测值,会产生更高的药物治疗净获益。

必须强调的是,只有在患者或医生不确定是否需要他汀类药物治疗时,才有必要使用CAC检测,即使是处于ASCVD边缘和中等风险的患者,许多中度风险的患者不需要或没有必要进行CAC检测。

参考文献:
JAMA Cardiol.2021 Oct 6. doi: 10.1001/jamacardio.2021.3948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当饮食和生活方式不足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时,就必须进行药物干预。需要采取综合性方法来针对多种风险因素,包括 控制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长期以来,他汀类药物一直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首选。然而,评估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或PCSK9单克隆抗体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最重要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多少,而不是如何降低。

     

    随机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mmol/L可使心血管风险降低21%。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该研究显示,编码降脂疗法靶点基因发生突变的个体,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就较低。这些基因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mmol/L,心血管风险就会降低50-55%,这归因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终身累积量减少。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系已被证实,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成为预防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SC/EAS)关于脂代谢紊乱管理指南中指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多,患者结局更好,且没有证据显示会造成危害,因此建议进一步降低三个风险类别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对于CVD极高危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从1.8 mmol/L (70 mg/dL)降至1.4 mmol/L(55 mg/dL)且是在基线的基础上减少50%;极高危是指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有糖尿病伴靶器官损害或≥3个主要危险因素或早发1型糖尿病(病程长),严重的慢性肾脏疾病,10年心脏死亡风险≥10%,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一个危险因素。由于绝对获益取决于基线风险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绝对降低,指南改变降脂目标的理由是这些患者有极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可以通过更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减少风险。

     

    指南与当前临床实践之间存在差距

    尽管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疗法在不断扩大,但指南推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和临床实践之间仍有很大差距。例如,DA VINCI研究显示,在欧洲,很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仅接受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单一疗法(43.5%)或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单一疗法(37.5%),只有9%的患者接受了他汀类药物与依折麦布的联合治疗,1%的患者接受了包括PCSK9单克隆抗体在内的联合治疗。

     

    在这些极高危的患者中,2019年指南推荐的1.4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达标率不佳。接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的患者中有22%达标,接受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的患者为21%,而接受PCKS9抑制剂与口服治疗联合的患者为58%。真实世界的数据很可能在实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的患者比例方面要更差。事实上,两项分析(一项来自德国处方数据库,另一项来自波兰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显示,只有20%的极高危患者实现了2016年指南中建议的<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

     

    未能实现指南建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包括药物副作用、缺乏对患者的教育、治疗方案复杂、药物可及性低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依从性降低。这些障碍应该被克服,因为实现指南推荐的目标很重要。

     

    最近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缺血性卒中后接受降脂治疗作为二级预防的患者的两个不同治疗目标(2.6和1.8mmol/L)。在达到强化治疗目标的患者中,8.5%的患者在随访3.5年后发生了重大心血管事件,另一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10.9%。这一差异反映了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达到0.8mmol/L时,风险会降低22%,因此可以看出, 对于极高风险的患者,达到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这种推论可以延伸到DA VINCI研究的结果。在这个注册研究中,纳入了2974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REACH算法,这些患者中82%在10年内发生致命和非致命心血管事件的风险>20%。这个二级预防人群的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2.1mmol/L。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mmol/L会导致21%的风险降低证据,在这个极高风险组中,如果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2.1降至指南推荐的1.4mmol/L,将相关风险降低14.7%。

     

    将强化降脂联合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策略

    目前已有大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疗法,但实施起来仍是一个挑战,需要研究新策略,包括改善依从性、健康认知和治疗持久性,以确保更多的患者达到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

     

    如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甚至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都不足以实现指南推荐的目标。因此,有研究者建议 将高危患者的治疗模式从“首先进行强化他汀治疗”转变为“强化降脂治疗”。这意味着在高危患者中,应该有效地、切实地、及时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过去十年来,降脂治疗试验已经精确地量化了特定疗法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平均降低水平。这使得能够通过对高危患者进行简化治疗来可靠地预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对于极高危的患者,这种治疗方案的第一步是 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依折麦布,以实现早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大幅度降低(>50%)。

     

    如果患者没有达到2019年指南推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0%和水平<1.4mmol/L的目标,应添加第三种降脂疗法,如贝派地酸或PCSK9靶向疗法(针对PCSK9的单克隆抗体或PCSK9siRNA)。

     

    对于不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治疗方案的第一步也应该是联合治疗,例如依折麦布和贝派地酸或依折麦布和PCSK9靶向治疗。与降压治疗的数据一致,固定剂量的联合药片与两片独立的药片相比,能更有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得考虑。

     

    对于极高风险的患者,如果发生急性事件(例如2年内再次发生事件),应考虑在出院前直接启动三联疗法。如果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降低80%以上,最好立即增加PCSK9靶向治疗,因为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不太可能达到这个效果。

     

    参考文献:
    欧洲之心杂志 2021 年 10 月 12 日;ehab718 中。doi: 10.1093/eurheartj/ehab718.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 作者 | 王兴国

    文章首发于 | 营养医师王兴国微博

     

     

    《英国医学杂志(BMJ)》4月23日发表一项针对中国居民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用低钠高钾盐代替普通食盐,每年可以防止46万多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相当于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的1/9)。

     

    其中包括20.8万名中风患者和17.5万名心脏病患者;还可以预防约74.3万例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36.5万例中风和14.7万例心脏病发作,并使慢性肾病的发病率每年减少约12万例。由此看来,用低钠高钾盐代替普通盐,的确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促进措施,对防治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低钠高钾盐

     

    低钠高钾盐,也叫低钠盐,一般是用一定比例(大约30%)氯化钾代替部分氯化钠,从而使

     

    钠含量降低而钾含量明显增加的食盐。低钠高钾盐中钠含量比普通食盐少30%,钾含量要高出数十倍(普通食盐中钾含量极少),碘含量不变(低钠盐也是强化碘的)。低钠高钾盐的限度与普通食盐差不多或略淡,在烹调时添加量不变,却可以减少钠的摄入量,实现低盐饮食,同时补充钾。

     

    因为国人食盐(钠)摄入量普遍超出推荐标准(5克/日),所以这种低钠高钾盐不但适用于高血压患者,也推荐给普通成年人,代替普通加碘盐食用。现在,低钠高钾盐在很多超市都能买到,价格略贵,但毕竟是盐吃得不多,不会增加实际经济负担。不过要注意别买错了,超市里还会出售一些添加了铁、锌或硒的“保健盐”,如富硒盐、加铁盐、加锌盐等,这些保健盐并无保健作用,健康意义不大,不在推荐之列。

     

    低钠高钾盐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我自己家里数十年如一日地吃低钠高钾盐,国内很多相关机构也推荐吃,如中华医学会《中国高血压指南2018》、中国营养学会/国家卫健委“三减三健”活动等。但在其他国家,类似的推荐却极少,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低钠高钾盐对中国居民更重要


    最重要的原因可能不是中国居民食盐摄入量太多(人均10.5克/日,是推荐限量的2倍),甚至也不是中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太高(粗率为 27.9%,标化率 23.2%),而是因为在中国居民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中,饮食高钠和/或低钾首当其冲,是最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中国人群普遍对钠敏感。

     

    学术点说(《中国高血压指南2018》),钠盐摄入过多和(或)钾摄入不足,以及钾钠摄入比值较低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对普通人)可以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对高血压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我国居民膳食中75.8%的钠来自于家庭烹饪用盐,所以用低钠高钾盐代替普通食盐的确是明智之选,既减少钠,又增加钾,一举两得。

     

    然而,如此有益健康的廉价好物却并不普及,很多人并不知道低钠高钾盐。更可悲的是,不少人是看低钠高钾盐的负面新(yao)闻(yan)才认识它的,还以为它对肾脏有害呢!近几年,有不少关于低钠盐危害肾脏、低钠盐等于“送命盐”之类耸人听闻的说法,甚至有一些知识欠缺的医务人员推波助澜,说低钠高钾盐中的高钾使血钾升高,损害肾脏功能。

     

    低钠高钾盐的包装上为何要提醒“肾病患者不宜”

     

    肾功能不全患者均需要低盐(钠)饮食,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钾呢?说起来就复杂了,简单地说,肾功能不全进展和治疗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个并发症——血钾升高,高血钾是非常危险的情况,搞不好要出人命。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减少饮食中钾的摄入,连富含钾的新鲜果蔬都要限制摄入,更别说低钠高钾盐了。

     

    但是,健康人不要害怕,只要肾脏功能是正常的,吃富含钾的新鲜果蔬,或者吃低钠高钾盐,即使吃多一些,也不会导致高血钾。即使是肾病患者,也并非都有肾功能不全,即使是肾功能不全,也不一定有高血钾。只是从降低高血钾发生风险的角度,建议肾病患者不要选用低钠高钾盐。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有一些人并不了解自己的肾功能情况,毕竟有一些肾病或肾功能不全是悄悄发生的,没有被发现。但根据上面《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研究,用低钠高钾盐代替普通食盐在总体人口中的益处远大于害处,即使是患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利大于弊,即低钠高钾盐降低血压的益处,要超过增加高血钾发生的害处。当然, 研究者建议(我也很赞同),不论是否有肾病,最好先了解自己肾功能的情况,检测血钾,确保只受益不受害。

     

     

    补充在后面


    除了选用低钠高钾盐代替普通食盐,其他低盐饮食的策略还包括,减少食盐总量,少用味精、酱油等高盐调味品;不要吃咸菜、酱菜、榨菜、腌制食品等(或者用它们来代替盐);少吃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

     

    高钾饮食的策略主要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推荐绿叶蔬菜(油菜、菠菜、菜心、茼蒿、红苋菜、空心菜、蒜苗、韭菜、芹菜、小白菜等)、鲜豆类(豆角、油豆角、毛豆、蚕豆、扁豆、豌豆等)、甜椒、番茄、苦瓜、鲜蘑菇、海带、马铃薯、莲藕、芋头等。每天总量要超过1千克或更多。

     

    但不建议服用钾补充剂(包括药物)来降低血压。肾功能不全者补钾前应咨询医生。

     

    参考文献:

    Estimated population wide benefits and risks in China of lowering sodium through potassium enriched salt substitution: modelling study

    DOI:10.1136/bmj.m824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动脉粥样硬化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够听到的很多耳熟能详的疾病,其实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比如常见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等。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很多人都关心一个问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这么多见,我们医学这名发达,难道就不能根治动脉粥样硬化吗?

     

    一、动脉粥样硬化能根治吗?

     

    动脉粥样硬化其实是我们生老病死和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我曾经开玩笑的给大家说,如果我们能根治动脉粥样硬化,那么我们的寿命提高到200岁都不成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疾病谱也在不断的变化着。而随着我们的寿命不断地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就成为了我们疾病的主流,成为了最常见的疾病。但无论怎样,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都不能被抑制,只能是减缓或者减轻,以现在的医疗水平,还不能达到根治!

     

     

    二、听说瑞舒伐他汀的研究可以逆转斑块,是真的吗?

     

    在瑞舒伐他汀做的一项研究中,确实发现口服他汀后的一段时间后,斑块负荷减少了。但做科普的医生经常会打个比方,斑块负荷是减少了,只是原来松软的斑块变得稳定坚固了,原来皮薄馅儿多的包子变成了皮儿厚馅儿少的包子了。我们经常把他汀的作用归结于降脂和稳定斑块,也正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斑块负荷减少,也只是其形态和性质的暂时变化,使得斑块消失和以后永远不再发生的可能性还没有。

     

    三、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这个话题一直到最后才写出来,主要是因为写这个写的太多了,关注我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其实我们所有科普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围绕着这个话题来展开的。要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就需要把我们所有能够改变的因素和控制的因素都控制好,才能有效的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如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同时控制好诸如动脉炎等其他可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再者就是做好生活方式的干预,戒烟限酒、适量运动、良好心态等,也都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法宝之一。只是能够坚持下来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看懂了吗?动脉粥样硬化可防可控,但还不可根治,所以做好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当饮食和生活方式不足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时,就必须进行药物干预。需要采取综合性方法来针对多种风险因素,包括 控制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长期以来,他汀类药物一直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首选。然而,评估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或PCSK9单克隆抗体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最重要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多少,而不是如何降低。

     

    随机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mmol/L可使心血管风险降低21%。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该研究显示,编码降脂疗法靶点基因发生突变的个体,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就较低。这些基因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mmol/L,心血管风险就会降低50-55%,这归因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终身累积量减少。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系已被证实,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成为预防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SC/EAS)关于脂代谢紊乱管理指南中指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多,患者结局更好,且没有证据显示会造成危害,因此建议进一步降低三个风险类别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对于CVD极高危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从1.8 mmol/L (70 mg/dL)降至1.4 mmol/L(55 mg/dL) ,且是在基线的基础上减少50%;极高危是指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有糖尿病伴靶器官损害或≥3个主要危险因素或早发1型糖尿病(病程长),严重的慢性肾脏疾病,10年心脏死亡风险≥10%,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一个危险因素。由于绝对获益取决于基线风险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绝对降低,指南改变降脂目标的理由是这些患者有极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可以通过更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减少风险。

     

    指南与当前临床实践之间存在差距

    尽管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疗法在不断扩大,但指南推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和临床实践之间仍有很大差距。例如,DA VINCI研究显示,在欧洲,很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仅接受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单一疗法(43.5%)或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单一疗法(37.5%),只有9%的患者接受了他汀类药物与依折麦布的联合治疗,1%的患者接受了包括PCSK9单克隆抗体在内的联合治疗。

     

    在这些极高危的患者中,2019年指南推荐的1.4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达标率不佳。接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的患者中有22%达标,接受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的患者为21%,而接受PCKS9抑制剂与口服治疗联合的患者为58%。真实世界的数据很可能在实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的患者比例方面要更差。事实上,两项分析(一项来自德国处方数据库,另一项来自波兰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显示,只有20%的极高危患者实现了2016年指南中建议的<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

     

    未能实现指南建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包括药物副作用、缺乏对患者的教育、治疗方案复杂、药物可及性低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依从性降低。这些障碍应该被克服,因为实现指南推荐的目标很重要。

     

    最近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缺血性卒中后接受降脂治疗作为二级预防的患者的两个不同治疗目标(2.6和1.8mmol/L)。在达到强化治疗目标的患者中,8.5%的患者在随访3.5年后发生了重大心血管事件,另一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10.9%。这一差异反映了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达到0.8mmol/L时,风险会降低22%,因此可以看出, 对于极高风险的患者,达到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这种推论可以延伸到DA VINCI研究的结果。在这个注册研究中,纳入了2974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REACH算法,这些患者中82%在10年内发生致命和非致命心血管事件的风险>20%。这个二级预防人群的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2.1mmol/L。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mmol/L会导致21%的风险降低证据,在这个极高风险组中,如果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2.1降至指南推荐的1.4mmol/L,将相关风险降低14.7%。

     

    将强化降脂联合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策略

    目前已有大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疗法,但实施起来仍是一个挑战,需要研究新策略,包括改善依从性、健康认知和治疗持久性,以确保更多的患者达到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

     

    如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甚至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都不足以实现指南推荐的目标。因此,有研究者建议 将高危患者的治疗模式从"首先进行强化他汀治疗"转变为"强化降脂治疗"。这意味着在高危患者中,应该有效地、切实地、及时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过去十年来,降脂治疗试验已经精确地量化了特定疗法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平均降低水平。这使得能够通过对高危患者进行简化治疗来可靠地预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对于极高危的患者,这种治疗方案的第一步是 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依折麦布,以实现早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大幅度降低(>50%)。

     

    如果患者没有达到2019年指南推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0%和水平<1.4mmol/L的目标,应添加第三种降脂疗法,如贝派地酸或PCSK9靶向疗法(针对PCSK9的单克隆抗体或PCSK9siRNA)。

     

    对于不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治疗方案的第一步也应该是联合治疗,例如依折麦布和贝派地酸或依折麦布和PCSK9靶向治疗。与降压治疗的数据一致,固定剂量的联合药片与两片独立的药片相比,能更有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得考虑。

     

    对于极高风险的患者,如果发生急性事件(例如2年内再次发生事件),应考虑在出院前直接启动三联疗法。如果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降低80%以上,最好立即增加PCSK9靶向治疗,因为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不太可能达到这个效果。

     

    参考文献:
    Eur Heart J. 2021 Oct 12;ehab718. doi: 10.1093/eurheartj/ehab718.

  • 作者:胡大一大夫

    文章首发于: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外周动脉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防患于未然,在上述疾病发生前的预防。

     

    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实现健康体重。体重是便于测量、评估和管理的健康指标。体重正常了,血压、血糖和血脂都可能控制的更好。

     

     一、运动处方

     

    基本运动量: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如力所能及的快步走),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30分钟。如青年人愿做高强度体力活动(如跑步),每天基本运动的时间可缩短至15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这里显然指的是有氧运动。

     

    关于运动有一个需澄清的误区,即每天完成了上述基本运动量,是否就可以长时间静息不动?实际上,我们还应利用碎片时间,多站立,多活动。这就是为什么提倡日行6000—10000步路。30分钟快步行走最多大约是3500步,加上碎片时间的运动积累,才能实现日行万步路。

     

    同时,每日也可做一些增强肌肉强度的抗阻运动和提升平衡能力的柔韧性运动。

     

    二、营养处方

     

    总量控制--八成饱

    合理搭配--多样化

     

    总量有控,一日三餐,餐前有适度食欲。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种类多样化。

     

    主食粗细搭配,应强调减少精加工米面的摄入。深度加工的米面,去除了有利于健康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也容易影响血糖与甘油三酯。

     

    适度进食动物蛋白,如鱼类、瘦肉(禽类和猪、牛、羊肉),每日一个鸡蛋,喝杯牛奶(可选低脂或脱脂的)和植物蛋白,如豆制品。

     

    坚果,每日3-4个核桃或一小把杏仁等。

     

    限盐:有益于高血压防治,每天不超过5g;限油:每天不超过25g;限糖:糖的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下。

     

    三、戒烟限酒处方

     

    零吸烟:不主动吸烟,不吸二手烟,不吸电子烟。无论含与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都增加癌症风险。

     

    严格限酒:大量饮酒,伤心脏、伤血管,导致血压波动,甚至喝瘫、喝死在酒桌旁。大量喝酒还伤肾,伤胰腺。少量饮酒,包括红葡萄酒保护血管吗?真没证据!更像是影响力很大的卖红酒广告。为了健康应滴酒不沾。讲文化,要严格限量。改变敬酒、劝酒、端酒逼人喝酒的陋习。

     

    四、精神心理/睡眠处方

     

    焦虑/抑郁不仅导致人们的心情情绪变化,也会导致躯体的不适感,尤其是胸部与腹部的不舒服。易出现胸闷、胸痛、后背痛、心慌、气短、乏力,感觉气不够用,需长出气,运动时反觉更舒服。

     

    医患双方遇到此类症状,很容易“不谋而合”,达成共识,撒网式查冠心病,误判为心绞痛。腹部可出现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急便,很容易想到胃肠出了毛病,上医院胃镜肠镜大扫荡,一无所获。

     

    焦虑的急性发作可有濒死感,患者往往呼叫120,看心脏急诊。有时一周内急诊数次。急诊反复查心电图和高度敏感的心肌微小损伤的指标——肌钙蛋白都正常。

     

    焦虑/抑郁可导致血压的明显波动,甚至平时血压一直正常的患者,血压可突然出现大幅波动。用作用快的短效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后,血压又可能突然过快过大幅度下降,患者血压高低都很难受,无所适从。这时有些医生,不懂也不重视精神心理常识,反而接下来去给患者查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嗜铬细胞瘤。

     

    哪些患者应想到自己的胸闷、胸痛、后背痛、心悸、乏力的症状可能是焦虑/抑郁导致的,而非冠心病呢?

     

    1. 月经正常的中青年女性并且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无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无早发—指男性55岁前,女性65岁前—的冠心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极小。但焦虑/抑郁都常见。

     

    2. 虽做了冠状动脉CT,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但程度不重;即使达到70%-80%狭窄,但无症状;或有症状,但不是心绞痛;做运动平板或踏车心电图或运动核素检查,无心肌缺血;如被过度做支架,症状往往不减轻,而且明显恶化加重者。

     

    3. 即使体检偶然发现冠状动脉某一分支慢性完全闭塞了(狭窄100%),但CT前运动中毫无不适;运动心电图无缺血,查出病变后,尤其被支架失败后,反而发生和日益加重的胸闷、胸痛等不适者。

     

    4. 因急性心肌梗死,及时做了支架,也很成功,但术后因不了解未来的病情结局,担心支架出事。手术即刻明显缓解或消除了胸痛症状,但出院后不久,胸部不适又出现了。但如认真对比,与支架前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并不一样。

     

    5. 搭桥术后,担心桥血管什么时候会闭堵,心有不安。

     

    上述情况,如反复在心内科就诊,疗效不好,反复CT或造影,有无新问题发现时,应找双心门诊,如用抗焦虑/抑郁药后,症状明显改善,更说明胸部不适症状的根源是精神心理问题。

     

    五、药物处方

     

    多数患者降血压、降血糖和降血脂可能需用药物。但应强调,刚发现的血压高、血糖高和血脂高,如果程度不重,不一定马上用药。可首先下决心,有行动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

     

    即使需用药的患者,也不能仅靠药物,只有同时认真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才可能用更少种类、更小剂量、更小副作用和更小经济成本的代价,换来更好更平衡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否则只能药越用种类越多,剂量越大,效果越来越差,副作用和成本越来越大,而且冠心病与卒中还防不住。

     

  • 钠、钾是人体的两大“必需元素”,它们之间的平衡与否和我们的心血管健康息息相关!高钠低钾伤害血管,低钠高钾才是“王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平衡钠盐和钾盐,全面呵护我们的心脑血管。

     

     

    一、钠与心血管健康

     

    钠广泛分布在人体中,起着兴奋神经细胞、维持血压、调节酸碱的生理功能。钠离子少了固然不行,多了却也有一定的危害,可能引起高血压。

     

    研究发现,每天多吃1g钠,收缩压会平均升高2.11mmHg,舒张压则会升高0.78mmHg[1]。原来,钠离子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能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入血,让血容量增加而使血压上升。钠离子还能增加血管平滑肌对于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敏感性,儿茶酚胺作用于相应受体,引起平滑肌收缩,也会导致血压上升[2]

     

    血压升高了,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就会“纷至沓来”。过高的血压会增加心脏向大动脉中“泵血”的阻力,让心脏“不堪重负”,诱发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脏病。高血压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进程——脑血管硬化,容易诱发脑卒中;下肢动脉硬化,可能造成下肢静息痛和跛行;眼底动脉硬化,则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3]

     

     

    二、钾与心血管健康

     

    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参与物质代谢和细胞膜电位的形成,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适当增加钾盐的摄入,则能降低血压,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实验表明,连续39天补钾86mmol,能降低收缩压5.9mmHg,降低舒张压3.4mmHg[4]。钾离子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血压——钾离子能促进肾脏排钠,降低血管平滑肌对于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还能降低膜电位,降低平滑肌的兴奋性,导致平滑肌舒张而血压下降[5]

     

    当然,钾盐过高可能导致高钾血症,进而引起骨骼肌震颤乃至麻痹、心律失常和酸碱平衡紊乱,我们也要注意控制钾盐的摄入。

     

     

    三、吃盐的三大建议

     

    1.  科学限制钠盐

     

    钠主要来源于食盐,一般来说,每1g食盐含有400mg钠。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用盐不应超过3g[6]。我们可以使用限盐罐、限盐勺来“量化”食盐,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控盐。

     

    2.  适当增加钾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健康成人每天应摄入钾盐2g[6]。我们可以用高钾低钠盐替代常规的钠盐。但是肾病患者、高钾血症患者则要慎用。

     

    3.  发现隐性钠钾

     

    除了食用盐,生活中很多食物也富含和钠盐和钾盐,是“隐形”的钠、钾来源。比如面包、咸菜、酱油等食材钠盐含量较高,我们要少吃[6];再比如新鲜蔬菜和菌藻类富含钾盐,我们要适当多吃[7]

     

     

    限制钠盐、增加钾盐,更别忘了那些“隐形”的钠钾!做好这三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都“不足为惧”!

     

    【参考文献】
    [1] Mente A, O'Donnell MJ, Rangarajan S, et al. Association of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with blood pressure[J]. N Engl J Med. 2014;371(7):601-611.
    [2]陈国伟,曹飞青.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循环系统疾病临床选萃(2)[J].新医学,1994(07):381-383.
    [3]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12):1123-1149.
    [4] Cappuccio FP, MacGregor GA. Does potassium supplementation lower blood pressure?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trials[J]. J Hypertens. 1991;9(5):465-473. 
    [5]刘梦雯,闫新玉,张国俊.钾离子对原发性高血压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3):3333-3336.
    [6]中国营养学会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01.
    [7]王兴国.高血压患者饮食宜“高钾低钠”[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6):60-60.
  • 阿司匹林和心血管疾病两个,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热门词汇,但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阿司匹林经常被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但正如提问者说的那样,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效果如何?能不能有其他药物进行代替呢?

     

     

    一、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起到什么作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其实很多人都已经很了解,阿司匹林是一个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可以有效的和血小板进行结合,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抑制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因为阿司匹林抑制的是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急性的聚集,是在斑块不稳定的时候才出现的。所以事实上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预防急性的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通俗的讲也就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血栓事件。


    二、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效果如何?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级预防也好,还是二级预防也罢,又或者是三级预防,都有着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了阿司匹林使用以后的有效性和获益。也正是因为许多的临床医学证据,都是使用阿司匹林来做的临床实验,所以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的地位,也就至今无人能够撼动。大量的证据显示,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减少时间和死亡。

     


    三、阿司匹林效果那么好,为什么不让每个人都吃阿司匹林?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阿司匹林既然已经被证实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又或者是三级预防中都有的非常显著的作用,那么为什么不能让每个人都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呢?这就需要谈到一个药物使用后的获益和风险比。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药物,他也有自己的副作用和负反应,最主要的就是出血风险,在2018年新发表的两个大型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在低中危患者中进行一级预防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出血风险会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是一般人群,那么使用阿司匹林以后不但没有好处,还有可能会增加出血等风险,所以阿司匹林不能让每个人都使用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看懂了吗?阿司匹林再好也不适合每个人都来进行口服预防心血管疾病。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张先生是某大学医学院老师,从去年开始经常性地胃痛。凭自己多年来对医学的研究,张先生习惯性地认为是工作劳累引起胃部不适,便没当回事,从未去过医院。近期的班级聚会上,张先生的胃病再次发作,在一位就职于心外科的学生的强烈建议下,张先生才到医院做了详细检查,检查的结果大大超出张先生的预料:冠心病。

      “许多疾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让人很难分辨,再加上有些人对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不重视,导致病情延误,尤其是冠心病,不多加小心的话就可能引起猝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宋光民提醒大家。

      重视身体的求救信号

      有的冠心病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心痛、胸闷等典型冠心病症状,但是会有干扰病症,如左上肢疼痛、左背部疼痛、胃疼,容易误导病人,临床上这种情况很常见。“很多人坚持没大病尽量不进医院,但是多数人的健康知识储备不足,不能正确地判断病情,这也造成了很多悲剧。”宋光民教授表示,“冠心病一旦发作,后果很严重,稍一疏忽丢掉的可能就是整条性命,所以一旦出现类似或疑似症状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到医院确诊。”

      定期体检必须坚持

      有一种冠心病叫做无症状性冠心病,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的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这种情况是很可怕的,因为它没有任何提示,让你“摸不着”,除了检查基本不会发现它的存在。

      许多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的,心电图显示心绞痛,可病人的心却不痛,有的人还整天打篮球、爬山,自我感觉身体很好。宋光民教授说道,没感觉并不代表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建议,定期全面的体检是必需的。

      “万事大吉”的想法不可有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被称作“富贵病”,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得多动得少,“富贵病”自然找上门来。“不要觉得做了手术就‘万事大吉’,就可以该吃吃该喝喝,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治病的首要条件,基础打不好,几次搭桥都得‘塌’。”

      另外,当被问起哪方面最容易被忽略时,宋光民告诉记者是谨遵医嘱。这听起来最简单的事恰恰做起来最难。心脏搭桥手术后,通常医生会建议3~6个月复诊一次,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刚出院时大部分病人会坚持复诊、复查,可时间一长,如若身体没有异常表现,有的人就会认为身体恢复了,没必要复查了。“不管是心脏搭桥还是心脏支架,能起到的只是延缓生命的作用,并不能根治病情,要想过得好、活得长久,关键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严格遵循医生的要求。”宋光民教授提醒。

  • 预防冠心病从日常生活做起


    (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


    (3)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喝浓茶、咖啡。

     


    (4)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5)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6)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


    所谓二级预防,指在有明确冠心病的患者(包括支架术后和搭桥术后),进行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来延缓或阻止动脉硬化的进展。英语国家总结为ABCDE五方面: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阿司匹林(Aspirin)。


    B:β阻滞剂(β-blocker)与控制血压(Bloodpressurecontrol)。


    C:戒烟(Cigarettequitting)与降胆固醇(Choles-terol-lowering)。


    D:合理饮食(Diet)与控制糖尿病(Diabetescontrol)。


    E:运动(Exercise)与教育(Education)。

     


    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下降。每500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中,会出现1例呕血的副作用,但每年可阻止95例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


    痛风病人不宜使用阿司匹林,因阿司匹林会抑制尿酸排泄。对痛风病人和其他各种原因确实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改为波立维75mg每日一次。


    阿司匹林每天服75~150毫克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和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发作期,可把剂量增至每日150~300毫克。


    通过我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冠心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一般的病人对其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人只知道这种疾病比较难以治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患有该病的患者有一定帮助,并且祝您早日康复。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一再刷新我们的三观,四十多岁罹患冠心病的人群,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对于四十来岁就血管钙化狭窄的男性来讲,仍然觉得这个来的太早。

     

    首先明确一下,冠状动脉狭窄也是有区分的,不是所有的狭窄都需要处理,也不是所有的狭窄都不需要处理,但钙化确是一个年轻人少有的改变。

     

    来认识一下血管狭窄!冠状动脉一共分为三支,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而血管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管腔变细或者闭塞,就是常说的血管狭窄。

     

     

    但钙化并不是每个病人都有,来看看冠状动脉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其好似骨骼形成一样,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可调控的和主动的过程,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但钙化的发生和狭窄一样,和年龄呈正相关,但也不是绝对。

     

    认识了狭窄和钙化,问题来了,出现了狭窄和钙化,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一、轻度的钙化狭窄不需要处理

     

    轻度的狭窄,单纯的仅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需要根据程度来决定如何处理,这时候,狭窄不会引起症状,但已经是冠状动脉狭窄进一步发展的开始,需要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单纯的生活方式改变还是需要冠心病的一级预防。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很多,比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低脂饮食、运动等等。

     

    二、已经明确出现狭窄的病变,需要严格的生活方式改变和服药治疗

     

    已经明确出现狭窄的钙化狭窄,就需要严格的生活方式改变和服药治疗,这时候,有可能已经不是单纯的一级预防了,需要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因为在狭义的冠心病当中,狭窄大于50%已经可以诊断冠心病了!服药治疗包括的内容也很多,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调脂稳定斑块治疗,ACEI的应用,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等等。

     

    三、已经出现症状的狭窄钙化,需要进一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

     

    如果患者狭窄较为严重,或者狭窄不稳定,那么就会出现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如果一旦有症状,而且严格的生活方式改变或者二级预防后仍有症状发作,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搭桥、冠状动脉球囊扩张等等许多形式,但其治疗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一旦出现症状,就需要严以待阵,因为症状的出现,意味着可能更容易出现急性的心血管病事件,否则——你懂得。

     

     

    四十多岁,男性,抽烟又高血压,现在您需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血压,戒烟以及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进行冠心病健康教育,根据以上情况决定进行生活方式改变,还是服药治疗,如果有频发的症状,那么就需要到医院让专科医生进行评估是否需要血运重建了!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