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老年人当中比较多发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关于房颤的治疗误区很多,比如提问者提到的,这个房颤的患者为什么要长时间服用抗凝药物?咱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房颤为什么要抗凝?
房颤的危害有很多,除外房颤导致的心功能受损以外,房颤最大的危害恐怕就是心房内血栓形成!而形成血栓以后,血栓一旦脱落便会出现脑栓塞等相关并发症。而对于新房内血栓形成的预防,最好的方法就是抗凝治疗。这也就能解释提问者提到的,为什么房颤的病人需要长期预防脑卒中的原因。
二、所有的房颤都要抗凝吗?
当然不是所有的房颤都需要抗凝,在房颤是否需要抗凝的评估时,一般采用CHA2DS2-VASc评分来判断是否需要抗凝!把房颤患者的危险因素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年龄、中风及TIA或其他栓塞疾病综合评估并给予一定的分数。根据患者积分情况,如果积分≥2分,就推荐口服抗凝药物,如果评分在两分以下,那么就需要谨慎考虑抗凝治疗。
三、房颤抗凝常用的都有哪些药物?
能够抗凝的药物有很多,在房颤,需要看您的患者当中常常使用的药物,有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等。华法林因为价格便宜,但需要定期监测血液中的国际化标准比值等指标,使得其服用的依从性比较差。但像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新型抗凝药物,虽然不用监测血液指标,但价格昂贵也阻碍了在临床上的大规模应用。
看懂了吗?房颤为什么要抗凝现在清楚了吧!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房颤又成为心房颤动,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也是老年人非常容易罹患的一种疾病。房颤的危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什么?怎样预防这种危害?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和讨论一下。
一、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最大的危害便是心房内血栓形成尤其是左心耳的血栓形成。这主要是因为房颤以后,患者的心房率非常高,进而导致心房内形成涡流,而这正是血栓形成的一个良好温床,当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以后,一旦脱落便会发生脑栓塞等各种各样的血栓性疾病。这也是房颤最大的危害。
二、所有的房颤都会形成血栓吗?
房颤一旦出现,只要房颤的时间够长,几乎所有的房颤都会形成血栓。这也是为什么房颤的患者,预防血栓性疾病,就成为房颤并发症预防的重中之重。血栓在患者左心耳内不脱落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但血栓一旦脱落就会导致栓塞性的并发症。这也是房颤血栓并发症的危害之处,可怕之处。
三、怎样预防房颤的血栓并发症?
既然房颤的血栓并发症如此之多,那么怎样预防房颤的并发症呢?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并发症的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华发林和新型抗凝药物。其次,左心耳封堵是一个患者无法抗凝时的次选方法之一。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在房颤无法恢复为窦性心率时代一个选择,如果能够预防房颤的发生,绝对是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最好方法。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大夫,您开的药不管用啊,我血压又高了。
-是不是又喝酒了?
-嘿嘿,喝了点……
-不能再喝酒了!
-大夫,我是来调药的,你怎么给我调酒啊?
-您的血压总是高,和酒脱不了干系,来,我听听心脏……
-去做个心电图吧,我估计你房颤了。
-做完了,您看看。
-嗯,确实是房颤,老王,快戒酒吧……
饮酒导致老王的血压居高不下,医生还怀疑老王经常饮酒的不良习惯引起了房颤。的确,研究发现,大量饮酒与新发房颤(首次发作的房颤)密切相关。
有个名词叫做假日心脏综合征,主要描述假日期间急诊室里心脏病患者突然增多的现象,在这些患者中,饮酒诱发房颤发作的患者占35-62%不等。
近期三项大规模的荟萃分析也得出了一致结论,房颤的发病率与饮酒量呈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喝酒越多,发生房颤的机率越大,与性别等因素无关。
针对其中机制的基础研究也发现酒精可以使心肌的“土壤”变差,成为房颤发生的“温床”;也可以直接毒害心肌细胞和心脏的传导系统。
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大量饮酒可以大幅提高房颤的风险。然而,2014年的一项meta分析研究提示即便小量饮酒也与房颤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严格控制酒的摄入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每周酒精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30g。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降低饮酒量短期内即可降低房颤负担,对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也有很大益处。
酒精饮料的种类可能会影响房颤发生,烈性酒与房颤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红酒,啤酒的相关性不明显。就房颤风险来说,啤酒可能较其他种类相对安全。
目前确有专家认为适量饮酒对于心脑血管系统有益,甚至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但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如果没有饮酒的习惯,就不要尝试。因为不饮酒人群一旦开始饮酒,就很难预测是否会出现酒精成瘾。美国有1600万酒精成瘾者,只有150万人会寻求并接受正规戒酒治疗。事实上,很多长期饮酒者并不能控制适合的饮酒量,戒酒成功率也低。
因此酒虽助兴,可不要贪杯哦。如果您没有饮酒习惯,切不要为了所谓的“软化血管”功效而举起酒杯。因为手中的酒虽可能是心血管的小助手,但更可能是温柔的“杀手”。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个名词,那就是房颤的“上游治疗”。
“上游治疗”还是个年轻的概念,在2010年才首次出现。
顾名思义,它指在疾病发生前,从致病因素这个层面阻断病情的进展,使原本可能发生房颤的人不发生房颤,或者是让已经得了房颤的人少发作房颤。
通过之前的科普,相信大家已经对房颤的各种危害以及它多种多样的危险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包括:
所以,“上游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1.疾病发生之前的预防(一级预防):指的是没有发生过房颤的人,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这些危险因素来避免发生房颤。
2.疾病已经发生了,阻止其再次发作或减少其发作频率(二级预防):通过服用药物,降低房颤复发的频率或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概率。
具体我们能做什么呢?
1. 药物治疗方面
目前认为有预防房颤潜力的药物主要包括:ACEI、ARB、他汀类药物、w-3多不饱和脂肪酸(w-3PUFA)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遗憾的是,由于研究数据尚不充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钟药物有具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能够用于房颤的预防。
2. 非药物治疗方面
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房颤。
另外,对于肥胖的房颤患者,严格地控制体重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减少房颤的发作频次。
总之,“上游治疗”目前还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概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选择这个概念给大家分享也正是在于它无比巨大的潜力,那就是将房颤变成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乙肝、宫颈癌等)。
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朋友们,小哈的建议就是长期服药、规律检测身体的各项指标,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去就诊。在真正有效的预防房颤药物问世之前,控制好慢性病!
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不同地区患病率及发病率也不同,亚洲人群房颤患病率及发病率均低于北美及欧洲地区。目前多国的临床研究表明,房颤的总发病率约为1%,并呈上升趋势。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年纪越大,房颤的发病率越高。
一、房颤患者心律与正常人有何异常?
心律正常时,心房和心室以一定的频率(一般是60-100次/分),规律的激动和收缩,以保持心脏正常泵血功能。一旦发生房颤,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且激动传导杂乱无章,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不但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或加重心衰,还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即可引起中风等并发症;据统计,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高达常人的7倍。房颤者,尤其是发生初期,心率往往比正常窦性心律时快而不规则,因此患者常有心慌、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不适,也可以表现为不典型的胸闷、气短;但也有部分患者房颤时心室率不快,尤其是慢性房颤者;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直至因为心衰或者出现中风就诊,才发现心房颤动。
二、房颤的症状有哪些?
房颤在心室率不快时可无任何症状,在心室率快时,如心室率超过150次/分,可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症状,如头部可出现供血不全的症状,心脏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发病时症状可轻可重,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脉搏不规则、胸痛气短或者头昏目眩、思维迷糊等。
其他症状表现为房颤在心率快时可引起脑供血不全,可出现眼睛黑蒙、一过性意识丧失等,诱发心肌缺血时可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如果房颤导致心衰,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更加明显,严重时在平卧、坐位时也会出现喘憋。如房颤患者的心房壁有血栓形成并脱落时,则会出现血栓栓子栓塞器官等相应的症状。
三、房颤的并发症有哪些?
脑卒中: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有20%的几率致死,60%的几率致残,应引起重视。
心衰:由于房颤时导致心排血量减少25%或更多,导致心脏的负荷增高,心衰的发生率增高。
心肌梗死:房颤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房颤有增加患者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心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是一种老年人常有的一种疾病,因为房颤和年龄的关系呈现正相关。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也就是说,年龄越大,房颤的发生概率也就越高。所以有人也说房颤是一种老年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房颤呢?
一、预防原发病
能够引起房颤的原发病有很多,比如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等,所以,预防房颤的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积极预防这些原发病,因为这些都是使得房颤发作的主要因素,所以,能够减少房颤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减少风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相关心律失常并发症。就会减少房颤的发生。
二、减少烟酒刺激
房颤还和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有关,有报道显示,抽烟和饮酒,不仅仅增加房颤的发病率,还会增加房颤的相关不良并发症。所以,房颤病人戒除烟酒,似乎更有意义。其次不仅仅是烟酒,一些刺激性的饮料等,也会使得房颤的发病率增高。
三、避免情绪刺激
加班熬夜、精神紧张、喜怒哀乐等情绪刺激,也会导致房颤的发生,因为情绪的变化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张力升高,这些都是房颤容易发生的一些诱因,避免这些诱因,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病率。
四、其他原因
比如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等,也会诱发心房颤动,所以,避免水电解质紊乱,避免严重干扰,或者是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感染后,预防房颤的发生也尤为重要。
当然,即便发生了房颤,也不需要过于紧张,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或者对因的治疗,不管是控率还是控律,都会有适合你的房颤的治疗方法。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腺苷、多巴酚丁胺、依伐布雷定、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布洛芬)、大剂量激素、氨茶碱以及双磷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以使房颤风险增加。
但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因为这些风险而停用药物,增减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
今天小哈要和大家聊一聊一个非常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话题——房颤发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1. 坏情绪让你更易患房颤!
心血管领域著名的Framingham研究对3682例参与者的愤怒、敌对情绪、性格类型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
另外,恐慌、工作压力、消极情绪这些因素也与房颤的发生有关。
相反,愉悦的情绪对房颤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目前认为心理因素对房颤的影响可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来实现,但其中的具体机制仍然比较模凌两可,尚需进一步研究去证明。
2. 一半房颤发作因坏情绪!
坏情绪不仅可以使健康人的房颤风险增加,还可以使已经患上房颤的人发作更加频繁。
一项针对100例住院患者的调查发现54%的患者是由心理应激而导致的房颤发作。
甚至,情绪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手术的术后复发情况也有关系。
3. 焦虑?术后复发增1倍!
一项小样本研究发现,SF-36量表心理健康一项得分每增加1分,术后房颤复发的风险就降低7%。另一量表中的焦虑特质评分每增加1分,就可以使房颤复发风险增加1倍以上。
大哲学家康德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小哈提醒您,情绪管理对保持健康十分重要。如果出现了长时间不能缓解的抑郁焦虑情绪或是发现自己无法控制愤怒情绪,请及时到专业门诊就医。
现在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的一种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当然很多人都采用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那么很多患者对于该疗法有的时候不是很了解,对此,股骨头坏死医院专家具体的介绍一下,希望能对于患者有所帮助。
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那么对于该方法的原理是什么,来了解一下。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理是通过注入大量溶栓剂到患侧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疏通髋关节附近的微循环,改善患肢骨的血液供应,使动脉供血更加充足。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过程是如何,这也是很关键的,只有清楚的了解,才能治愈股骨头坏死。采用Seldinger穿刺术经股动脉插管,将5.5FCbra导管超选择送入股骨动脉内,注入76%的泛影葡胺8~10ml进行血管造影,并在X线直视下观察股骨头血运的变化;亦可进行数字减影血管照影,经导管注入尿激酶10~40万单位,低分子右旋糖酐10~3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0~30ml或其活血化瘀的药物,术后再次观察疗效,对于临床症状及血管再通改善不明显者,可间隔3~5天再次进行第2或第3次治疗。每次介入治疗后,患者静脉滴注尿激酶5万单位/天,共5天,并口服鱼肝油和钙片以加强疗效。
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其治疗的一些优点和缺点,具体主要有哪些呢。优点有微创介入治疗皮肤创口仅为2mm左右,痛苦较少,通常在术后10小时可正常活动,功能恢复的快;缺点是对组织有一定的损伤,操作不当易使血管壁损伤,加重骨血障碍,同时会有一定几率的感染,它有严格的禁忌症和适应症;介入药物注射不到股骨头的骨头内部,而股骨头坏死是由骨内向骨外坏死,介入疗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导致股骨头坏死静脉回流不畅的致病因素;对于血管断裂或者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起不到全身调理治疗的作用,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通过上述的一些介绍,对于微创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应该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那么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适当的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让自己很快的恢复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耽误治疗,延误病情。
中风后手指发麻主要为神经损伤、血液循环障碍、脑干或脊髓的损伤等因素导致。
1.神经损伤:中风会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引起神经损伤。进而影响到传输感觉信息的神经纤维,导致手指发麻的感觉。
2.血液循环障碍:中风会导致血液供应到大脑或手指的血管受阻或破裂,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也可导致手指周围的组织缺氧和营养不足,导致手指发麻的感觉。
3.脑干或脊髓的损伤:有时中风也可能导致脑干或脊髓的损伤,这些结构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到手指。当这些结构受损时,可能导致手指发麻的感觉。一旦中风后出现手指发麻的情况,可以建造咨询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前几天,老家一个长辈打电话给我,要我帮忙去北京的一个地方买些药。我问了下什么药,治疗什么疾病的。得到的答复是治疗少白头的,一种外用药。听到后我很是激动,竟然还有药物能够治疗少白头?我就打电话给老家人提供的公司,我再三询问之下,知道问题的来龙去脉了。
少白头,顾名思义就是很年轻的时候,头发就白了。在我们的脑海里,一般都是老年人才会有满头银发。而现在一些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头发就会变白,大部分都是白了一部分。但是也有一些患者,在二十多岁,头发就全白了。这一部分人,就称为少白头。
老家人是看了电视购物上面的广告,说的是北京一家公司出产了一种外用药物,针对少白头,洗头之后头发就会变黑。接电话的业务员是个年轻的姑娘,我听后就怀疑是染发剂。我就问对方是染发剂还是药品,对方刚开始的回答是药品。我说我是皮肤科大夫,对这种病很了解,不要骗我。对方才说,确实是染发剂,只是比普通的染发剂好用。我说好吧。
人的头发为什么会黑。这和人体中含有的黑色素细胞有关系,人类只拥有一种色素细胞,也就是哺乳类身上与黑色素细胞相对应的的黑素细胞,以此产生皮肤、毛发和眼睛的颜色。由于和其它细胞的鲜明差异,以及大量的存在,黑色素细胞是目前研究最透彻的色素细胞。也就是说,人体内的黑色素细胞决定了毛发的颜色。中国人头发以黑色为主色调,这就是由于中国人体内含有的黑色素细胞决定的。
现在少白头的人很多,这和几种因素有关系。北京大学曾经做过问卷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少白头的发病和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精神状态的影响,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预防和控制少白头的发生。现在的社会,很少有因为营养引起的白头。遗传因素是主要因素,还有就是精神因素,比如生活工作压力大造成。
关于少白头的治疗,没有一种有效的办法。所以,我劝老家人说别买了,明显是染发剂,而且要花这么多钱。我就是学这个专业的,如果有好的办法,我会告诉你的。医学虽然发达,但是对黑色素细胞的了解还是很少的。在没有好的办法之前,一些不法分子会出奇招骗钱,所以不要轻易相信。
一天要上三次厕所,48岁的何女士担心自己罹患了大肠癌,所以来到医院想检查一下。
医生告诉何女士,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虽然一天有三次大便,但是排便习惯很规律,而且大便的性状和颜色也没有什么异常,所以罹患大肠癌的可能并不大。
不过为了万无一失,何女士还是接受了肠镜检查,通过检查,最终排除了大肠癌。
事实上,像何女士这样的患者不是很多,有些人,一天好几次大便,他们特别担心,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有些人,好几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也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说说,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究竟哪个有异常。
第一,一天三次大便,是腹泻吗?
很多人觉得大便次数太多不好,因为是腹泻的信号,事实上,仅凭次数来判断是不是腹泻,其实并不正确,很多人虽然大便次数多,但是大便的颜色,外观都完全正常,腹泻,通常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没有形状。
单纯从大便的频率,并不能判断是不是大肠癌,还要看大便的性状,以及排便是否规律。
第二,三天一次大便,是便秘吗?
很多人想每一天都有大便,因为觉得大便里有很多毒素,及时排出才能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可也有一些人,三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担心,这么久才解一次大便,毒素会伤害肠道。
事实上,是不是便秘,不能只看大便的次数,还需要看大便排出是否困难,大便是否干结,大便的颜色和性状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很正常,那么问题也不是很大。
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有的人一天一次,有的人一天两次,有的人两天或三天才一次,但只要大便性状,颜色,排便习惯正常,那么,就无需担心。
大肠癌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20世纪末发现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本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癌瘤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本病可以通过淋巴、血液循环及直接蔓延等途径,播散到其他组织和脏器。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治疗方法需要根据病因和发病时间来决定。
对于初次发作且在24~48小时内的急性房颤,大多数情况下会自行终止。如果症状严重,可以采取静脉用药来减慢心率,并尝试恢复窦律。阵发性的慢性房颤可以通过口服心律平进行治疗。而对于持续性的慢性房颤,由于无法自行恢复窦律,需要采取复律治疗,并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大小和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心律平、索他洛尔、胺碘酮等。此外,还需要预防血栓栓塞,对于复律和维持窦律均无效的慢性房颤,称为永久性房颤,治疗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可以使用倍他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
房颤的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根据房颤的类型,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等。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脑栓塞。根据栓塞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是华法林,需要定期复查凝血功能,保持国际化比值在2-3之间。利伐沙班等药物也可用于抗凝治疗,无需复查凝血功能。
在房颤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转律治疗,初次出现的房颤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或电复律的方法恢复窦律。对于频繁发作且药物转律困难的病例,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2.控制心室率,对于心房明显增大或慢性房颤患者,维持正常心律非常困难,因此控制心室率尤为重要。可以使用药物将心率控制在100次/分以内。3.维持正常节律,转律后要想维持正常节律,减少复发风险,可以服用胺碘酮等药物预防。4.抗凝治疗,房颤持续2天以上,血栓风险明显增加,需要加用抗凝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患有房颤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2.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心脏功能和电解质水平。3.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4.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疾病风险。
心房颤动,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困扰着许多患者。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心房颤动的成因、症状以及治疗方式。
心房颤动是由于心脏内电活动异常导致的。具体来说,心房内存在一些异常的电传导路径,导致心房收缩不协调,从而引起心房颤动。这种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房失去泵血功能,引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心率、转复心律等方式来缓解症状。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术、迷宫手术等。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电极插入心脏,破坏异常电传导路径,从而恢复正常心律。迷宫手术则通过手术方式改变心脏结构,达到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锻炼、保持良好心态等也是预防心房颤动的重要措施。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于患有房颤的患者来说,长期或终身服用抗凝药物至关重要。其中,利伐沙班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栓栓塞的风险。
利伐沙班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属于中高危人群,则建议使用抗凝药物。除了利伐沙班,华法林、达比加群等也是常用的抗凝药物。
在使用抗凝药物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咯血等。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到心内科门诊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因素也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愤怒、精神压力等情绪因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因此,患者需要配合医生分析每次发作的原因,找出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情绪紧张等。家属应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平静状态。避免过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戒烟戒酒,控制血压和胆固醇水平。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总之,房颤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并注意日常保养。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有效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您是否曾有过心跳时快时慢的经历?这可能是我们常说的心律不齐。心律不齐是指心脏跳动节律不规律,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齐。那么,心跳时快时慢就是心律不齐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心跳时快时慢确实可能是心律不齐的表现。心律不齐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等。此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也会导致心跳快慢不一。
如果发现心跳快慢,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判断心律不齐及类型的重要手段。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为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窦性心律不齐,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无需特殊治疗。而房颤引起的,则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胺碘酮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首先,要注意饮食,尽量吃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其次,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锻炼。此外,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避免精神紧张,保持良好情绪,都是预防心律不齐的重要措施。
如果出现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教授,凭借30年的临床经验,将多年积累的医学知识集结成册,出版了《汪芳说 血管清爽活百岁》一书。该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房颤、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知识,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全面的心血管健康指南。
汪芳教授在书中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期压力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针对不同疾病,汪芳教授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建议。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注意监测血压;对于高血脂患者,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摄入,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查。
除了药物治疗,汪芳教授还强调日常保养的重要性。她建议读者通过以下方式养护血管:
《汪芳说 血管清爽活百岁》一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不仅是一本心血管健康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书籍。相信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心血管健康知识,还能感受到汪芳教授“医者仁心”的无私大爱。
在内容编排上,本书独具匠心。首先通过小故事或生活常见的事情引入话题,让读者轻松理解专业知识;接着对相关话题进行医学上的专业分析,让读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最后还附带一些患者最疑惑的问题解答,以及一些居家预防或者术后调养方面的知识,运动、饮食、用药等都有所涉猎,每一章的最后还会附带一份家常食谱供大家选用,让大家真正对心血管做到:有认识、能预防、不疑惑、会调养。
总之,《汪芳说 血管清爽活百岁》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心血管健康科普读物,无论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还是关注自身健康的人群,都可以从中受益。
房颤伴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治疗原则是: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发生。
房颤伴传导阻滞的治疗,首先要了解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如果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出现长的RR间期需要给予起搏器治疗。并且要了解房颤伴有传导阻滞的原因,如果能够找到确切的病因,其中包括洋地黄中毒等,去除病因以后传导阻滞会有所改善。如果找不到确切的病因,此时的治疗可能就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植入起搏器治疗以后,可以改善传导阻滞,针对房颤可以使用降低心室率的药物以及抗凝的药物,也可以使用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具体治疗方案与房颤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关系,目前的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最重要的方法。
如果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对于新发的房颤,在48小时以内的可以应用普罗帕酮或者是氟卡胺顿服的方法来进行转服,如果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但是小于七天,这种情况下可以静脉应用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如果房颤发作时间已经超过一周,药物逆转心律的效果就降低了,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洋地黄,胺碘酮等,这些药物都可以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避免快速的心室率导致血栓形成,一旦出现这种房颤,就必须要采用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药物,有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还要注意低盐低脂肪的饮食,可以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等。
在治疗房颤伴传导阻滞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还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掌握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如监测心率、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对于房颤伴传导阻滞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如心脏起搏器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总之,房颤伴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需要及时治疗。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疾病的风险。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跳动。这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地高辛,作为一种强心剂,在治疗房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高辛治疗房颤的原理主要在于抑制房室结的传导,兴奋迷走神经,从而减慢心室率。房室结是心脏传导系统中的一部分,负责将心房产生的电信号传递到心室。通过抑制房室结的传导,地高辛可以降低心室率,缓解房颤患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
除了抑制房室结传导,地高辛还可以兴奋迷走神经,进一步减慢心室率。迷走神经是一种自主神经,主要调节心脏、血管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兴奋迷走神经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改善房颤患者的症状。
然而,地高辛并非房颤治疗的唯一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选择其他治疗方法,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治疗、射频消融手术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心律平、胺碘酮等可以抑制心房的快速跳动,从而达到控制房颤的目的。抗凝治疗则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栓栓塞的风险。射频消融手术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破坏心房内产生房颤信号的异常组织,从而根治房颤。
房颤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还需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有助于控制房颤症状。此外,定期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地高辛作为一种强心剂,在治疗房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房颤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日常保养,才能有效控制房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心脏失去规律有序的电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快速无序的心房颤动波。这种异常的心律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房颤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它会导致心室率过快,从而降低心脏的射血能力,引起心功能损害。其次,心房颤动容易导致心房壁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治疗房颤的关键在于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和维持正常心律。具体方法包括:
1. 心率控制:对于阵发性、初始和短期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2. 抗血栓治疗:对于CHA2DS2-VASc评分大于或等于2的房颤患者,需要接受抗血栓治疗。常用的抗血栓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等。
3. 左心耳封堵:对于不适合抗血栓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左心耳封堵术。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规律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3. 积极锻炼: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4. 保持良好情绪: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激动。
5.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需要引起重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做好日常保养,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慢性病之一。为了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水平,中国心脏学会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基地建设。
2017年10月12日,中国心脏学会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基地授牌仪式在京举行,北京市新街口卫生服务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授予“心血管病防治基地”称号。
中国心脏学会理事长马长生教授表示,未来将把基地建设扩展到全国,并推动心脏专科与社区全科的结合,提升社区医疗的综合实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在授牌仪式上,多位心血管病专家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指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
社区医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建立心血管病防治基地,可以加强社区医院与心血管病专家的交流合作,提升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服务。
中国心脏学会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基地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跑步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氧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加入其中。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跑步,以下七类人群需要注意,以免跑步带来的潜在风险。
1. 严重肥胖者
严重肥胖者的下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跑步会进一步增加关节负担,容易导致膝关节损伤。建议这类人群选择低冲击的运动,如游泳、快走等。
2. 感冒、发烧、咳嗽患者
感冒期间免疫系统较为脆弱,跑步会加重症状,并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加重。建议感冒期间避免跑步,多休息,及时就医。
3. 心血管疾病患者
跑步会增加心脏负担,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能会增加运动风险。建议这类人群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避免晨练。
4. 腿部受过严重伤害者
腿部受过严重伤害的人群,需要等待康复后再进行跑步运动。以免加重伤势,延缓康复。
5. 50-60岁以上年龄者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建议这类人群选择低冲击的运动,如太极、瑜伽等。
6. 房颤、胆结石、贫血、急慢性肾脏病等患者
跑步可能会加重病情,建议这类人群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
7. 疲乏、吃不好、睡不香者
运动量过大或运动方式不适合,会导致身体疲劳。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注意休息。
除了以上七类人群,以下是一些跑步的注意事项:
1. 跑步减肥效果
跑步能帮助燃烧脂肪,促进新陈代谢,起到减肥效果。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和饮食,避免过度运动。
2. 如何避免跑步带来的伤害
跑步前进行热身,跑步过程中注意呼吸,出现不适及时休息。
3. 糖尿病患者如何跑步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跑步,但要注意调整饮食和药物。
4. 晚上跑步是否合适
晚上不适合跑步,建议早上或下午进行锻炼。
5. 儿童是否适合跑步
儿童可以适量跑步,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和强度。
6. 女性何时不宜跑步
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流产后不宜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