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不少家长已经认识到定期给孩子做骨龄检查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孩子成年的身高,还能较为准确的反应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的水平和成熟程度。
但对于骨密度检查,很多家长并不理解它的意义,甚至分不清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青少年儿童骨密度和骨龄发育之间的关系。
骨密度VS骨龄
要知道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骨密度和骨龄到底指的是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意义?
骨密度的全名是骨骼矿物质密度,它是衡量孩子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骨密度体现的是单位面积“骨头里”矿物质的含量,并间接反映孩子的身体钙营养状况。
而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发育的关键阶段,骨密度会随着年龄、身高、体质量的增加逐渐增大,人体大约在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30岁骨量达到最高值。
骨龄,顾名思义,就是骨骼的年龄,由骨骼的钙化程度决定,是将儿童骨骼实际发育程度与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而得到的一个骨骼发育年龄。
骨龄测定不仅在儿童卫生保健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能预测生长突增期及青春期到来的时间、评价小儿生长发育状况,尤其在临床上身高异常的遗传、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护及疗效观察,以及矫形外科手术时机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骨密度与骨龄的关系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身高是由骨骼来决定的,骨骼如果发育的好,身材自然就高大,但如果骨骼发育出了问题,身材自然就矮小,所以,要想孩子长得高,骨骼的生长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要如何判断孩子的骨骼发育是否健康呢?骨密度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骨骼健康与否的指标,它能够反应出骨骼的矿物质含量,通常使用T值来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如果只是短暂的骨密度低,对孩子的身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若是长期处于低下水平,会导致骨骼矿化坚硬无法完成,阻碍孩子的生长发育,或出现高低肩等形体问题。
同时,有学者发现,骨密度较低的儿童青少年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其中10-14岁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风险最高[2],还可能会导致过早出现骨质疏松等症状,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所以要想孩子长得高、长得好,父母们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还需定期监测骨密度,保障孩子的骨骼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如果经过检测,发现孩子的骨密度偏低,应及时干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孩子根据生长发育,和不同阶段的特点,可分为5个时期:
胎儿期:从受精卵到胎儿娩出,,约40周 新生儿期: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满28日。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幼儿期:自满1周岁-3周岁 学龄前期:3周岁-入小学前(6-7岁)。
学龄期: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12-14岁。
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11-12至17-18岁),男孩(13-14至18-20岁)
除此之外,爸爸妈妈们也一定要记住以下知识点!
1、 计算小儿的体重: 1-6个月:体重=出生时的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
2岁-青春期前:体重=年龄×2+8㎏ 衡量小儿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是体重,
2、 计算小儿的身高:身高=年龄×7+70厘米 正常小儿12个月龄的体重、身长、头围分别为:9㎏、75厘米、46厘米。
正常小儿2周岁,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
3、 出生时新生儿的头围约33-34厘米,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1周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约46厘米。
上部量和下部量相等,中点恰在耻骨联合上缘的年龄在12岁。
出生后小儿发育最晚的系统是生殖系统,发育最早的是神经系统。
体重的第一个增长高峰是生后第一年。 小儿能较好控制自己注意力的阶段是5-6岁 小儿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是4-6个月。
4、 人的一生,总共有20颗乳牙,恒牙32颗,出生后4-10个月开始长牙,2.岁半乳牙出齐,6岁开始长恒牙,12个月未长牙,称为乳牙萌出延迟。
小儿乳牙最先长出的恒牙是第一磨牙。 前囟门一般在出生后1-1岁半闭合,后囟门一般在出生时已闭合,最迟生后6-8周闭合。
9个月小儿听感知发育:区别语言的意义4岁听觉发育完善。
3-4个月: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3个月:抬头较稳。
4月能抬头自由转动4个月会翻身6个月能独坐8个月能坐稳并翻身, 8-9个月能爬,能站,11个月能独站片刻,15个月能走稳月 ,24个月双足跳。
7-8个月能发爸爸、妈妈等语音,10个月就能叫爸爸妈妈。小儿6个月能辨认陌生人,9-12个月时对母亲依恋达高峰。
最后要记住,小儿生长发育顺序遵循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一般老年人容易得骨质疏松,很少有人认为骨质疏松也会缠上年轻人,但是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骨质疏松的患者也并不少见。那么年轻人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
1,饮料咖啡当水喝
年轻人常喝可乐、雪碧等碳酸型饮料,而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大量摄入磷酸可使血磷升高,不仅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还可使甲状旁腺激素继发性升高,使骨吸收增加,加速钙的流失。此外,大多数饮料中含糖较多,摄入过多糖分亦可影响钙质吸收。
还有一些年轻白领由于工作压力大,喜欢通过喝咖啡、浓茶来提神,而咖啡和浓茶中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咖啡因可导致骨质疏松,可能机制为:咖啡因可产生利尿作用,尿钙随尿量增加而排出增多,引起骨质流失;咖啡因可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及成骨细胞增殖,诱导成骨细胞凋亡,降低成骨细胞的存活能力。
2,应酬多而烟酒无度
现代年轻人特别是男性应酬多,很多人养成了抽烟、喝酒的坏习惯,而长期慢性大量饮酒导致骨质疏松。李天旺说,酒精可使血循环中皮质醇水平升高,皮质醇可通过抑制骨形成和刺激骨吸收而干扰骨代谢、减少骨量,导致骨质疏松。过度饮酒可致神经肌肉协调性差,容易跌倒而发生骨折。另外,研究还显示,每日吸烟20支,持续25-30年,骨量可降低8%-10%。专家指出,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如尼古丁、芳香烃等可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减少肌肉组织的血液供应,对骨骼肌肉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干扰人体内钙离子的代谢,影响钙吸收。
3,接触阳光少
俗话说“一白遮三丑”,许多年轻爱美的女性为了美白,过度强调防晒,涂抹防晒品并对太阳敬而远之,常年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不利于钙质吸收。而很多年轻都市白领都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白天均在室内,下午基本天黑了才下班,因此很少有机会进行户外活动和接触太阳光,这些都为骨质疏松埋下了隐患。
4,过度减肥
减肥是骨质疏松症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现代女性过分追求苗条,许多女性在减肥过程中将一些与脂肪有关的食物也都一概拒之门外,在减肥的同时把骨骼也减弱了。体重过轻,骨头承受的重量也偏轻,因此不利于骨密度的增强。
5,办公室族缺乏运动
现代办公室族上下班以车代步、上下楼以电梯代楼梯,可能因习惯性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而导致骨质疏松症。有研究显示,我国30-40岁的人群中,骨量流失及骨质疏松者高达47%。而运动有两种好处,可以刺激我们的骨头,让我们的骨量上升。另外,户外运动晒太阳,也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从而提高钙的吸收。所以,平时要多进行户外运动,至少每天30分钟。
骨质疏松症本身并不会导致死亡,但其并发症却可危及患者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目前尚无法使骨量丢失的患者恢复正常,所以,防治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预防胜于治疗。
临床上常常会遇到一些患有骨质增生的中老年患者,女性多见,当你告诉她们需要适当补钙时,她们会疑惑不解:都骨质增生长骨刺了,明明就是钙太多了嘛,怎么还让补钙呢?
人体内的钙分为血钙和骨钙两种,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转化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年老、疾病、饮食不当等)导致钙摄入不足或过多丢失,此时首先表现为血钙的降低,人的机体内部就会自主进行调整,通过血液运输,从我们的骨骼及牙齿中调动并借用出一些钙到血液中,维持血钙的平衡,这样骨质中就缺钙了,导致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一般指增生性骨关节病。增生性骨关节病是指由于关节退行性变,以致关节软骨被破坏而引起的慢性关节病。
骨质疏松后,机体如果再有钙质的摄入就会将血液中的钙质沉积到骨质,但它不是均匀地沉积到整个骨质表面,而是首先沉积到受力比较大、活动比较多的关节部位,这样就形成了关节部位的骨质增生。因此,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是同时发生的,都是由于缺钙引起的,是一对孪生骨病。预防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都要从防止缺钙开始,从年轻时就应该抓起。
如何来做呢?阳光、运动、饮食、药物四辆马车。
阳光: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饮食:每天喝一袋牛奶,吃一个鸡蛋,有意识多吃一些虾类、豆类等含钙高的食物。
运动:加强关节周围肌肉锻炼,例如腰背肌肉、股四头肌等,这样做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此外,运动锻炼还可以使骨刺周围的软组织尽快地适应骨刺的局部刺激,从而减少身体的不适和疼痛。
药物:骨质增生患者,每天至少药物补钙500-600毫克,这是基础治疗,年轻人如果发生骨质增生,大多是因为不正确的姿势导致的,与钙含量多少无关,这种情况不需要补钙。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发育的问题,看到孩子长不高就很着急,也有很多家长想要去给孩子测骨龄,看看孩子以后能长多高。我们今天就简单介绍下骨龄。
一、测骨龄的方法准确吗?
骨龄评估是比较准确的反映孩子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度的方法。
实际年龄-骨龄=±1岁,发育正常
实际年龄-骨龄>1岁,发育落后(晚熟)
实际年龄-骨龄<1岁,发育提前(早熟)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测骨龄?
跟同龄人比相差很多,或者对比我们之前总结的孩子身高体重发育规律,发现孩子与标准相差过大,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了; 医生用来预测儿童的剩余生长空间,辅助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医生用来辅助诊断影响儿童骨骼生长的内分泌类疾病。
三、骨龄为什么能准确的反映孩子的发育水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骨骼也在生长变化着,像婴儿的囟门,也就是我们的颅骨,就有一个慢慢闭合的过程。四肢骨骼也有一个骨化的过程。骨化是指在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的基础上形成或转化成骨的过程。骨化不是在所有骨中同时进行的,首先是在一个乃至几个地方开始骨化,再逐次向周边扩展。人的手腕部有十几个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段各不相同。
四、骨龄怎么测?
骨龄检测方法一般采用骨骼的X片来测量,一般取左手手腕部。
五、各年龄段骨骼发育特点
学龄前期儿童的骨骼硬度较小、弹性非常大、可塑性强,是舞蹈、体操、武术等项目训练最佳开始期,如果儿童长期姿势不正确或受到外伤,容易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
学龄期儿童软骨多,骨干又短又细,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变形。长骨(四肢和指、趾骨)远端骨化十分活跃,特別是下肢骨,其生长速度要比其他部位都快。
青春期身体各部位体格发育呈向心性,肢体生长早于躯干,脚长最先加速増长,然后小腿开始増长,再是大腿;上肢突増稍晚于下肢,最后是躯干加速生长。由于这一生长特点,青春期出现长臂、长腿不协调的体态,但这是暂时的,随着躯干长度及各部横径的増长,各部分比例将恢复正常。利用脚长先期突增及先期停止生长的特点,可用脚长预测身高。
营养不良,是孩子成长当中的一大障碍,虽然很多孩子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营养,但是,有些留守儿童,或者是家庭稍微不那么好的家庭,以及老人家带着的孩子,可能营养方面不一定能够补给得到,有一位7岁的男童,身高体重相对比同龄人有着严重的区别,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同一条起跑线的孩子,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
7岁孩童,发育不良
这个7岁的娃娃在家里排行老二,家里还有老大和老三,通常中间的孩子容易被忽略,这位孩子也不例外,他非常懂事,而且传承了优良传统,喜欢把剩饭剩菜打包留着第二天热来吃,相信很多老人家都会有这个习惯,也许是经历了太多,所以比较节省。
但是,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一天半天还好,而这位孩子是长期以往都是这样子吃东西,导致自己的体重和身高,营养各方各面都跟不上,慢慢和同龄人拉开了距离,比同龄人矮小很多,也长得比较瘦。
改变饮食后,不见改善
后来,因为太过明显的差异,爷爷奶奶给予了孩子大补鱼肉,但是效果不明显,结果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原来孩子不仅仅是吃方面的事情,而是身体内部已经出现了状况。脾胃很严重的受到了损害,所以导致营养不能吸收,所以怎么补给给孩子,效果都不会理想。
而且,吃多了鱼,肉也不利于消化,慢慢积累下来,可能会让孩子的情况更差,这样的情况,相信哪个家长听到了,都会非常心疼这孩子,那这孩子未来应该怎么办呢?事到如今,也只能是慢慢调理,我们可以用中医药调理,但是得通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让孩子的情况有所改善。
影响孩子生长,要注意
第一:尽量不要让孩子吃剩饭剩菜,这虽然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习惯,让孩子懂得不浪费,懂得节省,但是对于正在生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反复加热的食物营养价值不高,而且还会让孩子的消化系统出现混乱,消化不良等等异常反应。
第二:盒装水果少吃,盒装水果指的是切割的水果,因为我们不知道店主放了多久,开了的水果放久了,营养价值是会慢慢流逝的,而且还有可能产生细菌,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弊大于利。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定期给孩子煲消食水,一般用谷芽,麦芽,鸡内金或者独脚金都可以,加上山楂,淮山,这样可以让孩子促进消化,预防便秘,增长食欲,非常好的一款适合孩子的消食茶。我们可以每周,或者每半个月给孩子煲一下,对于消食来说非常好。
益生菌也是可以调理孩子的脾胃,我们可以在孩子吃东西前,给孩子冲点益生菌,对于调理脾胃来说也是能够产生一定的用处,可能价格会比较贵,大家看自己经济情况去选择。
总而言之,我们孩子的生命只有一回,我们尽可能让孩子能够和相同年龄的孩子一同健康成长,这是我们作为家长,共同的期望。
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童年的经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作为家长要如何给孩子一个治愈的童年?
京东健康特邀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 汪瞻为您解答↓
问题一:讲讲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为什么有“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这样的说法?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童年影响人生的说法,是存在问题的!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童年需要一生治愈”和“童年可以治愈一生”2种说法,都是不准确的!成年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时,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关注或回忆童年的诸多事件。只是当我们习惯把注意力放置在童年上,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童年时,集中冗思这些不可改变的过往,痛苦就会激增,情感会无力。这些实际上是源于对童年错误的认知。
讲个形象的故事吧,一只幼年的大象,小时候被一个绳子捆住不能挣脱,而当大象长大后,明明可以轻松挣脱绳索,但由于童年的误解,仍旧以为绳索的束缚不可挣脱,突破的行为也不会去尝试。这其实是因为童年的错误认知,延续到了成年,而未做出适应或功能良好的纠偏,最终跌入了思维的陷阱中。
专家观点2:心理学全新的认知,是全民需要关注的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号召大家对心理学提升认知水平,也应该通过正确的科普,进行知识的更新。错误的信息存在误导的作用,也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问题二:作为家长,如何能给予孩子健康的童年陪伴?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每5名青少年,就有1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最近的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中国青少年焦虑抑郁的指数,已经增长到23%左右,换言之,每5名孩子就可能有1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历史数据认为“成年早期为抑郁症高发期”,但现在青少年抑郁问题更值得关注,目前抑郁症年轻化的确已是一个大趋势了。
专家观点2:中国孩子创新力弱、抑郁率高,引发了对教育与思维模式的思考
大家通过很多报道能了解到:中国孩子普遍成绩优秀,但是创造力缺乏,同时抑郁焦虑的发病率也会比较高,这都与填鸭式教育、思维固化相关。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有1项著名的研究发现,人的思维分为2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中国的教育领域对思维模式的培养反而是缺乏的。
如果一个孩子数学成绩比较差,中国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帮助其排除对于数学的恐惧”,而是直接给孩子安排数学补习班,这种处理往往会让孩子出现对于学科的厌恶。“哪里不会,补哪里”的思维模式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也会造成孩子的固化思维。更灵活的思维,可以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要记住,每一场失败都值得纪念,每一次的教训,都是为了找到正确的路。固定型思维使孩子无法“胆大妄为”的去想象,也不能“肆意妄为”的去生活,更不能“兴致勃勃”的去失败。孩子害怕失败的出现,强化了对自我的不认可,最后可能终日郁郁寡欢。
专家观点3:家长的鼓励式教育和正向引导很重要
其实,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侧重,家长要明白,结果并没有过程更重要。比如,某一个学科的成绩,家长应该在不同阶段给到不同的奖励,帮助孩子回顾失败、总结经验、突破问题,要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不可怕,它是通往成功的必经过程,这也是家长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方式,避免思维僵化、生活内耗的发生。
问题三:孩子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吗?后天可以改变吗?做父母的,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应该积极的纠正?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性格组成有3部分:50%基因、15%父母与社会环境、35%自主意识的选择
基因与外在因素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值得关注的是自主意识这一部分,很多研究显示,人类的大脑具有终身可塑性,一旦去塑造新的习惯之后,大脑就会发生改变。
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就是自主意识选择的优秀案例,她生下来存在先天残疾,性格是急躁且自卑的,外界的环境影响了她的认知,但她逐渐通过自主意识的提升,慢慢塑造了性格,这也是可以突破先天问题的。
所以,先天与后天因素同样重要,我们不能极端的判断“先天”和“后天”的重要性,也不能片面理解性格的影响占比,这两项对整个人生的影响都不容忽视,改变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
专家观点2:强势输出的父母,可能会扼杀孩子独立面对的能力
虎妈狼爸的教育角色,的确会一定程度地纠正孩子的成长“弯路”,但同时也间接扼杀了孩子试错的机会,孩子未来一旦脱离了强势引导,可能就会不知所措,甚至出现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受到挑战。强势的过程,往往会忽略孩子情感的表达,帮助孩子的先决条件是尊重孩子的反馈,不要单方面的强加,这样也能避免孩子叛逆的发生。
人们常说,没有真正成为父亲或母亲,永远也不能体会到养育一个孩子的艰辛。很多家长在有了孩子以后,终其一生都在为其操劳、打算。而对于身体快速发育的青少年阶段,又有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长不高,将来“低人一等”,会使孩子自信心不足。但是,致使孩子们在青春期依旧发育缓慢的原因很多,家长们需要找到自己孩子的真正诱因才好对症下药。
首先,有一个因素会对绝大多数青少年产生影响,那就是——情绪低落。
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过大,各个省份普遍施行应试教育,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选拔方式。青春期快速生长的阶段正巧是学习压力最大的初高中阶段,很多青少年背负着繁重的课业、学习的压力、父母老师的期望,心情难免低落。而低落的心情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量的降低,自然会对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因为电子产品与繁重的课业。
很多学生已经将熬夜变为了习惯,在上学期间因为作业繁多,不得已晚睡,而在放假时却又不愿意将手机放下。但是科学家表明,孩子熟睡以后,晚九点到早九点这十二个小时是生长激素旺盛分泌的黄金阶段,熟睡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分泌的生长激素是清醒情况下的三倍。而熬夜无疑使这个时间段被缩短了。
此外,电子产品与网络的盛行也让很多孩子过早地接触到了成年人的世界。
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并且不加区分,而青少年正处于好奇心迸发、对世界充满求知欲的年纪,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总想一探究竟。而一些不良的网站会加快青少年的性发育,使青少年性早熟。而性激素的增多也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抑制青少年的生长。
大多数国人一提到日本人,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形容词应该是矮。但是,通过大数据对比发现,日本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普遍都高于中国儿童与青少年。究其原因,医学家们意识到,日本孩子从小摄入的锌、钙等营养素都会更高一些。而中国孩子虽然吃喝不愁,但是缺乏膳食的搭配协调,不能更有效地补充长身体阶段确实需要的营养。
那么,到底在青少年发育时期应该多吃哪些食物呢?
氨基酸是生成新细胞的重要原料,所以富含氨基酸与蛋白质的食物最好经常购买。许多孩子喜欢吃零食,这一点也需要广大家长朋友强烈制止,零食不仅会使孩子们不再吃正餐,而且高甜、高盐的零食会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除此之外,适当运动也非常有必要,男孩子们可以在闲暇之余打一打篮球,女孩子们可以跳一跳健身操,运动会刺激骨骼的生长,也会提高学习效率。
心血管病作为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根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的数据预测,我国的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可达3.3亿左右。而像高血压、冠心病这样高发的心血管病一旦中招,基本就再也逃不脱这个“陷阱”了。因此,对于心血管病的预防尤为重要。然而在心血管病众多的诱因中,有一个因素始终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青少年、儿童心血管病的防控。孩子也有危险因素?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很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数据调查显示,约30%的冠心病患者和60%的高血压患者的最终发病都与其青少年时期的超重、肥胖脱不开关系。因为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问题会造成早期心血管靶器官的损害,增加其成年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若是能在成年以前改善儿童超重和肥胖的体重问题,则能减弱或消除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近10年来,儿童、青年人的重度肥胖的流行程度持续上升,尽管心血管代谢疾病在儿童和青年人群中并不多见,但却是其重要的诱因,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暴露出来,所以预防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是预防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
二、控制儿童血压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大危险因素,但这常识基本都是停留在对成年人的认知上,因为很多人会觉得高血压是“中老年疾病”,年纪轻轻怎么可能得高血压呢?然而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达14.5%,男生患病率16.1%,女生患病率12.9%,男生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生。而在2015年的统计中则显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至18.4%,其中男生20.2%,女生16.3%。国外的一些文献显示,欧洲青少年在压力之下,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9%[1]。有研究证实,成年人高血压的发生起源于儿童时期,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血压是具有“轨迹现象”的,而且除了肥胖和血压偏高等代谢异常指标之外,血糖和血脂代谢异常、高尿酸、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1、低盐饮食。高盐摄入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为尽管盐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微量元素,而所谓的微量元素就是身体必需,但所需量很小的元素,因此对于盐分的摄入,必须克制。
2、运动不足、视屏时间过长。教育部和国内儿童运动指南均建议,中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至少1小时,美国儿科协会建议,6-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视屏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因为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青少年时期的心肺耐力越好,成年期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风险就越低。
3、吸烟和饮酒。吸烟会损害儿童的心肺功能,同时还会增加成年期早死的风险;而饮酒不仅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旷课、打架、人际交往等问题的影响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伤残、寿命损失的前3位危险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肥胖和高血压问题的发生,能有效降低其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一定要引起重视。
——早期矫正的意义(避免替牙结束后的矫正或者减小需要矫正时的操作难度)
龋齿的及时干预后,发现有宝宝牙齿的其他情况,如何考虑呢?这次的分享接续上次的内容:
比如乳牙的反颌——“地包天”、多生牙(马牙)、牙齿萌出异位(错位)、先天缺失牙齿等等每种情况,都需要怎样的干预,以及干预的时机如何选择呢?
图1显示的“马牙”或称“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的,不是疾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牙根”非常短,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因素,“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请避免自行“挑破”,担心引发感染。,
图2、5是有牙齿的位置萌出异常,可以考虑早期的活动矫正,牙弓局部调整,可以减少替牙后矫正的难度。
图3是俗称的“地包天”——反颌,需要尽早纠正,建议是在孩子发现的初期,可以是在三岁左右,不建议拖延到替牙的阶段,牙齿松动,不容易纠正上下颌的关系;上颌骨的发育多数会在10岁左右减缓或者停止,如果纠正较晚,容易导致上颌骨发育不足,容易呈现凹面型。
图4是有先天的牙齿缺失,建议考虑空间管理,好处第一是对美观性有提高,避免孩子的不自信;第二是避免发音习惯的不良;第三是保留足够的替牙空间,对后续牙齿的排列整齐有辅助效果。
如果还有其他的疑问,您可以准备具体的口内图片,点诊我,了解更详细的建议
一个人的身高与骨骼有重要关系,骨骼生长良好,骨骼生长发育出故障,生长障碍,导致个头矮。在人体骨骼发育过程中,下肢长骨和椎骨与身高的关系最大,尤其是下肢长骨更为重要。从儿童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来看,骨骼生长于骨化中心和软骨板的两端,其长度和高度都逐渐增加。
在17~20岁的青春期后期,软骨板和髁突开始融合,骨骼生长开始减缓。直到软骨板与骨髁完全融合,长骨的成长停止,身高不再增加。由此可见,人的身高、骨的成长与长骨端骨髁和软骨板的关系最密切。
影响骨骼生长的因素很多,如先天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严重维生素D缺乏、发育不良等代谢性疾病,会导致儿童骨骼生长障碍。进行身高生长研究的专家证实,人体要想长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骨端面髁软骨层不能闭合,闭合后孩子不能再高了。
第二,脑垂体必须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不会直接促进骨骼的生长,但可以在肝内合成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在体内的合成量决定了身高的生长速度。
第三,孩子长大时,需要大量的骨骼营养,父母应该注意孩子的合理饮食。
青春期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青春期的少年少女都希望自己有高个子。骨骼发育是增高的主要原因。男童每年平均增长7~9厘米,最高可达10~12厘米。女生每年平均增长5~7厘米,最高可达8~10厘米。它主要依赖于下肢和脊椎的增长。一般女性19~23岁,男性23~26岁才停止增长。此时骨髁闭合,无法再生长。女性骨髁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低。
有专家指出,只要检测出儿童骨髁线未关闭,仍有较高的弹性和空间。为了早期发现儿童矮小症,家长必须密切观察儿童的成长速度。一般而言,从3岁开始,儿童早期发育,一年可以增加4~7厘米,如果低于4厘米,就要考虑检查了。如果发现孩子身材矮小,一定要找专业人士来查明原因,确定科学有效的助长方案,这样孩子才能不错过增长的机会。
身体高度取决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常在户外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的机会,帮助体内合成维他命d,促进胃肠对钙、磷的吸收,保障骨骼的健康生长,消除低体重发生。
我们对孩子要提高关注度,助力孩子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