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去年,国际权威杂志《幽门螺杆菌》发表了一项研究,采用阿莫西林+PPI的二联疗法,其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效果,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及含铋剂的四联疗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得了幽门螺杆菌怎么检测?
目前首选的是 C14 呼气检测仪,C14 呼气检测仪是现代检测幽门螺杆菌系统技术的产物,呼气采样检测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也很高,患者无痛苦,是深受患者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
检测方法如下:
轻松吹口气,就可以查幽门螺杆菌了。
大约6万年前,幽门螺杆菌(简称Hp)就伴随它的人类宿主走出了非洲。它与胃癌存在直接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质。
目前我国人群感染率约50%左右,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就被感染了。
发布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与管理共识报告(2021版)》(下称《共识》)显示: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途径,主要由父母尤其是母亲传播。
家庭成员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防止传给其他人?《生命时报》结合《共识》内容采访专家,帮你掐断家庭中的传染源。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成虹
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陈伟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潘伟清
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炎症在反复感染过程中,可能导致胃黏膜病变,最终引发胃癌。
当父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其子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升高,配偶之间和同胞之间也存在传播现象。
因此,当一个人查出Hp阳性,最先影响的可能是自己的家人。
家里什么地方最危险?
患者的唾液、粪便、呕吐物中都能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患者用过的餐具、牙科设备、马桶等,以及受污染的食物和水,都可能是传染源。
一起吃饭——传给亲朋友好友
中国人喜欢团团圆圆,一桌子吃饭才觉得热闹。但是,幽门螺杆菌在家庭内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吃饭不分餐、共用同一食物器皿;或患者咀嚼食物喂食婴儿,都会把幽门螺杆菌传播出去。
预防措施:推荐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患者应该使用单独的餐具并给碗筷消毒。
法式亲吻——传给最爱的人
唾液中也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一个浪漫的法式湿吻后,Ta也有可能从此携带这种致病菌。
预防措施: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时候,避免法式亲吻。
不爱洗手——自己粘上Hp
粪便、呕吐物中都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因此患者用过的马桶很可能有细菌残留。如果上完厕所不洗手,很可能粘上幽门螺杆菌;假设接下来就是吃饭时间,那么病菌很可能顺利入驻,在胃里扎根。
预防措施:讲究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认真洗手。
值得注意的是,排出体外的幽门螺杆菌可能污染水源和食物,苍蝇也可以通过接触粪便进而污染食物。
因此,食材在烹饪前一定要清洗干净,不喝未经处理的水,尽量不吃生食。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具有持续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的可能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经治疗很少痊愈,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时,其他成员感染风险增加,但是否感染与接触的亲密度和遗传背景有关。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治愈消化性溃疡、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逆转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延缓萎缩性胃炎进展,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成年人——尽量根除
《共识》建议,家庭中所有的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尤其是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有胃病史的感染者。
儿童——根据风险评估
老年人——先评估身体状况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常同时患有多种其他系统疾病、合并用药复杂,因此,在根除治疗前,应评估风险获益,选择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我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治疗方案为含铋四联疗法,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由于但幽门螺杆菌很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因此首次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建议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有感染史的病人应定期复查,必要时要进行胃镜检查。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打嗝)等,如不经治疗,少数患者会慢慢演变直至胃恶性肿瘤。
有上述消化道症状,或患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以及存在胃癌家族史的人,最好进行一次呼气试验,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C13和C14呼气试验,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金标准”,也是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最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没有交叉感染风险,只需要吹两次气就可以了。
C13呼气试验要吹两次气,第一次吹气完成之后服用1颗C13胶囊,静坐30分钟再次吹气;C14呼气试验只吹一次气即可,吹气之前服一粒C14胶囊。这两种检查方式,检测前都需空腹或禁食2小时以上,无需刷牙或漱口。
如果一个月以内使用过抗生素或胃药、抗菌药会影响检查结果,最好择期再测。
人类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在 1982 年。而在此以前,医生和科学家都认为,有很多胃病是无法根治的。因此,它的发现,不仅增加了一个诺贝尔医学奖,也开启了治疗胃病的一个里程碑。虽然它被发现只有 39 年,但与我们人类的恩怨情仇,其实已经有 5300 万年的历史了。
有着这么悠久历史的细菌,为什么后来成了我们的「众矢之的」呢?
因为我们后来发现,它是一系列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包括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部的恶性肿瘤,比如胃癌或者胃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还非常狡猾。在感染的人群中,大约 70% 的人没有任何症状。剩下 30%,只是会有一些轻度消化不良的不适感。虽然没有症状,但它可能正在悄无声息的让我们的胃走向溃疡、甚至胃癌。
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感染率高达 59%,将近有 7 亿人感染。
5月15日为全国“无幽日”,“无幽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相关性的正确认识,呼吁公众积极关注自身健康,尤其是溃疡与胃癌高危人群等更应积极根除病菌消除隐患。那么,Hp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让我们通过今天的文章一探究竟吧!
消化性溃疡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其中以胃、十二指肠为最常见。它是一种全球多发病,极易复发,且难以根治,过去有"一旦溃疡、终生溃疡"之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据统计,约有10%的人一生中曾患过本病。其典型症状是上腹疼痛,伴有规律性、节律性以及季节性,并且是慢性、反复发作性。除了上腹疼痛以外,还可能会伴有反酸、嗳气、上腹饱胀,甚至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的症状,甚至可并发出血、穿孔、胃出口梗阻、癌变。
有资料显示消化性溃疡占我国胃镜检查人群的10.3%~32.6%1。而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关系最为密切。15%~2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发生消化性溃疡,而70%~90%的消化性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幽门螺杆菌无疑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几项队列研究表明,Hp阳性者一生中患溃疡病的风险是阴性者的3~10倍。其致病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粘膜的保护屏障,并使胃酸分泌增高,胃肠道粘膜在胃酸或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自身消化,粘膜炎症坏死、脱落、从而形成溃疡,其病变可深达粘膜肌层或更深层次。
Hp感染是顽固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因素,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延迟愈合,仅经常规抑酸治疗愈合后的溃疡患者其年复发率可达到40%~80%。而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加快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消除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减轻胃粘膜慢性炎症,更重要的是可降低溃疡的复发率。根据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溃疡的年复发率降低至5%以下,使极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得到彻底治愈。因此,根除Hp可以加速顽固性溃疡的愈合和降低其高复发率。
所以,要彻底治愈消化性溃疡,使溃疡不再复发,必须做到:
1.根除幽门螺杆菌;
2.提高溃疡愈合的质量,必须使溃疡愈合达到白色平坦型疤痕;
3.溃疡以外部位的胃粘膜炎症必须是轻度的、没有活动性的、没有胆汁反流。
当然,单纯根除幽门螺杆菌是不够的,还必须使用抑酸、保护胃粘膜的药物,以促进溃疡愈合并提高溃疡愈合质量。虽然抑制胃酸无法直接控制溃疡愈合,但可以达到迅速中和胃酸,缓解疼痛,减少胃酸对溃疡刺激的目的。目前常用药物有碱性抗酸剂、HZ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而胃黏膜保护类药物可以在溃疡处形成保护,防止胃蛋白酶或者胃酸对溃疡处的侵蚀。同时,这种药物对于促进溃疡愈合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据研究表明,治疗疗程达到3个月者溃疡白色平坦型疤痕愈合的比率最高。但如果不根除幽门螺杆菌只是抑酸护胃治疗,虽然也可愈合溃疡,但很容易复发,消化性溃疡每年复发率可高达50%~70%!
胃出血:急性应激性胃炎可导致胃出血现象,如果出血轻度缓慢,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者只注意到因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便(黑粪症)。如果出血更加快速,患者可能会呕血或粪便中排血,持续出血可致贫血,包括乏力、虚弱和头晕。
胃溃疡:胃炎可致胃溃疡,此时症状会加重。如果溃疡穿透胃壁,胃内容物可能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和突发剧痛。
胃癌:胃黏膜发炎使蛋白质丢失,可引起体液聚集和组织水肿,数年后可发展成胃癌。
恶性贫血:残胃炎和全胃萎缩性胃炎可致贫血,患者会有乏力、虚弱等临床表现。
胃炎患者首先应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同时对症治疗,对于无症状非萎缩性胃炎可不做任何处理。慢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患者,需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怀疑有癌变的患者应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并及时治疗。
胃炎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胃液分析: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即注射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最大泌酸量和高峰泌酸量,以判断胃泌酸功能。
血清学检测:包括胃泌素水平、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胃泌素抗体、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和胃蛋白酶原Ⅰ/Ⅱ等。
胃镜和活组织检查:胃镜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包括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两部分。内镜下可描述为黏膜充血水肿(单纯性胃炎),或者伴有平坦糜烂、隆起糜烂、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病理评定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同时评估萎缩程度、肠化生以及上皮内瘤变存在与否及其程度。新型内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对于胃癌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大大提高。
幽门螺杆菌检查:包括有创检查和无创检査,有创检查主要指通过胃镜检査获得胃黏膜标本的相关检查,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Hp检查;无创检查指不需要通过腔镜检查获得标本,包括血清抗体检查、C13或C14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方法。
胃炎的治疗
胃炎需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同时对症治疗:
病从口入这个词,对肠胃而言是最贴切的形容。十胃九病,九病源于吃食。现代人糟糕的饮食习惯,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肠胃问题,也致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肠胃恶性肿瘤的队列。
一、胃病"根源"已找到,不是辣椒
提及胃病的"根源"由来,多数人或许首先想到的就是辣椒,但其实不然,辣椒并不是最伤胃的东西,反之适量摄取辣椒类食物,在满足味蕾享受的同时,对肠胃也有一定的益处,有助排湿。
二、幽门螺杆菌是肠胃疾病的由来 感染率极高
胃病的"根源",实则便是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是唯一可以存活在胃里的致病菌,也是75%以上肠胃病的最根本原因!但大多数人,都不曾正视过它。
有数据统计,全球50%以上的人口,胃里都住进了幽门螺杆菌。它的由来,和人们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嚼食喂养、口对口喂饭、聚餐时使用私筷、共用碗筷、用嘴分食食物,都是幽门螺杆菌广泛传播的原因。
幽门螺杆菌寄存在胃黏膜组织处,不断生长、繁殖、繁衍后代,一步步通过破坏胃黏膜来扩充领土、兴风作浪。世卫组织曾把这种细菌写入致癌物清单,它也会胃癌的一大潜在"祸首",若放任不管,它就会让胃致命一击。
三、幽门螺杆菌若上身 身体6处会有异常
①消化出现问题,排便异常
常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大便开始变得不规律,有时候会便秘,有时候又会有腹泻的情况,甚至交替出现、排出黑便。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严重超标后,干扰了肠胃的功能,导致的消化异常。
②胃部出现疼痛感,且痛感逐渐变频繁
上腹部能明显察觉到痛意,痛感没有规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作的周期会缩短,腹痛的情况会愈加频繁,并且有逐渐加剧的趋势。
③胃酸加剧、常有嗳气的状况
晨起后总能感觉到反酸,或平时安静呆着、刷牙的时候,也总有泛酸、恶心、干呕的状况,并且总会莫名其妙打嗝、很难缓解,打嗝时长持续很久、频率很高。
④肚子容易鼓胀、一吃就胀
甚至于只吃一口食物,就感觉到腹部饱胀得厉害。这和幽门螺杆菌在胃里活动的时候,所释放出来的气体有关,这些气体会占据胃部空间,让胃没有更多位置可容纳食物,导致人仅摄入一些东西便感觉胀气、吃不下,但过后又容易饿。
⑤口腔有顽固性的臭味、异味
有时候甚至连呼气都会带着臭味,这种异味,纵使多次刷牙也很难清除,因为气味来自于幽门螺杆菌生成的硫化物,深藏在胃中,难以祛除,并且每日源源不断有新的生成。
⑥胸口、胸骨处隐痛、有烧灼感
也就是烧心的状况。这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导致的一个典型表现,是肠胃受损后,胃酸过度分泌,反流至食管引起的。
四、不想胃受损,远离幽门螺杆菌,规范生活习惯
①摄入适量灭菌食物、防范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传播率高,需要时刻注意防范。日常可在饭菜、汤饮中适量加入一些经由火麻籽压榨而成的油,用于预防、压制幽门螺杆菌,防止细菌不断成长、大量繁殖而带来后患。
②注重饮食卫生,少吃外卖
外卖来源、烹制过程并非透明化,很难确定是否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及中间环节的卫生状况是否到位,若附着有他人的唾液、制作不卫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给胃埋下祸根。
③重视餐具消毒、聚餐常用公筷
仅用洗洁精清洗碗筷,很难洗去碗筷上可能会残余的幽门螺杆菌,仍有交叉感染的风险;但这类细菌不耐高温,高温环境下能被杀死,因此可考虑使用消毒柜、或沸水烹煮碗筷8-10分钟,来达成灭菌目的。
外出就餐时,尽量选择使用公筷夹菜,或者实行分餐制,也能减少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概率。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它是导致四种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我们所熟知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关联。
正因如此,人们才越发重视幽门螺杆菌,事实上,大量的研究资料也的确证实,如果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很好地预防这四种胃病。
第一,如果你有胃病家族史,建议你最好检查一下幽门螺杆菌,对于孕妇和儿童,可以选择碳13吹气试验,因为没有辐射,其他的成人,可以选择碳14吹气试验,准确率相当。
第二,如果做胃镜检查发现了胃病,一定先别立刻吃药,吃药前最好检测下幽门螺杆菌,如果吃药后再检查,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
第三,对于有消化不良,反酸,嗳气,腹痛,腹胀,呕吐的人群,最好检查下幽门螺杆菌。
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查存在阳性,且符合下面任何一点者,可以考虑根除幽门螺杆菌。
第一,有胃癌家族史。
第二,存在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症状。
第三,胃镜检查明确有胃病。
第四,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或糖皮质激素的人群。
根除幽门螺杆菌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外,可以口服以下七种药物组合,排名不分先后,均是一线用药。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甲硝唑+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四环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四环素 +呋喃唑酮 +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四环素+甲硝唑+铋剂+质子泵抑制剂。
如果你选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组合,疗程是十天,个别可延长到十四天。
服药期间,一定要戒烟戒酒,多吃大蒜,洋葱,西兰花,蜂蜜等有辅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食物,停药一月后再到医院复查幽门螺杆菌是否转阴。
在中国患胃病人群里,其中不得不提的最大祸首,就是幽门螺旋杆菌了。作为胃病发病的大国来说,我们因为胃部损伤生病的人太多太多。我们的胃是很强大的,可以承受我们对它进行的各种食物投喂,有着胃壁的保护,但是随着胃病的发展,发现唯一的一个能突破这个屏障的细菌,则是幽门螺旋杆菌。它是螺旋状的病菌,进到胃部以后就会不断在上皮表层运动,并且黏附在一起。释放很多的毒素,来破坏胃黏膜这个屏障,诱发胃部炎症,甚至导致胃部癌症的可能。
幽门螺旋杆菌“宠爱”哪类人呢?到底怎样传播的呢?医生说出实话
1、经常聚餐的人
幽门螺旋杆菌经常出现在不分餐,喜欢一起吃饭的人。中国人都喜欢,聚餐过节的时候,通吃一盘菜,一锅饭。这样显得热闹,有气氛。但是当同吃一些菜的时候,难免会让自己的口水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传播。若是其中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会让更多人的胃部受到伤害。
2、喝水不卫生的人
很多人渴了就不讲究水干不干净,一饮而尽。并且不爱喝热水的人,怕麻烦就喝生水解渴。甚至趴在自来水管下的流动水就饮用,生水里幽门螺旋杆菌是比较常见的,很容易进入人体,危害肠胃健康。
3、宅在家里的人
专家称,居住环境小的情况下,患上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更高,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抵抗力不高,就会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爱亲嘴的人
情侣之间如胶似漆,亲吻是很常见的事,但不要经常的亲吻,若是因为接吻,通过口水传播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因此情侣之间要注意亲吻的次数,为了各自的健康着想。
5、口腔不健康的人
通过口水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若是口腔本身处在一个容易感染的环境,幽门螺旋杆菌就会更加猖獗,说不定还会危害到身边的人。
6、疾病史的人
家族里有患上这类胃病的人,还有自己曾经患上胃部疾病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比平常的人更加高。
平常生活上要预防此病菌的感染,都应该做到什么:
1、吃饭分餐
幽门螺旋杆菌在学者界普遍认为是通过“粪口传播”的途径进行散布。也可以在家庭里聚集感染,并且孩子感染的几率会比家长的还要高,因此平常要注意使用自己的筷子,夹菜吃火锅的时候是用公筷,吃饭前一定注意洗手和吃完饭清洗干净碗筷,出去吃饭的时候尽量选择严格消毒的筷子使用,尽可能的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2、少吃生食物
现在天气凉快,很多人就喜欢在晚上吃点海鲜、烧烤。但是吃之前一定要注意海鲜和烧烤一定要做熟。若是吃了半生不熟的食物,就极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并且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个比较顽强的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甚至可以生存好几年。
3、做好口腔卫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就会出现一些口腔疾病,口臭等问题也很明显,因此保持口腔健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以间接的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4、多吃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食物
大自然中对于阻绝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吃大蒜,大蒜中的辣素不仅可以阻绝癌细胞,减少我们身体患癌症的亚硝酸盐,还能抑制病菌的入侵。另外卷心菜还有生的花生米,都可以预防胃部的炎症,防止胃酸过多,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
胃癌晚期患者常常伴随肠梗阻的症状,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胃癌晚期肠梗阻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首先,保守治疗是首选方案。这包括插胃管、胃肠减压、清洁灌肠等,目的是缓解肠梗阻症状。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静脉营养、补液,并酌情加强抗感染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有效,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得到缓解,且体能状况允许,可以考虑进行化疗,以控制胃癌的发展。
然而,如果保守治疗无效,肠梗阻症状持续存在,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姑息性造瘘手术和放置经鼻空肠营养管。
胃癌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预防胃癌,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定期体检等。
胃癌晚期肠梗阻的治疗,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十二指肠溃疡,这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你是否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十二指肠溃疡的成因、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炎症和溃疡,其主要原因包括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遗传因素等。胃酸分泌过多会导致十二指肠黏膜受损,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则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使胃酸更容易侵袭十二指肠黏膜,从而导致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反酸、恶心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在进食后加剧,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臭、贫血等症状。
针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及保护胃黏膜等。常见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饮食调整方面,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过热等,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生活方式改变方面,患者应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锻炼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日常保养也是预防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
总之,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引起重视。通过了解其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胃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那么,老胃病究竟该如何治疗呢?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饮食调理是治疗老胃病的重要环节。患者应该避免食用寒凉、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建议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馒头等。此外,还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在药物治疗方面,老胃病可以选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此外,中医治疗也是治疗老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中医认为,老胃病多由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总之,老胃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心理调适等多种方法。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尽快康复。
孩子胃气重、口臭是不少家长关心的问题。要想改善这种情况,首先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调理。建议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减少肉类的摄入。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搭配,避免给胃肠道带来过重的负担。
造成孩子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口腔疾病、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等,会导致口腔内炎症、滋生细菌,从而产生口臭。消化道疾病如咽喉、食管、胃部的炎症,食物摄入后不易消化吸收,也会在胃部产生较多气体,导致口臭。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会导致口臭。
要缓解口臭症状,首先要调整胃火。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中医科进行检查,通过中医中药调理,减轻孩子的胃火,从而改善口臭症状。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定期刷牙、饭后漱口等。
除了饮食调理和口腔卫生,家长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改善口臭问题:
总之,改善孩子胃气重、口臭问题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口腔卫生等多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消化性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及饮食因素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这种细菌能够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导致胃酸对胃壁产生腐蚀作用,从而形成溃疡。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也会增加患消化性胃溃疡的风险。这些药物会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使其更容易受到胃酸的损害。
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消化性胃溃疡。长期吸烟、饮酒、饮用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增加溃疡的风险。
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关键在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通过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三联或四联疗法,疗程通常为14天。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抑酸药进行抗溃疡治疗,疗程通常为2-4周。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辛辣、油腻、过凉或过热的食物,尽量保持饮食清淡。同时,戒烟戒酒,减少咖啡和浓茶的摄入,有助于改善病情。
消化性胃溃疡的治疗需要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口腔异味,俗称口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困扰之一。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
首先,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导致口腔异味的主要原因。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分解产生的硫化物等物质,都会引起口腔异味。此外,刷牙不彻底、使用不当的牙刷、口腔清洁产品选择不当等,都会影响口腔卫生,增加口腔异味的风险。
其次,口腔疾病也是导致口腔异味的重要原因。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病、龋齿、口腔黏膜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产生异味。例如,牙周病会导致牙龈肿胀、出血,细菌分解产生的硫化物等物质会引起口腔异味。
此外,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口腔异味。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导致口腔异味。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会引起胃炎,导致口腔异味。
针对口腔异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1.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2. 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产品,如含氟牙膏、漱口水等。
3.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
4. 调整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5.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等。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其感染与多种胃部疾病密切相关。那么,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否会导致口臭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对胃部黏膜产生刺激,导致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引起口臭症状。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导致上腹部疼痛、不适、反酸、嗳气、早饱、晨起恶心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进食后饱胀、体重减轻、慢性节律性腹痛、乏力、脸色苍白、出血点、瘀斑、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应进行隔离,再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三联疗法主要是由一种抑酸药和两种抗生素组成,常用的抑酸药有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四联疗法是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一个铋剂,如胶铋。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低酸饮食,避免进食过酸的食物,如白醋、猕猴桃、百香果、柠檬等,以免影响抗生素效果。
2. 服用抗生素时尽量不要喝酒,头孢类抗生素需拒绝饮酒,防止双硫仑样症状发生。
3. 避免进食黑色食物,如血豆腐、猪肝等,以免大便色黑和药物多重因素影响难以鉴别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等问题。
4. 饮食时应注意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减轻胃部负担。
胃胀、恶心、呕吐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困扰着许多患者。这些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针对这些症状,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方面,可以服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等药物来缓解恶心、抑制胃酸分泌。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变化,如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此外,老年人出现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以下是一些与胃胀、恶心、呕吐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1. 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胃胀、恶心、呕吐等。治疗方面,可以服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
2.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的溃疡,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胃胀、恶心、呕吐等。治疗方面,可以服用胃酸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常见原因。治疗方面,可以服用抗生素、胃酸抑制剂等。
4.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胃部不适、腹胀、恶心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治疗方面,可以服用促消化药、胃黏膜保护剂等。
5. 胃癌: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早期胃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非常重要。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饮食习惯是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腌制、熏烤等加工食品,如腊肉、香肠等,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苯并芘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会损害胃黏膜,诱发癌变。
除了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等也是胃癌的诱因。因此,了解胃癌的发病原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胃癌至关重要。
为了预防胃癌,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腌制、熏烤等加工食品。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4. 戒烟限酒,避免有害物质的摄入。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舌苔黄厚、口苦、口臭是常见的口腔问题,它们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肝胆湿热、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首先,口腔感染是导致舌苔黄厚、口苦、口臭的常见原因。口腔内的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炎症,进而引发口臭。
其次,肝胆湿热也是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之一。肝胆湿热可能导致胆汁分泌异常,进而引起口苦、口臭。此外,肝胆湿热还可能表现为身体困重、小便黄赤等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舌苔黄厚、口苦、口臭。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它感染胃黏膜后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同时也会产生口臭。
口腔问题也可能导致舌苔黄厚、口苦、口臭。例如,口腔牙龈感染、牙周病等口腔问题都可能引发口臭。
对于舌苔黄厚、口苦、口臭的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口腔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漱口水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肝胆湿热,可以通过喝薏米仁水、玉米须水等方式进行调理,或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成药进行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行根除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铋剂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是预防和治疗舌苔黄厚、口苦、口臭的重要措施。建议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如果舌苔黄厚、口苦、口臭症状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