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男女本平等,但「怀孕生孩子」的个中苦难与幸福,女人真的最有话语权!
疼老婆的你,也许试过模拟分娩的项目,十级镇痛让多少七尺男儿望而却步。生完孩子,可没完。开奶就像「胸口碎大石」;喂奶就是随时待命的「举哑铃」;还有止哭、哄睡,伴随着抑郁焦虑的情绪问题。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一切会艰辛而温暖;然而,我们再推至上一个阶段——孕育,又埋藏着多少准妈妈的辛酸与勇敢历程?
今天,京东健康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的周祎主任,为我们讲述。
项玲玲(化名)今年29岁,她在该结婚的时候结了婚,但却在该怀孕的时候怀不上。她常说,备孕这8年,想着要是能怀上,她愿意做一切。尝试了所有的辅助生殖手段,扎了几百针,她终于怀上了。超声科的医生说:“成功了,还是俩!”
然而,在项玲玲怀孕21周时,B超发现两个宝宝的都有轻度的肾盂分离。
一个宝宝是5和6毫米,另外一个宝宝是6和7毫米。当地医生嘱咐患者回家再等等,过两周复检后发现宝宝们肾盂分离更厉害了,从中度变成了重度。
初尝人母滋味的玲玲,一下子没了主意。经过多方打探,她找到了周祎主任。
事实上,项玲玲一路过来,听说了不少肾积水胎儿出生后需要手术甚至肾衰的病例,当地医生的话已经让她萌生了终止妊娠的念头,但周祎主任团队对她进行了复查后发现,两个宝宝虽然肾盂积液较多,但肾脏皮质却是完好的。
周主任预估,这种情况下完全是可以继续怀孕的,并且部分肾盂积液会在后续自行减退,即使不能减退,出生以后做手术成功率是非常高的,对宝宝的肾脏功能影响也不大。
事实上,这种情况男孩身上很多见,项玲玲腹中正是2名男性宝宝。但周祎主任是不能透露孩子性别的,面对玲玲的询问,为了稳定她的心绪,解释只能是「输尿管的狭窄导致尿液下流不畅,尿液在肾脏累积」。
周祎主任还安抚到:「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狭窄的地方可以自然疏通。如果不通,也可以后续通过导管来疏通,所以不影响孩子的健康。」
周祎主任也是人母,她完全能够理解病人的焦虑;同时,她又是一名医生,他也要竭尽所能的为患者考虑周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每次的产检孕妇们都在祈祷「万事安康」,项玲玲受了很多罪,担了很多心,终于怀上了,周主任也不希望她失去。
三个星期后,项玲玲又来复查,肾盂的积液逐渐变少,37周剖腹产的时候,两个宝宝的肾脏都已经完全正常了,真的是皆大欢喜!
周祎主任说:
在产检的时候,孩子一旦查出问题,孕妇就会非常焦虑!这时候,如果我们医生没有基于专业的判断,安抚好患者的情绪,她们很有可能做出终止妊娠的决定。
项玲玲备孕已久,能够成功怀孕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家人、朋友,甚至是老公都没有很好的安抚她的情绪。而且在宝宝有好转之前,她的丈夫对于胎儿是否留下来,都是非常消极的。
我接诊她的时候,她也完全是极度焦虑的,作为她的接诊医生,我有责任和义务安抚她的情绪。很不错,结局真好!她最后能够开心的分娩,享受当母亲的快乐。
霍青(化名)生活在江西省,发现孩子只有1侧肺的时候,已经孕27周了,马上就到孕晚期了。为了确认当地的结果,两口子驱车来到了广州。
看到本院的检查结果时,周祎主任是心情很沉重,她多希望孩子没事儿。可是,结果还是「左侧肺缺如」,告知霍青两口子,还是很小心的。
印象很深刻的是,霍青的丈夫不同,他说:「我很舍不得这个孩子,名字我都起好了,叫团团,我希望他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于有缺陷的孩子,胎儿医学医生会给予准爸妈科学评估;面对坚持要留下孩子的父母,周祎主任也会分析利弊,组织团队咨询与合作,竭尽全力帮他们做好迎接不完美生命的准备。
周祎主任团队查阅了很多文献,还组织了多学科的会诊,胸科、呼吸科、小儿外科、影像科医生全部综合到一起,给霍青做了评估。并分析世界上仅存的几例病例,发现他们多数预后良好,当然,前提是产前诊断未发现遗传学异常。
之后,霍青的产检过程,都受到了周祎主任的密切关注。而她的丈夫对孩子的坚守、对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安慰,让很多接触过的医护非常感动。
没有怨怼的夫妻,愿意携手承担;有了风险共同面对,让未知的将来不再飘摇。周祎主任时常拿霍青两口子的故事,劝导病人宽心、坚强,请准爸妈正确对待生命的不完美,这个故事感染着无数患者。
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仍然很健康快乐,这个父亲经常给周主任分享孩子日常,看见一家人又去海边度假了,周主任说「爱,真的可以治愈疾病、延长生命!」
是不是所有想留住孩子的案例,都能如愿?周祎主任讲:「答案是否定的!在危及母体生命时,医生是不能单纯的从情感角度去做出判断的,我们要优先考虑母亲的健康,再做出终止妊娠的决定。」
41岁高龄高血压孕妇赫赫(化名),10年前曾有一次重度子痫前期和产后大出血。这次自然受孕,怀的是双胞胎。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至怀孕22周,转至周祎主任所在医院进行咨询和随诊。
接诊这个病人的时候,周祎主任就发现孕妇血压已经严重超出标准,双胎孩子一大一小,小的比孕周已经发育慢三周了。
其实,赫赫从15周开始,吃着降压药,血压也会不断升高,最高曾经达到160/105mmHg了。加上41岁高龄,周主任判断她的身体很不适合在慢性高血压的情况下去怀双胎。
于是周主任提出减胎的治疗方法。当时患者坚决不同意,她不愿意失去其中任何一个孩子,而且还觉得减胎有危险,没准会俩孩子都没了。
周祎主任说:「子痫前期的发病原因之一很有可能是小胎胎盘发育不良导致,如果坚持妊娠,可能到最后两个孩子都保不住,而对于母亲而言病情不可控,可能危及生命。」
赫赫听后非常的痛苦,孩子们在自己腹中这么久了,衣服、奶瓶、尿不湿都准备了两份,就连梦话里,都一遍一遍的叫着「宝宝们」!
作为女性,周主任很明白患者的心情,「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作为医生,为保患者性命,她要坚守医者的原则。
第一道坎,周主任先要攻克坚持「拒接减胎」的宝爸。「赫赫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她不年轻了,好事成双固然好,但是大人的性命更重要。」看着自己的娇妻,如今已经存在性命之忧了,这个年逾40的男人,沉重的点了点头。
最终,赫赫夫妇还是同意了减胎。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减胎后第三天,赫赫的血压就开始下降,7天后复查时,血压已经降到了150/85mmHg,再来产检时,血压已经完全正常。赫赫和丈夫终于如释重负的笑了。
说「孕育是女人的鬼门关」,真的一点不夸张。
临床上看到太多案例,让我们唏嘘不已!但作为一个胎儿医学的专业医师,在保证母子平安的基础上,更多是在辅助一个家庭。孕产妇可能会因为丈夫和家人的不理解或偏执,母子俱损;但我们又看到那么多温馨的场面,因为男人的担当和面对,让女人的孕产变成了一件美丽而优美的旅程。
最后,祝愿每一对孕产路途上的夫妻,可以如愿!也愿每一个降生的宝宝,健康快乐!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养生,在这个年代已然成了一种潮流,不论是年纪大的老人,还是经常拿着保温杯的年轻人,大家好像都加入了养生的行列。但是很多人对养生的方法并不了解,大部分都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学来的,而这些“养生秘诀”到底有没有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就说前段时间河北的一对夫妻,男子55岁,女子54岁,每天沉迷于养生,却把自己“养”进了医院。不仅身体折腾坏了,还给子女带来了很多负担,庞大的医药费开支,以及下了班医院、家里两头跑,让子女也非常辛苦。
4个“养生”方法,很多人都中招了,只怪这些谣言太“真实”
谣言一:多走路更健康
相信很多中老年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有些人甚至每天不走到一万步就不踏实,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非要把剩下的走完不可。更有甚者还成群结队,跟朋友约好一起走。其实上了年纪以后,关节是非常脆弱的,有些人走几步就受不了,为了达到“日行万步”的目标,硬撑着走下去,最后受伤的是自己的关节!
建议:每天能走多少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如果刻意攀比步数,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
谣言二:每天“8杯水”,身体更健康
不仅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也一直坚持着每天8杯水的习惯,有人认为多喝水可以提高代谢水平,促进排毒,就日复一日地保持着这种习惯。但是,饮水过量其实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还会影响排尿,晚上容易起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每天喝水的量在2升左右即可,如果白天出汗多的话,可以适量增加饮水量。同时,如果平时经常喝汤、饮料,也要适量减少饮水量。
谣言三:多喝骨头汤能补钙,对中老年人身体好
相信很多朋友一直以来都被这个说法迷惑了,毕竟从小就听大人说,大了以后又这样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是对这个说法的科学性却没有探究。其实骨头汤里的钙非常少,脂肪和胆固醇才是“大头”,经常喝不仅补不了钙,还会导致体重增加,体内脂肪囤积。
建议:在喝骨头汤的时候,尽量多吃里面的汤渣,少喝汤,因为钙并不会在汤里溶解,还是存在于汤渣里的。而且在煲汤的时候,尽量时间不要过长。
谣言四:越早晨练越健康
在很多中老年人眼里,晨练是一个非常养生的存在,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纪,睡得晚,醒得早,醒了以后没什么事干,而晨练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缺。加上晨练终归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渐渐被大家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晨练时间选得太早,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也很多,会危害肺部和血管的健康。
建议:如果需要晨练,尽量选择日出以后的时间,这个时候空气质量也会好一点。同时,晨练强度不用过大,时间也不必太长,尽量选择一些缓和的锻炼项目。
以上这些谣言,有没有你一直当做宝的?如果有的话,劝你尽早抛弃哦,以免危害健康。
像各种影视剧里塑造的桥段和角色一样,男主或女主角最后因为白血病而被迫分离,上演一幕幕撕心裂肺的别离。戏剧来源于生活,一个在服刑的爸爸深知生活中的白血病远比影视剧里的可怕,知道患了白血病就意味着生命从此暗淡无光,可以说没有太大希望能够像正常人那样健康快乐的生活,为了救治身患白血病的儿子“千里转监”,厚重的父爱令人感慨。
如今,很多人会把骨髓移植(现医学上多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白血病的救命稻草。或许骨髓移植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但是这个耗资巨大的治疗手段其成功率却不是多数人想象的那样乐观。并且术后复发的概率也占了移植案例的一半以上。
因为骨髓移植成功不仅单指移植骨髓的那台手术是否取得成功,而是包括很多步骤全都一一克服才算是成功:
1.前期寻找到合适的骨髓骨髓并成功配对,就像连接Wi-Fi一样,连接点有很多,能不能有正确配对的密码配得上才是关键问题。
2.在等待移植这个万分煎熬的过程中,很多患者就已经精神及体力不支率先垂范了,即使找到了合适的骨髓来源,患者的身体状况也往往不再适合做移植。
3.克服了前期的种种困难,终于移植手术成功,但真正的抗争才刚刚开始—-术后排异反应。很多白血病患者不是死于移植骨髓的手术台上,而是在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中被折磨的奄奄一息,最后甚至被残忍地剥夺生命。
4.骨髓移植并不是万金油,在很多情况下,骨髓移植之后的各种并发症也是决定移植成败的关键因素,比如常见的急性胃肠道反应、肝静脉闭塞病、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及特发性肺炎综合征合并各类感染等。临床工作者最担心的除了继发的恶性肿瘤外,各类感染也是分分钟能夺去病人生命的存在。
根据现有的临床以及实验室研究来看,骨髓移植成功只是指患者机体的外源细胞存活以及替代成功,并不代表白血病就治愈了。因为部分白血病细胞能够在被替代时逃过一劫或者因为基因携带的关系持续出现,即使短期内手术成功了,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后,数年又会发病。并且白血病在接受了骨髓移植之后,确实有大约50%的患者会再次复发,复发后需要再次接受化疗等系列治疗以缓解病情进展,并且复发后的病情往往比初次发病更为严重。
但是生活也并不都是那么悲观的,随着科学界对白血病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如今看来不太乐观的骨髓移植成功率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一项很普通的治疗手段,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就目前来看,随着移植技术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已经渐趋稳定。最大的障碍不在于如何克服术后的排异反应,而在于移植供者的选择困难,至少有了配对成功,才能看见一线希望。
相信不少女性都听说过安全期,也有部分人通过所谓的“安全期”来避孕。但凡事没有绝对的安全,运用安全期来避孕,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
小李今年27岁,刚结婚的她并没有要孩子的打算。新婚燕尔,小李的丈夫不喜欢用避孕套避孕,而小李又担心服用避孕药对身体伤害较大。权衡之下,小夫妻二人推算出小李的“安全期”,选择在安全期同房的方式来避孕。
然而,很快小李就发现自己月经没有如期来潮,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居然怀孕了,夫妻二人顿时傻眼了。俩人都很困惑:“明明是在安全期同房,怎么就怀孕了呢?”再加上二人根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也就更加焦虑了。
那么,女性的安全期是什么呢?
“安全期”是相对于易受孕日期而言的。卵子在体内存活时间一般是3至5天,因此,在排卵前后的4—5天是女性的易受孕时间。故除此之外的时间可称为“安全期”,也有人称安全期为“前七后八”,即月经来潮的前七天和月经结束后的八天。也有部分人通过网上流传的一些计算公式或者App应用软件来推算“安全期”。不管哪种说法的“安全期”,其原则和依据都是相对于排卵情况而言的,都不具备确定性。
“安全期避孕法”的原理就是避开女性排卵期进行的无障碍、无保护的性交。
那么,“安全期”真的安全吗?这种避孕方法可靠不?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管用什么方法去推算,这种缺少动态观察和记录身体变化规律的方法都严重缺乏科学客观的评判标准。靠掰指头和数日历推算的“安全期”,根本不是科学的自然避孕法,并不具备绝对的可信度。
此外,女性体内激素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此变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真正符合“安全期”计算方法的人更是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会存在女性在所谓的“安全期”内出现排卵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常会有人在“安全期”内意外中标怀孕。
具备生育能力的女性尤其要明白,保护好自己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无辜中招的小生命负责。如果真的没有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准备,切记不要盲信所谓的“安全期避孕法”。比起“安全期”,诸多相对安全的避孕方法要实用得多。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近500人的付费学习群里,只有40名爸爸的加入,比例不足10%。
包括送孩子来机构干预时,近八成的陪读家长都是妈妈/奶奶姥姥,很少见到爸爸的身影。“丧偶式育儿”、“隐形爸爸”等这类名词,我们早已见怪不怪。我们不得不承认,自打孩子出现在娘胎里时,妈妈就不自觉地承担起来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
不止一位妈妈表示:“一说到孩子,孩子他爸总是以工作忙、累、没时间为理由推脱。可是你会发现,他就算有了时间,通常都是在玩手机,要么就敷衍了事,很少会跟我一起给孩子做训练。”
不过,爸爸,真的那么“不堪”吗?
妇女节那天,我们在《父母共读营》的学习群里发起了一场情感辩论赛:“养娃路上,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一起看听听大家怎么说吧~
(文中观点,皆为化名)
@毅毅爸爸
我去外地做干预,见到的都是妈妈,偶尔也会见到几个爸爸,但也只是坐在旁边当陪衬。
但很多的星宝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宝宝的爸爸没来,只是觉得佩服我(我竟然能够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因为在他们心中,认为爸爸根本就不应该或者是不会带孩子吧。
我记得有一次住宾馆的时候,宾馆的前台服务员对我说:“ 现在真是变天了,你一个男人就敢一个人带着娃出来。”从她的回答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是谁在带得多。
我相信我们群里的人都不陌生,有一个词叫“冰箱妈妈”。在美国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把这一类的问题归咎于妈妈的冰冷。 为什么会只归咎于妈妈呢?大概是所有人理所当然认为:带娃就是妈妈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精力旺盛、上下乱窜,有的不愿意走路、得天天抱着。在干预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妈妈那瘦小的身躯,背着一个30斤、40斤,甚至50斤的孩子,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匆匆地跑起来, 我真的由衷的佩服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瘦弱的身躯能够抱起这样的孩子。
说心里话,我们夫妻俩都有工作,都在挣一样的钱,但是在家里面,尤其是带孩子去小区或者是哪里玩的时候,我是不敢去的,我更多的是在家里面带孩子。
因为我家的孩子与众不同,我害怕别人的眼光,但是孩子的妈妈不一样,他为了孩子能够走进正常人的生活,我想他应该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把孩子带到众人的面前,带到其他孩子的包围圈里面。
@小豪妈妈
大家都说为母则刚,她们从一个女孩子的角色转变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手妈妈,最后到全能妈妈,她们能撑得住各种各样的压力。
妈妈在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即便是吃喝拉撒的这种小事的压力,也并不会比爸爸在外面工作的精神压力要小。
@辰逸妈妈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我的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到现在的干预,一直都是我在做,爸爸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每次我去机构里面带孩子上课,老师的要求和课后作都是我先完成好了,然后爸爸才想跟着做。
我和爸爸都要上班,他可以全心全意的上班,但我在上班的时候却总是会想着“我的孩子现在怎么样啦?我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有进步呢?”
我在机构也能看到,大部分事情都是妈妈在做,而且偶尔有个别爸爸出现,大家都会觉得:“哇,真是很稀奇。”
@濛濛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们家老大已经13岁了,正好处于青春期,然后老二现在又是这种情况,我们家是我跟孩子爸爸都在上班。
我下班后还要负责两个孩子,简直是轮轴转;但是爸爸呢,一回家就刷手机,偶尔叫他带一下孩子,结果还没两分钟他就呼呼大睡。
我倒是不是想吐槽什么,我只是觉得爸爸其实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挤出来跟妈妈一起带孩子的。因为妈妈真的是从早忙到晚,只有在孩子睡觉后(往往要到11点后)才有自己的时间。我的工资根本不比爸爸少,但是我觉得我整天都忙个没完没了。
可能是因为爸爸带的比较少,老二相对来说更粘我,所以我几乎已经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老大现在已经是青春期的初中生了,我几乎已经不怎么管他了,精力都在老二身上。
我不止一次的跟爸爸说:“再这样下去,我两个娃都搞不定了。”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才能负起这个责任。
我觉得妈妈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如果没教育好孩子,我们总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但是爸爸好像没有这个感觉。每天他反正都忙着他自己的事情,觉得只要把钱交给机构,孩子就能干预好。
而我作为妈妈,不仅要学习干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大孩儿的青春期相关等很多家庭教育的知识,我真的是学了好多,时间真的很紧,我很希望爸爸能够快点负担起来。
@小涵妈妈
妈妈很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咱们的爸爸真的都不管用吗?
其实,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爸爸的付出实际上一点也不比妈妈少。
父母的不同角色与不同投入是性别差异所导致的,母亲负责给予孩子注入更多的灵魂的力量,但是父亲则负责给孩子注入生存的力量,使孩子能够有能力去和勇气去面对外部的世界。
另外,父亲和母亲给予孩子的东西各不相同。 母爱,给予的是情感和关爱;都说父爱如山,那山他是巍峨的,也是沉默的,但是他的力量绝对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替代的。
都说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身为男人,爸爸肩负着他不可推卸的家庭重任,他们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需要迎接的生活挑战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在为人父、为人夫之后,其实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他会感觉肩上的担子会更加的重起来,包括前文的毅毅爸爸。
父亲追求卓越,总想出人头地,是为了对妻子、对孩子、对一家老小进行负责,为了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所以他们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压力都非常大。
爸爸们会风里来雨里去,穿梭于在这个工作之中,甚至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辛苦,有的还忘记了疲劳。比如说我家爸爸,他可能为了这个家,有时候可能很晚才能回家,但是他一定是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他的确很累。
爸爸妈妈两个人为了维护这个家,总会有一个人牺牲,但牺牲的更多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妈妈。也有什么都不管的妈妈,都是爸爸在管的家庭,所以这个事情还是要多方面地去看待。
再比如,当妈妈在月子里的时候,孩子哭闹睡不好的时候就会影响爸爸工作,然后妈妈会说,“你到隔壁小房间睡觉去”;当爸爸好不容易想要给孩子换个尿不湿的时候,一旦给孩子穿的不对,妈妈就会说,“你什么都不会干,快到一边歇着去吧。”这种时候,我们很少去思考爸爸是怎么想的。
大多数人也懒得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都会天真的觉得:“哎呀,有些活谁做都一样。”剩下的时间,爸爸只能相当于又过着单身的生活,这就导致爸爸不仅仅要忍受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还要忍受夫妻之间的不认同。
有人说,当孩子确诊之后,是妈妈一直在忙碌和干预,爸爸却好像还觉得孩子不是那么的差劲。其实我想说的是,爸爸也是从孩子长大过来的,他肯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有哪些落后的地方。
父亲,他就像一座山一样,很多东西他不愿意表现出来,只会默默放在自己心里。如果他也像咱们妈妈一样表现的很激烈,或者说把看到的东西都抛出来的话,那么夫妻双方就会更觉得没有靠山或精神支撑了。
相反,我觉得 父亲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给妈妈心理安慰,以及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让妈妈觉得孩子不是那么差,让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因为他不想把谱系家庭中孩子的结果全部让妈妈去承担。
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妈妈能够在心理上轻松、缓和一些。
▽
小编后记
我们今天讨论的命题是“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辛苦”,其实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
事实上,在一个家庭里,尤其是自闭症家庭,孩子的进步一定是依赖父母双方的共同合作。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有着各自的分工,家庭里的每个角色都在努力完成好自己所擅长的那一部分。
例如,按照最常见的家庭分工形式来说,爸爸承受的更多的是经济压力,而妈妈则承受着照看孩子成长的压力。而不管是经济负担还是精神压力,都不容小觑~
想要养育好一名自闭症孩子,意味着夫妻双方需要更多的包容,更多的谅解,也需要各自平衡好家庭的分工和协作。
无论是哪种分工方式,都需要夫妻双方足够理解和支持对方,能够看见彼此的辛苦和付出。
只有双方互相扶持,才能带着孩子和小家庭走的更远。
今天,请爸爸妈妈们,给对方互点一个赞,互说一声:辛苦了~
“我儿子35岁了,他小的时候,在语言,情感,社交等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障碍。而且他不仅仅有自闭症,还伴有多动、智力障碍等等,按照现在的标准,他肯定是属于重度自闭症。”
这是一位35岁大龄自闭症孩子楠楠妈妈的自述。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自闭症在国内仍鲜为人知,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摸索出了一条属于楠楠成长的道路……
作者|楠楠妈妈(化名)
编辑|嗨脑仁
1985年,我的孩子出生了。
孩子是爷爷家族里的长孙,他长得漂亮又可爱,全家老少都很喜欢他!
由于我们夫妻都是文革下乡的知青,当时大学都不招生,我们只能乡下劳动,根本没有读大学的机会。回城工作后,两人都近30岁了。但我们两个人都很努力,边工作边读大学,生活过得向上而充实。
我们的宝贝出生后,周围的同事和亲友都说,就凭你俩的智商和能力,这孩子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我们也在心里默默地憧憬着孩子美好的未来!
但是,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他在很多地方比同龄孩子落后,比如:说话晚,走路晚,对亲人很冷淡等等,实际上,几乎所有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他都符合。
但因为当时国内大部分医生还不完全了解“自闭症”(孤独症),我们带他跑遍了城市的各个大医院,都没有办法得到一个明确的诊断。
一直到他成长到八岁,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我们送他去了很多学校(包括小时候去了很多幼儿园),但是孩子异于同龄人的行为、以及没有与人正常沟通的能力,几乎所有学校都拒收。
至此为止,我们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探索真相的渴望也愈发强烈:孩子肯定是有某种病,可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到底能不能上学……没有人能告诉我们。
情急之下,我们带孩子来到了北京检查,诊断后,被告知孩子属于儿童自闭症。听到这个诊断,我们犹如五雷轰顶,万箭穿心,真想带着孩子一起结束生命算了......但是在没有任何专业机构和专业知识的支持下,我们只能慢慢摸索着对孩子进行干预。
那时候的我们,极度渴望能够有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机构、老师能帮助到孩子。因为应该怎样对他进行训练……所有的这些,我们都一无所知。
每当夜深人静,看着身边熟睡的漂亮宝贝,我就会泪流满面,我一遍遍地问自己,命运为什么要给我这样一个孩子?宝贝,妈妈需要怎样做,才能帮助和引领你走出孤独?
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的医学界刚刚引入“自闭症”这一概念,对这种病了解地还不够深入,对普罗大众而言更是极其陌生,更别提专业地康复机构了。
就诊后的十年里,我们只能在家进行干预。与其说干预,不如说是在黑暗中摸索,陪伴孩子成长。
经过我们夫妻反复研究认为,在目前没有任何人能指导帮助我们的前提下,我们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只管给孩子吃饱穿暖,不对他进行任何训练,只当“傻子”养着,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放弃;另一种是破釜沉舟,我们自己去干预训练孩子,努力引领他走出孤独。这后一选择,无疑会给我们的身心和经济上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不知道孩子未来能否康复成功?
两种选择摆在面前,我们感到身为父母既然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不论他得了什么病,我们都应该对他负责到底,陪伴和引领他,克服困难,努力前行!基于这种思想,我们逐渐坚定了自己干预训练孩子的决心!
直到孩子长到十多岁,我们当地终于开了第一家自闭症机构,我们第一时间报了名,想让他尝试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没想到,我们又一次因为“年龄太大”而被拒收了——机构只收学龄前的孩子,尚无能力帮助大龄的孩子。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求助于书籍。
令人绝望的是,几乎跑遍了城市的各个书店,却依然买不到一本关于自闭症的书。
有一次一位同事的老公去日本,我赶紧委托他帮我买一本自闭症训练书籍,他真帮我买了一本纯日文的书,回国后又夜以继日的帮我翻译。
等到我拿到了这本厚厚的如获至宝的书一看,当时就傻眼了,因为里面几乎全是介绍婴幼儿自闭症症状及训练内容的,我的孩子当时已经10多岁了,此书对我来说根本没用!我捧着历经磨难才拥有的我的第一本自闭症书籍,真是欲哭无泪。
那时,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都还没有引进国内,网络也不如今天发达,所以我们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照,也没有任何老师、医生和机构来帮助我们进行指导。
当时的我们仿佛处身孤岛,孤立无援。
从北京诊断回来后,已经八岁多的孩子不能再不上学了,我们带着他跑遍本市的几所特教学校,但都拒收:我们从没接收过自闭症学生,不知道怎样教育他......
特校不收,我们只好咬牙送他进普小并向校方提出陪读,学校的回答是:如果能独立上学可以来试试,家长进校陪读绝对不允许。
当时我们心里十分清楚,论能力我儿子与同龄孩子(其实当时他已比同班同学大了1-2岁)天差地别,但如果再不硬着头皮让他去上学,他这辈子就将永远失去上学读书的机会了。
因此,我们只能咬紧牙关,胆战心惊的把他送进了普小。
入学后的事实证明,因为他不会理解和表达,各方面能力都较弱,经常出现各种状况,没有朋友,饱受欺凌,最后只能在小学没毕业时就提前离开了学校。
尽管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持,但是我们经过对他的观察,总结出一个道理:虽然他的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龄的孩子,智力水平也比较低。
但是,只要认认真真的手把手的教他,他还是能学会一些东西。
楠楠上小学后,我们开始摸索着对他进行训练。但因为当时的条件和环境影响,孩子的接受能力也比同龄人差很多,只能一步一步来,孩子哪方面能力弱就训练哪方面。
在整个训练过程当中,没有任何资料、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到我们,所以我们就只能自己动手,自己去摸索总结积累,于是我们研究出了一些认为可行的、适合我们孩子实际情况一些干预方法。比如:
1、降低任务难度
因为孩子病情的特殊性,教育他的方法不能跟他的年龄去相吻合。
比如,尽管他当时已经八岁了,但他的智商和能力仅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智商,因此只能降低任务要求。
2、分解步骤、适当地给奖励等
比如系鞋带,对于很多自闭症孩子都是学习的难点。起初我们教了好长时间,楠楠就是学不会,弄得孩子发脾气我们也要崩溃了。
这时,孩子爸爸突然想到系鞋带需要几个步骤,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确实难度比较大,于是我们改变了教法,分解步骤,每一步骤反复多次熟练掌握再进入下一步。这样,楠楠终于学会了系鞋带。
总之,这都是我们在这个干预孩子的过程当中自己总结出来的。
但是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们当时对孩子的干预方法与现在机构和专家所说的一些方法不谋而合。这说明,我们当时走的路还基本上是对的。
语言障碍,是大部分自闭症孩子正面对的问题,楠楠也是如此。
我们夫妻两个人经过反复的分析研究,觉得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在于:他听不懂话,也不愿意听别人说话,以至于他更不可能理解别人的话。对别人说的话不理解,他自己怎么能说出来呢?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认为:想让他“说话”,首先得训练他“听懂话”,然后再一点点的让他尝试说简单的话。
可同时,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楠楠注意力不集中,总是走神,也不愿意听别人说话。
怎么办呢?在他小的时候,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想了一些方法:
1、给他编很多很简单他爱听的故事
起初,我们也试图给他讲一些儿童故事,但是他根本听不懂,他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听故事”,所以只能自己给他编一些很简单的小故事。
比如他小时候就很喜欢看电视中的广告或天气预报,我们就在自编的小故事中加入广告和天气预报,这样,我们一讲故事,他就乐呵呵的跑过来,这就达到了我们提高他的注意力和喜欢听故事的能力的目的。
另外,每次编完故事之后,我们会很夸张地讲给他听,以此吸引他的注意力。慢慢的,他从不爱听故事到特别喜欢听故事,但这整个过程是极其漫长的。
在他愿意听故事开始,我们尝试加入少量且简单的提问;再后来,就让他复述故事;最后,就是我们一起讨论故事的内容等等,这些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后来他长大了,我们便培养他看一些幼儿的读物,比如说绘本或者是动画书等。
2、带他看电视剧
先从动画片开始,边看边讲,后来逐渐变成情节比较简单的电视剧(比如农村生活的片子),一点点地培养他说话。
3 、多聊天、多提问、多回答他提的问题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培养他看电视剧的习惯,也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吃晚饭的时候都会看电视剧,我们陪他一起看并给他讲解剧情,逐渐地帮他理解别人说话。
电视剧相当于一个小世界,各种各样的人物和场景,孩子通过看电视剧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样孩子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回顾走过的路程,我们对他进行了30年的干预训练,全部都是居家干预,没经过一天的机构。
经过了为期30多年艰难的干预,我们从对自闭症一无所知到现在摸索出了一条属于楠楠成长的道路。而对比楠楠干预前,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干预前
1、不会表达
我们曾一度以为,他是不是个聋哑孩子,带他到医院去做检查后,医生说不是聋哑。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说话了,但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不能完整的说出一句话。
直到了7岁该上小学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旧很差。
2、与家人没有情感联结
我们明明是他最亲近的人,但他的表现总让人觉得我们对他而言只是“陌生人”:
他从不与我们对视,即便我们叫他名字,他仿佛没听到般不会应答。跟我们一点儿都不亲,不让人抱也从来不粘人。甚至在我伤心流泪的时候,他也无动于衷,只会自己在一个地方自言自语,无缘无故地笑。
面对他的“冷漠”,我们焦灼、生气,更多的是无奈。
3、不懂社交,屡次遭受校园欺凌
在他小的时候,我们也曾经多次送他到公立的和私立的幼儿园。但是,哪个幼儿园都呆不长,上学没几天就会被退学。
因为老师们都说:“我们没见过这样的孩子,我们带不了。”
在学校,他没有任何朋友,即便别人欺负他,他也不会告诉老师或家长。被欺负了之后更不会反击对方,只能任人欺负,连老师都替他着急。
干预后
1.生活及社交方面
现在的他,能够已经与人流畅对话、也能够独自外出购物、交水电费、去社区办理残疾人事宜、接受记者采访等等。
目前他是我们城市的大龄自闭症孩子当中比较优秀的、也是能力比较靠前的一个。不论在生活自理,还是家务劳动、还是学习才艺等各个方面,都还不错。
如今孩子已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重度自闭症儿童逐步学会了购物、做饭、洗衣、收拾卫生(包括处理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独立外出乘公交、地铁、打车、在火车站独立购票、候车、检票上车、在旅馆办理入住手续以及自己陪伴父母去看病、去药店买药、交水、电、煤气费等等。
2.康复及个人发展方面
他还在几位爱心老师的培养下,学习了声乐、朗诵及太极拳等才艺,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等舞台为观众演出(他还担任了声乐老师的小助教)。
连他的声乐老师都说,我的儿子是他接触过的所有自闭症孩子当中,语言表达能力最好的。
回顾过去的35年,困境和挑战几乎是一步一个坎儿。
经历数次被拒收,或者饱受欺凌后无奈退学后,我们始终坚持着,事实也证明:只要家长不放弃,孩子的希望就一定不会消失。我常和我身边的小龄自闭症家长说,总结我们夫妻30多年走过的与自闭症抗争之路,我想送给家长们八个字--科学干预,持之以恒!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父母也在一天天的老去,剩给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他们还要在短暂的时光里面临大龄儿童训练、没有机构、找不到正式工作等挑战——这也是所有大龄自闭症患者的父母所担忧的。
他的未来,怎么办?
目前楠楠和本市一些大龄自闭症及残障青年一样,拥有一个公益性岗位(残联安排的),这个岗位工作不累,每个月给少量的工资,并缴纳社保。
这对于一些大龄自闭症孩子来说,已经有了一些生活保障。但是我们当地,最近已经下发文件,3年以后残疾人的公益岗位就全都取消了。此刻,恐慌焦虑的情绪也逐步在我们城市的大龄残疾人家长群体中蔓延开来——
3年以后,孩子的生活来源没有了,我们又一天天地老去,身体越来越不好,他的工作没有了,该怎么生存下去?
另一方面,大龄自闭症人群缺乏干预训练机构,这也是中国所有大龄自闭症家庭都苦恼的问题。
自闭症人士是需要终生接受干预训练的,但目前国内训练机构绝大多数都针对小龄儿童,能够帮助大龄青年的机构几近空白。
所以说,很多大龄家长都期待能有专业的大龄训练机构能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地进步和提升。
他能被社会接纳吗?
尽管越来越多人了解到自闭症,也越来越多人愿意理解、包容自闭症孩子,但“就业”及“托养”这两个问题对他们来说,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这些大龄自闭症青年家长,尤其是孩子属于高功能的或者是康复的比较好的家长,都期待孩子能够在社会上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找个工作,能够自力更生。
我们老去后,他如何生存?
在经济压力方面,我们为了陪伴和干预孩子,夫妻二人40多岁就先后都辞职了,辞职离开单位回家照顾孩子这20多年的生活压力确实不小。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干预训练,现在孩子干预情况很不错。现在我们夫妻虽然有少量退休金,再加上医药费(我们夫妻两个人都患有心脑血管病)等支出,需要常年吃药,已经入不敷出了。
当我们老了,孩子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时,他们该如何活下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长们的终极问题--我们死后孩字怎么办?
每次我妈教训我的时候总会说一句话:“你看看你这脾气,简直和你爸是一个模子刻出的!”而我爸听到这话也不能服输:“哪里像我?她简直和你从头到脚一模一样!”所以我常常在想,我的脾性到底像谁呢?其他孩子的脾性又是随母亲还是随父亲呢?
有遗传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孩子的性格和脾性早在出生之前就决定了,而决定孩子性格的主要因素与人体脑神经递质有关。
举个例子:荷兰遗传学家曾对一个家族做过研究,发现这个家族的男性成员都具有一些攻击性行为,愤怒阈值比常人低,容易遭受挫折和压力的打击从而引起攻击行为。当遗传学家对他们体内的基因编码进行分析之后才发现,这个家族的男性体内都缺少了编码单胺氧化酶的基因。
这项研究揭露了基因和性格的关系,也间接告诉了我们孩子的脾性在出生之前就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了,后天因素比较难以改变。
那么归根结底,孩子的脾性到底像谁呢?
其实,孩子的脾性更多的像妈妈,受妈妈的影响更大。各位宝妈们为了孩子辛苦怀胎十月,在整个怀孕期间,宝宝生活在妈妈的羊水里,与妈妈血脉相连,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对其的影响。因此孩子的性格在子宫里便已经决定了,当后期随着成长,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和建立,孩子的性格才会略微有所改变,带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所以各位宝妈们在孕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脾气和行为,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点行为,为孩子好的性格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1.孕期发脾气
由于怀孕期间身体荷尔蒙的变化加上孕妈们在怀孕期间心思更加敏感,因此许多妇女在怀孕期间变得非常暴躁易怒,哪怕是一件小事都可能点燃她们的“怒火”。
但频繁地发脾气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是没有好处的。怀孕的妈妈们在生气时会增加自身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激素传送给孩子,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妈妈们长期处于易怒情绪下,会导致孩子们感受到相似的情绪,从而对他们性格造成影响。孕期常发脾气的孕妈们,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也会容易暴躁易怒。
2.孕期挑食
怀孕会带来一系列孕吐反应,一些孕妇也因此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孕期要保证营养的正常摄入,所以各项物质的摄入都要均衡。孕妈们如果孕期挑食严重,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会导致腹中的胎儿无法正常摄入营养。
同时,胎儿可以从羊水感受到母亲今天吃了什么。如果妈妈们长期吃某种事物而不吃某种事物,就会给孩子形成一种“味蕾记忆”,可能会导致孩子将来也对这种食物挑食,养成同样的习惯。
3.孕期爱操心,情绪容易低迷
有研究表明,人们的“冒险行为”和“抑郁情绪”等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且这个遗传概率在40%-6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妈妈们在孕期爱操心,天天愁眉苦脸情绪不高的话,她们生出来的宝宝可能也会形成类似的悲观性格,很小的挫折可能都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打击。
其实家长们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先天的因素虽然无法有太大的改变,但我们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品质,因为当孩子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之后,他也会根据自己所接触到的事物略微改变自己的脾性。
所以孕期各位宝爸宝妈们要好好注意孕妈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尤其是怀胎十月是件辛苦的事情,宝爸们一定要多多体谅和包容自己的妻子。孩子出生之后,父母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养成更好的性格!
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大娘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看病。大娘说,这个孩子是她的孙子,现在才5个多月,但是最近几天一直是发烧的状态,用了退烧药当时降下去体温,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烧起来,这让她很担心!
我从病因开始问起,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证据作为诊疗参考。没想到刚一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烧,这位大娘已经是委屈又气愤的样子了,开始跟我抱怨自己的儿媳妇:“我就说他妈妈不会带孩子吧,好好地开什么窗通风啊,最后把孩子折腾病了,说她还一百个不乐意!”从大娘的抱怨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上班族,平时也没空带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孩子的奶奶在带。然而孩子奶奶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我捕捉到了重要信息,她说:“趁他父母不在,我赶紧带他来看看中医”。
我隐约意识到,孩子的父母对于奶奶来纯中医门诊这件事可能不知情,草率处理并不是负责的表现。于是我耐心地劝说孩子的奶奶,这件事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让他们知情是不妥当的。孩子的奶奶一开始很不情愿,找出了理由来搪塞我,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拨通了儿媳妇的电话。我坐在大娘旁边,明显感觉到了孩子母亲的强烈反对,言辞间满是谴责…大娘悻悻地挂掉了电话,但还是坚持要求大夫给开中药退烧,抱着孩子在诊室不走。
这个情景,让大夫很是为难。我跟大娘解释道:“不开药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同意您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一家人,您最好还是征得大家同意,统一了意见再来就医比较妥当,否则即使开完药,回家后也可能因为吃药而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反复劝说下,最后大娘抱着孩子无奈地走了,刚出诊室就接到了儿媳妇催着回家的电话,“我知道了,我们不看了不就得了嘛,孩子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就好!我尽力了!”
看着大娘抱着孙子走出门诊的落寞背影,再想想电话另一边儿媳妇声嘶力竭的“命令”,不禁感慨“小儿难养”。一方面现代社会孩子越来越金贵,父母得子不易,爷爷奶奶也视若掌上明珠,两辈人常常因为养孩子理念及习惯差异而闹矛盾,有的甚至导致儿子儿媳闹到离婚。另一方面,关于孩子生病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常常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也曾见过儿子儿媳妇责怪老人带孩子看西医的情况。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等西药副作用较大,所以排斥西医。
笔者在此要告诉大家的是,中西医各有优势,找到负责任的医生,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还有,不论如何,做子女的应该尊重老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该好好说,动辄“训斥”,实在不妥。
是顺产还是剖腹产,这是很多产妇要面临的选择,但是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能够顺产是最好的,无论对胎儿还是产妇,都是有利的,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无法顺产,甚至出现了难产,这个时候,剖腹产不但能拯救胎儿的生命,还能避免产妇的意外。
所以,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一方面看产妇的情况,最重要的还是关键时刻医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判断。
有句话叫,到医院了最好还是听医生的,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25岁的小静是一名产妇,在产前评估的时候,主治医师就告诉她,按照你的情况,最好是剖腹产,原来,小静还是一名子宫多发肌瘤的患者,虽然子宫肌瘤不大,但医生说,长的位置不太好,众所周知,子宫肌瘤分为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宫颈肌瘤和浆膜下肌瘤。
黏膜下肌瘤合并妊娠,容易发生流产及早产,肌壁间肌瘤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至于宫颈肌瘤和浆膜下肌瘤,则可能阻碍胎先露衔接及下降。
所以对于子宫多发肌瘤的女性来说,怀孕的风险几乎是一直存在的。
按说经历了这么多风险,到临盆的时候,只要努把力,问题应该不大。所以小静的丈夫特别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顺产,因为他听说顺产对胎儿有好处,生下的孩子会更聪明,抵抗力也会更好。
医生说,能顺产是最好,但是小静的子宫肌瘤属于宫颈肌瘤,它会阻碍胎先露衔接及下降,所以安全起见,最佳的选择是剖腹产,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肌瘤切除。
虽然医生苦口婆心,小静是同意了,但小静的丈夫却认为医生没有医德,在他看来,医生总是要想法设法赚钱,这不明摆着吗,剖腹产肯定比顺产贵,顺带着还把子宫肌瘤切了,又加了一个手术项目……
小静丈夫的话,让医生实在无语。
经不住丈夫的一顿说,原来同意剖腹产的小静,这时候也改变了主意,她对医生说,先试试能不能顺产,不行再剖宫产。
可随着时间的延长,小静很快出现了难产症状,医生说,随着产长的延长,不但会导致产妇精神与体力消耗,出现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还有可能造成产道损伤,增加产后出血及感染的机会,这对于产妇和胎儿都是极其危险的。
看着自己的妻子如此痛苦,这个倔强的男人才终于同意按照医生的意见办。
可是,他明确拒绝不要切除子宫肌瘤。
最终,通过医院的紧急抢救,小静和孩子都转危为安,但是肌瘤依然存在于子宫内,医生实在难以理解,都剖腹产了,实在是可以把子宫肌瘤切了,以后万一想切或是怀二胎,这存在的子宫肌瘤不但危险,还要再进行一次手术,实在是巨大的伤害。
但是小静丈夫有自己的想法,出院那天他还念叨着,现在的医生,就是想捞钱,我们就是进院生个孩子,他非要连带着切子宫肌瘤,真是没有医德。说完他又对自己的妻子说,你也是不争气,要是能顺产出来,不但恢复快,还能省不少钱,现在好了,钱全都给医院赚了。
弄到最后,原来,还是那点钱的事……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当孩子问你“我们家有钱吗?”的时候,到底为人父母者应该怎样回答呢? 切记,你的回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有个美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
有个中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
美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会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一)自己的爸爸很有钱,但爸爸的钱是爸爸的;
(二)爸爸的钱是通过努力得来的;
(三)我如果想有钱,我也得通过劳动和努力获得。
获得了这些信息,这个孩子就会很努力,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许,他也想通过努力像爸爸一样获得财富。美国爸爸传给儿子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中国小孩听了爸爸的话获得的信息是:
我爸是有钱人,我们家有的是钱,我爸的钱就是我的钱!我不用努力就已经有很多钱了。
于是,当孩子长大接手父亲的财富以后,不知道珍惜和努力。应了古语的“富不过三代!”
这位中国爸爸传给自己孩子的仅仅是物质财富,没有精神财富作依托,物质财富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不是在刻意比较这两种教育的好坏,但有一点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培养孩子的财商很重要。
实际上,财商教育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不仅是财富能力的教育,更是一种品格教育和责任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不看重金钱是一种美德,这没有错,但需要明确的是,教育孩子不看重金钱的根本目的是减少攀比心和虚荣心,而不是让孩子不在乎金钱,大手大脚,更不是让孩子坐享其成,让孩子变成啃老族!
那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呢?
首先,不要把将压岁钱存起来当作教育孩子理财的唯一方法。
其次,家长们要定期给孩子一些钱,要鼓励孩子们合理地消费掉。可以让孩子们到超市购买自己喜爱的零食,玩具,学习用品,礼物,甚至衣服。
在孩子每次消费后,家长要和孩子及时地交流一下购物的感受,如问一下孩子这次消费是否必要、是否合理、是否满意?通过交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总结消费的经验和教训,慢慢地帮助孩子学会理智、科学的理财。
理财教育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一种消费观,更重要是会带给孩子一些内心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我们近年来家庭教育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经常提及,而且颇受重视的一个概念。但安全感被人们强调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方面的依恋。实际上,对孩子来讲,金钱方面的安全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
目前,一些富人家长为了杜绝孩子养成大脚大手的坏习惯,于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穷”,这种做法需要适度,适度的“藏富”“哭穷”可以变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过度了,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造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家长都会被同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大后“十八变”,越长越好看;有些孩子却不知不觉地“长残了”?其实,这些变化大部分都与孩子的口腔问题有关。
大多数家长都觉得颜值只和脸型、五官等有关系,却忽略了牙齿其实也是影响颜值的因素之一。
想要孩子有一口好的牙齿,那就得重视孩子的口腔问题。口腔问题虽然起初看上去并不严重,但长期的忽视它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以下就有三个比较常见的口腔问题,希望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一、牙外伤
小孩正是最活泼好动的时候,同伴之间玩闹的时候难免会磕磕碰碰,这也就增加了牙齿损伤的风险。大量研究发现,多数孩子的牙齿都受过不同程度的损伤。
小孩常见的牙外伤包括乳牙外伤和恒牙外伤两种。乳牙外伤容易发生在刚学走路或是刚上幼儿园的幼童身上,而恒牙外伤容易发生在6-10岁的、较为活泼好动的孩子身上。
在所有牙外伤中,最易受伤的便是处在孩子面部最突出位置的上门牙。
如果门牙摔掉后不及时处理导致牙齿缺失,那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颜值,连孩子的发音也会受到影响。而且由于牙齿的缺失,会导致相邻的牙齿向空隙靠拢,从而造成咬合紊乱,进而影响颅颌面的构成。
所以如果你的小孩不幸发生恒牙掉落,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空腔医院修补。
二、龋齿问题
龋齿可是除了牙外伤之外,又一较为常见的口腔问题。
小孩子们都爱吃甜食,有些幼小的孩子甚至有喝夜奶的习惯,而自我清洁能力较差,因此如果在进食之后不做好口腔的卫生清洁,就很容易引发龋齿。
龋齿不仅会妨碍孩子的进食过程从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颜值,从而可能受到其他孩子的取笑。同时龋齿情况如果很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牙根发炎,从而影响底下新牙的发育,导致新牙矿化不全,牙齿“早产”。
都说“乳牙不好,新牙基本也不会很好”。因此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甜食和有色食品的摄入,培养孩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时刻注意口腔卫生。
较小的孩子可以由家长用手指等辅助清洁,较大的孩子可以在家长帮助下使用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根据年龄的不同适当辅以含氟牙膏。
如果龋齿问题较为严重的,一定要带孩子及时治疗,不要影响孩子换新牙。
三、张口呼吸
张口呼吸也是孩子口腔问题中较为常见的。长期采用张口的方式进行呼吸,会影响到孩子的面部发育,使孩子出现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等问题,进而导致孩子出现嘴唇厚、面部缺乏表情等情况,从而导致孩子越长越丑。
同时,张口呼吸会使孩子舌头后缩,导致孩子气道部分受阻。因此为了呼吸更顺畅,孩子可能会采取仰头的方式呼吸,但同时为了保持整体的平衡,他们可能会以驼背的形式来调整自己。
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体态,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可能导致孩子形成畏缩、懦弱的性格。
总而言之,口腔问题虽然看上去不是很严重,但对它的忽视却可能会引起不小的后果,甚至可能会导致孩子越长越丑。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口腔问题,教育孩子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有条件的家长建议可以每半年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可以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流产,这一看似简单的词汇,却承载着许多女性的痛苦和担忧。妊娠于20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少于500克,我们称之为流产。流产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两大类。其中,人工流产是通过人工或药物方法终止妊娠,而自然流产则是指胚胎或胎儿因某种原因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
自然流产的发生率约为15%~20%,其中有染色体异常、受精卵异常、胚胎质量差、年龄大、遗传病、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反复性早期自然流产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且发生时间在怀孕三个月以内的自然流产。稽留流产则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宫内已死亡2个月后仍未自然排出。
流产对女性的身体伤害不容忽视。它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受损、宫腔粘连、输卵管堵塞等后遗症。此外,还可能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妇科疾病。因此,没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一定要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以免发生意外怀孕。
如果不幸意外怀孕,需要终止妊娠,一定要到专业、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流产后,女性还要注意休养,避免着凉、劳累、剧烈活动等不良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上,要做到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同时,还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口服相关的药物。
流产后的自我护理也十分重要。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以免感染。注意营养和休息,全休两周。讲究个人卫生,术后2个月内不宜盆浴。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特点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身体代谢加速,出现一系列症状。据统计,女性患甲亢的比例高于男性,而育龄女性更是担心甲亢会影响生育。
妊娠期甲亢,即孕妇患有甲亢,对母婴健康都有一定影响。妊娠期甲亢的主要症状包括:
如果孕妇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FT3、FT4水平,以明确诊断。
妊娠期甲亢的治疗主要包括:
妊娠期甲亢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期甲亢相关并发症,如流产、早产、胎儿发育迟缓等。
总之,妊娠期甲亢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确保母婴健康。
情人节与癫痫日的双重意义
2月14日,情人节,这个充满浪漫与爱的日子,同时也是世界癫痫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癫痫,以及癫痫患者生育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癫痫?
癫痫,俗称“羊角风”或“羊癫风”,是一种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疾病。癫痫的病因复杂,分为特发性癫痫、症状性癫痫等不同类型。
癫痫患者生育的注意事项
1. 遗传因素:夫妇双方都有癫痫家族史,尤其是双方都是原发性癫痫患者,生育孩子患有癫痫的风险较高,建议禁止生育。
2. 脑电图异常:夫妇中一方有癫痫家族史,另一方没有,但脑电图检查发现异常,建议谨慎对待,避免生育。
3. 先前孩子患有癫痫:夫妇一方患有癫痫,且生育的第一个孩子也患有癫痫,建议避免再次生育。
4. 药物治疗:正在接受药物治疗且病情控制平稳的癫痫患者,可以考虑生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孕期癫痫发作的原因
1. 孕激素水平变化: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诱发癫痫发作。
2. 脑部缺血:孕期脑部缺血可能导致癫痫发作。
3. 生理变化:孕期生理变化如水钠潴留、妊娠水肿等可增加大脑的激惹性,诱发癫痫。
4. 营养摄入不足:孕期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导致癫痫发作。
癫痫孕妈的注意事项
1.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终止妊娠。
2. 谨慎用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避免使用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3.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肥甘厚腻及辛辣食物,保证营养摄入。
4. 保持心情愉悦:保持心情稳定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5. 选择正规医院分娩:选择大型正规的妇产医院分娩,确保母婴安全。
众所周知,孕妇在怀孕早期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医学上称之为“妊娠反应”。然而,你是否知道,男性在妻子怀孕期间,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妊娠伴随综合征”。
妊娠伴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易怒等症状,这些症状在妻子妊娠反应过后会逐渐消失。研究表明,约有90%的准爸爸会出现妊娠伴随综合征的症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妊娠伴随综合征呢?研究表明,这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准爸爸在妻子怀孕期间,会经历喜悦、焦虑、惶惑、忧虑等复杂的情绪,这些情绪会导致精神紊乱,进而引发妊娠伴随综合征。
除了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也会导致妊娠伴随综合征。研究表明,准爸爸在妻子怀孕期间,体内的皮质醇、催乳激素和雄性激素含量会升高,这些激素的变化与孕妇相似,从而导致妊娠伴随综合征。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妊娠伴随综合征呢?首先,准爸爸要学会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妊娠和分娩。其次,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B6、安定等药物来缓解症状。此外,夫妻之间要加强沟通,互相支持,共同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总之,妊娠伴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准爸爸们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正确对待,积极配合治疗,就能顺利度过这段时期。
妊娠早期B超检查是孕期保健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排除一些常见的孕期并发症。一般来说,孕妇可以在停经6-7周左右进行首次B超检查。
B超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宫内妊娠,排除异位妊娠和滋养细胞疾病,还可以估计孕龄、排除盆腔肿块或子宫异常。对于多胎妊娠,B超还可以判断绒毛膜性。对于月经规律周期为28天的孕妇,在停经6-7周进行首次B超检查是比较合适的。
在B超下,医生可以看到孕囊、胚芽和原始心血管搏动。如果胚胎正常发育良好,可以在孕11-13 6周之间进行NT检查,初步筛查胎儿有无染色体异常,以及严重的胎儿畸形,如无脑儿等。
异位妊娠是一种危险的妊娠并发症,它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的植入和发育。常见的异位妊娠部位是输卵管,也可能发生在卵巢、宫颈或腹腔。异位妊娠会导致腹痛、阴道出血,甚至休克。治疗异位妊娠通常需要切除受影响的器官和胚胎。
异位妊娠患者的饮食没有特别禁忌,但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染,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和易消化饮食对异位妊娠患者的恢复有益。手术后一个月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在妇科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孕妇咨询关于药物使用的问题。许多孕妇担心,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了药物,是否会对胎儿造成影响,是继续妊娠还是中止妊娠?这是一个关乎优生优育的重要问题。
事实上,即使是一些常用的药物,其对胎儿的影响也无法完全确定。这是因为胎盘屏障可以阻止一些有害的大分子药物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药物对胎儿的实际致畸作用和潜在影响难以预测。
在这种情况下,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主要可以从服药时间以及相关症状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在孕3周(停经3周)以内服用药物,我们将其称为安全期。此时囊胚细胞数量较少,一旦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细胞损伤难以修复,容易导致自然流产。如果没有出现流产的迹象,通常表示药物对胚胎没有造成影响,可以继续妊娠。
然而,在孕3周到8周之间,被称为高敏期。此时胚胎对药物的影响最为敏感,致畸药物可能会产生致畸作用,但不一定导致自然流产。如果出现与此相关的阴道出血,不应盲目保胎,应考虑中止妊娠。
在孕8周到孕4-5个月,称为中敏期。此时胎儿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成熟,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为敏感,但多数不会导致自然流产,致畸程度也难以预测。此时是否中止妊娠应根据药物的毒副作用大小等因素全面考虑,权衡利弊后再作决定。继续妊娠者应在妊娠中、晚期进行羊水、B超等检查,如果发现胎儿异常应予引产;如果染色体异常或先天性代谢异常,应视病情轻重及预后,或及早终止妊娠,或给予宫内治疗。
在孕5个月以上,称为低敏期。此时胎儿各脏器基本已经发育,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用药后不常出现明显畸形,但可出现程度不一的发育异常或局限性损害,如眠尔通引起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苯巴比妥引起脑损伤,链霉素、卡那霉素、奎宁、奎尼丁引起耳聋等,此时服药必须十分慎重。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将介绍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一般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产科处理以及日常保养等方面。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心力衰竭:针对心力衰竭,可使用地高辛、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地高辛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剂可减轻心脏负担。
2. 心律失常:针对心律失常,可使用维拉帕米、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治疗。维拉帕米可控制房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可控制室性心律失常。
3. 防治栓塞:针对栓塞,可使用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肝素可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形成。
4. 感染:针对感染,可使用青霉素、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青霉素可治疗风湿热复发,抗生素可治疗其他感染。
二、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瓣膜分离术:适用于二尖瓣狭窄的患者。
2. 瓣膜置换术:适用于瓣膜严重损坏的患者。
三、产科处理
产科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心功能良好者:可进行正常分娩。
2. 心功能较差者:可进行剖宫产。
四、日常保养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食物。
3.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4.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女性使用避孕药,其利弊如何?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避孕药在降低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它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对乳腺良性肿瘤却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1)与肿瘤的关系:避孕药在降低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对乳腺良性肿瘤却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对代谢的影响:避孕药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都有一定的影响。糖尿病、隐性糖尿病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最好不用避孕药。避孕药会使脂蛋白水平增高,对心血管疾病不利,可促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高血压及高血脂者不宜服用。
(3)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避孕药可使凝血因子增高,雌激素用量高则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4)对血压的影响:长期应用口服避孕药后,个别人血压升高较为明显。
(5)与肝、胆疾病的关系:少数人可引起暂时性肝功能异常;极少数人可出现黄疸、瘙痒症;长期用药可促使胆石形成。
(6)与子代健康的关系:停服避孕药后短期内妊娠者,胎儿畸形率未见增加,但自然流产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可增高。受孕期用药可能增加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为安全计,用避孕药失败而妊娠者以作人工流产为宜。停用口服避孕药者最好在半年后再妊娠。
(7)对生育力的影响:停用口服避孕药后,大多数妇女的月经于6~10周内恢复。约70%妇女在第1次月经周期中恢复排卵,3个月内排卵恢复率可达90%以上。继发性闭经与服药年限及年龄有关,服药4年内停药后闭经者不足3%。使用构椽酸氯底酚胺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月经恢复率和排卵反应率。有的妇女在停药后出现雌、孕激素水平高于服药前水平的反跳现象,更易受孕。
甾体避孕药自应用30余年来,已证实为一种效果可靠的避孕措施,能避免意外妊娠,减少与妊娠有关的并发症,防止宫外孕,减少盆腔炎的发生,对痛经、经前紧张症、缺铁性贫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治疗作用,对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良性乳腺疾病均有保护作用。因此,应准确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加强追踪观察,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成为高效、安全的重要避孕方法。
在备孕期间,了解何时进行妊娠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妊娠7周后,产科医生可以通过B超检查确诊怀孕。而对于一些早期的妊娠检测,可以通过检测孕妇尿液中的HCG水平来进行。通常情况下,妊娠6周后,尿检就能检测到HCG水平的升高,从而确诊怀孕。
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时间是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计算的。例如,如果你在2月1日最后一次月经,那么你的妊娠时间将从2月1日开始计算,而不是从实际受孕日期开始计算。由于在妊娠早期,B超检查可能无法明确显示胎心音,因此,医生可能会建议在妊娠6-8周时进行首次产检,以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
除了B超检查,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检查,以评估孕妇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肝功能等。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性病筛查和唐氏综合征筛查等,以排除潜在的母婴传播疾病。
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确定妊娠时间可能会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根据基础体温变化或排卵试纸检测结果来判断可能的妊娠时间。
总之,妊娠检查的最佳时机是在确认月经推迟后尽快进行。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1. 月经推迟超过一周以上。
2. 出现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等早孕反应。
3. 出现尿频、尿急等排尿不适症状。
4. 出现腹痛、腰酸等症状。
通过及时进行妊娠检查,可以确保母婴的健康,并为顺利度过孕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宫外孕,又称为异位妊娠,是一种危险的妊娠并发症。它指的是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常见于输卵管。由于宫外孕的妊娠囊无法在子宫内正常发育,因此它对孕妇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那么,宫外孕多久能被检测出来呢?一般来说,在怀孕40天左右,可以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发现宫外孕的存在。这些检查包括:
1. 妇科检查:医生会通过阴道检查,观察宫颈是否有异常出血,以及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
2.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妊娠。宫外孕患者的hCG水平通常低于正常妊娠。
3.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子宫内是否存在妊娠囊,以及输卵管是否有异常。宫外孕患者的子宫内往往没有妊娠囊,而输卵管则可能存在肿块。
一旦确诊为宫外孕,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通过注射药物抑制hCG的分泌,从而抑制异位妊娠的生长。
2.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异位妊娠的组织切除,以避免破裂和出血。
除了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休息: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
3.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4. 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