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全身上下的器官和组织中,牙齿似乎是最受冷落的。不到牙疼这一步,你可能鲜少关注口腔问题。
最近一次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9.1%。如果按照人口推算,我国至少有10亿人存在或轻或重的牙周问题。
从牙龈出血到疼痛,牙周疾病已经释放了无数次危险信号,它不仅能毁掉一口牙,全身系统都可能被瓦解。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牙周疾病是如何影响全身系统的,并教你几招稳固牙周。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医师 张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医师 冯希平
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牙周科主治医师 乔敏
牙齿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全身的健康状况,包括各种疾病的发作风险。牙周病作为发作率高达50%的疾病,危害程度不光是松动一口好牙。
按照发病原理,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
牙齿之所以能立着不动,承受较大力量,就是因为它由大量的骨头、牙龈包裹、支撑着,就像一棵大树埋在土里,只有土壤肥沃且厚牢,大树才不会倒。
一旦牙周病长期发展,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支撑牙齿的土壤就会变得松弛无力,引发一系列牙周问题。
许多人认为“人老掉牙”是必然的,事实上,牙齿脱落是病理原因而非生理现象。虽然不能说牙齿脱落都是因为牙周病,但在我国临床诊断中,有一半以上的牙齿是因为牙周病脱落的。
从早期的牙龈出血到最后牙齿松动掉落,牙周病的发展主要有4步:
仅从对口腔的破坏上看,牙周炎还可能引起口腔颌面部其他疾病,如颌骨吸收、骨髓炎、面部软组织间隙感染、咬合创伤性良恶性病变(溃疡、癌等)。
牙周炎作为局部组织感染性疾病,除了毁掉一口牙,病变后还容易引发或加重其他疾病。
心血管病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共同发布的数据显示,牙周病的致病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能会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
因此患牙周炎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为牙周正常者的1.5倍,发生中风的几率则是牙周正常者的2.1倍。
糖尿病
牙周病已经被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高血糖环境可刺激大量炎症介质分泌,促发过度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牙周组织损坏。
不良妊娠反应
患严重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几率是牙周健康孕妇的7.5倍。怀孕期间得牙周病,不仅容易引发早产,治疗难度也较大,所以在准备怀孕前,就应先去看牙医。
阿尔兹海默症
美国梅奥诊所研究发现,35岁之前开始掉牙是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因素之一,如果牙齿不好,那么患老痴症风险就会上升。而牙周炎最大的风险就是导致牙齿提早脱落。
癌症
美国塔夫茨大学一项持续14.7年的研究发现,有严重牙周炎的人,比患轻度或无牙周炎的人,患各种癌症的风险平均高24%。具体来说,肺癌风险增加133%,结直肠癌风险增加51%。
口腔病之所以和全身疾病产生联系,是因为口腔微生物环境提供了慢性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核心:炎症。
通过炎症环节,微生物可能会对全身器官造成影响,进而与各种慢性病相联系,包括癌症。
+早期症状轻微
牙周病患者最常见的不适就是牙龈出血,包括刷牙出血、咬物出血和自发出血。
起初很多人往往忽略这类问题,自我判断为“上火”了。然而炎症持续发展,就会牙龈肿痛,一些人又会选择自服消炎药,而非及时就诊,等到出现牙齿松动、不整齐时,病情已经很严重。
+与全身性疾病相关
目前的医学研究证实,全身疾病会显著影响牙周病发展,因此很多人在治疗其他疾病时,往往忽视了牙周病带来的隐性伤害。
多数人存在牙周疾病,和以下原因密不可分:
1.刷牙不到位:没有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刷牙方式错误以及刷牙时间过短。
2.牙石:刷牙不到位,唾液里的钙离子就会沉淀在牙齿表面形成牙石。牙石再与口腔内的细菌混合,就容易出现牙周病。
3.塞牙:经常塞牙是牙周病的信号之一,长期塞牙可能造成牙龈萎缩、牙缝越来越大。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会发酵,产生细菌,散发异味。
4.镶牙图便宜:有人图便宜去一些没有资质的诊所镶牙,因为消毒不好、质量不过关,非常容易导致牙周病。
5.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拥挤会导致牙间很容易存留食物,一旦刷牙不仔细,就容易引发牙周病。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8020”运动,也就是说希望人到80岁时,仍然保留20颗牙齿。一口健全的好牙,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护好牙周。
最好每天刷牙3次
吃完早饭、午饭后各刷一次,晚上睡前刷一次。保证口腔清洁,否则食物残渣容易腐蚀牙齿,引发牙周病。
刷牙时间超3分钟
不要凭着感觉刷,刷牙时旁边可以放个计时器,以保证牙齿得到彻底清洗。
牙齿3个面都要刷到
因为细菌会移动,如果有一面刷不到,就等于没刷。建议采用巴斯刷牙法,也就是水平颤动法刷牙,可有效去除龈缘附近及龈沟内菌斑,并且可以起到按摩牙龈、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制止和消除细菌污染的作用。
定期检查口腔
对普通人来说,至少半年或一年对口腔做一次检查,发现牙周病要尽快治疗;对于牙周病患者来说,每3个月就要到牙科诊所看一次牙。并且养成餐后或睡前使用牙线的习惯。
治疗牙周病,可通过洗牙、刮治等手段,80%以上的牙周病都能得到很好控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牙结石是沉积在牙齿表面已经钙化的牙菌斑以及牙垢,它好发于唾液腺开口处的牙齿表面,开始是乳白色的软垢,会因逐渐钙化而变硬,由黄色变为黑棕色,通过刷牙不易去除,一般只能通过洁牙来去除,是牙周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一、牙结石的分类
根据牙结石沉积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龈上牙结石和龈下牙结石:
龈上牙结石:沉积在牙龈的边缘,肉眼可以看见。
龈下牙结石:沉积在牙龈边缘以下,需要用探针或者X片下才可见。
二、牙结石患者日常应注意什么?
牙结石一般在控制牙菌斑和洁牙治疗后,效果都比较好,牙齿可以恢复正常状态。如果之后没有定期洁牙治疗,牙菌斑会再次滋生,再次产生牙结石。如果再次出现黄色或深色附着物,及时复诊进行洁牙清除,注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6个月洁牙一次。
1、饮食注意
若想减少牙结石的行成,平时应注意少吃较软且带黏性的食物,少吃糖和甜食,如若饮食习惯更改有一定难度,可在饮食后注意及时清洁牙齿,一般可减缓牙结石的发生。宜多吃水果、蔬菜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宜少吃甜食、糖类以及软性的食物,否则容易产生牙结石。
2、日常护理
减少牙结石的日常护理措施包括加强口腔卫生,及时洁牙,定期做口腔检查。注意饮食习惯,饭后及时刷牙,日常没有能力进行洁牙的人群,应在家人帮助下及时洁牙,保持牙齿清洁。注意口腔卫生,勤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洁牙。不吸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使用正确的刷牙方式: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在经过治疗之后,还应加强平时的口腔卫生维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有牙菌斑或牙结石再次产生,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清除。
特殊注意事项:对于行动不便或者长期卧床患者,可由家人帮助用棉签或者牙刷进行口腔擦洗,每天2~3次。特殊人群,比如幼儿、口腔手术后的患者等,口腔护理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制定护理计划。幼儿在牙齿萌出期可由家人帮助清洁牙齿,之后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三、如何预防牙结石?
牙结石的预防,主要是通过控制牙菌斑和增强口腔卫生意识来预防,一般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认真刷牙,定期洁牙,平时应注意观察口腔状况,及时清洁牙齿,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除吸烟等不良习惯。可以通过定期口腔检查来进行及时筛查,一般每半年到口腔科检查一次。有效清除或控制牙菌斑是预防牙结石的主要环节,控制菌斑主要靠患者自己,一般是通过有效刷牙来控制,牙刷的刷毛和刷头应该自由地到达全部牙齿的各个牙面,刷毛的硬度要适度,建议每餐后都要刷牙,至少保证早晚刷牙。少吃精细食物或黏性大、含糖高的食物,不吸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洁牙。
“Dr.京,今晚火锅局别忘咯!”
“我口腔溃疡好痛...可能还是喝粥更适合我T T”Dr.京欲哭无泪,都怪这折磨人的口腔溃疡,火锅都没法吃了!
“阿这..我咋就不长口腔溃疡呢,长口腔溃疡是什么感觉?好想替你感受一下哦”小杜在旁边凡尔赛起来。
Dr.京被“凡”到了,决心好好治治这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这个烦人精,相信很多人都得过吧,它是一种“欺软怕硬”的病!
因为它多发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因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总是被口腔溃疡欺负!
俗话说得好,口腔溃疡不是病,但疼起来是真要命!
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特别是吃饭、说话时,口腔溃疡与牙齿、食物等来个密切接触,那酸爽!不敢相信!
口腔溃疡的致病原因现在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均可诱发,其中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免疫因素等,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遗传因素
口腔溃疡与遗传有着紧密联系,调查显示约40%的患者有口腔溃疡家族史。(有些人天生就不爱长口腔溃疡,体质这个东西,就像你妈打你,不讲道理...)
免疫因素
口腔溃疡通常预示着机体可能有其他潜在系统性疾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会使机体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 [1]。
所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贫血、便秘、月经期等常常会并发口腔溃疡。
饮食因素
偏食可导致人体内维生素(铁、锌、叶酸及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摄取不均衡,从而导致口腔溃疡。
例如:锌是体内多种酶的重要成分,可以促进口腔黏膜黏液蛋白的合成,如果锌摄入减少,会导致口腔黏膜层剥脱致病 [1]。
创伤性因素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吃饭时不小心咬到嘴巴里的肉,第二天咬伤的地方立马就长出了口腔溃疡,百试百灵!
另外食用尖锐食物(如薯片、鱼骨、带壳类海鲜等)造成的口腔黏膜划伤或磨损、佩戴矫正牙齿的牙套、牙刷划伤等,都易损伤口腔黏膜造成口腔溃疡。
这是因为口腔内部黏膜破坏,抗菌能力下降,而口腔每天至少要进食三次,上百次的咀嚼不仅会磨损到伤口,并且会使食物残渣附着在上面。
如果咬破时没及时做好消毒工作,细菌进入创口,就容易感染,加重疼痛!
清淡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
在溃疡发作期,要少食多餐,尽量吃半流质食物。不吃太烫的食物,尽量少吃辣椒、姜、葱、咖喱等刺激性食物,以及炸排骨、炸鸡腿等油炸品,还要戒掉烟酒。
勤漱口
每次进食之后,用盐开水、生理盐水或药物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细菌和食物残渣,防止加重继发感染。
减少对口腔黏膜的摩擦
牙齿不规整或有假牙的人,由于摩擦口腔黏膜,很容易频繁出现溃疡。因此需要纠正咬唇、咬颊、咬舌等不良习惯。牙齿有问题的应该拔除残牙或去口腔医院调整一下不合适的假牙。
药物调理
大约80%左右的口腔溃疡,在出现5天之后,基本都会开始愈合,在7-14天内可以自愈。
如果实在疼得受不了,可以尝试下用这几种药:西瓜霜、康复新液、云南白药、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等 [2]。
另外,口腔溃疡虽是小病,但如有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过长、口腔溃疡个数较多、溃疡面过大等情况,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口腔溃疡的健康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都能不被溃疡恼,快乐干饭。
每到夏秋交替的时节,按传统是贴秋膘的时候了,各种肠胃疾病也开始不消停。据医院的消化科专家介绍,现在每天到医院消化科就诊的患者较以往激增,其中不乏许多老年人。除了腹痛、腹泻等常见疾病外,因为消化不良前去就诊的患者也不在少数。
专家表示,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都发生了改变,老年人消化不良的患病人数也逐渐增多,经常会出现肚子胀、打饱嗝、腹部不适等症状。
因为消化不良在临床中常见,所以很多人认为消化不良不是大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有不少患者在就诊之前,觉得只要饭后稍微活动一下,或者吃点山楂片消消食,消化不良的问题就解决了。事实上,这是对消化不良的一种片面认知,按以上办法自己处理,有时并不一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这两类。物理性消化指的是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胃肠道,进而排出体外的消化过程。
而化学性消化主要依靠消化酶和胆汁来完成,我们吃进来的食物中主要是三大营养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其中95% 都需要在胰酶的帮助才能消化吸收。
再来说说胆汁。胆汁由肝细胞分泌,也对消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胆汁不能直接对食物进行消化,但如果没有胆汁参与,我们进食的食物中40% 的脂肪将无法消化。而胆汁除了大家所知的乳化脂肪的作用外,还有增强胰酶活性的功能。
因此,我们可以说,胰酶和胆汁是化学性消化的核心。
对于老年人群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功能出现生理性退化,其实就是消化酶及胆汁分泌生理性减少,而且活性下降。研究表明,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消化不良,根源是化学性消化不良。调查显示,平均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发生消化不良,比如早饱、嗳气、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长此以往,人体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法消化吸收,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维生素缺乏、肌少症、抵抗力降低等问题。那么及时补充消化酶、促进胆汁分泌,无疑是解决老年人化学性消化不良问题的根本措施。
有人会问:那补充什么样的消化酶制剂比较好呢?
在医院,消化科医生最常处方的消化酶制剂就是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这个药。它的配方中含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三种消化酶,服用后直接在肠道释放,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配方中的阿嗪米特成分,可以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脂肪更好地消化吸收;除此之外,配方中的二甲硅油成分,可以快速消除肚子胀的感觉。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消化不良的严重程度进行服用,每日三次,每次1-2片,随餐服用,症状很快就能得到缓解,肚子会舒服许多!
当然,除了药物治疗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重要。三餐定时、不暴饮暴食、不饥饱无度等,这些对改善消化不良也都是很有帮助的。
53岁徐先生,10年前诊断高血压,一直服用降压药。
近日因为自感乏力、面色发黄、身体浮肿不适,遂入院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该患者自述近10年来血压一直控制得挺好,然而该男子自从第一次在医院确诊高血压并一直服用依那普利,后未再入院复查过相关指标。
问题来了:依那普利为何会导致尿毒症?该类降压药的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依那普利为何会导致尿毒症?只因忽略了定期复诊检查指标
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为了方便记忆,我们通常称之为普利类降压药。据循证医学证实,普利类降压药为降低肾病患者尿毒症风险最有效的一类药物。然而,该类护肾药物被视为一把双刃剑,用在不适宜的患者身上,也可能成为伤肾的凶手!
因为肾脏是一个血流很丰富的脏器,对于一些年龄大、血管弹性下降、本身就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服用普利类降压药后,反而会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导致血肌酐水平升高。如持续升高,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甚至导致尿毒症。
因此医生忠告:长期服用普利类降压药物,千万不要忽略了定期复查指标,否则可能血肌酐升高,都不知道,继续服药,导致肾衰乃至尿毒症悲剧!
普利类降压药的主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引起血肌酐升高。
尤其是老年人第一次使用该类药物可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肌酐。当升高幅度超过原来水平的30%以上,且呈现持续升高,应及时停药,在医师的指导下试用其他类降压药物。
(2) 引起高血钾。
应注意定期监测血钾。
(3) 引起干咳。
发生率为1%以上,亚洲人群发生率更高。当出现难以忍受的干咳应当怀疑为该药的副作用,并及时告知医师,在医师的指导下换用沙坦类降压药。
除了以上提到的副作用外,血管神经性水肿,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不适,头痛、皮疹等,也值得引起注意。
结语
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是终身的。综上所述,对于肾功能良好的患者,普利类药物可保护肾脏延缓肾衰;但是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却可导致尿毒症等不良结局。那么,除了生活中应注意的细节外,高血压患者在服用普利类药物的时候,不能只盯着血压水平,还应注意定期咨询医师,复查血肌酐、血钾等相关指标,了解身体的变化过程,做到及时调整药物。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胆固醇是个“坏东西”,吃多了会堵塞血管。
然而,2019年两项颠覆性的研究发现:过低水平的“坏胆固醇”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中风的一种类型)风险。
这两项研究均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期刊Neurology上↓↓
“坏胆固醇”水平降到多少才算合适?《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解读研究,并教你科学调控胆固醇。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刘菊英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今年4月,一项由哈佛大学主导、涉及约3万人、随访近20年的研究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出血性中风风险呈U型关联。
△蓝色圆点:全部出血性中风。红色方形:脑内出血。绿色三角形:蛛网膜下腔出血。
上图中,出血性中风风险最高的人群是LDL-C极低组,其次是LDL-C极高组。
3个月后,涉及96043名中国受访者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通过9年随访,研究人员发现,LDL-C水平<70mg/dL的人,脑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相较于LDL-C水平70-99mg/dL的人群,50-69mg/dL的人群风险升高65%,<50mg/dL的人群风险更是升高169%。
两项研究均表明,“坏胆固醇”水平越低,发生脑出血的风险越高。
胆固醇水平主要包括三个指标: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是种“好胆固醇”,有助保护心血管。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偏高会让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聚集,血管变窄,血流不足,引发冠心病等。
不同人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是不一样的。
血液里的胆固醇总量,正常范围应为3.6~5.2毫摩尔/升;含量若在5.2~6.2毫摩尔/升,表示有中度患病风险;超过6.2毫摩尔/升则有高度风险。
“坏胆固醇”正常值:
健康成人应低于3.4 毫摩尔/升,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则要控制在1.8~2.6毫摩尔/升以下。
需要提醒的是,“坏胆固醇”指标是否过低,还应该征求医生的建议。
“好胆固醇”正常值:
男性为1.16~1.42毫摩尔/升,女性为1.29~1.55毫摩尔/升。
在标准范围内,好胆固醇是高点好,但也不能过高,那样总胆固醇也可能相应偏高。
年轻人
“坏胆固醇”水平超标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因此针对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做好预防。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以下常见食物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胆固醇含量如下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营养均衡”和“食物多样化”,其中就对蛋类、内脏类、脂肪类有明确的建议:
蛋类建议每天40~50克(大约1个鸡蛋的量),吃鸡蛋不弃蛋黄;
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较高,尤其是动物的脑部,建议每月食用2~3次,每次25克(半两)左右;
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动物油、肥肉),摄入量为每人25~30克(半两左右)。
中年人
中年是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的关键阶段。
防治重点是将饱和脂肪酸控制在全日总能量的8%~10%左右。比如,少吃肥肉、奶油、牛油、肉类外皮等动物性食品,烹调选择玉米油等。
严格将每日胆固醇摄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同时配合减重、规律锻炼、戒烟、限盐、控制血压等手段。
老年人
老年人除了配合医生进行药物干预和控制摄入胆固醇以外,还应重点摄取一些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成分。
比如,植物甾(zāi)醇和可溶性膳食纤维:
小麦胚芽、麦麸、花生、杏仁、孢子甘蓝以及植物油(玉米油、芝麻油、芥花油、橄榄油等)等食物含有植物甾醇。
水果、燕麦、洋葱、黑木耳、海带等富含膳食纤维成分。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已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饮食要注意几个细节:
每天可吃一个鸡蛋,但不要炒或煎,最好改成煮蛋、蛋羹和蛋花汤;
每天一两肉或一两鱼,不要煎炸和红烧,多用蒸或炖,并去掉浮油和肥肉;
蛋白质不足的部分,可以把以前过多的主食、零食和肉类砍掉,换成每天半碗豆腐和一杯酸奶;
主食吃至少一半的全谷杂粮,特别是多喝杂粮豆粥;
多吃少油烹调的蔬菜,绿叶菜每天至少半斤,水果每天一个即可,坚果每天一小把;
在烹饪方式上,建议选用不粘锅,改爆炒为蒸、煮和凉拌,烹调油减半,或改用玉米油。▲
本期编辑:郑荣华
现代社会,很多人越来越重视健康,网络上各种食疗养生话题因此非常受欢迎,各种食疗“养生秘诀”,人们总是乐此不疲地分享、探讨并尝试。不过很遗憾的是,有很多食疗“养生秘诀”却给满心期待的人们带来了不少麻烦,甚至损害了身体健康!下面列举的常见十大食疗“养生秘诀”,个个都是坑,误导了很多人。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一:喝药酒有养生滋补的功效,可以多喝
真相是:我们知道,药酒是在酒中混合药材浸制而成的,包含了酒和药物的双重功效,主要作为药用。不过很多人过于相信药酒的保健效果,误以为这药酒可养生滋补,多喝点对身体有好处。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药酒含有药材,大量喝药酒的后果相当于过量服用药物,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二:蜂蜜水可润肠,可以大量饮用
真相是:蜂蜜本身是没有什么副作用,但使用不当会导致身体不适,如肠胃不好的人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如果大量饮用易导致腹泻。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三:喝蜂王浆可以美容养颜,女性可以多喝
真相是:蜂王浆则是工蜂头部腺体的分泌物,含有少量的雌激素。四十岁以上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降低,可适当补充雌激素。不过,雌激素若补充太多,易导致子宫肌瘤、乳腺肿瘤等体内肿瘤的生成。因此,女性喝蜂王浆得悠着点。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四:膳食纤维摄入可以多多益善
真相是:虽然膳食纤维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如可预防便秘、可辅助控制血糖和体重等,但是,如果长期大量摄入膳食纤维会导致矿物元素(如钙、铁、锌、铜等)的吸收受到阻碍。另外,膳食纤维中的果胶容易导致饱腹感,吃得太多,其他食物相对就吃得少,容易导致热量摄入不足,或蛋白质、脂肪及其他重要营养成分摄入不良。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五:多喝肉骨头汤可以补钙
真相是:很多人认为肉骨头汤是补钙最好的食物。但研究表明,肉骨头汤的含钙量其实并不高。单纯只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人体需要的。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六:只要上火就可以喝凉茶降火
真相是:凉茶确实可去火,不过限于实火,比如舌质红、舌苔黄。如果熬夜而引起的虚火(如舌质红干、无舌苔),喝凉茶就没有效果了。此外,长期喝凉茶,还会造成胃寒。因此,凉茶不要天天喝。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七:素食可以长寿
真相是:许多人担心发胖,也怕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于是每天吃素食。虽然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确实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但长时间吃素食并不能让我们健康长寿。动物脂肪中的胆固醇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若人体内缺乏胆固醇,就会造成免疫力低下,还会加速细胞老化,从而导致早衰。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八:喝醋可以软化血管
真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进入体内后首先会被碱性的肠液所中和,只有少部分被吸收,而且人体的血液系统有非常强大的缓冲作用,并能自我调节血液酸碱度,保持酸碱平衡,这部分醋酸即使进血液中,也很快被血液的酸碱调节而中和,最终被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根本起不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九:吃猪血可以排毒
真相是: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人体的代谢物如药物、酒精甚至有害物质,经过肝脏的转换,可以生成无毒物质进入血液循环,最终经过肾脏泌尿系统排泄出体外。只要肝肾功能正常,人体并不需要吃特别的食物或采取特别的手段来“排毒”。而猪血吃进肚子,经过代谢消化并不存在所谓的排毒功能。
“食疗养生秘诀”(误区)十:吃大蒜可以抗病毒
真相是:但据最新的文献研究,大蒜油的药理作用基本停留在动物模型或体外实验,目前还缺乏体内实验及临床实验的证据。因此,对于真正的临床治疗抗病毒来说,根本不可能用大蒜来替代。
结语
总之,在养生保健中,健康饮食确实很重要,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或难治性疾病,康复期间通过食疗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康复辅助效果,但是不过对于一些道听途说的食疗“养生秘诀”,我们还是不要轻信,免得陷入饮食误区,反而有害健康。
家住农村的李女士,三年前跟丈夫儿子搬到城里,租房子打工挣钱,生活过得虽然苦,但一家三口很幸福。谁知昨天竟查出肝癌晚期,让本就贫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据了解:李女士平时工作忙,跟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不长,心里觉得亏欠,想着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经常给儿子买水果吃。可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没有那么多钱,知道超市有促销活动,就经常买促销水果吃,都是些磕碰、变软的水果。
把水果买到家不舍得吃好的,李女士就挑那些烂掉发霉的,切掉坏的部分,洗干净吃掉,可前段时间出现经常腹泻、腹部右上方隐隐作痛的症状,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就没怎么在意。
这天腹部疼的实在不行了才到医院做了检查,竟查出肝癌晚期。已经到了晚期。医生也无力回天。
医生叹息:这种水果怎能天天吃!
李女士患上肝癌与经常吃发霉的水果脱不了关系。
这种发霉变质的水果,会滋生出大量细菌,其中有一种毒性极强的病菌——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经世卫组织公布为一级致癌物。同等剂量下,其毒性是砒霜的60倍,人体若摄入超过1mg,就会对肝脏造成很大的损伤,杀害大面积肝细胞,甚至癌变。
不要认为将水果上腐烂的部分削去,其余部分就能食用,只要水果发霉变质,其整体都会含有这种致病菌。
生活中除了这种发霉的食物,包括玉米、面粉、豆类、长时间泡发的木耳、切菜板、筷子、洗碗布,发现有发霉现象,及时更换。
肝脏病变,身体会发出4个"求救信号"
1、鼻腔、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其实是很常见的现象,大多数人都遇见过,认为是上火造成的。其实不然。经常性的牙龈出血,或是已肝脏病变。
肝脏具有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当肝脏出现问题时,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会下降,造成血液中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出现异常出血现象,常有牙龈出血,鼻腔出血不易止血,磕碰后身体淤青等状况。
2、腹泻
肝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泌胆汁,胆汁的作用就是帮助肠胃消化食物,若肝脏病变,胆汁减少,就会导致食物分解不完全,肠胃负担也会加重,很容易出现腹泻症状。
若是经常性腹泻,久治不愈,要注意或是肝病"盯"上你了
3、肝区疼痛
肝脏位于腹部右上方,这个地方称为肝区,肝脏本身是没有痛觉神经的,所以它不会向人体发出疼痛信号。
可在肝脏周围,有一层肝包膜,肝脏病变后,会出现肿瘤,随病情恶化,肿瘤越长越大,牵扯到肝包膜引发疼痛。
通常出现这种状况,就代表肝病已经十分严重了,应尽早到医院做肝CT、肝B超等检查,确诊病情并及时治疗。
4、黄疸
巩膜、皮肤发黄是黄疸的典型症状。这种症状也是因肝病引起的。
肝脏损伤病变后,会导致体内胆红素(呈黄色)出现代谢障碍,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就会上升,胆红素这种物质流经巩膜时,会吸附在上面,从而出现巩膜发黄的症状。
多吃绿色食物,肝病"绕道走"
俗话说:青色入肝,经常吃绿色食物可以有效的滋养肝脏,减轻肝脏负担,同时补充人体所需的维他命、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有益于肝脏健康。
平时可以多吃:西蓝花、西红柿、胡萝卜、苦瓜、菠菜、小白菜等,这些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
小知识:笑口常开
肝主疏泄,肝气通畅,可利于肝气生发,使气机和调,血气通畅,人的心情也会好起来。生活中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保持好的心情,对肝脏也有好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晚上睡觉睡到半夜的时候,觉得自己口干舌燥,这时候我们会迫不及待的起来去喝水。如果实在很困不想起身喝水的话,就很难再入睡。如果是偶尔一次这样还好,要是很频繁经常如此的话,也不分季节与否,那我们就应该多多注意了。
有时候因为天气干燥的原因,可能导致身体出现缺水的现象,如果体内正常的缺水现象偶尔一次也就罢了,可以在床头放一杯水,渴的时候喝一口,但是如果经常如此的话,那就可能是因为一些疾病所导致的。必要的话,需要我们去医院看看医生了。
那么半夜口干舌燥的话,那么可能跟我们晚上某些习惯有关系,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吧!
第一:晚饭吃过多辛辣油腻刺激物
如果我们晚上吃了过多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胃里有灼烧感,并且这些食物也会增加我们的体温,同时也会增加我们体液的消耗,会让我们觉得半夜感到口渴。
如果我们的饮食过于油腻的话,它会影响我们体内的新陈代谢,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我们体内的一些生理代谢过程,都需要水的参与,消耗水的量来进行一系列的转换过程。所以,我们要注意合理健康饮食,在摄入肉类动物蛋白等一些高热量食物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维生素的摄入。
特别是在晚上,希望大家不要胡吃海喝,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另外,晚饭后我们可以适当的出去走走,溜达溜达,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这样在夜里我们休息的时候,也会让各个脏器得到充分的休息,也不会让我们觉得口渴,不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
第二:睡觉前吸烟饮酒
有一些人,不仅仅不按时休息,并且还不注重口腔卫生习惯。吃完东西不仅不刷牙,不清理口腔,并且还喜欢在睡觉前喝点小酒,或者是吸两口香烟。这些都是破坏我们良好睡眠质量的一些因素。
睡觉前饮酒的人,因为酒精进入人体,不仅会给口腔带来异味,还容易让人口苦口干,睡不着觉。并且喝完酒后,我们的身体摄入了过多的酒精,为了防止我们体内发生酒精中毒的现象,我们的机体的新陈代谢速率会加大,尽量将体内的酒精排泄出去。所以也会引起我们口渴的现象。
如果经常有口干舌燥的现象的话,很有可能是口腔疾病的问题,如果在睡觉前没有一个刷牙的习惯。并且在睡觉的时候紧挨着我们的嘴巴,让口腔的温度不断的上升,从而让食物残渣被我们口腔的微生物给大量的分解,从而容易造成口腔疾病的发生。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会有哪些疾病吧!
1、肝火旺,引起口干舌燥
肝火旺盛的人,最经常有的症状就是口干舌燥。为什么肝火旺的人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原因在于肝部的问题,肝部出现了功能上问题的时候,肝火上炎,消耗津液,加上体内就会有很多的代谢物质排不出去,人就容易有口干口苦情况。
其实,这也是肝脏再给我们发出的信号,告诉我们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加强提高警惕了。
2、B族维生素相对不足
如果注重养生的人都知道,当体内缺乏维生素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出现口腔溃疡,经常性的出现舌头或者是口腔内膜的溃烂,有时还会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吃一些富含B族维生素的物质,比如适当的吃一些瘦肉,还有可以煮一些粗粮米粥来喝。研究表明,粗粮中所含有的维生素B,是其他谷物中的三倍之多。
所以,我们给自己的身体补充一些维生素,让口干舌燥的症状得到很好的缓解。
3、血糖升高
我们肯定听说过糖尿病吧,糖尿病在我们的发病率是相当高的,并且糖尿病这个慢性病对于人体的伤害,特别是我们的肾脏的危害很大。
如果我们体内的血糖持续性的居高不下,可能是我们的代谢功能出现了问题,不能很好的分泌胰岛素来降低我们体内的血糖。如果长期如此的话,很大程度上会并发出现糖尿病性肾病综合征,让患者的肾脏功能受到损害。并且如果血糖高的话,会让我们的身体血液浓度升高,需要大量的水来缓冲稀释,所以我们会觉得口渴,特别是在夜晚的时候,更加明显。
为了自身的健康,希望大家改正不良习惯哦!
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类承受的病痛会越来越少吗?
美国一项涉44万人的调查显示,超过20%的成年人存在慢性疼痛,无论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和收入多少,患病率都有所增加,其中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患病率上升最快。
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疼痛及相关疾病是全球致残的主要原因,并且会影响预期寿命。
但同时,与疼痛带来的痛苦不匹配的是,面对慢性疼痛,大多数人宁愿忍着疼,也不愿就医治疗。
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哪些「痛」不该忍,并教你正确描述疼痛。
受访专家
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 樊碧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 杨立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 岳剑宁
现代医学已将疼痛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在临床上,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
也叫生理性疼痛,主要由器官组织病变导致,往往没有伤及神经,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只要治好原发病,疼痛自然消失。
慢性疼痛
通常持续一个月以上,多为神经病变产生的疼痛,有些虽然表现为某一部位的疼痛,比如常常肚子疼、腿疼,但腹部或腿部都没有原发性疾病,而是神经受到了损伤。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而非伴随症状,需要接受专业治疗。
杨立强表示,我国至少有1亿人口正在经受慢性疼痛的折磨,但很多人并不在乎,一直忍受着,主动到疼痛科就医的人就更少了。
慢性疼痛的病因很复杂,大体可归为4类。
1.感觉神经病变引发的疼痛(比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2.脊柱相关性疼痛,多为脊柱的劳损导致,由常搬重物、久坐不动等不良习惯导致脊柱椎间盘、小关节等病变引发。
3.软组织疼痛,主要发生在关节、筋膜、韧带等,比如,随着年龄增加,关节退行性病变发病率增高,成为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常见原因。
4.癌痛,即肿瘤侵犯神经导致的疼痛。
其中,脊柱源性疼痛和软组织疼痛是最常见的,因此颈部、腰背部和关节是慢性疼痛的高发部位。
很多人固执地认为,忍痛的时间长了,就疼习惯了。樊碧发表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忍痛,他对疼痛的耐受力会越来越低,简单的疼痛会变得复杂,能治的疼痛变得难治。
临床上的一些患者,轻轻碰一下就疼得跳脚,这就是外周敏化(原发性痛觉过敏),可以形象地说成“小题大做”。这就是长期忍痛后,神经系统发生改变,使简单的疼痛变成神经病变。
还有一种“无中生有”的疼痛,叫痛觉超敏。人体有一个抗痛系统,忍痛时间长了,抗痛系统的阈值会降低。门槛低了,人对疼痛的感知就会越来越强。
如果到了中枢敏化(继发性痛觉过敏)的地步,疼痛阈值趋近于“0”。即使是正常的感觉,患者都会认为是疼痛,这就比较麻烦了。
忍痛是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有痛就该表达出来。
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分为5级:
一般以是否影响睡眠来区分,如果疼痛不影响睡眠为轻度;已影响睡眠为中度;痛得根本无法睡眠为重度。
也有网友更直观地对疼痛进行了具体分级(仅作参考)↓
疼痛是身体出现问题后发出的警示信号,如果出现剧烈且突发的急性疼痛,应先根据疼痛部位去相关科室就诊,排查器质性病变。
岳剑宁表示,当出现以下这7种情况的疼痛时,别再忍了,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查不出原因的疼痛
比如,有的患者腿疼挂骨科,骨科医生建议看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医生又建议去理疗科,最后也没找出什么毛病。
这种情况要考虑疼痛科,通过专科医生检查、诊断性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找到病因。
有原因但无特效疗法的疼痛
这种情况常见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幻肢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等。
比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尽管皮肤疾患好了,但顽固性疼痛会一直持续,越早到疼痛科治疗,效果越好。
颈肩腰腿痛
颈肩腰腿经常在运动中发生劳损,劳损早期并没明显的骨骼和肌肉改变,仅表现为疼痛。
疼痛科医生可给患者提供更多止痛手段,若关节非常疼,出现吃止痛药就好、不吃就疼,建议到疼痛科进行综合治疗。
从未出现过的疼痛
有些部位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疼痛症状,突然疼痛且过了几天还不见缓解,应到医院检查。
关节炎症性疼痛
某些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胸肋关节软骨炎、痛风等。
神经源性疼痛
如中枢性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
癌痛
一般来说,癌症对人体的消耗是个慢性过程,一旦出现严重的癌痛,对人体的损害比癌症本身还严重,甚至可迅速把人体摧垮。
另外,持续时间变长、程度加重、反复发作的疼痛也值得警惕。
疼痛是人的主观感觉,因此详细、准确地向医生描述疼痛十分关键。
!疼痛部位
比如,哪里感到疼痛?哪里疼痛最明显?是否伴随其他部位的疼痛?疼痛部位是否游移不定?
!疼痛性质
多用生动的词形容,比如“像针扎一样疼”等;是持续痛,还是间歇痛?若是间歇痛,多长时间发作一次?一天中什么时候痛感最强?
!疼痛程度
参见上文疼痛程度划分,可以用是否影响睡眠来表述。
!疼痛史及家族病史
什么时候开始疼痛?可能由什么原因引起?最好描述某次疼痛发作时的情况,同时说明从开始到现在,疼痛情形是否改变,如程度增减或区域扩散等。
另外,家族中是否有人曾有疼痛或相关信息。
!影响因素
描述诱发、加重或缓解疼痛的因素,例如是否受伤、有无过度劳累史等;睡觉时疼痛加重还是缓解;活动时是否加剧,休息后有无缓解等。
!伴随症状
除疼痛外,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肩颈部疼痛时,是否伴有上下肢的麻木,有无恶心、头晕、视物不清等症状。
!治疗史
是否对疼痛进行过治疗,如治疗过,说清做过哪些检查及治疗,以及曾经使用镇痛药的情况及疗效。
第一,钙离子拮抗剂。外周水肿可见于各类钙拮抗剂,以二氢吡啶类发生率最高。多发生于胫前、踝部。常静坐工作的病人容易发生外周水肿,晚间尤为明显。外周水肿与钙拮抗剂扩张血管作用有关。血管扩张致使组织毛细血管压力增高,从而加速血管内液体滤出、组织间液增加,导致外周水肿。常用的二氢吡啶类药物有,一代硝苯地平;二代缓释硝苯地平、非洛地平;三代拉西地平、氨氯地平;四代西尼地平。
第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按作用时间分类: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短效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8-12小时;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作用时间多在12-36小时;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多在36-54小时。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水盐代谢紊乱,使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增加,导致水钠潴留,出现药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全身浮肿、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症状。
第三,胰岛素。临床工作中经常能碰到糖尿病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1周内可出现颜面部和下肢水肿,称为胰岛素水肿。可能机制为糖尿病控制不良时,高张性糖尿的渗透性利尿作用抑制了肾水管对钠的重吸收,使体内钠丢失,用胰岛素治疗后,随着糖代谢的改善消除促进钠排出因素,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引起钠潴留而发生水肿;糖尿病控制不良时,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而抑制醛固酮的作用促使钠的排出,糖尿病控制满意时胰高血糖素水平下降,抑制作用减弱,使钠排出减少而致钠潴留引起水肿;慢性高血糖可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引起水钠潴留;胰岛素本身可直接作用于肾脏,使钠再吸收增加,引起水潴;长期高血糖可致毛细血管对水通透性增加而致末梢水肿。
第四,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NSAID种类繁多,NSAID对肾脏副作用的机制在于肾脏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前列腺素可以扩张血管,抑制肾小管对血管紧张素的反应,维持肾血流量。而NSAID则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得肾灌注不能得以维持,致使体液和电解质紊乱,可发生水钠潴留、高血钾、可逆性的急性肾脏功能不全、间质性肾炎及肾坏死等。
第五,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中含有雌激素。雌激素使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增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活性增强,导致水钠潴留,还可直接作用于肾脏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而引发水肿。
第六,甘草及甘草制剂。近来年,甘草及甘草制剂,如复方甘草片,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铵,甘草锌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甘草中含有的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等有效成分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导致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进而导致高血压、低血钾、下肢或全身水肿。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都会遇到咀嚼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吃豆腐时,牙齿松动,让人痛苦不堪。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豆腐牙”。下面,我们将探讨如何预防“豆腐牙”的发生。
首先,我们要了解“豆腐牙”的成因。它主要是因为牙周病导致牙周骨质破坏,以及老年人慢性病导致的口腔卫生问题。因此,口腔卫生对于预防“豆腐牙”至关重要。
其次,正确的刷牙方法对于保护牙齿至关重要。老年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和牙膏,并采取正确的刷牙技巧。此外,定期使用牙线清理牙缝,以及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都是预防“豆腐牙”的有效方法。
如果牙齿已经出现松动,及时修补是非常必要的。牙齿缺失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可能导致邻近牙齿的移位,加剧牙周病的风险。
另外,经常叩齿也是一种有效的口腔保健方法。叩齿能促进牙齿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牙齿的营养供应,从而增强牙齿的稳定性。叩齿的具体方法如下:早晨起床后、午饭后、睡觉前各做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站立、坐着均可。眼平视前方或微闭,舌尖轻顶上腭部,上下牙齿互相叩击100次。
最后,如果出现了“豆腐牙”,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您恢复牙齿的健康。
总之,预防“豆腐牙”需要我们关注口腔卫生,采取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并及时就医。让我们共同呵护牙齿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牙周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危害性往往被人们低估。尤其是对于孕妇而言,牙周炎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研究表明,孕妇患有牙周炎,不仅会增加早产、流产等不良妊娠风险,还可能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孕妇牙周炎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约有近一半的孕妇患有牙周疾病。这种疾病不同于龋齿,它主要影响牙龈、牙槽骨等牙周组织,导致牙龈出血、红肿、溢脓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炎会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
妊娠期间,孕妇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导致牙龈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容易引发牙周炎。此外,孕妇的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因此,孕妇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牙周炎的发生。
孕妇牙周炎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预防孕妇牙周炎,建议孕妇在怀孕前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问题。在孕期,孕妇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红肿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总之,孕妇牙周炎是一种严重的口腔疾病,孕妇要引起重视,积极预防,以确保母婴健康。
牙齿缺失并非小事,它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口腔问题,甚至影响到全身健康。
近日,一位40岁的陈先生因牙齿缺失,导致牙槽骨萎缩,邻近牙齿倾斜、松动,甚至脱落,不得不来到武警番禺医院口腔科就诊。
陈先生5年前因严重根尖炎拔除左下第一磨牙,当时觉得少一颗牙对吃饭、说话没什么影响,所以并未及时补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口腔状况越来越差,牙痛、咀嚼困难等问题日益严重。
武警番禺医院口腔科陈医生指出,牙齿缺失会导致牙槽骨萎缩、邻近牙齿倾斜松动,甚至脱落,还会引起食物嵌塞等问题。因此,一旦牙齿缺失,应及时进行修复,以恢复牙列完整及功能,保持口腔健康。
口腔科耿瑞月主任提醒,牙齿缺失在许多人眼中似乎并不重要,因此不少人在牙齿脱落后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也不镶牙,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牙齿缺失不仅影响美观、发音,还可能导致咀嚼效率下降、邻牙受损等问题。
为了预防牙齿缺失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一旦牙齿缺失,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
牙龈肿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它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本文将探讨牙龈肿痛的常见原因,包括牙周炎、牙龈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牙周病等。
牙周炎和牙龈炎是导致牙龈肿痛最常见的原因。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牙齿松动。牙龈炎则是牙龈组织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等。
根尖周炎是另一种常见的牙龈肿痛原因。它是指牙齿根尖周围的牙周组织发生炎症,通常由牙髓感染引起。根尖周炎会导致牙龈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脓肿。
智齿冠周炎也是导致牙龈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智齿是最后一颗牙齿,由于空间不足,智齿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导致牙龈红肿、疼痛,甚至出现脓肿。
牙周病是另一种可能导致牙龈肿痛的疾病。牙周病是指牙齿周围的支持组织发生炎症和破坏,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牙周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口腔卫生不良、吸烟、遗传等。
除了口腔因素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牙龈肿痛,如关节炎、肾炎、心内膜炎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全身免疫功能,导致牙龈发生炎症。
为了预防和治疗牙龈肿痛,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2.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问题。
3. 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这些不良习惯会加重牙龈炎症。
4.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5. 如果出现牙龈肿痛,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我曾经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年轻人,直到那天我发现自己的牙龈鼓包。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只是一个小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和不适感越来越强烈,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最终,我决定去医院看牙医。经过检查,医生告诉我需要拔牙。我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手术。然而,手术后不久,我的牙龈又开始鼓包了。这种反复的经历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了解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出于好奇和求助的心态,我决定尝试在线咨询。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了解到我的情况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并且需要及时治疗。医生建议我去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我的情况终于有所好转。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不仅可以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还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患者,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问题。
拥有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然而,牙齿问题却困扰着许多人,如龋齿、牙齿发黄、不整洁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牙齿的健康与营养密切相关。为了维护牙齿健康,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补充以下6种营养素。
1. 钙质
钙是牙齿的主要成分,对于维持牙齿的坚固和健康至关重要。富含钙质的食物包括牛奶、乳酪、豆制品等。乳类中的钙磷比例适中,有利于人体吸收。此外,在烹饪含钙食物时,加入适量的醋,有助于钙质的溶解和吸收。
2. 磷
磷是保持牙齿坚固的重要营养素。磷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如肉类、鱼类、奶制品、豆类、谷类以及蔬菜等。
3. 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并参与骨骼的钙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鱼油等。
4. 维生素C
维生素C对预防牙周病具有重要意义。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如绿色蔬菜、柑橘类水果等。保证膳食中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助于维护牙周健康。
5. 钼
钼是维持牙齿硬度和坚固度的重要元素。常吃蔬菜能增加牙齿中钼的含量。芹菜、卷心菜、菠菜、韭菜、海带等蔬菜富含钼,有助于促进咀嚼和下颌发育,使牙齿更加整齐。
6. 氟
氟是维持牙齿健康的重要元素。氟能与牙质中的钙、磷形成不易溶解的氟磷灰石,防止细菌产生的酸侵蚀牙质。富含氟的食物包括海鱼、茶、蜂蜜和矿泉水等。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洁牙
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洁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结石,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2. 正确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法可以有效地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预防龋齿的发生。
3. 避免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会破坏口腔黏膜,增加口腔疾病的发病率。
4. 保持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维护牙齿健康的关键。
总之,通过合理膳食、口腔清洁和定期检查,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护牙齿健康,拥有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
那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牙周科的专家。坐在屏幕前,我的心跳加速,仿佛能感觉到对面医生的关注和温暖。
专家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病情,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牙齿疼痛、补牙脱落以及松动的情况。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不时地点头,让我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医生告诉我,我的牙齿裂开了,已经没有保留价值,只能考虑拔除。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不禁涌上一股失落。然而,医生接着说,由于我现在正处于孕期,不能进行拔牙手术。
我焦急地追问:“那现在怀孕可以处理吗?”医生微笑着回答:“很抱歉,现在还不可以。但是,我们可以考虑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
我听到这里,心中稍感安慰。医生建议我避免在这边吃东西,并告诉我没有有效的止痛方法。虽然如此,我还是对医生的耐心和关心表示感谢。
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虽然医生不能亲自为我治疗,但他们的专业建议和关爱让我感到温暖。我相信,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刷牙作为日常口腔清洁的重要环节,却常常被人们忽视。近日,有研究表明,刷牙不彻底不仅会导致牙菌斑、牙周炎等问题,甚至可能加大患癌症死亡的风险。
研究表明,刷牙不彻底会导致口腔细菌滋生,引发牙菌斑、牙周炎等问题。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特征是牙龈红肿、出血、疼痛,严重时会导致牙齿松动、移位。而牙周炎患者患癌症的风险会增加80%,甚至可能缩短13年寿命。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口腔细菌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各个部位,引发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因此,保持口腔健康对于预防全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持口腔健康,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牙膏和牙刷。牙膏应选择具有清洁、护龈、防龋等功能的产品。牙刷应选择软毛、小头的牙刷,避免损伤牙龈。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每次刷牙3分钟,采用巴氏刷牙法或旋转刷牙法,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个部位刷10次。
除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也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措施。定期洁牙可以清除牙结石,预防牙周炎,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总之,刷牙无小事,清洁需彻底。保持口腔健康,从正确刷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