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冬天,是对腿脚冰凉人群最不友好的季节了。明明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为什么腿脚比上半身更怕冷?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感觉脚凉的同时,还伴随一些其他症状,可能是血管发来的求救信号。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脚凉和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一旦发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受访专家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吴巍巍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田晓彦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 李立恒
秋冬气温低,不少人有腿脚发凉的情况,同时也要当心,有些脚凉可能是血管出问题了。
动脉栓塞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疾病,当下肢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就会有一系列症状,医生把这种疾病称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这种疾病提示心脑血管也存在严重缺血问题,患者需要留意一些危险信号,并及时就诊。
下肢缺血的危险信号主要包括:发凉、麻木、无力、跛行、疼痛、溃疡、坏疽等。
如何判断是血管问题还是单纯脚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
患者一般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
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又出现,每次的行走距离、休息时间较为固定;
酸痛部位与血管病变位置存在相关性。
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多由轻微的肢端损伤诱发。
除了上述病症之外,如果脚冷并伴随下面这些症状,最好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
肢体肿胀
尤其表现为早晨起床后减轻、下午加重的肢体水肿,或各种突发的肢体肿胀,要小心静脉血栓。
伤口不愈合
如果既往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老人,因为意外受伤出现肢体或足趾破溃,且经过1~2周也无法愈合,也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或糖尿病足的表现。
脉搏减弱消失
健康人可在手腕或脚面触及明显动脉搏动,如果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动脉狭窄或堵塞,需及时就医。
搏动性肿物
颈部、肢体或腹部摸到搏动性肿物,搏动频率与心跳相近,提示可能存在动脉瘤,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破裂危及生命。
静脉曲张
肢体青筋暴露,甚至出现瘙痒、发黑、破溃、静脉炎症等。
相比上半身,为什么会感觉下肢更冷?
人体各部位中,脚和小腿离心脏相对较远,不仅血液流经的路程长,还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脚冷,则冷全身”。
此外,小腿往上走,是膝关节,它仅有皮肤、韧带和少量脂肪覆盖,容易受到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
还有一部分人的手脚冰冷跟“末梢循环不良”有关,天冷导致肢体末梢的小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就会减弱导致的。
腿脚冰凉的人,可以试着在冬季做好下面几件事:
鞋底别太薄
鞋直接接触地面,如果底太薄,凉气更易钻入身体。应选择有一定厚度、最好包裹住脚踝的鞋,还可以垫上鞋垫。
脚爱出汗的人,可随身备一双袜子,在出汗脚凉后及时换上。晚上睡觉还可以穿上温暖、宽松的棉袜,避免夜间双脚受凉。
穿条厚秋裤
若觉得腿脚冰凉,尤其是从户外回来后,迟迟恢复不到正常温度,此时要加衣服了,建议穿条厚秋裤。
经常久坐或末梢循环不好的人,常会有腿脚冰凉的感觉,更应该穿秋裤,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秋裤适当增厚。
睡前泡泡脚
晚上7~9点,用40℃左右的水,浸泡双脚15~20分钟(不宜超过20分钟),让水漫过脚踝,泡至身体微微出汗。泡完后立即擦干双脚,并穿上保暖袜子。
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足癣等皮肤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儿童等人群不宜泡脚。
吃温热食物
天冷时,还可以通过饮食御寒,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等都有助驱寒。
钙不足,脂肪合成会增加,产热能力下降,也会妨碍抗寒能力。吃一些钙含量高的乳制品,如热牛奶、酸奶以及奶酪,对暖身有所帮助。
坚持锻炼身体
经常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热量,缓解怕冷症状。
冬季可以选择暖和的天气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注意全身保暖
紧身衣物会导致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人只会更冷。应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外套最好过腰过腹。
出门戴帽子、系围巾或穿件高领衫,上半身穿个背心或马甲,避免穿低腰裤,外套最好过腰过腹。
进出室内、外,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让体感温度基本保持恒定,尽量减少温差的刺激。▲
本期编辑:王晓晴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朋友患上了高血压等慢性病。以前觉得只有年纪大了才会有高血压,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饮食不健康、作息不规律等等一些原因,导致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而高血压严重会导致中风的几率高达80%,造成心脏病突发的概率更是达到了90%,中国人常说有事别往心里搁,但是有病你也不要拖。
1. 头痛
血压偏高时经常会出现头痛、头晕等情况,而且高血压的头痛和平时的头痛还不太一样,它是持续性的钝痛或者是搏动性胀痛。这是因为血压偏高时,血管会出现异常扩张。导致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头部出现疼痛的现象,同时还有一部分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的情况出现。
2.无缘无故流鼻血
许多时候,流鼻血是由于天气干燥引起的,但有高血压的人,也会流鼻血,因为高血压患者患有某些动脉硬化的情况,血管弹性较差,很容易因外界因素而破裂出血,从而出现流鼻血的情况,而且也不易止住。如果在没有扣鼻子、空气也很湿润的情况下,没有外力因素的情况下无缘无故流鼻血,要及时去看医生。
3.头晕
血压高会经常觉得头晕,天旋地转;是因为血压的波动会对脑部的供血产生影响,头部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时,就容易产生头部眩晕的情况。
另外如果有脑动脉硬化、颈椎病也可能会诱发头部眩晕,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必要时可以去医院做一个检查。
4.睡觉手麻
高血压合并相应靶器官的损伤,例如损伤心肌细胞,会引发冠状动脉粥硬化,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脑血管病的情况出现,这些都会使人出现手麻的症状。
如果睡觉时常觉得手麻,感到手脚四肢无力是要重视,这可能是血压太高,导致了脑供血不足,因为高血压会导致血管痉挛,再加上血液粘稠度增高,而在夜里睡觉时血流是很缓慢的,进而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出现手麻症状。
1.生活习惯要养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健康膳食
想要血压稳,睡觉要趁早。有好些高血压病人,睡眠好的时候血压很稳定,失眠的时候血压会升高。哈佛公共卫生院做过一项研究,高血压患者如果比平时早睡1小时,血压就会降低10mmHg,效果很是显著、所以你有高血压的话,不要熬夜,早点睡觉。
血压控制不好的人,要注意健康膳食,可以适量补充一些调节血压的营养素,以维持血压处于正常水平。
2.学会放松,对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情绪对血压的影响很大,如果情绪突然高涨、紧张,血压就会增高的非常快,有的人可能会突然增长到超过基础值40mmHg以上。
可以适当放松情绪或者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紧张的情绪,血压会降低一部分。所以出现情绪低落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调节自己的状态,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很容易导致血糖、血脂、血压升高。
3.定时体检
长期高血压可以引起多种疾病。高血压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能引起脑血栓,高血压性心脏病,如果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长期的高血压,可能会引起肾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症。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要有效而达标,而服了降压药不能说明一定有效,且高血压的治疗个体差异很大,容易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体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而且今后10年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已经占到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血管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除了定期体检之外,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在家初步探查血管有无问题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通过日常观察我们的手脚,便可以判断血管的健康状况,让我们一起来学学,为血管健康做好防护吧。
(一)手脚肿胀或麻木
手和脚都处于肢体末端,是离心脏相对较远的地方;如果血液流动受阻,则会影响到手脚的血液供应。当大量血液聚集在肢体上时,就会导致手(或脚)肿胀;而且一般是一侧较大、一侧相对较小。而且,血栓堵塞血管时,血液循环流动的速度就会下降,相应部位的氧气、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输送,手脚就会出现麻木的情况。
(二)手脚冰凉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总爱手脚冰凉;一般和气血亏虚或者久坐不运动有关。但是,如果大夏天的依然手脚冰凉,甚至出现酸疼的感觉,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有可能是血液黏度升高、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
(三)攥拳测试
将手抬起至胸前与心脏等高的位置,用力攥拳30秒,然后松开看手掌颜色。如果手掌颜色能在3秒内快速恢复到原来状态,说明血管健康、血液通畅;如果超过5秒不能恢复原貌,说明血管弹性较差,你要警惕动脉硬化和三高了。
(四)抬腿测试
平躺在床上,双腿抬高45°左右,保持30秒,然后观察双腿的颜色。如果有一条腿苍白,甚至有点蜡白,把腿放下去恢复正常坐姿时,这条腿会发生潮红;那么说明这条腿已经发生了缺血症状,血管很可能已经堵塞了。
(五)常摸脚背
脚背有凸起、跳动的血管,没事儿可以经常摸一摸双脚的血管,感受左右两侧跳动的节奏与强度是否一致。如果明显一边强一边弱,那么,我们就必须重视起来了。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血管健康是大事,经常检查并关爱血管;我们自然会收获更多的健康,更可及早发现问题,抓住最佳的治疗恢复期。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会手脚冰冷,特别是女性朋友,就更加明显了。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容易怕冷,手脚冰凉呢?按照中医的观点,气血两虚、肾阳虚、气滞血瘀的人,临床会出现手脚冰凉。
如果怕冷的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症状,通过服用补肾益气、补血、活血类的药物等来进行调理,同时配合食疗,对于那些症状并不严重的人来说,可以多注意保暖,通过饮食来进行调理。
手脚冰凉的人吃点什么调节身体比较好?
1、阳虚体质
一般手脚冰凉的人,大多是先天禀赋不足,从小畏寒深冷,属于阳虚体质。
临床表现: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或大便清稀、尿清长、腰酸腿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
饮食调理:经常喝当归生姜羊肉汤、红糖生姜水等。多吃补阳的食物,如鸡肉、羊肉、狗肉、鹿肉、鸽肉等。
适当多吃些动物瘦肉、鱼、豆类、芹菜、香菇、大枣、黑木耳等富含铁的食品。多摄入含碘丰富的海带、鱼虾、海蜇、牡蛎等。
药物调理:可在中医指导下,选择温阳益气药物,比如制附子、桂枝、肉桂、鹿茸、巴戟天、肉苁蓉等。
2、长期生活在阴寒环境或着凉
还有一种手脚冰凉的情况,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与长期在寒冷的环境下或者穿衣太少受寒等原因有关。
饮食调理:在中医指导下,服用大枣、当归、阿胶、鹿茸、冬虫夏草、蛤蚧、胡桃、益智仁、杜仲等,多吃燥热类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生姜红糖水、生姜煲汤等。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例如红枣、红糖、桂圆等。
局部加温治疗,如穿棉袜、棉手套,注意保暖,早晚用温水泡手足,或者用生姜、花椒、艾叶、辣椒等熬水外洗手足等,或采取针灸的办法,如龙蛇灸。
对于因为受寒引起的手脚冰凉,一般通过饮食调理,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多晒太阳,多出汗,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每天晚上泡泡脚,或者去汗蒸,排出身体里边的湿气,一般能够慢慢调理好身体,当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还是不建议个人随意用药,以免起到反作用。
作为一种运输通道,血管将血液、氧气和营养运输到身体各个地方,它的作用对人来说非常重要。但是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年龄增长等因素,血管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血管堵塞、心脑血管疾病等。
血管如果堵塞了,血液和营养不能及时运输到需要的地方,体内的器官就会缺血缺氧。如果要自己检查血管是否发生了堵塞,低头观察自己的腿脚就知道。
如果血管发生堵塞,腿脚会有哪些症状?
1、腿脚容易发麻
这里的腿脚发麻是说,腿脚出现麻木的现象。我们平时站立的时间过久或者蹲的时间太久,腿脚也会出现发麻的情况。
血管堵塞出现的腿脚麻木,是隐隐失去知觉的那种麻,并且麻木前,可能没有长时间站或者长时间蹲。
尤其体内的血栓过多的人,这种麻木的症状会更频繁地出现,麻木的感觉也会更加强烈,每一次麻木的时间也会变长。
而且,血栓会在腿脚的表面留下“痕迹”:透过腿脚的皮肤可以看到里面的血管形状弯弯曲曲的,还有凸起,大多呈青蓝色
因此,如果腿脚出现麻木的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早预防。
2、腿部经常疼痛
腿部的血管如果发生堵塞,形成了血栓,容易出现梗阻的现象,腿部会经常疼痛,尤其在晚上,有时候疼起来睡不着觉,影响到睡眠质量。
当然,腿部疼痛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但是,如果在生活中,经常莫名其妙出现腿脚疼痛,不管什么原因都要及时就医,有可能就是一个小问题,由于治疗不及时,会拖成大问题。
3、腿脚发凉
因为腿脚处于人体的最下端,离心脏最远,血液运输到腿脚需要花费的时间更多,所以腿脚的温度本来就要比上半身的温度稍低一点。对于体内有血栓的人来说,腿脚更是会出现常年发凉的症状。
这主要是因为,血栓阻碍了血液流通,血液循环不顺畅,腿部获得的营养、氧气和热量变少,摸起来就会冰冰凉凉的。
这3个症状就是血管堵塞,发送给人的“警报”,血管堵塞看似问题不大,任它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比如:会引发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在生活中一定要有预防血管堵塞的意识。
平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或可以帮助你预防血管堵塞
第一、拒绝吸烟
抽烟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会让人血液中的氧气变少,会造成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而且香烟中含有大量的毒素,吸入人体后,血液中的毒素也会增加,导致血液变粘稠,长此以往,血管就会发生堵塞。
第二、均衡营养
均衡的营养,会让心脏更健康,运输血液时就会更加强壮有力,减少血管堵塞的机会。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营养素,或许可以帮助你减轻症状。
第三、坚持运动
长期久坐不动,也会影响血液运输,造成血管堵塞,加剧血栓。所以平时多运动运动,对预防血栓有很大的帮助。运动项目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像跑步、跳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小贴士:
就是因为血管对人来说太重要了,我们更要格外注意保护血管,预防血管疾病。有时候身体出现的小问题,或许是一个警报,不能因为症状轻,就觉得影响不大,放任它发展下去,酿成大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
文章首发于 | 柳叶飞刀微博
范大爷有个不良嗜好,抽烟!今年66岁,烟龄将近50年,老烟枪一个,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会明显增加肺癌的发生率。
可是身体还有另外一个系统,也跟吸烟有着密切联系,这就是遍布全身的血管网络。这其中最被重视的,当属心脑血管问题,动辄心绞痛啦、心梗啦、中风啦,都是大事儿,谁摊上了都不好对付,不过这些有牛逼的心内科和神经内外科大夫们,大咖云集,交给他们去摆平吧。
咱今儿要重点讨论的,是心脏和脑袋之外的血管,可能是因为不在中央,地方上的事儿,大伙儿都不太在意吧,广大群众普遍发扬着能忍则忍拖一天是一天的精神,于是,这块儿就成了延误治疗的重灾区。
继续说老范的事儿。那是一个周末的中午,本人值班,急诊科来了一位大爷,说是腿疼,有血栓,让我去看看。哎,刚点上来的饭,筷子都还没动呢,搞不好还得开台急诊手术,赶紧走吧。
下去之后,看到一位大爷坐在轮椅上,旁边儿站着三四个家属,应该就是他啦。老范同志,说吧,什么情况?大爷开讲,家属也你一句我一句,算了,还是专业问诊吧。我问你答,总结如下:左腿发凉6年,间歇性破行3个月(一会儿再名词解释),腿疼无法行走1周,辗转两三家医院输液治疗稍微好转,但是仍然一走就痛,彩超检查考虑左下肢动脉闭塞,多方打听来到这里,于是我就接到了急诊科的电话。
另外,2年前有过一次中风,不过不严重,基本恢复正常了,同期查出高血压,长期吃药控制着,果不其然,心脑血管还是有事儿。
好啦,病情分析,不要觉得无聊,这段儿很重要。先来个名词解释,间歇性破行,意思是,走一段儿路,腿就不听使唤了,觉得没劲儿,酸软,甚至疼痛,休息几分钟,又可以继续,如此反复。
怎么会这样呢?走路是需要能量的,而能量都在血液里,血管就是运输通道,通道不畅,能量就无法正常供应,自然腿脚就不灵了。
那范大爷的情况,主要问题是长时间的腿脚发凉、间歇性破行,这次急性加重并疼痛。之前有长期吸烟史,高血压、脑梗塞,这是基础情况,说明血管系统本身就有老毛病。
于是我们经过详细的检查及分析,得出结论:老范的左下肢,存在慢性动脉狭窄(老毛病),并在此基础上,有新鲜的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动脉完全堵塞,引起急性加重的表现。
按常理来讲,慢性狭窄可以微创介入手术,疏通即可,无需开刀,但是如果同时有血栓,全微创手术就可能导致血栓碎块脱落,造成小腿血管更严重的堵塞。
开刀取出血栓不就行了?可是慢性狭窄又无法解决,这次取出来,可能不过多久,又会再次复发。那怎么破?不急,咱是外科医生,有办法,“杂交手术”可以完美解决。
杂交水稻为解决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尽皆知。那么杂交手术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微创介入手术和传统开刀手术就有机组合,为特定情况下的疾病提供一种更佳的解决方案。
对于这位患者,我们先开刀,做了一个3cm长的小切口,找到下肢的主干血管,切开血管取出了大约20cm长的血栓,保证了堵塞血管的罪魁祸首被彻底移除。
剩下的问题就是血管本身的慢性狭窄,缝合血管之后,我们穿刺血管利用一个针眼作为入口,放置一枚支架将狭窄处撑开,血管重新恢复正常,血流通畅,自然也就确保了肢体的能量需求。至此,问题圆满解决,老范同志再次健步如飞。
做个小结,人体血管系统,与心相连,一生都在不停地运动,把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以确保我们的生命不息。不论是心脑血管,还是周围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出现一些退行性改变,比如弹性减退,比如动脉硬化,而吸烟、三高(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又会导致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进一步升高。
即便我们的医学诊疗水平不断地进步,仍然只能解决其中一部分的问题,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控制三高,预防为主,方为正道。
气温突降,寒潮来袭,秋冬时分往往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节。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和外周血管系统疾病的一类统称,常指的急病/危病包括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脑梗塞、脑出血等。
由于寒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人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上升,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靶器官供血不足,同时秋冬季节呼吸带走大量水分,导致血液粘稠,易形成血栓。
另外,秋冬「养膘」,寒潮下户外活动量下降的同时,人们的饮食习惯倾向于嗜盐嗜辣,易导致体液潴留、血脂、尿酸等水平增高,形成代谢不平衡状态——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元凶。
高血压
血压控制不良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确危险因素,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平滑肌收缩功能障碍,动脉弹性下降,血栓或粥样斑块形成。
寒潮来袭之时,血管收缩,让原先存在斑块或狭窄的部分易梗塞,梗塞部位出现在冠脉即形成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梗,若出现在脑血管则形成脑梗塞。
血压大幅波动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发生在心胸大血管则形成动脉夹层状态或动脉瘤破裂,发生在脑部血管则成为脑出血,都对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中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中老年人群血管条件差,动脉弹性低,血压调控能力不足,受寒冷刺激后血管反应性收缩,易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塞、脑出血等急危重症。
除此之外,中老年人群抵抗力较弱,气温骤降更易感冒,严重者易发展为肺炎,对于心肺功能造成极大负担,如有心功能不全者在此时更容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病人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冬季高于夏季,具有季节性变化周期特点,且血糖水平与月气温呈负相关,即气温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这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
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在冬天更难以被控制,而血糖控制不良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血脂异常者
和血糖类似,血脂水平也存在季节性波动。
尤其是在白天温度和日照时间在不同季节中有明显变化的地区中,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存在周期性改变,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秋冬季较高,高密度脂蛋白则较低。
这种变化甚至不能被他汀类药物治疗改变,这可能因为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在温度较低时活性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生成减少,胆固醇水平随之上升,随着血脂水平升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升高。
密切监测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史、代谢综合征及其它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由于血压、血糖、血脂的季节波动特点,在秋冬时节更应该密切监测这一系列指标的水平。
尤其居家备好血压计、血糖仪,根据实际情况在医嘱下调整相应用药,以严格控制在标准水平。
注意保暖
其实不仅仅是保暖,准确说来是避免外周温度骤然变化对机体造成刺激。有的人有冬泳的习惯,但对于没有这种习惯和训练经历的人群,不建议贸然尝试,即使是有相应经历的专业人士,也要量力而行,做好热身。
注意保暖也是避免感冒的主要手段,而感冒往往是一系列慢性或尚平稳的心血管疾病急发的重要诱因。
有的人有冬季泡脚的习惯,烫烫的水睡前泡上一桶能有助安眠,但对于中老年人群和糖尿病人群,神经对温度的感知减弱,一定不能水温过热导致烫伤。
或者在洗澡过后,从热气腾腾的浴室出来被冷风一吹,血管扩张状态骤然紧缩,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场景,也可能会诱发一系列心律失常,所以一定要在冷热交替的场景转换之间做好保暖防风措施。
饮食贴士
秋冬季节出汗较少,不容易感知口渴,一定要注意补水,防止体液浓缩,血液变粘稠,降低血管堵塞风险。
另外,肥胖、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者一定要避免「秋冬进补」——那暖暖的羊肉汤锅敞怀一吃,血糖、血脂、尿酸水平都往上蠢蠢欲动。
另外冬季腌肉腊货轮番上场,也谨记不可多食含盐量极高,否则容易导致体液中水钠潴留,造成血压升高、心功能失衡。
那么,为了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能补充哪些营养素呢?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膳食中适当增加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是被《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所推荐的。
含有较多ω−3脂肪酸的油脂包括:鱼油、海藻油、鸡蛋黄油、磷虾油、沙棘果油、亚麻籽油、核桃油、奇亚籽油、南美印加果油、大麻籽油等,例如每周食用1-2次富含鱼油的非油炸海产品等。
● 叶酸
叶酸与心血管事件的关联已被证实。
补充叶酸或者联合补充叶酸能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抗氧化应激作用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途径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补充叶酸既可以通过食物中获取(动物肝,肾,蛋,鱼,豆类,绿叶蔬菜及坚果类),也可以适量增补叶酸补充剂等。
心脑血管医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血管一堵,百病缠身。这也就说明血管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血液为全身的脏器工作提供新鲜的氧气,血管为其输送营养。血液之所以可以进行全身的运作,就是因为血管为它铺好了路,血液在血管中流通,血管就负责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所以说健康的血管对于身体的健康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健康的血管,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才会正常进行;如果血管出现堵塞,血液就不能够正常地流通,身体各个器官就会缺氧,若是严重,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血管堵塞在医学上人们叫它血栓,大多数的血栓都是由于血液过于粘稠或者是血液循环不畅通导致。
而血管堵不堵,腿部先知道,腿部若有这3个异常,可能血管被堵了!
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坐着,或是长时间保持腿部不动,就会很容易出现腿麻,一般开车时会遇到这种情况,由于长时间保持着一个姿势,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若是在晚上睡觉时,出现腿麻、抽筋这种现象,就需要引起你的注意,这很有可能就是腿部出现血栓所导致的。
血管内血液流通不舒畅,腿部的血液循环变差,身体各个器官运作需要氧气,这时由于血管堵塞,氧气不能及时输送到位,就会出现腿麻。若只是一阵腿麻,说明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但要是情况反复出现,就说明体内的血管已经出现了病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体内缺钙也会引起腿部抽筋,若是不确定病因,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
若是体内有栓,一般都会出现下肢冰凉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血管堵塞以后,腿部的神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给,就会使腿部神经变得极为敏感。
但是在冬天若是衣物穿得不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要是在炎热的夏天,穿着很厚的裤子,腿部还是感觉到寒冷,那就说明体内的堵塞已经很严重了,需要我们及时就医。
一般体内有栓的患者,血管就会受到严重的挤压,这样血液就不能很好地在体内流通,血液循环不够通畅,体内的一些水分排不出去,这就会引起腿部的肿胀,严重时还会有淤青的出现。
要是腿部的肿胀比较严重,就会出现静脉突出的现象,这跟我们长时间不动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防止血管堵塞。
49岁的老张,因为左下肢静脉曲张病史多年,左下肢内侧条索状物疼痛10天到医院就诊。老张告诉医生左腿的静脉曲张20年了,腿上血管像蚯蚓蜿蜒突起,虽然影响美观,但是不疼不痒,自己就没管它,10天前左侧小腿静脉曲张处出现疼痛,老张在家尝试泡脚、热敷都没缓解,左小腿静脉曲张的地方还是疼,所以来医院求诊。医生查体可见左下肢轻度水肿,内侧静脉曲张,发红,按之疼痛。
医生让老张去做一个左下肢静脉的彩超,彩超显示:左侧股总静脉,左侧股浅静脉入口处,左侧大隐静脉入口处,左侧腘静脉反流,考虑瓣膜功能不全,左小腿内侧浅静脉曲张伴大部栓塞。医生建议老张去血管科住院治疗,住院后常规检查拍胸片显示左上肺占位性病变,经过胸部核磁共振、肺部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确诊老张罹患肺癌。陪侍的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难以置信:本来是腿上的静脉有了血栓,怎么就成了肺癌?
一、静脉血栓可能是肺癌的信号。
血管科医生告诉家属,静脉血栓是肺癌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早在1865年,有医生在一位肿瘤患者体内发现了静脉血栓,提出了肿瘤与血栓之间的相关性,肿瘤患者有容易发生血液凝固的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床案例的大量积累,现在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已达成共识。
静脉血栓可作为恶性肿瘤的首发症状出现,也就是说即使患者没有其他任何异常的症状,只是出现了静脉血栓,血栓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一个示警信号,临床显示很多患者在发现血栓的数月,或者数年后被检出有肿瘤。老张就是这样,精神不错,吃饭睡觉都正常,没有身体虚弱、乏力消瘦、胸闷气紧、咳嗽咳痰等问题,就是小腿部疼痛,本来以为是静脉曲张血栓,结果查出了肺癌。
二、为啥肺癌会产生血栓?血栓可能在哪里?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在女性的话,乳腺癌第一,肺癌第二。肺癌病人可表现为咳嗽、气紧、咳痰、痰中带血、低热、胸痛等,肺癌会通过多种机制破坏人体的凝血系统,使得人体处于高凝的状态,就是易于栓塞的状态,产生血栓。肺癌时并发血栓的几率是4%-20%,同时,血栓也增加了肺癌病人的死亡率。血栓可能产生在下肢,也可能在上肢,也可能在肺,形成肺栓塞,临床曾经有病人第一次出现下肢静脉栓塞,下肢疼痛水肿,10天后出现肺栓塞,胸痛,呼吸困难,咳血,1月后出现上肢静脉血栓,上肢疼痛肿胀,最后诊断为肺癌。所以如果遇到反复血栓的病人,也要考虑是否有恶性肿瘤的存在,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排除。
在临床中,70%-80%的肺癌患者在就诊时都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老张就是因为下肢静脉血栓住院,发现了肺癌。所以,作为病人,发现不适要尽早到医院诊断治疗;作为医生,诊断疾病时要全面细致,避免漏诊。
血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所了解,血管也被称为“生命的蜡烛”,当血管开始变硬、血管内部垃圾变多的时候,健康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虽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刻意关注血管的健康,但当健康受到威胁时,血管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慢性病患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梗、脑梗患者等,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疾病都跟血管健康脱不开干系。血管健康的意义在平时看不出来,但当疾病来临时,血管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但往往这个时候,想要养护血管就要多花些功夫了。
血管变堵之前,手脚会出现3种迹象
手脚时不时发麻
很多朋友平时都有趴着睡的习惯,这种睡姿很容易造成手臂发麻,但若跟这种重力压迫血管的因素无关,却频繁出现肢体麻木,尤其是手脚部位出现麻木症状的话,就要当心血管堵塞找上门了。当血管开始变堵时,所谓肢体末端部位,手脚出现血流不畅、供血不足的情况是最明显的。
足脉搏减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自己给自己“把脉”的习惯,如果大家想了解自己血管健康状况的话,不妨试着测一测脚背上的动脉搏动情况,如果发现脉搏跳动不明显的话,可能跟下肢动脉硬化有关,及时察觉才能有效预防血管堵塞。
间歇跛行
如果大家平时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身上都有相同的问题,那就是跛行,这种情况主要是血管堵塞引起的,腿部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腿部酸痛、腿麻,无法长时间正常行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才是最佳选择。
发现血管变堵,牢记“3多4少”,及时保养血管
多吃蔬菜
对于每个营养师来说,劝大家多吃蔬菜已经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了,因为太多人不重视吃蔬菜的意义了。作为营养丰富、低脂的食物,蔬菜在稳定血糖、降低血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吃深色蔬菜还能保养血管,恢复血管弹性,希望你别挑食。
多放松
现代人其实都活得很累,即使你不用为钱担忧,也会有其他烦恼,很多人都长期处于焦虑、精神紧张的状态下,其实这些不良情绪也会威胁我们的身体你健康。精神得不到放松,身体的代谢能力也会变弱,血管内的毒素和垃圾就会淤积起来,导致血脂升高,引起血管堵塞。
多休息
有多少人每天能按时睡觉?有多少人每天的休息时间充足?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玩手机的时候就是自己的休息时间。但若想身体真正放松,得到休养,就得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放下手机。只有身体休息好了,各个机能才会恢复到最佳状态,身体代谢能力、血液循环速度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少喝酒
可能对于大家来说,喝酒并不算一种典型的坏习惯,因为确实有人通过喝酒得到了一些好处,但这些好处却与健康无关,酒精本身就是健康“杀手”,这是毋庸置疑的,长期饮酒,不仅肠胃、大脑会受伤害,还会加速血栓的形成。
少抽烟
如果说喝酒对人体还有一丝一毫的好处的话,那么抽烟则是彻头彻尾的“不良爱好”了。年轻的时候,你可以把抽烟当爱好,因为你的心智还不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得意识到抽烟的危害性,这种危害是实打实的,有害物质进入血管,不仅会破坏血管的弹性,加速血管硬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的患病风险。
少吃盐
现在很多人都离不开食盐了,因为食盐确实能为食物增色,完全不添加任何盐分的食物,也让人感到味同嚼蜡,但食盐摄入过量,也是对血管的不负责,容易升高血压,导致血液黏稠,造成血管堵塞,希望你趁早改掉爱吃咸味食物的习惯。
少久坐
久坐已经成为上班族无法改变的事实了,每人每天在电脑面前坐着的时间可能超过8小时,而这么长的时间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呢?首先是发胖,体脂增加,血脂升高,其次是下肢形成血栓、动脉硬化,这些因素都会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
总结:我们经常说健康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大家又为这个目标做出过什么努力呢?血管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希望你早点醒悟,挽留健康。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中。这种疾病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出现疼痛、麻木、疲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引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长期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最终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扩张血管药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用药。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通过这些治疗,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其次,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如果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成形术等。这些手术可以恢复血管通畅,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总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我的智能手机,点击进入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虽然我并不熟悉这个平台,但我知道,这是我寻求医生帮助的新方式。
我首先遇到了一位医生助理,她温和地告诉我,医生助理会协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我的病情,以便更快地给出诊疗建议。我感到一丝安慰,因为我知道,医生们总是希望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
接着,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病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以及我过去的治疗经历。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
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用药情况,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安布洛克、西洛他挫片和阿托伐他丁钙。我回答了医生的问题,并提到我最近因为缺药而没有服用安布洛克和西洛他挫片。
医生听后,为我开具了新的处方,并告诉我可以预约药品。我感到非常方便,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我在医院排队等候的时间。
在用药期间,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我注意到我的牙龈开始出血,于是我向医生咨询。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因为药物的出血风险,需要我注意观察,并在必要时停止用药。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做了,并预约了复诊。
在整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们不仅为我提供了治疗方案,还给予了我很多关心和支持。我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能够战胜病痛,恢复正常生活。
虽然线上问诊不能完全替代面诊,但我认为它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就医方式。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利用这种新的医疗模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腿动脉血管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可以帮助您了解并识别这种疾病:
1. 腿部疼痛和麻木:这是腿动脉血管硬化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腿部疼痛,尤其是在行走时,疼痛会加剧。此外,患者还可能会感到腿部麻木,这是由于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
2. 足背动脉搏动异常:正常情况下,足背动脉的搏动应该与手腕的脉搏相同。但腿动脉血管硬化会导致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这是血管狭窄的信号。
3. 脚部冰凉:脚部冰凉是下肢血液循环不畅的另一个表现。当血管狭窄时,血液无法顺畅地流向下肢,导致足部缺血,从而出现脚部冰凉的症状。
4. 行走不便: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不便的症状。这是因为下肢肌肉和神经受到缺血缺氧的影响,导致行走困难。
5. 感觉异常: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脚部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或烧灼感。这是由于下肢神经受损导致的。
除了上述症状外,腿动脉血管硬化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腿部溃疡、坏疽等。
了解腿动脉血管硬化的症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腿动脉血管硬化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他汀类降脂药等。手术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内膜剥脱术等。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
总之,了解腿动脉血管硬化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动脉硬化,也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该疾病是由于血管内壁损伤和血脂过高导致的,会导致血管壁变厚、变硬,进而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
预防动脉硬化,首先要从生活方式入手。低脂多菜饮食和适度运动是预防动脉硬化的关键。此外,戒烟限酒、保持乐观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确诊为动脉硬化,应积极治疗,以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降血脂药、抗血小板药、扩张血管药等。手术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乐观情绪等。
总之,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预防重于治疗。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下肢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的动脉,导致血管壁增厚、硬化,影响血液流通。这种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以下几种典型表现:
1. 行走无力:患者在行走过程中会感到下肢无力,甚至出现跛行的现象。
2. 间歇性跛行: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会缓解。
3. 下肢发凉、麻木:患者会感到下肢发凉、麻木,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
4. 下肢疼痛:患者在休息时也会感到下肢疼痛,尤其是在夜间。
5. 皮肤苍白:患者下肢皮肤颜色会变得苍白。
针对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
2.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等。
3. 外科治疗:血管内支架、栓塞术、人工血管旁路手术等。
4. 其他治疗: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2. 适当运动,增强下肢血液循环。
3. 注意保暖,避免下肢受寒。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5.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在这个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问诊,方便快捷,避免了外出的风险。2021年,我也因为脚痛的问题选择了在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
我在10月20日查出足底筋膜炎,起初只是右脚后跟疼痛,医生建议我少走路多休息,并开了塞来昔布的药。然而,症状并没有减轻,反而在2月25日因为抬床板用力过猛后,两只脚底板开始热辣辣地疼痛,尤其右脚更为严重,包括脚跖头。
我去医院打过消肿消炎输液针5天,但并没有见到好转。左脚的疼痛相对轻一些,但仍然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我非常困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经过和医生的沟通,我开始意识到可能是血管方面的问题,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生建议我尽快去血管外科或介入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尽快就诊,希望能找到根本原因,并得到有效的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们的建议和指导让我倍感安心和放心。
我最近一直为姥爷的脚疼而烦恼。他今年73岁,最近两年来,他总是抱怨脚底有灼烧疼痛感,而且越来越严重。晚上睡觉也受到了影响。我想尽快为他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我在网上咨询了医生,他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姥爷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告诉我们,这种症状可能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导致了血管狭窄和缺血,引起了足底的疼痛。医生建议姥爷去医院进行下肢彩超检查,并考虑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我感到非常感激医生的耐心和专业,姥爷现在也更加放心了。
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脚疼的常见病因和治疗方法。希望姥爷能尽快康复,重新享受生活。
京东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医疗咨询服务,让我们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对于像我这样不能随时带着姥爷去医院的人来说,这种便捷的线上医疗服务真的很有用。
我是96岁的老人,最近因为下肢动脉硬化阻塞,疼痛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起初,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缓解疼痛,但都无济于事。我的家人非常担心,于是我们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我们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联系了一位医生,开始了我们的线上问诊之旅。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向他描述了我的症状和病史。医生很耐心地听完了我的叙述,并要求我提供更多的信息,包括CTA检查结果和手术记录。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初步判断我的情况非常复杂,可能需要进行搭桥手术或麻醉镇痛处理。
然而,医生也提醒我,考虑到我的高龄和身体状况,手术风险较大,需要谨慎评估。我们反复讨论了各种治疗方案,最终决定先尝试疼痛科的镇痛处理,包括神经刺激镇痛治疗等方法。医生还建议我去当地的疼痛科门诊,接受更专业的治疗。
整个线上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虽然我的病情依然存在挑战,但我感到非常安慰和放心,因为我知道我有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在支持我。
抗血小板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下情况需要注意:
1. 活动性出血:患有溃疡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存在活动性出血症状的患者,不宜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免加重出血风险。
2. 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增加出血风险。
3. 消化道疾病:患有消化性溃疡、腐蚀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加重病情。
4. 痛风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物的作用,加重痛风症状。
5.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大量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6. 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加重肾脏毒性。
7. 手术患者:准备进行手术的患者,应提前咨询医生,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风险,必要时需在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8. 饮酒:饮酒后不宜服用阿司匹林,以免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导致胃出血。
总之,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之前,患者应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以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