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睡觉时突然腿抽筋,就是缺钙吗?

睡觉时突然腿抽筋,就是缺钙吗?
发表人:主治医师张新华

“医生,我最近这段时间睡觉的时候会出现腿抽筋,这是咋回事?为何吃了一段时间的钙片却还是抽筋?”


今天去查房的时候,有个老大爷跟我说最近他在睡觉的时候总是出现腿抽筋的情况。于是就上网查了一下,有很多“砖家”都认为是缺钙造成的,老大爷吃了几天的钙片,症状好像并没有减轻,所以就发出了文章开头的那个疑问。


很多人认为抽筋就是缺钙造成的,只要补钙就可以了,其实抽筋不一定就是缺钙的原因。今天就跟您好好聊一聊抽筋的相关知识。

 


1.哪些原因能引起腿抽筋?


在临床上并没有抽筋这个词语,它只是肌肉痉挛的一种俗称而已,抽筋主要好于小腿以及足部,发作的时候多伴有疼痛感。


缺钙是腿抽筋常见的一个原因,其实能引起腿抽筋的常见原因还有几个。对于儿童以及孕妇来说,他们对钙的需求量大,如果摄入的量不足,那很容易引起低钙血症,进而引起腿部抽搐。


能引起腿部抽搐的原因还有几个,希望大家不要忽视,否则可能会对身体不利,具体的总结如下:


生理性因素:有点生活常识的朋友估计都知道,当你在睡眠的时候,如果腿被长时间压着,那就容易出现腿抽筋的情况。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如果腿长时间被压着的话,那腿部肌肉就会长时间处于放松的状态,所以就容易引起腿部的抽筋。


还有一点,如果腿部长期处于低温的环境之中,那么也容易出现腿部抽筋的情况。冬天的时候,有的人特别容易蹬开被子,这样的话,腿部就容易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之中,进而会引起腿部抽筋的情况。


还有的人平时很少运动,突然进行了大量的运动,那相对来说肌肉就比较疲劳,而且体内堆积的酸性代谢物也会增多,所以也会引起腿部抽筋的情况。


之前有一些研究发现,如果长时间站立工作,那在夜间就比较容易腿部抽筋的情况。其实这个主要是因为长时间站立会造成腿部的血液循环减慢,这可能会导致肌肉损伤,进而引起腿部的抽筋。


电解质紊乱:当人出汗增多或者进食减少等的时候,就会造成电解质紊乱,进而导致夜间腿部的抽筋。大家可能不理解电解质紊乱为何会造成腿部抽筋?这里我来解释一下。


当身体缺水的时候,人体会优先为重要的器官保留水分,而肌肉作为相对次要的组织,里面的水分和电解质就会减少。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如果肌肉里面没有足够多的电解质和水分,那肌肉就没法正常工作,所以就会导致夜间腿部抽搐。


引起电解质紊乱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出汗增多、剧烈腹泻或者呕吐、水的摄入不足等。所以,当我们出现上述的情况的时候,应该注意及时补充电解质。


缺乏B族维生素:对于糖尿病患者、经常喝酒者、过度节食、偏食等的人群来说,他们比较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


另外,现在的米、面大多数都是精制的,里面含有的B族维生素在加工的时候就丢失或者破坏了,所以我们很难从主食里获取足够的B族维生素。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新陈代谢的时候,本身也会消耗很多的B族维生素。试想,摄入的B族维生素不足、消耗的又多,不缺乏维生素就奇怪了!


可能喜欢思考的朋友会有疑问:缺乏B族维生素为何容易引起腿部抽筋呢?其实这个主要是因为缺乏B族维生素会引起神经损伤,而神经和肌肉的连接是比较紧密的,神经损伤以后,肌肉就无法正常工作,所以缺乏B族维生素就会引起腿部的抽筋。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很多朋友不太理解,腰椎间盘突症主要的症状不是腰痛、下肢的麻木吗?怎么会引起腿部抽筋呢?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腰椎间盘突出一般是不会引起腿部抽筋的。但是如果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坐骨神经,那就有可能会引起腿部抽筋。


其他:引起腿部抽筋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包括高热惊厥、肌肉收缩失调、某些药物等。

 


2.如果腿部抽筋,应该怎么改善症状呢?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应该能看出,引起腿部抽筋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我们只有先弄清楚具体的原因,然后对因治疗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果引起腿部抽筋的原因是低钙血症,那你只需要注意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就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如果引起腿部抽筋的原因是电解质紊乱,那只需要注意补充电解质就可以了。


如果不寻找腿部抽筋的原因,上来就补钙,不仅起不到效果,而且长期下去,还会增加便秘、高钙血症、肾结石等的风险。#健康明星计划#


当出现腿部抽筋的时候,我们可以对抽筋的肌肉进行牵引、按摩。牵引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能太暴力,动作要轻柔。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措施降低腿部抽筋的概率。如果有出汗量增多的情况,那就需要注意及时补充电解质;如果运动或者站立的时间太久,那就可以通过按摩下肢来促进腿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对于处于生长发育的儿童或者孕妇来说,应该注意适当多吃点高钙的食物。


还有一点,平时应该注意适当地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睡姿、不熬夜。在睡觉之前应该注意尽量减少酒、咖啡等引起神经兴奋性增加的饮品。睡觉的时候,应该注意腿部的保暖,尽量不要把腿伸到被子外面,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空调或者热水袋对腿部进行保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缺钙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很多人说夏季不适合运动,毕竟气温那么高,随便一动汗水就吨吨吨吨吨地流下来,再给热中暑就不值得了。

     

    偶尔等到晚上有凉风时夜跑,也不是非常明智,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拐到路边的烧烤摊。运动打卡没完成,美食打卡倒是没落下。

     

    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运动都不适合夏季,有的运动就可以把燃脂和凉爽合二为一,比如游泳。

     

    炎炎夏日在游泳池里翻滚,不仅消暑,还运动了,真是一举两得。

     

    不过游泳时也常常会碰到令人头疼的问题——抽筋。

     

     

      抽筋的后果比想象的更严重

     

    抽筋的“酸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游泳游得正欢,一伸腿,却抽筋抽到不能动;半夜睡得正香,脚心突然就酸疼了起来,哪还睡得着?

     

    如果只是“酸爽”,那抽筋还没有那么可怕。水下抽筋可不止是疼那么简单,它还会让人活动受限,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溺亡。

     

     

    那抽筋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点说,它就是肌肉痉挛,即肌肉突然、不自主地强制收缩。

     

    肌肉痉挛也分全身性和局部性。大部分人抽筋都是脚趾、腿部或手等身体局部,个别人则会全身抽搐。不管是哪里抽筋,家人都会认为是缺钙造成的,然后让我们疯狂补钙。

     

    那么抽筋真是因为缺钙吗?

     

    缺钙是抽筋的元凶?

     

    先来说说缺钙会不会导致抽筋。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比如钙及其钙化物是组成人的骨骼及牙齿的重要成分。

     

    除了骨骼及牙齿,钙元素也存在于人的血液中,比如离子钙。虽然离子钙占人体钙元素的总量比例很低,却起着不小的作用:

     

    它可以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肌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和节律性、参与肌肉收缩及神经传导等。如果血液中的离子钙含量过低,肌肉功能就可能出现紊乱,甚至引起抽筋。

     

    所以说,缺钙与抽筋是有相关性的。但是除了缺钙,引起抽筋的因素还有很多:

     

    病理因素

     

    有些疾病,比如癫痫、高热、狂犬病、破伤风等,本身就可能伴随着抽筋状况。

     

    不过由疾病引发的抽筋也很好辨别:病理性抽搐多为全身性,发作急且一般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如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等。

     

    运动因素

     

    人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或运动较为剧烈,就有可能使肌肉收缩过快。肌肉收缩过快,又得不到放松,就可能会造成抽筋现象。运动前不注意肌肉拉伸,也会引发抽筋。

     

     

    电解质失衡

     

    人在大量运动时,会产生过多的汗液,这可能会使体内电解质失衡(失盐过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电解质含量太低,肌肉的兴奋性就会升高,发生肌肉痉挛的概率也就大点。

     

    寒冷刺激

     

    人在寒冷的状态下,往往更容易抽筋,因为温度低了,肌肉的兴奋性会升高。

     

    大家可能会以为夏天不会存在这一现象,但若长时间在游泳池中,水温长时间低于体温,或是夜晚睡觉时空调温度长时间过低,在炎炎夏日里,也可以因 “寒冷刺激”而抽筋。

     

    因此,长时间游泳或是吹空调,更容易腿抽筋。

     

    疲劳过度

     

    不管是久坐久站,熬夜搬砖,还是运动过量造成的疲劳过度,都可能使肌肉过度疲劳。

     

    身体局部堆积了过多的乳酸,又没有及时代谢出去,就可能会影响肌肉功能,导致肌肉痉挛。

     

    姿势不对

     

    坐姿、睡姿不好也会导致肌肉痉挛,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不良的姿势,致使肌肉紧张或过度放松,影响了肌肉正常的收缩与舒张,于是身体就会“抽筋”,这就是提醒你该换姿势啦!

     


     
    日常如何应对预防?

     

    虽然抽筋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但我们还是应该知道抽筋的应对策略。

     

    半夜抽筋的话,可以坐起来对抽筋部位缓缓按摩,直到痛感消散。

     

    如果是游泳时抽筋,第一反应是不要慌,同时深吸一口气,使自己身体尽可能浮在水面上,然后尽量牵拉抽筋部位的肌肉,等疼痛感缓解后,再上岸求救。

     

    病理性抽搐一般比较剧烈,建议身边人不要轻举妄动,可以拨打120等待救援。

     

    抽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预防工作非常有必要:

     

    补钙

     

    跟大众认知一样,补钙可以预防肌肉痉挛。但是如何补钙,剂量多少还是应该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不可盲目补钙。

     

    运动前热身

     

    不管要进行什么运动,运动前的拉伸都必不可少。

     

    它不仅能唤醒我们的运动细胞,还可以减少肌肉痉挛、运动损伤。

     

    及时补水

     

    夏季天气炎热,人会出大量的汗,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不仅可以预防肌肉痉挛,还能预防夏季中暑,维持机体正常运行。

     

    注意保暖

     

    在夏季谈“注意保暖”似乎是笑话,但这里的保暖是指避免长期、过低的温度,如在水里待时间过长、吹空调过久等。

     

    注意休息

     

    过度疲劳会使肌肉长时间处在一个紧绷的状态,引发肌肉痉挛。

     

    因此,适度工作,注意休息很有必要,比如在工作的间隙起来活动一下,或者简单的睡前拉伸都有可能使你远离抽筋烦恼。

     

    最后,Dr.京想提醒大家,抽筋虽然常见,但也不可忽视,一定要把抽筋的危害和应对及预防手段传达给身边的人。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缺钙症状

     

    1、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 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2、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家长发现小儿不如以往活泼。

     

    3、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4、1岁以后的小儿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小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5、前额高突,形成方颅。

     

    6、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小儿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小儿缺钙严重时,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肠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

     

    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1岁以后小儿学走路,如果缺钙,可使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有的表现为"X"形腿,有的表现为"O"形腿,并且容易发生骨折。

     

    缺钙原因

     

    1、婴儿生长速度很快,钙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我国居民每天膳食中钙的摄入量往往达不到推荐的摄入量标准。

     

    因此,现在多主张婴儿从出生后2周起,便应该额外补充1/3推荐量的钙剂,而且至少要一直补充到2岁,否则很容易缺钙。

     

    2、首先,中国人传统的膳食结构虽有很多优点,但缺少含钙高的食物。

     

    3、许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正确、有效的补钙方式。

     

    有人会说,钙片里都是钙,补钙效果肯定最好。其实不尽然。钙片中的钙多为无机钙(碳酸钙)或有机钙(葡萄糖酸钙)等,这些人工合成钙制剂的吸收率并不如乳钙理想。

     

     

    乳钙的吸收率可高达40%,而一些有机钙的吸收率只有20%左右。无机钙的吸收率虽说和乳钙相差无几,但对肠胃刺激较大。

     

    因此,通过含钙量高的食物,如富含乳钙的配方奶粉等,是补钙最好的选择。

     

    维生素D是钙被骨髓吸收的载体,钙之缘片内含维生素D,可使钙吸收成倍增加。再次,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3的帮忙,否则钙只会在体内“匆匆地来,匆匆地走”。

     

    而维生素D3有利于钙在骨骼上的沉积,并减少流失。因此,强化了维生素D3的牛奶或奶粉补钙的效果会更胜一筹。

     

    中国居民膳食钙参考摄入量:

     

    年 龄 每日参考摄入量(mg)

     

    0-6个月 300

     

    1岁—4岁 400

     

    4岁—7岁 600

     

    7岁—11岁 800

     

    11岁—18岁 1000

     

    孕妇 中期 1000

     

    孕妇 晚期 1200

     

    乳母 1200

     

    补钙方法

     

    1、多食用钙质含量高的食物

     

    如:牛奶、酸奶、奶酪、泥鳅、河蚌、螺、虾米、小虾皮、海带、酥炸鱼、牡蛎、花生、 芝麻酱、豆腐、松籽、甘蓝菜、花椰菜、白菜、油菜等。

     

    2、多做体育运动

     

    运动可使肌肉互相牵拉,强烈的刺激骨骼,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少钙质丢失,推迟骨骼老化,同时有利于人体对饮食中钙的吸收。

     

    3、多晒太阳

     

    紫外线能够促进体内VD的合成利于钙的吸收。但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所以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或者使用ZZ-2紫外线治疗仪照射皮肤促进钙的吸收。

     

    4、吃好早餐

     

    5、对含草酸多的蔬菜先焯水破坏草酸(草酸能影响钙的吸收),然后再烹调。如:甘蓝菜、花椰菜、菠菜、苋菜、空心菜、芥菜、雪菜、竹笋。

     

    6、单独补充

     

    补钙和补充其他矿物质分开补充。

     

    7、吃含有维生素D的钙片补充。

     

    8、在临睡前食用,或午餐和晚餐之间食用更容易被吸收。

     

    缺铁症状

     

    孩子缺铁可致缺铁性贫血,3岁内的小儿最常见。多在3、4个月以后,胎储铁用完,母奶含铁少。

     

    小儿面色变苍白(以唇、眼睑、指甲最明显),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活动后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还可有肝、脾肿大,异食癖,小婴儿大哭时可有呼吸暂停(背过气);幼儿及学龄儿童可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上课做小动作等。

     

    还可致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轻症血红蛋白9—11克/百毫升,中度6—9克,重症6克以下。红细胞小,为小细胞性贫血。

     

    补铁方法

     

    1、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非血红素铁及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扰,吸收率极低,米面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 ~ 3%。血红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扰,吸收率较高,如肝脏中铁的吸收率达10% ~20%,能让大家补铁补血更充分。

     

    2、多吃促进铁吸收的食物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 是一个强还原剂,能使食物中的铁转变为能吸收的亚铁,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等果蔬都富含维生素C。

     

    饭前饭后喝茶会抑制铁的吸收。

     

    3、吃强化食物

     

    在奶粉、米粉、豆浆中,有很多都是特别添加了铁的,“铁”的强化食物中食物标签上都有特别注明,选择合适的购买就可以。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强化食品,一类是按婴儿食品国家标准强化的,每100 克含铁6~10 毫克;

     

    另一种属于特殊的铁强化食品,每100 克含铁高达40 毫克。后者不适合给宝宝食用。建议补铁同时补点维生素。

     

     

    “铁锅补铁”是误传 在中国传统膳食烹饪中,使用最多的炊具是铁锅、铁铲,有报道称,使用铁锅烹饪,可增加铁的摄入量。

     

    对此,在营养界,标准的说法是用铁锅烹饪食物可能增加饮食中铁的含量,这只是可能,并非一定。

     

    有的市民认为吃含铁量高的食物时搭配牛奶,更有利于铁的吸收,尤娅利提醒,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因为各种食物中所含的铁须在人的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胃肠吸收,在转化过程中,牛奶中的磷、钙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不易溶化的含铁化合物,反而不利于人体吸收,因此,喝牛奶后2小时再吃补铁食物比较适宜。

     

    缺锌原因

     

    锌缺乏症状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缺锌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导致锌元素的摄入量不足。

     

    锌从生理功能上来说主要是促进生长发育。如果宝宝缺锌就会使得宝宝的机体生理功能产生紊乱。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少年儿童的缺锌率高达60%,这60%的儿童每日锌摄入量不足世卫组织推荐量的一半,也就是说每2个孩子中就有1个缺锌!

     

    补锌方法

     

    多吃含锌多食物:瘦牛肉、猪肉、羊肉、鸡心、鱼、牡蛎、蛋黄、脱脂奶粉、小麦胚芽、芝麻、核桃、牡蛎豆类、花生、小米、萝卜

     

    缺锌宝宝的补锌营养餐:

     

    油淋莴笋

     

    原料:

     

    嫩莴笋、葱丝、花生油、盐、味道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晚上睡觉睡得好好的,突然就被腿抽筋疼醒,那种疼痛是像针扎一样的,而且疼痛迅速且钻疼,让人忍不住想尖叫,导致晚上也会一直睡不好。

     

    除了晚上抽筋,还有很多人会在白天的时候抽筋,并且抽筋时间很长,难以缓解,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是缺钙导致的,觉得可能补补钙就好了,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抽筋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在医学上抽筋有专业的叫法,叫做“肌肉痉挛”,指的是我们的神经肌肉异常兴奋,从而引起的不自主的过度收缩。

     

    肌肉痉挛一般发生在腿部,发作时常会出现压榨性的疼痛,一般会持续数秒,或者数十秒,也有的时间会更长,然后会慢慢的缓解。

     

    其实,经常抽筋除过我们都知道的缺钙以外,还有很多原因也会导致腿抽筋,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详解。

     

    1、缺钙导致的

     

    这是很多人会想到的原因,因为肌肉收缩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体内的钙离子,而如果体内钙量缺乏,导致血液中钙离子较少,就会导致肌肉兴奋从而出现痉挛现象,所以出现腿抽筋的现象。

     

    2、受凉导致的

     

    很多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小腿抽筋,很可能是由于房间内温度过低,导致小腿肌肉受到寒冷刺激,从而出现痉挛现象。

     

    还有很多人夏天游泳时,由于水温太低,导致肌肉出现痉挛,也会发生腿抽筋现象。

    3、过度疲劳导致的

     

    如果白天劳动量很大,或者运动过量,就会导致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加快,而体内也有大量的乳酸积累,这样会导致短时间内肌肉的收缩难以协调,从而出现抽筋的现象。

     

    4、睡眠姿势不当导致的

     

    如果晚上睡姿不当,也会导致抽筋,这主要是因为,如果一直保持一个睡姿,比如趴着睡,或者一直仰卧而睡,都会使得肌肉长时间的放松,肌肉也会出现痉挛现象,所以,睡觉时,最好多个姿势交替进行。

     

    如果睡觉时,突然出腿部抽筋,应该怎么办?

     

    方法1:翘起脚板

     

    如果出现抽筋现象,且疼痛难受剧烈时,可以迅速将抽筋那侧脚的脚趾扳起,然后翘起脚板,将腿尽量伸直,如果没有别人帮忙,可以借助墙壁来做,这样对于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方法2:局部按摩

     

    发生抽筋现象,可以用手快速的揉搓小腿,揉搓部位选择承山穴,反复按摩几次,可以帮助缓解疼痛现象。

    方法3:单腿直立

     

    如果半夜睡觉时,突然出现小腿的抽筋,可以选择将抽筋的那条腿慢慢站立,使得全身的重量都压在这个腿上,直到疼痛缓解以后就可以停止。

     

    抽筋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上的小方法来缓解疼痛,但是如果采用上面的方法还没得到缓解,则也有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的抽筋,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耽误了我们的病情。

  •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晚上睡觉睡得好好的,突然就被腿抽筋疼醒,那种疼痛是像针扎一样的,而且疼痛迅速且钻疼,让人忍不住想尖叫,导致晚上也会一直睡不好。

     

    除了晚上抽筋,还有很多人会在白天的时候抽筋,并且抽筋时间很长,难以缓解,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是缺钙导致的,觉得可能补补钙就好了,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抽筋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在医学上抽筋有专业的叫法,叫做“肌肉痉挛”,指的是我们的神经肌肉异常兴奋,从而引起的不自主的过度收缩。

     

    肌肉痉挛一般发生在腿部,发作时常会出现压榨性的疼痛,一般会持续数秒,或者数十秒,也有的时间会更长,然后会慢慢的缓解。

     

    其实,经常抽筋除过我们都知道的缺钙以外,还有很多原因也会导致腿抽筋,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详解。

     

    1、缺钙导致的

     

    这是很多人会想到的原因,因为肌肉收缩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体内的钙离子,而如果体内钙量缺乏,导致血液中钙离子较少,就会导致肌肉兴奋从而出现痉挛现象,所以出现腿抽筋的现象。

     

    2、受凉导致的

     

    很多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小腿抽筋,很可能是由于房间内温度过低,导致小腿肌肉受到寒冷刺激,从而出现痉挛现象。

     

    还有很多人夏天游泳时,由于水温太低,导致肌肉出现痉挛,也会发生腿抽筋现象。

     

     

    3、过度疲劳导致的

     

    如果白天劳动量很大,或者运动过量,就会导致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加快,而体内也有大量的乳酸积累,这样会导致短时间内肌肉的收缩难以协调,从而出现抽筋的现象。

     

    4、睡眠姿势不当导致的

     

    如果晚上睡姿不当,也会导致抽筋,这主要是因为,如果一直保持一个睡姿,比如趴着睡,或者一直仰卧而睡,都会使得肌肉长时间的放松,肌肉也会出现痉挛现象,所以,睡觉时,最好多个姿势交替进行。

     

     

    如果睡觉时,突然出腿部抽筋,应该怎么办?

     

    方法1:翘起脚板

     

    如果出现抽筋现象,且疼痛难受剧烈时,可以迅速将抽筋那侧脚的脚趾扳起,然后翘起脚板,将腿尽量伸直,如果没有别人帮忙,可以借助墙壁来做,这样对于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方法2:局部按摩

     

    发生抽筋现象,可以用手快速的揉搓小腿,揉搓部位选择承山穴,反复按摩几次,可以帮助缓解疼痛现象。

     

     

    方法3:单腿直立

     

    如果半夜睡觉时,突然出现小腿的抽筋,可以选择将抽筋的那条腿慢慢站立,使得全身的重量都压在这个腿上,直到疼痛缓解以后就可以停止。

     

    抽筋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上的小方法来缓解疼痛,但是如果采用上面的方法还没得到缓解,则也有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的抽筋,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耽误了我们的病情。

  •  

    惊醒你的不一定是噩梦,也可能是莫名的「抖动」,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昏昏欲睡时,身体不由自主地猛然一抖,人就被惊醒了,一时难以入睡。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人认为是缺钙,有人说是身体在「二次发育」,有人甚至表示,这是身体为了确认人是否还活着……

     

    为什么睡着了会突然抖动

     

    据统计,70%的人都有过睡觉时身体突然抖动一下的经历,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之为「临睡肌抽跃症」。

     

    临睡肌抽跃症是一种无意识的肌肉颤搐,表现为刚入睡时身体猛然一抖,伴随着跌落、踏空或类似触电的感受。

     

    抖动的部位因人而异,可能单独发生于腿部、手部,也有整个身体抖动的情况。

     

     

    临睡肌抽跃症的发生,是因为入睡时,大脑皮层对身体的控制减弱,而大脑皮层下的神经却依然兴奋,就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让肌肉动起来。

     

    工作压力大,长时间加班,使身体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容易造成精神紧张;长期的精神紧张,会使大脑神经处于持续兴奋状态,是发生临睡肌抽跃症最常见的原因。

     

    睡觉后这样「抽」,可能是病了

     

    睡眠中身体偶尔抖动一下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睡觉时身体频繁出现抽搐的现象,就需要尽快去医院做详细检查。

     

    以下疾病都会引发身体的抽搐:

     

     

    因此,睡觉时频频出现身体突然抽搐、抖动的情况,或许是大脑在发出求救信号,提示主人健康已经亮起红灯,该去看医生了。

     

    帮助进入良好睡眠的几个小TIPS

     

    放松心情,提高睡眠质量,就不会遭遇临睡肌抽跃症——突如其来的抖动破坏你的睡眠了,下面的几个小tips请收好。

     

    睡前洗澡或泡脚

     

    睡觉前来一个温水浴或泡脚,可使全身的肌肉、关节松弛,加快血液循环,帮助你安然入睡。

     

    需要注意的是,水温最好在45℃左右,略高于体温即可,不可过烫。

     

    枕头的选择

     

    枕头的高低和睡眠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觉醒来,若出现颈部酸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或者睡到一半感觉手脚麻木,可能是枕头有些高了。

     

     

    若睡前没有喝水,但早上起床后发现面部浮肿,可能是枕头太低,使头部充血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喜欢仰睡的,枕头应比拳头高4cm左右;喜欢侧睡的,枕头的高度应能刚好支撑到脖子。

     

    减少光线

     

    如果睡眠时光照充足,即使睡着了,交感神经系统也可能被激活,大脑仍保持觉醒状态,可导致心率加快,影响休息。

     

    因此,减少光线,睡觉前记得「三关」,关窗帘、关灯、关手机,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只要拥有良好的睡眠,睡觉时偶尔抖动一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必要过于担心。

  • 每到秋冬后,天气比较干燥,很多人的手指或整个手掌都开始脱皮。不止如此,可能还会伴随着皮肤瘙痒等其他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可能都会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身体缺少维生素引起的?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仔细讲讲。

     

     

    01 手脱皮是缺维生素?

     

    首先,脱皮确实可能跟维生素缺乏有关,毕竟维生素B掌控着我们皮肤的健康命脉,我们的皮肤正常代谢跟它少不了关系。

     

    但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并不是买个维生素就能让手部脱皮了。因为维生素引起的脱皮可能是全身都存在,如果你只是手指上有脱皮,那补维生素可能对你没多少用处。

     

    02 手脱皮需要怎么治?

     

    很多人手一脱皮就开始各种咨询,想要早点“治疗、改善”。但其实不用这么着急,因为季节性引起的脱皮是正常的生理情况,特别是到了秋冬季节全身都干燥,随手一摸就能发现皮屑。其中,我们手上的角质层是最厚的,所以就更容易缺水而脱皮。

     

    遇到这种信号,可能只是因为缺水,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补水,比如多涂点护手霜。但如果是因为爱撕手上的皮、爱啃手引起的脱皮,就需要根据是否是焦虑情绪引起的,进行排查问诊最后改善。

     

     

    03 这几种脱皮,可能是生病信号

     

    引起脱皮除了季节变化还有很多原因,如果单纯因为季节影响,我们可以补水改善。但如果是其他情况的,就需要多多留意了。比如以下这几种:

     

    汗疱疹,一般常见于夏天,手指夹缝中起小水泡,不容易破,但很容易引起皮肤灼烧,有瘙痒感。而且还会反反复复,大多数会自愈。如果长期都不见好,那就需要用激素类药膏或者口服药抑制。

     

    手足藓引起,具体表现为手指侧、手掌以及背面出现红斑以及各种水疱,这种红斑疱疹是会感染的,面积会慢慢增大。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去医院做一个监测,确认是否是真菌引起,如果是的话需要及时对症用药治疗。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说白了就是手掌接触了太多洗洁精、消毒剂引起。一般常见于干家务的群体。表现为手部起皮、发皱,产生各种细纹,一遇水后会加重疼痛。这个治疗手段就更简单了,少做家务就行。

     

    除了上面这些,湿疹、银屑病等等也会引起手上脱皮,具体治疗方法还得结合发病原因再去做诊断。

     

    04 手脱皮要怎么改善?

     

    虽然说季节引起的脱皮,对身体没有什么太大影响。但每次一脱皮,大家还是会担心变得严重。对此,我们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实用的小建议。

     

    a.减少接触刺激性物质,比如洗衣液、洗衣粉等。因为这些碱性物质对皮肤的刺激较大,可能会加重脱皮。

     

    如果可以的话,换成刺激小一点的洗衣液或者香皂。或者在使用时,戴上手套保护皮肤不受刺激。

     

    b.多吃维生素类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等,或者多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让皮脂腺分泌增多,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皮肤干燥,防止皮肤皲裂。

     

    除了脱皮,你是不是也会遇到其他身体上的小困扰,总觉得看医太麻烦,不看又不放心。京东家医为您定制了 9.9 【45天体验版家庭医生服务】,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解锁本服务!

     

     

    我们可以提供什么?

    7x24小时在线问诊,及时解答你的健康问题;

    体检报告全方位解读,并定制专属您的健康计划;

    用药咨询 一站式帮你开方购药、复诊续方,送药到家。

  •  

    春天的脚步临近,减肥塑形正当时。黑咖啡不仅是打工人的「续命神器」,更是健身房和体育场上的「新宠」,运动前来上一杯黑咖啡,更是不少减肥达人的常规操作。

     

    黑咖啡虽然广受喜爱,但总有传言说常喝咖啡会缺钙,这是真的吗?

     

    黑咖啡「偷」走了你的钙

     

    咖啡本身是一种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时尚饮品,但由于咖啡因的利尿和促进交感兴奋作用,抑制了肾脏对钙离子再吸收,因而加速了体内的钙随尿液排出体外。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指出,饮过多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那么,究竟饮用多少咖啡才算过量呢?

     

    既往研究普遍认为,对于普通人群咖啡因摄入量≤ 300 mg是相对安全的(需包括茶、可乐、功能饮料等所有咖啡因来源)。也就是说,每天喝1~2杯咖啡问题不大,把握好量很重要。

     

    但是,如果生活中习惯把咖啡当水喝,或者在减肥中过度节食、营养素摄入不足,补钙就需要尽早安排起来。

     

    钙元素不足,身体会发生什么?

     

    钙在身体中扮演重要角色

     

    钙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也是维持细胞生理功能、新陈代谢和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的关键物质。此外,钙还参与调节体液酸碱平衡、凝血功能和激素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长期缺钙可引起儿童佝偻病、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异常骨代谢疾病,以及孕期妈妈营养缺乏、胎儿生长发育不良等健康隐患。

     

    体内的钙库早补早受益

     

    缺钙是老年人的专利,与年轻人无关,所以上了年纪再补,相信不少人会陷入类似的健康误区。

     

    事实上,儿童和青春期的骨骼飞速发育,也是体内「钙库」骨峰值达标的关键时期。在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需要通过膳食和生活方式调节,尽早在「钙库」里多存些钙储备。

     

    当然,如果在中青年时期重视不够,从此刻开始重视钙健康也不算晚,越早开始补充获益越多。

     

    补钙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能一次性大量补钙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元素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d,50岁及以上人群增加至1000mg/d。

     

    但当前,我国仍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问题——营养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 mg/d,故尚需补充元素钙 500~600 mg/d。

     

     

    需强调的是,超大剂量、单次补充不可取。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钙吸收,还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无形中增加肾结石、心血管疾病风险。

     

    建议采用分次适量、合理分配的原则,更有助于体内血钙水平维持稳定。

     

    维生素D与钙同补:1+1>2

     

    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维生素,帮助促进钙磷的主动吸收并减少流失,更高效地改善骨代谢。

     

    生物活性形式的维生素D包括胆钙化醇(维生素D3)和麦角骨化醇(维生素D2),人体获取维生素D主要来源为日常饮食和阳光照射(后皮肤内合成)。

     

    因此,提醒爱喝咖啡、又很少机会晒太阳的小伙伴们——维生素D跟不上,补钙效果注定会大打折扣。

     

    这些食材不是补钙首选

     

     

    科学补钙,事半功倍

     

    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和绿叶蔬菜(需焯水去草酸)等都是优质的膳食来源钙,但如果正处于减重期进食量不够、食欲欠佳或者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建议额外补充钙制剂。

     

     

    坚持户外运动有助于改善骨密度、维持骨结构,反之,运动强度本身也为钙的补充提出了更高要求,钙和维生素D含量达标才能为安全运动全程保驾护航。

     

    婴幼儿、孕产妇、围绝经期女性、老年人等都是用钙大户。在给家人选择钙补充剂时,要多多关注不同制剂的特点。

     

    1. 碳酸钙:含钙量和吸收率都很优秀,但对于部分敏感群体易出现消化道不适、便秘等问题;

    2. 枸橼酸钙:水溶性较好,同时能降低肾结石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Tabrizi R, Saneei P, Lankarani KB, Akbari M, Kolahdooz F, Esmaillzadeh A, Nadi-Ravandi S, Mazoochi M, Asemi Z. The effects of caffeine intake on weight lo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9;59(16):2688-2696. doi: 10.1080/10408398.2018.1507996. Epub 2018 Oct 18. PMID: 30335479.
    [2]Guest NS, VanDusseldorp TA, Nelson MT, et 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 position stand: caffeine and exercise performance. J Int Soc Sports Nutr. 2021;18(1):1. Published 2021 Jan 2. doi:10.1186/s12970-020-00383-4
    [3]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3963-3982.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18.
    [4]中国康复医学会,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等. 骨质疏松症康复指南(上)[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11):1265-1272.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9.11.001.
    [5]曹清明,王蔚婕,张琳,等.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践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解读[J]. 食品与机械,2022,38(6):22-29. DOI:10.13652/j.spjx.1003.5788.2022.60050.
     [6]<中国学校卫生>编辑部.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行业标准发布[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11):1.
    [7]Holick MF, Binkley NC, Bischoff-Ferrari HA, Gordon CM, Hanley DA, Heaney RP, Murad MH, Weaver CM; Endocrine Society. Evaluat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1 Jul;96(7):1911-30. doi: 10.1210/jc.2011-0385. Epub 2011 Jun 6. Erratum in: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1 Dec;96(12):3908. PMID: 21646368.
    [8]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8,34(3):187-200. 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8.03.002.
  • 如何推拿治疗失眠?

     

    推拿治疗失眠在临床有很好的效果,所以自我推拿头部穴位不失为自我保健、改善睡眠的良好办法。

     

    中医学认为, 失眠是阳不入阴, 神不守舍所致。《景岳全书·不寐》说“ 盖寐本阴, 神其主也, 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而张仲景云:“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注。”脑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 五脏六腑之精气血通过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上达于头面部, 濡养脑髓孔窍。据《灵枢·经脉》记载,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的颊部与颈部; 阴经中除手少阴经与足厥阴经直接上行头面外,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表里的阳经之后到达头面部。

     

    而任脉与督脉更是总督全身阴阳之气而行于头正中。所以,头面部总领一身阳气又络全身阴气。通过推拿这些穴位,能使头部经脉气血流畅,阴阳平衡,神有所主,心神得安,从而使患者睡眠得以良好纠正。故可以通过推拿头面部,调节阴阳,治疗失眠。

     

     

    针灸如何治疗失眠呢?

     

    不是所有的失眠都能用针灸治。一般来说,病情轻、时间短,效果较好。针灸有很好的镇静、安神效果,但只是对症治疗。如果是器质性疾病、严重心理疾病引起的失眠,只能作为辅助治疗。除了普通针刺,还可以使用揿针、耳穴压豆。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人一但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的话,就比较容易产生睡眠障碍,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睡眠障碍针灸疗法治疗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那针灸什么穴位能够治疗睡眠障碍呢?我想大家一定都想知道吧,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下文了解一下治疗睡眠障碍应该针灸什么穴位吧。

     

     

    如果想要靠针灸的方法来缓解睡眠障碍的症状的话,大家可以试试在百会穴进行针灸,平常的时候如果感觉到睡眠不好的话,也可以多按一按百会穴,这样是可以起到帮助睡眠的作用的,但是具体的针灸穴位,大家还是要去医院,向医生询问比较好,听从医生的建议,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一般情况下来说,之所以会出现睡眠障碍,大多都是因为患者给自己的心理压力过大而引起的,所以如果想要缓解睡眠障碍的症状,大家在平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学着消除一切不良情绪,以平稳的心态去待事对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要在卧室营造出良好的睡眠氛围,这样睡眠障碍的问题就会慢慢的得到改善。

     

    另外大家在平常的时候也可以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或者说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这样也是可以有效的起到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的,不过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睡觉前不要喝饮料,可以适当的喝一些牛奶来帮助睡眠。

  • 经常有人睡了一觉起来发现头发秃了一块,我们常把这种情况叫做“鬼剃头”。鬼剃头,学名又叫“斑秃”。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脱发区没有炎症反应,也没有自觉症状,除头皮,斑秃也可以发生在眉毛、腋毛和阴毛。斑秃的发病与遗传和自身免疫有关。此外,精神紧张、焦虑也是常见的诱因。这种疾病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疼痛感,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但随病情逐渐加重,脱发区域会逐渐变大,甚至导致全身毛发脱落,对患者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斑秃的病程较长,但预后较好,越早介入治疗,治愈几率越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疾病。

     

     

    一、斑秃的类型可以分为哪几种呢?

     

    斑秃可根据根据毛发受累范围分为三类:

    局限性斑状斑秃:一般表现为1~10cm左右、边界清楚的斑片状脱发。


    全秃:斑秃持续发展导致全部头发脱落,则称为全秃。


    普秃:全秃持续发展导致全身毛发脱落,则称为普秃。


    二、斑秃的原因有哪些呢?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或不稳定、神经精神因素被认为是重要相关因素。不少病例发病前有神经精神创伤,如长期焦急、忧虑、悲伤、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等现象。有时病人在病程中,这些精神因素可使病情迅速加重。

     

    遗传因素:遗传是诱发斑秃的主要原因之一,由遗传因素引起斑秃的概率接近25%。


    自身免疫:数据显示,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生斑秃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很多,推测与斑秃患者体内存在的自身抗体有关。

     


    局部刺激:头皮部位的感染和创伤可引起毛囊细胞受损,出现斑秃。

     


    三、哪些人容易发生斑秃,需要多加注意呢?

     

    斑秃可发生在任何人群当中,即便是平素健康的人,发病概率也在1‰左右。从整体上看,斑秃的发病概率在1.7%左右,斑秃中有25%左右的患者由遗传因素引起。同时以下人群要多加注意斑秃的发生。

     

    免疫功能异常患者:斑秃患者毛发发生的病理性改变为毛囊免疫豁免机制被破坏。


    有家族病史患者:斑秃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倾向,双胞胎同时患有斑秃的概率超过50%。


    精神异常患者:精神异常、心理因素、情绪应激会影响到内分泌,增加斑秃的发作概率。

  • 为什么要采集不同来源的血液标本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流体组织。血液在沟通内外环境及机体各部分之间、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多种物质的运输、免疫、凝血和抗凝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用于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标本按来源可分为动脉血、静脉血和末梢血。不同来源血液标本所含物质浓度不全相同。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运送的血液称为动脉血,含氧较多,呈鲜红色。

     

     

    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0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可反映肺通气状态。

     

    静脉血起于毛细血管静脉端,在向心回流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其属支,逐级汇合注入心房,呈暗红色。静脉血与动脉血差异最大的是PaO2,其他诸如pH、血细胞比容、乳酸、血浆氨、葡萄糖等也存在差异。末梢血采自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之间呈网状的微细血管,管壁薄,血流慢,有选择通透性,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生理状况下,血液化学成分含量波动范围小,如血液中某些成分在较长时间或较大幅度波动且超过正常范围,则反映体内某些代谢失常或重要脏器发生病变。采集不同来源的血液,可为临床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判断提供各自不同而有用的信息。

     

    为什么血液标本有不同类型

     

    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标本分为全血、血浆和血清,不同类型标本所含物质不全相同。

     

    ①全血:由液态血浆与混悬在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组成;

     

    ②血浆:离体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有形成分后所得的浅黄色上清液;

     

     

    ③血清:不加抗凝剂的离体血液自然凝固后或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上清液。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参与血液凝固的成分在量和质上的不同。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经常要采集全血、血浆及血清三种血液标本。

     

    静脉全血用于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动脉全血用于血气分析;血浆标本因不必等候血液凝固即可分离出血浆,适用于急诊检查;血清标本用于生化、免疫学等检查。

  • 宝宝出汗是常见的现象,但宝宝出虚汗且身上发凉的情况却让许多家长感到担忧。这种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宝宝出虚汗身上发凉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宝宝,家长们对宝宝的饮食非常关注。然而,过度关注可能导致宝宝的饮食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营养摄入。这会导致宝宝出现偏食、挑食等问题,进而引发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宝宝抵抗力较弱,容易出汗。

    其次,贫血也是导致宝宝出虚汗身上发凉的原因之一。贫血会导致宝宝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不足,从而影响氧气运输。这会导致宝宝出现乏力、出汗等症状。如果宝宝玩耍或走路后出现全身无力、出汗增多、嘴唇发白等情况,建议家长带宝宝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贫血。贫血可以通过补血治疗得到改善,宝宝的出汗情况也会随之好转。

    此外,缺乏钙也是导致宝宝出虚汗身上发凉的原因之一。宝宝出生时,身体排汗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完善。如果宝宝缺钙,会导致毛细血管过于活跃,轻微的活动就会引发出汗。此时,家长可以给宝宝补充适量的钙剂,以改善出汗情况。

    除了上述原因,环境温度较低、感冒等也可能导致宝宝出虚汗身上发凉。此外,一些严重的疾病,如急性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也可能导致宝宝出汗增多、身体发冷。如果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

    总之,宝宝出虚汗身上发凉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如果宝宝出现持续出汗、身体发凉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诊断和治疗。

  • 大鱼际抽搐,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肌肉疲劳、局部运动性癫痫、肌肉痉挛、缺钙等。

    大鱼际位于手掌大拇指根部,是一个由肌肉、血管和神经组成的复杂结构。当大鱼际出现抽搐时,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1. 肌肉疲劳: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或运动可能导致肌肉过度使用,引发肌肉疲劳。这会导致局部气血循环不畅,进而引发肌肉痉挛和抽搐。缓解肌肉疲劳的方法包括按摩、针灸、保暖以及避免接触凉水。

    2. 局部运动性癫痫:青少年出现右手大鱼际间断性抽搐,可能是局部运动性癫痫的表现。早期症状可能包括手掌、手指、口角等部位快速肌肉抽搐,并可能伴有全身肌痉挛。此时应及时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和脑电图检查,以排除癫痫的可能。

    3. 肌肉痉挛:过度用力或寒冷刺激可能导致肌肉痉挛。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保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工作和少吃刺激性食物,以预防肌肉痉挛。

    4. 缺钙:缺钙也可能导致大鱼际抽搐。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可以帮助改善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为了预防大鱼际抽搐,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包括早睡早起、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戒烟戒酒以及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如登山、跑步、游泳、跳舞等。这些活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并保持乐观的心态。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大鱼际抽搐的症状,请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宝宝惊吓反应是常见的生理现象,尤其是在新生儿和婴儿阶段。这种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环境刺激、维生素D或钙缺乏等。

    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是导致婴儿惊吓反应的常见原因。婴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较弱,因此容易被突如其来的刺激吓到。例如,突然的噪音、强光或温度变化都可能导致婴儿惊跳或哭泣。

    此外,环境刺激也是导致婴儿惊吓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尽量避免给宝宝带来过度的刺激。例如,不要在宝宝睡觉时大声喧哗或播放噪音较大的音乐,避免宝宝受到强光刺激等。

    维生素D或钙缺乏也可能导致婴儿出现惊吓反应。维生素D和钙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导致宝宝出现惊跳、多汗、抽搐等症状。

    为了缓解宝宝的惊吓反应,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为宝宝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 避免给宝宝过度刺激。
    • 定期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 在宝宝睡觉时,可以适当给宝宝按摩,帮助宝宝放松。
    • 如果宝宝出现频繁的惊跳或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癫痫等疾病。

    总之,宝宝惊吓反应是常见的生理现象,家长需要了解其成因和应对方法,以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 大腿肌肉跳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为您解析大腿肌肉跳动的原因、预防和治疗,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症状。

    一、大腿肌肉跳动的原因

    1. 过度疲劳

    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如跑步、健身等,会导致大腿肌肉过度疲劳,从而引发肌肉跳动。此外,剧烈运动后,肌肉释放大量乳酸,也可能导致肌肉酸痛、抽搐和痉挛,进而引起肌肉跳动。

    2. 缺钙或受寒

    缺钙会导致下肢肌肉和神经兴奋性增强,出现大腿肌肉跳动的症状,尤其是在夜间睡觉时。受寒也可能导致肌肉跳动,因此要注意保暖。

    3. 神经调节异常

    神经调节异常也可能导致大腿肌肉跳动,如感染性疾病、肌肉功能障碍等。

    二、预防大腿肌肉跳动的方法

    1. 适当休息

    避免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让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复。

    2. 补钙和保暖

    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 健康饮食

    保持健康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肌肉的健康。

    4. 热敷和按摩

    适当进行热敷和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预防肌肉跳动。

    三、治疗大腿肌肉跳动的方法

    1. 热敷

    使用暖水袋或热毛巾对大腿肌肉进行热敷,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减轻肌肉跳动。

    2. 按摩

    适当进行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预防肌肉跳动。

    3. 口服神经营养类药物

    对于神经调节异常引起的肌肉跳动,可口服神经营养类药物进行治疗。

    4. 医院就诊

    如果大腿肌肉跳动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新生儿惊跳反应,又称新生儿惊跳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该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正常生理反应、受到惊吓、缺钙等。

    一、正常生理反应

    对于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的新生儿来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相对较高,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如响声、震动等。这些刺激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从而导致新生儿出现惊跳反应。这种反应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二、受到惊吓

    新生儿在睡眠中受到惊吓,如家人突然大声说话、电视声音过大等,也可能导致惊跳反应。这种情况下,新生儿的神经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自身安全。

    三、缺钙引起

    新生儿体内缺钙也可能导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引起惊跳反应。此外,缺钙还可能伴有出汗、秃顶等不适症状。

    四、预防和处理

    为了预防和减轻新生儿的惊跳反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新生儿睡觉前用床单包裹,以减少外界刺激。
    • 在新生儿身边放一些柔软的玩具或安抚奶嘴,以分散其注意力。
    • 避免在新生儿睡觉时大声说话或播放高音量的音乐。
    • 定期给新生儿补充钙质,如通过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或服用钙剂等方式。
    • 如果新生儿经常出现惊跳反应,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新生儿惊跳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了解其成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更好地照顾新生儿。

  • 四肢颤抖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四肢颤抖的常见原因及其相关内容:

    1、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该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静止性震颤,表现为在静止时出现的肢体不自主颤抖。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左旋多巴、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2、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部、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震颤。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普萘洛尔、阿罗洛尔、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3、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疾病,表现为肌肉突然、不自主的收缩,常伴有疼痛和僵硬感。肌肉痉挛的原因很多,包括寒冷、过度劳累、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肌肉痉挛的方法包括休息、热敷、按摩、药物治疗等。

    4、缺钙: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对维持骨骼健康、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缺钙会导致肌肉痉挛、四肢麻木、骨质疏松等症状。补钙的方法包括饮食补钙、药物治疗等。

    5、精神压力大: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引起四肢颤抖等症状。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包括适当运动、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

    建议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小腿疼痛,尤其是不能走路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受凉、劳累、肌肉痉挛、拉伤以及外伤等。

    1. 受凉与劳累: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或过度劳累可能导致小腿肌肉受凉,引发肌肉酸痛和疼痛。此时,应注意保暖,适当休息,并可通过热敷、理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2. 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是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可能导致小腿肌肉疼痛。缓解肌肉痉挛的方法包括:按摩、伸展运动、局部热敷等。

    3. 拉伤:剧烈运动或不当动作可能导致小腿肌肉或肌腱拉伤,引起疼痛。拉伤的处理方法包括:早期冰敷、中期热敷、后期康复训练。

    4. 外伤:跌倒、碰撞等外伤可能导致小腿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引起剧烈疼痛。此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治疗。

    5. 其他原因:下肢静脉曲张、神经压迫等也可能导致小腿疼痛。若疼痛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事项,以预防小腿疼痛:

    1.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休息。

    3. 加强小腿肌肉锻炼,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4.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5.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 身体不断抽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身体抽搐的常见原因:

    1、受凉:寒冷的天气或环境会导致人体体温下降,身体为了维持体温,会出现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现象。尤其在冬季,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出现身体抽搐的情况。

    2、缺钙: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对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人体缺钙时,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肌肉抽搐,身体出现抽搐现象。可以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方式来改善。

    3、电解质紊乱:电解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会导致肌肉抽搐,身体出现抽搐现象。应及时补充电解质,必要时需就医治疗。

    4、癫痫发作: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癫痫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治疗癫痫主要采用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5、其他原因:如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压力等也可能导致身体出现抽搐现象。

    为了预防身体抽搐,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3、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

    4、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5、注意饮食均衡,补充必要的营养素。

    当出现身体抽搐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下肢痉挛,也称为下肢抽搐,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痉挛现象。引起下肢痉挛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缺钙、癫痫、寒冷刺激、过度疲劳以及腰椎疾病等。

    首先,缺钙是导致下肢痉挛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体内钙水平下降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会升高,从而引发下肢神经肌肉的不自主抽搐。

    其次,癫痫病患者在局限性发作时也可能出现下肢抽搐的症状。此外,下肢受到寒冷刺激、过度疲劳以及腰椎疾病等也可能导致下肢抽搐。

    下肢痉挛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可表现为下肢或上肢抽搐、人无意识、舌咬伤、口吐白沫、双眼上翻等。部分患者常在睡眠中发作,通过动态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对于老年患者,血钙较低也可能引起下肢抽搐,并伴随疼痛感。补钙后症状可得到改善。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和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也可能出现下肢抽搐症状。

    针对下肢痉挛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补钙:对于因缺钙引起的下肢痉挛,可以通过补充钙剂来改善症状。

    2. 保暖:注意保暖,避免下肢受到寒冷刺激。

    3.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户外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4. 热敷:在抽搐缓解后,可进行热敷处理,缓解肌肉紧张。

    5. 医院就诊:若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接受专业治疗。

    总之,下肢痉挛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痉挛现象,了解其原因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腿抽筋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治疗药物的选择也因病因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腿抽筋病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1. 缺钙引起的腿抽筋:

    - 缺钙是导致腿抽筋的常见原因之一。此时,可以通过补充钙剂来缓解症状。常见的钙剂包括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和碳酸钙等。这些药物具有溶解度高、对肠胃刺激较小的优点。然而,长期使用碳酸钙可能会引起高钙血症和便秘。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鲜奶、虾皮、豆制品、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鱼肝油等,有助于促进钙质的吸收,从而缓解抽筋症状。

    2.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腿抽筋:

    -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坐骨神经受到压迫,进而引发腿抽筋。治疗时,可以口服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和甲钴胺,以及改善循环的药物,如尼莫地平和前列地尔等。此外,进行腰部和臀部的热敷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抽筋症状。综合治疗还包括理疗、牵引和针灸等方法。患者平时应避免久坐,每隔30-40分钟起身活动,并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如游泳和平板支撑等,以增强腰背肌力量,预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3. 运动过度或寒冷刺激引起的腿抽筋:

    - 运动过度或寒冷刺激也可能导致腿抽筋。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放松膝关节,将其拉伸至平直状态来迅速缓解症状。如果难以缓解,可以及时采用按摩或理疗等方法促进恢复。此外,在锻炼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注意保暖,可以有效预防腿抽筋的发生。

    总之,腿抽筋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个体化选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并注意日常保养,以促进病情恢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