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富氧弱碱性水是产品忽悠?

富氧弱碱性水是产品忽悠?
发表人:刘朝阳

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许多声称具有特殊功效的“神奇”产品,其中“富氧弱碱性水”便是其中之一。这类产品宣称通过特殊技术处理,使水中溶解氧和碱性度大幅提升,能够补充人体所需氧气,调节人体酸碱平衡,从而达到改善健康、预防疾病的效果。

然而,这些宣传语看似诱人,实则缺乏科学依据。事实上,水中溶解氧和碱性度的提升,并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人体所需的氧气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获取,而非消化道;而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调节,则是由肾脏、肺脏、胃等多种器官共同完成的,并非简单的水的酸碱度可以调节。

此外,一些声称“富氧弱碱性水”具有治疗疾病功效的产品,更是毫无根据。例如,一些产品宣传可以治疗癌症、心脏病、肺病等严重疾病,但这些宣传语并未得到科学证实。事实上,任何疾病的治疗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盲目相信“神奇水”的治疗功效,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富氧弱碱性水”等类似产品时,应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跟风。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才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 查看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
  • 查看产品标签上的生产许可证号、执行标准等信息,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 查看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功效、适用人群、用法用量等信息。
  • 不要盲目相信产品的广告宣传,要理性对待产品的功效。
  • 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监管部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溺水急救之自救篇

      在炎炎夏日,游泳成为许多人的消暑方式,然而,溺水事故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溺水事故的发生更加令人担忧。因此,了解溺水急救知识,尤其是自救方法,对于保障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救方法

      1. 对于不熟悉水性的人来说,一旦发生意外落水,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乱动。正确的自救方法是: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迅速踢掉鞋子,放松身体,等待浮出水面。这时,由于人体比重较轻,会自动上浮。当身体上浮时,要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这样口鼻会最先浮出水面,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

      2. 对于会游泳的人来说,遇到手足抽筋的情况较为常见。这通常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水温偏低或长时间游泳过度疲劳等原因引起的。当小腿抽筋时,可以尝试仰泳体位,用单手抓住患侧的大拇指,进行抽背屈方向牵拉,然后按捏患侧腿肚子,缓解痉挛。若手腕部肌肉痉挛,可以尝试手指上下屈伸,另一只手辅以按捏。

      二、注意事项

      1. 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样会消耗更多体力,增加危险。

      2. 当救助者出现时,要保持冷静,听从指挥,不要盲目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

      三、日常保养

      1. 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避免因肌肉紧张而导致抽筋。

      2. 游泳时要注意水温,避免因水温过低而引发抽筋。

      3. 游泳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因疲劳而导致溺水。

      4. 在湖泊、江河等水域游泳时,要了解水情,避免发生意外。

  • 夏天来临,许多人选择到水域边消暑纳凉,然而游泳安全不容忽视。本文将针对溺水这一紧急情况,从疾病预防、自救方法、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远离溺水危险。

    一、溺水的原因与症状

    溺水是因呼吸道被水或其它液体阻塞,导致缺氧窒息的一种紧急情况。常见原因包括:游泳技能不足、水下情况复杂、精神因素等。溺水者初期症状可能包括:呛水、咳嗽、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 保持冷静:遇到溺水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恐慌。尽量放松身体,尽量保持面部朝上,让头部露出水面。

    2. 寻找漂浮物:寻找身边的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等,抓住它们作为自救工具。

    3. 仰泳自救:在水中保持仰泳姿势,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

    4. 拉伸腿部:在水中,可用手拉住岸边或同伴,用腿部力量将身体推出水面。

    三、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1. 紧急呼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

    2. 清除呼吸道:将溺水者头部侧向,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

    3. 进行心肺复苏:如溺水者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四、预防溺水,从我做起

    1. 学会游泳:提高自身游泳技能,降低溺水风险。

    2. 选择安全水域:选择有救生员监管、水域条件良好的游泳场所。

    3. 遵守游泳规则:不在水域边缘玩耍、不酒后游泳等。

    4. 关注儿童安全:看护好儿童,避免他们单独在水域玩耍。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误吞异物、溺水等。针对这些情况,很多人可能会采用“倒立控水”的方法进行自救或互救。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能救人,反而可能会延误抢救时间,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倒立控水”。当人误吞异物或溺水时,身体会本能地通过咳嗽、呕吐等方式将异物或水分排出体外。而“倒立控水”就是通过倒立姿势,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水分或异物更容易从口腔排出。

    然而,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风险。首先,倒立控水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病情。其次,倒立控水并不能有效排出异物或水分,反而可能会使异物或水分进入气管,造成窒息。最重要的是,倒立控水会延误最佳抢救时间,使患者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那么,当遇到误吞异物或溺水等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以下是一些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1. 误吞异物: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然后,鼓励患者咳嗽,尝试将异物咳出。如果咳嗽无效,可以尝试刺激咽部,诱导患者呕吐。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2. 溺水:首先,立即将患者从水中救出,清除口鼻内的异物。然后,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意识或急救人员到来。

    总之,倒立控水并不能救人,反而可能会延误抢救时间,害人不浅。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 在每年发生的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溺水是造成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随着夏季的来临,中小学生发生溺水事故又进入了高发期,近期已陆续发生多起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有的是学生在上学途中到池塘边捉鱼虾时失足溺水,有的是在双休日学生到桥上玩时不慎掉入水中溺死,有的是学生在放学路上到池塘游泳时溺水。这些溺水事故的发生,给死亡学生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

    溺水不仅会造成生命的丧失,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和经济负担。因此,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中小学生溺水安全教育,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多项措施。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通过播放安全教育光盘、开展主题班队会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学生深入开展一次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村)的联系,共同做好中小学生校外游泳安全工作。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家庭访问、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社区(村)在江(河)边、湖边、水塘边等设立安全警示牌,在事故多发地设立义务监督管理员,确保学生安全。

    除了加强安全教育,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如遇到溺水情况,要立即大声呼救,寻找救生工具等。

    2. 加强监管:学校、家长、社区(村)要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监管,确保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双休日、节假日期间等脱离学校和老师监管的时段,安全度过。

    3. 建立健全救援机制:在溺水事故多发地区,要建立健全救援机制,确保一旦发生溺水事故,能够迅速展开救援。

    4. 加强水域安全管理:加强对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的管理,禁止在危险水域游泳、嬉戏。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能够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   游泳,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夏季运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儿童,更需要我们加强防范意识。为了保障游泳安全,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

      1.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前往不熟悉、水质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域游泳。选择有救生员、设施完善、安全措施到位的游泳池或海滩。

      2. **结伴同行**:避免独自一人游泳,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应结伴同行,互相监督,共同保障彼此安全。

      3. **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应避免游泳,以免发生意外。游泳前应充分热身,避免因水温过低导致的抽筋等意外。

      4. **掌握游泳技能**:不会游泳的人应先学习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游泳时不要逞能,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5. **了解急救知识**: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6. **保持警惕**:游泳时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发生溺水事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游泳安全。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溺水作为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将围绕溺水这一话题,从溺水原因、预防措施、急救方法等方面进行科普,以提高公众的防溺水意识。

    一、溺水原因

    1. 水域环境复杂: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环境复杂,存在漩涡、暗流等危险因素,容易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2. 缺乏安全意识:部分人群缺乏安全意识,在游泳、戏水时麻痹大意,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3. 水性不好:不会游泳或水性不好的人在水中容易慌乱,难以自救,导致溺水。

    二、预防措施

    1.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水上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避免在危险水域游泳、戏水。

    2. 学会游泳:掌握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降低溺水风险。

    3. 配备救生设备:在游泳时配备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4. 注意水域环境:在游泳、戏水时,注意观察水域环境,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三、急救方法

    1. 立即呼救: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即大声呼救,寻找救生设备。

    2. 就地救助: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尝试将溺水者救起。

    3. 人工呼吸:将溺水者救起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通畅。

    4. 就医治疗:将溺水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防止病情恶化。

    总之,溺水事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提高安全意识,掌握自救技能,是预防溺水事故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其中一些情况可能会涉及到生命的抉择。比如,当儿女同时落水时,母亲该先救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复杂的道德、情感和生存问题。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背后的道德困境。在传统观念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为了保护子女,父母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因此,在儿女同时落水的情况下,父母往往会优先考虑救自己的子女。然而,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父母应该先救年幼的子女,因为年幼的子女生存能力较弱,更需要得到保护。也有人认为,父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先救谁,比如考虑子女的生存能力、身体状况等因素。

    除了道德困境,这个问题还涉及到情感因素。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处于危险之中时,往往会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焦虑。这种情感上的挣扎会使他们在救孩子时更加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学会冷静思考,尽量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困境呢?首先,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尽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其次,我们要学会基本的自救和救人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或救助他人。最后,我们要保持冷静,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从医学角度分析,在儿女同时落水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救援?这需要专业的救援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儿女同时落水,先救谁?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权衡利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 随着夏季的到来,儿童溺水事件也进入高发期。近日,一种名为‘倒背法’的溺水急救方法在朋友圈流传,称只要溺水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救活。然而,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甚至可能延误救治。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儿童溺水急救的正确方法,帮助您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溺水的情况。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溺水超过50万例,其中约有37万人死于溺水。在我国,溺水是0~14岁少年组排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同时也是排意外伤害死亡人数的第三位死因。因此,掌握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那么,当儿童发生溺水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急救呢?首先,要保持冷静,立即将儿童从水中救出。然后,检查其呼吸和心跳,如果儿童没有呼吸和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对于儿童心肺复苏,与成人有所不同。婴幼儿(1-3岁)采用单掌按压法,儿童(大于3岁)采用双掌按压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按压部位:胸骨下部,乳头连线中点。

    2. 按压方法: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3. 清理口鼻:清理口鼻内的分泌物和异物。

    4. 开放气道: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下、向后压,使头后仰。另一只手手指放在下颏处,向上抬。

    5. 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立即2次有效人工呼吸。

    6.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儿童恢复呼吸或心跳。

    除了心肺复苏,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将儿童平躺在硬板上,保持呼吸道畅通。

    2. 给予儿童保暖,避免体温过低。

    3. 及时将儿童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此外,预防儿童溺水也非常重要。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避免儿童单独靠近水域。同时,可以教会儿童一些基本的自救技能,如游泳、漂浮等。

  • 在现实生活中,溺水事件往往不像电影中那样戏剧化。从呛水到真正溺水的过程非常短暂,溺水者很少发出求救声或挥手。家长和成人在岸边玩手机,孩子却可能在眼皮底下溺亡,这样的新闻令人震惊,也提醒我们不要误解真实的溺水状态。溺水是1至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尤其1-4岁和11-14岁是高危年龄段。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了95%以上。除了自然水域,游泳池、水上乐园等配有救生员和安全设备的场所也可能成为溺水的高危区域。现实中,很多人对溺水急救的认知存在误区,比如倒挂控水、艾灸肚脐等,这些方法不仅不能有效救人,还可能加重伤情。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遵循A-B-C原则,即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预防溺水比急救更重要,外出游玩时要注意安全,做好监管工作,避免悲剧发生。

  • 在动作电影中,急救镜头常常让观众紧张刺激。然而,这些镜头中的急救方法是否正确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专家针对最近两部热门电影《红海行动》和《芳华》中的医疗场景进行了点评。

    在《红海行动》中,一位战士被金属锐器穿透,战友将其拔出后获救。专家指出,在院前急救实践中,通常不会当场拔出大型异物,以免造成严重出血或开放性伤口。

    而在《芳华》中,一位同志脚底磨出水泡,队友用针挑破。专家建议,小水泡最好不要挑破,以免感染;大水泡在无脓液的情况下可以挑破,但需消毒后操作。

    此外,专家还对溺水、胸外按压、手臂动脉创伤等场景进行了点评,提醒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正确急救方法。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