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药材造假呈现新动向 手段专业行家都看不出来

中药材造假呈现新动向 手段专业行家都看不出来
发表人:生物医疗创新站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乱象丛生,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本文将深入剖析中药材造假的新动向,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造假手段升级,专业程度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材造假手段也不断升级,一些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造假,使得造假行为更加隐蔽,专业程度更高。例如,利用现代化学合成技术合成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再进行加工处理,以假乱真;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中药材进行掺杂使假,使得造假行为更加难以察觉。

二、产业链完善,分工明确

中药材造假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包装销售到市场流通,各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负责。这种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使得造假行为更加难以打击,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三、医生和药厂参与,利益链条复杂

一些医生和药厂也参与到中药材造假活动中,使得利益链条更加复杂。医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造假行为提供便利,药厂则通过购买廉价中药材降低生产成本,从中谋取利益。

四、对策建议

1.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打击力度;2. 建立健全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3. 提高中药材行业标准,严格准入门槛;4. 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5. 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中药材造假的认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药物中毒疾病介绍:
药物中毒,是指短时间内误服或服药过量、注射药物过量引起的药物累积导致的中毒。以服用和静脉注射中毒,最为常见。最常见的中毒原因是自杀。严重者会迅速危及生命,其主要中毒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发绀等症状。需要尽快处理,短时间内排出毒物,紧急情况需要心肺复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我国政府不断完善药品监管政策,推动药品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药品安全问题,将食品药品安全写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药品监管。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制定了《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要求,为药品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加强药品注册管理

    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强化了药品的安全性要求,严把药品上市关,从源头上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3. 加强药品生产监管

    我国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严格的认证制度,要求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才能生产药品,确保药品生产过程符合规范。

    4. 加强药品流通监管

    我国对药品流通企业实施严格的资质审核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能从事药品经营活动,确保药品流通环节的安全。

    5. 加强药品使用监管

    我国对医疗机构和药品使用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求其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能从事药品使用工作,确保药品使用环节的安全。

    二、加强药品注册管理,提高药品质量

    药品注册是药品上市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了提高药品注册质量,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加强审评审批制度

    我国对药品注册申请实施严格的审评审批制度,确保药品注册申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加强技术审评

    我国对药品注册申请进行技术审评,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药品上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加强临床试验管理

    我国对药品临床试验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临床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4. 加强信息公开

    我国对药品注册信息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药品注册工作的透明度。

    三、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保障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1.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我国建立了全国性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

    2. 加强监测网络建设

    我国在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3. 加强监测数据分析

    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和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为药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信息共享

    我国与各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共享,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效率和水平。

    总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药品安全问题,不断完善药品监管政策,加强药品监管工作,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虚假广告、夸大宣传等违法行为也日益猖獗。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5年7月发布了第四期违法药品广告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虚假广告,理性消费。

    本期警示中,湖北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66条次,违法医疗器械广告17条次,违法保健食品广告144条次。其中,以下几款产品因违法情节严重、违法广告频次高,被列为重点警示对象:

    一、贵州肾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肾元胶囊”,该药品被虚假宣传为能治疗各类肾病,总有效率为99.8%。然而,事实上,该药品仅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所引起的水肿、腰痛、蛋白尿等症状,并不能治疗其他类型的肾病。

    二、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的药品“沙苑子胶囊”,该药品被虚假宣传为能清除前列腺腺管和毛细血管中的垃圾、毒素,打通腺管,排出毒素等。然而,该药品仅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等症状,并不能治疗前列腺疾病。

    三、济南龙马医疗用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国富龙马系列治疗仪”,该治疗仪被虚假宣传为能治疗骨质增生、类风湿、失眠、糖尿病等疾病。然而,该治疗仪仅适用于治疗肌体肌肉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并不能治疗其他疾病。

    四、上海海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保健食品“海维牌欣能胶囊”,该保健食品被虚假宣传为能辅助降血脂。然而,该保健食品仅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保健功能,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五、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的保健食品“地奥R紫黄精片”,该保健食品被虚假宣传为能彻底激发人体生命抗病潜能,消除疾病和衰老的总根源。然而,该保健食品仅具有免疫调节的保健功能,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以上违法广告移交工商部门依法处理。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产品说明书,切勿轻信虚假广告宣传。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理性消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随着暑期来临,儿童安全再次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许多家长认为将孩子留在家中就能保障安全,但事实上,儿童药物中毒已成为家中最常见的儿童伤害之一。根据《2014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显示,药物中毒的比例从2012年的53%上升至2013年的64%,其中误服药物的比例更是高达71.9%。

    儿童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1. 儿童自己误服药品;2. 家中老人药物管理不当;3. 药品存放位置不当;4. 药品包装设计不合理;5. 家长缺乏儿童用药安全意识;6. 医疗机构用药指导不足;7. 儿童好奇心驱使。

    针对儿童药物中毒问题,专家建议:1. 将药品存放于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2. 老年人药物应由家属代为管理;3. 加强儿童用药安全教育;4. 医疗机构应加强用药指导;5. 改进药品包装设计,提高安全性。

    此外,家长还应关注以下事项:1. 药品说明书应清晰易懂;2. 仔细阅读药品标签;3. 注意药品的剂量和使用方法;4. 定期清理过期药品;5. 儿童药物中毒后,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总之,儿童药物中毒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儿童用药安全教育,保障儿童健康。

  •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中药材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7月1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宣布,将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八部委,开展一次大规模的中药材市场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中药材造假现象。

    据了解,中药材造假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中药材种植环节,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种子、农药和化肥,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二是中药材初加工环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对中药材进行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等行为;三是中药材流通环节,部分不法商家通过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手段,销售假冒伪劣中药材。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食药监总局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中药材种植源头监管,严格规范中药材种植行为;二是加大对中药材初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对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持续开展,直至中药材市场秩序得到根本改善。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成为保证药品安全性的重要环节。然而,一些药品企业为了追求利益,不惜篡改试验数据,给患者带来潜在风险。近期,诺华公司旗下的抗高血压药“代文”也卷入了一场数据造假丑闻,引发广泛关注。

    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于7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校松原弘明教授参与诺华公司抗高血压药“代文”的研究涉嫌造假。据悉,该研究存在数据操纵等问题,导致至少有8家日本医院停用该药物。

    据悉,此次涉嫌造假的试验涉及223个病例,其中34人没有患中风等疾病,却被记录为“患病”。此外,还有明明患病却被记录“未患病”的情况,明显存在人为操纵改动。诺华公司对此表示道歉,并承认一名前雇员参与了所有5项试验,其行为超出了公司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代文又名缬沙坦,1999年于中国上市,目前已成为抗高血压领域的领军品种。然而,此次丑闻引发了对该药物安全性的担忧。据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在调查代文是否与可溃疡和水泡的皮疹有潜在联系。诺华公司表示,目前国内并未接到关于服用代文后会导致皮肤问题相关不良反应报告,但若发现相关风险,将立即停止使用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进行推广。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药品安全至关重要。患者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应充分了解其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药品研发和临床试验的监管,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此外,我们也要关注医疗行业的道德伦理问题。药品企业应以患者为中心,秉持诚信原则,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放心使用药物,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 随着冬季的到来,小儿感冒等疾病进入高发期。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生病后需要服用药物,但药物的剂量往往是成年人的几分之一。面对小小的药片,家长们只能依靠手掰来分药,这不仅不安全,也不卫生。

    以肺炎为例,年轻妈妈张雅婷的女儿7个月大,近期因肺炎和食欲不振正在服药。医生开具的甲硝锉一瓶,特别注明了一次1/4片。对于只有1厘米不到的小药丸,要将它平均分为4份,对家长们来说确实是一项挑战。

    调查发现,除了片剂,注射类的儿童药物也存在类似问题。家长们为了购买一瓶儿童药物,往往只能用一次就浪费了。例如,治疗心脏病的“地高辛”药物,在给婴幼儿服用时,需要将直径3毫米都不到的小药片分成二十分之一份,这对家长们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掰药还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例如,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的一种名为“左旋甲状腺素片”的药物,婴幼儿根据体重计算经常要掰到2/5片、3/8片,这对家长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

    专家指出,由于利润低、周期长等原因,许多药厂不愿意生产儿童药。目前,我国市场上儿童专用药缺乏,儿童用药普遍“成人化”,用药安全难以保证。

    小宋是一家大型药厂驻安徽的销售代表,他表示,儿童用药在业内份额较小,如果厂家投入大量资金专门针对儿童用药,回报又非常少,哪个企业愿意去做这个事情呢?

    医生表示,千万不要小瞧尊医嘱分药。与大人不同,孩子对许多药物很敏感,分不好可能导致药物中毒等现象。但说到为何不直接开儿童专用药,医生也有苦衷。以南京市儿童医院为例,目前适合于1岁以上儿童的药物只占1/3,1岁以下的婴幼儿几乎没有适合的药物。

    药师谭家风表示,我们没有其他的剂型可以选择,市面上也没有药可替代销售,厂家很少。医师陈云林建议,包装可以小一点,或者是有方便家长分的剂型出现。

    儿童专用药缺乏,普遍“成人化”急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   近年来,随着儿童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联合国儿童人权宣言,儿童应享有获得适当医疗服务的权利,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儿童健康权的保障明显低于其他儿童人权项目。

      许多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存在误区,例如“小孩吃大人药”的陋习,不仅剂量难以掌握,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为了保障儿童用药安全,以下提供一些建议:

      一、选择儿童专用药

      1. 儿童专用药剂型多样,如咀嚼片、颗粒剂、糖浆等,便于儿童服用。

      2. 儿童专用药剂量精确,避免因剂量过大或过小而对孩子造成伤害。

      3. 儿童专用药口感好,减少孩子用药时的痛苦。

      二、正确计算药物剂量

      1. 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身高)计算药物剂量。

      2. 使用精确的量具量取药物。

      3. 避免将成人药物减量后给孩子服用。

      三、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1. 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2. 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四、合理用药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2. 不要随意给孩子添加药物。

      3. 不要给孩子使用过期药物。

      五、关注用药安全信息

      1. 关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用药安全信息。

      2. 关注医院和医生发布的用药安全信息。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儿童用药安全,让孩子健康成长。

  •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然而,一些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围绕美国FDA对吡格列酮的致癌风险提示,探讨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并提供一些预防和治疗建议。

    一、吡格列酮致癌风险:真相与阴谋

    美国FDA于8月4日发布安全提示,要求在含有吡格列酮成分的药品标签中加入“使用吡格列酮一年以上可能会增加患有膀胱癌的风险”的信息。这一提示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对吡格列酮的安全性产生了疑问。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法国和德国的药品管理部门就查出吡格列酮与膀胱癌的发病率可能存在正向关系,并下达了禁止令。这一消息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吡格列酮安全性的担忧。

    那么,吡格列酮致癌的背后是否有阴谋呢?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吡格列酮与致癌风险存在必然联系。但无论如何,美国FDA的这一提示都提醒我们,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密切关注其潜在风险。

    二、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吡格列酮并非第一个因安全性问题而备受关注的糖尿病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糖尿病药物被曝出存在安全隐患,如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引发肾脏疾病等。这让我们不禁要问,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1. 药物研发:一些糖尿病药物在研发过程中可能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导致上市后出现严重副作用。

    2. 药物监管:药物监管不严格,导致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药物得以上市。

    3. 药物使用: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可能存在不规范用药、剂量过大等问题,从而增加了药物的风险。

    三、预防和治疗建议

    针对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合适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盲目用药。

    2. 规范用药: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

    4.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四、结语

    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关注药物的研发、监管和使用,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同时,患者也要提高警惕,正确使用药物,降低药物风险。

  • 儿童用药安全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用得恰当可以救命,用得不当却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本文将探讨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保障孩子的健康。

    首先,家长们在给孩子用药时,一定要遵医嘱,切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有些药物说明书上标注“儿童酌减”,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随意减少剂量。例如,8个月大的宝宝欢欢因感冒服用速效伤风胶囊后出现抽搐,就是因药物过量导致的严重后果。

    其次,家长们要了解不同药物的特性,避免误用。例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药物,因可能造成听力损伤,在儿童中使用时应格外谨慎。此外,尼美舒利等退热药,12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那么,如何计算儿童药物剂量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1. 按体重计算:根据药物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范围,结合孩子体重进行计算。例如,头孢克肟颗粒,每次按1.5~3毫克/千克体重服用。

    2. 按年龄计算:部分药物说明书上标注了不同年龄段的剂量,如泰诺林混悬滴剂,2~3岁儿童每次1~1.5毫升。

    3. 以成人剂量为基数折算:计算公式为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千克)/50。

    4. 以体表面积计算:适用于对剂量要求非常严格的药物,如抗癌药。

    最后,家长们要关注儿童用药的新指南。2012年,《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正式发布,为家长们提供了更权威的用药参考。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药片,那么,这些药片为什么要上色呢?其实,药品上色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背后还蕴含着很多科学道理。

    首先,药品上色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药品。不同的药品有着不同的颜色,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在服用时混淆,尤其是对于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来说,药品上色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其次,药品上色可以保护药物的活性成分。例如,光敏性药物需要使用不透明的颜色,这样可以避免光线对药物的破坏,从而保持药物的活性成分稳定。

    此外,药品上色还可以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于儿童来说,五颜六色的药片可以减少他们对药物产生的恐惧感,从而更容易接受治疗。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药品上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药物,避免误服。

    需要注意的是,药品上色并不会对药物产生负面影响。但如果药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如变淡、变色等,可能提示药物已经变质,此时应该停止使用,并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总之,药品上色在保证药物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药品上色,科学用药,保障身体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