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拜耳中国式奇迹背后:学术推广式营销

拜耳中国式奇迹背后:学术推广式营销
发表人:未来医疗领航员

在过去的十年里,拜耳在中国的市场表现令人瞩目。尽管其部分产品在国外市场表现平平,但在中国市场却创造了惊人的业绩。本文将探讨拜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背后原因,分析其独特的学术推广式营销策略。

一、中国市场:业绩增长主力

拜耳的明星产品拜复乐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销售额逐年攀升。2012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约15亿元人民币,占全球销售额的近四成。拜复乐在抗菌药物中的用药金额排名第四,成为拜耳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支柱。

此外,拜耳的其他产品如拜唐苹、拜阿司匹林等,在中国市场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得益于拜耳针对亚洲患者的药物研发策略,以及其在中国市场的精准营销。

二、学术推广:医生成为宣讲者

拜耳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学术推广策略。拜耳通过赞助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将产品信息传递给医生,使其成为产品的宣讲者。

例如,拜耳的新药拜瑞妥,通过学术推广,将产品信息传递给骨科医生,使其成为产品的推荐者。此外,拜耳还通过制定诊疗指南,将产品纳入治疗方案,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三、高营销费用:药品定价高昂

拜耳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也离不开其高额的营销费用。2012年,拜耳的销售费用高达99.87亿欧元,占销售收入四分之一。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学术推广、市场调研等方面。

高额的营销费用导致了药品定价的高昂。以拜复乐为例,其定价每瓶300多元,远高于同类产品。这也引发了部分人士对拜耳营销策略的质疑。

四、总结

拜耳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是其独特的学术推广策略、针对亚洲患者的药物研发策略以及高额的营销费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其营销策略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拜耳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科研用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科研用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药明生物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在2017年上半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以下是对其业绩的详细解读:

    业绩亮点:

    1. 收益增长:药明生物2017年上半年收益同比增长59.5%,达到6.54亿元人民币。

    2. 毛利润增长:毛利润同比增长41.6%,达到2.64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40.4%。

    3. 经调整EBITDA增长: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51.7%,达到2.661亿元人民币,经调整EBITDA率为40.7%。

    4. 纯利增长:纯利同比增长9.9%,达到9220万元人民币。经调整纯利同比增长35.8%,达到1.528亿元人民币。

    5. 未完成订单增长:未完成订单总量增长564.7%,达到4.52亿美元。

    6. 综合项目数量增长:持续进行的综合项目数量达到134个,远高于2016年同期的75个。

    业务增长动力:

    药明生物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1. 客户数量持续增长,综合项目数量强劲增长。

    2. 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地区取得优秀业绩表现。

    3. 执行“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的战略。

    未来展望:

    药明生物对全年业绩充满信心,并计划继续扩大业务规模。无锡和上海基地的建设将分别于2017年第四季度和2018年第二季度投入运营。此外,药明生物还将继续吸引一流人才,提升自身竞争力。

  •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卡培他滨作为一种口服氟代嘧啶氨基甲酸酯类抗肿瘤药物,在治疗乳腺癌、结肠直肠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卡培他滨专利期的临近,国内药企纷纷扎堆申报仿制药,一场抢仿大战即将上演。

    据悉,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网站显示,国药控股子公司一心制药正在研发六类仿制化药卡培他滨片,并已申报生产。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国内生产企业申报该药物,其中恒瑞医药、齐鲁制药等企业处于首仿企业争夺战的前沿。

    卡培他滨原研厂家为瑞士罗氏制药公司,1998年首次在美国上市,2001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其口服用药方便、安全,深受患者青睐,也为药企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据统计,2007年卡培他滨全球销售额达到10.2亿美元,2008年更是突破11.42亿美元。

    在我国,卡培他滨市场主要由罗氏和其合资企业上海罗氏公司独占,2011年在中国抗肿瘤药物医院市场中占有3.59%的市场份额。随着专利期的到来,仿制药的大面积获批,卡培他滨作为医保药物,降价成为必然趋势。去年,国家发改委已调整了部分抗肿瘤药的最高零售限价,部分价格降幅近40%,作为外企专利药,卡培他滨降幅相对较低。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药企在研发卡培他滨仿制药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力求在抢仿大战中脱颖而出。对于患者而言,仿制药的上市无疑为他们的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有望降低治疗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随着卡培他滨专利期的临近,国内药企抢仿大战一触即发。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更关乎患者的健康。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国内药企能够推出更多优质、低价的仿制药,为我国抗肿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抗生素,曾经被誉为‘最伟大的医药发明’,在二战期间拯救了无数生命。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其效果逐渐减弱,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如何科学管理抗生素,减缓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多省市医疗卫生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抑制抗生素过度使用,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医疗风险。其中,取消门诊输液,便是重要举措之一。

    北大医院作为国内知名医院,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始终控制在6%以下,这得益于医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首先,北大医院成立了专项管理小组,定期举办抗菌药物管理例会,打通各个职能处室的管理‘孤岛’,集中精力解决合理用药问题。其次,医院明确责任,加强监控,对特殊使用的抗菌药进行抽查,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监控。此外,医院还把科室合理用药的评估结果与年终绩效、科室综合排名相挂钩,激励医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北大医院还注重临床药师的作用,将临床药师纳入到专项管理小组,帮助他们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提供合理化建议。此外,医院还根据日常监控中发现的异常数据,针对个别病种、重点科室开展更为深入的用药辅导和监控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医院在2015年发布的新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倡导‘能口服就不注射’的用药原则。医院通过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近年来,药品采购腐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药品采购体系,我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近期召开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会议上强调,对药品集中采购中的腐败问题要‘零容忍’,一经发现,一查到底,决不手软。

    会议指出,自2010年7月以来,我国推行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在保证临床用药质量、降低药品价格、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如药品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重点品种虚高价格、药品配送行为不规范等。

    陈竺部长强调,各地要完善药品质量评价体系,探索降低重点品种虚高价格的有效形式,加强对药品配送行为的管理,解决医疗机构回款难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短缺药品供应的有效方式,不断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制和采购办法。同时,要扩大采购范围,将价格较高、社会反映强烈的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采购范围,逐步实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集中采购。

    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在会上指出,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要紧密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大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同时,要突出重点,以群众反映强烈的药价虚高、医药购销秩序混乱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统筹推进。

    总之,我国将继续加大对药品集中采购的监管力度,确保药品采购的公平、透明,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

  •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不断发展,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然而,一些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却面临着市场供应不足或供应不稳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信部、卫生部等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对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实行定点生产试点的实施方案》,明确药品定点生产将于2013年正式启动。

    该方案旨在通过定点生产的方式,确保基本药物品种的稳定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据悉,试点将选择5-10个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化学药品种开展,如儿童用药、急救用解毒药等短缺品种。

    在定价方面,方案明确“薄利”将是未来定价的首要原则。发改委将负责制定定点生产品种的统一采购价格,并保证给予生产企业合理盈利以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定点生产企业应具备综合实力强、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高、既往生产销售情况好、原料药配套能力强等条件。

    此外,方案还规定了定点生产企业选择、招标程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每个试点品种的定点生产企业原则上为2家,定点生产企业招标每2年1次。

    药品定点生产的重启,对于保障基本药物供应、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药品供应体系将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

  •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中,中药识别法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辨别真伪药材,确保用药安全。

    麝香作为一种芳香性开窍回苏药,具有开窍、通络、活血散结之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昏迷、热病神昏谵语、小儿急惊风痉厥及跌打损伤以及痈疽疔疮之症等。识别麝香真伪,可以使用葱汁染线法,即用葱汁染线穿过香囊,来回抽拉数次,嗅之葱味消失者为真品。

    肉桂作为一种温里、散寒、助阳、活血、止痛及健胃的药材,常用于治疗手足冰冷、脉搏微弱及因虚寒而引起的胃腹冷痛、腹泻等症。识别肉桂真伪,可以使用止沸法,即取肉桂2-3片,放于正在沸腾的开水锅中,如为真品可有立即止沸的现象。

    琥珀作为一种镇静安神、活血及利尿通淋的药材,常用于治疗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及小便不利、尿血、小便涩痛等症。识别琥珀真伪,可以使用刀削煮沸法,即用刀削琥珀为粉末,并呈淡黄色,如为伪品,刀削为碎块,不呈粉末状。另外将真品琥珀放于水中煮沸,不溶化、不变软,伪品经水煮沸后会溶化变软。

    番红花作为一种活血化瘀、解郁的药材,常用于治疗妇女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及心情忧郁、胸胁胀闷等。识别番红花真伪,可以使用水浸法,即将药材浸于水中,可见柱头即扩大膨胀,呈长喇叭状,同时散出深黄色色素,水染成黄色。

    蛤蚧作为一种补肺益肾、定喘止嗽的药材,常用于治疗虚劳肺萎、喘嗽、咯血、消渴、阳痿等症。识别蛤蚧真伪,可以使用比例法,即正品蛤蚧,身头部和尾部基本等长,伪品则尾部短于身头部。

    蟾酥作为一种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的药材,常用于治疗疗毒、痛肿、咽喉肿痛、中暑腹泻、心力衰竭等症。识别蟾酥真伪,可以使用粘合法,即断裂后的蟾酥,经水湿后能进行粘合,干燥后坚结如初,如掺有面粉的伪品则不能粘合。

    马宝作为一种清热解毒、镇惊化痰的药材,常用于治疗惊痫癫狂、咯血衄血、痰涎壅盛、痈肿疮毒。识别马宝真伪,可以使用嗅气法,即马宝为马、骡的胃结石,锯开后有马粪臭味,取其粉末少许放于锡纸上,以火热下面,真品迅速由分散聚集于中心,并有马尿气味。

    犀角作为一种清热解毒、定惊、凉血、止血的药材,常用于治疗急性热病、高热不退、神昏说胡话和惊厥抽搐等症。识别犀角真伪,可以使用纵劈法,即将犀角纵劈裂时,脆而无裂丝牵连,纵裂面纵丝顺直,粗如猪鬃,嗅之有清香气。

    虫草作为一种补肾阻阳的药材,常用于治疗肺虚久咳、气喘痰中带血及肾虚阳痿、遗精、腰酸等症。识别虫草真伪,可以使用观察法,即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虫体如蚕,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断面充实,白色,放大镜观察有凹凸点。

    蛤士蟆油作为一种滋阴、润肺的药材,常用于治疗身体虚弱、精力不足、神经衰弱等症。识别蛤士蟆油真伪,可以使用膨胀法,即正品蛤士蟆油遇水可膨胀至15-20倍,并呈柔软的白色团状,手摸有滑腻感。

  • 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市场持续火爆,其中,中药材及饮片成为增长最快的子行业,为中药出口注入了强大活力。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达到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41.24%,出口量基本与上年持平,但出口均价平均同比上涨40.37%。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等地区依然是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主要出口市场,对这5个市场的出口额占比高达85.3%。

    在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中,田七、党参、杜仲、白术、菊花、川芎、白芍、人参和地黄等品种对香港出口量较大;而半夏、人参、茯苓、甘草、白芍和田七等品种则主要对日本出口。其中,枸杞、地黄、田七、白术、杜仲和白芍等品种的出口数量同比大幅增加,出口价格也普遍上涨。

    除了出口价格上涨外,出口企业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民营企业成为推动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主要力量,占比高达69.8%。其中,私人企业的出口量占比达到66.86%。此外,三资出口企业和国营企业也分别占据一定比例。

    然而,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企业劳动成本上升、部分国家加强对重金属及农残的标准检测等。因此,相关企业需要调整海外战略,推进我国中草药走向国际市场。

  • 近年来,儿童用药问题日益凸显,儿童专用药缺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成人用药相比,儿童用药在剂型、规格、剂量等方面均有不同,这对制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儿童用药的研发和生产面临诸多困境,其中之一便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达因药业总经理杨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在儿童用药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如对进行儿科临床试验、产品标签上标明儿童用法用量的产品给予六个月的市场独占期。而我国则缺乏类似的政策,导致企业研发和生产儿童用药的积极性不高。

    除了政策因素,儿童用药的研发和生产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例如,儿童用药的剂型和规格需要更加精准,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同时,儿童用药的口感和味道也需要进行调整,以增加儿童的依从性。此外,儿童用药的生产成本较高,这也是企业不愿投入研发和生产的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儿童用药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应出台更多配套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儿童用药;同时,企业也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儿童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还需要加强儿童用药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儿童用药的认识和重视。

    总之,儿童用药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才能有效解决。

  • 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中医药法的缺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从中医药法的立法方向、监管与保护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中医药法如何助力中医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中医药法立法方向

    1. 强化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中医药法应着重于监管,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中医药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促进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医药法应鼓励中医药研发创新,支持中药新药研发和传统工艺传承,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 推动国际化,拓展海外市场

    中医药法应支持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二、监管与保护的关系

    1. 监管是保护的基础

    监管是保护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监管,才能确保中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保护是监管的目的

    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医药的发展,通过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创新、推动国际化等手段,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中医药法立法的意义

    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中医药法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对中医药的信任度。

    2. 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中医药法通过鼓励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法通过推动国际化,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药品生产质量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GMP证书的收回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监管手段。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今年以来,已有50多家生产企业、批发企业以及医疗器械企业因飞检不合格而被收回GMP证书,其中13家企业因生产中成药或中药饮片不符合相关规定而成为重灾区。

    5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依法收回河南省康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平光信谊(焦作)中药有限公司的《药品GMP证书》,并对企业涉嫌违法违规生产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据悉,这两家企业均存在生产过程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药品GMP相关规定的行为。

    据了解,今年以来,总局共对50多家企业进行了飞检,其中13家企业被收回GMP证书。在这13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在生产中成药或中药饮片过程中存在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这反映出当前中成药生产领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原材料成本上涨、生产工艺不规范、质量把控不严格等。

    原材料成本上涨是导致中成药生产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取以次充好、不投料或少投料等方式,严重影响了药品质量。此外,部分企业在生产工艺上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如不进行蒸馏提取挥发油、将“醇提”变为水煎煮提取等,导致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不足。

    为了提高药品质量,总局近年来频出重拳,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查处。2016年,总局共收回GMP证书171张,发回104张。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总局在飞检方面的力度将有增无减,企业应自觉按照GMP标准,规范生产,确保药品质量。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中成药时,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关注药品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确保药品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